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精选11篇)
1.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篇一
1 当前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面临的困惑
1.1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不适应的困惑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文化成绩差强人意, 又不愿意放弃读大学的机会, 而被迫选择了体育专业。他们大多是在高二或高三年级才突击训练专业考试项目, 缺乏系统全面的基础训练。入学后, 他们对专业没有认同感, 学习兴趣不高, 真正原意投身中学体育教学, 从农村做起、从基层做起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差, 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分析和掌握上很难较快接受, 这也给本专业的各门术科学习带来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不快。
目前,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沿用母体学院体育专业相同的模式, 即通过公共基础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完成对学科内知识的教育;通过毕业论文、教育实习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 体育专业必修课学时比例逐渐减少, 选修课学时比例增大, 术科课学时比例减少, 人文学科学时比例加大, 开设课程门数增加。这样的课程改革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技术特长等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 为他们提供自修或跨专业选修的平台, 而目前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条件达不到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如何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 来进行课程改革?这使得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陷入了困惑。
1.2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实际需求脱节的困惑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使“健康第一”、“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成为了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中学体育教学师资的重要环节。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就业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学生去往了县镇级的中学任教。由于独立学院缺乏适合教育对象实际特点的专门体育教材, 绝大多数都是沿用举办高校普通本科体育教学大纲, 因此, 在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等与举办高校没有较大区别, 教学内容未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无差异性, 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难以达到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大大影响了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学生就业。如何根据地区特点, 构建彰显独立学院特色, 针对三本学生的优势和劣势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并遵循基础体育课程改革建设规律的课程体系是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的又一困惑。
2 独立学院应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2.1 强化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 提高学生从师任教的综合素质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基本能力主要有:口语表达技能、专业运动技能、书面表达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训练能力及裁判工作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教材分析能力和个体教育技能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 将专业技能和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
第一、教育实习应采取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分散自主实习等多种方式, 并适应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独立学院体育系和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实习工作的辅导和督查力度, 把握好实习工作方向, 确保教育实践取得实效和健康发展。
第二、要在学生入校后, 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逐步增强学生对中学体育教学的认识, 及时了解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独立学院可以定期分批组织学生到当地中学观摩优秀体育教师公开课, 也可以将优秀的中学体育教师邀请来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并请他们将公开课的舞台搬到校内来, 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之间初步建立起一种功能性联系,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转化能力。
2.2 优化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构建实用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针对目前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 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资源特征等, 合理地构建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突出办学特点, 提高办学质量。
第一、精选整合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 实现就业需求的保证。但随着必修课程时数被挤压、减少, 独立学院应该把必修课中相近课程进行整合简化。如:将“体育教学设计”和“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合并为“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材教法”等。使专业必修课程成为内容精、覆盖面广的基础课程, 这样即遵从了课程的整体结构, 又优化了课程的组合,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得学习效率。
第二、面对着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倍增的就业压力等复杂环境, 独立学院要根据地域特点, 针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从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及岗位特点出发, 归纳出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使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始终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才能贴近实际, 贴近职业。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还处于不断摸索的初级阶段, 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素养、课程体系、教育观念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等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脱节。独立学院要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优化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强化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 培养基本功扎实、运动技能水平全面, 创新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 从而为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打下扎实的基础, 适应国家、社会以及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摘要:对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目前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 提出强化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优化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构建实用的课程体系等建议, 以期能为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现“无缝或小缝”对接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S].2001.
[2]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6) :799-801.
[3]关北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策略[J]体育学刊, 2013, 20, (3) 1-3.
2.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篇二
