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步骤新闻采访(10篇)
1.采访的步骤新闻采访 篇一
前的准备:
列举需要:记者拿到分派或自拟题目後,决定需要何种材料,范围大小如何
釐订疆界:把报导的主题勾化清楚,以免日後动辄虽小范围或扩大计画.点清或木:初步拟列消息的对象和项目,其中包括人,机构或组织及印刷物.查看一般资料:查询有关的背景资料.阅览背景资料之後:问
题大致拟列,以准备就绪,祇待出发.重新釐订疆界:许多消息到手後,报导的轮廓可作再一次的釐订.研判到手的衣料: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再外出或收集其他资料.时应注意的事项:
注意的公正性,记者只是为了采撷事实,不可牵涉事中.记者为中间人的角色,报导不应牵涉自身的利益,应公平翔实.记者应满足阅听人的需要,阅听人想要知道的消息.记录笔记时,务必要把人名,地点,时间,统计数字,引述的话,插曲等先记下,在整理稿件时可作依据.时仪容要端庄,谈吐要大方.问问题要运用技巧,并抓住重点.如果对方不愿意深答问题,可以多绕一点路,先谈谈其他的问题再深入核心.若是对方真的不肯回答,不可强求,要保持风度.後,记者要细察其可靠性,才可以作出正确的报导.随身携带小型轻便的录音机,可以与笔记互相参照,有帮助的功能,也可确保报导的正确性.时问话的方式:
开门式的问题:当记者和被对象进行谈话之初,可以先有一个话引,可以谈时事,天气或是受访一方当时引人注目的特色.如此可以建立记者和被者相当程度的好感和信任,以便作往下谈的基础.过滤性的问题:在开场白的问题之後,记者可以过滤性的问题,这种问题可以确定受访者对事件的了解程度或可靠与否.六何因素的问题:六何因素为:who,what,where,when,why和how.前四者指出人,事,时间,事件轮廓,後两者则解释m-原因和为什麼,可以替後来较为曲折的问题打下基础.数字性的问题: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数字能给人比较具体而客观的印象,所以记者为了取信大众,会调查各种的数字.但是这些数字来源要经过小心的查证,以求信实.追查性的问题:这种问题主要在追究一个观念,一件争议或澄清谣言及误传.釐清观念的问题:为引申性的问题,记者用发生的事件座机础,请来源说明该是件的历史定位或明日展望.创意性问题:创意性问题是纪者除去以上几种例行问题,勾划事件的面貌之後,独有创意的问题.这种问题能表现访问的特色与记者创意.的技巧:
漏斗式:先从一般问题问起,再推演到核心.反漏斗式:先单刀直入问题核心,再回头查看枝节.隧道式:根据一个主题,拟就一系列的问题.隐匿式:记者以掌握的轮廓和概要,故意将难易问话混杂,出其不意,使受访者吐露真言.
2.采访的步骤新闻采访 篇二
一、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特征分析
新闻采访的活动过程其实是记者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 对新闻事件的采集过程, 同时也是调查、挖掘新闻事实的研究过程, 这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 这个过程有着一定的特性。
1. 新闻必须具有时效性
抢新闻这个词, 非常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新闻工作者的态度, 采访的过程是与时间赛跑的过程。新闻记者必须做到要准确的把握新闻事实, 有新闻敏感度, 并且要擅于发现生活, 以提取现实生活中新事物或是新事物的发展方向。
2. 新闻报道的基础是真实性
记者发掘新闻的过程, 进行传播的过程, 都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因为新闻传播是人们持续认识世界的过程, 因此, 新闻报道的前提必须是事实。没有事实的新闻是不合理的。事实构成了新闻的生命所在。采访是了解事实的手段, 是完善事实的一个过程, 一篇真实的、完整的新闻报道, 至少需要经历采访、写作与编辑等过程。任何媒体形式都是如此。
二、基于新闻采访特性之上的采访技巧探讨
1. 新闻的采访工作必须进行准备工作
进行采访之前, 我们的新闻工作人员要采取多线并行的制度, 也就是要采取摄像记者、文字记者、编辑要同时按照自己工作性质进行不同的分工, 并按照一定的组合来完成工作。突发新闻的现场采访之中, 采访人员要特别注意事前的沟通工作。从最初的线索中要擅于更全面的获取信息, 这样就能够在采访的现场中拥有较多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例如:杭州市档案馆前日发生爆炸事件, 我们的记者去采访, 事故责任人已经在现场了, 我们的记者如何在第一时间找出相关的负责人呢?我们可以通过热线报料人, 也就是档案馆的工作人员, 因为往往爆料的人很可能是与责任的事故有一定关系的当事人, 在爆料的时候就要跟对方进行沟通, 这样做的好处是, 可较为容易地获取一些信息, 如责任当事人相关的背景资料或体貌特征等信息, 到达现场后, 我们就能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和采访。
2. 新闻采访要接近第一现场
在新闻采访中, 要尽最大可能接近事件的第一现场。距离新闻事实的距离越近, 新闻的价值就会越高, 同步报道是新闻报道的最高点。如, 常见的交通事故播报, 若只报道汽车被撞后的惨况, 其新闻价值会打折扣, 可如果是报道新闻事故发生时候的环境、施救人员状态, 伤者情况, 则能有效的增强新闻的真实度和震撼。
3. 端正新闻采访的动机与相应的策略
新闻报道要遵守真实、客观, 必须把握好自己的采访动机。带着一定的动机去采访, 那么得到的信息则是不真实的、没有价值的。以吹捧作为动机或是以敌意为动机, 都是错误的。正确的采访动机是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的。新闻工作者要在新闻采访中注重采访的策略。新闻记者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采访的对象差别, 要根据被采访者的阅历、学历、性格等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采访技巧。新闻工作者必须平等对待每个被访问者, 要保持平等、中立和冷静的采访态度。对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采访对象, 访问前必须做出详细、深刻和充分的准备, 选择适宜的采访技巧和提问方式。这种采访最容易展现记者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对普通人的采访, 有时候不能直接说采访, 需要借助其他技巧与手段, 可以借助于聊天、喝茶等迂回方式, 在大家坦诚以待的情况之下, 进行真正的采访工作。
4. 在新闻采访环节要避免产生假新闻
新闻的生命是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的, 在新闻采访的环节中, 要避免假新闻的形成。首先, 不要对突发性新闻的采访工作急于求成。突发性的新闻都是突然发生的, 具有时间紧迫的特点, 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时间要快。怎样做到又快又好, 在“快”的过程之中来避免“假新闻”的出现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过硬的采访素质, 要求新闻记者不可以急于求成, 在极短的事件内, 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探寻, 要对多位目击证人, 或者是亲历者进行证实, 才做新闻报道。要在看到事实或者是拍到事实, 明确事件的形成原因, 包括一些处理结果之后, 再来进行及时的后续性报道。这样的报告就能够避免主观猜测, 才能够有成效地控制假新闻的产生。如, 2009年杭州发生的70码事件, 当晚发生车祸, 由于犯罪人的身份特殊, 媒体接到报料后, 杭州只有一家报纸《都市快报》在当晚就进行采访, 第二天具体报道了此事, 此后还一直进行跟踪报道, 随后其他媒体才敢报道这次事件。《都市快报》做到了一个媒体所具有的公正性。其次, 纠纷类新闻报告中不能有带有感情色彩的偏向。通常, 这类民生新闻是受众喜爱的, 也是百姓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这类新闻的报道对于影响社会舆论的导向影响重大, 这要求记者在报道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情感的偏向, 否则会削弱新闻的真实性。最后, 就是避免这类新闻中的假新闻出现, 对于这类新闻, 记者要多走动, 多采访, 多调查, 并且在有必要的情况之下, 咨询相关的一些法律人员, 这样就不会因为涉及到法律方面问题最终导致失实的假性新闻出现, 因而对舆论导向进行错误引导。假新闻、假报道会对我们的媒体造成伤害。
三、结论
3.电视新闻的采访技巧 篇三
记者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这一环节很重要。要做好新闻报道,可以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前,需要了解整个事件和人物的有关材料,了解事件的背景,初步掌握一些人物从事职业的常识,为采访做好准备。要想取胜,必须知己知彼。
新闻作品要想生动还应注意细节,做到机智应变。现在的电视新闻采访主要分报道式、谈话式两种,其中谈话式的采访对记者的要求更高一些。记者在采访时必须善于挖掘出那些细微的闪光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才能写出好的新闻。因此,采访时,记者的提问要具体,要根据采访的进展和当时的实际情况随时变换提问方式,要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找到被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并作为切入点,然后再逐步引导,进一步了解自己想得到的采访内容。当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后,经过筛选、分析、判断、提炼,思路才会逐渐清晰,主题才会明确,采写的作品才能内容充实、主题突出、详实而又具体、丰腴而又生动。
新闻采访要有针对性。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深入到采访对象所在的环境中去,和采访对象心心相映、打成一片。比如采访一位农民,记者千万别不要把他叫到乡镇办公室,而是要到他的家里或田间地头,和他唠唠家常,谈一些农民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消除与采访对象之间的隔阂,才能采到你所需要的东西。还有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的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
电视采访以人的活动为主体,记者必须善于做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疏导工作,告诉他接受电视采访的一些常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都会影响采访的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需要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求记者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采访气氛。
有一次,在县“人代”会之前要采访一位人大代表、环卫工人,他叫周甫魁。小周是个转业军人,不善言谈。于是,我们决定到他清运垃圾的地点对他进行采访,顺便拍摄一些现场的进行时画面。清运垃圾又脏又臭,可周甫魁一点都不怕脏累,和他聊天,他只是报以一笑。情急之下,记者随手拿起一位清洁工人的铁锹帮他往车上装垃圾。这时,他赶紧跑过来笑着说:这可不是你干的活。我也一笑:那你就陪我聊会儿天,帮我完成采访任务。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顺势就和他聊起了清运垃圾的事情……谈到工作,他的话匣子打开了……我也圆满完成了采访任务。新闻播出后,反响很好,我也深深地感觉到,即兴采访的语言技巧和气氛场合的把握对于一名电视记者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被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有一年春播现场会,按照先前制定的采访计划,要采访一位农村干部,于是就把目标锁定在召开现场会的村支书王三红身上。可是会后,这位村支书就是不接受采访,因为他对于今年的种植结构调整不理解,而且这个人性格僵直,对所观种植模式颇有微词。无奈中,我只好定定神,然后撇开采访一事,和他聊起去年的收成,又以晚辈的姿态,向他咨询怎样安排种植才能让农民感兴趣。这样一来,他的抵触情绪消除了,很自信地给我讲起了今年的种植计划和安排,我顺势发挥记者循循善诱的特常,示意摄像开机,很圆满地得到了我想要的采访内容。由此可见,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化解,让采访在融洽的氛围中得以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中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气氛,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为下一步的新闻写作收集到丰富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4.浅谈新闻采访的沟通艺术 篇四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采集新闻而进行的调查或访问活动,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呢?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态度的被采访者,应采取有效的沟通艺术。
