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复习整理(精选9篇)
1.外国文学复习整理 篇一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
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
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
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
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巴尔登斯伯格:
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
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1937戴望舒中译本)
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
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
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
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
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韦勒克
《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b雷马克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c列文
对“主题学”的界定和实践
⑥缺点:1)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2)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最先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3、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可比性是决定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对象的关键,也是关系到比较研究能否正常进行并取得科学价值的关键。/不同文化、语言、国家、民族文学之间,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类同关系或交叉关系,这就构成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基础。(如比较文学早期的法国学派,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文学的可比性要放到特定的视野、语境和角度之下才有意义,就是说要有一个比较的范围和标准。钱钟书强调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对我们无疑与很好的启示。(如鲁迅笔下的阿Q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放到特定范围内也能进行比较。)/各种文学关系:①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②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③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1、影响研究:主要研究那些经过吸收、消化之后与之间的作品水乳交融的外来影响,但不排斥有意的影响和借鉴,也不排斥那些痕迹比较明显的影响。它是以历史方法处理不同民族文学间存在的实际联系的研究。它强调实证和事实联系,凡是缺乏事实依据的推测或判断都不属于影响研究的研究范围。缺点:过于强调实证,限制了它的运用范围,对文学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的研究不够。
20世纪50年代,以法国学派为中心,以影响研究为主要内容,跨出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第一步。此期以法国学者梵•第根、基亚等为代表。1931年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这是一部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著作,被誉为法国学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来被当成是比较文学入门的必读书。他明确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目的及经过路线,强调“精细和准确考据”的研究方法,而忽视审美批评和赏鉴赏在比较文学中的作用。
影响研究例子: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美国作家爱伦坡对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我国元杂剧《赵氏孤儿》对法英德诸国剧作的影响。
1)影响的放送:流传学:探讨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自创的文学在国外的声誉、成就和反响。核心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例子:歌德在英国;拜伦在法国;茶花女在中国;赵氏孤儿在18世纪欧洲流传情况的研究;爱伦坡在法国象征主义诗人中的影响;2)影响的接受:渊源学:研究作家模仿借鉴改编外族作家作品的情况1以及作品的外族渊源2。就是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寻找作家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的国际渊源。例子:1移植改编和模仿是为了使外国原著能适合本国的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移植例子:北京京剧团把莎剧奥赛罗植入京剧。改编例子:德国克拉朋改编我国元杂剧《灰栏记》;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为《中国孤儿》模仿例子:鲁迅笔下的狂人融入了果戈里的狂人、尼采的超人、迦尔洵的疯人。鲁迅将众家之长铸成心的独特的艺术形象,自成一家。比较文学要重点研究的就是这种成熟的模仿。2作品的外族渊源:情节渊源:莎士比亚许多作品情节来自外国作品,《错误的喜剧》取材于古罗马的《孪生兄弟》,《奥赛罗》取材于文艺复兴意大利作家钦提奥的《语言百篇》中的一个短篇小说。人物形象渊源:孙悟空形象的原形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题材渊源:戏剧《图兰朵》取材于一千零一夜中《朵拉夫与中国公主的故事》;莱辛通过对马菲、伏尔泰和欧里庇得斯就同一题材的处理和比较指明了一出戏的来龙去脉,成为后来影响研究探索渊源最早范例。意象、隐喻渊源:闻一多悼念爱女的诗作《忘掉她》的结构题目和中心意象都是从美国诗人萨拉的一首诗中借来的。
3)影响的传播:媒介学(衍生译介学)对翻译、评论、外国文学的译介者、评论者以及传递影响的旅人、书刊、社团等多种媒介的研究。媒介学三个组成部分: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学材料媒介。如何理解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1)什么是“创造性叛逆”:首先,翻译是叛逆:文学翻译由于主客观原因往往造成译作对原作的客观背离,语言的转换使一部作品进入了新的语言环境,因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形;其次,翻译是一种创造:1)融入了译者的思想、个性、审美倾向、风格等,赋予作品第二次生命;2)文学翻译还将原作引入了新的接受环境,发生了原作者没有预料到的接受变形;读者以自己的方式调动其人生体验,加入了这个再创造,更富创造性和叛逆精神。所以说,它是再创造的艺术。(2)
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有如下表现:1)、个性化翻译2)、误译和漏译3)、节译和编译4)、转译和改变
影响研究中的远行研究:梵第根:从多个侧面对一个作家所受的外国影响进行研究。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同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研究方法采用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方法。通过不同民族作家作品的类同和差异的比较和对比,寻求文学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的美学基础。缺点:研究对象缺乏严格限定,而且不同民族都存在亚文化或异质性文化的问题,往往使平行研究的结论缺乏周全和严密。
美国学派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平行研究强调“文学性”,强调作品内在的各种关系,强调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注意理论上的阐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简单的比附,零碎的拼凑,肤浅的异同排列。
平行研究的例子:莱辛具体比较了《哈姆莱特》和伏尔泰的《塞密拉密斯》中的鬼魂。启示了之后所谓的平行比较。莱辛对比较文学的诞生做出贡献,代表作《汉堡剧评》。平行研究例子:主题研究: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作家作品写类似的主题的研究:家族历史小说的研究:曹雪芹红楼梦;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马丹杜迦尔《蒂波一家》。题材研究:题材的类似和差异,类似的题材常有不同的来源,特别是取自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事件的题材。所以在这方面的平行研究常和追流溯源的影响研究结合。例如对克里斯托弗马娄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歌德的《浮士德》普希金的抒情诗《浮士德的一幕》研究。情节研究:明代戏剧家《画中人》和奥维德《变形记》有相似情节。人物形象:平行比较类似的人物形象。例如:杜十娘和茶花女,阿Q和堂吉诃德,王熙凤和郝思嘉。文学作品背景:狄更斯作品中的伦敦、卡夫卡作品中的布拉格和索尔贝娄笔下的芝加哥;旅行背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背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老人与海的旅行背景。
3、阐发研究: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最初形态时佛教中“格义”研究法。包括用外来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或用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例如用结构主义的方法,从语言结构入手分析杜甫的《秋兴》,就可以从内在结构说明这些诗之所以产生歧义的原因。
【神话学派】代表人物(格林兄弟、马科斯.缪勒),【人类学派】(英国的安德鲁.朗、弗雷泽《金枝》、哈特兰),【历史地理学派】(芬兰的科隆和阿尔奈“AT分类法”),【心理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荣格)
1、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文类研究包括历时、共时和缺类。【判断题】:亚里士多德认为文学相应分为三类:史诗、抒情诗、戏剧。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早把文体分为四科八类:将文体划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类。
①文类学大题:历时研究:从纵的方向对属于同一“家族”的作品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综合、归纳,总结出某一类型的基本共同点或规范。也就是对某一具体文学样式的形成及在各国流传进行研究,它强调“事实联系”。