关键词:高职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整合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是我国高职体育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科学地开展群众健身和竞技体育活动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并且为学生以后考取游泳救生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按摩师等资格证书做了准备,本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这三门课程是《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整个教学构成中,占的比重大,基础作用强,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高职体育院校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有相当大的难度,运用知识指导体育实践的能力较差,这给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困难。为适应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我院积极探索《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的教改方案,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三门独立的课程优化重组,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运动解剖学》是以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运动后的结构变化为主要内容,重点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运动能力及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机能为主的学科。《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与措施的科学,它是从卫生保健的角度,对不同人群、健康、体质、环境运动能力等各方面去研究运动的影响,主要是区分运动与健康和运动与疾病的界限。我院自2005年在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专业开设《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其设置模式为:新生第一学期开《运动解剖学》,学期课时数72学时,第二学期开《运动生理学》,学期课时数72学时,第三学期开《体育保健学》,每学期课时数36学时,修完这三门课的总学时数为180学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为了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各自成体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叠、课程知识点缺少衔接、专业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
在总结前几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院于2008年8月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三门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形成“三合一”课程——《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在第一学期开设,周学时为6节,总学时为108学时。由于教学时数的减少,更有利于专业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整合课程是指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能够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以发挥其综合优势。实施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点和核心,它对整个课程起着指导、规范和推进作用。我院编写的校本教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教程》于2008年9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教材建设中,我们从体育类高职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要求,以职业技能为中心,把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术知识融入进去。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教学内容不再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精简了繁杂的理论分析、机理机制等内容,力求课程内容简明实用。以运动为主线,突出运动特点,分为“人体运动的执行体系”(骨、关节、骨骼肌)、“人体运动的保障体系”(消化、呼吸、泌尿、循环)、“人体运动的调节体系”(感官、神经、内分泌)三个模块,及对应的11个学习任务(见下表)。建立“人体结构、功能及对运动所发生的作用→运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健身健美→体育卫生、保健康复”由浅入深、从基础到实践的知识框架。
在《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应根据体育专业学生活泼好动的实际,发挥体育专业学生动手、活动能力强的优势。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比重,实行教、学、做一体化。例如在讲解运动的执行体系这一模块内容,我们把学生从课堂带到健身房和体育现场,通过各种运动动作的实例教学,进行现场动作分析、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练习,来指导学生认识关节、肌肉,了解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与方法,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彻底地改变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把课本知识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精品课程建设的平台,进一步突出以实践应用为出发点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运动人体课程基础》2009年6月被评为我院的精品课程,我们积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试题库、师生互动答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并且可供高职体育专业一部分在外集训和比赛的学生自主学习。课程整合后对师资队伍有很高的要求,我院组成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比较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集体备课。整合后的课程全部由同一教师负责授课,这样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相互渗透性,有利于对课程体系的准确把握,保持清晰的课程主线。
三、课程整合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课程整合后,先后在我院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专业2008、2009、2010级进行教学实践,结果证明,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整合前。课程整合后有利于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紧凑、合理、连贯,执教时教师更容易加深理解,学生学起来也更容易接受,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技能水平有显著提高。整合后的课程强化技术应用,加重实践性教学的分量,强调高职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满足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教学要求。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优化整合,应该立足专业技能,注重实际应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突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姚洪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李春超,趙慧君.设置综合专业整合课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5,(1):44-46.
3.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二、填空题 篇三
二、填空题
1.跨栏跑的过栏技术,起跨腿是抬、伸、压,摆动腿是蹬、展、拉。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运动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4、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5、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6、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增强体能,主要是由 超量恢复 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7、竞技健美操比赛的项目有:男子单人操、女子单人操、混合二人操、三人操、六人操
8、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9、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跑的节奏与呼吸的节奏相配合。以鼻呼吸为主,以嘴呼吸为辅,呼吸均匀要有节奏。
10、三级跳远由快速助跑,沿直线向前的连续三次跳跃组成。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
11、体育锻炼的六项原则:(自觉性)、(经常性)、(个别性)、(全面性)、(渐进性)、(适量性)。
12、篮球场地的长为(28m),宽为(15m),3分线半径(6.25)米;排球场地的长为(18m)宽为(9m)。
13、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14、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
15、现代奥运会于(1894)年由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发起成立。第 二 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
16、人体所需营养素主要有(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17.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规定: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其中体育知识理论和田径系列为必修必选内容。
18.中学体育课属于教学课,根据每次课教材种类的多少分为室外课和室内课,根据每次课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复习课和 综合课。
19.某学校高二年级8个班举行篮球比赛,采用单循环制,一共要进行28场比赛,共有7轮。轮数=N-1 场数=N(N-1)/2
20.新课程标准将课程总目标细分为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21.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_。22.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由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方面组成。
23.体育教学内容是反映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24.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常用方法主要有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
25.发展体能的原则一般有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健康性原则等。26.体育教学中学练法包括 自学法、自练法 和 自评法。27.课堂常规一般包括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个部分。
