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共14篇)
1.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篇一
1、科技,用创新告诉世界。
2、科技制造,创意无疆。
3、智·汇科技,创·享未来。
4、智融科创,才赢天下。
5、科技助力,创新给力,企业发力。
6、科技创新魅力,你我用心演绎。
7、科技提升速度,创新彰显高度。
8、融才融智融科技,创新创业创辉煌。
9、培育发展新天地,科技创新强企业。
10、“山寨”是没有前途的!
11、科技创新之路,事业成功起步。
12、科技成就精彩,创新引领未来。
13、企业科技创新,才能走得远。
14、科技迈大步,创新来帮助。
15、科技和人才携手,创新与事业同辉。
16、科技发展,创新为重。
17、科技产业化、创新化,环环相扣。
18、科技支撑企业发展,创新绽开未来之花。
19、同心同德搞创新,齐心协力促发展。
20、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项目,推动高技术成果产业化。
创新意识的公司宣传标语
1、鼓作气,挑战佳绩!
2、不创新,就是等死!
3、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4、持创新,再铸辉煌。
5、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6、因为自信,所以成功!
7、相信自己,相信伙伴!
8、创新才是走自己的路。
9、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10、创新是魂,人才是本。
11、坚持创新,再铸辉煌。
12、放飞梦想,成就新奥。
13、以一流品质获取市场信任
14、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满意
15、以卓越管理树立企业品牌
16、以持续改进寻求企业发展
17、创新标语,创新口号110条
18、因为有我,所以会更好。
19、闯一番事业是最好创新。
20、创新无界限,人人有机会。
2.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篇二
“立申实业”自建立以来, 在董事长游刚的带 领下,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 和资源优势, 植根农牧业, 以关心、支持“三农”为己任, 立足农副产品深加工, 业务以皮革、皮革服装及皮革制品加工、生产、出口为主, 具有年产服装革、箱包革等500余万平方米生产能力 , 产品已通 过ISO 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真皮标志生 态皮革产 品认证。“立申实业”长期以来与四川大学建立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在皮革及其制品的开发及跟踪最新技术方面具有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强大优势, 公司还与四川省皮革研究所、中科院成都分院等科研院所保持经常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吸引各种科技资源到企业中来, 开展产、学、研联合创新, 确保了企业产品工艺技术水平的领先和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
“立申实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规模由小变大, 实力由弱变强。自2000年起, 解决了8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城镇下岗职工就业, 直接带动了成都周边农村养猪业的蓬勃发展, 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农产品先进加工企业”、“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成都市重点出口型工业企业”等。该公司产品质量可靠、信誉卓著, 在业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场占有率排名行业前列, 产品远销东南沿海并出口东欧、西欧、北美、南美等国家和地区。该公司还多次被评为“重合同守信誉企业”、“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
“立申实业”本着创新求发展, 质量求生存的经营理念, 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的猪头层服装革、箱包革。主要品种有:雅典娜革、维也纳革、半植鞣革、无铬鞣革、欧粒革、清水蜡感革、弹力革、丝绸珠光革、砂洗革、荔枝纹、大象纹、山羊纹、绒面贴膜等系列产品, 特别是成功开发出了雅典娜革、维也纳革等系列生态、环保、时尚的新产品,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为丰富皮革产品品种、提高皮革产品质量、促进制革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论企业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篇三
关键词:企业精神;传承;实践
吉林石化公司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以“三大化”为标志的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历经60年风雨历程。一代代无私奉献的吉化人,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感召下,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吉化特色的吉化“四种精神”。即“麻袋毛精神”、“背山精神”、“登天精神”、“矛盾乐精神”。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特色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总是要反映企业的特点,它与生产经营不可分割。企业精神不仅能动的反映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本质特征,而且鲜明的显示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的。它能较深刻的反映企业的个性特征并发挥它在管理上的影响,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国内外那些历经几十年、几百年的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成功企业,大都拥有个性鲜明的企业精神。特色鲜明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基。
吉林石化四种精神之一的“麻袋毛精神”,同样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和时代特点。它不仅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吉化人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爱厂如家、从我做起的精神写照,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恒久的传
承价值。
正是这些特色鲜明的企业精神的作用下,吉林石化不仅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也积淀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就了自身。因此,培育特色鲜明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与时俱进,勇于实践,传承和发扬企业精神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最根本的就在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形成的。颇具个性的企业精神、形同凝聚全体员工粘合剂,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恒定的、持久的动力源。培养和弘扬企业精神最积极的意义,就是使之与众不同,独具个性,全员认同。吉林石化的“麻袋毛精神”经历了雏形、提炼、传承、升华四个阶段。
从上世纪50年代初,染料厂老工人于德泉发扬勤俭节约的主人翁精神,自发回收那些废旧的零件和被人扔掉的破铜烂铁,修零件、补麻袋、收废铁形成了,“麻袋毛精神”雏形。70年代末,“麻袋毛精神”从染料厂的工人李云山开始被提炼与升华。从此,“麻袋毛精神”在公司生根开花。80年代末,染料厂14号车间女职工丁占茹和他身边的同志们,在6年的时间里回收废旧塑料袋里的染料6416公斤,价值73.8万元。被誉为“麻袋毛精神”的女传人。
在企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吉林石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麻袋毛精神”,已经成为中石油企业精神中“创业”这一理念的真实写照和有力解读。
三、以人为本,加强管理,培育与创新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重在培育。培育和创新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新的时代要求和企业的工作实际出发,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精神才能发扬光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首先,要利用制度的力量加以引导和强化。企业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不能仅靠一时的宣贯,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精神的培育,应该从利用制度的力量加以强化,在培育企业员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培育的计划、方式、步骤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育机制,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其次,要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的示范作用。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作为领导者要坚定信念,注意与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
再次,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弘扬和培育企业精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要抓好舆论宣传,为弘扬和培育企业精神营造浓郁的氛围,使广大员工工作生的各个方面,都能随时随处受到企业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要运用报纸、网络、板报、标语等手段宣传企业精神。要利用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交班会、党课、团课以及各种培训班宣讲企业精神。在抓好经常性的宣传外,要善于抓住企业开展的一些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形成宣传企业精神的热潮。
企业精神也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企业包括西方企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他们优秀的管理理念、规范的制度文化、先进的品牌战略等等,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企
业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如何构建先进开放和谐的企业文化[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5(10).
