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2024-07-14

大学英语写作教程(8篇)

1.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篇一

记叙文的思路与练习

记叙文是以叙述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既可以以写人为主,又可以以写事为主。写记叙文要注意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即:时间(When)—— 何时发生,有没有具体时间?

地点(Where)—— 何地发生,有没有地点变化?

人物(Who)—— 何人参与,谁是主角?

事件(What)—— 发生了什么,有何特点?

原因(Why)—— 事件的起因?

结果(How)—— 事件的经过及结局?

一般说来,在一篇记叙文中这六大要素是缺一不可的。

记叙文的思路就围绕这六大要素充分展开。

【例】四级考试中,只出现过一次专门的记叙文体裁的写作,即“An Early Morning Walk”(1988.6.),2003年6月出现过包含记叙文的作文,即“An Eye-Witness Account of a Traffic Accident”。

对于“An Early Morning Walk”,知道命题要求后,我们就要开始构思了。When:题目已规定了是“清晨”,在这个时候,“我”去散步。

Where:到哪儿散步?去公园?在校园里?在街上(街上空气不好,还是不去!)。

Who:在公园里看到晨练的人:中老年人、年轻人、小孩子;在校园里看到读书背单词的学生。

What:人们热火朝天地做操,随音乐跳舞,打球,等等。

Why:清晨空气清新,适合锻炼;一日之际在于晨,背背书,读读单词。

当然,由这个题目可以令人想到很多东西,因篇幅所限,我们做了删减。

参考范文

An Early Morning Walk

One morning I got up very early,and everything around was very quiet.The sun had just risen,shining brilliantly and everything seemed to be covered with a layer of golden silk.There were only some birds singing occasionally in the tall trees.I strolled along the street toward the park,breathing the fresh air and feeling extremely happy.When I arrived at the park,I found,to my surprise,that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there.Men and women,boys and girls,all were enjoying themselves in their various activities.Some

were doing morning exercises,some were playing badminton and some old people were having their tea while talking to each other cheerfully.I wandered around the park.To my delight,I found a few middle-school students talking to each other in English in one corner of the park.I went up and spoke to them in English.We soon became friends.I was very glad to find another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my spoken English.On the way home,I realized that an early morning walk really was good and healthful.Taking early morning walks makes one healthy and wise.【点评】文章按照时间顺序(in chronological order),第一句话点明时间(One morning)、人物(第一人称“I”),并简要描述了早晨的特点(What was the setting),接着第二段第一句话交代地点(in the park),然后介绍公园里人们及作者的活动(What was happening),最后在文章结尾点题,即,归纳中心思想——Taking early morning walks makes one healthy and wise.仅仅189个单词既满足了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又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生动的细节,行文方式符合要求。

1.以“A Most Unlucky Day”为题,想想该怎么写。注意:题目的中心词是“unlucky”。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参考思路

When:哪一天是最倒霉的日子?考前的晚上?公布成绩的日子?周末?

Where:在大街上违章停车?在学校?在商场?在经常光顾的地方——食堂、餐厅、麦当劳、图书馆、溜冰场、投影厅?

Who:是我倒霉?是好友?你?那个蛋白质室友?

What:拿到罚单?上课上班迟到?失恋?被窃?四级没过?

Why:倒霉嘛,无非是运气不好,睡过头了、态度恶劣、偷懒、不刻苦„

How:一团糟,挨批,心情极度沮丧,不过也无所谓嘛„

想完之后,我们再花点儿功夫将关联的东东挑出来,别忘了本文的中心是“unlucky”。

根据自己的思路,写一篇文章:

参考范文

A Most Unlucky Day

I had a streak of tough luck yesterday.Everything,it seemed to me,went wrong.And I simply couldn’t understand why all the bad things happened to me in one single day.In the morning,as luck would have it,my alarm clock didn’t ring,and with an aching head I woke up half an hour later than usual.I was in such a hurry that,when making an omelet,I got my fingers burnt and splashed the omelet all over the floor of the kitchen.Having no time for my breakfast at that point,I rushed out of my house with an empty stomach and hurting fingers.I had intended to catch the 7:30 subway,but somehow I couldn’t make it.I became very nervous at the mere thought of being late for my English class,because my English teacher is very strict and demanding,and he gets angry whenever any student is late for his class.After getting off the 7:40 subway,I raced all the way from the station to my school,thinking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me to flag a taxi at this hour of the day.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near my school,I abruptly bumped into a man and,worse luck,broke the glasses I had bought for 500 yuan just last week.With scarcely any time to receive or offer an apology,I just kept on running and running.At long last,I arrived at the school only to find,with great sadness mixed with some relief,that the school was empty and the classrooms were all locked.It was Saturday.My ill luck showed no sign of coming to an end.When I returned home greatly frustrated,I found myself locked out.In my hurry I had forgotten to bring the key with me.Just my luck!

【点评】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呵成。文章的标题、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点出了中心思想:“I had a most unlucky day”。故事从作者醒来开始,在慌慌张张中煎蛋卷、赶地铁、急奔学校、撞破眼镜、发现白忙乎了一场,最后猛然清醒——匆忙之中忘了钥匙!整个故事描述得精彩生动,既有动作的细节又有作者内心的感受,让读者也身临其境地体会了倒霉的一天。

根据以下提示叙述一场交通事故:1)用第一人称;2)短语提示:drive home at about 30 kilometers an hour;it was dark;a small girl chased a dog;not hit her but hit a car in the other direction3)写出作者对此交通意外的感想。

参考范文

Last night I was driving home from work.I had an accident.I was following behind a truck,driving at about 30 kilometers an hour.I was watching the traffic carefully because it was getting dark.Suddenly a small girl ran onto the road from the left.She was chasing a dog and she wasn’t paying an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I immediately applied the brakes and turned the steering wheel quickly to the right.The girl jumped towards the side of the road as soon as she saw my car.Fortunately I did not hit her,but I hit a car coming in the other direction.Luckily I was not driving very fast so the damage was not serious.It is better to damage a car than to injure a young child,I thought to myself.B: 以第一人称写一篇记叙文,讲述在旅行中经历的一件小事。

参考范文

Go on a Mediterranean Journey

My wife and I have always enjoyed traveling by sea,and last year we decided to go on a Mediterranean journey.Although our holiday was rather expensive we thought that the high standard of accommodation,the first-class food and th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we saw were well worth the price we paid.We found that most of the other passengers were friendly and interesting,but there was one man,a Mr.James,who irritated and annoyed us.Whatever subject we talked about,it seemed that he was an expert at it.He had,apparently,read more books,visited more countries and studied more languages,than anyone else had.After a few days,we ate our meals in silence,because nobody wanted to begin a conversation that would soon be taken over by this man.Then my wife had an idea.She suggested that we might think of an unusual subject,look it up in an encyclopedia and then talk about it at dinner.If it were an unusual subject,Mr.James could not possibly know anything about it.The subject we chose was “English Agriculture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At dinner that night we discussed this subject with great enthusiasm.Mr

历年四级考试中的“How I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My Ideal Job”以及图表作文的第一段都属于说明文的范畴,如,2002年6月的根据坐标图写题为“Students Use of Computers”的作文。

说明文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认识顺序,选择具体的特点和细节来说明。

所以,说明文的思路要围绕说明顺序、事物的特点和细节展开。例如:

范文点评

A Famous Clock

When you visit London,one of the first things you will see is Big Ben,the famous clock which can be heard all over the world on the B.B.C.If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had not been burned down in 1834,the great clock would never have been erected.Big Ben takes its name from Sir Benjamin Hall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aking of the clock when the new Houses of Parliament were being built.It is not only of immense size,but is extremely accurate as well.Officials from Greenwich Observatory have the clock checked twice a day.On the B.B.C.you can hear the clock when it is actually striking because microphones are connected to the clock tower.Big Ben has rarely gone wrong.Once,however,it failed to give the correct time.A painter who had been working on the tower hung a pot of paint on one of the hands and slowed it down!

