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里的河流的优美散文(精选10篇)
1.炊烟里的河流的优美散文 篇一
草原炊烟优美散文
当十月的秋风步履轻盈地走下了雪山,草原上那一缕缕炊烟便飘荡于屋檐和云朵之间,宛如藏家人欢乐而又喜庆的歌谣。歌唱着草原上的金秋时光,沉静在雪山下歌声不歇的景色中。
在这个能让人陶醉的季节里,那飘荡在藏家人新房上的袅袅炊烟,总是依恋着动人的丰收景象。送走了一个忙碌于秋收的太阳后,又迎来了一轮庆贺丰收的月亮。
哦,是太阳和月亮照亮了藏家人的幸福日子,在草原上的炊烟中,总是弥散着诱人的芬芳。那糌粑面的喷香、奶酪和酥油茶的美味,还有青稞酒的甘甜,早已随十月的秋风飘散到了四方。
飘飘渺渺的炊烟,像那弦子舞中阵阵飘逸的长袖,而那踏过音乐的潇洒步履,便是我们走进幸福而又安康的脚步。再也没有饥馑的日子,只要走进炊烟,便走进了丰衣足食的日子,走进了音乐伴奏的时光,走进了百花盛开的家园。
因此,飘荡在十月秋风中的炊烟,总会连接着藏家人的追求和希望,连接着我们的爱情和幸福;连接着雪山的欢歌和喜悦,连接着草原的.丰收和祝福。阿妈在那炊烟下唱念着吉祥的祝词,让那升腾烟云缠绕着美好的愿望;阿爸在炊烟下点燃神龛上的酥油灯,让那晃动的火光辉映着幸福的时光。
吉祥的神鹰总是披着彩霞盘旋在蓝天,守望着风光秀美的草原,飞舞出一片辽阔宽广的景象,让那坐落在草原深处的美丽家园,更加温馨而又生动……
2.在黑暗与光明的河流上优美散文 篇二
在黑暗的翅膀之下,光明在河流之中闪亮。我于是听到了鱼的呼吸,在水里,鱼的呼吸如此幸福,大鱼和小鱼们的声音一样充满活力与快乐。它们听到了来自光明的歌声,是月亮的声音也是太阳的声音。河流才是没有尽头的事物,在上游它们由许多注入活水的源头组成,而在下游它们将汇入江海,这将引领吸引着它们走向更为宽阔更为自由的疆域。幽暗水面上蓝色的月光,现在与水作着友好的交谈,光在水中的影子变成了水自身,所以白天到来的时候,纯粹的水一定是蓝色,而光在与水面交割的地方,变成白色,这也许是水的最初颜色。鱼在跃出水面的时候,发出了笑声,鱼的笑声水可以读懂如同水的笑声鱼可以明白一样。而两岸的青山呈现夜晚的青黛,象在幽远的时间里那些玉的颜色,风过林梢时飒飒作响,这样的响声越发显示了天地的博大与宽容,而一只鸟发出了夜间的声音,鸟很少在夜间说话,就算它是白天里的歌者,于是夜莺才与众不同,但现在这只鸟发出了声音,这是树梢的颤动,引发了这位栖息的歌者快乐之情,这只夜间偶一为之的歌者发出了诗经一样的声音,在河流面前,人类的诗歌与鸟的歌声是平等的,如同雨水从天而降一样充满信心。如果此刻也在这里,我完全有资格参与清浅的吟唱,我相信在河流面前我跟一尾鱼和一只鸟一样平等。
现在我想象那些石块,不是河岸的石块,是水底的石块。它们在水下沉浸了数百年甚至千年,在这样的夜晚与这样的水流之中,它们可以感觉到水流平缓地抚过身体,河流在平缓的时候,既是母亲又是爱人,在这样无处不在的水的包裹之中,石块感动,石块幸福,它甚至闻到了那些游动在身边的鱼的呼吸的香气,这种香气是自由自在的充满了爱与感激的香气,一条鱼在水中,永远充满着感激之情,它在感激水的`时候也就感激了造化,一条鱼永远不会对水生出仇恨,生出对立,就算河床干涸,它也不会对水仇恨,仇恨不是来自造化的心思,仇恨是来自仇恨自身的东西,在一条鱼的世界里,没有仇恨,因为鱼只生活在水中,在没有水的地方,它或许会有仇恨,但在没有水的地方,它即没有了生命,在没有了生命的时候,它无法仇恨,而在它意识到生命渐行渐远的时分,它的内心充满了慈爱,它懂得仁慈与爱传递给了世世代代的鱼,也传递给了世世代代的河流与石块,这是石块对鱼的全部估价,石块生活在这里的时候,现在的这些鱼还没有产生,但是,它们的祖先早已经生活过了,它们的祖先就是这样生活过的,生活在水中,生活在对水的爱与感激之中。水亦是因此对鱼充满着爱与怜悯,在这样的爱与怜悯之中,它找到了自己的快乐。这是石块对水的见证,它知道,这些水已经不是多少年前的水了,但是,它知道它们其实在何其不同之中又何其相同。石块从来没听到过风的歌声,因为河床干涸的时候,它们被沙埋住了,河水不同,河水一路行走的时候,总能听到风之歌唱,风之歌唱来自鸟之歌唱,风之歌唱是对鸟之歌唱的延伸和模仿,在天空之下,显在的鲜活的生命和潜在的力量的生命是这样融合着平等着,互相学习又相互补充,相互理解又相互歌唱。
河水不会狂暴,上天才会狂暴,上天的狂暴带来河水的狂暴。那时候,天地在剧烈摇动之中,风听到了更猛烈的风的声音,风因此知道它们并不是唯一的风,真正的风是那种撼天动地的风,排山倒海而来的声音与力量,让那些墨色的山为之静默,那些树和其他植物在不停地颤抖,而雨水铺天盖地,闪电划破天空与大地之间的界线,把天地混淆在一起变回混沌之初,水变成了咆哮之物、饕餮之物、强硬之物、打击之物、冲撞之物、也即变成仇恨之物,仇恨之物,把无名无状的仇恨变成力量,这样的仇恨之力,让鱼死亡,让水草死亡,让风和日丽死亡,最终让水自己死亡,它在这种狂暴之中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天性的水就是死亡之水。等到一切过去之后,水变成泪水,它在狂暴的时候身不由己,这不是水的错,是风的错,是雷电与暴雨的错,是上苍的安排。
3.节气里的夏天优美散文 篇三
立夏
从春天疾驰而来,绿,渐具领袖的气质。它以一棵树的姿势摇旗呐喊,一呼百应,拓展疆界。
