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11篇)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篇一
丰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丰县生态环境局
一、方案编制依据
《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生态环境部环办土壤函[2019]756号
二、术语定义
1、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居民生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等排水,不包括工业废水。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
3、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系统:
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输送的管道及附属设施,如户内管路、入户支管、村级干管、收集井、沉砂井、消能井和泵站等。
4、集中处理:
通过较大范围内管网,对村庄或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并建设处理设施集中处理的方式。
5、分散处理:
对单户或多户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采取就地就近利用或处理的方式。
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一)治理方式的选择
1、具备条件的镇,可将周边村庄居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由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2、已改造完成的新农村集中居住小区,雨污分离管网已建成的,可采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方式,建设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3、位置偏远、居住分散、地形复杂铺设污水管网的老旧村庄,可采取
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方式。
(二)、分散处理方式中单一农户的污水处理模式:
1、将厕所污水单位收集处理,可利用农村改厕现成处理装置。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的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资源化利用。
2、将洗浴、洗涤、厨房等排水集中收集,收集管网可采用白色PV管即可,收集容器可用砖砌集污池,也可统一购买集污桶。容器大小测算:以每个农户4口人测算,每人平均每天用水40公斤,产污系数70%,除去化粪池污水,每个四口人农户每月产生污水3000公斤左右,每个农户可建一个3立方集污池,也可统一购买2只1.5方三格化粪池,每户(4口人)造价约1000元左右。经过收集储存氧化后的污水,可就地就近用于绿化带、树林、院内绿化灌溉,多余污水由村委会用吸污车集中抽运,异地处置。
(三)、分散处理方式中多家农户联建污水收集池的处理方式。
1、多家农户联建污水收集池,必须铺设污水收集管网,做到雨污分流。化粪池污水单独收集转运,其余污水收集管网出口处建一个收集池,可用砌砖、水泥浇灌方法施工,污水由村委会用吸污车定期抽取外运至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也可用于村绿化带、树林灌溉这种方式,经测算平均每户(4口人)造价4000左右。
(二)设施布局选址
1、新建集中收集处理设施的选址,不能建设在生态保护红线之内。同时应考虑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便利性,污水收集的便利性,不对居民生活产生或造成影响等。
2、已建设施符合选址要求并能够正常运行的,应纳入本方案统筹考虑并充分利用,避免设施重复建设;对不能正常运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根据情况进行修缮改进。
(三)污水收集系统
1、具备直接纳入镇区管网的村庄,采用在村内铺设管网的方式收集生活污水。管网铺设要做到雨污分流,尽可能用重力自流的原则布置。
2、具备采用污水集中处理方式的村庄,适合铺设管网的,按重力自流的原则布置管网。已建成集中处理设施,管网铺设较为困难的村,可采用分户建设收集池(桶)进行污水收集,利用吸污车集中转运到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3、采用分散处理的村庄。农户单独建设厕所污水收集管道,化粪池内污水可就地就近用作农田、绿地施肥。其他洗浴、洗涤、厨房等生活污水用单独管道收集,污水池(桶)收集的污水可用于树林、绿地、院内树林灌溉,也可用于道路及院内降尘。化粪池内污水和污水收集池(桶)多余的污水,用吸污车定期转运,吸污车抽取污水时采用小型水泵和塑料软管。多家农户联建污水收集池的,由村委会用吸污车定期将污水转运到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或用于绿化带、树林灌溉。
4、已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的村,多数因为管网不配套不能正常使用,本次方案可统筹考虑,可用吸污车将附近村庄的生活污水转运过来,集中处理。
(四)设施出水排放要求
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出水排放应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严格按照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执行,确保不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田灌溉区以及受纳水体水质等造成影响;用于农田、林地、草地等施肥的,应符合施肥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固体废物处理处置
鼓励对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参考«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对满足标准的污泥、粪污,采用自然干化、堆肥等方式就近利用,也可采用与农村固体有机物协同处理或进入市政系统与市政污泥一并处理。
四:
实施步骤
本方案经研究确定后,将首先在全县选择6-1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后总结经验,在全县推广。具体时间安排为:4月—6月,试点阶段;7月—11月,全县推广实施阶段,确保在2020完成84个行政村的治理任务。
五:长效运维机制
(一)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架构。
建立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位一体”运维管理体系。(二)合理确定设施运维模式。
根据各村位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工艺和分布情况等,确定设施运维分区范围和管理模式。对镇区周边直接接管的村,采用镇村一体化运组模式;对距离镇区较远,改造后的新农村集中居住点,适合建集中污水处理站的,鼓励第三方运维机构以镇域总承包托管方式开展运组管理服务;对所处地区偏远、布局分散、运维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的,采用分散处理方式的村,可采用自行运组方式,也可委托运维机构开展运维管理。运维管理的设施应包括处理设施、配套管网、转运车辆,不宜拆分管理。(三)规范设施运维服务。
参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的专业服务机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服务能力。注意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四)完善建设和运维机制:
坚持以用为本,建管并重。工程建设以镇政府为主体,各镇成立专职工作组,负责工程设计、报批、招标、监督等职责;各村至少明确一名有组织能力的村干部全面负责本村工程施工,并明确至少一名群众代表监督工程质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权及运行维护责任归属村委会,镇政府统一组织运维管理,探索建立污水处理受益农户交一点,县镇两级财政各补一点的办法,保障运维资金需求。
六、资金筹措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费用,主要来自于江苏省2020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资金中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新建及改造项目”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扩)建项目”资金,配套资金由镇财政出一点,县财政以奖代补拿一点。在项目资金没到位之前由各镇政府先行解决。
七、组织领导
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县水务局配合做好技术指导,并做好业务移交工作;县财政局要确保专项资金及县以奖代补资金足额到位;县行政审批局指导做好项目审批及招标工作;县乡村振兴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2020年3月19日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篇二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区域性环境问题有向农村转移的态势, 农村环境已越来越成为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问题, 其中,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农村环境质量改善的重中之重和关键问题。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任务, 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本文重点研究了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提出了适宜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特点的9种治理技术, 并总结出常用工艺技术参数。
1 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应根据镇村建设规划、区域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治理模式。针对山西省区域维度跨度大, 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应当充分考虑村庄区位、人口数量、地形地貌类型、给排水特点、经济条件等特点, 采用集中处理、分散处理和就地处理等模式[1,2]。对于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且符合市政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镇统一处理技术模式, 将污水收集后纳入邻近的城镇或工业集中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于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并建有完善排水体制的村镇, 应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 方便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 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SBR法等处理技术。对于村庄居住分散, 污水不易集中收集、输送管网建设费用较高、经济条件差的村庄, 可以以户为单元处理生活污水, 宜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无动力庭院式小型湿地、小型净化槽等处理技术和设施。此外, 鼓励采用粪便与生活杂排水分离的新型生态排水处理系统。宜采用化粪池、沼气池处理粪便, 采用氧化塘、湿地等技术处理生活杂排水。同时, 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鼓励以就地消纳为主, 实现资源化利用, 禁止随意丢弃堆放, 避免二次污染。
2 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
考虑到山西省区域性气候差异、地形特点的不同, 将山西省分为晋北地区、晋中地区和晋南地区三大片区, 其中, 晋北地区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 晋中地区包括吕梁市、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 晋南地区包括临汾市、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 不同区域在治理工艺选择上有所差别。
针对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 可将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分为:庭院式黑水预处理技术 (三格式化粪池法和沼气发酵池法) 、人工生态灰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土地快速渗滤、稳定塘) 和二级生物处理技术 (厌氧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法、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法) 等3大类、9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3,4,5]。根据地区污水处理排放的环境要求, 可以选用一种处理工艺, 也可选择几种的组合工艺。不同治理模式与相对应的可供选用的生活污水治理工艺见图1。
根据山西省三大片区 (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晋南地区) 的区位特点及给出的9种治理技术, 本研究总结出相对应的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艺参数, 重点围绕去除效率、造价指标和适用范围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艺技术参考表见表1。
3 结语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农村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任务, 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改善和保障民生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探讨了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提出了适宜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特点的9种治理技术, 并总结出常用工艺技术参数, 期望为全省农村水环境治理,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摘要:农村水环境治理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关键问题, 对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研究提出了适宜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特点的9种治理技术, 并总结出相关工艺技术参数, 期望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山西省,农村生活污水,整治模式,治理技术
参考文献
[1]李伟国, 刘建锋, 梁师俊.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原则与处理模式[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 (5) :81-86.
