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2024-09-06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共16篇)

1.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一

一、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意义

随着高职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 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 适应高职教育的高速发展已成为档案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 通过档案管理软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 可以合理地使用人力、财力和物力, 用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服务功能, 同时还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 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水平, 增强服务意识, 让档案工作与时俱进, 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实行档案的标准化工作程序和方法, 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和保管等每个工作环节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水平。

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实行档案综合管理, 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 让档案综合管理工作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水平。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全国各高职院校虽然加强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 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因素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发展。

(一) 高职院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不管是普通高等院校, 还是高职院校, 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 校领导的档案意识较为薄弱, 没有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认为档案工作就是整理材料, 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也认为自己的工作无关紧要, 致使档案工作无法全面、科学地开展。

(二) 高职院校档案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随着国家队高职院校的重视, 各高职院校在教学和学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重视教师的专业水平, 而档案管理人员多是其他岗位转来的管理人员, 其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 因而导致其不知道如何对档案进行规范化工作, 最终让档案工作在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档案资源的利用方面不能尽如人意, 让档案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造成档案资源的浪费。

(三) 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方法和手段现代化水平不高。

档案工作的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目前仍然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在档案管理方面采用原始的记录方式记录学校档案, 以手工操作为主, 工作效率低, 准确性差。检索材料, 档案以手工填写的纸质档案为主。档案信息记录的方式和手段滞后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导致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 从而影响档案的查询与利用。

三、解决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方面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针对上述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导致档案工作相对于学校整体发展滞后的问题。可以成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 实施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 将工作分配给领导小组各成员, 让他们各司其职, 从而让领导干部融入档案管理工作中, 体会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给予档案工作经费等方面的保证, 确保档案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 建立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只有建立和配备高素质、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 才能做好高职院校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专业学习, 提高职业素养, 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及交流,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时, 档案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档案知识, 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了解现代化信息技术, 从而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

(三) 促进高职院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首先配备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 比如电脑、扫描仪、照相机等。其次, 建立有特色的档案管理数据库,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 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最后, 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归档, 提高档案查询与利用的效率。

档案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工作, 实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同时还需要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和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培养, 加大对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投入, 才能推动档案管理工作良性化发展, 从而发挥档案资源服务于利用, 推动高职院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杰军.高职院校认识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2) .

2.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二

【关键词】分类招生 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改革》,项目编号:2015YJJY06。淮南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以大学数学为例》,项目编号:2013hsjyxm30。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47-01

1.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时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加强校企合作,于是大部分院系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开设专业实践课程,因此类似高等数学的基础课程学时就被院系大大压缩,甚至有的专业干脆不开设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课程本身概念比较抽象,个别知识点讲解比较费时难懂,再加上学时的缩减,难以保证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1.2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

高等数学的内容环环相扣,理论严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希望面面俱到,能够把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但是我们高等数学学时少,老师把有限的学时都用在了基础理论内容的灌输上,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教给学生如何把高数知识应用到专业学习中去。这种忽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做法实不可取。

1.3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传统

由于高等数学课时少而内容多,老师在上课时基本都采取“满堂灌”的方式,鲜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更没有学生在上课期间上黑板做题的时间,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就与我们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初衷相悖。现阶段的大部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还是采取黑板加粉笔的方式,没有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较单一。

1.4 考核形式单一

现在大部分院校还在实行着“应试教育”体系下的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形式,虽然高等院校也把平时成绩作为一部分加入到考核中来,但是所占比例都不高,基本上还是以最终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它会导致学生只重视最后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平时上课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5 分类招生与现行教学模式冲突

前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我国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到202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而这个比例在1991年仅为3.5%。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意味着我们已经从精英教育转为普通教育。高职院校现阶段所走的分类招生路线,就更加意味着我们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我们现在的分类招生学生。

2.分类招生下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措施

2.1 结合专业特点,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

高等数学理论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吸引力。如果老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探索欲的数学建模融入到教学中来,则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针对不同专业,可以将双层玻璃保温功效、公交车等待时间等模型应用到理工类专业中,将商品的销售预测、房屋贷款模型、分期购模型、利润最大模型等应用到财经类专业中,这样就可以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实实在在的作用,这样不仅增强了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还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因此,将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来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2.2 分专业制定教学大纲,选取与专业衔接紧密的数学教材

大部分院校都是对于专业大类制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比如只分成财经类和理工类两个教学大纲,但是实际上不同的专业可能对数学的要求也是差距很大的,这样制定教学大纲缺乏专业针对性。因此,高等数学老师应该与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可以通过座谈会的方式了解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由此来制定针对不同专业需求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再根据教学大纲来选取与专业衔接紧密的高等数学教材,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要。

2.3 尝试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之前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这种局面,我们有很多种方式。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几何图形做成有动漫效果的小视频,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也可以采取模块教学方式,把有关联的数学知识点做成一个模块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我们还可以采取案例驱动法教学,在上课时,不是直接讲定义,学知识点,而是通过一个与专业紧密相关的案例引出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我们这个数学知识点可以应用在哪个方面,从而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现在比较受推崇的翻转课堂更是可以彻底颠覆我们的传统教学。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主要是进行师生交流、答疑解惑、知识的拓展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美国广受推崇,甚至被认为是大势所趋的课堂革命,它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用来答疑解惑、讲解知识的应用与知识点的延伸。

2.4 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化考核

过去的唯分数论的考核方式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的真实能力。在现阶段,我们应该确立 “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化考核为主要手段,以就业导向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通过出勤、作业、课堂提问等作为我们的平时成绩,建议占比40%;将数学实践(比如数学知识运用中的数学建模环节)的实践报告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建议占比30%;期末考试成绩只作为我们最终成绩的一小部分,占比30%。这种重视过程化考核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唯分数论所导致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

3.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使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适应教育所需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实时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践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孝理. 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6(1):117-119.

[2]郝春蕾,郝海燕,王英新.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17(2):62-66.

作者简介:

吕宁宁(1985-),女,安徽界首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

占善节(1981-),男,安徽怀宁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讲师。

3.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 篇三

浅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建议

随着高职院校不停扩招,院校学生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学生考试过级率低,实际应用能力更差.本文从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入手,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对策及建议,以期促使高职英语教学健康稳步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实用能力.

作 者:谭仕慧 作者单位:陕西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年,卷(期):2008“”(z1)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学生

4.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四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高职院校 建设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学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科目,其宗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简单方便的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功能、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不仅仅给学生最直观的理论知识,从书本上单调的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更能够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践环节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保证了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

“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与学。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对于教师而言教授给学生知识就是本职工作。传统的教学体系包括:学生、教师、教材。其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则作为学生和教师知识交流使用的工具。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被打破。大量的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产生,使得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课本。学生”转变成为“教师~课本一多媒体*学生”。通过比对可以发现在课本面向学生的环节中多了一个多媒体环节。这也正是教育技术学在教学中所起到的最为重要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与形式

我国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为:教育技术学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结合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是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媒体改革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带来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革新,而且也对教学媒体的使用带来了新的标准,教育技术的具体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录音机与录像机播放形式:采用这一形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表述主要是通过教师语言描述,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学生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同时还要通过内容去联想。而将录音录、像引人课堂之后,学生只需要去听去看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知识,因为声音与图像是最为容易被人所接受的一种信息源。这对教师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2)投影机与幻灯片形式:采用这一媒体形式可以通过实物展示以及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制作成换等边播放来推动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观看这些投影或者幻灯片,从而对整个知识点形成系统的认识。使得教学事半功倍,同时也更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运用。

(3)多媒体教学形式: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的运用就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接人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录音等等多媒体信息。这些信息包罗万象,涵盖各个学科,可以满足各科教师教学的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突破课本的.局限性,丰富知识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特影音特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使得师生的交流更为容易,对知识的认识能够更加深人。

(4)电视以及计算机网络远程教学形式:这一形式打破了教学的地域性限制,可以做到真正的终身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只能局限于课堂上来进行教育学习。但是随着电视的全面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这一局限被彻底打破。学生和教师不必像过去那样坐在教室里面,只需要有一台电视或者有一台能够连上互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学习,并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极大地提高的学习的热情。电视教学与互联网络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1)电视教学内容固定受信号播出时段影响,时间较为固定。但是可以制作成录像带进行播放,可以取消这一局限。网络远程教学则较为灵活,可以通过点击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且通过留言版块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这也是相比于电视教学的一大优点。

2)电视教学主要是对知识体系的解说,相比于远程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而言相差很大。远程网络教学有大量的辅助教学资源可供学生进行查看学习。而电视教学则很难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3)电视教学总体还是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过程中线性教学法为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无法进行选择。但是网络远程教学则采用网状教学法,符合大脑的思维模式,对相应的知识点采用多节点的关联法,通过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很方便地查看相应关联的知识点。极大地提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5)信息化电子图书馆:这也是教育技术学与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成果。使得学生获取学习资料更加简单方便。更加方便学生去搜索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提高学习的互动性,并且节约了教学成本。毕竞图书馆购买图书的成本相比于电子图书馆的建设成本而言是巨大的。