【点评】这是《新概念英语》中的一篇经典说明文,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大本钟”。文章开篇指明该钟位于英国伦敦,且全世界的人们通过BBC就能够听到钟声。接下来讲述了“大本钟”的由来,特点——不仅外型巨大,而且走时准确,在结尾处讲了“大本钟”的一个幽默的小插曲——油漆工把油漆桶挂在指针上,把钟弄慢了。细读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区区159个单词就把“大本钟”的光辉形象牢牢地刻在读者的脑海里,为什么?本文基于事实,分析了主题的来龙去脉,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贴切,作者态度客观又充满幽默,使读者既“明白了事理”,又对事物有较完整明晰的了解认识,此乃说明文之真谛也。

2.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篇二

关键词:衔接,连贯,大学英语,写作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备受外语老师和语言学家的关注。英语写作能力是相对于听、说、读这三项英语基本学习技能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语言输出技能。通常来讲,英语写作能力可以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标准。但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英语写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原因在于,许多大学英语老师还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面,导致很多学生感觉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信息,但在写作时仍然不知道从何下手,因而使写出来的文章带给人一种词不达意的感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语篇概念的缺乏导致,这也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Halliday和Hasan在1967年提出,语篇是由连续的语段和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是语义连贯的。而语义连贯的关键在于文脉,也就是衔接。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衔接是将语篇中的句子连接成一个整体,以达到使其连贯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写作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衔接的重要性却没能够引起老师的重视和关注。

一、衔接的分类

对衔接理论进行系统和深入的探究,加深对衔接理论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英语中的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其中语法衔接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而词汇衔接手段包括复现和同现。照应是指语篇中的一个成分作为另一个成分的参照,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照应可以使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成分连接起来。替代是词汇和语法层次上的,指用词汇取代某一个成分。替代成分与被替代成分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构成了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关系。替代的作用在于其不仅避免了重复,又起到了衔接的作用。省略是指把与语篇中的某个成分省去,是替代的一种特殊形式,只不过是替代词被省略掉了,即零替代。省略也是避免重复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能够更有效的突出所要表达内容,并使衔接更紧密。连接是通过语篇中的连接成分的逻辑关系实现的,主要通过连接词实现,是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复现是指同一词语以原词、同义词和近义词等词语重复出现在语篇中,以复现关系达到相互衔接的目的。同现是指的有相互关联的词语经常在一起共同使用。应该注意的是,衔接的复现和同现往往是同时被使用的,他们共同衔接并连贯着整个语篇。

二、衔接理论对大学英语写作教程的启示

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语篇的连贯性和紧密性。

1.系统全面地介绍衔接手段。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老师要系统地向学生介绍衔接手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衔接手段以使行文更连贯有条理。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语篇结构,可以使用不同的衔接手段,相同的语篇结构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衔接手段。作为老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衔接手段的用法,还要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和发现使用不同衔接手段的意义和差别,使学生在特定的语篇中去体验和感悟衔接的真正内涵。通过对衔接手段系统全面的讲述,让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同时大学老师应该把提高英语写作贯穿到平时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样学生经过反复的学习与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比如说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加注重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衔接手段在语篇中是如何起到链条的作用的,这也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

2.注意结合思维方式。大学教师除了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注重衔接手段的教授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模式的训练。主要是由于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思维模式的制约。中西方文化本身在思维方式上的就有着巨大的差别,这种思维方式主要体现在语篇结构上。所以说,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词汇,衔接等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学生运用西方的英语思维,进行英语的学习和写作。

三、对大学英语写作教程的改进建议

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对于衔接手段的认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应用。系统全面地讲述各种衔接手段,对于容易在写作中用错的衔接手段要结合具体实例加以详细解释,并且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方便学生记忆与掌握。同时还要注意对已掌握的衔接手段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模拟。

四、总结

3.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篇三

高考作文命题关键问题是:这种命题不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置之于国际视阈中尤其明显。

温儒敏教授沉重而犀利地指出:“如今中学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全线崩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几乎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温儒敏著《高考语文改革的走向分析及建议》)“人人喊打”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样考下去,“国危矣”;“人人参与”是因为高考就是这么考的,你必须适应它。恶果是“全线崩溃”,归因是“套式训练”,温教授一针见血,深中肯綮。类此洪钟大吕之音,其实一直不绝于耳,但教育举办方都似乎失聪或麻木了,找不到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遏止宿构、套作、模式化、文艺腔。

事实上,“模式化、文艺腔”已经固化为高考作文的“美学”特征,固化为阅卷评分者的美学标准,固化为语文教师的美学模板,固化为考生的美学追求。为了能够在高考中获得高分,学生必须每天读背“满分作文”,绝缘名家名篇,正如《儒林外史》的儒生只读八股文,不知李杜诗。读多了名家名篇,思想必定自由,“立意”极易相悖,只此一点,足以让高考上演“滑铁卢战役”的悲剧;读多了名家名篇,文风张弛自如,极易游离“主题”,只此一点,足以让“星沉海底当窗见”。过尽千帆,沉舟侧畔,有多少倾覆?血的教训让语文老师不敢放任学生博览群书,自由行文。为什么?因为有高考作文的“美学”,因为高考作文已经衍变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一种应用文文体——变异了的“八股文”。

“高考应用文”只是在高考考场上才有用,其成绩也只限于高考录取才有用,除此之外,一生中不会写也不需要这种文体的文章。这种写作放之世界,更是一无是用。请参看历届《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全球成绩报告》,其中中国学生最能体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分析性写作”的成绩(还有阅读能力)从来比不过西方诸国学生,低于全球平均成绩,这也印证了温儒敏先生的“全线崩溃”说。

是不是中国学生的其它能力也是如此呢?不,数学能力就远远高于世界各国(GRE只考阅读、写作、数学)。这值得中国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借鉴、反省与深思:为什么中国学生阅读写作能力不能像他们的数学成绩那样冠绝全球?恐怕不能只归结于中国现代“重理轻文”的世俗观念,其实,我们作文没比数学少练少写,阅读习题没比数学少做少讲。

窃认为之所以中国学生数学成绩优异,是因为:一是系统规范的教程,二是严谨细化的学考,三是宽广多元的思维。这三点其实也是新加坡、加拿大、英、美等国的写作成绩优异的原因。其系统性从迈克尔·卡里尔的《中等语言技巧——写作》可窥一斑,他明确地规定了一些文体的规范训练项目:1.非正式的书信,2.给材料写作,3.描述人物,4.描述地方和物品,5.描述过去,6.比较,7.邀请,8.优选,9.指示,10.未来的计划,11.正式书信,12.报告,13.梗概,14.演讲,15.劝告,16.说服,17.描述过程,18.叙述一则故事,19.发表赞成或反对意见,20.辩论。

写作的目的不是语言游戏,而是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家庭、自然等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洞悉自己心灵,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诉求和观点的思维训练。如美国小学一年级的写作教程一般要求:写简短的说明文,描述一种体验,写简短的记叙文,描述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感受细节。二年级则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写简短的记叙文,给朋友写信,要有日期、问题、正文、结尾和签名。这样的写作训练无疑极具生活气息。

