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2024-07-15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共16篇)(共16篇)

1.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一

古塔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总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由文科组承办的‚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经典诵读比赛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获奖班级是:()这次活动是落实教育局在中小学生中继续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有关文件精神,展示各班诵读活动开展情况的平台。

亮点有三:

1、多数班级对所选内容围绕一条主线进行了精心的编排,突出‚经典‛、突出主题,这对于‚诵读传统经典,争做文明学生,创建书香学校‛主题教育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形式新颖独特,示范作用好。大部分班级细心地悟出了‚诵读‛ 的本意在于‚念;熟读;背诵。‛全程一改以往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舞美、人数、表演化等形式以及诵读内容单一的惯例,以‚素面朝天‛的方式进行。既是以前我校经典活动的延续,又体现出形式转换和效果深化的趋势。特别强调选手对优秀经典质的把握和量的积累,体现出注重内涵的深度掘进,形式新颖和独特,对全校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有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3、重个体理解表达和精彩演绎。重视选手个体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演绎。同学们特别喜爱对‚红色经典‛、‚黄河流域诗篇‛的诵读,且表现力理解力强。我认为‚这次比赛是含金量还是最高、最能体现选手水平、对选手今后成长最有利的比赛,建议今后多举行。‛

不足:个别节目存在或形式呆板,或‚演‛味太浓,作为活动仅经典 1

诵读、内容单

一、师生兴趣不浓等不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浓缩了五千年的思想精粹。‘经典’不仅构成民族之传统,而且提供给全人类以无限之启发。在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不仅能使其天赋与潜能在轻松愉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学习语言、培养情趣以及提升素质、奠定人文底蕴的综合目的,使学生日益变得知书达理、善良聪慧和乐观坚定。‛希望全校师生以此为契机,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文科组,体育组、班主任及所有对本次活动献策出力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古塔中学2012、3、31

2.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二

为了贯彻“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语用函[2010]6号) 文件的精神, 也为了推动中华书局组织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的工作, 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指导, 中华书局、中国孔子研究院、曲阜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将于2010年10月23日至25日在曲阜举办, 会议为期三天。

中华诵·经典教育论坛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 立足全球化视野, 注重活动系列化、课程模块化、学习体验化的精心设置, 以推动中华经典与当代教育的进一步传承、融合为使命, 以全国教育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高端文化论坛。

【论坛时间】2010年10月23日-25日

3.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三

一直以来,国家语委按照党中央要求,始终高度重视语言文字的文化传承功能,精心谋划、系统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2010年7月,举办了首期“中小学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2011年将培训班正式纳入国培计划,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近700人。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教育骨干教师国培项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中小学教师诵读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现实需要。经过培训的广大教师在各自地区和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世界语言文化交流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在考察孔子研究院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今年教师节前夕,在北师大视察时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古代诗词散文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中,语言文字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用文字写就、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为我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提供了丰厚滋养。比如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先哲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古代神话中流传着“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故事,史书上记载着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古往今来有许多经典名句,由于凝练地传达出历代仁人志士向上向善、关怀家国的理想和信念,被人们广为传诵,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比如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都诠释了中华民族高尚的精神追求。读史使人明志,读诗使人灵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是深邃思想和优美语言的结合体,是孕育和滋润我们民族精神的资源宝库。

二、经典诵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仅仅通过书面阅读的方式,很难完整领会经典作品的全部意义。一部好的作品,不但体现在思想内涵高尚、文字优美,而且也体现在声音之美、节奏之美。更何况,古代的诗和词本来就是合乎乐律可以歌唱的。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是我们中华优秀经典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一边推敲作品音节韵律,一边进行构思或修改,是古人创作时的经常状态。比如,“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句子,都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对经典每一遍诵读,都是一次感知和理解的过程,作者创作时的目标、心态、情绪,作品传达出来的思想、意境、韵味,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最能接近、最能体会。反复诵读体会既是作者创作、推敲作品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理解、欣赏诗词文赋等经典作品并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自身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最佳途径。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诵读被用作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深为现代语文教育专家所重视。黎锦熙曾指出:“诵读不讲,欣赏和写作都受影响。”叶圣陶也曾说,吟诵作品能够让人“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在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让琅琅书声、翰墨飘香、晨诵午写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经典美文浸润下一代的心灵,从而达到美声、美文、美育融于一体的教育效果,这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倡导建构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起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

教育部、国家语委长期以来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在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党的十八大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提出了“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全面发展”奋斗目标,并围绕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出了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由国家语委和14个省(市、自治区)联合建设的“中华经典资源库”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首期80篇经典诗文诵读、书写、讲解视频已录制完成,明年即可进入全国中小学校。与央视合作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2014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江苏苏州召开了以“语言能力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世界语言大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形成了成果文件《苏州共识》,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阐述了中国理念,贡献了中国智慧,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展示和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抓好关键环节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深入开展

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实施了很多有特色的举措,有的已成为当地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品牌项目。我们要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把经典诵读融入中心任务,把师生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抓紧抓实抓好。

1.整体推进,系统布局。阅读诵读什么,如何阅读诵读,必须坚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出发,系统安排,逐步拓宽、提高和深入。在对经典的选择上,围绕对“真”、“善”、“美”的认知和追求,列出学生成长中最具基础性意义的“立人”之本的一些篇目。分阶段确定诵读内容,循序渐进,灵活多样。要注意古今中外的比较,适当兼顾学科领域。让学生既诵读传统经典,又诵读现当代经典;既诵读人文经典,也阅读科普类经典读物,还可以适当诵读一些外国名句名篇,使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融相通,融入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环节和阶段,融入学校德育、课堂建设、评价改革和特色培育的实践过程,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2.营造环境,注重内化。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诵读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最大化地体现它的价值。“办学校就是要办一个氛围”。给孩子打造阅读环境,责任主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庭要负起更多的责任。要努力创建良好的校园诵读文化,在这方面,不少学校坚持“晨诵午写”、“课前演讲”、“家校阅读”等做法,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3.融入课程,活动体验。要十分重视语文课的阅读诵读。从返璞归真的角度上来讲,最好的小学语文教育方法,就是阅读诵读。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可读之文章阅读,选精彩之文章诵读。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作用,是经过了千百年检验的道理。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有明确的指引,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规定9年应当背诵的优秀诗文是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在大量阅读之外,还要到实践中感知和领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诵读兴趣,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如影随行,潜移默化,助力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4.加强师资,引领示范。在中小学校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师的示范引导非常重要。“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社会价值的高度评价。“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总书记对好老师的基本要求。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工作是借助语言文字来完成的。深入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对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好诵读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要建立健全宣传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各地新闻媒体、校园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成果;要建立健全评价保障机制,对活动开展、课程体系开发、师资培训及教学科研等进行有效考核,为经典诵读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空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会议通过的《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一手大力推进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一手大力推进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推动实现《决定》提出的“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这一理想目标。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将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而受益终身,也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扎实实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4.中华经典诗歌诵读比赛方案 篇四

