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2024-11-29

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共20篇)

1.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篇一

孩子们还在中班时,就开始接触到魔尺了。魔尺长长的,由许多彩色的三角块相间组成,每个三角块都可以左右旋转。一开始,孩子们并不知道魔尺怎么玩,就只会无意识地把它扭来扭去。升入大班后,魔尺才真正开始展现它的魅力!

那是九月的一天,天天手里拿了一个蓝色的立体小球走过来,对我说:“杨老师,你看我变的小球!”我仔细看了看,才发现小球蓝白相间,真的是用魔尺变的,情不自禁地夸奖道:“天天真棒!能用魔尺变成立体小球……”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天天就把小球扭开,变回长条状的魔尺,然后很像小老师样地对我说:“先把魔尺这样转,再这样转……”才一会儿功夫,一个蓝色的小球又呈现在我眼前!我故意为难他:“你能不能将白色部分凸在外面,变成一个白色的小球呢?”他稍微想了一想,说:“可以!”只见,他把魔尺掉转了一下,又开始扭了起来,动作之快,令我眼花缭乱,很快白色立体小球也出现了!

看着这一切,我真的有点惊住了,我问:“你怎么会变的呢?”“果果教我的,我在家里一直练的,可以变得很快!杨老师你帮我看好时间。”果然,不足30秒就可以变成小球!晨间谈话时,我让天天在集体面前表演,孩子们都惊讶地看着他!

本来对魔尺不感兴趣的我,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庆放假的日子,也摆弄起魔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研究与练习,我终于也成功了!

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高涨起来:果果在小球基础上变出个话筒,可以放在达人秀的舞台上用;琛琛学会了变长颈鹿;天天又学会变双爱心……魔尺这个玩具真不错,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把魔尺变成很多新鲜玩意儿,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让孩子们学会思维,同时也使想象力充分得到了发挥,愿孩子在玩中学会更多,变得越来越聪明!

2.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篇二

关键词:例谈,寓数学教育,幼儿生活

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的倾向,忽视了数学与幼儿生活关系的建立,因此,幼儿感受不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能够让幼儿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积极参加了我园省级课题《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实践研究》的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我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生活中:

一、利用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正是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引导幼儿进行直观的思考和学习。通过操作,体验数学活动的有趣,不断积累数学经验。这应该成为我们寓数学教育于幼儿生活中并且开展“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虽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直截了当、显而易见的。为此,我们就需要在生活中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在这种问题情景中感受数学,逐步建构数学经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无不渗透着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这些机会提高了幼儿运用等分、加减等数学经验解决值日生人数安排与分组问题的能力。探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幼儿的数学知识来源于他的实际生活,当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自己”的问题时,最容易被幼儿所理解,解决起来也比大人给他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

三、在尝试探索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的重要与有趣

只要教师心中装有目标,有意识地挖掘,幼儿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教育时机。在中班时,有一次,蔡洪松想看《金刚葫芦娃》,他在书架前翻上翻下半天也没找着,他急了,我走过问:“为什么找不着:”他说:“书架上的书摆得太乱了”“那怎么办”他摇头,“一会咱们情小朋友帮忙想办法,好吗?”他同意了我的建议。

讨论开始了,孩子们提出了分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问:“怎么分呢?

张生坤:“把都是讲故事的放在一起吧,我最喜欢看故事书了”

苏紫轩:“把教我们本领的放在一起。”(他指的是那些益智书)

还有人建议,把一套一套买来的书放在一起……

于是,大家进行了一次尝试。

第一次尝试后,我请几个小朋友去找自己要找的书,结果,一位幼儿用了很长时间才在一堆故事书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书,问题出现以后,我引导幼儿:“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吗?”有的幼儿想出了可以按照大小分类摆放的方法,有的幼儿想出了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摆放的方法,大家决定先按内容进行第二次分类。

孩子们动手将所有的图书按照不同内容进行了分类,故事书放在第一层,由于故事书太多,因此分成两层,第三层放工具书,第四层放连环画。

我问:“分好后,怎样放呢?”

陈子姗说:“把它们按照我们分好的放进去就行了。”

可在日常活动中,幼儿感到还是不便于查找,因为每次幼儿在收图书的时候,不是按原来分好的那样放图书,所以取图书时还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找,有时甚至刚刚找到图书就到了收图书的时间了,看见孩子们很沮丧的样子,我引发了第三次对图书的分类。

我问:“我们怎么能让每位小朋友都记住怎样收放呢?”

幼儿开始沉思起来,这时李文烨提出:“我们在图书上做个标记。”

我又问:“做个什么样的标记?”

苏紫轩:“图形标记。”

其他幼儿的思维似乎豁然开朗了

陈烨说:“动物标记。”

林铭说:“数字标记。”

我问:“怎么做呢?”

苏紫轩:“一排三角形、一排方形、一排圆形

我问:“到底哪个更合适呢?”