Eg:流浪汉小说的共同特征:西方流浪汉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以西班牙(16世纪中叶):《小癞子》(1554)、《古斯曼的生平》、《流浪女胡斯蒂娜》、《骗子堂·巴勃罗斯的生平》
德国:《西木卜里其西木斯奇遇记》法国:《吉尔·布拉斯》英国:《蓝登传》、《摩尔·弗兰德斯》美国:《奥吉·马琪历险记》(20世纪50年代)
都是以一个流浪汉式的中心人物一生的经历贯彻始终,展开一副较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小说具有大致类似的情节结构
小说的目的大都是在乎暴露社会的黑暗腐败丑恶
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产物
小说的主人公往往诙谐幽默,聪明过人,常常能化险为夷,出奇制胜,摆脱困境
流浪汉主人公的机智、勇敢、单纯,与他们主人的昏庸怯懦狠毒贪婪形成对比,小说从头至尾充满讽刺的情调
7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插曲式结构
②
文类学大题:共时研究:从横的方面对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某些文类加以比较,其重点是辩异,而不是求同,当然在辩异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类似。
Eg:中西方悲剧比较:
差异:①从悲剧的产生来看,中国悲剧比西方悲剧晚了近2000年,希腊悲剧产生于酒神颂,中国悲剧是古代流传的讲唱文学和舞曲歌词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希腊悲剧多取决于神话,中国悲剧取材较为广泛。
②从悲剧的本质来讲,西方悲剧可大致分为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性格悲剧《哈姆莱特》、社会悲剧《人民公敌》和形而上的悲剧《等待戈多》。中国悲剧从古典悲剧窦娥冤到现代悲剧雷雨几乎都是社会悲剧。
③从结构和形式上看,西方悲剧除希腊悲剧使用合唱或偶有歌唱之外,基本上是用以白为主的话剧形式,而中国悲剧则是以歌唱为主,多事唱白相生的戏剧形式。
④主人公性质不同,西方悲剧人物都有高贵血统,或帝王将相或名门贵胄而非普通人,知道18世纪19世纪小人物出现才打破,中国悲剧对身份地区无严格约束,更有人情味。
⑤悲剧的结局,西方反对喜剧,双重结局,中方大团圆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带有理想成分。中国传统戏曲悲剧一贯重视悲剧的喜剧因素,伤心与快意巧妙结合。
相同:1中西方悲剧的起源于民间活动关系密切,与宗教活动关系密切。
2悲剧性占据主导地位,成为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的基础。
3中西悲剧不论主人公出身经历如何,他们总是典型的悲剧人物
4悲剧冲突往往是在悲剧结构中围绕着有主人公代表的正方势力和敌对势力的对立展开,不断的推动情节,导致最终的解决。
5充满悲剧的气氛和情调,与悲剧情节相辅相生
2、主题学:①主题学定义: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景、人物典型、意象、套语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或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主题】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Eg: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一部作品可以有多个主题。②一般主题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区别: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是个人主题的呈现,是某个部作品或典型人物所呈现的思想,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内涵。1一般的主题研究是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个别主题的呈现,研究对象的内涵2;比较文学分支的主题学讨论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对相同或者相似主题、题材、情节、人物类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外延1。主题学研究着眼于一条线,甚至一个面,重点在于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2。③主题史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区别:1主题史研究的范围是探讨、考证某一相同或者相似的题材,主题在一国的流变和增衍的过程如题材演变、主题异变。例:《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对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朝代流变的追寻和分析
2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着重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景、人物典型、意象、套路等跨国跨民族的流传和演变,或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并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①主题研究: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作家的不同处理或不同主题在不同国家的流变如家庭主题、个性解放主题、个人奋斗主题、复仇主题等。【主题】是通过人物和情节被具体化了的抽象思想或观念,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Eg:爱国主义精神;人性的复归;一部作品可以有多个主题。②母题研究:家庭母题、战争母题、一个男人和多个女人母题。【母题】是描述对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实践和情景的基本概况,是构成作品的基本单位,主题可以从母题中抽象出来。Eg:古华的《芙蓉镇》中勤劳致富的形势、连续的政治运动、一个女人和两个甚至几个男人的关系、政治人物和群众的关系,就是母题。③题材研究主要考察不同民族文化间具有共通性的典型事件——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形态极其文化历史,重点在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的相同题材研究。Eg:灰姑娘题材、大洪水题材、唐璜题材。【题材】即可以改造、加工、建构完整故事、情节和意蕴的素材,存在于文学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主题学范畴内的题材专指民族文化间的共通性的典型事件。④意象研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相同物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相同意义,如狐狸狡猾。2)相同物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具有不同意义。如红色在中国表示大吉大利,他国没有3)一种物象在某种文化语境中具有意义,在另一文化语境中却没有,如松柏鹤桃在中国表长寿,他国没有。【意象】是凝结着一定文化内涵、意旨及审美意识的符号化物象,包括动植物、色彩以及景观等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暗示、比喻、象征、双关等形成的一系列意象。⑤【情境】主要指作品的情节、事件、行为方式的组合,环境因素等
大题:主题学:人物形象《杜十娘》《茶花女》比较
相同点:相同而各自不幸的命运1;相同的牺牲不同的斗争精神2;同为爱情牺牲,表现出独立人格和顽强个性3;两位女性都美丽绝伦,纯洁善良,风华正茂,向往真正的爱情和幸福4。她们都憎恨自己所处的环境,都渴望逃出火坑,过上一种真正充满自由、平等、欢乐的生活。5在如何实现自己这一理想追求的问题上,她们不谋而合地走上了依靠爱情力量而努力奋斗的道路。6
不同点:冯梦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怒”为文眼,小仲马《茶花女》则以“悲”为主线。1杜十娘聪明能干,勇敢坚定,有远见、有胆识,而茶花女则更多的是自我牺牲和忍耐,缺乏十娘那种为了追求爱情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机智的斗争精神。2虽然二位最终都是为情身亡,但十娘却充满了怒气,轰轰烈烈,投江而去,好不悲壮。而茶花女则抑郁成疾,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间,充满悲情。3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尽管有着现实主义精神,但仍带着某些浪漫色彩,其中有积极精神,也有消极因素。相比之下,《茶花女》是更严格、更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对妓女的摧残,毫无粉饰地展示了茶花女的悲惨命运,其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表现得更明确、更深刻、更强烈,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优势”。4然而作品却不能指出妓女解放的出路,全书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又表现出批判现实主义的局限性。在这一点上,杜十娘的形象比茶花女更具有理想的光辉。53、媒介学:
4、形象学:①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1,其任务是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2,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3。【形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根据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的人生图画。】②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与一般文艺理论形象的区别:A、形象学的形象首先是异国异族形象,即“他者形象”。这种形象是一种具体特定所指,包含着文化语境知识背景。可见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比文艺理论形象的范围小的多。Eg:“鬼子”便是日本人的形象,它包含着中国人的态度、倾向和价值判断,以及日本人对于中国人造成的巨大创伤这一背景。B、其次是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自我形象,它依附在他者形象背后,并决定着他者形象的塑造和确定。也就是他者形象是自我形象的间接反映,是自我观念的曲折表现;形象学研究中,作家只是被看成媒介,研究重点是形象背后的文化差异。就是说形象学中的形象是一个民族的一种价值观念,认知态度的反映及媒介,其核心内容即其所指,是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认知态度,反映的是民族观念,形象便是这一观念的结果。而一般文艺理论把形象看成是作家个人艺术独创性的结晶,研究重点也在此。③社会集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为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作用有两种:1)意识形态化:(认同性)作家在依据本国占统治地位的文化范型表现异国,对异国文明持贬斥否定态度。-对自我肯定,对他者否定。2)乌托邦:(颠覆性)当作家依据具有离心力的话语表现异国,向意识形态所竭力支持的本国社会秩序质疑并将其颠覆时,这样的异国形象叫乌托邦。-对他者肯定,对自我否定,社会颠覆性。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转变】18世纪以前,印象很好,因为中国本身的强大,所以西方人仰视18世纪以后,印象差,因为中国日渐落后,再加上某些中国人不注重形象,还有西方人的视角变化