中国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要求考生写一封信,结果半数以上的考生写的都不尽符合书信体的完整格式。由于长期的作文训练全都是瞄准考试的套式训练,相当一部分学生连这样一点文体要求的变化都不能适应,书信写作的基本能力缺失,直接写成了“标准议论文”——模式化、文艺腔。

其它文体的写作情况怎么样?虽然高考要求“文体不限”,但极少有人写除了“议论文之外的文体。即使写了,也往往被低评。现状如此残酷,“美学”如此强势,迫使作文教学不得不趋于模式化、文艺腔,迫使学生不得不“未雨绸缪”——宿构、套作。这种恶习不仅盛行于中国考场,而且还蔓延到国际考场。但是,英美考官决不姑息,直接宣布这样的雅思作文成绩无效。中国的应试作文在重视个性与创意的英美考场上,参与国际竞争时遭遇到了“全线崩溃”。

作文教学要想彻底扭转积习,必须用重典,下猛药,可以仿效英美的做法,对“模式化、文艺腔、套作、宿构”的作文直接判定0分,或宣告其语文成绩无效。当然,这也只是治标。要想治本,还得有扎实的建设:首要的是建构系统规范的独立教程。

我们中小学没有独立的写作教程,写作只是依附于语文课本之中的一小部分。就是这小一部分,也只是一些支离的技法的介绍(就其实质,还是为了应试),而没有把写作视为精神方面的行为,没有科学的写作理论作指导,因此学生作文普遍呈现“假、大、空”的文风。这是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写作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训练,基本上都是应付考试,就连依附于教材之中的“写作教程”也早成了弃儿。因此,作文教学一直处于畸形的训练之下,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等等全都被禁锢于这种固化的应试模式之中,最后的悲剧是:只剩下所谓的“记叙文”“议论文”两种文体。到了高中,就只剩下“议论文”,因为只有这种文体能够在考场上快捷地“模式化、套作”,能够将背诵的“满分作文”快捷地拼盘,“文艺腔”流光溢彩,易于换取高分。

我们平时的写作也只有课堂作文、考场作文,学生根本无暇进行写作前的准备、酝酿、深刻的思考。在这种机制之下,学生很难写出独具匠心的个性文章,只能因袭“满分作文”的模式,只能拼盘“满分作文”的内容。我们没有欧美那种课外作文,那种课题式的长篇著述,那种“田野调查”式的真文章。比如这样的作文题目:1.为人类服务的动物。2.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3.为度假作准备。4.度过一周假日的最好方式。5.写一篇你喜欢的书籍的评论。6.简要描写一些你在闲暇时喜欢做的事情。7.学习外语的价值。8.我最好的朋友。9.我喜欢的与厌恶的……我们学生训练的只有感悟短篇,高考作文也不过只要求“800字”。“800字”的思维训练,只有在中国考场上能“自娱自乐”,到了国际考场一试水,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我们的作文命题也值得深刻地反省:为什么不能贴近生活贴近自我?如果拿上文的9个作文题目来高考,焉会出现“宿构、套作、模式化、文艺腔”?翻阅“满分作文”,爱因斯坦、霍金、陶渊明、李白等等“万能例子”(还有“万能开头”“万能结尾”)被牵强附会地引用无数次,但就是不见“自我”,这样的作文怎能不“假、大、空”呢?

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获得并全面地掌握受用于人生、有国际竞争力的写作能力呢? 野叟献曝:

1.研究所有的文体(包括便条之类),从理论到实践,作出严谨细化的界定,制定“写作内容标准”,形成系统,有计划有步骤有序列地推行于各个年级。每一年级只学且考某些文体。高考不限。

2.根据各年级写作要求的不同,编制出系统规范的独立的写作教材,通盘统筹,不失序,不重复建构。“写作策略与运用”操作性强。文体多元,思维必多元。

3.设置专职教授写作的老师,使其专业化,不被其它事务干扰。将阅读、写作各自独立。

4.作文命题必须贴近生活贴近自我,且不能固化为某一种模式。“变”是常态,确保思维的广度和多元化。

5.不只有课堂作文,还要有周作文、月作文、学年作文。不只有区区几百字的短篇作文,还要有扎扎实实的中篇、长篇作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6.作文单独考试。

4.公文写作教程 篇四

公文写作教程

一、规定的含义和特点

(一)规定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七条第十二款对规定的功能作了如下表述: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中央、中央组织部、中央办公厅、中央纪检委,以及各级地方党委,近年来制定了不少规定,为党的工作、事务及党员的行为提供规范和依据。如中共中央1998年发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发[1998]16号),中央办公厅1997年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中办发[1997]3号),中央纪检委1996年印发的《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工作保密规定》(中纪发[1996]14号),河南省委和河南省政府联合发布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豫发[1997]19号)等等。

行政公文中也大量使用规定这种文体,只是行政公文中的规定跟条例一样,都不作为独立的公文发布,所以《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没有列入规定这一文种。

行政公文中的规定,可以由命令来发布,如:1999年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长签发第56号司法部令,发布了《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规定》;1999年8月10日中国地震局长签发第3、第4号令,分别发布了《地震行政执法规定》和《地震行政复议规定》。

行政公文中的规定,也可以用通知的方式来发布,如:1999年9月7日信息产业部以通知的方式发布了《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1999年11月8日新闻出版署以通知的方式发布了《出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

(二)规定的特点

1.制发机关较宽泛

这是跟条例相比而言的。前面强调过,条例的制发是有严格限定的,对于党的公文来说,只有中央组织才有制发条例的权力;对于行政公文来说,高级别的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才有权制发条例。而规定的制发机关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各级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都可以制定和发布规定。

2.内容比较局部、具体

规定的内容一般没有条例涉及面那么大,有较明显的局部性。如《地震行政执法规定》、《地震行政复议规定》,还有《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等,就具有行业性和局部性的特点。因此,规定中的条文要比条例更具体一些。

3.行动约束力更强

与条例的概括性、原则性较强的特点相比,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对某项任务和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都比较明确,操作性更强,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规定比条例有更明显的约束力。

朝阳【wlsh0908】整理

二、规定的写法

(一)规定的标题和制发时间

1.规定的标题

规定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制发机关名称+适用对象或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中共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另一种省略 制发机关,由适用对象或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教育部1999年12月颁布的《中小学校长培 训规定》,司法部1999年12月制发的《未成年犯管教所管理规定》。规定的标题,不能采用 制发机关+文种的写法和只有文种的写法。

2.规定的制发依据和时间

独立发布的规定,在标题下方正中加括号标明什么会议于什么时间通过,或什么机构于什么 时间批准,如监察部发布的《监察机关参加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的暂行规定》,题下标明 “1990年第九次部务会议通过”。随命令、通知等文种发布的规定,以命令或通知的发布时 间为准,规定自身不再标明制发时间。

(二)规定的正文

1.总则

总则是规定的第一部分,用来交代制发规定的缘由、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等等。总则一般自成一章,分为若干条。如《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第一章为总则,共五条,第一条交代目的和根据,第二条明确适用范围,第三条要求各级教育部门有计划地培训校长,第四条说明培训的宗旨,第五条规定校长每五年必须接受一次培训的时限。

2.分则

分则分为若干章,每章有小标题,下列若干条款。如《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的分则是:“第二章内容与形式”,“第三章组织与管理”,“第四章培训责任”,每章列条不等。分则是规定的主体,规定的实质性内容和要求都在分则部分集中表达,是写作的重点所在。

