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2024-07-17

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精选13篇)

1.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一

水与城市的关系,决定了可持续的未来发展,今天,我们必须反思

为什么?水不在温顺?

快速城市化,使水资源趋紧张,枯竭 不精明的增长策略,耗损自然资源

薄弱的基础建设及滞后的设施维护工作影响城市安全 利益驱动,污染造成自然生境的毁灭性损害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

海绵城市背景。

1、现状问题-水多

据建设部2010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况调研的情况,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80% 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问题所在,人们首先声讨的是城市排水系统。

现状水少问题

据WHO全球每年有10亿人在遭受缺水的困扰。

有报告认为,21世纪的水资源将和20世纪的石油一样重要。

在685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面临水资源的问题,其中缺水严重的有108座。这些城市缺水量约为70亿立方/年

现在问题-水脏

据WHO全球每年有10亿人在遭受缺水的困扰 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

据全国水质采样的结果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情况不容乐观。全国主要的河流水域域水环境或多或少的受到感染。政策背景

2014年4月,习近平在关于保障水安全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根据资源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布局,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资源,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关于如何减少海绵城市六字方针

“渗”:能把更多的雨水渗透到城市的地下储存起来

“滞”:不能让雨水很快流走,也是要把它更多的留在城市里 “蓄”:就是采取多种措施蓄水,城市有水才有灵气 “净”:把水净化,跟污水处理异议,雨水也想要处理 “用”:有水了就要合理利用

“排”:将多余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排出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措施

措施-“渗”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染

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2、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指具有透气,彩石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也可称排水混凝土,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

措施二“滞”延缓雨水峰值出现时间

生态草沟又叫植被浅沟或者生物沟,雨水径流通过值草阻拦,逐步缓慢下渗,最终用于补充绿地的土壤含水量,实现降雨径流的全部吸收净化,同时减少绿地浇灌用水,达到消减降雨径流,延缓洪峰的目的。措施三“蓄”降低峰值流量,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湿塘是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同时作为其主要的补水水源,湿塘有时间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即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绿色屋顶的雨水径流控制措施,由于屋面需要保证不会被植被根系穿透,且要耐旱,所有对植被有特殊要求,考虑房屋的承重能力,其结构也很特殊,很多时候采用一些轻质材料,构造复杂,且成本较高。措施四“净”减少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人工湿地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措施五“用”合理利用雨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雨水收集利用是一种综合考虑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要求,建立包括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将雨水用作喷洒路面,浇灌绿地,蓄水冲厕等城市杂用水,雨水收集利用技术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措施流“排”减少内涝,提升城市应变能力

城市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控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雨水通常分散就近排入水体,雨水不能自流排出,为排除城市内涝。

2.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二

一、我国中小城市物业管理现存问题

物业管理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联系。城市经济的发展让人们拥有更优秀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 公共设施齐全的、具有多功能性的小区也越来越多, 这也要求物业管理的水平要越来越高。但是, 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发展较为迟缓, 并没有良好的发挥其使用功能、服务功能及社会功能等三项基本功能, 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因此, 我国的物业管理, 尤其是在中小城市中, 专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

(一) 物业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物业管理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一体系并不健全。目前为止没有一部可以完全解决物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条文, 中小城市对于物业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也屈指可数, 即使有一些管理条例, 其可操作性在各方面均飞速发展的今天也显得尤为滞后。物业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物业纠纷停滞不前、从业人员无法可依、业主的权利得不到法律保障。

(二) 开发商遗留问题。

在房地产开发到竣工的过程中, 开发商遗留下来的问题颇多, 如:开发商过分夸大不实的广告宣传、无法兑现的承诺、私自更改小区规划、蓄意隐瞒部分实情、侵害业主利益、建筑存在墙体裂缝、渗水漏水等质量问题、绿化、健身器材、车库等设施配套不完全、与物业公司的合同存在漏洞等问题。开发商造成的问题往往是在业主入住之后才会发现, 这时已经没有办法找到开发商进行解决, 在问题搁置时期, 业主极易将不满的情绪强加到物业公司的头上, 拒绝配合物业公司作业或拒缴物业管理费。由于工程引发的问题强加到物业管理公司头上, 物业公司也百口莫辩, 在后期管理中, 物业公司的处境将非常困难。

(三) 物业公司缺乏专业人才。

物业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它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 我国物业管理这一行业的起步晚、起点低, 物业管理方面的人才教育与物业管理的发展水平及发展速度并不相称。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教育体系迟迟没有建立, 行业队伍未形成职业化, 缺乏建筑、法律、经济、房地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是造成物业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

(四) 业主与业主组织之间的问题。

在中小城市, 许多新型的住宅小区都设立了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是由该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使用者代表组成, 他们代表所有业主的利益, 向物业管理公司或社会各方反映业主的意见和要求, 并对物业公司的管理运作进行监督的民间组织。

我国的中小城市中, 住宅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的建立还是比较艰难的, 主要是缺少热情、积极的业主代表, 因此许多小区并没有成立能够自治的业主委员会。在业主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 找不到可靠、坚强的后盾的援助, 只能自己和物业公司协调, 通常这样的案例是需要长时间的拉锯战的。

(五) 物业公司收费问题。

首先, 物业公司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在中小城市中, 物业公司的收费标准在0.5元/㎡-3元/㎡之间不等。根据调查及数据整理显示, 收费标准在0.5-0.8元的项目是不盈利的, 在0.8元以上的项目大多盈利。也就是说, 有的物业公司在物业管理中是亏本经营的, 有的物业公司的盈利又过高。另外, 物业公司的收费标准并不完全代表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 收费高、服务差的物业公司比比皆是, 在这样的住宅小区中, 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尤为凸显。

其次, 物业公司收费的收缴率较低。业主不配合物业公司, 物业公司的收费就变得极其困难, 物业费收不上来, 后期的物业管理服务也跟不上, 业主就更不会缴费, 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中小城市物业管理方针

针对我国中小城市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物业管理行业想要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快速前进必须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管理方针, 落实、贯彻执行, 促进物业管理的发展。

(一) 建立健全物业管理体系, 从制度上促进行业发展。

科学、健全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对于物业管理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制度上促进物业管理的发展, 应该从各个中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33页) 小城市当地的物业管理现状出发, 依据《物业管理条例》起草、拟定、出台一系列物业管理方面的规范文件和相关政策, 明确规定物业管理公司工作的重点和各方的责任、权利、利益之间的关系, 加强物业管理法规建设, 增加法律力度。