1、比较文学中的跨学科研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兴起的一种学问,有的学者称它为“科际整合”,专指对于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跨学科研究包括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以及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主题学大题
1、意象比较-中外诗歌“月”意象审美内涵之比较
李白与劳伦斯作品中的月亮意象比较
在中国古代,月亮就一直是人们崇拜和赞美的对象。它阴晴圆缺的变化,一直激发着人们无尽的想象。传说中的月神总是一个具万般柔情于一身的完美纯洁的女子形象。因此,这一文化传统使诗人在失意、寂寞时就自然而然将月亮作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一个诗人李白曾身怀崇高的理想\
远大的抱负。但在生活道路和政治生涯中与黑暗的现实世界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而清澄的月亮则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诗人的青睐。李白鲜明突出的个性就是浪漫、豪放和洒脱。他笔下的月亮便也具有了可邀可乘,可攀可揽,甚至可醉可赊的种种灵性异秉。李白在现实中屡遭打击
因而诗中就常流露出他不得志时那孤独郁愤的心情。如<
玉壶吟>
中:
三杯拂剑舞秋月
忽然高咏涕泗涟。清纯的月还是友情、亲情等等充满人性情感色彩的象征。李白在他的月亮诗里同样没有单纯的以月亮本身作为全诗的主题的诗作
而是以月亮作为素材,寄托了自己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而在劳伦斯留下的长篇小说和诗集中,月亮是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作品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月亮是美好的大自然代表
是美丽,高贵的女性象征,能很好地表现出劳伦斯式的主题
性爱主题
。最重要的,它是女权主义胜利的象征,凡作品中能驾驭自己的命运,力图控制男人的独立女性总有月神相伴。劳伦斯善于用充满隐喻作用的象征体系,通过一个个
月亮的意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3、个人奋斗主题:
司汤达的《红与黑》和路遥的《人生》其主人公于连和高家林则是两个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一、强烈的自我意识
于连和高加林都属于中下层阶级,他们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飞黄腾达,向上流社会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当他们向上流社会进攻,并且与之冲突时,往往极力保持他们的“傲气、“清高”和“虚荣”。在他们的性格中,强烈的自我意识是核心的和深层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其在环境外力的作用下生出的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野心。于连出身于木匠家庭,他自称“平民的儿子”,地位低下,常受人歧视,即使在家里,也因不是一块当木匠的好料而常遭父兄的打骂。于连不甘心过这种受欺侮的生活,几次想离家出走。这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渴求。高家林是一个陕北农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此时他觉得很满足了。当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时,他感到很绝望,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感到深深的憎恶,他不满于这种不公平的现实,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渴求。
二、为了成功,不择手段
时代和社会赋予了他们奋斗的精神和性格中追逐的因素,然而又处处阻挡着他们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现实和理想之间充满了复杂的矛盾。为了成功,为了实现种种个人的欲望他们不得不采取特殊的方式,甚至不惜以扭曲自己的本性为代价,而以伪善的面目出现。为了确立自我,寻找个人幸福,顺应环境,于连不惜为复辟势力效劳,表现出一种妥协性。高加林是怎样的呢?当他失掉教师的工作成为一个普通的社员时,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并且真心真意地爱上了他,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她的爱质朴纯真,是一种充满激情而又炽烈的爱。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三、善良天性的“回归”
无论是于连还是高家林,当他们为之奋斗的理想破灭,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他们经过深深的反思,头脑终于清醒了,终于做回了原来的自我。
还在贝尚松神学院里的时候,于连对伪善的环境始终有一种抵抗力,是“充满了疯狂的愤怒”,他的良心没有泯灭,在他虚伪的背后尚保留着正直与善良的天性。当高加林通过“走后门”进城这件事被人告发,他面对的将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继续做一个农民时,他拒绝了黄亚萍宁可和他一起到农村去生活的请求,而是对她说出了自己心中的话:“……我自己一直也是非常喜欢你的。但我现在才深切感到,从感情上来说,我实际上更爱巧珍,尽管她连一个字也不识。我想我现在不应该对你隐瞒这一点……”[5]这是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完全破灭,冷静反省后的自白,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尽管巧珍已经嫁给人了。但是从他的自白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良心并没有完全泯灭,在他的个人奋斗失败后,他的善良的天性重新“回归”了。
于连和高家林的个人奋斗道路是失败的,其悲剧性的结局是必然的。他们的抱负和野心,他们的愤世嫉俗,他们的孤军奋战,他们的绝望都具有时代的特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窥见社会中“于连”式、“高家林”式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悲剧也是这些人的命运概括。
4、典型人物(吝啬鬼形象)
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儒临外史》),一个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
作品所塑造的严监生这一形象也是封建文人之一,他仅仅取得了一个秀才的资格,没有中举,他是千百万知识分子的一员,他仅是科举的一个小小的牺牲品。在《欧也妮·葛朗台》这部小说里,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小说的中心人物葛朗台是在法国大革命的变动中一步步地发迹的。
在看两者吝啬的经典表现,临死时候对财富的态度,严监生之所以迟迟不肯闭眼是因为油灯里点着的两根灯芯草,待赵氏挑去一根之后,他“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再看看葛朗台临死时的表现:“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了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的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的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两人在临死时都是吝啬鬼的形象,但严监生是怕浪费自己的油,是典型的守财奴,而葛朗台是至死都在想着占有别人的财富,是掠夺者的形象。二者之间的差异也就可以窥见一斑了。
从两者对待家人以及平时生活用度上也能看出他们的区别。严监生一家四口平时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只有在儿子闹的时候,才会到熟切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是非常吝啬的,但是遇到大事、正经事,他还是舍得花银子的。而葛朗台在家庭生活中则是一个缁铢必较的人,对待自己的生活也很苛刻,一年到头来就是那么一身装束,一年只理两次发。他从来都不吃请。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严监生虽然也吝啬,但是较之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充其量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小丑,一个授人以笑柄的小丑。
2.外国文学复习整理 篇二
1.引导学生复习“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的同时,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各种复习活动中充分感受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和整理知识的过程,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守时间、 爱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复习重点】
进一步巩固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闰年的不同判断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1.汇报交流,整理知识。
师:昨天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整理,你们完成任务了吗?
(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组l:我们认真阅读了课本,把这个单元的内容按四个知识点来复习,一是“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是判断平年和闰年,三是24时计时法,四是经过时间的计算。
组2:我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其中1月、3月、 5月、7月、8月、10月、12月七个月是大月,4月 、6月、9月、11月四个月是小月;2月份是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我们还知道计时方法有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很普遍,钟表上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要去掉表示时间的限制词加上12,24时计时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要加上表示时间的限制词,第二圈要加上12。
组3:我们小组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归纳、整理成一首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二月份,最特殊,二八、二九来变化;
闰年它就二十九,平年它就二十八;
4除年号有余数,整百年号划双零。
计时方法有两种,24时法和普通法;
第一圈,数不变,普通计时加词语;
第二圈,加词语减12,减词语加12。
时间单位排好队,最大单位是世纪;
一世纪100年,一季度三个月。
一年等于多少天?
