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8学年高三数学理阶段考试卷(附答案)

2024-07-02

2018—2018学年高三数学理阶段考试卷(附答案)(共2篇)(共2篇)

1.2018—2018学年高三数学理阶段考试卷(附答案) 篇一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SOEC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清楚地填写相关考生信息。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 文献是解读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史记》——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B.《汉穆拉比法典》——古印度王国 C.《资治通鉴》——清朝的社会生活D.《荷马史诗》——古代希腊早期社会 2.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成为统一的国家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这一年D.1894年是干支纪年的甲午年 3.下列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集体执政B.直接民主,陶片放逐 C.人民主权,抽签选举D.公推直选,轮番而治 4.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

A.车轮B.车架C.马鞭D.马匹

5.下表为汉武帝生平主要事迹的一部分,该表意在说明汉武帝时期

A.开疆拓土,专制集权B.重农抑商,盐铁官营 C.穷兵黩武,劳民伤财D.国家统一,休养生息

6.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 C.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D.科举制可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7.十世纪时,一位阿拉伯学者到西欧去旅游考察,他对于西欧的感观,最可能是()A.对西欧的落后和民俗鄙陋大加批评B.对统一西欧的强大政权印象深刻 C.对西欧经济和城市的繁荣赞赏不已D.对西欧的大学林立感到惊讶不止 8.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免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 9

.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特诏天下罢中书,广都府,升六部……‛该皇帝为

A.秦始皇B.唐太宗C.宋太祖D

.明太祖

10.《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不能说明清初A.皇权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牵制

C.部分制度承袭前朝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11.基督教居民不仅没有任何政治权利,还必须遵守一系列歧视性规定,如禁止携带武器,不准骑马和穿着华丽,等等,违反者都将受到严厉惩处。此现象可能出现在()

A.

13、14世纪,英格兰B.14、15世纪,意大利 C.

15、16世纪,巴尔干D.16、17世纪,德意志 12.1784年,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THE EMPRESS OF CHINA的商船开启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直接贸易。对此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皇后号”是一艘中国商船B.该商船当时在中国停靠的港口是广州 C.康熙帝对这艘商船的命名赞不绝口 D.当时美国建立的是联邦制共和国

13.在探讨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影响的学习活动中,某同学制作了如下学习卡片。其中内容比较恰当的是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⑥

14.《追寻古罗马》中写道:‚拥有新灵魂的人们,不再憧憬来世的天堂,而是要把天堂建立在地球之上‛。下列属于“拥有新灵魂的人们”的是

A.屋大维B.查士丁尼C.达芬奇D.克里斯提尼 15.—位同学在某经济类的书籍中发现如下表格。表格中的数据应是四个地区的A.茶叶生产总值B.白银的贮存总量C.罂粟的产量统计D.煤炭生产总值

16.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 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 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 17.“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该法律条款最早可能出自

A.《十二铜表法》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18.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19.1876年建立的上海格致书院曾开展九年季课和五年特课,试题大都由洋务派官员来命制。

以下题目可能出现在格致书院的这类考试中的是

①《物体凝流二质论》②《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 ③《立宪法议,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④《电报、轮船二事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一些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引发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开始进一步远离了传统农业社会,成为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新起点。以下观点所述的历史事件也可采用这两种史观进行评价的是

A.烟枪抽醒“天国”之梦B.中体西用捍祖宗之业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D.德赛两先生大显神威 2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两种新能源改变了城市生活,使城市明显成为主导性社会机体。‛“两种新能源”是指

A.蒸汽和电力B.蒸汽和石油C.石油和电力D.电力和核能

22.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

中写到,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

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

外力影响)。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

A.创新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C.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 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23.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因素包括

①孙中山“三大政策”的确立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罗斯福在1935年提交的年度国会咨文中宣称:‚我们发现我们的人民正在经受着陈腐的不平等的煎熬‛,‚尽管我们付出了话语和行动的努力,但是特权阶层尚未铲除、社会下层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救助‛。为此,罗斯福推动国会通过 ①《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②《紧急银行法》,规定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其开业 ③《社会保险法》,致力于建设养老金和保险制度④《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应该享有的权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处的“三大盟国”是()

