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2024-10-12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共12篇)

1.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一

反腐创新

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

腐败问题是伴随着国家政权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历史现;现如今,腐败现象在我国越来越严重,腐败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大家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现状。据调查,十五大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重视从源头、从体制上预防腐败,通过深化改革和建章立制,初步建立了多层次、多方位的反腐败制度体系,使反腐败收到了初步成效,但腐败之风并未得到根本遏制。怎样才能让这些腐败分子落网,怎样才能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我们急需思考,我们要创新反腐理念,把过去一些不太正确的做法改正过来,对反腐败进行重新认识,以反腐败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关键词:反腐创新,从严治党

正文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部署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七项任务便是“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相较于前几届人大,十八大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署方面,有三个第一次:一是”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了党的五大建设的第四位;二是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是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来阐述、进行要求。这些都表明了十八大主张态度鲜明的反腐倡廉。

“打虎”“拍蝇”“猎狐”齐发力;***,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大老虎”接连被查处,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巡视全覆盖;超过7万名违反八项规定党员干部受到处理;海外追逃500多人追赃30多亿元·······由这份反腐“成绩单”可以看出,2014年我国反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反腐风暴”引世界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一年时间里,查处省部级及以上职务官员的节奏明显加快。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闭幕至当年年底不到50天时间里,就有陈柏槐、郭有明、陈安众、付晓光、童名谦、李东生、杨刚、李崇禧等8名高官被查。三中全会后一年时间里,历史性地查处了43名高官,所形成的“高压”态势,对部分官员确实营造出“不敢贪”的氛围。

10个中央巡视组分两轮对20个地方、部门和单位开展巡视,其中第一轮巡视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比过去增加5倍。中央纪委已对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湖北省原副省长郭有明、政协原副主席陈柏槐,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安众,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名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原副总经理戴春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调查。中央组织部根据巡视建议对有的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作出调整。针对过去巡视工作面面俱到、着力点多的问题,中央提出巡视工作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时提出“重要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客观汇报就是渎职”的要求,增强了中央巡视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建巡视组组长库、一次一授权,实行巡视组组长不固定、巡视的地区和单位不固定、巡视组与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中央巡视组做实做细做足巡视前准备,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把日常掌握的线索与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情况结合起来,这就是一种创新。倡导廉政,是廉政建设的基本内容,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权钱交易,提倡廉洁自律,建立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要廉政就必须反腐,而反腐才能廉政,古今中西概莫能外。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尤其在经济体制转换的改革开放的时期,更是把“反腐倡廉”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

反腐先打老虎,后拍苍蝇。有人说腐败反过了头,影响了经济,甚至一些官员不再干事,更有言论,反腐只是针对性的,只打老虎,不打苍蝇!习近平式反腐瞄准四类官员,就是对此现象言论最有力的回击。那些不收手,变本加厉,塌方式腐败或腐败重灾区的地方政府一把手,充当好好先生,不想得罪贪官,也不对群众负责,不能贪。也不想作为的庸官。只想混天度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有的搞腐败联盟,对抗组织调查,企图蒙混过关。简直让人不能理解。就像邓小平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当然,反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打老虎和苍蝇,也需要建设防止腐败的长效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方式和方法不恰当,也有可能给短期增长带来不必要的冲击。但这并不妨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得到这样的结论——反腐是件好事。

腐败正在严重地侵害我们党的躯体,它是当前影响和谐、影响稳定、影响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根源所在,再不下大力治理,将更加积重难返。反腐不仅需要大智慧,更要大胆魄,我们需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将反腐到底。

腐败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最危险的大敌,危害甚广,众人所指。大敌当前,必须消灭。反腐败,既然不存在着认识问题,剩下的只有是方法的问题。各个国家都有自己治理腐败的特点,我们国家应该以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吸收其他国家好的并且适合我国的方法严厉反腐防腐。那我们该怎样创新反腐呢?

一、抓学习教育。教育就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思想决 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教育是在干部自身思想修养上建基础,同时也要在形成外部环境氛围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强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坚持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不断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外部影响与自我教育,才能使基层干部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自身建立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完善体制制度。权力滥用是腐败的本质,而规范权力的关键在于体制科学、制度完备。要把制约和监督权力作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推进制度创新的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体制机制漏洞,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三、强化监督管理。对基层干部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是滋生腐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必须强化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进一步延伸纪检监察组织触角,完善纪律监督组织,强化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是要不断扩大监督渠道,积极组织引导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进入监督行列,构筑全方面的监督体系,提高监督的综合效果。同时,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建立社会评价制度解决“落实难”问题,治理受部门、个人利益影响的不当行为,进一步转变基层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保障群众利益。

四、严厉惩治腐败。防止权力滥用,严厉打击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惩处是必要手段。只有从严惩处腐败行为,才能彰显党和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才能增强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败的信心,才能提高震慑力和警示作用。一方面,积极转变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要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重点查处基层党员干部严重违纪、影响恶劣的案件,尤其要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的案件和严重侵害集体、群众利益的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效遏制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2013年04月25日 人民日报 《李永忠:网络反腐回到正轨上来》 2013年05月14日 10:50 新华网

