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英语教学方法(精选10篇)
1.新课标英语教学方法 篇一
围绕新课标探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摘 要:古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难教、难学,新课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式下,紧紧围绕新课标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改变课堂上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动者,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诗歌;写作素材;诗歌意境
在新课标下,古诗词在高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本来古诗词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懂,而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的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很显然,在新的形势下,诗歌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只是为了给学生单纯的传授知识。原来的那一套教学方式显然不再适用,而对我们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进行探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紧紧围绕新课标
紧紧围绕新课标来进行诗歌教学的探究,寻找适合新形势下的诗歌教学。
二、了解诗人,了解背景
在这里说的了解诗人,了解背景并不是与以前的老式教学方式一样,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向学生介绍诗人和时代背景,而是要在课前教师先设计好几个问题,如:时代背景与诗人思想的形成;诗人的经历与作品思想的关系;诗人经历中哪个阶段让你感触最深等,学生要了解这些问题,就必然会去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诗人和作品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在拥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探究,问题才会得以解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诗人和时代背景,学生讲述时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在别的同学讲述时,与自己的答案作比较,加以补充,同时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引导。这一过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诗人和时代背景的情况下,更好地去学习作品,而且这一过程会让学生在养成自己收集资料、在资料中学会分析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三、设置情境,激发联想与想象,领悟诗歌意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这是我们诗歌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感悟诗歌的意境离开不了联想与想象,阅读诗歌本身就是一个想象的联想的过程,也可以说想象是阅读诗歌、创作诗歌的翅膀。诗歌文字信息少,大多是由一些看起来不相关的词语,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只有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所有的景物连在一起,才能感悟到其中的意境。从此得知感悟诗歌意境的前提就是要有想象和联想的能力,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入手,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同时有条件的给诗歌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画面,渲染气氛,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帮助。通过想象和联想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心中作品的意境,也可以在课堂上加以讨论、探究,最后教师加以一定的点评,引导学生用什么样的词语才能更好地表述诗歌的意境。经过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可能不是最恰当的,但应该是最深刻的,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四、巩固积累,背诵诗歌,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见多”自然“识广”,我们教学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要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就要扩大阅读的面,增加阅读的量,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语文阅读课,还可以在学习完这一诗歌后,专门设置一节课诵读背诵,先由学生自由诵读,直至背出,然后由学生轮流上台朗诵或背诵,最后集体朗诵与背诵。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准”,读出诗的“美”。除了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外,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的诗词名句、诗词相关知识,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写月亮、梅、雪的诗句,通过积累,学生会对诗歌产生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在最大程度上积累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外延伸
课堂结束后,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学生改写诗歌、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学生对诗歌评析、推荐诗歌给学生阅读等活动。这些有益的活动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会唤起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愫,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从而进一步实现新课标的诗歌教学目标。
诗歌的教学方式是多样的,且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的方式也不相同,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打破原来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新课标,不断的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的诗歌教学便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 贵州省三都县民族中学)
2.新课标英语教学方法 篇二
课程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它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教育观念载体。所以我们说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建议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多种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一、导入是关键
一节课,导入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整体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乐趣,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与学生讨论用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带出本课将要教授的内容,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好的开头已经是成功了一半,相信在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教师—学生”的互动教学活动中,这样活跃了课堂,活跃了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了新课标的主旨与要求。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大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新教材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发展个性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二、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最直观可行的措施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上好一堂政治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其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课程在内容上大力更新力度,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在现代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的开放性,要把一些抽象的理论讲解得较为生动透彻,除使用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可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应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与学中来。新课程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一方面,教材上出现的内容不一定都讲,另一方面,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这个教学要求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和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这样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讲授了必修内容,又扣住了时代脉搏,体现了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如今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必恭必敬的关系模式已经渐渐淡出了。在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倡导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转变。具体来说,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充分相信学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渗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师生关系平等了,课堂互动的隔阂就消失了;教师由单纯的灌输者变成了知识生成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主动性就提高了。如,教师可以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抛出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走神、打瞌睡的机会就少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心理压力减轻了,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
四、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
学习是一个内在过程,知识获得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测量学习后的记忆才能得出结果。所以记忆是保持、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记忆也是高考所要求的各种能力的基础、起点。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记忆效果很差,觉得政治理论枯燥、难消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必然大大降低。所以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记忆方法,是大有益处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且可以直接地增强知识记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一,层次记忆法。这是很多老师经常提到的,即将内容分成若干层次来进行记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要记忆的内容,有的放矢。其二,联想比较记忆法。是指对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对所学同类事物或具有相反特点事物的回忆,只要记住一个事物,就能迅速准确地联想出与此相对应的其它事物,并与之进行比较。其三,趣味记忆法。即对需要识记的知识,撷取其本质特征或有趣味的地方,加以概括,刺激学生大脑产生兴趣和联想,用以加深印象。这样记忆的知识准确,印象深刻,不易遗忘。其四,重点记忆法。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内容中抓住重点和关键。抓住了重点和关键,就能“纲举目张”。
3.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篇三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善当下略死板的教学模式,改善课本中学习内容过偏过难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上课时被动的记忆,接受课堂知识的情况,而是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念,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创新形式上的转变,把传统的“要我学”变成学生主动的“我要学”。那么如何进行这样的转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事,笔者将针对这一情况来探讨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