到处都是绿的大军,风过处,山呼海啸。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们要拥戴心中的王,立朝为夏。
冷暖不兴,干戈平息,泱泱山河,如此繁华。从此,盛世来临,把欲望和希望攀援。
小满
风柔雨细,阳光平和。一朵牵牛把露头的夏爬向高处,它要宣告,一个盛世的来临。
心情灌浆,希望结籽。五月的乡村开始清扫仓廪,储存绿色和鸟鸣
小小的满足,高不过一棵麦穗,但足以让一只蜜蜂,把生活唱成小曲。燕子从旧日的温情里飞出,把一树柳丝,舞成霓裳。
芒种
布谷鸟的啼鸣,把六月的村庄丢在安谧里。节气在蔷薇花的缤纷中,收割春,播种秋。
一个背着阳光的人,开始在水面上栽插诗行。
大片的麦子在风中奔跑,沿诗意的指引,寻找回家的路。
农事里逃出的几粒菜籽,在绿草的阴凉里,诡谲地笑。
月光轻掀一本泛黄的夏历,听取蛙声一片。
大暑
阳光蒸熟了稻香,酿成醉人的农事。那在田间收割夏天的人,挥汗如雨。
镰刀在田野放倒成熟的爱情,甜蜜的疼痛随风飘远。一根颤悠悠的扁担,挑着多少饱满的`心事?火热的日子,实了仓廪。
越堆越高的稻秸堆上,谁家的汉子,就着太阳惬意地点一根节气的烟。
4.尘土里的记忆的优美散文 篇四
我出生在一个比较大的家庭,父辈共弟兄四个,但到了我这一辈,家里的男丁添起来却是显得很艰难。一个大家分家分成四个小家后,就显得更冷清了。我有两个堂弟,而关于尘土的记忆,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最小的堂弟,虽然我很忌讳将他与尘土联系起来。
小弟是二叔的孩子,属鼠,小我六岁。第一次见小弟时,他一岁多,眼睛很小,但泛着一股灵光,很是怯生,偎在奶奶的怀里一动不动。小弟最让人一眼能记住的就是他凸出的脑门和后脑勺,每个人见了他的头,都会不知是恭维还是惊讶的说句:这孩子将来肯定聪明!记得那时小弟还不会走路,经常在地上爬,偶尔会扶着墙壁站起来,每次站起来,就会高兴的拍起手来而忘了去扶着墙,以致突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坐在地上也不哭,而是静静的坐在那里,用一双又黑又亮的小眼睛四周张望着,仿佛要引起大人们的注意,现在想来,这种眼神的确是惹人爱怜。
小弟三岁的时候,我快十岁。小弟是十分安静的,不哭不闹,很听话。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会引着小弟在村子里转。但小弟是一点不喜欢走路的,老是伸着两只胳膊让我抱着他走,到现在我还记得抱起他的感觉,一种不一样的重量,一种温暖、亲近而又带着轻微呼吸的感觉。
三岁的小弟只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还记每次奶奶都会指着我给小弟说:“叫大哥,这是你大哥。”然后又指着二堂弟说:“这是你二哥。”这样说的次数多了,小弟叫我的时候都会叫“大”,而连不上后边的那个“哥”字。“大”在我们的方言里,就是“爹”的意思。以致后来,只要我放学刚走进村口,坐在村子那头的小弟就扯着嗓子喊:“大——”每次总会惹出满街道的笑声。
小弟四岁的时候,我上小学五年级。我开始躲着已经能走会说的小弟,因为他老是跟在我的后面,即使我去上学也会跟着去学校。有天下午,我折了两截树枝,在院子里写了一行拼音字母,我告诉小弟,照着写一遍才可以跟我玩。当我把那截树枝交给小弟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眼睛里满是委屈,眼睛里噙满了泪水。第二天小弟也没有再缠着我,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我看见小弟趴在地上,撅着屁股,手里拿着树枝在地上划着,嘴里还念叨着别人听不懂的儿歌。我走近一看,之前我写的那行字母下,小弟写了一行歪歪斜斜的,认不出是什么的符号。他看见我来了,扬起手将那截树枝递给我,仿佛是完成了什么重大的任务一样,显然在小弟眼里,他对于自己的那行杰作是很满意的。小弟的头发经常被奶奶剃的很短,这样他凸出的后脑勺看起来就更加的长,我就喜欢抚摸他的后脑勺,他的头发很稀疏,摸起来毛茸茸的感觉。每次我的手刚放在他的头上,他就开始笑个不停,仿佛他的痒痒肉长在了头上。小弟笑起来声音很清脆,每次一笑就没了眼睛,张开的嘴里露出几颗紧密的牙齿,那样子即使现在还常常清晰的出现在我的眼前。
奶奶喜欢养猫,小弟也喜欢猫。那是一只温顺的猫,白色的皮毛中带着几片耀眼的金黄。在太阳底下,它看起来就像几滴菜油滴在了纯白的牛奶上。小弟经常用他稚嫩的手学着大人的样,从头摸到尾,嘴里还念叨着:小猫咪咪,快快长大。小弟当然不知道,那只猫的岁数比他大很多。小弟有段时间很喜欢晚上和猫睡在一起,把猫抱在怀里。后来猫产了猫崽,几只未睁眼的猫崽偎在母猫的身旁,小弟就整天的学着猫叫,在家里,除了奶奶,只有小弟才会被母猫允许靠近它的几个幼崽。
