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看日本

2024-10-17

垃圾处理看日本(共11篇)

1.垃圾处理看日本 篇一

日本开发出生鲜垃圾处理新方法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生鲜垃圾的新方法,与以往微生物处理方法残余的污泥量相比,新处理法残余的`污泥量约为前者的5%,可稀释后冲入下水道.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 英文刊名: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PRDDUCT PROCESSING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2.垃圾处理看日本 篇二

就拿生活中的平常事来说吧, 日本人乘手扶电梯总是自觉地站在一边。让出三分之二的空间, 让有急事的人通过。

我们广州新开地铁的时候, 也曾经想让大家这样遵守秩序, 在扶手标出了这个要求。然而, 遗憾的是, 规定是有了, 却没有很多人去遵守。

当我踏上日本的土地之后, 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生活垃圾处理也如同那些重大的新闻事件一样深深震撼着我。

日本国民对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 是我们中国难以望其项背的。

你到日本旅游, 导游给你上的第一堂课, 就是在旅游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垃圾。

外国人到日本后, 特别是留学生租了房后, 房东会认真地告诉你, 如何处理垃圾, 特别要告诉你乱扔垃圾各种处罚规定。

在很多的公共场所, 你还会看到一排垃圾箱, 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 每个垃圾箱上还有各种图案, 以示垃圾箱的种类。在机场和具有国际性的旅游场所, 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和中文。

在日本扔垃圾都颇有讲究, 垃圾分类也是越分越细, 星期几扔哪种垃圾都有明确规定, 如果不用心的话, 很难记住哪天该扔哪种垃圾, 哪一种垃圾又包含哪些东西。

矿泉水瓶、泡沫苯乙烯、聚氯乙烯、保鲜膜等沾火就着、就溶化, 想想应该算是“可燃垃圾”吧, 可这类垃圾燃烧起来会释放有害物质, 是属于“不燃垃圾”;饮料、食品用玻璃瓶、易拉罐等用火点都点不着的物品也应该算“不燃垃圾”吧, 可它们却与报纸杂志等归属于“可回收资源型垃圾”。同是玻璃制品的饮料瓶与玻璃杯、化妆品瓶要分属不同类别要在不同的日子里扔。

据说在日本的留学生最容易被人诟病的就是乱扔垃圾。“乱扔”不是说不扔进垃圾箱, 而是说不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 按照指定方法扔垃圾。

所以, 刚到日本时同行好友就告知在这里扔垃圾时一定要牢记三点:

一是要知道垃圾怎么分类。

日本的垃圾分类, 在不同城市, 同城不同区, 要求是不同的, 基本上都复杂到几乎令人无法接受。日本横滨市, 为了帮助市民按照新规定倾倒垃圾, 向市民们发放了一本27页的关于如何给垃圾分类的手册。该手册重点部分包含的详细说明竟然有518条……

二是要做好扔垃圾的事前处理。

日本对如何扔垃圾有许多具体的规定。比如, 生活垃圾要用专门的垃圾袋装好并封口, 这种垃圾袋对环境无污染, 一般的商店都有出售, 价格也不贵。盛饮料的塑料瓶、盛放蔬菜水果或肉类的泡沫和塑料托盘等, 扔出前要清洗一下。大型包装用纸箱等则要展平, 并用绳子系好。垃圾桶分得也很细, 且很好辨认。玻璃瓶要扔在黄色垃圾桶内, 铝罐等扔在蓝色垃圾桶里, 纸箱则要投到纸屑箱内。如果家中有什么大型物品要扔, 比如家具、大型电器等, 还要购买专门的大型垃圾处理券贴在上面, 否则会被拒收。

三是牢记扔垃圾的时间。

日本人, 大多地区每周倒四次垃圾 (晚上不能扔, 要早上扔) 。

在日本, 每个地区都规定了具体的扔垃圾时间, 比如可燃垃圾是星期几、不可燃垃圾是星期几、可回收垃圾是星期几、粗大垃圾又是星期几等等。

各个住宅附近还专门有人帮忙检查扔出去的垃圾是否合格。假如有一天你扔错了垃圾, 就会有人把你扔出去的垃圾送回来, 还会送你一本垃圾分类表, 让你有空好好学习学习。因为对垃圾的分类回收进行了非常细化的划分, 每个人家有几个垃圾桶根本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在日本, 我们买到的每一件商品的外包装都有分类标记, 以指导普通市民在家中更便利地将垃圾分类。这些说明十分详细, 例如, 化妆品的瓶子, 会分瓶体, 瓶盖, 甚至外包装的塑料袋, 都要说明成分, 可燃的物质会告诉你, 燃烧的时候是否会产生有害物质, 等等。在日本, 产品外包装上印分类标记以及材料成分, 是跟厂家的地址电话一样重要的, 甚至更重要。

记住这些还不能保证在日本不出错, 因为习惯不是一两天能够改过来的, 这不仅需要他人监督, 还需要自律和以身作则的责任感。在中国已经习惯了每走几步就有一个垃圾桶的街道, 但在日本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垃圾箱, 那就更不用说垃圾站了。

无论是在银座、新宿的繁华街头还是乡村的僻静小道, 除了饮料自动售货机旁会设置一些供丢弃饮料瓶、罐的专用垃圾箱外, 想丢弃一张废纸, 你都找不到垃圾箱。日本人的做法是把垃圾放在塑料袋中带回家, 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外国人感到不太适应, 但客观上却保障了日本街道的整洁。

当今全球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环境问题, 垃圾首当其冲。日本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 对环境治理特别是垃圾处理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日本能取得今天的成效, 是因为也遭受过环境破坏所带来的痛苦, 一系列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迫使日本去研究对策来解决问题。

生活垃圾处理, 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仅是垃圾处理技术, 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

因此, 日本人在进幼儿园时的第一课就是垃圾分类, 把垃圾问题纳入小学社会课课本, 用小学生来教育大人。在日本大阪的舞洲垃圾处理中心, 它被设计成安徒生童话里城堡的样子, 不仅外表华丽, 里面的设计也是实实在在的。里面有很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地方和介绍环境知识的大屏幕, 从这些独特的设计可以看出日本的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良苦用心。他们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就有垃圾环保的内容, 为了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设计了能够激起孩子们兴趣的地方。学校还定期与家长沟通, 要求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如让家长将家里的旧报纸、罐头瓶等废弃物带到学校, 由学校和家长联席会送到回收站, 所得款给学生购买一些学习用品。

由于日本重视全民教育, 垃圾要分类, 要定时定点扔垃圾, 早已成为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规矩。如果你不严格按规程分类操作、按规定时间扔到指定地点的话, 将面临巨额的罚款。在以住宅团地为单位的区域社会, 落下个“不履行垃圾分类”的名声, 是非常不名誉的事情。所以, 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认真细致地做到垃圾分类。

说到对日本的生活垃圾处理的感受, 我同时想到了日本同业者访华的感叹。

一位千叶县从事废品回收的业者, 他曾跟中国留学生后援会会长五十岚先生访问过北京等地, 他跟我谈起见闻时对那里细致的垃圾分类很有感触。说了半天我才弄明白原来这位“干一行爱一行”的业者在访华期间也没有忘了他的老本行, 很关注废品回收。他讲的是指那些在垃圾桶中仔细地挑拣垃圾的拾废品者。在中国还处于温饱阶段, 确实有不少拾废品者将垃圾中有价值的东西挑拣出来卖钱, 自然针头线脑、铜丝铁钉都“分类”得清清楚楚。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还很不够, 还只是拾荒者的营生。

中国有着回收废品的传统历史, 我在孩提时清楚地记得, 家中的牙膏皮、鸡毛、乌龟壳等等废弃的物品, 都保留起来, 走街串户废品收购人员用刀片敲着“叮叮当, 叮叮当”的声音, 小孩子都会一拥而上, 用废品换牙糖。

我们过去回收废物, 或许是受贫困经济制约, 是为了维持生计不得已采用的手段;但在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 我们不能扔掉过去节省资源的优良传统, 要从小孩教育入手, 从我们自己做起, 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变成我们具体的行动。

3.在日本倒垃圾 篇三

如果以上细节已经让你抓狂,那么下面要说的对液体垃圾的处理,绝对让你抓狂得直挠墙——在日本,吃完饭后,碗碟要先用废报纸(放心,日本的油墨是大豆做的)擦干净后再清洗,这样能避免不易分解的油污流入下水道,同时也能减少化学洗涤剂的使用。日本的超市甚至还专门卖一种针对厨房油污的凝固剂,只需挤上一滴,油脂便凝成一块琥珀。琥珀属“可燃烧垃圾”,但丢之前要先用废纸包成平角。

