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2024-08-04

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精选10篇)

1.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篇一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汇报

三年来,××××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乡镇创建,解放思想,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每一制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环境面貌改观、群众生活改善、科教文体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安定的良好局面。具体创建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

××党委始终把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当作党政工作的一件大事摆到议事日程,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创建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干部群众团结协作,按照××创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措施和组织保障,通过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基层的宣传队伍、阵地进行理论宣传及业务学习培训,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各项活动,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栏等各种宣传手段,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各种文明创建活动等,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序的开展。

二、生产生活设施配套,生活环境不断提升

1、深化农村改革及惠民工程建设,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3、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经济强劲增长。

三、道德建设载体丰富,人的素质显著提高 一是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三是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四是积极倡导乡风文明。

五是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三下乡”、“六进农家”、“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等活动。

四、科教文体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功能完善

一是强化措施,夯实义务教育基础。二是重视教育事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三是科普工作持续开展。四是文体活动深入开展。五是计生工作水平显著提高。

五、综治工作依法推进,治安秩序得到明显优化

六、投资环境不断改善,镇容镇貌温馨优美 一是规划建设有序,基础设施投入加大。

第二,强化路网建设,为道路畅通创造条件。

第三,加快供电、供水、供气设施建设步伐,为工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村容整洁力度加大,卫生保洁长效管理。三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植树、绿化成效显著。

2.文明乡镇创建情况工作汇报材料 篇二

一、落实责任,强化督查

及时传达贯彻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将《20xx年全国、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重点工作福州市任务分解》细化分解,责任到人。所有包村干部每天不少于一次进村入户,督促指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二、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在螺排路主干道及人群密集的沿街显要位置设立5条文明宣传内容的彩色喷绘。组织青年志愿者在三环路口等交通要道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各村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横幅、沿街LED灯等多种方式开展文明创建宣传,同时,我镇在七村、镇卫生院等单位设立10个道德讲堂,拓宽文明宣传平台。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1、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各村共投入资金7万多元,修复、新建垃圾收集池60多个。

2、加强流动摊点整治。对违章占道堆放、摆摊、夜间饮食大排档等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取缔。

3、加强市容市貌整治。主动与区环卫处联系沟通做好垃圾清运工作,对各村垃圾实行免费进场,杜绝垃圾填埋、焚烧现象。实行城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管理,对18名城管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排,取消节假日休息安排,保证白天有14名、夜间及节假日有4名城管人员上街执法。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与各村及沿街企业、店面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专门指派2名卫生协管员对全镇范围内乱张贴进行清洗、消除,实行随查随清。同时加强对主次干道和商场、超市、校园周边“两车”乱停放现象的整治,确保道路畅通。

4、加强文化市场整治。加大对全镇网吧、音像制品市场监管力度。杜绝网吧登记制度不落实、接纳未成年人等不良现象,目前我镇无发现销售非法音像制品和各类非法书刊杂志,无发现无证经营网吧和未成年人上网吧现象。

5、加强“五小”和中小餐馆整治。加强日常监管,对经营单位不规范的,积极协调工商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进行停业整改,进一步遏制无证中小餐馆的开办。

6、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挥各村志愿者服务队和先进青年作用,开展交通文明宣传、劝导及各种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四、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1、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在文明创建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一些硬件设施还不完善。如:镇主干道建于八十年代,下水道未配套建设,电缆、电线杆设置不合理等;

(2)专项整治中有些方面整改不到位。

(3)由于历史原因,我镇基础设施落后,加上镇村财力困难,螺城河内河整治等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

2、下阶段创建工作安排

(1)严格按照迎评任务分解,完善目标责任制,针对创建工作薄弱环节抓紧补缺补漏,下大力气抓好十大项专项整治,确保创建活动取得成效。

(2)加大创建经费投入,统筹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资金到位。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镇村干部将落实责任、入户开展宣传,充分发挥宣传栏等载体作用,做到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街道平安创建综治维稳工作汇报

2.创建科普示范乡镇工作汇报

3.镇2016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报

4.乡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汇报

5.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汇报材料

6.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7.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情况汇报

8.小学2016年度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汇报

9.小学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汇报材料

3.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篇三

肃州区泉湖乡,地处酒泉城东郊。全乡现有9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5400户,20016人。全乡耕地面积35122亩。人均耕地1.8亩。2008年社会总产值8.4亿元。经济总收入6.4亿元,乡财政收入1040万元,村级集体积累达到4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98元。

近年来,泉湖乡党委、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通过抓领导,建机制,落实责任,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全乡群众的思想意识明显提高,两个文明建设稳步发展,有利的推进了全乡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连续五年在全区年终考核中位居前列。乡党委被评为全省“五个好”乡党委、乡机关连续三届被评为区级模范文明单位。

一、定方案,建机制,落实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责任。近年来随着土地征用,利益分配,人口迁移等矛盾的不断凸现,使乡村各级组织认识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党委审时度势,及时成立了由乡党委副书记任主任的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抽调业务精通的干部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年根据上级要求和各村实际制定出全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安排意见,制定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下发全乡各村、各企事业单位。与此同时,乡党委在总结多年农村基层工作的同时,起草制定了双百分考核制度,即:经济建设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各百分考核。多年来,泉湖乡坚持这一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使整个全乡形成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建设都要硬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创评活动。

二、定措施,打基础,狠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创评活动的硬件设施。

开展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除了有活动,有制度外,泉湖乡在近年来狠抓了硬件设施建设。乡文化中心原建于1981年,改扩建于2000年,但现有的场地条件仍不能满足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活动的要求。乡政府在2008年整修乡中心广场的同时,又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计划投资100万元。新建乡文体工作站,相关工作正在协调落实当中。全乡10个行政村,全部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从2007年起,协调区文体局、区体育中心,投资近80万元,在5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藏书6100多册,各类报刊杂志近百种,建起了10个村级体育活动广场,安装各类体育活动教材50台(件)。极大的改善了全乡文化体育活动设施条件,满足了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愿望。

