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

2024-07-31

读《水浒传》(共12篇)

1.读《水浒传》 篇一

读《水浒传》有感(精选14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水浒传》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水浒传》有感 篇1

终于完完整整把《水浒传》看完了,作者施耐庵真是了不起,能够把一百零八条好汉的个性写得如此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水浒里涌现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各有各的特点。林冲原本是官府八十万禁军教头,一开始逆来顺受,最后被迫上了梁山; 而鲁智深拥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他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 史文恭则会呼风唤雨; 宋江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常常好行方便,排忧解难,济人贫苦,忠义两存;李逵有勇有胆,天下老子第一;吴用则足智多谋。每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江湖义气,各个都是好汉。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要数吴用。他熟悉兵书,精通文法,文思如泉,一身正气,排兵布阵是他的强项。“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等等,每次战斗都能体现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让大家都佩服不已。很多人都认为梁山好汉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我认为不尽然。就算是“悲”那么也应该是悲壮。“大江东去浪淘尽”斯人已去,但他们的精神仍在,勇敢、坚强、团结、忠心、义气……

合上书,闭上眼。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读《水浒传》有感 篇2

我爱读书,特别是课外读物,我读过《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不过,我最喜欢《水浒传》和《西游记》,我最近读了《水浒传》,所以有了新的感悟。

《水浒转》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大规模农民起义和农民斗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原名《江湖豪客转》。

《水浒传》的内容是讲北宋末年一带一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梁山泊为根据地,组织起义,反抗宋王朝的斗争经过。

《水浒传》以大量篇幅,描写了各种不同人物被逼上梁山及其由个人反抗到集体反抗,最后形成强大的起义队伍的历程。

《水浒传》通过各种描写,作品暴露和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深刻的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同时也表现了一群农民起义英雄,反抗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风貌。

同时,还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他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那种大无畏的风格,是值得我们这代人学习的。

读《水浒传》有感 篇3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累呀!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自从晁盖坐了头把交椅,梁山泊成了“唯怕官司不怕天”的好汉们的天堂,有卢俊义、关胜、宋江、武松、吴用、黄信、林冲、李衮、孙明、杨志……108位好汉。虽然个个称不上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个个都是人中奇才。

梁山泊中的108位好汉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要数“智多星”吴用,你可别看他的名字叫“无用”,听上去是没有用的意思,但是他足智多谋,能耐可大了:他用蒙汉药麻倒“青面兽”杨志,智取了生辰纲。用计谋打败祝家庄,捉回了祝龙、祝虎、祝彪等人。立下了许多战功,深受梁山泊好汉们的尊重。

在我看来,《水浒传》不仅仅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还是一本历史书。

读《水浒传》有感 篇4

说到《水浒传》,其实我最早接触的是《水浒传》系列的电视剧,那个时候我的年龄尚小,还静不下心去读书,当时电视剧演的很火,就傻乎乎地跟着老爸一起看,能记住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物。

小说《水浒传》是我后来才看的,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看的还一直都是连环画版本的《水浒传》,而且看的津津有味。

直到五年级我才算正儿八经的把这本名著从头到尾好好的读了一遍,才发现文字版的远比连环画版的有趣的多,后者的配图大大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看多了不免无味,前者则可以无拘无束的幻想,那些将士们的英姿给我们的印象就更加深刻。

《水浒传》中最引人入胜的是那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入云龙公孙胜的魔法令人闻风丧胆;浪里白条的张顺水性奇佳……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是勉强凑齐的,为的就是凑齐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一点,但如果有多少写多少,那这本书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更是少了108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在塑造人物方面可谓是登峰造极。

令我在意的还有《水浒》的历史记叙,虽然它是神话故事,可它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的社会作了一个奇妙的解剖,试想,如果人民生活舒坦,那怎么会有一百多个好汉奋勇起义?如果天下太平,那金朝来干嘛呢?如果军队丰衣足食,那何必招安呢?

所以,《水浒传》不仅是小说,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史书。

读《水浒传》有感 篇5

读了《水浒传》这本书后,我感觉这本书里面的人物的特点就是有“义气”。

像无用、花荣等人自杀身亡,也是体现着这种“义气”。鲁智深身上也同样具有这种忠义之气。他得知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充军时,一路悄悄跟随、暗中保护,在野猪林舍身救了林冲一命。

但我觉得刚刚的忠义之气,是一种为朋友、为兄弟拔刀相助的侠义之气,而鲁智深身上却还存在一种正义之气。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会中,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百般侮辱,沦落街头。当时,鲁智深是朝廷的命官——提辖,当他得知这件事后,正事凭着这种正义之气救了金翠莲父女。他打死镇关西是处于深思熟虑的,如果他不管这件事,完全可以升官发财。

鲁智深的这种正义之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

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见有一个小女孩在路上走,没有看见一辆货车正朝她驶来。眼看着货车要撞上她了,一位中年男子“嗖”地一声扑倒了小女孩,救了她一命。

记得在汶川大地震时,有一位叫谈千秋的老师,在三位同学逃不出教师的生死关头,他不顾自己,把三位同学推进了课桌下。同学们生还了,可是谈千秋老师却走了。

我们应该有那种正义之气,不需要做什么大事,只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就好。

我们应该向鲁智深学习,学习他的见义勇为的精神!

读《水浒传》有感 篇6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水浒传》里每位英雄的话都让我铭记于心。四大名著传扬至今,使一代代人受益。今天就让我们聊聊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吧!

《水浒传》中主要讲述的是水泊梁山起义反抗昏庸无能、欺压百姓的朝廷。里面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流传至今的景阳冈打虎,武松生龙活虎,厉害无比。老虎跳出来时,武松的酒劲都被吓出了冷汗,足以证明老虎的凶猛。只见武松跳起身来跟老虎打斗,最终把老虎打死了。

这个景阳冈打虎中的武松,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的英雄气概,让我难以忘怀!

这让我想起我大舅在山上工作时“与蛇争锋”的故事。

当时天气正热,我大舅上山工作。突然从他的侧边窜出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接着又飞来了一条“巨蟒”,正巧被大舅看见。他条件反射地一把抓住蛇的尾巴往前一扔,一下子蛇从他的手里滑了出去,张大嘴巴想咬大舅的手。千钧一发之际,大舅把手一绕,又抓住了蛇的尾巴,没有丝毫停顿,再用力一扔。此时,仔细一看那个黑乎乎的东西,原来是一只年幼的松鼠。

听过了大舅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力气保护比自己更弱的人!

读《水浒传》有感 篇7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施耐庵写的,他是元末明初著名作家。《水浒传》是由民间传说、话本和杂剧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劳动写出来的。

《水浒传》有许多故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吴用、晁盖智生辰纲等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欢武二郎景阳岗打虎这个故事了。

武松想去探望哥哥。走了几天,他来到了阳谷县,在一个叫“三碗不过岗”的酒店喝了十五碗酒,便要走,店主说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老虎,武松不怕,拿起哨棒便走。走进树林,武松酒劲上来了,看见一块大石头就睡。这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扑”的一声从树林中跳出一只大老虎,武松见了老虎大叫:“哎呀!”那老虎饥饿难耐,纵身往武松身上一扑,武松一闪,闪在老虎的身后那老虎将腰胯一掀,又被武松躲过,老虎见没掀着他,大吼一声,将铁棒似得虎尾,倒竖起来,猛的一剪,武松用哨棒一打却打成了两截,老虎咆哮着翻身又一扑,武松用手就势揪老虎,对老虎拳打脚踢,打了六七十拳后血流成河。老虎打死了,武松也没力气了。不相信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他们见了之后目瞪口呆欢天喜地地抬着武松下山了。第二天,武松领了钱,分给了大家。过了几天,武松在路上遇到哥哥武大郎,让哥哥到自己家来住,他嫂嫂潘金莲不喜欢武大郎,见武松相貌堂堂,常挑逗他,武松很生气。过了十几天,武松到东京公干。潘金莲和王婆、西门庆,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等武松回来后,听说武大郎死了,就把这件事查了个水落石出,他愤怒至极杀了他们,然后去自首。十个多月后他来到了十字坡和张青结为兄弟。

看完了这篇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武松为民除害、武艺高强的精神。我们的学习中的困难就像这只老虎,只有努力学习,勇敢向上,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技巧,成为学习上的英雄。

读《水浒传》有感 篇8

在这个愉快的假期中,我读完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杨雄等人计划投奔梁山泊,途中他们住在了祝家庄的旅店里。由于杨雄的兄弟时迁偷吃了店内的报晓鸡,因此被祝家庄的人扣下了,后来杨雄等人投奔梁山泊后,宋江展开营救,前两次攻打失败,后来吴用和孙立献上一计,攻打成功,救出了时迁等人。

这本书中,我喜欢林冲,他非常善良,也很讲义气,是鲁智深的好朋友;我憎恨陆虞侯,他背信弃义,还要害他的朋友林冲;我喜欢武松,他比较注重江湖义气,为人正义,从来不谋害他人,而且他从不将武力变为暴力来欺压别人;我憎恨蒋门神,他不守诚信,在快活林抢夺了施恩的酒馆;我喜欢宋江,他乐于助人,有勇有谋,胸怀宽广;我憎恨阎婆惜,她自私自立,想谋害宋江的财产;我喜欢杨雄,他也很正义,非常讲义气,尽管朋友犯错他也会包容别人;我憎恨裴阇海,他老奸俱滑,勾引有夫之妇。

像杨雄、林冲这样的梁山好汉都是英雄。

现代也有英雄,英雄是那些起早贪黑的清洁工,让祖国的大地越来越美;英雄是那些守护在国家边疆的军人,让我们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英雄是那些奋斗在疫情边缘的医护人员,在这个鼠年里,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抢人。他们奋斗在一线,失去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舍己为人,我想对你们说:“你们的奋斗,就一定会有收获,感谢你们为我们默默奉献,你们是白衣天使,是真正的英雄。”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读《水浒传》有感 篇9