(二) 与开发商签订合同, 介入前期管理。

由于开发商遗留问题过多, 物业公司在与开发商签订合同的时候应该注意维护自己权益, 明确写明开发商与物业公司双方的责任及权利。

在住宅小区的规划期间, 物业公司的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参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严格审查开发商能否满足业主的全部需求, 能否为物业公司的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在小区建设阶段, 物业公司应该全程参与, 监督小区是否落实规划、监督其质量、配套设施等。同时, 要确定开发商对于物业服务用房的落实情况, 对前期的物业管理进行提前策划, 使物业建设与物业管理顺利的衔接与过渡。

在严格的监督下, 可以大大减少房地产遗留问题, 没有遗留问题, 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也会大大减少, 有利于物业管理的发展。

(三) 培养专业人才。

为了物业管理长远的发展, 应该大力发展专业人才教育。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人员进行培训, 让员工学习建筑、经济、房地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 可以设置专门的学校或专业, 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出具有专业物业管理素养的人才, 提高物业管理的综合水平。

同时, 要帮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 从专业、技术、道德等多个层面努力提高, 使整个物业管理公司提高档次、提高水平, 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及发展需求。

(四) 政府加强监管业主委员会。

在监管物业管理公司的同时, 政府也可以对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管。不仅是监管, 通过政府出面扶持小区业主推选出业主委员会, 通过业主委员会协助房产行政、协调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有效的、完善的业主委员会不仅可以维护业主利益, 促进我国中小城市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 还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五) 规范收费状况。

物业管理是综合性有偿服务, 收费是应该的, 但是, 一定要制定详尽的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订, 使得收费标准具有时效性, 缓解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 同时也能保证物业公司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服务。

摘要:在房地产也突飞猛进的今天, 物业管理的进程却显得非常迟缓, 无法同步的二者引发了许多问题。在中小城市中, 物业管理应该针对自身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方针, 提高管理水平, 向物业管理专业化的道路驶进。

关键词:物业管理,问题,方针

参考文献

[1]吴健巍.中小城市物业管理市场化现状与前景探讨[J].中国市场, 2006 (45) .

[2]汪伟.中小城市物业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思考[J].工程与建设, 2006 (S1) .

[3]王涛, 简新平, 吴飞.论中小城市物业管理的发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02) .

3.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 篇三

过去发展党员工作必须遵循的十六字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而今发展党员工作必须遵循的十六字方针是:“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看起来都是十六字方针,但对发展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发挥作用”旨在坚定信念添队伍“活力”。在党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大多重视党员队伍选优树模,而忽视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入党积极分子是先进分子的骨干,是党的新鲜血液和未来,如何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我们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狠抓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卓有成效,值得肯定。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拉郎配”苗头值得注意。

有的单位领导为了完成所谓每年的党员“发展指标”,有的人甚至压根儿就不愿意入党,也想尽一切办法硬把“这样的人”拉进党内来。这样做的结果是,新发展的党员没有能够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只是组织形式上入了党,“这样的人”进入党内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一方面给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打了低分。另一方面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积极性。党内有了这样的党员,负效应是相当多的,一来工作难推动,二来给人们思想造成混乱。这样的党员在群众中造成的思想混乱绝对不可小视。

“功利性”问题依旧突出。

一些高校入党的学生公开说:“我是为了今后找个好工作才入党。”一些地方单位入党的同志也表示:“不入党我就当不了官。”还有的人入党之后坦言:“入党不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而是怕别人说我不追求上进。”这些问题都表明了入党动机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央对发展新党员工作提出了具体而又非常严格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应当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大意和不负责任。这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负责。

“松一半”现象需要警惕。

多年来,我们十分关注发展党员质量,也提出注意和防止“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问题,而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的问题是,“松一半”的现象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个问题很容易被人忽略,也非常值得我们警惕。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党内一种松散现象的存在。有的党员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有的党员混同于一般老百姓甚至连一般老百姓都不如,有的年轻党员就走上了革命意志衰退的道路,人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党员素质高不高,党员形象好不好,党员发挥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直接关系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党的

4.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四

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高度重視教育。黨的十二大報告把教育確立為經濟建設的戰略重點之一﹔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報告都強調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十六大報告進一步指出,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十七大報告則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這一切,標志著我們黨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決心更加堅定。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保証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育人為本是以人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改革創新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經驗。我國教育改革以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從改革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對教育“統得過死,包得過多”的弊端入手,逐步進行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資體制、招生就業體制改革,進而深入到學校內部管理體制和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逐步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的教育體制轉軌,解放了教育生產力,實現了全面普及義務教育、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的歷史性跨越。但是,與經濟領域的改革相比,教育領域的改革還相對滯后。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以改革推動發展,以改革提高質量,以改革增強活力,進一步消除制約教育發展和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是當今社會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一是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關鍵是保障機會公平。二是明確重點,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健全國家資助政策體系,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三是明確政府的主要責任,把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作為根本措施,向薄弱學校、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縮小校際差距、城鄉差距和地區差距。四是把發展目標落到實處,以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為重點,採取傾斜政策,實施重大項目,特別是實施好“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工程”、“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民族教育發展工程”、“特殊教育發展工程”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程”等,推進教育公平不斷邁上新台階。

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任務。提高教育質量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關鍵環節。要使中國的教育“由大變強”,必須緊緊抓住提高質量這個核心不放鬆。一是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根本標准,大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二是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的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三是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

5.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五

敬爱的党组织:

在这个周四,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华师教信党支部第七期党校培训的开幕仪式和第一堂培训课。偌大的一课教室座无虚席,各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济济一堂,共同聆听支部领导给予的教诲,接受党知识给予的精神熏陶。在第一堂培训课上,校组织部的陈xx老师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入党的要求和入党的程序,这既解除了我们在参加培训课前所存在的种种疑虑,又为我们今后的党员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和各阶段的任务。可以说这是一堂提纲挈领的培训课程。

在这堂课上,我知道了发展党员的四大方针:第一要坚持标准,一定要年满18周岁的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并且愿意执行党的决议,按期交纳党费才可收纳,不能走后门闹特殊;第二是保证质量,严把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关,过关斩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含糊;第三是改善结构,在前两个方针的前提下,要注重发展新党员的年龄、知识、分布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共产党的队伍;第四是慎重发展,即发展党员工作时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能搞特殊发展,一切务必按部就班。正是因为这一套“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以及“个别吸收,入党自愿”的原则,整个入党程序复杂而漫长,我们也需要经过层层把关,严酷考验,慎重挑选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但也正因为如此,党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更为神圣和高大,“党员”这个称号因其来之不易,而更能彰显出它的先进性和积极性,也更值得每一个人去为之追求奋斗。