经过大家的讨论,孩子们认为做数字标记简单易行,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制作数字标记,很快地就把标记贴在了图书上。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很容易找到了自己想看的图书,又养成了按标志归类收放图书的好习惯。

这个案例中,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时,数学教育(建立分类概念)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幼儿有了数学经验,会有助于他们形成分类感和良好的习惯。从开始发现找不到图书,到孩子们自己亲身体会如何分类整理书架,到让孩子感受到分类整理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无不让幼儿体验着数学在这其中的作用,积累和运用着数学的经验。

3.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 篇三

一、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

周围环境中的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的规律等。这些环境和材料中都包含了一定的数学教育内容,能够激发幼儿对各种数学现象的兴趣,引发幼儿的思考。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引导幼儿在无意、有意间,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种种数学信息。如:为了让幼儿认识时钟,我在教室里挂了一口大钟,让幼儿进入教室就看见钟,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时间概念。如告诉幼儿:早上7:30到园,8:00早锻炼,11:00吃中饭,12:00午睡,下午4:00放学。有时还进行1分钟抢答、2分钟排椅子、3分钟脱衣服等游戏。幼儿回家后,要求他们了解父母几点上班,几点下班,等等。让幼儿觉得时钟和我们的生活很密切,从而使他们对认识时钟产生兴趣。

二、让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1.提供的材料来自生活

首先选择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如消毒过的冷饮棒,幼儿可用来拼搭图形,进行点数、排序、比较、分类等。这些材料更具变通性,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如玩具、点心、瓶盖、废旧盒子等,这些物品是幼儿所喜欢和熟悉的,用它们作为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的兴趣。其次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适当的环境将数、形、序溶入其中,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如可在幼儿园的楼梯台阶的一边标上数字,一边绘上组合图形,幼儿园的围墙、栏杆也可按颜色、长短进行有规律的排序。这样的环境布置有助于幼儿在不经意间学会有关数学知识。

2.情节设计贴近生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都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是幼儿获得数学启蒙知识的源泉。因而,幼儿数学学习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在教学中,我常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于生活实际,融入生动活泼的情景中,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6的组成”,我把活动室布置成了个商店,商店里全部是6元钱的商品。发给每个幼儿6张券,面值分别是1元~5元不等。然后要求幼儿用这些券去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但购买时必须拿两张合起来是6的券,由“售货员”验收正确后才能得到所购的物品。购物结束后,我让幼儿讲讲自己买了哪些物品,分别用了哪两张券。幼儿在这种模拟的实际生活中学习,觉得生动有趣。他们不仅熟练地掌握了6的组成,而且学会了交往、合作等技能。

三、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培养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是《纲要》中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提出的重要内容和要求。老师要在一日生活中抓住时机,开展随机的数学教育活动。如让幼儿数数家里有多少人;说说自己的班级号、鞋子号码、体重、身高,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看看日历,感知月、日的顺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几月几日……在一日生活中轻松自如地感知数学现象,既可让幼儿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又可逐步提高幼儿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再如大班的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了一个春游活动。活动前我告诉幼儿:从春游前的准备到春游结束,会碰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到时看看谁的本领大。于是幼儿从春游前的准备,即备钱、购物到买门票、游玩,都由自己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好地应用了10以内的加减等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当幼儿走进“超市”购物时,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千差万别的商品价格,幼儿必须根据自己所带的钱合理地选择商品,这就需要具备十分熟练的计算能力。

4.幼儿教育教学反思笔记800字 篇四

我们班近期开展了区域活动“站起来”。通过“让纸站起来”:“制作纸桥”;“小动物站起来”等活动活动,引导幼儿持续深入地探究。活动中先引导幼儿探索用薄图书站起来的方法,引导幼儿运用获得的经验,探索让薄纸站起来,感知改变物体形状后的有趣现象。再“制作纸桥”则在探索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的方法;最后是活动“小动物站起来,探索纸制的小动物站起来的方法。

“站起来”活动,一开始我直接引导幼儿探索“让纸站起来”,但在活动中我发现:怎样让纸站起来,幼儿不能很好地进行探究,只有一两个与幼儿能将纸折叠后站立,大部分幼儿也随之模仿、借鉴,完全是模仿性学习。怎样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架构桥梁呢?哪些生活经验可以唤起幼儿的探索?在探究纸站起来中,考虑到幼儿平时在看书时常常无意识地将书打开就可以站立在桌上。于是我增设了“探究薄的图书站起来”这一环节,在此基础上探究怎样让纸站起来,这样不仅使幼儿无心的操作转换为有意的探究,探究活动适宜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时不爱动手的幼儿都能主动参加探索,同伴间还进行了经验交流,语言交往,真正体现的玩中学,学中乐,全体幼儿“跳一跳”都探究到其现象。足球即时比分

通过本次活动感悟的内容的安排上应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探究的特点水到渠成。幼儿探究的内容应根据幼儿探究的可能和探究的兴趣而定的,内容难易程度应是符合幼儿年龄段水平特点,探究内容也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只要幼儿“挑一跳就够得着”,幼儿就会有兴趣、主动地展开活动,积极地致力于问题的解决和探究。

5.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篇五

孩子刚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肯定会有不适应,入园前要给孩子打预防针:幼儿园里爸爸、妈妈不能陪你,如果要小便一定要告诉老师,有什么事要告诉老师请 老师帮忙……让孩子觉得在幼儿园里看不到父母的时候 老师是最亲的人、最可以依赖的人。千万别教孩子:有什么事就叫老师给妈妈打电话……要知道现在的孩子虽小,电话、电脑这些玩意还是早就知道的,心灵深处就会觉得我有什么事老师就会打电话叫爸爸、妈妈来看我。

