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2024-07-08

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精选18篇)

1.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一

3月16日,大理大学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启动仪式暨大理州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行动宣传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古城校区举行,这既是学校推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发挥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具体实践。

一直以来,大理大学高度重视团员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从201x年开始,学校通过科学研究、志愿服务、挂钩援助、宣传教育等方式,积极投身到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与研究的相关工作中来。去年,学校“中国三江并流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学雷锋“四个100”候选名录。为了进一步发挥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推进“大理州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区”建设,共青团大理州委联合大理大学团委、大理大学生物科学馆,共同建设“大理州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行动宣传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动学校为大理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大理大学还组建了青年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团,这支由100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生态环保志愿服务团将积极投身到生态环保活动的行列,倡导文明、绿色生活,保护洱海。

当天,大理大学志愿服务者前往大理镇阳和村开展洱海周边区域卫生清理活动,进行垃圾清扫、河道清洁、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还进村入户、进学校,采取悬挂横幅标语、发放传单环保袋等形式,广泛宣传洱海保护的基本知识。

2.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二

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以自愿且不计报酬的社会公益行为, 在参与社会活动、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志愿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股巨大的人力资源, 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高市民的素质, 促进社会融合具有巨大意义。随着志愿者队伍的日益壮大、志愿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志愿者活动的广泛开展, 志愿者在本市公共文化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推动本市的文化建设,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学校切实情况, 在学生工作中如何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 了解他们, 推广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确立其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能力,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劳动价值观, 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也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砖加瓦。

二、案例概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依托以院志愿者部为平台,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年来, 通过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 志愿者部共组织支援者参与志愿服务23次, 服务总时长达247小时。在实践中, 我们建立起了“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彩色粉笔支教组织”, 参与了支教、环保、敬老等活动, 成为我校志愿者的先锋队伍。其中, 以“彩色粉笔组织”为主的支教实践活动尤其具有教育意义, 为社会服务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案例分析

1.理论依据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 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 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掌握和学习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是在个人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奉献意识和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德意识方面欠缺具体的认识,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参与社会, 进行社会实践, 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通过活动为学生增长了见识, 也为社会公共事业增砖加瓦。

2.组织形式

(1) 通过问卷调查, 在大学生中搜集其对于劳动、个人价值、公民意识等方面的资料, 并向其征集实践活动的方式、地点等, 然后综合分析其心理特点, 初步确定活动形式。

(2) 结合上述问卷中所反应出的大学生思想状态, 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确定活动主题。

(3) 利用走访调查、网络搜索等方式确定实践活动的地点。

(4)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5) 收集来自于实践地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座谈、撰写实践心得, 总结活动成果, 以确定今后活动目标。

3.活动内容

(1) 深入农村, 实地考察希望小学。

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 我们确定以九门口希望小学为服务对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九门口希望小学的艰苦环境, 以及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当看到一双双饱含对知识渴望的眼睛时, 我们决定对他们进行长期帮扶活动。

(2) 开展支教活动, 落实帮扶计划。

在确定地点之后, 我们确立了以给学生授课为主、以联系社会各界力量进行帮扶的支教方案, 并开始着手准备。在不到两学期的时间里, 以“彩色粉笔”爱心支教组织名义先后进行了5次支教活动, 分别教授了体育、音乐、美术、社科等课程。同时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拉近距离, 深切了解了他们对支教活动的内心感受。

(3) 筹集活动资金, 延续支教活动。

为了能够长期对九门口希望小学支教, 完成帮扶计划, 我们通过在校内外收集废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等方式来筹集我们的活动资金。同时, 定期在市中心等地进行宣传, 呼吁爱心人士捐赠书刊。至今, 已筹集教育帮扶活动资金5512.7元, 书籍213本。

(4) 广泛宣传, 吸引各大媒体关注。

在对小学支教期间, 我们得到了秦皇岛市电视台、秦皇岛日报、长城网等媒体的跟踪报道。同时, 在太平洋保险公司庆典活动上, 受邀前去宣读活动倡议, 吸引社会各界关注, 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帮助希望小学。

(5) 爱心支教, 永不停歇。

我们的支教活动, 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同时, 来自台湾的林珍珠老师捐赠了2000元的活动资金, 以表示对我们的支持, 支教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活动成效

通过参与以支教活动为主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很多学生都收获颇丰。首先, 通过小组活动, 学生们学会了相互合作, 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在为小学生授课和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 学生们建立了为他人服务的理念, 逐渐学会了同社会其他成员进行良性互动。其次, 通过具体活动, 学生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 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意识到了为他人服务的重要性, 并且从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满足感。

四、经验与启示

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 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培育和发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鼓励他们积极地、创造性地从事自己的活动, 参与社会实践, 使之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自己的生活世界形成促进自身发展, 同时也满足社会道德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与公民意识, 并且在实践中服务社会, 为社会公共事业服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要: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年来我校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有效地支持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妍君, 李昀.理工科新生大学适应性调查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04) .

[2]邱淑岩, 岳道刚.教育孩子应在不经意间[J].基础教育, 2005, (02) .

[3]王蕾.爱的力量[J].基础教育, 2005, (11) .

[4]张颖, 宋翌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章, 2011, (13) .

3.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公民精神;青年志愿者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公民品质的要求,更反映了公民精神的塑造已成为一个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先生曾经指出:“为什么中国的现代化一百年来成就不大,以致被称为九死一生的中国现代化?第一个原因就是在于中国始终没有能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的公民。”[1]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2]成长在新社会大背景下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即将参加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业中并担当重任,大学生的公民精神及其素质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发展。所以,公民精神成为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大学生公民精神的可喜风貌和新的蕴涵,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公民精神,成为大学生公民精神培养的实践载体。

一、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内涵

1、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虽然在世界各地名称有所不同,但所指对象和任务大体相当。在西方国家,志愿者是指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而努力的人们。在中国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将其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在中国大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

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及其志愿者活动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20 世纪90 年代传入中国。1990 年深圳建立“青少年义务工作联合会”,1993 年北京大学学生自发组织“爱心社”,同年底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 年12月5 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这标志着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组织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是根据社会、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提供志愿者服务对象的社会资源,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结合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在校园内外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者主题活动。[3]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个体道德实践的过程,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个人自我教育三者统一的过程,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得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公民自我认知、公民自我体验和公民自我控制,对自己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予以认同,并把握自己在社会实践和道德交往中的社会角色的转变,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公民主体意识的充分发展,提升公民精神的时代蕴含。

1、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需要的途径

马克思说:“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就应当是年轻人职业选择的指针,不应当认为这两种利益是彼此敌对,互相冲突的。人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幸福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专业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的伟大人物。”[4]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触摸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可以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从学校走向社会,更好的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去,而青年志愿者活动正为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2、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青年志愿者自愿、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保障事业,从一开始就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作用。青年志愿者当中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青年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青年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帮助有困难的社会成员,努力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塑造健康人格、消除社会失范现象作出了贡献。另外,由于青年志愿者协会和青年志愿者他们都是由不同阶层的成员自发自愿的组成,彼此是因为共同价值理念和世界观而集合在一起志同道合的有为青年,成员间形成了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的新型互动关系,原有的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差异已退居次要地位。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今天,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关怀和接触,减轻乃至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因此,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把不同背景的人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一种社会整合剂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三、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我们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起步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1、社会对志愿服务活动缺乏认同和理解

