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精选17篇)
1.《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3、写出对怀特森老师的评价;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与老师接触,对老师应该不陌生,谁能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讲一位老师的,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读一读课题?(指名读)说一说你为什么强调这样两个字?
(二)学习课文1-10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
a、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在学生平静的心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10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b、在这件事中,学生们对怀特森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讨论:
a、开始时学生们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博学呢?
b、“详尽”是什么意思?怀特森先生详尽的讲了些什么?
c、除了讲了书本上写的那些,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怀特森先生还可能讲些什么?
d、遇到一位这么博学的老师学生们会怎么想?学生们的表现又怎么样?
3、小结。
同学们想得好,学得也认真,可惜同学们都忽略了一点,这位怀特森先生教给我们的有关凯蒂旺普斯的知识都是他编造的,看到我们胸有成竹答好的试卷上,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面对这一切同学们怎么样?
4、思考,讨论。
a、你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了我们的愤怒?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体会到的愤怒之情表达出来。
b、面对愤怒的同学们怀特森先生是怎么做的?
c、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怀特森先生讲的就真的没有一点让我们怀疑的吗?
d、做为一个旁观者,听了怀特森先生的解释,你想对愤怒的同学们说些什么?
e、愤怒的同学们听到怀特森先生的解释后,会说些什么呢?
f、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怀特森先生说,试卷上的分数要登记在成绩册上,他也真这么做了,怀特森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学习课文11、12自然段
1、读课文,思考:
a、怀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学到点什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到了新怀疑主义?
b、理解:“一贯”,“谁”在文中具体指哪些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c、怀特森先生仅仅是让我们一味怀疑吗?除了让我们学会怀疑,怀特森先生在后来的课堂上又让我们学会了什么?
d、学会怀疑,并且能够去探索,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这是新怀疑主义学习方法的两层意思,请同学们再读13自然段,说说新怀疑主义的学习方法除了包括这两层意思外,还包含什么意思吗?
(四)学习13、14自然段
读课文,思考:
1、同学们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变化?
2、正视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里体会到了什么?
(五)拓展
学习了课文后,相信同学们对怀特森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我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 )的老师,并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谈谈为什么这样填。
2.《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二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教学设计。课文《有这样一个小村庄》的教学设计, 从课题的提出到教学目标的设定, 对课文的感受、理解, 对事物的欣赏、评价, 无一不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发展的主体。学生在“小村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小村庄会消失→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读书活动中, 认识不断升华。显然, 这样做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二、三维立体地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与形成, 教学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创新与融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汇与互动, 在学生发展的这个基点上既有线又有面, 是立体的多维的课堂教学。用图表示, 即:
三、师生间情与情交流, 心与心对话
在教学设计上, 我想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因为我相信,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间满怀热烈的情绪, 充满真挚、深厚、细腻而持久的情感, 有着高尚的情操, 且充分信任的生命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应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获得高尚的志趣, 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种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多年追求的教学境界。
四、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做这样的老师 篇三
【关 键 词】 老师;温情;善良;不过期
近日在《教师博览》中看到一篇文章,名为《老师的样子》,面对这篇趣文,不禁哑然失笑。字里行间,虽说表现出老师对学生殷殷关切之情,但却也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教师关注得更多的还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学生的眼中,老师永远是教学者,而非朋友。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是老师一贯夫子式的教导使自己在孩子们的心目定格了,“师生平等”早已被这种夫子式的教导淡化掉了。朋友相见,学生会举着手中的漫画书:“可有趣了,你想看吗?”而师生相见,回答却只能是诚惶诚恐的“我的作业做完了”。其实,老师的样子不只一面,做老师就要做这样子的。
一、做一个温情的教师
温情是一种武器,一种通常比“凶”更锐利的武器;温情是一种责任心,爱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理解他们却不纵容;温情是一种期望,对学生永远有期许,永远给他们机会;温情是一种境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问题,不会庸人自扰;温情是一种氛围,感染了教师,也感染了学生,于无声处滋润心田。
我始终觉得学生是弱小的,他们永远是弱势群体。在学校里,他们是被动的,他们等着被你安排座位,等着你宣读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们准备好接受你上课的方式,接受你布置的各项任务,他们极看中你的评价,他们害怕被批评,渴望受表扬,这一切都掌握在你的手里。他们有太多的被束缚的无奈,却因为你给他们的一点点自主的权利而快乐满足。
学生是善良的,他们从不记仇,他们单纯而重感情。在我一次盛怒批评学生之后,我在走廊里又遇到了他,我说:你跟我到办公室来一下。他站在那里,眼神凄楚而幽怨,我永远忘不了那样的目光,那一瞬间,我被打动了,像夜晚的月亮一样,温情从心底深处升起来,融化了我。我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刚才老师太生气了,说的话太重了,不过你真的要努力了,不要再让老师失望,好吗?他点点头,很恭敬地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的目光,早已经变得柔和。
二、做一个善良的老师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激动。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充满爱意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因此,我们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用一个词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去善待每一位学生。
我们班有一位借读生小丰,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捣乱,让邻座的孩子听不好课,下课和别班的同学打架,学校违纪扣分记录本上总少不了他。放学后,常常不及时回家,在学校附近的小店里玩游戏、打台球……一个学期来,我对他软硬兼施,却无济于事。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的敌对力量,他的一切行为都带有敌对性质。他会用刀子在桌子上刻划,拿笔尖对着同学的眼睛,用毛笔蘸上墨汁在教室里乱摔,弄得同学们桌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我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改正,但几次提醒,效果仍都不大,每次他都当面应承得很好,可出了办公室的门,照样如此。
我意识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丰的这种种问题必定有它由来的根源。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没有同龄孩子的天真、率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他家。通过家访,才使我了解到,小丰在原来的学校里也是个问题学生,经常犯错,班主任对他无可奈何,家长对他更是恨铁不成钢,但却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尤其是他的父亲,每次小丰犯错,轻则骂,重则打。
家访以后,我知道我该做的首先是要以我的尊重、信任去换取小丰的信任,并帮助他树立自信。于是,一方面,我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要求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另一方面,我主动找小丰谈心,多次肯定他进班级以来的努力和进步,并及时地把他的进步反馈给家长。在班级中,也经常有意识地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并适时地给予表扬。渐渐的,他对学习有了些兴趣,做错事也敢于承认了。看着他一点点的进步,看着他一天一天地学会去面对现实,我心里真为他高兴。
三、做一个“不过期”的老师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今天的教师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是一桶死水呢?那么对今天的老师来讲,教师在教给学生一杯水的同时你必须要有一眼泉,而且是一眼活的泉水。要用你的知识,浇灌学生的心田。
我们常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为了具备“一桶水”,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业务。不光需要对教材内容深刻和透彻的理解,而且还须系统地阅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和科普著作,以及教学法参考资料,捕捉新的科学教育信息。对此我常常在进行反思:自己有没有这“一桶水”?几年前的“一桶水”,经过这么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加之“跑冒滴漏”,到底还剩多少?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仅有“一桶水”够不够?这“一桶水”水质如何?是优质矿泉水还是普通自来水?是活水还是死水?“一桶水”是否能倒满学生的“一杯水”?学生的那“一杯水”是让学生学会“取水”还是教学生等着“倒水”?既然选择了老师,就有责任去当好,就有责任不断反省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发自内心的有一个一生的追求和目标:当好一名老师,当一名好老师!