[2]李铁英,孙国徽,叶忠明主编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材,辽宁教育出版社 [3]邓小平.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M].求是.2006(9)。

2.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二

关键词:大数据,形势与政策课,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为更好地让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国家, 关注世界, 形势与政策课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必不可少的角色和地位。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 本来不少学生对这门课都表示不是自己想听的, 对专题内容没有兴趣, 觉得枯燥,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尤其是出现了智能手机后, 学生获取知识, 再不必完全依赖书本、教师或课堂了, 这对于一贯使用传统理论授课模式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个及其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虽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冲击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传统教学方式, 但也可以因势利导, 通过引入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平台、数据分析技术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 解决面临的瓶颈问题。

一、利用大数据创新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设计

大数据时代, 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数量大, 学生更关注自己的个人意向, 因为传统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专题由教研室主任根据省形势与政策课备课会议要求选定, 课任老师准备, 学生单向接受, 就很容易出现主题缺乏新意, 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教育功能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课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 提前获得并充分研究中央的指导精神和社会热点外, 还利用数据平台如微信公众号、问卷星等等应当在学生中开展调研, 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把握学生思想脉搏, 征求学生的意见, 确定合适的主题, 则能够在把握政治方向大局的同时锁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把学生的兴趣点与突发事件结合好, 在坚持选题正确导向的同时, 更加贴近学生, 就更好地增强选题本身的吸引力。

二、利用大数据创新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模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出现, MOOC (慕课) 、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的也开始火热起来, 这些更贴近现时代学生的获取咨询的教学模式, 比起利用中宣部下发的课件资料开展的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 显然前者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形势与政策专题的相关信息以视频、公众号、数字化校园等方式向学生推送, 学生需要看完并且提交反馈, 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学生能通过自学了解的形势与政策的信息, 反而能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形势与政策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该专题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还能推动学生课后完成自主关注学习时事政策热点, 让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 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 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 更好营造关注社会热点的氛围。

三、利用大数据创新形势与政策的考核方式

尽管目前的课程考核体系是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组成, 但由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一般都是合班授课学生多, 老师不能很好把握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过程考核多为“印象分”, 导致最后的结果考核成为决定学生课程通过与否的定论。而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一般以写课程论文为结果考核的主要方式, 考核指标没有标准, 难以统一操作。

通过使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能够标准化、数据化, 使课程考核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制约功能, 方可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因为形势与政策是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课程, 可以从入学开展课程教育开始就为每位同学建立考核档案, 即使后期不同的老师给学生教学也可以通过档案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了解学生在不同专题的学习结果, 并在网上设置相应的客观题利用每节课所剩时间开展现场考核, 让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得以及时反馈, 并得到更为客观的过程考核分数。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不断冲击整个社会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式, 同是也对各高校尽快建立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大数据平台提出要求:校园需要有云平台, 通过云平台使利用大数据创新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得到一个很好的整合平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敢于主动迈出适应大数据时代新常态的第一步, 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与改革的需要, 真正实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走进学生大脑, 引领学生思潮。

参考文献

[1]宋海洋.试论网络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挑战与应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02) .

3.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三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 教学创新

一、网络环境对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对于他们的影响十分巨大,互联网更是改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交往方式等。网络环境对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也带来了很多冲击,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网络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学习的方法。首先,学生获取信息不再是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或者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等,而是通过有效地使用互联网来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更加迅速和便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时事要闻。其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了解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尤其是针对国际交流,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和掌握。

2.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老旧,并且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手段比较简单,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教学。调查情况显示,高职院校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形式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比较少,没有展现出形势与政策课程丰富的内容和感染力,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具有政策性和时效性的特点,教学要求较高。由于高职学校每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数量有限,教师很难在第一时间向学生讲授时事与政策,无法及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深入的教学。为此,笔者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展开了调查,有些学生反映,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已经过时了,新闻已经变成了历史,一点新鲜感都没有,常常听得非常厌烦。

二、网络环境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创新

1.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本身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学生要根据教师讲授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提问、发言和讨论。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和指导学生上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活跃课堂气氛。高职学生虽然在思想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也不乏一些思想向上,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秀学生,因此,只要选取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就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兴趣。在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多开展一些新闻评述、形势与政策分析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热情。

2.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放映相关的视频和PPT,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事热点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与政策,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创建以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为的主体网站和专题栏目等,邀请学历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录制网上专家讲座,并设立官方微博、官方邮箱等,引导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让形势与政策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学生还可以从教学网站上下载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学习资料,更充分地了解教材的内容。