一、迅速接近采访对象
根据不同的情况,记者与采访对象接近的架“桥”艺术各有千秋,一般需要注意的是:
1.采访前,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这方面的准备很重要,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有关情况掌握得越透彻,判断就能越准确,就越能找到感情上的通道,便于架设接近的“桥”。
2.尊重对方,以礼相待。记者态度谦恭、落落大方,将使采访对象产生愉悦、畅快的感觉;记者态度不好或脾气浮躁,将使采访对象产生厌恶情绪,会对记者表示冷漠与反感。在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态度要谦逊诚挚,不卑不亢,从人格上尊重任何采访对象。在记者面前,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都是采访对象,都是平等的,应扫除等级观念和自傲、自卑等心理。
3.诚实守信,说到就要做到。守信的记者能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守信包括以下方面:预先约定了采访时间、地点,一般不要变更,记者应按时赴约,以示诚意与礼貌;对个人隐私或采访对象讲明不能传播的内容,记者都要为之保密;记者答应为采访对象办的事,应照办不误,若临时发生困难,也应及时说明情况。这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就能建立起互相信任、协作的关系,为今后采访的顺利开展铺平道路。
4.记者要表现出应有的思想和知识修养。记者的谈吐、举止,要注意文明修养,大方而不做作,说话通俗而不庸俗。记者的仪表应端正庄重,除外貌整洁外,更要注重内在气质,尤其在采访中要注意神态与坐姿、立姿。
二、采取适当的应变对策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注意采访对象的一举一动,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有的采访对象初次见到记者,可能显得拘谨、局促,表现出眼光飘忽,目不正视,或搓着双手,或坐立不安。这时,记者就要通过闲谈、说笑来缓和对方的紧张心理。记者采访中随机应变,灵活采取适当政策,总的原则是:采访对象喜时,乘兴追问;采访对象怒时,促其冷静;采访对象疑时,释疑解虑;采访对象悲时,给以安慰;采访对象疲劳时,适可而止;采访对象拒谈时,暂不强求。
三、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
新闻采访这一特殊的调查研究,其中充满着复杂奥妙的心理感应活动。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感应规律,大体上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访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很显然,采访对象之所以乐意接待记者采访,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甚至不厌其烦介绍情况,是出于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或者称为精神的社会的需要。反之,采访对象不愿接受甚至拒绝记者采访,往往认为没有需要或者对自己的利益有所损害。因此,记者采访满足采访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
2.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记者与采访对象,双方的第一印象如何至关重要。采访对象往往是从记者的提问和谈吐中感到记者的思想水平与为人品格,因此,高明的记者大多重视第一问题的设计,能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记者平时在基层采访工人农民,若是初次见面,寒暄内容可以是家庭成员生活状况等。若是家访,还可以从家庭摆设、庭院花草等聊起。这需要记者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从聊天中逐渐转入正题。
3.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诱导着心理沟通的成效。“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自己人效应与异己人效应的通俗化解释。记者与采访对象谈话,应努力寻找共同语言,即共同感兴趣的事物,共同的观点与情感等。这样,心理上产生共鸣,双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心理距离就会大大缩短。
4.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情绪,是一种随感觉而来的心理状态。访问谈话中需要稳定的情绪,即愉快的安静的放松的情绪,而不是不快的狂躁的紧张的情绪。有经验的记者反对在旅馆房间、会议室中访问人,因为这些都是人员杂乱、不得安静的地方,不利于情绪的放松。采访谈话是记者了解事实经过与真相、收集新闻素材的主要途径,目的性强,因此不允许与采访对象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离题甚远。
5.新闻采访与写作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B)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C)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B)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C)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D)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C)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B)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1-
续性外,还有(C)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B)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A)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D)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的观察方式是(C)
A.事前观察
B.事后观察
C.同步观察
D.逆向观察
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B)
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出
B.提高采访效率
C.记者工作顺手
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B)
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
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
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著的标志是(C)
A.适当合理想象
B.表达严谨
C.用事实说话
D.个体真实
18.新闻主题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C)
A.紧跟形势
B.调查研究
C.客观实际
D.舆论导向
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C)
A.高潮迭起
B.委婉曲折
C.新鲜活泼
D.鲜艳华丽
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B)
A.刊载通讯
B.刊载新闻
C.刊载故事
D.刊载散文
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一事一报;以及(D)
A.注重现场感
B.强调简短
C.强调生动
D.注重时效
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A)
A.对比式导语
B.并列式导语
C.描写式导语
D.评述式导语
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 料,称为(D)
A.社会背景
B.客观背景
C.文化背景
D.事物背景
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B)
A.描述
B.说明
C.刻画
D.议论
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属于(B)
A.工作通讯
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
D.风物通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ABCDE)
A.上级渠道
B.社交渠道
C.书面渠道
D.会议渠道
E.传播渠道
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ABCE)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
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
D.工作头绪多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ACD)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
B.选择好采访对象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
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E.注意观察的使用
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CDE)
A.读者来信
B.报告文学
C.通讯
D.消息
E.新闻特写
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ACDE)
A.事务语言
B.说明语言
C.群众语言
D.文学语言
E.评论语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特派记者
特派记者,是新闻机构为某项重要的采访任务而特别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32.新闻观察
记者“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 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33.调查报告
作为调查研究成果性质与文字的书面报告,也是一种新闻边缘文体。它与工作总结、工作通讯相近,不同的是其分析更加深刻、理论性更强。它具有信息性、动态性、全面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34.目击新闻