期盼已久的暑期终于来了,我内心有些许的激动,因为我终于可以仔细研读那本名著——《木许传》,哈哈,开个玩笑,其实是《水浒传》,因为之前就读过这本施耐庵先生所写的名著,偶然间被奶奶看到,奶奶说成是木(mu)许(xu)传(chuan),因此在家里闹了个笑话。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是我对《水浒传》这本名著的读后感。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运用了很好的讽刺的手法,例如,九纹龙史进因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发,出于无奈,只得投奔外乡。后来碰到了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二人在酒楼谈天,得知酒楼卖唱父女受当地恶霸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郑屠。事后弃职逃亡,转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鲁智深受不了佛门清规戒律的约束,寺中长老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开封)大相国寺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在偶然的情况下结识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当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贪恋林冲妻子的美貌,设计陷害林冲,诬陷他“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亏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才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仇人,上了梁山。

通过书里的故事折射到现实,讽刺了当时元王朝史治腐败,横征暴敛,王朝的腐烂使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

之所以单独把讽刺拿出来说,是因为讽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手法,直指事实,一针见血,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水浒传》的一个原因。

其实除了讽刺的手法,《水浒传》还有其他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读完《水浒传》之后真是让人回味无穷,读了还想读,欢迎大家踊跃来阅读。

读《水浒传》有感 篇10

同列四大名著,我们来看看《水浒传》与其他三著。

水浒三国,关键点:历史。取材的是历史,写的是历史,升华的还是历史。都有着强烈如羹汤、浑厚如黄河水的历史感年代感和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但不同的.是三国的情感主旨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千古风流人物也无力与历史的潮流抗衡,往事越千年只能“都付笑谈中”。水浒更想表达“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底层人民在表面繁荣实则危机四伏的社会现状中不屈的呐喊和不彻底的反抗只能招致失败的思想。当然殊途同归,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人是谁?历史。

水浒西游,关键点:磨难、体制。不一样的是,这两大名著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上似乎持相对的意见。西游记最令人称道的九九八十一难的核心人物是三藏,他在《西游记》中是由磨难到磨难到安乐的。可是西游记的核心是悟空。悟空除了早年在花果山享过几十年福,其余时间都在受苦,取经过后生活安逸但天性泯灭,不复当年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水浒传》里好汉们清一色的“逼上梁山——短暂过几年理想生活——继续磨难直到大败亏输”。无论过程还是结局,两部名著都处在相反的相位——简直处在两个相反的维度。对于体制,他们保持了相同的看法:活在体制内,可以保命(妖怪,关胜朱仝等落草官)可以取命或是了无意义(宋江,孙悟空);超脱在体制外的享个太平清闲日子(武松,大唐百姓);脱离并对抗体制者毫无生还可能(方腊,六耳猕猴)。这或许是时代的原因,乱世的人深知随时可能飞来横祸,也深知离开体制而反抗不能活命。太平年间一切皆可太平,体制没必要对抗。

水浒与红楼,关键词:悲剧。鲜有不同,以小见大。都给封建社会敲响了预言的丧钟,读来痛彻心扉,不胜感慨悲戚。若用红楼梦的语言,这两部巨著的差异只是“形”,外在的;而内在的“质”别无二致。正是:顾影自怜人皆谤,当年钟鼎对高堂。对月徘徊辞成章,镜水茕孑字断肠。愁轻萦身挥不去,恨沉锥心浇枯黄。回首半生世无常,拔剑问天谁承殇?

读《水浒传》有感 篇11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高俅交好运,进了端王府,端王一见他便欢喜得很,要留他在身边当亲随,高俅此人虽无德,但是有才,吹奏弹唱,刺枪使棒,相扑玩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尤其气逑踢得好,之后哲宗晏驾,册立端王为天子,帝号徽宗——一位被耽误了的画家和书法家。他创造了“瘦金体”。关注点回到高俅身上,由于他是徽宗跟前的红人,他也得以高升成为殿帅府太尉,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是他的下属,刚好他父亲曾打翻高俅,三四个月不起,高俅怀恨在心,借王进生病不去拜贺之由,抓了他去太尉府,准备责打,众将说情方止。俗话说不怕官,只怕管。王进心想高俅必定还要寻仇,于是悄悄带着老母亲奔走延安府。路上遇着史家庄,刚好母亲心痛,史太公留了几日,并且治好了他母亲,他处于感激,教九纹龙史进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枪、杈。又半年,史进学成,王进怕连累史家,于是告辞,继续往延安府去。史太公去世后,史进当家。山上有贼匪——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史进与他们不打不相识,经常往来,并且相约八月十五史家庄赏月,却不想招来了官兵。

故事就是这么个故事,读起来不把这回读完,便觉得缺点什么,想探个究竟。故事非常引人入胜。这个章回读罢,脑海中想浮现了一句话“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高俅便是实实在在的小人。王进父亲得罪了他,他有权之日便为难王进。而高俅出狱后,先后几个贵人皆不敢收留他,他品德不好,说是推荐,其实是把他让出去,最后却让他攀上了高枝。否则得罪了他,他一掌权,便如对待王进一样,连后人都不放过,处处为难。

文中还有诗句非常有意思“不拘贵贱齐云社,一味模棱天下圆。”齐云社便是踢球的团体,端王当初对高俅说“这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踢何妨。此处在讽刺徽宗糊涂当政。

读《水浒传》有感 篇12

水浒一百单八将,谱写一篇惊世曲。

在这个暑假中,我受到电视上水浒传的影响,跑到了书店去专门买了一本精美的水浒传实体书。闻着书中的墨香味,看着一个个跟电视上略有不一样但又十分熟悉的故事,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进入了这本奇书的世界,看着一名名英雄好汉在席间敬酒,在战场上呼啸如风,好不快哉!

其中我最为欣赏的,如同我儿时一样,依旧是打虎大英雄行者武松,以及倒拔垂杨柳的花和尚鲁智深。这二人的形象始终在我脑中挥之不去,虽然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二人的形象性格也有所不一样,但在我心中他们始终是最初那样铁铮铮的英雄好汉!

先说武松,打虎英雄武松初登场,就展现出了一个大无畏的好汉形象,在景阳冈打虎这一段更是将武松的武艺以及勇敢刻画的淋漓尽致,应对猛虎这样的危机依然坚持着冷静,抓住机会将其击毙,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每每看到那里,我都忍不住在内心欢呼雀跃,心中的武松形象在那一刻是如此的的清晰明亮,相貌堂堂,身体健壮,一身伤痕仍不掩正气。

这时候的武松,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而然随着故事的发展,以往的英雄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大哥的死让他怒不可赦,愤然将仇人正法。在犯下了罪行后,从未想过逃窜,而是坦然的自首,以坦荡的面目承担自我的犯下的过错。可是那个世道终究是一个吃人的世道,在恶势力的逼迫下,武松不得不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罪行,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彻底被这个世道闭上梁山,成为了一名凶戾的行者,让人回想起他以往的英雄形象时不由得叹息。

而花和尚鲁智深却是与武松相反的经历,从一开始暴躁的鲁达,到最终智深成佛,种种经历如同百炼成钢一般让人不由得深思。以往的鲁智深,为了逃避罪行而剃度出家,虽然出家但却毫无顾忌的破戒,好酒好肉,还喜欢挥舞着拳头宣扬武力。可是其内心生杀予夺极有分寸,而不是占着倒把垂杨柳之力肆意的妄为,以一副粗狂的外貌掩盖其内藏的智慧,其行为其准则完全不负‘智深’之名。

以上两人都是虽说经历不一样,但都可称得上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杰,与其并列的其余水浒好汉也是各有千秋。一部水浒集齐百余英雄好汉,果然不愧为一代奇书,值得我用更多的时间去慢慢的品读,细细的体会。

读《水浒传》有感 篇13

放假的这段时间里,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说到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恐怕没有什么人是不知道的吧?它是由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撰写的,而且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

这《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是这本书的主要亮色。他们个性鲜明,有老谋深算的,亦有勇猛豪放的,他们的性格将故事装点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正义的。他们是英雄,是敢于与封建社会作斗争的英雄,是敢于救百姓于水生火热之中的英雄。

要说这本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我想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打虎的武松。

不过,我想到的可不是这个,而是绰号“黑旋风”的李逵。他在梁山泊享福的时候,想起远在在偏远乡村的母亲,便回乡去接母亲。不料,在沂岭上,母亲被老虎吃了。于是他怒从心生,杀死了四只老虎为母亲报仇。

而说到李逵,我们也可以同时想到宋江。在大家的记忆中,宋江有一个绰号“及时雨”。而他还有一个绰号,“孝义黑三郎”。他在知道父亲病故后,星夜赶回家奔丧。虽然他的父亲并没有真的逝世,而是想念他了,于是骗他回家,但宋江并没有因此责备父亲。还比如公孙胜。他因母亲年老无人奉侍,而不愿入伙梁山。

不过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年轻一代人身上又有几人能做到真正的孝顺呢?就在前几天,爸爸妈妈在饭桌上讨论事情的时候,我就听到了一些事。他们以前的朋友患了癌症,住院了。而那位朋友嫁出去的女儿,至今没去看过他,也没有照顾一个人在家的弟弟。

想到这,我也想到了妈妈。这几天,妈妈住院了。那天晚上,我趁着月光,看到妈妈急匆匆地出去。之后到了第二天上午,我一直都没看到。直到中午,妈妈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件事。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很难受。同时我也反思了我自己。想到了,以前因为妈妈做饭不好吃,而放下筷子离开的场景。妈妈每天要照顾奶奶,也要照顾我,实在是辛苦。我应该替妈妈多分担一些。

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哪一天父母不在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操劳呢?哪一个父母不为我们做到了他们能做的一切?而我们呢?有几个不是抱怨他们唠叨、烦人?因为一些小事不合心意而大发脾气。有些人还离家出走,让父母在家着急担心。这样的行为,还能称之为“孝”吗?