3.附则

附则是规定的结尾部分,主要用来作补充说明以及交代执行要求,如还有什么单位和个人适用这一规定,规定的解释权属于哪一部门,规定何时生效等。

需要说明的是,规定一般采用通篇章条式的写法,但也有在章条前加绪言的。另外,如果内容简单,也可以不分章,直接分条,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不作外部标定,但三部分必须仍然是清晰的。

【 范 文 一 】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中发[1998]16号

朝阳【wlsh0908】整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 建设应负的 责任,保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 要硬”的方针,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指示。

第三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 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 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 务工作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第四条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立足教育,着 眼防范;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章责任内容

第五条党委(党组)、政府以及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对职责范 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

党委(党组)、政府以及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 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六条党委(党组)、政府以及党委以及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 党风廉政状况,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建设的理论,学习党内廉政法规,进行党性党风 党纪和廉政教育;

(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党风廉政法规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的党风廉政法规制度,并组织实施;

(五)履行监督职责,对所辖地区、部门、系统、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领导班子和领 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六)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使用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七)依法领导、组织并支持执法机关履行职责。

第三章责任考核

第七条党委(党组)负责领导、组织对下一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党风 廉政建设 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工作目标考

朝阳【wlsh0908】整理

核、年度考核 等结合进行,必要时也可以组织专门考核。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

各级党委(党组)应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列入年度总结工作报告,报上 级党委、纪委。

第八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执行和考核,应与民主评议、民主测评领导 干部相结合,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

第九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业绩 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列为民主生活会和述职 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十一条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领导干部违反本规定第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组织处理 或者党纪处分:

(一)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对上级领导 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 党内职务处分。

(二)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重大案件,致使国家、集体资财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 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责令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辞职或者对其免职。

(三)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 分;提拔任用明显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四)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法规,弄虚作假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五)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或者对办案人、检举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 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六)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知情不管的,责令其辞职或者对其免职;包庇、纵容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其他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党纪处分。

具有上述情况之一,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比照所给予的党纪处分给予相应的行政

朝阳【wlsh0908】整理

处分;涉 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实施责任追究,要实事求是,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领 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人民团体、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参照执行本规定。

第十五条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5.作业《常用文体写作教程》 篇五

4.活动简报的主体适合采用何种方法(A)。(单选)A.新闻报道方法 B.并列形式

C.归纳法 D.排比法

5.市场调查报告所需要的企业外部的资料不包括(D)。(单选)A.报纸杂志刊载的调查报告、统计资料B.政府机关和领导部门的计划 C.兄弟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资料D.实际调查的资料

6.按照科技论文语言简明的要求,做法不正确的是(C)。(单选)A.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反复强调 B.意思复杂的单句改用复句 C.多用介词结构和文言虚词 D.复句的意思很简单则改为单句

7.具有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选取材料需要(D)。(单选)A.选取确实的材料

B.选取有力的材料

C.选取易于理解的材料 D.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

5.我国常用的展销会、试销等都属于市场调查的何种具体方法(C)。(单选)A.询问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价格法 6.合同中,结算方式、履行地点和期限应详细无误,这反映了拟写合同应注意(B)。(单选)A.措词用字力求准确简洁B.内容必须具体明确C.严肃经济合同纪律D.签订合同必须手续完备

7.论文中的术语、缩写、符号、计量单位等都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这是科技论文语言特点中的(D)。(单选)A.准确性B.简明性 C.生动性D.规范性

4.计划是要下达落实的,这要求计划需具备(C)。(单选)A.内容的预见性B.目标的现实性 C.措施的可行性D.作用的约束性

4.活动简报的主体适合采用何种方法(A)。(单选)

A.新闻报道方法 B.并列形式 C.归纳法 D.排比法

5.合同的中心内容是(B)。(单选)

A.合同履行期限 B.标的 C.数量与质量 D.价款或报酬

6.件名或主题属于商业信函的哪个部分(B)。(单选)

A.信头 B.正文 C.信尾 D.落款

7.具有独创性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选取材料需要(D)。(单选)

A.选取确实的材料 B.选取有力的材料 C.选取易于理解的材料 D.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

多选

8.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ABCD)。(多选)A.行文的针对性B.内容的客观性C.反映的及时性D.形式的严格性 9.市场调查的基本方式有(ABCD)。(多选)A.普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

10.按照科技期刊的性质和报送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多选)A.综合性B.学术性C.技术性D.检索性

8.计划是面向未来工作所制订的(ABCD)。(多选)A.奋斗目标B.工作步骤C.实施要求D.预想性部署和安排。9.计划的正文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多选)A.Why

B.What C.When

D.where 10.根据写作目的的区别,可以将科技论文划分为(AB)。(多选)A.研究报告B.学位论文C.社会科学学术论文D.自然科学学术论文 8.慰问信的正文,通常包括的内容有(ABCD)。(多选)

A.表示慰问 B.概述事实 C.表达希望 D.署名和日期

9.按照研究报告的写作目的及其内容特征来看,可以划分为(ABC)。(多选)

A.学术性论文 B.技术性论文 C.综述性论文 D.创新性论文

10.演绎推理又可分为(ABCD)。(多选)

A.三段论 B.选言推理 C.联言推理 D.关系推理

判断

11.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判断)正确 12.专题研究报告是介于科技论文和科技综述之间的科研文体文章。它在内容上比综合研究报告的要求更高。(判断)正确

13.阶段性成果总结报告,由于是向上级机关和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成果总结汇报,所以其在写法上有其独特的要求。(判断)正确

14.学术论文的写作要领中提到,成功的观察应当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精确性。(判断)正确

11.最常见、最典型的“三要素”表述方式是分列式写法。(判断)错误 12.招标书的主体要写明招标的目的和招标单位的基本情况。(判断 错误 13.科技论文有统一固定的格式。(判断)错误

14.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据此可以得到真实可靠的资料,是非普遍调查的长处。(判断)错误

11.计划前言的作用在于使执行计划的单位或人员从思想上重视此项工作。(判断)正确 12.总结的实质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活动规律性的再认识过程。(判断)正确 13.质量指标的的规格、性能、式样、标准等,即标的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性能和外观状态的标准。(判断)正确

14.理论型科技论文的正文一般分问题而逐段论证说明。(判断)正确

填空

1.(总结)是对本单位以往某项工作或某一阶段工作完成情况的回顾和评价,旨在找出经验教训,得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用以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南。(填空)2.科技报告以(记录、说明、论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填空)3.具体地讲,科技报告是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的实用性文章。(填空)1.(调查报告)是针对现实中出现的较重大的问题,为了解情况、澄清事实、制订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总结典型经验,指定专人或派出调查组,深入实际调研后写成的书面报告。(填空)2.学术论文以研究主题和研究对象的学科门类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和(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两大类。(填空)3.学术论文的写作要领中提到,科学研究有两大类,一类是开创性研究,一类是发展性研究。(填空)1.从领导科学的角度而言,(计划)是实施主体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填空)

2.(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对某事物中每一个对象进行研究,而做出关于该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填空)

3.(文献综述)与(参考文献)是专题研究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即对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或所否定的前人结论,都应做出客观评述,并在文尾逐一列出篇名。(填空)

简答

15.简述拟写邀请信的注意事项。(简答)第一,适时发文。第二,内容细致。第三,注重礼仪。15.还价信在写作上要注意哪些内容?(简答)第一,还价信是双方平等地进行沟通,是相互间的协商与交流,双方都可以使用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要求。