[2]吕星.浅谈企业文化建设[J].啤酒科技,2015(07).
[3]时玉华.企业文化建设与服务创新[J].中国有色金属,2016(01).
[4]魏明.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结构及地勘单位企业文化特征[J].东方企业文化,2015(23).
4.企业创新精神 篇四
』lJ场竞争,引导着企业千帆竞发目舸 争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才 能站稳脚跟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国企的市 场竞争力,最根本的出路是提高企业的创 新力,而突破点又在哪里昵? 随着中国加入WTO、走向全方位开
放.企业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国有企业 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国企创新力的 差距在哪里?
现代加Ik的特征必须具有|埘大支柱,一是现代技术,二是现代管理。只有拥 有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的企业才能称得 【:是现代企、№。目前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距离市场化要求还有定 的距离.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传 统的企业制度制约了我国企业市场竞争 力的提高-机制小健全不能有效激活企 业技术创新的活力t文化理念的培育工 作相对缓慢。
传统的企业制度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的弊端:
】.行政观念太多,雇佣观念太少。企业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关键还是 观念更新。在观念I二,大致有两个方面 必须要解决。首先,是传统的行政等级 观念。这就是一个“谁管谁”的问越。比 如你企业既成立了集团,叉成立r股份 公司。于是,集团的领导就觉得他应当 管若股份公司的领导。而现代企业的根 本核心却是股权制。这是一个观念问 题,但现在我们对那套行政观念已经很习惯了.总想“要听我的”。其次,不论 是职工还是管理者,还都缺少雇佣观 盘。长期以来,我们1i知道为股东负责,似乎只知道为L级负责。所渭对股东负
责.就是队最人的效益进行回报;而对 上级负责,去¨只耍投其所好就万事大吉 了r。而在这里面的一个哭矬环节,是我 们对“雇佣关系”理解还不清楚。因为 长期以来,所钉人部是“主人”,大家都 叠 := 渊
当惯r,但实际上每个^叉部不是卡 人。这反映在企业里,就是管理者与资 产的关系。
2、市场经营主体的丧失。在阂有 企业里面,有一个困扰我们很久的问 题,就是政府对企业的过多干预,甚至 已经导致很多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垮 了,却找不到责任者。实际上,企、№要 和政府傈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才行。抑Ik 就是依法搞好自己的经营,这样才能真 正按企业经营的思路、按市场经济的规 律去走。
3、对新经济的认识不足和盲目崇
拜。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但不 等于新经济小需要产品,不需要物质,只需要网络。在新经济时代,也只不过 是IT技术会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而绝 不会与传统产业形成替代或对立的关 系。现在人们一提“高技术”,就马上想 到IT那儿击了,其实传统产业也有高技 术,只不过它的表现形式可能不是产品 本身,而是表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当 中,表现在信息化上.盲目崇拜西方的 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 不结合实际,于是花r很多钱,却没有 产生效益。
4、学习不足,经营至卜。建立一 套科学的管理体系确实非常重要,但 “人”的因素更不容忽视。现在我们都 在说知识是第一资源,而学习则是知
识的前提。在企业里,这个学习应该是 垒员学习、全程学习。自己没有新思 路,很难再去开导别凡。国有企业在调 动人的积极性方面一直存在很多问题,而要想真正解决.第一是物质保证;第 二是思想教育。也就是“施以利”和“晓 咀义”耍兼顾。没有现实利益的思想教 育是空的,而没有道理的利益是没有 方向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在我国 买方市场扔步形成的条件下,加快建立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经济筮展的重大 o/彭劲
战峪问题。而技术创新机制不健争不能 激活国有介、lk技术创新的活力。l、困柏伦、Ik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 利益分配主体。
在我同,网有企业是否搞技术创 新,以及技术创新是否能够成功,与 企业特别是企业领导者没有生死攸芙 的关系,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责任不 清。
同有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
体。一方面,国有企jIk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利益分配主体t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必 须成为技术创新的风险主体。因为只有使 企Ⅱk与技术创新的“风险”挂钩,企业 才有压力,才会兢兢业业去搞好技术创 新。
2、现行人才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国 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的效 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 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应该说,我国并不缺 乏技术宦4新人才,而是缺乏适合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剧有企业还没有形成有 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和 约束机制。方面,技术创新的收益应与 科技人员、企业管理者挂钩;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风喻也应与科技人员和企业管 理者挂钩。也就是不仅要使技术包4新人员有技术创新的动力,而且要有技术创新的 压力。
3、现行宏观调控机制不适应新时期 的要求。
在国家技术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 创新的主体,政府只是为企、【k的技术创新
活动提供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它 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从目前看,尽管我 国政府早就提出要实现“政企分开、产枞 清晰、权责明确”,但现在国企改革还没 有达到这一日标。
此外,在传统管理体制下营造的企 业文化氖嗣,已经小能适应现代夺、世 的形势,需要进一步培育企业文化氛 围。万方数据
上述问翘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影响企业提 高竞争力的主要矛盾,需要认真总结经 验,找出相应的对策.进~步强化创新 意识,建立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突破 制度创新瓶颈,加大管理创新和技术创 新力度,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 应对加人WTO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的挑战。
提高创新力是目企竟争 国内外市场的制胜武器
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根奉 途径是提高企业的创新力。现代企业如何 进行创新,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刨新呢? I、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0
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我国企 业已被推向国际大市场.面临的是与各 围大大小小的企业竞争。也就是说,企 业市场竞争应在比较中体现出自身的实 力和优势,才能在竞争巾取胜,否则将 会被市场淘汰。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庞 大系统工程,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它要 求运用科学宵法和手段,使整个系统运 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创新中重 要的是制度创新,首先创新组织体系设 鬣,根据市场需要,参照国际惯例.着眼
发展,重新调整企业机构,保证企业运 行的集中控制与协调.在确定产权明确、职责分清的同时,在管理制度上建立科 学的、民主的决策体系.强化决策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其次创新激励.约束制 度.应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通过财务活动来分析企业在市场中的生 存状况。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运用分配制度激励人,通过利益分配调 节人,从而调动员』::l=的积极性。第三创
新员工行为规范,以人为本.注重人力 资源.开发综台智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应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源投人,健全人 才培养机制,提高员工在各方面的能力 和综龠素质,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 精神。最后,创新基础管理制度,加强企 业基础工作,严格管理措施。现代企业 管理制度的创新,要靠企业扎实的基础 工作提供资料依据,还必须制定相应的 措施,严格管理。在企业制度的创新过 程中.要从经营企业到经营资产.经营 资产到经营资本上米,孽以资本为纽楷. 通过市场创造大型企业集团,趴此来更 快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建立技术 创新机制的主要思路。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
业成为技术刨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丰体、风险主体、研究玎发主体和决箫主体,逐 步建立起“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科技服 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 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犬企业。逐步改变国有企业经营者由上级任命的 方式.造就职业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 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建立 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规范企业{盍人治 理结构。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国 家有关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优惠政策和措 施.建立和完善“财政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形式、多 层次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理顾银企关 系,解决贷款难问题。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创新人才的 市场价值。进步完善和落实技术八股等 政策,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的市 场机制.创造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宽松 的市场环境。贯彻分配靠贡献的原则,真 正实现企业领导班子以及职工与企业发展 同呼吸、共命运。
加强技术引进宏观莆理,强化消化吸 收和创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缩短 国有企业与国外先进技术水甲的差距。对 于‘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 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台消化 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
