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2024-10-25

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共9篇)(共9篇)

1.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篇一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激活语文课堂气氛尤为重要。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其“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下面,我仅结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所教学生的特点,从导语、背景、教师讲课情感、激发学生自主性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激活语文课堂气氛的几点做法:

一、灵活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往往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引课时要语言精练准确,在很短的时间内切入主题,导课的角度灵活多变,形式新颖多样,要讲究艺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导语,引生入境,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知识背景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背景知识的介绍同样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在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要理解一些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知识背景加以介绍,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三、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学习

黄宗羲说“情者,可以贯金玉、动鬼神”。情真意切,以情动人,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语文课教学尤其需要激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语文教师身上最能体现出来。语文教师不但要衣着得体、举止文雅,形体语言与教学语言相得益彰,而且要充满自信,精神抖擞,神采飞扬,思维敏捷,教法新颖,善于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形象因素,以情促教,以情悟人,幽默风趣,以情动情,以情导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精神萎靡,说话有气无力的语文教师是不会上出一堂完美的语文课的,因为语文教师本身就需要充满激情,教师的讲解需要激情,诵读需要激情,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语文教师充满激情的诵读能感染学生的思绪,使之走入境界,提高认识能力,像《荷塘月色》和《再别康桥》、《沁园春一长沙》这样优美的课文,读不出感情来学生又会有什么兴趣去学?

四、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力求创新,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其自主性,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以人为本的教学则是课堂教学曰标实施中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参与自我发展,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的自觉性就越大,因此,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少不了学生的参与,更应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以问激情,让学生多讲多问是可以一试的办法。

1、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状态精心设计出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而且问题设计要有连贯性、递进性的特点,要新颖,富有启发性和多面性,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把课本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理论联系起来,使之更富有时代气息。

我在讲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我就事先设计了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作答,让他们陈述理由,然后由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使全文的教学趣味盎然,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给学生提供机会以讲促学。新课程的特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时效性相结合,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还要让学生多讲。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相应的口语训练课外,我还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为学生提供讲的机会,比如在讲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就先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母亲,这样不但很好地导入了新课,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课堂教学不再由教师满堂灌,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有相当的帮助。学生在学中体会到了快乐和对教学浓厚的兴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为一体。

此外,在激发学生自主性的过程中,还大胆尝试,比如指导学生预习一篇新课,让其设计导语,设计问题,开展课堂辩证,分角色朗读,帮助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等等,通过这些使学生发挥潜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尽可能地兴趣化、活动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激活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每位语文教师的教法也不尽相同,但我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大大提高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篇二

一、和谐温馨氛围

新课改的春风正在神州大地吹拂, 然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良现象。学生学习情趣索然, 课堂气氛低沉。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来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 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和改革教学方法, 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热烈、和谐、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始终对学生很和蔼、很亲切。当学生学得好的时候, 给予真诚的评价与赞扬,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 我总是脸带笑容等待, 耐心点拨鼓励。当学生出现差错的时候, 我总是热情善待, 诚恳纠正。这样, 让学生在和谐温馨而美好的氛围中, 学自己之所学, 想自己之所想。例如, 教学《风筝》一课, 我首先唤起学生的情感:孩子们,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 好吗?当学生们纷纷议论之时, 我骤然而止, 导入新课:有这么一群孩子, 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 放风筝。目的是让学生走近孩子, 走进课文, 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激趣引入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上好一堂课, 如同演一台戏, 能否吸引观众, 要有个精彩的开头。一个成功的引人入胜的导语,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与探索中去。如《新型玻璃》一文, 我在导入新课时, 没有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方法, 不是急于教给学生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而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用到许多东西, 谁能说出哪些产品是因为需要而发明的?”刹那间, 学生们跃跃欲试, 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为了方便生活, 人们发明了汽车、飞机、轮船。”有的学生说:“为了节约能源, 人们又发明了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炮、煤气锅……”对此, 我适时给予肯定、鼓励, 又因顺势利导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到今天学习的《新型玻璃》一课上:那么本文作者所写的玻璃新在哪里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学生的实际经验, 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们兴趣高涨, 纷纷读文、沟通、记录、思考。这样创设问题激趣, 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音乐渲染氛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 恰当灵活地运用音乐中的歌曲,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让学生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如教学《月光曲》一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月光那“清幽”、“高昂激越”动人心弦的一幕, 我适时播放录音《月光曲》。音乐把学生带入那茫茫的海滩, 最初是月光升起, 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 继而月亮高升, 微云打破了幽静。接着风起浪涌, 音乐高昂激越, 达到高潮……学生听着录音, 或伴着录音朗读课文, 或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联想, 真实地体会到盲姑娘和哥哥如痴如醉的情形以及音乐给穷兄妹带来的温馨的人间真爱, 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通过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通过朗读联想, 感悟阅读情感, 比照“满堂灌”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基调调节氛围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我紧紧地依据课文感情基调调节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蕴藏的情感氛围中, 领受课文的内涵, 获取知识, 陶冶情感。如《草原》, 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课文的基调是热烈的、深情的, 为了创设这种特定的情感氛围, 我先以导语作为突破口, 饱含深情, 娓娓道来:同学们, 北朝民众曾描写了草原“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而今,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 草原又是什么样的景致呢?下面, 让我们伴随作者来参观美丽的大草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 我始终紧紧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课文的情感基调, 让学生准确地用朗读的基调读好课文,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课文反映出的情绪和情景。又如《再见了亲人》、《火烧云》等课文, 就应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3.创设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篇三