关于教学目的,在新课标中强调要提倡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提高其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教学目的上,老师不能只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将学生的能力、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纳入课程考核之中。以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思维,构建出更具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程中应以学生的自主交流与探究性学习为主,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以教科书为依托点,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教学。
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课程机制评价落后的问题。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智力与考试成绩,并不注重教学评价中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单纯的将升学率当作教学考察结果的唯一标准。再者,大部分教师对与课堂教学采取全面控制的教学方式,这种独断性的管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老师单方面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更易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而老师使用粗暴的责罚手段来维护其教学管理形式,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自主合作能力。应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实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新变革,课堂上老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其勇于探索,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同时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改变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讲”与“听”的僵硬关系,使得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老师则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充当知识引导的作用,创造一个新的属于学生的学习环境。
2、引导学生有目标的预习。简单的查字典,标注解,读课文,属于传统模式下的语文预习。这样的预习并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课文内容,使老师授课时学生对课文并不真正熟悉,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感到吃力。这是传统模式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因此,新课标主要提倡导教师课前对学案的设置,比如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问题,如概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找出文章的语法好在哪里,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等等。在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在课前将比较难懂的地方标注下来,根据学生上交的导学案,老师可以更好的抓住重点。
3、给学生一个足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将枯燥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生活化、合理化,引起学生更多的课堂参与热情,给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是我们目前首要做到的。首先要建立新的教学情境模式创设,在进行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培养同学们敢想,敢质疑的精神,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鲜活而又个性化的思维。提出一个好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难问题更有意义。并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问题,找到问题后,通过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仍有进一步探索问题答案的耐心,在不自觉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4、拓展思想性阅读。阅读分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而课内阅读又包括朗读、理解与背诵。一定要让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看法,尽管学生的理解有时也许不会很深刻,不会很全面,但是必须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这样才能突破原先思维定式,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而课外阅读往往是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部分,因教学任务中没有明确要求等等原因放弃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不负责任的。课外阅读又包括与课内阅读相关的拓展性阅读、名著阅读与美文赏析。应该在各个班级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5、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这里笔者所说的表达,是指学生的口语交际。现代语文培养出的学生应是如新课标的要求那样:“能就适当的话题做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有的同学可能性格较内向,很少在班級、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语文课上每天都要求一名同学站在台前讲一个故事、或者介绍一个成语的来历、说一说新闻。并要求带上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消除一些同学的“开口恐惧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内容的“案例”作用决定了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例子的作用还是要发挥好其语言的典范作用。然而,许多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对教参解读的照本宣科。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面面俱到而不能抓住文章最重要、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更加合理化,提供教学上的新思维,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本文通过对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罗列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并逐条分析,以便读者更好的运用和理解新形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云清.浅析高一新生成绩下滑的原因和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
4.新课标英语教学方法 篇四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略谈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前提和保障,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效率影响着整个语文的教学效率,因此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原有教学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整体阅读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缺乏感染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大家都深有体会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的讲授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也是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其阅读教学的过程就会扣人心弦,其精准流畅的语言、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婉转优美的朗诵,以及巧妙的教学环节的构思,会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教学氛围中甚至会产生陶醉的感觉。相反有些教师的教学却无法让人们有这种美妙的体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是:教学感染力的不同。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对于文章的领悟程度、感情投入程度、教学技巧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感受以及感染力都各有不同。优秀的教师可以带来极强的感染力,使倾听者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反之,有些教师缺乏感情的投入与激情,在教学设计中缺乏技巧,因而教学缺少感染力,无法打动听者,因而无法带来预期的效果。
2、教学内容泛化缺乏重点
在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对于本文解读不深、课堂内容空泛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中,过多的倾向于多学科的综合与发展,对于阅读教学的思想没有深刻的领悟,或者是还没有形成严禁的教学思路,以至于原有的教学目标与阅读的重点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例如:在《燕子》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可以了解掌更多的知识,进而将燕子的一些生活习性,以及燕子捉拿害虫的本领引入课堂,并且为了更为生动的展现给学生,会以多媒体、绘画或音乐等等的形多种形式。这样的教学课程表面上看起来极其的丰富多彩,同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综合性,然而学生并没有通过这些资料较深对于文本主旨内容以及中心思想的理解,这样
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作用微乎其微。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在教学中重视感染力的渗透
xiaoxue.xuekeedu.com
感染力对于教学来说极为重要,一堂极具感染力的课,学生会燃气学习的兴趣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会使师生之间沟通更加的顺畅充满默契,在阅读的过程中共同感受快乐,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感染力的渗透,在教学设计时要突出这一点。当前所推崇的教育理念是将学生的“学 ”放在主体地位,但在注重“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教”,教师应力争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要想成为学生合格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语文素养,并且在课前做足准备,深入研究、认真品读文本,从导入着手,依据本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基调以及文本的主体与主题,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泊船孤舟》这首诗时,通过作者的创作过程为切入点,从而进行激趣导入。“同学门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相传王安石先生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治学严谨。《泊船瓜洲》这首诗一共四句话,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是经过反复的推敲、思考,在试过‘过、到、满、入’等等一系列的动词之后最后选定的‘绿’。作者为什么要选定这个字呢?其有何妙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到诗中寻找答案。”学生会带着热情急切的寻求答案,这次的导入就成功的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创作中为了用准一个字反复专研、思索、修改的那种认真刻苦的精神,这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此外还可以勾起对“绿”字的探究心理。
另外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全情的投入,以及融入各种角色。我们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不难发现同样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有些教师一出口便可以引人入胜,不仅是学生就连成年人也会被吸引。可有些教师讲同样的故事,听起来却平淡无趣无法被其所动。教师没有投入足够的感情,没有充分的融入角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感情,扮演各种角色。
三、正确解读文本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应认真的进行文本的解读,充分的了解文章的主旨,仔细斟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教师将教学材料理解透彻、分析深
xiaoxue.xuekeedu.com