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方案为深刻领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语文素质,使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为繁荣和发展社会先进文化,净化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人文底蕴和道德修养,促进师生成长进步,促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吴起教育特色的“诵读之乡”。

二、活动原则

1、坚持以德为本、德智兼修的原则。通过开展诵读活动,使广大师生深刻领会经典的思想内涵,受到教育与感染,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美化生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相合作,形成爱父母、爱祖国、爱人类,爱自然、爱生命的思想感情,不断提升伦理道德和文明素养,提升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2、坚持以人为本、贴近生活的原则。诵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感染力强,以引导师生健康发展为宗旨。要通过学科教学、专业学习、课

外拓展、环境熏陶等多种途径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经典诗文篇目进行学习诵读。

3、坚持以实为本、注重常规的原则。各中小学校要明确开展诵读活动的最终目的,注重诵读活动的实效性。以经典诵读竞赛为契机,抓好常规诵读,精读细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注重从实际出发,挖掘本校优势,采取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形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好经典诵读活动,并使其常态化,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三、参赛对象:梅市中心小学在校全体学生。

四、诵读内容

三年级:《百家姓》、四年级:《三字经》;五年级:《弟子规》;六年级:《中国少年说》

一、二年级内容不限,经典的现代励志诗文即可。

五、活动安排

(一)活动时间:

(二)评分细则:

1.语言:能正确把握诗文内容、节奏,表达准确、流畅,语言抑扬顿挫,朗诵富有韵味。(4分)

2.感情:能正确把握诗文内容、节奏,表达准确、流畅,语言抑扬顿挫,朗诵富有韵味。(3分)

3.仪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2分)

5.中华经典诵读的比赛方案 篇五

承办单位: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文明网、央视网

一、活动宗旨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以迎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互动,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时间

活动于20XX年5月1日—20XX年1月30日举行。

1、20XX年5月1日起开始报名,截止日期由各分赛区确定。

2、20XX年10月20日前,完成省级选拔。

3、20XX年11月1日—30日,组织全国网络预赛。

4、20XX年12月1日—12月30日,组织全国总决赛分组赛。

5、20XX年1月1日—1月30日,举行全国总决赛暨颁奖晚会。

三、参赛对象

活动设以下参赛组别:公务员组、教师组、军人组、大学生组、留学生组、港澳台侨组、综合组(除已设参赛组别之外的其他人员,不包括中小学生)。参赛者应无戏剧、播音、主持等专业背景。比赛按照参赛人报名时实际身份编组。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语委、文明办要在深入发动和广泛开展群众性诵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选送优秀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参赛者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部队官兵和高等学校师生为主,鼓励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社区、群众团体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

四、比赛流程

报名:由分赛区组织报名。各省分赛区组委会应将本省(区、市)大赛活动方案及初赛时间、地点安排等信息告知公众,为群众参与赛事提供方便。分赛区初赛:各分赛区在10月20日前统一组织本赛区所有报名选手进行初赛。赛后将各参赛组前3名选手比赛视频资料(单人诵读,时间4分钟,wmv格式,视频制作具体要求另发通知),于20XX年10月21日0:00—26日24:00前上传至“中华诵”活动指定网站——中国文明网和央视网。全国网络预赛:全国网络预赛采用专家评选和网络公众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公众从20XX年11月1日0:00起可登陆“中华诵”活动指定网站,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和喜爱的节目投票。同时,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团,对参赛视频进行评选。选手的最终名次由专家评选名次和公众网络票选名次共同决定。本轮预赛每个参赛组的前6名选手晋级全国分组总决赛。全国分组总决赛最终决出各组别冠军,晋级全国总决赛。中华诵·20XX经典诵读大赛组委会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认真策划实施诵读、综合文化素质考核、口语表达、传统技能与才艺展示等赛事环节。

五、诵读篇目

古今中华经典诗文和各地富有人文特色的名人名作,可参考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

六、奖项设置

大赛将按设立的参赛组别进行全国分组总决赛,每组决出冠亚季军各1名,优秀奖3名。各组别冠军再进行全国总决赛,最终决出全国总冠军1名及最佳作品演绎、全场最佳表现力、最佳人气、最佳综合素质等若干单项奖。大赛组织奖将根据各省诵读大赛组织情况评定。

七、活动宣传

中国教育电视台对“中华诵”作全程报道。

1、对各地赛事全程宣传报道;

2、制作播出清明、端午、中秋诵读晚会;

3、制作播出“中华诵·20XX经典诵读全国总决赛”的7场分组别决赛及总决赛暨颁奖晚会实况录像。

6.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主持词 篇六

一、※(开场白)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女:尊敬的各位领导

合:大家好!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男:用普通话,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华夏文明。

女:用普通话,诵读经典美文,营造书香校园。

合: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迎国庆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展示义马二中丰厚的文化底蕴。

男:今天,学校领导也在百忙之中,亲临我们的比赛现场指导,他们是: 女:今天,我们特地邀请我们学校的领导做评委,他们是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光临的领导和评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男:下面宣读本次比赛评分标准:

女:下面宣布比赛顺序:

本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奖一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让我们用掌声预祝参赛选手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下面,“市二中迎国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二、※下面请王虹校长宣布比赛结果

三、※下面请各位校长为获奖选手颁奖

四、※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今天,同学们都展示了自己的诵读的成果,展示了自己的非凡风采。女: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同学们,让经典伴随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市二中迎国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各班按顺序退场!

义马市二中迎国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评分标准

一、评分项目及相应分值(共100分)

1、仪表形象:(10分)服饰大方、自然、整齐、举止从容、端正,精神饱满,态度亲切。

2、语言表达:(30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楚、准确,语言生动,语气、语调、声音、节奏富于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切合诗歌朗诵的内容,能准确、恰当地表情达意,舒心悦耳,娓娓动听。

3、态势神情:(20分)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能准确、鲜明、自然、形象地表达朗诵内容和思想感情,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4、朗诵效果:(30分)脱稿朗诵,要有感染力,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5、时间要求:(5分)时间为5分钟内。

6、创意:(5分)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其他富有创意的形式。

二、评分原则:

比赛中,评委按《评分标准》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该参赛队的最终得分。赛后按最终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即得相应的获奖等级。