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 件。这种消息的题材,有时是可预见的,有时带有偶然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①首先应该对面上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对形势的发展、社会矛盾的焦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所了解。②从中初步选择报道的方向与单位,再逐步收拢,明确典型。③面和点指的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整体与局部。本做法就是要善于把点上的个别事实和面上的普通事实联系起来。
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第一手资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获得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等。记者发出的报道中,有没有必要和足够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卓有成效的采访的重要标志。①第一手资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记者亲自耳闻目睹的事实与别人转述的事实,其分量和价值量是大一样的。它直接关系到事实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②第一手资料是记者认识客观事实和检验间接材料的依据。③第一手材料,往往是形象生动的、富有吸引力的。中外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
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①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通常非事件性新闻的背景交代要比事件性新闻的多一些。②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着重看主要读者对象,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③服从新闻表达的需要,不可喧宾夺主。“引旧意在显新”是交代新闻背景的根本宗旨。④要省而精,简明扼要。应当尽力选择和使用典型的、“多功能的”背景材料。⑤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背景应当随着表达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需要而灵活安排。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5分,第39小题13分,共28分)
38.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首先确定采访对象,然后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相应的提问内容。
①车友负责人:组织这项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如何保证这项活动长久、顺利开展;对这项活动的预期。②私家车主:会否以实际行动响应车友会的倡议;为什么参加这项活动;这项活动的意义何在;这项活动对私家车主产生的影响。(车友会负责人、私家车主是基本的采访对象,不可缺少。)③市交管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的可行性及意义;④市环保局:如何看待车友会组织的这项活动;这项活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市交管局、市环保局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⑤公交公司:车友会倡导的这项活动对公共交
通的影响;如何看待这项活动。⑥无车族:如何看待这项活动。(公交公司、无车族两类采访对象,涉及其一即可得分。)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
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 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出现高原反应。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1300
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①背景材料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作用:透过这一背景的交代,反衬了中国走上科技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而且颠覆了西方人“青藏高原不可战胜”的妄断。更加突出青藏铁路这一“奇迹”工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②背景材料2: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的补充,说明青藏铁路的关键点、艰难程度以及中国在攀登科技高峰的道路上的不断超越。③背景材料3: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本无从支撑铁轨和火车。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得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作用:这一背景材料烘托、强化主要新闻线索—火车首次跨越“世界屋脊”的新闻线索和重要意义。
6.新闻采访实践报告 篇六
学院: 信息管理管理学院
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实习名称: 新闻采访实践
姓名:
学号:
# 实习地点:黑龙江大学校园
实习成绩:
此部分填写实习报告正文,具体要求如下: 1.各教学单位要根据各实习环节的特点及内容要求规定实习报告撰
写内容及字数,并形成院内文件存档。2.实习报告中所得的数据、表格、图片等纸质文档必须剪裁合适,粘贴在报告中。
实习报 告
实习时间:2010年5月15日至2010年5月29日
实习地点:黑龙江大学
实习对象:大一学生 教官 辅导员
实习目的:(1)了解学生军训的情况
(2)了解新生军心后感受及所学到的东西
(3)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
(4)通过实习努力提高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发现不足然后反馈到学习中,更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5)提高观察事物及捕捉有价值新闻信息的能力
实习内容:(1)实地采访
(2)针对学生、教官、辅导员提出一些问题
(3)访后写作
(4)编辑整理
实习总结:这段采访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令我们终身受益。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只有掌
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我们才会有理论的支撑。但是理论与实际始终存
在很大的差异,即使掌握了新闻采写知识,也不见得在真正的采访实践中得心应
手。在这次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专业知识的匮乏。所以,我们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了
实践当中,指导我们如何去做新闻采访。
第二;要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
高的关键。在这次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采访前期准备的重要性。由于
前期准备时的草率,致使采访期间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也没有具体的采访计划,只能期盼新闻自己来敲门。新闻记者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新闻,不仅仅要靠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第三;自信以对,持之以恒。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在做采访的时候经常会紧张,语塞。这种不自信的表现,往往也容易使采访对象紧张,影响采访质量。所以,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面对自己的采访对象时,要学会自信以对。在这次采访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要坚持不懈。如果我们小组没有坚持到最后,那么《周记陶艺坊》的那条重要的新闻线索也就不可能被挖掘。对于这次实践的感受,一言以蔽之,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带着这份实习的成果和心得,我们决定重树信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自身修养,争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新闻事实。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新闻采访是一种包含许多环节在内的系统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能对另外的环节产生影响,做好每一个环节又都有许多规范和要求。它们既是技术的,又是艺术的。记者水平的高下,新闻业绩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采访技艺的掌握。这种掌握,只能通过长期的磨练和对成功记者的经验的揣摩,逐渐积累。但通过对这些成功经验的理性的和条理化的总结的学习,则可以大大缩短这个进程。这里主要讨论新闻采访过程中一些前期阶段中的问题。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
除突发事件的采访外,新闻记者在平时还从事主动的、有目的的采访。这种采访事先有明确的报道思想,有充分的资料准备,有周密的采访计划。如何采访 在交谈中发现线索 在采访中听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边听边动脑分析,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一是要善于启发交谈者讲话的愿望;二是要善于抓住中心问题;三是要善于抓住细微的变化。现场采访观察要仔细 直接到现场看,是采访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观察要全面;二是观察要入微;三是观察要深入。问情况要虚心 提问,是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提问是艺术,不可轻视。提问一定要看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性质和场合。如何掌握提问这门艺术,呢一是分层次提问;二是问话要抓住对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该提问的问题。
以上都是此次我对于新闻采访多学到的理论知识及实习我所学习到的内容。
教师评语
注:指导教师可为本专业指导教师,也可为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如为实习基地教师,须在指导教师签字处加盖公章。篇二:专业新闻报道实验报告1 重 庆 大 学
学 生 实 验 报 告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专业新闻报道
开课实验室 学院实验室
学 院 新闻学院 2012级 新闻学 1 班
学 生 姓 名 号
开 课 时 间 2013年 至 2014年 学年第 二 学期
新闻学院 学院制
《专业新闻报道》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新闻学院实验室 2014年5月 11日 篇三:新闻采访认识实习总结
新闻采实习总结访认识