接下来陈老师详细介绍了发展党员的五个程序,在各个阶段都有清晰的目标、任务、考核,而我们也会随着步入不同的阶段而改换不同的称号。比如在现阶段我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党校接受培训,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学习,在这期党校培训全部结束后,我们会经历组织对我们的全面考核,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的拔尖入党积极分子才能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并进行新一轮的教育、考察,再考虑转正。我也了解了这其中还要进过许多次党支部大会的投票讨论民主选举,并且发展对象和党支部成员还要进行问答、商议。这环环相扣的程序至少要延长两年的时间,发展党员真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并且涉足到方方面面,立体化地考验着我们每个人德智体美劳各个侧面的表现。

入党的要求和程序虽然不是理论性的内容灌输给我知识,却直截了当的明确了我要达到的目标,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系集体、将班级责任感付诸于行动;起带头表率作用,争当班级模范;全方位多方面发展兴趣爱好;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服务中。口说无凭,在现阶段,我可以细化达成的是:

1.协助班长和团支书,团结其他班委将本班的班级评优活动落实做好,在学习委员这个工作领域整理出我们班的学习情况,切实反映我们班的学风建设、学习风貌,争取为班级多赢一分胜算,多争一份荣誉。

2.积极参加学院“老中青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作为班级的负责人,应当极尽所能宣传这个志愿者的服务项目,鼓励更多的同学加入这个队伍,壮大志愿者服务力量。同时积极响应指导老师秦兆年教授的号召,开展校园的敬老活动,争取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3.配合团支书搞好下个月班级的团日活动,将理论化的共青团知识通过广大青春学子的力量以更灵活的形式播散出去,让班级同学在活动中不仅能更好地提高集体荣誉感、班级凝聚力,而且能更好理解共青团知识的精髓。

4.不缺席、不迟到地参加每一次的党校培训课程,在听课过程中严守纪律,绝不扰乱课堂秩序。在课上认真做好笔记,在课下认真写好思想汇报,在多次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素养。

第一次的党课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它让我有了了无尽的动力向前奋进,也有了清晰的目标要向何方向奋斗。而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路,要靠我自己的坚持不懈,我希望用行动来证明我对共产党的觉悟。

6.中国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研究 篇六

(一) 城市化相关概念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 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产生的社会现象。

(二) 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城市化得到迅速发展, 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显著成效。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1949-1957年为城市化初期起步阶段, 1958-1965年为不稳定阶段, 1966-1977为停滞发展阶段, 1978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一) 促使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总量增加

目前城市化率相对与我国工业化水平仍显偏低。如果要使两者水平达到一个比较匹配的状态, 在20年之内中国城市化水平至少要翻一番。因此, 从理论上看,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二) 推动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 城市化速度相对较快, 在未来二十年内, 城市面积和城市入口都要增加一倍, 巨大的住房需求使得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普遍连续大幅上涨的情况。

(三) 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需求结构多元化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 不论是当前还是未来一定时期内, 都表现为不同城市和地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这促使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需求结构多元化的局面。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 、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业面临的机遇

1、城市数量的增加, 城市规模的扩大, 城市建设质量的提高。

城市化, 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这给房地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给房地产开发带来千载难逢之良机。

2、城市空间形态的不断优化, 使城市产业功能区明朗化。

旧城改造, 新城开发, 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 这一系列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过程将会激发出大量对房地产的有效需求。

3、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房地产改善型需求较强。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房地产的消费及改善型需求要求也逐渐提高, 而这两个影响因素反映了住房需求的规模, 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来自需求方面的有力支撑。

(二) 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业面临的挑战

在得到许多机遇的同时, 中国房地产业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失衡。

一是供给结构不合理。当前住宅市场的产品类型和品质与消费者实际需求已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市场上供应的中小房型太少, 经济适用房太少;二是房价上涨过快, 涨幅过大。面对房地产如此强大的需求空间, 居民对房地产的现实购买力和消费倾向呈现不足的迹象和趋势。这都造成了强大的需求无法形成具有购买力的有效需求。

2、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凸显。房地产

比例过高, 房地产企业负债率普遍偏高, 蕴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 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所以, 国家一旦紧缩银根, 调高银行利率, 房地产企业将会受很大影响。

3、房地产企业实力有待加强。

当前房地产企业普遍开发技术水平低, 技术创新率低、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吸收慢, 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激烈的竞争将会把一些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低、技术落后、人才匮乏、效益低下的企业淘汰出局。

四、结语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侣, 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互促共进关系, 使得房地产业与城市化在发展阶段上具有同步性, 这要求房地产业必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 在城市土地国有制的背景下, 我国政府作为城市土地所有权的代理者和房地产业的公共管理者, 理所当然地应该将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作为其重要管理目标之一。也就是说, 政府应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 促使房地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发展速度及城市化空间演变规律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谢文蕙, 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44.

[2]、张旭光.我国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互动机制与发展对策探讨[J].2008, (14) .

[3]、杨波.我国城市化滞后程度的定量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1, (2) :36-38.

7.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七

敬爱的党组织:

本次党课的主题:入党要求及程序。主讲老师陈xx是是个经验丰富,热情高涨的老党员,我在他的热情带动下,认真的听完了这节党课,收获非常之大。

陈xx教授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这十六个字,包含着丰富的意义。

首先令我感受最深的一条是——坚持标准,入党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必须承认党的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并遵守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议。其次是注重发展党员的质量,严把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关、预备党员入口关和转正关,保证吸收的每一个新党员都合格。

改善结构是提高党组织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意发展新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分布结构等。要特别注意在教学第一线、中青年教师高学历高水平教师及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最后就是慎重发展。发展党员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履行入党手续,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

接着讲到入党程序,个人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与考察——发展对象的确定——预备党员的接受——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

不得不说的是,以我身边的例子来讲,我们党的入党程序的严格是有目共睹。从开始写入党申请书开始,到成为正式党员,真的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过正是因为有这么严格的程序,才能保证好党员的质量,体现我们党的威严与地位。

其中,陈xx教授讲的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多一重身份,少一份自由。的确,如果我们没有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现在的我们兴许就不会在西201坐着听课,兴许我们会在室外搞活动,或者是在图书馆里自习。但是正因为我们荣幸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才能了解到我们党的情况,才能像现在一样如此靠近党。

不仅仅是这一重身份,放眼我们的现实生活,也一样是如此。作为子女,时时刻刻把爸妈的健康快乐记在最重要的位置,时时刻刻想起父母,时时刻刻不忘孝敬父母。这是我们作为子女的责任。这一重身份,一种牵绊着我的心弦。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必须好好学习。特别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不单单是把知识塞进脑子里,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自由是相对的。我们必须在履行自己的义务后才能享受到应该得到的自由。但是我们承担一定的义务就必须以一定的自由为代价。既然我们选择承担这份责任,我们就必须付出。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党课的心得体会。这次党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能够入党是多么光荣的一件事。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在入党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义务。尽自己的努力好好提升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符合入党的标准。