公众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还很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行为不能理解;不尊重志愿者的动机、劳动和价值等。实践中我们还看到,校内外普遍存在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和内涵不明确的问题,经常出现将志愿服务组织临时“拉差”的情况,把志愿者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许多志愿活动成为一种组织行为而不是自愿参与行为。

2、志愿服务的管理和制度建設方面有待加强

一是志愿服务的社会定位、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权利与义务关系等都缺乏有效的界定和管理。二是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志愿服务是一种志愿奉献的无偿服务,本身并没有获得任何经济收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宣传、奖励等

方面都需要一定费用,完全依赖共青团组织这一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缺乏有效的物质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因而会大打折扣。青年志愿者的人员构成、权利和义务、行动的范围和形式、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等许多问题都缺乏法律上的界定。由于缺乏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相应的法律保障,青年志愿者无法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自身的权益更无从维护,从而也影响了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行动的积极性。三是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还不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志愿服务是不可能进行物质激励的,所以精神激励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志愿者不但得不到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满足也很难实现。

3、志愿服务组织自身建设存在问题

首先,尽管高校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人数总量很多,但统一的管理和协调不够,缺乏有效的指导、培训,使得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停留在自发阶段而不是自觉阶段;其次,由于受到专业技能所限,高、精、专的专业性志愿服务不够,使得高校志愿者的活动形式特点不鲜明;再次,有的志愿服务流于形式,为了名利、宣传等而参加活动,严重影响了志愿者的形象,有些本来的善意帮助最后却成为受助单位的困扰、负担等等。

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当前至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促进社会观念转变,积极为志愿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高校来说,要特别注重做好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志愿服务的开展始终离不开宣传,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侧重不同的主题,确定相应的宣传重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典型表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第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活动内容应大力扩展。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在帮困扶贫、支教扫盲、社区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而国外的志愿者活动已扩展到社会福利之外的其他领域。如学龄前儿童日托、老人日托、学龄前儿童课余活动、保护妇女、移民难民安置、社会义举、社会正义、民权、社区开发、文化和艺术、卫生和医院等等。

第三,完善志愿者的管理制度。为规范志愿者的管理,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颁布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志愿者注册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实施。《办法》对注册志愿者的定义、基本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程序、管理和培训、激励表彰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它代表着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制度。要定期对志愿者进行理念培训、技术培训,切实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

第四,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首先,要完善和落实物质保障机制。志愿活动是大学生本着志愿、奉献精神参加的公益活动,是一项非盈利的社会事业,要想得以长足有效地发展,就必须得到各级党团组织和政府部门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更充足的资源保证。其次,要完善和落实法律保障机制。推进志愿服务立法是保障志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志愿服务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

第五,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激励作用是重要的。虽然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并为期望被表彰,但是要弘扬志愿精神一定需要表彰,这种表彰是对志愿服务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的号召和呼唤。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高校也应建立一定的补偿制度,对学生的志愿行为给予价值肯定。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既能服务社会,又是自觉成材的有效途径。正如志愿者誓词里所讲: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让我们实践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慎之. 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J]. 改革,1999,(3).

[2]江泽民.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01-07-02(1).

[3]周围,肖建华. 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02,(6).

[4]桑运川.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 党政干部论坛,2006,(3).

4.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 篇四

2016年11月19日,今天的天就像是我们的心情,远远望去,一块透明的蓝天,像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绣在丝帕上的花朵。

今天是我们土木学院志愿者部这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日子——为石景山社区的老人们表演节目。为了给我们加油打气,主席带领着团学的亲人们早早的集合在一起,虽然我们志愿的小干事们没有表演经验,每个人的心中也都很忐忑,但因为一路上有亲人们的鼓励,使我们紧张的心情舒缓了许多,也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此次表演!

一,老人给我们的爱更多

在一路欢声笑语的和谐状态下,我们来到了服务中心,在完成场地布置后,老人们慢慢从楼里出来,我们中有的搀扶着老人;有的帮忙推着轮椅,即使他们年龄近百,腿脚不便,可对我们到来的热情却是那么高昂,那一刻,我们觉得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爱我们的爷爷奶奶,即使我们做的再多也都是值得的!

在会演时,我们难免紧张,会有小的失误与不足,可是爷爷奶奶们的掌声却从未停过,每当我们上场和下场时,爷爷奶奶们总会笑着给我们鼓励,那一张张慈祥的笑脸,那一次次掌声的响起,让我们明白,这风雨兼程的十八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力量才能使我们北方工大土木志愿者们能够继续前行。

一首首欢快的老歌,一支支活跃的舞蹈,将整场的气氛都活跃了起来,这不,看这坐在第一排这位可爱的爷爷一直在与我们志愿者的小干事们互动,我们以歌会“友”,共度良辰。可爱的爷爷老当益壮,中气很足,在我们的邀请下,上台唱了两首好听的英文歌曲,赢得满场喝彩。

有一位台风很好的奶奶也让我们印象深刻,奶奶主动上台为我们演唱了一首《爱的奉献》,我们听了之后真的很感动,我想我们心中所想正如奶奶所唱“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养老机构应运而生。在这些养老院里,护工不仅是老人生活的打理者、身体健康的守护者,还是老人“最贴心的棉袄”。表演中途,我们可爱的护工阿姨也为我们演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敬老院之歌》,歌中唱到“我们要以最好的状态服务老人”,是的,我们每一次去到敬老院,这些护工阿姨都是勤勤恳恳,尽管工作繁忙,护工阿姨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们尽心尽力,尊重老人、体谅老人,让每个老人的晚年都能“夕阳红”!

二,团学最可爱的人

也许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总会迷茫,会失落,会害怕,会想家,可是你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人给你鼓励,给你依靠,我想,在北方工大,对于我们土木志愿者们来说,整个部门就是最像家的地方,所以我们志愿者的十三个人,少一人,这个家都将不再完整。

今天,我们的表演就像行走的“表情包”,接下来快来看看我们的表演时精彩的图片吧。

作为我们中第一个上台的,李智同学以一首《精忠报国》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他高昂而充满感情的演唱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我们要为国家建设出一份绵薄之力,要在为位老人服务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第二个节目正如它的名字《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全场,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加上个世纪的金典舞步,虽然这是一首老歌,却被我们的小干事们赋予了新的激情!