[2]姜立晖, 刘广奇.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模式的选择[J].建设科技, 2006 (13) :50-51.
[3]苏东辉, 郑正, 王勇, 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1) :79-81.
[4]刘雨, 赵庆良, 郑兴灿.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浅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政府职责 篇三
【关键词】生态文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府职责
金华市2008年开始在全市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村制宜采用纳入城镇管网、建设沼气池、分户式、联户式的分散式处理方法,选择多种技术工艺,通过政府的大力推动,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68%,环境改善效果明显。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过程中,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了组织机构、出台了扶持政策,编制了专项规划、落实了建设资金、建立了考核督查制度、提供了技术指导、后续管理等各项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户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村、农户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政府之所以发挥了主导作用,源于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历史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晚,“十一五”规划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要求农村无公害排放,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才刚起步。截至2005年底,全国县城及乡、镇中,已有933个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级单位)建有污水处理厂,约占县城总数的52.1%;县城及乡、镇建有污水处理厂1008座,处理能力达1826万立方米/日。虽然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快速增长,污水处理总量逐年增加,但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治理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一是设施建成率的总体水平很低,建成率比较高的主要是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地区,二是已建成设施的有效运行率低,也就是说投资效果差,这一问题非常严峻,污水处理比较特殊,如果已建设施不能获得正常的运行与维护,两三年后就可能报废。整体说来,中国的污水处理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且处理设施的负荷率低。
二、政府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采取的系列行动
政府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主要起着财政支持,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监督管理等作用,体现在采取了一系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并建立配套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水污染专项技术研究,以及加强污水治理宣传等工作。
(1)采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行动
近些年,中央部委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村镇垃圾污水治理的项目和行动。
建设部采取了“村庄整治”、“污水管网以奖代补”、“绿色重点镇示范”等行动,整治内容包括污水、垃圾、道路、消防等10项,重点镇污水管网以奖代补,垃圾、污水、建筑节能、道路等内容,至09年底,共整治了136402个村,正在制定配套政策。在2005年9月,建设部出台了《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村庄整治工作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建设部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造福农民的“德政工程”。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2)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
2002年10月,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该法是为了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法规。之后,针对解决水污染问题,又专门制定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通过这些法律的制定,还有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我们逐步的使中国的水资源管理走上了依法管理、依法治水的轨道。
(3)农村污水处理专项技术研究
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在太湖、滇池的污染治理等项目的研究中曾对农村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了开发和工程示范,近期实施的“十一五”国家水污染重大科技专项工程等也对农村污染治理进行重点研究和工程示范。“十一五”水专项主要在5个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为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其中,重大成果之一是突破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深度脱氮除磷关键技术,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支撑。
三、政府推动职责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一项工程,也是农村各项公共基础设施中建设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它的推广普及涉及方方面面,面临困难很多。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刚刚处于规划、起步、初期发展阶段,因此,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借鉴国外污水处理工作先进国家做法经验,总结这项工作开展较早、治理面较大、效果较好的江浙地区的政策意见,着力调研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法规条例、政策措施,颁布出台一整套规范的法律法规,构建比较完善的科学合理的政策意见、技术标准和服务体系。
4.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篇四
随着农村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由于农村环保工作明显滞后,农村环保长效管理机制尚没有建立,农村中的小城镇和自然村污水治理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等原因,绝大多数农户的生活污水和户养畜禽废水都是直接外排到自然水体的,造成了农村水沟、池塘、河道等水体较为严重的污染。农村的生活污染物无控制地直接排入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当前已经非常严峻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某些地方已经严重到直接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地步。
农村环境的污染,破坏了昔日的绿水青山,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实现。因此,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相继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等文件、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
我们丽水市是浙江省西南山地生态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省内山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个山区市,素称“九山半水半分田”,以山为依托的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水系,为该六江干支流源头区。其中
1的瓯江是浙江第二大水系,发源于我市庆元县和龙泉市交界的仙霞岭洞宫山锅帽尖,贯穿本市九县(市、区)。干流经龙泉、云和、莲都、青田四县(市、区)进温州入东海,全长388公里,境内长316公里,流域面积达13108平方公里,约占全流域面积的72%,占全市总面积的76%。飞云江也发源于我市景宁县的洞宫山白云尖。钱塘江、闽江、灵江、交溪等水系的部分支流均发源于我市龙泉、庆元、遂昌等市县的高山深山。从这一角度看,我们丽水市肩负着保护“六江”水系源头水质的重要义务。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丽水市总体上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优良的水质,清新的空气,苍翠的山林,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丽水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是发达地区中难得的一块“净土”。然而,纵观丽水市农村的现状,上述农村环境污染现象仍相当普遍,且十分严重,与省内外其他环保工作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维护青山绿水,保护好全市农村环境,既是为农村居民创建一个清洁、安静、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保障农民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保护“六江源头”区生态环境,最大限度保障“六江”水系下游水质的需要。
2009年末丽水市总人口为257.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为212.3万人,占82%,绝大部分的人口都为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村庄分散,数量多,规模小。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从市环保部门资料得知,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外排,最终流至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不作处理直接向外排放。据调查,由于普遍存在着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者肆意横流,全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的水质了,一些养殖业比较多的村甚至是达到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浅表层地下水受污染后,许多远离市区、县城,未通达城市自来水仅依靠地下水生活的农民,只有常年饮食这些污染水。市环保局曾于2003年10月对全市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检测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这些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有直接的关系。
需加强丽水市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必要性,从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就可见其一斑——
为促进农村环保工作,自2002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开展“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每年对创建成功的乡镇进行公告授于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2003年,莲都区富岭乡作为我市第一个申报乡镇,参加了首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评选活动的创建。在最后的评定中,就是因为生活污水这一项指标没达标而未被通过。给丽水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截至目前,我们丽水
市只在近年的三批中总共18个乡镇(详见下附)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殊荣,占全市农村乡镇总数的11%。而相比与我市相邻的金华市已拥有26个;总人口45万人、县城除外22个乡镇的淳安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已达到8个,占全县农村乡镇总数的36%。如此的状况,对于有着“全国生态第一市”优越条件和誉称的丽水市而言,目前的成绩显然是太差了。
因此,丽水市务必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把农村污水治理等环境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加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专项资金投入。
(2)每年自上到下建立环保工作计划,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督查考核制等管理机制。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将环保建设目标列入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四个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
(3)加快农村环保工程的实施。坚持合理、节约的原则,将农村环保工作,农户改厕、改厨、改栏等与村镇规划相结合,与中心镇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合理选点,科学实施,全面消除露天茅坑,积极推广经济适用、科学卫生、农民易于接受的“三格式”无害化户厕。采取铺设市政污水收集管和建立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方式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凡市政污水收纳管不能通达的乡镇、自然村,逐步建起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具体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采用自然土地处理、生
物-化学处理、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稳定塘、厌氧消化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
(4)强化环境保护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不断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全社会的环保国策宣传,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浸透教育,从而真正形成领导重视、监督监管部门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相结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遵循“政府主导、因地制宜、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协调联动,集中连片、分步实施,大力整治我镇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着力改变农村地区的“脏、乱、差”现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快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建设步伐。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有序实施。以“多规合一”改革为契机,在对全镇各自然村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农村人口分布密度、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坚持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纳入全镇总体规划以及村镇规划当中,通盘谋划,因地制宜制定年度实施计划,落实“一村一策”,统筹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二)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支农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农民主体,充分调动村集体、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优选资信好、投融资能力强且有从事城乡水环境治理专业能力的企业,实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资建设运营,发挥企业在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涉农专项资金,支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三)因村制宜,经济实用。以优化全镇水环境为导向,在认真分析各自然村人口数量、居住状况、居民生活规律等基础上,结合不同村庄的地形地貌、排水方式及去向等特点,因村制宜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明确治理目标、序时、措施等。