28.学校组织校内田径运动会,一般可由 报名 编排自序册 比赛分工 画跑道 比赛的记录 宣告闭幕六个主要过程组成。
29.教师示范一般可分为 镜面示范 正面示范 肢体示范 语言示范
30.学校体育教学计划可分为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31、课时计划也称教案,它是根据 学期计划、单元教学 计划安排并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33、武术运动是手型有 拳、掌、勾 ;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手法:推掌
34、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素质。
35、垒球握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掌心不触球。36.发展小学生投掷能力的练习有投、掷、抛、推等多种方法 37.小学体育教材中有维族、藏族、蒙古族 等几种民族舞蹈。
38.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小学五、六年级的必测项目为身高、体重、肺活量三项。
39.单杠的单挂膝摆动上的保护与帮助方法是一手托肩膀,另一手按压 摆动腿。40.科学锻炼要遵循下列原则:(1)全面锻炼;(2)坚持经常;(3)循序渐进;(4)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5)要进行自我监督 ;(6)女生经期要注意运动卫生。
41、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要做到插、夹、提、移、蹬、跟。
42、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评价应包括: 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44.急行跳远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助跑和踏跳的结合上。
45.篮球运动是由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
46、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小学三、四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
47、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其中 基本 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 五分之三。
48、武术的内容极其丰富,一般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五个类型。
49、“向右转走”预令落在 左脚上,动令落在 右脚 上。
50、跑,不论距离的长短、其完整的技术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即: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
51、排球比赛中,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 顺 时针方向轮转至1号位 一个位置。
53、1—6年级,在运动参与领域要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54、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构建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的课程目标体系,他们是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5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项目有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或(肺活量)。
5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59、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60、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65、2008年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比赛将有(团体)和(单打)两个比赛项目。6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09.9.7
67、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技巧)、(单杠)、(双杠)和(支撑跳跃)都属于体操教学。68、跳高的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组成。69、接力跑的传接棒方式有(上挑式)、(下压式)和(立棒式)前面两种是常用的 70、体育锻炼前后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71、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72、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其中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73、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74、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包括现有运动项目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
75、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
76.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根据 三维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和 体育自身 的特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
77.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 六级 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 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高中学段。78、《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 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 三项;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 六 项,其中 身高、体重、肺活量 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 3 项。
81.一个标准田径场,应由两个平行的直道 和两个 半径相等的弯道 组成,跑道全长应为 400 米;半径为 36米 ;分道最小为 1.22 米,最大为 1.25 米。
82.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规定,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除 标枪(29度)外,各投掷项目(铅球、铁饼和链球)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 40 度。铅球和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 2.135 米 铁饼2.5米。
83.排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对方以每局的25:0比分和3:0的比局获胜。
84、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可采用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和快攻配合。86、跑的速度取决于步幅和步频,增加步频的方法有快慢交替小步跑、高抬腿跑等。牵引跑 原地快慢交替摆臂
87、足球运动主要用脚、头、肩、胸等部位来支配、控制球的一项运动。
88、在跳远教学中,一般采用以完整教学为主,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是起跳技术。
89、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包括垫球、传球、发球、扣球和拦网
90、足球踢球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球点(击球的部位)、作用力的方向(摆腿的方向)、击球作用力的大小(摆腿的幅度和速度)。
92、投掷项目的完整技术都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四部分组成。
93、跨栏跑的技术可以分为: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跨栏步技术(即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和终点冲刺跑技术,跨栏跑过栏技术包括起跨攻栏、腾空过栏和下栏落地三部分。95、急行跳远的空中姿势有蹲踞式跳远、挺身式跳远、走步式跳远三种。96、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理念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口号、格言:更快、更高、更强 精神:互相了解、友谊长久、团结和公平竞争
97、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都良好的状态。
98、体能要素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
99、健康的“四大基石”具体化为以下四个方面合理膳食、经常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
100、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评定应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02.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104.制订运动处方时需充分考虑运动的 次数,强度和时间三个要素,使体育锻炼更加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10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10、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112、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113、《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 水平目标
114、《标准》以(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的学习目标。
115、在实施《标准》时,要全面关注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特别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新的学习领域的研究,以促进课程目标的实施。
116、《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两方面的综合评价。11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精学类教材、简学类教材、介绍类教材、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
118、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进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119、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 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课的组织教学、突发事件处理。