下一个节目是我们志愿者所有小干事们带来的舞蹈《咋了爸爸》,欢快诙谐的曲风,小干事们认真但又不失幽默的表演,将快乐传递给了大家,让我们知道原来舞蹈也是会“说话”的,表演结束,伴随着台下掌声阵阵,我们小干事们的心中也是非常满足的。

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是融入了时代,抓住了时代的精髓,合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它体现了纯正的情感和高尚的灵魂,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我相信这段为位老人们表演节目记忆将如同这首歌一样在我们小干事们的人生道路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这一段群魔乱舞是由我们志愿者部帅气的男生们带来的,尽管在排练时有些动作让他们很尴尬,也很羞涩,但他们克服困难,把最精彩的带给我们!

作为志愿者部的一名成员,我们深知,能够让更多的人快乐是多么一件幸福的事,这也是我们土木志愿人十八年来平凡而伟大的梦想。

最后一个节目是我们志愿者全体成员以饱满的激情演唱的一首《相亲相爱》,生活中,有坚强,有执着,有梦想,还有长长久久的岁月沉淀下来的浓浓情意;隔窗望,佳境在,祥瑞飞,心相爱。十八年,让我们坚持下来的不只是我们一代代的志愿人的一腔热情,更是敬老院对我们这些志愿人一代又一代的包容,正如最后院长所说,这十八年来我们早已血脉相连,他们感谢我们每一次的到来,我们也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包容与耐心。当然一场完美的演出是要有灵魂人物的,我们的三个部长在台下默默奉献,部长赵含,副部长蔡茂在底下为我们打着拍子,在我们表演时他们高举双手为我们加油打气,我们不记得表演用去多少时间,只知道整场表演从未看他们放下过双手。当然,今天压力最大,责任最重的是我们的副部长王羽琨,正是因为有他为我们调好伴奏,整场表演才能如此的精彩!

三,相亲相爱

5.志愿者活动新闻稿 文档 篇五

为喜迎中秋国庆;为倡导文明行路,做“开明 开放 求是 创新”的合肥人;为合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氛围;也为合肥市青年学生志愿者工作增添绵薄之力,根据执勤的时间安排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交通志愿服务活动由副校长统一部署,中学部副主具体落实。每次开展志愿劝导活动时,早上7点志愿者们准时到场,在交警的指导下,志愿者们统一戴一顶鲜红的志愿者帽,手拿“交通文明劝导旗”,他们站在繁翡路口的四个入口处,向过往行人进行交通安全常识宣传,劝导机动车及非机动车不要闯红灯,引导行人走斑马线,主动搀扶和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志愿者们时而头顶烈日,冒酷暑,斗炎热,时而淋雨,浑身湿透,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养受到交警们和过往行人的高度评价,不少违规违章者受到志愿者精神的感染,表示今后一定遵守交通规则。

一段时间的文明交通劝导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在谈论此次交通劝导活动的组织和效果时,师生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学部副主任说:“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同学们深刻领会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提高中学生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发挥我校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意义重大。”;高一年级组长说:“学生们在活动中奉献了劳动、回报了社会,更提升了自身文明素养,很有必要,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相信只要广大师生一起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定可以为文明合肥作出贡献。”;初中学生志愿者说:“在执勤中感受到了执勤的交警们劝导交通违规行为的辛苦,自己热、累不算什么,在换位思考中我们认识到了遵章守纪,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做一个文明学生、文明市民的重要性。”;高中学生志愿者高说:“活动中,我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交通安全教育,以后不仅自己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还会督促身边的同学、家人和朋友一起去遵守。”

6.国际志愿者日活动新闻稿 篇六

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全球的志愿者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展开各种各样的志愿活动,进一步倡导志愿精神,培养志愿服务理念,以实际行动迎接自己的节日。今年的志愿者日,旨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呼吁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传承和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将志愿者服务精神辐射到整个校园。

十一点时活动准时开始。此次活动共分五个部分:关注青协的人人与微博,写祝福语、折千纸鹤来向空巢老人献爱心,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宣誓,校园清扫。随着青协会歌缓缓响起,主持人柔和的嗓音游荡于每个角落,向大家解说着志愿者日的背景及青协的历史。同时八位志愿者站在桌后等待有人前来,她们面带微笑,静候参加活动的同学。还有三四名志愿者负责发传单宣传,努力吸引过往人群驻足停留。有两名志愿者负责整个活动流程的拍照。活动就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着,人群来来往往,参加活动的同学越来越多,放千纸鹤的筐子也渐渐被装满。

志愿者日虽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却包含着千千万万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坚定不移的信念。作为“蓝之焰”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员,我们将秉承着方便他人回报社会的信念,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披荆斩棘,越走越远。

7.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七

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成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力量, 既可解决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贫乏的问题。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农村留守儿童,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以不论是从对大学生自身, 还是从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角度, 大学生志愿活动都会产生出积极有益的影响作用。

第一, 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高尚情操。当前大学的德育课程对学生实际起到的教育成果并没有理论设想的那么多, 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也不多。通过对留守儿童关心和帮助的过程体验, 可以使他们获得社会责任感与为他人奉献的幸福感, 等等。使大学生群体在反思现实生活差别的过程中学会自律、自强, 在获得精神提升的同时陶冶情操。

第二, 大学生志愿活动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知识能力。在全国高校都注重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 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与留守儿童结对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帮助活动得以落实。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其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大有裨益。自发意识的培养也有利于大学生参与意识的提升。

第三, 志愿活动对于留守儿童更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 与大学生群体的接触不但使其找到了成才的榜样, 也觅到了倾诉的知音。农村留守儿童中一大部分在缺乏父母关照与交流、缺失与人沟通倾诉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甚至有的孩子会因此沉默寡言, 不愿与外界交流。大学生志愿者的关心会使他们心里积压的问题能够得到渐进的疏导, 逐渐尝试与人沟通交流, 学习更多的生活常识与方法。大学生也可以讲述农村以外世界的精彩故事, 传达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经典事例, 鼓励农村留守儿童树立自我人生理想, 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二、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经济模式下, 迫于生计压力, 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父母去城里务工, 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在农村留守儿童身边, 农村留守儿童都是靠隔代监护或者亲戚监护。这样临时的监护环境加上城乡经济不平衡所造成的当今农村相对较差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 使得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在身心养成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 关于留守儿童自身普遍存在一些缺陷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较差与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方面上。留守儿童在父母不在期间往往交由临时监护人监护, 这些监护人容易对孩子溺爱, 而关怀又过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而非心理关怀层面, 这就使留守儿童容易缺乏来自重要家庭成员的应有关怀, 对其人格养成与性格培养都存在不利因素。农村人口素质的相对低下也使得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关心较少, 在学校疏于照顾的同时儿童容易被社会上的同龄辍学同伴及不良青年所诱导而走上歧途。

第二, 在家庭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和督导不力, 缺乏应有的感情沟通, 容易留下诸多的心理与感情空白。很多农村父母的传统观念较为深厚, 容易在潜移默化之间灌输给孩子诸多社会不良层面的意识观念, 比如读书无用和拜金主义以及甘于贫穷守旧的意识。这些想法虽然不一定会左右孩子的一生, 但是会对其“三观”的养成产生难以想象的负面影响。教育意识的淡薄与监督不力是父母认为孩子只要物质满足即可顺利成长所容易带来的。缺乏沟通一方面是由于长期外出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对儿童心灵关怀必要性的认识。实际上这都是对儿童成长极为关键的因素。