(四)示范带动,全面推进。以饮用水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注重近期和远期相结合,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全面覆盖”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加强日常维护运行,确保治污设施发挥效用。
(五)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加强项目监督管理,确保按计划、高质量顺利推进工程建设,切实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质量效果。
三、治理模式与要求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因村制宜,分类施治,适度超前,统筹考虑分散处理、就近处理或集中处理等方式,推广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按照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污水治理方式。
(一)对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优先考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
(二)对不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生活污水量大且易于统一收集的,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采用一体化处理设施、集中式人工湿地等方式集中处理。
(三)对居住相对分散,生活污水难以统一收集的村庄,应尽可能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方式分散处理。
通过污水治理所排放的尾水需达到以下要求:
(一)尾水排放到环境敏感区的,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二)尾水排放到非环境敏感区的,尾水鼓励就地还田、土地消纳等方式资源化利用。
(三)经处理后的尾水不得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及水质现状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的水体。
四、治理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面实施全镇9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科学编制全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重点围绕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河流湖库周边、旅游景区景点周边、重要公路两侧、城镇周边(城镇规划建成区以外)等区域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农村污水治理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为镇财政所、镇规划建设监管办、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水利站、自然资源所、动检站、环保所、各社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加强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加强督促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规划建设监管办,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合作,建立涉及规划、项目立项、用地、环评、招投标、监理等环节的绿色联动保障通道,合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镇规划建设监管办负责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指导,联系服务机构,推进卫生户厕改造全覆盖,做好项目规划、招投标、建设开工等;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做好项目立项、环评、企业备案等工作指导;水利站负责落实处理完水去向和循环利用;动检站负责村庄畜禽养殖综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采用建设养殖小区统一治理或户型沼气等方式治理养殖废水,严禁养殖粪便等生产废水直接进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排放到环境;自然资源所负责做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用地保障;镇财政所做好涉农资金的统筹和使用,出台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社区党委负责组织村庄污水治理建设工作;农村污水治理办公室作为项目后期运维管理落实主体,负责后期运维管理工作。
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技术探讨 篇六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u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而面源污染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在我国一直被忽略,近几年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加剧,农村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被逐步提上日程。
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农村生活治理现状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是村庄整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是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还会加剧淡水资源的危机,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危害农民的生存发展。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治理与资源化利用,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我国各个地区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向来重视,尤其江浙地区,从早期的“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现在的“清水治污”“污水共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向来是重要组成部分。
1.2 农村生活治理存在的问题
1.2.1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普遍存在
农户生活污水没有纳管治理,导致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治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经化粪池简单治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由于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或者排污沟渠堵塞,造成污水横溢,严重影响居住环境。随着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呈快速增大趋势,这将给当地地表水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
1.2.2现状复杂实施难度大
农村村庄不像城市小区比较规整,一些村庄农居密集,村道较窄,导致在管网铺设时,管路走向复杂,开挖水泥路面较多,涉及农户数也较多,村干部有畏难情绪,部分村民不愿意配合。同时多数农户化粪池安装不规范而且是渗漏的需要改造,但改造难度又很大,而且有的农户化粪池位于主房下面,根本无法改造。有些地区又处城市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市政路网管网实施时间上不确定,少部分村庄正在计划新农居点建设,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带来不确定性和衔接上的复杂性。
1.2.3施工质量监管有待加强
从这几年的项目建设情况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差次不齐,设计不到位、工程随意变更、监理职责不发挥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区、镇街、村三级又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工程质量监管力量相对薄弱,造成工程进度和质量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治理效果达不到规范要求。
1.2.4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建立
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已经建成的污水治理设施普遍没有专门的管护人员,也没有相应的经费保障,设施设备缺乏管理和维护,造成污水不能正常收集,处理池不能正常运转。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讨
2.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本原则
2.1.1集中优先的原则
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宜优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集中治理。
2.1.2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通过铺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采用生态治理、常规生物治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治理技术进行治理。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宜就地就近分散治理。
2.1.3经济实用的原则
在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工艺时,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常住人口、产生污水的实际规模和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等,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能耗低,并且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
2.1.4维护简便的原则
由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从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业人员少、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低,因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选择应特别注重方便管理、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易于普及、推广和应用。
2.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选择
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进厂处理模式(纳市政管网);二是集中治理模式(自建污水处理站);三是农户分散治理模式。
2.2.1进厂治理模式
将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且具备施工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统一治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治理厂统一治理。该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特点。不仅节省农村地区污水治理设施的投资,且交由城镇污水治理厂一并治理,具有良好的污水治理效果以及运行管理保障。
2.2.2集中治理模式
主要针对相对集中居住的中心村、集居区域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建设配套管网收集系统,将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治理村庄生活污水,该模式是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
2.2.3分散治理模式
将农户污水进行联户或独户收集后单独治理,该治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节约管网铺设成本、施工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农户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技术
3.1“微动力厌氧好氧+景观绿地”治理技术
(1)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利用生态系统治理的方法来净化污水,仅需微动力或少动力,运行成本较低,管理相对简便,同时兼具美化环境的效果。该模式适宜大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可为50-200t/d,服务人口约为250-1000人,60-250户。(2)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微动力厌氧好氧池→沉淀池→景观绿地→排放。(3)工艺说明:①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厌氧水解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池内部分区域设有高效生物填料,强化厌氧生化治理效果。②微动力好氧池利用微动力设备引入空气,在池内形成好氧状态,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中某些小分子有机物以及氨氮的去除,大幅度降低废水的cod、bod、nh3-n等指标。③微动力厌氧好氧生化治理系统后设置景观绿地,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水的精细治理,有效降低污水的各项污染物指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④工艺流程中,微动力厌氧好氧池生化系统仅产生少量污泥,可定期清理。⑤整个污水治理系统采用稳定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维护工作量少而简便。(4)技术特点:该技术将微动力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景观建设相结合,与纯粹的生态治理工艺相比,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治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污泥产生量少,维护简便,景观绿地可美化周边环境,二次污染少。3.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治理技术
(1)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和兼性生物过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ch4、co2和水,达到净化治理生活污水的目的。该模式适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宜20-50t/d,服务人口约100-250人,25-60户。(2)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前治理区(厌氧发酵)→后治理区(生物滤池)→排放。(3)工艺说明:①生活污水经格栅自流进入前治理区(厌氧发酵),该区分为两节,进行厌氧分解、泥水分离,污泥沉积于池底进行腐化分解;池内悬挂弹性填料,强化厌氧接触效果。②污水从前治理区自流进入后治理区(生物滤池),设计成矩形折流式生物滤池,分成4格,每格水头差20cm,污水从下向上串联折流通过滤床,污水通过滤膜上好氧、兼性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进一步降解污染物质。池中滤料选用石灰石碎石,1、2两格为粗滤料,第3格为中滤料,第4格为细滤料。③沼气池为密闭池,池顶设活动盖板和蓄水圈、盖板两道顶盖,活动盖板上有沼气导管,可将沼气用塑料软管引出。在出水管上端部位布置进气管(进口设防护罩),使池内水面与大气相通,保证好氧和兼性微生物的降解效果。(4)技术特点:该技术将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与农村沼气能源相结合,治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二次污染少。