7.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七

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在一起议论的就是学生, 抱怨现在学生身上存在着太多消极的思想道德:自我意识突出, 自私自利。中国人身上独有的儒雅气息好像在他们身上都发现不了。希望借此, 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增强自身的文学功底, 达到陶冶高雅情操的效果。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为避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流失, 在我国, 几乎所有城市的所有中小学都在背诵国学经典。但是很多学校是拿来主义, 直接要求一二年级背诵《弟子规》, 三四年级背诵《三字经》, 不加取舍, 对诵读活动的内容不加甄别、不加分析, 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 致使学生价值观念产生偏差, 腐蚀了他们的心灵。

我认为教师要有选择地为学生制定《国学经典教材》。我们课题小组将国学精髓《弟子规》定为三、四年级, 《论语》定为五、六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要求他们记一些古典诗词。《弟子规》很好, 但不是适合毎一个学生, 教师要从中做出筛选, 选择合适的背诵。经典中确实有一些沉闷艰涩的文本, 我们要对文本加以甄别, 选择性地推荐给学生。我们推行经典诵读的基本理念是:只求熟读成诵, 不必求懂。传统文化经典的教育诚然要提倡, 但是要明白怎么提倡, 提倡哪些东西。让学生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 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

首先, 古代国学经典教材讲究押韵, 读起来朗朗上口, 十分有利于学生背诵, 但是教师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给学生, 自己不背。当教师的必须有一桶水, 才可以给学生一杯水。在上课前, 教师要做足功课, 先理解、先背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古文”背后的“故事”呈现给学生, 比如:教学《弟子规》中的“或饮食, 或坐走;长者先, 幼者后”, 我就给学生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让学生懂得谦虚礼让, 长幼有序。有时将故事性较强的诗文编成课本剧, 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表演。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诗文配插图动画, 图文并茂, 诗中有画, 画中有文……生动有趣的教学, 不摆花架子, 搞形式, 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欲望。

其次, 要充分保证国学诵读的教学时间。立足课堂, 开展诵读活动。本学期, 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必须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 并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教授、指导。学科渗透国学经典内容, 各科教师灵活运用, 也可以利用课堂中场两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学或互动, 以调节课堂。中午到校后二十分钟拿出自己的课外书, 静悄悄地读, 做到精读有所摘记, 略读有所统计, 让读书成为习惯。

1.开展校园诵读活动。东回舍小学校园的早晨, 书声朗朗, 各班诵读经典的读书声, 在校园中激荡。而最值得一提的, 是每天的大课间诵读活动。在古筝《高山流水》的古典韵律中, 4-6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 1-3年级诵读古诗, 每日的经典诵读已经成为习惯, 几乎所有的东小学生都能够用嘹亮的声音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名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寓教于乐。如采用集体读、指名读、接龙读、男女对读、竞赛读, 传悄悄话等形式。其中还采用拍手歌法、相声法、变节奏法快板法等趣味诵读。诵读时给读得好的学生发小红旗, 让他们领读, 这样, 学生兴趣盎然, 信心十足。除此之外, 教师将传统的游戏“击鼓传花”“背诵接龙”等编入到诵读活动之中, 让儿童在乐中学、乐中背, 给诵读活动增添了乐趣和动力。最为突出的是四年级一班的师生同背, 并进行比赛, 其乐无穷。还有六年级二班在诵读方式上, 结合班级学生特长, 将古典乐曲的演奏与诵读结合起来, 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浸染。

3.营造优美诵读环境, 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古典魅力。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以及名言警句, 黑板报上开辟专栏, 每天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组织开展手抄报比赛, 精选古典, 并把从“国学经典”中学到的知识和写作技巧运用于作文, 再让学生本人讲讲心得, 进行表彰和鼓励。对于选材新颖的文章择优刊登在学校橱窗上, 学生看到同伴的作品榜上有名, 更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4.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开展“经典诵读亲子共读”活动, 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 巩固诵读效果。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古人留给我们的灿烂文化, 除去精美的文辞, 折射的是古人的人格魅力。通过诵读, 我们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对饮食, 勿拣择;食适可, 勿过则。”说的是对饮食不要挑剔偏食, 而且要适可而止, 不要吃过量。一位家长打电话说:“孩子以前非常挑食, 不吃青椒、菜花、鸡蛋等, 爱吃肉, 而且每次见肉就吃起来没个饱, 也不管别人。现在, 学了《弟子规》中的这句话, 变得懂事了, 虽然这些蔬菜吃得少, 但也不像以前一点也不吃, 还发脾气了。知道给家长夹菜, 好东西分给别人, 懂得关心父母, 孝顺父母, 帮孩子养成了好习惯、好品格。”

让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孔子的“温良恭俭让”;庄子的“无我”为学生增加一丝文学修养的底气, 成为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 而且意蕴深刻。通过诵读, 逐渐养成了学生的才情、美质。学校的许多教师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文化素养已初见成效, 儒雅的品性气质正在形成。在国学的熏陶下, 学生健全的人格素养正在形成。但是学生人格品行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我校还会继续坚持开展和完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我们中华民族美德源远流长, 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使命。

【责编张景贤】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既能增加他们的涵养, 又能提高其素质水平;既能让他们了解中华文化之根, 也能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 提高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内容, 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8.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民族文化 篇八

关键词:诵读经典;文化积淀;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承悠久的传统文化,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我们毅然决然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作为炎黄子孙,怎能丢弃?我们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心灵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诵读诗文活动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且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我校开展了“中国梦 爱国情 成才志”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吸收经典营养,增加传统文化积淀,加厚学生文化底蕴,拓展文化熏陶的空间。

一、书香校园营造文化氛围

我校是一所新建的标准化初级中学,为将我校建设成美丽书香的校园,学校做了大量工作,经典古诗词在校园随处可见,前院是唐诗,后院是宋词,楼道见李白,橱窗见屈原,抬头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低头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餐厅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室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走进校园,阵阵诗意扑面而来。让学生在舒适、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处处让直观形象的事物耳濡目染,熏陶感染,久而久之,就会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去年我校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室,学校充分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利用上下午放学及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古诗词歌曲,《悯农》《春晓》《水调歌头》等在校园广为流传,古诗词每天陪伴着学生,不知不觉中经典诵读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走进我们的校园,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脑子想到的、就连空气中飘荡的都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