在建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具 体措施上.要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技术 创新投人·设立技术创新基金,造就并 留住一批高水平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吸 引各类人才到企业工作。引进并消化吸 收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附加 价值的高新技术企业t加强对企业技术 创新的引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价值的高新 技术企业。
3、现代企业的文化创新。
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包 含四个方面:
第一.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强调 协作与团队精神。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内 部分工比较细致,企业中任何人的自我价 值实现,都离不开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部依赖于企业的发展。
第二,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强调 能力大小的不同。企业中每个人的能力大 小不同,正因为人们之间存在能力上的差 距.所以才有不同分工。
第i,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强调 由人员能力导致收益差别的台理性。第四,新经济条件下企、淞邕求效率与 公平的结台。
队上四个方面为基本内容的企业文 化,是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创新的工作 重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在长
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 循的晟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发 行为规范。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 成、就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 展过程中有逐渐强化的趋势,要对企业 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在企业战略管 理过程中,企业文化即要为实施企业战 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因 此,企业文化创新,企业内部新旧文化 的更替和协调,就成为企业战略实施能 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物质文化的创新,物质文化包 括企业的物质产品、劳动环境、娱乐环境 等,创新物质文化是企业员工创新价值观 的具体反映,又是影响企业创新的直接物 质因素.物质文化的创新可以折射出企业 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和工作作风。其次是行为文化的创新,行为文化是 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创新、人际交往中 产生的活动文化,这些活动同样反映了企 业的创新观念和作风,其中领导者的创新 行为特征处于中心位置.企业员工的创新 行为特征受到领导者创新行为的重要影 响。
第三是制度文化的创新。制度文化包 括企业的工作制度、规章和组织结构,制 度文化的创新反映出企业的创新价值观和 刨新精神,良好的创新制度是企业创新的 基本保证。
第四是精神文化的创新。精神文化是 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包括企业经 营哲学、企业精神,企、Ik风气雨I企业道德,精神文化的创新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 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个标准,是企业整 个文化创新的本源。▲ 万方数据
国企创新:突破点在哪? 作者: 彭劲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国国情国力 英文刊名: CHINA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TRENGTH
5.《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篇五
其三,要有战略。创新思路的挖掘和创新机制的形成,是一种战术,但是要真正把创新搬上市场,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德鲁克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就是将所有资源导向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以占据行业领头羊为目标;攻其软肋,就是重视行业领导者忽视的成功或失败的机遇,在对手麻痹大意的之时大力发展,最终取而代之;生态利基,则适合小企业,目标是在行业领导者不肖一顾或不能兼顾的小众市场中有所作为,持续发展;改变价值和特征,则从价格、客户现时状况及客户价值等方面,由表及里,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个创业者,德鲁克的这本书可谓适如其时,如一口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6.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篇六
——以华为公司为例 2010会计学7班 张涵茗 2010102020739
1978年,在邓小平主持的6000人全国科学大会上,一个名叫任正非的33岁的青年人坐在后排,此刻,他正为父亲能否平反、自己能否入党而忧虑。怎知9年后,他会南下中国的改革试验田深圳,以区区2.4万元创办一家叫做华为的公司;又怎知30年多后,他将成为令爱立信、思科等大佬们头疼不已的名字。从2万元资本起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任正非将华为打造成了一家《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09年华为收入218亿美元,首次进入该排行榜,其最新排名为第351位)
是什么让华为从一个几个人的小公司到全球顶尖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答案就是:创新!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
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
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围绕客户的需
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并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ICT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 1/3的人口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华为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基本维持在3000件左右,去年达到4389件,其中80%是发明专利。华为有文件明确规定:“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将加大拨付的比例。”10多年来,华为在3G领域投入的研发费用,已超过50亿元。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华为注重创新,最初只是为了企业能够“活下去”。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回忆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当有院士对深圳的创新模式提出质疑时,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就说:“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投入50多亿元到3G中去?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这就是企业创新的原始动力。
华为的核心理念
聚焦:新标识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体现出华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的核心理念;
创新:新标识灵动活泼,更加具有时代感,表明华为将继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持续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共同面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稳健:新标识饱满大方,表达了华为将更稳健地发展,更加国际化、职业化; 和谐:新标识在保持整体对称的同时,加入了光影元素,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将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和谐商业环境,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华为的战略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做出面向客户的战略调整,华为的创新将从电信运营商网络向企业业务、消费者领域延伸,协同发展“云-管
-端”业务,积极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丰富多彩的智能终端以及新一代业务平台和应用,给世界带来高效、绿色、创新的信息化应用和体验。华为将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ICT 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华为的研究开发
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华为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等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华为进行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有62,000多名(占公司总人数的44%),并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23个研究所。华为还与领先运营商成立34 个联合创新中心,把领先技术转化为客户的竞争优势和商业成功。
华为融入和支持主流国际标准并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1 年底,华为加入全球130 个行业标准组织,如3GPP、IETF、ITU、OMA、ETSI、IEEE 和3GPP2 等。华为共向这些标准组织提交提案累计超过28,000 件,并担任OMA、CCSA、ETSI 和ATIS 等权威组织的董事会成员,在任180 多个职位。
2011 年,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 大LTE 顶级奖项,标志着华为在LTE 技术研发、商用实践、标准专利、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上的持续投入和巨大贡献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
2011 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23,696 百万元,近十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00,000百 万元。
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Company日前评出了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华为紧随Facebook,Amazon(亚马逊),苹果和谷歌之后位列第五