五岁的小弟,已经开始调皮了。喜欢捉迷藏,喜欢突然间跳出来吓你一跳,然后自己开心的笑起来。随着小弟的长大,我对于他的记忆却越来越模糊,五岁的时候,他应该还是很短的头发,四面张望着他那前后凸出来的脑袋。即使那个时候的所有事我都忘了,我也忘不了一件事。那年夏天的时候,我带着小弟在田地里转,那时正是正午,地里一个人影也没有,十分安静。走着的时候却愣是被一片绿莹莹的西瓜地勾住了心,虽然自家地里也种着西瓜,虽然我知道现在的西瓜还没完全成熟,但我还是忐忑着从地里抓着瓜蔓拽出了一个西瓜。小弟看见西瓜虽然很高兴,但他似乎也从我的神情中看出了一些不正常。我还没来得及“享用”这“成果”的时候,就有人在后面喊着追了上来。我当时第一个反应就是溜之大吉,所以就拉起小弟跑了起来,没跑几步,小弟就摔倒在地上。后面的人赶了上来,我不敢抬头去看,只觉得一个黑影罩在了我的头顶,接着就是大声的咒骂,这种骂声在寂静的中午格外的响亮,也就是这种骂声,将会一辈子在我心里响起,让我不再去逾越。小弟吓哭了,他从来没有哭的这么凶过。那段时间被那骂声,被小弟的哭声拉的很长,记得后来是奶奶来将我和小弟领了回去。回去之后好长时间,小弟都是不说话,只要别人说话声音稍大一点,他就显得很不安,很害怕。那时候我虽然还是孩子,但毕竟大一些,但小弟还很小,我不知道这在他的内心留下了多大的阴影。那段时间,母亲经常责备我,说我不应该偷东西,更不应该带着小弟去。所以我一直很是内疚,后来看到小弟慢慢长大后又变得活泼开朗,我心中的内疚感才减轻了一些。
六岁时小弟得了病。那天晚上小弟喊着肚子痛,一整晚都没有停下来,说总感觉有东西往下坠。第二天那疼痛是缓解了,但是丸胀了起来。家人这才慌了,奶奶说这是疝气。小弟从此开始每天吃药,走起路来极为不便,下身经常戴着护具,将疝气的部分往上托着。小弟不能走得快,更不能跑,就这样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才慢慢的恢复了正常。
小弟七岁的时候,我十三岁。由于二叔生意上的原因,也为了给小弟治病方便,二叔决定带着小弟去外地。小弟七岁的时候,还是如往常的安静听话,很白的皮肤,依然很短摸起来毛茸茸的头发,喊我的`时候依然喊“大”,尽管他那时候说话已经很连贯了。
之后我也去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了,很少回家。再次见到小弟的时候我十五岁,小弟九岁,那时候他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那是快过年的时候,小弟跟着二叔回家过年。天气很冷,他也没有戴帽子,他的头发变得很黑很浓很长,这样倒是使人看不到他长长的后脑勺,比起以前瘦了很多,两只眼睛还是以前那样的小,眼睛里的水灵气没有了。说起话来总是不停,喜欢大声嚷嚷,不时的夹杂几句脏话。二婶把他从人群里拉到我的跟前,他看见我倒有了些生分,他笑了笑,叫了我一声“哥”就跑开了。本来想象中的那声“大”没有到来,那份重逢的热情没有到来,我心里不禁有了些失望。
过完年后,小弟就又跟着二叔离开了。他已经习惯了另一个地方另一个环境的生活,回到家里倒显得有些不自在。从这之后,由于我上学的地方远,学习也忙,小弟也很少回家,即使回家也只是待一两天,所以我很少见到小弟了。在这期间我只能听奶奶说一些关于小弟的事情,偷偷的学抽烟、玩电子游戏、不好好学习……我听了心中尽是失望,我那个听话乖巧,白净而又喜欢笑的小弟跑到哪里去了?他是不是七岁的时候离开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小弟十二岁的时候,二叔折了生意,也就回了家,小弟也跟着回来了。其实小弟并没有我听到的那么顽劣,只是有些贪玩和调皮吧。回家后也没再抽烟,没再整天玩游戏。我想,小弟的本身是不坏的,只是出于天性的模仿,以及缺少正确的管教而做出了些顽劣的事来。十二岁的小弟,还是喜欢安静,喜欢笑,那些我听说来的在他身上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他还是像以前的他。
小弟十三岁的时候,个头突然长高了很多,说起话来声音变得沙哑起来。小弟的学习也渐渐好了起来,他做起事来的样子很认真,不明白的时候总是皱着眉头。也就在这一年,小弟总是说腿疼。问医生回答说是小病,发育阶段,营养没跟上,小弟就天天补钙。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小弟疼的晚上睡不着,家人才带着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是肿瘤,需要住院治疗。这消息是晴天霹雳,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大病。小弟就从此住进了医院,我很后悔在这期间我未曾去看望过他,觉得自己很是不称职,一直有种内疚感。在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医生说病情可能会恶化,建议去别的大医院。那天晚上二叔一夜没睡,经过几个小时颠簸把小弟转到了省里最大的医院。在这治疗期间,我没见过小弟,但终于有好消息传来,说可以手术,手术如果成功,那就能康复,但必须将腿截掉。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经过长时间的考虑,二叔最终还是同意做手术。手术很成功,但还没等喘一口气,医院的检查结果却是出人意料:已经扩散了。
小弟出院了,那时他还不到十五岁。过年的时候,我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弟。他脸色苍白,头发有了些枯黄。他每天都要吃很多药,然后没事的时候就呆呆的看着窗子外边。我坐在他的床边,伸手摸了摸他的头,但却是说不出一句话,我更没有勇气去揭开被子,去看一看他的伤痛。这是我的小弟吗?清澈的眼睛呢?毛茸茸的头发呢?这些都到哪里去了?突然我很想抱他一下,像他小的时候那样,温暖、亲切、均匀的呼吸,这种感觉我怎能忘记?小弟却显得很平静,或许这么长时间的治疗,他也有些累了。他还像以前那样笑着叫了我一声“哥”,我想小弟在那时是坚强的。后来二叔的家里来了很多亲戚朋友,本来过年时的喜庆,在这一刻却似一场道别。每个人都眼睛湿润着,走进房间,然后走出房间,站在外边抹眼泪。我是没有见过小弟流泪,他静静的看着来看望他的人,很安静……