三、建载体、抓落实,分层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是抓好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乡党委和各级组织依据实际,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了各自的学习制度。始终坚持乡机关干部的每周一学习制度,村干部每月“逢十”学习制度,群众每月一次学习会和议事制度。乡党委在总结开展“三会一课”制度的同时,在新形势下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是抓好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爱岗、敬业、奉献、创业”活动。全乡各企事业单位立足本企业单位实际开展了“爱岗、敬业、奉献、创业”等各项活动。通过练本领,提素质,树形象等一系列活动,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都增强了自身素质,牢固树立了甘当公仆的思想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了窗口单位的形象。

三是从中小学生抓起,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四有公民”。全乡现有中小学生共计2100名。近年来,全乡各中小学校注重结合未成年人实际,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争做四有小公民”的活动。一个爱党爱国热爱集体的活动在中小学校中展开。乡司法所还结合普法实际,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普法知识宣讲,使全体中小学生从小树立起了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四是在党员中开展各类创业立功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岗、承诺制等各项活动,使农村广大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出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在广大农民中每年开展一次“诚信文明农户”评选活动。每年结合冬季集中教育活动,在全乡农户中开展一次“诚信文明农户”的评选活动。2008年,我乡共评出一级诚信文明农户525户,占到总农户的10%,二级诚信文明农户3369户,占62%,三级诚信文明农户1300户,占24.7%,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六是广泛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凡遇元旦、春节、三八、五四、七

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乡上都要举办大型文体活动。每二年定期举行一次全乡农民文化艺术节。通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全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抓创建,促发展,使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呈现出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良好态势。

一是支柱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至2009年年底全乡日光温室面积达到3100亩,大棚蔬菜面积达到4500亩,食用菌达到300亩,全乡新建百亩大棚蔬菜小区7个,蔬菜总面积达到21000亩,户均1.5亩万元田。每年输转的劳动力5500人,户均达到1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60万头(只)。

二是新农村建设前景广阔。先后新建成福华休闲中心,水磨花园等80余家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景点。先后建成5个连片20户以上的整组新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建市级康居住宅示范点250户,区级400户,沼气能源户280户,太阳能用户1200户,提升改造居民点23个。先后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7公里,兴修水利40多公里,新建春光、沙滩、花寨、四坝4个村级活动阵地和2所小学教学楼、乡中学食堂,改建了乡卫生院。

三是社会治安形势得到进一步好转。近年来,由于城郊乡部分农

民的土地出让、房屋拆迁等引来的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比较突出。乡政府结合这一实际,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逐一抓好普法教育工作,通过引导广大农民学法、懂法、守法,使他们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结合,认真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从根本上在杜绝非正常上访案件的发生。同时,乡司法所和各村治保调解组织加大调处力度,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近两年来,全乡二案发案率明显下降,公民学法守法的意识普遍增强,全乡民风纯正、人民团结、社会和谐的局面初步形成。

四是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新改观。近几年来,我们在全乡全力实施了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的管理,在89个村民小组悬挂了一块环境卫生评比栏,开展了环境卫生政治和评比活动。乡、村两级通过抓宣传、搞发动、定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发动广大村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初步改变了农村卫生脏、乱、差的局面。特别是2008年以来,乡、村两级在普遍实施了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以后,乡、村、组三级爱卫会组织健全,对辖区内的地域路段都进行了划段包干、定人管理、定期打扫。乡、村每逢为五的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搬掉了城郊结合部堆积多年的“垃圾山”。一个美化亮化工程等全乡普遍展开,现在全乡随处可见马路干净、墙壁如新,垃圾有回收站,大多数居民点有垃圾桶的可喜面貌,广大群众高兴的说,这才是社会主义的新农村。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创建市级文明乡镇是乡党委、乡政府2007—2009年的初步实现目标。2012前实现创建市级模范乡镇的目标。2015年实现达到省级文明乡镇的长远目标。

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达会议精神以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为指导,继续发扬“团结、务实、争先”的泉湖精神,全乡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围绕“一特四化”和“1+1”富民工程的经济发展思路,为达到上述目标而不

懈努力!

具体要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乡文明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安排部署全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全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迈进;二是全力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团队精神和泉湖精神,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每年一次的诚实文明农户评选活动;坚持正面激励为主,引导广大农民座诚实守信的“四有”新式农民。三是不断发展乡镇科教文卫事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力争五年内,乡中学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争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乡卫生院的医疗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乡文体站办公楼争取在2010年千落成并投入使用,全乡计划生育率达到100%,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泉湖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得到明显好转。要继续加大普法和调处力度,力争做到小矛盾不出组,一般矛盾不出村。要把二案发案率和火灾隐患减少到最低程度和消除在萌芽状态,力争达到平安泉湖的综治目标任务;五是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做好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建设富强、文明、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六是进一步加大村民自主和基层政权的建设工作,依法保障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全面推广乡村政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重大事项由村民民主决策,充分保障村级事务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七是想尽千方百计,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因素,围绕“一特四化”和“1+1”富民工程,使全乡的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到“十二五”末,全乡经济力争达到或突破十亿元,全面进入全省50强乡行列,使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4.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篇四

环保助理杨金才

二O一O年十二月十日

镇人大主席团:

按照会议安排,受镇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活动组织有力

一是政府重视。今年我镇被市委市政府列入第三批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之一,从年初开始,我镇就有组织的启动了这项创建工作,并列入二O一O重大工作事项,成立了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作指挥部,下设六个分指挥部和一室三组,即工业线、农业农村线、集镇环保线、三产旅游线、教育卫生线、督查考评等六个分指挥和办公室、综合组、宣传组、督查组。二是设立机构。六月下旬以来,抽调甓湖社区、村建环保服务中心、办公室、航运站、文体站的五名同志组成了创建班子,随后,结合创建江苏省卫生镇,又增加了一名同志,专门从事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信息的联络、对接市创建活动的相关检查,督查和指导工作。三是具体部署。八月一日,镇政府专题召开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推进大会,镇分管负责人周谦祥作了专题发言,环保办、保洁公司、卫生院作了表态发言,夏春来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四是任务分解。镇创建办按照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的20项内容逐条逐项的进行了分解,并在七月二十八日进行了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业务培训,工作目标明确到各相关党政负责人和各相关单位,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四个明确。

二、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国家级生态乡镇(以前称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建设指标分为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两大类,基本条件分为机制健全、基础扎实、政策落实、环境整洁、公众满意等五项,建设指标分为15大项、20小项,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要求达到100%,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要大于95%,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80%,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大于70%,这个污水处理指污水经过三格式、四格式处理的。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的比重大于60%,使用太阳能、沼气、液化气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大于50%,森林覆盖率大于18%,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2平方米,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小于250公斤,农药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年)小于3公斤,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

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经过比对,我镇大多数指标已经达到,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人均公共绿地等项指标尚有差距,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以来,我镇实施了一系列建设工程:

1、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

在已经建成的垃圾中转站站房的基础上,为适应立式垃圾压缩设备的运转,对原有站房进行了改造,新建了配套用房、站前广场,四格式污水处理池,栽植了绿化,打了水井,购置了压缩设备,从上个月投入试运行以来,设备运转正常,镇区的生活垃圾经过压缩,由市环卫部门及时拖至填埋场卫生填埋。

2、污水处理厂工程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镇政府经过多次论证,决定实施日处理污水2000吨能力的综合污水厂建设工程,目前,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专用电力线路已架设,东风排渠的截污闸已建成,引污管道正在铺设,提升泵站、围墙、配套用房、自来水等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可望在月底进入调试。

3、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解释中,环境整洁要求严格按规划,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有良好的居住小区和基本完善的工业小区。“公共设施完善”要求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排水管网、道路、卫生厕所、通讯设施、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医疗机构、适

龄儿童入学、防洪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环境状况良好,要求街道路面平整,排水通畅,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垃圾、无冒黑烟、水体黑臭现象;街道卫生状况良好、主要街道有卫生设施,垃圾箱、果壳箱箱体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无蝇蛆,有专门保洁队伍、镇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日清日运,无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直接向河湖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城镇建成区内应禁止散养家禽;今年以来,对镇区界河路、宝塔松路、状元桥街进行了改造,按照见缝插绿的原则,对宜绿的边角地段进行了绿化;实施了国庆大道东延、外环东路南延、创业路东延、盂陵路北延和富达路西延等道路建设工程;实施了工业集中区长达2公里的雨污分流管道建设工程;实施了凤凰河两岸的绿化,道路、路灯等配套工程;实施了4座公共厕所水冲式的改建,公共基础设施更加配套和完善。

4、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夏秋两季,全面严格地实施了秸秆禁烧,分别在七月和十一月份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击月活动,对村庄、河道、公路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显著改善。

三、下一阶段的创建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的工作得到了督查组的肯定,软件资料已完成90%的工作量,污水处理厂、水冲式公厕的建设已近尾声,农贸市场的整理也在进行之中,但对照指标体系的解释要求,还有以下几项重点工作要推进。

一是水源保护区。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取水口上游2000米,下游1000米为一级保护区,不得停靠船舶,建有码头,而我镇的水厂已被市列入节点水厂,规划向三阳河以西的周巷、周山部分村供水,逐步取消永安、二水厂的地下水供水,实行联网供水,但取水口停船,上下游有码头,达不到标准。只有将取水口南移至周山洞北边弯子才能达到标准。

二是公共绿地偏少,公共绿地是供居民休憩、游玩的绿地,我镇规划在二里大沟中堤建设,需尽快实施。

三是无害化厕所建设,有部分村改厕力度要加大,确保达标。四是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白色垃圾、建筑垃圾、牛皮癣、卫生死角等都要进行清理。

五是设施工程建设进度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尽快投入启用,垃圾填埋场还是要有的,农村垃圾要送至中转站压缩等项工作,要经得起验收。

六是进一步宣传和提高公众满意度。创建是为了便民、惠民,让是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提升干群素质的一次跃进,各单位、各企业要建立相应组织,建章立制,要进行广泛的、系统的宣传教育,真正达到全民齐创建、真创建,让创建深入人心,把创建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敬请各位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

5.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篇五

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文革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丰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建。

我县从三个方面保证领导力量到位、挂钩帮扶到位、督促检查到位,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层级领导体制。县成立了创建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和副县长担任执行指挥,宣传、卫生、妇联、团委、农业、规划、建设、交通、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部成员。并从成员单位抽调10多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组成专责工作小组,设立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指导、协调、督促全县创建工作的开展。同时,还抽调17名县直副科以上干部驻镇负责督导工作。各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挂钩帮扶制度。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全部挂点各乡镇,县直150多个单位挂钩到各创建村,并明确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分解到镇及县直挂钩单位,把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成效作为各镇和县直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检查督促考核机制。县委建立健全了督促检查、汇报通报、考核评比工作机制。县专责工作小组和驻镇工作组长期深入各村督促检查,以简报、通报形式,推广先进,督促后进。10月检查发现有些镇创建进度慢、效果差,县委及时在高良召开了创建工作现场会,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使进度快的镇工作做得更好,进度慢的镇迎头赶上,后进单位也作了表态发言,会议之后,后进镇加快了创建工作进度,全县创建工作得到平衡发展。为防止搞形式走过场,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的领导和干部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创建村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以考核最终结果为依据,对创建成效明显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创建工作落伍的.单位进行通报,限期改进。