第三, 我国乡村由于发展相比城镇仍较为落后, 基础设施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不足使得乡村学校的建设也存在许多不足的方面。近年来虽然基层乡镇的校舍建设伴随社会进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善, 但是出于农村生活条件与待遇的问题, 优秀师资的缺乏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落后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思想直接带来的是对农村儿童学习成绩的偏重而较为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许多教师仍然偏执地认为只有良好的成绩才是促使孩子走出农村环境的最好途径而过于偏重于知识的培养, 忽视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落后的、甚至是缺乏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也使得孩子不易对知识产生兴趣而鲜有专攻, 这就使得本就需要额外关怀和帮助的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只能处于被动的一面。学校与教师的疏忽很有可能会使留守儿童走向学校教育的反面。

三、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志愿者活动方式

高校大学生具有可支配时间较社会其他群体较多, 且分布较广、数量较为庞大, 具有丰富的人力与技力资源, 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 在理论水平、实践行动力上也相对优于一般社会群体。所以在大学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活动的具体方式上存在许多的探索和创新可能, 本文对此进行概括性归纳。

第一, 组建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小分队, 以社会实践方式走近留守儿童。支持乡村中小学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进行, 协助乡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 将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状况逐一记录, 通过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推动学校对学习和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特殊照顾, 特别是对单亲家庭以及有特殊情况的家庭的儿童进行特别的关爱, 化解其负面情感与意识, 增强其对美好生活与事物的向往。

第二, 建立师范教育专业实习基地。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可将教育实习的基点拓展至农村学校。通过对教学以及生活条件的评估来决定进行轮流的接力式实习或者专程全程实习。另外高等院校也可以定期进行教师带队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活动, 使学生能够与留守儿童零距离接触。两种活动方式都可以以农村学校为中心, 以此对不同的年龄段的留守儿童, 及其家长、家庭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围绕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养成, 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开展富有特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不断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 通过义募旧书、衣物等方式来从物质层面力所能及地帮助其改善生活。

第三, 组织农村大学生假期回家乡帮扶活动。高等院校或志愿者服务社团、团体可以与固定区域农村学校结成帮扶对子。每学期或每过一段时期进行实践志愿活动, 使关心能够得以延续下去。同时发挥不同专业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特征来对留守儿童进行多方面的帮助。例如, 心理学专业可以提供较为专业的心理咨询与疏导;师范类别的学生可以进行课程辅导, 了解留守儿童家庭并以老师的角色进行积极影响;理工科类的学生可以就实际情况对农村家庭进行一些物质帮助以及学科帮助, 传播科学的生活常识, 等等。专业化的爱心活动更有利于志愿效果的展现, 学校、大学生与儿童及其家庭联动的互助模式才能使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形成一种良性机制。

第四, 建立社会立体式关爱服务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开设网站及专栏, 宣传农村及留守儿童的现状, 来引起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大学生还可以成立专职学生社团针对农村志愿活动, 经营网络主页, 时刻保持关注度。协助社会工作者和爱心人士提供符合农村当地实际的救助活动, 举行各种义卖和募捐活动征集社会资金及物质资源救助。发挥青年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参与推广“心灵小屋”“儿童之家”等互助共建模式。积极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和普及协助社会力量参与维护农村留守家庭权益和争取政策优待的行动, 推进关爱工程的机制化和有效化进行。

总之, 大学生帮助留守儿童的志愿者工作必须要落到实处, 要在相关机制上不断加以完善并确立正确的原则。首先, 应该立足实际, 遵从党的工作路线和作风, 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 要建立稳定, 动态的活动机制;再次, 要设定好可行性强的方案, 注重实用性;活动开展之后要不断进行总结甚至可以和其他院校、社团进行相关志愿活动的经验交流, 从而互相提升, 不断进步;最后, 要积极营造大学生与留守儿童的和谐互动氛围, 实现使留守儿童在温暖中感受亲情, 在快乐中积极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晓霞, 隋建华.大学生志愿服务刍议——以义务教育阶段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黑龙江教育研究, 2013 (11) .

[2]胡淑娟.论关爱留守儿童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3 (06) .

[3]纪旭, 杨志华.大学生骨干帮扶留守儿童长效机制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3 (01) .

[4]徐东.西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9 (03) .

8.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八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活动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优势

一、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成为规模性的学生参与项目,是提高大学生责任认知的有效举措

责任认识是个体对自己承担的社会义务的认识,包括自己承担着怎样的义务,承担这些义务的最终原因与价值。一般来说,责任认知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启动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其形式与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见证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突飞猛进的发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青年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具有极高社会知名度的公益活动,并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胡锦涛指出:“基层一线是了解国情、增长本领的最好课堂,是磨炼意志、汲取力量的火热熔炉,是施展才华、开拓创业的广阔天地。”青年志愿者活动能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挥潜能的机会,特别是在社会公益、支教扫盲、帮困扶贫等方面不断延伸,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学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而且由于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培养功能,既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又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大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拓展视野,树立起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志愿性的特征,是丰富大学生责任情感的有效途径

责任情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履行责任状况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和愿望,它根源于个体的良心和对利益的需要。具有了正确的责任认识并不等同于能自然而然地将之付诸行动,而必须将正确的责任认识与积极的责任情感相结合,才会在社会实践中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和产生履行责任的动力。

社会是无字之书,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教育资源,作为具备一定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他们迟早要步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而志愿者活动接收社会教育本身就是主体性教育的内容,能够满足大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自我教育的良好基础,尊重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使得大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而且志愿者在实践中是具有一种自觉行为条件的积极体验者,他们在活动中一方面是更为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印证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对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从与弱势群体、边缘人群、贫困地区的接触中,在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人的交流活动中使得大学生对国情、民情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力、判断力,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集体的关系,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自觉萌发出一种和谐社会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使得大学生把情感投入到更加广大的社会空间,而这也是引发责任行为的原动力和内趋力。

三、青年志愿者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征,是培养大学生责任行为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是把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任务、要求、规范等通过道德实践转化为个体道德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它也是大学生按照道德意识活动所达到的道德信念、道德境界、道德理想来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完善他人、完善社会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有形活动”。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自我意识障碍,二是与家庭、学校、社区疏远,因此他们积极倡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亲社会”行为克服障碍。所以,在志愿者活动中,大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使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对责任感产生了坚定的信念;另一方面,通过志愿者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会把握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本质和主流,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牢固地树立起国家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自觉抵制各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言论,自觉践行社会责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对己负责到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递进过程,青年志愿者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机会,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也为他们施展才华、锻炼意志、实现自我价值、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周庆华.“服务学习”理念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04):135-136.

[2]马众,侯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时代教育,2015(10):52.