2高职院校对教育技术学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与本科类院校有着本质的差别。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培养工作更注重职业技能培养,这也要求学生有很高的实践能力。这就使得高职类院校学生培养工作应当注重实践教育环节。但是这并不代表高职院校不注重理论教学部分。相反的是高职类院校的理论教学部分更应当注重教学效果。只有学生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充分地运用到实践上面。相反理论知识要是掌握得不好必然使得实践环节无法展开。

教育技术学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科目其宗旨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正是调高教学效果的最简单方便的方法。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功能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不仅仅给学生最直观的理论知识,从书本上单调的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更能够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践环节有充分的认识,从而保证了实践环节的顺利进行。要实现这一目标,院校应当注重以下3个方面的建设:

(1)建设统一而且完善的教育技术管理体制:只有将全院的现代教育资源统一集中式的管理,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将资源从各个系科剥离出来。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心管理制度、设备资源使用流程以及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这样才能确保中心以及教学部门工作的顺利运转。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硬件环境建设:首先,硬件建设在院校基本建设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确保拥有足够的硬件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够在学校内部展开。这一方面包括:校园网络建设、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校园电视台建设、校园广播站建设、多媒体语音室建设、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这一系列的建设内容围绕着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功能展开,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学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软件环境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与硬件配套的一些应用软件的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应当建设起一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够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最优化使用,确保中心建设最初目标的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队伍能够独立自主地去解决间题,发挥创新能力去探索,学习和发展这门新兴学科。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当逐步建立并健全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制度,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确定好学习专题,抓好落实,要真正把学习理论上的提高切实转化为指导工作和促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3结语

5.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五

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实际上发挥的是一种历史记录功能,将高职院校在招生、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等多种活动形态以文字、图表或者图片的方式保存下来,从而为后续信息的使用提供有效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则是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转变档案管理工作形态,让档案信息的利用更加快捷、高效。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高职院校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已经十分落后,信息化技术为信息的优化处理提供可能。可见,新时代背景下要求信息的高度流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作用显著,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并展开实践:

1.有效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过程较为烦琐,大量的纸质材料无论是在存储还是在查阅过程中所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效率低下。而在信息化大趋势的推动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逐渐实现信息化建设,传统的纸质档案被电子档案所替代,查阅方式从人工查阅转变为自动查阅,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明显提升;

2.档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关键构成环节,在具体运营与发展过程中涉及招生、教学与就业全过程,这一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内容都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来具体执行与管理,各个环节都依赖于信息的交互作用。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则能够有效保证信息的交互与共享,满足各环节的使用需求,并能够将各环节产生的信息进行整理与管理;

3.确保档案信息得到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档案信息,实质上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微观缩影。这些档案当中所涉及的各项信息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能够有效提供一个发展框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依赖于多元化信息的整合,在重组与分析之中挖掘信息中的内在因素,保证档案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三、信息化大趋势下谈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

(一)转变档案管理基本理念。传统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念则是保证资料的健全性、记录的完整性、保存的完善性。而档案管理工作并非仅仅是对档案信息的存储,其价值更直接表现在信息的运用与应用环节。而现代信息化大趋势下要求转变档案管理基本理念,将侧重点表现在对信息的高效利用层面,挖掘信息中的.潜在价值。理念的转变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高职院校的管理者从思想上对信息化建设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进而在制定决策与制度的过程中有所倾斜,带动全校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做到管理理念的转变。可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增强认知并转变理念,如在高职院校内部开展“档案信息化之我见”活动,鼓励档案管理人员全员参加,在活动中各抒己见,发表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看法与相关意见,做到建议的综合处理之后认清建设方向;另一方面,信息化大趋势下高职院校应该从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上加强统筹规划,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指标与规章制度,确保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的核心要素。有关于当前信息化管理体系在高职院校的建设途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建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档案管理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性工作之一,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为基础,意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传统档案管理之间的差异性,建立专门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以健全的管理机制为前提条件,指导该机构的各项工作,在规范化的基础之上发挥出档案管理机构的价值;其二,高职院校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云计算与大数据视角下,虽然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便捷途径,但对于现代化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扩大经费投入既是为了采购现代化设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也需要预留后期维护所需成本。

(三)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信息化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工作得以实现的关键性要素,为实践过程提供可能。从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来看,具有知识性、专业性与系统性特点,正是凭借其特点,才需要依赖于高质量的管理人员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挖掘与开发工作。因此,提高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显得十分必要,具体途径如下:其一,充分发挥出“引进来”策略。这里所提到的“引进来”则是高职院校从外部引进人才,为充分适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做好对人才的储备工作。以激励机制为核心吸引高质量人才,在市场竞争中持续的发挥优势,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其二,执行“走出去”策略。“走出去”策略是将高职院校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培训机会的提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提供平台,工作人员接受培训,最终目的是将先进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理念与知识带回来,从而优化高职院校本身的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宋晓玲.新阶段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浅析[J].陕西档案,2016(01):45.

[2]刘蓓蕾.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分析[J].经营管理者,(23):258.

6.新办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建设 篇六

一、教学档案的内容

教学档案指的是学院在教育教学实践、管理和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字、声像等信息资料,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原始材料。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教学档案是学院档案的主体、核心、重点, 教学档案完整、系统地反映了学院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及教学研究的全貌, 是学院教育改革和学院发展的真实历史记录, 是学院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依据和参考, 是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信息资源, 是广大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累积的智慧结晶, 是学院校风、学风的反映。

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及重要性分析

(一) 建设教学档案的紧迫性。

对于新办的高职院校来说, 可谓百废待兴、万事待举,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等建设都刻不容缓, 但教学档案建设也同样不能滞后。一是迎接评估的迫切需要。以我院为例, 虽然已经通过了首次评估, 但并不说明我院的教学档案已经完善。在评估之前, 我院基本没有教学档案, 大部分迎评材料 (即教学档案) 都是后补的, 给迎评工作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教育部200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 正式启动了5年一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 我院第二轮评估即将到来, 时间紧迫。二是学院自身建设迫切需要。新办院校迫切需要加强与完善管理, 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与促进体系。教学档案体系是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与促进体系的一个分支。三是新办高职学院也迫切需要在教学档案中发现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借鉴参考, 以更好更快地完善自身建设, 增强办学实力。

(二) 建设教学档案的必要性。

1.建设教学档案是迎接国家教育部正在实施的评估制度的需要。首先五年一轮的高职院校评估制度, 使建设教学档案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必要工作。《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中6个一级指标全都涉及到教学档案、15个二级指标中有13个指标涉及到教学档案, 36观察点与教学档案相关。其次《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中有很多指标本身就是检查学院教学档案是否完整和准确, 因为它从侧面反映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还有评估结论是对一所院校的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内容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与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学风建设、教学效果、办学特色等。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必须要以教学档案为依据。

2.建设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活动的需要。根据教学档案的内容可见教学档案全面涵盖了学院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活动情况记录, 所以建设教学档案的过程就是抓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 而管理过程必须借助教学档案来记录、记载并保存下来, 没有教学档案, 管理活动无从反映, 管理活动就会有头无尾或者虎头蛇尾。

3.建设教学档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所有高职院校都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增强办学内涵, 新办院校更是求之若渴, 从教学档案内容看, 教学档案反映了教学管理、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建设教学档案可以为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准确、真实、原始的资料和信息,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设教学档案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需要。教师的教育科研是一种非专业化的、扎根于教育实践并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当中的研究, 因此教学研究必须是建立在丰富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不能脱离教学实践、更不能脱离本院实际情况, 否则教学研究就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三) 建设教学档案的重要性。

1.建设教学档案是抓好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抓教学管理有很多办法和措施, 如构建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强化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管理和课堂教学研究等等, 这里要谈的是强化教学档案建设。建设教学档案, 对于准确总结经验教训, 掌握教学规律, 科学决策教学改革, 改进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 教学档案建设得好的单位, 相应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也做得相当出色, 充分体现了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2.建设教学档案是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提供查考依据。教学档案是学院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的历史记录, 它反映了学院历史发展的全貌。从历年各高等学校评估工作来看, 教学档案作为最原始的凭证, 在评估过程中取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评估过程来看, 评估专家组主要通过系统审查教学档案来收集学校的主要信息, 了解各项工作的发展状况, 以此对学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从我院评估检查中可以看出, 教学档案建设得好的单位, 他们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也做得出色。

3.建设教学档案为教学管理和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教学档案中有关内容的分析、总结、预测, 在宏观上明确学院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管理制度。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中有关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通过教学档案中有关内容总结经验, 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和提高。