海外科技杂志Fast Company三月初评出了2011年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中国的华为排名第18位,为中国品牌最高名次的华为创新战略:从跟踪开发到领先开发
在华为发展的前期,其技术研发以跟踪开发为主,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已经成熟的技术,以节约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但随着华为的发展,在技术上拉近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而成为其封锁和打压的对象。跟踪型的研发之路走
不通了,华为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能不走领先型研发之路。为了打破欧美跨国公司对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的垄断,华为在技术研发中坚持高起点,始终瞄准业内尖端、前沿、最有市场的产品,努力站在与国际跨国公司同一起跑线上。
华为在坚持以我为主、自主研发的前提下,通过合资、合作
和英特尔联合向中国运营商及其他国家运营商联合推出3G混合组网解决方案;华为和西门子共同组建一家合资公司,专注于3G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华为推出的3G手机就是与英飞凌、高通等知名厂商合作研发的产物;华为公司还与高通公司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解决方案、业务、系统芯片、终端芯片方面开展了紧密合作。有的核心技术,如天线是设在俄罗斯的研究所设计的,芯片是设在中国的研究所开发的,而工艺是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的,软件则是由设在印度的研究所开发的,可以说是集世界最先进技术之大成。”
小案例:
华为在3G上的倾尽全力曾经招致过“战略失误”的嘲笑,但他们始终认定:“传统产品的市场格局很难改变,我们只能在新增市场上争夺一席之地。”整整10个春秋,华为在3G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投入研发人员近6000人,在美国、瑞典、印度和俄罗斯等国设立了多个研发中心。目前,他们的奋力追赶终于有了可观的回报,华为已拥有2700多项3G专利,其中94%为发明专利。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使华为用很短的时间,在荷兰、美国、阿联酋、马来西亚等地部署了11个3G商用网络,今年4月底入选英国电信公司未来5年优先供应商,第一次站到了由爱立信、思科、西门子等7家跨国巨头组成的顶级供应商行列。
华为的创新策略:
曾经错失小灵通的开发让华为认识到,无论是先进还是落后的技术,只有能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才能取得成功。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要产生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需求是技术创
新之母,技术创新必须符合用户需要,创新产品必须具有市场价值。这就要求创新者必须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超前把握市场与用户的潜在需求,这是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
例如,华为的CDMA开发进程就是严格按照IPD的计划进行的,这使得华为CDMAlx产品的开发、测试、生产和市场发布都有条不紊、不急不躁,确保了华为的CDMAIX系统一经推出就达到了可规模商用化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IPD使华为整体研发成本降低40%。按照华为北京研究所路由器产品线总监吴钦明的说法,他们在开发路由器时,通过实施IPD,可以把最前端的产品发展趋势直接固化在后端产品开发计划中,并保障在开发路由器时“一板”成功,大大减少了废品率,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在高人力密度研发时期,基层研发人员实行统一工资制。华为的研发体系要求高度信息沟通,并对项目开发进程做详细记录。研发体系变革后,基础研发人员的个人薪金完全与项目小组的研发成果和个人贡献挂钩,中层研发经理的薪金则按项目研发制度和客户满意度进行考评。这样华为的创新成果更快、更高质量地转化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产品,这也是最近一两年来华为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地位迅速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
结语:
可以说,在当今中国,华为是最有潜力成为世界级公司的中国企业,也是最受尊敬的公司,没有之一!
因为它重视创新,所以它有核心技术,一个个核心专利代表的不是它的辉煌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灯塔!
7.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篇七
质量管理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石油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其质量管理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业务的需要,石油企业基本都是施工区域点多面广,管理机构以分层形式存在,具有管理纵深大,业务种类多,工作范围广,管理模式中的传统观念影响大等主要特点。此外,石油企业通常以小单位分别建立体系、独立审核、取得认证,这使得石油总部对所属各单位的审核不一致、管理不统一,因此,实现质量体系的创新,达到创新基础上的惯性约束,以低成本、高效率和长效机制对国有石油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 石油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目前,石油企业的经济体系结构正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折的重大时期,企业还没有完全做到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随着石油企业的持续重组,石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石油企业快速、持续的发展,这使得目前的石油产品质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1 油藏开发寿命短
对油藏进行开发时,由于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导致有时开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油藏开发指标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最终缩短了油藏开发寿命,这主要是源于石油企业质量体系中的管理观念没有与时俱进,使得质量管理忽视了开发新油藏时的实际情况。
1.2 原油生产质量不稳定
在原油生产过程中,仍然沿用旧有的质量体系,没有根据石油企业的经济体系结构调整步伐进行质量管理创新,导致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不严,同时对采购产品的质量没有进行有效控制,造成油井的油层不能被发现或油井减产,有的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火灾等安全、环境事故,最终使得原油生产的质量不稳定。
1.3 预测油井结果与实际测井产量差距较大
在原油勘探过程中,通常采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新油井的油藏量和油层分布进行预测,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预测方式可以较准确地得出油藏量和油层分布。但在实际工程施工时,由于质量管理不到位,经常发生不合格的工程质量,如土建工程不符合设计要求;管线爆接、管线防腐达不到工程质量标准的要求;油层被钻井泥浆污染等,这导致预测油井的结果与实际测井产量差距较大。
2 石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
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质是为了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推进企业产品的质量健康稳步的发展,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不受影响,而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则是为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克服我国石油企业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在继承传统优秀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善于用科学发展的思路创新我国石油企业的质量管理。针对上述石油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惯性、创新和质量三方面提出以下创新思路。
2.1 惯性———质量之命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质量被解释为两种含义:其一,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其二,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即物体惯性的大小。惯性是潜移默化的约束,物理学中,惯性被解释为质量大小的量度,惯性大小和质量大小成正比关系。在日常生产和新油藏开发过程中,严把石油产品质量关,基于质量形成严格的规章制度,应用这些规章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如果工作人员对于规章制度的条款条例耳熟能详,形成质量体系中的“惯性定律”,质量“零缺陷”必将实现,从而使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惯性是关系质量“生死”的命脉。
2.2 创新———质量之灵魂
工业质量理念可归结为:质量是科技工业的生命;质量是企业队伍素质的体现;质量是产品研制成功的保证;质量是战斗力。质量不是简单的生产一个,成功一个,零缺陷一个。质量必须在品质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因此,创新是质量的灵魂,是质量不竭之动力,是质量永葆生机的源泉。质量体系中的创新精神是在保证原有质量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发现、创造出更高质量且符合时代要求的产品或事物,从而有效控制原油生产过程质量,及时发现油井中的油层,保证油井产量,最终稳定原油的生产质量。
2.3 质量、惯性、创新———相辅相成
质量、惯性、创新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质量”一词产生过程中,惯性和创新就随之衍生,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是创新的结果。在质量体系中,质量就像一列火车,惯性恰似火车运行的轨道,创新可看作火车提速。严格遵守火车运行的相关规则,严格控制火车的运行线路和运行时间,严格遵循与火车运行相关的一切惯性约束,“火车运行”零缺陷必将实现。惟此,石油企业也将沿着良好的方向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企业质量管理氛围,保持石油企业核心竞争力。
3 结束语
在质量体系中,质量是惯性的基础,惯性是质量的保证,让行为成为一种惯性,让惯性约束质量;质量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质量的源泉,让质量带动创新;让创新推动质量;在惯性和创新的协同下,质量必将“增效”。良好的质量体系产生的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基础,是石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现阶段,提高其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需要通过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予以引领,塑造出石油行业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方法。保障石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桂需,齐保智.大型石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与实践[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9).