【关键词】和谐;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学过驾驶的朋友回来都说,驾校教练太严,本来自己搞得很好了,但一上车,被教练一批评,就感到很紧张,本来很熟练的操作却出错了。他们感慨,学车是一种折磨。

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大多喜欢在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中学习,只有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课堂上,教师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让课堂上的分分秒秒都处于和谐的状态。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热情就会被激起,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就会被激发,他们不再害怕,不敢说,不愿说。

要想拥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要有创设的意识。李镇西老师说:“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用感情融汇感情,让思想碰撞思想,当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要参与到学生的感情与思想之中。”

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是怎样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对话氛围的:

师:你们听说过我吗?

生:听说你是著名的什么。(众笑)

师:如果想认识我怎么问?

生:你贵姓啊?(众笑)

师:我姓于。 你很会问话。 还想知道名字吗? 怎么问才让人听着高兴?

生:请问你的名字是什么?

师:这种方式问长者,不大妥当。 能去请教别人吗?(该生请教同学)

生 1: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 2:爷爷,您叫什么名字? (众笑)

生 3:老师,请问您尊姓大名? (全场一片掌声)

师:哇!你真会问话,让人一听就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我叫于永正。 敢叫我的名字吗?

生:于老师好。

师:这种叫法我不满意,叫名字。

生:于永正老师好。

师:还是不太满意,不很纯正。 大胆叫试试。 (笑)

生 (小声地,吞吞吐吐地):于永正。

师 (笑):你很勇敢,但声音太小,能再大点声儿吗?

生 (大声):于永正!

师:到!(笑声)这节课由我来上。

于老师通过师生之间的小互动, 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特级教师的敬畏之情。在欢笑声中创设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活动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展开。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讲究的是师生的平等地位。这个平等,体现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话语权上的平等,师生在一种平等的地位下活动、交流。有位教师在执教《散步》时,用文中的“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一句话启发学生: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学生不假思索,齐答:“不会。”当执教者惊讶地询问原因时,学生回答道:“因为在当前社会似乎根本就见不到这样的一幕,所以即使我想这样做,也会不好意思的;我会用轮椅推着母亲。”教师启发学生分析轮椅和肩膀的区别:“轮椅给我们什么感觉?它冰冷、生硬,没有一丝的温度,哪比得上你温厚的肩膀?你的母亲老了,趴在你的肩上,她就有了依赖,有了温暖,所以你一定要勇敢地背起你的老母亲,好吗?”学生点头。

当然,师生在课堂上以平等地位交流活动的过程中,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请看钱梦龙教学《故乡》片段:

生: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呢?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两只脚呢?

师:有!

师:什么鱼啊?

生:娃娃鱼。(笑)

师:啊,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你们看到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书上怎么说?

生:这说明闰土见多识广。

生: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一个学生提出了也许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钱梦龙先生首先告诉学生自己也不知道跳鱼儿的情况,然后将这一问题推向学生,当学生也无法回答时,钱老师不失时机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教学目标上来,既加深对少年闰土的认识,又保护了提问的学生。试想,如果你用不快的眼神没好气地对学生说:“以后不允许提这样幼稚的问题。”肯定会打击这个同学的课堂积极性,对其他学生也造成一种心理暗示,这实际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离不开教师在这方面的意识和欲望。如果教师有创设自由宽松课堂氛围的意识和欲望,说明他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堂课上,许多年轻的实习老师到课堂来听课,姗姗来迟,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课堂有点骚动,很难进入正常上课状态。这个时候,这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用饱满的热情,来欢迎到我们班听课的老师。请你说说哪位实习老师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什么?