让我们用心、用情、用意“耕耘”在教育事业中吧,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让生命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参考文献】
[1] 卞东华. 今天,我们怎样做老师[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 荆志强. 幸福地做老师 我的生本教育实践之路[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4.《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反思 篇四
【1】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美国作家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记叙了怀特森老师在科学课上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与众不同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这篇课文的教学需要两个课时,我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本课时的教学思路是:以“我”的心理变化及同学们的反应为线索,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味人物形象,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写出对他的评价,同时体会侧面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在课堂上,我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阅读文本,用一个覆盖面较广的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引路:面对怀特森老师的一系列做法,蒙在鼓里的学生们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然后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及同学们表现的句子,并且批注上自己的体会。在比较充分的朗读和汇报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新怀疑”主义,并让学生明白怀特森老师的别有用心,同时在这里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在第二件比较简单的事例的学习中,我利用文本的留白之处,让学生想象在两天的时间里“我”都做了些什么?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是如何运用“新怀疑主义”的思想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加深对“新怀疑主义”的认识。接着我又一次让学生想象:在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还会带领大家进行什么有意思的探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文本的容量,也进一步领会怀特森老师带给学生的深远影响。随着文本的不断深入,我带领学生通过对比第一次科学课和以后的科学课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怀疑主义”的内涵,从而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但这堂课留给我更多的是遗憾:学生对老师的愤怒越深、误解越深,越能表现老师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独特的教育思想,然而在课堂上这种对比还显得不够强烈;学生的朗读仅仅浮在表面,层次感的体现苍白无力,说明老师的指导方法存在很大欠缺;整篇文章洋溢着儿童情趣,然而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的情趣却不甚浓郁,原因是我较少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我的问题比较零散,导致问答的形式比较多,学生被我牵着鼻子疲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多;最大的问题是我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人类利用“新怀疑主义”思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了相关资料,可是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展示。“我”把新怀疑主义的思想带到了生活中,并能勇敢地用怀特森老师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来维护自己的老师。针对这一学习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来维护怀特森老师呢?“不,你错了,怀特森老师——————————————————————”让学生填充后面的内容。这个课堂小练笔,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人物有一个准确而完整的认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把课堂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如果我在两课时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能合理一些,那么第一课时就不会太清闲,第二课时,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遗憾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也不断进步,让遗憾的次数能少些,再少些。
【2】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
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实施新课标以来,大家越来越感受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学校也力争走在改革的前列,正如火如荼地掀起学生自学狂潮,这不,语文导学案设计就是以培养学生自学为目的的自学模式。
上课伊始,我按照导学案设计的内容逐条进行展示汇报,第一节课结束,课堂气氛沉郁、学生思维僵化,我的心情也很郁闷。为什么精心设计的预案,学生在展示时没有了活力,没有情趣。原来上课时那涌动的生命的张力,那一个个火花的迸发消失的无影无踪。我想是导学案出现了问题,还是上课出现了问题。
经过我的深思,我觉得原因还在于课堂上老师的调控能力。语文课如果仅仅是练习的汇报,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它应该有动感、有魅力,有学生没有想到的但能够激发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欲望的兴奋点,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兴奋起来、快乐起来。否则课堂就想一潭死水,激不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所以上课时不能全部按照导学案的顺序亦步亦趋地进行,这样的课堂学生永远都不喜欢。因此,第二节课时,我把导学案三和四步骤进行整合,首先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阅读文本,用一个覆盖面较广的问题给学生的学习引路:面对怀特森老师的一系列做法,蒙在鼓里的学生们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反应?然后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及同学们表现的句子,并且批注上自己的体会。接着在比较充分的朗读和汇报交流中,水到渠成的引入到“新怀疑”主义,并让学生明白怀特森老师的别有用心,同时在这里体会侧面描写的写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到的作用。在第二件比较简单的事例的学习中,我利用文本的留白之处,让学生想象在两天的时间里“我”都做了些什么?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我”是如何运用“新怀疑主义”的思想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加深对“新怀疑主义”的认识。接着我又一次让学生想象:在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还会带领大家进行什么有意思的探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文本的容量,也进一步领会怀特森老师带给学生的深远影响。随着文本的不断深入,我带领学生通过对比第一次科学课和以后的科学课同学们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新怀疑主义”的`内涵,从而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同时这堂课上我还有许多的遗憾:在品味怀特森老师的神态时,要把“我”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对老师的愤怒越深、误解越深,越能表现老师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独特的教育思想。然而在课堂上这种对比还显得比较不强烈,原因在于朗读指导不足,一是方法、二是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精巧,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也不断进步。
【3】
《一个这样的老师》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它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别具一格的老师形象。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做到精读教材,让教材熟记于心。备课时预先设计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课堂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争论的焦点比较散
针对教材“我的视角”冬冬的话,课堂上我提出问题,你同意冬冬的观点吗?依次来测试同学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全班同学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归纳为:两次“正视”表面意思是说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不躲避,不敷衍,深层含义是说学生有了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坚持真理的坦荡与毅力。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怀特森老师虽然只教“我们”科学课,但却使“我们”所有的学习活动乃至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同学的发言精彩极了。这堂课不仅学生收获多,老师也收益多。
【4】
今天,我教了本学期第七单元的主体课文《一个这样的老师》。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用“这是一个的老师”的句式来表达自己通过预习而得出的对这个老师的看法,同学们的发言很活跃。有的说,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个博学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个有耐心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个古怪的老师……答案很多,也很有意思,这很好地调动起了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的学习非常顺利,后来我又抓住一个要点让学生分小组探讨:你对怀特森老师的这种做法有何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异常热烈,学生的学习活动进入了一个高潮。之后的反馈更是五彩纷呈。持赞同,持反对,或觉得这种做法既有利又有弊的学生都进行了精彩的陈述,通过这一形式,其实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已然形成,而且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5.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
2、怀特森老师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是我们都不及格。这件事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3、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从哪儿感受到的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默读课文1—10自然段,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在这些事件中,“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在“凯蒂旺普森”事件中,预计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最初的认识可能是零散的,如:他们会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戏弄学生的、教会我们怀疑的„„教学时可依照学生的发言顺序教学,而后进行整合提升。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的老师。(如果学生先谈到略处理)
“噢,没有人知道。”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描述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3、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师:“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4、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我们顶多只能发现它的骨骼化石。而我却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具体特征,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1)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做认真的考虑,发现其中的疑点。)
(2)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
“噢,没有人知道。”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描述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引导学生把冰川期绝迹和动物头骨结合起来考虑,体会到在冰川期绝迹的动物留下来的应该是化石而绝不是头骨。)
追问: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要教会“我们”怀疑?