[2]苗永焕.创新石油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5).
8.企业创业创新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篇八
关键词:创业;创新;企业家精神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80-01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这些关于创业创新的新论述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创业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热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验表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宣传,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广泛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浙江经济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回顾慈溪本地企业过去几十年的拼搏和发展,无不与弘扬企业家精神有关。
然而,当今一些企业在生产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在信息化与自动化、经营与管理、技术与品牌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突出表现在三大竞争力不足:一是人才团队竞争力不强;二是创新能力竞争力不够;三是企业文化竞争力缺乏。特别是缺少一种内在的企业家精神。
有数据显示,有90%左右的企业在生产规模上与负债率上都有大比例超自身能力的增长。为什么会这样?是企业家在“贪”、“嗔”、“痴”的定位与行为上不够正确,以及企业和政府都有过度追求快速发展与急功近利等现象而导致的。与现代有竞争力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对照,这些企业的软件与硬件上都严重缺乏竞争优势,并且在抱团发展上已经出现严重的诚信危机与道德危机,严重影响了企业家的心性。
当下,不管企业喜不喜欢,这个世界的市场需求与游戏规则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企业发展靠的是规模化、标准化,现在需要个性化、定制化;以前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很了解,但是我们有多少时间花在了解客户和市场呢?并且未来的制造不是B2C而是C2B,与以前是反过来的。如今已经是IT到DT时代,那企业接下来怎么办?就必须创新,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扎实做好企业精神文化培育,特别要对青年员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要深度梳理与重新立志自己的生活與事业定位
企业家要立志“孝道慈爱、谦虚礼貌、诚信创新、感恩利他”的价值取向。圣人王阳明先生早就给我们后人开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八字经;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也指出,未来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就会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企业就会发展的越来越壮大。要求企业家如何觉醒、感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要加大政策导向和培育诚信创新的土壤
党和政府要加大对创新企业政策导向,积极健全诚信创新体制,成立组建由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担任主任委员的企业家精神建设委员会,帮助企业家重新“立志”,打造新时期的企业家精神。每月组织10位具备正能量的标杆企业家和政府直接相关部局负责人参加的研讨会议,让企业家感知和领悟做人做企业“真谛”;提倡企业家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坚持“知行合一”、“永不言败”的精神,从而提高企业家信心、决心、自信,不断增强企业开拓创新,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
三、要鼓励年轻人创业创新做企业
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到企业中立志创业创新,鼓励年轻人可以先进入到一些企业单位中去学习创业,积累资本、经验、市场信息等资源,然后再创业。要加大对创业风险的正面宣传,对广大青年学生在企业艰苦创业中涌现出来优秀人才和创业典型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同时,要加强创业业务知识的培训,正确认识创业风险,使年轻人在理性创业的同时时刻不忘风险的存在。
四、要加强职工核心价值观教育
9.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篇九
创新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凝聚科技创意,成就创新梦想。
与天公比高,做风流人物。
思路决定思路,观念决定方向。
创新才是走自己的路。
经得住考验,挡不住难关。
携手创新,共建和谐社会。
企业必须具备高度的动力感不同寻常的竞争意识和不顾一切的敢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实现超越,变革赢得机会。
数字新科技,创新来演绎。
时间创造一切,努力改变未来。
科技宏伟蓝图,创新助力实现。
集智创新,纳福无限。
研学而智得,立行而创新。
危机意识长存,创新发展决胜。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10.创新精神的名言 篇十
2. 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匈牙利裔英籍作家 亚瑟·柯斯勒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4. 作为一个未来的总裁,应该具有激发和识别创新思想的才能。美国管理学家 斯威尼 《致未来的总裁们》
5. 科学技术史表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朗加明 《创新的奥秘》
6. 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郭光华 《商品开发技巧》
7.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钱学森
8. 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这在现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更是如此。未来学家
9. 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郎加明
10. 随着一种观念的流行,言语创新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习惯改变的程度。英国作家 塞·约翰逊
11. 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德国文学家,历史学家 蒙森
12. 大多数人是保守的,不轻易相信新事物,但能容忍对现实中的众多失败。 苏格兰作家、历史学家 托·卡莱尔
13. 我们不可能靠模仿来超越今天的对手,要超越今天的对手,我们必须创新。作家,演说家,企业家 陈安之
14. 凡事力争最好的可能性,但必须做最坏的准备。做创新的科研工作更是如此。王世真
15. 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美国科学家 贝尔
16. 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 英国作家 塞·约翰逊
17. 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18.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
19. 然而,唤起消费者的需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唯有创新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郭光华
11.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篇十一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 烟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新思路
1 概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是不言而喻的,而在此阶段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全部都会暴露出来,最为明显的就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不处理好,必须给企业的发展形成阻碍。为此,十八大召开以后,特别是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块,中央对此有了具体的要求,即一方面要求企业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步结合起来。
2 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因素分析