3.3“地埋式无动力厌氧治理”治理技术
(1)治理规模:该治理工艺是在普通化粪池上加以改造形成的。其治理工艺也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发酵、分解作用,达到污水的净化。该模式适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宜50-150t/d,服务人口约200-500人,50-100户。(2)工艺流程:污水→格栅→多级厌氧→接触生化→排放。(3)工艺说明:内部设一、二级沉淀池,三级生物降解池。内部布满了宜于微生物生长的生物载体,组成多级生物治理装置。微生物附着于载体的表面生长,生活污水首先进入一沉池,经初步沉淀和水解后,通过污水管进入二沉池,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再次沉分解,然后进入三级生化池,污水在此进行化粪作用并借助于废水中所含粪便中的大量微生物的作用,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接种和驯化培养。从而实现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对废水的有效治理,进行酸化降解之后澄清出水。(4)技术特点:该技术利用厌氧好氧污水治理技术,治理效果稳定可靠,生化效率高,占地面积少,节约土地资源,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二次污染少。
3.4“厌氧生化池+生态小湿地”治理技术
(1)工艺流程:生活污水→厌氧生化池→生态小湿地→过滤→排放。(2)工艺说明:该技术适用于居民住宅比较分散,生活污水集中治理难度大的单户生活污水治理。该技术将传统的厌氧生化工艺如三格式化粪池,或其它厌氧生化工艺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利用厌氧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悬浮物,然后利用生态小湿地植物根系的吸附、拦截、吸收、降解等净化功能,并利用小湿地内部填充的滤料对污水进一步过滤治理。(3)治理规模:本技术可用于散户小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治理水量在1-2m3/d,服务范围为2-3户。(4)技术特点:将传统的厌氧生化工艺如三格式化粪池,或其它厌氧工艺与生态小湿地相结合。只须定期清掏厌氧池内的污泥,无动力消耗,基本免维护,不需要运行成本。
4.结语
随着目前各地政府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越来越重视,农村老百姓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各地也开展了很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项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污水将会得到彻底处理,还农村一副青山绿水的美丽画卷。
参考文献
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七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对策
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
1.1农村生活污水增长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带来了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人民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越来越高,且增长较快。
1.2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广
农村生活用水除了生活洗漱和洗涤污水外,还包括厕所污水和其他混合类污水,例如:农村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等带来的污水、农事所造成的污水等。
1.3农村生活污水收集难
当前,我国农村占地面积较大,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走出农村,前往城市发展,造成了我国农村地区地广人少,也带来了村庄人口的分散,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农村生活污水的面积广、分散和难以收集。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2.1资金投入难以满足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数千万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资金投入需求较大。通常来说,生活污水的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费用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对于农村来说是个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虽然中央对农村环保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各地区也出台了补助措施,但很多偏远地区仍得不到资金补助,而且,治理设施的长期维护也需要投入资金,这使得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投入困难。
2.2统一治理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农村某些地区对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广,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难以解决统一治理的困难。由于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农村人民思想的保守落后,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系统不完善,污水排放和收集大部分以明渠或暗沟的形式直接排入到江河中去或随雨水渗入地下。这种方式直接带来了污水排放呈现粗放型特征,污染我国河流水源,渗入地下易污染居民的地下饮水;污水收集则造成雨水和污水难以分离,收集困难。因而在这一形式下,要进行污水的统一治理难度较大。
2.3治理意识难以深入人心
当前,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意识仍难以深入人心,相关领导者只重视居住地区的污水治理,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农村人民对污水治理始终抱以怀疑态度,没有信心治理好,而且受农村传统落后思想观念影响,认为生活污水的治理行为没有必要,既无意义,又浪费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和影响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率极低。
2.4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人民深受传统观念影响,环保意识薄弱。由于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和农村人民文化程度的低下,部分农村人民对于生活污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危害性认识不够,对生活污水的治理设施的建设行为难以理解,不够主动配合生活污水的治理,而且,大多数人对此持以观望态度。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3.1完善资金投入保障
资金投入无法保障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我国政府应设立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资金,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与此同时,我国应增大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规划覆盖范围,争取大多数农村地区得到中央拨款以治理生活污水,加大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其的资金投入。政府还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款或以其他方式积极参与到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建设活动中来,建立和完善各地地方政府补助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纳入国家财政体系中,逐年增加对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减轻农村人民的经济负担。
3.2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排放和收集问题是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粗放型特征,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专门的污水排放管道,鼓励农村人民将污水排放入内,国家统一处理。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仍较低,国家应加大其整治力度,设立和完善生活污水的收集管网,可充分结合农村污水排放特点做好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工作。中央政府可统一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地方性政府可根据本地农村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佳的污水收集模式。
3.3增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意识
相关领导者不仅要重视居住地区的污水处理,对非居住地区的污水处理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分散性较大的农村地区,应积极做好全面的生活污水治理措施。我国政府应建立起农村人民对生活污水治理的信心,打消其怀疑态度,将污水治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大力建设和发展生活污水治理,改变农村人民的思想观念,强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
3.4增强农村人民环保意识
地方性政府应积极探索生活污水治理机制,制定相应村规来治理生活污水,并实施相关措施以减少污水处理费用,促使农村人民积极参与到污水治理建设中去。大力增强和提高农村人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其节约用水,规范其排放生活污水行为。与此同时,还可建立监督机制以监督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
4结语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污水治理问题也日益严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视。虽然我国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已有一定成绩,但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资金投入问题、污水排放和收集问题、治理意识问题以及农村人民环保意识问题等。我们应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污水处理机制,以提高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冯东.我国污水处理现状分析[J].河南科技.2013(03).
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篇八
关键词:公共治理;视野;农村环境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44
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处于一种共同合作的管理体系。在公共治理视野下政府与农民是合作关系,这种管理体系将构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有利于实现公共治理环境环保工程的实施。
1 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农村环境的污染程度日益加重,工业开始逐渐向廣阔的农村进行转移,化工污染及化肥农药的使用过度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的环境可持续发展。一是农村环境的管理缺乏科学的规划。在农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乡(镇)政府没具有长远的规划目标,一昧的追求发展,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环保意识的缺乏。目前对于农村环境方面相关的法律十分的不健全,缺乏法律保护环境意识;三是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是造成环境问题恶劣的关键,传统的作业方式,落后的思维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根本,只是一昧的追求眼前的利益,不考虑生态环境是否平衡。生产化工农药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染。
2 农村环境在公共治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2.1 治理主体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环境的治理主体是由政府担任的,由于地域具有局限性,农村具有地域辽阔、分散广以及污染情况复杂等特点,政府无法对农村环境进行集中管理,这就导致了行政力度不够的情况出现。
2.2 缺乏治理创新理念
村民的自主意识尚未发展全面,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如何治理好环境成为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做好城镇乡村的建设,抓住重点,做好村镇的环保建设,改善重点实施建设。
2.3 治理手段比较传统
政府是治理的主体,其他的公共组织参与较少,因此治理手段相对比较传统。在解决实际问题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缺少各方面的自愿和平等合作。与之对应的就是传统企业的运行方式也相对比较传统,缺点是在应对政府的检查时,存在侥幸心理,使用的设备老化,不能实时对废水进行排放。
2.4 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现今的农村环境管理中,常会出现公众监督力不足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环境的保护是致命的。政府的责任不能实行,实施部门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制定出科学的公共政策,所以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公共政策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复杂问题,这样就锐减对农村环境管理的力度。
3 公共治理视角下农村环境发展的对策
3.1 治理主体多元化
在公共治理视角下要使治理主体多元化,就要实行建立机制投入多元化,才能确保农村环保建设顺利实行。同样进行农村环保工程就要有资金投入,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都要加大对其工程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加大重污染地区污染的治理,强化环境保护制度,并将这些问题分担于各种产生污染的企业解决。将环保工程交于各个阶层共同完成,这样才能领导和监督各级企业和财政共同实施治理主体多元化。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进行建立多元化体系,才能真正意义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实施。
3.2 治理手段多样化
设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实行治理手段多样化,坚持运行以城带乡,以镇帮村,使城乡的建设工程加入农村环境的建设。从基本出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确定服务内容和配套标准,使城市各项环保基础设施向广大农村延伸。运用多样化的手段进行管理,从各个方面开展环保工程建设,并将理念和创新相结合,实际运行,找出环境管理上的不足,并加以解决。
3.3 强化监督,建立污染监测体系
为保证农村农业环境污染减少,各级政府应加强设施建设和严格管理机制,并将重要任务交于行政主管部门。对容易被污染的水质、农产品、土质进行实时检测,防止再次污染。作为管理者要有带动群众共同建设的理念,对农民进行环保宣传,深化农民环保意识。只有引导农民主动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让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才能彻底改善农村的环境问题,让建设落实到实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民环保运动。
4 结语
建设新农村要实施科学合理的政策,才能有效帮助于农村环境的发展。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来用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协助、社会支助、农民自助”的多样化资金投入方式,帮助解决重点问题。在财政安排、资金补助用采取适宜的方式,只有这样农村生活环境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贾凤姿,杨驭越.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透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03):16-21.