在小时候,奶奶就教育我,要在父母回家后给他们倒一杯水。给他们捶捶背呀,揉揉肩啊,让他们少操一点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永不会忘记的传统美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要等到将来,再去后悔……

读《水浒传》有感 篇14

我读了水浒传这本书的感觉是其书含义较深,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都各怀绝招,有的武艺高强,有的文武双全,也有的家境贫困,文化程度低谷,有勇无谋等等。

一百零八将所有的英雄他们唯有一致的是不欺压百姓,不损坏百姓的利益,还能为百姓夺回公道,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特别是他们看到封建政府的一些官员欺压百姓,百姓们却无处申述,唯有反抗却招来入狱或杀生之祸,而梁山好汉们不顾个人一切,能为百姓夺回公道,也有却遭当地贪官的诬陷和追杀,被逼上梁山,他们的义气超人,尊兄护弟。

如打虎英雄武松,他为了帮助百姓被恶霸霸占去的利益和恶霸蒋门成撕打一场为百姓夺回了财产,深得人心为民除害,自己却遭蒋门成用重金勾结贪官的权威来诬蔑定罪发配远疆,还有黑旋风李逵,他为了梁山兄弟们的正气,因他文化程度低,有勇无谋,为了声张正气挥弄板斧,为民除害,却也遭到了远方边疆的杀生之祸。

从一百零八将中的优点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深讨学习做到为他人着想,伸张正义,现在我们还是一名学生,要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将来为社会百姓做一个有用的人。

2.读《水浒传》 篇二

鲁智深睡的时候,鼾声像打雷,半夜起来,就在那佛殿上大便小便——

安安捏着自己的鼻子,说:“好臭。”可是咯咯笑个不停。

妈妈心中暗想:这书是不是要坏了我的生活教育?暂且说下去:那鲁智深,喝醉了酒,半夜里摇摇晃晃回到山庙,山门关了,他用拳头打门,砰砰砰砰像打鼓一样。敲了一会儿,扭过身来,看见门边一个金刚,大骂:

“你这个鸟大汉!不替我开门……”

跳上去就拆,把金刚的手折断了,拿那断手去打金刚的腿,打得扑扑扑,泥工和颜色都掉下来了……

安安圆睁着眼睛,听得入神。妈妈在想:呀,这不是和“文革小将”破四旧一样吗?

等到安安听见鲁智深将两个泼皮一脚踢到粪坑里头时,他笑得趴在床上,直不起身来。

少华山上有三个强人,带着七百个小喽罗,打家劫舍——

“什么是打架、节射?”

打家劫舍呀,就是一家一家去抢东西,强盗嘛!

安安点点头,妈妈继续:这三个强盗——嗯——三个好汉呀,一个是神机军师朱武,很聪明;第二个强盗——呃——好汉呀,是陈达;第三个好汉是用一口大杆刀的杨春。这些好汉住在山寨中,需要钱用的时候,就下山去要买路钱,记得李忠和周通吗?他们持兵器拦在山路上,喝道:“兀!那客人,会事的留下买路钱!”那客人中有人拿着刀来斗,一来一往斗了十几回合,小喽罗一齐拥上来,把那些过路的客人杀死大半,劫走了车子财物,好汉们唱着歌慢慢地上山……

安安蹙着眉尖,一动也不动不知在想什么,妈妈则声音越来越小。

讲到宋江和婆惜的那个晚上,妈妈就有点结结巴巴的紧张。

婆惜说,要我还你这个信不难,有三个条件:第一,你写张纸,任我改嫁。

妈妈瞥了6岁的小男孩一眼,说,这一条没什么不对,就是离婚证书嘛!他们不再相爱了,所以要分开。

安安点点头。

第二条,我头上戴的,我身上穿的,家里使用的,虽都是你办的,也写一纸文书,不许你日后来讨。嗯,妈妈好像在自言自语似的说,这条也不过分,财产本来就该夫妻共有,分手的时候一人一半,对不对?

安安点点头,深表同意:“我跟弟弟也是这样。”

第三条,梁山泊送你的一百两金子要送给我——这,就太贪心了,你说呢?

安安做出义愤填膺的表情,“对,好贪心的女人!”

宋江来掀被子,婆惜死不让,抢来抢去,拽出一把刀子来,宋江就抢在手里,婆惜见刀就大叫“黑三郎杀人啦!”叫第二声时,宋江——

妈妈住了嘴,眼睛盯着书本——“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娘颈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几自吼哩。宋江怕她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怎么样了妈妈?”

哦——嗯——嗯——宋江一生气就把婆惜给杀了。妈妈说,匆匆掩起书,然后,官府要抓宋江,所以宋江就逃到梁山泊去了。晚安!睡觉了。

“妈妈,宋江也是个好汉吗?”灯关了之后,黑幽幽里安安发问。

妈妈将他被角扎好,亲了下他额头,轻声说;“他不是好汉,好汉不杀人的。睡吧!”

“可是梁山泊上一百零八个都是好汉呀?!”安安不甘心地踢着被子。

“拜托——”妈妈拉长了声音,“明天再说好不好?”

明天,明天真是一眨眼就到;妈妈坐在儿子床头,眼睛盯着新的一段发呆。

“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膊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膊,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咔嚓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后来,妈妈喝了一口水,说,因为潘金莲害死了武大,所以武松为哥哥报仇,杀死了潘金莲,也上山做强盗——呃——好汉去了。我们跳到第二十八回好吗?

武松被关着的时候,有个管营,就是管牢房的啦,天天给他送酒送肉来。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管营在快活林开个酒肉店,利用牢房里的囚犯当保镖,过路的人都要先得到他的许可才能去做生意,“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两三百两银子……”

妈妈顿了一下,心想,这不就是地痞流氓黑手党在索取保护费吗?

管营的生意坏了,因为有个傻大个儿,外号叫蒋门神的,功夫比他还好,酒肉店的生意都被他抢去了。所以武松非帮忙不可。

“这就是为什么管营每天给武松送酒送肉!”妈妈若有所思地看着安安。

安安带着期待的兴奋,问:“那武松去打了吗?打了吗?”

武松就喝了很多酒,醉醺醺地闯到蒋家酒店,把蒋门神的酒店打个稀烂,把蒋门神打个半死……

“不行!”妈妈突然“叭”一声盖上书,神情坚决,站了起来,“安安,这武松简直就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地痞流氓,他根本不是英雄,水浒传我们不读了,换换换!换书!”

安安苦苦哀求,做妈妈的不为所动,不知道在对谁生气似的关了灯,走出了房门。

借口还在找书,妈妈有好几个晚上没说书。有一天下午,妈妈坐在二楼书房里写什么东西,耳里忽有忽无地听着窗下孩子们嬉闹的声音。突然,她停下笔来,孩子们似乎在和过街的老人谈话,其中有安安的声音,不清楚在说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又是孩子们和过街的老人交谈的叽叽喳喳声。重复几回之后,妈妈实在好奇了。她趴在窗上,伸出半个身子往下看。

6岁的安安和对门5岁的弗瑞弟,各人手里挥舞着用竹竿和破布扎起的旗子,站在人行道的两边。一个提着菜篮的老妇人蹒跚而来,两个小男孩拦在她面前,把旗子交叉,挡着路,安安用清脆的德语说:

“嘿!过路的客人,留下买路钱!我们兄弟们需要点盘缠!”

老妇人呵呵呵笑起来,说:“哎呀!光天化日之下碰到强盗!我没有钱,可是有巧克力,行不行?求求你们!”

两条“好汉”睁着晶亮的眼睛,看着老妇人枯槁的手臂伸进菜篮子里。

“好,放行!”安安威武地施发口令;两支旗子撤回,让出路来。

这条街的一端是个老人院,另一端是个超级市场;安安显然专找老人下手。

在两个“强盗”尚未来得及逮到下一个老人之前,妈妈已经离开了窗口,赤脚飞奔下楼,夺门而出气急败坏地,正要破口大骂,安安兴高采烈地迎上来,一边挥舞着旗子,一边大声说:

3.读《水浒传》 篇三

人们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有能耐之人也必有他的闪光之处吧。高俅能把自己唯一的优点练到极致,并且在关键时刻敢于展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钻研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当然,有一点我们也是非常清楚,他的品性是万万不可学的。

老师说,读书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青出于蓝。我想了想觉得很对,也许这就是我们读古典名著的意义吧。

(山东省章丘市白云湖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成芸姸

指导教师:吉乃菊)

休息了将近五十分钟左右,决赛拉开了序幕。爆竹声刚一响起,参赛的四个队就像四支离弦的箭冲了出去。很快就较出了高低,红队不知道什么原因远远落在了其他三队的后面。虽然遥遥落后,可是红队却毫不放弃。只见船头的鼓手鼓槌高高一举,然后重重一砸,稳住了节奏。在震耳欲聋的鼓点中,桨手们配合默契,一边随着鼓点节奏协调有序的划桨,一边“一二一二”地大声喊起了雄壮有力的号子!红队不甘落后的精神极大感染了江边观赛的观众,岸上的观众不断地为他们呐喊助威。我身边的一个五六岁的小朋友更是一边拍手,一边叫道:“红队加油!红队必胜!”岸上的助威声传到了江上,红队的鼓手更有劲了,指挥的也更认真了,掌舵的也更卖力了,划桨的简直像是在拼命……见到红队慢慢追了上来,其他三队渐渐乱了阵脚。最后红队一鼓作气窜到最前面,取得最后的胜利。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大公路一校五年级 段添宜 指导老师:钟华奇)

那令人忐忑不安的一刻终于到来了!