A.美国、英国、中国B.美国、英国、苏联 C.美国、苏联、中国D.英国、苏联、中国

26.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图1图

2①从图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②图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③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④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7.右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第一次迁移:1933年2月起,从北平到上海 第二次迁移:1937年8月起,三路转运后方

第三次迁移:1947年12月,从四川运到南京,拟运往北平第四次迁移:1948年12月起,从南京到台湾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表格中因果关系表述不正确

29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这里的“拢合”与“散伙”分别是指

A.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与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业合作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A

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齐世荣主编的《西欧封建社会》中描述:问一位中世纪学者是哪里人,他的回答不是‚法国‛、‚英国‛或‚意大利‛等国人,相反,他总以出生和生活的地方作为答词,‚我是坎特伯雷人‛、‚我是加泰罗尼亚人‛等。这种现象表明()

A.庄园的分散性和封建等级制的特殊性使西欧社会处于王权衰微、分裂割据的局面 B.封建等级制下封臣只向封主宣誓,忠诚于自己的领主而非国王及其所代表的国家 C.在当时情况下,西欧中世纪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清晰的国家观念 D.学者们处于对自己领主的忠诚、家乡的热爱以及对王权的鄙视有意回避国家概念

32.《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这A.说明了后世沿用秦朝建立的集权制度的主要原因B.说明朱熹认识到专制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合理性C.反映了朱熹对秦以来君主专制持严厉批评的态度D.反映儒家学派对法家的思想并非一概排斥和反对 B.《申报》支持八路军、新四军的武装斗争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34.有人说:美国是欧洲人创造的,但却没有欧洲的过去。……美国人‚生而平等,而不是变成平等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居民来自欧洲平民,平等是天赋的B.自由平等思想引导美国人民独立和建国 C.美国独立和创制都曾得到欧洲人的帮助D.美国承继欧洲传统但未经历反封建革命

35.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中,那些后发国家,如德国、俄国和日本等依旧残存着明显的专制化色彩。对此,相对合理的解释是

A.历史文化传统和特殊国情使然B.选择了自上而下的进化道路C.缺乏普遍充分的思想启蒙运动D.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先发国家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史记》与《历史》

《史记》和《历史》是东西方的两部史学巨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3分)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叙当时中华民族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史论》

(1)《史记》和《历史》分别产生于怎样的历史时期?(2分)从史学体裁看,它们各有怎样的特色?(4分)

(2)据材料,分析两部史学巨著记述范围的共同特点。(2分)结合当时的中国和希腊的文明状况分析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5分)。

37.外商在中国

时代不同,背景不同,各朝各代对待外商的政策和态度也不尽相同,外商在华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3分)材料一:

38.冲击一反应

“冲击一反应”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请叙述1840——1919年在“冲击一反应”模式下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剧烈变化。(共12分)

材料三: 1931年时日本在东北的直接投资总额为17.57亿日元,约合8.785亿美元,1936年时增至12.886亿美元,1945年时再增至30.364亿美元。日本在华投资占外资总额的比重也从1930年的41.83%,提高到1936年的46.13%、1945年的79.13%。

——引自虞和平《外国资本与近代中国经济(1912~1949)》

材料四

—引自《中国改革开放与引进外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宋代和明代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各时间段洋行或外商企业数量变化的原因。(3分)(3)材料三反映了日本侵华中的哪些现象?(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商企业在华投资不断增长的原因和影响。(4分)

39.极端的年代

然而,正踩在‚短促二十世纪‛尽头的这个世界,与当年起点时刻之间的比较,并不是一道‚孰多孰少‛的历史计算题。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极大的‚质的不同‛……其一,这个世界再也不以欧洲为其中心。在它的春秋去来之间,欧洲已然日渐衰败。……第二项变迁的意义,则较第一项为重大。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而旧有以领土国家政治为界定的‚国家经济‛,却一落而为跨国性作业的复杂体。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问题:(12分)

(1)你是如何理解二十世纪“这个世界再也不以欧洲为其中心”?(6分)

(2)“在1914年至20世纪90年代之间,世界已经逐渐演变成一个单一的运作单位。”你认同该观点吗?请说明理由。(6分)