3.教师要适应网络教学环境,掌握网络教育的话语权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教师为了适应学生需求,必须掌握网络教育的话语权。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要掌握网络技术的使用和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其次,教师要培养高职学生进行健康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积极的一面,拒绝不良的网络信息。最后,教师可适当地学习和运用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对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时事热点,并且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建华.论网络环境下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4.中国周边形势——形势与政策 篇四

如今,社会动荡不安,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战争与各种冲突频繁发生,世界局势再次紧张起来。个别国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伊朗、朝鲜的核问题,以及埃及和其他国家的国内动荡。

中国的周边形势也非常严峻。自信中国建国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就在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企图分裂中国、干涉中国的内政,让中国发生内讧,从而牵制中国的发展,阻止中国的发展进程,妨碍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如今的中国不仅面临这些势力的干扰,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领土、领海问题,中国有很大的一部分领土依然在其他国家的手里,中国的南海海域也被那些东南亚的小国瓜分着,中国现在仅仅有效占有其中的极少部分岛屿和领海的管理权。

再者,中国的宝岛——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有一些以陈水扁、民进党的一些官僚为首的台独分子,与外国势力相勾结,企图实行台独,分裂中国。

中国的周边形势日益严重,美国在中国周边拉起了一道战防线,在军事上限制中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为限制中国的发展,在国内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企图限制中国的贸易出售;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日俄的北方四岛问题;中国的领海拥有权的问题。

在近期的国际热点中,中国的周边问题被广泛关注。

一、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也称“钓鱼台”,位于中国的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月17平方公里。

但是如今,日本强行占有了中国的这片领土,一点不顾中国的政府与国民的强烈的反对。

第一,从历史的归属上:从明、清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众多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中国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

第二,从国际发的角度:日本根本不符合“先占”条件。其次,中国和日本是不共架国

在国际法中,规定在一个国家的海域12海里以内为本国的领海,24海里以内为本国的毗连区,200海里以内为这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

历史原因: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割让钓鱼岛给日本。再者,美国违反了二战时的《开罗宣言》、《博斯坦公告》,将第三方中国的领土私自赠送给日本,实在令人憎恨。如今的现状;日本在钓鱼岛周围精心进行了军事部署,不让中国人及舰船靠近,强制性的将中国的领土进行占有。

美国,在此问题上却做了超脱,保持中立。

中国,限制民间保钓,进行军队巡航。

二、北方四岛——俄日问题

北方四岛,在俄国称为“年前群岛”,包括国后岛、择捉岛、色胆岛、齿舞岛四个岛。问题的由来:

第一:历史上;俄日双方都存在历史史料记载。第二:战时,英、美、法的《旧金山对日合约》。

第三:1954年,日苏邦交的正常化。赫鲁晓夫在1956年与日本签订的《苏俄联合宣言》

第四:戈尔巴乔夫时期,为了依靠日本发展本国经济,同意通过谈判解决北方四岛的问题。同时,后来的叶利钦时期签订了《东京宣言》。但是再后来的普京政府,变得越来越强硬。

第五:日本见俄国在北方四岛的归还问题上,已经不会做出退让。于是,2009年,日本通过了《促进北方领土问题解决特别法》。2010年11月1日,梅德韦杰夫乘机登陆国后岛进行视察,并且拍照。之后,不久,日本首相也乘坐自己的专机从上空俯视了北方四岛,进行了视察。俄日共争北方四岛的原因:

第一,北方四岛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进行海域管理,也可以在战争上占有优势位置。

第二,鱼类、矿产资源非常的丰富。对于俄国:

1、是俄罗斯的重要的军事基地;

2、情报获取的重要部分,重要的出海口;

3、是肯定俄国参与二战的合法性;

4、是俄国对日关系的一张王牌;

5、俄国在亚太地区与美国抗衡的砝码;

6、可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对于日本:1、2、3、4、5、收复北方四岛,是日本迈向大国战略的步伐; 冷战后构筑多变外交关系环境,借机提高国际地位; 日本可以强化日美同盟,牵制中国; 北方四岛的石油、鱼类资源非常丰富; 进行资源分配。

现状:俄国打击捕猎者,日俄实施经济外交。

三、独岛——日韩问题

独岛又东岛和西岛两部分组成。

从史料记载上:1905年由于日本的入侵,独岛被日本夺走。1945年,由美国管辖。1948年8月15号,归还韩国。1953年,日本再一次夺走了独岛。但后来,与归为了韩国。

原由:日韩的政治问题;渔业和油气等经济问题。

四、中印边界问题

原由:

