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精选13篇)
1.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一
小班化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
大丰市裕华镇中心小学 杨美云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了英语课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由于底子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设备条件有限,又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然而,自从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以来,以上情况正在得到逐步地改观。究竟它能让我们的农村英语教学有何突破性进展呢?
一、利用小班优势,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英语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此更需要以积极的心理情感氛围去支撑,而学生的良好的情感氛围大都源于英语教师的调动以及学习过程的追求。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农村小学的情况表现尤为突出。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机会,进行双边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在融洽的氛围之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课堂组织形式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学生在英语课上交际能力的培养可谓纸上谈兵。而“小班化教育”的空间布置,无疑会有利于儿童身心的解放。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3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扇形等,学生可以在更新颖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二、利用小班优势,引领搜集资料,组织交流。
英美各方面文化博大精深,只凭课堂上的讲解和传授,远远不够。在小班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料和工具,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这样不但让学生全面接触到了英美各方面的文化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当学生搜集到了足够的资料,教师可以利用小班的优势,安排一些相关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共享劳动果实。
如在小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涉及到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对于这方面的异域风情相关知识了解甚少,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可以引领孩子们,积极利用身边的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并开展“异域文化信息交流会”,从而做好知识铺垫。如英国是一个岛国,所以英语里有很多单词和句子与water ,ship有关。如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in deep water(水深火热),all at sea(无主意)等。
又如英美文学集中反映了英语语言的精华,引导学生适当阅读一些少儿英美文学作品,如《伊索寓言》,《马克吐温记》,《安徒生童话》,《汤姆叔叔的小屋》,《白雪公主》《灰姑娘》,《美女与野兽》。通过寓言神话的阅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到西方人的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等。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一定收益匪浅。如西方人信奉神,与God 相关的词语很多,所以就有口头语Oh, my God!英语里许多词语来自古罗马、古希腊、地中海一带的语言,还有一些词语来自《伊索寓言》,中国小朋友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如sougrape《聊以自慰》,词的表面意思是酸葡萄;under the rose(保守秘密),词语的表面意思是在玫瑰花下。
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小班人数少、资源丰富的优势,引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开展交流活动,增加语言文化积累,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利用小班优势,加强语言实践训练。
交际能力是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综合运用的体现,只有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才能提高,但在大班教学中,往往由于人数众多,课堂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十分少,所以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但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班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情景会话表演既能巩固所学句型,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比如:当学生学习了"Good „后,教师可设置情景自编一组短小的多幕剧,利用自制的时钟,通过时间变化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对于学得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提高要求,让他们把所学的句型Stand up.Sit down, please;Time to go to„等合理地穿插进去,丰富表演内容。比如场景一:教师将时钟拨至8:00,让学生模仿上课的情景作表演:
S: Stand up!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 Good morning, Miss Yang.T: Sit down, please.场景二:教师将时钟拨到晚9:00,让学生模仿Tom在家与父母对话的情景作表演: Mum: Time to go to bed, dear.Tom: OK.Good night, Mum, Good night, Dad.Dad: Good night.除了课堂表演外,教师可以利用小班的优势,还可将英语教学延伸到课外去,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如开设校园英语角,定期在英语角举办活动;诗歌朗诵、英语游戏、英语会话、英语广播、英语歌咏比赛等,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使他们逐步掌握所学的日常交际英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养成用英语交际的良好习惯。
我们相信,在小班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会不断发展,真正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尽管如此,如果小班化教育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变革,而教育者的理念却是静止不变的话,那这样的教育改革也将无法前进。所以,我们应革新理念,勇于探索,才能真正不断促进农村小班化英语教学改革的前进。
2.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二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有效教学,现状,建议
一、引言
随着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普及, 英语教学更注重提高其过程中师生的主导性、民主性、互动性和主体性, 自主实践、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交流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科学正确, 但由于有些教师在领悟、实施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他们却把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演绎为形式化、低效化的课堂教学“点缀”和“走场”, 这无疑是新课改中的一大困扰。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余文森教授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 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 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追问和考虑的。而且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要摆脱新课改中低效、无效的困境, 保证新课标实施的实效性, 我们的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 通过分析有效教学的特性, 旨在探究改变教学低效、无效现象的途径, 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建议, 推进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深入发展, 确保新课改的实效性。
二、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特征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之后, 随着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科学思潮的影响, 人们认同了教学也是科学, 并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等教学问题。有效教学概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 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 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然而, “对什么是有效教学, 怎样去定义, 如何去评估之类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时至今日, 这些问题也尚未形成共识”。关于有效教学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学者目前流行的视角里, 有效教学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或者说, 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而在国内, 较为综合的观点认为, 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这一定义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学习。