辅导手册的背后,还附赠一个彩虹年历——每一种颜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哪类垃圾。如: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等。看上去井然有序,很讲道理,但对于居民来说这便意味着周一吃的鱼,直到周四才能吐骨头,届时还必须旋紧闹钟的发条——因为即便到了那天,也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因为日本乌鸦多,会把垃圾袋啄破造成二次污染。如果不幸错过了时间,那就只能拿回家臭上一星期的轮回。

许多初到日本的留学生嫌麻烦,抱着侥幸的心理乱丢垃圾,却不知道日本遍布着监察队,全部由志愿者组成,他们的职责就是搜索违法的垃圾袋,再把不法垃圾送回主人家,并且提醒主人必须用正确的方法投递。碰上这种丢人的事,留学生甚至不能借口自己不懂日语,因为手册上和小区的垃圾桶上都清清楚楚地印着日文、韩文和中文!每次搬家,中介和房东也会跟租客耐心而详细地解释垃圾分类大法,确定对方听懂了且保证执行,这才放心地把钥匙交出来,再深深地鞠上一躬,“那就拜托你啦”。日本很少有职业歧视,但如果你不会倒垃圾,破坏了公共卫生,就会被人翻白眼。一般留学生但凡有过一次被监察队敲门的经历,以后便再也不敢大意。毕竟垃圾事小,失体事大。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从居酒屋出来,老板在后面恭送,发现路边一个女孩在哭,旁边还有一只臊眉耷眼的秋田犬,做了错事一般耷拉着脑袋。老板蹲下来问女孩为什么哭,女孩肩膀一抽一抽地说了些什么,老板掩口笑了,转身从店里拿了一瓶水和一包纸。女孩见之,立马破涕为笑,不停地鞠躬感谢。朋友告诉我原委:女孩的秋田犬拉肚子了,而她随身携带的纸和水不够清洁地面,所以就急得大哭——在日本,每一个遛狗的人出门必带“四宝”:纸、水、夹子、塑料袋。这意味着:狗主人不能把便便捡起来就完事,还要把地面用水清洁干净才算有功德。虽然麻烦,但收获亦是显而易见的——初到日本的人都会惊讶城市的整洁,连雨天路面的积水都清澈见底,即便走路不小心把雨水溅到裤腿也不用担心,天一放晴,它们便了无痕迹。一次,跟一位久居日本的中国朋友去购物,朋友看中一件简洁的外套,又有些犹豫。一问才知,这个外套没有口袋,出门不太方便——殊不知,日本人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一边换鞋,一边从兜里往外掏垃圾:车票、卫生纸、橘子皮、包装袋、饮料瓶……林林总总,拉拉杂杂,再不厌其烦地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对号入座丢进不同的垃圾袋。这套动作被朋友做得像系鞋带一样自然而流畅。

4.垃圾处理看日本 篇四

张淼

摘 要:垃圾分类是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保障环境安全的有力措施,日本自1975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政策,成功使日本从“二恶英”污染大国转变为“零垃圾”国度;立足教育的视角,日本幼儿园通过实施亲近自然的教育、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主动体验以及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的垃圾分类教育对培养我国幼儿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和意识,以及热爱自然的情感有重要的启示。关键词: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

一、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的特点

(一)垃圾分类教育的理念——自然主义

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基础,让幼儿在爱中学会垃圾分类,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shan)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归于自然”,即在自然环境中和自然状态下激发人的天性和能力。幼儿天生就对自然及其元素非常感兴趣,例如植物、动物、水、火、土、风等等,他们的情绪和心智都深深卷入其中,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这种天生的定位、好奇和兴趣非常重要。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 教育以自然主义为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提供幼儿接触自然的机会。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并不能自发地让他们尊重环境、合理利用自然,教育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幼儿的这份好奇和兴趣来引导他们感受自然、热爱自然,进而保护自然。日本幼儿园通常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有很多园所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并且注重让幼儿进行户外游戏和接触自然的活动。例如在草丛中寻找昆虫,观察它们的形态、习性和生存状态,在种植区和饲养区鼓励幼儿积极地探索,幼儿直接参加种植与饲养不仅可以认识观察,更重要的是通过关心照料动植物学习完成工作任务,培养责任意识和对自然界事物热爱[2]的情感。

[1]其次,重视情感教育。日本“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会”明确提出:幼儿阶段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亲近自然教育,形成对环境的丰富感知。环境教育学者赖纳·多拉瑟也指出,环境教育“情感基础第一”,[3]要想让幼儿真正学会垃圾分  张淼,1990年,汉,女,河南南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全文总字数 6299个 类就必须让他们先学会热爱自然,了解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因为只有先热爱环境,才能保护环境。日本幼儿教育深受自然主义思想影响,鼓励儿童在大自然中尽情游戏,主动探索,发展智慧与情感„„使幼儿[4]密切接触大自然,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体验和欣赏自然的美,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删除)总而言之,日本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教育从教育理念、环境创设到游戏活动等无不渗透着自然的因素,努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为垃圾分类教育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垃圾分类教育的方式——寓教育于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和存在方式,以游戏为载体,将垃圾分类的教育内容巧妙镶嵌其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需求。

首先,游戏的整合性,为垃圾分类教育提供了入口。儿童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完整反映,垃圾分类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自然会在幼儿的游戏中得到反映,不管是角色扮演、表演游戏,抑或是建构游戏,都是垃圾分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游戏中寻找教育的生长点,让幼儿“习之于嬉”。

其次,玩具和材料是幼儿的“教科书”,也是幼儿进行游戏的物质基础。在日本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废轮胎做成的秋千、废纸箱搭建的娃娃家、废报纸折成的帽子、旧瓶盖做成的饰品„„这些玩具和材料都是师生利用废旧物品共同制作的,在这个充满创造性和愉悦的制作过程,垃圾分类的内容自然的渗透其中,幼儿在无意间就毫不费力的扩充了自己的经验。

(三)垃圾分类教育的过程——身体力行

日本对垃圾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以及粗大垃圾,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子项目,子项目下还可再分。以横滨为例,指导垃圾分类的册子厚达27页,条款多达518项,且分类极为细致,譬如

[5]“口红属可燃物,但使用完的口红管,属金属物。”与此相配套的是种类繁多的分类垃圾桶,幼儿必须学会区别各种各样的垃圾桶,并把相应的垃圾准确投放进不同的垃圾桶,大班的幼儿必须学会区分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机会,譬如扔饮料瓶、报纸、牛奶盒、剩饭等。以日本幼儿园引导幼儿丢放矿泉水瓶为例,正确投放一个矿泉水瓶需要五个步骤,首先把里面的水喝干净或倒掉,然后将瓶盖扔进指定垃圾桶,瓶身的塑料薄膜要撕下放进另一个垃圾桶,最后再把瓶子压扁(节省空间)放进专门的垃圾桶,倘若幼儿投放错误,老师会仔细的指出,并让他重新投放。幼儿每天都会有很多练习垃圾分类的机会,通过直接参与垃圾分类的过程使幼儿产生具体的、实际的体验和感受,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得到变化、改造、扩充和丰富,垃圾分类的观念和知识得到内化。

(四)垃圾分类教育的模式——家、园、社通力合作

垃圾分类是应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实现环境可持续的有力措施,关乎全人类的福祉,因此垃圾分类教育应该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在日本已经形成政府、企业、民众全面参与的良性循环过程,幼儿园的垃圾分类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譬如由环境省发起的儿童环保俱乐部,鼓励民间自行组织儿童选择课题从事环保活动,由政府提供指导员。这些力量可以更灵活地开展相关活动,如组织儿童到下水道工厂参观,调查学校游泳池里的微生物,到市郊收集垃圾,检测河流和自家排水中的成分。这样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自然的认识;[6] 日本一些知名企业,如丰田等,也会允许学生参观工厂的污水处理终端;此外日本还设有博物馆、环境未来馆、人类与未来防灾中心等专门的机构,免费供学生参观,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增加对垃圾分类的了解。

另外,日本的家庭对垃圾分类更是细致和认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譬如吃完菜的盘子,要先用报纸擦干,以防一些不易分解的油脂进入下水道,剩菜剩饭要控干水分、废报纸要捆的整整齐齐、牛奶盒子要洗净晾干、锋利的物品用纸包好„„幼儿从小生活在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标准的家庭环境,耳濡目染,垃圾分类很自然的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日本的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为幼儿提供了一致的、连贯的垃圾分类教育,形成了教育合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我国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必要性