后来的一天,二弟给我打来电话,他几乎是哭着说完整个噩耗。虽然这个噩耗在很久之前就被医生所预言,但听了之后我还是经不住涌出了泪。记得那天是春分,风很大,天在下雨,雨里夹杂着雪片,落在脸上,很冷。那年,小弟十五岁,我二十一岁。
又是一年春节。我二十二岁,小弟仍然十五岁。春节的喜气包围着这寒冷的天气,人来人往的热闹让我不禁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不禁想起了小弟。我想去看看小弟,却不知道他葬在哪里。我也不想去问任何人,因为这样的提问会引起更多人的伤心。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思念着小弟。忽然我觉得整个家乡的土地都变得亲切起来,因为小弟已经融入了家乡的泥土里,每一寸土地,都似乎有了小弟的身影。
小弟已经离开了两年,每次想起来,我都忍不住会鼻酸流泪。短短的十五年,又是长长的十五年,最终汇成了一段长长的回忆与怀念。周围能让人想起小弟的事物越来越少,但我会永远的记住这十五年,在我心里,小弟也在慢慢地长大。
5.一个秋天里的早晨优美散文 篇五
这是一个秋天里的早晨,气温骤降,降得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就没有头脑地将母亲的话置若罔闻。母亲一早打电话过来,今天降温,记得加衣服。早已经习惯了母亲的唠叨,想起来自己的女儿都和自己一样高了,在母亲眼里,依然是不知冷暖的孩子。就单是在穿衣服这一项上,常常和母亲“阳奉阴违”,嘴上说知道了,背地里还是我行我素。没少受她老人家的批评,这种批评足以让人感念一生。
下了楼,一阵寒风袭来,立刻精神抖擞起来,连手臂上的每根汗毛也都挺直了腰杆。看来母亲这次没有虚张声势,想上楼去添加衣服,但时间已来不及了,忍着吧。大不了再给母亲批评一次的机会,还别说,没了母亲的批评,生活中还真缺少了什么。
上班的途中要穿过一个菜场。菜场里有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其实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如果谁想把这两个人硬扯上点关系,那此人一定要具有非凡的想像力。这两个人只是我几乎每天都能在菜场里见到的两个人。
男人是个卖菜的农民,四十岁左右的样子,面相有些圆滑,基本上脱离了农民的朴实,或许他本身就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许他曾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按理说,菜场里和他一样卖菜的男人多了,这什么我要单单说起他呢。因为此人卖菜别具一格,整个人就像一个只会开而不会关的喇叭,一刻不停地叫嚷着,“哎,当地的西红柿啊,包你好吃,快来买啊。”我见过最多的是他和西红柿。他卖菜的三轮小车旁总围拢不少人,其实买菜也有一种崇众心理,一看到菜摊前聚拢着不少人,赶紧挤过去,总认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说这人圆滑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深知这一点,而且深知人们的喜好,都喜欢买本地菜农的菜,图个新鲜。至于此人卖的西红柿是不是当地的呢,我是清楚的,我亲眼看过他从外地卡车上卸下过西红柿。但谁又会揭示他呢,他只不过是一个需要简单生活的人而已。不是所有的秘密都要被揭示,我们各自都终将带着秘密离开这个世界,在下一个轮回里,所有的秘密将昭然于世。
菜场里的`女人很丑。也是四十多岁的样子,像男人一样的短发,肥硕的身材,走路有点外八字,看上去就像一只蹒跚的鸭。脸上布着星星点点的雀斑,给她淡而无味的脸增添了一丝生趣。嘴里自始至终叨着一根香烟,这些香烟都是外地来菜场做点小生意,属流动商贩的那类人孝敬的,我不知道这女人是何来头,她一边用最粗俗的语言骂着那些外来的人,那些外来的人都用近乎诌媚的神情向她敬献着香烟。这个女人的确丑,这是一种不加任何掩饰的丑,这种丑就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样,恣意在她身上泛滥,丑得让人心生怜悯,丑得让人感到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6.石磨里的记忆优美散文随笔 篇六
在人生的记忆里,总有一些刻骨铭心,历久弥坚。譬如童年情趣,少年情殇,青春爱恋,乡思亲情。在我的记忆中,总忘不了家乡的土疙瘩、高峻的山、清澈的水,忘不了家乡的牛哞、马嘶、狗吠、鸡鸣,还有袅娜的炊烟、漆黑的土灶和老屋里的石磨。
老屋里的石磨通常在掌灯时分转起来,咯吱咯吱转响农村的.生活,转响一家人的深情厚意。石磨的咯吱声,是我心里最动听的音乐,是我心里流淌不尽的河。
母亲背着小弟,双手握着磨杆,磨杆弯担架在石磨的臂眼里,发出“叽叽”的声音。母亲前推后拉,手臂有节奏地摆动。大哥在磨前一勺一勺地放玉米粒,板壁上挂着的煤油灯柔柔地晃,像跳舞,像微笑。它柔弱的光,是那么明亮,那么温暖。一直照着我的心田,暖着我的心窝,伴我成长。