1、1914年,英国炮制了“麦克马洪线”,但是中国从未承认。

2、周恩来与1960年4月访问印度,但并未达成协议。

事实: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官员级谈判已举行了15轮,专家小组会议召开12次。但两国政府从未放弃努力,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成功访华,第1次问题特别代表会晤也于今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新德里举行。印度独立后,尼赫夫便开始实施他的“大印度联邦”狂想,并在西藏问题上做了不少手脚。1947年3月,当时的印度临时政府曾怂恿。尼赫鲁在会场上悬挂的巨幅亚洲地图竟将西藏置于中国的版图之外,后经国民政府代表郑彦的强烈抗议,尼赫鲁才给予更正。同年5月,印度临时政府还向西藏葛厦提出“继承并保持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和利益”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尼赫鲁政府又阻止西藏当局上北京商谈和平解放问题。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印度驻华使馆竟在向中国政府的照会中说:“中国军队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认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还向西藏地方武装提供军火,阻止解放军进藏。1951年2月2日,印度军队乘中国在朝鲜激战无暇西顾,派兵占领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达旺地区。此后,中国政府经过多方交涉表明态度,印方明目张胆的军事活动才有所收敛。然而印度政府不仅不肯退出占领的中国土地,反而加紧了蚕食的进程。

五、南海争端

历史记录:

迟至元代,南沙群岛已归我国管辖。《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其中《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

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记载:“广东濒大海,海外诸国皆内属”,“公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海道几万里”。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

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和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均将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肖次尹和麦蕴瑜分别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日本投降后后,时任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的林尊率“太平”、“中业”两舰接收南沙群岛,将南沙主岛以所乘军舰舰名改为“太平岛”,并在岛上树立刻有“太平岛”字纪念碑。

1947年,中国内政部重新命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名称共159个,并公布施行。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公布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

综上所述,大量翔实的史实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经营的,中国政府早已对其行使管辖和主权。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如今,中国知识占有其中的几个岛屿。

5.形势与政策论文--- 二胎政策 篇五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在民生方面全会认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中国人口结构和数量发展的不合理性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反弹,在以前计划生育的基础上政府在一些试点施行单独二孩政策,至今二孩政策已经全面开放。施行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

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生育率低到危险: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2“银发危机”: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3“刘易斯拐点”隐忧:“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

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

4“失独”社会之殇: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5男女比例失衡: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

政府权衡利弊,选择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但是现在却出现了有意思的现象,以前期盼着自由生二胎的人们却不想再生二胎,时代在变,思想在变,现在的人们对于二胎的看法是这样

1.生育成本上升:一是在工业与城市的时代,重智力、轻体力的白领工作大量涌现,男女同台竞争就业机会,妇女几乎能顶家庭收入的半边天。二是养育一个小孩的直接费用也不菲。上海的调查显示,一个家庭养育一个0~3岁孩子的直接费用为32719.5元,4~6岁孩子的养育费平均为31943元,7~12岁的为31226元,35%的父母认为“养孩子是沉重负担”。

2.当孩子不再是资本品:在家庭养老之下,年富力强时父母生养孩子付出艰辛,而不是及时行乐,年老体衰失去工作能力时由子女支付至少一部分赡养费用。子女比其他任何人更关心自己父母的生活与福利,这是写入基因的人性。养育孩子体现出资本品的特点:投资是未来消费,以放弃现在消费为代价。不过,在现收现支的社保制度之下,雇员和雇主均被要求每月按照该雇员基本工资的一个百分比来强制缴纳社保税,一直缴到该雇员退休为止。以雇员与雇主名义缴纳的部分,其实均是公司用工成本的一部分。现收现支的本质,是强制工作者、年轻人与下一代集体养老年人、退休者与上一代。

3.重质量的传统:现在中国城市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普遍从娃娃抓起,自己宁

愿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多一门才艺,多亲炙一位名师的教诲。许多课外培训机构因此大发其财。大家都这么重视质量,谁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给孩子的教育培训是层层加码。