(一)环境安全遭到挑战——垃圾围城

过量排放垃圾,且垃圾处理不当对环境、资源和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极大的隐患,甚至危害社会和谐。调查显示,自2009年起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已达70亿吨,占地约80多万亩[7],垃圾堆积不仅侵占本已稀缺的土地资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并且给周围居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南方周末》报道广东东莞某乡镇,10年内12人因为附近的垃圾填埋场患癌症去世,该乡镇因而被众多媒体冠以“癌症村”的称号。因此改进垃圾处理问题,减少垃圾总量势在必行,否则因为垃圾带来的危机必将要整个社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面对垃圾围城的困境,有识之士开始呼吁进行垃圾分类,全国范围内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广州市2014年4月颁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对个人、单位、都做出细致、严格的要求:“个人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每次50元罚款„„”经济处罚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督促民众积极垃圾分类,但缺乏内在的、自觉性的有效机制,同时需要配套监管机制,安排专门管理人员才能见效,市民和监管人员形成了猫和鼠的关系,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垃圾分类没有真正深入 人心,垃圾分类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二)垃圾分类教育困境重重——民众环保意识淡薄

我国垃圾围城的状况以及垃圾分类的窘境表明在中国进行垃圾分类的现实困难——民众环保意识淡薄。民众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垃圾混杂的习惯根深蒂固,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需要配备大量的宣传人员及监管人员,使垃圾分类阻力大,效果差。此外,这也表明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然而我国幼儿园阶段的垃圾分类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我国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第一,幼儿园与企业及社会其他环保单位联系较少,缺乏进行有效垃圾分类的环境教育资源。在日本,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垃圾焚烧厂,亲身观察和体验垃圾分类与否对垃圾减量和空气污染的差别。第二,垃圾分类教育的目标定位有误,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并没有真正的在幼儿园扎下根来。要想真正发挥垃圾分类对保护环境的作用,需要民众树立环保观念,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幼儿阶段的教育是这条道路的起点,然而很多幼儿园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幼儿园目前开展的垃圾分类教育并不是幼儿园根据社会的需要自发进行的,而是来自上级的行政命令,因而它只是集中出现于上级检查验收时期,检查结束,那些标语、道具随即束之高阁,直到下一次检查的到来。第三,多数幼儿教师还不具备开展垃圾分类教育的能力和素质,自身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基本常识还不明确。这就使得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内容没有针对性,且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渗透性,未融入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法对幼儿产生持久的影响。

(三)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观念的树立,更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期是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关键时期。正如陈鹤琴先生曾说的那样,“从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建造了。小孩子„„对于各种常识也是容易吸收的,各种美德也是容易养成的。[8] 所以,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幼儿时期如果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便会形成持续一生的、稳定的行为,而这正是我们期待的。最后,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的教育还会影响到幼儿整个家庭的行为变化,幼儿会将从幼儿园学到的垃圾分类的知识完整的带回家庭,并“严格”要求父母执行,而父母因为爱和尊严则会积极配合,完成家庭内部的垃圾分类。恐怕除了幼儿之外,也没有其他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以使父母这么积极和甘愿 的做出改变,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力量。

三、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抓住关键期,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

垃圾分类教育大致分为两类,对成人而言是改掉旧观念,养成新习惯;对幼儿而言则是单纯的习惯的养成。成人在接受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容易受旧有的观念和不良习惯的影响,阻力比较大,较难取得效果。而幼儿没有或更少具有不良的经验,接受垃圾分类更快,模仿性更强,较容易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此外,幼儿期养成的习惯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变成不需要意志维持的本能行为。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对成人进行垃圾分类所面临的困难,也凸显出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多数时候,幼儿教育被简化为只具学习方面的功能,而幼儿教育的其他功能,例如童年、家庭和性别等方面未受到重视„„我们应当强调幼儿教育兼顾社

[9]会和教育的双重功能„„这些内容都是其他教育体系中所没有考虑和涉及的”可见幼儿教育的功能是多样的,它不仅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能力,而且在横向上它联系了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个主体并且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网络系统;在纵向上,它不仅作用于人类的幼儿时期并且指向未来,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因此,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到幼儿教育的范畴中,必然会对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起到重大的作用。

(二)教师、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

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期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做大人能做的事,即便由于生理发展的限制,幼儿还不能参加成人的活动,他也努力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愿望。因此,在幼儿的眼中,成人代表着力量、强大,他们好奇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观察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并不加甄别的模仿,在他们简单的观念里面,成人的就是好的。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对成人是那么敏感,以至于成人在某种程度上支配者儿童的生活和行为,一个成人对儿童所讲的话,就像用刀刻在大理石上的字一样,深深的印在儿童的脑海中。”[10]家长和老师是幼儿的权威和主要的模仿对象,一定要意识到自身的言行会给幼儿造成重大的影响,在生活中切实做到严格地垃圾分类,废物利用,譬如厨余垃圾和厕所垃圾要分类投放,废旧毛衣用来做地毯、手套、护膝、抱枕等,用自身的言行给幼儿带来积极的影响。最后还要注意帮助儿童筛选周围环境中的对象,引导幼儿模仿那些热爱环境的榜样,对其他一些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则要做出明确的评判,让幼儿意识到什么是爱护环境的行为,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逐步发展幼儿自身的 判断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三)创造机会让幼儿通过真实情景获得直接经验

在幼儿期,直接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基础,间接经验是在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上对幼儿现有经验的补充和扩展,倘若一味地对幼儿灌输间接经验,而不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积累,那么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有失真实,产生谬误。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一天,我问一个6岁的小孩子说:‘你曾看过松鼠吗?’他说:‘看见过的。’我再问他:‘有多大呢?’他举起两手的食指在空中摆出两指相距约两寸许的样子回答说‘这样大。’我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见的?’他说‘在书上’„„他拿给我一看,图中的那个松鼠画的‘非

[11]驴非马’,不像一个松鼠。”因此,对幼儿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切忌只教给他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幼儿直接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去,譬如从幼儿自己的旧衣服、旧玩具、糖果盒、牛奶盒开始,让幼儿在处理自己生产的“垃圾”中练习“垃圾分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垃圾分类的内涵,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的能力,获得对环境的掌控感,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为幼儿创造一贯的、一致的教育环境

垃圾分类教育小到关系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朴素的自然情感的建立,大到关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死存亡,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要对垃圾分类教育形成正确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教育对幼儿自身发展、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坚持垃圾分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给幼儿提供一致的教育环境,发挥教育的合力,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朴素情感。

学习日本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的经验,并不是要复制他们的经验,而是要学习他们热爱自然、尊重幼儿,重视幼儿游戏和情感体验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化为本能的行动。我国幼儿园在进行垃圾分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幼儿好动、好游戏、热爱自然的特点,将教育意图隐藏在幼儿操作的材料中、参与的游戏当中,生活的小细节中,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习得我们期待的经验。

参考文献:

[1]Vital Didone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The rol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Papers), Gothenburg 2—4 May 2007.[2][3][4]张燕.日本幼儿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03,02:62-64.[5]李露一.日本的垃圾分类[J].社区,2010,06:59.[6]吴敏中.日本孩子公园里学环保[N].环球时报,2004-11-01(24).[7]夏燕.每天都在困扰我们的城市垃圾[J].观察与思考,2009,14:16-21.[8][11]陈鹤琴.家庭教育[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12,102.[9]Lenira Haddad, Contribution to the workshop “The Rol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Gothenburg,Sweden,2—4 May2007.[10]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91.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velation of Japanese preschool Garbage

classification education Abstract: Waste classification is a powerful measure to make waste decrement and be reused.However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at the initial stage and hasn’t made a big difference.Japan began to implement garbage classification policy from 1975,which had it from a country seriously polluted into a country which is the cleanest in the world.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their education about closing to nature, learning waste classification in the game, take the initiative to experience and so on can give Significant enlightenment to us in making children cultivate the habit of garbage sorting and become a nature lover.Key word: Japan;Kindergarten;the education of waste classification

作者姓名:张淼

5.垃圾处理看日本 篇五

据了解,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年产生量约1.5亿吨,全国约有200多个城市被垃圾包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50%左右,十二五期间,国家要求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有关数据统计,在年产

1.5亿吨的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的价值高达200亿元左右,食物垃圾处理器可以派上很大用场。

城市垃圾中废塑料约占10%,按年产1.5亿吨城市生活垃圾计算,按现行价格2600元/吨计算,仅废塑料可创产值约39亿元。废纸的含量约占8%,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重新造纸0.8吨,节约木材4立方米,节约用电400度,节约煤炭0.4吨,节水30吨;1吨碎玻璃再利用,可以节煤1吨,节约用电400度;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空气污染减少75%,水污染降低97%;