一、实习认识 一个星期的新闻采访实习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一个星期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开始怀念起了我们一行四人第一次出去采访的那一个星期的难忘时光。回过头来开始认真总结这一个星期的得失时,发现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有着太多的收获。
新闻采访实习的第一天,王君义院长给我们请来了沈阳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蔡浩老师,蔡浩老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给我们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对于将来的新闻事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对于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更要以身作则。让我明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理论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外,更要有不怕困难的敬业精神。新闻采访实习的第二天,王君义院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践的舞台——镜前播报,并邀请盛时老师给我们做详细现场指导。初次站在镜头前的我,显得六神无主,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紧张,激动。这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除了有要好的演讲口才之外,还需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新闻采访实习的第三天,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采访,我们被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确立新闻采访采访主题,我们四人小组确立主题后开始了接下来几天的实战演习。这次的实战演习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二、实习收获
通过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使我得以将课堂所学予以运用和发挥,锻炼了自己的新闻业务技能。我在实习过程中,把在课堂上所学的新闻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这次的实践过程当中,从一开始策划到采访、照相、写稿、修改、编辑、后期制作等。通过这些环节的亲身体验,使我对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使我得到的锻炼更为充分,更好地提高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
三、实习心得
首先,自己要自信。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要有了自信,你才不至于担心被采访对象的百般刁难,担心自己采访报道的新闻不被人所接受。这次的新闻采访实习正是有了自信,我们才敢走出校园,迈向社会进行揭露乞讨老人事实真相的报道。
其次,做事要认真。外出采访时,一定要事先准备,检查好要带的东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写新闻稿时,对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名一定要准确。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心的去做。这次实习采访乞讨老人,就事先没有把照相机充满电,就错过了该拍没拍的照片。
《实践报告格式》
目 录
前言....................................................1 第1章 实践报告正文.............................................................................1 1.1 实践目的........................................1 1.2 实践内容........................................1 1.3 实践结果........................................1 1.4 实践总结或体会..................................2 1.5正文字体........................................2 第2章 实践报告内容.............................................................................2 2.1实习目的........................................2 2.2实习内容........................................3 2.2.1实地采访...................................3 2.2.2访后写作...................................3 2.2.3编辑整理...................................4 第3章
实习收获.......................................................................................4 第4章 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 第5章 对实习工作的建设性意见.................................................................5 第6章 总结................................................................................................6 前言
系部名称: 专业: ______ 年级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 _____ 学号:____ 实践单位: xxxx公司 实践时间: 2010 年--月--日 至
2010年--月--日 共--天
关键词:目的、内容、结果、体会、总结
一、实践报告正文
1、实践目的:主要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2、实践内容: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3、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4、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5、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字数:3000字左右
二、实践报告内容 1.实习目的细致的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因此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通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会习畅网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能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2.实习内容
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三、实习收获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篇五:采访成功人士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题目:坚持不懈 努力拼搏 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学生姓名:学 号:
系 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二○一三年一月
坚持不懈 努力拼搏 在平凡中成就伟大
摘 要
和平年代,英雄也许不再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依然闪耀动人的 光芒。在我的身边,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着,平凡却不平庸。此次寒假,我利用十天的时间采访了身边从事不同工作的人,有教师、工人、个体户、上班族、大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探寻他们的成功之路,体验他们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成就伟大。经过数天的接触,虽然他们的成功各不相同,却阐释者一个共同的道理: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坚持不懈,努力拼搏,仍然能够取得的成功。
关键词:坚持 努力平凡 付出 成功人士
前言:
在这次采访中,每一个采访对象都让我感触颇多,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每时每刻都在跟着他们的一言一行思考,他们的成功之路让我深刻领会到坚持、努力对于在人生道路上奋斗的平凡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一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努力奋斗的勇气去面对生活,只要肯坚持,只要肯努力,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一定会取得成功。宝剑风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如果没有恒心、耐心、毅力,没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坚定不移的精神,成功还会属于你吗? 第一次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感受到很多东西要比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深刻的多,从实践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走向成功的彼岸。
实践的过程:
此次以体验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为主题,我通过面对面谈话,实地参观等方式,对十个不同行业的人士进行采访,倾听他们背后的故事,感受他们成功的经验。
采访感受:
通过十天的采访,我从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磨灭的闪光点。我深刻体会到,成功对于一个平凡的人来说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每个平凡的人只要坚持既定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都会成功,平凡往往孕育着伟大,彰显着成功。
调查资料:
1、无私奉献,默默付出——高秀礼
他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和激情都挥洒在乡村的课堂上,他用自己半生的心血浇灌着一个个渴望知识的灵魂,他就是——高秀礼。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热爱的教育工作,付出了比一般教师更多的劳动汗水,他用一颗金子般的纯真爱心温暖了、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他已经记不清曾经有多少孩子得到过自己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也记不清曾经给多少孩子义务补课??,他的奉献精神令人佩服,他的爱心事迹令家长称赞。她不仅在平凡讲台上留下了自己那特殊的足迹,更在众多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最美丽的微笑。