入,课堂教学才能顺畅,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文本的解读不仅要解读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的分析“字中意”,以及“弦外之音”。作为阅读活动引导者的教师,只有自身对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理解,才能引领学生进入到文本的意境之中,进行深入的剖析、理解与互动。教师在解读文本的同时,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合理的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例如:在讲授《荷花》时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同学们见过荷花吗?荷花美吗?想不想见一见荷花?然后进行PPT的播放,伴随着音乐,引领学生进入荷塘的世界,通过观看同学们会对荷花产生极强的兴趣,并且会赞叹荷花的美,教师由此引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让同学们带着对荷花的欣赏与崇敬进入到文章的学习。
5.新课标教学总结 篇五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2.指导者。
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新的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量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 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新形势下教师当这么多的角色、新课又有这么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做以下工作: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良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
6.新课标教学评价观 篇六
一、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一)促进学生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本”。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以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以情感为重点的社会素质)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与质疑,高效实现目标。再次,在教学效果评价上,要以评学为重点,“以学论教”,并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二)促进教师成长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目的之一是要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的。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诊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制定教师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因此,它是一种建立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
(三)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它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高低。因为,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以及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的。只有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新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
(一)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协调与统一
基础性目标是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的教学,完成知识、技能教学。发展性目标包括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学习素质和情感为重点的良好社会素质。课堂教学目标就是把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情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里值得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各项目标都应既有与认识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综合,才构成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当然,这不是一两节课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它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关系与整合:一方面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与多重关系,以求整合效应,另一方面是学生生命活动诸方面的内存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完整人的教育才能成为可能。
(二)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机统一
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三方面问题:一是学生“爱学”,即学习的能动性;二是“会学”,即学习的自主性;三是“善学”,即学习的创造性。由此推出课堂教学策略的三个体系: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探究性教学策略体系。
1.激励性教学策略。
(1)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价值。布鲁纳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他感到这个
学科值得学习。”
(2)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
(4)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
(5)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因此,都是要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真正满足主体的最大需要,激发他们主动
学习的强烈愿望。
2.自主性教学策略。
(1)问题设计最优化。教师需要注意典型问题的设计、分析和解决,为学生自主的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2)学习形式多样化。教师要努力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它种种技术、组织手段,让学生有可能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辨、操作、争
论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
(3)在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教师教的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学。整个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传授学法,使学生能“自为研
索,自求解决”。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是学习主体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越来越应成为学习者主动和学习者推动的过程。根据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自学,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达到知识的掌握。这种能动式学习不但使学习过程有效,而且使学习者本身主动而自信。
(5)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学习。自由学习即冲破教育框架的束缚,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学不能囿于仅有的几本教材,要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拓宽视野,学会收集所需的信息,抵御各种错误信息,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6)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人对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来调节的,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自我调节和监控。通过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掌握学习策略,并运用学习策略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确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
3.探究性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
(3)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的见解,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经常接触研究性质的作业,设计专题性课题,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提高研究能力。
(三)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情绪状态、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这里的“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有没有会学,有没有学会,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这里的“论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四大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四大状态的和谐统一,才可能产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应从下面三个角
度进行判断。
1.师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
教师和学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为达成良好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情绪的激励,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习,提高学生自尊心,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
(2)都是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注意对学生的尊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当学生回答正确时,给予积极的强化,如点头、重复学生的正确答案;当学生回答出错时,教师不应该忽视或戏弄学生,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可以对学生说:“不错”,“有进步,谁能再
补充一下”等等。
(3)教师应该防止产生师生之间的隔阂。不要只注意优秀学生或者个别要求关注的学生。
2.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
教师要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说,要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学到了什么。很多成功教学精彩之处正是在于他们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状态,对学生谁知形成积极下面的干预。在达到 这样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以下努力。
(1)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是对它草率地瞧一眼,打个勾或者表示一下就算了事,而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和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以便 学生取得进步。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
(3)注意课堂提问的设计,多提一些有梯度的值得争论的问题,提高问题的质量,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要允许学生人种角度提出问题和作出解答,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教师不轻易把学生的思路纳入自己思路,而是通过巧妙的点拔和引导,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
3.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都有没有不同程度的、不同方面的收获,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的也正在于此。应该说,一切教学设计、一切标准和教师的一切劳动都是为学生学有所得、有所发展服务的,如果违背这一点,再完美的课也是无价值的,对师生来说都只能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总之,新的课程评价理念要求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使教学改进沿
7.新课标英语教学方法 篇七
关键词:归纳推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新课标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强调趣味化教学, 重视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 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本文以详实的数学教学案例, 论述归纳推理教学的方法.