生:那位长发披肩,穿白色上衣的女老师引起了我的注意。

生:那位穿绿色T恤的帅哥,他的发型很拉风。

(同学们都笑了)

生:坐在边上的那个女老师,她的皮肤和我一样白,圆圆的脸蛋儿,让人感觉很容易接近。

生:最后进来的那位老师发型很酷,一头短短的卷发,我看了一会儿才断定他是个男老师。

(大家都笑了,包括那位男老师)

师: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同学们注意到了几位实习老师的发型、肤色、衣着等外貌特点,这说明我们观察得很细致啊。最后,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们的到来。

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当时很生气,严肃批评同学们,不一定起到安静的效果,即使安静下来,也让学生们感到一种心理上的不适。老师的生气表现,也会让几个实习老师感到难堪,他们可能某种原因迟到。这位老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他巧妙地把学生从对实习老师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光有意识不够,有时更需要教学机智。洪宗礼老师在执教一堂写作公开课时,一位同学在习作中描写了他的同桌“缺颗门牙”的特征,这一细节惹恼了被写者,他在习作交流阶段愤怒抗议。课堂气氛顿时紧张起来,40多名同学和几百名老师都将目光投向了洪宗礼老师。洪老师略作思考后让两位同学先坐下,然后把话题一转:“课文中写鲁迅先生的一双手,十根手指像竹枝似的,这一细节美不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鲁迅先生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加上大病初愈,特别瘦,“竹枝似的手指”看起来不美,但这一细节刻画出了一位顽强的战斗者的形象,给人以美感。讨论至此,同学们自己将“缺颗门牙”和“竹枝似的手指”两处细节描写联系起来,有的认为“缺颗门牙”的细节恰好表现了一个少年的稚气美,有的认为抓住“缺颗门牙”这一特征写,会让人物更具独特神采。此时的课堂像水烧开了的锅,最后写者和被写者都欣然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并“握手言欢”,课堂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作者单位

4.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篇四

语文课上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多种方式:教学中补充作者身世、交代写作背景、教师精彩的范读、精心组织优美的教学语言、运用充满情感的语调、面带微笑让人如沐春风……总之, 一切能形成和谐氛围的方法都可以运用。

一、与时俱进, 更新观念

曾经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前面讲得津津有味, 学生在下面却听得昏昏欲睡。新课程标准的颁布, 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主动更新, 应充分领会到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它的教学过程既要教书还要育人, 明确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是主体。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思考、感悟,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还要为学生的自主认识和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教师的观念与时俱进, 才会从主观上寻求创设体现师生和谐关系的语文课堂的方法, 才能使语文教学在良好氛围中进行。我们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灵活的课堂, 精彩的课堂。

二、精心预设, 注重生成

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 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 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 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 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教师在备课时要广泛深入地钻研教材, 在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 对新授知识要前后贯通。还要备学生, 要对过程多做假设, 多模拟一些情境, 多考虑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还要备教法, 要施行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精心预设了, 教师在课堂上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 胸有成竹地与学生进行对话, 也才有可能收获更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课堂上如果生成了一些事先没有预设到的,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将问题解决, 这不但能使教学过程流畅, 还能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恰如其分地引导和启发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身的教学愉悦感, 提升教学效果。

三、真诚沟通, 营造和谐

卡耐基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教师应真心欣赏学生, 及时肯定, 营造师生和谐的心境。尤其是对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 教师更要多鼓励关怀。

师生间用真诚、信赖建立的情感是创设和谐课堂氛围的金钥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要求教师心里装着学生, 蹲下来和学生近距离接触, 和学生交朋友。学习上要一视同仁, 不偏爱优生, 不放弃差生。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跟学生交流, 学生想发言并跃跃欲试时, 马上给他送去信任和鼓励的目光;学生开小差时, 用无声的动作、善意的笑容提醒他, 让他心领神会。当师生情感相通时, 我们的课堂将会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当学生盼望着教师走进课堂, 用情感在课堂上与老师交流, 这样的课堂怎么会不和谐呢?