4.建设教学档案可以促进学院档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一是从教学档案内容看, 教学档案是学院档案的一大门类, 是主体、核心、重点, 它资源丰富, 信息量大, 建设教学档案, 能促进学院档案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二是教学档案涉及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 涉及到了学院的广大师生, 建设教学档案, 能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三是教学活动既是常规的又是动态的, 因之而生产的资料与时俱进, 具有时代特色, 如多媒体课件, 逐步取代传统的纸质教案, 建设此类教学档案能促进学院档案管理水平现代化, 信息化。

5.建设教学档案可以维护学院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凭证作用是档案的共同属性, 教学档案也具有凭证作用。教学档案中学生奖惩材料、实习基地建设有关合同及文件、委 (代) 培合同等是维护学校合法权益的有效法律依据。学生学籍材料包括学籍变更、学习成绩等情况, 对学生的学历、文凭可起到法律作用。

6.建设教学档案可以构建教学资源交流共享平台。一是随着办学时间的延长, 学院必须要开放办学, 加强与同类院校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 建设教学档案, 就是构建了一个交流平台, 让教学资源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有效利用;二是从教学档案内容看, 建设教学档案可以为本院教师提供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教育名师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和获奖的申请材料等都是值得推广、借鉴的优质教学资源。

7.建设教学档案可以为学院保存精确的史实资料。从教学档案内容看, 教学档案记录了学院的发展历程, 也记录了广大教师的职业生涯, 更记录了千千万万学子在校时的成长历程。建设教学档案可以为编写校史保存丰富精确的史实资料;也为将来编写名师传记保存大量历史素材;更为后来研究那些曾在学院学习后来富有成就的学生保存原始的、珍贵的、独有的资料。

参考文献

[1]于淑霞.以学院教学评估促院级教学档案建设.当代图书馆, 2008, 02.

[2]王丽娣.谈教学档案在教学评估工作中的重要性.兰台世界, 2005, 12.

7.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七

摘 要:加强院系二级教学档案管理,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考究和教学资料的有效综合利用,对院系档案的管理质量有着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部门;教学档案;管理;优化

教学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院系二级管理的根本活动和中心环节,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在高职类院校中也广泛开展起来,职业教育趋向群众化教育、多元化人才培育的方向。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体制变革也进一步深化,逐渐向院系二级教学档案管理转变,职业教育综合类高职院校逐步构成院系体系。二级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是教学考究的根底工作,在整个学校档案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现状

1.系部没有完整档案体系,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不够。现阶段,各系部自己部门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档案的分类、保管、鉴定、利用等均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完整性比较差,没有按时安排教学档案管理员进行收集整理。

2.档案的合理利用率低。院系档案的合理利用率都比较低,利用档案巡查准确度不够。因此,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将是现在及将来必须大力研究的课题。我们可以依托目前强大的网络数据库,实现对教学档案立即收集、快速整理、全部存储,使之高效地被利用。

3.加强对二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二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在从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工作量较大的档案管理工作时,很难在短时期胜任。另外,兼职档案管理员时间少,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系部教学档案的收集及整理存在不及时、不完整及流失现象。

二、解决方案

第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档案管理,既能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又能提高工作效率,适应改革需求。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系部教学档案应当实现网络化管理,借助互联网、校园网及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强大的大数据分享平台,做到资源共享。

第二,从院系实际出发,建立并完善院系两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有规可循。系部作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直接施行者,可以结合校级档案馆、档案室的业务需求,根据二级院系的实际,制订第二级教学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层层递进,落到实处。

第三,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增强档案管理意识。从院系二级领导到档案管理员,都要改变“档案与我无关”的观念,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学校应通过宣传教学档案的保存价值和作用,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存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档案管理的责任感。

三、预期效果

第一,建立一个完善的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引进《科怡综合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库,使平台利用方便快捷,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为确立目的、树立规范、多渠道采集信息、处置信息、反应信息、组织保证和主客体支持系统七个方面。经过教学评价,各高职院校都注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但支持系统和反应信息并不完善。支持系统应通过宣传和发起,使每一位教员和学生都了解和认同,回收信息的可信度才高。经过处理的信息一定要反应到信息源,这样才能成为闭环系统。

第二,建立院级系部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系部档案管理技术水平和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率。同时,提高系部教职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科怡综合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库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效能,逐步实现教学档案工作在系部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其在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学研究、历届查询等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语

为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学校引入了一套新的适合自己学校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科怡综合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库。该数据库以学校网络为基础,利用二级学院对档案的管理,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学校引进《科怡综合文档管理系统》数据库,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和其他院校分享资源,做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唐明瑶,刘益艺.档案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李琳.高校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

8.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篇八

调查显示,目前就业压力最大的群体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学校毕业生,其就业环境已相时处于劣势,高职生对自主择业和自谋职业的就业形式感到难以适应,由此引发的`就业心理危机日益突显.本文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的特点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高职生就业心理压力的相应的对策.

作 者:时丹 周益 王玉洁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刊 名:金卡工程 英文刊名:CARDS WORLD 年,卷(期): 14(5) 分类号: 关键词:离职   就业   心理压力  

9.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九

作者简介:李红梅(1973-),女,北京人,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龚捷(1968-),男,江西省南昌市人,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02-0021-02

我国高职院校在经历了规模超常规发展阶段后,现已进入质量发展的阶段,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最紧迫的任务。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而在高职院校实施管理的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通过改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质量地完成行政目标和工作计划.实现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如何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水平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离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中的问题

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建校历史短、行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于这种现状,针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绩效管理体系相对落后.绩效考核几乎成为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部。而单就绩效考核工作而言,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绩效考核定位模糊

在现实应用中.考核定位问题主要表现在考核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目的或对考核目的的定位过于狭窄.或者为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或者为奖金分配而考核,考核制度等同于奖金分配制度。这种模糊的定位使考核的参与者们要么对考核漠不关心、敷衍了事.要么对考核中的误差锱铢必较.忽略了绩效改进这一真正的终极目标。

(二)绩效考核的体系不健全,考核内容针对性不强

1.目前很多学校的绩效考核都不成体系。年度绩效考核作为传统个人绩效考核项目.多为部门领导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模糊评定:各职能部门可能因为上级对口部门的临时任务随时追加部门考核内容:学院可能根据每年招生情况和学费催缴的难度临时出台一些奖惩规定。“政出多门”导致了多头考核、重复考核,在增加了行政管理人员额外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绩效考核内容设计的难度。

2.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水平,工作分析、岗位研究工作普遍缺乏.很难针对本岗位工作的要求设计出个性化的个人考核内容。对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行政管理人员考评往往缺少清晰的定量或定性的标准.评价者只能凭感觉、靠经验去进行考核,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三)绩效考核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

1.过时的人事聘用制度干扰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为配合早年的规模超常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灵活的人事聘用制度:在正式聘用以外,增加了人事代理聘用和临时聘用两种用人形式.院校发展到今天.这种人事聘用制度已对个人绩效考核的公平性造成了严重困扰。相同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承担相同的工作职责,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仅因聘用形式不同待遇差别极大。实际上,临时聘用人员往往因为希望延长聘用期而表现出较高绩效水平:绝大多数人事代理人员希望转为正式人员也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态度:而有少部分正式人员由于正激励不够、负激励没有,工作绩效极为低下。当学校的绩效考核不能有效区分不同身份人员的绩效.或者考核结果没有兑现相应的待遇,或者兑现的待遇没有达到期望值时,个人公平将被打破。

2.考评主体单一,评价尺度不一。常期以来直线主管作为唯一的考评主体.考核信息搜集渠道过于狭窄,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干扰.影响考核的客观性。当评分者因过多考虑绩效以外的影响因素人为制造评估偏差时.当评分者因评分尺度松紧不一,造成实际绩效水平较高的部门整体评估结果低于实际绩效水平较低的部门时.现有的考核系统无法对不准确的考核结果进行约束和修正。而由于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往往会进行全校范围的排序.这种不准确的绩效水平排序将使考核对象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

3.考核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受主观性影响大。目前高职院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考核以直线上级评价为主,也有成立临时性组织(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指导工作的,在实践中,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产生偏差,常见的有月晕偏差、趋中效应和近因效应。理论上,人事部门可以通过集中培训讲解评估标准及注意事项以减少偏差,但实际上评分者多为中高层领导.他们的评估更多地会受到本校的文化及个人习惯影响。

(四)考核方法单一

绩效考核的方法据统计有百种之多,目前学校使用的主要是述职报告法和经验判断法。对中层实行的绩效考评,比较常用的做法是每人在年终填写一份年度考评表,将自己在一年中完成的事情,流水帐似地填写.或者写述职报告,对个人的工作进行总结.然后让主管领导做出评鉴意见,按照事先制订的几个项目和多个指标,将考评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种;对一般行政人员的绩效考评则由直线上级凭印象直接定等。述职报告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而对一般行政人员考核所采用的经验判断法更是把本应严肃、严格、公平、公正的事情简单化和随意化,因此根本不能起到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作用。