平年365,闰年366;
1小时60分,1分等于60秒;
l小时有4刻,一刻等于15分。
年、月、日、时、分、秒,
相邻进率要记好。
组4:我们小组要补充判断平年和闰年的三种方法。方法一,根据全年的天数来判断,有365天的是平年,有366天的是闰年。方法二,根据二月份的天数来判断,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方法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组5:我们小组还想补充一下求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和终止时刻的方法。求经过的时间,用“终止时刻减去开始时刻”;求开始时刻,用“终止时刻减去经过的时间”;求终止时刻,用“开始时刻加上经过的时间。”
组6:我们小组在整理和复习的基础上,还收集了故事 《2月28天的由来》,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除了闰年,2月都是28天。据说,这是两个独裁者造成的。现在的公历,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即一个“回归年”,共365.2422天。公元前46年,罗马大独裁者恺撒大帝主持制定“儒略历”(即阳历),经过筹算、安排,确定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其中逢单月是31天,为大月;逢双月是30天,为小月。但这样一来,每年就有366天,如闰年正好,平年便多了一天,因此必须在某月中减一天,究竟从哪个月中减一天呢?按照当时的罗马规定,全国的死刑犯都集中在2月处决,罗马人视2月为“凶月”,当然希望它越短越好,于是便决定2月份减少一天,只有29天。 后来,另一个独裁者奥古斯都当了罗马皇帝,他发现恺撒大帝生于大月的7月,而他生于小月的8月,感到吃亏了,于是他下令把8月改为大月,还将下半年的10月和12月都改为大月,9、11两个月改为小月。但这么一改,一年又多了一天,不用说,他也仍然从不吉利的2月里再减去一天,这样2月就只剩28天了。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单元的知识学得还不错,而且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同学互相评一评,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同学汇报得最全面,在今后的整理和复习中,你将从哪些方向努力。
(让学生通过听一听、评一评的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学习别人做得好的地方,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请聪明的小法官判断对错。
(1)一年中有12个月,6个大月,6个小月。
(2)小红的爸爸4月31日从昆明出差回来。
(3)2015年的11月有4个星期零2天。
(4)1996年是平年。
(5)1800年是闰年。
师:下面是小明的数学日记,哪里有问题?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明,我和妈妈现在要去舅舅家,因为舅舅出差去了,要到6月31日才能回来,所以我们要去把表弟接到我家来。表弟今年5岁了,他是2011年2月30日出生的。舅舅工作很辛苦,经常出差,有一次他整整出差62天,正好是两个月呢。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要带表弟好好玩一玩。
师:下面有两道趣味题,答答看。
(1)大家喜欢足球吗?一场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小刚20:30进场时,下半场正好开始。这场球赛几点开始,几点结束?
(2)看完球赛后,一场大雨从22时下到23时还没停,小刚问妈妈:再过48小时会出太阳吗?你能回答小刚的问题吗?
3.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聪明的人珍惜时间,糊涂的人浪费时间,希望你们都能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让我们一起做时间的主人吧!
【复习反思】
3.图书馆整理利用网络文学作品初探 篇三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 移动阅读 网络信息资源 盛大文学
分类号 G250.73
Primary Exploration of the Systemizing Work and Using of the Network Literature in the Library
Chen Tao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on the problems in collecting the network literature faced by the library with the rise of this type of literature. On that basis, it proposes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how the library carry on the innovative work when the network literature is in its period of prosperity is discussed.
Keywords Network literature. Network fiction. Mobile reading. 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 Cloudary.
网络文学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兴起,现在已成为除了传统图书以外,大众阅读的又一大选择,它的特征是以网络传播为主,而作为搜集、整理各种文献的图书馆在收集、利用、传播此种文献时面临版权、设备等问题的掣肘,如何使图书馆在网络文学流行的时代,利用好此类文献,避免被边缘化,是图书馆界面临的新问题。
1 图书馆收集利用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网络文学在国内主要依托三种形式存在:一是专门的网络文学网站,如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红袖添香等;二是各大论坛中的文学版块如天涯论坛中的莲蓬鬼话、凯迪社区中的原创文学等;三是作者个人的博客。此外,网络中还有诸多未经作者授权或同意的转载其作品的网站。传统上图书馆收集文献一般以一次收集齐备为主,而网络文学的特征决定其每隔一定的时间段更新一部分内容,使收集时间拉长,而占网络文学主流的网络文学网站运营模式又使得版权掌握在网站手中,使图书馆与其谈判购买版权的难度加大,图书馆收集此类文献面临时间、精力、经费等多方面的压力。连接纸本小说与网络文学的桥梁还未形成,读者在图书馆检索相关网络文学信息时可能查找不到对应纸本资源。此外,读者在图书馆阅读网络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较差,大量读者正远离图书馆,转而利用其他手段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图书馆整理利用此类文献的地位、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2 图书馆收集利用网络小说资源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已有图书馆在探索此类文献收藏与利用中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例如,上海图书馆与盛大文学合作,租用其旗下的阅读工具使读者获得阅读盛大旗下文学作品的权利,在2012年7月上海图书馆又与盛大签约使得从上海图书馆访问盛大旗下网站文学作品的读者可以免除每千字五分钱的收费。上海图书馆的创新无疑给图书馆向读者传播网络文学作品提供了一条途径,但搜集、利用网络文学的工作应不仅限于与版权单位签署共享协议。笔者认为对网络文学的收集与利用应通过纸本和电子两种方式向读者传播。对网络文学作品收集和利用时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通过正常渠道收集已经出版的网络文学作品。传统的由书商提供书目和参考公开发行图书目录的采访方式已不能满足网络文学作品收集的需要,这就要求采访人员先要了解网络文学这种新的文学传播方式,在购买图书时区分一般文学作品与网络文学作品的异同。通常出版的网络文学作品在封面、前言等处会标注是由哪个网站或论坛首先刊登的介绍以吸引读者,这从客观上有利于采选人员在现场采购时区别网络文学与其他文学作品。如要以订单方式集中购进网络文学类型的,则需留意各大网络文学网站的公告栏,通常会公布在该网站已经授权出版图书的书名、作者以及出版社等信息,这实际是采访人员掌握网络文学出版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如起点文学网的出版频道就会定期显示即将出版的实体书信息并且有“热销作品排行榜”等栏目。
其次,要关注一些文化传播公司的网页。网络文学的兴起也吸引了部分有市场眼光的文化公司的重视。它们收集作品,联系作者与出版社,策划出版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如“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虽然不是出版机构,但以其成功的营销手段,使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出版并成为畅销图书。近几年流行的网络文学作品《藏地密码》《侯卫东官场笔记》(起点连载)等都由其运作,查看其官方网页可理解其运营发行的网络文学纸本图书的ISBN、出版社等具体信息。
