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及抗生素使用

2024-06-09

安全用药及抗生素使用(精选5篇)

1.安全用药及抗生素使用 篇一

关于合理用药及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

建议整改措施

1、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杜绝指征不明用药。结合临床诊断、检验等生化、影像相关指标,合理选用药物。

2、病程应当详实记录用药情况及用药效果分析。根据诊断、检查指标,合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应当严格参照我院分级管理目录、制度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执行。

4、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为保护品种。

5、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价格偏高的问题,为考虑患者切身经济利益,建议增加普通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品规。

6、抗菌药物35个品种目录上未标注序号,以分级管理形式按抗菌药物所属品种分类,建议细化分类,明确标注品种数。

7、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双十统计连续排名靠前的问题。建议组织召开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会议讨论关于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等抗菌药物品规调整问题。

药剂科 2014.1.6

2.安全用药及抗生素使用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2014年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92例, 均符合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诊断标准, 接受抗生素治疗, 临床资料完整。其中男43例 (46.7%) , 女49例 (53.3%) ;年龄11~76岁, 平均 (38.7±12.5) 岁。

1.2 方法

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组92例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情况, 11~16岁12例 (13.0%) , 男5例, 女7例;17~30岁12例 (13.0%) , 男6例, 女6例;31~40岁7例 (7.7%) , 男3例, 女4例;41~50岁9例 (9.8%) , 男4例, 女5例;51~60岁23例 (25.0%) , 男13例, 女10例;61~76岁29例 (31.5%) , 男12例, 女17例。61~76岁组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药物种类

本组92例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种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头孢菌素类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包括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皮肤及其附件所占比例高于其他系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注:与皮肤及其附件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上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十分常见, 其主要原因有患者体质、药物本身、药物中存在杂质等, 也可能是药物代谢引起的有害反应[3]。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是过敏性休克。青霉素类抗生素可引发过敏性休克, 尤其是青霉素G, 其化疗指数相对较高, 但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临床使用时应注意。溶血性贫血属Ⅱ型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体内各种粒细胞数量降低。氯霉素、头孢噻吩等均可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诱发溶血性贫血, 临床用药应引起重视[4,5]。 (2) 毒性反应。临床研究表明, 抗生素所致毒性反应可改变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 使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调查发现, 毒性反应发生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 尤其是化疗指数低的抗生素, 其安全范围较小, 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毒性反应以神经毒性为主, 临床常用的氨苄西林等抗生素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癫痫样症状。四环素类抗生素可诱发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降低眼部调节功能, 甚至导致视神经炎性反应。 (3) 特异质反应。仅少数患者会出现特异质反应, 可能与基因有关, 因遗传因素导致患者对某些药物异常敏感;大多数患者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导致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红细胞内可导致红细胞蛋白转变为变性的血红蛋白。 (4) 二重感染。有研究表明,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 特别是广谱抗生素, 其杀灭或抑制敏感细菌的作用降低, 同时造成不敏感菌大量生长繁殖[6,7]。诱发新感染的细菌可造成正常情况下对身体无明显损害的寄生菌转变成致病性菌, 也可能由于菌群失调, 其他可抑制该细菌生长的无害菌被抑制, 导致其转变成致病性菌。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 依据患者适应证合理选择抗生素。依据患者病原菌种类、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药物抗菌谱、感染部位、药动学等合理选择抗生素[8,9]。抗生素在体内发挥杀菌、抑菌作用, 必须在靶组织内达到有效浓度, 故依据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维持时间等合理选择抗生素, 另外, 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用药。 (2) 使用抗生素时应选择适当剂量与疗程。 (3)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目前, 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约占抗生素总使用的40%, 而实际应用价值不高。抗生素在病毒性感染患者疾病治疗中未获得理想的预防感染效果, 甚至造成耐药, 严重时导致继发感染, 故应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4) 合理联合应用抗生素。临床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提高治疗有效率, 减少细菌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扩大抗菌范围, 但需要严格掌握联合抗生素应用指征。单一抗生素无法有效控制的混合型感染、严重感染或单一抗生素不易渗入感染部位时可选择联合用药[10,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92例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中61~76岁组所占比例最高;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表明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种类较多, 且发生率较高,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用药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92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中6176岁组所占比例最高 (P<0.05) ;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 (P<0.05) ;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 (P<0.05) 。结论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种类较多, 且发生率较高, 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用药安全。