(五)传统的考核模式阻碍了绩效考核办法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虽然普遍较短,但许多公办院校的前身或主管单位多为各类职业行办,以致先天遗传了很多有机关特色的管理办法,简单的“德、能、勤、绩”考核办法历史悠久。但显然这种考核办法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如今的.发展需要。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很难制定易于操作的定量考核指标:另一方面,习惯了凭感觉、凭印象打分的评分者对于日益细分、相对明确的评分标准会感觉很不适应.对于不易控制的考核结果也心存矛盾。所以,绩效考核办法创新在“可操性”方面的设计难度很大。

二、有助于改善离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的短期策略

(一)明确考核定位,整合考核体系

在明确个人绩效考核的目的之后,由人事部门牵头整合考核体系:将相关职能部门考核项目纳入.赋以不同权重: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如:考勤、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可以统一评分标准,定性指标(如: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可在确定权重、给出评分等级的参考意见后,具体内容由部门负责人与下属在考核期初协商制定。这种设计利于各部门集中力量完成不同的关键绩效,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

(二)确定考核对象分类,区别考核项目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大致分为:院领导、中层干部、一般行政人员。院领导一般由上级主管郎门统一进行考核,中层干部和一般行政人员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上截然不同,理应采用不同的考核项目。一般行政人员包括行政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这两类岗位的工作性质及任职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要分别考核。人事聘用制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三种身份的区别待遇也不可能一夕打破。在按岗位和职级分别对个人进行考核后,考核结果应按人员身份不同进行分类排序,便于考核结果的灵活运用.维护考核的公平性。

(三)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提高考核质量

鉴于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面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可适当借鉴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360度考核就是丰富考评主体的一种较好的方法。360度考核多用于关键岗位考核,在这里我们把它用于中层干部考核。分管领导就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履职情况评分;同级评分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工作效率情况:下属评分内容包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领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业务指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这种全方位考核由不同考评主体根据统一的等级评分标准,采用等级评定法进行评分。中层干部考核的另一组成部分,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其完成目标管理项目的考核,人事部门的考勤评分都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进行加减评分。

(四)从技术和制度层面改善考核公平性的几种方法

1.强制分布,解决考核结果趋中现象。在明确奖优罚劣的考核目标后,我们可以在全院范围内按考核对象分类,先对考核结果的分布进行强行规定.如优秀率15%、良好率50%、合格率30%、不合格率5%。一直以来,很多部门领导为回避人际矛盾给下属评分只局限于优秀和良好的范围,而且分差很小.造成考核结果的趋中现象,优劣难分。本文建议.在引入全方位考核方法的基础上,由部门领导在一定权重范围内先对下属考核结果进行强制分布。如:服务对象评分占25分、同级评议占10分、工作计划和考勤占30分,剩余部门领导就岗位职责完成情况评分占35分。强制分布:部门领导评分32分以上不得高于下属人数的15%.28分以下不得少于下属人数的5%。部门领导在评分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体排序、两两对比和关键事件法。由于强制分布的得分权重有限,几乎只有当领导评分、服务对象评分、同级评分都较低时,个人考核结果才会在全院排序中跌入后5%,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由于考核结果趋中造成的只奖不罚问题。

2.修正公式,解决评分尺度不一问题。为解决不同领导评分尺度不一,我们引入了评分的修正公式:

修正系数:全部考核对象平均分÷所在考核小组考核对象平均分

考核对象最后得分:考核对象在考核小组得分×修正系数

3.评审团制.减少评估过程中的主观性影响。在高职院校试行360度考核时,我们发现有少数下属随意评分.严重影响‘了中层干部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理论上.直接下属对于上级的管理能力、业务指导能力、公平性等方面的情况是最了解的,但有些部门下属评分完全不依照评分标准,出现了很多满分现象.对于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分的部门领导非常不公平。评审团制,考核领导小组按一定的比例从学院各部门随机抽取人员组成评审团.评审团员分别作为下属、服务对象进行匿名评分.对不熟悉的评分对象可以不予评分.评分结果按有效评分统计算术平均为该项目得分。

4.建立考核争议仲裁机制.保证考核结果的公信力。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考核对象,可于考核期结束后立即进行公示。学院可以成立以工会为主的考核争议仲裁委员会,被考核人员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向考核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使考核对象积极面对考核.提升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三、建立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长效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工作绩效的考核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影响绩效考核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组织的领导应该具有现代绩效管理的理念,要明确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个科学体系管理出来的。绩效考核不仅是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活动,而且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人手,建立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包括:进行人事聘用制度改革.彻底打破不公平的身份界限;进行工作分析、岗位研究、编制岗位说明书,建立薪酬与岗位间的对应关系.从岗位设置环节开始关注个体公平性:建立健全以绩效改进为目标的绩效管理模式;自上而下地倡导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文化.主动规避人为的考核偏差……这些措施相对于上述短期策略虽然实施周期长、难度大,见效慢.却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问题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l]潘燕,高职院校行政人员绩效考评中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11).

[2]王雁飞,朱瑜,绩效与薪酬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7).

10.浅析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 篇十

关键词: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学习方式

0引言

自2004年应八职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至今,已有快五个年头,在这五年中,结合实际教学,科学实践,我得出一些值得介绍的教学体会,最重要的是我摸索到了一些适合邮電类职业院校教学的,适合课程讲授的教学方法,现列举如下,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指点。

1教学案例生活化。易触化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要引用实际案例,受生源起点的影响,高职类院校学生,比起本科院校的学生,在自学、理解等方面相对较弱,他们对于一些太过于抽象或者综合类信息较多的复杂案例,一方面表现为理解不透,另一方面会因理解能力跟不上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最终使得学生非但没能理解课程的重点,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有了很大的挫伤。鉴于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列举案例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群体容易接触的身边事例,这样高职类院校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而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的渊博,生搬硬套强加于教学中过多的复杂案例。

比如,在上<统计>的第一节课,上课之前,我首先让班长站起来把今天的到课情况清点一下,然后将结果汇报给我。然后,我就结合刚刚发生的统计到课事例,非常轻松、简单易学的引申了什么是统计,统计的过程分为几个步骤等等。再比如,讲<通信企业管理》这门课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时,提到“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有的学生就不理解了。这时,我就以学生都了解得,我们所在城市的一家棉纺织厂由于被收购,导致大量职工下岗,最后职工被迫闹事。致使某铁路线被中断几个小时为事例,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解释了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这一重要结论。这样下来,学生们有兴趣听,而且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树立学生们的主体意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变“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吸收为辅”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教师积极教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方式:

2.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学过程应尽可能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逐渐养成和树立起正确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统计》课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统计的过程”时,我将学生分成了三组:调研组、整理组和分析组,三个小组进行串联活动。首先由第一组负责对事先确定的10位同学的手机用途情况(打电话为主、上网为主、短信为主、其他)进行调研,接着再将调查数据传给第二组,第二组将数据整理并绘成统计图。第三组将整理好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第三组找出一位同学对分析的结果进行公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他们了解统计的过程是互相关联的,上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工作,由亲身参与并学习的过程引发他们做人、学习和做事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

2.2户外团队游戏不仅是培训的专属,常规教学也适用

近年国际、国内逐渐兴起了户外团队游戏的培训、教学,各知名企业大多开展过类似的活动,组织员工开展户外团队合作游戏,志在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兴趣。这类培训模式也特别适合在常规教学中使用,通过团队游戏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自学的兴趣。比如在《通信企业管理)教学过程中,讲到“领导能力”这一概念时,我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游戏演练:”拼报纸”和“找伙伴”。完成游戏后,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结合本节内容谈游戏后的感受,在那样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同学们都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学习主动性,比在教室里被动学习更积极、更活跃。最后。我将同学们的感受进行总结,就形成了领导能力的概括。

2.3充分利用激励性评价。

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思维就变得很重要。克服自卑心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学生多采取激励和鼓励措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可见,激励不仅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这也正是我们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尊重学生的充分体现。当然太多的激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在激励时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要批评与激励兼用。比如,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批评之后,找各种途径当全班同学的面对其进行表扬。这种“软硬兼施”、“批评与激励并存”的方式有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3课间休息不容忽视

我说的课间休息不容忽视并非要让大家利用课间休息上课,而是教师应学会利用课间休息的10分钟,以一种低姿态、亲和性与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生活交流,拉近彼此之闻的距离。只有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近了,才能将自己的想法真真切切地、毫无保留的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才能准确的抓住学生的真实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整,这样对自己的教学才会有所帮助。