(二)抓好示范,以点带面。

由于我县农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因此,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务求实效的原则,运用典型引路的办法,在全县筛选了56个自然村作为示范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实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影响、带动、辐射、延伸其它村。56个示范点出现的新气象,产生了巨大感召力,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群众中蕴藏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村的重要意义,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举办各镇分管领导和各创建村的村长培训班,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原则、方法。组织创建村的干部群众实地参观示范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整治“脏乱差”带来的好处,由“要我建”向“我要建”转变,把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变成自觉行动。现在,广大村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热情高涨,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创建活动。一些原来暂未列入当年创建任务的村也纷纷要求提前创建,如武垄镇的武垄村、莫村镇的新围村等的干部和村民主动要求政府帮助和指导创建生态文明村。

(四)多方筹措,落实资金。

德庆是山区县,县镇财政比较薄弱,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更加有限。为此,我们采取“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向上级争取一点,县级财政挤一点,县直挂点单位扶持一点,镇里拨一点,社会募捐一点,村集体筹集一点。2005年全县共运筹资金约1304多万元,其中省市下拨171.68万元,县投入444.29万元,县直挂钩单位支持176.5万元,镇投入99.79万元,村集体投入157.37万元,社会捐资254.73万元,发动义务投工17万元。在筹集建设资金中,有的创建村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积极盘活集体资产,采取收**占乱建土地投标重建,出租山地、果场、沙场等集体经济项目一次性缴交租金等多种灵活方式筹集资金。如武垄镇武垄村统一拆除村中乱搭乱建的破烂猪栏牛舍及闲杂屋,把土地收归集体,规划为宅基地投标给农户,筹集资金3万多元,同时将集体山林旱地和果园及鱼塘投标发包给种植大户,并预收了3年的承包款,一下子筹到资金5万多元。许多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外出经商、务工的人支持,激发他们爱村爱家的热情,发动他们慷慨解囊。例如莫村镇的新围村去年一次就收到外出务工人员捐资2万多元,投入创建工作。此外,村委会还组织发动广大村民义务投工,全年全县组织义务投工17万多工,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

为切实加强资金和物资管理,县专门制订了创建资金物资管理办法,让资金、物资使用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防止资金挪用和管理疏漏。一是从源头上严格审核各村改厕、改水、建禽畜区和垃圾屋等工程的预算。二是从管理方式上,上墙公开,强化监督。按“统一调拨,优先扶持积极性高的村,拨物不拨款,物资直拨到村到农户”的原则,县财政划拨和部门支持以及向上争取的资金物资由县专责办公室统一管理,按工程进度直接调拨到村。对物资的去向亦上墙公布,实行跟踪,由镇专责小组负责监督建设物资的落实,县专责人员以村为单位对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验收,使有限的财力、物力都用到实处,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令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同时,加强对有关工程的技术监督,严把质量关,确保不出现“豆腐渣”工程。

(六)分类指导,扎实推进。

我们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扎实推进”的工作思路,县规划建设部门以及镇规划办根据各创建村原有的布局特点,统一对村的居住区、活动休闲区、禽畜区进行规划,并指导各村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确保了村的布局及功能分区合理。同时,根据每个村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条件来确定创建标准,实行分类指导,对文明村建设不下硬指标,不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创建标准。对那些村民少、村庄面积小或经济实力不强,暂时不具备条件创建成高标准生态文明村的创建村,坚持“五改”(改卫生厕入屋,改饮清洁自来水,改建封闭硬底化排污渠,改建硬底化村巷道,改建远离人居猪牛栏)的标准实施创建。对那些经济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人口较多的创建村,则引导其按“五改五有”(在“五改”基础上达到五有:有宣传栏,有垃圾屋,有篮球场,有小广场,有小公园)的高标准建设,努力使生态文明村建设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体现循序渐进、合理适用的原则,真正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程办成是顺民心、合民意的“德政工程”。

(七)强化管理,巩固成果。

县、镇派出专门力量指导已建成的生态文明村加强公民道德、卫生基础知识和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制作了永久性道德规范警句标语牌,制订可操作性强的《村卫生管理制度》、《村规民约》,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形成共识,营造“讲社会公德、讲究卫生、维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各村根据各自的实际,由集体出资,或按人头筹集资金,落实专(兼)职卫生保洁人员,使村的公共环境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八)检查验收,表彰奖励。

为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我们专责小组定期下乡检查督促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005年底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四套班子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对各创建村进行考核验收,对按时完成创建任务的创建村给予3000?6000元的奖励。同时,各镇、村创建工作的绩效与县、镇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年终工作考核挂钩,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不完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考核奖励并递交组织部门对其任用进行重新考察。2005年按时完成任务的150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及其责任人分别得到奖励和表彰。

三、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一)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

创建生态文明村,通过拆除村内有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实施人畜分离、改厕入户、村巷道改造,疏通沟渠,整治蚊蝇孳生地,消灭卫生死角,搞好村环境的绿化美化,落实保洁员,家家用上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有效地堵塞了疾病传播的途径。武垄镇武垄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村,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0该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仅占全村28%,2005年参保率就达90%左右。