清道夫生活垃圾处理器采用了近20年来欧洲等发达国家公认的日常垃圾处理方式——一键式清除,即将厨房、卫生间等日常生活垃圾,直接通过排水口处进行粉碎处理,然后流入下水道。

因为清道夫生活垃圾处理器利用电机驱动产生离心力,将进入粉碎腔内的垃圾粉碎,并采用了四级研磨的技术,能将垃圾直接处理到达了溶浆状态,所以不必担心会堵塞排水管和下水道。

清道夫生活垃圾处理器的核芯设有2—4个360度回转冲击头,没有利刃,更安全、更耐用、无需维护,强大的研磨力,可以完美应对骨头、鱼头、鱼骨、蛋壳、玉米棒芯、果皮果核、菜叶菜梗、咖啡渣、坚果壳、茶梗、残羹剩饭、柔性纤维质等各种生活垃圾。

6.看日本如何防止校园欺凌 篇六

李冬梅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其实,校园欺凌是各国教育都面临的难题之一。对于如何防止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日本的做法值得借鉴。

近来,我国一系列校园欺凌事件令舆论哗然。社会对于校园欺凌的关注也逐渐升温。事实上,日本校园欺凌现象同样非常严重。除了自杀、过劳死,校园欺凌也是日本颇具特色的“标签”之一,中小学生苦于同龄人的孤立、暴力而自杀的案例并不罕见。

如今,日本的校园欺凌又有了紧跟时代发展的“升级版”。欺凌同学的中小学生开始利用新的社交工具,对被害者进行“网络围剿”。与我国微信相似的“LINE”被日本社会广泛运用,并且在中小学生中衍生出了很多“潜规则”。比如,在群里最弱、被大家共同欺凌的那个同学被叫做“小豆子”;好几天不发言的叫做“羔羊”。凡是这些社交网络上的“弱势群体”,都会被其他学生群起而攻之。

将防止校园欺凌法制化

面对连年延续、花样不断翻新的校园欺凌现象,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制定国家层面的欺凌事件对策,而直接推动日本反校园欺凌法案机制建立的一个契机,是发生在2011年的大津市中学生自杀事件。

当时一名初二男生长期受到三名同年级男同学的欺凌,比如被要求吃下蜜蜂尸体、全身被绑住塞进柜子、被强迫偷窃,甚至被逼从窗户跳下进行“自杀练习”等。该学生不堪折磨自杀身亡,但学校在知晓校园欺凌事实的前提下,竟然联合大津市教委一致对外隐瞒。案件被媒体曝光后,迫于舆论压力,当地警署对学校进行强制调查。大津市长也组织设立了由相关专家、退休法官等专业人士组成的“第三方调查委员会”。最后警察获得关键证据,证明学校知晓校园欺凌但没有阻止,调查委员会也认为校园欺凌是导致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

该事件在日本社会引发巨大反响,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体制的缺陷,并认真反思防止校园欺凌的紧迫性,各界人士呼吁政府制定更加系统的应对措施和监督机制,明确学校和家长的职责,防止相关部门推诿责任、包庇隐瞒真相,重蹈大津中学生自杀的悲剧。在强大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日本国会在2013年6月通过了《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首次将防止校园欺凌问题法制化。该法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及特别支援学校。基本理念是必须创造儿童安心学习和开展其他活动的环境,教导学生不在校园内外欺凌他人,同时在遇到欺凌事件之时不放任、不沉默。在此法案的引领下,日本文部科学省以及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防止欺凌的方案举措,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各自职责,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社会联动的应对措施。

日本国家财政每年都有解决校园欺凌等问题的专项拨款。根据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日本用于防止校园欺凌等问题的预算约为57亿日元(约3.4亿人民币),相比2015年,约提高16%。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校园欺凌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和高效应对,主要包括:扩充公立中小学学校顾问的人员队伍,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及时排解各种心理压力;构建由精神疾病专家、心理专家、律师等构成的“校园欺凌支援团队”,帮助学校应对危及学生生命等的重大欺凌事件;支援各地方政府指定网络巡视专员,一旦发现恶性不良信息,及时通报地方教委、学校和警局等。

为了确保家长和学生可随时咨询校园欺凌问题并获得帮助,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13年6月起设立全国统一的24小时免费求助热线“0120-0-78310”,在日语中“78310”几位数字的谐音与日语“诉说烦恼”发音相同,很容易让人记住。原则上,电话将接通当地的教育委员会咨询机关。根据欺凌事件的实际情况,当地教委还将积极协作儿童商谈所、警察以及临床心理医师等,提供咨询服务,并启动救助程序。

第三方团体协助防止校园欺凌

根据立法,日本学校积极构建有效的干预机制,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形成了“预防、教育、惩戒相结合,家校协作、积极应对”的一整套反欺凌机制。

为防患于未然,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丰富的情操和道德心,使学生感恩生命、相互理解。例如,2011年大津事件后,当地中学就将每月11日设为“追忆生命日”,通过全校学生集会的方式,共同感悟生命并加强相互间的朋友意识。立法还规定,学校需积极协助家长和地方居民,通过加强与社区的合作,确保学校周边的风气净化,鼓励居民目睹欺凌行为后及时相告处理。此外,由于近年来网络欺凌逐步升级的现状,学校需高度重视网络欺凌并加以防范,面向学生及家长开展防止网络欺凌的活动。

为及早发现欺凌现象,日本学校对学生进行定期调查,并要求教职员工随时关注学生动态。一旦发现欺凌迹象,全校教师紧急求救,不能忽视或隐瞒。例如,在日本岩手县中小学,班主任注意到欺凌事件后,可将该事件记入“学生指导卡”中,进而在所有教员中共享信息;同时,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生活记录笔记”中若有值得留意的地方,会将该笔记在全体教师之间进行流通并联系该生家长。

为了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学校制订了相关计划,对教职员工进行防止欺凌的技能培训,提升教师防止和应对欺凌的能力。

2016年起,日本开始致力于构建“团队学校”,创设引入心理专员、福利专员等外部专家的协作机制,一旦发现有学生遭遇或可能遭遇欺凌,学校立即对有关事实进行调查。确认欺凌事实后,由该团队对受害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持续性支援,对加害者及其家长分别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校长及教师可依据《学校教育法》第11条,对实施欺凌行为的学生实行惩戒措施,但不得体罚。

为保证在公平公正的理念下更加客观高效地防范并解决欺凌事件,日本立法规定,必须引入第三方介入机制。例如,学校设有专业人士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儿童安全对策支援室”等第三方团体,一般由律师、心理医生、退休警官和大学教授组成。文部科学省还要求学校在发现施暴学生有涉嫌违法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协助调查,按照日本的《刑法》《少年法》和《儿童福祉法》的规定处理。警方作为独立于学校和教委的第三方,能够防止因“私了”情况给被害学生带来的二次伤害。

指导与守护家庭主体责任

防止欺凌并非学校和教师的单方责任,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防止欺凌对策推进法》规定,家长应努力指导儿童养成规范意识。当自家孩子受到欺凌后,家长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学校在采取防止欺凌措施时,家长要努力给予协助。

面对“欺凌事件”,亲子沟通尤为关键,家长应当与孩子一同面对,首先应尊重孩子,注意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由于很多家长没有相关经验,日本要求学校应该积极与家长联系,举行面向家长的科普讲座。家长们还可以通过教育专家热线,向相关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等人员咨询,强化家庭主体责任。此外,为了避免过于强调家长职责,以至于学校疏于构筑欺凌对策,日本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对家长义务的规定不得理解为减轻学校的欺凌防范责任。

7.日本,把垃圾带回家 篇七

“因为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

这段中国留学生在日本街头采访过路市民的视频最近在朋友圈火了。在日本,无论是繁华的街道还是乡村僻静的小道,除了饮料自动售货机旁会设置一些供丢弃饮料瓶的专用垃圾箱外,想丢弃一张废纸,你都找不到垃圾箱。“带垃圾回家”已成为国民习惯。

最早提倡“将垃圾带回家”的是有“日本百景”之称的尾濑国立公园。日本列岛山脉蜿蜒地势狭窄不方便分散设置垃圾桶,外加野生动物们偷吃垃圾箱里的垃圾也令人不安,所以公园里的垃圾桶都被拆掉了。1972年,为了应对难以清理的山野垃圾,尾濑国立公园开始了这项运动。