6.形势与政策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篇六

纵观中国最近几年周边形势,大多是与日本,与菲律宾之间的领海主权和岛礁主权的争议问题,与印度之间的领土争议问题,具体表现在钓鱼岛、黄岩岛、与印度的西南边界之争,其中争斗比较激烈的是中印边境问题,两国还曾为此发生战争,中国的周边形势可谓不容乐观,近来以领海争端比较突出。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经济与军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中国的周围国家都会感到一丝的不安,尤其是日本,在美国的撑腰下,到处散布中国威胁论的言谈,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对于此,中国政府还曾多次警告。其实,我觉得,中国有没有对世界的其他国家构成威胁,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并没有在任何时候去侵略一个国家。相反的是日本,近几年来不停地参拜靖国神社,其行径严重伤害亚洲人民的感情,我们都知道,靖国神社是用来祭拜在二战中牺牲的日本军官,对于这样一个侵略行径,日本不仅到现在还没有彻底醒悟过来,反而鼓动全日本对这样的所谓“英雄”祭拜,二战之后,日本一直都没有反省他们自己所犯的罪行。如今,当钓鱼岛问题再次被提出来之后,日本政府却又否认了搁置论,我个人是比较赞同当时在7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搁置论,当时是从中国的国民情况考虑的,中国还没有实力去和一个海上强国去抗衡,但是在现在,中国完全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国家主权不受到侵害,我们的海上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拥有了自己的航母,建立了自己庞大的海军战队,对于一切侵略行径,我们有能力去阻止,不仅是日本,对于南海的岛礁,南亚好多国家已经窥探好久,如果我们再不出手的话,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南海国家卷进来,到时候南海问题将会更加的复杂化,是时候去做一件杀鸡儆猴的事情去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对于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黄岩岛问题,可以说是菲律宾自己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本来黄岩岛就没有任何的争议,上世纪九十年代菲还承认黄岩岛是中国的领土,09年菲才通过立法加紧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其目的非常的明显,黄岩岛附近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国际法规定的专属经济区,远远大于岛礁所具有的实际价值,其实在黄岩岛问题上可以说菲是丑态百出,几年前的菲律宾国家地图中并没有将黄岩岛划归自己的国家,现在又说黄岩岛属于自己国家,这纯粹是子虚乌有,最近又发生了菲政府官员枪击中国渔民事件,其目的就是给中国政府发出警告,但是又自认为自己不是中国的对手,只得在渔民身上出出气,之后又向中国政府赔礼道歉,其蓄意挑衅行为是完全无视中国政府,还有很多中间人士,比如马英九,认为可以对中日争议区域的资源实现共享,这点我是完全不赞同的,实现资源共享,这完全就是弃国家主权于不顾,如果中国要与其他国家去资源共享,实际上就是间接承认了这些岛礁存在争议问题,我们要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否定任何关于分裂国家的主张。要想实际控制中国的南海区域,我觉得最切实的办法还是加大南海资源开发战略,只有在这块土地上形成实际的管控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示主权,并不是今天把自己的国旗插在这块土地上,这块土地就是自己的,或许这种方法只有在拿破仑时代才会有用。还要加强南海的军事力量,这无疑是最好的威慑方法,如果可以再南海的岛礁上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就能有效及时的控制南海局面。

在我们保卫国家领土不受侵犯的时候,就会发现,为何所有与中国有关的事情都会有美国去插手,事实上,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再加上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要想继续维持自己的大国地位,就要不断地找机会削弱中国的力量,而钓鱼岛、黄岩岛正是这样的机会,众所周知,日本自从二战之后,就一直依附于美国,并且经济在此前也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但是,论军事实力,日本并不是中国的对手,所以他必须借助于外来的强大势力,想必菲律宾也是如此。实际上,通过中国的形势分析就可以发现,中国正在一步一步处在美国的三面甚至是四面环围之中,东有日韩,南有各南海诸国,西有印度、阿富汗,北有外蒙古,美国已在这些国家建立了不少的军事基地,其战略就是遏制中国、俄罗斯,再有印度,一直以来就将中国视为对手,中印边境问题也是相对比较突出,前两天就发生了两军在边境对峙的事情,而且又有不少的国际反华势力不断地挑拨国内分裂势力,中国可以说是处在内忧外患之中,形势不容乐观,再有调查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一直在下滑,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是持久存在的,中国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要积极发展周边关系,贯彻落实“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应该制定妥善的战略,强大国防力量,对于周边的不确定因素,要联合周边国家力量去削弱,扩大自身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作用,进而逆转中国的周边不利形势。但是对于那些严重侵害中国主权的行径,中国政府应该积极予以还击,保卫国家主权完整。

7.试论“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的 篇七

一、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形势政策教育是政治观教育的一项经常性的教育内容。“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可以帮助人们认清形势, 明确奋斗目标和任务, 正确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1]考虑到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 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 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只有目标正确, 才可能为选择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正确的方向, 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取得更大的成效。”[2]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 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 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通知》对于我们准确理解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提供了重要指导, 准确理解《通知》精神, 才能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目标。

1、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形势与政策”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通过“形势与政策”教学, 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决心, 并引导他们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之中。[3]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要通过对我过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 从而坚定青年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2、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教会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形势的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住要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习某种专业知识, 而是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形势、理解掌握政策的方法。即通过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 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武器积极思考问题, 而不是简单要求学生接受教师所讲的单一结论。这种正确的思想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要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中,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增强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

3、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

“形势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态势,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政策则引导人们的行动, 从而影响形势的发展。”因此,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然要对学生进行事实真相的解读,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只有把形势讲清楚, 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党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事件的政策、对策, 进而才能增强他们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只有把形势讲清楚, 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理解国际热点问题发生、发展的实质和动因, 进而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政治观、形势观教育。在此意义上, 形势与政策教育必然要包括热点问题的解读, 帮助学生认清事实是什么?形势怎么样?避免不良信息的干扰和误导, 达到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的目的。

4、形势与政策教育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识别和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提高大学生对形势的认识能力和政策水平, ”[4]只有学生自己具备了这种分析把握形势与政策的素质和能力, 才能排除社会中不良思潮的干扰和左右, 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日标的自信心、自觉性、凝聚力。