二、阅读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50篇古诗词推荐篇目。新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背诵的数量,特别是对古诗词背诵的规定。加强古诗词的背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我校的调查问卷表明:学生对与课文相关的诗词掌握较好,课外学习积累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全校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根据各年级古诗文背诵要求,确定篇目,每个年级每学期至少十五首古诗词,分年级由语文老师进行背诵检查。每个学生拥有一张“古诗文背诵”成绩单,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老师推荐一些经典作品,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自己积累,拓展视野。学校读书日,我们带领学生去阅览室阅读经典,抄录经典,赏析经典,背诵经典。每天语文课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并认真书写张贴在黑板旁;每周背诵一首古诗词;每月全班举行一次古诗词竞赛活动;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古诗文学习交流,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每学期举办一次成果展,比如,优秀古诗文摘录笔记展评、书写经典名句比赛等。通过活动,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诵读活动提升文化素养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中华好诗词”百人朗诵活动,让大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收听古诗文诵读及赏析,体会《滕王阁序》的报国热情,领略《钱塘潮春行》的美景,感受《会唱歌的鸢尾花》的淡淡忧伤。从听写大赛到成语大赛,再到好诗词对接比赛,一场场比赛精彩绝伦,在比赛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

在活动中发挥全体教师的力量,精诚协作,努力让学生的记忆背诵轻松愉快。比如,在《滕王阁序》诵读活动时,美术老师为我们绘制古诗文意境的画面,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文内容,音乐老师给我们配上《渔舟唱晚》的古筝乐曲,快速将学生带入王勃的世界,电脑老师让信息技术发挥优势,为活动锦上添花。

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开展了学习传统经典《弟子规》活动,学生或朗读,或背诵,或歌唱,或者以黑板报等方式掀起了学习《弟子规》的热潮,并且我们还邀请区关心青少年工作委员会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让这些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被消化、理解,慢慢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后,学生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班风、校风,都变得儒雅起来。《弟子规》让每个学生知道如何从小学会生活,学会为人处世。

灵活多样、活泼有趣、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学习形式点燃了学生诵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我校师生在传统文化的海洋畅游,丰富了文化积淀,提升了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9.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篇九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一、活动目的

经典美文,是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是人类伟大的精神财富。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师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倡导阅读经典,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在诵读中继承弘扬优秀文化遗产,营造书香校园,丰富我校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普通话和朗诵水平,特举行黄羊镇二坝中学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

二、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诗文 共建书香校园”

三、组织机构

组 长: 张恒义

副组长: 杨宗平杨德平满正军 赵彦山

组 员: 七、八年级班主任及语文教师

四、选文要求

参赛的经典美文需围绕“传承华夏文明,诵读千古美文”的主题进行选择,可以是古典诗文,也可以是近现代的经典名篇;可以是单篇,也可以是多篇,并可进行内容的剪裁和重新组合。可从语文教材中选取,也可参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

五、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的重要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民族文化精髓。通过深入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共建书香校园”活动,能够使广大青少年了解、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措施。各班要结合实际,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经典诵读,把经典诵读与感恩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和才艺展示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活动教育效果。

2、精心组织,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

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共建书香校园”活动,要与中国传统节日和其他节庆相结合,挖掘与诠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弘扬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魅力。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共建书香校园”活动,要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古代、现代、当代名家名篇中精选作品,注重青少年耳熟能详,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要把“诵读经典诗文,共建书香校园”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选编经典诵读读本,在语文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融合,组织好广大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增强活动效果。

3、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以个人为根,以集体为干,以校园活动为叶;以开创风气为主,以文化熏陶为本,以文化教育为重。各班要在活动中注重艺术创新,用普通话和现代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通过诵读活动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激励人生,演绎时代精神。

4、组织活动。七、八年级学生参加诵读活动,班主任组织,语文教师参与指导。

5、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将对此项活动进行总结,对优胜班级进行表彰。

六、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4月11日

2、活动地点:黄羊镇二坝中学体育场

3、参赛单位:七年级、八年级

4、决赛顺序:各班按抽签顺序确定。(4月10日抽签)

5、设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

七、评分办法

评委由5人组成,评分时一定要客观、公正;计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的3个分数的总和即是班级的最后得分。

八、评比细则

1.美文内容: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备较高的文学欣赏性。(20分)2.语言表达:普通话标准,语言流畅,正确把握诗词节奏,有诗韵。(20分)3.感情处理:在诵读中较好地融入情感,富有表现力,诗情并茂。(20分)4.表演形式:表演形式大胆创新、展现班级、学校特点,形式与内容配合恰到好处(20分)

5.仪态风度:服装整洁,精神面貌良好,进退场整齐有序,诵读大方镇定,台风好。(10分)

10.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十

经典诵读大赛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此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书香郴州,永兴全民阅读节”为契机,以“诵经典,颂中华”为主题,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通过学习、诵读经典名著,引导青少年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

二、大赛主题

诵经典,颂中华

三、比赛时间、地点

初赛时间:4月29日 地点:各班教室

决赛时间:5月12日 地点:学校操场

四、参赛对象及形式

参赛对象:香梅中心学校一至八年级学生

比赛形式:此次比赛分小学低年级组、高年级组、中学组。

1、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参赛形式定为集体诵读。

2、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各班必须选派1至2名学生

排练个人诵读,另排出一个集体诵读节目。

3、个人诵读、集体诵读不限,可加入配乐、表演、演唱等,鼓励形式多样。个人诵读不超过5分钟。集体诵读时间不超过8分钟。

4、诵读篇目要求:古今中华经典诗文、散文和各地富有人文特色的名人名作。篇目内容要健康向上、催人进取,体现传承中华美德、促进社会文明的价值取向。参考书目:《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

五、奖励形式

个人诵读:小学高年级组评出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

初中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集体诵读:小学组低年级组评出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

小学高年级组评出一、二等奖各一名,三等奖两名;

初中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奖品及奖金设置:参赛学生按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及奖品;集体诵读指导教师一等奖获奖金100元,二等奖获80元,三等奖获60元;个人诵读指导教师一等奖获奖金40元,二等奖获30元,三等奖获20元,所有工作人员均获纪念品一份。

六、参赛要求

比赛分初赛和决赛,初赛由各班班主任及语文老师组织选拔。在4月24日前将进入决赛的节目相关信息报至教导处许永彬处,报名时需将配乐、诵读篇目打印稿一份一并上交,自备服装。

七、评分标准

(一)内容与表达(6分)

1、朗诵内容符合本次大赛要求,突出主题,健康向上,思想性强。

2、语音标准,吐字清晰,表达自然流畅。

3、感情真挚饱满,语调处理到位,节奏把握得当。

4、能正确把握文章内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二)表演(3分)

1、衣着得体,与朗诵内容相协调。

2、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3、手势、表情等态势语言表达合理,能正确反映文章内涵。

4、表演与朗诵融为一体。

(三)创新(1分)

1、朗诵形式富有创意,表演者使用的诠释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配以适当伴舞或配乐,或以其他富有特色的形式朗诵。