拿到试卷,我也和大家一样拿起笔“刷刷刷”奋笔疾书,宽敞的教室里,只听见一阵“沙沙沙”——如无数只蚕在吞食桑叶的声音。

刚开始一帆风顺,钢笔所过之处所向披靡,看着那一个个空格全都塞得严严实实,我的心不禁有点小小的兴奋。

糟糕!一只拦路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的视线里:“善诱”,手中的笔遇到了真正的“对手”,静静地停在了半空中,不听话的冷汗乘机“逃”了出来,顺着脸颊向下“冲”。

我双手托着脑袋,一脸的苦相,再看看身边的同学,他们似乎也因为遇到了同样的难题而焦躁不安,一个个小脑袋摇来晃去,连连叹息。有的同学不停地用手指敲击自己的脑袋瓜,似乎想敲出点什么来……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小学六年级 杨礼芬 指导老师: 陈 超 )

傍晚,姨婆做饭时,厨房的电灯不亮了,姨婆真是又气又急。

李磊是小牛撅起屁股——来劲了,他像猪八戒举起钉耙一样,扬起晒谷场上的晒耙断开闸刀,跃上椅子,解开电线上的旧胶布。金属丝都烧断了,能亮吗?李磊“噗”地用打火机一点,电线外皮冒出绿色火焰,还发出“嗤嗤”的响声,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扑来。李磊伸手捏住火焰一拔,烫得他从椅子上跳下来,鼓起嘴巴直往手指吹气,原来他心太急,手指被烫起了一个泡。过了一会儿,他重新站上椅子,这次吸取了教训,等火灭了再扯,一下露出了亮闪闪的铜丝。他把两边的铜丝接起来,外面再缠上胶布。那认真的样子就像医生给病人做完了包扎手术。

4.读《水浒传》有感 篇四

施耐庵写的《水浒传》一书,记述了宋朝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各地聚义到梁山泊,直到接受宋朝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陷害的英雄故事。读完这本书,仿佛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身影重现我的眼前,在我的脑海里只留下了“忠”这个醒目的字。

忠,是对一个朋友的承诺;忠,是朋友之间的情谊;忠,是搭建朋友之间的桥梁。一百零八位好汉们之间的情谊比天还高,比地还辽阔,他们之间只要有一个人有困难,其他人都会为兄弟两肋插刀。他们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正所谓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就是朋友之间的情谊。

在我的脑海中,我印象最深的人应该就是那个身材高大,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喜欢舞枪弄棒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因为林冲生性懦弱,性格内敛,遇事总是一忍再忍,怕惹事端,逆来顺受造就了他的悲惨遭遇。一心想报效祖国的林冲,也是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上山,当他看到梁山上的好汉们为民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时候,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终于,他下定决心自己要永远留在这充满“忠”“义”的梁山泊上。

还有一个人就是一百零八位好汉们的首领----宋江,他成就了梁山事业,他又毁掉了梁山事业。又有服从和忠于封建朝廷的一面。每当“忠孝”思想在头脑里占上风时,他的行为便表现得不可思议,甚至愚不可及。宋江为了朋友,可以舍弃生命,以博得一个舍生取义的美名——这是封建时代侠义之士的人生价值;而落草为寇,则只能落得个

不忠不孝的罪名,是辱没祖宗的,死后连祖坟都不能入的———这是一道严酷的精神枷索。招安后,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宋江的“忠”是愚忠。宋江被奸臣下慢行药,要死之前,恐李逵在他死后起事,坏了他名声,请李逵喝酒,亲自下药毒死李逵,死后还拖吴用,花荣来祭奠,搞的他们两个也为保名节自缢在他墓前,这难道不是愚忠的表现吗?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朋友之间的忠义。让我们相信朋友之间“忠”,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朋友之间珍贵的“忠”。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们要有正确的“忠”,忠于国家,忠于党。

长安区引镇街办留村初级中学 八年级四班岳珂清

读《水浒传》有感

学校:长安区引镇街办留村初级中学 班级:八年级四班

5.读《水浒传》有感 篇五

早就听人说过《水浒传》,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看,通这次读书活动,终于让我有机会见识了这本名著。《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一,它以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擎天立地的作物体形象,以及史诗般的笔触征服了中国读者。它还被翻译成日、朝、英、德、法等多种文字,为各国人民所喜爱,成为世界文学名著。

就其思想价值而言。《水浒传》如滚滚巨雷,几百年来一直回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夜空。爱之者夸曰:“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禁之者骂曰:“一部《水浒传》,教坏天下很有力而思不逞之民。”但无论爱憎,谁也无法低估这部奇书的震慑力量。就文学创作而言,《水浒传》乃是我国第一部由讲史而演化出来的英雄传奇作品,它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步入艺术虚构的殿堂,为《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的创作开创了条件,就语言而言,《水浒传》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汉语白话文进入成熟阶段。以至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中,仍以期为白话文的范例。由此可见,《水浒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份量。

是一部奇书,不同的读者,不同的眼光,产生出不同的感受。如关于本书的主题,历来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只今人的说法就有若干种,如有人说《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史诗,是农民革命的百科全书;但有人又斥之为描写地主阶级内部派别斗争的作品,宣扬了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亦有人认为全书反映了市民阶级的利益和思想,倾向。表现了市民阶级的英雄形象,还有人撇开了《阶级成份说》,认为《水浒传》表现了“忠奸斗争”和“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颂扬了“忠义”精神。更有甚者,把《水浒传》讽为一种思想反思,认为全书以儒教伦理为逻辑起点,最终又回到对儒教自身的批判„„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实,《水浒传》是一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文学名著,本身就应该经得起种阅读方法的考验,就应该允许各种不同认识并存。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去欣赏,评判,绝无定于一尊之必要,事实上,自古至今,没有一次企图将《水浒传》这定于一尊的做法是获得成功的,为了更好地阅读这部伟大的作品此处略陈几点看法。

一、宋江等三十六人在山东造反之事,《宋史》中确有记载,其中以《张叔夜传》所述最为集中,但就目前资料,并不能表明它葛于农民起义是其他性质明确的反叛活动。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它“是集合许多口传”,并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传记。文学不等于历史,文学创作和拉欣赏更不能以史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小说中的梁山泊好汉是一支“替天行道”的造反大军,棋核心领导层并无农民之地位,倒是下层官吏,军官,富豪们踞于首位。期政治纲领和农民起义的目标毫无瓜葛,作者落墨于农民生活的寥寥无已,倒是市井风俗,三教九流,宫观寺院,官府衙门,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水浒传》中确实贯穿着“招安”的线索,鲁迅先生曾声讨“终于是奴才。”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水浒传》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招安”之后,宋江等人的命运相当悲惨,并未能逃脱类似方腊的下场,这悲剧性的结局,实在是对“招安”的肯定,还是否定,确实值得深思。他的一点总是被读者所忽略。

三、单一主题论并不是理解《水浒传》的入门钥匙,相反,从多元,复合的角度,从文义,兼容的定义去理解《水浒传》,倒是能把握全书的主体。《水浒传》的成书和读书过程是漫长的,其中凝聚着知名和无名作者的心血,触含了不同的价值,它是一个幼念的发展过程,不可将其割舍开来。《水浒传》的版本堪称体系庞大,关系复杂,自身可分为繁本和简本四个系统,其中又分有百回本,百甘回本,七十四回本等

6.读《水浒传》有感 篇六

许多人喜欢水浒传,是因为水浒里有着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他们都让我们觉的敬佩,让我们在生活中得不到爆发的情感找到影子。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可是却因为不同压迫而造反,最后其聚梁山。原本可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却由于好汉内部人员大多是被逼造反,造反之心不够彻底,对朝廷还心存希望最后导致功败垂成。让人颇感遗憾。

要说水浒里最敢作敢当让人觉的痛快淋漓的要数鲁提辖鲁智深了,他三拳打死郑关西真是大快人心。书中这样写道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惫敢应口!”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

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

饶,酒家偏不饶你!”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全堂水陆的道场∶磐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个动掸不得。鲁提辖

假意道:“你这厮诈死,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舍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鲁智深不但打抱不平,而且并非毫无头脑的莽夫。当我看到他拳打郑关西时,总是让我觉得痛快淋漓。当郑关西被打死时,他并没有伸张,而是一边骂一边开溜,表现了他粗中有细。在他救卖唱女时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

也表示了他的细心。在他救林冲时也是,大闹野猪林,救人救到底送佛送到西是他的一惯作风。

另一个深入人心的就是豹子头林冲。他武艺高强,可是当高俅的儿子当街调戏他老婆时,他却忍的住。真是让人觉可怜兼可悲。书中这样写道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

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

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借人帮助,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本是叔伯弟兄,却与他做干儿子,因此,高太尉爱惜他。那厮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原来高衙内不晓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

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书中的林冲可以说是忍辱偷生。就是因为如此,即使在林冲上了梁山以后还是不能放弃对封建主义的幻想。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当时的农民革命军,对于公开敌对的敌人能够认识,在他们面前是决不屈服的,但对于像宋江这样披着革命外衣混进革命队伍内部的敌人,却不能识别,而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可靠的同盟军,甚至还奉为领导力量,这就是导致失败的基本原因——堡垒从内部攻破是最容易的。

7.《水浒传》的主导思想批判 篇七

本文笔者重在说明神道设教对于《水浒传》全书结构的功用, 延伸到古代作家创作的思想武器问题, 与他人论述角度不同, 故而重新展开论述。当然, 亦可能因笔者寡闻而有未曾涉猎的文章及观点, 如有与之相似者, 实属所见略同, 或可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

《水浒传》中的神道设教在全书的关节之处起着关联枢纽的作用

读者通常对《水浒传》中那诡异变幻的故事情节、痛快淋漓的打斗场面、一百零八条好汉迥异的性格特征和神异诡怪的艺术手法赞叹不已, 唯独忽视了其中的神道设教 (神的思想、神的形象、道教的仪式、法术等) 描写。正是作品中神道设教的布施, 才构成了该书异乎寻常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梁山泊“忠义堂”前那面“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 它标示着山寨豪侠们的行为准则, 规范着水浒英雄们的处世方向。这些, 今天看来是荒诞不经的, 但如果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审视这种文化现象, 站在当时人的认识水平上来分析问题, 就能够透过那扑朔迷离的神幌道幛, 充分理解我国古代作家在构思作品时的那种良苦用心———通观全书可知:这里的“天道”, 是我国本土宗教在作品中的闪光点, 是《水浒传》作者道教思想的外化。而贯穿在《水浒传》全书中有关神道设教的描写, 可以说是作者创作该书的主导思想, 在全书的各个关节处都起着聚拢人心、关联枢纽的作用。