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孩子肯定会有哭闹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有的父母就会很舍不得,有的爷爷奶奶看到孙子哭就舍不得走,一直在幼儿园里陪着。要不就是在窗外偷偷的看孩子的情况。这样是非常不好的,给老师的正常安排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的孩子本来是不哭的,但看着别的孩子有家长的陪同自己没有也会跟着哭闹,最后演变成“黄河大合唱”全部一起哭,这是让老师最头疼的。做为父母应该配合老师一起让孩子赶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早上送了孩子到教室后放下了就算孩子哭闹也必须快点走人,不要跟着劝,越劝越舍不得,越走不了。你走后老师会安抚,这样孩子渐渐的知道他哭也是没有用的,幼儿园还是要上的,爸爸、妈妈还是不能陪的。(哎,俺教书的时候遇上过一个孩子足足哭了一学期,真是把我闹的头都痛了,还好第二学期终于适应过来了)

留意家长园地。家长园地里会有一些育儿小知识,帮助父母培养孩子。更重要的是老师会把学期目标、月计划、周计划都公布在家长园地里。如果你不看肯定不会知道老师要教些什么、达到哪种目标、需要家长做哪些配合……

加强与老师的交流:寻问孩子当天的表现情况、向老师说说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些都更加便于老师和父母撑握孩子的心理状况。

6.幼儿教育笔记 篇六

晓昀是一个倔强、好强、性子急、自我意识十分强烈但又脆弱而爱哭的男孩,他做错了事往往不肯承认,如果受到批评了,就容易情绪激动,而这种情绪会影响半天甚至一天的活动。

有一次吃早点时,他在厕所里小便后急着去洗手时,一下子撞倒了丁丁。丁丁摔倒了,疼得哭了起来。可他不但不道歉,还无理地指责丁丁挡在了他前面。几个小朋友立刻来告诉老师。看到晓昀涨得红红的又气呼呼的脸,老师感到了他的情绪正在激动。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但又避免抵触,老师没有直接地批评他,而是先询问他事情的经过。晓昀别过头嚷着:“是她自己挡在我前面的!”老师轻声说:“别急,请你慢慢说说吧!”晓昀气呼呼地重复:“是她不对!是她自己挡在我前面的!”老师耐心对他分析:“厕所里,小朋友那么多,大家都急着小便、洗手,总会互相碰到。可能晓昀也没看到丁丁吧!既然,大家都是不留意的,晓昀,你是个男子汉,立刻说声‘对不起’就没事了。”但晓昀还是不肯认错,反而耍起了“无赖”:“谁让她站在那里的啦!谁让她站在那里的啦!”倔强的孩子一时牛皮气上来怎样也说不通。应对他的强词夺理,老师冷静下来,没有发火,也没有放弃。老师试图以先让孩子吃早点来缓和情绪,晓昀还是很激动,眼里闪动着泪花,站在原地不肯吃。此时老师从他的激动中读出了倔强、懊恼、受挫、羞愧交织的复杂情绪。正巧那天有其他幼儿园的老师来听课,客人老师走过教室时,老师轻柔地拉着他的手避开

7.开展生活化教育,促进幼儿成长 篇七

一、在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机会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素材, 如在幼儿小便、洗手时, 我们可以告诉幼儿正确的小便、洗手方法, 并让幼儿学习谦让, 看见同伴在洗手要在边上等候。可以利用课间带幼儿到厨房观察厨房工作人员的劳动过程, 让幼儿一起剥豆、学做点心等, 通过看一看, 学一学, 做一做, 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 懂得节约粮食, 能认真吃完自己的饭菜。

园内保育员阿姨也是幼儿喜欢的人, 他们每天看阿姨拖地, 打扫卫生, 觉得阿姨很辛苦。在一次工作人员的集体清洁活动中, 我们带幼儿观看了她们的全部劳动过程, 劳动结束后, 幼儿都过去激动地对她们说:“阿姨你们真辛苦! ”“阿姨谢谢你们 ! ”简单质朴的话语中包含着幼儿最真挚的心声。之后幼儿一起制作了“拖把和簸箕”, 在制作过程中, 每个幼儿都很认真, 就连一些平时动手能力差的幼儿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作品, 之后大家一起把自己制作的劳动工具送给保育员阿姨。在这以后, 孩子们看到地上有纸屑, 会主动拣起扔进垃圾筒, 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通过日常生活中成人的影响及幼儿的亲身实践, 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 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 又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 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 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 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 妈妈的工作, 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 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 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 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 你打算如何让妈妈在节日里过得开心? ”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 激发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妈妈的节日”、“制作小礼物”等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教育源泉

“学会生存”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 孩子要长大成人, 最基本的条件是学会生存, 具备生活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造锻炼孩子的机会, 使他们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 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 安全意识较差, 意外事件就会无可避免地发生。所以我在小班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 其中有一项是防拐骗教育, 针对这一项, 我们设计了活动“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以故事教学和情景教学两种方式为主。活动一开始, 我们请一名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场。“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 例如给糖果吃、送好玩的玩具等, 引诱孩子离开教室。在陌生人用糖果引诱的时候, 很多孩子能坚定地拒绝, 但是当陌生人拿出玩具进行引诱时, 大部分孩子选择和陌生人离开, 只有少数幼儿坚持坐在椅子上不愿离开。情景教学后, 我与孩子们进行讨论, 能不能与陌生人走, 如果跟陌生人走了, 则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坚持不离开的孩子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那些选择跟陌生人走的孩子也在我们的交流中懂得了跟陌生人走的危害。接着利用故事《贪吃的小猪》,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继续开展活动, 课件中漂亮的场景、逼真富有动感的形象, 立刻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当孩子们看到小猪在吃狐狸给的掺了药的“好东西”时, 都在下面着急地叫起来:“不要吃, 不要吃! ”整个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及大自然的优美环境, 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清明节时, 带孩子们到杏泉园去扫墓, 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 也可以带幼儿参观超市, 参观农贸市场, 和幼儿一起到公园春游, 等等, 使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和体验, 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了解社会生活。