40.民主进程中的妥协

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5分)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四: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大妥协‛的发生不乏积极意义,避免了血腥的内战,促成了政权的和平过渡,最重要的是避免了更为剧烈的边疆危机。另一方面,‚大妥协‛可以说是几个政治理念极其不同的政治精英集团之间暂时的休战协定,北洋集团、同盟会-国民党以及立宪派人士就‚五族共和‛形成了共识。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3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0年后“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重要事件是什么?(1分)简要分析此后法国政局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宪法中体现的“原则和妥协”。(5分)(4)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进程中的妥协的认识。(15分)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A(BC)32.A(BD)33.D(AC)34.D(BC)35.A(BC)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36.《史记》与《历史》

(1)汉武帝时代、古典时代(2分)《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创造性地运用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以人物为中心;《历史》以史事(希波战争)为中心,在西方史学史上开创了记叙体记载历史的先河。(4分)

(2)都具有“世界眼光”,但都是以本民族的历史为出发点,站在各自文化圈的中心来观察周边世界的历史。(2分)

特点:古代世界文明显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1)史实: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各具特色。(2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古代希腊重视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各具特色。(2分)

37.外商在中国

(1)唐代:在坚持中央集权下,实行对外开放。(1分)宋代:主动招商,扩大对外贸易范围。(1分)明代实行闭关锁国,但重视朝贡贸易。(1分)

(2)原因:1715年至1838年,清朝推行闭关锁国,只开放广州一地。(1分)1838年至1894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南京条约》等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开放,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因而出现快速增长(1分)1894年至1898年《马关条约》签订,外国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减免相应税收,因而出现迅猛增长(1分)(3)现象: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取得在华经济优势;东北是日本侵略和经济渗透最重要的基地;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取得在华经济的垄断地位,进行殖民统治。(3分)

(4)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政府颁布法律和法规保障,实施优惠政策;现代化建设、经济全球化形势的要求。(2分)

影响: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2分)

38.冲击一反应

西方的冲击促使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

首先是经济方面,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冲击并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艰难发展。(4分)

其次是政治方面:鸦片战争前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中西的不断接触,这种新政体的探索实践便不断在中国上演,甲午中日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SOEC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0DCBAABADDA11——20CBDCBDACBA 21——30CBBCADDADA

战争后,使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面对西方冲击,资产阶级维新派实施维新变法,试图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实现富国强兵;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4分)

思想文化方面:启蒙运动以来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先进思想在西方传教士影响下不断冲击中国的传统思想,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抵抗派开明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突破传统观念,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维新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思想。(4分)

39.极端的年代

(1)欧洲衰落(2分):一战后殖民体系瓦解崩溃,英帝国变英联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新兴民族国家建立。(1分)经济政治势力下滑,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一战后成为债务国,二战后须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救助,军事上建立为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1分)

他国崛起(4分):一战后,美国在巴黎和会提出十四点计划,欲与英国争夺世界领导权。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对等的制海权。(1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美苏冷战争霸。(1分)冷战期间多个力量的崛起,日本崛起,中国重返联合国改革开放后实力增强(1分)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呈多极化发展趋势。(1分)

(2)同意:世界在20世纪以来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分)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开始启动。两次世界大战与经济危机打断了这个进程,为后人提供教训与启迪。(1分)二战后为重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了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战后世界三大经济支柱,经济全球化进一步规范化发展。(1分)50—80年代的以欧共体为代表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分)到80年代,跨国公司的兴起,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分)90年代后,冷战结束,wto成立,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1分)

不完全同意:虽然世界在经济上联系紧密呈全球化趋势,但是在政治上还是体现多极化多样化的特点(1分)一战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成立,打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两大社会制度竞争局面(1分)。二三十年代大危机时,法西斯主义崛起,要走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第三条道路(1分)。大危机时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形成了国家调控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新模式。(1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美苏为首的两大社会阵营对峙,形成两极格局,冷战争霸。(1分)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在选择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样的现代化模式。(1分)美苏冷战期间,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改革开放实力增强。冷战后,国际政治多极化是形成中的世界新格局的显著特征。(1分)(答6点即可)

40.民主政治中的妥协

(1)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掌握政权;1689年和1701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以议会至上和君主立宪制度;18世纪英国宪政体制进一步完善,是国内政局保持长期稳定;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答

3点即3分)