虽然烟草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强调了多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做工作不太负责,只是把一些表面问题进行了整改,存在走过场现象,而真正的员工思想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现在而言,烟草企业员工思想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较低 在烟草企业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出现的问题是烟草企业忽略了对每个员工的认识,分析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根据相应自身的认知方式,对每一个员工采用同样的认知方式,这种认知方式使得一些存在特殊问题的员工的思想问题得不到解决。其次,一些员工在本职工作中,不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将其他的工作看作第一位,如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益等,这就直接导致了员工在思想中出现懈怠,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些烟草企业即使对员工开展了较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这种教育的方式是不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不对的,缺乏理性的教育方法,只是采取这种单元化的教育方式,以灌输思想教育为主,而缺乏的是一种多元化形式的教学思路的培养。所以,应当不断增强员工在此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与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结合实际的案例。对员工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增强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时效性。特别是针对一些员工存在逆反心理,要想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单纯的靠说教是没有效果的,必须采取多种说教的方法对这类员工进行教育。所以,应不断地重视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2 员工进取心较差 在烟草企业的招聘过程中,由于一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进行招生时,采取的方式是进行内招的方式,导致了一些素质较差的员工进入企业,表现出的是在思想方面的积极性较低,一些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在企业中,员工应当具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与上进心,坚决抵制国外不良思想。同时一些员工在进入企业时,表现出思想上懈怠落后,行动上迟缓的态度,从而导致员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表现出一定的阻力,思想工作时效性较差。
3 十八大精神下烟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3.1 新时期企业党组织需要明确自身奋斗的目标及任务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对我党组织在新时期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新任务有了明确的规定,把企业、员工的发展与党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党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企业发展以及党组织进步的重要力量。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在实际的烟草企业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的思路,也就是一切问题和矛盾来源于群众,一切问题要在群众中解决,这不仅改变了烟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强化了其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2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十八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企业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这必然会使员工在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如果不及时地给员工进行正确的教育,而只关心企业经营的话,企业整体就会形成一片散沙。为此,烟草企业党组织要即时发现新情况,合理地提供员工需要的服务,并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各类交流活动,并深入员工调查,了解其思想动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温馨的工作环境。高度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烟草企业的科研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难题难以取得突破时,领导干部主动承担责任,与科研人员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总结一下失败的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
3.3 努力做好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十八大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作用意义,保持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新时期的重点要求,为此,烟草企业必须要做好党员干部的党风建设工作,树立把员工的利益当成企业的大事来抓的工作理念,通过科学的发展,努力地转变服务方式,在这里,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并科学民主决策。努力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主观主义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会议,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求真务实,多办好事实事,一定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
3.4 构建适合本单位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文化的构建,其必须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人,而不去管其职位的高低。烟草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烟草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具体政策,包括建立一套完整的聘免制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配置,包括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和谐的工作环境,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政策制度上,切实做到关心员工,爱护员工,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员工,才能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才能给烟草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5 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带头作用,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积极的付出和贡献,合理的树立典型模范,积极的向典型模范去学习、去模范无疑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体现。例如,可以学习像孔繁森和雷锋这样的模范员工,用他们的思想去感染员工,发掘并大力宣传企业自己的道德明星。企业员工队伍中,从来不缺少道德模范,而最为关键的是,要不断发掘、总结和宣传。道德模范的选择不一定要“高、大、全”,关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能为企业的思想建设工作发挥榜样的力量。
4 结语
概言之,本文主要对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烟草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关键是结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型管理特点与烟草企业的特点,将企业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烟草企业的快速发展。以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的目标作为指导,选择一种新的管理型条件,对企业中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改进,保持企业全面、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性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2(21).
[2]闫冰.改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2).
12.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篇十二
人类历经工业革命, 或者说工业化时代, 大体解决了人类发展的三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 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第二, 工业化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工业化时代第三个重大的历史贡献就是创造了福利社会。从世界范围来看, 以上三个方面的成就是工业化所完成的最重要的人类发展使命。因此, 工业化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完成, 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将回归到显著低于工业化时期的中低速度。世界各国无一例外。
对于今天的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来讲, 应该如何应对工业化阶段的改变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我们会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即从过去高速增长的状态必然会走到中低速的增长的状态?