第一回《张天师祁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 对后来聚集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来历作了这样概括性的叙述:龙六员天罡星, 七十二座地煞星, 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 “上立石碑, 凿着龙章风篆天符, 镇在这里, 若还放他出世, 必恼下方生灵”。按:这里的天罡、地煞之说都是来自道教经典《道藏》, 《上清天枢院回车毕道正法》中说:“三十六天罡, 天中大神王……七总太元君, 为吾驱祸殃。”这些魔君本来由上天收拢, “经一代天师, 亲手便添一道封皮”, 使其永无重见天日之时。可是, 由于洪太尉矫情傲色, 一意孤行, 结果闯出一场大祸:他不顾众道人的苦苦劝说, 强令打开“伏魔之殿”, 掘开镇魔石碣, 使“那道黑气直冲到半空里, 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 往四面八方去了”。———作者的用意很明显, 他是用伏笔的手法指出:后来一百零八条好汉同意归水泊、齐心聚大义, 搅得赵宋王朝惶惶不安, 他们的言语行藏都是天意使然。这种神命天意的思想贯穿全书。

最能反映作者道教思想, 说明梁山事业合理性的是《环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和《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两回。它们更为梁山事业涂上了一层浓重的神秘色彩, 给梁山人物加上了一道神圣的光环:四十二回写宋江孝心感动, 回家探父, 遭遇官兵追捉, 于“玄女之庙”里躲灾避难。作者又特意安排了一个梦, 让“九天玄女”召见宋江———这用意也十分明确:宋江“前生非等闲之人”, 而是“星主”转世, 因其“魔心未断, 道行未完, 暂罚下方, 不久重登紫府”。这里与第一回相呼应, 让九天玄女出面再一次肯定宋江及水泊山寨中其他一百零七人的身份, 重新申明他们都是上天投下的星宿。在这具有无限深意的描述中, 由九天玄女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宋星主, 传汝三卷天书, 汝可替天行道为主, 全忠后, 小说通过不同人之口多次宣扬这种“天”的安排和“替天行道”的方针。

作者这种道教思想的命意, 在梁山事业的鼎盛期又安排了整整一回, 即《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里所谓天门降石碣, 当然是糊弄人的把戏, 无非是道教神徒们的图谶符命。这些迷信的玩意儿的确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第一, 给梁山事业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给草莽英雄们加了一道神圣的光圈, 也使好奇的读者更深信不疑:梁山人物都是上应星魁, 梁山事业是在“替天行道”;第二, 正如金圣叹所说:石碣天文, “此痴人说梦之智也。作者亦只图叙事以毕, 重将一百零八人姓名一一排列出来, 为一部七十回书点睛结穴耳”。这部大书的收束之笔, 与开篇遥相呼应, 完成了一部大作的建构;第三, 作者是借天命以定人心, 使聚集在山泊水寨里的好汉们定下秩序。这也正是《水浒传》作者们利用神道设教作为创作指导思想的更深层的意蕴———《水浒传》一百单八座次表是我国传统政治意识积淀的官本位思想的典范形式。

《水浒传》中的神道设教来源于上古神话和典籍, 并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按照我们现在的观点, 什么“玄女”授书, 什么“天降石碣”, 都不过是子虚乌有, 无非是作者借宋江做梦来寄寓自己的创作思想。而且在《水浒传》中, “替天行道”是一个很宽泛, 也很含混的概念, 可以做出多种解释:有时是主宰自然和人、威力无穷的神的同义词;有时它又是皇帝即天子的代称;有时又代表正义和公理。所以“替天行道”既包括为朝廷出力、保国安民, 也包括了冲撞封建统治秩序, 组织一些违法造反的活动等。而从这后一个层面来说, 它甚至包括了在封建统治者看来属变成“天道”呢?因为只有天道行, 才能万物顺。于是作者写出了由于谗佞专权者的闭塞, 朝廷被弄得一时昏昧不明, 真正的“天道”因此而不通。作者用上天的旨意赋予梁山英雄们以使命, 由他们替“天”去行“道”, 把那些起着闭塞作用的奸佞铲除掉, 让“天道”得以顺畅通行。以至于远在扬子江边的渔者也晓得“山上宋头领, 不劫来往客人, 又不杀人害性命, 只是替天行道”。这样, 《水浒传》作者的这种创作的主导思想就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现在如果仔细地推究起来, 作家的这种主导思想, 实际上是来自当时人们头脑中“天人感应”的意识。所谓“天人感应”, 即“天定人事, 人从天命”。这种思想由来己久, 譬如《周易·系辞上》就有“天垂象, 见吉凶, 圣人象之;河出图, 洛出书, 圣人则之”的话, 这应当是“天人感应”思想最早的表述。后来这种思想意识成为一种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桎梏。譬如在《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事件中, 作者正是运用这种思想, 着意设事, 用上天的意旨坚定了一伙人的信心, 使其在心理上壮起了胆子;另一方面也在于证明:梁中书搜罗的十万贯金银器玩等物都是出自民脂民膏, 上违天意, 下拂民心, 实属“不义之财”, 故而上天让人们去劫夺。

关于九天玄女的故事, 《诗经·商颂·玄鸟》中就有“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的说法;到宋代的《玄笈七签》中, 作者张君房对玄女的身份和形象做了一个总结式的描述:“九天玄女者, 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她的形象是“乘丹凤, 御景云, 服九色彩翠之衣”。这一描述最终确定了九天玄女在道教诸神中的地位。九天玄女的故事对于梁山事业, 尤其是对梁山领袖人物宋江有着巨大的作用。她是“上天”的代表, 带有始祖母神的色彩。她将三卷天书授于宋江, 嘱咐其要“替天行道”, 这便规定着梁山义军行动的合理性、正义性, 同时也暗示当朝皇帝行事的非正义性———逆天道而行事。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 《水浒传》中如此推崇这位道教女神, 与该书创作的大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水浒传》的成书经历了宋、元两代。那时, 宋代皇帝仿效李唐王朝, 推尊道教, 用此来神化赵家王朝。而金王朝和元王朝, 虽然久处塞外, 不服内地文化, 但其入主中原以后, 为了新政权的需要, 则利用道教笼络汉人为他们的对道教的崇尚程度虽则有别, 但扶植利用的根本宗旨却始终未变;还有, 一批失意儒士和具有民族气节的有识之士在入元之后, 又纷纷拥入道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水浒传》中便充斥着道教的思想、仪式和法术, 而“受命于天”的理念也正是其中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 九天玄女的出现就有了无限的深意。

神道设教是古代作家创作的思想武器

用这种在今天看来是荒诞不经的迷信思想作为全书创作的指导, 其实不只《水浒传》的作者, 也是我国古代作家写作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是传统文艺创作武库中的常规武器———我国文艺创作的传统技法有“戏不够, 神仙凑”的说法。“凡小说戏剧, 一着神鬼梦幻, 便躲闪可厌。”这条批语是从否定的角度说的, 但是我们认为, 恰恰正是古典戏剧小说的这种创作方法, 扩充了作品的容量, 使情节更加奇异。也就是说, 作家们利用这种神道设教的描写, 缔造了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学现象, 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同时, 它也更有说服力地、奇妙地迎合了下层民众对“权威话语”的期盼。

《礼记·祭义》中曾说:“因物之精, 制为之极, 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 百众以畏, 万民以服。”意思是说, 把自然现象中的一些人们不能理解的异常状态, 解释为鬼神意志的表现, 从而迫使百姓遵守某些规则。百姓敬畏鬼神了, 也就不敢干坏事了, 反而会多做好事, 君主的统治才能稳固。我们可以把这段话看做是对神道设教功用最明确的注释。

据史书记载, 宋代的宗教氛围就与其政治形势有着极大的关联。宋太宗继承其兄宋太祖的皇位, 社会上曾有“烛影斧声”的谣言。因此他利用道教神话传说, 编制了一个“翊圣”降显的故事, 说自己继承皇位时, 是上天派使者传言于他而得, 以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而真宗皇帝时, 面对内忧外患, 更是大力提倡道教, 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曾经亲自编导了所谓“天书”降临神话:“夜将半, 朕方将寝……俄见神人星冠绛袍, 告朕曰:‘来月三日宜于正殿建黄篆道场, 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而后, 他又声称梦见神人, 称要再降“天书”于东 (泰) 山, 于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道观, 祭献“天书”, 搞得沸沸扬扬。就是让人们相信, 上天的旨意是不可违逆的。于是让老百姓俯首帖耳, 甘受其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道教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统治者所利用, 以维护统治, 同时又可以成为被统治者反抗剥削和压迫的精神旗帜。这种捣鬼的玩意儿被一些受压迫的聪明人参破了, 于是拿来试用, 而且也果然应验———历史上大的农民起义的肇始, 没有几个不是从落后的民众心理出发, 利用神道设教、种种图谶的方法, 掀起了民众造反的大业的。譬如秦末的大泽乡起义前陈胜吴广“鱼腹藏书”、“狐鸣篝火”的谣言, 东汉张角为举行农民大起义时所祭起的“太平道”的旗帜;隋末瓦岗军造反之初所制造的“大魔国”故事等, 都是炮制者们早已洞察到下层民众的崇拜权威群体心理特点, 故而以此来凝聚人心, 坚定意志, 反抗时政。

《水浒传》的作者也是这样的聪明人:他对苛虐的社会现实有着一肚子的怨气, 他要发作出来, 要“组织”起一百零八人造反, 这自然不合于儒家传统的思想, 他必须要像历代的造反领袖们那样, 赋予这支队伍以正当的理由, 拟就一个口号, 方能收拢人心、鼓动斗志。于是他从现成的思想武库中“拿来”了“替天行道”, 使道教中的一些观念成了《水浒传》的思想支柱。作者意在让人明白:现实社会是昏君、奸臣、地痞、恶霸当道, 弄得天下人民无道可行。这就需要有人出来“替天行道”, 让宋江等人用上天的正道去趟开人间的邪道。这样一来, 神、道的色彩就使《水浒传》所叙述的事迹、所歌咏的人物具有了合理性, 同时也迎合了我国广大民众对文艺作品的接受心理。