第二,还价信的要点要针对商品交易中有争执的相关信息,不牵扯其他问题,内容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信中只谈论商品交易上的不同认识,陈述观点和理由,不能针对对方的人或单位。第三,信中用词用语不能强硬,更不能用胁迫的语气。如果确实上编实用文书写作。15.简述拟写邀请信的注意事项。(简答)

6.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 篇六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了了解和获得新闻事实而进行的情况搜集和调查探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目的:为新闻报道服务,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服务 新闻采访的实质:以客观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专业性、及时性、突发性、广泛性、艰辛性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简明性

广义的记者:新闻机构中从事新闻材料的采集、拍摄、录制和新闻作品写作、制作、编辑和报道的专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新闻节目主持人、新闻摄影、新闻出版者等。

狭义的记者:出外采访的人

19世纪初期,随着近代报纸的创刊,我国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记者。

记者的职责1、2、采写新闻:面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难度大的报道任务时,记者应责无旁贷,奋勇当先,千方百计的去完成采访任务。

反映情况:不是公开的新闻报道,而是特指记者在实际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些不宜作公开报道,但对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有参考价值的材料,写成“内参“的形式上报。

3、做群众工作

采访者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1、记者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能力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新闻业务技能的娴熟运用能力)

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敏锐发现新闻线索、迅速地挖掘新闻素材、及时地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敏感的表现:

一、快捷,能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二、准确,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三、灵活,不拘泥于某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

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1、2、3、4、迅速遇见可能出现的新闻的能力

迅速判断新闻事件引起受众反响程度的能力

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的能力

迅速判断新闻事件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的能力

5、迅速判断透过一般现象挖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重要新闻的能力

新闻价值:指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能否成为可以进行传播的新闻尺度。

新闻价值包含的要素: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冲突性、异常性。

掌握的基本原则:新闻价值的各个要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要件只是报道的参考系数,我们在世纪操作中要学会综合观察与利用。

报道思想: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策划报道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施这一指导思想的大致设想,有时也成为报道意图。

如何形成和明确报道思想1、2、吃透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章,从中把握报道思想 从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报道中捕捉、获取报道思想

3、参与社会实践,从所听所闻获取报道思想

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的作用:

1、2、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 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

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

新闻线索的获得渠道1、2、3、4、5、6、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重要文件

各种会议、领导讲话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信息和简报 通过受众、亲友提供 通过其他媒体渠道获知 记者的耳闻目睹和日常积累

其他渠道:新闻线人、新闻通讯员提供及热线电话、读者来信

采访计划或采访策划方案应包括:1、2、3、4、报道思想:对近期报道思想要了解,这是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

采访目的:采访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采访?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可能产生的传播效果会怎么样?本次采访的要求是怎样的?

采访对象、范围:要采访的中心人物是谁?还要采访哪些相关人物?采访顺序怎样安排?如何确定采访的地区、范围、部门? 采访时间:选择最有利于采访的时间和时限要求。5、6、7、采访的实施:选用何种采访方法(方式),如观察、访问、座谈会、体验式采访、隐性采访,或是几种方式相结合。

报道方式:确定报道形式、角度和初步选题;对刊(播)发的要求,如放在哪个版面、栏目,采写周期,写多少字

采访内容:开列调查纲目,记者在采访前,应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列出较为详细的调查纲目,有事还需要把这个纲目送给被采访者,让他们了解记者要采访的问题,在思想上和材料上有所准备。开列提问提纲,就是准备问题,问题要尽可能多些,有具体的,有概括的。

8、相关采访条件的准备:如交通食宿的安排、采访设备的准备以及经费的预算

9、其他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方法

采访形式: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以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形式,与被采访独享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外在关系来进行采访工作的。

采访方式:由于新闻事件的性质不同、被采访对象的情况不同而决定的记者采访活动的不同类型。

采访方式:隐形采访、异地采访、交叉采访、立体采访、巡回采访、蹲点采访、体验采访

提问: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

提问的方法:单刀直入、迂回包抄、穷追不舍、引导启发、反面激问、求教探寻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地讲,记者用眼睛采访)

现场观察的方法

1、观察与提问相结合2、概览与细察相结合3、观察与思考相结合4、定点与步移相结合5、眼看与全感相结合6、公开观察与隐蔽观察相结合

新闻主题:新闻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新闻事实所要表达的记者的态度、观点、情感和思想。

既要反映新闻事实,又要表明记者的态度和观点。

新闻主题确立的原则:确定主题的最佳性、注意主题的独创性、增强主题的针对性

新闻主题提炼的方法:追根溯源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

新闻语言:适合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

消息的结构:消息写作中材料选择、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与方法。

消息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以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按哦爱或布局的方式。

二、消息的构成,即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构成,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岛屿、主题、背景、结尾几部分

消息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 消息的构造成分

消息的标题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导受、导向、美化和序化

消息标题的种类主要包括:主题、引题和副题

消息头:一般是指消息头那几个以不同字体或加括号区别于内文的字。

新闻导语:消息中开头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最主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的部分。

以表达方式区分导语的种类:叙述型导语、描写型导语、议论型导语、对比型导语

动态消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它迅速、快捷地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新情况、新事物、新变化、新问题、新成就、新动向、新气象、新趋势。动态消息可以报道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也可以报道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以及与大众社会相关的千变万化。动态消息的特点:新、短、快、活、强

经验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报道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

二、报道能推进工作的经验

三、报道最新鲜独创的经验

四、报道用事实说明的经验

人物消息概述

报道人物的世纪和活动的新闻题材。人物消息里面的人物要具有新闻价值,可以是名人、大人物,表现公众人物的新闻,也可以是凡人、小人物,表现普通人引发的新闻。可以是去的重大成就、获得突出成绩的人,也可以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不同凡响之举的默默无闻的人,也可以是怪人、奇人,甚至可以是反面人物。

人物消息的特点:

1、2、人是主角,以写人为主,叙事是为写人服务的。篇幅短小

3、内容集中

4、强调时效

人物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生动传神

二、个性鲜明

三、突出重点

社会消息:以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自然现象以及生活情趣为报道对象的新闻题材。一般被称为社会新闻,也被称为“软新闻”。

社会消息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具有贴近性;受众范围宽,具有广泛性;相关资讯多,具有知识性;传播效果好,具有趣味性;报道灾害快,具有突发性;唱正气歌,具有引导性

社会消息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一、小事多留心,着眼百姓生活。

二、热点不会比,反映民众诉求。

三、格调要提升,抵制虚假低俗。

四、出击应迅速,报好突发事件。

五、形式须灵活,写出情趣感情。

通讯:一种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发生(成长)经过及结果(经验)的新闻体裁。

1870年,王韬在国外游历时写的《普法观战记》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通讯。1912年,《申报》特地为黄远生开辟“北京通信”专栏,后人称为政治通讯。

通讯的特点:

通讯与消息的共同点,如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

通讯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详细、具体、深入、生动,更灵活、多样化,更有感染力。

一、内容的扩展性

二、时效的适度性

三、结构的灵活性

四、手法的多样性

五、人称的丰富性

林外通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通讯标题不用多行题,有事出现副题,前面加破折号;通讯发稿时,不加“本报讯”。

人物通讯:一种详尽报道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报道正面新闻任务的先进事迹,反映任务的成长经历,展现精神风貌,对人们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也报道中间人物或有争议的人物,甚至是后进人物与反面任务的思想变化过程,分析行为动机,挖掘思想根源,对人们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人物通讯分为两类:

1、2、报道个人的,以一个典型人物或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 报道群体的,以几个人甚至一个先进人物群体为报道对象

人物通讯的特点:形象性、生动性、时代性、典型性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求

1、突出写人,把人写活

2、精心选材,合理布局

事件通讯:较详尽地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注意选择典型事件,全面、深入地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集中深刻地引出一定的经验或教训,并揭示其社会意义。

事件通讯的特点:典型性、重要性、深刻性、全面性、政策性

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1、2、3、突出重点写好事 深入挖掘写透彻 如临其境细描绘

4、掌握分寸讲政策

风貌通讯:着重记叙社会风貌、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的通讯体裁。也叫概貌通讯、旅行通讯。报刊上常见的是巡礼、见闻、游记三种。

风貌通讯的写作要求::1、2、3、求“特”,写出特点 求“变”,写出变化 求“新”,写出新意

4、求“趣”,写出情趣

特写: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特征的片段、场面或瞬间,进行“放大”、“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体裁。分为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旅行特写、速写等。特写的特点:题材特别、内容特别、表现特别

特写的写作要求:

1、观察要细致化2、3、4、选材要集中化 篇幅要精萃化 角度要奇异化

5、表达要艺术化

专访:记者带着问题对特定对象进行专门访问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物专访: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纪实访问的通讯体裁;又称为人物访问记,属于纪实性报道。

专访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第一人称,可以用问答式,也可以用自述式。

人物专访一般都有特定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选择的都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也可以是罪人、犯人、有问题的人,专访的问题多是回答和解决社会和让你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人物专访的三要素:人物、现场、谈话

人物专访的写作要求:

1、选准专访对象

2、准确把握时机

3、合理安排观察

4、注重谈话纪实

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主题的深刻性

二、题材的重大性

三、报道的整合性

四、体裁的多样性

五、效果的显著性

调查性报道:由媒体相对独立完成,以记者调查魏主要方式,揭示部位人知的新闻试试的深度报道形式。

调查性报道的特点:探究性、质疑性、独立性、重大性、风险性

解释性报道:通过大量使用新闻别经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和分析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解释性报道是分析性报道,是深度报道中最重要的文体,特别是在西方国家的报纸上占有重大的比重。解释性报道的特点:1、2、3、充分使用背景材料,用事实“解释”事实

突出“为什么”这一要素,着重点在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事实蕴含意义 连续报道:新闻媒介对受众关注的某一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典型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报道。连续报道又称为追踪报道,追踪新闻事实的发展轨迹并不断地及时报道,每一次报道的递进,都构成连续报道的片段,直到最后完整地呈现事件。一般至少需要3篇,特别适用于突发性事件。连续报道的特点:1、2、3、报道力度大,报道声势强 报道时空跨度大,报道时效性强 每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4、体裁的多样性,问题的灵活性

系列报道:在同一个大主题下,对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进行不同视角、侧重点的分篇、持续的新闻报道方式

系列报道适用于对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现象与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惊醒的一系列报道,报道篇数不少于3篇。

组成系列报道的多个报道都是独立的,他们没有外在的联系,却有内在的联系。这就是要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之下,实现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的的特点:1、2、3、主题的集中性 内容的广播性 报的的计划性

4、文体的一致性

调查性报道:

1、确立调查目标,表明质疑态度

2、把关键性追问作为“子标题”

3、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和细节

4、注重结构安排

5、突出平衡性原则,注重展现观点的交锋

解释性报道写作的操作要点:

1、采用逻辑关系结构全文

2、围绕“为什么”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写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3、广泛收集背景素材,大量占有材料

4、用事实解释事实

连续报道:

1、每篇相对独立,但要有内在联系,注意平衡性和整体性

2、每篇在报道新的新闻事实时,要适当交代背景或适当回顾

3、要突出之前未曾报道的最新动态和进展

4、要善始善终,切忌虎头蛇尾

系列报道:

1、选择好体裁,开掘好主题

2、分解若干子题,划分报道角度

3、单片追求个体影响,整体形成集聚效应

4、注重典型清洁,抓住生动细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1、快捷性、及时性

2、现场的实证性

3、受众接收的随意性

电视新闻专题是指运用电视新闻的表现手段和报道技巧对新近变动的事实所做的较完整、较系统、较深入地及时报道。类似于报纸、广播新闻中的通讯。电视新闻专题题材广泛、多样化,大多围绕社会上的重点、疑点、热点问题进行选材,针对事实进行分析和阐述,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使观众产生思想上的震动和感情上的共鸣。

网络新闻: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近变动 和对正在变动的事实的变动评论。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交互性、及时性、丰富性、多元性

多媒体写作:网络新闻写作最显著的表现形式P298

“华尔街日报体”: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

基本特征: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开头,然后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题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在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人物的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

融合型记者也叫多技能记者、超级记者、全能记者、移动记者、背包记者。融合型记者掌握了全面的多媒体技能,能够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报道任务,为多种不同媒体提供新闻作品。

融合型记者的要求:

1、合理的知识结构

2、超强的职业能力

3、过硬的技能水平

7.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篇七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学科为基础又指导具体学科。语言学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当然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哲学从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到语言学阶段, 一直影响着语言学。特别是到了现代, 哲学研究的中心转向语言哲学, 认为不论研究存在还是研究认识, 都需要首先弄清楚语言的意义。这就是西方哲学上的语言学转向。语言学派的分水岭最终也可以追溯到不同的语言哲学和认识观。认知语言学对语言认知的研究就经历了客观主义哲学观、经验主义哲学观, 发展到现代的体验主义哲学观。本文试图阐述笔者在体验哲学指导下对《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学实践所进行的探索, 分析在体验哲学指导下进行的教学实践的优势及其不足之处。

2 体验主义哲学观

(1) 一般意义的体验哲学

《哲学大辞典》中指出“体验”与“经验”不同, 经验预设主体与客体的对立, 但是体验则无主客体之分, 它是个体生命在时间之流中, 由内在 (一种本能, 即知、情、意) 与外在 (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 共同造成的具有统一意义的实在。人们生活在体验之中, 并透过体验而生活。 (冯契, 1992) 由此可见, 人们通过体验认知事物, 这种体验不是浅显的体会, 而是对事物的深刻领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而是深入事物的内部。

(2) 语言认知的体验哲学理论

“体验哲学” (Embodedied Philosophy&Philosophy in the Flesh) 由Lakoff和Johnson在其1999年出版的合著《体验哲学——基于体验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 (Phi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 中首次提出。体验哲学尖锐地批判了在西方流行多年的经验主义,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西方哲学观, 对西方思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涂纪亮, 2003)

语言认知的体验哲学观认为心智从内在上讲是体验的, 认识是无意识的, 抽象概念主要是隐喻的。体验心智是指概念、推理和心智, 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反映, 而是由人体经验所形成的。这种体验基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尤其是感觉运动系统, 他们与环境互动, 奠定了日常生活的认知基础。Lakoff和Johnson (1999:497) 指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 并且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 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空间概念和身体部位是我们形成抽象概念的基础。隐喻是我们赖以认知的基础, 是认知工具, 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 隐喻是以人体体验为基础通过跨域映射 (从始源域向目标域) 建构出其它概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特征, 普遍存在于人类的文化和语言之中, 没有隐喻, 就没有哲学。 (Lakoff&Johnson, 1999)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言除了符号性、任意性、社会性、系统性等性质外,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征, 那就是体验性。

例1:In the next few frozen seconds the shame and horror of the moment penetrated and I was sick with an intensity I had never felt before.

frozen一词是freeze的过去分词, freeze的基本义是结冰、冷冻的意思。诚然, 时间不可能结冰、冷冻, 但是当人们感到耻辱、羞愧、害怕的时候, 往往会发呆,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往往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仿佛时间被冻住似的。正是由于有这种体验, 才有了这一生动、形象的隐喻表达。

例2:Much of the available climate data appear to back these fears.