(3)将考试成绩登记在册,以此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
过渡::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喜欢——吃惊——愤怒——领会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小结: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怀特森老师仅仅这节课这样上吗?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他的教育方式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呢?指名读11---14自然段。
(二)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略处理)
师:从哪里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
(引导学生从“小汽车”事件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教我们学会探索的老师)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老师。
师生梳理: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
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2、师: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
相机出示:
(因此)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师:你们觉的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引导学生从这一段中感受到怀特森老师教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掌握
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我们坚持真理的毅力。)
1)明白良苦用心,从心里佩服。
2)对我影响至深,即使在社会的生活中我也会应用,说:“你错了。
我的视角中冬冬这样说:(出示冬冬的话)你同意冬冬的观点吗?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一)总结全文
1、完成填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到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是一个教会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师:带着对这位老师敬佩,再读课题。
2、“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中代表()。
(二)拓展延伸。
1、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2、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曾经教育他的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二陷于迷惑;只注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师总:学贵有思,让我们共同走进多思的生活,用我们的学识和智慧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作业:试着把这独特的学习方式带到你的学习生活中去。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学会质疑
学会探索
影响深远: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反思
本文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12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科学的精神”,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对国家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更是离不开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精神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要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了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以及具有科学的精神的人物,学习他们身上可贵科学的精神。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的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特别的独具匠心的老师的形象。文章在写法上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地方法塑造人物,文章既有对怀特森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正面描写,又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学效果的侧面描写,这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点。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文中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击”。首先是视觉上的冲击:怀特森老师别具匠心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冲击:他们没有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真是出乎人的意料。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击:现在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几乎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长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这是对他们多年来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击: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而且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击有些是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不同。
根据以上特点,我采用了这样的设计:以“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为学习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理活动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这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紧扣文本启发倡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和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从而立体地,丰满地感受人物形象。
这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在课前搜集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资料,在课堂上通过交流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科学家还有他们身上可贵的精神,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我还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猜猜问号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导课不仅引起了学生学习课文极大的兴趣,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这样学生在开始就有了一个在课堂上提问,质疑的练习,潜意识里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提问的习惯和印象。这很容易的和课文中的质疑联系起来,突破文章的重点。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使学生的质疑更加真实,不带有任何主观的误导,是学习更加主动。
这篇文章浅显易懂通过阅读学生很容易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通过看图复述课文的环节,使学生对课文进一步加深印象,还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的心理描写的变化,是文章的线索,是读者认识怀特森老师的重要提示,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准确地把握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阅读分析,了解到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一步步地认识了怀特森老师。和怀特森的学生一起学会了“新怀疑主义”。
通过文章中对怀特森老师直接的言行的描写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了正面和
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可见的使用在这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图片的直观引导,是学深更容易理解和区分文中正面侧面描写的部分。
结尾用叹号与开头呼应,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提示了学生标点符号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通过动态的课件的展示,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维,回顾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谈出自己特有的观点。
6.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做法。
2、体会“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深刻体会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抓重点词句,通过我们心理行为前后变化,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的做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从小到大,我们认识了不少老师,有的风趣幽默,有的学识渊博,有的严谨认真,有的严慈相济,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
2、齐读课题。
师:你把重音落在哪个词上?说说为什么?学生汇报 回顾:这个老师是谁?文章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交流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怀特森老师的这节课。
(PPT:出示文中关键词。面面相觑、胸有成竹、狡黠、郑重其事)指名读。师: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谁来找出这些词所在的语句。
①同学们面面相觑,就连生物比赛得过奖的比利也都惊奇地瞪大了眼睛。
重点品味:面面相觑、惊奇、瞪大
师:可见,老师的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
②我们饶有兴趣的传看,记笔记,有的同学还画了图。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的老师了。
抓住重点词语(饶有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同学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感情(师板书:喜欢)
2、过渡语:同学们学习的饶有兴趣,第二天,怀特森老师对所讲的内容进行了测验,大家自然——胸有成竹
师:但试卷发下来后,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自读4—10段,勾划“我”和同学们的表现;体会“我”和同学们对老师的情感变化,做简单批注。
3、学生自读,批注。
4、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怀疑→不满
5、共议交流。①第4段
(PPT出示第4段)学生自己练读。教师指导抓住重点词和特殊的标点符号,进行感情朗读。
师评价,过渡:大家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当时同学们的怀疑、疑惑。②第5段 师:面对同学们的怀疑,怀特森老师的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很简单,有关……。”(PPT出示:狡黠、狡诈、狡猾)“狡黠”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换词练习,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怀特森老师的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同桌交流,汇报。③第6、7段
师:听怀特森老师这样解释,如果你是班里的学生,你会怎样想?(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
师:生物学的最好的比利此时会如何呢?学生多元化理解。(生:气愤,不满……)
师: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师:我就是怀特森老师,谁来问一问我。(师生角色读课文6、7段)④第8段
师:面对老师这样的解释,当时“我”怎样想?(学生自由说)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PPT出示: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让学生试读这段话)师:你读出了什么?师范读
学生再次品读第8段,体会“我”和同学们当时怀特森老师的感情。⑤第9段
师:面对同学们的不满和议论怀特森老师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给大家进一步进行解释——(指名读第9段“难道……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师:怀特森老师给同学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怀特森老师讲“凯蒂旺普斯”时同学们没有怀疑,为什么?
6、师:怀特森老师说试卷上的分数是要登记在成绩册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了什么。那么他到底希望我们学到点什么?
三、合作学习11---14自然段。
1、(PPT出示自学要求:①从怀特森老师的课上我们学到了什么?②在怀特森老师的这节课至前和之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变化?)
2、汇报交流 ①第11段略处理
师:同学们仅仅是从这节课学会的吗? ②第12段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并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
师:是啊,怀特森先生要教他的学生获得真知的方法——那就是可贵的质疑、探索的精神。(怀特森老师采取了独特的教学方式,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会“新怀疑主义”。)(齐读12段)板书:新怀疑主义 ②第13段 师:同学们是如何运用“新怀疑主义”的?学生汇报的时候,顺势解决:A、“凯蒂旺普斯”在“我”的同学们中代表什么?
B、在这里,“我”为何要“正视”着老师的眼睛?把它换成“看着”好吗?为什么? ③14段略处理。
重点句: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你错了。”
文中两次提到“正视”别人的眼睛,并告诉他“你错了”,为什么? 师:从“我“和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怀特森老师怎样的感情?(相机板书:敬佩)
四、速读全文,回归整体。
师:速读全文,体会“我”和同学们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变化。师:此时此刻,你认为怀特森是个怎样的老师?(PPT出示填空)结语:我们从入学开始到现在结识过许多老师,他们有的知识渊博,有的治学严谨,有的和蔼可亲……每一个老师都以他独特的方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怀特森老师用他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学生“新怀疑主义”。
五、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喜欢→怀疑→气恼→敬佩
学会质疑
7.《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七
石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 围绕着“初学铺垫”这个训练目标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第一阶段叫“链接生活, 明确目标”。石老师从生活中选择具体的实例, 引导孩子领悟什么叫“铺垫”, 并且初步感觉到在一段话里有没有“铺垫”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有了铺垫会使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强烈。第二阶段, 借助教材, 消化目标。以教材为例子, 让孩子们感受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所起到的铺垫作用, 引导孩子更好的消化“铺垫”这个教学目标,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三阶段, 超越文本, 落实目标。通过写铺垫, 评铺垫的训练,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这堂课我虽然没在现场听, 但是通过反复阅读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仔细回味石老师所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真是独具匠心, 奇巧无比。细细品味, 怎一个“妙”字了得。
一、一课一得, 巧设学习目标
看了石老师很多的课堂实录, 发现他的课堂导入语从来没有什么花架子, 也许这一个细节也正是他“求真务实”的细微体现。所以经过反复研读, 我发现他的课堂导入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为目标而导入, 他的导入语直接体现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非常明确课堂上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二是为生活导入, 导入语所用内容都是生活中的事例, 这样一来学生容易理解, 容易产生兴趣, 容易调动气氛;三是为知识导入, 他的导入既是课堂的引领, 又是一种知识的体现。比如说石老师在执教这一堂课时, 就是非常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问题。课前他说自己把一件衣服晾到阳台上, 被风吹掉, 跑下去却找不到了, 问学生碰到这样的事, 心里怎么想。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 学生很随意地回答说那是可惜了。接着石老师又说这件衣服, 是出差到北京在耐克专店买的运动服, 那颜色特鲜艳, 老远就给人有醒目的感觉, 那款式穿在身上真是酷, 如果再戴上一副墨镜, 那简直是一个贝克汉姆, 用手摸一摸, 那手感特好, 滑滑的、软软的, 真舒服。这样一件衣服, 洗了晾在阳台上, 风一吹, 掉下去找不到了。大家觉得——, 听完这番描述, 此时学生已经是急切地回答:那真是太可惜了。
看到此处, 不禁要问:为什么石老师要对同样一件衣服进行两种不同的设置?如此对衣服的描述又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何干系呢?说实话, 我作为老师尚且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 学生更不必说。当我正期待着石老师像其他老师上公开课一样, 立马解答学生的疑惑, 道出他这样设置的意图, 并引入课题时, 石老师仍是不紧不慢地专门设置了分析训练。他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前面回答的是“可惜”, 而后面回答的却是“太可惜”。学生非常自信地分析道:耐克衣服是名牌呀, 颜色又那么鲜艳、醒目, 款式又那么酷, 摸起来的手感又那么好, 这样的衣服掉了, 肯定是“太”可惜啦。对于这样的回答, 可以想象得出, 石老师很满意学生的分析, 于是到此时才给学生小结说刚才对耐克衣服做的一番描述, 叫铺垫。并且在黑板中间的最上方板书“铺垫”二字, 还补充道:“铺垫”呢, 就是写一件事, 为了使别人感觉更强烈, 在前面所做的一番描述就叫铺垫。石老师还特意问学生以前是否学过“铺垫”, 当然, 对于一群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 回答是否定的, 所以石老师在铺垫前面加上“初学”二字, 告诉孩子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目标是“初学铺垫”, 并且将通过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来完成这个目标。
石老师经常强调:课堂学习不是简单地为文本内容而设置, 不是为教教材而教学, 从来都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 通过传授方法, 让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细致品味, 石老师的教学设置真是妙不可言!竟然能在悄无声息之中通过和孩子们聊家常, 聊孩子们最熟悉的一件衣服这样的话题, 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更微妙的是通过对衣服的补充描述, 又引导孩子们对前后两次情况的分析, 引出了最要紧的学习目标, 真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文本写法两不误, 巧设衔接
当学习目标如此巧妙地生成之后, 我的好奇心就更强烈了!因为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如何完成这个学习目标, 其实想要完成这个学习目标也不难, 直接找出文中的“铺垫”, 然后分析给学生听就行。可是文本呢?这还只是第一课时呀!课文内容也得学习呀!总不能直接揪出“铺垫”进行讲解吧?那不成了应试教育的练习课了吗?