一、多列举特殊事例, 以一般推出特殊
数学本身蕴含着一定的规律, 同时, 规律中包含着相应的数学原理, 然而, 在通常情况下, 学生们往往只关注某一个事物的任何一项特征, 也只是将其看作无足轻重的东西, 只是当同一类现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时候, 学生们才会注意到其中的奥妙.从这里可看出, 只有从偶然的现象中, 找到必然的数学联系, 并能用相应的数学定理和原理来解释, 才可用归纳推理去概括出来.
例如, 学习“奇数和偶数”这一部分时, 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先写一组数字序列:1, 3, 5, 7, 9, …, 29, 接着问大家:能看出什么现象?小学生们会很明显地发现每2个数字之间相差2, 又是“单数”, 为此, 教师便能顺利引入奇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的公式, 学生们今后也会正确地判断和使用奇数.在学习“加法结合律”时, 教师在黑板上连续写了几个等式, 请学生们发现其中的共同点, 大家通过观察“23+45=45+23”和“21.5+1+0.3=0.3+21.5+1”, 会发现被加数和加数相互调换顺序, 但具体数量不变, 和也会相同, 进而也会理解接下来的一般通式———“A+B+C=B+C+A”.在学习分数时, 首先要让大家观察图形, 将一张饼平均分成4份, 取其中的2份;将同样的一张饼平均分成6份, 取其中的3份, 学生们会很容易发现取得哪一部分都一样, 通过图形归纳得出24=12=63, 这也使学生们能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进而成功地引入分数的概念.
由此表明,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通过多列举有规律的实例, 促使学生由“特殊到一般”,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这也有助于数学学习的事半功倍.
二、创设可供归纳的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童年时期, 其好奇心强, 容易对新鲜的未知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也善于及时钻研新事物, 促使智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为此, 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质, 千方百计地创设有利于归纳推理的数学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养成推理的习惯与能力.
例如, 现如今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使多媒体逐渐派上用场,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特征, 灵活地、形象地展现出要探究的内容, 为课堂增添趣味感的同时,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学习“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时, 教师不妨用多媒体展示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学生们仍显得无能为力, 不知道该从哪里证明这个定理, 但大家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师要在一旁引导, 看学生们能否通过这个已知条件, 归纳推断出四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们会想到做辅助线, 同时, 用幻灯片展示辅助线的连接方法,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善于从多角度观察, 形成归纳推理的逻辑意识
在开展归纳推理教学时, 教师要培养学生们善于从不同的方面和视角想问题的意识.数学是一门周密的学科, 若一条路走不通, 可能换一条路就能行得通, 这也正好符合小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
例如, 学习完“乘法口诀表”之后, 经常会有这个类型的题目, 有3行3列的正方形方格, 每行每列都是三个数字, 其中, 已经知道第一列的“5, 8, 2”这三个数, 第一行的最后一个数是30, 第二行第三列的数字是56, 第三行的数字依次为2, 3, 6, 请大家将这一个方格补充完整.学生们知道里面暗含规律, 一般的惯性思维就是先考虑同一行的每两个数字相差多少, 但就这三行数字而言, 不符合这个规律.接着再考虑能否使每一行的前两个数相加正好等于第3个数, 第三行也不满足这种情况, 也排除.最后考虑是不是满足乘法口诀, 很显然, 第三行“2×3=6”, 正好是乘积关系, 因而, 上面第二列空出来的数字分别是6和7.以具体的矩阵图形为载体, 能不断地促使学生们提高个人认知, 久而久之, 孩子们也能积累一定的数学推理方法, 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又如,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组数:1, 4, 9, 16, 25, () , () , () , 81, 让学生们推理填空.对数学运算熟悉的学生, 会一目了然地看到这就是1到9这9个自然数的平方形式, 所以, 括号内应该填写“36”, “49”和“64”.
小学数学教学要顺应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灵巧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这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进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凯成.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归纳推理问题[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10 (Z1) .
[2]李祥兆.数学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12 (04) .