随后,这场“将垃圾带回家运动”扩展到日本全国:不仅观光景点、公园等各地公共场所的垃圾箱被拆除,就连街头巷尾也找不到垃圾桶。外出的日本人,大都会随身携带垃圾袋,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带回家。数年以后,“带垃圾回家”逐渐成为日本人的国民习惯。

这种习惯,从娃娃就开始抓起。日本幼儿园小朋友外出郊游,老师会要求他们必须随身携带垃圾袋。自己的垃圾自己带回家——这件事就跟洗脸刷牙一样,是从小就必须记住的生活常识。

不过,垃圾带回家后,也不能随便乱扔:要分门别类,由专人回收。

日本的垃圾分类,可以说已经趋于极致。2005年,日本横滨市将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以袜子为例,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

在日本,居民如果乱扔垃圾,就违反了《废弃处置法》,会被警察拘捕并处以3~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00~3300元)的罚款。这樣做的直接效应是,城市生活垃圾大大减少。日本人年均垃圾产量只有410公斤,为全世界最低。

8.我看日本的小学教育 篇八

今年3--4月份,我在日本探亲期间,和孙女朝夕相处,得以有机会了解了日本小学教育的一些情况,增加了一些感性认识。现撰写此稿与各位朋友分享。

一、日本的小学生较少

近20年来,日本的经济一直很不景气,特别是国际金融风暴给日本带来了雪上加霜的恶劣影响和惨重损失。日本一些大型国企,如日本航空的破产;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如丰田汽车的“召回门”;大型企业的“空洞化”日趋严重,许多产品从国内生产转移到国外生产,成本降低了,国内的员工也就不得不转行或下岗了,加之楼市泡沫的破灭;国民消费的紧缩,都给整个日本社会予巨大冲击,它给社会的老年化,带来更多的困难,也为日本家庭结构出现严重的“少子化”种下无穷的后患。经济不景气,百姓压缩开支,不敢多生孩子,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正因为如此,日本民主党执政后,在内阁专门设立了一个“少子部”,就是想解决日本社会的这一个难题。

我的孙女所在的鲛浜小学,是一所有着130年历史的老学校。儿子说,这所学校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创办的第一批小学。但今天,这所品川区立六年制小学,全校只有140名学生。孙女所在的二年级只有17个学生!校长认识全校的学生,跨年级的学生相互认识也更不是一件难事。

日本小学生奇少,鲛浜小学是个突出的例证。听说有的学校学生会多一些,但一个教学班也不过三十来人。学校的学生少,为学校的良好管理和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措施具体

日本的小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把关心、尊重学生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今年四月一日是东京新学年的第一天,我看到孙女所在的鲛浜小学,校长与全体教师都在校门口和主要的通道上,等候、欢迎18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在盛装的父母亲或是爷爷奶奶的陪同下,缓步进入学校。在学校的礼堂里,二年级的学生吹奏风琴,用欢快的乐曲欢迎自己未来的小伙伴。孙女告诉我,在隆重的欢迎仪式上,他们二年级的学生,每个人都为新同学献词,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要表达真切欢迎与祝贺的心情。在日本,小学新生的入学欢迎仪式,是日本人人生道路上的一件大事,许多成年人至今都还会保存那张入学仪式后校长、老师与家长、学生的合影。我想,新生入学年年有,但能把关心幼童,关心下一代的事情,一年一年地传承下去,把尊重人,以人为本的思想传承下去,让每一个人,从一踏上人生的旅程都感受到社会、学校的关怀,让他们身心获得健康,是多么重要的 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离不开具体的措施。在日本,特别注重三件事:一是每学年一开始,学校就把本身体健康检查的项目、要求、时间以重要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长并要求配合。今年一开学,学校要对二年级学生检查尿液与粪便,孙女把所需的尿液瓶、和纸袋带回来告知家长按要求搜集;二是学校每个月都会将每天午餐的菜谱告知家长,以保证学生食物的营养和便于家长的监督。儿子告诉我,东京的小学生都在学校吃午餐,每人每月交4000日元(约300元人民币);三是注重体育。日本小学有较完备的体育设施,以鲛浜小学为例,学校有200米跑道的操场、百米的竞赛跑道,一个小游泳池和室内的篮球体操馆。当然还有一块供各年级学生种植花草树木的土地,各年级自己种植植物,自己浇水管理。学生的体育活动是有具体要求、有标准的。孙女告诉我,一年级学生的体育项目中,有一条是跑完1000米。考核时,班上只有她自己跑完2000米,所以校长代表学校给她发了一张《完走赏》的奖状,她很得意。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与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的。在日本东京,每个学生的胸前都佩戴一个类似手机的“安全救急机”(这是我给命名的)。这部机子顶部有一个按键,一按下去,直通警察署,警察可在第一时间到达你的所在地。机上有一个专用的手机键,比如按一下,接通妈妈手机;按两下,接通爸爸手机,这样学生的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为了防震,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棉质的类似帽子样的东西,每天上学都带着,以备地震时保护头部。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学校除了经常开展防震教育,组织各种防震活动,让学生知道灾难来临时,自己应该怎么逃生外,还要求家长明确告诉学校,灾难来了,联系不上你,该找谁?儿子说,在你确定后,在演习中,果真就这么办,一点不得搞假。这样编制的学生生命保护网就比较落实。比较严密。

在日本,所有通往学校的道路都有“通学路”的明显标志,让过往车辆小心行驶。在早上学生上学时间,有些路段还有车辆禁行的规定。有一些身佩绶带的老年志愿者,在孩子们上学的路口,自动值班,担任交通协理,认真维护交通秩序,这对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有着很重要作用。

三 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在日本期间,看到华文报纸上刊登一名新移民写的文章。文章说,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微笑和感谢。我深有同感,因为我认为,微笑和感谢是对儿童、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备良好美德的基本构件。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小学生高高兴兴地上学,有礼貌地待人,充满朝气的样子,能不为他们高兴吗?德育教育不用讲太多的大道理,也不用学会高喊政治口号,只要扎扎实实的教会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去用微笑和感谢面对社会、面对人生,就足够了!日本的小学,基本上是上半天课,下午在校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外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活动,如学习手工制作、学围棋、乐器及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我孙女喜欢手工制作小玩意,所以她放学时经常会带回一些用废牛奶盒、塑料绳、旧纸板等做的小东西,颇有成就感。她还喜欢下围棋、国际象棋,学校有一位老师负责教他们。在日期间,我亲眼看到她参加围棋比赛的情景。用下午时间学校的孩子们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玩呼啦圈、骑独轮车、打棒球、篮球、踢足球等。孙女的独轮车的骑技,也很是了得,可以不间断的围着操场转7圈!这些课外学习和活动,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促进了身心健康,在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看出,日本的小学是在重视素质教育上下功夫的。正因为这样。小学生不必择校,都在离家最近的小学上学。我孙女从家3分钟就可到达学校。孩子自己可以上学,根本不需要家长接送。在日本小学的门口,看不到熙熙攘攘簇拥在校门口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看到的是背着大书包自己走路的小孩子。要说明的是,日本的小孩子用的书包都是牛皮的,挺重,远远看,背着好像很吃力。我曾问,为什么要用这么重的书包?不可以用布的或其它质地较轻的材料的吗?答曰:这个书包要用到小学毕业!

在当今世界,教育首先要实现公平化,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学,受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就很不错了,从这点上讲,日本的义务教育是做的不错的。当然,日本是发达的国家,皇室贵族、亿万富豪都会花高价将孩子送进贵族学校或私立小学、私立中学。不过,统观日本教育,特别是他们的小学教育,我觉得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9.垃圾处理看日本 篇九

2010-12-17 10:14 环卫科技网 作者:姚伟 曲晓光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农村不同类型的垃圾产生量及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为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于2006—2007年开展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点,对调查村领导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资料使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为0.86kg,生活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63.28%;收集堆放的生活性垃圾以填埋方式处理的占57.03%;农村人均日生产性垃圾量为2.03kg,生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83.44%;生产性垃圾中养殖业垃圾占44.11%,秸秆杂草垃圾占33.36%;收集堆放的生产性垃圾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的占46.31%,以高温堆肥方式处理的占26.29%。结论随意堆放的生活性和生产性垃圾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收集堆放的垃圾因类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垃圾;产量;收集;处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做好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是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措施之一,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必要条件。2006—2007年,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堆放方式及处理方式进行全面的现状调查,了解农村人均日垃圾量、垃圾收集堆放的比例和垃圾主要的处理 方式现状,为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项目村的村干部。1.2调查方法