第三,要考虑网络文学作品有时效性的特点。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前期写的不错,网上会有诸多读者追捧,但一旦由于作者自身原因停止更新,或干脆出通告不写,就会导致大量所谓“太监”的网络文学作品在网上流传。这些网络文学“半成品”以信息碎片的形式在网络间流传,当读者阅读一段时间才得知其并没有结局时产生的失望情绪,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进而影响读者对网络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此类网络文学作品的存在,也加大了图书馆收全网络文学作品的难度。在图书馆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可能对每种网络文学作品一一追踪,如果图书馆收藏的网络文学有前述问题,就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目前,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专门的网络文学搜索引擎,查找具体网络文学作品的详细信息,如找小说、SoDu等,在其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描述中注明是否更新或断档。二是关注作者本人的公告,作者一般会将自己作品注明更新时间或不更新原因。三是网络文学连载网站上也有其连载作品的最新情况。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以上方法可准确判断一种网络文学作品是否完结、是否更新,有利于后续收集工作的开展。
nlc202309042155
第四,图书馆在收录网络文学作品时要有审核能力,把好文献信息发布关。尽管随着网络文学作品的蓬勃发展,产生为数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少还被实体出版,但是由于网络作品审查制度的缺失,也出现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作品。此类文学作品有的还被网站置顶作为吸引读者眼球的招牌。图书馆是人类存储各种文献的主要场所,但对此类作品要做特别收录处理,不能公开发布,如可编制文学批判的专题材料供相关专业人员查阅。这就要求作为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在收集网络文献时要有一定的辨识力,且不可贪多求全,不能将未经审查的网络文学作品就向读者公布。
第五,图书馆在收集网络文学作品后,可按专题形式向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如将已出版为纸质图书的网络文学作品以专架的形式进行展示,可打破以中图法分类号按号排架的方式,将网络文学作品分为“玄幻”“穿越”“宫斗”“盗墓”等网络文学热门题材向读者推荐,使读者能够按图索骥,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对正在连载并部分出版的网络文学作品要有跟踪服务,及时向读者披露此类文学作品的出版动态。例如《盗墓笔记》系列分8卷出版,历时3年,2010年前后大批读者在笔者所在图书馆的留言板上留言,希望图书馆能将《盗墓笔记》系列配齐,但该书其实当时并未出全,只是读者没有充分了解该书出版信息的动态,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3 图书馆收集利用网络小说资源的思考
图书馆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网络小说资源为广大读者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使图书馆成为网络小说的推广阵地。
首先,要借助图书馆平台,研究网络小说的分类模式,给出网络小说分类详表,进而开展网络小说数据库建设,设计图书馆适用的网络小说搜索引擎。网络文学门户网站虽然为数众多,但因为签约作家、版权等的限制,至今尚未出现可囊括所有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站,图书馆可以此为契机,在对网络文学作品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各种网络小说数据库,尽可能搜集全网络文学作品的各种信息,并以摘要形式展现,为以后解决版权问题,图书馆开展全文检索阅览做技术储备。
其次,要最大限度地解决或规避版权问题。图书馆要同网络小说门户网站合作,以图书馆免费推广此类网站为手段,建立图书馆免费获取网络小说资源的新模式,达到二者的双赢。与此同时,也可以和一些在论坛发表连载作品的作者合作,以图书馆为平台,发布此类作品,拓展图书馆获得网络文献的新渠道。
第三,图书馆在对读者提供的阅读方式上要有所突破,可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对读者网络小说阅读需求的定制服务。还可和本地移动服务商合作,结合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体系CMMB,实现对网络小说在线更新的即时推送。其中,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完成图书馆网络文学的阅读方式已得到应用。例如,2013年4月,盛大文学与上海图书馆共同打造移动端借阅平台“云中上图”阅读应用触屏版正式上线内测,读者可以使用上海图书馆读者证登录“市民数字阅读门户”,选择“网络文学”板块,即可与盛大文学通行证绑定,选择喜爱的网络文学作品免费借阅。
第四,对网络文学作品在图书馆层面建立分级制度,解决图书馆在向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特别是未成年读者推荐网络小说时所面临的尴尬。在保障其阅读权利的同时,把真正适合该年龄段读者阅读的网络文学作品推送给读者。
综上所述,图书馆在网络文学作品的收藏、传播过程中虽面临各种问题,但图书馆有其他传播平台所不具有的优势,在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图书馆在网络文学作品的流传中会占有一席之地,有所作为。图书馆应该重视关注网络文学这一新兴阅读趋势,自动收集相关文献,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 1 ] 曾秀明.网络小说的发展前景(上)[J].中国商界,2010(4):187-188.
[ 2 ] 曾少武.网络小说发展现状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75-79.
[ 3 ] 官云生.浅析网络小说中关于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问题[J].学理论,2011(6):113-114.
[ 4 ] 吴琼.网络小说及其读者关注度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6):66-69.
4.外国文学复习整理 篇四
绪论部分
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
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
3、课本所定义的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
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
第一章
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
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
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
第二章
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
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译介学研究范畴
11、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他者研究范围、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
12、文学他国化的情况是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而言的,错误影响、负影响
第三章
13、类型学研究范畴、对文学类型学最为重视的学者、《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的作者
14、美国主题学发展的里程碑是哈利·列文发表专论《主题学和文学批评》、主题学产生于民俗学、课本描述的主题学研究范畴
15、西方文学三分法。我国近现代四分法内容、最早在理论上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作者
16、七科之学是什么、中国传统学术讲求的是什么、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共同之处
第四章
17、世界文学的三层含义
18、研究异质性的的前提和基础、最终目的
19、古添洪和陈慧桦、王国维、钱锺书、陈惇和刘象愚、曹顺庆为跨文明阐发研究方法做出了什么贡献
20、文化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最核心的部分、异质文明特征的根本显现之处是话语、跨文明阐发的定义、跨文明互补与融合研究途径
二、理解记忆
1、什么是比较文学?
2、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3、什么是跨学科研究?
4、什么是“套话”?
5、什么是主题学?它和母题有何区别?
6、什么是总体文学?
7、什么是跨文明阐发研究?
8、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9、试辨析接受学和接受理论的关系。
10、试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11、举例分析交叉影响和循环影响的双向互动性。
12、注视者和他者的含义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13、异质性在比较文学跨文明研究中有什么意义?