三、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生活技能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 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契机, 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多种练习途径。如幼儿在吃午饭时, 我们指导幼儿正确地摆放椅子, 洗手;在照料自然角的过程中, 让幼儿自己取放工具并学会整理;午睡前后, 让幼儿尝试自己吃穿脱衣服、鞋子, 盖被子、叠被子, 等等, 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 鼓励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不断提高生活能力。

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 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在游戏中, 幼儿是主动的执行者, 他们自发地探索每一种游戏材料, 同一种材料在他们手中被反复地变换着花样玩, 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发现奥秘。因此, 将生活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活动, 能使幼儿在快乐中巩固生活技能。我们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区角、走廊, 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的角色游戏场景, 如“娃娃家”、“超市”、“医院”、“菜场”、“银行”, 等等, 使幼儿的生活活动更加生活化和游戏化, 孩子们可以在这些地方看一看、做一做, 充分体验生活劳动中的快乐, 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还有机地将幼儿的作品与小超市结合, 营造小社会的氛围, 着力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总之, 生活是丰富的, 因为我们置身其中, 每天都在演绎着各种不同的故事, 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 引导幼儿参与生活实践, 挖掘出生活中有用、趣味的资源, 用心捕捉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摘要:“生活即教育”, 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活动就是幼儿的经验。幼儿园课程应当反映幼儿的生活, 将幼儿生活中有益的经验纳入幼儿的学习, 在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机会, 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教育源泉,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生活教育,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生活技能, 让教育真正回归幼儿生活,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方法,生活化教育

参考文献

8.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篇八

一、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兴趣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事物,都能提供给我们诸多的数学信息。如回家坐几路车、家里有几扇窗户等;再如桌上有一个杯子,用数学表示——1,用空间概念表示——杯子的大小、形状和方位,用时间概念表示——杯子是新的还是旧的。这些数学信息或分散或隐蔽,如果我们引导孩子多去关注和体验。孩子们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二、生活中感受数学——主动学习

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们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和描述周围世界的过程。数学本身不具有实际意义,但当它与客观事物结合时,便有了全新的含义。在孩子眼中,以往他们看到的树、房子、汽车等具体事物,一旦建立了数学的概念,就可能变成2棵树、3栋房子、4辆汽车等。习以为常的事物突然具有了新的含义,孩子也得以从更广的角度去认识和描述周围的世界。数学融入了他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他们观察和思维的基本方式。幼儿以这种观察——发现的方式感受着数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数学学习强调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数学问题,都应该及时地纳入到数学学习内容和活动中来。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让幼儿逐步感知数学知识,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比较老师和小朋友所穿衣服的大小与长短;在盥洗的同时观察对应现象,1个小朋友用1条毛巾,小朋友的人数和毛巾数是一样多的;午睡脱、穿衣服时,数数自己穿了几件衣服等,从中都可以渗透数学的内容。这样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反复实践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幼儿在轻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和经验,也激发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生活中运用数学——充分实践

幼儿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在生活中,幼儿遇到的是真实、具体的问题,真正是他“自己”的问题,因而最容易被幼儿所理解,解决起来也比成人提供的那些问题容易得多。同时,当幼儿真正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性也会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当幼儿一旦学会并习惯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进行观察后,许多新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摆在他们面前。例如,怎样将6块糖果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将饼干平均放到盘子里……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数学知识,并主动去解决自己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幼儿从生活中走进数学,枯燥的数学就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这样,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自然就增强了。如吃饭前让孩子根据每桌人数分发碗筷,练习一一对应和比较多少,在对数量关系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使孩子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当孩子认识了一种形体后,让孩子观察周围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该形体等。孩子在情境中学习和体验了数学知识,从活动中获取了经验,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再迁移、运用到生活中,这就内化成了自己的知识。

9.幼儿大班教育笔记 篇九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是我总结的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辨颜色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2、找物品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3、看图说话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飞机降落”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10.小班幼儿教育笔记 篇十

小朋友平时进入幼儿园后,第一节活动前老师会通过点名字的方式看幼儿出勤情况。大部分小朋友对点到自己的名字会很感兴趣。但诺诺小朋友却不大一样。连着一周了,老师叫她的时候,她会腼腆的低头,也不说话。通过观察诺诺较班里小朋友年龄小点,平时会粘着爸妈和老师,也不主动去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性格稍微有点内向。

老师趁活动的时候问诺诺:“诺诺小朋友,老师叫你的时候你怎么不出声呢?老师想听到诺诺的声音。”可诺诺还是羞羞的看着你。班里的西西小朋友很活泼聪明。于是我让她和诺诺挨着,我告诉诺诺:西西怎么达到,你就怎么说,好不好?诺诺想了想点了点头。我先点西西的名字,西西会大声的说“到”。然后点诺诺的名字,诺诺小声的说“到”。我接着说:再大点声就更棒了。诺诺受到鼓励,大声的喊了出来“到”。诺诺终于敢大声说话了。

11.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依据这一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培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兴趣