四、意识培养, 追求和谐

据心理学家认可的数据表明:学生上课时, 专注地听老师讲解, 不作笔记, 也不作回答, 教者传出的信息有百分之五十左右可以被学生吸收;倘若学生边听边记边思考回答, 被吸收的有效信息可达百分之七十左右。上课时,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像海绵一样主动去吸收知识, 改变凡事等老师讲的习惯;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寻求答案。

平时的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 乐于说, 笔者经常将问题分解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以鼓励为主, 消除学生怕答错题而挨批评的心理障碍, 让大多数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遇到不同意见时, 鼓励学生争论, 培养其努力阐述自己观点, 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良好风气。时间一长, 不仅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更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也在积极竞争的课堂气氛中提高了。

五、借助课外, 丰富课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在教学初一第一单元时笔者组织了整个年级的手抄报比赛, 并把优秀的作品在学校橱窗张贴, 极大地激发了初一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春日融融的日子里, 将作文课堂移到室外, 让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踪迹, 细心观察后所写的文章质量明显提升……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感觉语文课上起来还是很轻松、很愉快的, 他们就愿意上, 喜欢上, 对于自己喜欢的课和喜欢的老师, 课堂上怎么还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呢?

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积极主动、美好和谐的课堂氛围, 去“唤醒沉睡的潜能, 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 把学生的思想真正呈现出来, 使师生能共同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这样, 我们的教学便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学生也会快乐成长成才。

5.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篇五

【关键词】教师;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目前,各个学科教学的课堂氛围现状令人担忧,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课堂充斥着单调与乏味,没有一丝生活激情,学生厌学语文情绪严重,教师授课则以升学率作为指挥棒,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高中语文教学陷入泥潭,几近走向死胡同。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审视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死气沉沉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找出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

一、高中语文课堂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课堂氛围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公共状态,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是课堂教学心理效应的总体反应,是课堂内部个人人格的组合,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的一种潜在反映。课堂氛围作为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能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因而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高中语文课堂不良教学氛围的原因分析

1.教师没有掌握调节课堂气氛的技能,不能够适时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指教师与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在课堂上形成的一种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一言堂。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层出不穷,教学设备更新速度加快,而一些教师跟不上时代步伐,固步自封,还用老一套方法教学。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有畏惧和排斥心理,这样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3.课堂缺乏民主,学生畏于师道尊严。在教学中教师说一不二,惟我独尊,学生完全处于被领导,被约束的地位。新型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4.一些高中生重理轻文的倾向明显,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5.对语文课有畏难情绪。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础差或学习方法不当等诸多原因,尽管在语文课的学习上下过一番工夫,付出过一定的努力,但语文考试成绩不仅不见提高甚至偶尔还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不愿上语文课。

三、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的策略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沟通顺畅,学生敢于表达,张扬个性,课堂教学氛围活泼、民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注意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用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将究教学语言艺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教学语言能够营造相应的课堂教学氛围,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①教学语言要准确。语文教师要准确表达教材的思想内容,语言要用普通话,发音标准,讲话符合语言逻辑,语法正确等。准确的表达要做到語言精炼,不讲过多的废话、套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得过于繁琐会让学生不厌烦,思想容易走思。可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对活跃学习课堂氛围很重要。

②教学语言要生动。“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也同此理。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讲内容,表达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学生会觉得很枯燥,没有兴趣学习,课堂氛围僵化。因此,语文教师要尽量用生动的表达,把课文讲解得丝丝入扣。

③运用体态教学语言。体态语言是伴随说话的内容、表情、手势的一种有形而无声的教态。体态语言能够辅助语言的传递,促进学生听讲的效率。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恰当、自然的动作,都可以创造活泼的语言环境,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染和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要与讲解语言互相配合,形成互为补充的整体。体态语言不能过于夸张、呆板、做作。

3.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现代化教学手段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直观、动态地体现教学内容,将教学立体化,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传统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沉闷,而多媒体图文并茂,能让学生紧绷的神经获得放松,从逼真的情境中增强记忆和加深理解。并且,对于学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参考文献:

6.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篇六

一、创设情境,借景激情

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如,我们在教学《长城》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长城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与长城有关的音乐、课文朗读、以及课本中重点的字、词、句整合到课件中,教师和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我们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明,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可先让学生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学生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说说翠鸟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爱,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师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学中增长知识之目的。