8.新课标英语教学方法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英语新课标课改主要是根据以往的老实教育,提出了一些对于教育的新理念,它倡导的是通过采取开放式教学方式来淡化以往传统教学的枯燥模式,采用全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对于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锻炼从根本上提高其英语的语法成绩,让其真正掌握语法的实际运用知识[1]。改变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模式,将英语真正的带入生活。
一、分阶段多种手段激发兴趣
所有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以及持续不断的训练来达到不断提升的目的。我们需要采用这种方式,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语法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好感度以及兴趣程度。我们可以通过对于这个年龄段学生性格的研究来判断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仅仅一味的采用板书教学并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并不利于他们的长久发展,采用分阶段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阶段不同,以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七年级是学生刚刚升入初中的时候,学生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语法学习还处于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游戏、表演话剧、画图、比赛等等有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于英语语法的第一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而到了八年级,处于学习的中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一些网络资源通过图画,以及视频的方式,以直接的刺激,给他们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达到自己认真学习热爱学习的目的,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影片或者动画欣赏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以及爱上英语的语法学习。而到了九年级,已经到了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这时他们也面临了升入高中的,较大压力。就需要让他们从根本上把握自己对于英语学习的状态以及自己的兴趣所在,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主观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意向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语法资料以及相关书籍文献,通过自己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合理的作业布置完成自己的学习阶段。
二、确立正确主体,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虽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但是再重要也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自己。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味板书以及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阶段新课标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了。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使学生一些掌握英语语法,但是现在长久的角度上来看,其学习的知识都是死记硬背得来的,并不是其真正吸收的。导致其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发现了学习的瓶颈以及短板,并且很难补救。因此在新课标课改的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观念,从根本上将学生定为学习的主体,要将学习的主动权明确的交还给学生[3]。要多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以及体验交流和合作来了解英语语法的实际知识,通过日常生活中英语发的具体运用,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三、从学生情感出发,倡导合作学习
想让学生真正的接受英语语法,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的热爱英语语法的学习,而不是从内心开始抵触。主要是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的意义以及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以往老旧的教学模式导致英语语法学习受到了各种障碍。使得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存在了很多的情感缺失,并没有重视到知识的传递性以及实践性,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培养以及语言在人际关系和情感当中的地位。语言就是用来进行交流的工具,因此必须要倡导合作性学习,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了解到学习的真谛以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主要的实施步骤就是让学生以组队的方式进行学习,每组最好不超过5~6个人,因为人数过多就会导致一些成员在小组当中的地位不高,可能并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发言也不多,容易开小差。学习过程主要是布置一些游戏、表演等等的相关任务,以小组争夺荣誉的形式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探讨,从易到难。也可以通过独立完成再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让每个人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并进行记录,以便在以后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这种相处的模式来达到共同的目的,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以及实践性。
总之,对学生进行英语语法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作为整个学习的主体,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以及热爱学习,这样才能够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丛霞.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3):312—312.
9.新课标《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九
但大部分学生对小数意义知之甚少。教材中利用测量时用不同单位这一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容易使学生感到太生硬,学生在测量时也似乎还是带着问题去测量的,这部分怎样处理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呢?经过思考,决定在此教给学生“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但由于小数的意义相对比较抽象,单靠这一个活动似乎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感知充分,所以,我准备把本节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节课侧重整体感知,重点放在小数的识别与读写法,以及小数意义的初步感知上;第二课时主要是读写法的练习和小数意义的进一步感知。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学生经历用用米作单位表示测量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到“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思想方法的作用,并对这种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经历汇报已经掌握的小数知识的过程,以及举生活中小数实例的过程,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重点: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学生经历用用米作单位表示测量结果的探索过程,体验到“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思想方法的作用,并对这种思想有初步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①学生课前到商店调查各种商品的价格,记录下来。(价格记录卡)②学生准备米尺、彩笔。
教学过程设计及学生活动设想:
一、引出小数,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买东西,买东西就需要了解商品的价格。上周五老师给大家发了个表格,让大家到商店里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下面大家就把商品价格调查表拿出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调查的是什么商品,它的价格是多少? ①如果学生说的是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师板书下来。
②如果学生说的是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师要求学生将这个价格写在黑板上。并问:这是一个什么数?我怎么没见过?谁知道?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板书课题--小数。(是这两个字吗?)
二、学生交流已经掌握的小数知识。
1、师指黑板上的小数:这是一个小数,还有哪位同学调查到的价格是用小数表示的呀?(汇报的同学直接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写在黑板上。)师用笔将黑板上的小数画出来。这些数都是小数,大家同意吗?