(2)第三共和国时期颁布1875年宪法,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1分)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共和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1分)(3)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原则)、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2分)妥协:州与州之间(大州与小州、自由州和蓄奴州)、国会名额的配给、黑奴人数的计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权利分配等。(3分)

(4)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观点:能够从英国、法国、美国、中国民主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妥协现象提炼出观点。(4分)如:民主发展进程中的“妥协”发生是因双方有可交换利益或矛盾可以调和;民主发展进程中的“妥协” 不是投降也不是一味妥协,是平等协商下的共同让步,是双方真实妥协意愿下的谋求共识;民主进程发展中的“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化转型平稳进行,实现和平的政治,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民主进程中的“妥协”亦可能损害部分社会阶层的利益,同时暂时的妥协亦可能导致矛盾激化。

史实: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英法美中各国民主进程的发展的重大史实建立有机联系。(6分)

论述:能够进行深刻而全面的论述。(3分)组织:叙述成结构。(2分)

2.高三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篇二

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21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6分)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致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体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公众欣赏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暴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4题。(6分)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特性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遗传记忆惰性大,正是这样才保证了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才避免了自然界各种因素的混杂.遗传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达10的10次幂比特,科学界认为,只要有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那么,其余98%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这部分因子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的时候,现代人的体内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很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外来细胞或者简单有毒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它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了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出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当我们说“记性不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它的信息量高达10的11次幂比特。科学家虽然很早就开始了神经记忆的研究,但对其机制还了解甚少。目前已知的是,它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这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神经记忆分为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短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如人在听到一个新电话号码后,可以短期记住,直到把它写到纸上。这种记忆的量不大,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只能记住5至7个信息单位,而且时间很短。好在我们的电话号码也就是这么几位数。不过,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只要稍稍分散一下注意力,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信息十分重要,或者引起了人的很大震动,将来又用得着,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

3.根据文意,划线的“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

A.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

B.遗传记忆稳定性强,相对难以改变。

C.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

D.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状态。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由于遗传记忆是天生的,它的信息量比神经记忆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加机体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9分)

催 科①

[明]江盈科

为令之难,难于催科。催科与抚字②,往往相妨,不能相济。阳城③以拙蒙赏,盖由古昔为然,今非其时矣!

国家之需赋也,如枵腹④待食;穷民之输将也,如挖脑出髓。为有司者,前迫于督促,后慑于黜罚,心计曰:“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是故号令不完,追呼继之矣;追呼不完,槌楚继之矣;槌楚不完,而囹圄、而桎梏。民于是有称贷耳;称贷不得,有卖新丝、粜新谷耳;丝尽谷竭,有鬻产耳;又其甚,有鬻妻、鬻子女耳。如是而后赋可完,赋完而民之死者十七八矣!

呜呼,竭泽而渔,明年无鱼,可不痛哉!或有尤之者,则应曰:“吾但使国家无逋赋,吾职尽矣:不能复念尔民也。”余求其比拟,类驼医然。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脚躧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呜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

呜呼!世之为令,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以异于此医也哉!夫医而至于死人,不如听其驼焉之为愈也;令而至于死百姓,不如使赋不尽完之为愈也。虽然,非仗明君躬节损之政,下宽恤之诏,即欲有司不为驼医,不杀人,可得哉?噫!居今之世,无论前代,即求如二祖时,比岁蠲⑥,比岁免,亦杳然有今古之隔矣。

注:①催科:催办缴纳赋税。②抚字:安抚体恤。③阳城:人名,唐代清官。④枵(xiāo)腹:空腹。⑤躧(xǐ):踏。⑥蠲(juān):减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催科与抚字,往往相妨,不能相济 济:补益。

B.如是而后赋可完 完:结束。

C.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请。

D.比岁蠲,比岁免 比岁:连年。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驼医”治死驼者的故事作比,指出了官吏不择手段催缴赋税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饱受催科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B.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驼医”辩白说,自己的职业是治疗驼背,只负责使驼背变直,哪管病人的死活。

C.负责催科的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采用刑杖相加、牢狱关押等手段催缴赋税,是出于私心,欲求自保。

D.作者把当时的催科与前代、二祖时相比照,认为催科过于严厉而致百姓于死地,其主要责任在于朝廷,表达了对最高统治者的讽谏之意。

第Ⅱ卷(共129分)