第二, 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三, 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则提出:“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 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综合以上有效教学的界定, 可以看出, 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角度来界定, 从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角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有效教学”的特征:第一,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关注学生优良品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为学生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提供条件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第二, 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激发过程体验的积极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 教学设计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参与以及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第三, 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 提高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教师在较少的单位时间内运用有限的条件科学、合理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总而言之, “有效教学”, 就是通过有计划的备课, 运用相关的教学技巧, 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性得到提高,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现状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推行多年,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英语新课程体现着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广大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在教学实践上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但在“高考指挥棒”及“考分为命根”的影响下,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仍走不出“应试教学”困扰,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仍屡屡可见, 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并不少见, 英语的有效教学仍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目标欠准确, 偏侧重知识目标
大多数的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传递, 在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 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教学目标聚焦于课本语言、语法知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忽略语言运用能力结果性目标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先看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重难点词汇、短语的听说读写、课文的理解, 教师占用大量时间分析课文, 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运用语言能力方面, 缺乏发散学生思维与创造的课堂设计, 课堂活动提供应用语言的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 讲练时间分配失当。最终的交际目标是情景模拟、复述还是没有明确标准讨论汇报, 没有明确要求, 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活动形式仍为主流, 语法的教学, 要么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几个练习, 要么照本宣科地讲授语法纲目, 知识目标的偏重使得课堂教学低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的地位把握不当
在新课程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课程教师“一言堂”的现状, 既强调以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不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并不吃透, 一种情况是太过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课堂活动放任自流, 任务布置缺乏明确的指示, 阅读指导缺乏相应及时的检查和反馈。另一种情况是误把“牵引”当“引导”, 教师虽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 但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路线上来, 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 很快在教师的牵引下指向标准答案, 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看似高效的知识传授背后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空间限制, 偏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设计欠精密, 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实效不高
英语新课程教学强调导入的趣味性、探索性和介绍的情景设计, 但实际教学中, 重点知识的呈现、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常常欠精心、严密、逻辑的的设计。有的教师在导入阶段只注重知识趣味性而忽略了科学性, 情景的设计忽略了实效性, 视音频或相关背景知识呈现占用时间过多, 提供可思考的信息价值不大, 有的情景内容与主题毫不相干, 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不起作用, 其结果既浪费时间, 忽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至于课堂的小组讨论活动, 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表面上是全体学生参与, 气氛热烈,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 却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 课堂的合作任务活动实效不高。
四、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建议
1.明晰教学目标, 单元、章节教学目标做到具体统一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教学的目标内容、目标指向、目标关系主次要理清, 尤其是目标内容所包括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目标一定要明确, 并确定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使其落实到每一个单元的多个知识点上, 才不会只偏重知识目标或语言技能目标;目标的指向要始终围绕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心, 而不单纯是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目标主次关系上, 发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主线, 英语知识的传授是培育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基础, 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实际注意课程整体目标和单元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只有明晰教学目标, 才能为有效教学的实现落定方向。
2.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 优化教学过程
“教必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单一的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兼顾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也不会适合所有的教学环境。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环境, 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 在特定教学情境下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或进行有效的教学法组合, 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实现知识教授、技能训练和互动交际综合统一, 采取适当措施支持学生的课堂参与, 才能优化动态教学过程, 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3.以人为本, 提高教学主题与情景真实性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 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 提倡教学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英语的课堂, 语言功能的撑握, 要在真实的情景或近似的真实中操练。教学中, 教师在充分运用文本创设情景的同时, 应运用多种方法创设类似真实的语境, 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 提高学生英语的交际能力。此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素材和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 教师可就学习话题、任务开展采用讨论、辩论、表演等合作学习活动, 在活动中激活学生思维, 积极建构英语语言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体现“学”中用、“用”中学的语言教学理念, 实现英语课程目标的达成。
4.教学中师生主导、主体、互动的统一协调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强调师生间新型平等的关系。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既创造性地设置问题,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又要坚持平等、合作、互动的原则组织交际活动, 真正发挥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以及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学中师生、生生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互动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小结
以上对于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内涵与特性的分析, 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当前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课堂教学应有的品质。总之, 英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而学生的积极性是建立在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的。只有课堂具有有效性, 才能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J].江苏教育, 2006, (9) :10-11.
[2]姚利民.有效教学涵义初探[J].现代大学教育, 2004, (5) :10-13.
[3]刘桂秋.有效教学概念新探—综合有效教学观之下的有效教学[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08, (9) :11-15.
[4]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1A) :40-42.
[5]安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J].江苏教育, 2002, (1) :50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杨霖.支持学生有效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 2005.