121、国家、地方、学校 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
123、体育与健康课程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是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需求。
124、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选择内容的基本要求是 健身性、科学性、兴趣性、实效性、简易性、地域性。
125、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 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126、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 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
12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等七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128、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129、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 体能的评定、知识与技能的评定、学习态度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四个方面。
13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 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资源、体育信息资源 六个方面。
13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水平二的运动技能领域。
13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运动技能 领域开始要求学生从观看体育比赛中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的。
134、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心理健康 领域中开始要求的。
135、使学生指出在体育活动中不道德的行为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社会适应 领域开始要求的。
136、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中运动参与领域开始要求的。
137、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 社会适应 领域开始要求的。
138、通过体育活动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心理健康领域开始要求的。
139、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体能、保持良好心态、促进身心健康。
140、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是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有助于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丰富课外文化生活。
141、在体育科研中,资料与事实的收集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142、体能主要包括与健康有关的能力和与运动有关的体能两个方面。143、人体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走、跑、跳、投等。
144、把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
145、跑的教材共分为四大项,即耐久跑、快速跑、障碍跑、接力跑。
146、体育课的类型是根据体育教学任务而划分的课的种类。小学体育课的类型一般分为 理论课 与实践课。
147、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一节体育课可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148、体育课的分组教学,一般分为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两种形式。
4.小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试题 篇四
一、填空题
1、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既是以增强体质,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又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对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身体健康和(心里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3、由体育本身的固有特点所决定,(增强体质)是体育最本质的功能。
4、休闲体育的分类方法很多,按活动环境不同,可分为(室内)和(室外)。
5、(准备活动)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迅速的进入工作状态,以适应激烈运动的要求。
6、生理指数进行评定的方法有(身高体重指数)和(肺活量指数)。
7、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雅典)。
8、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顾拜旦)。
9、国际奥委会总部
10、奥林匹克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
二、判断题
1、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是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目的的。(×)
2、体育锻炼能够起到促使大脑功能加强,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3、身体健康不仅指无病,而且还包括体能。(√)
4、“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是短跑中常见的生理现象。(×)
5、我国优秀的跨栏运动员刘翔,如果他的起跑反应得到提高的话,他的成绩将会更好。(√)
6、很少锻炼的人,体育活动后肌肉会出现酸痛,这种现象数日后会自行消失。(√)
7、经常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
8、亚洲第一个申办奥运会的城市是东京。(√)
9、第一届奥运会是在1896年的雅典举办。(√)
10、国际奥委会是一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继承权的法人团体,是以不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三.选择题
1.400米属于(A)距离跑 A 长 B 短
2.长距离跑(A)抢道 A 可以 B 不可以 3.短距离跑(B)抢道 A 可以 B 不可以
4.短距离跑时裁判员的口令是(B)A 各就位------预备-------鸣枪 B 各就各位------预备-------鸣枪
5.在校田径运动会50米的比赛中甲同学(一道)串入二道中并取得了第一名 ,甲同学的成绩(B)A 有效 B 无效 C 只能算第二名
6.在100米比赛中有15名学生参加共分三组进行比赛甲同学在第一组中获得了第一名他最后的成绩(C)A 第一名 B 第二名
C 看三组的成绩来决定.在200米比赛中,甲同学(第二道)的起点在乙同学(第一道)起点的前面这是因为(B)A 以防同学之间相撞造成损伤 B 甲同学的距离长些 C.甲同学的距离短些 附加体育资料
1.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
2、奥林匹克宗旨: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3、奥林匹克发源地是:希腊的奥林匹亚
4、北京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召开时间是2008年8月8日8时8分。
吉祥物是:福娃(五个吉祥物是:贝贝、晶晶、欢欢、莹莹、妮妮)
5、田径术语:起跑、加速、摆臂、冲刺、助跑、踏跳、腾空、屈膝、缓冲、落地、投掷。
6、武术术语:弓步、马步、垫步、仆步、冲拳、劈掌、立掌、格挡。
7、球类术语:运球、射门、垫球、发球、投篮、传球。
5.小学体育投掷基础[模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以体育游戏为导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练,合作体验的过程逐渐掌握动作要领。加强体育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今年6月6日是端午节,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故本课教学加入了划龙舟,包粽子等活动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班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习过投掷的基本动作。本节课为本学期投掷第一课。对学生的投掷要求有所提高。本课中学生已掌握侧身投掷,主要解决1.出手速度2.全身协调用力3投的精准。本课主要是利用绳子和相关道具结合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自主、能动的学习。本课预计学生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游戏中掌握练习要点,在游戏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目标:
(1)使大多数的学生进一步学会向前上方用力出手的掷准方法
(2)学会持轻物掷准的基本动作,发展上肢力量、协调性、灵敏性及投掷能力
(3)体验投掷活动的运动乐趣和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教学组织:
1本课一开始通过“划龙舟”“包粽子”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激情投入,之后进行了抛接绳子(粽子)的练习,检查绳子是否会松散,为投掷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方法手段多样,层次分明,富有趣味。
2在主教材投掷中,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和学生的体验尝试展示交流等师生互动过程,让学生多一分体验,多一些合作。体验到成功进步带来的乐趣。
3身心调整阶段,在优美的音乐生中,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肢体放松活动,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乐趣掌握本领。
6.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篇六
体育锻炼是实现大学生体质增强的主要途径, 其目的是通过采用一定的方式, 结合合理的动作练习, 以提高锻炼主体的身体形态, 并提高身体各部分的机能, 实现人体的综合发展, 这对于身体素质逐渐下降的大学生来说, 无疑是值得注意的。另外, 面对现阶段人才的要求逐渐全面化, 体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尤其对于高等教育来说, 体育教育尤为重要。因此, 在大学中开展体育教育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军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体育教学, 这其中包括基础体能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两方面。体育教学中设置基础体能课与专业技能课的教学, 是现代大学教育的课程需求,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树立健康的体育常识, 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