石磨不远处是牛圈,没有相隔。牛儿是我的伙伴,是家的成员,它跟随我们早出晚归。磨窝里的玉米有它的甘苦和汗水。它默默地看着我们,长长的脖劲下一团草食蠕动,它悠闲地反刍着。我从牛儿晶莹的瞳孔里看到了母亲的身影,看到了石磨的转动,看到了煤油灯的跳动。它的眼里,把我们定格成一副美丽的画。
儿时的滇南农村,大多数人家都有这样的一台石磨。上下两面,能动的叫磨盘,固定的叫磨底,安装在结实的磨台里面,石磨的周围是接面的木槽。石磨是家庭独立后不可或缺的家什。选用上好的青石,请十里八村有名的石匠,打磨,錾磨。我想,打磨錾磨的活计肯定不简单吧。可惜我没有亲眼见过,因为我家的石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
推磨是力气活,我家的磨有七、八十斤重,我站在母亲身旁,学母亲的样推磨,当时大概八、九岁,一开始使劲推,推着推着就耍懒,不使力,甚至抓着磨杆,脚离开地,打秋一样。母亲知道了,笑着嗔我几句,也不怎么责备我,只是更加使劲推。
大石磨用来磨玉米、荞,小石磨用来磨黄豆、辣椒。大石磨重,一般两个人推。小石磨轻,母亲坐在磨前,左手舀黄豆(伴水),右手握着磨把顺时针推,小磨转得飞快,豆浆像乳汁一样沽沽流淌,飘出的香气灌满了老屋,我们跑出跑进。我们知道,晚上又能够吃上香喷喷的豆腐,喝上香喷喷的豆浆了。石磨转动的是勤劳,是喜悦,是一个又一个的丰收年。
农村通电后,石磨逐渐退出了舞台,静静地闲置在一旁,没了往日的欢唱。钢磨取代了它的位置。母亲跟我说,还是喜欢吃石磨推出来的面做的饭,口感好,又香又甜。她还说,钢磨推的玉米面有股“电气”。我笑了,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她说的“电气”是什么味。
来到儿童游乐场,能够见到各种精致的玩具,用决明子滴漏。我看到了一台小磨,甚是可爱,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他们知道真正的石磨吗?他们会念“推磨移磨,粑粑两个……”的歌谣吗?在他们以后的记忆里,还能够回到煤油灯、石磨和老屋的影子里去吗?
7.冬天里的花优美散文 篇七
很冷的天,还见她一身泥土的站在市场里卖花。这个季节能卖的花,也只有水仙,腊梅和山茶花。北风吹得让人有些站不稳,她的摊子也在风雨中飘摇着。而她,也时不时地双手不停地搓着,仿佛埋怨着这恶劣的天气。
有人经过时,她便满怀着希望。可当人离开时,失落一时间写在了她的脸上。“这么冷的天,出来卖花,有人买吗?”有人轻问。女人笑着说:“不卖不行啊,进了这么多,卖不出去,就全赔了。”
雨越来越大,女人的身上也被飘过来的雨浸湿。可她却没有丝毫离开的意思,或许这车花,是她一家人的生计,也或许她全指着这车花,来为家人置购新年的物品。终于,有人停下来买了盆水仙,女人的`脸上落出了笑容。麻利地将花装好,递给对方,将钱小心翼翼地放在胸前的背包里。
市场里人来人往,可是光顾她花摊的人却不多。整个下午,估计也只卖出四五盆左右。可是天却越来越冷,临近傍晚的时候,摊主们纷纷都准备回家。可她,却依旧守在那里,生怕错过一个顾客。
我所在的这栋楼,正好在市场的旁边。楼下的一切,都在我的视线之中。从市场里回来,我便站在窗前看着她。而屋内,我正开着暖气片,享受着温暖。我轻声对老公说:“我下去买盆花。”
老公不解地问:“买花做什么,大冬天的,花也懒得开了,再说了,你中午不是去了市场吗,怎么不买。”我说:“只当是帮忙,我中午的确是去了,但是我没想到,她的生意会这么差。”
女人见我来买花,很是高兴。不停地给我介绍着,她说:“别看是冬天,我卖的这些花啊,全是在冬天开花,不信你买回去试试,几天后,你的房间里就会象春天一样温暖。”
8.炊烟里的河流的优美散文 篇八
作者 | 随心漫步 · 编辑 | 秋水美文
光阴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往前走,而又会在某一刻,急切的想回眸,想追溯曾经的记忆和那些流逝的日子。经历了生命的种种,慢慢明白,我们终其一生行走,会邂逅许多风景,但不论山川和河流,还是俗世的柴米油盐,其实都不需要那么拥挤。
已是暮秋了,飒飒西风漫卷,连光阴都披着薄薄的凉意。
在我还不认识字的时候,就知道光阴这个词了,是经常听大人们说的。所以,至今,光阴一词的概念,在心底根深蒂固,是岁月一穷二白的代名词。
一辈子不长,我不想走的太急,便渐渐生出许多恋旧的情结。比如喜欢读老书,看古画,触摸有些年头的旧东西。继而就牵动了莫名的怀念,一叶梧桐,一绺忧愁,一记相思。
记忆里最好的时光,我能记住的最美日子,便是那些泛着旧色的陈年老光阴。为此,闲来时便喜欢逛城市遗留下来的小街小巷,寻找老茶屋、旧书摊,想在闹中取静。
昨天晚饭后,打开窗,没有开灯。给自己倒了杯红酒,找出一首老曲子,是木心的《从前慢》,我喜欢它对往事的眷恋之情:“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就是这个“从前”,带走了我们的锦绣年华,留下了一抹浓墨重彩的叹息。
关掉手机,关了电脑,开了台灯。翻出多年前的信件细看,惦念着那个久远又简单的年代,心中浮出了一丝温情。不由感叹,光阴里的故事,终是洗净了我们的青春。
时光,就这样在念与不念之间渐行渐远,一半忧伤,一半明媚。执着的我,却总是渴望能抓住许多旧人旧事、旧日的东西、旧日的文字,不想让它们如烟散去。