3.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三
关键词:高考;教学质量;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创新型人才。素质教育的推广实施,使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够在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学科。高考英语的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能够在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创新,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
传统英语教学完全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强调教师处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而被动进行学习,长期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学习,会逐渐使学生丧失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师教学一直强调英语单词的背诵和英语语法的掌握,而忽略了英语的实用性,忽略了英语的语言性。学生被动地进行有关英语知识的记忆,逐渐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面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在高考英语改革的背景下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英语学习。
一、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高考英语面临着改革,虽然準确的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但是教师要明白,英语这门学科面临着高考适度改革,即使英语不作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之一,但是学好英语仍然有重要意义。虽然英语有可能退出高考考试科目,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可以不学习英语。很多高中生认为学习英语没有用处,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即使学生将来的理想不是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但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英语知识。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被动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有时候单纯的讲课讨论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老师要配合音频、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些劲爆的英文歌曲,一方面可以打消学生在上课前的困意,另一方面可以使一些学生爱上英文歌曲,为了唱英文歌曲而去学习英语,即使学生没有去学习英语,但他们也会记住这些歌词里的英文单词,这样也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现在处于信息时代,老师应该充分地利用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学校给每个班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因此老师要抓住这种便利条件,给学生放一些有意义的英文电影,最好是中英文字幕,这样有很多学生在看电影的同时,碰到经典的语句的时候知道用英语怎么表达,可以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以备写作文。当然在看完电影之后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不要浪费每一次学习英语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在学生看完电影的时候让英语学习好的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总结电影的具体内容,英语差的学生摘抄电影中比较优美的话。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收获,在上英语课的时候也就会慢慢地变得有兴趣,学习氛围、乐趣就会相对比较高,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形象,能够在教学课堂上采用幽默、风趣的话语进行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对教师所教的科目产生好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厉,不苟言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形的压迫感,并逐渐使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厌烦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除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形象,还要充分利用起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这些教学工具的出现方便了教师进行教学,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这些教学工具的使用。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能够将图画、文字、视频等相结合,在课堂上更好地吸引学生视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语言科目,除了要掌握知识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知识,还在于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英语又是一门语言,所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考英语改革总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英语成绩好坏是一方面,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又是另一方面。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工具创建生活小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扮演对应的人物角色,这样学生在参与情景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让学生明白在具体情景中要怎样应用学到的英语知识。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生活情景下进行角色扮演,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又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无论学生演绎得好与坏,教师在第一时间给出的都应该是鼓励与赞美,而不是批评,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美,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的不足,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在高考英语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高考面临着改革,教师也面临着挑战,教师需要在改革的背景下不断追求新的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应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从整体来看,教师仍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4.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如何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程标准》,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教师,重在提高素质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育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教师素质的问题。由于小学英语课程的普遍开设,使得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由此产生了教师总体的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方面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教育能力素质。由于小学英语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普通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等几方面的素质,因此必须熟练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如:语言技能、体态技能、情感技能、艺术技能、礼仪技能等,同时要通过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讲授指导、巩固强化等课堂活动来逐步实施这些教学基本技能。此外,小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如:准确流利的语音、语调、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等。为此,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加强多渠道的在职培训。由于英语教师必须有三种models,即知识型、应用型和反思型,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参加与自己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的函授学习等。二是加强校本研修。由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贵在学习、重在反思,因此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研修方式。校本研修的顺利实施,需要教师及时扭转观念,积极寻找实践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理论学习的有效“路径”。三是加强教师资格鉴定。对即将上岗的教师要加强考核,内容应该包括英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理论素养等方面。
事实上,一堂高效的英语课,离不开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理念,同时更需要教师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只有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才能适应新课程下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