2、关于小数,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随机汇报,提到关于小数的哪个知识,就让他把这个知识教给大家。重点处理的三个方面及处理方式: ①小数点。
*小数中的这个小圆点,就是小数点。它一般写在一个数字的右下角。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小点,有了它,这个数就是小数,没有它,这个数就不是小数。
*每名同学都指一指你卡片上小数的小数点,把它重新点一下,点在数字的右下角。
*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你知道这两部分有什么不同吗?(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告诉:以3.25元为例,小数点左边的表示整元的,小数小数点右边的表示不够1元的。)②读、写法。
*怎样读?生示范后,大家试着读手中的小数。有没有哪些不会读的小数,说出来大家研究一下。有不会读的,让其他同学读。
*小数的读法与整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吗?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练习:读出下面小数(师板书在黑板上)0.05
3.02 235.302
205.205 *练习:写小数
三点零八
零点三九
二百八十点三九 ③5.98元表示5元9角8分。(全班同学都试着改写调查的价格后,汇报。不说理,只对比感知两种形式。)
*如果学生汇报其他知识点,让学生介绍给大家即可,不深究。如果学生没有汇报出上面三个重点方面,教师就引导学生汇报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就直接教。
3、除了商品的价格,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 指名说三、四个,然后让学生同桌间互相说。
三、初步研究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体会小数的意义。
1、测量物体长度,产生认知矛盾。①两人合作,用米尺测量任意物体的长度。(强调:一人测量时,另一个人观察并记录数据。)②两人合作,再用米尺测量刚才测量的物体的长度,要用米作单位。(测量和记录的两人交换位置)
③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一下。列举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如:1米30厘米可以写成多少米呢?
如学生说到110厘米等情况,可问学生:110厘米是比1米多,还是不够1米?是比1米多多少呢?
2、初步研究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体会小数的意义。①1米30厘米是多少米呢?谁能试着说一说。(如果学生能说上,就验证,学生学生说不上,就探索。)
②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板书)的方法。
比如说,我们要想研究1米30厘米可以写成多少米,1米已经是用米作单位了,我们只需要研究30厘米是多少米就可以了。而研究30厘米是多少米,我们就可以从简单情况入手,找找规律。比如说,我们可以先研究1分米是多少米、1厘米是多少米!③引导学生填空: 1米是()分米
1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米是()厘米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④1米30厘米,可以写成()米。
⑤刚才我们在测量时遇到了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 ⑥再让学生用米作单位,完成刚才的测量。
四、应用拓展
1、给商品贴上价格标签。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像1、87、100这样的整数,像4/
7、1/10这样的分数,今天又认识了像0.7、2.5这样的小数。下面,我们就利用这几种数,为商品标价格。
师贴出商品图形,口述商品价格,学生在下面写好商品价格标签后,贴到黑板上的商品图形下面。(彩笔、纸卡)
商品价格分别为:5角、8分、1元2角、5分2元5角。
10.英语新课标培训材料 篇十
本次修订将保持《标准》原有总体结构框架和基本要求不变,在前言、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和目标设计等方面,突出阐述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对国家和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目标制定和具体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实施建议方面要注意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修订将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中等发展水平为基准,考虑全国各地英语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区不平衡性等因素,在总体要求上进行某些调整,并在个别技能要求上适当降低难度,以便能更加反映全国广大地区的教学实际和发展需求,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重点考虑小学段和初中段英语教学的特点,分别提供具体指导以及教学和评价的案例,增加新的案例,关注可操作性。此外,在《标准》的措词方面还要更加严谨。
确定这一修订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
(一)结合英语课标修订组的调研数据与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调查结果来看,全国范围内对《标准》总体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对《标准》的理念、设计以及内容与要求的满意率均达95%以上。由此确立了对《标准》基本框架保持不变的原则。
(二)鉴于对此次《标准》修订反映比较多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方面,此次修订工作将充分采纳这一意见,突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修订,细化内容要求,加强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拟对教学和评价指导以及对小学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要求与初中阶段的课程进行分别的表述。
(三)由于一些地区对《标准》的研究不够深入,存在着将《标准》的内容要求与现行教材、考试、课时以及其他地方行政因素相混淆的现象。如:有建议认为‚歌曲的调有些古板,欢快、节奏性强些会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及调动他们的兴趣。Chant等韵律诗内容再丰富些,节奏再明快些‛,还有建议认为‚教材设计太乱、太难,没有梯度‛等等,这些意见都表明教师将对教材的意见归为对《标准》的意见;还有建议指出应该‚降低对学生的考试难度,以保证学生的兴趣为主‛,这表明教师实际上混淆了《标准》与地方性考试的要求;也有一些地区提出关于教师工作量问题以及小学英语的课时安排等问题,例如,有的建议提出‚小学英语每周设课应不低于3课时‛等。这些都不属于《标准》的内容。这些意见,我们未纳入此次《标准》修订中,但将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代为反映。
具体修订内容
(一)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的修订依据教育部2009年12月会议的新精神,突出外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开放的需要,是对外交流的需要,并强调其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融入本次修订中,并且充分说明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
本次修订在课程性质部分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这在英语课标的修订中尚属首次。并且,进一步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界定为:‚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部分的修订以突出英语学科特点的思想为原则,修订原小标题及内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每一条理念中再次强调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特点。将原来的六个小标题依次修订为: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与2001年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经过修订的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明确指出了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即:“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整体课程目标和分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本次修订进一步在文字和图表上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区分与衔接,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以初中三年级为终点(即义务教育9年级),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含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