总之,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通过该课程的组织实施, 培养当代青年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分析认识形势的方法能力、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的本身面目、帮助掌握鉴别是非的能力和方法。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 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才能真正把握和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保证和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确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的意义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的确立, 对于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沿着教育目的这个逻辑起点, 各高校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凝聚力量, 朝着确定的目标, 选择适当的内容, 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

1、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 有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使参与者的行动,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方面的力量, 沿着共同一致的方向组织起来, 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地进行, 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而言同样如此, 有了明确的目标, 才能指导形势与政策教育各方行动起来, 沿着确定的方向, 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最终达到形势与政策教育预想的结果。

2、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提供了动力。

明确的教育目的, 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双方指明了方向, 激励他们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努力奋斗。一方面,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可以促使教育者围绕目标认真思考、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努力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另一方面,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则可以督促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 根据教育者的要求和自身的需要, 接受教育, 加强修养, 尽力把自己塑造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检验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了依据。

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那么, 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能以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作为依据。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中, 如果通过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就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如果部分地达到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是较有成效的;如果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这样的教育活动则是没有成效的。总而言之,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是衡量形势与政策教育成效的基本尺度。

4、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为选择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提供了依据。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 从知识体系来讲,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防和外交等诸多领域、多门学科, 知识点多、知识面广;从涉及的范围来讲, 它既包括国内的形势与政策, 也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热点、焦点问题多、变化快, 事件本身的发展、变化又十分复杂。如何在每学期有限的课时内富有成效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形势与政策课不应也不可能全面地介绍各种形势, 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 并阐明相关的政策。那么, 每学期国际形势讲什么?国内形势讲什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选择依据, 这个依据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目的, 围绕教育目的, 选取教育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 反映的是国家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的总要求, 它的确立可以使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明确方向, 激励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者双方自觉行动, 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活动, 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同时确定教育目的, 还可以为选择形势与政策的内容提供依据, 为检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提供评价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时, 必须要有清晰、明确的教育目的, 而且要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目的, 才能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取得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1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1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

[3]苑爽, 李庆霞.实践教学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功效的有效途径.

8.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八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教社政[2004]13号文件中指出:“形式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不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大学生中1~4年级必须开设此课。”这说明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灵活性较强,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教材,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高校开设的形式与政策课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并安排学时,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所以许多高校的课由辅导员担任。许多辅导员很多年没有上课,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师资情况令人担忧。

最后,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念文件、学精神,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精髓与大学生这个活跃的群体结合起来,结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

形势与政策课着重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以及世界重大事件与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着重于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这些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稳定的教学内容,这是它与理论课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步伐,集中反映当前党和国家(政府)工作重心和社会现实问题。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或我国对外关系问题、世界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和事件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教学内容便被新的问题和事件所取代。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集中党的前沿理论,往往后来转化为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的调整往往伴随党的有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这时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便往往体现了这个时期最前沿的理论,从而弥补了理论课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而出现有关理论滞后的缺陷。实际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往往成为理论课教学内容,是理论课教学内容变革的先导。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思想上必须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位置甚至首要位置。只有观念得到了改变,认识得到了加强和重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普遍用上大课、作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这拉远了教师与大学生的距离,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缺乏情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由大课变小课,将作报告变为师生面对面的、零距离的相互讨论、交谈,在了解大学生个别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并形成正确的观念。

3.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二是加强培训。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之外,还应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学校要坚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4.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在形式上确实是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教学,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指导督查。然而到了各个高校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许多高校名义上也有相应的领导机构,有主要负责人主抓;实际上主要领导仅仅是挂名,从不过问,更谈不上为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其实,形势与政策较之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大学生上是最为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教学有人管、督查有人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人、有机构进行协调解决,评估有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一种正常、正规、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优势。

5.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是间接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使形势与政策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大学生接受并认同、内化,必须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体验感受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他们对党的信任,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闻莉.形势政策课要注意联系实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02):52—53.

[2]于留成,等.如何教好形势政策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1,(03).

[3]聂彩林.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9):63—64.

[4]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7):73-75.

[5]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3,(06):217-218.

9.形势与政策 篇九

经过这一学期五节课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新的了解。

首先,五位老师的课堂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坚持反腐倡廉 筑牢执政根基”是我最令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以前一直认为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上了大学才认识到就在我们身边。走后门、找关系已经存在于大学校园中,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作风不正、对法律纪律的漠视、以权谋私是这些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坚决查办腐败案件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有效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绝不姑息,更不手软。提倡反腐倡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态度。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秉承这样的信念,做一个清正的人。不行贿,不受贿。把中国建设成自由民主文明富强的共产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又怎能止步于腐败问题呢?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为了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必须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学习好《形势与政策》课,这样在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让我受益匪浅!