[2]李宾,张象枢.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环境问题成因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172-174.
9.河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条例 篇九
(草案修改二稿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防治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以外的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第三条【基本原则】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遵循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属地管理、分类处理、社会参与的原则,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第四条【政府职责】
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治理目标,完善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和处置体系。
应当积极配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表彰奖励】
对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活动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分类与投放
第十三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产生农村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分类要求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农村生活垃圾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弃的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灯管、医药用品、杀虫剂、油漆、日用化学品、水银产品以及农药及其包装物等;
(二)有机可堆肥垃圾,是指餐饮垃圾、家庭厨余垃圾、散养畜禽粪便和废弃的食品、蔬菜、瓜果、花草、落叶等易腐性垃圾;
(三)其他垃圾,是指前二项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适宜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的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纺织品、木料和金属等,以及纸尿裤、受污染的包装物、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泡沫餐盒餐具、废弃衣物、普通无汞电池和家庭装修废弃物等。
农村生活垃圾详细的分类目录由市农村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商务等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
会公布。
第十四条【分类投放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以后,按照以下方式投放、处理:
(一)有害垃圾,应当自行或交由保洁员单独收集和存放在固定回收点,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将各村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到乡镇有害垃圾暂存场所暂存,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运输和处理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收运处理实施细则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二)有机可堆肥垃圾,应当采用直接还田、堆肥、生产沼气等方式就地就近处理,或者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由保洁员收集至有机垃圾堆肥点进行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委员会建设符合标准的有机可堆肥垃圾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三)其他垃圾,应当按照村民委员会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投放、处理。
第十五条【分类管理责任人工作责任】
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工作责任:
(一)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日常分类管理制度,明确生活垃圾的投放时间、地点;
(二)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分配和管理,保持容器正常使用;
(三)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与投放等工作,对不符合规定的投放行为予以劝告、制止;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六条【禁止随意处理生活垃圾】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
第二十二条【分类运输及规范】
分类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混合运输。
收集、运输农村生活垃圾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作业车辆应当符合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农村生活垃圾的要求;
(二)作业车辆应当密闭、完好、整洁,运输过程中不得丢弃、扬撒、遗漏垃圾以及滴漏污水;
(三)及时清理作业场地,保持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四)垃圾运输线路应当避开水源保护区;
(五)按时将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到转运站或者垃圾处置设施、场所。
第二十三条【禁止非法向农村转移生活垃圾】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向农村转移垃圾。跨县(区)境运输垃圾的,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服务许可,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和运输服务合同规定的路线、数量和时间运输。
任何人发现非法向农村转移垃圾行为的,都有权进行制止和举报。相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查实违法行为的,可以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四章 保障与监督
第二十四条【专项规划】
县(区)农村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编制辖区内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
准后组织实施,并上报市农村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
第二十五条【选址责任人】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的要求,负责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选址。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和本行政区域内港口、码头和装卸站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的选址。
村民委员会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和投放点的选址。第二十六条【选址、建设要求】
垃圾处置设施的选址、建设应当兼顾辖区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置需要,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运输距离、污染控制和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选址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或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区域内。
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的选址和建设应当符合乡镇总体规划、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选择交通便利并对居住区影响较小的地区设置与建设,避免邻近学校、医院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集中堆肥点等应当采取必要的防雨淋、防渗漏措施,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第二十七条【用地保障】
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专项规划中确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等设施的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第二十八条【生态补偿机制】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地域统筹、设施共享的原则,建立健全对提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用地的村进行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科学合理设置
管部门对单位或个人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违反分类收集、运输规范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混合收集、运输已分类农村生活垃圾的,由市、县(区)农村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二项规定,单位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扬撒、遗漏垃圾以及滴漏污水的,由市、县(区)农村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生效时间】
1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总结 篇十
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总结