每省(区、市)随机抽取25%的项目县,每县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通过对村干部进行调查并了解整村的垃圾产生和收集处理情况,采用询问与观察结合的方法填写调查表。

1.3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的方式以Access2000数据库形式进行录入,数据采用SAS8.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共调查了657个县,6590个村。

2.1不同来源垃圾的堆放和处理方式

全国的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0.86kg,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随意堆放占36.72%,收集堆放占63.28%;收集堆放的垃圾中进行填埋占57.03%,焚烧占14.26%,高温堆肥占13.88%,直接再利用占14.83%。生产垃圾性垃圾随意堆放占16.56%,收集堆放占83.44%;收集堆放的垃圾中进行填埋占16.55%,焚烧占10.85%,高温堆肥占26.29%,直接再利用占46.31%。生产性垃圾主要分为工业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垃圾和其他垃圾,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 垃圾为主,分别占44.11%和33.36%;工业垃圾占21.48%,其他垃圾占1.05%。其中工业垃圾和其他垃圾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分别占62.65%和63.86%;养殖业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方式处理,均约占48%;桔杆杂草主要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占58.70%(表1)。

2.2生活垃圾产生量、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

按统计局分类方法,分为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图1):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东部地区为0.96kg,中部0.88kg,西部0.77kg,东北0.81kg。生活垃圾收集堆放东部占73.79%,中部59.63%,西部56.77%,东北53.98%。东部集中堆放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占73.93%;中部主要为填埋和再利用,分别占45.48%和27.81%;西部主要为填埋,占38.94%,其他三种方式均约为20%。东北主要为填埋和高温堆肥,分别占65.06%和23.57%。

表1不同来源垃圾的堆放和处理方式的构成比

图1不同地区人均日生活垃圾产量及收集堆放垃圾量 2.3生产性垃圾种类及比例

按统计局分类方法,分为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各地区生产性垃圾均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为主。东部地区的两种垃圾类型分别占30.54%和33.56%,中部为44.27%和31.84%,西部为46.26%和36.36%,东北为70.50%和20.89%。见图2。

图2不同地区生产性垃圾的主要类型

3、讨论

3.1垃圾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为0.86kg,其中随意堆放的垃圾为0.32kg,按照2006年底全国有9.51亿农民计算,一年内产生生活性垃圾接近3亿t,其中约1亿t垃圾属于随意堆放。我国农村人 均日生产性垃圾量为2.03kg,其中随意堆放的垃圾为0.34kg,一年内产生生产性垃圾接近7亿t,其中约1亿t垃圾属于随意堆放。垃圾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垃圾所产生的有害成分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等带来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而且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成为社会公害之一[1]。垃圾的产生量和堆放方式直接影响农村的环境,垃圾产生量越多,以随意方式堆放垃圾比例越大,对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的影响越大。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目前,我国农村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尚未完善,要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就需要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农村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工作,从而在整体上改善村容村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条件。

3.2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处理方式

本次调查显示,全国的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0.86kg,按统计局分类方法,东部地区最高(0.96kg),西部最低为(0.77kg)。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本次调查把 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从垃圾的分类和实际调查结果来看,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生活水平直接相关,生活水平高、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相对较高。

全国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63.28%,按统计局分类方法,东部以集中堆放方式收集垃圾比例最高,中部、西部和东北比例都偏低。目前,我国垃圾的收集运作模式为“户负责盛放,村负责收集,乡镇(街道)负责中转,市负责处理”,垃圾以何种方式堆放不仅与地方政府的工作支持、资金的投入相关,同时与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相关。垃圾堆放方式和垃圾产生量一样都与生活水平直接相关,生活水平高、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相对较高。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填埋。填埋方式不仅存在着浪费土地资源、处理不彻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向题,而且还将生活垃圾中的有用物质一埋了之。虽然相对而言填埋处理方式简单易行,短期投资成本较低,但从长远来看,回收再利用、焚烧处理、堆肥等资源化处理措施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2]。焚烧是一种较好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垃圾量,但如果采用小型焚烧炉,由于燃烧温度较低,对“白色垃圾”如塑料、橡胶、泡沫材料等不能充分燃烧,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都能将垃圾进行废物利用,不仅减少垃圾量,更能节约能源,在我国农村应提 倡使用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的方式进行垃圾处理。

3.3生产性垃圾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

生产性垃圾主要分为工业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垃圾和其他垃圾,全国的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养殖业垃圾主要指规模养殖厂饲养的畜牧和畜禽产生的垃圾和家庭散养的禽畜随地产生的垃圾。秸秆杂草垃圾主要指随意丢弃和散落的部分,不包括作为饲料和燃料的秸秆,也不包括在耕地直接粉碎入田地作为肥料的秸秆。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比较容易收集并进行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有效地处理好生产性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

3.4生产性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

全国农村生产性垃圾的堆放方式中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83.44%;按统计局分类方法,生产性垃圾收集堆放在东部最高,西部最低。总体来说,生产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较高,生产性垃圾与生活性垃圾相比,产生地点相对固定,可利用价值较大,容易进行收集和再利用。应进一步提高生产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减少随意堆放垃圾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存条件。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生产性垃圾的类型决定着垃圾处理的方式,工业垃圾和其他类型垃圾均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养殖业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方式进行处理,秸秆杂草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目前我国的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所以我国农村生 产性垃圾采取的主要有效处理方式也为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关系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如何有效治理农村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有效处理好农村的垃圾问题,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效手段,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0.试析日本垃圾分类成功实施的原因 篇十

[关键词]日本;垃圾分类;成功经验;学习借鉴

很多去日本游玩的旅客都会为日本干净、整洁的街道而赞叹,这种干净整洁的市容正是归功于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日本人高度的环保意识堪称世界典范,甚至是西方发达国家也高度评价日本人的环保措施。为何日本能够顺利实施如此复杂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强烈的忧患意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的岛国,再加上日本地震频发,因此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直萦绕在日本人心中。日本人从小就会被告知国家的生存是异常艰难的,一定要警钟常鸣,时刻保持警惕。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开始复苏,并持续高速发展,但此时日本的发展是建立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爆发的四大公害事件,标志着日本人生存环境的恶化。恶化的生存环境敲响了日本人的生存警钟,日本人开始意识到必须进行可持续发展。70年代的石油危机再次戳中了日本资源匮乏的软肋,在这样强烈的危机意识之下,日本人开始追求一流的环保和节能技术,并且在发展中超越了其他的发达国家,最终达到让人惊叹的地步。这种忧患意识不但深为日本统治集团所认可,更是深刻在每个日本民众的心中。垃圾分类虽然繁杂,但是涉及国家未来发展,每个日本民众都表现出了高度的服从爱国意识,自觉服从国家的垃圾分类制度,并且达到了老少皆知的地步,垃圾分类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国民习惯。在日本人的心中垃圾分类是他们对民族未来的一种责任,他们必须遵守。

(二)浓厚的集体归属感

日本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有浓重的集体归属意识。儒家文化贯穿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爱国意识,这也深深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行为。日本人在办事时讲究群体力量,团结一致完成任务。对于分类垃圾这件事,虽然繁杂苛刻,但是考虑到国家的未来,日本人却能齐心协力、默默遵循国家的指导,完成如此细致复杂的工作。

这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意识不仅体现在忍耐顺从的国民性格上,对于那些违背集体或国家利益的人和行为,这种集体意识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意识。违背集体利益的人会受到他人甚至是社会的谴责、排斥。这种强烈的集体意识的氛围下,迫使日本人不得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垃圾分类上,绝大多数日本人能自觉完成垃圾分类,少数人不遵循垃圾分类制度的人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正是这种强烈的集体责任感,使得日本人能够一直坚守着这几乎苛刻的垃圾分类。

(三)较高的国民素质

日本人的高素质是全世界公认的,这一方面来自于日本人骨子里的勤劳、忍耐、节约的儒文化性,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日本高度发达的国民教育。早在明治维新时,日本开始西化,主张“启迪民智”、“殖产兴业”。在这之后日本政府每年不断拨巨款大力兴办教育,直至二战爆发。战后日本经济奔溃,政府财政拮据,即便如此,政府却将义务教育从六年提高到九年。如此重视教育,使得日本不但成为全世界文盲最少的国家,也使得日本的科技日新月异,现今日本早已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升学率也已达到100%。