9.春运志愿者活动总结(范文模版) 篇九

在当今这个忙碌的社会里各自都为了各自的生活而不断的奔波,不断的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归宿,正是如此,爱心对我们来说就十分的重要,若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还能挥洒我们青春的激情,献上我们对弱者的一份爱心那更是难能可贵了,有人说“这个世界不是缺少好人,而是缺少献爱心的地方”。

正是为了寻求这么一个能帮助人的地方,能挥洒青春、助人为乐的地方,我们集聚在了这儿,进行这次为期7天的春运志愿者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各自的民族或者宗教信仰,为的只是能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献上我们对需要帮助的人的一点爱心,让他们能在回家的旅途中少遇到点麻烦能顺顺利利的、安安心心的回家过年,我们开始了我们春运志愿者的旅程,虽然这次活动时间紧靠年关,但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每个人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也方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为以后我们立足于社会提前奠定一个基础。从25号那天培训开始就意味着我们在接下来的这7天里会遇到

许多的困难,可能是我们各个伙伴之间的相互不了解、也可能是其他人对我们的不理解、也可能是劳累、也可能是一种疲倦,总之这一切都是我们需要去面对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这天里去改变它,去解决它!

第一天因为我们大都是新手每个人的面孔都是那么的陌生,还需

要相互的沟通交流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个活动,但是给我的感觉我们大家还是很快的就融入进了这个集体,一个早上过后我们之间都慢慢的混熟了,也不是那么的陌生,在不忙的时候相互了解一下和自己一起做活动的伙伴,在此同时我们也几乎弄清楚了怎么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怎么去引领他们、怎么能给他们送去服务、怎么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帮他们找到他们所去地方的车次,并能送他们到检票口,第一天工作下来虽然觉得还是挺累的,手上也是相当的痛,但是在把他们送到候车室或车上的时候,他们一遍遍的感谢,一遍遍的说你们真是太好了,这时我突然觉无论再多的痛、再多的累都是值得的,虽然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拿上自己的行李踏上回家的路。但能看着他们坐上回家的车时我又觉得好开心,好满足!至少有了很多的人能回家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应该为他们高兴,为他们兴奋!

在第一天工作的基础上第二天工作就轻松了许多,我们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进一步的加深,彼此之间的默契也增加了许多,彼此之间多了一点亲切感,少了一点陌生样。大家在闲着的时候都有说有笑,感觉真的很满足,相对第一天来说好像我们第二天的时间相对的充足了一点,大家在中午的时候还能在一起玩一下游戏,让大家慢慢的融入进这个集体。但是第二天的我们虽然不是那么的累但是感觉好像比第一天疲倦了许多,不知怎么的感觉就是有气无力不太提得上劲,但是也不可能因为这个而忘记了我们是来做什么的,当有人需要帮忙的时候还不是义不容辞的炕上他们的行李穿梭于车站的每个出站口,有的老人自己行李带得十分的多,自己一个人又拿不动,我们都会说“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一股脑的扛上行李直接把他们送上了火车,那更不是一种滋味,虽然挺累有想放下行李想逃跑的嫌疑,但是我们

还是坚持下来了,完成了又一次的帮助。

10.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十

西安丰泽园老年公寓志愿者服务

2011年10月29日,设计与艺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庄耀祖、孙钊、董珂琴等联合西安“石榴城”网站、西北政法大学、西安欧亚学院志愿者赴西安丰泽园老年公寓开展主题为“关爱老人,温暖你我”爱心传递活动,此活动受到院方的欢迎和老人们的赞扬,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为艺术系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建党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为主题展开“关爱老人,温暖你我”的一系列活动,此次西安丰泽园老年公寓送暖活动得到了院团委的支持和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活动开始前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前期我们准备了各种节目等,29日早晨六点出发,从陕西科技大学坐公交车到西郊科技西路和西安石榴城、西北政法大学的志愿者相汇合,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正式出发,九点半准时西安丰泽园老年公寓。敬老院负责人首先详细介绍了敬老院的具体运作情况、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相关志愿活动展开时的注意事项,石榴城领队丁念代表石榴城志愿团向院方赠送了衣服、食品面粉等礼物。之后,敬老、助老活动正式展开,三学校联合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各有分工。有的到各个楼层的活动室,陪老人们一起打牌、下棋,娱乐的同时也和老人拉拉家常、讲讲笑话,给老人们带去欢笑和慰藉;有的到户外和老人聊天,听老人讲讲

过去,聊聊现在,追忆历史的记忆,感受时代的变迁;有的为老人读报,或探讨养生健康之道,最后由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主持联合西北政法大学、欧亚学院的同学则为老人表演起自己准备的节目,二人转、武术唱歌等,虽然水平有限,却赢得了老人们会心的微笑和热烈的掌声。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很快过去,同学们和老人们一一告别,老人对同学们的志愿服务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表示随时欢迎同学们的再次到来。院方也表达了希望和设计与艺术系青团进行长期合作的愿望,青团也表 示一定会进一步发扬志愿者精神,同社会各界一道,推动志愿者事业的发展。

11.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十一

关键词:来沪务工子女 志愿服务 牵手行动 帮扶模式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农民工随迁子女及留守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青年志愿者团队与农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关系,进行教育帮扶,并建立接力机制,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帮扶。结合农民工子女的实际需求,高校重点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五个方面,深入、持久、务实地开展农民工子女教育帮扶工作,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后顾之忧[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理念,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搭建了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学校志愿者队开展“创意之星,自信成长”来沪青少年创新发展能力培养计划,结合我校创新管理优势,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一个全面、专业的创新发展教育导向,以期通过对来沪务工子女视野的开阔,活跃思维,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要求,塑造青少年的创新发展能力;以思想引领为主线,切实增强来沪务工子女的理想信念教育。

帮扶学校选定了上海奉贤区蒲公英小学,该校是蒲公英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创办民工子弟九年制义务教育机构。距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5分钟的车程,两校的便利交通,为帮扶项目的推进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开展“创意之星,自信成长”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

1.落实“两个全体青年”,深入推进“融汇计划”

2010年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开展“上海共青团牵手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加强新格局下青年志愿者行动品牌建设,支持“两个全体青年”工作目标的实现[1]。目前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在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问题上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则是其重中之重。服务活动以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建立结对关系,并建立长效机制。

2.弘扬志愿精神,动员青年力量解决青年问题

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关键年龄阶段,处于社会责任和完整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社会未来主流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志愿精神传承及建设的主力军。学生通过志愿活动亲身实践,将奉献精神内化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活动的开展在为青少年提供志愿服务的同时,青年大学生也在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在志愿帮扶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从中得到锻炼和帮助,进一步增强了生活、学习、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3.培养创新意识,开拓国际视野,爱心牵手塑造都市新人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依据自身办学理念,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搭建了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此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特色,以期通过对来沪农民工子女视野的开阔,活跃思维,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要求,塑造青少年的创新发展能力。以思想引领为主线,切实增强来沪子女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创新意识培养为目标,通过国际视野开阔,活跃思维,激发来沪子女创新发展的要求;以动手实验,秀出创意为平台,塑造来沪子女创新发展能力。