如今,他一天退到幕后,干起了后勤工作,为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保驾护航。他说:“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帮助别人,再苦也是值得的,我这一生坚持在教育战线上,可说是桃李满天下,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各行各业上成绩突出,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憨厚朴实的话语让我感动,平凡又怎样?普通又怎样?只要自己坚持不懈,用自己的努力有益于别人,有益于社会,就是成功的,祝福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医者仁心——张国锋
初次见到张大夫是在一个病患家中,他正在为患者做针灸,为避免打扰到他,我没有上前打招呼,只是默默地在一旁看着。只见他一
边扎针一边轻声询问患者的感受,患者是一位老人,张大夫扎完针后还贴心地为老人盖好被子,就注意事项向老人千叮咛万嘱咐。我看在眼里,颇有触动,医生就应该是这样的。
对待出诊的病人是这样,对门诊病人更是无微不至,有患者来输液,张大夫便吩咐爱人做饭给病人吃,熬小米粥给感冒的孩子、老人。来看过病的人们都说,张大夫不仅看好了他们的病还暖了他们的心。对此,憨实的他只是谦虚的笑笑。他说,作为医生不管他是贵贱贫富,老幼美丑,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也不能瞻前顾后,考虑自身的利弊得失。看到病人的烦恼,就像自己的烦恼一样,内心悲痛,不避忌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不能产生推托和摆架子的想法。他说:“这一生我只做一件事——珍爱生命”。这样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为之振奋,是啊还能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张大夫他是成功的,对于医生来说,相对于精湛的技术而言,医德更为重要。
7.采访的步骤新闻采访 篇七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创新
1 电视新闻采访的原则
1.1 尊重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的最基本的特征, 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新闻最大的特点是真实, 新闻工作人员绝不可因利益而忽略新闻的真实度, 欺骗观众。报道不真实或者真实度尚不明确的新闻, 以此获取高的收视率, 这是一种对广大群众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利益, 侵犯国家和社会群体利益。
1.2 对象广泛性
优秀的记者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入挖掘, 对每一位当事人进行采访, 精确分析事件成因。这个难度较大, 需要记者的采访具有一定的技巧性, 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 尽最大努力获取最有利的资源。
1.3 内容突变
针对目前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 新闻采访的工作人员也因此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要想在这种环境中立足, 需要选取大的、影响力广泛的事件, 更加吸引观众的题材。这一类题材往往具有很强的突变性, 不能提前掌握, 这需要记者对新闻内容实时跟进, 对新出现的问题, 要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2 采访技巧
2.1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在采访前, 记者需要初步了解被采访人员。了解当事人的性格能加强记者与当事人的沟通, 避免沟通过程中不愉快事件的发生。记者还需要对当事人进行分析, 设计相关问题, 巧妙避开冲突。要善于引导当事人回答问题, 而不能被当事人引导。当然, 当记者不能提前了解当事人时, 需要记者了解事件的新闻背景, 获取充足的信息, 方便提出问题。对事件背景的了解, 能对事件的分析起到一定的作用, 方便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形成初步判断。
2.2 采访技巧的应用
对当事人进行采访时, 要直入主题, 问题要明确且具有针对性, 避免浪费双方的时间。同时, 记者要注意察言观色, 善于倾听, 了解并感受当事人的心理状态, 深入探求事情始末, 抓住事件中遗漏的重点, 方便新闻工作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了解并进行文字整合。
3 采访技巧的创新
3.1 采访内容的创新
在当前的媒体形势下, 创新是主要推动力。只有创新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记者要创新采访事件内容, 多角度分析新闻内容, 使观众通过别样的角度感受新闻内容, 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引起群众的关注。例如, 报道一场灾难事故时, 为使民众能够感受人间大爱, 采访事件相关负责人和寻找事情的原因时, 要从多角度进行解读, 使新闻更别具一格。
3.2 采访途径和方式的创新
由于采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状况, 这也就意味着采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不配合采访的当事人, 面对这种情况, 需要记者采取全新的采访途径, 对当事人进行多方面了解。也可以对当事人身边的人 (包括当事人的同事、朋友、亲人、邻居等) 进行采访, 并了解到当事人的特点, 获取当事人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信任。同时, 对当事人再次采访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关注, 察言观色选取合适的方式对当事人进行采访。
3.3 采访模式创新
随着现在的科技的发展, 采访方式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模式。面对面、一对一的采访模式, 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一定压力, 同时由于当事人的性格多样化, 这也就直接给新闻工作人员的采访工作带来难度的同时还面临一定危险。如今, 新闻工作人员往往可以采用电话、网络等方式对新闻的当事人进行采访。在一问一答中积极引导当事人, 得到答案。当然, 在这种采访过程中, 记者依旧需要保持对当事人的尊重, 使采访工作顺利进行。
4 结语
新闻工作人员创新运用采访技巧, 能够对事件有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 从而进行更专业地解读, 推动新闻采访工作的整体进展, 提升电视新闻采访媒体的地位, 加强观众对新闻的信任。
参考文献
[1]朱琳.当下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技巧的创新[J].新媒体研究, 2015 (16) .
8.关于新闻采访技巧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新闻;准备工作;采访技巧;现场;对象;重点
作为一名记者,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更好的新闻意识,对新闻具有较强的敏感度。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灵活运用采访方法,以便于更好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并能够采集到真实的材料。作者通过对采访技巧的掌握,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从而获得真实有用的新闻素材。
一、采访前的准备
记者在新闻采访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记者需要按照各自分工来组成采访团队,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要重视采访前的良好沟通,争取能够获得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为新闻采访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责任事故现场采访工作中,往往事故责任人就在事故现,但记者很难从众多围观群众中将其找出来,因此在热线中通与与所料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责任人的相关信息,获取到责任人的相关资料和体貌特征,这样在现场采访中才能及时找到事故责任人,保证采访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采访中的技巧
(一)接近新闻现场。读者现场采访工作中,需要尽可能的走进采访的每一现场,这样才能与新闻事实更为接近,获取更高价值的新闻线索。特别是对于突发新闻,可以对新闻发生事件进行同步报道,这是报道的最高境界,对记者也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记者深入第一现场,对现场情景进行报道,并对新闻发生之间环境、相关人员状态及目前现场实际情况等都要有效的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闻的价值,使观念能够感受到新闻的震撼力和真实性。
(二)找到新闻重点。在现场采访过程中,现场人物较多,这就需要记者要将与采访无关人员进行过滤掉,从现场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将重要人物及采访重点采撷出来,并应用现场采访中的尖端理论,将离事实最近的少数人找出来。在现场中要记得时刻寻求最顶端的核心人物,并着重于第一手资料的搜集,这对于现场记者的判断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判断失误,则会在现场中无法第一时间采访到事故当事人,失去采访重点的时机。
(三)掌握新闻时间。为接近新闻核心人物,记者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特别是要在封锁新闻现场前赶到更是至关重要。记者要牢牢记住与时间赛跑,才能赢得新闻的理念,同时也是媒体人新闻采访的关键所在。如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楼顶欲轻生的人的报道,当记者接到群众的热线电话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后,亲眼目睹了救援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场景,并将事故从头至尾的全过程全面真实地叙述报道,让群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在人们的心中对救援者产生敬慕,如果是事后补充新闻采访。那其新闻价值与新闻时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四)在新闻采访现场目击者时,应注意提问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首先,要做到提问的具体性。记者提出有个性和有特点的问题,才能保证新闻更具个性化特点。因此在具体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将具体的问答变成单纯的交谈或是聊天,这样采访不仅会变得相对简单,而且也会更容易,有利于采访气氛的融洽。利用交谈或是聊天的方式进行采访,能够使新闻采访人感受到更多的人性味和生活味,从而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记者采访过程中,在提问时要具有逻辑性,同时还要学会刨根问底,能够随机应变,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与一般人的谈话思路相适应。可以在采访将对采访的主题进行明确,这样在采访过程中才能保证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其次,记者在采访时,面对不同人、不同的情况,需要随机应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采访。要善于观察和倾听,让被访者放下戒心,心情愉悦,愿意配合采访。在事件采访中,因为报道中会提及目击者姓名或者相关情况,或者目击者与事故核心人物相识等原因,因此采访时会受到更多的排斥。特别是新闻记者在记录时,被采访人往往更为敏感,不愿意接受采访。针对于这种情况,在采访的开始,可以不表明自己的身份,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进去并进行对话,在被采访人愿意与记者沟通交流后再说明来意,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比直接采访更好的效果。同时记者对被采访人进行采访过程中,需要以中立的心理状态,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对于被采访人不在现场的情况,则可以通过采访周围人或是观察周围环境来获得更多具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素材。