今年3月以来,为了全面加强全镇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垃圾污染治理,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宣传健康环保理念,倡导文明卫生生活习惯,着力整治城乡人居环境脏乱差、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乱堆乱弃、存量垃圾治理滞后等突出问题,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康养**镇、盐泉新都建设步伐,在全镇掀起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新高潮,且收到了实实在在的的效果,实现了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辖6村1居委,共计60个社(居民小组),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村有57个社,常住人口1.32万人。辖区内卧龙河及其支流共计10公里,龙溪河及其支流8公里。有养殖企业5家,其它各类企业129家,涉及严重污染企业3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我镇从以下方面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中之重工作来研究、部署和落实。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中整治领导小组。二是以环境污染和行业类别,落实了相应的治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镇政府领导负责所联系村(居),或分管联系的镇辖企事 业单位,驻村干部负责包村(居),村干部负责包社,社干部负责包户,形成层层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三是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督导组长、驻村干部为成员的7个工作督导组,负责督导检查对所驻村(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二)制定方案、召开动员大会
镇政府拟定下发了《**镇“康养**镇·清洁家园”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垫**镇府发【2017】71号),具体指导和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以及清洁庭院创建工作。各村(居)随即也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4月11日,在镇大会场集中召开了村(居)村、社干部、镇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政府职工参加的动员大会。在4月12-15日各村(居)委,以社为单位,陆续召开了户长、村民会议。镇辖各企事业单位在4月18日之前也陆续召开了职工大会,组织学习、宣传、动员。各村(居)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教育、引导,提高了村民、居民环境卫生意识,自觉养成爱清洁、讲卫生良好习惯,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置,规范投放生活垃圾入桶入箱习性。全镇村(居)开展陈年存量垃圾清理和设施设备需求调查,在4月底全面启动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
(三)强化措施、完善设施设备
镇政府对全镇设施设备需求进行了调查,同时争取资金,增添设施、新增设备。一是在迎宾路新修1个公厕,同时对原工贸市场公厕进行了疏通、整修。二是加强场镇污水管网建设。新建1条水厂背面污水管网和市政园林局建设的5条污水管网,同时对川汉路迎宾大道段、商贸路、幸福院 入口道路处、垫六中背面等污水管网进行了清理、疏通、整修。在6月中旬,市政园林局在我镇启动了ᄑ标段5处场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三是联系市政园林局新增了垃圾箱53个、垃圾桶405个、修建放置垃圾箱体地坪53个。
(四)加大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镇政府今年预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35万元用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及市政设施建设工作。其中集镇保洁投入18万元、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入20万元、河道清漂投入20万元、垃圾转运投入5万元、公厕修建投入27万元、污水管网修建、维修投入45万元。
(五)加强宣传、形式多样
镇政府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宣传动员。一是采用标语及标识标牌宣传。在场镇重要地段、各村(居)委办公室周边悬挂宣传横幅共计85幅,保证了每个路口、每个单位门口都有宣传标语,每个村(居)最少有5幅标语。二是制作宣传册、发放宣传单。镇环保办统一负责印制了宣传单1万余份,分发到场镇居民、门市、经营摊点业主,沿河两岸、沿路两边村民。同时各村、社区分别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小组组长会、户长会、村民代表大会和院坝会,发放宣传资料。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宣传专栏进行宣传。镇市政办利用治安巡逻车在场镇巡逻宣传,各村利用村广播在每天重点时段进行播放宣传,同时利用板报、专栏进行宣传教育。四是各村(居)委与居民、农户签定门前“四包”责任书。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五是采取活动载体,营造宣传声势。各企事业单位组织 职工开展爱清洁、讲卫生创优评比活动,垫六中、五一小、斜滩学校、各幼儿园坚持每天放学时花10分钟左右时间对中小学生、幼儿园里的小孩子进行如何讲卫生、保清洁相关环保专题课。通过“小手牵大手”,各中小学班主任对沿路、沿河中小学生回去给家长做好宣传引导教育工作,各中小学校还制定了对班主任、各中小学生不讲环境卫生奖励惩办法。在4月下旬,政府组织了一次由各单位职工、村社干部、村(居)民代表参与的捡拾垃圾行动。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活动宣传,在我镇形成了全民行动、全民参与环境治理、个个爱清洁、讲卫生的浓烈氛围。
(六)整合人员、建立队伍
镇政府整合人力资源,在充分保障工作经费的情况下,建立了4支踏实能干的工作队伍。一是建立了6人的场镇市政管理队伍,对场镇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车辆停放、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环境卫生等问题进行整治。二是建立了10人的场镇环卫队伍,负责集镇的清扫、保洁及垃圾转运工作。三是按照1个社1个保洁员、1个村1个垃圾转运员的原则,建立了63人的农村环卫队伍,负责农村的清扫、保洁及垃圾转运工作。四是建立了8人的河道清漂队伍,对**镇辖区内共计18公里的河面漂浮垃圾及河岸裸露垃圾进行清理。
(七)积极作为、开展行动
镇政府自召开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后,各村(居)自行召开相关工作会,部署、安排工作,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对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社道进行清扫、除草并对边沟进行清掏、清淤;对垃圾箱、垃圾桶表面进行清 洁,垃圾桶垃圾加以转运,放置地坪进行打扫;对河、塘、库、堰、沟、渠水面进行清漂工作,两侧进行保洁,悬挂垃圾加以清除;对居民小区、农家小院进行大扫除。自开展“康养**县·清洁家园”活动以来,累计动员3000余名干部群众,清理公路累计约460公里,清理河道累计约60公里,清理出垃圾约1000吨,砍伐河道倒伏竹子、林木2000余棵,治理成效显著。
(八)严督查考核、实施责任倒查
镇上成立了以镇纪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督察检查小组,对各村(居)委、各企事业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每周督查检查一次,并将督察检查情况在全镇书面通报或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到目前发通报2次,给行业部门发函2件。各驻村督导组每周下村社督促指导,镇环境治理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治理推进会。凡对工作不力、懈怠推诿的单位和个人,将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坚决查处。对治理工作推动不力的2个村的村干部进行了约谈,且全镇书面通报。同时,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村(居)综合目标考核和驻村工作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为了形成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镇政府拟定下发了《**镇2017年农村环境卫生治理考核办法》文件,并严格按照文件,对村(居)实行月考核、季兑现、年奖惩工作机制,目前已经考核兑现了全年工作经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工作开始时间短、开展时间长、干部群众思想意识转变难
一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今年3月底开始,时间短,群众随地丢垃圾、房前屋后、沿河沿路倒垃圾等陋习没有完全转变。二是工作开始至今,每个月都在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任务重、持续时间长,部分村社干部出现了厌倦、懈怠情绪,干部的劲头和工作热情有所减弱,表现在干部深入各社检查督促减少了,个别地方还出现垃圾未及时清运的现象。
(二)财政压力大、环卫设备不足
一是今年预计投入的135万元中,能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较少,近半的资金需要乡镇自筹,这就我镇本就薄弱的财政压力很大。二是环卫设备缺少,尤其是农村环卫,保洁人员的环卫背心、清扫、转运等工具都有待购买。河道清漂无专用设备设施及安全防护设施。
(三)工作效果靠突击、长效机制落实难
一是现在的环境卫生整治效果虽好,但是主要是靠检查前突击整治达成的,平常保洁不得力。二是虽然建立起了“康养**镇·清洁家园”的长效管理机制,但村社落实起来还有不到位的地方,表现在平时保洁不到位,一些保洁人员不稳定,保洁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工作
镇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宣传力度,要求各村(居)在村务公开栏上公示本村的村规民约、门前四 包及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多渠道强化宣传,建立宣传标语、条幅、广播等环保宣传,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加强公众环境法制观念培养。加强农户门前庭院、街道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治理监督的工作。
(二)加强环境卫生治理
镇政府将进一步加强村(居)环境保洁、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清除卫生死角,清理村(居)民房前屋后及庭院卫生,加强卫生死角的清理,切实解决农村卫生治理问题,提升、美化村容村貌。
(三)积极争取各方支持
1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篇十一
摘要:与城市社区相比,广大农村虽然经受了三十余年市场经济的精神洗礼,但是在本质上还属于“传统社区”,“传统社区”维系关系的纽带是以血缘、亲属和相互熟悉为基础的亲情、伦理、良心和习俗,伦理在其社区治理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石家庄市藁城市(县级市)岗上村充分发挥伦理,特别是传统伦理的社会治理功能,以《功德录》为载体,不断进行农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功德录;社区治理;实践探索;农村社区;传统伦理;熟人社会;善行;幸福指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3-0018-04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加强与创新社区治理必须发挥伦理的作用,一个社区风气良好,居民伦理素养较高,社区治理就较为容易开展。反之,不仅会增加社区治理的成本,其治理效果也难尽如人意。从总体上看,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社区人情色彩更加浓厚,伦理作用力更强、制度设计的伦理特色更突出、伦理地位和功能更重要。因此,“熟人社会”中的农村社区治理意味着人情的“在场”和伦理作用的不可或缺。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的石家庄市藁城市(县级市)岗上村结合农村社区的上述特点,充分发挥伦理,特别是传统伦理的社会治理功能,形成了以“功德录”为核心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自1982年开始,岗上村32年如一日,以《功德录》为载体,用正面激励的方式培育文明村风,号召村民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之风,争做乐于助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岗上人,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如今的岗上村经济繁荣、百姓富足、社会稳定,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社会治理的互动多赢。具体而言,发挥伦理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岗上村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正面激励,人人争上《功德录》