4.依托工作载体,整合优势资源,扩大社会效应

通过项目的推进与开展,不仅充分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更要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过新媒体的宣传,为来沪农民工小学搭建与外交流的平台和纽带,扩大社会效应,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

二.“创意之星,自信成长”活动的主要做法

该活动旨在践行一种全新的帮扶理念,以上海市奉贤区蒲公英农民工子女小学为帮扶基地,在前期捐资捐物物质帮助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青少年思想上的引领与理想信念的教育,发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以“创意之星,自信成长”为主题,制定了来沪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培养计划。以“思想引领与理想信念教育”,“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动手实验、秀出创意”三个主题教育为主线,将培养计划的开展分为三个阶段,切实加强来沪农民工子女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阶段一:创新营造梦想,爱让梦想起航——科技服务融入信念教育

本阶段活动旨在将志愿服务与创新创意、科技创新相结合,志愿者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将科技服务融入农民工子女的思想引领和信念教育中。活动项目涉及“思想引领,信念教育”;“视野开阔,活跃思维”;“动手实验,秀出创意”三个方面。分别开展了以绘出大世界——绘画大比拼,让爱同行——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趣味小游戏——感受团结的力量,创新改变未来——孩子也“做”机器人,大学精神与文化的传承——校园之旅暨快乐六一;神奇小实验——教你大智慧以及香水的魅力感悟等活动,重塑孩子们的创新梦想,开阔视野,激发孩子们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恩生活,感恩社会。

nlc202309010139

2.阶段二:快乐一暑假,爱绽蒲公英——亲情陪伴深入心灵交流

本阶段活动主要在暑期展开。旨在通过亲情陪伴、心理交流更加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精神生活。志愿者们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走访并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生活,并对其父母进行访谈,通过调研与访谈分析目前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志愿者们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走进这些孩子们的家乡,为深入探究农民工子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解决途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志愿服务工作切实有效的开展提供的有利保障。活动内容涉及走进农民工子女家庭,支教伴读,上海市教育局交流座谈,短途郊游等活动。

3.阶段三:信息整合与交流——数据库建设构建接力机制

(1)网络平台搭建

结合此项目的开展情况,搭建网络交流与宣传平台,及时上传活动资讯与照片,以达到活动宣传的作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活动得到了新华网和奉贤报报道,达到了广泛的社会宣传效力,以期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志愿者行列。

(2)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的建立旨在解决志愿者流动性问题,减少对孩子不了解而增加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损失。每份档案由每次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撰写,内容包含孩子今日表现,孩子特点,以及偏好等。这对下一次志愿者接手服务提供了详细信息,做好相应的沟通方案,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三.总结与展望

该项目自2011年12月起实施,从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立、骨干队伍的培养到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及培训,再到帮扶对象的选定、跟踪调研,历时两年的时间。帮扶学校奉贤区蒲公英小学给予了学生志愿者极高的评价,并于2013年正式挂牌成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志愿者服务基地。项目开展期间,《新华网-上海频道》图片新闻首页报道了我校志愿者帮扶活动,主题为《无私的爱,感恩的心》。上海《奉贤报》报道了主题为《用爱心浇灌“蒲公英”》的文章。

但在总结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在帮扶计划制定后,与蒲公英小学进行沟通对接时,因与小学的教学安排有部分冲突,因此只选定了一个班级开展本次项目,导致帮扶覆盖面不高,收益群体受限。且因学生志愿者的课程安排比较紧凑,因此部分活动的服务时长有待改善和提高。项目推进过程中,志愿者的管理、分配、激励与考核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青团.团中央部署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2010-05

-25http://zhuanti.gqt.org.cn/2010/ganmgz

n/xgzl/201005/t20100525_371585.htm.

[2]蔡佩珍.大学生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活动的途径与提升——以“暖春行动”为例.浙江师范大学[D].2013-9-30.

本文系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资助培养计划项目《社会转型条件下大学生农民工子女帮扶模式及效果评估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许丽,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12.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问题研究 篇十二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学生志愿活动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露。如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延续性、商业化操纵、相关的社会法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都制约着大学生志愿活动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要对大学生志愿活动情况进行剖析, 分析主要的问题, 并针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特点与社会体系给予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 进而能够解决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活动发展现状

伴随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所从事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虽然规模不大, 但由于有着超高的觉悟意识和服务热情, 已经成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的先锋队。纵观全国大学生志愿活动, 当今大学生志愿活动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学校主导。学校团委成立由学生直接参与的志愿服务组织, 学生直接管理, 其活动的开展由校团委直接部署, 较多开展与时事政策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 例如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走进社区服务、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活动。此类活动开展, 由团委部署, 自然班为基础, 团支部管理推进, 学生能够较为广泛地参与进来。

二是学生自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国际地位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在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广州亚运会均为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实践机会。大学生志愿者自己投发简历, 经过前期选拔、后期经过较为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后, 分派在各个场所, 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而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中, 大学生志愿者更是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虽然受灾群众在物质上得到了国家的资助, 但是他们心理及精神上的伤害却不能被顾及到。因此, 这就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和帮助。此时, 大学生志愿者奔赴前线, 为灾区群众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抚慰心灵。西部志愿服务更是体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精神。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 通过严格的选拔和推荐程序, 前往西部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医、支农等志愿项目, 为西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两方面的志愿服务在近几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推动了我国志愿活动的进步。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大学生志愿活动取得成果的同时, 也存在一系列阻碍与问题。由于种种问题的暴露, 越来越多的学生无法或是不愿加入其中, 导致当今大学生志愿活动出现了表面繁荣的情况。

二、大学生志愿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 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延续性

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基本都是一些在校的大学生, 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由于各个学校教学系统、课程安排的差异性, 不同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四毕业的同学又面临就业、考研、毕业等多重压力, 不能继续提供志愿服务, 而学校又未能及时安排志愿者进行交接, 志愿活动可能就此中断。

(二) 志愿活动内容单一, 缺乏新意

志愿活动是助人, 同时也是自我的提升。但是部分学校志愿活动内容、形式单一, 活动内容不断重复, 缺乏创新, 导致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热情下降, 同时也使得他们对志愿活动的认知出现偏差, 觉得只有几件事算是志愿活动。并且由于地域限制, 大多数活动局限于校园内或学校周边, 难以融入真正的社会, 服务于更多的人。

(三) 起步时间晚, 发展速度快

我国的志愿服务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起步时间较晚, 发展速度过快, 不仅制度和法规不完善, 社会认知度更是不高, 不能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有些活动存在虚假宣传, 夸大志愿服务内容, 从而引起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反感。