所以难就难在既要完成这个学习目标, 还要带领孩子们顺利地学习文本知识。也就是如何做好导入语与文本内容学习的衔接问题。为此, 石老师在这堂课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巧妙的学习范本。他先通过过渡语:“那好, 今天石老师就教你们初学铺垫, 我们借一篇课文为例, 来学这种写作技巧,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个“借”字就把目标和文本很自然地拴在了一起, 接下来他又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环节,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的同时, 思考一个问题:小村庄的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石老师竟然让学生先从村庄的结局开始思考, 带着这种好奇感, 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小村庄被大水冲走, 最终消失的原因。通过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 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那种“太可惜”的情感。于是石老师趁热打铁, 让学生重点阅读第一自然段, 这个段落也正是学习铺垫的要害所在。通过让学生概括和背诵小村庄那曾经的美丽, 渐渐的……无论是对小村庄的怜惜还是对“铺垫”二次感知, 都在学生的脑海中悄无声息地得到升华。
先从课文结尾开始学习, 如此安排既照顾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 又巧妙地引出事情发展的原因, 巧妙衔接“铺垫”这个学习目标。就好像在不知不觉之中树立了一个靶子, 让学生瞄准这个目标, 学习这个目标, 突破这个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箭无虚发。
三、思维辩证, 巧设质疑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揭示了村庄里的人的错误行为以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 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围绕这一中心主旨, 很多老师都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定位为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所以在课堂上直接把它当成思品课去教学。“环保”这一主题, 作为这篇文章的一个学习重点自不必说, 关键问题出在很多老师对待文章, 对待学生的一些极端做法, 为教教材而教学。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地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思考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发生灾难性变化的原因, 当学生找出“环保”这一主旨之后, 老师的教学过程要么戛然而止, 转而讨论另外的话题;要么顺势拓展, 让学生说出身边类似不环保的同类现象, 由此就觉得课上成这样就算是完成了。
然而, 在这堂课上, 石老师却是让孩子们用另一种方式去思考问题。他先是问学生:村子里的人为什么要砍树?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因为村子里的人要盖房子、做家具、做工具、当柴烧。石老师紧接着话题, 又问学生砍了树怎么就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学生依然很容易就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那是因为他们一年又一年地砍, 树砍光了, 山上土地裸露了, 才会出现这样悲惨的结局。学生把问题思考到这里还是不难, 可是接下来想要对土地裸露之类的生态问题进行理解还是很有难度的, 因为他们没有相关的生活阅历。考虑到毕竟只是三年级的学生, 所以石老师又鼓励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讨论土地裸露、水土流失是怎么一回事。最终让学生明白老百姓盖房子是应该的, 不可能让村民们永远住茅草房;砍树做家具也是应该的, 不可能让村民们永远像原始人那样用石头当桌子、当凳子;老百姓要耕地种庄稼, 没工具不行, 所以树可以砍, 关键在于砍了后, 更应当把树种好, 砍的应当是少数, 种的是多数, 这才是真正的环保, 这才能永保我们的地球是绿色的世界, 这才是大自然的良性的循环发展。看完石老师安排的这个环节, 真是让我获益匪浅。石老师竟然训练三年级的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 名师就是不一样。由此, 一方面告诉我们孩子的能力是不能低估的, 我们在课堂上应当充分相信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告诉我们, 语文课也是思维训练的主场地, 并不是只有理科性的学科才能训练思维, 用石老师讲座中的话来说, 老师就应当通过课堂训练孩子的思维, 思维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语文知识的学习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 通过这些“课例”达到训练思维的真正目的。
四、联系生活, 巧设强化练习
这堂课刚开始就以衣服从阳台上掉下后却找不到为例子, 引出学生对衣服在失去后通过不同的描述, 所产生的不同情感程度的体验, 继而引入到文本的学习。其间为了让三年级的小学生易于理解土地裸露、水土流失的危害, 又列举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合理砍伐树木的事实, 从而训练学生辩证思考树木砍伐的合理性。最后为了让学生对“铺垫”的写作掌握透彻, 再次进行强化训练。先后安排了三次情境训练。如有一位同学的一支钢笔掉了, 要使别人感觉到很可惜, 前面该怎么铺垫;再如有一位同学没吃早餐就到学校来上课, 要使这位同学到了中午感觉很饿很饿, 前面该如何铺垫;又比如班级劳动委员工作很负责任, 有一天开完运动会, 该扫地的那一组同学都跑了, 他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干净, 要使人感觉到他很累很累, 该怎么铺垫。
这些例子都是源自生活, 贴近生活, 学生易于理解。在不知不觉之中, 通过“巧识铺垫”、“巧学铺垫”、“巧练铺垫”这几个过程, 学生便掌握了“铺垫”这个知识。由此可见, 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在生活的事例中得到强化是多么的巧妙, 多么的有趣, 多么的有效!