四、(34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8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①,以杖荷蓧②。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③,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

注:①丈人:老人。②蓧(di?o):锄草的工具。③芸:通“耘”。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3分)

②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2分)

(2)用自己的话概述荷蓧老人的观点。(3分)

9.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6分)

渭城曲

[唐]王 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填空:从流派风格上说,王诗是属于田园诗,高诗则是 诗;从篇幅字数

上说,两首诗都是格律诗的 。(2分)

(2)简答: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可是流派风格不一样,却有很多的不同点,请加以

比较阐述。(不少于2点,4分)

10.默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

。(李白《蜀道难》)

(2)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4)亲朋无一字, 。(杜甫《登岳阳楼》)

(5)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 。

(《孟子·梁惠王上》)

(6)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以刺世事。 ,

,靡不毕见。(司马迁《屈原列传》)

11.中外名著简答:(1)、(2)题必选一题,(3)、(4)题也必选一题。(10分)

(1)简述方鸿渐这个人物。

(2)简述《围城》中的三闾大学。

(3)简述匹克威克阅兵场遇险的故事。

(4)简述匹克威克的婚约官司。

五、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5分)

忆刘半农君(有删节)

鲁迅

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簧信,“她”字和“牠”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 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 此。我最懒于通信,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②,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一篇文章

中的一个史实性的错误。②指刘半农任女子学院院长。

12.划线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

“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5分)

13.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4分)

14.请根据原文,分点概述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原因。(不少于3点,6分)

六、(10分)

15.下面是一则家教广告,有多处语病请找出4处加以修改。(4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①,古今中外事业有成的,都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②。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③,我们虽然不是才高八斗④,但我们愿意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您的孩子效犬马之劳⑤,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各门功课⑥,解除您的后顾之忧⑦。请相信我们⑧。

16.阅读下面图表,按要求完成题目。(3分)

高考作文评分控制组对影响高三作文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7.变换本体和喻体,仿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一组。(3分)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剔透,红得纯/像鲜血的凝固/像缩小了的心

七、作文(70分)

题目:东南风·西北雨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I.(1-7题每题3分,共21分)

1.D 解析:D项“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属于内在原因而不是外在原因。

2.C 解析:A项后半句不对,我们现在需要是“作必要整合和转化”,而不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B项“去资源化”倾向指作家“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和转化”,而不是“没有充分利用资源”。D项作品的这种描写是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现象的表现,是作家没有真正找到生活的价值所在;且少掉“没完没了地”。

3.B 解析:A项“惰性大”表明有“非惰性”的存在,不是不能变化,只是变化小。C项是“遗传记忆惰性大”的结果。D项答非所问,不属于本话题范围。

4.D 解析:A项免疫记忆不是天生的,而是得病后留下的。B项10的11次幂比特大于10的10次幂比特。C项免疫记忆存在于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中,淋巴细胞不是血液中的细胞。

5.B 解析:完:交完,完成。

6.D 解析: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因为/介词,把。C项:助词,用在主谓间/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都是介词,表被动。

7.B 解析:由第四段“其子欲鸣诸官”可知,驼者的儿子只是想把医人告上公堂,却并未实施。

II.(129分)

8.(8分)

(1)①四肢不会劳动,五谷不能分辨,谁是你的老师呢?

②杀鸡做饭给他吃,又叫出两个儿子跟他见面。

(①3分 体、勤、夫子;②2分 为、见)

(2)荷蓧老人认为孔子的游说很失败,他暗示子路应该归隐,靠自己的耕作来养家糊口。(3分)

9.(6分)

(1)边塞,七绝(2分,1空1分)

(2)①送别的地点不同:王诗是柳色宜人的客舍,高诗是沙雪纷飞的大漠。②对友人的境况揣测不同:王诗是“西出阳关无故人”,高诗是“天下谁人不识君”。③诗人的感情襟怀不同:王诗感情细腻,儿女情长;高诗胸怀开阔,豪迈豁达。(4分 1点2分,写出2点即可)

10.(10分)略(1空1分)

11.(10分)略(1题5分,不满100字每20字扣1分)

12.(5分)