8.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八

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XX年11月30日下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了xx师范大学师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分党校第七期学习班。能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党课的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这一次党课,校组织部陈xx副书记给我们讲的主要是入党的要求和入党的程序。这不仅使我们明确各阶段的奋斗目标,得以完善自我,而且也为我们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指明方向,让我们坚定信念、追求进步,受益匪浅。

首先,陈老师向我们说明了发展党员的四大方针,第一是坚持标准。具有以下标准即年满18周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或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按时交纳党费的,才可以申请加入共产党。第二是保证质量。要注重发展党员的质量、严把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关,预备党员入口关和转正关,保证吸收的每一个新党员都合格。第三是改善结构。这点是提高党组织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具体需做到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前提下注重发展新党员的年龄结构、分布结构。要特别注意在教学第一线、中青年教师高学历高水平教师及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从而优化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第四是慎重发展。发展党员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也要严格履行入党程序,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总的来说,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员高素质、高觉悟,保证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它需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提升对党的认识和自身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党员而不断奋斗。

接着,陈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发展党员的五个程序。分别是个人申请,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与考察,发展对象的确定,预备党员的接收,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不同程序与阶段将会有不同的目标、任务、要求、称号,只有每一阶段都表现优秀、达到考核的标准,才能最终成为一名党员。目前,我们经过团组织的推优,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40课时的党校培训中,将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学习。党校培训结束后,我们会经历组织的全面考核,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年以上,政治立场坚定、入党动机端正、有较强的奉献服务意识、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刻苦学习成绩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才能被吸收为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再经过一系列考核才能被吸收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将接受新一轮的教育、考察,再考虑转正。每一阶段,都要在党支部大会进行民主投票选举,要有超过半数的赞成票,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产生还要经过群众座谈会,进行讨论,表明态度、回答党提出的问题。正式成为党员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更应该坚定积极入党的信念,在这期间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和对党组织的认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增强班级责任感,将对国家、对党、对学校、对班级的热爱之情落实到实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班级事务,同时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定期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机构中的老人和孩子送去温暖。

第一次的党课培训让我在思想上充分提高了对党组织的认识,但这只是一个开端。作为一名有志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党校培训课程,不迟到、不早退,在听课过程中严守纪律,认真做笔记。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我也会认真刻苦,踏实作风,坚定信念,追求进步,提高思想觉悟,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希望党组织批评指正。

9.浅析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 篇九

当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后,这些新城市居民首先面对的是传统观念与现代城市文明的冲击,文化发展和信息传播的不平衡不对称应该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是实现城乡文化知识共享、信息传播对称,消除数字鸿沟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理念,是城镇信息化的投资重点。

中国的智慧城市是我国的部分机构和企业结合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和需示而推出的一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信息化建设理念。

智慧城市是由传统互联网与物联网组成的全新智能网络系统。其基础是“物联网”,核心技术是“云计算”,关键技术是“大数据”。智慧地球通过物联网的感应和控制技术,将地球上所有包含或关联人类信息的物体接入智能网络,增强物与物(M2M)、人与物的社会关系,大大增强人类的社会活动能力,增强每个人在网络中的社会属性,实现人与社会、人与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打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以后的社会关系中不光有人与人的关系、还会包括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智慧城市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加强人与社会的全方位联系,丰富每个人的社会属性,改变社会形态,推动文明进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没有大规模地采用国外企业提供的技术框架和解决方案,而是坚持以“自主可控”作为发展这一技术和产业的前提。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们至少选择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智慧城市在中国能够得到几乎与世界同步的发展速度,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及时介入功不可没。早在2012年12月,住建部就下发了《国家智慧城市暂行管理办法》,对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评审办法、建设和评审的指标体系都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是智慧城市在中国的第一个规范类文件,对当时各地的城市规划和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相继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调研活动,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全国近100个城市申报成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单位,中国智慧城市自此进入了大发展时代。

进入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共90个试点城市名单,第二批共50个试点城市也在不久后公布,140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这给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就要进入实质的启动阶段了,这给整个社会传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点燃了众多企业和机构的创业激情。

2013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又一个重量级的指导文件《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总体规划、顶层设计、技术框架、平台标准、功能模块等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这个指南的出台,使产业界和各地政府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产业界得到了明确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指引,各地政府得到了制订各自智慧城市建设方案的标准和依据。很多软件和物联网企业纷纷把研发和市场的角度转向智慧城市,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企业和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若干加快发展智慧城市产业的实施细则,无锡、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城市建立了专门的智慧城市产业园区,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其中无锡、上海、成都还专门设置了智慧城市及物联网的研发园区和生产园区。“指南”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进入了百花齐放的大繁荣时代。

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制订的《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指导意见》标志着智慧城市已经得到了最高国家机关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必将引发一轮新的产业浪潮,加快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使整个信息产业界都得到一次飞跃式的发展。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经济和文化的再发展。

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繁荣景象时,我们却要给这个产业浇点冷水,但浇水的目的不是为了熄火,只是为了降温。根据最近两年我们与一些从事物联网等相关于智慧城市企业的接触,了解到目前号称从事物联网、智慧城市产业的很多企业,实际上只是一些传统监控安防、电子信息等这类企业的重新包装而已。他们从事的业务和研发,仍然与以前的业务在实际内容上基本相同,往智慧城市或物联网方面包装显得比较牵强。很多企业的老板和高管对智慧城市和物联网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这些现象可能会导致将来企业的发展进入说一套做一套、挂羊头卖狗肉的恶性循环中,也有可能进一步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投资决策。需要研究清楚目前产业界存在这些乱象的原因,重新认定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涵。作者觉得:要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先从”智慧”这个词语本身开始。

应该非常佩服当初将“智慧”这个词用在信息化解决方案里的这位人物,他把一个文学词汇成功的用在了信息化这样的科学领域。他选择“智慧”这个暗示性强,准确性低的词汇,为后来的软件商和集成商们提供了大量的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中国的企业都是极敏锐的,当智慧城市这一理念提出以后,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几乎所有企业都在一夜之间给各自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都冠上了“智慧”之名,做物流管理软件的改名叫“智慧物流”、做工业控制的改名叫”智慧工控”、做医院管理软件的改名叫“智慧医疗”、做教育信息化的改名叫”智慧校园”,就连原本做门禁系统、监控设备这样的安防厂商也摇身一变,称自己也是搞”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了。

我们必须要明白:产品不是方案,单一产品和功能软件不能代表更不能代替解决方案。

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具有那些特征呢?