五、前后照应, 巧设教学环节
石老师听年轻老师的课有点古怪!他从不做笔记, 却非常重视课堂每个环节的时间记录。他喜欢评判每个教学环节占用了课堂多少时间, 产生了多少效果, 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 时间用得值不值。他曾经说过, 课堂之上不能省的环节绝不能少, 没有价值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多。上课绝不能浪费时间, 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悲哀, 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 一个班级有那么多孩子, 如果在课堂环节上浪费时间, 那将伤害到多少生命。所以课堂上关于每个环节的设置一定要争分夺秒, 惜时如金。
回顾石老师这堂课的每个环节, 那真是充分诠释了惜时如金的含义。从感知“铺垫”到解读文本, 到辩证思考环保再到分析课文中的“铺垫”, 最后到“铺垫”的巩固训练, 无不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如果再浓缩了之后看课堂每个环节的要点, 无非就是三点:感知, 分析和强化。从导语开始到文本解读到巩固训练都是运用感知分析强化这三个方式, 做到前后照应, 简单易行。真所谓把课堂时间充分运用到了极致。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石老师这节课:那真是直截了当、明确目标, 照顾周全、兼顾知能, 辩证发展、训练思维, 前后照应、惜时如金, 简明扼要、易于仿效;从学生的角度来听石老师这节课:那真是一课一得、学有所成, 既学知识又得能力, 善思善辩、学会成长, 反复训练, 不断强化。
8.这样的家长,老师“不喜欢” 篇八
具有这种心态的家长在处理和老师的关系时表现得过分热情,今天一个电话,明天一次面谈,所问问题无外乎“孩子最近表现怎么样”,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等等。相同的问题问过无数遍,必然令老师感到无话可说。家长的心情每个老师都能理解,但凡事应有度,过分热情往往合适得其反。
二、冷若冰霜型
此类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常常是敬而远之,偶尔相遇还视而不见、不理不昧。凭心而论,老师费尽心血教育孩子,家长对此应心存感念。不尊重老师的家长,想必也得不到老师的尊重。
三、“教育专家”型
部分家长堪比半个教育专家,于是会产生“所谓老师也不过如此”的错误想法,对老师的感觉由尊敬变为轻视。同时,这类家长往往具有很强的“上帝意识”,认为学校和老师应无条件满足家长要求,否则便要兴师问罪。
四、过分溺爱型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就一味护短,甚至犯了错也不让老师批评,对老师的处理方式横挑鼻子竖挑眼,生怕孩子受委屈。如此一来,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就会顾虑重重。—旦招致家长指责,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五、不拘小节型
9.一个这样的老师作文 篇九
王老师,您用汗水哺育我们成长,无论我们犯了什么错误,你总是孜孜不倦地教育我们。您让我们不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您陪伴我们的六年里,曾有过悲伤,有过喜悦,有过无奈,有过心痛。
三年级的一天下午,我正在专心的写作业,突然,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大雨从天而降。雨越下越大,坐在教室都能听到屋外哗哗的雨声。我心里不禁着急起来:糟了,我忘记带伞,这可怎么办呢?放学了,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回家,独留我在教室时坐立不安。我抬头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还不时响着雷声。
不行啊,这样下去要等很久的。于是,我来到走廊上,准备冒雨冲回去可心里犹豫了一会儿,因为我不想被淋成落汤鸡。无奈中,我无意中看见正一丝不苟工作的王老师,便向她打了个招呼,王老师抬起头和蔼的对我笑了笑,问道:“卢昱清,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回家?”“王老师您还在工作啊。”我也冲王老师微笑:“雨下得太大,我忘记了带伞,没法回家。”说着,王老师放下手中的笔,打开办公桌的抽屉,拿出一把浅蓝色的雨伞递给了我:“这样啊,我借你一把伞,你赶快回家吧,别让家长担心啊。”我透过王老师的镜片,看见了她那早早爬上来的眼纹,点了点头:“嗯,谢谢王老师,您也早点回家,再见!”“再见。”王老师又露出她那甜美可人的笑容。
回家的路上,我看着头顶上的雨伞,水蓝色的花纹很细腻,就像它的主人——王老师做事是那么仔细,周到。在学习上,她也像一把大伞,面对疑难问题,她总是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然而,这把为我们遮挡风雨的伞,已经被打湿,而我们身上没有沾到一滴雨。正如王老师,她就是一把呵护我们健康成长的大伞。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王老师就是太阳,给予我温暖与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
10.一个这样的老师作文 篇十
她就像一颗耀眼的星星,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她就像无声无息的小溪,静静的流淌着;她就像春雨,滋润我们童稚的心灵;她又像马达,催促着我们前进;她有时更像一个天真的孩子,陪伴我们又吵又闹……
记得一堂语文课,颜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迪士尼”,还津津有味地讲起它的由来,当时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但也没说什么。后来翻开书本才知道是“迪斯尼”,当我们发现并且提出时,她早已把黑板上的“迪士尼”擦得一干二净,还说:“你们看,我没写啊!你们看黑板上哪有?”这下我们可无话可说了。
颜老师要让我们每个人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要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要对任何事都有一种怀疑的心态,不要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当我们快乐时,她陪我们有说有笑;当我们伤心时,她比我们还难受,她就像一床温暖的棉被,总是在我们需要时给予我们温暖……
她就像一本书,耐心的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她更像一片蓝天,而我们是蓝天中的小鸟,是她给予了我们辽阔,是她丰满了我们的羽翼,是她给予了我们自由飞翔……
11.老师,谁给你这样的权力 篇十一
我的孩子今年初中二年级,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也是个很淘气的孩子。可以说所有聪明又淘气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弱点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反应快,好提问,上课好说好动,好接话,好提出不同观点,成绩也太不理想。于是,他成了你眼里的个别生、“差生”。那次,他在课堂上对你提出了几个你无法回答的问题。据孩子回家说,你当时脸红红的,眼神里有一种愤怒的光芒。可我们无论如何想不到你竟然会在第二天把我叫到你的办公室,并当着孩子的面对我说“管你一个孩子的工作量是我管理班级工作量的一半,你们最好给他转学”!
其实我们也一直在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不良习惯,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养成一种良好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改正一些不好习惯也需要一个过程。九年义务教育与其说是给孩子知识,还不如说更多的是培养孩子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为,孩子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走向社会时也许已经不重要了,而他在学校养成的学习习惯、形成的思维却是受用终身的,他在成长期建立的自尊、自信、自立的人格将是他生存的基础,他在青少年时期萌生的理想可能是他一生的精神支柱。
所以,老师,请你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放,请你不要再随便体罚孩子,请你不要再用恶语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因为一个孩子心目中的自我形象很容易被摧毁,但要重新建立起来却非常困难。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你的一句情绪话就可能毁了他的一生。
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也许会发现:上个世纪末和这个世纪初将是中国社会最具“宽容”的时代,因为一切都在建设和发展中,许多东西都不完善,包括制度和法律。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社会和家长在极其关注教育的同时,也对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宽容很多老师不明白个性是人类进步的资源与凭借,宽容很多老师不知道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点比改正学生的弱点更重要的道理,宽容一些老师强迫学生上她课外的补习班,宽容部分老师被膨胀的欲望驱使强迫学生买各种资料,宽容老师不负责任地让学生做错误百出的试卷,宽容个别老师随心所欲地惩罚孩子十遍、二十遍、甚至上百遍地做同一内容的作业,宽容老师任意指使我们家长,宽容老师把我们家长也当成他的学生一样地批评,甚至宽容个别老师明敲暗示地索要财物……
但是,我们不能容忍老师把孩子赶出教室,不能容忍老师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力,不能容忍老师在孩子的心灵上随意涂写你情绪的曲线……因为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老师,你不能这样,你也没有权力这样!
“高高兴兴上学堂”是我们儿时的歌谣,可现在,再也听不到了。因为大多“高高兴兴上学堂”的孩子,从小学四、五年级,甚至还早一点就开始厌学了。老师,你在强调现在的孩子不好教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思想是否有了问题?我们的职业操守是否出了偏差?
山东济宁师范附小校长田冰的教育笔记很值得我们思索:“一群蜜蜂实质上就是一只蜜蜂,因为每一只蜜蜂都完全相同;它们没有个性,只做同一种活动、出同一种成果。我们的教育绝对不能培养蜜蜂式的人才。”
美国一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改正他的缺点。因为你不断地去改正他的缺点却永远也不会发扬他的优点。
我们天天喊“培养创造性人才”、“张扬个性”,可老师你为什么不能接受“个性差异”这个现实呢?