周日,去一新开的茶室,麻布帘子、老木桌,旧木纹有一些裂缝,却淡雅简洁。沏了一壶普洱,摊开一本画册,看见一幅不知名的作品,画的是远山和溪水,还有一个穿着长衫远眺的男子。黑与白之间,笔墨中透着丝丝沧桑,我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远不止这些。
光阴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往前走,而又会在某一刻,急切的想回眸,想追溯曾经的记忆和那些流逝的日子。经历了生命的种种,慢慢明白,我们终其一生行走,会邂逅许多风景,但不论山川和河流,还是俗世的柴米油盐,其实都不需要那么拥挤。
我在重庆生活多年,这里已然成为我的第二故里。工作之余,喜欢逛重庆的老巷子,长长的,幽深得像一眼井,储藏了许多家长里短、鸡零狗碎和前尘往事。还喜欢那些门楣上的斑驳,喜欢那些屋里飘出的饭菜香味。这些老巷告诉我,不管外面如何变化,那与层层高楼一街之隔的生活,永远泛着一种不会丢失的气场,不卑不亢。
一直记得我曾经生活过的那条老街,每扇门就是一家,推开门就是院子;每盏灯就是一户,灯一熄就是一夜。每次去那里,就会想起老同学,老邻居,老朋友……那种老,是花老了,叶未老;是云老了,风却未老。哪怕一切终老,依然会绕过时光,闲坐晚亭。
记忆里的那些老光阴,那些曾经发生在街头巷口的故事,就像墙上陈旧的腻子,斑驳满地。而记忆中的零散碎片,就像记事本里的书签,帮我记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有次看贾樟柯的电影《山河故人》,那些年月的人与事,虽不像城里的街巷,却像我家乡的山水。如今的家乡,虽早已被现代了,但我却仍然会透过飘着的云,穿过记忆的风,陈芳于某月某日,温情脉脉地,回忆起那里的老街、老屋,还有那时的光阴……
一直觉得,这世间的万物,应该都有生命。即便是一粒沙,也渺小的坚持着在尘世度过光阴;即便是一块石,凸凹淋漓间,也尽显上苍赋予的灵性。
午夜时分,梦回千里。我在时光的彼岸回望,那些纯真的年月,大都变成了泛黄的记忆。也许正是岁月的无情,让我们懂得了珍惜,便不去想那些走过的光阴,到底多少是假,多少是真。所以,我更愿意做个悠闲自得的人,跑很远的路去见朋友,看花爬满老旧的墙壁。
光阴中,我将一些沧桑,尽藏于心。不再会被外界的喧嚣所捆绑,却会在经历中渐渐柔韧。人生不论经过多少辗转,都要保持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岁月如梭,但教会了我什么是瞬间;光阴似箭,却点化了我什么叫倾刻。顿悟,这薄凉的光阴,总是删繁就简,云淡风轻,它的一瞬,便是你我一生。为此,我们必须抓紧岁月的僵绳,记下光阴的足迹。我们,也许没有认真地年轻,但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9.《谁在炊烟里的母亲》阅读答案 篇九
②母亲老了,总是遗忘。晾晒的衣物忘了在下雨前收回,莫名其妙就弄伤了手脚,衣服上的扣子去向不明,做饭糊锅的次数越来越多……有人说,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的确,现在的母亲,有时候甚至分不清左手和右手。
③唯一忘不掉的,是她自己的孩子。三个儿子,三颗骄傲的星星。三个女儿,三件贴心的棉袄。忘不掉孩子们的生日,大概她也知道自己的记性不佳,便在日历上找到那些日子,然后叠起来,用以提醒自己。
④除了儿女,母亲的口袋空空如也。
⑤如今,儿女们如鸟一样飞远,母亲的桌上只有一双孤独的筷子。母亲,被冷落在遥远的炊烟里,一转身又是一年。
⑥看到炊烟,就看到母亲了。我总是这样想,并习惯了这样去看每个人家的炊烟:炊烟缓缓,那一定是孩子们都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用她的安详笼罩着孩子们的美梦;炊烟凌乱,那一定是孩子们迟迟未归,母亲牵肠挂肚,急得在院子里打转。
⑦那时,我就是个喜欢疯跑的孩子,也是喜欢哭泣的孩子,满脸鼻涕的孩子。可是,母亲依然会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吻下去。
⑧一丝风也没有的时候,炊烟笔直笔直的,那很像年轻时候的母亲,身材高挑,相貌出众,被村里无数后生的眼睛偷偷地打量过。
⑨可是一阵风就会将那笔直的身段吹弯,就像现在佝偻着的母亲。原来,炊烟也是会老的啊。母亲,用褶皱、用后半夜的一盏油灯、用老花镜、用哆哆嗦嗦的手、用手上的针线……爱着我们,却极力不发出声来。哪怕一声轻咳,都埋在一块柔软的巾帕里。
⑩驼背的母亲,离土地越来越近。我担心有一天,她的头会低得触到地面,那是母亲的句号。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
11 柴米油盐,是这一生和母亲最亲密的事物。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即便在艰苦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认认真真地做饭,从来不对付。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母亲却不一样,没看见她用了多少食材,却总能变着花样地做出许多可口的饭菜来。母亲在厨房里劈啪作响,把贫苦颠得上下翻飞,把日子炒得香滋辣味。灶台底下的火焰,总是忍不住蹿出来为母亲鼓掌。