二、抓学生,重在培养兴趣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英语语言融入学生的生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儿童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因此要创照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培养他们基本的听说能力。为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课堂教学英语化。也就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使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事实上,学习一种语言,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很重要。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创设一种形象生动、欢快活泼的英语环境,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外语十分枯燥乏味、学无所用。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从而使他们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二是课堂教学短时化。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实践证明,20分钟正是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段,可以保证他们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感觉新鲜、兴趣浓烈,加之教材的口语化、情景化、形象化,可以使他们把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从而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上课前10分钟,或听一听优美的英文歌曲,或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或让学生用英语报天气预报等,从而学生的思维带到英语的环境中来;接下来的20分钟是新课导入、讲解,这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完成教学任务;最后的15分钟是练习巩固、复习总结、布置作业的时间,也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轻松的活动。由于这种课往往是达到兴奋点时就要和老师说“Bye-Bye”了,因此此时学生的心情往往是恋恋不舍、意犹未尽。三是课堂教学趣味化。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情感性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儿童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产生真正的好奇心以及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欲望时,不仅能使他们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会迅速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本身就应是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过程,其具体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等思维,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还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去创造、去探索,不断增强创新的能力。四是在教学中了解学生。1.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以及学习中的各种状况都和学生的思想情绪有关。应该及时注意了解其中的原因。在备课中考虑如何将其与课堂提问、作业抽查相结合,及时提出要求,予以鼓励、帮助和引导。2.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包括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上,在语音语法词汇上的水平。这对于掌控教学进度,进行因材施教都是有直接关系的。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基础作适当的安排,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与学。最后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于教学的期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爱好、特长是什么,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和反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三、抓教材,重在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料和资源,是教师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和习得知识的工具。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创造性地取舍、补充和调整教材。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研究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非常少,学生很容易掌握。如:《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三年级要求学生能听懂24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交流;能听说认读包括文具、人体、家庭等123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教材、领会课标,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地贯穿起来,采取形式多样、充满趣味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特别是最基本的词汇、语法和常用句型等知识基础。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和总结等,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二是可以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教材的编写顺序固然有其科学的依据,但是并非适用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所有地区。如: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新课标pep版》,它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联合编写的,我们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中的两个方位介词“behind”“near”“under” “over”和三年级下册中的三个表示方位的介词“in ”“on”“under”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认知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三是可以变静为动,活化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如:教学《新课标pep版》教材中三年级上册 “Unit 2 Look At Me Lesson 2”时,教师就把表达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单词编成了一首儿歌“Head,should,kness ,toe,eye,mouth,nose.”让学生在说唱儿歌的同时带着动作指出对应的部位,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单词。实践证明,把难度较大的教学重点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儿歌的形式予以呈现,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人们已经不再把教师讲得是否精彩和课堂知识容量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学生学得是否主动和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完成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
5.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幼师英语教学 篇五
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幼师英语教学
本文分析比较了幼师和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不同,根据相应资料、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对现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幼儿师范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大背景下的目标定位,认为应该从调整教学要求,充实教学内容,锻炼相应技能等方面改善幼儿师范的英语教学,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
作 者:刘宁 作者单位: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江苏省教育学院苏州学前分院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幼儿师范 英语教学 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6.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六
左振梅 曹艳华
(吉林省敦化市贤儒镇中心小学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编入新教材的诗歌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各个时期盛为流传的诗歌。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诗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歌是一种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用简洁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在理解诗歌上存在着很大问题,因此兴趣也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在背诵诗歌的时候常常是一知半解,这就需要教师先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如可以做游戏、开展比赛、融入情景故事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自己与朋友分别的.情景,让学生想想自己会怎么说,朋友会怎么说,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再来理解这一首诗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二、课外诗歌配合补充学生知识面
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需要,对于某些复杂的事物理解起来不是很透彻,因此在学习诗歌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诗歌内容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某一首诗歌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类型的诗歌,针对同一题材的诗歌和同一类感情基调的诗歌进行学习,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赠汪伦》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渭城曲》《送别》《别董大》等关于送别的诗歌,通过了解这些诗歌的共同点和异同点,可以强化学生对友情诗歌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学习诗歌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引导学生学会创作诗歌,小学生虽然没有较多的知识积累,但是对于一些简单诗歌的理解还是有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简单的诗歌进行创作。在引导学生创作诗歌的时候,对于诗歌的格式、内容教师不要太过限制,以防止学生的创作兴趣受到影响。例如,在学习《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写关于春天的景物的诗歌,小学生对春天比较熟悉,可以模仿写杨树、桃花、草地等景物。
此外,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多朗诵优秀诗歌,最好能够背诵下来,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参考文献:
7.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07