(二)提升了农村的文明程度,培育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环境革命带来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文明素质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生活质量,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生态文明村建起了篮球场、小公园、儿童游乐园等文体娱乐设施,伴随着广播电视的普及化,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的经常化,农民休闲健身、求知增智有了好去处。以往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枯燥乏味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健康的文娱活动取代了以前“斗三公”、“买六合彩”等不健康行为。不断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情趣,而且有助于村民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村民之间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和谐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各生态文明村围绕巩固创建成果,始终不渝地抓住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根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道德规范教育和“七无”(即无毒、无赌、无黄、无犯罪、无违反计生、无上访、无“六合彩”)教育,抓好农业技术培训、法律辅导,教育引导农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旅港多年的德庆同乡会会长江梓荣先生连声感谢共产党做了一件大好事:他的家乡官圩镇中山村建成了生态文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和睦,安居乐业,他的两个侄子,昔日因争宅基地打架,今天在文明村里同场打球。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农村基层干部提供了推动村级工作,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的有效抓手。在创建过程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带头捐资献物,指导并参与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为群众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彰显出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本色。广大农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言行中,从创建生态文明村给自己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中感到党员干部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的,是自己可以信赖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最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党的宗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在群众中威信。许多群众都说:“以前干部到村上,要农民完成各项任务多,奉献少,现在干部满腔热情为我们多办好事实事”。如武垄村村长梁文坚等,就是创建过程中基层干部的先进典型代表,县委已发出通知要求全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向他们学习。

(四)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

6.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篇六

工 作 汇 报

中共**镇委员会 **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九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我镇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镇地处平凉市**区西南部郊区,泾河上游之滨,东临城区,南依**,北靠**,西与**接壤,距中心城区约7公里。全镇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耕地60145亩,辖14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4385户,203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1人,劳动力总数10730人,外出务工人员5047人。镇域内有汉、回两个民族,回族主要聚居在甘沟村。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作为提升对外形象、改善镇域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市、区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深入开展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创建,真抓实干,跨越发展,全力打造和谐、发展、文明的新农村。通过创建,全镇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镇容镇貌进一步优化,科教文卫事业持续繁荣,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风气和发展环境不断改进,先后获得了市级文明单

项目,完成西沟、韩家沟、官庄、蒋家沟4村10公里道路硬化,进一步解决群众行路难及农用物资运输难问题;投资51.3万元,完成西沟、官庄、蒋家沟3村人饮工程3处,解决了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六是投资228万元,全面做好“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硬化太统村道1.5公里,实施北岭、榆树、甘沟3村道路铺砂21公里,栽植行道树14公里,新建甘沟村李家庄便民桥梁1座。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群众生产环境。围绕加快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心任务,以政策、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完成旱作农业技术推广10000亩,建成榆树村2000亩集中连片示范点1个、鸭儿沟—太统3000亩集中连片示范点1个;二是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官庄村新建集“大棚种植、育种示范、蔬菜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观光示范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50万元,搭建蔬菜拱棚300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三是全面加强果园建设和幼园管理工作,累计建设果园2000亩,其中,西沟村1000亩核桃示范点1个,寨子街村650亩优质苹果示范点一个。在做好新植果园的基础上,加强幼园管理工作,重点对寨子街、蒋家沟、张坝沟1356亩幼园进行标准化管理,按时做好放苗、浇水、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四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完成榆树、北岭、鸭儿沟三村梯田建设工程8146亩,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五是依托**山旅游资源优势,大力

发展旅游服务业,目前全镇共有“农家乐”经营户30户,年营业额达600多万元;六是加强劳务输转工作力度,以寻求新信息和新劳务基地突破口,拓宽劳务输出渠道,通过区人社局向西安、北京、福建等省市组织输转劳动力4574人,年劳务收入达到754万元,目前,劳务经济己成为增加 我镇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改善镇村发展环境。在创建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抽调工作力量组建了**镇综治维稳中心,调整充实信访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巡回执法检查,进一步拓宽群众信访渠道,方便群众诉求表达;二是深化警民共建治安联防活动,强化镇村两级综治管理队伍建设;三是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五五”“六五”普法知识,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大力弘扬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形成人人争当公民道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倡导者和参与者的良好局面;四是结合“五抓五争”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了以活跃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为主要内容的“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村”、“和谐五星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在每年的全镇经济工作会上进行表彰奖励,在全镇范围内树立了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

(四)以保障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为民

(二)树立典型抓示范。在精神文明实践过程中,培育、推广有教育意义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意义重大,通过创评先后发掘了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史秀莲、马秀珍,十佳小额信贷诚信户杜秀玲,总结推广了太统村新农村建设及寨子街村、榆树村创建区级文明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活动开展、典型学习,辐射带动了群众自发性道德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全镇干部群众的整体文明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破除陋习树新风。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抓好村民文明言行的规范活动,倡导文明习惯养成,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二是抓好移风易俗活动。树立婚育新观念,破除封建陋习,在全镇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省办”的社会新风,进一步规范了农村殡葬管理工作,农村红白喜事文明操办的社会理念蔚然成风。

7.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篇七

为进一步推动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农村奔小康和构建和谐农村为目标,通过以“五通四改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我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目标是:经济小康、建设规划、民风淳朴、环境生态、管理规范。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创建生态文明村的任务是:2011年全镇有30%的村达到有一定档次和品位的生态文明村的标准。

生态文明村创建要做到“五通四改三建设”(五通:通电、通路、通讯、通水、通广播电视;四改:改厕、改圈、改灶、改变住房条件;三建设:建两委会活动场所、建学校、建村级卫生室),抓好六进(村党的政策进村、科学技术进村、先进文化进村、优良道德进村、法制教育进村、卫生习惯进村),达到“五有五化”(五有:有科学规划、有文化阵地、有休闲场所、有得力村干、有村规民约;五化:村道硬底化、排污沟渠化、环境绿净化、村中“四无”化[无黄赌毒邪、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件、无宗族械斗事件]、言行文明化)。具体标准是:

(一)实现五通四改

1、通路。村村通公路。公路路况好。

2、通电。村民都能用上照明电灯,实行同网同价。

3、通讯。电话线进村入户,邮件投递到村。

4、通广播电视。自然村能清晰接收到中央、省、市、县广播电视节目。

5、通水。村民饮用水卫生、安全,饮用卫生清洁水普及率达95%以上,水质合格率达90%以上。

6、改厕。村民家庭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7、改圈。村民使用上卫生整洁的,统一美观的猪圈。

8、改灶。农户普遍用上节源灶或沼气灶。

9、改善住房条件。村制订建设总体规划。村民住房按规划建设,新建住房无违章用地及乱占乱建现象。消灭旧平房(危房、石板房),向砖瓦房、楼房发展。

生态环境好。村场及庭院种树种果,村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好,无环境污染。村场改造留有绿化用地,林木覆盖率达40%以上。

(二)抓好六进村

1、党的政策进村。村班子组织健全,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有战斗力。推行民主管理,村务公开,依法治村,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群众权益。经常对村民进行党的政策教育,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性高,抵制和杜绝各种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等不良现象。无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发生。计划生育工作达标。

2、科学技术进村。大力普及农科知识,村民科技意识不断增强。有条件的村庄要开展科普活动,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大多数村民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有5%以上农户成为种养能手或科技示范户,能发挥示范作用。村民科技致富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快,村有农科项目,有经济收入,有集体积累。

3、先进文化进村。搞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文化室、宣传栏、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设施。经常开展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4、优良道德进村。开展对村民进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村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村风民风好,形成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俭持家的良好风气。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开展创建文明户活动,评选的文明户达45%以上。

5、法制教育进村。经常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村民遵纪守法意识强。村规民约完善,人人遵守。村治保、调解组织健全,发挥作用。社会秩序良好,实现“四无”村(无黄赌毒邪、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件、无宗族械斗事件)。村民无虐待老人和妇女儿童现象,无乱占乱建、乱砍乱伐行为,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村民安居乐业。

6、卫生习惯进村。村民卫生意识强,有卫生清洁制度。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无害化处理。定期整治环境卫生,无乱堆杂物、乱拉大小便、乱泼生活污水等现象。除“四害”措施落实,“四害”密度低。实行人畜分离,禽畜圈养,管好禽畜粪便,不滋生蚊蝇。柴草、农具集中堆放。家庭卫生清洁整洁。村无重大疾病流行,预防接种免疫率高,村民健康水平提高。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机制

1、建立领导机制。为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分管文教卫的副乡长为副组长,各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把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作为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马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村创建文明村领导小组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掌握创建进度,每月按要求及时上报乡党政办。

2、建立投入机制。各村多方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加大对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投入。生态文明村创建资金,主要采取“四个一点”(包扶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筹一点、村民出一点)的办法多渠道解决。

(三)抓住重点

生态文明村的创建工作,要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为切入点,重点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和村风民风的转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自力更生、群策群力,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支持上。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解决好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物力、财力、人力等问题,动员群众户户参与,人人动手,共建文明安康的和谐家园。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制定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

1、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目标、意义,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2、制定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

3、各村召开群众会议,做好村民的思想发动工作,统一村民的思想,调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

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

1、组织发动村民依照规划方案分步实施,从改厕、改圈、改灶入手,加强农村硬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强村道建设和村中环境整治工作。注意把改善生活条件与改善生产条件结合起来,把文明村建设与造林种果、美化环境、发展农村经济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结合实际组织村民广泛讨论制定文明公约,村规民约,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加强管理。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主要工作任务:

1、各生态文明村对照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查漏补缺,继续提高创建水平。

8.创建文明生态村进展情况汇报 篇八

2006年我们xx镇共有x个村被列为市文明生态村创建范围,另有x个村被列入x级争创目标。自从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在市文明办的直接指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因村制宜,一村一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到目前为止,x个村的创建工作已

经基本完成。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做好创建工作,我们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书记、宣传科长任副组长,民政、教委等有关单位为成员 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xx、xx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将任务量化分解到每个两委干部身上,并落实了责任制。镇宣传科专门抽出了一名副科长具体负责生态村创建的指导、协调等工作。镇党委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时常到试点村检查工作进展情况。从而切实增强了各级抓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压力感和紧迫感。

二、广泛宣传,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创建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干群对其重要性的认识高低决定了创建工作的成败。为此,我们组织两个村的书记、主任和部分群众代表先后到我市第一批试点村进行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项美化家园、造福于民的好事、实事,从而激发出了做好创建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参观回来后,村干部利用广播、群众代表利用串门拉呱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

村的重要意义和种种好处,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调动了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证

创建文明生态村投入较大,离不开资金的保证。为尽量不增加农民负担,我们采取了“四个一点”的办法,即镇财政扶持一点、村集体补贴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向帮包单位争取一点。对x个创建村,镇财政先后拨付了万元的启动资金,xx等帮包单位给予了万元的扶持资金。x村在用好上级这些扶持和补助资金的同时,积极依靠群众的力量,对实行街道硬化、绿化的农户,由集体每户补贴x元钱,不足的部分则由沿街农户自己出资或投劳。此举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的创建热情十分高涨。