参考文献

[1].施耐庵、罗贯中:《容与堂本水浒传》,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版, 第9~1262页。

[2].《道藏:第313册》, 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8年版, 第533页。

[3].《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1113页。

[4].黄侃点校:《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周易.系辞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版, 第43页、第170页。

[5].段春旭:《神话故事与古典小说中的九天玄女》, 《福建论坛》, 1998 (3) , 第52页。

[6].《水浒传会评本》,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年版, 第773页。

8.《水浒传》趣事拾零 篇八

施耐庵原名施瑞彦。施瑞彦创作《江湖豪侠传》时,写到“石秀智杀裴如海”一章,感到笔不流畅,难于卒章,弃笔掩卷,不愿再写下去。友人得知此事,给他讲了一个和尚潜心念经、端坐庵内30年,居然把木鱼敲了个深坑的故事。他颇受启迪,便写了“耐庵”两字贴在书房,作为座右铭,告诫自己潜心创作。后来干脆更名为“耐庵”了。

※108条好汉是由36条好汉增补而来

在施耐庵《水浒传》初稿中,梁山泊只有36条好汉。作为下层知识分子,施耐庵的家境十分贫穷,女儿出嫁时拿不出什么好礼品作嫁妆,施耐庵只好将《水浒传》的手稿交给女儿,让女儿在生活困难时把书稿卖给书商,以解燃眉之急。

女儿将书稿拿到书坊去卖,书商一看这是一部“价值连城”的书,就让施女将书稿留下,告诉她三天后来听回话。三天后,当施女去找书商时,书商却说书稿写得平平,不买了。其实书商已经在三天里雇人将书稿全部抄完。

施女将书稿拿回交给施耐庵并说明原委后,施耐庵马上感到其中有诈。果然,时过不久,那个书商就将《水浒传》印了出来,并将书名改为《宣和遗事》。

施女见到此书后方知受骗,大哭不止。施耐庵对女儿说:“这部书我再从头写起,将原来的36条好汉写成天罡,另外再增补72条好汉为地煞,让他们英雄108条,书名还为《水浒传》。”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浒传》。

※108条好汉中为什么没有“赵”、“高”两姓

《水浒传》中的108条好汉共用了77个姓氏,显示了其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但细心的人却不难发现,其中没有居《百家姓》之首的“赵”姓和常见的“高”姓。

施耐庵这样安排108条好汉的姓氏,是独具匠心,带有感情因素的。因为作为梁山泊起义军对立面的封建统治集团的两个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姓“赵”的皇帝赵佶(宋徽宗)和姓“高”的太尉高俅,所以作者有意不让108条好汉中出现这二姓。

※108条好汉的座次是怎样排定的

108条好汉的座次是分贵贱、论亲疏排定的。一是把名望的高低作为第一条,如“玉麒麟”卢俊义。卢俊义对梁山泊几乎毫无功劳可言,只因“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长者”、“是河北三绝”,于是就坐了“第二把交椅”;二是视某些特殊知识和技能为重要条件,如“智多星”吴用。因为吴用“读些孙吴兵法”,能够调用将校,就坐了“第三把交椅”。“入云龙”公孙胜因为“有鬼神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法”,就坐了“第四把交椅”;三是世系显赫、符合封建社会正统观念的“吃香”,如“大刀”关胜。其论功劳不如“豹子头”林冲,论职位不如“双鞭”呼延灼,但因他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系子孙”,就被排在了第五位;四是同上山前的职位尊卑有关。如朝廷部将投降梁山的共有21人,排在36个天罡星中的就有11人;五是也适当考虑了武艺的高低,如“行者”武松。因他武艺高强,被排在第十四位。

※《水浒传》中的人物有多少

《水浒传》是世界上所有文学著作中人物较多的一部小说。书中一共写了778个人物,其中有姓有名的577个,有姓无名的99个,书中提到但没有出场的人物有102个。

※历史上确有宋江和武松两人

对宋江其人,南宋张守《毗陵集·秘阁修撰蒋圆墓志铭》、《宋史·侯蒙传》、南宋汪应辰《文定集·显谟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徽宗纪》中均有记载。《张叔夜传》中记载得最为详细。

据《张叔夜传》中记载,宋江在河朔起事,转战攻略数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宋江声言将至,张叔夜先行探听宋江的行踪,探听得宋江一行径直去了海滨,劫得巨舟十余艘,用来装载他们虏获的财物。张叔夜于是招募了千余名敢死的勇士,在靠近城門处设下埋伏,并据大海之险诱使宋江出来交战。张叔夜事先在海边隐匿的壮卒放火焚烧了劫掠的船只,宋江一行听到这个消息,都没有了斗志。伏兵乘势而出,抓住了宋江的副将,宋江乃降。

武松其人,在《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中都有记载: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升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他倚仗其父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

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后拥而来之际,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当场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历史上的西门庆并非小说中的西门庆

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都出现的西门庆是否真有其人呢?

先说《水浒传》中的西门庆。据《佣馀漫墨》记载,历史上有一个西门庆,但和《水浒传》中的西门庆却是南辕北辙。明朝初年,阳谷县有一暴虐知县姓武,他有一妻一妾潘氏和金氏。武知县为人极其阴险,黎民百姓深受其害,其中县城西门的一个名叫“庆”的大户受害最深。百姓对武知县敢怒不敢言,偷偷为他取了一个“武皮匠”的绰号,言其心毒手狠,精于盘剥;又叫他“卖饼大郎”,言其好从穷苦百姓嘴边牟利。为了出气,民间便编造流传了西门庆的故事。故事让武氏丢妻伤身,使深受欺凌的阳谷西门的庆大户泄愤。这实质上是百姓们对武氏瘟官的惩罚和咒骂。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以一些社会上的人物和流传故事为原型,因此在小说中就出现了一个“西门庆”。

《金瓶梅》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由笔名“兰陵笑笑生”的作者所写,主要内容取之于《水浒传》第23回至第26回,在“武松杀嫂”的主要故事中增加了大量人物情节,反映了明末社会的罪恶和黑暗。

9.读《水浒传》有感 篇九

“重情重义”一直都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核心,贯穿着全文。它在每一个英雄好汉的身上都能体现出来,无论是武松为了兄弟施恩醉打蒋门神,还是燕青为救主人放冷箭,几次到街上乞讨,还是吴用、宋江为救梁山兄弟运筹帷幄,都尽显了梁山一行人侠肝义胆、有勇有谋的义气。他们的义气无不影响着现在的我,更是展现出了英雄的风采,小说的豪迈之气,书写了一个义气江湖。让我为之震撼,为之佩服。每一个英雄的献身,每一个英雄的忠言,无不体现了“重情重义”,它让小说变得更加生动、现实。他们不仅仅只是小说里面的化身,更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看到,能体现出来。这才是“重情重义”这四个字作者想要真正传递给我们的。

“意气用事”更是这部小说的次重点核心。如果说“重情重义”是一个英雄,乃至梁山好汉的凌然正气,那么“意气用事”则是这些过度凌然正气的降温药。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不仅仅只是从正面描写了这些人物。不然,这些人物便会失真,显得华而不实,让读者失去了真实性。“意气用事”恰恰是作者运用极好的特点,无论是李逵滥杀小衙内,戴宗、李逵逼迫公孙胜上山威胁老母,还是宋江的“及时雨”,都从另外的方面体现了“义气”。这些义气是反面的,是错误的。这些情义超越了底线之后,它便成为了“意气用事”,成为了杀人的工具。

这两种正反两面的特点,恰恰融汇了一帮行侠仗义、为名除害的正面人物,而背面又衬托了滥杀无辜、凶狠狡诈的土匪角色。这些使得人物有缺陷、有优点,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没有人是极恶的,唯有这样的一些人物才会叫人更加意难平,才会更叫人体会其中的韵味。语言的流畅豪迈,剧情的生动形象,人物的细致刻画,无不都是作者一点点的精心设计,无不都为我们描绘了新江湖、新时代。

10.读《水浒传》有感 篇十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形象的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其中,我对卢俊义的印象最深。卢俊义是市民阶级的上层人物。虽然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的英雄形象和力敌万人、通古博今的高超武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他不听别人的劝告,总把忠言当恶言。

写到这,我不由得想起我妹妹。前几天,天上突然着小雨,妹妹还在外面悠闲地骑着自行车。我连忙叫妹妹进来,说一会儿下大雨了。我苦口婆心的劝她,她就是不听。说时迟那时快,雨突然间越下越大了,直到这时,妹妹才慌忙地把车骑回来,浑身上下都被雨水淋湿了,像落汤鸡似的。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好药虽然是苦的,但是只有苦才能治病。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顺听的,但是却对我们的行动有好处。

《水浒传》使我受益匪浅。我还要继续看下去,从中汲取更大的精神力量。

11.《水浒传》的叙事结构 篇十一

学者们分析《水浒传》,多借助历史知识,放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揭示水浒故事产生的社会原因。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分析的文章还不多。笔者认为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分析这部小说也能取得一定效果。

功能互动中彰显主题

法国学者A.J.格雷马斯在《结构主义语义学》中提出了这三组行动元模式。“整个模式以主体追求的愿望(客体)为轴;作为交际的内容(客体),愿望对象位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而主体的愿望则投射于辅助者和反对者:

发出者→客体←接受者

辅助者→主体←反对者”当代学者胡亚敏解释如是:“主体/客体是行动元模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它们构成情节发展的基本框架。发送者是推动或阻碍主体实现其目标的一种力量,它可以是人性的,也可以是抽象物。帮助者与推动主体实现其目标的发送者有相似的作用,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行动元。敌对者是主体的对立面,它构成对主体的挑战和破坏。”按照格雷马斯的理论,《水浒传》中故事的主体是梁山群雄,他们以“义”为行为准绳,暂避权奸,“替天行道”,领到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梁山起义触犯了当时的统治秩序,统治秩序是客体。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他们利用国家机器把有利于地主阶级集体利益的社会秩序上升为统治秩序,用国家暴力来维护。梁山群雄破高唐州等斗争,一时颠覆了局部的统治秩序。