11.高职院校教务处教学档案管理 篇十一

高职院校教务处是学校教学核心的管理部门,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档案的存储部门。教务处的一般正常职责是负责学校教学管理文件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全校的教学运行与管理工作。负责学校教学水平评估和年度教学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负责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审核工作。负责全校课程建设及与课程建设相关的项目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教改与教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负责各级教学成果奖的组织、评选、推荐和成果认定工作。负责全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整体规划的制定工作。负责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校级以上各类与教学相关的竞赛组织与管理工作。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建立和保持与本部门工作业务相关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联系与沟通。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这么多的教学工作,教学档案同样是门类非常多,非常复杂。而且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最终都会汇总到教务处,需要教务处对这些教学档案加以科学的、分门别类的管理,以备日后随时查询。教务处的科室比较多,其中教学档案的种类也相应地复杂一些。比如教务处的教务科,主要负责学生校内期末考试、校外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教师的调课等,这些教学档案都是学生非常关心也是必须随时查询的,所以更加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再比如教研科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比如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计划、各类教学成果的评审档案,这些重要的教学档案用于探究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案和学校将来的评估。不管是教研科、教材科、教务科,还是教务处的其他科室,都有利用档案资料的需求,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档案建立,能够方便各科室利用所需资料,所以说教务处教学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务处教学档案建立的规则和意义

高职院校教务处的建立,不论对于教务处自身,还是各二级学院,甚至于学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这些重要意义的背后还有着档案建立自身需要遵守的规则。

其一,教务处档案是学校各个部门汇总的集合,来源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教务处自身的教学档案,还有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其他行政职能部门的文件,涉及到教师、学生各个方面,可以说囊括了学校的各个层次,这些档案如果缺乏有效的分类、保存,可想而知学校的教学会变得多么的混乱。

其二,教学档案的时间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即阶段性和不稳定性。所谓的阶段性是指教学档案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档案进入到教务处,而是集中在特定的某一个阶段。比如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会在学期末大量进入,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会在特定的时间进入。如果教务处没有对这些档案进行规范化的保存,那么档案很可能会丢失,造成损失和教学事故。①教学档案的不稳定性指的是教学档案的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确定的,而是可变的、不稳定的、流动的,所以一旦教学档案进入教务处,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管理教学档案。

其三,高职院校的教学档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专业众多、特色鲜明,各专业的教学档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对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这些教学档案要按照专业和类别进行整理,这样才能为各二级学院提供了解本专业自身特点的研究材料。基于以上三点,教务处教学档案的建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则,不仅仅因为教学档案本身的繁杂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些教学档案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或者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同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务处的档案不再用以往陈旧的、落后的方式来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从信息化、自动化的角度来管理档案,不但节省时间,而且大大提高教务处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其从繁杂的档案管理中解放出来。②

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超乎人们的想象。据预计,2020 年全球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量将达35ZB,是2009 年全球存储量的40 倍。而在2010 年年底,根据IDC的统计,全球数据量已经达到了120 万PB。③这个庞大数据要求现代高职院校教务处的教学档案管理从业人员需要更新观念,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转变与发展。

3.1 改变思想观念

教务处本身是学校的一线“生产”部门,其职责就是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而以前高职院校教务处的档案管理更加看重的是如何管理,基本没有涉及到服务这个概念。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档案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和新的机遇。要想让这些教学档案更快更好地得到保存和处理,就必须使得信息有效快速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档案的价值。教学档案的管理需要从“重管理、轻服务”转变成“服务与管理并重”,这样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务处档案管理可以从服务范围和服务措施来着手。所谓服务范围,既包括学校各个部门,又要包括学生和学生的家长。所谓的服务措施指的是教学档案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操作,比如教务处可以在教务处网站的首页上建立教学档案室,这样教师、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想要查询的档案,这样节省了双方的时间。④另外还可以在某一个时间段中开通教务处教学档案网上在线解答功能,教师、学生需要的档案不用再到教务处进行复印,而是可以在线提问,教务处档案管理人员在线解答,网上服务可以有效解决教师和学生的档案要求,对想要的信息提交申请,就可以足不出户得到想要的资料,十分方便。

3.2 完善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教务处教学档案管理需要得到学校自上而下的重视,学校也应该配套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来确保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教学档案规章制度的拟定需要教务处人员的全程参与,根据教务处工作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经过学校初步拟定后,形成一个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对学校发展有利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反之如果没有学校规章制度作为后盾,教务处档案人员对相关工作就不会予以充分的重视,那么教学档案管理同样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健全规章制度对于有效管理教学档案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规章制度的保障下,教学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纰漏将会大大减少,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3.3 转变档案管理者的角色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对于教学档案工作来说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培养出一批专业性强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⑤对于教学档案管理者自身来说,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备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以与时俱进的思想来为教学工作服务。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在现代高职院校中,教务处教学档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务处教学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教学档案管理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促进学校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也要有所创新,要与时俱进,变得更加人性化,不断提高教务处教学档案管理的地位,更好地为高职院校的师生服务。

注释

113石冬梅.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现代商业.

22 施永利.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利用服务探讨[J].商界论坛.

34 张晓阳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几点设想[J].陕西档案,2009(3):37.

12.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十二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咨询访问法,在查阅多种文献、并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院足球学生裁判员临场自信心进行了界定,并从自信心的定义、学生裁判员“怯场”的表现、我院学生足球裁判员产生“怯场”心理的原因初步分析、学生裁判员临场自信心的培养、判罚意识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对我院学生足球裁判员临场自信心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一些文献和资料提出了自己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足球裁判员 临场自信心 临场执裁怯场 培养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足球俱乐部学生。

1.2研究目的

让我院学生了解足球裁判法以及可以执裁基层足球比赛。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最近几年的相关专著、论文和最新足球比赛规则及裁判法。

2.2调查问卷法

对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3咨询访问法

通过走访泸州市体委的部分裁判及高校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咨询和探讨。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自信心的定义

自信心是指裁判员在比赛中所具有的积极、稳定的心理因素。自信是临场裁判员的强大精神支柱,有了自信心,临场裁判员在临场执法中便会表现为头脑清醒、体力充沛、精神饱满、移动积极、注意集中、手势大方有力、判罚准确合理以及判罚尺度始终如一。而缺乏自信心时会出现动作僵硬、鸣哨迟缓、犹豫不决等行为。

3.2我院学生裁判员“怯场”的表现

足球比赛时,二十多个队员在七千多平米的绿荫场上进行高强度、高速度的争夺与对抗,要真正准确地裁决每一次犯规动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通过了解和调查,不少的裁判员初学者,特别是我院非足球专项的学生裁判员在临场前或临场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种“怯场”或“恐惧”的心理。心理学通常把这种现象看做是一种由于情绪过分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是过度紧张所导致的现象,从而导致不敢鸣哨,使得整个场面越吹越混乱。要是此时球场上再有突发事件,则会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裁判员的“怯场”心理,不仅直接影响裁判员执裁水平的正常发挥,并且会给比赛带来许多无法预知的麻烦。所以,我院学生足球裁判员应培养自己执裁比赛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在绿茵场上做到公正的“法官”。

3.3对我院学生足球裁判员产生“怯场”心理的原因初步分析

3.3.1对足球竞赛规则以及裁判法掌握的不全面

《足球竞赛规则》是足球运动竞赛的法则,是足球裁判员执法的基本依据。一个合格的足球裁判员,应该熟悉的了解和掌握《足球竞赛规则》里面的各项准则和内容。

3.3.2临场执裁的经验不足

学生裁判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是产生“怯场”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3.3.3自身气质的神经类型不适合当一名裁判员

当场上出现违例时自己看见了此违例,但由于鸣哨不及时干脆就不判罚,进而出现越吹越乱的场面,由此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影响执裁水平的正常发挥。产生这样的心理状态是由于神经过度紧张引起大脑皮层中枢抑制过程减弱,导致兴奋过程上升,从而使大脑皮层对中枢的调节活动减弱,由于兴奋过度,使其作用失调,造成自我控制能力减弱,因此导致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即将面临的临场工作上。

3.3.4由漏判、错判等引起的怯场

由于临场前休息不好,体力比较差,使大脑神经细胞过分疲劳,或者临场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做好热身活动。裁判员在疲劳的情况下,大脑反应迟钝,判断能力下降,脚步又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比赛节奏,从而产生错判和漏判的情况,然而错判和漏判又大大加剧了裁判员的紧张情绪。因此,疲劳与错判、漏判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3.3.5场外的干扰

有一些裁判员由于长期对临场有畏惧心理,特别是有教练员或观众对他的个别判罚有疑问时心虚,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3.4 学生裁判员临场的要求