我国智慧城市的大致技术框架与美国提出的智慧地球是一致的,都是以“物联网”和“传统互联网”为基础、以“云计算”为核心,以“大数据”为关键技术的全新智能网络系统。与智慧地球不同的是,我国的智慧城市更加强调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技术的自主可控和标准统一。

信息化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性能主要是计算力和存储力,我们从计算力和存储力的部署和管理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了智慧城市的三大特征。

计算任务向数据迁移是智慧城市的第一个重要特征。计算力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智慧”来源,利用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计算任务向数据终端的迁移,用以同时在大量的数据终端上发起计算任务。

要实现计算任务向数据终端的迁移,这就要求前端设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性能,而这正是智慧城市的第二个重要特征。

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前端与后台的计算力和存储力进行抽象的动态整合,按需进行弹性分配,以达到最高的资源运行效率,这是智慧城市的第三个重要特征。

以上三个重要特征,都是由云计算作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所决定的。

日前有学者曾提出目前中国的智慧城市提法太早,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薄弱,还不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条件。对于这个问题,换一种思路想:智慧城市的建设本身就包括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而不必纠结原始积累。

智慧城市真正缺的是一个国家级的技术标准,以及完整的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虽然明确了智慧城市要走自主可控的道路,但可能因为前两年作为智慧城市基础和核心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本身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形态也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造成了高度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智慧城市更加难以描述和定义,一个新事物如果连描述和定义都还成问题的时候,要对其制订技术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经过最近两三年的高速发展,可以看到,物联网的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和稳定,中国的一些物联网企业在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方面已经基本掌握了应用技术,虽然离全面掌握核心技术还有一段距离,但掌握应用技术至少能够让我们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不那么直接和被动。

在云计算方面,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产业界和学术界都在重新思考和调研她的技术形态和商业模式,目前云计算更多的被理解为一种新的网络架构方式和服务交付模式,云计算正逐步褪去那些被有意加上的功利光环,回到本来的样子。

当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概念日渐清晰以后,应该尽快重新厘定智慧城市的技术概念和发展方向,迅速制订出国家级的技术标准,推动智慧城市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关于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前期确实受制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形态不确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一直没有实质的进展,加上绝大多数安全厂商都是从事基于传统互联网的业务,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智能网络系统。传统安全厂商需要大量时间解决物联网和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系统架构问题。为了加速这个过程,应该由相应的政府机构来牵头制定智慧城市下的信息安全标准和相应的信息安全评估体系,用以指导和帮助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

智慧城市从2009年开始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以后,各地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分别选择了“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选择了全面推进的城市有:深圳、南京、佛山等城市,他们分别提出了全面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选择了重点突破的城市有:南昌、重庆、沈阳等城市,他们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面向教育、医疗、环保方面的渐进式发展规划。

根据近期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各地为了推进智慧城市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新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措施。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是国务院于今年3月上旬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建设列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由此,智慧城市终于有了一个国家级的纲领指导文件,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同和重视。各地相继出台了很多具体的政策和实施细则,全国的智慧城市产业再次进入了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期。武汉、成都、广州等城市都相继推出新的产业政策和和各自设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武汉提出了“113”总体架构,确定了一个打造中部地区“智慧之都”的发展目标;建设一套以物联网、传统互联网、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应用、产业、运行三大核心体系。

成都推出了”三中心、两基地、六体系和一高地”的战略目标。即:建立成物联网应用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和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初步形成物联网成果孵化基地和产品制造基地(建设成都高新区物联网研发基地,双流县物联网制造基地),初步构建起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体系、标准研制与验证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信息安全基础体系和产业要素保障体系,打造以物联网企业为核心、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联盟为支撑,立足西部、辐射和影响国内外市场的中国物联网产业高地。

广州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广州”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的综合战略,重点是加强和完善:电子政务、智慧社区、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幸福广州、智慧交通、智慧乡村,共八大领域的投入和建设,目标明确地推进建设智慧广州的进程。

中国智慧城市的从整体的产业和技术层面来说,其发展水平其实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目前的主要面临的还是技术标准的统一问题和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问题。如果这两个问题尽快得到解决,并且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科学的宏观的做好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相信中国的智慧城市技术和产业必将得到全面的稳健发展,为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智慧城市从理论到实践,从大量接触国外技术到深入思考国家安全,经过了颇多曲折,在经历了几年的风雨兼程以后,终将尘埃落定,走出一条自主、安全、健康的发展道路。

10.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十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这次的党课主要是讲述有关发展党员的方针及程序。

发展党员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而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关键是要贯彻落实“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这是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的集中体现。

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着重看发展对象是否自觉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否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否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奋斗,是否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作出了突出成绩。要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切实把握好发展工作的培养关、教育关、考察关、政审关和审批关。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广大党员和群众来做好发展工作。要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能突击发展,也不能长期不发展。要紧紧抓住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坚持不懈地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努力做到艰苦岗位有党员、关键岗位是党员,带头致富有党员、带领致富是党员,科研前沿有党员、学术骨干是党员。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要切实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而学生党员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呢?

在平素工作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危难之中能够豁出来。如下,要有争先恐后的工作姿态;要有永当先锋的精神状态;要有先人后己的品德;要有吃苦在先的风格;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要有高涨的热情;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要不断加强学习等,总之,党员应当争做排头兵,既要有积极向上的热情,又要有开拓创新的本领。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当以党的一员而自豪,要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党,像珍爱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党,做到有损党的形象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党和人民利益的事坚决不做,对损害党的事业的言行作坚决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要在解决难题中积累经验,在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中增长才干,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磨练,不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进行上情和下情的传递,使自己成为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保护作用,发挥表率,必须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使自己成为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手写签名:

11.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前景 篇十一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有10个城市拥有共29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其中北京、上海各8条、广州4条、天津2条、大连、长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各1条),运营里程达到771公里,年客运总量达22.1亿人次。2008年,中国在世界地铁排行榜(按地铁运营里程排名)中位列第三位,仅在美国和日本之后。并且上海、北京进入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前十位,分别以237公里和200公里列在第七位和第十位。截止到2009年5月底,上海市轨道交通线路日均客运量为341万人次,承担了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而据北京交通委透露,目前北京市轨道运营线路日均运营380万人次,承担了19.24%的公共交通客运量。

自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以来,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开始筹建轨道交通,在中国各大城市掀起了一股“地铁热”。截至目前,约有27个城市正在筹备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其中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批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共有约50条,115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在建。至2015年前后,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建设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长2,259.84公里,总投资8,820.03亿元。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巨大的挑战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在全国出现地铁热。为防止全国地铁建设“一哄而上”的局面,历史上国务院曾两次叫停地铁立项。而促成此次地铁项目大量获批的机遇显然与金融危机不无关系。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短期看能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保证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