二、体育课程中基础体能课与专业性技能课设置的必要性
1. 有效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
就目前高校践行体育教学的情况来看, 主要存在两个极端, 一个是重理论轻实践, 即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教授学生体育理论知识, 而缺乏将基础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经历。学生通过学习理论课程, 积累了某些体育项目的技巧方法, 并对日常的一些保健、生理等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 但却缺乏实践中的应用。例如, 在理论学习中, 学生了解到运动中, 脚部损伤处理的相关知识, 但由于缺乏应用实践, 可能在自己发生损伤时却不知所措。这样严重造成教与学的脱离, 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另一个极端是过分注重体育锻炼的技能性教学, 即教学中, 将实践方法放在首位, 认为体育是一个极具操作性的学科。这种极端容易在教与学过程中, 造成老师与学生们共同的误解, 从而重视技能而忽视了理论学习。
而在体育课程中设置基础体能课与专业性技能课, 一方面能有效权衡理论与技能, 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夯实体育锻炼的基本功, 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技巧性学习, 发挥自身的优势, 并实现教学的目的。
2. 着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
基础体能课与专业性技能课的设置, 能有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并结合合理符合的运动训练, 改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大学生身体的整体技能, 并结合个人特性, 掌握军事技能。
就现阶段来看, 军校大学生学员大多源于普通的中学教育。在进入大学前, 尚未受过任何较正规的体育教育或训练。这些学员都是18 ~22周岁的青少年, 他们进入军校, 一部分是因为有志向参与军队, 为国家做贡献;另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军校毕业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保障才选择军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军校大学生成员体质较差, 并对技术课程没有兴趣, 造成军校学员整体素质难以上升。
设置基础体能课与专业性技能课, 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学员身上的问题。设置基础体能课能给予适应理论学习的学员们一定过渡空间的同时, 亦能帮助学员们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 能有效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 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夯实体育锻炼的基本功, 为后续的专业性技能的授课做铺垫。设置专业性技能课, 不仅能将基础体能课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同时, 还能在教学过程中, 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 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体质, 并增强学生的爆发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为军队储备特技力量。
3. 减少体育锻炼中的损伤事件
据相关研究表明, 缺乏体育了解或不常锻炼的学生在偶尔的体育锻炼中发生损伤的概率很高,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 严重的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前途。大学阶段, 学生们尚处在身体发育的不完全成熟期, 这个时期加强锻炼及相关知识的了解, 对学生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设置基础体能课与专业性技能课, 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基本常识, 夯实体育基本功, 并加强锻炼相关的体育技能,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水平, 体育常识意识, 帮助学生判断损伤的情况, 并了解有关损伤的处理方法; 另一方面, 也能通过体育基本功的练习以及专业技能的高强度训练, 提高身体的柔韧性, 从而降低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三、体育课程中基础体能课与专业性技能课设置的学时分配
在体育课程中, 基础体能课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通过高强度和高负荷的训练, 练就大学生学员承受压力的能力, 并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整体素质。其次, 提高学员的训练技术, 并培养学员的战术能力, 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 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 并保持稳定的情绪。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目的, 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基础训练的基础上, 通过高难度的训练, 掌握各种锻炼、作战技能, 以提高组织训练与指挥作战的能力, 最终为军事战术应用做贡献。
在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 从理论上了解体育训练相关的知识, 为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加强学生的基础体能课教育, 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健的体魄, 为后续的专业技能教育做铺垫。与此同时, 专业技能课也应受到与基础体能课相同的重视程度, 以期为祖国培养尖端的高素质人才, 储备优秀的军事后备力量。因此, 在大学的体育教育中的学时分配上, 应为体育理论学习5%、基础体能学习50%、专业性技能学习45%。以此达到体育教学整体上的均衡, 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身体机能, 为祖国建设储备优秀的人才。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 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重任。大学生的体育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昌盛和国家繁荣。特别是近年来,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这使得大学生的体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军校是培育军队干部的主要源泉地, 同时也是人民军队中坚力量的发源地。作为我国军事人才的培养摇篮, 军校加强训练工作是加强军队建设的重心, 是增强军队凝聚力的必要前提。体育教学作为军校展开训练工作、塑造学员强健体魄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军校体育教学中, 处理好基础体能课与专业技能课课时分配的关系, 有助于提高学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巧, 丰富学员的锻炼常识, 降低运动损伤, 同时也有助于为祖国国防力量储备优秀的后备军, 为中国军队储备高素质的军队干部。
关键词:基础体能课,专业技能课,体育教学,学时分配
参考文献
[1]肖秋平.对体能训练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2 (2) .
[2]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7) .
7.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篇七
【关键词】小学体育 ; 体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29-01
目前,大部分学校往往忽视体育理论课的作用,由于没有正确全面的理论指导,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后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锻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差异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其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为了使小学生更加清楚、明白每个技术环节的动作要领,在课堂上教师常常运用各种方式的比喻、情境以及不断的示范、纠错,反复强调练习的关键技术。即使是这样也常常出现上节课说过的内容这节课还得重复强调,上节课纠正过的错误动作,这节课又再出错。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效果很不理想,这大大的耗费了老师和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体育课程包含了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主要是指室外的一些活动技术课;如:队列队形、奔跑、跳跃、投掷、游戏等以技术技巧为主的体育教学。体育理论课程主要是在室内开设的一些理论课程,是根据历史和实践,从古今中外大量的运动训练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如: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各项运动的专业术语、规则等。体育理论教学是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体育专业术语非常重要的途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学会学习与锻炼,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课程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并充分发展个性和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小学以及大多数县、市小学,由于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和简陋,遇到下雨天,室外实践课即停或改成自行课或直接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真正有条件上体育室内理论课或结合多媒体设备观看一些体育教学视频的学校少之又少,进而出现了部分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只是单纯模仿技术动作,而不注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理论的教育。那么,“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达到以体育为基石,以体促德,以体促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智力开发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小学生的体育理论课呢?