3.4.1硬件要求――体能的要求

足球比赛是消耗时间长,身体对抗激烈,运动员集体犯规次数多,竞赛规则较复杂的运动项目之一。所以,要求临场裁判员要具有强健的体魄,是完成一场比赛判罚的基础。

3.4.2软件要求――丰富的足球裁判专业知识

《足球竞赛规则》是足球运动竞赛的法则,是足球裁判员执法的基本依据。一个合格的足球裁判员,应该熟悉了解和掌握《足球竞赛规则》里面的各项准则和内容。

3.4.3“加速器”要求――稳定的心理素质

足球运动具有对抗性强、速度快、时间长、场地大的特点。作为一个足球裁判员,不仅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裁判水平,而且要求在场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保证裁判任务的完成。

3.4.4认清足球裁判员的作用

足球裁判员是构成足球比赛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他必须保持中立,裁判是非。他的判决影响比赛结果,因此他所作的所有判决必须是公开、公正、公平。

【参考文献】

13.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

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此同时, 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在网络背景下, 也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 并体现出不同的管理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 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 就需要充分总结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的不同特点,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形式的更新设计研究。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进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过程中, 首先要进行的就是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研究, 进而对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 还要对网络环境下新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内容的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评估, 找寻出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 并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分析研究工作:

首先, 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经济适用性分析。使用F分析 (即利用F统计检验方法, 检验所应用的网络技术是否在显著可信的区域范围内, 保证所进行的方案选择的显著性特点) 的方法, 对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经济价值分析。与此同时, 主要是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引进相关软件的费用, 所需要的系统的基本配置, 并集合后续的教学档案管理实际需要, 考虑到后续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维护可能带来的费用。

其次, 进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技术分析工作。截至目前, 大部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过程采用的是B/S模式 (即依托于互联网, 实现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建设) , 在该模式下, 有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案例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这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技术基础。

最后, 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操作研究。使用正态分布检验的方法, 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操作分析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都是基于B/S模式架构, 该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运用中的普及程度和操作难度都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 该系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归纳功能, 可以低成本操作运行, 具有较高的操作使用性能, 是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放心引进的, 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效率有着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探析

(一) 结合网络技术整体规划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首先要完成的是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整体性应用研究。一般情况下,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主体结构包括设计多层档案管理过程, 并系统性地对学生档案进行高效管理。

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应用的设计过程中, 为了完成教学档案管理流程的优化设计, 所选用的设计应用方法采用DIV+CSS技术, 并根据教学档案信息调用比较多的实际情况, 可以使用Visual Studio2015进行开发设计, 保证所制备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管理系统的完备性, 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表现力。

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逻辑架构建设过程中, 为了完成教学档案管理使用的过程设计, 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逻辑体系优化过程中, 要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具体项目建设起来, 并利用ADO.NET构建相应的应用模式的优化, 并利用C#语言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管理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化, 显示出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档案的调用效果。

在进行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部分建设过程中, 为了完成对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有效管理, 以及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工作的统一归纳, 进行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归纳, 保证后续的教学档案提取过程的顺利完成。

(二) 结合网络技术优化高职院校教学档案调取过程。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调取流程优化应用过程中, 主要利用结构化的理念优化现有的档案信息调取过程。具体来说, 通过设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模式, 来完成对于教学档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处理。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流程优化过程中的应用还会进一步地实现优化完善。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档案管理技术使用的过程中, 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管理工作都是依靠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方法完成的。在信息技术方法的应用中, 这些技术模式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进而有效保证教学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 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智能化系统设计的过程中, 可以按照不同类型的教学档案进行分类档案管理设计, 给予不同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同的权利管理范围, 进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效率。

(三) 结合网络技术控制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维护过程。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智能维护应用主要是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完成的。在进行教学档案维护的优化设计过程中, 就是首先按照教学档案管理过程的实际要求, 持续性地进行汇总优化设计, 控制好教学档案维护的流程需要, 进而发挥出对于教学档案的维护作用。与此同时, 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 生成一个完善的维护管理模式, 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 在这个基本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维护模式的应用基础上, 按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诉求, 进行对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维护的完善修饰。例如, 本文中要重点解决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档案更新维护、教学档案类别精度控制。一般情况下, 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在以下几个层面发挥自身的智能控制作用:第一, 进行对教学档案内容导入的监测维护;第二, 进行对教学档案类别的控制调节;第三, 进行对教学档案数据库信息的整理收集。

与此同时, 将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引进的新的管理信息技术进行归纳汇总, 在进行归纳汇总的过程中, 将基本的操作管理功能退出, 并给予必要的备注声明。在进行教学档案的维护的过程中, 使用RapidPrototyping法 (即快速成型法, 保证所建设的模型的时效性) 持续性地进行对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 保证其智能化控制管理作用。除此之外, 如果研究院引进的新的教学档案信息输出不成功, 就要根据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具体信息, 进行相应的教学档案信息的更新检查处理, 保证整个控制过程的顺利进行。为了完善整个教学档案信息控制管理层面, 要根据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人员的具体信息进行优化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研究过程中, 可以通过对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分析总结, 完成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各个层面的优化设计, 高效地完成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档案类别分类、档案资源更新管理等操作, 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雪红.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给档案工作带来的问题及探讨[J].机电兵船档案.2010 (04) .

[2]李惠华.论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01) .

14.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浅析 篇十四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 教改

一、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之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为低级,大多定位于中小企业的基础会计核算岗位、销售票据管理岗位、仓库管理岗位等,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课程安排守旧。教学依既定大纲进行,对会计技能部分不够重视,电算化最多有个会计实训周,学生一知半解,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校实训设备有限,使一些本应该在实训机房完成的教学项目只能在教室里进行。从师资力量来看,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够,使得专业课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加之近年来又要求学生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教学安排开始配合会计证的考试内容,教学的系统性再次错乱。再加上高职类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散乱,心理素质薄弱,以致于学习效果较差。

二、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与会计工作实际脱节的问题。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类型的多元化社会、企业对于财会从业人员的知识涵盖量、涉及的知识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会计理论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闭门造车,要重视社会、企业对于高职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同时,要改变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的现状。现阶段,绝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践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起到实践的真正作用,实践课程中由学生一个人完成建账、根据业务提示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编制报表的整个过程,实践中不分角色、没有分工,评价体系中也仅仅体现为核算是否正确,完全忽视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等其他会计职能,而这些,恰恰是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技能。

2、专业课学习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学方式存在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于对90后学生进行教学,90 后思维活跃、信息的取得渠道多元化且信息量比較丰富,适合引导型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变化,对于90 后来说过于枯燥、缺乏趣味性,严重扼杀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并造成逆反情绪,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对学生的培养计划不规范的问题。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素质较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逐步地向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过渡。但是在目前的专业培养计划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要求。学生的学习只局限于几门简单的会计基础课程,这样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的专业素质。

三、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途径

1、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必须注重学生应用能力、运作能力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人才。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造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设有关会计教学的实验室,模拟各种真实会计业务,注重建立会计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能够广泛了解社会、认知社会,弄清社会对会计高职学生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提高学生对会计的感受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2、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眼球。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方法的创新根源在于教师对教学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教学方法的实际表现形式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的灵活合理的控制。可以用于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有以下两种:第一,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积极地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方法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视频,演示会计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对会计工作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法律教育。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超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因此,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的也更加透彻;又如,教师可以请在企业工作的会计工作人员担任助教,在课堂中应用角色扮演法或者案例重现法,请助教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给学生的角色扮演或案例重现以客观的评价。来源于工作实际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强的信服感,通过对助教工作的观察学习,学生也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会计工作的实际工作强度和工作职责,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3、完善学生培养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我国的高职学校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经验,完善高职会计教学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和实习环节的相关要求,确保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外要制定相关的监督体系。另外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参加能力认证考试,这种考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报销学生的考试报名费用,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和学习指导。并且,学校应该把这些认证资格考试划入培养计划里,给予相应的学分。

对会计教学进行改革,不论是对学生、学校还是对社会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以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越来越多。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大学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甚至连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都很难。如果一个会计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成功地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端的会计人才,那么他就具有一般人所没有的优势,就能够顺利找到工作。而这样的优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学校会计教学方法的转变,好的教育总是离不开好的教育体制。对于学校而言,对会计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能够使其得到长远发展,而且能够为社会提供高端的会计人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对于社会而言,高职学校若能够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的高端会计人才,那么社会就拥有更多的人才,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中会计教学改革初探 温蓓 会计之友 2007(5)

15.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十五

JX11教学综合保存期限:永久

11.01 学校、各教学单位及教学管理部门教学工作的计划、总结

11.02学校、各教学单位及教学管理部门各级领导有关教学工作的报告、论文

11.03学校、各教学单位及教学管理部门有关教学工作的会议记录、调研报告、简报、总结 11.04学校、各教学单位及教学管理部门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关材料