12而从灶台下欢快地跑向屋顶的炊烟,是缠绕在母亲手上的戒指,一生都未曾褪下。因为,在母亲的指缝间,我总能闻到葱花的`味道,家的味道。
13炊烟,就这样在我的目光里一茬一茬地熄灭,又一茬一茬地升起。
14今夜,我想念母亲。可是我无法回到她的身边,唯有希望故乡的风能轻一点儿,别把我家的炊烟吹得东倒西歪。因为母亲在炊烟里睡着,她累了,让她多睡一会儿吧,借着炊烟的暖。
1.给加点字注音。
蠕( )动 佝偻( )
褶( )皱 一茬( )
祈祷( )
2.请问第②段与第③段在内容上是否矛盾?为什么?
3.文中划线句“如果耳背的上帝还能听见我的祷告,我不祈求风调雨顺,不祈求鸿运当头,只求让母亲可以伸直了腰身,好好地伸个懒腰”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与情感美。请赏析第11段中“厨房是母亲的舞台,围裙是她的道具,锅碗瓢盆是她的乐声”一句。(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6.你认为该文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rú lóu zhě chá dǎo
2.不矛盾。母亲因年迈总是遗忘自己生活中的事,但却忘不了自己的孩子,对比中更突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疼爱。
3.写出了“我”对年迈母亲身体状况的担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与敬重,强烈抒发出“我”对母亲的怜爱和美好祝愿。
4.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甘愿为一家人做饭的喜悦场景,做饭一景足以见证母亲持家的勤劳付出。
5.不辞辛劳、疼爱孩子胜似关心自己。
10.邂逅时光里的美景优美散文 篇十
彼时,上海浦东机场的天空异常晴朗,我们等待返程的航班,机场的人来来往往,有人离去,有人归来,这里永远都是短暂的停歇点,总要离开。这是九月的季节,我们的西安那边已经有了秋天的气息,这里却好像还处于夏季之中,一场小小的旅行,就要告一段落,认识了一些朋友,帮助过陌生人,也接受过陌生人的帮助。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不同的人经过,总有不同的风景欣赏,风景再美,只能记在心里,刻成心中的回忆,让你感知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瞬间。
都说苏杭就是人间天堂,百闻不如一见,那日,阳光正好,不明不媚。清晨八点多的光景,微风拂面,一束束的光穿越高大的树木绿叶缓缓倾泻。这里是惠山古寺,古树参天,空气极好,鸟鸣花香,当地晨练的老人,穿着棉麻服饰的从容女子,年轻的小情侣,每个在这里的人,或许是因为这清雅的氛围,都觉得分外亲切平和。穿过一条古老的街铺,就进入了寺中,因为不久之后就是中秋佳节,工人们忙碌的在装饰花灯,有些遗憾,不能够等到中秋节赏完灯再返回,不过脑海中已是想象了很多遍。
这里有天下第二泉,听说这里的泉水矿物质很高,那些肥硕异常的鱼儿就是最好的体现。游走于古寺之中,处处都充满着禅机,一切都是那么古朴典雅,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清水汩汩,不愿离去。越往里面走,越是觉得别有洞天,里面还有一大片湖水,周边自然是古老的走廊,石桌石凳,悠闲的老人们下棋喝茶,怡然自乐,真愿意在这里坐一整天,就算什么也不做,就算只是看水看树,也绝对是一种享受。因为喜爱读书的缘故,自然免不了要逛逛二泉书院,特意在这里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留念,清晨九点的光,照在书院的牌匾上,我一身淡色的简洁衣服,瞬间就觉得穿越时光,听到朗朗书声,听到希望和智慧。由于时间仓促,怀着不舍的心情,不能够细细咀嚼一番,唯愿有生之年,可以有幸再走这么一遭,也算得偿所愿。
午后时分,用完午餐,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水乡古镇——南浔。十分喜爱这个古镇,它不仅是因为历史悠久,还是因为现在好多居民仍旧住在里面,比起商业化十足的乌镇,斑驳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这里自然了许多。这里的人们都是靠着旅游为生,衣着发式是那种素色青花,散发着浓郁的古风。这里有许多名人故园,好生羡慕这里的人家,虽说不是自家的花园,但是他们却可以随意来去,赏荷坐船。我独爱“小莲庄”,这是一处私家花园,不愧取名为此,果真莲叶何田田,大面积的荷塘,让人心旷神怡。其余各地也是一些特色十足的旧居,不明白古代的建筑风格,浅陋的觉得那么大的宅子,到底住了多少人,有些地方明明就是空余的,倒有些凄凉荒芜之意。古镇很深,也是时间的缘故,未再深入了解。黄昏时分,乘车抵达乌镇附近酒店,放下行李,就开始了乌镇之旅。印象中的乌镇,还是二零一零年刘若英拍的那个宣传片,清新美好,索性魂牵梦绕,念念不忘。二零一五年秋,终于来到乌镇,却因为它被商业化的腐蚀而失望。