1.捕捉生活中的数学教育信息

数学不是脱离幼儿生活的抽象的概念、定义和公式,数学教育完全蕴涵在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幼儿学数学纳入到幼儿自然的整体学习之中,将数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中学数学,是我们的生活化研究所倡导的。我们看到,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时、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环境里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素材。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位置;餐具数量的多少;树木的高矮、粗细……这些都可作为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素材。吃饭时可以通过观察碗筷、盘子的形状,迁移几何图形的认识;收集玩具时引导幼儿在归类摆放中初步感知集合、分类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数学教育因素,渗透数学教育,将数学教育的目标合理地分配到各环节中。及时对幼儿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渗透,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幼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扎实基础。

2.引导和鼓励幼儿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将所学数学概念、数字、符号等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对数学产生兴趣。

(1)利用原始的现成的生活材料:如废弃的饮料罐、果盘、小树叶、石子、扑克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筷、小勺等,都可用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活动;运用生活中的种子、豆类进行分类、间隔排序练习。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喜获数学经验。

(2)利用原始材料加工而成的教具学具:幼儿的周围就有很多现成的材料,可以轻而易举地化为幼儿自然学习数学的教玩具。如用于为小中班幼儿计数练习的材料“给小动物喂食”:空的可乐瓶装饰成小动物并贴有数量或点子标记,上部挖一个开口作小动物的嘴巴,另备一只碗,碗中放若干数量的“豆豆”(串珠),幼儿根据数量的要求用勺子将“豆豆”喂给小动物吃。又如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的有盖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瓶子若干,在瓶身或盖子上分别用即时贴做成线形或者点状或数字的标记,再准备一些彩色串珠,就可以让幼儿玩点子与数字等量匹配、按玻璃瓶上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串珠放到瓶子中的游戏。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的学习来说就格外生动有趣;在这里幼儿尽其所能地去发展、去创造、去完善,他们的自主操作、主动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教学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

1.教师在设置的日常生活情景中组织幼儿学习数学,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引导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各种智力、体育、音乐、语言和民间游戏中,都蕴含着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因素。探索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编一些相应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数学,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从而愉悦地入门。

例如:游戏 ——“小小統计员”。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引导幼儿按开头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方法指导—鼓励帮助等顺利开展游戏的各种环节上,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生活区角角色扮演活动,回归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探索过程后,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必然。例如,在大班排序活动中,以情景引入:小朋友,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一个招聘启事:说白雪公主要过生日了,小矮人想给她个惊喜,他们想帮白雪公主把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主要是铺地、贴墙、装饰门帘,但他们太忙,时间来不及,想找人帮忙,你们愿意吗?在铺地砖时,我们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卡纸若干,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这样,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了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到规律的存在和美感。

又如:幼儿在学习3、4、5、6的组成经验后,我们将7、8、9、10的组成,学习自主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分合的运用,探索分合的实践,在幼儿因自身经验和能力的局限使探究活动遇到障碍时,教师适时给予帮助和点拨。还可以利用午餐时分发碗筷、饼干等过程,将数学教育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现实生活活动之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用相关的经验来理解和解决生活问题。

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 “小老鼠米里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在购买“车票”的活动中,巩固数的组、分成,练习应用数的加减。

在幼儿数学教育教学一日生活活动中,数学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李晓梅.浅谈儿童数学教育[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9)

12.谈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 篇十二

一、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生活化美术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更多地关注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生活经验。它让儿童学会生活, 珍惜拥有一切美好的事物, 认识自己的能力, 愉快地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 最终获得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生活化美术教育”注重活动的过程, 要求教育与幼儿的经验相贴近, 能符合幼儿的兴趣, 满足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 (1) 它强调了教师要具有处理好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能根据本地区、本园、本班幼儿的实际, 对教材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和操作; (2) 它要求教师具有观察、分析教育对象的能力, 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3) 教师要具有统整和提升幼儿经验的能力; (4) 教师要具有支持幼儿表征的能力以及科学评价幼儿发展水平的能力。

三、幼儿园创造性实践课程

“生活化美术教育”是根据我园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 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所进行以创造性为基本特点的课程选择、课程生成、课程重组的相关研究与管理过程。我们的目的在于满足本园和幼儿发展的需要, 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园的教育对象, 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幼儿发展的需求是紧密结合的。

四、实现家园合作教育

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更生活化、直接化、灵活化、个性化, 家长、社区人员都能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为开展家园合作教育搭建了一个生动的平台。如家庭绘画区、社区文化节、亲子写生画等活动的开展。同时在活动的过程, 家长也学会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游戏语言、方式、内容, 在家庭中开展一些美术活动, 如与孩子一起选择家居物品的色彩、形状等, 真正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幼儿生活。

五、充实校园文化

我们所实践的“生活化美术教育”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再充实。如在环境创设中, 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不同风格的装饰画悬挂在各个楼层、定期选择幼儿作品张贴在楼梯处的展示栏中、专门开辟宝宝涂鸦墙供幼儿随意的挥舞画笔, 将有关美术的欣赏和表现自然融合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 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以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 并有意识的进行强化, 帮助幼儿进行内化, 让每位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13.幼儿园教育笔记 篇十三

幼儿园教育笔记范文1

大一班的音乐活动开始了,我正带领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这时,有两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时,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这个活动单元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刚才小朋友在唱歌时你们为何打闹?”“我们没有打闹。”他俩竟然不承认。我问全班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他俩打闹,大家都说看到了,并大声喊:“老师,罚他俩站到前面去!不给上音乐!不许吃饭!”等等。看他们的神情个个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我想这和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如孩子打闹得出格时,教师有时会沉不住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就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欢顺应老师的心理,于是在发生同类现象时,孩子为了讨好老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被指责的孩子在班里会觉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压抑,从而不喜欢上幼儿园乃至影响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而指责别人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懂得幸灾乐祸,但长期这样,也会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心理,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当孩子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错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还是要追溯到教师的教育,“从孩子的行为看教师的观念”这话很有道理。