11.05 学校投入教学的经费统计表及相关材料(含对新办专业的经费投入)11.06 学校各级组织迎评创建工作材料(含迎评机构设置,迎评创建计划等)11.07 学校各级教学组织机构设置的相关材料 11.08 学校对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工作考核的材料 11.09非学历教育的培训班、进修班材料 11.10学校、各教学单位学生运动会材料

11.11开设各类讲座一览表(包括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咨询、人文素质教育、学术讲座、文化沙龙等)

JX12 规章制度

保存期限:永久

12.01 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发的有关教学的制度,办法、规定等(分类)12.02 学校各级组织根据有关教学文件所制定的实施细则(分类)JX13学科、专业、实验室及课程建设

保存期限:永久

13.01专业一览表及专业发展情况简介 13.02实验室一览表

13.03学科带头人简历及学科团队基本情况一览表及学科团队批准文件 13.04专业带头人简历及教学团队基本情况一览表及教学团队批准文件 13.05精品课程负责人简历及课程团队基本情况一览表(分级)

13.06专业建设规划、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和新专业建设有关文件(学科、实验室、课程)13.07学科建设规划、重点(优势)学科建设有关文件 13.08实验室建设规划、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关文件 13.09课程建设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有关文件

13.10学科、专业、实验室论证、评估、申报、审批材料

13.11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课程建设一览表(分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统计)13.12学科、专业、实验室、课程建设计划、简报、总结材料 13.13新办专业一览表及新办专业材料(含申报、批复、建设等)13.14专业调整情况一览表及相关材料

13.15人才培养方案汇编(含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13.16有关制(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件、论证报告等 13.17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说明(含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改革情况)

13.18教学改革项目材料(含项目申报、任务书、成果、鉴定报告等材料,分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统计列表)

13.19教学改革项目获奖材料 13.20学校有关教学改革的文件、制度等材料(如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意见,学校教学改革整体方案等)

13.21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原则、内容、措施、成果等情况说明 13.22产学研合作教育资料

13.23双语教学计划、教学情况、双语教学授课一览表(含授课专业、课程名、教材、授课教师、占必修课比例)

13.24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情况(协议书、证明材料、一览表包括名称、面积、建立时间、地址、实习专业、可容纳实习人数等))

13.25 教研室活动材料(计划、总结、活动记录等)

13.26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措施及效果等方面的材料 13.27各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活动记录集会议纪要

13.28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调研的有关材料(调研报告、会议纪要)

13.29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示范区的立项文件、任务书、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在改革实践产生形成的材料

13.30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与成效(文件、立项、实施情况、效果)13.31体育教学改革与效果

JX14 质量监控与保障

保存期限:永久

14.01 学校、各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及实施情况材料(含教学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员制度等及工作情况,对各方反馈意见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效果)14.02 各级领导、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评课记录

14.03新开课教师的相关材料(相关规定,执行情况等)14.04教学检查及总结等材料(期初、期中、期末)14.05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及过程材料 14.06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检查材料 14.07教学管理软件、硬件配备,使用情况 14.08教学管理研究立项与获奖情况一览表 14.09学生对教学工作与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表

14.10教师对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14.11师生对教学管理部门服务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JX15 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

保存期限:永久

15.01教学大纲汇编 15.02课程简介汇编

15.03课程表(含实验课、上机实验等)、校历 15.04教学进度表

15.05课程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课程教学总结 15.06课程调动记录(加课、调课、停课)15.07教师授课安排一览表

15.08多媒体授课课程及统计表(含课程名、课件来源、授课教师、专业年级、人数、教室,必修课用多媒体授课占必修课比例,选修课用多媒体授课占选修课比例等)

15.09开设选修课一览表(含课程名、授课教师、选修学生人数、开出时间、学时等)15.10实验开出率、实验室利用率一览表及实验课表,实验室使用情况记录本及实验报告(分专业、学期)15.11开放教学实验室情况一览表(含开放的范围、时间、地点、内容、对象等),开放实验项目情况一览表,开放实验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15.1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的课程一览表及占实验课程比例

15.13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有关材料(校内外专家评审意见、实训内容等)15.14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习(见习)实训项目一览表

15.15实习实训实施情况(含计划、指导教师安排、指导记录、报告、成绩、总结)15.16实验教学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大纲、实习指导书

15.17校内教师编制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指导资料 15.18学生实验、实习报告,实训、社会实践总结(择优汇编成册)15.19实习、实训质量标准及考核材料 15.20师范生见习、教育实习材料

15.21大学生实践活动计划(时间、任务要求)、总结 15.22专业主干课程教案

JX16 课程考核

保存期限:长期

16.01考试大纲(或课程考核方式说明材料)

16.02考试安排,包括组织机构,考试日程及考场安排计划表,监考教师安排表,巡考记录等 16.03 课程考核试卷(保存到学生毕业离校后一年)16.04 各学期课程的空白A、B试卷样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考勤表、记分册等 16.05 课程考试试卷分析报告等 16.06 课程命题计划表

16.07实践环节考核标准及考核情况 16.08 其他考核方式的材料

16.09 试卷(题)库一览表(含课程名称,适用专业及学生人数,在用或在建,来源等)16.10学校、学院考风考级教育活动材料

JX17 毕业设计(论文)

保存期限:长期

17.01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监控措施及执行情况

17.02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安排及检查材料(各环节检查记录、总结等)17.03 毕业设计(论文)数据汇总

17.04 指导教师职称结构及情况统计表

17.05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汇总表及评审意见

17.06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材料(答辩记录、成绩统计表)17.07 毕业设计(论文)总结及推优材料 17.08 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17.09毕业汇报演出、作品等材料(方案、展演情况等)

JX18学位

保存期限:永久

18.01上级有关学位工作的文件材料

18.02本校学位评定条例、办法及计划、总结 18.03学位委员会会议记录、决定 18.04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清册

JX19 师资队伍

保存期限:永久

19.01 教职工基本情况一览表 19.02专任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19.03外聘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19.04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情况统计表 19.05校内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一览表 19.06师资队伍结构状况表

19.07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统计表及变动情况 19.08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结构表

19.09特殊聘任的教师(如各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聘请的专家委员等)名单、聘书及相关材料

19.10外聘教师(客座教授、返聘、外聘)名单及相关资料(如学历学位证书、职称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复印件等)

19.11师资流动情况统计(新进、调出、退休等)

19.12教师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实践进修制度及实施材料

19.13青年教师(35岁以下)名单及青年教师(3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人员所占比例 19.14在读硕士,博士学位教师统计表(名单、所属学院、就读学校、专业)

19.15主讲教师情况一览表(主讲课程名称,教师姓名,是否专任教师,是否符合岗位资格)19.16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一览表(姓名、年龄、职称、研究方向、任教科目、学生专业年级班级)

19.17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优秀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一览表(姓名、年龄、、职称、研究方向、任教科目、学生专业年级班级)

19.18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材料

19.19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文件与执行材料 19.20老带新制度、计划、执行情况及总结

19.21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计划、措施、工作总结 19.22学校、学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及活动材料 19.23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总结和典型人物事迹报道

JX21 教学成果及效果

保存期限:永久

21.01集体获奖材料

21.02 教师获奖(荣誉)统计及材料(按不同类别,级别分开统计)(教学名师,先进个人)21.03 科研或教学立项课题一览表(按不同类别,级别分开统计)21.04 教师发表论文一览表 21.05 教师正式出版教材一览表

21.06 学生各学期成绩汇总表(分专业)

21.07分专业学生普通话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大学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率(以考试成绩达到总分的60%视为通过)统计表

21.08分专业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统计表

21.09分专业学生取得职业技能鉴定或执业资格情况统计(一览表、证书复印件)21.10 分专业学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统计表

21.11 分专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统计表及原始材料 21.12 学生自学考试、考研、考级、考证统计表 21.13 学生获校级以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

21.14 获校级以上各类竞赛奖一览表(分级别统计)(学科竞赛、课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专利等,分团体和个人)及证书复印件

21.15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成果统计(论文、作品、专利、获奖证书等)21.16 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效果统计表 21.17 优秀习作材料

21.18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选编

21.19学生参加课外文化、体育、社会实践活动情况汇总(含活动文件、计划、人数、成果、总结)(分类)

JX22 教材建设

保存期限:长期

22.01 教材规划与立项材料

22.02学校特色教材、重点教材建设情况

22.03教材选用、征订、评估制度、办法,及教材评估的有关材料 22.04 教师使用教材情况一览表

22.05选用获奖教材、国家级重点及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一览表(统计中应包含有使用以上几种教材占所有教材的比例数据)

22.06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一览表 22.07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材统计表