14、试叙述主题学发展历程。
15、试比较分析中西戏剧的特点。
16、试比较分析中西诗歌的特点
17、试比较分析中西小说的特点
18、试比较分析中西散文的特点
三、举例分析及评价
1、结合你所学的中外文学知识,试从平行研究角度对中外文学流派、作家或作品任选一相关对象进行个案论述与写作。
2、谈谈你对比较文学历史和现状的看法。
3、谈谈中国学派及你对它的看法。
4、试论比较文学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并加以评价
5、跨文明语境下的类型学研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产生了哪些新变化?请举例说明。
5.《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整理 篇五
1、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桥边的老人》——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冰山理论”
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在海明威用猎枪自杀的次日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2、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墙上的斑点》——意识流短篇小说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为剧本37部,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喜剧有《威尼斯商人》,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3、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最卓越代表。《炮兽》——浪漫主义长篇《九三年》节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主要作品为《人间喜剧》百科全书(包括《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是世界文学中规模最宏伟的创作之一,也是人类思维劳动最辉煌的成果之一,马克思称它“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4、马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伟大作家。
《丹柯》——浪漫主义象征性寓言体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
主要作品: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散文诗《海燕》等。列宁称他“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称《母亲》是部“非常及时的书”。
5、列夫·托尔斯泰
《娜塔莎》——长篇《战争与和平》节选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长篇小说《复活》、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普希金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之父(始祖)”;其作品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主要作品为抒情诗《自由颂》、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屠洛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贵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描写农奴的悲惨生活,抨击农奴制度,被誉为“一部点燃火种的书”。《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他是俄罗斯唯一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果戈里19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钦差大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死魂灵》吝啬鬼形象(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奥斯特洛夫斯基:20 世纪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泰戈尔 ——19-20世纪印度伟大诗人
《素芭》——现实主义短篇小说
代表作《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和小说《沉船》。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亚洲第一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7、其他
《清兵卫与葫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日本】志贺直哉
《在桥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德国】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牲畜林》——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意大利】卡尔维诺
《半张纸》——短篇小说——【瑞典】斯特林堡
《山羊兹拉特》——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美】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7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八下文学常识整理 篇六
1.《藤野先生》。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体常识: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我的母亲》。胡适,字适之。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了一定的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我的母亲》文体常识:传记及自传: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分自传和他传。自述生平的叫自传;由别人撰写的叫他传。自传的写作应注意真实、完整、突出重点。
4.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三作家》。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6.《雪》。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文体常识: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体裁,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但比散文语言更凝练,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
7.《雷电颂》。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杰出文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8.《短文两篇》。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复仇》《将军》《神•鬼•人》等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9.《海燕》。高尔基,俄国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文体常识:象征: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能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情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10.《组歌》。纪•哈•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7.外国文学复习整理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复习与整理
“复习课难上!”这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那么复习课难在哪里呢?小学数学复习课不是机械重复,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任务:第一, 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做到“点连成线, 线连成片, 片成体系”;第二, 要对学生学习缺陷进行弥补;第三, 要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怎样完成这三方面任务的教学, 至今还没有一个一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也没有像新授课那样有一些现成的资料作参考, 这就需要靠教师各显神通。因此, 研究和探索复习课教学的一般模式就显得尤为必要。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工作谈一些体会, 旨在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对整理与复习教学的重新认识
过去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受传授式教学的影响, 在内容上主要以陈述为主, 或是将复习课当做习题课, 通常从具体实例归纳出一般的方法, 追求学生对这种一般方法的掌握, 忽略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当时的教材以及教学缺少对学生引导,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甚少, 学生难以通过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缺乏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学到知识的体验, 这些做法已不适应新课程理念对整理与复习教学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课程新理念的集中体现, 它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 充分体现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形成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既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适宜各学龄段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 又能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我认为新教材整理与复习的教学应以知识整理为手段、是复习知识的过程;学会整理、复习知识是目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着力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后继学习的能力, 这些不仅通过新课的教学去实现, 因此, 整理与复课的有效教学更是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的良方。
二、关于整理与复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整理与复习课中怎样整理呢?我认为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中对已学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是一种从接受到发现的过程。可以通过观察、练习、资料收集与讨论等方法进行整理, 从中产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新的体验和反思。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回忆知识、掌握算法, 顺利进行知识的整理。我在六年级上过一节求表面积的复习课, 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复习表面积计算的各个要素, 就给学生们布置了综合性较强的内容——“粉刷学校围墙”, 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实地测量学校围墙面积, 计算需要粉刷的面积, 同时了解周边市场上各种涂料的价格, 综合自己了解到的因素选择使用哪种涂料, 并附选择的理由。学生们通过这种练习方式, 经历了资料收集与讨论的过程, 不断地找办法解决整理过程中出现的疑惑、障碍;而练习中学生不但要复习面积测量的方法、围墙内外面积各需要粉刷多少, 还需要对涂料的购买、涂料价格的比较等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这就使他们通过相关资料收集、阅读以及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等合作学习、自觉学习等形式, 增加对知识及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的广度、深度, 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 有效把握知识的整体性, 最后实现对知识结构的重构。
归纳设计制表, 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首先, 教师要教给学生归纳整理制表的形式, 针对不同的内容, 采用相应的表达形式, 比如表格式、括弧式、集合式、提纲式等等;其次, 教师要教学生设计表格的栏目;最后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填入表内。注意到整理的发现过程是思维具体与思维抽象不断交叉的过程, 学生在观察、练习、知识收集与讨论的过程中要融入对整理对象深入的体验, 在高学段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尝试理解抽象的数学过程, 将数学知识的复习转化为个人学习的能力。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根据教学灵活处理素材