可以说,一个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与他接受教育的学校、与教育他的老师有直接的影响,而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也与现在的教育有直接的影响。因为教师虽然不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但教师培养的人却是把脉未来社会走向的人。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信息中心)
12.课文反思《一个这样的老师》 篇十二
本堂课设计的教学思路是: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在阅读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品味人物形象,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能够写出对他的评价,同时体会侧面描写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课教学时我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文本。比如“请静心默读1—10自然段,勾出我心里活动的句子。”让学生自主学习勾画“我”的心理心里活动的句子并且批注上自己读出了怎样的心情。由于给的时间充足,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效果较好。品味人物形象能够抓住老师的神态进行探究、品味,是本堂课中我最满意的亮点。在关注词语“狡黠”,品味这个词语的含义,结合学生此时的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读出惊讶、读出愤怒、读出排比句表达的强烈的情感。
同时这堂课上我还有许多的遗憾:在品味怀特森老师的神态时,要把“我”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对老师的愤怒越深、误解越深,越能表现老师的智慧、用心良苦和独特的教育思想。
13.24课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科学的怀疑精神,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2、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做法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教学重点: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教学难点:理解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并认识到其中的价值。教具:课件
教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步感知(2’)
1、齐读课题《一个这样的老师》。大家一起告诉老师,一个这样的老师指的是哪位老师?板书:怀特森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成年后的他写的爸爸银行》风靡全球。(出示课件2)当大卫在谈及自己的成长历程时,总是念念不忘这位怀特森老师,这篇课文未选入我们教材时它的题目叫《我最好的老师》
二、变序教学,直插重点(5’)
1、为什么大卫欧文唯独对怀特森老师念念不忘,又为什么称怀特森老师为最好的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为什么吗?
(板书: 新怀疑主义)课文中哪一段点明了这一点?(12自然段)
2、什么是新怀疑主义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3)
3、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新怀疑主义就是要敢于怀疑,有自己的思想。)
4、怀特森老师为了教给我们这个学习方法,他是怎么做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学生答:在第一节科学课上教我们编造凯蒂旺普斯的知识,然后进行考试,结果我们都不及格,最后我们都明了老师的用意。不展开教学)
三、理解怀特森老师教学影响深远
1、怀特森老师教给我们的新怀疑主义有什么好处,(学生答,如果....如果我们错了....)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2、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
3、所以,我们将新怀疑主义带入了所有的课堂。敢于正视老师的眼睛,从正视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4、除了敢于对老师说“不。你错了”以外,我们还敢正视谁说”不,你错了”
5、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6、从刚才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学生答,我们对老师的敬佩)
(板书:敬佩)2、7、师小结: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作者对这位怀特森老师念念不忘,为什么称他为最好的老师,因为他教给我们的这种质疑的学习
方法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敢于对老师质疑,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敢于对生活中的每个人每件事大胆的说:“不”。出示课件4
8、我们从怀特森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不会质疑,到学会质疑,再到将这种新怀疑主义带入每一个课堂,带入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我们的心理及对怀特森老师的态度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课件5
三、依问题自主探究。(6’)
1,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划出有关语句,简单批注。出示课件8: 4.学生自学。(巡视,为什么这么画,批注有自己的想法,指导怎么汇报)5.小组交流。(提示:轻声读读自己所画的句段,还可以同桌交流。)
四、共议交流20’ 出示课件9。
1、小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2、小组间互补,评议
这个小组学习真有效,相信其他小组也学的不错,带着你们的理解 出示课件10(小组读句子,喜欢相同句子的小组一起读,其他小组评价)
(①师:小组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带着你们的感悟练习朗读,比一比那些小组读得最好。........②重点体会愤怒。...不满的议论声,可能会怎么议论,(点四到五个同学说,你看,这么多不满,请你们这个小组带着这种不满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小结:板书:喜欢,怀疑,愤怒
③面对同学们的愤怒,怀特森老师是怎么做的,谁来扮演一次怀特森老师,解开同学们心中的疑惑?.......④从怀特森老师朴实的话语中,你听懂了什么?(学会独立判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评价:你是个会倾听、善于思考的孩子)还听出了什么?(太相信老师了,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做认真的思考)⑤老师一般都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正确的东西,而怀特森老师却郑重其事的敢于在课堂上教给我们错误的东西,你觉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大胆实践、有创新精神)板书:大胆创新
⑥怀特森老师仅仅这节课这么上吗?你从哪儿知道的?⑥ ⑦怀特森老师真是用心良苦,逐渐的我们懂得了„„(引读)
课件14(生:齐读12自然段)⑧试着背诵这几句话,请小组背诵。你从这段话中懂得了什么?
板书:思考判断、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⑨这个时候,同学们终于领会了老师的用心良苦,这时,你会对怀特森老师说什么?
六、总结:学了文章,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怀特森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课件15
七、学法指导。
1、师再次小结:这篇文章是写怀特森老师的,那文章为什么用大量 的笔墨来写我们的心理活动,我们行为的前后转变?(更能突出怀特森老师的独特,加深我们队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侧面描写。作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这叫做正面描写。出示课件16
2、根据这篇文章,你能说说描写人物用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什么好处?(通过对我们心里活动、语言,行为的描写,就把怀特森老师大胆创新与众不同的形象就更鲜明了。)
五、拓展练习
1、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我们也来写写向老师。你觉得向老师身上有怀特森老师大胆创新的精神吗?举例说明。
2、指导写作。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还注意详略得当。
24一个这样的老师
凯蒂旺普斯 思考判断 喜欢
怀疑
新怀疑主义 纠正错误 愤怒
敬佩
小轿车 坚持真理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4.《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十四
【关键词】命运观;矛盾性;成因;影响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视角,“通过描述一个遗容化妆师的内心独白向我们展示出了她的爱恨纠葛和心理状态”。开篇即是:“我所以陷入目前的不可自拔的处境,完全是由于命运对我做了残酷的摆布;对于命运我是没有办法反击的。”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又很强的悬念和吸引力,牵引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文本去挖掘:“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有着怎样的命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命运观?