一、结合内容、创设情境、发挥主体、乐中好学
对小学生而言,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宜过细、过深的讲授,但也不能只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要使内容生动、形象,必要时结合一些实例,创设一些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使讲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水平一《健康饮食益处多》教学时,教师可先利用“非洲饥饿儿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他们瘦小、不健康的形象,为什么非洲那么多的儿童会如此呢?因为在那片饥荒和战乱的土地,人们没有得到健康、平衡的营养。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健康的饮食?再结合事例进行健康饮食的讲解,让学生懂得不偏食、不挑食、饮食要健康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其次设计游戏《我的小小餐厅》,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看哪个老板搭配的食物最营养、最健康。整堂课生动、有趣,让学生置身在游戏中去掌握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积极好学。
二、善用教学媒体,展现体育魅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广泛,在教学中它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像、声音和视频信息,这对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学会善用多媒体演示动作技术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和完整技术动作的创联过程,这不仅降低了小学生理解动作技术的难度,而且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效果,加深学生理解、掌握技术动作的印象。如在进行《急行跳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技术动作完成的四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具体身体姿势、动作技术等,特别是在起跳角度、空中姿态(腾空步)等的展现上,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动作印象,对解决重难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三、创新考核,开展多样体育知识竞赛,引起学生重视
现今社会举办的体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学生参加、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机会也相应增加。因此,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需要也更加迫切。体育教师因加强对学生进行定期实践结合理论的创新考核,多方面了解学生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的组织设计教学。创新考核方式并非只局限于教师出题,学生笔试,更多的是依附于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些技术课中。比如,立定跳远课时,可以随机抽学生出来做示范,并要求学生边做边讲述动作要领;又或是教师做动作,指定学生说出该动作的专业术语以及动作要领,看其能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如此,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师还可适当布置课外体育理论作业,并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作为主讲人,与班级同学进行交流。同时,体育教师还可根据各水平阶段学生的不同知识结构开展多样的体育知识竞赛活动。例如,在水平一課开展简单的看图说动作、体育课安全知识判断等体育知识竞赛;水平二学生可开展看图说名称及动作要领、体育安全知识选择题等;水平三学生可开展简单的体育裁判以及运动损伤等相关知识竞赛等,以此引起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
8.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基础知识二 篇八
五、辨析题 1.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不正确。(略)
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大量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1)这种观点是符合《课标》提出的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的。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和阅读,重点在读准声、韵、调,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识字达成了,汉语拼音的作用就不存在了。
(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重点也在拼读准确上,在口头实践中。有效的组织策略,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2、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画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3.有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与小组学习没有区别。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不正确。(略)
4.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错误的。(略)
5.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略)
六、观点论述题
1、有人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前的语文活动课,你怎么看?
答:答题要点:(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2)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语文活动课。语文综合性学习属于综合性课程,而语文活动课属于语文课程的一种课型。(3)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4)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注重学科整合。
2、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1)不认同这种观点。(2)《课标》提出“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意味着课程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执行者走向开发者。(3)语文课程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的需求,就需要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4)“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1)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2)新课程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课程目标,语文素养应从三个方面全面诠释。(3)语文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言语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六个层次的内涵。
4、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答:(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3)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有不少语言现象是很难从道理上讲清楚的。(4)掌握语言最好的办法是在反复多次的言语实践中积累经验。
5、《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1)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
(2)“少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
(3)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
(4)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
6、“‘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1)“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并不是无节制的放任自流的学习行为。
(3)自主学习离不开高效的指导,尤其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4)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仍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7、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1)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体现了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其作用。
(2)学生是具有各自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独立生命个体,其感受与体验存在差异,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
(3)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分歧时,教师应及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4)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8、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听说训练倾听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具综合性。(3)口语交际注重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核心要素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
七、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执教《落花生》一课,学到父亲的话“花生的好处很多„„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时,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题目为“你更喜欢谁”的辩论。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情绪高涨,“花生派”和“桃子石榴派”针锋相对,结果“不但对别人有用,而且讲体面”的观点占了上风,“花生派”的神情甚是尴尬。
请谈谈你对以上教学片段的看法。
答:(1)辩论这种组织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3)在辩论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能力;(4)缺乏
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1)选择贴近学生的话题,激发了学生交际的欲望;(2)学生充分发挥了交际主体作用;(3)教师在示范中指导倾听、表达、应对等方法,引导学生大方、文明地交往,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教学层层推进,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得到了多个回合口语交际的训练,在实践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专业基础知识《二》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皮-卖草药的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20.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2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应瑒刘桢22.七政(七纬):日月金木水火土23.战国七雄:赵魏韩齐秦楚燕24.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25.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魏宋晋齐梁陈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30.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33.九州指: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
34.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本身子孙曾孙玄孙
35.九章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41.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43.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45.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46.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48.七夕指:七月七日
9.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篇九
导入的`主题选的不错,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课堂流程比较清晰。
缺点:
容量太大,知识落实不实。导入时间过长,占用时间太多。学生指导不到位,小助手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学情分析不到位。
10.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篇十
一、具有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勤恳工作、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
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具有愛岗敬业、积极进取的品质。不能只把体育教学工作当成职业,而是把这份工作当作事业来干,这样才能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在工作中积极进取。第二要具有勤恳工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将爱岗敬业的热情溶化到日常的体育工作中,要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工作,尤其是吃苦耐劳,别人不愿干的要主动去干。第三要乐于奉献。工作中不能斤斤计较,不要学校安排什么工作都讲报酬,要任劳任怨,份内份外工作主动去做。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小哨乡中心学校的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叫毕首金,家住农村,是民转公办教师。他教学之余自行设计、自找材料,制作了50多种82类4012件体育器材,形成体育器材“二十六怪”特色,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得到各级领导、专家广泛的好评;他所上的体育课曾获省一等奖,撰写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创设的每天两次体育大课间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他被昆明市政府授予“特等劳动模范”、云南省政府授予“省科技兴乡突出贡献奖”。一个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能如此优秀,这是把体育工作当作事业来辛勤工作的结果!