高中语文新课改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作为学生获取外界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既可以愉悦身心,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阅读有利于学生扩大眼界,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这一重要目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更加需要发散思维,注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养成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一方面入手,一旦学生拥有了阅读的兴趣以后,阅读对学生来说就成为了一种乐在其中的事情。学生愿意学习愿意阅读,最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十分有效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当注重言传身教。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标杆,从自身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言传身教要求教师有丰富的阅读量,并且能够为学生传授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同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传授自己的读书经验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一个友好和谐的阅读环境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教师不应忽视阅读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读书分享会,布置手抄报任务等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有机会阐述自己自己的感悟体会,这些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课文时不能直接的通过具体分析文章的方式为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先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的自行阅读课文,为学生创设安静的阅读条件。一些优秀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感知语境,为学生培养语感奠定基础。
二、强调学生的阅读效果
学生被激发阅读兴趣后,阅读的量会大大提升,这时教师不应顺其自然,而应当强烈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阅读后如果只是过眼即忘,那么学生的阅读水平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新课改注重教会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为了使学生阅读后得到收获,教师应当反复强调读书笔记的重要性。阅读后学生及时的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会写下来,有利于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加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阅读的内容,了解作者的立场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力等等,一些学生阅读时走马观花,心中对文章的人物关系或者内容建构并没有深刻的印象,要求做读书笔记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变得更为细心仔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复杂关系。
读书笔记经过日积月累后,会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学生的阅读效果会在时间的累计下变得明显,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勤写读书笔记,不但要勤写,还要写得真实。如果只是用虚浮的文字来应对教师的检查,那么读书笔记就达不到增强阅读效果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学生的阻碍。所以学生写读书笔记时教师要强调写作的真实性,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
另外,文言文和诗词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也需要重视该部分的阅读,同时,教师在学生阅读文言文及诗词时,要十分注意学生的背诵效果。高中语文阅读中的文言文和诗词学习,是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化形成喜爱和自豪之情的一个重要窗口,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要有目的的让学生吟诵,除了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外,还要挑选优美的篇章段落让学生努力背诵。
例如在学习庄子的《逍遥游》《赤壁赋》《项脊轩志》《离骚》等经典篇章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让学生在优美音乐的背景下欣赏我国古代的优秀文章,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学习文章后,教师应随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背诵是学生加强阅读效果的重要方式,除了背诵,教师还应当注意学生的默写情况,诗词的优美不但在于它们的音律美,还在于它们用词用字的准确性,默写能够审查学生对文章的熟练度和掌握度,教会学生理解诗词文言的优美性。强调阅读效果,能够促进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有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观。
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
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建造一个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作出应有的努力。
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要求教师重视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课堂遵循着讲述作者生平,分析作者写文章的动机和写作的背景,探讨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一方法有着它的优越性,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等内容有助于学生阅读时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立场思考,多角度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在重视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借助图片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结合历史知识与情景表演等进行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例如在阅读学习《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各种扮演角色进行情景教学,这种方式有助于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课文的背景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8.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八
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专题讲座的学习,我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目的和内容有了更新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浅析教学目的如下:
1.现代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在学习中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感悟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作品中弘扬的主题。
4.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正确态度,让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会做人。
确定了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目的之后我们就不难围绕教学目的确定它的教学内容了。具体来说:
一、必要的现代文常见文体知识
例如:小说的要素,散文的特点,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诗歌中一些修辞手法等等。让学生遇到现代文学作品时能正确区分,顺利进行阅读。
二、一定的阅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技巧
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能抓住重点段落或句子做重点品读,也为学生今后的读书学习奠定基础。
三、对著名作家的了解和对经典作品的拓展阅读
通过对鲁迅、老舍、朱自清、郭沫若、巴金等作家生活时代、写作背景等的深入了解,可使学生更深刻把握现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现代文学作品的经典语段解读
如鲁迅的:“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经典语句和段落所蕴含的哲理,需要学生细细品味。
六、现代文学作品的精妙的写作手法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散文清新委婉的艺术风格,精到细致的观察,谨严缜密的结构,朴素洗炼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豁人耳目,沁人心脾,历来被人们所称颂,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典范。
七、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内涵
对现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把握是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与作者与文本交流的桥梁。只有把握其思想内涵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
9.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九
关键词:色彩设计;环境艺术;隐喻性
经济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也使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高。随着这种思想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居民生活区还是景观建筑水平都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人们讨论的主题,也成为设计师的主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色彩的选择、设计、搭配都十分关键。具体影响和实施过程如下:
1.色彩设计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体现
色彩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隐喻性、地域性、象征性以及情感性等方面。以下我们将具体分析。
1.1 色彩设计的隐喻性
色彩设计的隐喻性是指其设计应是对文化内涵,价值取向等审美信息的体现。色彩的隐喻以环境为基础,隐喻性设计既能准确体现出环境设计的主题,也能增加人们的想象空间,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另外,色彩设计的隐喻性也能更好的体现作品独有的特性,很多建筑设计具有明显的色彩特征,只要一提起就会令人想起这一建筑,这也是其隐喻性的作用。
1.2 色彩设计的地域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人喜好都会对作品颜色的选择造成影响。色彩具有地域性,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不同,在设计时一定要避免使用其忌讳的颜色。地域性也是影响色彩变化的重要因素,环境设计师的任务就是提高人们的认同感。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颜色选择上,要具有独特性,尊重其文化背景,这是其存在的价值,也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
1.3 色彩设计的象征性
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设计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其设计过程中对色彩的应用要求较高。色彩设计或选择往往具有深层次的象征意义,这一特点在很多环境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如中国的故宫,每一种色彩都具有其象征性,如黄色象征着权贵,这些都是其意境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色彩的运用讲究搭配和独特,很多作品色彩鲜明,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意义。
1.4 色彩设计的情感性