3.安全用药及抗生素使用 篇三

【关键词】西药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86-01

现如今随着我国药品的不断增多,药品的合理使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 ,药品的合理运用不但是安全的基础,同样也是治疗的根本保障。这对临床的合理用药显得非常重要。有相关文献表明全世界共有1/3的患者均死于不合理用药,针对于我国而言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较为严重,不合理用药同样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通过对处方进行全面分析,能够直观、有效的了解医院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督促合理用药。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我院西药药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对我院西药药房的3250张处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西药药房处方共3250张,所选处方包括我院所有科室,抽样具有代表性。

1.2方法 根据我国《新编药物学》以及《处方管理办法》为依据,采用分析表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其统计内容涵盖了配伍、皮试、反复用药、选择剂型、联合用药、剂量以及特殊用药和给予方式等,对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科室抗生素使用分布 在3250张处方中,1700张使用过抗生素(52.3%)。

2.2抗生素使用情况 865张单用(26.6%),685张联用(21.1%);2800张合理使用(86.2%),450张不合理(13.9%),剂型选择不合理、重复用药、皮试不合理、联合用药、给药方式以及特殊用药等为不合理的主要原因。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我院西药药房抗生素的使用率为52.3%,明显高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其规定应当在40%以下[2] 。这说明我院西药药房的抗生素使用率相对较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医师仅凭经验用药,缺少必要的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导致的。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西药药房的联合用药率相对较高,对于联合用药而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尽可能提高药效,但是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因为抗生素并未发挥作用,便继续使用另一种抗生素的情况,并未考虑到抗生素的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加重了患者出现双重感染的几率;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电视上各种广告的大力宣传同时使群众更加依赖于抗生素,这进一步提升了抗生素的使用率。除此之外,药房抗生素使用率高的原因也与医生、药师的专业水平有直接关系[3] 。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药物的配伍不当。配伍用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药物的治疗作用,加强疗效,若是配伍不当将会适得其反。例如抗酸剂和环丙沙星能够有效的起到拮抗作用,可适当环丙沙星和铝抗酸剂同时使用时,环丙沙星将会完全失去活性;而阿司匹林若与红霉素合用将会在患者体内加强毒副作用,使患者出现耳鸣以及其他并发症。对于抗生素药物的用量以及用法都有明确的规定,可是在临床用药中会经常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而抗生素用药剂量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使用剂量过多,例如甲钴胺片20mg/次,但该药品最小则0.5mg,患者需要服用40片作用,因此严重超出了用药剂量;而像阿莫西林胶囊类药品,一次仅为0.25g,患者用药时达不到规定的剂量,则无法发挥其作用[4] 。

对于以上所述的种种不合理因素,需要从实际临床工作中进行改进,制定出相关的合理用药规定,降低医疗风险。严格按照我国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指导原则》以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相关标准执行,规范医护人员的的个人行为,同时在院中也应当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同时掌握好药品的配伍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等,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芳,马建丽.2009-2011年我院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10:159-161.

[2] 翟玉红,陈坚.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2010-2012年住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4,01:166-169.

[3]黎明珍.某院药房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179-181.

4.护士在安全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 篇四

1 关于抗生素的皮试

皮试操作学问多, 每位护士应做到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三查七对”, 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及三史 (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 , 按无菌原则配好皮试液。做皮试的最佳部位应为腕横纹上3 cm正中点, 此处神经末梢较为稀疏, 疼痛较轻, 观察容易。再者护士应警惕注射后的反应, 严密观察, 防止试验时发生过敏反应。

1.1 关于皮试的标准与通行的3种皮试方法

①只要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就用青霉素皮试。该依据为2005年药典中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注射中写道:“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不用或慎用”, 但这种方法也有弊端, 对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临床过敏反应为5%~7%, 如做免疫反应, 则该比例为2%。这些数据说明该种皮试方法大大局限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范围。如在临床有这样的病例病人有青霉素过敏史, 单根据医嘱做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为阴性。静脉输注头孢菌素病人也没有发生过敏反应, 所以这种皮试方法有局限性。②现在我院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无论头孢一代、二代还是三代、四代, 都用先锋V号来做皮试, 该种方法的依据是沿用多年的遵医行为, 认为头孢类起反应相近, 皮试液的浓度也以500 μg/mL来配制, 该种做法也限制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 同时与头孢类过敏反应实为R1侧链所引起, 而不是母环引起的理论相悖。③第3种是应用原液进行皮试, 此标准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第3版所做的规定, 现许多医院临床科室已将皮试药量提高到500 μg, 如局部红肿直径大于1 cm, 则认为结果呈阳性, 这种使用抗生素原药的皮试方法, 即可防止使用过程中的过敏现象;而且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安全合理的应用, 但由于原药皮试剂厂商没有附带, 病人开的药物又较贵, 所以一定要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