3、背景协调,氛围营造、道具使用有创意。

(四)算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算平均分。

八、活动组织领导及各工作小组安排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李 标

副组长:马洪方、李定

一、王飞英

成 员:曹助辉、许永彬、许龙夫、曹忠标、朱泽荣、许小柏、李德维、李志辉、邓晓璐、李正聪、李瑶、冯家艺、曾丽娟、许贤芳、各班班主任、各班语文教师

(二)比赛主负责组 组 长:马洪方

成 员:曹助辉、许永彬、邓晓璐、冯家艺、曾丽娟、李瑶、许贤芳、各班班主任、各班语文老师 工作职责:

1.负责此次学校经典诵读比赛方案的起草工作。(邓晓璐:4月13日前)

2.负责此次学校经典诵读比赛方案的审定工作。(马洪方、曹助辉:4月14日前)

3.负责各班诵读节目的指导、班级初赛会场的布置及决赛节目的选拔与上报。(各班班主任、语文教师:4月15日——4月24日)

4.负责此次诵读比赛决赛节目的汇总整理、评分表、统分表、节目单的设计制作工作。(许永彬:4月28日前)

5.负责此次诵读比赛决赛节目的彩排指导工作。(冯家艺、曾丽娟、李瑶、许贤芳、各班语文教师:4月27日前)

6.负责此次诵读比赛决赛节目表演顺序的抽签。(各班班主任)

(三)安全保卫组

组 长:李定一

成 员:许龙夫、曹忠标、许孔森、曹智华、楚亮华、唐清华、李永鹏、许小华、陈火宝、李智斌 工作职责:

1、负责比赛当天舞台、评委、观众区域的划分、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李定

一、曹忠标)

2、负责比赛当天赛场整体巡逻。(唐清华、陈火宝)

3、负责各班学生的纪律管理工作。(许孔森、朱丙翠、曹金香、楚亮华、曹海斌、李永鹏、许小华、邓菊英、许小兰、许小芹、曾丽娟)

(四)后勤组 组 长:王飞英

成 员:朱泽荣、李德维、许 萍、陈乙香等食堂工人 工作职责:

1.负责比赛各项经费的预算。(王飞英)

2.负责比赛奖品等各项经费的申报。(李德维)

3.负责学生奖状、奖品、教师纪念品、音响器材(至少4个话 筒,2个话筒支架)横幅的购买。(王飞英、朱泽荣、李德维)4.准备食堂工作餐(许萍、陈乙香等食堂工人)

(五)评分统分组

组 长:许永彬

成 员:冯家艺、许红美、张弦芳、巫慧珍、李正聪、朱华平、李智、许晓英、陈香翠、谢丽云、许龙鹰、许江进、许彰根、朱严光、许江泽 工作职责:

1、负责决赛当天节目的评分工作。(冯家艺、许红美、张弦芳、李正聪、巫慧珍、朱华平、李智、许龙鹰、许晓英、陈香翠、谢丽云、许江进、许彰根)

2、负责决赛当天的统分工作。(许永彬、朱严光、许江泽)

(六)宣传组

组 长:曹助辉 成 员:曹林章、许小飞 工作职责:

1、负责宣传标语的撰写与张贴。(曹助辉)

2、负责填写奖品、奖状,做好颁奖准备工作。(曹助辉、曹林章、许小飞)

3、负责悬挂横幅。(全体成员)

(七)影音宣传组 组 长:李智辉

成 员:曹国仁、郭超、李瑶、曹海斌、曹会昌 工作职责:

1、负责决赛当天舞台的各项设备、线路的安装调试工作。(李智辉、曹海斌、曹会昌)

2、负责决赛当天的摄像工作。(曹国仁)

3、负责决赛当天的拍照工作。(郭超)

4、负责赛后报道的撰写及发布。(李瑶)

(八)现场协调组

组 长:朱银翠

成 员:李淑玉 工作职责:

1、负责现场节目顺序的协调,按照决赛表演顺序及时催场。(朱银翠)

2、负责及时将统分结果及时送至主持人手中。(李淑玉)

(九)主持人组

组 长:许贤芳

成 员:李瑶、邓晓璐 工作职责:

负责主持词的撰写及排练。(主持人组全体成员)

(十)总结颁奖组

组 长:李 标

成 员:马洪方、王飞英、李定

一、许小柏 工作职责:

1、对此次比赛进行总结陈词。(李标)

2、负责各组奖状奖品的颁发。(李 标、马洪方、王飞英、李定

一、许小柏)

我校将以这次比赛活动为契机,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校掀起中华经典诵读的热潮,真正让广大师生阅读经典,亲近经典,热爱经典。

附件1:香梅中心学校“诵经典、颂中华”经典诵读决赛流程

香梅中心学校 2015年4月13日

附件1: 香梅中心学校“诵经典、颂中华”

经典诵读决赛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介绍到场的评委、嘉宾。

2、李标校长致开幕词。

2、曹助辉主任介绍比赛规则,评分标准。

3、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4、第一位选手朗诵结束后,主持人做串词,以此类推。

5、马洪方校长致总结词并宣布比赛结果。

6、颁奖仪式

7、评委、主持人有秩序地离场。

11.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十一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有空泛、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等不尽人意之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既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必修内容,又具备丰富的人文魅力,正是拓宽语文综合性学习途径,丰富语文教育教学内涵的最佳平台。

一、国学经典诵读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当前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如学习诸葛亮《戒子书》《弟子规》等的相关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追求人内心的宁静和谐,隔绝社会上的喧嚣与浮躁,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增强抵御不良诱惑的“文化定力”。国学经典教育还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语文”理念相呼应,能充分发挥学生中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拓宽语文教学途径。

二、国学经典内容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好材料

根据中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任务等实际情况,语文综合性学习应选取蒙学、古典诗词、部分较为浅易的经史子集等。蒙学如《三字经》、《笠翁对韵》、《格言联璧》等经典,是后世贤达对经史子集的融通归纳,知识面广博,人文精神丰厚,文词优美,内涵丰富,而且都是童谣体,韵律节奏明快简洁,琅琅上口,易于记忆,识字功能也很强。学生通过诵读,体会音韵节奏之美,感悟文字意义、伦理教育的启蒙和熏陶。

小学、初中的语文教材已不同程度的对经史子集有所涉及,高中语文教材中诗经、礼记 、左传、论语等经史子集内容就更多了。学校和教师除了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采编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为基本教材外,还可以自行组织编辑教材。

三、以国学经典诵读开展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方式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为开展校级活动打下基础

1.开设专门国学课程进行讲解和诵背。学校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综合实践课的课时,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开设国学教育课。初始时可以在班会,每天夕会或晨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讲解,使学生能达到集体诵背的程度。国学经典中《声律启蒙》、《训蒙骈句》等文字较为浅易。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凭借机械记忆力强的天赋优势诵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领会其中意味。