色彩设计的情感性是其设计的最高境界,实现了其要满足人们的最终目的。不同的颜色或颜色搭配在环境艺术作品中往往能体现不同的情感,正确应用颜色设计能够使人的心情愉悦,反之,则会令人精神萎靡。对于办公室建筑设计来说,应采用积极的颜色,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色彩的设计还可以影响空间的大小,正确应用颜色可以扩大人们生存的感官空间,提高愉悦感。另外,颜色的情感性与人自身的认识和生活习惯有关,如在我国,红色常被认为是喜庆,使人精神振奋。事实证明,颜色不仅能影响人们的精神,还能影响其味觉。颜色中饱含了多种情感,需要环境设计人员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应用。
2.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搭配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正确的颜色搭配是其作用体现的关键。而这一过程中,色相对比尤为重要,只有通过色相对比,才能体现色彩的价值。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色相的搭配包括同类色相搭配和对比色相搭配。同类色相是指反映同一基调的颜色,如红色和橙色均代表热情,属于暖色系。同类色系的搭配使一些作品更加协调统一,体现作品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而对比色相搭配则是具有强烈反差的两种或多种颜色的搭配。通常这一搭配是体现作品的某一独特个性或特征。当然,色彩搭配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并不拘于一种方式,但其都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不同特征得以体现。
在颜色搭配过程中,除了借用不同颜色的搭配之外,还可以利用色彩的明度、纯度的不同来诠释作品的意义。色彩的明度体现的是艺术设计作品的轻重感,而纯度则可以抑制色彩的跳跃性,使艺术作品的主次关系得以体现。纯度的调整也能够影响人们对作品的认识和其心情,因此需要设计师格外注意。最后,在环境艺术作品设计中,颜色的面积分布也是其主题体现的重要因素。在不同主题、不同价值的艺术作品上,不同颜色在面积上应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主次不分,影响作品的效果和人们的欣赏。
3.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除了为人们提供居住空间外,还具有调节人们心情、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特点。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是关键,在色彩的选择过程中,应注意整体性与个性化相统一。实现多样性,避免单一性。由于環境设计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其设计原则应为以人为本。设计师除了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基本功外,还应正确把握人们的需求,是作品的设计更加合理。色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不同的搭配的确能够影响人的心情,这也是色彩在环境艺术中作用的体现。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色彩设计应与环境设计、色彩理论等环节联系起来。(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 欧阳可文,倪文杰.浅谈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决策与信息,2008.9,
10.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十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任务型教学
一、新课标与任务型教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学生 “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形象地说,即为学而用,在用中学,学了就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二、新教材与任务型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体系,它将语言技能目标、语言知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有机地融合起来,并把这五大目标的整合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覆盖了新课标所列的24个话题、66个功能意念项目和3,000多个词语,比原教材提升了教学要求。该教材注重进行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训练,每个单元的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在选材内容上力求贴近时代和生活,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该教材涉及的话题众多,文化知识面广泛,其中包括道德教育、行为规范、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语言学习、兴趣爱好、文体活动、名人传记、旅游博览、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文化艺术等。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品德的因素,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有些课文还充满跨文化交际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该教材还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设置了“热身练习”(Warming up)、“课前阅读”(Pre-reading)、“综合技能”(Integrating skills)等新栏目,安排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敢于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该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
三、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含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个互动的探究过程。进入21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念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尤其是教育部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这种任务型语言教学。这说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四、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 任务型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2. 任务型教学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3. 任务型教学将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模式颠倒过来了。在常规的“3P”教学模式中, 任务通常体现为Production中的综合运用式练习,用来巩固所学的语法结构、语言功能或词汇。而在任务型教学的模式中,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4. 任务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挑战性,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它要求教材的编写发话题为主,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能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目标的任务或活动;它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五、任务型教学的过程
1、任务呈现
在教师教的过程,首要环节是:任务呈现,就是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学习模式的“参与任务”环节。
2、引导学习
学生具备了这种心理倾向就进入了学习过程的第二环节“学习新知”。“学习新知”是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它包括学生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的,这时,教师就进入了“引导学习”环节。
3、师生合作、巩固新知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在学生没有对新知识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前,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由师生共同合作,结合任务进行对话、交流和采访等活动,这就是“师生合作、巩固新知”环节
4、组织练习、点拨评价
学生掌握新知之后,从而形成“活学活用”的能力,这一环节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能否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既可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任务,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要求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学习贴近的活动情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兴趣会更浓,在语言实践中更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来,学习效果特别明显。 因此,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操练运用”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发挥“组织练习、点拨评价”的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5、学生体验成功。
当学生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分组交流或当众表演,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示例
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各种任务,让学生为学而用,在用中学,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完成任务的成功和喜悦。以下就列举了几个教学示例:
Task 1
任务:模拟感恩节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对家人、老师及朋友表示感谢。
2、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感恩节的资料。
3、通过表演的形式对这个西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和体会。
语言技能要求: speaking,listening, reading
语言知识:有关节日、习俗方面的知识和词汇。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他人的感谢之情。
文化意识: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
操作过程:
1、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以6人一组为单位,收集有关感恩节的知识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2、教师播发一段录象,让学生观看西方人是如何过感恩节的,旨在让学生进入状态。
3、给学生几分钟,进行操练并修改。
4、教师抽几组学生进行全班表演,并让学生选出最好的一组。
Task 2
任务:做一次挽救濒危动物的演讲
目标:1、运用有关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加深对濒危动物的了解,提高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语言技巧:Listening,speaking,writing
语言知识:演讲用语和本单元学过的有关濒危动物方面的词汇。
情感态度:能用英语进行演讲并激发保护濒危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操作过程:
1、教师在上完阅读课文之后,布置任务。
2、学生以4人为单位进行任务分工收集濒危动物的资料。具体了解:1)濒危动物的名称;2)生活习性;3)分布情况;4)濒危原因;5)现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3、小组合作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写出演讲稿。
4、教师上课时让每小组的reporter上台演讲,师生共同评价。
Task 3
任务:制作一张个人卡片
目标:1、运用已学的语言介绍自己的Likes and dislikes.