在工业化的历史上,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所以数十年推动了经济比较高速的增长。但是所谓的第三次工业命, 或新经济时代, 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 迄今还没有根本性地改变人类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能量还没有发挥出来。世界还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除了一些发达国家之外,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没有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使命。即使进入第三次工业革命, 也还需要有更大的科技突破。现在科技突破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和计算机方面, 除此以外, 还没有根本性、革命性的突破。
因此, 我们要科学客观地认识中国当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我们到底和国外差距有多大?前几天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机构做出了一个判断, 引起很大的争议。他们说现在中的制造业和德国的制造业比还有100年的差距, 和日本还有60年的差距。这个判断可能有点夸张, 但他们认为中国制造业同德国日本相比还有很多差距的判断是可以接受的。根据我们的研究和观察, 大体上我们大多数的工业产业和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相比差距大概在四五十年以上。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 将200年的差距缩小到四五十年, 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切不可再过高估计中国制造业的水平, 以为我们很快就可以赶上德国等国家了。
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制造业发展规划, 表达了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的意志。最近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 提出, 经过2015、2035, 到2050, 我们将用30-35年时间使我们的制造业能够赶上世界的制造业强国的水平。到那时, 才能进入制造业第一方阵国家的前列。现在, 我们离那个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据轻工联合会的研究数据, 我们的轻工业品应该是中国各类产业里面国际竞争力比较强的, 但各个产业和国外产业的差距仍然不小。到底有多大差别呢?主办方提供了关于一个中国轻工业进出口状况的报告, 其中, 有些数据给我很深的印象。
在进出口环节, 我们衡量中国和国外产品的技术差别, 或国际竞争力, 有一个常用的指标就是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差距。现在我们大部分的轻工业产品进出口的价格差距都在数倍到数十倍。有的最高达到六七十倍, 少的也在十几二十倍。价格差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轻工业的技术差距, 或质量差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技术差距?一个是历史原因, 别人走过200多年历史, 我们只走过20、30年的历史, 赶上也不容易, 哪怕我们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缩短了差不多和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差距, 也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
问题是, 这个差距还能缩小吗?缩小的前景究竟是什么?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具体研究。很多企业都谈有些产品尽管算不上是高技术产品, 技术含量在工业品里不能算是很高, 但我们和国外产品的差别依然是明显。这个差距不是一般的技术上的差距, 包括我们整个社会的工业文化基础所导致的深刻差距。我们的工业理念, 我们的工匠精神, 现代工业文化的积累, 乃至我们员工的素质和欧美发达国家有很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制造业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绝不是说在供求关系上的总体过多, 而是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基础和国际竞争力还不坚实的表现。关键的问题不是我们生产太多了, 而是我们还生产不了高质量、高档次、高品味、高附加值的工业品, 而是在低技术层面上“拥挤”。中国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有国家的强盛问题, 有国家安全的问题, 有老百姓生活的问题等等, 这都需要制造业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而我们的制造业还不能完全胜任使命。即使是大量“产能过剩”的产业, 例如钢铁, 仍然需要大量进口, 因为我们生产不了各种高品质的钢材。
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讲, 有三个因素值得大家去思考。
第一个因素就是比较优势, 就是资源。我们适合生产什么, 不适合生产什么, 什么东西有竞争力, 什么东西没有竞争力, 首先收资源禀赋的影响。资源禀赋可以决定比较成本, 我的成本比你低, 竞争力就可能比较强。过去, 我们的企业主要采取低成本替代的战略, 形成产能, 占领市场。现在, 在一些方面低成本的优势我们中国还有, 这表现在我们和国外的产品价格还有很大差别。我们还有一定的空间, 但是这样的空间会越来越少。包括人口众多, 市场巨大都是我们的资源。我们也比过去有钱, 资金上也有实力。总之, 资源优势还是有意义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技术。技术的创新, 现在我们对技术创新往往理解比较狭隘, 我们总是认为技术创新就是突发奇想, 创新似乎就是“狗熊掰棒子”,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像是“腾笼换鸟”。其实技术创新是各种各样的, 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也有累积性的技术创新。刚才立白老总讲他们不断的进步, 就是一种累积性的技术创新, 或叫“连续性”创新。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以为技术创新一定是什么样的, 其实技术创新多种多样, 多层次, 多路线。其中, 很多都是累积性的技术创新, 很多事儿不可能通过很短的时间产生巨大的改变。但我们看到更多的好象是颠覆式创新, 有了新东西旧东西不要了, 当然这也是一种创新。但真正坚实的工业能力往往由累积性创新决定的。例如, 瑞士的机械手表, 为什么让我们望尘莫及?不是你想创新就能做好, 就能赶上的。
第三, 为什么中国很多的技术创新不行,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文化的问题。中国的工业品特别是中国的轻工业品, 大家不要认为技术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看看欧洲的一些产品为什么跟我们有这么大的差距。他产品里面的文化含量远远比我们要深厚。工业品做到后来一定是精致、极致的产品。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建筑业, 最好的产品一定是这样。从经济学理论来讲, 就是有差异化。差异化最深刻的原因就是要把他做到别具一格。
中国工业品的文化含量太低, 虽然技术很重要, 但是技术在工业品里起什么作用?技术的进步起两个作用, 第一作用是使这个产品的性能更好, 功能更好, 这是技术的作用。技术第二个作用就是使这个东西更便宜。技术和附加价值没有必然关系。相反技术越进步, 附加价值可能越低。这是技术革命的本性:让东西越来越好, 让价格越来越便宜。什么让产品有附加价值和有品位?是文化, 是差异性。有差异性的东西, 有文化价值才可以做到比较高的附加价值和品位, 他可以进行消费者区隔, 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要, 这时候你才有附加价值。
过去我们走低成本替代路线, 以为找来技术, 我们填一个资源就可以制造出比较好的产品, 这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产品要在工业精神上更加深厚。比如说手表, 机械钟, 机械表, 统计上不是高技术产品, 为什么中国和国外的差距这么大?里面不仅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技术积累, 还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累。制造业文化决定着长远的工业发展方向。
回过来我讲到我前面的问题, 中国的产业、制造业, 特别是轻工业, 你到底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我们下一代人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可能跟我们不一样。西方讲人类社会从物质主义时代走到后物质主义时代。物质主义时代就是东西越多越好, 这个时代中国还没有过去, 但正在经历这个时代。经历之后是后物质主义时代, 就是大家来追求生活的便利, 有品位, 生活质量等目标和非物质价值。不仅要劳动, 还要有休闲等等。那时候我们的工业能够提供什么?能够使一个变化的社会怎么样变化。社会的变化需要制造业的支撑。制造业是实现科技进步的产业载体。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进行交流, 也看到了那么多好的企业, 也有很好的创新想法。中国经济所谓进入新常态, 目前客观的来说经济处于一个比较焦虑的状态, 过去那样的模式, 我们的优势已经释放的差不多了, 我们需要找新的优势, 更多的靠创业创新, 各个层次, 各种类型的创新。千万不要把创新想的太狭窄, 好象只能够是什么样的企业创新, 传统企业不能创新, 其实不是这样的。中国是需要一个全方位创新的工业文化, 才能够支撑中国制造业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 谢谢大家。
13.创新精神的古文名言 篇十三
2、此刻的一切完美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3、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正因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5、《数字化生存》:渐进思想是创新的最大敌人。――――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6、对新的对象务必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7、每一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领先。每一天多做一点点,是在走向丰收。每一天进步一点点,是在走向成功。----邹金宏
8、凡能独立工作的人,必须能对自我的工作开辟1条新的路线。——吴有训
9、为了产生创新思想,你务必具备:必要的知识;()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出自:〖斯威尼〗美国管理学家出自:《致未来的总裁们》第29页----斯威尼
14.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篇十四
【 作 者】高宝立
【作者简介】高宝立 《教育研究》杂志主编、编审,厦门大学高教所博士生。北京 100088
【内容提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处理好业务素质和全面素质的关系、学习和发现的关系,进行高校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 键 词】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 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456,495.[3] 林秀华,等.创新能力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4] 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Ψ洞笱С霭嫔纾?000.71.[5][6][11] 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1,95,93,102.[8]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0.[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6卷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77.[10] 伯顿·克拉克.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91.[12][13][14][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1998)[R].第10条(a),第9条(c),第9条(a),第9条(d).一个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数量是该国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反映,对该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影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而教育则为其他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以切实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精神是创新的灵魂与动力。要创新,就要有追求创意的强烈意识、对未知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对新事物价值的准确认识、对新知执著的探究兴趣、追求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激情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意志,还要有脚踏实地的严谨学风。“一个具有创造精神的人,一定是敢想、敢干,有勇气独辟蹊径,有能力开拓新的领域,敢于创新,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的事。”[2]创新能力是在进行创新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及各种技能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它既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完美结合的体现,又是人自身的创造智力和创造品格的有机完美结合的体现。据对清华大学两院院士的调查,认知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智力发展、人格品质、研究动机构成了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据有关调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广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知识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2.敏锐的思维能力;3.全面的智力发展;4.良好的人格品质;5.强烈的研究动机。此外,个体本身所具有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都影响创造力的获得与发展[3]。创新能力表现的过程是思维过程、实践过程、探索过程的优化组合。是人类高智能活动的集中体现。
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习惯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在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积极发现并探求新问题,并能运用独到的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新成果。创造力并非少数人所特有,“创造性是人所普遍具有的潜能”,而“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使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4]。作为“新思想的源泉、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5],大学所进行的教学本身就是知识信息的创造和加工,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开发他们的创新能