此句又是一例。back一词原本指人或动物的脊背, 脊背常被用来背负重物, 有支撑作用。也正是基于这种体验, back被演化为动词使用时便有了支持、支撑的意义。

以上只是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中随意挑选的两个例子。这样的例证不仅存在于英文表达中, 在汉语表达中也同样普遍存在。这种表达法从修辞学角度讲属于隐喻, 但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方式, 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 一种我们赖以生存的工具。没有隐喻, 我们就无法认识这个世界, 就无法开口说话。1980年语言学大师George Lackoff与哲学大师Mark Johnson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 以大量日常口语资料揭示:隐喻不只是字词的游戏, 更是与我们的认知活动及思维运作息息相关的角色, 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思维活动中无所不在, 大部分的感念体系是隐喻性的, 我们经由此途径建构了观察事物、思考、行动的方式。由此可见, 语言认知离不开人体体验, 基于人体体验, 认知到事物、概念之间的相似性, 然后以隐喻的方式构建出许多新的意义和概念。

3 教学探索

笔者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全院大学英语的教学, 使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材。如何把体验哲学的指导思想融入日常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直是笔者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重视词汇的语义联系, 感受语言的体验性

在处理词汇时, 笔者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每个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还要求学生关注该词汇的基本义, 即字典里第一个词条的意义, 并体会基本义与语境义的语义联系。如:Inevitably, the spread of English means that millions of people are adding another language to their own and are learning how to negotiat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fferences.该句中negotiate一词基本义是“谈判”的意思。在实践中, 人们体验到谈判必然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妥协和放弃才能达成协议。有“舍”才有“得”。正因如此, negotiate一词被引申用来表示在解决问题时舍弃掉一些不得不舍弃的东西最终克服种种困难, 成功解决问题。具体到本句话, 即为人们在存在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情况下, 作出调整和妥协解决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笔者在课堂上经常提问学生词汇的基本义、语境义并要求学生说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强化学生对语言体验性的认识。

(2) 补充专项练习, 强化语言体验性认识

除教材课文之外, 笔者还经常在课上为同学提供一些段落阅读。针对段落中的生词, 只给出基本义, 让学生练习猜测生词的语境义。通过这项专项练习, 学生在基本义的基础上, 根据人类共通的体验来揣摩、体会词汇的引申方向, 猜测词汇的语境意义。

4 相对传统教学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1) 优势

1) 激发、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 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行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特别是词汇环节, 要求学生务必把握词汇的基本义, 理解语境义, 并找出基本义与语境义之间的联系。词汇的基本义与语境义之间的联系往往是建立在以体验为基础的隐喻思维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发挥想象, 以发散性思维和直觉思维来发现和体验基本义与语境义之间的联系。因为没有固定答案, 可以避免盲目服从、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式, 机械地接受现成的东西, 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激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 培养学生的语感

夏丐尊和叶圣陶在《文心•语汇与语感》中说:语感是“对于词类的感觉力”。叶圣陶先生又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做了描述:“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 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 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换句话说, 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 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李海林从语言学的角度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 “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李珊林从教学论的角度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 “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重视词汇的基本义, 强调词汇的扩展义与基本义之间基于体验形成的语义联系, 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词汇的丰富正确的理解力, 有利于形成对语言的灵敏感觉, 形成对语言隐含意义的深刻直觉, 有利于学生更加规范地使用语言,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2) 不足之处

在同一年级教学进度统一的情况下, 教学进度相对其他班级要慢。因为背景铺垫和词汇环节相对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为了赶教学进度, 往往难免顾此失彼, 句子结构分析等其它环节所用时间相对减少。

5 结语

任何具体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笔者从事教学活动深受体验哲学的启发, 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中, 重视语言的体验性, 强调在学习中体验, 在体验中学习, 强调词汇基本义与语境义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体验性, 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语感, 从而提高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受教学进度统一所限, 难免顾此失彼, 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将继续探索, 并希望得到同行的指点。

参考文献

[1]Dewey, J.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Collier Books, 1938.

[2]Kraft, D.&Sakofs, M. (eds) .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M].Boulder: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988.

[3]Johnson, 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4]Lakoff, G.&Johnos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9.

[5]Lakoff, G.&Johnosn, M.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New York:Basic Books, 1999.

8.大学英语写作教程 篇八

关键词:教材 综合教程 英语教学 问题

一、引言

大家一致认为:“教材相当于特定课程的指导性文献,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和依据”。教材质量的高低,教材设计与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英语教材自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随着人们对语言认识的改变以及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董亚芬,2003)。而作为第四代英语教材代表之一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在编写理念,设计形式上无疑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尚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作者连续三年使用此套教材。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了这套教材,尤其是第一、二册的《综合教程》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尝试性地一一指出所发现的问题。

二、题材单一

正如此套教材的总主编秦秀白所说,新世纪大学英语编写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坚持人本主义教育观。编写者希望以英语为载体,使学习者通过相关主题文章的学习和思考,实现“人格、素质的同步提升”。其实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学习者成为“更好的人”。在过分讲究实用主义,道德标准随时遭遇挑战的的中国现代社会,此理念真如及时雨,因此也使得这套教材独树一帜。所以“《综合教程》所涵盖的主题都与同学们的人格形成与发展、参与社会活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历程密切相关。”但是,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判断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的价值观硬塞给学生。《综合教材》过于简单的语言学习与人格完善的关系,造成题材单一,说教的痕迹过重,相似话题多次重复的问题。如第一册书中的Growing up(成长),Care of the Elderly(照料老人),Parents and Children(父母与子女)三个主题,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其实都涉及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而在第七单元的主题又是Relationships and Communication (关系与交流)。作者在跟同事交流时发现,大部分老师都感觉上课时似乎总在重复同一个话题,到最后就感到无话可说,没有了新鲜感。加上后面的living in harmony(和谐相处), The Value of Life (生命的价值) Moral Values(道德价值),Adversity(逆境)等主题,《综合教程》 读起来就像是一本《心灵鸡汤》。而事实上,两册书中共有6篇文章出自《心灵鸡汤》。作为一般读物这无可指责,但作为教材,就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其他如科技、文化、历史、哲学、传记等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促使学生思考的题材,这两册书却丝毫没有涉及。所以该套教材强调以语言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的影响和情商的培养,却忽略了语言作为百科知识、跨文化知识甚至专业知识的载体的功能。

三、 体裁单调

Harmer(1983:35)认为,评估教材的一种方法是看它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要求,这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Cunningsworth(1995:15)专门提出了教材评估的四个原则:“(1)教材应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应和语言教学课程目标吻合;(2)教材应反映学习者目前和将来要使用的语言,能帮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他们所需要的语言;(3)教材应该考虑学生作为学习者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不要武断地强加给他们所谓的“方法”;(4)教材应该对学习有着明确的支持作用,像教师一样,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当教材编写的目的和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较为一致时,当教材能够满足学生学习外语的需要,使他们能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教材编写目标才变得真实。