(五)照顾受访者情绪。由于被访者的年龄、职业、性格、个性、经历、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的差异,记者在采访中要根据不同人、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采访提问技巧,灵活应对。根据采访对象的性格、情绪、素养等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式、语言进行采访交流。采取因人而异方式,对性格直爽的人,采取坦率直露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性格内敛的人,采取含蓄婉转的语言表达方式,对性情急躁的人,采取旁敲侧击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对专业性领域的采访中,记者在采访前要对采访对象从事的工作、活动和所研究的领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要有专业性问题用来和采访对象深入交流,这样才容易被受访者接纳和打动,也容易使采访顺利进行。
(六)特殊的采访对象要用特殊的采访方式。对于一些特殊采访对象,特别是被采访人由于自己过失而产生负面影响时,面对记者采访则会推卸责任,并对事实真相进行掩盖,或者是缄口不语。针对于这些特殊的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可以采用先入为主或是陷性采访等手段,但在整体采访过程中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和遵守法律法规,采用特殊的提高方式和交流方式来还原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三、结束语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熟练掌握采访技巧,确保采访更加深入和细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深入摸索和运用采访技巧,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有效的提高采访的效果,更好的完成采访任务。
参考文献
[1]葛静虹.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5-09-10.
9.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篇九
一、准备背景材料
1、背景材料
2、获取背景材料— 获取背景材料有四个途径,需要大家把握:首先,平时注重点滴积累。其次,建立自己的剪贴本。第三,到网上去打捞资料。第四,向周围的人了解。
二、采访提纲
1、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对将要进行的采访活动的一个大致规划。它可以规划我们的采访程序,保持我们清晰的思路,做到按计划进行采访、写搞,快捷的完成任务。一般说,在采访提纲里,应该有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明确报道思想,也就是说采访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宣传要达到什么效果。其次,规划好行走路线和采访地点、时间。第三,采访步骤,比如说打算采访什么人,是一个还是两个、三个,谁先谁后。第四,采访要问的问题。总之,好的采访提纲要成为采访的“蓝图”,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当然,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这种写在纸上的采访提纲就可以写在心里了。
2、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提纲并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可粗可细。只要提前对即将进行采访有个大致的规划就行了,一般说包含报道思想的确立、采访顺序的安排、采访时间和打算撰写体裁的确定,也可以单独对采访时打算要提出的问题进行设计,等等。
三、准备采访物品— 采访前笑记者必备的物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证明身份的采访证。第二类:采访提纲。第三类:采访包
二、写作要点:
1、准确
2、具体
3、形象
4、简明
5、口语化
三、采访结束时,应多注意的问题:
1、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结束采访。(2h)
2、结束前回想是否得到想要的。
3、问下对方是否还有想说的。(多开几分钟机)
4、索取相关的资料。
5、道别时,多和其闲聊。(可以保持联系)
四、采访交流的心理吸引因素包括:
1、相似因素。(交流的双方有某些一致性和共同点)
2、需要因素。(补偿吸引律,要注意对方的故意夸大„„)
3、对等因素。(消除恐惧,相互尊重)
4、强迫因素。(强迫心里去„„,从而从心理上„„)
5、仪表。(第一印象:1自然诱发,2装饰,3行为)
6、能力因素。(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憎人及物)
7、刻板印象。(人的思想的惯性、习惯„„)
五、消息写作的基本结构及各个部分的作用:
(一)标题—
1、作用:表达内容,吸引观众;
2、原则:1准确概括2简明精炼3严肃得体
3、要求:1短标题多用2多用实题,少用虚题。(实:事实)3表达的内容要完整
(二)导语
1、含义:以简练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和诱惑力的开头,使受众对事件有宗的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2、步骤:1从大量的事实数据„„精炼出最恰当地表达事件的„„,所获材料的综述。
2用最能打动读者的方式将之行诸于文字。
3、类型:1直叙型2描写型3比喻型4拟人型5虚拟型6引典型7结论型8议论型9悬念型10对比型11引语型12“你”
4、(三)主体—
1、含义:对导语的具体的补充,解释,展开。
2、结构:事实的重要程度、时间、空间、逻辑。
(四)结尾
1、含义:对新闻事件的总结,概括,补充。
10.新闻采访技巧 篇十
新闻采访写作(2)是指中央电大新闻专业开设的新闻采访写作课程的第二学期,本学期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尹德刚和周胜编写的《当代新闻写作》一书。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习者系统了解和认识有关新闻报道与写作的基础知识,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以及消息、通讯等主要新闻体裁的基本写作技能,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训练,能够胜任一般的新闻采写工作。本课程的复习主要以教材为依据,各章复习要求及要点如下:
第一章
新闻报道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并掌握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认识新闻的本源与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重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与新闻报道的定义
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的概念与含义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观点内涵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新闻报道体裁
本章的复习要求:了解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重点掌握新闻报道体裁的基本类型,理解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复习要点包括: 消息的演变、消息的概念、消息的类型
深度报道的兴起、深度报道的概念、深度报道的类型 通讯的演变、通讯的概念、通讯的类型 新闻特写的演变与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消息的基本构成成分,理解并掌握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掌握消息各个构成部分的写作要求,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报道作品和新闻写作的实践,掌握消息各个构成成分写作的基本技能。复习要点包括:
消息的基本构成要素
新闻标题的概念、作用、特点、种类和写作要求 消息头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导语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新闻躯干的概念、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背景的概念、种类、作用和写作要求 新闻结尾的概念、作用、种类和写作要求
第四章
新闻结构形式
本章的复习要求:重点理解并掌握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理解并掌握时间顺序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自由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复习要点包括: 1.倒金字塔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2.时间顺序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3.悬念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4.并列式结构的概念、特点及优缺点
第五章
新闻主题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新闻主题的特性,重点理解并掌握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掌握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主题的概念 新闻主题的特性
选择和确定新闻主题的原则 深化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第六章
新闻材料
本章的复习要求:掌握新闻材料的概念及其与新闻事实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应从哪些方面鉴别新闻材料,重点掌握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材料的概念 如何鉴别新闻材料 选择新闻材料的原则
新闻语言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新闻语言的概念,认识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认识新闻语言与“新闻腔”、与语言规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重点掌握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以及达到这些要求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新闻语言的概念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准确、清晰、生动 新闻语言与“新闻腔”的区别