2.借助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将国学经典与语文、综合实践等学科相结合渗透。各班要制订诵读计划,在黑板上开辟一小块专栏,安排专人将每周(每天)的诵读内容写在专栏上,语文教师负责检查落实。每天抽出5—10分钟让学生诵读。倡导学生节假日坚持学习、每天诵读三十分钟。每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由班主任授课,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做适当指导。“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

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结合语文课进行。文言文、古诗文既是国学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中要对国学相关的文言词语进行讲析,使学生基本领会词句意义,既提高了诵背兴趣和效率,又开拓了学生的语文视野,一举两得。在思想品德等政治课程诵背相应内容篇目,可以丰富思品课内容,增强思品课趣味和效果。同时借助这些课程进一步熟悉经典,为深入开展诵读竞赛活动打好基础。

(二)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营造综合性学习氛围

1.在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国学内容。在校园文化长廊、文化墙和班级布置图文并茂的经典著作内容和学生作品,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又增加了学生对于经典国学内容的领会,也让学生对学校和班级有了主人公的情感,使更多的学生在其中受到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濡染。中国很多重大科学成果的命名就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近现代历史壮举:嫦娥探月工程、神舟(州)飞船、北斗导航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烽火导弹预警卫星等。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借鉴这种思路。

2.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比如:书法、经典诵读社团等等。学生在活动时既可以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还可以集体举行冠礼、及笄礼等成年礼。冠(笄)之礼是我国汉民族传统的成人仪式,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为学生集中举行成年礼,可以取代学生自发组织的生日聚会,既能引导学生拒绝攀比性的消费,又能增强学生的成人意识和责任感,丰富了学生传统文化底蕴,也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3.以传统节日诵读活动结合。各种节日也是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的重要节点。按照中宣部等部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等活动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增列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决定,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应当以屈原、杜甫、辛弃疾、闻一多等历代仁人志士的诗篇为内容,改变单纯的放假、大吃大喝、旅游等过节度假形式,真正实现国家设立这些法定假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元旦节、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现代节日也是很好的节点,可以组织相应内容的经典诵读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四、以经典诵读为载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总体要求

(一)不重形式重过程,不求数量求质量。要求面向全体师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和书写古诗文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要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把背诵经典诗文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诗文的质量。

(二)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诵读经典可以将智慧和德性融为一体,通过口诵心惟,日积月累,来实现个人道德文化修养由量到质的提升。诵经典、习书法、尚礼仪、学做人是经典诵读行动的根本任务所在

(三)开展竞赛活动。班级每学期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班会,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国学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一次国学知识竞赛。每年定一个主题,如“与经典为伴,和圣贤为友”国学教育展示活动。

12.开展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 篇十二

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 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 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经典是在漫长历史中达成共识的传统著作, 诵读经典就是让学生读“最精华的书”、“最永恒的书”、“最有用的书”。我们把“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活动作为学校的亮点工程建设内容, 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打造班级浓郁的阅读氛围,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国学经典原文而言, 就连有些教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 更何况是我们七八岁的学生, 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经典,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告诉学生经典文学的价值, 国学经典与现代文相比的优势等等。小学生诵读经典应遵循“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原则, 在教师做粗略的讲解或提示后, 让学生在略知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并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四者结合起来, 通过朗朗上口的反复吟诵, 有效地提高诵读效果。

二、选择合适的内容

现在市面上的书可谓是琳琅满目, 走进书店难以选择,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取舍,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进行选择。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先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这些蒙学书;中年级段的学生可以选择背诵《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和大量的古诗词;高年级段的学生除继续背诵大量古诗词外, 还可选择背诵《孟子》《古文观止》《史记》中的精篇名段。另外, 优秀的散文、外国经典读本、童话寓言以及一些国学精粹等, 教师都应该推荐给学生。如, 《西游记》《红楼梦》《威尼斯商人》《悭吝人》等。

三、安排合理的时间

学生可以读的书很多, 不可能一下子或短时间里读完, 这就需要一步一步来。首先要得到时间的保证。每天早课前用二十分钟读经典, 其中用五分钟时间复习前一天的内容, 用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读新内容, 为了及时巩固, 每节课的课前课后可用一两分钟温习一遍。照这样下去, 一篇课文一天内至少可以读二三十遍, 学生基本能背诵了, 即使不能背下来, 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复习五分钟的时间, 自然能牢牢记住了。

四、教给方法和技巧

国学经典的学习除了诵读之外, 最好的方法就是吟诵。自古诗人作诗都是先吟后写的, 用这种方法学习, 是还原经典学习的必要, 而且还会减轻学习疲劳。比如, 在学习古诗词时, 根据文体遵循吟诵规则: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依字行腔等等, 有时候配上喜欢的动作, 有时配上喜欢的调子, 学生根据声音的不同, 能很快且牢固记住经典。

五、注重落实检查

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 组织交流, 扩大影响。在师生共同背诵的过程中, 要及时表扬鼓励, 长此以往, 学生能够始终处于奋进的状态, 从而形成“比”、“赶”、“超”的氛围, 由原来的无意背诵变为有意识的自觉背诵。为长久保持学生的积极背诵状态, 教师可以结合“成长记录袋”的形式, 给学生发放《诵读记录卡》, 把背诵的篇目记在表上, 同时背诵到一定数量就在登记表上印一朵小红花, 获得十朵小红花后就可以成为“背诵大王”。“背诵大王”每月评比一次, 不受人数限制, 《诵读记录卡》 期末时装入个人成长档案。这样,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热情, 使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动力。

六、搭建展示的平台

我们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经典诵读活动, 不断提高学生课外经典诵读的兴趣。可以定期在升旗仪式上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中华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展示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经典诵读节活动”;结合各项阅读竞赛, 开展经典阅读故事会、经典妙语欣赏会、优秀经典诗文朗诵赛等活动。

13.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十三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五千年大浪淘沙,多少爱恨情仇吟咏成千古绝唱 乙:五千年沧海桑田,多少历史华章沉淀着岁月芳香

甲:今天,我们一同敲响那古老的编钟,聆听岁月里岁月的回响,悠悠回荡

乙:掬一捧清凉的泉水,品味记忆中纯净的诗篇,碧透且清幽 甲:春寒夏炽,我们行走在岁月的旅途里,有谁,能带走独自一人的悲凉

乙:秋荒冬殒,我们跋涉在生命的征程里,又有谁,能照亮漫漫长路的黑暗

甲:然而,在那平平仄仄的韵脚里,我们总能找到温暖的眷恋 乙:在哪起承转合的字句里,我们总能看到希望如皎洁的月光 甲:将历史的烛火重新点燃,共看那盈盈烛光 乙:将亘古的诗行再次唤醒,共吟那中华颂歌

合:中村中学中华颂,2016经典诗歌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巍巍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更迭铸就你坚不可摧的铮铮铁骨,珠穆