2、帮助学生相互认识和熟悉,引导学生建立友好关系,学会相互交往。
语言技能要求:Writing,speaking
语言知识:表示喜好的词组、句型。
情感态度: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并加上自己的创意,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
操作过程:
1、个人活动:设计卡片,用文字介绍自己。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并根据组员意见进行修改。
3、班级活动:以墙报形式展示成果,全体同学选择自己最想认识或结交的朋友。
总之,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把任务(task)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俨然已是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将任务型教学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是一个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和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Jane Willis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gman,
11.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十一
论文摘要: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的作文教学理念为参照,结合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实际,本文提出了‚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倡‘五多’,厚积薄发,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底子;关注现实,感受生活,拓展学生写作背景;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对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怎样才能完成课标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以上任务呢?这里,结合自己近来年来实施新课程的体会,就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中的策略性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联系实际,激励评价,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兴趣是习作的不竭动力。当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就能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写作,习作过程也就成了一种快乐的劳动过程和抒发情感的过程。因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该成为小学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方面,我们要联系学生实际,以学生情感为导引指导学生写作。例如:某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我想对你说……》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包括长辈、同伴、亲人、朋友,甚至虚拟的人物,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甚至玩具。学生的习作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同学甚至写出了《唐僧,我想对你说……》,为孙悟空抱不平,让人觉得可笑又有趣。第二方面,教师要巧妙利用激励评价这个武器,改革作文评价机制,让激励评价使学生的习作兴趣之花悄然绽放。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和校正,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评价,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我们讲改变作文评价机制,首先要改变作文评价标准,主张使用不拘一格的评价尺度。文如其人,千人千面,不能主观地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作文。一要着力找到学生作文中最富个性的那一点,肯定他,让他尝到甜头,让他有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二要改变评价方式,变单纯的教师评为师评、自评及学生互评相结合。此外,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发表机会(如向刊物投稿、办班级作文小报、开设学习园地、出学习习作板报等)。这也是一种评价,而且是更具激励作用的评价。另外,学生习作的好坏从来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教师不能抱着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习作。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学生达到了该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就应该给予好成绩。习作训练后要及时评阅,评阅中要根据孩子习作水平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多激励、多称赞、多建议,多挖掘“闪光点”,尽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品尝到“丰收果实”,这样便能持续激励孩子们的进取意识,使他们一天天爱上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提倡“五多”,厚积薄发,帮助学生打好习作底子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为此,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强调“五多”,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习作训练,为他们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底子”。一是多读书:通过多读书积累写作的素材。学生大量阅读才能增加知识,才能学会怎样描述事物,也才能有“物”可写、有话可说。如果学生阅读量不足,当他们看到某些事物或某些现象时就很难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只一味地感叹“好美呵”或“真美呵”,写好作文也只能是空话一句了。二是多观察: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对写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获得自己的发现,并在习作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独特的表述。有鉴于此,教师应多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准备记叙的对象,并将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并恰当地为自己写作之用。只有多观察,学生才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并反映在习作中。三是多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看到的事物先经过大脑的思考、加工,变成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东西,然后再写下来,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习作。四是多练笔:习作能力的提高要靠大量的写作实践。因而,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写一写身边发生的事,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哪怕以日记、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好)。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逐步提高。五是多修改:某种程度上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多修改习作:改错别字,改用得不恰当的词语、标点,改不通顺、不完整、表达不准确的句子。既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小组一起讨论着改,还可以请家长帮助改。总之,直到学生把习作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关注现实,感受生活,拓展学生写作背景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丰富多彩的事。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将习作内容与校园生活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在生活中学会习作。如:在写春天景色的习作时,教师可以不必让学生拿到题马上就写,而是先组织学生展开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喜欢古诗的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词古诗、佳作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明媚的春色,增加他们对大自然的直接感受。接着结合《走进春天》的语文活动课。让孩子们诵春诗、赏春景、品春趣、表春情,促进学生对春天亲身体验的内化。最后进行写作。这样,学生的习作背景就得到有效拓展,动起笔来就会有情可表、有话可写,充满生活气息。
四、淡化形式,自由表达,放开学生作文手脚
以往,作文教学的形式化倾向十分严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结尾。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个性化就会逐步被湮没。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应淡化形式(并非不要形式),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摆脱束缚,力求习作构思“与众不同”。使具有不同阅历、不同思维特点的个体选择能很好地在学生习作中得到彰显。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重内容,轻形式”理念的生动体现。