张雨

10.形势与政策要求 篇十

2011级和2010级全体同学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十一五”成就与“十二五”规划、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继承革命传统推进民族大业、深化改革谋求新发展的不竭动力、绘就中国教育蓝图、外交成就与新亮点、大学生社会实践规范等八个专题展开学习(见教材)写出一篇1500字左右的学习体会小论文作为本学期考核作业,由各班班长收齐,按学号顺序排好于2011年12月15日至2012年1月1日前各周星期四下午1:30-4:30交到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研室(文科楼305)。

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相关专题网页上的资料仅供参考,各位同学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了解国内外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可以利用在线交流自主向老师提出答疑进行互动交流。在学习修读后写出《学习体会》作为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作业。

五、《形势政策》相关问题的学习体会要求观点正确、理论联系实际,字数要求1500字左右,用左侧带有装订线的双线稿纸手写,不得打印、不得抄袭、不得上网下载。否则,成绩按不及格记载。《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业,由各班班长收齐,按学号顺序排好于2011年12月15日至2012年1月1日前的星期四下午1:30-4:30交到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文科楼305)。过期不交者按缺考处理。

11.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策略探究 篇十一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对学生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这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促进中职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涵

1.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含义

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指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分为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关系是:一方面,形势教育是基础。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外的形势,准确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政策教育是归宿。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不能割裂,要以分析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

(1)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包含形势和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形势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变性、突发性和复杂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开放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德育是开放的德育。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放性。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可以采取课内教育,也可以采取课外教育;既可以采取校内教育,也可以采取校外教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广阔的空间系统。

(3)知识性

知识的传授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载体。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4)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广、跨度大、变化快。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无的放矢。应把握学生的心态和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是指它在学校德育中所处的位置。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归宿,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就学校德育的内容来说,它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一是灵活的、可变性的内容。前者可称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层次。其中思想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处于德育的最高层次;政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民族、阶级、国家、政党、社会制度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它处于德育的高层次上;法制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它处于德育的较高层次;道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教育,它处于德育的基础层次;心理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它是德育的最基础的层次。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根据教育的目的、德育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的,具有系统性、相对完整性和稳定性,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如今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大纲中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而且通过思想政治课与日常德育活动得以具体实施。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现状确定的学校德育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可能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应由学校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以及学生的思想变化加以确定。因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三、中等职业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人为本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1)要尊重学生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的人。

(2)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教育是德育实施的关键,脱离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伪善的。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研究中职生的心态和情感需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当前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看,他们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竞争观念;有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是硬道理,而时事学习可有可无。这些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当代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因此,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要坚持实事求是,贴近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内容上力求避免“假、大、空”。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触及思想,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教育效果。

(3)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哲学上讲,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方法上多采用平等对话式、座谈讨论式、演讲答辩式等。如果一味单向说教,势必压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样的教育既不合乎现代教育所必具的民主精神,更不符合德育自身的规律,不会生产真正的德育功效,有时甚至是非德育或者是反德育的。

2.方式多样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要求

(1)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课堂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务管理,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有学分、有考核。同时,学校要建设一支精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这是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中职学校在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各种讲座和形势报告会。社会实践是学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从而推动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3)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走进校园生活。互联网不仅增强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科技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学校要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适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创办精彩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广泛宣传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3.体制建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保证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建立有力的领导体制

中职学校要成立党、政、工、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宏观领导。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的整体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共同行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校党委是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团委要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科应负责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教务科则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

(3)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制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硬件建设,购置必要设备,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12.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困境与突破 篇十二

1课程定位不当

虽然说形势与政策课程已被纳入各高校常规教学计划,看似与其他课程,或者说与其他思政课程取得了同等的地位,但在实际的课程运行中,很多学校并没有把此课程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思想上不够重视,概念上认识模糊,缺乏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从而造成对课程定位、认识、管理上的许多误区。社会上所谓的“3+1”或者“2+1”的提法就说明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尴尬。把形势与政策课程当作不可少的摆设,在高校中较为普遍,结果往往是口惠而实不至,使得课程的保障机制不能到位。

2课程设置与管理不明确

从性质上说,形势与政策教育属思想政治工作范围,涉及党委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处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教育教学上需要上述部门的密切配合。然而,实际上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主管部门不一,有的由宣传部主管,有的由社科部主管,有的由学工部主管,也有的由上述部门共管,这种管理重叠或多头管理,虽然理论上可以达到齐抓共管的效果,但实际执行中各个高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设置与管理上随意性比较大,多数学校存在各部门之间推诿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个别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只是点缀;也有个别学校存在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单位单打独斗的现象。

3课程主体积极性不高

课程定位不清、设置与管理的混乱影响了课程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在校缺乏被重视以及保障机制不健全,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自身的能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更主要的原因是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有着课程周期长、授课班级规模大、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变化快等特点,特别是课程内容的不稳定和学科涉及面宽给教师备课和上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与困难。而且在教师队伍结构上存在着专兼职并存、专任教师较少、人员更换频繁、流动性较大等情况,即使是专职教师也有个专业归口和学术属性的问题,目前无论是师范院校还是普通高校都没有相对应的专业设置,只有从其他相近或相关专业部门师资中抽调,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自信心就略显不足。教师教学投入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势必影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对于课程的另一主体学生而言,虽然有着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强烈的内在需求,但囿于认识的偏差与教育给予的落差,使得大学生对待形势与政策课程态度消极,从出勤率和听课状况、课堂笔记、作业诸方面都能够窥其一端。