首先, 教学素材要有趣味性, 因为整理与复习的知识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 学生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忽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因此, 与新课的教学过程相比,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过程更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加突出了在整理与复习教学时注重学生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进行教学时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选取负载知识点的素材。一位教师在进行“面积计算”一单元的复习时, 先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 接着在班级进行评比, 看谁的整理形式更简洁、更容易让大家记牢知识点,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再让学生们共同进行二次修改, 第三次再让全班同学评价。这一过程是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掌控的前提下展开的, 所以学生的参与性非常高, 在不知不觉中, 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三次梳理, 各知识点由模糊到清晰, 所以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
2. 对学生的适度指导
虽然对学生的指导属于教学操作性的问题, 难以将其量化。但整理与复习的教学中不能正确合理把握指导学生的“度”, 将影响整个整理与复习过程的效果。若对学生的指导或提示过多, 则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束缚学生的思维, 僵化教学的互动;若对学生的指导过少, 会增大学生整理和复习的难度, 同样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思维的展开;两者都不利于整理与复习的顺利进行。在小学第一学段, 由于学生数学学习处在初级阶段, 学生还不具备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整理与复习时偏重教师的指引, 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整理。比如教师仔细教授学生如何观察知识目录、图形、数字等, 如何从中回忆或联想已学的知识, 可以由学生说, 老师将整理出知识结构一步步地呈现在黑板上, 让学生熟悉知识呈现的过程。进入第二学段, 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应适当减少指导性内容, 而注重激发学生的知识整理、复习的动机和确定整理的方向, 维持学生对整理目标的追求。
3. 突出整理能力的渐进、上升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要顺应数学知识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的螺旋上升特点, 关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不断增强等实际情况, 在整理与复习课的总体设计上突出培养整理能力的渐进、上升过程。模仿整理阶段, 学生通过模仿整理方法形成自己整理知识的基础。我认为学生整理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而实践在刚开始离不开良好的示范。因此, 教学要有利于学生针对教师的示范进行有目的的模仿, 从模仿整理的方法到发现方法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应有示范、模仿性。从模仿转向自觉整理阶段, 教学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之间交流, 大胆的猜测过程和结果, 宽容学生的粗略甚至错误的想法和做法。教学应有过程和结果的冗余性。自觉整理阶段, 教学要有利于让学生通过主动合作、探究看清整理对象的各个方面并在思考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 自觉整理能力的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教学应有探究性。
4.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要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留给老师和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 以促进师生互动。不同的教师对教学内容构想及经验知识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 在复习课教学设计中提供较大的允许改变和补充的空间, 在教学中融入教师个人对于教学内容构想的经验知识;教材内容作为案例不宜看做是知识点的完整或定式的呈现, 而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 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为学生创造更多管理自己的机会;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教学内容体现教学互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亚, 数学复习课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年。
[2]陈军, 复习课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2010年。
[3]陈明霞优化练习, 使话题复习更有实效《学周刊:C》2011年第1期
8.让整理和复习课充满活力 篇八
现代数学教学论从三个视角指出:(1)系统梳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功能。(2)巩固扩展,弥补知识,让学生自己再现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理解知识,查漏补缺,扩展至观念以外的边缘知识以及它们的关系。(3)促进知识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总之,整理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使知识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课型。
怎样让整理复习课活起来呢?我认为应以上面理论为依据。整理复习课前,教师首先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梳理,组合,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背景进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由此来唤起学生的探索、思考、理解等思维活动。
一、在整理复习思考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重视课前谈话,呈现所学的知识系
如:我在教学“表内除法(一)”的整理和复习课时,上课伊始,我用口号式的谈话,师:谁的注意力最集中?生:我的注意力最集中。师:谁的笑脸最灿烂?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对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于是在黑板上画了一朵大大的红花奖给学生,学生特别高兴,这样就酝酿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与学生共同回忆,将本单元的知识点板书在5个花瓣上,这样,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点一目了然。
二、在整理复习的练习设计上,要符合儿童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要吸引学生,让学生陶醉其中,参与其中,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因为再好的练习也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在强大内驱力的作用下,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地学习,这样的练习才能使课堂活起来。
同时,在练习的设计上重视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紧扣时代脉搏,而不是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小圣人”。如:在教学第三册厘米、米的整理与复习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进率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请你用米尺测量下你身边某个物体的长度,可两人合作,然后向大家汇报。大家很快找到了目标,有的测桌子高度,有的测椅子高度,有的甚至测了同学的裤子、上衣、鞋子的长度,每个同学都动起来了。这样,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三、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产生快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整理与复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解决问题的练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则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师:啪、啪、啪,谁的坐姿最好。生回应。师:我们来做拍手游戏。师:啪、啪、啪,你们比我多拍两下。生:啪、啪、啪、啪、啪,我们比你多拍两下。师:啪、啪、啪、啪,你们比我少拍三下。生:啪,我们比你少拍三下……这则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提高复习的趣味性,达到“玩中学”“趣中练”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整理复习课教师不要只让学生一味单调地练习,
使他们成为做题的机器,而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留较大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究或合作交流,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练习快乐,使我们的整理与复习课多一些“春意”,使整理与复习课堂充满活力。
9.古代文学期末考试整理 篇九
一、填空
1、洪水神话出现在《山海经 海内经》
2、金文别称:钟鼎文、吉金文字
3、《诗经》名篇:《采薇》(出自小雅鹿鸣之什)、《东山》(出自《豳风》)
4、《论语》中提到颜回的篇目有:《论语 颜渊》、《论语 雍也》《论语 先进》《论语 侍坐》
5、《诗经》中后稷的故事出自《诗经 周颂 臣工》
6、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7、原始歌谣:
1)断竹
2)女承筐,无实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续竹
士刲羊,无血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飞土
——《女承筐》
帝力于我何有哉!
逐肉
——《击壤歌》
——《弹歌》
8、今文尚书由汉代伏胜传二十九篇
9、《春秋》是由孔子编纂的
10、被称为春秋外传的史书是:《国语》
11、《庄子》名篇《逍遥游》
12、“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名篇《劝学》
13、屈原“二湘”:《湘夫人》、《湘君》
14、《楚辞》中宋玉悲秋的作品:《九辩》、《风赋》
15、离骚中说美人迟暮的一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6、汉赋的源头是《荀子》中的:《赋篇》
17、《齐物论》的作者:庄子
18、论语散文的文体是:语录体
19、《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纂
国别体 20、《国语》是国别体史书
21、“佶屈聱牙”说的是先秦典籍《尚书》
二、名词解释
1、风雅颂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根据内容及乐调上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自由调。比较有名的是“二南”即周南、召南。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有周颂、商颂及鲁颂。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2、《楚辞》 《楚辞》是中国汉族文学史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作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令后世因称此种文学体例为“楚辞体”、“骚体”。
3、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教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4、今文尚书
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5、上古神话