然而轨道交通由于自身特点,使得其建设和运营的难度大于其它公共交通项目。再加上中国轨道交通起步晚,经验不足。因此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资金不足

众所周知,被称为“天价工程”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通常建设一公里的地铁线路隧道方式需要投资近5-6亿元人民币,高架方式需要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的负债融资方式,建设资金来源于财政投资和国内外贷款。

在实际运作中,这种轨道交通负债融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因后续资金缺乏而中途下马的地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不乏案例——上世纪90年代中期立项的青岛地铁、重庆一号地铁因缺乏资金,使工程半途而废。

缺乏好的盈利模式

发展轨道交通不仅仅在轨道建设上是一个“无底洞”,其盈利模式更是世界性难题,往往会给当地财政造成巨大负担。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已运营的轨道交通在2008年收入35个亿。但是需要返还的利息就高达28亿,收入仅够支付利息。银行贷款的本金如何归还,还是个未知数。目前上海地铁没有一条地铁线真正实现盈利。而北京地铁自2007年10月7日票价下调为全线统一票价2元后,平均每人次亏损额约1.25元,其亏损完全由政府埋单。

客运量比例不高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轨道交通系统,并且其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比重达50%以上,有的高达80%。

东京大都市圈有280多公里地铁线,轨道交通系统每天运送旅客3000多万人次,担当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6%。再看纽约,其市区地铁共27条,长443公里,提供通宵服务,到内城的客运有80%采用包括地铁、市郊铁路在内的大容量交通工具。

而在中国轨道交通最发达的两座城市——北京、上海,分别承担了24%、19.24%的公共交通客流量,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运营效率低下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轨道交通企业已经按公司法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由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诸多建设和经营运作性事务仍需要政府参与决策处理,政府部门往往倾向于管的过于细致、具体。因此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这种直接的行政管理方式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内部管理事务上,导致运营效率的低下。

此外,由于轨道交通具有准公益性,没有经营业绩的压力。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企业没有依照审慎的商业原则,对技术、设备的选用更多侧重安全、技术先进性等方面考虑,对后期的运营费用以及投资回收等方面关注度不够。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后,对成本费用控制、运营效率提升等方面也显得动力不足。

管理能力不足

国内的轨道交通建设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大多还停留在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企业自主经营的意识和理念相对薄弱,内部的资源分配更多是依赖习惯和经验,对于资源投入的领域与公司长远发展的关联性以及投入回报收益等方面关注相对较少。因此,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是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未来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重点改善的领域。

三、世界上轨道交通运营模式

从全球来看,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由于其投资巨大,但又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各国政府为了解决融资压力以及后续持续经营问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总的来说,各国实践存在着“国有国营”、“公私合伙”、“国有民营”以及“民有民营”四种模式。

国有国营

由政府负责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所有权归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而非中央政府)所有,建成后的运营。该模式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政府负担较重。但目前仍有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如:纽约、巴黎、汉城)仍采用该种模式。

公私合伙(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PPP)

PPP模式泛指任何一种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为提供产品或服务而建立合作关系的统称。这种模式下,由政府与民间资本共同出资设立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建成后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香港地铁是广为人知的公私合伙的成功案例。在中国PPP形式主要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深圳四号线地铁和北京四号线地铁均采用了BOT形式。

国有民营

该模式是指轨道交通线路完全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私人企业负责运营管理。该模式下政府具有资产所有权,不干涉企业运营,同时负责监督、规范公司的运营,以确保轨道交通的公共福利性质。运营公司只有使用管理权,承担专业化的运营职能,采取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实现公司盈利。新加坡地铁则为这一模式下的成功案例。

民有民营

该模式则是指由私人集团投资兴建,并由私人集团经营,政府监管的投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没有财政压力和风险,可以解决轨道交通投资领域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私人投资者严格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由于地铁建设营运的独有特点和土地归政府所有的属性,“民有民营”模式仍处于探索的阶段。

四、企业化运作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港铁启示

港铁“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的成功运营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众多城市在建设轨道交通时表示要借鉴香港地铁运作模式。然而埃森哲通过对港铁运营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发现,“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只为港铁提供了成功运作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也就是说并不是具备了“物业+地铁”的业务模式就能确保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也并不是具备了地铁票价的制定权就能保证地铁运营的盈利。

事实上,港铁总收入中,以2009年上半年为例,车费收入占据64.04%,车站商务及铁路相关收入占19.15%,租务、管业及其他收入仅占16.80%。而且其车费收入高的原因也并非港铁对自主定价权的滥用。作为香港公交的主力军,香港地铁承担了40%以上的香港公共交通出行量,而票价一直偏低。2007年12月还因“两铁”合并带来的协同效应宣布减价优惠,每年为市民节省车费约6亿元,单程线路票价最多下降8.2元,降幅达35%之多。

因此内地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企业应该认识到,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和理念才是港铁模式成功的精髓。企业化的内涵是追求效率,通过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公众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提升企业运作绩效。

埃森哲观点

埃森哲认为,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在于轨道交通企业应具备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和理念。由于轨道交通的准公益性,使其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能与政府完全分离。如何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模式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和必然趋势。

宏观层面:

理顺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企业与政府的管理界面。也就是说政府要减少对企业日常运作的干预,从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转向通过合理的治理结构以及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具体来说,政府与轨道交通企业之间的管控关系应按照《公司法》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公司治理结构下界定、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首先应履行宏观管理的责任,负责审订本地区轨道交通行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政府仍需继续保持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为轨道交通的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再者,通过任命轨道交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并委派外部董事和监事,实现对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及其资产运营状况的监督。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与轨道交通企业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明确约定相关业绩评价的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的基础上,政府通过董事会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出资人(政府)的利益、企业的利益以及企业员工的利益结为共同体,从而有效激发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各城市政府可以考虑放开站台和地下通道沿线商业开发。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间,减少地面拥挤,方便数量众多的乘客,也有助于地铁公司实现盈利。

微观层面:

有了合理的政企分工及激励机制,轨道交通企业是否能够承担自身职责并发挥主体作用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埃森哲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我们认为,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应从优化业务模式,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建立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着手进行变革。

·从建设转向运营管理

随着地铁建设的进程,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可以预见未来的十到二十年之内,多数轨道交通企业工作重点将逐渐从建设转向运营管理,如何实现轨道交通运营的网络化、规模化、集成化是上述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2005年上海地铁成立了申通咨询公司,专门研究线路网络化之后组织、管理、运营的基础工作的标准化与专业化的规范建立。随着标准化规范体系的建立,上海地铁原有运营公司体制机制得到整合,并将运营公司消耗成本最大的维修部门单独从运营公司分离出来。