一、矛盾的命运观
在整篇文章中,“我”的内心是复杂的,“我”在认命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命运的反抗。
一方面,对于命运,“我”觉得自己是无法反击的。因为觉得无能为力,所以“我”对爱情不够坚定,总是不断地诉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的”。这种宿命观,让“我”在与夏的恋爱过程中总是显得很悲伤。当夏捧着一束鲜花出现时,“我”就更加坚信了自己的猜想,因为认命,所以“我”会将花当做诀别的意思,而不是美好爱情的象征。
“我”对于命运的妥协,还表现在渐渐认可姑母将技艺传给“我”的用心。“我”希望从事一些亲切、典雅的工作,但是“我”放弃了这些想法,最终接受了姑母的说法:“像我这样一个读书不多,知识程度低的女子,有什么能力到这个狼吞虎咽、弱肉强食的世界上去和别的人竞争呢”。
另一方面,“我”对于命运又是质疑的,“我”想反抗命运。“我”觉得命运会让我失去美好的爱情,但是“我”在爱情中仍然存有一丝的幻想,“在这个世界上,必定有像我们一般,并不畏惧的人”,期望夏对爱情的勇气能够帮助他克服对死者的恐惧。
二、命运观的成因
1.特殊的职业。当“我”坦白地告诉朋友们“我”的职业时,“他们从我的手感觉到另一个深邃的国度与冰冷,他们从我的眼睛看到了无数沉默浮游的精灵,于是,他们害怕了。”“起先他只是不喜欢,渐渐地他们简直是害怕了”。就这样,因为“我”总是和死人接触,渐渐地便没有了朋友,“即使我的手是温暖的,我的眼睛也会流泪,我的心是热的,他们并不回顾。”就这样,“我”越来越沉默,深信“命运在对我做了残酷的摆布”,而这种摆布是“我”无法反击了。
2.姑母的不幸。“我”从小失去了父母跟着姑母长大。怡芬姑母手艺足可以让她过上十分体面的生活,但是她没有,她的勇气让她选择了常人都害怕的职业。后来怡芬姑母结识了一位男子,他们和所有的恋人一样甜蜜快乐。直到有一天,怡芬姑母将这位男子带到她工作的地方时,“他是那么的恐怖,他从来没想象她是这样一个女子,从事这样的一种职业”,在那样一群没有生命的死者面前,他曾经许下的誓言彻底被击倒了,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就是因为这样一份特殊的职业,让怡芬姑母失去了爱情,渐渐地变得沉默。
3.父母的爱情。“我”的父亲也是一个从事为死者化妆的人,很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我”的母亲,“我”母亲说:“因为爱,所以并不害怕”。母亲的这句话不仅成为怡芬姑母的精神支持,也成为“我”对于生活的一丝希望。当“我”对生活、工作、爱情感到迷茫的时候,它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尝试去相信世界上有那样一群人,因为爱你而无所畏惧。
特殊的职业、姑母的不幸、父母的爱情在“我”脑海里不断浮现,相互抗争,使“我”形成了矛盾的命运观。在这种命运观里,“我”一面屈服了命运的摆布,一面又渴望摆脱命运的束缚。
三、命运观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这种矛盾的命运观,让“我”的性格呈现出复杂性。朋友的离去让“我”相信了命运对“我”做了残酷的摆布,由此使“我”变得沉默悲观。但是“我”的内心又存在一股冲破命运束缚的渴望,因此在对现实感到无奈时,“我”仍能保持人性的善良,平静地接受周围人异样的态度,宽容他们不友善的言行。
2.对爱情的影响。这种矛盾的命运观让“我”愿意在爱情中等待一个勇敢的人,像母亲那样因为爱而无所畏惧。正是怀着这种对命运的反抗意识,所以“我”忍不住和夏一起去看电影,忍不住和他一起去探望远方的朋友,渴望他能是那个因为爱的力量而冲破对死亡的恐怖的人。同时,由于对命运的屈服,让“我”又质疑这种人的存在。
3.对职业的影响。对命运的妥协,让“我”渐渐地安于自己的职业,“我只希望凭我的技艺,能够创造出‘最安详的死者出来”。而对命运的反抗意识,又让“我”怀疑自己为什么要接受命运,为什么要从事如此令人难以忍受的职业?这让“我”也曾产生了想要换职业的想法。
【参考文献】
[1]肖媛.《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动静相生之美[J].文学教育,2010,(12)
[2]高沁.不只是宿命——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探讨当代女性生存尴尬[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05)
[3]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5.一个这样的老师说课稿最新版 篇十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理念、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1.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是安排两课时教学.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觑”“黠”“抿”这三个生字及面面相觑、狡黠、郑重其事、饶有兴趣、绝迹、反驳这几个词语。认读了两个生字“蒂”“嘛”。能够说出文章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的这样一个故事。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我确立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理念:
新课标的内容之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过程,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阅读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标画、批注,去想象、去抒写想象,自己去体验感受,不断将知识化为能力,从而让个性得到发展。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是对学生的一种“冲突” 分别从视觉、心理、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这四方面加以展现。在此,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写作的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运用问题情景教学法,直奔重点,引导感悟。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学生,发展学生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读懂课文,理解了重点。通过质疑、合作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对此我开展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1.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2.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下面一一说明。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课始,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要求学生齐读课题并回答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读文,熟悉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概括出怀特森
老师的特点,学生完成对怀特森老师第一次评价的同时也为他们继续深入的学习课文理解怀特森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深入感知课文
(一)批注理解
1)静心默读课文1——11自然段。
2)思考:默读课文1—10自然段,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在这些事件中,“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们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此体现在联系上下文探究“我”心情的变化的本原,从而感受“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喜欢-——怀疑——不满——理解(良苦用心)
(二)读中悟情
师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再次读文走入人物的心理,体会怀特森老师这个人物的特点。
齐读11自然段
从老师朴实的话语中,我们总能学到点什么?我们也渐渐地明白了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不同寻常——学生接读11自然段。教师追问: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设计意图:根据科学课的“故弄玄虚”和要求我们写反驳小汽车是活的生物这两件事,一祥一略,体现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不同凡响的老师形象,他教会了我们学会质疑,学会探索。
(三)读写结合
怀特森老师的课生动、幽默、不同寻常,他的课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读写结合的设计,不仅提升学生对怀特森老师了解,展现其人物的特征,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学法指导
教师设计问题:学到这里我有一个问题,这后三个段落看似多余,能否删去呢?学生结合问题,展开讨论回答。老师适时介绍这一部分的描写是对怀特森教育结果的深入描写,是写作的一大特点,这叫做侧面描写,也叫做间接描写。它指不从正面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有关的人、事、物、景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本文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二者相结合,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第三个环节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就不会有今天的大卫.欧文。让我们记住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记住他带给我们的“新怀疑主义”。
新课改要求高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如何独立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在生活上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结尾处更加深入地说明了怀特森老师对孩子们一生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整个教学设计中预计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1.从老师朴实的话语中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这一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可能不会通过现象看本质。
六、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16.一个这样的老师体会 篇十六