晨间活动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特特把顺之给撞倒了。特特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顺之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顺之说:“疼。”“特特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疼。”顺之不解地答道。听了顺之的话,我问特特:“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特特低头说:“疼。”“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顺之揉一揉,还把她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顺之,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特特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顺之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幼儿园教育笔记范文2

---,一提到他的名字,就有些头疼。一入园,孩子的爷爷便告诉我们,老师给我们好好教育一下这个孩子,在家谁也管不了。果然,张文腾还真是“非同一般”,跳椅子,上桌子,甚至还爬窗户,推小朋友还不承认,班里顿时炸了锅。面对这样一个调皮的孩子,还真得好好想想办法,在与张文腾爷爷的多次交流中,我了解到这个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并且在做错了事情后,家长未能用有效的方法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

要想让张文腾改变现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让他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育活动时,我请小朋友坐小椅子,可张文腾围着教室跑,我说:“张文腾,请坐回小椅子,这样会打扰小朋友们。”可没坐一分钟,他又开始了。我没再给他机会,把他的小椅子放在一个角落,对他说:“张文腾,老师已经给了你一次机会,让你坐回去,可是你没做到,你打扰到所有的小朋友,你要对你的行为负责,请你到这儿来,先学会坐。”他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坐了过去。进行完教育活动,要进行室内游戏了,张文腾要起身过来,我说:“张文腾,你不能参加,你还没有学会坐小椅子。”我说完,张文腾又坐了回去,但哭了,我当做没有看见。第二天,进行教育活动时,我发现张文腾表现的比以往强很多,我抓住这个机会及时对张文腾进行表扬,“张文腾今天表现真棒,长大了,会坐小椅子了,大家为他鼓掌。”张文腾听了,脸上笑眯眯的,还自言自语道:“我长大了,我会做小椅子。”在进行适当的惩罚后,还是多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获得自信,以后再进行教育活动时不会看到那个满屋跑的张文腾,而是守秩序的张文腾。

教育活动是搞定了,但在进行区域活动时,他还是很调皮,玩玩具争抢推,第一次发生后,我说:“张文腾,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想要同伴的玩具,要用嘴巴说,“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吗?”别人同意了,你就玩,别人不同意,不能抢,他点点头,但之后还是发生了战争,被抢的孩子哇哇哭,这次我直接走动他面前,把它的小椅子放在一边,他没有反抗,知道自己错了,很乖的坐在了旁边,不玩玩具。在被惩罚了两次之后,他自己也明白了一件事情,做错了事情就要自己负责。因此再进行区域活动时,他就会努力的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当然我们更应该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多赞赏。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文腾收敛了很多,渐渐地由一个调皮的孩子,变成一个老师们都喜欢的孩子。是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但对不同的孩子,要因人而异,适当的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点滴的进步多加鼓励,给孩子足够的自信。可见,惩罚加鼓励是对调皮孩子的良策。

幼儿园教育笔记范文3

最近,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几天没来幼儿园,有些常规教育跟不上。入园后,在教室里乱窜乱跑,经常和小朋友争抢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老师尽心的看护,有些孩子有时为了争玩具和小朋友打架,还不小心碰到了别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孙元魁的奶奶来幼儿园问我:“老师,谁是杨一凡?昨天我的孙子说杨一凡打他了,今天也不愿意来园。”就在这时,杨一凡进来了。一进门就说:“老师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杨一凡早”那位家长也迎上去说:“你就是杨一凡?你打他了?”她指指自己的孙子说。杨一凡先是看了看我,然后又看看那个小朋友,说“我没有打他”。杨一凡妈妈说“杨一凡,你打小朋友了?以后可不能这样了。”杨一凡很委屈的说“我没有打他”。看到这,我觉得杨一凡被冤枉了,因为他好几天没来上学,再就是平时他真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他都会说以后我不敢了、我听话;但如果冤枉了他,就会据理力争。足球比分直播

针对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现象确实不多,通常是玩玩具发生争抢,走路碰撞或者向对方发出玩的邀请的时候发生的误会,导致了有些家长不理解。因此,作为教师应注意多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注意这方面的常规教育,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渗透到日常教育活动中,教育孩子们要慢慢走,别乱跑,学会正确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时不争不抢、大家一块分享。再就是多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朋友遇到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别人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要轻易的冤枉孩子。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笔记范文4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骄傲、也很自豪。我们有像白衣天使般神圣,有如山东“大家”般的自豪,我们就是一群“守巢人”放飞了希望。我们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幼儿教育是复杂而用简单的,是繁琐而又纯洁的工作,我们都是有爱心的,“平良心做事”,我们没有小学老师的风采,与光环,我们有的只是爱心与耐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但是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我们需要的是帮助孩子,从而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古老的一代,拿我们山东教育来说吧,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们山东是全国高考分数最高的省市,就是我们山东人对教育(书本教育)太为重要,我们的思想“太过前卫”,从小就没有解放过孩子,孩子总是在沉甸甸的书本与繁重的作业中度过。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要多读书,多学习,多认字。其实,我们受到了上一代人的影响,我们又从上一代那里传给了下一代,我们一直在周而复始。我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人又一代人,我们应该打破原有的教学观与思想观,我们应该让孩子有更多实践,更多的动手能力,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阻止我们的孩子,孩子玩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大于他们学习书本的知识。玩是孩子的天性!