二、努力提高自身体育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上好体育课。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核心工作就是上好体育课,这就必须具备优良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如何才能快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呢?
(一)多观摩学习全国、省、市、县举办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课或优质评比课。
多观摩学习如“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体育展示课”。这些中小学体育展示课,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器材的布置上都与常态下的体育课不同,它对常态体育课起着一种引领性、前瞻性的作用,并且这是优秀体育教师对其执教多年的教学经验、艺术和教学风格的展示。对这些课观摩学习能学到许多东西,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教案,了解上什么教材,教材的处理与延伸,教学目标怎样制定,如何构思本课教与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课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教学时间的分配等。
学习课堂教学,一是看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自然、巧妙、新颖,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二是看教法与组织练习过渡是否合理、自然、科学。三是看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本课的亮点是什么?四是看教材的处理是否科学、延伸得怎样。五是看准备、基本、结束部分之间的过渡安排是否自然、巧妙。六是看学生练习的密度、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七是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科学,整堂课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怎样。八是看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大方、从容,整个课堂教学的调控、驾驭课堂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艺术怎样。九是看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晰、准确、富有启发性,示范是否准确、到位,对学生的学习是否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
(二)进行评课。写评课报告 从上述观摩学习公开课的几点写出评课报告,优点是什么?缺点在哪里?假设自己上这节教材课,如何改进?结合专家的点评,再修正自己的评课,构思并完成本课的更佳的教学设计。
(三)操作实践。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若遇上述观摩学习过的教材,依据评课报告,结合自己和本校的实际,编写教案,上好一节教材课。
(四)多争取参加省、市全国的体育展示课(优质课)、教学技能、教案评比活动,在参赛中锻炼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参加一次展示课(或教学技能、教案)评比活动,事前都需做大量而细致的准备工作,必然会请教同行、老师、教研员的指导和帮助,集思广益,不断改进,有时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不断完善修正,这不是做假,公开课就不是一堂随意的平常的普通课。因此,参加公开课不论结果成败如何,你总能在教学理念、思想、组织形式和方法,包括在运动技能和示范讲解上都会得到锻炼提高。事实上,许多体育名师、学科带头人都是省、市乃至全国参加体育课评比一等奖得主。参加展示课,锻炼提高了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也造就了许多体育教师人生事业的发展。
三、组织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和带好学校课余运动代表队训练
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是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重要措施,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载体。作为中小学青年体育教师,一是要组织开展早操、课间操、班级的课外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运动会和全校(或年级)的多种单项体育比赛。二是开展这些活动要勤于开拓创新,要经常变换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三是开展这些活动,考虑周全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尽量不出安全事故。
学校课余运动代表队训练,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并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同学热爱体育锻炼。通过训练的运动代表队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拿名次奖牌,既是展示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也是作为体育教师为学校争光、为自己创业的重要平台。体育教师学习运动训练理论,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带好运动代表队训练、参加比赛出更佳。
四、拓宽基层教研活动的渠道,加强校际交流、辐射优秀教研组的的作用,做到合作教研、互动共进。
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一方面要主动发挥名优教师的表率和带头作用,为他们发挥传、帮、带作用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名优教师也要珍惜荣誉、发挥作用、扩大影响,争取再发展更上新台阶。青年教师要以名优教师为榜样,热爱本职工作,有吃苦耐劳精神,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勤奋刻苦地钻研教材,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争取早日跨入骨干老师的行列。
提倡在片际交流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民间教研联盟。强校要主动辐射薄弱学校,把优秀教研组的好做法传播出去,把优秀的教师推广出去。弱校要努力向强校靠拢,主动获取优质资源、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做到合作教研、互动共进。
11.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篇十一
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几大主要弊端
当前,我国高校现行体育课的枯燥和乏味,令许多大学生和家长痛心疾首,很多学校开展体育课,只是简单的做一些跑步、拉伸等简单的体育活动,根本没有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这不仅大大地降低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产生一定的惰性,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由于一般趣味性的体育项目都带有竞技性质,比如篮球、排球等,学校考虑安全因素,往往少开、不开。至此,使得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全局工作中“短板”问题日益突出,存在评价机制不完善、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受传统体育教学概念的影响,不少学校认为体育就是为了达标,很多学校把体育课上成了体质健康测试课,本末倒置,功利色彩严重。根据大量文献资料显示,可以看出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大弊端。
1.1 体育活动内容单一
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新颖性,缺乏趣味性,总是跑跑跳跳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实践体育课程活动当中,由于体育教师往往只单单重视学生生理运动是否已达标,而在心理健康的指导方面非常欠缺,因此导致学生往往带着逆反心理和负面情绪进行体育练习,这不仅完全违背了“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而且对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方面以及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布置教学场地器材,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用心去让每个学生能够“动”起来,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大学生由于受专业课程的压力随之增大,生怕浪费时间,整天就是看书做作业,但无暇顾及身体健康与否,造成成绩一路下滑。因此,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们传授知识,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用信任、鼓励、表扬等方式来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之门,让他们在自信中释放压力。减压最好的办法就是体育锻炼。针对体育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在注重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将体育专业书本知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1.2 教学项目被割裂
随着世界体坛运动的跳跃式发展,高校体育也呈现出摇摆式的发展模式,各项体育教学项目以多以分散式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施教,学生不是在学项目,而是在学一个个被拆分的技术,使得体育本身具有的人文属性和“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完全没有体现出来,如何抓好专业体育项目活动理解不够深刻,对体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都缺乏较为专业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教师数量与专项能力存在缺口;缺乏教材,评价测试手段有待完善;比赛是培养兴趣、激发锻炼主动性的关键;引导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各级校队;消除体育教师对于意外伤害事故的思想顾虑等是体育教师现在所面临的五大难题。
1.3 体育评价应试化