修订后的标准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九个级别以及这九个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加清楚明确的描述: 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相当于3~9年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六至九级为普通高中(相当于10~12年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在九个级别的目标中,一级、三级和四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渡级别,六级为高中阶段的过渡级别。过渡级别的设置有利于在课程实施中对各阶段的教学进行指导,同时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五)课程目标
本次修订将课程目标按照总目标与分目标进行表述。保留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描述英语课程目标。1. 总目标
将原课程性质部分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移至课程总目标部分,修改描述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
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课程总目标还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课程总目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的特征。2. 分目标
为了更好体现不同级别之间的差异和过度,本次修订对分目标中一至五级分级整体目标描述作了仔细的文字修改使之更为准确,以体现级别间的差异和进阶关系,如:将一级、二级中对于学生参与角色表演的要求修改为:一级‚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二级‚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话剧‛;将四级、五级对阅读要求的描述修改为:四级‚能读懂不同文体的小短文和简单的英文报刊文章‛、五级‚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六)内容标准
根据全国反馈意见,除因地区条件差异致使少数边远欠发达地区学校感到某些具体要求标准稍高之外,总的认为《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中、小学各级别的要求标准是合适的。我们考虑,《标准》试行十年来,全国各地各学校英语教师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办学条件也显著改善,因此,此次修订对各级别总体目标要求保持不变,只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上做适当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1. 根据全国反馈意见与建议,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要求上进行调整,有的适当降低难度,有的修改文字以更好地体现表述的准确性,有的个别目标要求也略有提高。如:
1)一级语言技能的‚听做‛要求中,将让学生能‚根据指令做手工‛的要求改为:‚做动作‛;因为各地教学资源和条件不同,要求学生‘根据指令做手工’不具有可操作性。(降)
2)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中,将‚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改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单的交际‛。(降)
3)将一级语言技能的‚玩演‛要求‚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如《小红帽》等‛改为‚能表演简单的英语短剧‛。(表述准确性)
4)在一级语言技能的‚读写‛要求中,增加‚能模仿范例写句子‛的要求;(升)5)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降)6)在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增加‚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升)
7)将二级目标中‚说‛的要求‚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改为‚能在教师的帮助和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降)
8)将二级目标中‚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升)
9)减少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中要求学生能唱的歌曲歌谣的数量,从原来的一级和二级能够分别会唱15-20首和30-4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减为能够学唱10-15首和15-30首英文歌曲和歌谣。(降)
10)将三级目标中‚说‛的要求‚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改为‚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交流‛;(表述准确性)
11)将三级目标中‚读‛的要求‚能理解简短的书面指令,并根据要求进行学习活动‛改为‚能理解并执行有过学习活动的简短书面指令‛;(表述准确性)
2. 在语言知识的要求上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改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对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指导性。对五级目标的修订主要是为了提高表述的准确性。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将原二级目标中对‚语音‛的要求从‚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改为‚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从强调语音知识转为语音能力。
2)在原二级目标的‚词汇‛要求在原700词汇的基础上,确定了小学阶段的400个核心词汇,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这400个左右的词汇表达二级多规定的相应话题。其余300词作为扩充词汇,根据教学进行学习。修订后的要求有利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资源条件和教师条件的学校的教学在都能在帮助学生掌握这400个词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灵活性。3)明确了小学阶段对语法的要求:“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表意功能并能在特定语境中运用:1.名词的单复数形式;2.主要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3.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4.表示时间、地点和位置的常用介词;5.简单句的基本形式。‛以前的要求没有明确小学还是初中,使得一些小学教师不清楚语法到底需要学习哪些内容,结果是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教材的难度和考试的难度。
4)在二级目标描述中对‚语言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为‚了解和运用表示问候、告别、感谢、邀请、致歉、介绍、喜好、建议、祝愿、情感、请求等交际功能的基本表达形式。‛为小学教学更明确了需要学习的语言功能的内容。便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测试。
5)将二级目标‚话题‛要求中的‘植物’内容删除,文字也做了相应调整:‚理解和表达有关下列话题的简单信息:个人情况、家庭与朋友、身体与健康、学校与日常生活、文体活动、节假日、饮食、服装、季节与天气、颜色、动物、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内容。‛
6)调整并重新描述五级目标描述中对‚语法‛的要求:“1.理解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2.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3.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4.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3.在情感态度的要求上进行的调整和修改,如下:
在二级‚情感态度‛的目标描述中,增加“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并将描述顺序调整为:‚1.能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2.敢于开口,表达中不怕出错误;3.对各种英语学习活动有兴趣;4.积极参与各种课堂学习活动;5.在小组活动中能与其他同学积极配合和合作;6.遇到困难,主动求助,勇于克服。‛
4.在二级‚基本策略‛的目标描述中,增加‚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积极思考‛; 5. 在文化意识的要求上进行的调整和修改如下:
1)在二级‚文化意识‛的目标描述中,增加‚了解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2)在五级‚文化意识‛的目标描述中,增加‚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并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改为‚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七)实施建议
1. 对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的修改融入了修订组全体成员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十年以来的经验总结以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的关注。除了增加导言部分外,对教学建议逐条进行了整合和文字修订,力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力求语言简洁、逻辑合理。修订后的教学建议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突出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同时,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提出了更加明确和
具体的要求。
2. 本次修订还对教学案例进行了重新调整,除保留原《实验稿》中比较好的案例外,对案例进行了替换和补充,对教学环节和步骤都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以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案例的选择上,增加了典型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辅助对课程标准理念的理解。本次修订所选的大部分案例都选自于一线优秀的英语教师,不再是凭经验编写的案例。本次修订还将原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中的‘使用建议’部分简化,移至教学建议中,一方面将教材编写建议与使用建议区分开来,另一方面,修订组认为,指导教师使用好教材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适宜放在教学建议中。具体修订见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教学原则的第七条。
3.这次修订还对评价建议进行了逐条修订,将原来的评价原则统一修改为评价建议,避免了一些条目属于原则的范畴,而一些条目不属于原则的范畴。修改为‘建议’后,保留了原来的体例,但是对文字进行了逐一的修订。本次修订还对评价案例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调整,补充了大量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部分呈现,在各自部分又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呈现,更突出了对小学和初中不同阶段的评价指导。
(八)附录部分
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词汇表,补充了一些常用词汇,替换掉了一些不常用的词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总词汇量(1600)不变。对小学阶段的词汇量要求也不变(700左右)。根据广大教师要求,修订后的《标准》为小学英语课程提供400词左右的核心词汇表,其他300个左右词汇由各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按具体情况选定,一般应在1600词范围内。在原有初中阶段英语技能教学参考表的基础上,独立撰写了小学英语技能教学参考建议,以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此外,话题表和功能表中属于小学阶段所应涉及的部分,也在一、二级的目标要求表中分别列出。
(九)其他
本次修订还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案例‛与‚评价案例‛移至英语课标的附录部分。此外,修订组又重新斟酌了语言,本着通俗易懂、减少歧义的原则,统一《标准》前后术语的使用,进一步推敲个别词语的科学性。如:将全文的‚英语‛和‚英文‛的使用在同一范畴中统一起来,文字表述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逻辑清楚。
关于英语课标修订中的争议部分
在英语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对于一些内容的具体表述出现了一些争议,如:对教学建议部分的‚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这一名词的存留及表述。还有对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是否应该在国家文件中出现的问题也有一些不同意见。此外,对于,原课标中对于教育行政部分的要求是否保留与教育部的建议有不同意见。对于这些有争议问题的处理结果,现报告如下:
1. 关于‘任务型教学’
关于此概念的提法,修订组内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首先,从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近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实践看,目前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存在着一种跟风现象,一些教师并不完全了解什么是任务型教学途径,却一味标榜自己在教学中使用了这一教学方法,言必称‚任务型‛(这一现象从一些地区的英语示范课中可以看出),教师忽视甚至排斥使用其他多种科学合理的英语教学方法,不符合教育规律与教学实际,对我国英语教育现状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在外语教学界,对于任务型教学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的争议,有人直接借‘任务型教学’批评课程标准西化,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等。此外,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还认为:
在国家级标准性文件中单独明确提倡某种教学法会给广大教师造成误解,让他们误以为这是唯一适用我国英语教学的方法,在客观上限制了广大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自由,不利于发挥他们的教学自主性及创造性。因此,这种观点建议:在本次修订中对‚任务型教学法‛这一名词采取隐性的处理方式,不明确提出该教学方法的名称,而是采取一种较为开放的描述,鼓励广大教师‚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或者同时列举其他符合上述特征的教学方法。而事实上,这一描述也涵盖了‚任务型教学法‛,保证了修订版课标与之前版本在理念上的一致性。
而修订组内的另一种意见虽然也认识到‚任务型教学法‛的提出在我国是有争议的,而且对英语教学造成的一些不良影响,但考虑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近十年的影响,认为:如果在本次修订中删去‚任务性教学法‛这一名词,会让广大教师误以为这是课标修订的一种倒退,给一线英语教师造成恐慌。
其实,这两种提法看似矛盾,但本质上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纠正教师以往只注重教学结果甚至考试结果的错误意识,引导他们更多关注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只是如何有效纠正这一现象同时避免矫枉过正。因此,经过反复讨论和协商,最后在课程标准的表述采取了折衷的方式,在对教学途径和方法的叙述中,扩大了开放度,将‚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使教师在尝试采用任务型教学这一先进教学途径的同时,能自主选择多种教学方式提供更大空间。
2. 关于对外语课程起点的表述
【新课标英语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新课标英语09-04
高中英语新课标06-11
新课标2英语作文范文08-11
新课标2卷18年英语07-31
的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10-13
小学英语新课标读书笔记07-02
新课标教学资源网08-15
音乐新课标及教学建议11-01
英语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课本知识点总结06-08
人教新课标二上:欢庆教学设计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