中国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打架事件,总是在抱怨别人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暴力,孩子是勇敢的,他的打架行为,是在捍卫自己,不需要说他,只需要问他一下打架的原因,不要总是抱怨你的孩子为什么胆小怕事,是因为他在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被我们抹杀掉了。孩子是脆弱的,一句话会改变孩子很多。

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我们永远都不会读懂的书,他们做的事情总是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不要一味的责备你的孩子,为什么不问一问原因呢?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不要把责备当作爱,不要说我爱他,责备不是爱,只会让孩子讨厌你,不喜欢。当一个孩子不被认同的时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或许就是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让我们的孩子心理会留下阴影,从而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的孩子犯了错误可以让他们做反思角,让他们自己反省,反省一会儿孩子就会知道哪里错了,不知道你就告诉她犯了什么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犯了错误而不知道悔改,不要用责备与武力解决一切。不是一切的错误都是错误,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错误是我们成人用我们成人的道德观及我们平时的经验而判定出来的。

为了我们的孩子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让孩子承担一些事情的后果,让孩子感受到这件事情。例如,孩子打破了碗,我们应该让孩子来赔偿,可以让他帮我们干活,一些简单的事情,擦桌子,椅子,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担当性,给他们一些担当,让他们知道破坏东西,是需要赔偿的。

孩子是一个个体,父母知识赋予了孩子生命,而没有主宰他人生的权利,或许你的孩子你会觉的孩子不够优秀,其实,每个孩子都很棒,他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很认真。或许你觉得孩子不听话,他只是想玩,为什么不让他玩呢?而让他安安静静的坐着,探索发现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探索就是在孩子的玩的过程中发现的。我们不能阻止他们,他们应该做他们自己,而不是你,我或是他(她)。

放开孩子的束缚,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我们需要的自由,孩子也需要,孩子需要的是玩耍,解放孩子手和脚,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给我们的清新愉悦。

幼儿园教育笔记范文5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独一无二的种子,最终都会发芽、开花、结果,种子的花期不同,绽放的时间也不同,我们需要做的是细心地呵护这些小花,慢慢的看着他们长大,陪着他们沐浴阳光风雨,静待花开!

很多时候,作为家长总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比别人更好,更强,于是富赋予了孩子种种压力,而剥夺了孩子的童年,让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里,却总是因为看不到结果而抱怨,而放弃。如果你的孩子是一颗稚嫩的小树苗,你又怎能让他开出绚丽的小花!

总是听到家长跟我抱怨说:“老师,我家宝宝到现在都不会数数,其他孩子都能数到一百多了”,“老师,我家宝宝不会写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老师,我家宝宝天天在家里就知道玩,看电视,我想让他在外面报个培训班,学点东西”等等,我很能理解作为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比别人跑的快一些。但是“拔苗助长”最终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总共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好的习惯是一切良好的开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态度比片面的掌握一些知识更重要。孩子的童年很短暂,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没有权利剥夺,我们可以做的是寓教于乐。尽力的保护好这些神奇的种子,看着他们成长,陪着他们长大,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14.幼儿园教育笔记 篇十四

最近每次上美术课时,就听到个别孩子们说“我不会”,他们根本就没有听具体要做什么,就直接说不会。一个人说不会,一大帮人跟着说我不会。有时,听到小朋友说“不会”心里就生气,而且明知道他们是故意说的,但又不能说他们。气极了只好问他们,你们会干什么,想做什么。可是这种情况出现了好几次,而且有个别幼儿天天这样,针对这件事,我好好的自我反省了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孩子们不喜欢,还是我的教学活动令孩子们不感兴趣呢!

一天我正在上美术课,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活动,当我交待了内容后,孩子们都非常高兴地参与了,就在这时听到申董吉喆说,“老师,我不会”.怎么又听到我不会呀!我轻轻的走过去,走到申董吉喆身边,说“哪儿不会呀,老师教你”.申董吉喆忙说:“老师,我就是不会”.说完便紧紧地盯着我。我没有责备他,只是说:“那我们一起来画,看谁画的好,比一比”.他一听,来劲了。连忙拿着笔开始画起来了。我也拿着笔坐一旁画自己的,不一会儿我就完成了,看了申董吉喆一下,也在仔细的画着。我及时表扬他,并告诉了全班小朋友,只要自己动手,一定也可以做好的。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知道了,孩子说不会时我们要正确地对待,分析原因,对症解决,就一定能够找到好方法。

15.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途径分析 篇十五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 音乐教学内容偏离幼儿生活, 在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 不少教师选择的内容一般都局限与教材, 极少考虑到幼儿的爱好兴趣与学习需求, 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关注度也不够, 导致教学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是相分离的, 联系不够密切, 影响其学习兴趣。其次, 音乐教学方式偏离幼儿生活, 目前,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过程中,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落后, 将幼儿当做学习与接受音乐知识的储存器, 很少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方式机械生硬, 课堂氛围枯燥乏味, 与幼儿天真烂漫的性格不协调。再次, 生活环节难以挖掘音乐教育元素, 幼儿园音乐教育实现生活化, 需要教师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挖掘音乐元素, 然后再运用到教育活动中。但是, 一些教师则极易忽视生活中的音乐元素, 并难以挖掘其教育价值, 从而影响幼儿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与热情。