为什么出现群雄梁山聚义故事呢?洪信强行打开“伏魔之殿”,放天星下界。上帝管星,洪信发星。真正的发出者是上帝。群星下界,闹得风风火火,波及整个社会。宋徽宗治下的整个国家是接受者。

梁山英雄的敌对者是贪官和恶霸。他们依仗权势、财势为非作歹,祸害民众。鲁达拳打镇关西,杨志杀泼皮牛二,梁山英雄打大名府,攻高唐州都是救友救民的“义举”。英雄们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同贪官恶霸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因强大的对手,斗争以悲剧告终。

梁山英雄的辅助者不多,仅李师师、闻焕章、宿元景、钟离老人、九天玄女等寥寥几人。英雄的义举感天动地,关键时候连天神也来帮他们。可是九天玄女并没有帮助梁山英雄与四大奸臣斗法,英雄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李师师、闻焕章、宿元景等人的力量都太小。

整个小说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主体、客体、发出者、接受者、反对者、辅助者六角色在一个大的叙事结构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六者的相互作用中彰显义士悲剧的主题。

功能与角色的反复中显现“义“强”、“悲”

俄国学者普洛普在《俄罗斯民间形式形态学》中概括出俄国民间叙事文学31种顺序不变的功能和7个人角色,这7个角色是:A、反角,B、施主,C、供养人,D、公主“一个被寻求的人”和他的父亲,E、派遣人,F、英雄“寻找人或受害人”,G、假英雄。借鉴普洛普的理论,把《水浒传》看成人物传奇故事集,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7种类型:A、英雄;B、助手;C、捕者;D、坏人;E、受害者;F、执刑者;G、救星。这7种人物是英雄个人传奇中的基本要素,围绕英雄犯案展开故事。“英雄为救受害者和助手杀死坏人遇捕者和执刑者服法被救星解救”构成个人传奇的发展顺序,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顺序基本不变的功能:

英雄前因:生活贫困;率官军与梁山作战;见欺于人;路见不平;私通造反英雄;亲友见欺;亲友犯案。

英雄犯案经过:为救人杀人;私通造反英雄被告发;为救亲友杀人;劫不义之财;攻打造反英雄失败;开黑店或剪径。

英雄脱案:被狱官权贵赏识;被造反英雄营救;江湖朋友帮助。

英雄受招安以后:官府任职;返乡;逍遥江湖;病死;战死;被害;自杀;出家。

以上情节在书中反复出现,但又各不雷同,即显出英雄们的共性,又充分展现个性,创造了绚丽多姿的英雄谱。

英雄犯案前因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活贫困梁山造反的主要原因,贫民是梁山队伍的主流。然而这部小说是由书场故事发展而成,说书人多说“奇事”,故作者于“猎奇”重彩浓墨,对真实生活中作为主流的“贫民造反”只少许几笔。

关胜等人率兵攻打敌手梁山英雄的义军被俘落草。解珍、解宝遭人陷害。

武松的哥哥被人害命,石秀的结义兄弟让人给带了“绿帽子”,义士孰能忍之?

宋江给劫生辰纲的英雄报信,史进和桃花山大王交友。燕青面临主人被害。宋江、戴宗江州犯案,引出了不少江湖朋友。

生活贫困、率官军与梁山作战、见欺于人、路见不平、私通造反英雄、亲友见欺、亲友犯案等等原因,有一个字贯串着,就是“义”。如果说上述7个原因是肢体,“义”就是灵魂。刘唐、白胜劫的是不义之财,关胜、呼延灼被梁山之义感化,鲁达是见义勇为,武松、石秀杀嫂是义不容辞,宋江、史进、戴宗是江湖义气,李逵、张顺、孙新是亲友之义,解珍、解宝是义理使然。英雄犯案,共上梁山聚义。起因如此之多,把英雄“奇事”演绎的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但都摆脱不了一个“义”字。

英雄犯案经过

谁都不愿“没来由犯王法,不堤防遭刑宪”(窦娥语)“义”驱使着英雄犯案。犯案的过程又各不相同,但都离不开英雄的“强力”。英雄,一个个武艺高强。

鲁达闻知来自外地的弱女子金碧莲落难详情,只身赤手寻衅郑屠,仅仅三拳就打死了他。武松靠强力私设公堂。宋江匹马疾走,给劫生辰纲的晁盖等人报信。卢俊义打着旗子过梁山,慷慨北京卢俊义/远负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想一个人生擒梁山众英雄。孙立、孙新劫牢。晁盖等劫生辰纲。呼延灼、关胜冲锋陷阵,被俘后加入梁山集团。张青、孙二娘开黑店,张横、燕顺等剪径。英雄公案“义”使之然,“勇”成其功。

英雄脱案

宋朝还是有法制的,英雄们犯了案,有司将捕之服法。梁山英雄都没有被杀头,也没有长期服刑。有些英雄是靠“救星”。宋江、柴进救护了不少英雄。柴进是帝王之后,地方富豪,却以广交江湖英雄名闻天下。宋江身为郓城县的押司,还结交江湖英雄。为什么会有这些“救星”呢?

北宋末年国弱民贫,官僚系统草菅人命,官员枉法,一不小心就飞来横祸。郓城都头雷横,根本想不到自己会出事。林冲身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也遭陷害。结交江湖兄弟,兄弟间两肋插刀,也算是乱世中的生存之道吧。宋江柴进广交天下英雄以求自保。他们是别人的救星,后来别人又救了他们。世道逼着人以“义”为纽带交朋友。

英雄受招安以后

梁山群雄受招安获赦后,归宿各不相同:但得善终者仅三十余人。

梁山群雄武艺高强,吴用足智多谋,宋江谙熟天书,手握重兵,本该委以重任,做朝廷肱股,治国安邦。可是朝廷大权被四大奸臣掌握,他们重用的自己的亲信,只会欺男霸女、搜刮地皮的蔡德章、梁中书、高廉之流,容不得德才双馨的梁山英雄,设法消灭了众英雄。杀“反贼”不在刑场,奸臣眼中不存忠义之士。

叙事模式互补中蕴藏社会规律

只从前71回看英雄们的个人公案,有这样四种叙事模式:小山上梁山型;独上梁山型;请上梁山型;结伴上梁山型。

先上一座小山的英雄有的是破产商人,有的是江湖游民,有的因生活无计落草,有的为避捕。杨志丢花石纲,进京买官落空,杀牛二被刺配,丢生辰纲,接二连三的打击使这位“官迷”无路可走夺了二龙山。鲁智深、孙二娘、等背着人命大案,在江湖闯荡了多年,生活经验告诉他们,组建造反的队伍才相对安全。山小、人少、力薄,同官府的斗争使他们体味到,联合起来才能对抗官府,从小山走上了梁山。这些英雄,公开扯大旗同官府作对,不需 “救星”,也不用避捕、避刑。小山上梁山型模式昭示了一种道理:在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的社会,要抱成团对抗政府,集体力量大。

独上梁山的林冲、雷横是“势”使之然。林冲仇人的力量太强大,不上山他就逃不出高俅的毒手。雷横是个“财迷”,又是官府的都头,江湖上好友不多,难在别处安身,只好追随旧友宋江。独上梁山型模式,特别是林冲的经历,昭示了一种道理:犯罪后不要有什么幻想,要毫不犹豫的直接加入造反大军。

书法家萧让、篆刻家金大坚、神医安道全、虎将呼延灼、董平等人“请”上山。请上梁山型模式昭示了一种道理:事业要发展靠人才,造反大军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戴宗等十余人在江州一起上梁山,解珍等八人在登州一起上梁山,大家的认识惊人的一致——共上梁山。结伴上梁山型模式昭示了一种道理:梁山才是英雄们安身立命的好地方。

林冲、雷横是个人,孙立、解珍等是小队,鲁智深、李忠是大队人马,梁山集团来源有个人,有团队,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这折射了一种社会趋势——官逼民反上梁山。请上梁山型,表明梁上集团的发展智慧——不拘一格招人才。梁山汇聚了造反洪流,四海人才。

四种模式互补,向读者正面宣告了正义力量的强大。

12.论《水浒传》的忠义观 篇十二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在这部小说中的分量是举重若轻的。我们要想理解这部小说的主题, 就必须理解“忠义”在这部小说中的含义。

“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即在《说文解字》中被定义为“义者, 度也, 宜也”, 指的是我们为人处事要有一个度, 要正确妥当, 也包括处理一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第二层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和“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就是与“利”相对应的“义”。因此, 在封建社会“义”也可以视为道德行为的总规范。那么,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忠义”思想也是这部小说所宣扬的中心思想。下面围绕 《水浒传》中最突出的 “忠” “义” 观念, 对 《水浒传》思想倾向做进一步阐释。

一、《水浒传》中的“忠”

对《水浒传》中“忠”的思想众说纷纭, 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忠”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如家伦理观念的“忠”的重要范畴, “忠”是相对于君臣来说, 主要表现为对皇帝的忠诚, 甚至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武装反抗, 包括征方腊、打田虎等等一些斗争, 也被看作对皇帝“忠”的表现。这种思想也可以从阮氏兄弟唱的两首渔歌中看出来:一首是——“打鱼一世蓼儿洼, 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 忠心报答赵官家”。这里的“赵官家”指的就是宋大皇帝赵匡胤。另一首是——“老爷生长石碣村, 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头, 京师献与赵王君。”“赵王君” 在这里同样指的是宋代君主赵匡胤。以此来看, 梁山英雄对大宋的忠心耿耿是显而易见的。