22.08校本教材、教学参考书目目录、样书、选用及获奖情况 22.09征订教材记录表

JX23 学籍管理及学生信息

保存期限:永久

23.01 新生入学登记表

23.02学生名册(普通全日制在校生,成人教育在校生,国际教育在校生)23.03学生人数统计表(分专业、年级)23.04修读辅修,第二专业等学生一览表 23.05 学生学籍变更材料

23.06 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先进班级)23.07学生处分材料 23.08 毕业生名册

JX24 教师工作情况

保存期限:永久

24.01 教师工作量的规定及工作量记录 24.02 教师考勤记录 24.03教师业务考核材料 24.04 教师奖惩记录

JX25 招生就业

保存期限:长期

25.01上级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 25.02招生计划、规定、生源计划 25.03招生宣传、招生工作总结

25.04招生、录取、报到数据汇总表(含第一志愿数及比例,第一志愿录取数及录取比例)25.05生源分布情况一览表(本市与非本市比例、本省与非本省比例、西部地区与非西部地区比例)25.06大学生学习指导开展材料 25.0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材料 25.08学生职业能力培训材料 25.09创业教育指导、就业指导开展材料 25.10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材料

25.11毕业生参加各类专业资格、技术资格证书考试及累计通过率情况与分析 25.12学校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制度与措施及落实材料 25.13学校就业工作计划与总结

25.1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就业率排名顺序的相关文件 25.15官方或社会组织对学校的评价和排行榜

25.16分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年底前就业人数、就业率统计表 25.17国内外知名学者和领导人到学校视察评价材料

25.18毕业生分专业的就业去向一览表(分类、总数;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创业、出国、升学、参加国家或地方项目就业、其他)

25.19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统计表(分专业计算出平均月收入)

25.20毕业生分专业的就业面向是否符合学校定位,就业岗位与所学学专业相关性分析报告 25.21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工作的评价、满意度调查表及分析报告调查统计 25.2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关性分析报告 25.2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状况的满意率 25.24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汇编

25.25家长和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统计(满意度85%以上)25.26社会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统计表

25.27各专业开展就业调查分析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材料

说明:

1.各教学单位整理、规范教学工作基本文件、专题总结等支撑材料,以及试卷、毕业论文(设计)等要求有原始背景材料,如:学生获奖除有统计表外,还应保存获奖证书等的复印件。

16.高职院校教学档案分类浅析论文 篇十六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二级单位管理的自主权也不断加大,使其越来越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因此,使高职院校二级单位教学档案管理尽快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高职院校二级单位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二级单位办学自主权、行政管理权相应加大的背景下,原本由教务部门管理的教学档案都下移至二级单位管理,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等的任务随之加大,要求也随之提高。尽管二级单位也很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学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二级单位管理者的教学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对教学工作十分重视,而对教学档案重视不够,很多单位没有制定教学档案的归档细则,即使制定了相关细则,也没有组织、落实到位[5]138[14]73。其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对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教学档案工作就是收集教学材料,忽略了教学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为教学工作服务的作用。再次,教师的教学档案意识薄弱,认为自己的任务主要在于教学和科研,对教学档案的价值与作用认识不清,甚至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态度,上交的材料往往临时突击、草率整理,导致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流失,使教学档案不系统、不完整[15]9[16]134。

2. 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二级单位教学档案管理起步较晚,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基本上处于分散式管理状态,管理制度滞后,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没有制定与二级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档案工作实施细则。即便是在管理过程中规定了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也因为没有明确的要求,缺乏明确的档案收集考核标准及奖惩措施,出现档案收集不规范、整理不规范、保管不规范、材料不完整等现象[14]73[15]9[16]135。

3.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缺乏。

二级单位教学档案管理员往往不是专职人员,一般由教学秘书兼任,由于忙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且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投入到教学档案的整理和规范中,容易错过档案收集的最佳时间,造成教学档案材料收集、归档不及时、积压甚至丢失,以致严重影响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5]139[13]40[14]73[15]9[16]135。另外,教学秘书工作繁杂、地位低,且缺乏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难以调动其对教学档案管理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 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发展,以及教学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教学档案也越来越多。大多二级单位在面对这些专业较多、课程繁杂、范围太广的教学档案时,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工具、手段还相对落后,仍然延续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还极容易出现人为失误,不利于教学档案的查阅和利用,更造成教学档案资源开发无法深入[12]186[13]40[14]74[15]9。

5. 教学档案重管理,轻利用,服务效能低。

目前,高职院校二级单位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功能还是收集和保存资料,静态低层次管理封闭收藏的多,而动态管理开发、利用的少,顶多提供少量的查询服务,对教学档案的二次开发利用不足,服务效能低。这种现象使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信息被束之高阁,最终变成一堆没有意义的纸张,使其难以达成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素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为加强教学管理与提高办学水平提供参考的作用[5]139[15]9[17]80。

二、高职院校二级单位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机制

1. 建立教学档案管理组织。

建立由二级单位领导、教研室、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兼职档案员组成的二级单位教学档案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层级、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注意沟通、分工与协作,为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2. 增强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二级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像对待教学工作一样,将教学档案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设置档案室,加大教学档案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在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教学档案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通过宣传栏、校园网等载体,档案知识讲座、档案知识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加强对教学档案知识的宣传,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以服务师生为最终目的的宣传,增强大家的教学档案管理意识。同时也要做好档案服务工作,为师生提供人性化的档案服务,增强大家对教学档案管理的信心与信任,自觉形成教学档案管理意识,主动加入到教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中。

3. 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为使教学档案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高职院校二级单位应在《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管理办法》和各校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以及配套制度。具体包括:

(1)文件、材料收发登记制度等配套制度。按照“三纳入”、“四同步”的原则,从文件材料的形成、运转、处理等方面建立配套制度,以使教学档案原始材料在进入档案室前,在其形成、运转、处理等环节中,即有利于收集、整理和归档等。

(2)教学档案管理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教学档案的归档原则、归类范围、立卷方法等,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收集、整理、立卷、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统计等九个环节都有清晰的工作程序和标准规范,以保证教学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

(3)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职责与奖励制度。明确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将教学档案工作纳入量化考核范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予以奖励,打通其职业发展和职务晋升渠道,为其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源动力。

(4)教学档案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根据教学档案形成规律,制定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将教师职称评定、各种奖项评定与检查和抽查结果挂钩,采用一票否决制,强化教学档案的监督职能,让教师重视自己在教学中产生的教学档案。

(5)兼职教师教学档案专项制度。在高职院校中,兼职教师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常常是教学档案管理等制度难以触及、难以管理的群体。为避免兼职教师一旦不再任教即出现教学档案资料难以收回的损失,应制定专项制度,建立相应的薪酬约束机制和专职教师一对一帮扶机制,增强他们的档案意识和责任感。

4.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首先,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主动通过思想政治、档案管理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和教学档案管理能力。其次,学校组织岗位培训和专题研讨,或外出参加教学档案管理研讨班、培训班,加强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归类、立卷、装订、保管等环节的系统学习与业务培训。再次,不定期地与兄弟部门或兄弟院校开展教学档案管理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5. 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校园”的深入建设,为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使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教学档案管理的趋势。首先,应投入经费,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机、扫描仪等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其次,将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原有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衔接在一起,使教学档案资源通过网络传递,实现快速、有效地完整归档、综合查询和远程利用。再次,根据二级单位实际情况,逐步推进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和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甚至教师能通过网络平台上传材料到档案数据库,为实现教学档案“目录全文一体化”管理提供保证。最后,拓展教学档案管理系统中编目管理和网上检索等功能和服务,变“死档案”为“活信息”,变静态收藏为动态管理,实现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互通与共享,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效率。

6. 强化为教学工作服务能效。

二级单位教学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师生,满足大家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首先,强化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大力宣传教学档案服务师生的根本目的,变保管为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其次,建立教学档案查阅制度,方便师生根据自身需要查阅教学档案。再次,通过整理、发布优秀教案、优秀课程设计、优秀课件、优秀微课作品等素材,为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教学质量检查报告,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查阅教学管理过程材料,发现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教学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最后,通过对教学档案的整理、分类、筛选、统计、加工等,加强教学档案的编研统计工作,并利用网络优势,发布编研统计成果,使这些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为师生查阅利用服务的能效。

7. 加强特色教学档案建设。

一方面建立“教学名师”档案,将教师名师的个人简介、教学经历、获奖情况、科教研项目、论文著作等优秀教学成果整理加工成特色教学档案材料,并加以发布宣传,激励其他教师以名师为榜样,以示范效应带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建立二级单位特色教学档案,将体现二级单位工作特色和亮点的教学档案信息挖掘出来,按照获奖情况、各级科教研项目、论文著作、社会培训、服务社会等门类进行整理加工,让“死档案”变成“活资源”,主动为利用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二级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推上新的台阶。

上一篇:社会保险报告下一篇:【热门】活力青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