广义的上古神话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狭义的上古神话则包括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与上古歌谣一起构成了先秦的俗文学。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上古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对历史散文等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6、《楚辞 九辩》 《九辩》,是《楚辞》中的篇名,是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王逸定为宋玉作。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诗中对现实的黑暗也有一定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与其无义而有名兮,宁处穷而守高”的志向。在艺术上,《九辩》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且句法多变,能够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和叠字等修辞手法,读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音乐美,从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7、韩非子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韩非主要著作的辑录,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里面的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里面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
三、简答题
1、找一篇《庄子》中的名篇谈谈看法
2、《战国策》的文学价值
首先,它塑造了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历史人物的鲜明形象,这包括君王、后妃、将相、谋臣、策士、刺客、平民、隐者、小吏等等,除前述诸人外,著名的还有知己知彼的白起(中山策),忠直蒙冤的乐毅(燕策一、二),善用比喻的庄辛(楚策四),用寓言说理的陈轸(齐策二),怀才不遇的汗明(楚策四),老练多智的张孟谈(赵策一),辨贤不愚的燕惠王(燕策二),善于纳谏的齐威王(齐策一)以及各具特点的“战国四公子”等,这些人物,既不是抽象化概念化的历史符号,也不是脸谱化的阶级模特儿,而多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有着复杂性格和丰富感情的历史人物形象。
其次,在记叙、描写、塑造、刻画这些历史人物时,作者有意识地采用了文学创作中普遍应用的常见的一些典型化原则和传统的艺术手法。诸如:
把人物放到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表现性格,如围绕荆轲刺秦王,鞠武的老谋深算,太子丹的心急浮躁,田光的重义轻生,樊于期的慷慨献首,秦武阳的怯弱失态,秦王的贪婪惊俱、荆轲的勇毅镇定从容死节等,都表现得非常充分,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这就是“把人物放在风口浪尖上加以考验的”用人法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由于情况紧迫、矛盾尖锐、斗争激烈,甚至关乎生死存亡。当事人必须表态,“亮相”,人的观点态度不容隐匿,故而性格就表现得鲜明充分。又如《虞卿阻割六城与秦》是在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40万人之后又提出了非分要求时发生的,虞卿据实依理驳斥了秦客楼缓的饰说诡辩而维护了赵国利益;《鲁仲连义不帝秦》也是在秦兵压境的危急情况下,大义凛然,仗义执言,驳斥了辛垣衍的谬沦,破释了他的疑虑,维护了赵国尊严,并坚辞平原君的厚谢,从而赢得了“千古一士”的美称。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去表现性格,是我国小说创作的传统手法,本书中亦不少见。为表现策士谋臣们的才华和韬略,长篇议论、大段对话,在本书中俯拾即是,构成这部散文集的基调或主体,不少段与表现人物性格有关,反映他们思维的严密,推理的周详、说话的条理、雄辩的才能。其方式,或铺张扬厉,危言耸听;或居高临下、咄咄逼人;或诚挚恳切、循循善诱;或合情顺理、委婉动听„„是一部舌战口角的资料书,是一部洋洋大观的“演讲录”。有些段落,作者还写出了对话人的生动口吻,如“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辛
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赵策三)用不同的虚词表现“怒”和“不悦”的不同情态。“张仪说楚王连横”时,口口声声表白:“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臣窃为大王危之”,“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极力作出替楚王着想的姿态,表现这个巧言令色的阴谋家的险恶用心和虚伪面孔。写动作的段落也给人留有深刻印象,如荆轲私见樊于期想用他的脑袋以换取秦王信任时,先帮他“忆苦思仇”,引起“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表现那刻骨铭心的不共戴天之仇带给他的痛不欲生之感,“樊于期乃前”急于想听到报仇雪恨的方法,“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写他激昂的心情和果断的决心。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这个慷慨献身的复仇英雄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加上他们双方那富有个性的对话语言,使人如睹其面、如闻其声,是一幕悲壮的戏剧性场面。
《战国策》中大量运用多种描写手段,如外貌描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峤,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秦策一)一副穷书生失意时的狼狈样;“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齐策一)一个标准的美男子形象。情态描写:.“太后盛气而揖之„„太后之色少解„„太后笑曰„„”(赵策四)表情„由阴转晴” 的变化反映思想的转变,赞颂触龙言辞的成功。《唐且不辱使命》中,“秦王怫然怒”,盛气凌人,要摆君王的臭架子恐吓对方;由于唐且„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面对不怕死的勇士,他成了斗败的公鸡,“长跪而谢之”,甘拜下风了。表情的变化反映了人物由骄横跋扈到怯懦怕死的心态。心理描写,突出的如邹忌听到别人赞扬他长相美貌后的冷静反思。细节描写,如孟尝君对“无好”、“无能”,而“愿寄食门下”的冯谖,“笑而受之”,这一“笑”的深刻含义。又如触龙见盛怒下等待接见他的赵太后时,“入而徐趋”,这一形容词与动词的巧妙结合,准确而形象,多么切合老人的心理和身份。
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书中还多处使用铺垫、烘托、对比等手法。如为了赞颂冯谖的远见和才干,先写他自报的“无好”、“无能”,且一次次弹铗而歌,似乎真是“贪而不知足”混饭吃的无赖,在“左右皆恶之”的情况下,孟尝君独能经受住“考验”,宽容地满足他的一切要求,这便为他以后报效孟尝君作了铺垫。这是欲扬先抑法。郑袖嫉恨谗害魏美人,却先表现出比楚王更爱魏美人,以取得楚王信任,为后进谗言作铺垫,则是欲抑先扬法。苏秦说秦王不行,盘川花尽,衣帽不整,蓬首垢面,落魄归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多么冷落凄惶。后说赵成功,受相印,“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横于道„„伏轼撙衔,横历天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这前后情况明显不同,固然是鲜明强烈的对比,如实表现了古今一样的人情世态。后者同时也烘托出一种热烈气氛,使人似乎看到在车马炫赫仆从丽都的队列中,高踞马上的苏秦那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傲慢神态。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的场面,白衣白帽,击筑和歌,“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用记实和夸张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场景的悲壮,凄怆,渲染出一种凛冽的气氛、烘托荆轲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至秦廷,“秦武阳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镇定自若,是对比,更是反衬。荆轲逐秦王,“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负伤,被八创,“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也是对比。秦王畏惧狠狈,壮士蔑视暴君,表现两个人在意外情况发生时不同的承受能力,其根源在于不同的生死观念,两人间品德形象的高下立判。
《战国策》这些描绘人物的方法,为《史记》等优秀史籍所继承和发展,成为以人物为中心的记传体史书的精髓。但“前四史”以后的所谓“正史”,人物传往往写得枯燥乏味,概念化、家谱式,难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些文学手法。
《.战国策》在记事记人时还运用了其它多种修辞格式和艺术手法,词藻丰富华丽,句式流利酣畅,后人说它“繁辞瑰辩,烂然盈目”“辩丽横肆,亦文辞之最”。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教(上)》中说:。战国者纵横之世也。纵横之学„„、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焉„„是以能委折而入情,微婉而善讽也。”这些特点突出表现在那些论辩辞中,如《苏秦以连横说秦王》(秦策一)、《范睢说秦王》(秦策三)《张仪说楚王连横》(楚策一)、《莫敖子华论社稷之臣》(楚策一)《虞卿阻割六城与秦》(赵策三)、《鲁仲连义不帝秦)(赵策三)等篇,其论辩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推理严密,驳难方法丰富多采,其语句铺张扬厉、雄辩恣肆,刚健雄浑,气势磅礴,如楚策四“庄辛谏楚襄王”一篇,庄辛用蜻蛉、黄雀、黄鹄、蔡圣侯等处境作臂喻,步步说到楚襄王,“不以天下国家为事”的危险,使得“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马上改弦更张,励精图治。篇幅不长,却大量应用了博喻、拟人、对偶、排比、层递、引用、摹状、对比、夸张、反问、示现、互文、警策等多种修辞格式,句式整齐,节奏和谐,语言清新婉丽,辞采斐然,成为后代辞赋体如《七发》一类文字的先驱。《战国策》的句子多简短有力,这固然与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汇居多数的情况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试以“荆轲刺秦王”中的一段为例: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本段中五字以下句约占五分之四,读来节奏紧凑,能传达出一种紧张危急的气氛,与当时的激烈搏击场面、情态相应合,如果换用长句子,则显得拖杳松散,难产生此种效果。《战国策》中还大量运用寓言或故事进行说理或论辩,使观点鲜明、具体,深入浅出,易于被人接受。如用“骥服盐车”的故事表达怀才不遇的悲愤和痛苦,用“画蛇添足”的寓言说明昭阳伐齐的危害,用“南辕北辙”的常识说明目的与措施的矛盾,用“鹬蚌相争” 的现象说明同室操戈的危险。它如“狐假虎威”“狡兔三窟”、“土偶木梗”、‟“亡羊补牢”、“不死之药”、“孽雁疮陨”等成语或寓言故事均源自此书,都蕴蓄着丰富的含义,均能给人以联想和启迪。
《战国策》中不少篇章结构完整,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直可作小说读。如《郑袖谗魏美人》一则,全文仅200字,把楚王的昏庸残暴、美人的单纯、轻信,特别是郑袖的毒辣明险,表现得十分充分,故事情节起伏曲折,结构紧凑完整,语言精炼流畅,有叙述、有描写、有对话,还运用了比喻、衬托等修辞方式,且场面多次转换,人物关系有戏剧性。实在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总之,《战国策》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古代历史散文集,它对后世的史学家、文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历代大家的推崇与效法。
3、《孟子》的文学价值 《孟子》的文学价值,首先表现在它再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济世救民的形象和他作为普通人刚直而富于情感的个性特点。其次,《孟子》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相济。或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妙设机巧,引人入嗀[hù],层层紧逼,步步追问,势不可当,如“齐桓晋文之事”。或欲擒故纵,诱敌深入,让对方摆出论点,树起批驳的靶子,然后因势利导,层层推进,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如“有为神农之言许行”章。或用比喻和寓言说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鱼我所欲也”章。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五十步笑百步” “揠苗助长”。再次,《孟子》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富于鼓动性。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
4、举例谈一谈赋比兴在诗经中的应用
赋 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比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比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比如《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比如《关雎》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四、论述题
【外国文学复习整理】推荐阅读:
外国文学专题11-04
外国文学阅读书目09-14
外国文学名著选读论文07-06
外国文学教育论文07-13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08-10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论文09-20
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书目10-07
外国文学基础任务四11-07
武汉大学08年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真题07-21
外国文学选问题附答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