(1)字义:“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意思;“烂”是旧的,陈腐的意思。(2分)

(2)情感:刘半农从前投身革命,提倡写白话文,“五四”以后,日趋守旧,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用这两个词,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3分)

13.(4分)

要点:①鲁迅成人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②鲁迅认为刘半农坦诚、直率、浅的清澈。③鲁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4分)

14.(6分)

(1)刘半农出国留学,“我”懒于通信,从此疏远起来。

(2)在《何典》序文说了“老实话”,又在《语丝》发表了指出刘半农错误的读者来信,使他很不快。

(3)刘半农任女子学院院长后,“我”渐渐将他忘却;禁止学生称呼“蜜斯”之类,“我”很反感。

(4)后来刘半农做打油诗,弄烂古文,思想日趋颓废守旧。(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

15.(4分)

①删掉“良好的”;②“都”改为“大多”;④“我们”与“虽然”对调,或删掉⑤的“我们”;⑤“效犬马之劳”改为“尽绵薄之力”;⑥删掉“您的”(共有5处,修改4处即可,每处一分)

16.(3分)

(1)影响学生作文的关键因数是语言表达。(2分)

(2)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抓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1分)

17.(3分)

示例:北方的白雪啊/白的炫目,白的均/

像感情的铺垫/像擎高了的魂

18.(70分)

评改解析:

(1)“东南风”舒身宜人,“西北雨”无情打击,间隔号前后是逆向的两个词语。如果有考生写出顺向的,言之成理也行。但只写“东南风”或只写“西北雨”的,应视为偏离。

(2)可以展开联想:“东南风·西北雨”是六月的气候特征,可以联想明年高考的成败;还可以联想人生旅途的顺畅与坎坷;还可以联想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机遇与挑战;还可以联想世界发展、全球走向的主轴与变数,等等。假如联想合乎情理,应视为切题的。

(3)自拟题目扣2分,篇幅不够的满2行(40字)扣1分。

附:《催科》参考译文

当县令的困难,莫过于向老百姓催税。催税和爱抚长养百姓,往往互相妨碍,不能够互相帮助。唐代的阳城因为拙钝(不需贡税给朝廷)而受到奖赏,那是因为古代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可惜如今不是那样的时代了。

国家需要赋税,就像空肚子的人需要食物一样;而穷苦百姓缴纳赋税,就像要挖他的脑、要抽他的髓一样。那些当官吏的人,前面迫于主管的督促,后面害怕被降职处罚,内心自我衡量,说:“与其去得罪能够让我升官、能够让我贬官的君王,倒不如去忍受那些对我无可奈何的老百姓的怨恨!”所以发号施令出去,百姓还不缴纳赋税,紧接着就是追逼、呼叫他们了。经追逼呼叫百姓还没有缴纳赋税,紧接着就是对百姓施以鞭打、刑罚,百姓还不缴纳赋税,接着就是把他们逮捕、囚禁了。这样,老百姓于是就只好去借贷了;如果借贷不到钱,就只有出卖新丝、出卖新谷了;新丝新谷都卖光,就只有典卖家产了;连家产都卖光了,就只好卖妻、卖子女了。到了这个样子,赋税是都可以缴纳了,可是赋税缴纳了,老百姓也死了十分之七、八了啊!

唉!弄光湖水来抓鱼,明年就没鱼可抓了,怎能不让人觉得痛心啊!有责备他的人,他就回答说:“我只要让国家没有人拖欠赋税,我的职责就算尽到了,我根本没办法再想到你们这老百姓啊!”我试着用比喻来说说这些人,大概类似“驼医”吧!

从前,有个医生,他自我宣传说会医驼背,说:“背驼得像弓一样的人,背驼得像虾一样的人,背驼得像曲环一样的人,请我去医,我保证早上医,晚上直得像箭一样。”结果有一个人信以为真,请他治疗驼背。医生拿了两片木板,一片放在地下,叫驼背的人躺在上面,再拿一片木板,压在他的身上,立刻跳到他身上跳一跳,驼背的人立刻变直,但也立刻死了。驼背者的儿子,要到官府控告治驼的医生,驼医却说我的职业是医驼背的人,哪管他是否死亡。

上一篇:赞美梅花的500字作文下一篇:庆祝“六一”的看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