我们是从西栅入内,光是走到入口处,就花费了好半天功夫,然后人群异常拥挤,等待坐的船就等了近一个小时。坐到船上,或是兴奋的缘故,那些游客七嘴八舌吵个不停,本来挑了临窗的位置打算好好欣赏一番,结果兴致全无,等待靠岸,赶紧逃离。青石铺就的小路长满了青苔,我也不知该从怎么样的方位说起,我们坐到平安渡下船,下船的这边全是民宿小吃,而走过石桥,水的那边全是工艺品店,看到这些工艺品店,不由想起了祝小兔的《万物皆有欢喜处》,书的内容便是讲述穿梭在城市里的做古老手工的那些手工艺人。其中有一句话,甚是喜欢:在手工艺人那里,人生都很慢,慢到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不知这里的人们是否生活也是如此。因为夜游乌镇,除了手机,也不曾有别的拍照工具,自己觉得水平不足以拍出想要的效果,果断什么也没有拍,就是尝了点美食,就和妈一起回了酒店。酒店门口有一家路边摊,老妈喜欢吃烧烤,我就让她先回去休息,自己独自等候,喜欢虾的我发现了有爆炒虾后,自然也不会放过,善良的老板是一位美丽的胖姑娘,我给她说明我们是来旅游的游客,想要尝尝当地风味,她就很用心的.给我炒了一份虾子,特意多加了几片香樟叶,美味的不得了,现在回想,都口水连连。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次日,便前往西湖。
对于西湖的印象,莫过于家喻户晓的《白蛇传》了,儿时,就惊艳于浪漫的断桥相会,这次终于有幸来到此处。杭州,是个绿化相当出色的城市,还未到西湖,就觉得空气清爽舒适。走过花港观鱼,就进入了西湖,西湖果真好大,所以我们只好坐船观景。还好太阳不晒,坐船游湖,自在的心境难以用言语去表达,此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逛完西湖,去了梅家坞村,在漫山茶园的农家乐中,品尝了杭帮菜,喝了西湖龙井,心中好生欢喜。来到这里,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这里的人们种茶,采茶,卖茶,以茶为生,日子富足远离尘世喧嚣。体验过田园的悠然生活,到了黄昏时分,抵达摩登大都市——大上海。从杭州的浪漫从容瞬间转入高楼参天的上海,不觉厌烦压抑。去了最有名的南京东路,也不过就是购物中心罢了,只是比起我们居住的城市,楼高了些,东西贵了些,人多了些,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喜欢逛街的人来说,完全没有任何吸引力,无奈一旁的老妈已然买的收不了手。以前我的老爸曾经在上海读过大学,怪不得他喜欢吃大白兔,吃花生牛轧糖,原来都是地道的上海特产,发微信问老爸有没有想要带的东西,老爸也没什么需要,就自作主张买了糖果。人对于一个地方的留恋和回忆,往往也是因为那时青春正好,时光正好,才注入了诸多情愫,而对于我这种喜好清净的人而言,上海的空气总让我压抑无比。
入夜,似乎一切安静了些,在陆家嘴金融中心登上八十八层的金茂大厦,俯瞰这无比庞大的上海,真是觉得人若尘埃。转眼不见,在这里奋斗的人,那神经应是绷紧的,开始怀念我居住的城市。下楼的通道处有抓娃娃机,索性白天得了几个硬币,碰碰运气,何况里面是可爱的小黄人,无奈那都是骗人的机器,明明就抓住了,结果那铁爪一晃,瞬间滑落,失望。上海一行,让我放松的也就是夜游黄浦江,站在游轮的落地窗前,凉风拂过,视野开阔,东方明珠等建筑一一在眼前略过。船开的很稳很慢,将近安静的度过了一个小时,心情也平和了许多。这也是旅行路线的终点站,始于繁华,终于繁华。后来坐在飞机回去的时候,闭上眼简单的回想了一遍,这几个城市中,唯爱南浔古镇,那里最适合颐养天年,如果今生有缘,待到厌倦了浮世生活,就去那里觅得一处旧宅,喝茶听曲,如此,便真是不枉人生走了一遭。
一生之中,总要身处繁华,在青春正好的年月,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后功成身退,去一处安稳静好的地方,抛开所有烦恼,淡然处之。不同的城市,因为历史的基调,也让它们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凝聚了不同的文化,自然感受也是大相径庭。不能说有好坏之分,只是完全出自个人喜好不同罢了。这一路,虽然匆忙,疲惫,但也收获颇丰。至今,还会偶尔做一回美梦,梦回藕花深处,清水碧波,朱颜正好。其实,还去了好几处,只不过不是特别喜欢,也就省略了罢。优美的风景,有时候,拍不出来,写不出来,就是心里的一种感受,偶尔不必说,放在心里时时玩味,会觉得生活总会是好的善的。如果有时间,有条件,还是应该出去走走,等到回来的时候,你会带回来一个全新的灵魂和自我。
【炊烟里的河流的优美散文】推荐阅读:
一缕炊烟经典散文06-11
民情日记:炊烟升起06-15
家乡的河流作文07-14
形容河流气势的词语12-17
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教学设计06-22
五年级科学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案12-07
河流水塘整治06-19
《河流》教学反思07-11
河流清洁行动总结11-20
四季河流作文400字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