四、健全制度,为实现生态村的长效管理提供机制保证。

文明生态村重在建设,管理也不可忽视。为巩固、保持好已有的创建成果,我们积极鼓励x个创建村探索创新,找到适合本村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方法。x村针对本村实际,按照“谁门前、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与沿街农户签订了责任状,实行门前“三包”。每月对卫生和苗木保持好的利用广播进行表扬,保持不好的则进行公布。此举真正提高了群众的主动参与性和高度责任感,使他们不仅是美好家园的创建者,也是美好家园的管理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x月份,xx来该村视察时,对他们的做法给予了较高评价。

在整个创建工作中,x个创建村总共投入创建资金近50万元,硬化街道条,总长米,道路硬化率达到了95%以上。修砌排水沟8400米,绿化面积达3600平方米,栽植风景树800棵,新装或修缮路灯盏。村村都建立了图书室、活动室、电教室等活动教育场所,经常开展一些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的居住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文化生活也得到了丰富,真正达到了“村容

9.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篇九

密政发〔2006〕10号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发[2006]1号文件和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总结2005年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该办法。

一、总体思路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总揽全局,紧紧围绕《密云县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区域布局,进一步调整、完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培育产业、完善机制、强化协作、突出主体、全民参与的总体原则,通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确保到2010年全面完成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任务,为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目标夯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整体优化镇、村环境,健全管理机制,打造生态产业,到2010年底,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5个,占全县乡镇总量的80%以上,建成市级生态文明村200个以上,占全县行政村总量的60%以上。

2006年,新启动建设环境优美乡镇7个,新建市级生态文明村50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6个。

三、工作重点

(一)整体推进村镇环境建设

综合整治村镇环境,全面修复农村生态,是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2006年确定为“环境综合整治年”,就是要整体推进全县镇、村环境建设。各镇、村要突出自我主体,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做好本镇村区域内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完善垃圾处理系统。充分利用已配置的垃圾处理设备和设施,落实和完善管理责任制度,确保村镇内生产、生活垃圾达到密闭收集和处置的要求。重点清理和消除镇域、村域之间的垃圾死角,确保全县范围内村、户达到并长期保持环境卫生标准。

2.切实做好村庄环境治理工作。拆除所有不符合镇域和村域规划的私搭乱建设施,全面治理粪污、柴草秸秆乱堆乱放现象,确保村庄环境整洁卫生。

3.加快村户清洁户厕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进度。2006年,解决8.6万户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新型清洁户厕3万个的改造任务。同时加快推进以沼气、太阳能、节能吊炕和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新能源推广应用工程。

4.充分用好农村基层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做好一般行政村内主要街道的硬化和村庄绿化等重点工作,达到生态环境建设“三治五化”的标准。

5.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环境综合整治检查制度,全县按季度定期组织拉练大检查,并以乡镇为单位排定检查结果名次。各乡镇同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检查管理机制。

(二)突出打造环境优美乡镇

打造环境优美乡镇是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关键性任务。国家级生态县的建设指标明确规定:全县80%的乡镇必须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直接关系着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成败,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突出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核心。

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成一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至少需要2至3年时间。2006年启动古北口、北庄、高岭、巨各庄、十里堡、河南寨、穆家峪7个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程,同时溪翁庄、十里堡2镇力争通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古北口、北庄2镇通过市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2007年再启动7个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工程,确保到2010年实现“建成15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创建目标。

(三)重点建设市级生态文明村

建设生态文明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重要载体,要突出“三边一线”建设重点,在全县持续推进市级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

1.县城周边和镇政府所在地周边的行政村确定为市级生态文明村重点建设范围。

2.县域内重要风景区周边的行政村和民俗村确定为市级生态文明村重点建设范围。

3.密云水库周边一级保护区内33个行政村确定为市级生态文明村重点建设范围。

4.县域内主要公路干线两侧的行政村确定为市级生态文明村重点建设范围。

按照“三边一线”重点建设范围逐步推开,全县每年启动建设市级生态文明村50个左右。其中2006年新建市级生态文明村50个,新建社会主义新农村6个;同时重点培育建设5?8个在全市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品生态文明村。

四、保障措施

(一)规划先行

规划是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的基石。无论是环境优美乡镇,还是生态文明村建设,都要依托区域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编制镇、村发展详细规划,切实做到规划先行。规划编制要突出三个基本原则:

1.突出自然整洁原则。紧密结合乡土风情,以保持原生态为重点,强化建设特色,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突出产业发展原则。根据镇、村主导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走向,培育镇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3.突出务求实效原则。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关键性作用,达到“高标准、低成本、能承受、可推广”的工程建设标准要求。

(二)完善制度

制度是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的机制保障。在扎实推进各类工程建设中,要同步重视制度建设工作。

1.进一步完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职责。

2.建立完善指导扶助机制,根据生态县建设总体要求和新农村发展实际,成立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村工作队,采取分类指导方式,充分发挥指导帮助作用,加快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

3.乡镇政府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系统中的垃圾清理管护责任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同时要建立本乡镇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检查管理机制,以村为单位按月检查排定检查结果名次。

4.建立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协调机制,县内执行由生态办、县农委、发改委、财政局、市政管委、爱卫会、环保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政府要以生态建设办公室为重点,安排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本乡镇生态文明村建设,切实做到驻村入户指导督查工作。

5.建立完善项目规划??申报??审批??预算??施工??验收整个流程的监管机制,推行项目

6.建立严密的资金使用监管和检查制度,确保各类项目资金和政策资金专款专用,使用及时到位。

(三)集成政策

资金是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整体推进中,要按照总体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扶持政策。集成各种扶持政策,集聚各类项目资金,做到积极争取北京市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合理安排、统一运作,形成资金支撑平台。

(四)强化协调

协调是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组织保证。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通过全县协调、部门联动,形成良性畅通的组织保障系统。