新闻语言与语言规范和时代气息的关系 如何使新闻语言准确 如何使新闻语言清晰 如何使新闻语言形象生动
第八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认识并掌握简明新闻、动态新闻、综合新闻、述评新闻、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的概念与特点,能够正确判断不同新闻作品的体裁类别,能够正确分析新闻作品的特点和写作成败之处。重点掌握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并能够按照写作要求采写这四类新闻报道。复习要点包括:
简明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综合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述评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事件新闻的概念和写作要求 非事件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人物新闻的概念、特点、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 会议新闻的概念、类别和写作要求 社会新闻的概念、特点、类别及采写要求
第九章
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本章的复习要求:理解并掌握通讯的概念和特点,认识通讯的种类,重点理解并掌握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法、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复习要点包括: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的种类 通讯的叙述方法 通讯的描写方法 通讯的议论与抒情方法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提炼通讯主题的方法和要求 通讯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方法
第十章
各类通讯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重点理解并掌握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特点和写作基本要求,并能够依此分析通讯作品的优劣之处,能够写作基本符合要求的通讯报道。复习要点包括:
1.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事件通讯的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工作通讯的内容、与工作总结的区别以及工作通讯的基本写作要求 风貌通讯的种类、特点和基本写作要求
特色通讯的写作
本章的复习要求:了解特色通讯的种类,认识新闻速写与新闻素描的不同特点,掌握大特写的特点、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新闻特写、深度报道和人物专访的概念、含义、特点和写作要领。复习要点包括:
1.基本概念:新闻特写、新闻速写、新闻素描、深度报道、大特写、解释性报道、人物专访
2.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作要领
3.新闻速写、新闻素描的特点及其与新闻特写的联系与区别 深度报道的由来、不同报道方式和写作要领
大特写的特点
解释性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人物专访的特点和采写要领
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本章的复习要求: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品特点和要求,了解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掌握调查报告的特点、类别、写作要求和格式,认识调查报告写作中的“常见病”,掌握内参稿件的内容、意义、作用及写作要求。复习要点包括:
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写作品特点和要求 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
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类别、写作要求和格式 调查报告写作中的“常见病”
内参稿件的概念、内容、意义、作用及写作要求
概念:新闻采访学是研究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特殊的本质、规律、方法、途径以及新闻记者活动方式的应用科学。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殊社会活动。
通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本章内容共4小节,仅作参考,不作具体教学要求。课程考试不包括本章内容。
期末考试的有关说明: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统考方式,卷面满分为100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及所占分数比例如下: 1.填空题:10% 2.多项选择题:10% 3.名词解释:12% 4.简答题:24%
5.写作或作品分析题:44%
记者《==》采访对象 记者认识〈==〉新闻事实 两对矛盾。
地位 基础和前沿,属于应用新闻学。
第一章 新闻记者
一、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我国古代:唐代邸报、进奏院状
宋代小报,内探、省探、衙探
最早职业记者:16世纪威尼斯——威尼斯新闻,近代最早的报纸
二、现代职业记者的发展
《申报》 外勤记者——访事
梁启超 《清议报》“记者”出现
法国哈瓦斯社,法新社前身,世界第一家通讯社
中国民营通讯社,广州 骆侠挺
黄远生——报界奇才《忏悔录》
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第一部专著
三、无产阶级记者的成长
第一个社会主义刊物,马克思和卢格《德法年鉴》
第一家马克思主义日报 《新莱茵报》
李大钊 瞿秋白 毛泽东 周恩来 瞿(《晨报》《时事新报》特派记者赴苏维埃,《俄乡纪程》《赤都心史》)
四、记者的基本任务
1、采写新闻(天职)
2、向领导机关和编辑部反映情况(内参)
3、群众工作 A通讯员工作 B了解群众要求和反映
C组稿约稿 D群众采访
五、记者的条件
黄远生:四能——能想、能走、能听、能写
邵飘萍:品性、知识与经验、身体健康
邹韬奋: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要有较强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修养和政策水平
3、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4、要有广博的知识
5、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6、要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第二章 采访的基本要求
一、采访的地位与作用
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理解采访与新闻本源的关系。
2、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决定写作
3、采访是新闻事业存在的基础。
二、采访的性质
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
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
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社会性、个体性、独立性、平等性。
三、采访的基本要求
1、到事实发生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
2、面向群众,心贴群众,反映群众的创造、呼声和愿望,把采访的立足点真正移到群众方面来;
3、真实性;
4、快速及时;
5、独立思考、独立负责,不轻信;
6、依靠组织、依靠党委;
7、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平易近人;
8、讲究职业道德。
第三章 新闻的选择和捕捉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的事实的报道。
三要素:事实、新鲜、重要
二、新闻价值
新闻事实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它既不能被任意夸大,也不能被任意缩小。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选择和衡量事实的标准。
要素:及时、新意、重要、可读
新闻价值的三个时态和三种表现形式。
三、新闻敏感
是识别新闻的能力,是迅速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事实的能力。
1、政治洞察力——记者新闻敏感的基础。
2、判断某个事实、事件在全局中的地位,在事物发展阶段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的能力。
3、判断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关心的能力。
4、见微知著的能力。
5、在同类事实中或同一事件中判断哪个事实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的能力。
如何增强新闻敏感:
1、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趋势。
2、认真学习辩证法,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观念,善于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3、深入调研,熟悉基础情况。
4、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5、善于不断总结经验。
四、新闻线索
概念: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
获取新闻线索的几个方面:
1、党和方针、政策及党政要人讲话。直接线索、间接线索;主题线索和题材线索
2、来自会议信息、简报。
3、编辑部提示。
4、其它媒体的消息。
5、朋友网络。
五、采访设计的实施
预先安排和策划
重要性:明确任务,抓住重点;计划性,提高效率;掌握背景材料,心中有数。
内容:
1、明确报道思考;
2、落实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对象;
3、收集并分析与采访对象有关的背景资料;
4、制定采访计划
第四章 访问
一、访问对象
1、以见报与否分:不见报对象并不是不重要
2、以时间来区分:临时性访问对象、经常性访问对象(通讯员)
3、获取新闻角度分:事实访问对象、意见访问对象
选择访问对象的标准:可靠性、代表性、权威性
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
有利无害——肯定表扬; 有利有害——批评教育;
有害无利——揭露批评; 无害无利——中性态度。
对有害有利对象中首先提出批评的采访对象要做到:
1、保证每一个细节事实准确无误;
2、牢记人民内部矛盾;
3、不要孤军奋战;
4、倾听批评对象的申诉;
5、不一味批评,促进转化。
三、谈话艺术
1、迅速接近,顺利开头。找共同点、接近点。
2、迅速转入正题:要求明确、交底清楚。A交待采访目的;B交待记者的“底”C亮出自己的观点
3、提问
问题性质分:基本问题、关键问题、困难问题
提问方式分:正面提问、侧面提问、反问或激问、设问、追问
按回答要求分:开放性提问、闭合性提问
4、提问、倾听、观察、引导相结合5、谈话的气氛与节奏
第五章 观察
一、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
1、观察可以直接获得第一手材料,保证新闻真实可靠,取信于人,发挥记者作为历史见证人的作用;
2、观察所得材料可以独立构成新闻;
3、可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有助于提炼主题和深化主题;
4、有助于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