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词句的理解、赏析训练,更不能忽视语文教材中作者的妙笔之“点”的利用,即教师要巧借语文教材,找准课文的中心词句,运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奇思异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迁移、指导作文的宽松空间。

三、回归生活,启发表达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扩大范围的特点,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拓展视野,乐于表达。

7.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篇七

一、简要解析高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的不规则现象

心理学表明, 情感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内驱力和原动力。有人对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作了如下分析:认知目标是教学的基础, 能力目标是教学的追求, 而情感目标则是教学的抓手。前苏联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 这种气氛不仅会给教学带来相应的好处, 同时也能有助于完成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

就社会观察和调研情况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已经形成共识, 然而在较多层面上普遍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有貌合神离之嫌。就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 教师在情境培养中缺乏真情实感, 传递给人的感觉不是情景交融, 而是无病呻吟或刻意为之。二是有牵强附会之意。就是说在一些教研观摩课上, 执教者“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 虽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但是细细体会, 这种创设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非以调动学趣为本, 确有生拉硬拽之感。三是有难以驾驭之势。就是某些教师在建构情境后, 忽略了个别学生对情境的独特体会, 另些“比较慢热”的学生尚未来得及感悟而失去了主动体验的机会, 从总体效果看来,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四是有“创而不适”之虞。就是在情境创设活动中, 执教者过于紧贴学科本本知识, 而不能把之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视野有效链接起来, 致使所创教学情境不能完全使用。

二、对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创新实践与初步体会

俗话说:没有通用的, 只有实用的。笔者在学习实践和创新总结的基础上, 根据其创设途径和手段, 逐步形成了情境教学的基本用法, 并在实际中加以变换使用, 以发挥“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之效。

1. 教学情境的科技生成法。

自从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校园以来, 以其活泼形象、印象和谐、信息海量的独特优势, 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活力, 尤其在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和欢迎。

2. 教学情境的疑思生成法。

“学起于思, 而思源于疑”, 旨在强调“疑和思”的重要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 进入“心求通而未通, 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从而有效激活他们的探究欲望。如利用学生的质疑等来创设情境。在督查《师说》的预习情况时, 有学生共同质疑“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字词义。笔者首先肯定他们善疑勤思的学习品质;接着借助吴小如在《韩文琐札》中“盖承首句‘古之学者’言之, 言学者求师, 所以承先哲之道, 受古人之业, 而解己之惑也。非谓传道于人, 授业于人, 解人之惑也。”向学生释疑;然而告诉他们:文言文中有很多的字词语序与白话文迥然不同, 深入其中勤学好思, 不仅能够享受其趣, 而且受益良多。此番激励, 有效增强了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和信念。

3. 教学情境的活动生成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有些说理性的白话文或者文言文, 如果按照一般的讲读模式来授课, 则会使得“教师感觉难尽其意, 学生感觉枯燥费劲”。对于这类的教学内容, 至于多媒体教学等其他方式又并不适宜使用。怎么办呢?我们可以采取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们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际感悟。如在教学《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等文言文时, 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进行分角色朗读对话, 从中把握人物语言和性格的内涵特征,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实在化和形象化。再如, 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时,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展开辩讨交流活动。这样既活化了教学形式, 又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摘要:语言类知识有其相应的生成背景, 因而它的传播和运用也应当在合理情境下进行。所谓教学情境, 就是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或引入一定情绪色彩且富有感染性的具体场景, 以有效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 并使其心智得到有益的发展。合理运用情境法教学, 有助于活跃教学状态, 激发学习情趣, 突破教学难点, 显现教学内涵, 能够使得学生在情感的变化迁移和体验共鸣之中与学习内容同呼共吸、感同身受, 从而赢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式的简要阐述, 期望从中收获商榷与指教之言。

8.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心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活跃课堂气氛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運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摈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 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2] 韩荣.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01).

9.创设语文氛围开拓语文场景论文 篇九

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营造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猜猜谜语,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教学对象不是本班的学生,可以和学生进行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家离学校远吗?”等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这样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 教师要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和蔼可亲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并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你的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记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布置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然后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进行分享,这样既增加了记忆,又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五、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和蔼可亲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并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你的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六、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教学《黃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有关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丽和令人神往。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七、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的严重被割裂,师生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起欢愉的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就会有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八、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愉快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上一篇:跳长绳比赛活动总结下一篇:初中语文学科质量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