李老师中等身材,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又斯文又和气,充满慈爱。你可别以为老师会对我们很松懈,老师对我们可严格了。尽管这样,同学们还是很喜欢她,因为她像妈妈那样呵护着我们。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张荣源上午放学后,趁四年二班的同学不在,拿起他的球到操场上玩起来。球的主人知道后,大发雷霆。本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了“武打大战”。张荣源的饭盒也被扔到了地上,饭菜洒了一地。李老师知道后,立马让我带两位同学到办公室,问清了事情的起因,和蔼地对他们说:“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应该互相谅解、互相帮助,有了错误应勇于认错,这样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了,你们说是这个道理吗?”两人心服口服,都向对方诚恳地承认了错误。这时,李老师拿出5块钱,对张荣源说:“快去买盒饭吧,别饿坏了肚子。”
我的肠胃不好,经常肚子痛。有一天,我的肚子又痛了,趴在桌子上,脸色苍白。李老师见我那样,知道我又闹肚子痛了,赶快叫一位同学扶我到卫生室。不巧,当班的校医请假了,我只好又捂着肚子回到教室。见此情景,李老师赶紧带我到办公室,倒了杯水给我喝,可我马上吐了出来。没办法,李老师只好打电话让姥姥来接我。在等姥姥的时候,李老师一边拍着我的背,一边焦急地看看手表……过了好久,还不见姥姥来,李老师说:“算了,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我送你回家吧!”说着搀护着我回家了。
半路上,我止不住热泪满眶。我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我也要做一名老师,像李老师那样不但教学生知识,更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他们。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步入高中,老师你还好吗?三年前的金秋季节,您给我们的那一丝微笑,那一句“相信自己,你能行”给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注入一股强大的推动力。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那天,您第一次迎来了我们这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您那和蔼的笑容,我至今仍旧记忆犹新。
你习惯课上眉飞色舞,课下神采飞扬,使我们不得不爱上你的数学课堂。你习惯在圣诞节。,给同学们每人发鲜红的圣诞帽,毕业后阔绰的请我们吃饭,无论经济是否剩余,你总会习惯说“兄弟姐妹像雪花”可我们拐个弯笑你土的要掉渣。
课下的你课下幽吟的吟起了伤感的粤语歌,邻班同学说她经历了什么,我们便小心的询问了语文老师,原来是你上了东北师大毕业后,为了供弟,妹考上大学,就放弃了学校保送继续求徒的机会,心甘情愿的当上了中学教师,我们有人说你傻,有人说你伟大,可你却又习惯的说兄弟姐妹像雪花。
经历了这些的你却依然在课上风采依旧,板书有板有眼,思路清晰的透彻的样子,使我们超越了难以跨越的数学领域。粉末飞扬中,时日三年,你的弟,妹们,早已走入了理想的大学。你常对我们说,希望我们能像她的弟妹一样实现我们的理想,还说,兄弟姐妹本是天生的雪花,落到地上,化成水,就再也分不开了。我们相信,那是您的肺腑之言,说出的话分量是多么的沉重……
路边高大的白杨,在风中晃动细碎的绿色树叶,发流水般清脆的声音。新鲜叶片在月光的映射下发出微弱的光泽。清凉的夜风呼啸着蔓延过来,让人感觉更够滑翔其中。散发着银白色深邃气息的泪珠悄无声息地滑落,落在神秘而深沉的夜,落在铺展着翅膀的青春年华,落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Time flies!光阴似箭,如今我已经迈入了吉大附中,当您再一次满怀深情地迎来了我们这群看你的孩子,您一定觉得那一张张脸庞不再带着稚气。对,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群爱哭爱笑爱打闹的孩子。幼苗吸收着阳光雨露,加上劳动者的辛苦栽培,怎能不发芽滋长呢,您的教导,我们不曾偏离过,三年,我们在您的包容中长大。但一次次在你生日时来看你的我们,总是心里为没有给您准备礼物而羞愧,但我知道“尊师不一定要送礼”。知心实话对您诉说,再深情地加上一句 “老师好!”您大概就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我相信,您从未向我们奢求过给您什么。
最后想对您说:“老师,相信我们。
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她像妈妈一样严格要求我们,疼爱我们。
老师留着一头长发,她心地善良,和蔼可亲。有一次,我写的字歪歪扭扭的,非常难看。张老师把我留了下来,让我重新写。一直让我把字写工整、规范为止,老师才让我回家。我当时很不是滋味,心想:不就是几个字吗 ?写好写坏不都是一样吗?干吗这么一遍又一遍地写,硬是把字写规范,真是浪费时间。回到家,我把挨留的原因告诉了妈妈,妈妈对我说:“字是门面,从写字上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老师严格要求是对的,是对你负责,你写一手好字是自己的,谁也盗不去。”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我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使我更加敬佩老师了。从那以后,我就象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天天坚持练字,无论写什么作业都坚持把字写工整,写规范。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字比以前漂亮了,规范了,还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这都是张老师严格要求的结果啊!
老师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我们班有46名同学,老师为使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她利用休息时间走 访了每个家庭,对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都了如指掌,以便及时给予我们关爱。老师还会察言观色呢!每当有同学病了,不用同学说,她总是主动问同学怎么了,用药了吗,如果病情严重的,她还会亲自带同学去就医,使同学的病得以及时治疗。一次我在玩耍时,不慎将手划破了,老师知道了,便急忙带我去校卫生室进行处理。血止住了,并贴上了创可贴,当时我特别激动,我真为有这样一位要求严格、关心体贴我们的老师而自豪。
17.还有这样一个CEO 篇十七
在中国经济学界,孙冶方和薛暮桥通常被称之为“双子星”。二人本是同宗远方堂兄弟(孙冶方本名薛萼果),在经济学界成就各有千秋,“双子星”的称呼,实至名归。
鲜为人知的是,孙冶方的亲哥哥薛明剑,也是经济学界的著名人士,只不过薛明剑是在1949年前以企业管理功成,而孙冶方则在1949年后以经济理论闻达。新近出版的《中国经济学界奇异的双子星——薛明剑、孙冶方兄弟评传》(斯非知著)一书,给读者勾勒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薛明剑。读罢不仅感慨:还有这样一个CEO。
尽管薛明剑被历史学家茅家琦先生称之为“民国史上的重要人物,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经济学的创始人,现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民间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学者”,但知道的人并不多。若说到在中国工商界赫赫有名的荣氏家族,人们大多耳熟能详。其实,荣氏家族能够兴旺发达,薛明剑功不可没。薛明剑的大女儿曾经给我看过一封荣毅仁给她的信,虽然谈的是无关乎工商界的事情,但以荣毅仁先生的地位而言,这封信写得竟然有些谦恭。由此可以看出,多年以后荣家对薛明剑家人依然保持着一份情谊。
薛明剑16岁参加辛亥革命,18岁考入复旦公学,后又因家贫而辍学。但他却以20岁之龄出任国立中央大学劳农学院教授,其编纂的《衣食住行工艺概要》是为当年职业教育的典范教材。他常常用手绘的方法画出诸如取材,制作,工艺,器械等过程或程序,为的是让众多不识字的“芸芸众生”掌握求生的本领。这位年轻人的德才引起了荣德生——被称之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之一——的高度注意。他聘请还不满23岁的薛明剑出任荣氏企业中最大的纺织企业——无锡申新三厂的总管,也就是眼下的所谓CEO。
薛明剑接受荣家的聘任后只提了出一个条件:到上海申一、申二实习一年并且开出大约只有自己当前收入三分之一的津贴要求。他解释道:“我投身实业界是为了求得新学问,求学是要出学费的。德先生不要我缴学费,还给一份津贴已属非分,怎么还会有菲薄之念呢?”这样的CEO,在当今社会恐怕绝无仅有!
CEO薛明剑当然重视管理,可他和荣氏家族的人高度一致地将资本的积累和劳工利益、社会利益、民众生计及国家利益排列了顺序,后者永远在前,他们的管理口号竟然是:“全力以赴办理劳工福利”。到1936年,薛明剑认为“申新倡办13年的劳工自治已粗成”,凡工人自出生至老死均已顾及。企业设有医院、学校、剧场、运动场、健身房、尊贤堂、功德祠及公墓。更有图书馆、茶馆、裁判所、托儿所、夜校以及养兔、养鸡、养蛙、种菇、照相、酿造等副业,训练种类22种,任凭工友工余之选。机工、女工、职员三大养成所全部建成,大礼堂及新医院也已竣工。
荣氏家族在中国工商界的地位一直不可撼动,不能说都是薛明剑这样的CEO的功劳,但很大程度上,薛明剑确为荣氏家族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多年后,荣毅仁先生对薛明剑的后人还保有一份敬重就能说明这一点。
现今,CEO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和理想,如何做CEO之类的速成书籍也泛滥成灾。其实,读读这本有关薛明剑和孙冶方兄弟的评传,倒能更深刻地理解CEO应如何作为。
《二战完全档案》
作者:梁策
出版:九州出版社
定价:36元
作者综合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逐一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各个战场的全景进程,详细解读其前因后果。
《步步莲花:赵朴初佛缘人生》
作者:朱洪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定价:38元
赵朴初的一生光彩夺目,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在经历人生苦难时,赵朴初以对佛学的深刻感悟而保持内心清净。
《理想丰满》
作者:冯仑
出版:文化艺术出版社
定价:45元
房地产问题到底是青春痘还是顽疾?公司发展遭遇瓶颈,该如何突破?中国人价值观严重丢失,该如何重塑?作者挟二十载拼搏经历,纵论未来大势。
《小小姑娘》
作者:虹影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28元
57篇精巧动人的散文,收纳了虹影童年与少女时期的诸多难忘旧忆。书中虹影女儿纯真奇异的画作,与其母神秘生动的文字相映成趣。
《日本的逻辑》
作者:[日]加藤嘉一
出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定价:30元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一个这样的老师详细公开课教案设计06-16
六年级《一个这样的老师》教案08-09
在这样一个冬日的下午1000字作文09-03
曾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07-06
我有这样一个家乡散文09-30
我想过这样一个暑假作文800字06-11
世界上有没有这样一个魔法作文11-03
我有这样一个家初一作文750字01-03
我喜欢这样幽默的老师06-16
我最喜爱的老师是这样的作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