(四) 志愿活动的人为商业化

不良商家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涉世未深、过于单纯的弱点, 人为将志愿活动商业化, 扭曲志愿服务的本质。也有一些志愿组织, 在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下, 违背社会道德和良知, 招募社会阅历浅、识别能力不强的青年大学生, 安排他们做推销员、搬运工, 极大降低商业运营的人力资源成本。

(五) 缺乏健全的法律机制保障

志愿者服务在很多情况下存在一定风险。从现阶段来看, 大学生志愿者缺乏权利和义务的意识, 而管理者缺乏面对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并没有健全的法律机制保护志愿者的合法利益甚至是人身安全, 使得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更加缺乏保障。同时由于注册机制并未健全, 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得不到认可, 使权益保障更加困难。

三、结语

13.志愿活动新闻稿 篇十三

为圆满完成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5月25日、26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志愿者面试,充分了解志愿者的个人能力后,从300多名同学中挑选出了98名参加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期间举办了“20xx北京马拉松志愿者通识培训会”,邀请北马组委会志愿者负责人进行宣讲,提升了志愿者的整体素质。9月16日,进行了物资发放工作。

9月17日,在志愿服务岗位上,大家尽职尽责,在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不忘为运动员们加油呐喊,展现了自己最美的一面,也展现了女院学生的良好形象。

14.党课志愿活动 新闻稿 篇十四

[时间:2011-4-13作者:杭蓓]

2011年4月9日上午,参加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第11期党课培训的小组成员一行20余人,一起来到西安口语交际专修学校,与口语学校的孩子们一起愉快地度过了一上午的时光。带着彩色铅笔、糖果,所有同学满载爱心走进了这群有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的孩子们。同学们先走进教室,观摩老师们的授课,这里的老师以极大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感染了在场的每位同学,同学们一遍遍重复着简单的词语,只为能让孩子们听得更清楚。授课结束后,学前教育的同学们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简笔画,其他专业的同学们握着孩子们手,一起挥动画笔,一笔一笔勾出对这群特殊孩子的爱。课间休息,老师孩子们和同学们一起走下楼,进行课外活动,同学们教给孩子们幼儿舞蹈《点点头》等,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拥抱、握手这些简单的动作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温暖,也让同学们体会到爱心的力量。一上午的交流相处在手语歌《生命之河》中接近了尾声,口语学校的老师们语重心长地评价了本次活动,在予以肯定的同时也讲给了我们许多教育的方式和道理,再一次给我们强调了感恩的意义所在。所有同学们不舍地与孩子们拥抱惜别。

15.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十五

为引导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的深入开展, 不断掀起社区志愿服务的新高潮, 团中央号召全国共青团组织开展“参与志愿服务, 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主题活动, 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云南农业大学自2007年9月开始, 申报并实施周期为一年的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进社区》、《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进社区系列活动》、《大学生科普志愿者进社区系列活动》) , 目前, 第四次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一直以来我们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大学精神, 将学校的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职能融入青年志愿服务, 不断创新活动组织和管理方式, 树立大学生面向未来、勇于担当的成才意识, 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培养出一批具有“科学情操、大地情怀、农民情结”的青年学生。

1 科普志愿者进社区系列活动及效果

学校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以社区志愿服务为载体, 突出科技惠民这个侧重点, 致力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 大力倡导社区居民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切实把项目做好、做精, 学校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 统一规划, 抓好组织、人员、任务“三落实”和考核, 按准备、启动、实施和总结表彰四个阶段分布实施, 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三次项目实施, 学校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的实际情况, 组建了30个服务团, 近2000人次, 奔赴各社区开展健康保健、饮食养生、宠物饲养、花茶生活、家电修理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60余次, 制作展板、喷绘、海报200余块, 印制发放宣传资料80000份, 举办街头、社区宣讲35场, 宣传面达20万人次, 直接受教育人数6万多人次。

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实现了从不被社区接受到社区主动到学校邀请志愿者的突破, 社会反响良好, 充分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同时, 青年志愿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培养了他们优秀的品格, 增长了才干, 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了成才报国的理想信念,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努力, 我们取得了以下成绩:

1.1 社区居民的科技意识有了新提高

志愿者深入社区, 围绕居民生活, 卫生保健、科学消费、文化休闲开展科普咨询、讲座、有奖知识竞猜、展览和服务等活动, 使居民了解和掌握科学的生活理念, 明白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进一步形成了弘扬科学精神, 传播科学思想, 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体现了科普工作的社会性和群众性, 为社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高校素质教育有了新突破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大学生走出校门, 进入社区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自我设计途径, 自我解决问题, 主动与社区沟通的工作方式, 切实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提高和深化了学生的奉献、团队协作精神, 强化了大学生报效祖国、回报人民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又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1.3 社区志愿服务的理念有了新提升

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丰富了社区文化, 加快了构建和谐社区的步伐。同时, 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 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志愿者事业的蓬勃发展, 必将带来志愿者工作影响面、参与面和受益面的更大扩展, 发展科普志愿者, 壮大科普队伍, 有利于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科普服务的积极性, 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 为发展经济服务, 加速“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实现, 在全社会形成和谐氛围。

1.4 促进了高校与地方的良性互动, 社会对高校的认可度有了深化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 社区志愿服务是夯实基层组织工作的重大举措, 基层活, 则全局活。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的有效开展, 实现了高校志愿者培养与社区需求的良好对接, 为高校和地方的广泛合作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云南农业大学是中国的大学, 也是云南的大学, 昆明的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要服务全国, 但首先要服务云南、服务昆明。服务地方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为此, 我校不断创新, 实现了工作模式从独立策划完成到走出校园与地方各级共青团组织合作, 共同开展活动的转化, 高校负责实施, 地方团组织负责协调, 大大的降低了志愿者进入社区的难度同时实现了需求与服务的有效对接。地方也积极为高校提供思路, 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与帮助。

通过活动, 高校与地方达成共同进步, 共同繁荣的共识, 从而使大学不再是空中楼阁, 关起门来办学, 而是更贴近社会, 贴近百姓, 贴近生活。

大学生们用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取得与社会最良好的沟通, 打开了高校与地方, 大学生与社区居民双赢的局面。通过开展活动, 我们的学生形成了一种理念:要通过志愿者的努力让大学附近的社区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大学在我们身边, 我们很受益”。

实践证明, 高校要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城市发展的职能, 把服务社会与教育青年有机结合起来, 必须注重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2 对进一步加强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社区工作的对策建议

2.1 提高认识, 找准定位, 加强领导是做好青年志愿服务的前提

高校要实现社会服务的职能, 一方面要找准服务定位, 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另一方面, 是找准特色定位, 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高校要紧紧依靠学科专业、人才、文化等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来发展学校, 服务社会。大学与社会共生, 高校服务于地方发展, 加强高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 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参与、教育和服务功能是实现高校、社会互动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吸引社区居民了解科技知识, 得到社区广泛认可, 树立居民科普理念, 才能达到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有效开展, 必须得到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切实加强高校与社区管理机构间的合作, 积极探索服务内涵, 科学确定服务项目, 创新服务形式, 才能形成学校与社区良性互动的机制, 双向交流, 双边服务, 和谐双赢。