1.2 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首先选用合理的注射器, 王爱红等[1]对3种注射器配制的皮试液浓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1 mL玻璃卡介苗注射器和1 mL 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配制的皮试液浓度明显高于理论浓度, 而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配制的皮试液浓度较为标准, 分析其原因, 系前两种注射器无效腔大, 而一次性胰岛素注射器几乎无无效腔, 配制皮试液针头不宜过粗, 针梗容积大小可直接影响到注射液的无效腔容积, 型号大的针头残余药量多[2], 因此配制皮试液时, 最好选择原装或小号针头进行。稀释药液时尽可能混匀临床应用, 气泡移动搅拌是药液最快的混匀方法, 上下晃动注射器使用气泡来回移动, 其气泡一来一会算一次, 一次性注射上、下晃动3次, 可基本混匀。皮试液的配制时间, 青霉素皮试人们仍提倡先用先配[3], 必须保存时, 置于2 ℃~4 ℃冰箱, 24 h用完为宜[4]。

2 抗生素有关的配伍禁忌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操作者, 应熟悉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药物间拮抗作用。有的科室护士提前配制药液, 使得抗生素放置时间过长, 导致药效的降低或副反应的增加。护士不仅要了解各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 还应有丰富的药学知识, 包括下面将要提出的一些常用抗生素配伍禁忌。

2.1 青霉素类

这类药物常用的是青霉素钠盐, 它是一种半合成广谱抗生素, 它在酸性和中性环境中极易水解, 如同时输液可发生类似输液反应的症状如发热、皮疹。青霉素类药物和维生素C会使青霉素还原分解而失效, 青霉素类药物与庆大霉素合用会使青霉素类药效价降低、庆大霉素可被灭活, 青霉素类药物和碱性药物如氨茶碱可使青霉素类药物失活[5]。

2.2 头孢菌素类

头孢派酮钠-舒巴坦钠与阿米卡星会使药物沉淀或降效;头孢噻肟钠与5%葡萄糖会出现白色沉淀, 与氟康唑混合会出现延迟浊、变色;头孢典松钠与氨茶碱配伍会出现药效降低;氟康唑配伍会出现沉淀;头孢位定与维生素C配伍会使维生素C含量下降, 与氟康唑配伍会出现沉淀;头孢派酮钠与0.5%甲硝唑配伍会4 h后变色沉淀。

2.3 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作为该类药物的代表, 它抗菌作用确实, 而且相对便宜, 临床使用广, 它与氨茶碱配伍会沉淀;环丙沙星与氨苄西林钠配伍会沉淀;环丙沙星与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会沉淀;氧氟沙星与20%甘露醇配伍在20 ℃以下时有结晶出现;左氧氟沙星与三磷酸酰苷配伍会显著变化。

2.4 硝米唑类

表阿霉素与5%葡萄糖盐水或复方氯化钠配伍会出现不溶物呈红色漂浮状;

以上为常用的4类抗生素配伍的一些问题, 我们的观点是在使用抗生素没有弄清楚是否会发生配伍禁忌时应尽量分别注射, 应考虑到混合的药物越多, 配伍禁忌发生的几率越高, 即使不发生配伍禁忌, 药物配伍也尽量避免。

3 抗生素合理配制和正确给药

3.1 抗生素的合理配制

抗生素的配制选用最佳的溶媒, 抗生素溶媒的选择直接影响抗生素的效果, 从普遍性来看, 溶媒的pH以中性为宜。青霉素类的最佳溶媒以选择生理盐水为最佳, 因生理盐水药典规定的pH为4.5~7.0, 而青霉素溶液pH为6.0~6.8最稳定, 并使青霉素的有效浓度维持较长时间, 其次可选用5%的葡萄糖盐水, 其pH在3.5~5.5, 也较接近青霉素溶液的pH。头孢类抗生素, 可选用的溶媒较广, 如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水、5%或10%的葡萄糖, 静脉输注时避免碱性较强的药物。因溶液pH小于3.7会析出结晶。