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与全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岗上村在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消极因素侵蚀。“由于社会转型过程中诸多因素的影响,整个大环境的变化是深刻而巨大的,农村社会也不例外。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村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应运而生,诱发了当代农村伦理失范、道德滑坡和良好社会风气的不断弱化。”[1]这些问题、现象的存在与蔓延,给农村的社区治理造成消极影响。为此,岗上村想了不少社会治理方式、方法,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1982年“三夏”期间,一件很平常的事给岗上村带来很大启发。
1982年的“三夏”期间,全村男女老少正忙着夏收、夏种和夏管,同时也忙着交公粮。在当时,交公粮是一项政治任务,全村人都昼夜兼程,不敢松懈。一天晚上,村里的第四生产队在交公粮时,装满小麦的拖拉机在路过共产党员范振国家门口时,不慎遗落了一麻袋小麦。第二天凌晨四点多,范振国起床准备到生产队干活,一打开家门,就发现了这麻袋小麦,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把小麦上交到生产队(摘自《功德录》第一本)。
范振国主动将粮食交公这件事在经济刚刚起步、各家各户还较为贫困的岗上村成为一件“稀罕事”。为扭转村里的社会风气,岗上村决定通过这件事对村民开展一次思想教育。于是,农忙结束后,岗上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对范振国进行隆重表彰,并为他家颁发“拾金不昧”光荣匾额。此事在村民中引起了极大轰动与强烈反响。从这件小事中,岗上村逐渐认识到尽管市场经济对村民的思想意识与伦理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人心向善的思想主流却始终不会改变,及时发现村民中的闪光点,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表扬,一方面,对村民本人是一种鞭策、激励。同时,对村风、民风也有着扶正祛邪、扬善抑恶的作用。”[2]为此,岗上村决定建立好人好事登记簿并将其命名为《功德录》。在《功德录》的正面激励下,岗上村人人争上《功德录》,争做文明岗上人,使得《功德录》越记越厚,村风越来越好。32年来,《功德录》所记载的善行涉及到热爱集体、爱护公物、敬老爱幼、邻里和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科技致富、诚信经营、捐资助教、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具体记载摘录如下。
关于孝老敬亲的记载:在岗上村许多家庭能做到孝敬父母,孝敬公婆。在一组,有一位好媳妇名叫魏龙霞,照顾瘫痪的公爹十几年如一日,为公爹端屎端尿,搀扶公爹户外活动,在生活上细致入微,无怨无悔。她公爹李成群十几年前得了半身不遂,行动艰难,生活不能自理。婆婆去世早,丈夫每天坚持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家务活和伺候老人的重担都落在魏龙霞身上。人们常讲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魏龙霞侍候79岁的公公十几年,从来没怨言,这是行善积德的表现(摘自《功德录》第一百四十七本)。
关于拾金不昧的记载:二零一零年七月二十七日上午,五组村民郭荣茵拾到一个钱包,内装现金四十三元,还有手机一部、钥匙一串、存车证一个。经查明,是故献村曹克俭丢失的。失者领走钱包深表感谢,通过这件事说明郭荣茵道德高尚,她见到现钱和手机不是占为己有,而是为失主着想,拾到钱或其他东西首先交公找失主,是高尚的人(摘自《功德录》第一百五十八本)。
关于见义勇为的记载:二零一零年六月七日上午,某外语学院的学生田然不慎落入校园湖中。村民付文柱正巧到外院办事儿,看到这一紧急情况,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将落水学生救起。付文柱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雷锋式的好村民,他勇救落水学生,为“岗上”争了光,为“藁城”争了光,付文柱是全村村民学习的榜样(摘自《功德录》第一百五十八本)。
32年来,像这样的好人好事,《功德录》已经记载了187本,近百万字。同时,岗上村对好人好事的记载还不断与时俱进。“岗上村注意摸清村民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脉搏,着眼于农民群众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动态变化,不断给《功德录》注入新的内容,使其切实发挥激励促进作用。”[3]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实推进,农村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岗上村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如果《功德录》仍然停留在单纯表彰好人好事上,将难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社会治理新形势的需要。为此,岗上村将功德录与社区治理结合起来,先后把抗震救灾、爱岗敬业、勤劳致富、治安治理、和谐拆迁、义务调节邻里纠纷、化解上访、民主政治建设、村务治理合理化建议、党风廉政建设等现代性内容纳入《功德录》的记载范围,凭借功德录的榜样引领,促进农村社区的治理。近年来,《功德录》主要增加了如下农村治理的内容。
关于村容村貌合理化建议的记载:二零零七年拆迁旧平房、盖楼房时,退休法官史庆祥给村委会提了合理化建议。他建议的内容是拆平房前先和被拆迁户签订合同,用法律来规范拆迁行为。党支部、村委会认为史庆祥的建议既符合法律规定,又使村委少走弯路,史庆祥的美好行为,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摘自《功德录》第一百三十三本)。
关于社会治安治理的记载:二零零八年六月三十日,村党支部专门召开了治保委员会,在会上表扬了模范治保委员。模范治保委员有:李国旗、梁金书、张英杰、王福生、张复兴、陈巴小、徐小仓。这些模范治保委员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促进了岗上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岗上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摘自《功德录》第一百四十五本)。
关于和谐拆迁的记载: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日,村委会根据规划,需要拆迁一组李家胡同这一片。共产党员赵文学表现好,没有让村委会做工作,自己找房子。赵文学很早以前就表示支持村里工作,在这次拆迁中表现突出,为大家做出了光辉榜样。李秋香同样先进,当支部副书记边亚丽找到李秋香时,李秋香当即表明支持村委会工作,率先搬迁,带了好头。还有侯英、李福相、李福巧弟兄三人都表现很好,支持了规划、支持了新农村建设、支持了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还有李华有个大院子,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但他毫不动摇地搬迁,表现积极主动。这些户的美好表现,受到了群众好评(摘自《功德录》第一百四十三本)。
关于廉洁自律的记载:二零零九年元月八日,藁城农科所给了岗上村村干部小麦种子手续费叁仟壹佰叁拾贰元。村干部郑梦辰、边亚丽、常振霞没有分这些钱,而是缴到村委会财务,成为全村的钱。二零零九年元月八日,有人送给支部书记郑梦辰现金贰仟元,郑梦辰把钱缴到村财务。二零零九年元月十一日、十四日,有两人分别送给郑梦辰购物卡伍佰元和两套保暖内衣,郑梦辰都是在推辞不掉的情况下,把款和物缴到村委会(摘自《功德录》第一百四十九本)。
二、力求创新,实现《功德录》的与时俱进
32年来,岗上村的《功德录》一直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这种创新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善行信息采集、善行记录载体、善行表彰鼓励和善行宣传推介等方面。正是在这些方面的创新发展,使得《功德录》长期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持续产生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1. 完善《功德录》的善行采集体系。为了及时发现好人好事典型,岗上村在6个村民小组中,每组由群众公开推举选拔1名政工员,负责收集本组内的各类好人好事并上报到村委会,各村民小组政工员上报的好人好事由村文书进行汇总整理。汇总整理后,村党支部书记郑梦辰再将这些事迹一一记录到《功德录》上,并安排村广播员每天在大喇叭上进行广播,从而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上报,专人记录,天天广播,从而形成了政工员收集、村文书汇总整理记录、村支书登录在《功德录》、广播员利用高音喇叭表彰的善行采集体系。由于不断以健康、文明、向上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促进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目前,《功德录》已经记录了187本、10万多件好人好事。
2. 创新《功德录》的善行记录载体。最初,岗上村对好人好事的表彰主要是:口头表扬、广播表扬、记入《功德录》。近几年,为了铭记模范事迹,教育子孙后代,岗上村把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刻入功德墙、把事迹更为突出的先进典型刻入三个功德牌坊。2007年,岗上村投资4万余元建成功德碑一座,2009年、2010年、2011年共投入30余万元修建了3个功德牌坊。2013年,岗上村又把连续记载31年的《功德录》编辑成三册书,发放到每一户村民家中。
3. 规范《功德录》的善行评比表彰。岗上村每半年对《功德录》上记录的好媳妇、好婆婆、好青年、致富能手、见义勇为等先进人事进行初评,年终总评并召开全村表彰大会,为各类典型送牌匾、戴红花、发放纪念品。岗上村制定了《岗上村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标准及办法》《岗上村好青年评选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评选条件、资格审查、民主评议、公示结果、奖励办法都作了明确要求,使整个评选过程公开、公正、公平。为推进善行评比的长效发展,岗上村专门成立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道德评议会”负责好青年、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类典型的评选工作,并形成了一月一小结,半年一初评,年终总结表彰的机制。2013年,岗上村共评出“好媳妇”542人、“好婆婆”217人、好青年321人。