(五)突出主体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主体是乡镇、村。坚持“谁用、谁建、谁管、谁投入”的原则,乡镇政府要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配套资金不能低于县扶持资金的50%。村级要合理安排使用市、县、乡镇相关政策和项目扶持资金,村内的农村基层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要重点用于生态文明村建设工程,严禁举债建设。村级项目建设要符合全体村民意愿,项目实施之前必须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认可。

(六)全民参与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既是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工程,也是改善农村环境、打造增收产业、改变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素质、推进城乡统筹的民心工程,在整体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全民参与的原则。

1.加大宣传力度,整合媒体资源,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完善宣传内容,充分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2.引导基层转变等、靠、要传统思想,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的能动性。要突出生态文明户建设重心,以农户为单位,强化环境意识,保持卫生环境,培育庭院经济。

3.拓宽参与层面,动员社会各种力量,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最大程度吸纳社会资源,特别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参与投入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工程。

4.将社区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有机结合,采取“城市社区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村结对子”的有效形式,在农村推广社区先进的管理机制,提高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与管理水平。

(七)培育产业

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环境优美乡镇与生态文明村创建与保持的根本保障。要将培育镇村生态产业作为建设环境优美乡镇与生态文明村的关键性工作抓好抓实。在镇村生态产业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四个方面:

1.立足资源,因地制宜。充分整合挖掘地区资源,因地制宜地选择所培育的生态有机农业或休闲民俗旅游产业。

2.瞄准市场,强化特色。镇村生态主导产业的确定要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区域自然和民俗、文化特色。

3.形成规模,创新机制。镇村生态主导产业发展必须讲求规模,以农户为主体,围绕产业

规模的形成引导农民发展规范化专业合作社。

4.培育品牌,突出效益。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服务职能,努力开拓市场,培育产品品牌和地区品牌,突出生态主导产业发展效益。

(八)保持成果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已先期建设达标通过市级验收的镇、村,必须强化发展意识,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增加新的建项目设投入,集中全力培育发展生态主导产业,切实抓好创建成果的保持、完善与提高工作。

10.创建生态文明乡镇工作汇报 篇十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继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补充意见》和县相关会议精神以及我乡“三步走”创建规划,2005年大河行政村的圪台子村按“示范型”标准进行创建,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村基本情况

大河行政村是回汉聚居村,辖6个自然村,共400户,1155人。其中圪台子自然村51户,159人(回民为49户,150人)。

二、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

我乡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推行“一把手工程”,组建了由乡党委书记曹卫东同志任组长,由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大河乡关于继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大河乡关于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总体规划》。按照“分类施建、整体推进”的原则,特聘请城建、土地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因村制宜,对村庄进行了合理规划,2005年大河行政村按“示范型”标准创建。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全面展开 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我乡按照规划,强力运作,扎实推进。一是整治村容村貌,力抓“四化”

制定了“五无”(无柴草乱垛、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流、无禽畜乱跑)、“四有”(有卫生清洁队、有垃圾处理设施、有固定清运人员和车辆、有卫生厕所)的工作目标。共投入人工1100个,车工860个,动土2400方,拉沙1200方,用砖4万块,修街道排水渠280米,新建垃圾池4个,清理垃圾860方。切实治理了“五乱”,实现了街院净化。硬化村内主街道260米,沙化次街道7条1500米,改变了行路状况,实现了街道硬化。新植路旁树277棵,种庭院果360棵,发展经济庭院38个,绿化了村院。为21户720米的临街墙壁进行了“穿衣戴帽”,书写规范创建标语8条,美化了环境。

二是健全活动设施,完善“三室两栏” 村委会购进了彩电、VCD、音响等电教设施以及图书,配备了“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并进行了粉刷装饰,将创建规划图与村规民约上墙公布,使家喻户晓。还实现了“两有”(有村务公开栏与读报栏),做到村务按时如实公开,报纸定时更换。村委会切实发挥“三室两栏”作用,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播放科教录像、搞健康知识讲座、发放种养技术资料、及时传递有用信息,使村民养成了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改变生活陋习,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村内成立了“三村一校”(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道德评议会和农民技术学校)对村民进行思想街道教育,促进村民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日、农闲时间组织村民自编自演具有农村特色的节目,改变了生活陋习,使村内发生了“三多三少”(农闲时学科技的多了,闲聊的少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赌博的少了)的可喜变化。同时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建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公示栏,上半年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8户,使村内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新风尚。

3、领导包联,部门帮扶,群众参建

为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我乡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实行“三包”、“三帮”、“三定”责任制,即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户包门前责任区;包扶单位和包村干部帮规划、帮技术、帮资金;创建任务定标准、定人员、定时限。县包扶单位林业局副局长韩凯亲自带队先后四次入村搞调研,帮规划,为村内联系高杆杨277棵,庭院果360棵,并进行了种植技术指导。乡武装部长李玉忠、副乡长刘建强、包村干部曹书韵驻村七十余天协助、指导村内的创建工作。同时在创建活动中,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利用广播、板报、标语和入户宣讲、召开村民代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让村民为创建提出合理建议,参与创建规划的制定。凡是涉及创建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重要事项,都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另外在创建中用实惠讲道理,让事实说话,号召村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目前农民参与规划5项,出人工1100个,车工2860个,节约资金3万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前一阶段的创建工作中,在县文明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乡村干部的努力下,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村民思想落后,对创建活动认识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增收难;村级资金积累少,对创建活动投入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下步创建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更多地运用利益驱动,示范引导,典型引路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克服部分农民存在的“等靠要”依赖思想,使创建活动真正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力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利用村自然泉水,实施配套,开发水浇地,发展高效农业。

三、破解创建资金难题,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力争完成主街道的亮化、沼气池的修建和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

上一篇:农村低保评议实施方案下一篇:融资担保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