这两条原则要求大学英语的教材应该考虑体裁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日后的需求。学生日后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叙事、说明、议论等各种体裁的文章。而两册《综合教程》共32篇文章中仅有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两篇文章是叙事性的,其余则都是议论文。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英文语言的特点,不利于学习使用生动鲜活、实用的语言。毕竟各类体裁的文章在用词造句及谋篇上会有显著的差异。如叙事性文章的对话很可能是不完整的句子,同时包含着俗语、俚语等非正式用语;新闻报刊英语精练简洁, 准确具体, 生动有趣, 新颖活泼;科技文体严谨周密,概念准确,逻辑性强, 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经常使用被动语句或长句。如果教材中所选文章体裁单一,学生就无法领略和了解英语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多样性,而且日后在实际的阅读中碰到不同的体裁就会束手无策,也更不可能创造出符合特定“语域”的自然的英语语篇。

四、无端删改原文

现在的英文教材课文大都选自原版刊物,但在改编的过程中对语言控制都很严。编者会用《教学词表》中的词来替代所谓“超纲词”,以避免出现过多生词;还会用规范简单的句子结构改写不规范的复杂的句子结构。其结果是,现在大学生阅读原版报刊文章和专业文献困难,而在英文创作时用词贫乏,缺乏变化,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必须真实要把学生置于语言的真实环境中,。替换生词,改变结构必然会影响语言输入的量和质,影响学生今后处理外部世界真实语言的能力。不仅如此,不当或者错误的处理会歪曲原文的意思,或因逻辑关系缺失造成阅读上的障碍。

而该教材在原文处理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A 节选自海伦·凯勒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话原文应该是:There are those, of course, who would adopt the Epicurean motto of “Eat, drink, and be merry”. But most people would be chastened by the certainty of impending death. 而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原文中的Epicurean被删掉,错失了一个老师向学生介绍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及享乐主义的机会。而后面一句的chastened 被替换成了punished. 前者意思为:to correct by punishment or suffering。它的同义词是discipline 或者purify.而punish的意思则是:to impose a penalty on sb. for a fault, offense, or violation. 两个单词在意思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个句子中的impending也被无故删除,原文的意思没有得到准确的再现。

nlc202309031355

同册书第八单元Text A:Did You Have a Tough Childhood?是改编自网上的一篇同名文章。原文第一句是: Many claim intense childhood trauma “damages” a person in their adult years.改编后的句子变成了:Many claim unhappy and terrible childhood experiences “damage” people in their adult years. intense trauma 这样常见的漂亮的单词被再现为 unhappy and terrible experiences,其准确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五、编写态度不够严谨

教材对于相应学科的指导性决定了它严谨和科学的特点。而在中国,教科书一向被视作依据“标准”。在学生们的观念中,教科书上说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就是标准的和权威的。当然,我们也允许教科书上偶尔出现个别的无关紧要的错误。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许多教科书没有做到精益求精,大大小小的问题和错误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编者追求效率,治学不严的作风。例如:

(1) 单词表上所列单词的意思并非课文中出现的意思。例如:

第五单元Text A: A Time for Memories中第九段中的accomplishment 在单词表中(153)被解释为:才艺,才能。而根据语境,它在句子中显然是“成就”的意思。再如:第七单元Text A: How Well Can We Listen? 中第三段的curiously(213),在单词表中并没有给出解释,而只是列出了curious的一个常见的意思:好奇的,好打听的。从上下文来判断,curiously 应该是:古怪地,奇怪地。更为荒唐的是,在同一页上生词表中arise 和arise from的解释同为:出现,呈现;发生。这种属于粗心大意的错误实属不该。

(2)音标的错误。例如:同是第七单元的单词physiological(214)音标的重音被错误地标在了第三个元音前,因此成了:[ fizi'?l?d?ik?l ]。这种错误实在是误导学生,害处无穷。第八单元Text A 第四段的单词schedule(246)的音标只给出了['?edju: l],而同样可接受并且常用的 ['sked?ul]的发音却没有标出。

⑶ 编者自己对于文章和单词的理解有误

教师参考书上的译文充分体现了编者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有误。有例为证:第一册第二单元Text A第26段(40)中的句子:Almost immediately, the woman′s frown became a smile of recognition… 教参对于a smile of recognition 的翻译是:似曾相识的笑容。这个译文跟实际的意思相去甚远。其实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笑了起来,好像认出我是谁 了(即:脸上露出笑容,好像说:“哦,原来是你啊!”)。

另外,第一册第五单元Text A的第15段(p152)中提到了private victories 和public victories。教参上将其按照字面意思分别译为:“个人生活的成就”和“公共生活的成就”。这样的翻译让人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何为“个人生活”?何为 “公共生活”?笔者尝试将其翻译为“内在素养的 (成功)提升”和“外在的成就”。

编者对于某些单词的用法理解有误。第七单元的课后练习中的翻译部分有这样一句:这种新药已经成功地用在动物身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类身上也适用。后面括号中给出be applied to,表示要在翻译中用到该表达。很显然,编者对apply一词的用法和意思理解有误。Apply 作“运用”讲时为及物动词;而作“适用”解时为不及物动词,是没有被动语态的。显然编者将两个意思和用法搞混淆了。因此,按照汉语,此句应该翻译为:…but this doesn′t mean it can apply to humans. 而不是像答案一样翻译成:… it can be applied to humans.

这样的错误如果只是个别的,教材的使用者是可以理解了。但是如此频繁的错误(仅第七单元一篇课文就出现四个错误),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六、前后内容不成系统

众所周知,英语教材的编写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纵观该教材的第一和第二册,教师不难发现,第二册的课文无论从句子和篇章结构上,还是从思想内容上来说,难度都没有明显增大。

另外,对于生词和熟词的界定很是混乱。例如reveal一词,在第一册第三单元的Text A 作为生词在生词表中出现,又在第八单元Text A (p244)作为熟词出现。而到第二册的Text A(p35),该单词又一次作为生词被列出,其解释跟第一册的解释一模一样。这样的问题绝非个别现象。第一册第八单元Text A第5段(p247)中的put (表达,叙述)被当成熟词出现,而令人费解的是,在第二册第一单元Text A,却被当成生词出现在生词表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还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词组却没有列出汉语意思。第一册第四单元Text A第11段(p106)的complete with 没有作为生词列出;而refresh one′s memory分别在第四单元和第八单元出现过两次,却从未给过任何解释。

七、课后练习设计粗浅

该套教材的课后练习过于简单,尤其是针对所学单词和词组进行操练的练习Working with Words and Expressions部分。题目中的句子无论是从用词、结构还是长度上都是没有难度的。绝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学生可以不假思索,轻松完成。过于简单的练习题目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真正掌握和巩固语言知识。而汉译英练习部分的句子很多明显是为了用到所学的单词和表达生硬地拼在一起,老师翻译起来都觉得别扭。

八、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作者认为,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无论从教材的设计和选材都存在一些问题,细节上也错误频出,没有做到精益求精,致使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教材本身应该具有的指导性和权威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作者真诚希望教材编者能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本着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的严谨治学的态度编写较为完善的、实用的教材。只有这样英语教和学才能更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唐敏.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2008(4).

[2] 陈珍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历史与发展规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3).

[3] 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 朱其韵.大学英语教材编写与评估的几点思考[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 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Oxford: Heinemann,1995.

[6] Harmer,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1983.

上一篇:物理考试总结反思下一篇:秋天的诗句——《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