4. 丰富《功德录》的善行宣传形式。岗上村目前已经建成占地6公顷(90余亩)的植物园,在村文化大院设立了藏书达20余万册的“农家书屋”,增置各种健身器材203件(套)。依托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活动阵地,岗上村每年组织开展读书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村里还组建了秧歌队、战鼓队等5支文艺宣传队,将村里在热爱集体、爱护公物、敬老爱幼、邻里和睦、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科技致富、诚信经营、捐资助教、计划生育、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好人好事编排成《岗上花儿香》《赞岗上》等快板、歌曲,利用农闲季节排演节目,春节、五一等重大节日为村民演出,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广大村民。
三、示范带动,拓展《功德录》的教育范围
岗上村的户籍人口仅有2 400余人,但常住人口却达到10 0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是本村村民的3倍多。如何对这些外来人口进行教育与管理,成为岗上村社会治理的新课题。岗上村以《功德录》为载体,开展了《功德录》教育“四进”活动,即《功德录》教育进商户、《功德录》教育进学校、《功德录》教育进工厂、《功德录》教育进小区活动,积极拓展《功德录》的教育范围,在学校、社区、工厂、商户形成了人人向善的局面,为社区善治营造了浓厚的伦理氛围。
1. 开展“《功德录》教育”进商户活动。近年来,随着外来经商人员日益增多,食品安全、诚信缺失等问题屡有发生。岗上村结合当前形势,向全村商户发出诚信经营的号召,开展“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每年评选10个诚信经营示范户,给他们挂牌表彰并将其事迹载入《功德录》。
在岗上村蒸馒头的师傅潘加利,是宁晋县人,住在任小三家。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一日,他在住处附近拾到一部手机主动交到村委会,村委会通过广播找到了失主张金改。潘加利在岗上经商几年来,以和气、诚信和产品优质取得了村民的信任。这次拾手机的事情,更说明了潘加利人品高尚,他的美好行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摘自《功德录》第一百五十一本)。
2. 开展“《功德录》教育”进学校活动。岗上村与驻地学校进行对接,通过图片展示、典型宣讲等方式,将功德录精神融入学校的课堂教学、校园生活与日常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位于岗上村的石家庄外国语职业学院在校学生2 000余人,受岗上村《功德录》影响,学校开展了“公民道德标兵”等各种评选活动。岗上村小学还开展了“善德伴我行”活动,以“礼、爱、孝”为重点,采取国旗下讲话、板报、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通过“爱心小天使”“感恩父母”亲情体验等活动,把“明礼、互助、孝敬”的内在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功德录》教育”进学校活动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已有100余名学生的典型事迹记录在《功德录》中。
二零零九年三月十三日,石家庄外国语职业学院的学生董跃、史晶晶、陈丹丹、秦行伟、李春兰、刘倩、贾晓波、车艳玲、付卜、杨路飞、董元敏、李称心、史超建、曹会东等人,主动到村委会办公楼擦玻璃,以雷锋精神感动了岗上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来到村委会院内,义务帮助岗上人干活,实为行为美、觉悟高的表现,是村民学习的榜样(摘自《功德录》第一百四十九本)。
3. 开展“《功德录》教育”进工厂活动。岗上村规划了占地约33.3公顷(500亩)的工业小区,制定了较为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狠抓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通水、通路、通电。良好的区位、优惠政策,完备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一大批外地客商到村里投资发展。目前,岗上村有石家庄德建机械有限公司、华能电器有限公司等各类企业20余家。这些企业都自觉将《功德录》与企业文化进行对接,主动开展“《功德录》教育”进工厂活动。石家庄德建机械有限公司职前教育的必修课就是去看看那厚厚的功德录、长长的功德墙、高高的功德牌坊,感受淳朴的民风。通过开展《功德录》教育,驻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明显提高,在诚信经营、赈灾捐款、捐助村里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八级地震,全国为之震动。岗上村的工厂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向灾区捐款捐物。向灾区捐款最多的有:德和房地产公司王静捐叁万元,同德地产施庭亮捐叁万元,新大地安小龙捐叁万元,瓶厂赵刚捐叁万元,华能厂在石家庄向慈善机构捐了款(摘自《功德录》第一百四十四本)。
4. 开展“《功德录》教育”进社区活动。岗上村在村内各主要街道制作宣传栏,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张贴“善行河北,功德岗上”活动宣传标语,号召村民日行一善。开展“道德进楼道,清洁进社区”卫生清扫大行动,号召村民义务清扫楼道、楼区的卫生,建设环境最优美的小区。同时,成立了由小区负责人为队长、小区退休党员、退休干部、退休职工为成员的治安卫生义务巡逻队,坚持每天对辖区内的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坚持晚上及重要节假日在小区内义务巡逻,切实保障社区和谐与秩序稳定。
二零零八年四月份,经卫生评比,领导小组和各组组长以及党支部成员评比认定:李吉增夫妇二人在清理街道中认真负责,卫生比一般要干净。每次下雨后把雨水清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清洁工章秀珍对工作非常认真、从不马虎,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把垃圾清扫得非常干净,章秀珍良好的工作态度,受到大家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张书玲清扫楼区,一贯质量好,来参观的人和本楼区的人都是赞不绝口,全村人对张书玲的工作表示满意。大家认为林芬和温英的卫生区清扫得很好,受到了全村人和过往行人的满意。还有标兵模范李俊书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卫生环境的清理,受到了全村村民的好评(摘自《功德录》第一百四十四本)。
四、岗上村社区治理“功德录”模式的主要成效
32年来,岗上村用《功德录》培育了文明村风,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村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环境建设更加优良,改善了百姓生活生产条件,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1. 推进社会治理切实进行。正是在《功德录》的感召下,村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村风民风发生了很大转变,歪风邪气得到了有效遏制,促进了岗上村环境整治、和谐拆迁、反腐倡廉等社会治理的有效开展。如今,在岗上村,自行车不加锁、门市不安卷闸门、楼房不安防盗网。凡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事,人们都争着抢着做,遇到坏人坏事都敢站出来作斗争,连续20多年没发生过刑事案件。
2. 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目前,岗上村共有注册志愿者300多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岗上村先后派出2批共计26名志愿者奔赴灾区抗震救灾,并为灾区捐款1万多元。每逢秋收、麦收时节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主动帮助其他村民。2013年全村75名党员每人义务帮工均在10次以上,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广大村民互帮互助,全村义务帮工4 000余人次。
3. 环境建设更加优良。现在,岗上村已全部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无论是村内大街小巷、还是田间路、环村路全部成为水泥路,村卫生队每天两次对大街小巷进行彻底清扫。同时,完成了道路两旁的绿化工作,种植各种树50 000棵,各类乔木100 000余株,在主要街道架设路灯120盏。为改善冬季燃煤污染环境的问题,岗上村又新上了水源热泵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冬季采暖质量,改善了居住环境。
4. 百姓民生更有保障。岗上村聘请河北省设计院对村庄进行了规划,建成标准化居民小区4个,高层住宅楼53栋,入住居民570余户,占全村户数95%。为了让每个人都看得起病,岗上村不仅动员全部村民都加入了新农合,并且对因病致贫的家庭进行救助。从2013年开始,岗上村为年满50周岁、模范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奖金。同时,还对新民居拆迁户给予每户每月200元的拆迁补助,每年冬季给予拆迁户每户1 000元的取暖补贴,使得广大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谢丽华.农村伦理的理论与现实[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
[2]王峻峰,叶娟娟.岗上村:30载《功德录》塑文明乡风[EB/OL].http://hebei.hebnews.cn/2012-10/13/content_2884452.htm,2012-10-13.
[3]杜宏军,王建伟.《功德录》塑造新型农民的“新风榜”[J].政工研究动态,2007,(5):19.
责任编辑、校对:李金霞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urban community, the rural although survived more than 30 years' the spirit baptism of the market economy, but also belongs to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 in ess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ommunity" to maintain the bond is based on consanguinity, relatives and affection, conscience, ethics and customs based on familiar with each other's, ethics has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he community governance. Shijiazhuang Gaocheng (county-level cities) hills village give full play to ethics, especially the social governance functions of traditional ethics, take merits record as the carrier, ongoing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the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has obtained the obvious governance effect.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荐阅读:
新农村污水治理方案09-17
农村污水治理服务方案11-08
农村教师生活08-1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06-17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技术10-29
生活在农村老家散文07-19
农村人家的生活作文09-29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案10-22
体验农村生活作文400字07-18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