4课程内容的非系统性

高校设置的课程,一般来讲课程内容的逻辑性、整体性、系统性较强,并且相对稳定,而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则以不确定性、非线性、动态为显著特征,尤其是其中的“形势”部分内容,变化之快可以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事不同”来形容。在知识上又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哲学等多学科,这就使得这门课程在使用规范的教学大纲、固定的教学用书、科学的考核标准等方面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困难,也是少有的教材缺失的课程。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还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窘迫。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是紧随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而确定的,理论味浓。所以偏重于理论教学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教师也便宜于操作,但学生不喜欢。实践教学的难度特别大,经费少、教师少、学生多,简直无力而为。这种课程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具有相当的难度。

5教学模式的固化性

在教学模式上,形势与政策相比其他课程,就是与其他思想政治课程相比也表现出一定的固化性。因为形势与政策每学期开设时间少,一般为16学时,或者更少,而每一专题或讲座的知识含量丰富、政策性又强,教师偏爱于理论的满堂灌,采用单向传授既定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理论教学、生硬灌输、缺乏与学生的沟通讨论、缺乏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缺少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更缺少认知以外的其它素质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

6课程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总周期长,但每学期教学时间不长,课程内容总量有限且系统性不强,教学对象又覆盖全校,所以目前各高校在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选择的余地不大,基本采用作业式的考核办法,方式过于单一。此种情况下,学生习惯于应付了事,多表现为网上找来资料,复制粘贴抄写完成,使得考核失去了教学评价的基本功用,既不能起到促进学生深入、全面、科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也无益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无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突破

1准确定位课程

既然形势与政策课程已被中宣部、教育部明确列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必修课序列,各高校特别是高校领导层应当遵照要求严肃、认真落实,把形势与政策课程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要从坚持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高度来认识形势与政策课,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高校有关领导要带头认真研究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文件以及课程的目标、特性,成立专门的管理与教学部门,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提供健全的保障机制,保证课程正常有序地开展。

2明确课程设置与管理

中宣部、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对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设有着明确的规定,本科4年、专科3年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总学时16学时。所以,各高校不能因人、因部门随意开设或者增减形势与政策课,专业教学计划要明确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地位,科学设置。在课程管理上,应加强常规管理,在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规范化管理,特别要在部门管理上明确职责,党委直接领导下由专门一个部门具体负责,如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而非多头管理。理论上多头管理显示了校方对课程的重视,但在实践中不易形成合力,倒是容易产生相互制掣。学校与院系工学部、团委等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做到分工明晰,各有所为。

3提高课程主体的积极性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为突破口。首先制定完善的政策与制度给予制度性保障机制,如为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提高师资水平,教育部门要明确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编制或师生比率等。其次,鼓励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大力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使他们的内源性积极性得以调动,这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性最有效的药方。而在高校的课程序列中,形势与政策课是具备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优势的。课程内容变化快,又没有国家统一具体标准,这就给予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广阔天空。依此激发教师的专业责任感和工作激情,大有可为。

学生积极性的提升,一方面要靠学校营造关注、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校园文化,让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了解省情、国情,掌握国际政治经济动态是时代赋予的职责,胸怀天下,才能承担起复兴伟大祖国的重任;另一方面需要任课教师增强课程自身的吸引力,选择课程内容切合学生的需要,组织课程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提高课堂教授艺术能力等,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4加强课程内容系统化建设

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系统化建设应遵循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课程内容的稳定性是指形势与政策课所传授的基本理论、课程覆盖的基本知识领域的相对稳定,变化的是形势,基本理论和知识范畴还是一脉相承的。课程内容的非稳定性是指形势与政策课所选择的具体授课内容有很强的时代性,总是随时而变,与时俱进。可以考虑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等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趋势。

因此,应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常设机构,由专家和高校教师组成,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选取作科学研究和构建框架,从整体性和系统性上进行把握。并且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兼顾实践教学的需要,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第一线提供内容丰富、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教学资料。

5教学模式多元化

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根据课程内容、课程开展条件、课程主体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固化就意味着死亡。形势与政策课程自身特点决定了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必然是多样化的。因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主客观条件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参与式讨论、科学调查、学生主讲不一而足;特别要积极运用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设立形势与政策课程资源网,通过专栏、专家论坛、在线教学等不同方式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

6课程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考核方式的单一性,是影响课程主体积极性的一个因素。要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积极功能,就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鉴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考核方式更应注重生成性、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建立网络教学考核评估体系,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施节敏,孙兰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任永辉.对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王飞.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6).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师考核总结下一篇:哲理性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