朗玛上的千年冰雪见证你不屈的灵魂,神州大地上飘扬的红旗是你涌

动的血脉。你就是我们的大中华啊!请欣赏数学系带来的《中华

中 华》。

一朵鲜花的怒放,是等待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是寂寞地看过了多 少次繁星满天。

一朵鲜花的怒放,是经历了多少血和泪的痛楚,又是

读过了多少生命的孤单。下面是基础学院带来的《梦的怒放》。

春天,是属于鲜花与蝴蝶的五彩王国;夏日,艳阳下总有青春在 恣意挥洒;

秋天,金黄色的收获里我们总能看到希望;冬日,是晶莹 白雪里的悠悠诗意。让我们跟着食品与制药工程系的同学一同品味 《校园的四季》。

我们在金黄的稻谷地里寻找,我们在宿营地的篝火中回忆; 我们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在人民的心里总能看到你的影子。但是周总理,你在哪里。有请计算机系。(周总理,你在哪里)

唱一首荡气回肠的悲歌,在熊熊火光中看生命的坚强与执着。原

来凤凰涅槃的美,是那样震撼人心。

再唱一首光荣的赞歌,赞美那 天地万物,赞美那广袤山河。

请欣赏教育系带来的诗朗诵。(凤凰涅 槃、光荣的赞歌)

14.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十四

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提升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水平,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构建良的校园文化,特举办“中华颂2013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一、学院决定举行“中华颂2013经典诗文诵读比赛”。

二、比赛时间:

三、比赛地点:

四、参与对象:全体教师

五、比赛要求:

1、要求有良好的普通话水平,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从容淡定的舞台台风,衣着得体。

2、参赛稿件要求内容紧扣主题,健康积极向上,能够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3、参赛选手所选稿件为3-4分钟(稿件可节选),自备背景音乐,朗诵需脱稿。

六、评分细则

1、评分标准:比赛采取10分制

a.衣着得体0.5分

b.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 2分

c.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 1.5分

d.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 2分

e.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 3分

f.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1 分

2、评分要求:

a.比赛打分满分10分,评委打分以9.00分为基础分。b.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出总分,保留评委打分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由工作人员进行统分并计算出平均分(最后得出的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二名

三等奖三名

15.应用数字资源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 篇十五

一、创设诵读情境,激发诵读情感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情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 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 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 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 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 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网络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全面性深受学生喜爱。在经典古诗文学习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诵读。如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们整合相关的数字资源,建立了“琵琶行专题”学习网站,并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让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和学习。学生通过专题网站进行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对《琵琶行》中的经典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描绘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通过动画模拟视频资源,学生有了真切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网络中自我学习经典古诗文的兴趣。

六、结束语

16.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 篇十六

中华经典经典诵读推广实践问题对策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弘扬经典、传播文化的社会现象,自政协委员提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追捧,引发了得到了很多教育人士的认可。经典诵读,其完整的理解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诵”,即吟诵、熟读和背诵,注重记忆和表现出来的动作;二是“读”,即阅读、朗读、默读、略读、精读,凸显的对于书本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三是“写”,即由“诵”和“读”的行为带来的书写要求。完整的中华经典诵读,包含了以上三层内容,强调的是“诵”“读”“写”三位一体的统一。自古以来,综合国力的较量,不仅仅是科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比较,还包括人才的竞争。经典文化阅读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和形式,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智慧,凝聚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光辉。诵读中华经典,传承民族精神,这是当前人文精神缺乏、追求多元下的一种沉淀和积累,是在纷繁复杂社会下洗涤身心的一种途径。这种方式的开展,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事物发展的双面性,使得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在中华经典诵读推广实践的过程中,刻意强调形式和场景,突出外在的表面形象,反而不利于真正中华经典的创新与高效,不利于经典诵读的求实与突破。

一、中华经典诵读推广实践中的问题

经典诵读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亦掀起了一股中华大地乃至海内外华人之处到处有诵读经典的热潮。然而,我们看到经典诵读活动的成绩的同时,一些不可小觑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关注:

1.追求短期效应

一些学校把经典诵读简单地理解为学校的特色,把经典诵读视为提高文化素质的快速途径。一味追求经典诵读活动的场面之壮观、声势之浩大,对学生的实际收获则很少过问。殊不知,教育,尤其是本文论述的经典诵读教育承担的是培养人的重大职责,而不是立杆见效的“速成工厂”。对于经典诵读,需要正确的看待经典诵读的作用,知晓经典诵读的内涵和意义。经典诵读的作用需要经过时间的保证,倘若只是对经典诵读摆摆样子,必然就不能发挥经典诵读的效果。从目前的现状看,绝大多数的教师对于经典诵读,主要迫于上级压迫,多数选择让学生在早读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实施的时间也是一周选择性的进行几次,每次时间都不长,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一学期下来也没有几个小时的早读时间。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大部分学校压缩了经典诵读时间,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经典诵读的实践很短,偶尔进行一两次,却实践不固定,地位也不突出,学生只是偶尔想起才知道有经典诵读的实践。这样的经典诵读,必然会使得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受到影响,使得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产生动摇。

2.方法固定落后

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的使用,不能够照搬照语文课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些经典诵读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平时的文言文非常相似,但不应该在教学上毫无区别。当前,很多的学生和家长都经典诵读的引导不够,教师对经典诵读的含义往往不了解,其只是简单地诵读理解为朗读,对于经典作品往往进行背诵,甚至将诵读和背诵的意义进行混淆,将其当成死记硬背的背书形式。校园中的题海战术,使得学生往往疲于奔命,时间的挤压,使得经典作品在考试题中的体现也不明显,大部分的学生将其理解为古代诗歌背诵或是反映为文言文阅读理解。这种狭义的理解和教学方法上的局限性,必然使得学生失去对经典诵读的信心。

3.誦读流于形式

当前,很多地方都开展了经典诵读的推广学习活动,但是又少部分地区,活动仅仅只是为博得“眼球效应”,追逐形式,忽视效果。很多的学校在课堂上进行经典诵读,往往只是要求热闹,大气,具有表演性质,忽视文化内涵的培养和考验,对于课堂教学,往往轻视课后阅读和品味,只注重教师的讲解,不在乎学生的感悟与思考。在经典阅读和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于诗句的文言文学习和翻译较为重视,满堂的繁琐的分析,练习和讲解是重点,对于诵读只是教学的附庸,往往采取“齐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花样虽然不少,但是只是点缀,是预定教学内容完成后的消遣,是课堂分析后空余时间的一个教学方式。