力,乃是大学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而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大学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的关系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但是,“当我们考虑到学生未来所要起的公民作用时,广博的见解也是为普通教育所必需的”,高等教育“必须再次转向整个人的教育、全面的个人的教育”[6]。因此,在大学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中,应使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和谐统一起来。高校培养的大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群体合作能力等。高等学校要克服那种认为无需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单纯技术倾向,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论教育。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作为基础的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深刻影响,往往作用于学生的整个学习和工作中,对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所谓“文”“道”之争是教育史上的老问题。总结历史的经验,高校要重视教学的教育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态度、严谨的学风、坚强的意志等)协调发展,“把教学论从以认识论为指导推向价值论,使认识论与价值论有机地结合起来。”[7]
在全面素质培养中,要着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品质。思维的独创性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很强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的特点,这都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不可忽视培养聚合性思维,因为,发散性与聚合性思维的有机结合才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模式[8]。
第二,处理好教学中“学习”和“发现”的关系
对于以学习前人知识为主的大学生来说,经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走着一条快速地掌握知识的捷径。正如马克思所说:“再生产科学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二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9]
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问题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即只注重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对此,有必要加以分析。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教学中“学习”和“发现”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关键。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才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培养。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智力发展又是学好知识和形成技能的条件。高等学校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基本目标,教学目标决定了高校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探索性。那么,大学生的学习同科学家的研究,在认识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上,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这就要求大学的教学,要有科于学生去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使教学过程既区别于科学家的工作过程,又在某些方面相似于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大学中的探究“确定了强有力地表现联结体的主要条件,充分地使高级的教学和学习与科研的观点和方法整合起来,并和限制在大学学科在实用的知识以内的学习整合起来。”[10]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可以把科学家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的独创的研究问题的方法,适当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创性,使教学体现出研究活动的成分,以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品质。
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身是一个实践过程,实践是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认知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娴熟地应用已学知识,进行探究等创造性活动。高校的基础课知识体系和专业设置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与突破,将是高校
教育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
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集中体现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上。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求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为目的,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在教育观念、手段、方式乃至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第一,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到发展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只有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真正发挥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状态时,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大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兴趣是探究知识的动力之一,是创造发明的重要源泉。“启发式教学和友爱教学对个人来说是获益最多的教学方法”[11],在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际中,常见的观念是把学生主要当作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重视对学生的现实状态的评价,忽视学生的潜在发展可能性;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考量、要求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极不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状况,在学生观的创新上,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信念。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和智慧潜能。要消除教育教学过程中压抑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弊端,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改革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兴趣转化、升华为志趣,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求知创新,获得前进的力量。只有用“创新性学习”取代“维持性学习”,学习才会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行为,也只有在这种意义上,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才成为一个自身得到提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创新的过程。第二,注重培养大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素质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更需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他们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素质,创造性地去开辟未来。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应仅仅传授知识,应把重点放在教育学生如何学会学习上。教师“不应仅仅传授知识,而必须把重点放在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发挥主动精神上”[12],“应利用和提倡新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技能、才干和交往能力,学会进行创造和批判性的分析以及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能独立思考和协同工作”[13],教他们“学会学习”。
人的智力的核心因素是思维能力,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想象等能力,思维能力只能在积极思考中才能得到提高。根据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大学的教学活动应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关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帮助学生形成基础扎实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要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掌握正确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创设各种情境,帮助、启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追求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敏捷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第三,将大学生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在实际过程中,一些高等教育工作者往往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这种理解有失偏颇。高等院校不但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将他们视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主体观得到
进一步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用最科学的方法,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现这种转化的过程中,必须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否则将无法实现这一转化的工作,学生的主观条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努力,对于教学效果极为重要。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思路以及新模式”[14],对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来说,它更要求其成员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也只有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的人,才能善于运用自己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去解决挑战性的新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应加强教学活动的启发性,广泛采用诸如发现法、尝试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论,提高探索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根据经济、科技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当前,高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的办学目标,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基础理论和较为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同时,要加强科研训练和实践环节。以宽口径学科教学为基础,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和研究活动,以利于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创新经验和创新技能,乃至在某些专门技术领域作出创造性成果。
实践性教学环节应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设计并组织,同时,要审视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对大学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要求,适时改革培养模式,调整培养口径,从培养计划、教学组织与管理到专业建设、课堂教学、考试改革,都要根据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努力实现教学与生产、科研的有机结合。
当前,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还未形成,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亟需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教育教学评价主体、标准和形式的科学化、多样化,因为“测验方法不仅应能增强记忆力,还能增强理解力、实际工作技能和创造力”[15]。
【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推荐阅读:
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11-03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07-11
浅谈企业文化的创新06-11
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07-18
企业机关的管理创新10-09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根08-24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09-27
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07-08
略论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施07-09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及对策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