运营公司不再承担维修与更新设备等生产作业环节,只需专注于客运业务本身,实现了前后台分离。此后前台专注于提供高效优质的客户体验,而后台则专注于维护、更新设备、控制成本费用等总体营运系统的运作效率。前台和后台的分离有助于各自绩效责任的界定。不同的绩效目标导向则引导前台和后台关注提升自身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并通过合理的指标设计促进前后台的合作。

·增加客运量、开发新业务

要解决地铁票务收入与地铁运营费用的差距,可以通过提高地铁票务收入,逐步提升其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比例偏低,轨道交通在客流量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与政府应共同携手,通过与地面交通更好的无缝衔接,城市整体交通线路的合理规划,以及地铁站点多功能化来探索增加流量的途径。

另一方面,可以借鉴香港地铁“物业+地铁”的模式,在地铁线路设计阶段则应考虑配套的地铁沿线地产开发、地铁商业等业务的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地铁配套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经济回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成功的将乘客转换为顾客,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还能吸引更多的乘客,进一步提高票务收入。

·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对于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而言,其专长更多是地铁建设和地铁运营的本业。虽然国内很多城市轨道交通主体在建设和运营核心业务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其对商业资源运作模式的了解、商业运作的技能、专业团队的建立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的轨道交通企业对于如何以企业化的方式运作,对于管理出效益的理念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建立内部激励机制

企业化的运作方式需要轨道交通建设企业首先明确自身的发展诉求和经营目标,并以此为源头,建立起从公司的发展战略到每年的经营计划、预算并最终落实到每个单位、部门、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的闭环,从而确保所有的部门及员工都是围绕公司的共同目标在努力,并辅之以有别于传统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和奖惩、分配体系以充分激励员工。

12.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十二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 成为世界上城市化增长最快的国家。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 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化必然导致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造成社会对房地产业需求的增加, 这是房地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中国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都还很低,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下, 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关系

1. 城市化对房地产产品消费的影响。

城市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自然历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加大对房地产产品的需求, 加速房地产业的发展。

2. 城市化影响房地产用地的规模和用地的结构。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城市用地规模的增速, 城市的显著特征是聚集性, 人口、产业和经济科学技术等向城市的聚集, 这将扩大城市的用地面积。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 城市开发和用地的规模扩大, 用地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

3. 房地产业发展对城市化质量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观念的确立, 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对住房也产生了不同的需求。房屋建设结构、建筑面积、小区建设都在适应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各项设施越来越人性化, 使居民越来越舒服, 城市化质量不断提高。

二、西部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现状

1. 西部房地产业的现状。

为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000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房地产业作为基础性的先导产业, 取得了质的飞跃, 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 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发展水平与中东部比较还很低。房地产业的投资和建设资金大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 中部次之, 西部地区比较落后。并且, 西部地区各个省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不平衡。下图是西部地区2010年各个省份房地产业的发展比较。

从上页图1看出, 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建设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重庆、四川、陕西、内蒙古房地产业的发展优于其他省份, 青海、甘肃、宁夏、西藏的发展比较落后。因此, 中国不仅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房地产业的均衡发展, 还要协调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房地产业的发展, 使中国整体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2. 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

首先, 西部地区城市人口比重低。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得到, 东部地区城市人口34 878万人, 占东部地区总人口数一半以上 (56.35%) , 西部地区仅有城市人口13 026万人, 占西部地区总人口数的35.96%, 比东部人口比例低20.39 (见图2) :西部中部东部城镇人口010 00020 00030 00040 00013 02618 93034 878

其次, 西部地区城市规模小, 城市功能薄弱。中东部地区城市体系较为完备, 西部地区城市规模结构存在缺陷。2010年, 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共94个, 西部地区仅13个。西部地区多以中小城市为主。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不利于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三, 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 城市以及城市人口分布密度偏低。截至2010年底, 全国有城市654个, 东部地区261个, 中部地区224个, 西部地区仅有169个, 不到东部城市数量的65%。西部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多, 却只分布了全国1/8的城市和1/7的城市人口。

第四, 西部地区城市质量差, 对外开放程度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 生活必需品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自然状况差、人们素质不高、管理落后, 对外开放程度低。

三、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的建议

1. 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为房地产开发创造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但由于其本身基础比较薄弱、环境复杂, 使得整个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中东部地区存在差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房地产的开发提供必要的水电、通讯、绿化等一系列服务, 是房地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必须加大西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重点发展现有中心城市, 使其协调发展, 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 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体制改革, 建立和完善城市社会保障机制, 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环境设施的建设, 促进城市进程与房地产业“双赢”的和谐发展。

2. 加快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和城市化的创新能力。

以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打开西部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加大西部地区房地产金融创新能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扩大房地产融资渠道和能力, 推进个人住房消费信贷。

3. 做好房地产品牌, 充分发挥品牌效应。

重视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科技体制创新, 对于中国西部地区落后的经济状况, 除了在基础建设、中心城市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作出优化之外, 科学和技术体制、居民教育水平、整体素质也应重视。加快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创建新的主导产业, 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就业机会, 减少劳动力投入, 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促进西部整体经济高效、稳定的发展。

四、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保证西部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房地产开发方面, 合理利用土地, 节约土地资源;在城市规划方面, 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 为人们提供舒适空间和居住环境。

西部房地产业与城市化要保证合理的发展速度。城市房地产发展水平必须与城市化水平一致。房地产业发展速度过快或者过慢, 都有可能造成城市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提高人口规模、城市规模、居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实现城市化水平与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协调, 进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晓岩, 等.新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1, (2) .

[2]裴宏崇.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8.

[3]颜华保.南昌市城市化进程与房地产业互动关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08.

[4]翟晓玲.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 2007.