2.2 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与社区实际需求相结合是搞好志愿者进社区活动的关键

志愿者进社区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 科普宣传必须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 同时, 注重前期调查研究, 找准各个社区居民关注的重点、热点, 科学选择社区,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科普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 增强科普宣传的感召力、影响力。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作为科普宣传进社区的主体, 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热情、努力、充满活力, 进入到社区开展活动更容易被广大群众接受, 得到更大的支持。通过展板、喷绘展示、讲解, 宣传单、册发放, 有奖竞猜, 现场表演、维修、义诊、应邀上门服务等有效形式, 丰富了科普宣传的手段, 在志愿者与社区群众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 打破了科普知识宣传枯燥乏味脱离生活的状态。

志愿者进社区本身就是一项社会实践, 志愿者通过多种手段, 吸引居民, 合理宣传, 并在活动中突出自身特色是有效提升居民群众科普意识, 达到较好活动效果的有效方法。

2.3 点面结合, 深入社区“创品牌, 出实效”, 是活动持久开展的动力

以“树基地、建阵地、抓队伍、办活动、探路子”作为工作中心, 整合科普资源, 在科技活动周、科普日、以科技进社区、进院 (楼) 、进家庭为载体, 依托高校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来贯穿整个项目, 点面结合深入社区内部, 点上在一些特殊、重大节日让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通过展板、喷绘展示、讲解, 宣传单、宣传册发放, 有奖竞猜, 现场表演、签名、维修, 应邀上门服务等有效形式开展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面上让假期回家的同学在各个居住地开展活动, 将科普知识潜移默化植入社区居民心中, 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的科普知识宣传, 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力, 塑造新时代大学生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良好形象, 彰显当代大学生敢于担当、助人为乐、服务社会的精神风貌, 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达到“创品牌, 出效果”的目的, 使活动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关于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01) .

[2]黄元龙.志愿服务初探[J].中国民政, 2006 (09) .

16.“七彩小屋”志愿活动新闻稿 篇十六

11月20日早上迎着明媚的阳光在金水桥8.00钟集合后青协和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和我们一起出发前往七彩小屋进行志愿者活动为哪里的留守儿童带去一片温暖、一片爱。

在早上我们与孩子们在一起欢乐的玩耍与他们一起做互动,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浮现在脸上,在短暂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后我们被告知有领导来检查后便在他人的带领下去浇花以及做卫生清理垃圾。虽然在劳累了一上午后但我们志愿者们却还是很开心因为能与这些孩子们相处给他们带去快乐便觉得自己做的事即使累了也是有意义的。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也是值得留恋的。再见了期待下次在与你们一起度过更美好的周末。

17.志愿者队爱心秋游活动新闻稿 篇十七

寒冷的冬风侵袭人们的身体,志愿者和孩子们依旧聊得热火朝天,热情不减。在星烨影城,他们观看了影片《精灵宝可梦》。在整个观看影片过程中,孩子们讨论剧情,他们的言语中体现了他们心中对善恶的定义以及他们心中的善良。影片结束后,志愿者和孩子们拍照留念。随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坐车到红湘校区。

在公交车上,志愿者向我们介绍了一对姐妹,他们指引我们看向车窗旁的一幅温馨的画面,妹妹坐在座位上,摇晃双脚,姐姐则站着座椅旁用手臂环绕着妹妹,微笑着看了妹妹一眼,然后两姊妹一同看向窗外,眺望远方。志愿者与我们相视而笑,都觉得公交车上满溢着爱心,车厢内也更加的温暖。到了南校区食堂,吃完午饭后的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制作一份水果沙拉,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天马行空,利用沙拉酱挤出了条形的字母,还有的人将水果摆成花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最后他们将自己制作的沙拉与志愿者一同分享,大家感到十分快乐。

18.大学志愿者活动的新闻稿范文 篇十八

一、志愿服务活动的功能

(一)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的各种志愿活动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各种组织之间相互帮助的机会, 降低陌生人社会中的疏远感, 拉近彼此距离, 加强交往关怀, 促进社会和谐。

(二) 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取决于整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关心。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活动, 如宣传美化环境、整治交通秩序、应急救助他人等活动, 共同促进社会互帮互助, 从而维护市场秩序、践行文明礼仪、提高行业服务、改善城市环境。志愿活动是社会的一种关怀, 志愿者在带给社会关怀的同时也传递了关爱同情, 传播了知识文明。

(三) 激励志愿者的自我提升

在各类志愿活动中, 志愿者们通过服务他人、贡献社会, 发挥其志愿服务的价值, 同时接受教育, 增长知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当前,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活动中最活跃的全体, 也是主力军。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志愿活动, 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了如一张白纸的大学生群体, 激励其自我提升, 适应社会发展, 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当前志愿服务活动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 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 志愿服务活动行政化干预过度, 志愿活动欠缺活力。某些志愿服务过于形式主义, 主要是配合行政任务, 必须服从上级指令, 集中安排, 不体察学生呼声, 欠缺群众资源力量, 缺乏活力, 导致学生们被动参与, 积极性不强。

其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保障机制。大学生群体力量单薄, 参与志愿服务自身没有物质保障, 缺乏活动顺利开展的相应补助, 例如一瓶水、一盒饭这样简单的支持供给。志愿服务是传播文明, 不是廉价劳动力。有些志愿活动甚至需要社会的总结和评价、激励和褒奖,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 达到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

其三, 志愿服务活动缺乏统一学习培训。志愿者来自于不同专业,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而且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经验不足, 只能从事大众性、简单的工作, 导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顺利, 影响服务效果。

三、完善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 完善运行机制, 建立柔性管理

谈及志愿服务活动的柔性管理, 香港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典范。香港非常重视义工发展, 政府对自己的职责认定也十分清晰, 就是宣传和推广, 而非直接干预, 政府做统筹, 学校等非政府组织具体执行, 从而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可见, 完善志愿服务活动需以人为中心, 采用非强制性方式, 柔性管理。

(二) 加强舆论宣传, 调动社会力量

志愿服务归根到底是一项社会性事业, 其广泛开展离不开舆论宣传。青年学生充满生机活力, 有利于感染调动社会力量。志愿服务开始之前应该根据活动计划和安排, 在不同阶段侧重不同主题的设计, 确立相应的宣传方案, 突出典型表彰, 加强舆论宣传, 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舆论氛围, 动员全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 加强志愿者自身建设, 提升活动水平

要切实保证志愿者服务质量。志愿者应加强自身建设, 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成立志愿者管理服务中心, 完善志愿者的培训制度, 甚至可以成立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 明确方向, 提升活动水平。

(四) 完善激励机制, 健全保障体系

激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大块, 建立表彰机制, 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 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同时, 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 保障和规定志愿者在志愿活动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余蓝.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趋向分析与德育功能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6) .

上一篇:防汛安全汇报材料下一篇:20240505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