这种高度自觉的国民素质,使得整个日本社会都拥有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社会公德意识,不尚高调,从细节做起。在垃圾分类方面体现的尤为细致。日本的垃圾种类非常繁多,但是人们却能自觉遵守,并且做到尽善尽美。例如,日本超市出售的很多食物都有塑料泡沫碗,很多日本人在购买这些食物后却并非将碗丢弃,而是将这些塑料碗的清洗干净,下次去超市将这些塑料碗自觉放回超市;再如:要求扔摩丝等喷雾类垃圾要在瓶底扎个洞;尖锐垃圾要主动将之包装好以免伤害垃圾回收员等,这些细微之处却往往能体现日本人高度自觉的国民素质和修养。

(四)强有力的宣传教育

日本的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日本的孩子自幼稚园开始就会接受到普通的环保知识,并被鼓励去督促自己的父母,通过儿童向父母宣传的方式促进社会的环保意识的提高。日本的商品除了使用说明、保质期外还有详细关于该商品作为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说明。日本政府通过每年向民众发送垃圾分类回收的“年历”向人们灌输垃圾分类知识。

此外日本人还想出其他的方法向民众灌输环保思想,如:日本东京在大型垃圾处理厂的附近必定有一个大型的体育场,垃圾处理厂在垃圾焚烧发电的同时会产生一些余热,而这些余热可以供体育场的浴室和游泳池使用,通过这个方法让人们明白垃圾处理、回收之后对人和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再如日本的大阪市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建筑物——舞洲垃圾处理厂。这座垃圾处理厂由赫赫有名的奥地利建筑师弗里登斯赖希·洪德特瓦瑟尔设计,耗费近600亿日元。这座漂亮的建筑物内装配着日本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机器、每天可处理近千吨的垃圾,但它却没有一丝脏乱,反倒干净整洁,类似于一座儿童科技园。它所有的垃圾处理环节既密封又透明可以方便孩子们观摩垃圾处理的具体细节,另外它别具一格的车间走廊里贴满各种垃圾处理的漫画,让孩子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更加清晰的了解垃圾处理。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宣传,使得日本的垃圾分类习惯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五)自治团体的有力支持

在中国垃圾的处理是政府的职责,但是在日本,政府却将权力“转让给”很多自治团体。因此在日本除了政府收集垃圾之外,政府还允许居民自行组成团体来进行垃圾的回收处理,并且给予这些团体一些奖励,被称为“社区资源回收”。以横滨市为例,当地社区业主所组成的自治会、町内会、儿童会等各种市民团体在市政府相关部门登记后,即可进行垃圾产业活动。他们与废品回收业者进行联系,与其签订协议后,通知社区居民,按照团体拟定的时间、地点、回收垃圾的品类,对旧纸、旧布、金属瓶罐等物品进行分类处置,然后由废品回收业者来回收。市政府规定,市民团体与废品回收业者可根据自己的活动业绩进行奖金申请,每处理1公斤可回收垃圾,可从市政府获得3日元奖励,奖金可用于市民团体的一切活动。这样一来不但政府减轻了压力,而且鼓励了民众的力量,使得垃圾分类成为一种全民意识,大家也以此为豪。

nlc202309012022

小结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大量的垃圾也随之产生。虽然我国也采用了一些垃圾的处理方式,但这并未能改变我国垃圾污染状况日益严峻的事实。据了解目前我国660多个城市年产垃圾近1.2亿吨,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而我国的垃圾有近80%是填埋处理,20%是焚烧,面对如此庞大的垃圾量,我国只能采取低技术的焚烧和填埋。这不仅导致大量的土地被污染,也使得中国的空气状况不断恶化。而形成我国目前严峻的垃圾污染状况的原因,正是由于我国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的制度,混杂的垃圾只能采取低技术的填埋、焚烧。相反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而成熟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制度,通过细致的垃圾分类,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不但使得日本摆脱了资源贫困的窘境,也使得每年日本人均垃圾的排放量仅410公斤,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鉴于中日两国在垃圾处理上的巨大差距,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为如今深陷垃圾处理困境的中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亟待改革的中国垃圾分类制度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的急剧膨胀,城市人口的急速增加增加,我国的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据统计我国现有的700多亿吨的垃圾存在于各大中城镇之中,占地约5万多公顷,“并且仍在以每年占地约3000万平方米的速度发展”。落后的垃圾处理技术,民众淡薄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使得我国的垃圾已临近围城、堆山、堵河的困境。如此庞大的垃圾量不但恶化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造成了我国的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日本的垃圾分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至今已拥有了成熟的市场体制、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这与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企业的积极研发以及日本国民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因如此日本在循环经济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与日本相比,我国我国的垃圾分类尚处于萌芽阶段,我国在制度、技术、法律方面还有很多欠缺,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所导致的。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都面临转型,我们要未雨绸缪,借鉴日本的垃圾分类制度中符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建立与我国和会发展相适应的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制度。纵观当今世界,垃圾分类已成为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使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度,中国人素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只要在教育、法规及制度上到位,我们完全可以在环保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

[1]杜建人.日本城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2]王晓辉.环境污染健康损害填补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5月.

[3]郭晓.借鉴日本垃圾处理经验,构建和谐环保社会[J].科教导刊:2010(3).

[4]钱展.浅析日本的垃圾处理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社会学研究,2011(6).

[5]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年8期.

[6]武德庆.日本国情概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7]沈国明.国外环保概念[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

于利民(1991—),女,籍贯江苏省盐城市,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本史。

11.垃圾处理 篇十一

摘 要 :本文全面综述了我国城市垃圾处置管理现状及国外城市垃圾管理动态城市污染防治和资源再生利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介绍了目前城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可持续发展对策

城市是自然资源的重要消费者,同时也是污染和废弃物的主要产生者。城市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塑料以及各种包装材料的大量使用,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因此有人将城市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原料”。遗憾的是,人们以前并没有充分利用城市垃圾资源。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减少,人们在寻找新的资源的过程中,才逐步认识到了城市垃圾资源的可利用性,并不断挖掘城市垃圾中的“财富”,力图实现“变废为宝”。城市垃圾的消纳处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居民的心身健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实践证明,有效地控制垃圾产生的源头、推进垃圾中可再生复合资源的分类回收、尽可能转化利用垃圾中的潜在资源、科学地填埋废弃的固体垃圾是实现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置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2]。

目前,我国人均年产垃圾为440kg,城市垃圾年增长率约8%~10%,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管理体系及处置方法,全国每年都有上百起垃圾污染事故发生;我国历年累积垃圾达60亿t,占地5.4亿m2 ,且每年以占地约3000万m2的速度发展;全国有200多个城市陷入垃圾重围之中。城市垃圾已成为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城市垃圾的分类与组成城市垃圾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厨余物、废纸、废塑料、废织物、废金属、废玻璃陶瓷碎片、砖瓦渣土、粪便,以及废家用什具、废旧电器、庭园废物等。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产自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市政环卫业、交通运输业、文教卫生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单位以及水处理污泥等。其主要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影响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季节、气候等。

城市垃圾种类繁多,各国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3]。一种方法是根据城市垃圾的性质,如可燃性能、化学成分、燃烧热值及容重等指标来进行分类。如按可燃烧性能分为可燃性垃圾与不可燃性垃圾;按发热量分为高热值垃圾与低热值垃圾;接化学成分分为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按可堆肥性分为可堆肥垃圾与不可堆肥垃圾。国内外也常结合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方式或资源回收利用可能性将城市垃圾分为可回收废品、易堆腐物、可燃物及其他无机废物等四大类;亦可将城市生活垃圾简易分为有机物、无机物、可回收物品三大类。

按照城市垃圾所含化学元素进行典型分析,可知其绝大部分为碳,其次为氧、氢、氮、硫等。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中有机物、可燃物、可回收利用物以及可利用价值均有较大增长。垃圾可作为资源进行再生利用。有文献指出,以首都北京为例,如果可回收的物资能全部回收,北京市的垃圾量将减少40% ,垃圾清运车将减少往返1000多次,既缓解了交通压力,又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还可减少每天40万元的垃圾清运费[4]。

由此可见,城市垃圾既是我们的包袱又是一种丰富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垃圾,净化城市环境,建设绿色家园,这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我国城市垃圾现状

目前,我国75%以上的垃圾仍以简单填埋方式处置,堆肥约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填埋、堆肥、焚烧成本分别为4~6元、10~15元、30~35元。堆肥处置规模一般为15~300t/d;焚烧为100~300t/d;而填埋一般可达1000t/d以上,基本能适应城市垃圾处置需求。