13.中国城市化发展方针 篇十三

标签:中国 城市 经营 定位 策划 趋势 房地产

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九大趋势

中国城市化是中国也是全球21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无疑将为全球和中国的诸多领域同时带来机遇与挑战。分析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了解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无论对于区域、国家或是国际,政府、企业或是非营利机构,投资者、旅游者或是居民,未来进行前瞻性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未来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及其布局:内需比重扩大,服务业比重增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按照国际一般规律,当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进入中下发展水平阶段,国民消费需求将迅速增长,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以消费为主体的内需增长正在释放,正像外部需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一样,国内巨大的需求为全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中国工业化外向型、外延式扩张发展模式走到尽头,中国正在面临外需和工业“双难依赖”的新形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必将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不仅可以有力地释放被结构扭曲压抑的潜在生产力,有效地提高国名经济的整体效益,更是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

2、资源环境状况及布局:资源稀缺,空间分布不均。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以水资源为例,北方地区缺水严重,有9个省市人均水资源不到500立方米,实属少水地区。目前,中国内地现有的661座城市中,约有600座城市供水不足,420多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严重缺水,30座特大城市长期缺水。就土地资源而言,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土地人均占有量于较小的国家,国家内人均土地面积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增加。2008年中国耕地为18.26亿亩,到2020年将减少到18.05亿亩。这也就是说,在未来11年里能够农转非的耕地是2074万亩,平均每年不足190万亩。

3、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和资源全球共享。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一方面,发达国家依靠其在高端技术和高端产业上的垄断地位,攫取更大的垄断利润,以其优越的条件和良好待遇,吸引国内高端人才,吸引高端要素的流入,依靠他们丰富的营销经验占领国内的市场。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当地区位优越、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低端产业和投资,向这些欠发达国家或区域转移。这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使得中国城市可以更好的利用全球的资源和市场,促进自身的发展。

4、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网络化和集中化。未来交通、通讯技术将广泛地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必将对中国城市体系和城市化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延伸的里程已盖了城市和乡镇的大部分区域,致使城市市区规模越来越大;城际高速铁路建设首先在经济特别发达的一些地区,促使城市群产生并逐步大型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网络体系,进一步推动

资源和要素向大都市化集中,促进城市大型化、带状化和网络化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内陆地区城市外部联系,促进内地城市的跨越发展。

5、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分布: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口分布区域不均。中国有非常丰富的的劳动力资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口为12.953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强,“十一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年均增长1.2%左右,后5年将以0.8%的速度递增;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不会因劳动力成本的过快上升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这种趋势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化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劳动力素质也将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老龄化社会相继来临,由此产生的城市的生存保障问题,解决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问题,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问题都是城市化进程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很不平衡的现象也将持续存在。

6、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升级,空间转移加快。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分工的深化,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以及服务业转移和外包到愿意开放市场、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就国内而言,中国城市也将加入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和布局中。东部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将逐步发生产业升级。首先在中国的一些中心城市做,比如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其次再向东部沿海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发展。这个升级是由制造向服务的升级,大城市将更多地发展服务业,放弃加工制造业。

7、社会变化及其空间演化:消费结构升级,中产阶层壮大。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每年新增1万多亿元人民币左右,2008年底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达到21.8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约占三分之一,定期存款约占三分之二。现在虽然降息,但是储蓄仍然增加。未来城乡居民收入将进一步增长,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随着中产阶层逐步壮大,城市内部及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城市贫困将不可避免。城市低收入家庭、外来人口、以及失地、失业、无保障的新城市化居民将构成贫困大军,未来社会矛盾的重心将由三农问题转变为城市贫困问题。

8、制度及政策变化:市场制度完善,公共政策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化和农村土地改革的基础,按照国家规划,社会保障正在积极推进,预计2020年可以完成。一旦完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将可以大力推进;与此同时,正在推进的城乡基础设施、就业、社保、教育等一体化,将大大推进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改革将逐步打破“二元结构、城乡分治”的体制,实现人员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与此同时,物业税改革也将影响住房的供需和价格。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未来基本方向是自由流动和转让,将使城市的土地价格与房地产价格下降。未来将逐步推行省直管县的制度,不排除未来扩省可能,这将对城市体系和空间演化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对未来城市经营和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也将给更多的城市管理专家和房地产策划专家带来考验。

二、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1、外延增长:未来城市发展继续加速。受金融危机影响,预计2009-2010年城市化增长率将为1%,2010年将达到47.5%;2010-2015年城市化增长率继续平均保持0.7,2015年城市化水平50%;2020年城市化水平54%;2015-2020年继续平均保持0.7;预计2020-2030年继续平

均保持0.6,2030年,城市化率到60%以上。预计2030-2050年继续平均保持0.5,2050年达70%。

2、内涵发展: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高级化。中国城市化质量目前并不高,因为常住人口的城市化居民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市民,未来,伴随着城市化领域的制度创新步伐的加快,这些居民逐步成为城市居民,并通过教育、就业、营商等方式增强自身在城市的生产生活能力和发展素质,从而不断推动城市的高级化发展。

3、地域结构:未来城市发展趋向集约化。中国未来不可能再进行粗放式的发展。从1978年大2008年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但是城区的面积增加了7倍,那么在未来的20多年里,或者说25年里,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将近翻一番,他么建城区的面积不可能再翻一番了。同时,在其他的能源上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消耗了,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将是集约式的发展。

4、体系演化:未来城市体系将是城市大型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网络化。从规模体系看,中国将形成由城市带、城市群、巨型城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居民点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体系将形成由多个增长极牵引,由众多城市群扛鼎,由多条城市带联动的,全球一体、一超多强、归核化、网络化的城市群体系。

5、空间演化:未来城市发展将是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未来中国城市化是和工业化及产业发展将更加匹配,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将不断梯度推进和动态演化的。首先是东部超大城市完成工业化、然后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完成工业化,发展高端服务业,然后转移到内地是大城市交通优势突出的城市实现工业化,然后在转移到中小城市、小城镇。同时,在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战略,中国经济的区域增长点正在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转变,区域经济格局正在重构。

6、功能定位:未来城市发展将呈个性化和多样化。未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是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除了少数几个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以外,很多的城市都将向专业化城市发展,尤其是中小城市。一个城市可能就是一个,或者几个大的产业就是这个城市的基本功能了。当然,这个过程中有些城市的住宅和宜居比较重要,有些城市高科技可能比较重要,有些城市服务业比较重要,同时,不同城市的建筑和城市的文化、城市的景观也会有所不同,也会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

7、内外关系:未来城市发展将更加开放和全球化。未来中国城市体系将形成与全球城市体系相融合的,从全球城市体系核心到边缘的开放的城市体系。一个世界级的城市带,两个国际级的城市带,6个国家的城市带,若干区域性的中小城市带。世界顶级城市1个,世界城市3-5个,国际化城市15个左右,国家级城市30—50个,一大批区域和地区性城市。

8、发展层次:未来城市发展是多层次化和非均衡发展。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无论是城市内部还是外部两极分化将继续进行。就是说现在发展的城市好的在未来可能会更好,无论是城市的人均收入,还是产业升级都会更好,落后的一些城市可能会更落后。城市内部人均收入水平也会出现两极分化,这不仅仅是中国的趋势,也是世界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期,中国有一些城市在未来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像深圳、东莞,这些城市曾经出现过,将来还会有可能出现。

上一篇:质量安全大检查通报下一篇:员工转正表格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