这种流于形式的诵读,不但不能达到学习的最初目的,反而会使得活动过程变味。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会产生错觉,互相学习彼此合作的概念会产生区别,使得学生不能够真正认识到经典诵读教学的趣味性。经典之所欲成为经典,就在于其能够突破形式,把最为本质的真诚的东西流传下来,如果在诵读中不加以引导,使活动仅仅流于形式,必然会使得经典的学习与诵读成为“笑话”。

二、国外相关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当前我国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反省深思,纵观古今,对比学习,借鉴国外相关学习理论和经验,为我们推广经典诵读提供借鉴与支撑。

1.有意义学习理论

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入手,以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即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态为视角来谈该理论对经典诵读教学的一些启示。从当前的现状看,经典诵读在学校中进行了广泛的开展,在部分地区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经典诵读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目的的偏差性,内容的随意性,方法上较为死板,学习的兴趣往往不高,积极性也不够。小学生关于经典诵读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记忆力往往也不够,多数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知识较为懒散,迁移能力不够,灵活性较差。经典诵读需要正确的理解,学生只有通过有意义的理解和学习才能够实现经典诵读的目的。

2.建构知识理论

建构理论是学习的重要理论之一。经典诵读过程中,往往需要完成自己的建构方式,通过自身知识的建构完成经典诵读的内涵。学生是经典诵读的主体,如果只是采取知识灌输的方式,仅仅依靠教师的独白式灌输,这样往往形成不了经典诵读的知识理论体系。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协助学生找到经典诵读内容与原有的知识体系的联系,达成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知识往往具有联系,学习的系统中需要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完成知识定势,明确其对经典诵读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习经典,需要对其进行方向和经典知识的测试,便于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学习,让新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经典诵读和学生的生活要牢牢联系起来,把最为表征的经典学习方式,变成有意义有内容的知识建构系统。

3.合作教育理论

合作教育理论强调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通过团队合作,使学生从学习的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成功和进步,使学生得到与教师、与其他同学交往的快乐、认识的快乐、发展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当前的经典诵读强调的是学生个人的学习,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去阅读,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体活动。而诵读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毅力的支撑,需要恒心和毅力,仅仅依靠学生个体,往往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励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合作教育理论,利用国外的“阅读小组”这种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的阅读时间,丰富的阅读资源,达成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交流的机会。阅读小组是通过给予学生比较和激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读者,获得更加真实的阅读体验。当前,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能力,将高水平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促成经典诵读内涵和意义的提升。

三、中华经典诵读推广实践中的对策与建议

体验传统人格文化之美,感悟经典传颂文化底蕴。从大智若愚的颜回,到淡泊名利的子骞,到知错能改的冉求,再到能言善辩的宰予……这些先贤的鲜明个性与伟大人格,需要在经典诵读中不断影响新一代青年的心灵,引导他们的思想,开阔他们的人生。面对中华经典诵读在实践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吸收国外经典学习的经验,在理论中寻找出路,在创新中开拓方法,力争在有效的时间内,促进经典诵读更好地发展。

1.立足长远,持之以恒

经典诵读对学生的影响,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习惯的培养。任何以追求“眼球效应”和“短时效果”的初衷都违背了经典诵读的科学性和规律性。针对当前很多地方,表明开展“轰轰烈烈”的经典诵读活动,私底却压缩经典诵读时间,强化应试教育的行为,首先要求教育者和倡导者要立足长远,持之以恒。摒弃急功近利的的浮躁心态,不论短期效果如何,都要持之以恒,细水长流。诵读作为一种声音的技巧,需要诵读者主体的参与,很难立马见效,不可能短期产生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果从功利的角度出发,最求“短平快”,追求“立竿见影”,必然会动摇学生对经典诵读的信心,不利于经典诵读活动的长远发展。平淡心待之,日有所诵、日有所思、日有所得,长期坚持,经典的韵味才能为诵读者所领悟,经典的力量才能在学习者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只有沉淀下心,自觉地践行意义学习理论,让学习者在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在进行经典阅读时,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运用比较和对照、事实和观点、主题和情节、原因和结果等这些常见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采用建构理论,借用故事结构、图形组织、想象、预备知识、提出问题、监视与修整、总结等思维和技巧,避免对学生进行分散性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整体性发展。经典诵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种“静待花开”的观念,从长远的角度和意义看待经典诵读的效果,避免出现短期效应。

2.创新方法,求真务实

在经典诵读的方法上,需要坚持“创新”的理念,树立“求真务实”的意识。经典诵读课的方式要区别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避免出现含义不清,死记硬背的方式。诵读不等于“死记硬背”,强调的是“诵”“读”“写”三位一体的统一。经典诵读的材料之间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教育者要充分挖掘这些逻辑,创新教学方式。运用比较对照的方法与技巧,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让新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唐宋散文的诵读学习上,可以以“唐宋八大家”作为线索,将散文串联;在学习边塞、送别时,可以将相关的组诗进行诵读,强化诵读内容之间的共通性和记忆性。同样,对于唐诗和宋词,可以区分“月亮”和“太阳”两个物像,王勃《江亭夜月送别》、薛涛《送友人》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以作為一个月亮组诗,都是离别,都是月亮,都是唐诗中的精品;同样,高适《别董大》、严维《丹阳送韦参军》和李白《早发白帝城》,作为有太阳意向的离别组诗,因此,可以在比较中诵读,在诵读中进行分析,在分析中促进方法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3.合作诵读,注重实效

诵读经典,是理解中华文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需要合作和激励,需要在环境塑造和氛围营造上下功夫。经典诵读能够带动整个社会对传统、对经典、对文化的重视,也能够在彼此合作学习中交流思想,彼此质疑,加深理解,促进经典诵读实效性的提高。合作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强调通过合作与激励使得学生提高诵读的兴趣,客服虎头蛇尾的毛病,坚持不懈的将活动开展到底。与此同时,将诵读的经验与他人分享,能够是自身的逻辑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活跃,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得到交往、分享、发展和成长的快乐。因此,在经典诵读中,可以成立学习小组,进行适当交流、分享经验,体味别人的快乐。在美国的小学,多数学生会结合自身的实际,加入一定的学习小组,根据自身的兴趣,互相监督,共同成长。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积极、互动和有效的师生关系,小组之间还会通过一些表演和肢体游戏,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对经典文化和经典知识的感悟。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52.

\[2\]谢静.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03).

\[3\]陈丽娟.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条件的实现\[J\].新课程研究,2010,(04).

\[4\]叶蓉蓉.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01).

\[5\]夏熔亮.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方案\[J\].文学教育,2010,(02).

\[6\]王海迪.小学语文古代经典诵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7\]杜彩虹.“经典诵读”问题研究——以扬州地区“经典诵读”活动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9.

\[8\]刘若需.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争做“创城”“小标兵”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比大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