近10年来,我国城市垃圾量大幅度增加,城市垃圾管理压力日益增大;垃圾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难度。由于我国大部分城市仍以简单洼地、低坑露天堆放为主,且现有的大部分填埋场设计建造标准低,缺乏污染控制措施,我国现有的垃圾处置,侵占大量的农田、土地,严重污染空气及地表水、地下水源,引发垃圾滑坡、爆炸、火害。垃圾焚烧产生的PCDD等高毒性化合物,不仅严重污染大气环境,而且通过降水又“二次”污染水体,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我国垃圾管理一直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由政府一家包揽,环卫部门既是监督机构,又是管理部门和执行单位,政企合一;城市垃圾管理条块分割严重,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管理仅停留在垃圾末端污染控制和治理上;垃圾处置缺乏资金,收费制度尚未建立;法规不健全,全民环境意识不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仅从经济目的出发,现有的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缺乏废物中介服务机构, 信息和物质未能良好流通;清洁生产、深加工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尚未引起重视[5]。

3国外垃圾处置动向

瑞典是全世界森林覆盖率名列前茅的国家之一,以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著称于世。瑞典在环境保护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拥有严谨完备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和发达的污染治理产业,两者的协调与互补,促进了管理模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与进步。在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方面,瑞典的许多成功经验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自70年代开始,随着瑞典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而能用于垃圾填埋的土地资源却日趋减少;与此同时,根据新环境法规逐渐严格的规定,垃圾的处置成本和投资快速膨胀,政府已无法独自承担这种日益增大的压力。基于新的现实状况,地区性的政府间合作及政企间合作,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成功途径,并促成了有政府参股的股份制垃圾处理公司的诞生,从而形成了到目前为止颇具规模的垃圾处置产业。城市垃圾的处理原则也由单纯解决卫生问题转向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和专业化。

在这一新型的垃圾管理模式及运营机制框架下,政企间各自的权责利益均得以合理的强化和优化,而且也使环境目标规划、垃圾处理投资、设施建设运营以及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了有机的协调与互补。随着环境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流化,瑞典政府通过不断制订和实施日趋严格的环境法规及标准,强制性地引导和促进废物产生者和处理者采取主动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排放,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在垃圾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是将先进的产品(废物)生命周期评估理论LCA(Life Cycle Assessment)引入决策咨询支持系统中,从而使可持续性垃圾管理与处置拥有了一个更为全面宏观、科学稳固的理论基础

[6]。

4国内外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

4.1.1 国外城市垃圾处理

国际上通常采用填埋、堆肥、焚烧等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技术。在日本、荷兰、瑞士、丹麦、瑞典等国已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瑞士垃圾80%为焚烧,日本、丹麦垃圾70%以上为焚烧。焚烧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7]。从焚烧工艺上看,已建成的焚烧发电厂以直接焚烧法为主,垃圾热解气化所占比例小,但由于环境指标日益严格,新的焚烧垃圾发展趋势是垃圾热解气化焚烧。

4.1.2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

我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

重局面。近年来,我国环境卫生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城镇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有所缓解[8-9]。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堆肥、焚烧等几种方法。其中大部分城市垃圾是采用堆放、简易填埋处理,也有部分采用卫生填埋、机械化堆肥和焚烧处理。

近几年,我国垃圾堆肥技术和焚烧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置的最主要方式仍是填埋无害化处理方式,约占全部处置总量的70%;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左右。

4.2 填埋技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处理。只能达到一般性厌氧处理。但近几年,填埋场的建设日趋完善,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垃圾填埋场相继建成,如杭州、广州、苏州、北京、成都、包头等城市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卫生填埋场,同时,填埋场所产沼气的回收和利用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如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将填埋气体作为能源回收利用已取得较好的实践,今后拟进一步推广。

4.3 堆肥技术的应用

我国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堆腐有机物,可用于堆肥处理。近年来,我国垃圾堆肥发展较快。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应用“二次发酵工艺”,由于采取了强制密封,好氧发酵,缩短了发酵周期,堆肥机械日趋完善,生产趋向产业化。目前已建成堆肥场约20余处,北京、上海、武汉、无锡、常州、天津、沈阳等城市已自行设计了适合我国的机械化垃圾堆肥处理生产线,许多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简易高温垃圾堆肥厂。日处理量除北京石景山堆肥场和上海安亭堆肥场为300吨外,其余均在100吨及以下。但是,我国城市垃圾堆肥现还存在产品肥效较低、质量较差、销路不好等问题,使企业难以维持运转。因此发展高温堆肥的关键是改进原料构成、提高产品质量。

4.4 焚烧处理技术的应用

我国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目前我国有杭州、深圳、广州、乐山、徐州等一些城市建立了垃圾焚烧处理场,进行了焚烧发电的示范性试验,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如1998年杭州市建成的垃圾焚烧炉电站,并与系统并网试运行发电,该电厂全部由计算机实施自动控制,现已安装的两台发电机组,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全部职工仅有7人,专家估计,10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由于只有在大型垃圾烧厂,至少单炉处理垃圾量在150吨/天以上,利用焚烧产生热量发电才有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1 就热能的回收利用来说,今后应发展大中型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北京、沈阳、上海、北海、广州等大中城市正在计划兴建较大

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如以垃圾为燃料的广州资源发电厂将地近期开工,总投资达7亿人民币。建成后每天将处理垃圾900 吨,占广州垃圾排放量的20 %左右,估计日发电能力将达45万千瓦时[10-11]。

5城市的持续发展对策[12-15]

5.1 提倡绿色消费

从保护环境出发,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提倡节约资源,反对无为消耗;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洁消费,反对污染环境。尽量减少城市垃圾的产生,特别是对环境有较大或较长影响的废弃物,如白色污染等。在考虑满足人类自身需求的同时也考虑与自然长期共存发展。既追求物质文明,更崇尚精神文明。

5.2 城市垃圾的资源化措施

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虽然潜力较大,前景广阔,但由于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资源化难度较大。应采取以下措施

5.3 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加收

要实现垃圾资源化,应该从加强管理、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开始,以降低垃圾中废品回收成本,提高废品回收率和回收废品质量,促进资源化,也便于有害废物单独处置。各个城市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垃圾分类方案,逐步推广垃圾分类收集。要大力提倡居民在家中分类收集抛弃垃圾;在居民区、机关、学校、工厂企业、商业、文化及娱乐中心、机场、车站等地,应设置分类收集垃圾的容器,将废塑料、废纸张、废玻璃、废金属、废电池等加以分类收集。为推进废品回收,应规定设立使用回收标志,标注在那些使用后需回收的商品及包装上,并标注回收物品的材料名称或其代号、符号,以利于废品的回收、分类。

5.4 加强废品回收利用

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移,旧的回收体制难以适应目前的形势,在加强、改革、整顿国有回收公司的同时,应建立义务和强制回收制度,使之成为废品回收主渠道的必要的、合理的补充,促进废品的回收利用,减少进入垃圾中的废品量。与此同时,应对所收集的垃圾进行必要的机械和人力分选,以利于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5.5 大力发展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在很大程度上与资源化技术有关。科技的进步可增加可利用废物的种类及其利用深度,提高综合利用率,从而推动垃圾资源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垃圾资源化技术的研究,为城市垃圾资源化提供硬件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垃圾资源化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各国的国情而定。有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垃圾今后持续开发利用的方向除回收再生和综合利用

外,最终处理应有30%以上用于堆肥,10%以上用于焚烧,60%以下用于填埋。

参考文献

[1]宋晓岚.城市垃圾处理与可持续发展[J]长沙大学学报,2001(15);36-39

[2]臧文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J]环境保护,1998(8):41~431

[3]周岳薇.北京固体以物资源化的现状及对策[J]环境保护,1998,(9):44~461

[4]吴永宝.浅论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J]上海环境学,1993,12(2):9~111

[5 ]方创琳.我国垃圾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方向[J]环境,1996,(9):30~311

[6]邓小龙.城市垃圾综合治理及资源化技术探讨[J]环境,1998,(5):38~391

[7]王伟,袁光钰.我国的固体废物处置现状与发展.环境科学, 1997 ,18(2): 87~90

[8]文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与管理问题.环境保护, 1998,(8):41~43

[9]李金惠,聂永丰,白庆中.北京市城市垃圾的现状与控制对策.环境保护,1998 ,(2):39~41

[10]赵庆祥.固体废物处理过程的污染与防治.上海环境科学, 1989, 8(2):41~43

[11]张虎元.固体废物填埋场环境地质病害教训,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3,4

(1):9~14

[12]郑毅.垃圾和垃圾学.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6,26(1):112~117

[13]季成富,方颖,肖波.固体废物管理技术进展.上海环境科学,1994,13(8): 36~37

[14]文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对策思考.环境保护,1998,(9):8~9

[15]赫英臣.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选址技术方法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24

上一篇: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2022年运动会个人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