很多人也认为, “忠”就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 这只是一个方面的理解。众所周知, 《水浒传》中的高俅是一个十恶不赦的虐待平民百姓的坏人, 可是他排除异己、打压平民百姓不等于说他就对皇帝不忠。每个人都言论自由, 我们尊重每个人发表个人观点的权利。所以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水浒传》中“忠”的思想。

宋江自认为是朝廷的忠臣, 觉得自己一生行事, 最讲究的就是忠义, 他对于朝廷没有半点负心。哪怕到最后临死之前, 他还说:“宁可朝廷负我, 我忠心不负朝廷。”既然如此, 他为什么又会落草为寇、落得最后如此下场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宋江的“忠”:

( 一) 宋江的“忠”

在我看来, 上了梁山之后的宋江与上梁山之前的宋江所表现出来的“忠”是不一样的。自宋江当了梁首领后, 他把梁山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在这里, “厅”和“堂”没什么区别, 何况还是原来的地方, 重要的是把“聚”改为“忠”了,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却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宋江看来, 梁山“聚义”的目的是为了“忠”。他把梁山好汉都聚集在“忠义堂”里, 就是为了以后的招安, 能够做个小官, 为国家卖力, 保国安民, 封妻荫子。这难道不是宋江对宋王朝的忠诚吗?宋江的忠君思想可谓日月可见。

(二) 宋江的“愚忠”

然而, 还有些人认为宋江的“忠”有点过分, 以致有些奴性, 动不动就说自己是文面小吏, 罪恶弥天。比如:《水浒传》第七十五回中写道, 由于陈太尉的那些手下个个横行霸道, 不知天高地厚, 智多星吴用就想率众兄弟给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吏们一些教训。然而却被宋江制止。此时的他显得奴颜婢膝, 这和他在江州题反诗以及在李师师那里题词说:“天南地北, 问乾坤何处, 可容狂客?”时判若两人。还有, 当实力非凡的梁山好汉已成气候的时候, 在宋江的说服下, 勉强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接着就为朝廷打田虎、征方腊, 却没有让他们直接进京, 这时他就应该意识到朝廷治世为了利用他们征讨反贼, 是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并不是真的招安他们。对于吴用和林教头对宋江的多次劝阻, 他却充耳不闻, 一意孤行, 依然不肯背叛朝廷, 最后落得被毒酒赐死, 害了自己, 也枉送了众位英雄好汉的性命。他的这种不顾自己和兄弟的利益与尊严, 一味地对朝廷卑躬屈膝, 这样的“忠”不是“愚忠”是什么?

二、《水浒传》中的“义”

《水浒传》里的众位好汉用“义”字来叙述形容他们之间的关系, 他们集体行动叫“聚义”, 个别结盟叫做“结义”, 互助的精神叫做“义气”, 这个“义”字很值得推敲。一般读者都觉得, 水浒世界里的义气是从孟子那得来的。众所周知, 宋江有一个绰号叫“孝义黑三郎”, 就是根据家庭伦理道德来讲的, 他对自己家里父母亲的一个态度, 最突出的就是“孝”。这里的“孝义”即是合乎儒家伦理规范的行为。下面就从以下几个人物来具体分析一下《水浒传》中所表现的“义”:

(一) 宋江的“义”

首先拿宋江来说, 在他上梁山之前, 完全称得上是一个仗义的英雄。比如第十八回写道, 宋江首先听说了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事情败露了, 这时的他却选择立刻通风报信, 私自把晁盖等人放走。要是一般人知道的话, 要么向上面汇报以赚取钱财, 要么装作不知道以明哲保身。然而他却不顾这些, 毅然决然把好兄弟放走, 这难道不是兄弟之间的仗义之情吗?宋江还有个绰号叫“及时雨”。也就是说他扶人之困, 仗义疏财, 普降甘霖, 就像一场及时的雨一样浇灌着人们的心灵。李逵就是多次受宋江支援, 多次给他解围, 才这么拼命地为宋江卖命的。这就是宋江的“义”。

然而, 笔者觉得宋江也有“不义”的时候。比如:慕容府得知清风寨告急, 派霹雳火秦明前去围剿, 俩人却分不出胜负, 花荣便卖个破绽。然而, 秦明还是没有摆脱押往清风寨的命运。宋江等人好心劝秦明留在此地, 但秦明不答应, 他们就趁秦明喝醉时骑上他的马, 杀进青州城, 引起慕容府对秦明的怀疑, 断了秦明会青州的后路。太守一看秦明投降了, 把他全家杀了。秦明看事已至此, 也只好不再做什么。后来, 宋江还为秦明做媒, 把花荣的妹妹嫁给了秦明, 秦明这才上了梁山。你看, 宋江为了把秦明弄上山, 手段是多么恶劣。为了他小集团利益的统一战线, 扩大进来的人, 往往这时候采用先陷害后施救的方式, 把你强行拉拢过来。在笔者看来, 这不是真正的“义”。

(二) 鲁智深的“义”

毋庸置疑的是, 鲁智深也是一个极其重视义气的人, 他也是“义”的典型代表。他为了救金翠莲父女俩出水火, 自掏腰包帮助饱受欺凌的弱女金翠莲与她的老父, 三拳打死地方恶霸镇关西。还有就是, 鲁智深在菜园舞起六十二斤水墨禅杖的时候, 林冲从墙外走, 一声喝彩——好武艺, 很是欣赏鲁智深的能耐。后来鲁智深发现林教头能耐也大, 两个人彼此欣赏, 这才彼此结交, 即认为是知己。后来, 鲁智深一听说林冲老婆被侮辱了, 就要去打高衙内, 以至于林冲遭受高太尉陷害, 刺配沧州。然而, 走到野猪林时, 董超、薛霸等人罪恶的爪牙暴露无遗, 想置林冲于死地。鲁智深却在暗中一路保护, 林冲这才被鲁智深的铁禅杖救了一命。鲁智深为了安全起见, 又直送林冲到沧州。鲁智深真正做到了“义以为上”, 这种“义气”可以说林冲是他的知己,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嘛。

(三) 林冲的“义”

林冲同样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仗义是林冲, 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 家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 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 威震泰山东。”这是他喝醉酒后再墙上写的八句诗, 也是对他性格的最好诠释。毋庸置疑的是, 林冲的性格有其软弱性的一面, 对于上级的压迫和欺侮, 他总是在忍, 直到上了梁山, 风雪山神庙之后, 心中的怒火才得以释放。然而小说中描写的他与王伦的冲突把林冲“义”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可否认的是, 王伦也是个忘恩负义、心胸狭窄之人。他在做梁山首领的时候, 与朝廷重臣一样用拥有很大权力, 在梁山简直就是占山为王, 专干一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正好应了那句“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在梁山, 林冲初来乍到, 面对王伦的欺侮和无义, 他只好忍了下来。因为这时候林冲如果把王伦杀了, 自己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 肯定无法显示他的义举, 反而还会引起众位英雄的不满, 他的形象也大打折扣。等到晁盖等人上了梁山之后, 林冲就坚决不再忍耐, 果断把王伦给火并了。王伦的死, 暂时让梁山没有了头领。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谁坐梁山第一把交椅, 才有了下面这样一个细节:当智多星吴用用试探的方式让林冲当梁山首领的时候, 林冲断然拒绝, 坦露心迹:“今日为众豪杰在此相聚, 怎奈王伦心胸狭隘, 嫉贤妒能, 推故不纳, 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林冲的一番话不仅让吴用感到羞愧, 无地自容, 还把众英雄佩服得五体投地, 深深为林冲的大义凛然所折服。后来, 他把晁盖推上第一把交椅, 吴用和公孙胜分别坐第二和第三把交椅, 第四位才留给自己, 一切以未来“大业”为重, 这就是林冲的义。

(四) 武松的“义”

武松也是“义”的典型, 他自诩“平生要打尽天下不明道德的人”。他为了帮助施恩父子而醉打蒋门神, 替施恩夺回“ 快活林” 酒家。这些都是“义”的表现。

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忠义之比较

分析和探讨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之后, 忽然想起了《三国演义》中所表现的“忠”“义”思想。在此, 就对比一下《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忠义观有什么不同之处。

顾名思义, 《三国演义》主要表现的是“义”, 其在《三国演义》中有着丰富的含义。比如:君主的“义”表现在爱民上;臣子的“义”表现在忠君上;朋友的“义”表现在对朋友的知恩图报上;兄弟的“义”表现在与兄弟患难与共上等等。刘备是《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 他把“义”的各种含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刘、张、关桃园三结义是兄弟之“义”。

他仁政爱民, 还获得了“自到此, 民丰足”的称号,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身后爱戴, 这是君主之“义”;对汉室忠心耿耿, 是臣子之“义”。正是刘备做到了这些“义”, 才兴复了汉室, 创建了他的蜀汉事业。“义”高于江山, 高于一切。由此看来, 三国中所表现的“义”在于“忠”之上。《水浒传》中的“忠”和“义”在不同阶段, 其侧重表现的“忠”“义”观念也是不一样的。各位英雄把宋江推上第一把交椅, 就是因为他的“义”, 而宋江最后接受诏安, 为大宋朝廷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 选择了“忠”。因此, 水浒英雄的“忠”“义”两难全是有一定道理的。

四、总结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被人们传颂至今, 尤其对宋江这个核心人物历来褒贬不一。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水浒英雄的“忠”和“义”。“忠”“义”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生活中, 我们也要争取做一个真正的“忠”“义”之人。

摘要:《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是一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它的主题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其中之一就是忠义思想, 也是这部小说表现出来的几个主题中最突出的思想。本文将围绕“忠”“义”思想展开讨论。

关键词:《水浒传》,忠,义,核心人物,宋江

参考文献

[1]丛彬彬.浅谈《水浒传》的忠义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 (11) :109-111.

[2]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M].北京:学林出版社, 1988.94-95.

[3]庆啟娟.论《水浒传》的忠义观[J].中国教育, 2008, (4) :24-25.

[4]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101-112.

[5]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45-47.

[6]罗贯中.三国演义[M].沈阳:辽沈书社, 1994.422-431.

上一篇:高一教师数学期末个人总结下一篇:作文指导描写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