5、有助于记者体验采访对象的思想感情,有助于与采访对象的感情交流,使采访深入、顺畅;
6、有助于构思、写作;
7、有助于核实材料
二、主题观察、一般观察
主题观察:按照一定目的与要求而进行的观察;
一般观察:日常观察
三、冷静旁观与亲身体验
新闻采访与写作选择题
悬赏分:30助理 二级
最佳答案
记者约请一些人就同一主题而开的座谈会,属于(D.招待会访问)12.一场大型活动,有许多内容可以报道,许多人物需要去采访,而现场记者只有一人,这种情况宜采用(A.交叉采访)提炼主题,认识事实,需要从(D.事实入手)述评性消息写作是(A.以评为主)18.人物消息写作(D.相对人物通讯它更注重时效)19.“观念+例子”的新闻写作是记者(B.先入为主)20.消息写作“三重复”毛病是指同一内容重复于(D.标题、导语、主体)21.在叙事表意上,消息主体与导语的关系是(C.补充、引申关系)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2005学年第一学期新闻类新闻传播专业 《新闻采访与写作》(1)试卷(B卷)
题号
得分
积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计
评卷人
一、填空题(10分,每空格1分)
新闻采访的特点体现为、时间的限制性、、需要的广泛性、、活动的艰辛性。
2、提炼新闻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第一
;第二。
一。
4、真实性,即是指
。思想性,即
3、不准搞有偿新闻是
的基本内容之指。
5、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
6、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
。积分
二、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认为收效明显的是()
A、个别访问
B、开座谈会
C、参加新闻发布会
D、现场观察
2、记者获取新闻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应是()A、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
B、各种会议与简报 C、与受众和亲友的接触
D、其它新闻媒介的报道
3、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结晶是()
A、新闻报道
B、新闻敏感
C、新闻事实
D、新闻素材
4、经济报道的三难问题是()
A、记者难访、编辑难写,读者难读
B、记者难写、编辑难改,读者难读评卷人
C、记者难问、编辑难编,读者难读
D、记者难写、编辑难编,读者难看
5、比较人物通讯,专访的特点是()
A、针对性、代表性、时代性
B、针对性、代表性、适合性
C、针对性、代表性、形象性
D、形象性、时代性、适合性
积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采访计划、新闻线索
政治新闻
反面激
积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20,每题5分)
积分
五、论述题(20分)
经济报道要做到雅俗共赏,记者在采访写作中应当把握哪些具体的环节?请联系实 评卷人
1、社会新闻有哪些采访要求?
2、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简述改革会议新闻有何现实意义?
4、怎样认识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际,谈谈你的看法。
积分
六、实践题(20分)
根据平时的采访活动写一则采访笔记。
天津师范大学(高职)新闻专业升本科入学考试
《新闻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总要求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传播学专业专、本科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高职)新闻专业 评卷人
专升本学生考试课程。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充分体现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强调学生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考试内容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三部分。考试内容深度与新闻传播学专科生相应的知识面相一致。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考试总要求是: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理解和分析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应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新闻传播行为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学的一般概念、主要理论观点和行为原则。
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新闻采访行为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学会消息的一般写作方法,了解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程序,掌握标题制作和版面设计的基本要领,掌握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
了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的基本发展脉络,了解有代表性人物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活动,了解主要报刊的历史沿革和突出特点,了解新闻传播史学研究的重要理论观点,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主要成就与经验。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新闻理论考核知识点
新闻
了解新闻的起源 了解新闻的定义及其特点 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理解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了解新闻价值、定义和构成要素 掌握新闻政策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内容 新闻事业
了解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理解新闻事业的性质和社会功能
了解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简史和基本特征 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发展简史和基本特征 新闻工作的政治规范
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和形成过程 理解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掌握如何正确发挥新闻工作的指导作用
了解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 新闻工作的业务规范 了解新闻失实的原因以及表现 掌握新闻真实性的要求 掌握如何防止新闻失实
理解如何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 了解一般的受众的心理 了解新闻工作者的修养要求
第二部分
新闻业务考核知识点
新闻采访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新闻采访的性质 理解新闻采访的特点 掌握采访与写作的辩证关系
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了解新闻敏感的含义以及作用 了解新闻线索的含义
理解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基本的采访活动方式] 掌握访问的特点以及实现成功访问的条件
10、掌握观察的类型、作用与方法 新闻写作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了解新闻六要素的含义 理解对新闻主题的要求 了解消息的分类 掌握导语的类型
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倒金字塔式” 了解通讯的类别
掌握通讯的结构 新闻编辑基本理论与应用 了解编辑的含义以及工作性质 了解组稿、选稿与改稿的意义以及方法 掌握新闻标题的结构与分类 理解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 掌握版面设计的语言符号和基本步骤 了解副刊、专栏、专刊的含义 理解广播新闻节目编辑的特殊要求 理解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基本要求 新闻评论基本理论与应用 理解新闻评论的地位与特点 掌握新闻评论的理论要求和方法 了解评论三要素的含义 了解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和结构 了解新闻评论的体裁 掌握短评的写作方法
理解广播评论的个性以及特殊形式 理解电视评论的特点与形式
第三部分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核知识点
古代报纸
了解邸报、小报与京报的基本知识
鸦片战争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有代表性的中文近代报刊
2.了解外文报刊在华出版的概况
第三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林则徐的译报活动 掌握洪仁轩的新闻思想 了解王韬与《循环日报》 了解维新派的主要新闻宣传活动 了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在海外办报活动 掌握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了解孙中山与《中国日报》 了解《苏报》与“苏报案”
了解《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 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了解民国时期的知名记者及新闻活动
第五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了解第一批工人报道的创办 了解瞿秋白的新闻实践活动
第六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向导》等共产党机关报道的创办 了解早期的通讯社与广播电台的发展
第七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九一”记者节的由来 了解革命根据地中的新闻事业 了解《申报》改革与史量才被暗杀 了解《大公报》的发展历史 了解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 了解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了解斯诺与《西行漫记》
了解范长江的新闻活动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了解《新华日报》对敌斗争的革命传统 掌握延安《解放日报》整风与新闻改革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新闻事业 了解《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 了解反“客里空”运动
【采访的步骤新闻采访】推荐阅读:
新闻采访提纲要领11-02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07-08
新闻采访写作与技巧10-05
新闻采访策划方案案例11-20
新闻心理学采访案例07-04
新闻学-采访与写作08-18
优秀运动员采访新闻稿08-18
我校春季运动会新闻采访策划方案08-01
黄山美丽经济新闻发布会记者采访提纲09-28
采访后的感想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