体育考试是评价学生体育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于唯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的痛恨,各级教育部门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方针政策,然而,体育考试仍然带来了一些负面现象。那就是越临近体育考试越是“恶补”,加大训练量,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这些做法颇有些“应试”的影子。大多数学生天生喜欢运动,特别是男同学,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体育锻炼的条件。要培育专门的体育师资,提升教材的规范化和体育课程的科学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他们锻炼,不能只去应付体育考试。身体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培养孩子热爱运动,养成运动习惯方面入手。教育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运动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在长期的时间里不断的对其进行强化、教化、重复。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专业体育教育人才目标进行实施和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强、内容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其优化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体育课程结构的优化改革,其二则是体育课程内容的革新。当前,中国体育改革的主要难点在于怎样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渡到专项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当前的体育课像其他的文化课一样,受到驱动机制的影响,具有应试倾向,因此我们所要改变的体育课程的形式,实际上则是为改革体育课的驱动机制,让体育兴趣成为驱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的主要动力,推动专项体育课,以培养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目标作为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突破口。据此,率先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体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体育改革全新的方式、路径、管理和保障模式,从而带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全面变革,更新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2 课程创新,实现多元体育教育改革的优质发展
课程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高校体院应以围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将自主教育课程、自主学习课程、自主活动课程、自主评估课程。凝练出“全人教育”的课程目标,构筑“生本、一体、多元、综合”的体育优质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探索课程和主题德育校本课程等三大板块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体育课程创新带来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多元优质发展。学校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合理开设体育基础课程、拓展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加快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鼓励学校创新体育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加大体育课程整合和校本课程开发力度,积极探索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学校层面,体育课程改革包容三项内容:一是体育创新课程实施,通过课程、教师、学生和环境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二是丰富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三是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丰富体育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育锻炼体验及感悟,提高思维的敏感度和流畅度,提高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生发展的质量。学校应从学生培养目标、成长方式和学生未来发展趋势出发,构建科学地校本体育课程体系和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作为学校一名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挖掘课适合当代大学生锻炼需求的体育课程资源,调动师生参与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引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
3 定位优质体育课程设置,释放体育课程新活力
在体育课程引领、规划、建设、实施、管理、评价等六大方面作为定位优质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驱动力,促使各高校体院校领导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回归教育者本色。教育局应及时组建高校体育课程教材调研,鼓励学校对体育课程计划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加强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实施管理,有组织地开展体育课程评审认定,并鼓励学校引进和开设国际体育课程,与此同时,结合提升高校所要求的素养工程,从学生评价到课程评价入手,改变过去重视“课堂”忽视“课程”、“重结果”忽视“重过程”的做法,引领学校开发、利用、享受体育新课程,创建具有生命活力体育课堂,从而形成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与课程文化。
4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及培养目标
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创新促进了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特色发展道路上,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起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委契机,重点改革开展游戏和运动想结合的体育教学,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要机遇学生充分地自主选择权利。榆次同时,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校体育课要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实行体制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和健全人格培养的三围目标,推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积极优化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校体育课程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体育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应及时以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依托现代化科技教学资源优势,深度推进现代体育教育制度建设,深度推进高校体育课程基层改革,以体育专业目标培育创造性体育人才,完善学校内部完善课程治理,实现体育教育的高端化、集聚化、多元化。
5 结语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而身体是生命的基础,忽视身体就是忽视生命。参加体育锻炼的作用并不止于强身健体,参加体育运动对高校大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体育训练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学会尊重规则和权威,令他们较快社会化,为未来的成功打好基础。正如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一句名言所说:“健康的身体孕育健康的灵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而进步。体育自身又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作用。体育本身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只是体育的竞技因素,人们更关注它的结果,而忽视了体育对人的培养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姝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2]蒋健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体育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专业化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潘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分析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刘兵.“十二五”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张丽娜.沈阳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6]宣蒙蒙.我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7]关北光,李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1):28-31.
【小学体育专业基础知识】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考试基础知识试题06-21
体育专业知识试题资料10-15
最全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入编考试试题集07-03
体育教案-小学体育教案06-11
小学体育成绩10-11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小学体育运动兴趣》小课题研究方案09-05
武术小学体育教案06-28
小学体育年度报告09-15
春季小学体育计划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