淡化形式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情达意地泼洒写作内容,张扬独特个性。学 生动笔之前,如果先给他个框框——硬性地规定写作内容,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习作就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而成为应付教师的苦事。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文本习作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单元的训练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一定要“有意义”、“记忆深刻”。哪怕是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可以在笔下表现出来。另外,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心里想什么,笔下就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指上,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著名文学家冰心语录),切莫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情实感、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要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远离现实的所谓“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宰,成为习作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鼓锋:新课程怎样教[M],辽宁:辽宁大擘出版社,2005
2、倪高武:习作: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J],中华民族教育,2006(2)
3、张鹏举:谈作文个性化教学[J],中国民蘸教育,2006(12)
4、黄惠蓉:小学习作教学点滴谈[J],基础教育参考,2008(12)
5、杨史:如何进行想象习作训练[J],语丈研究与教学,2008(6)
12.《深入理解计算机》读后感 篇十二
《深入理解计算机》读后感
《深入理解计算机》读后感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一书有两个版本,分别由布赖恩特和Randal E.Bryant / David R.O’Hallaron编著。书中主要介绍了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最底层的内存中的数据表示、流水线指令的.构成、虚拟存储器、编译系统、动态加载库,以及用户应用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最底层的内存中的数据表示、流水线指令的构成、虚拟存储器、编译系统、动态加载库,以及用户应用等。书中提供了大量实际操作,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程序执行的方式,改进程序的执行效率。此书以程序员的视角全面讲解了计算机系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处理器、编译器、操作系统和网络环境,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之作。 本书适合作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同时也适用于编程人员参考阅读。
13.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 篇十三
摘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从学生自身特色出发,对课堂上的每一环节认真合理设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饶有兴趣地学习知识。但是“任务型”教学法存在一些不足,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建立起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自觉、自主、自信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任务型教学法;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新课标认为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而上述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就是在中国外语教学界流行了20余年的“任务型”教学法。
一、何谓“任务型”教学法
[2]呢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新的教学法。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语言项目,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解释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及优势
1.简述“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现以我上过的一节课来举例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上的实际运用[3]。
美版教材NewH orizon English 3 Unit7中有篇标题为ScienceFiction的课文,文章介绍了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个作品From the earth to the m oon。
围绕登月之旅这一主题,我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我用大量图片刺激学生,让学生对月球有个直观的了解,并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果有一天他们必须得去月球生活,哪些东西他们必须带?为什么?”如果哪位同学的观点有新意,就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学生们畅所欲言,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来谈论去月球所需的东西,这为下一个活动做好了铺垫。活动二:我让学生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设想未来在月球上的生活,并指定每小组谈论一个方面。这样,等到呈现时就不会听到重复的内容。在最后呈现的环节里,学生们有的通过演讲形式,有的通过绘画伴随讲解形式,还有的通过表演形式呈现出了他们的讨论结果。
2.简析“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在设置这两个活动前,我就一直在思考:活动一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方式要尽量真实。所以,我设计的活动不仅真实,而且是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包含初级任务的循环。
其次,我的活动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而不是只让部分水平好的学生参加。因此,我把活动设计为若干形式,有问题回答,有小组讨论,有要求整组呈现,也有要求个别呈现的,通过多样的形式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4]。
最后,学生呈现出来的`活动结果应使我的学生有成就感。因此,在每个活动结束时,我都会用如“good,great,wonderful,excellent,You did agood job”等语言表扬学生。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不足及探讨
1.如何解决“任务型”教学法的不完备方面?当然,“任务型”教学法仍存在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能建立起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5]。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教师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提高。
2.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都坚持每日课前5分钟的课前演讲即DailyReport,虽然这一环节时间很短,但在评价机制的操作上却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初一时,我总是会在daily report之后问学生:whatdo you think ofthisreport? 可学生回答来回答去总是good,great,wonderful…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从content,pronunciation,intonation,accuracy这四方面来评价汇报者的演讲,并规定以每部分各25分满分100分的标准,进行打分。通过这样的训练,汇报者可以了解自身的不足,在课后不断改进自己。因此,形成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制定的评价体系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并学会自我评价[6]的方法。
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初中英语教师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活动,力争让每个活动都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也让学生们可以从活动中锻炼自己,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同时,教师们也可以尝试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评价体系,通过这个评价机制去分析了解学生,丰富自身教学经验,并从实践中探索和研究问题,争做“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仕清.英语新课程理论与实践[J].上海教育出版社,,(1):3.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5.
[3]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7):145.
[4]陈琳,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J].高等教育出版社,,(7):237.
[5]田杰.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基本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3).
[6]林立.自主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67.
【深入理解文学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刍议】推荐阅读:
《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学习心得10-27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方法01-15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深入德育08-29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有没有什么方法技巧?01-12
阅读教学重在理解12-04
初中阅读理解教学案11-02
福堪六合中心小学小学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08-07
理解与宽容的教学设计07-01
第二课 理解老师教学设计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