3.3 抗生素要正确给药

首先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 临床应用抗生素的给药时间次数和间隔时间是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则来定的, 如头孢菌素大多数是静脉给药, 该类药半衰期为较短, 8 h~12 h为合理的给药间隔。其次掌握合理给药浓度。在治疗中应待抗生素粉末充分溶解后抽吸干净并且待药液全部滴完 , 再进行接管或拔管, 以保证药液在血液中的浓度, 临床中采用静脉给药的抗生素在配制时要掌握适宜浓度, 最好将一次药量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 0.5 h~1.0 h内滴完, 控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护士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遵医行为与护士承担的风险

护士的护理行为是在医生开注医嘱下执行, 往往机械性地执行医嘱, 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 对医嘱有着监督的责任, 在执行医嘱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必须使用抗生素, 什么样情况下要谨慎使用抗生素, 对选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做得如何, 对机体损害怎样等。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与医生沟通, 增强医护人员的协作精神, 提高医护人员合理用药的能力。

总之, 安全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是医生的事情, 护士在应用抗生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忽视任何一个环节, 都会直接影响抗生素的使用效果, 要真正做到安全合理使用抗生素就应重视医护的密切配合, 发挥护士的特长, 重视护士在安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

关键词: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爱红, 关银梅, 寇爱双, 等.三种注射器配制青霉素皮试浓度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7) :439.

[2]王桂清, 张卫, 周贵英, 等.注射液残余药量及药物膨胀增容的测定[J].护士进修杂志, 1992, 7 (4) :2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第二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356-894.

[4]柯斌铮.200种注射用粉针剂溶解指南[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2:2-54.

5.宝宝用药的“抗生素禁忌” 篇五

什么时候需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专门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只有当明确孩子所患的疾病是细菌感染时才能使用。孩子出现体温持续增高、发热伴寒战、精神萎靡,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表示有细菌感染,应该使用抗生素。

而普通感冒90%以上是病毒所致,不必使用抗生素。只有当孩子的炎症持续加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并发中耳炎、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明确的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随意使用抗生素会有什么危害?

每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凡是只能杀灭或抑制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凡是能够杀灭和抑制大多数细菌的抗生素则称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

正常情况下,各种细菌在身体各个部位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和平共处,保持身体的健康。如果为病毒引起的感染或无菌炎症使用了抗生素;或者明明已经明确为某种细菌的感染还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这些抗生素不但没有杀死真正致病的病毒,或者即使殺死了致病菌,但同时也杀死或抑制了体内存在的正常细菌,就会引起菌群失调,造成二重感染。而且,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些真菌乘虚而入,引起真菌感染,会导致严重后果。

孩子用哪类抗生素比较安全?

孩子年龄小,身体各个器官都发育不成熟,对于成人可能不会造成损害的抗生素,往往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孩子使用抗生素应首先选择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如果对这些药物过敏,也可选择大环内脂类,除非有特殊情况,禁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生素的用量和疗程要依病情的轻重程度来决定,不能自行增加药物种类和增大剂量,否则会导致毒副作用加重或使前段治疗效果前功尽弃。

使用抗生素时有哪些讲究?

在使用抗生素时,能用窄谱的就不能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疾病就不用两种,能够口服药物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针剂。使用抗生素还必须保证足够的剂量,在体内必须要达到有效浓度,且要维持一定的时间,切不可随意停用或减少用药次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不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

使用抗生素的疗程是多少天?

不同的病,抗生素的疗程也有不同。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一种较严重的细菌感染,通常应选择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由于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细菌大多对青霉素耐药,应首选头孢菌素(1代或2代),应足疗程5~7天治疗,停药后仍要使用与静脉用药物同类的口服药续贯治疗。切忌过早换药和停药,若治疗不彻底会导致以后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多数为细菌感染所致,需要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孩子肺炎一般用药3~5天后体温才会正常,肺部炎症7~10才会好转,如果孩子体温一正常就停用抗生素,疾病很快又会复发。

上一篇:文明美德演讲稿下一篇:手机电池多少度会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