二、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1.幼儿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想更好的实现生活化教学, 首先应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 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因此, 幼儿音乐教师可将自然生活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广阔无垠的自然界能够给人们的审美带来灵感, 并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元素, 诸如风声、雨声、蛙鸣、流水和鸟叫等, 这些原生态的自然声像, 不仅悦耳动听, 还是幼儿比较喜欢模仿的对象。自然生活中的音乐元素, 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音乐审美情趣, 与课堂学习唱歌相比, 无疑更具优势。同时, 教师也可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 音乐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产生的感想, 是一种以声音形式的艺术。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力, 对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都比较感敏锐, 比如, 风吹树叶声、水龙头淌水声、电话铃声等, 这些声音的节奏和频率各不相同, 教师可将其灵活运用到音乐教学中, 实现生活化教学。

2.幼儿音乐教学形式生活化。针对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 教师可借助游戏、情境和绘画等方式实现, 特别是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并具有假定性、自发性和愉悦性等特点, 可以有效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生活化可以有效改善乏味、僵硬的课堂形式, 促使幼儿回归本性, 保护他们学习音乐的渴望。幼儿音乐教师可采用谜语游戏教学法, 帮助幼儿学习音乐知识, 并锻炼开发其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谜语具有较强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可有效触动幼儿的好奇心, 并训练他们的音乐节奏感。比如, 教师在引导幼儿感悟生活中雨水的音乐知识时, 可采用谜语“千条线, 万条线, 落到河里看不见”, 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还能够联系到幼儿的实际生活, 并培养其音、意、形的审美感知, 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3.幼儿音乐教学过程生活化。音乐指的并不是纯粹的声音, 而是声音和语言、舞蹈和动作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生活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只有将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让幼儿亲自用身体、双手和嘴巴等进行练习和实践, 才能让他们对音乐学习内容产生最直接和有效的体验与感知, 真正体会到音乐知识的艺术魅力。因此, 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 将更多的学习内容让其动手操作, 而不是教师的讲解。教师可将一些生活化内容改编为音乐, 比如, 《扫地歌》:小笤帚, 单手拿, 大笤帚, 双手抓, 扫了星星扫月亮, 乐坏小草和小花, 屋子扫得净, 才是好娃娃。由于歌词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 学习起来容易掌握, 还能够让他们的双手和身体得以解放, 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知识学习中来。

三、总结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实施生活化教学, 不仅符合幼儿音乐教育的需要, 还符合幼儿的学习需求, 是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 幼儿音乐教师应运用科学合理教学模式与途径, 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武江丽.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2:107-108.

[2]郑雅勤.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J].读书文摘, 2015, 16:165-166.

16.让“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中 篇十六

【关键词】 生活教育;幼儿教学;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为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于幼儿自身在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方式上的特殊性,幼儿教学往往与平常我们所接触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处理好这些差异,使幼儿教学可以在符合其自身定位与特性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与提高,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去考虑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对此,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觉得,在幼儿教学中推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生活教育与幼儿教育相结合,是解决幼儿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激发幼儿体验生活的兴趣

对于幼儿,其学习兴趣大部分是建立在好奇心之上。因此,想要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单单要做到对幼儿进行教学上的督促,还应该尽量地去让教学过程变得趣味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生活化的场景构设与事例结合,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对幼儿进行品德培养方面的学习时,为了让他们具有懂谦让、乐分享的优秀品德,在教学中,我特意以班上近几天发生的好人好事为契机,为幼儿讲解了许多生活中切切实实可以做到的一些事。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孩子们的兴趣很快地便被激发,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很好地跟随着我的讲解以及既定的教学方案进行了学习。同时,通过身边实际事例的刺激,以及我在课堂上对这些好人好事的相应表扬,很好地促发了幼儿的模仿天性。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班级上的气氛变得特别的好,孩子们都开始争相做好事,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奖励,很好地完成了相关方面的学习。

相对于初中高中的学生来讲,幼儿的学习耐心与学习习惯无疑都是相对比较差的。如何在这样的特性条件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自主化转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每个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应该去好好进行思考的问题。生活化教育,在其自身的趣味性以及相关性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将生活教育与幼儿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吸引幼儿更好地去进行自主化学习,是极有作用的。

二、帮助幼儿逐渐学会理解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幼儿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理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在普通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方式较为死板,教学工具较为单一,教师往往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帮助孩子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有效的理解,而生活化教学,就能很好的解决此项问题。

例如,在教育幼儿进行数学思维逻辑的学习时,因为所接触的部分难度较大,许多幼儿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对所学内容不能很好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我特意为幼儿准备了一堆小鸭子的模型玩具,并借助模型玩具,对日常生活里经常能够接触到的鸭子过河的场景进行模拟,从而帮助他们很好地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方式,并由思维方式上的学习,带动整体的学习效果。经过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孩子们很好的理解与掌握了课堂上所要求的知识,提升了自身的水平。

生活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将死板固定的课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化以及立体化。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可以有机地将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平时生活里的经验相结合,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与理解效果。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教师可以有效地让教学过程脱离课本的约束,变得更为自由化,从而更好地刺激幼儿的学习理解,让教学过程实现最大化的有效转换,更好地去帮助幼儿进行学习。

三、实用教学为幼儿生活护航

教学,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帮助幼儿去进行学习。不管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只要能在同等的教学时长下,有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使课堂教学实现更好地转换,推动幼儿学习,就是好的教学方式。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保障幼儿的学习实效,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方式,对此很有帮助。

例如,在教育幼儿学习认识健康安全的内容中,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使得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与体会。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开始之前,我先为孩子们安排了一场有关健康安全的主题报告讲座。在讲座中,我为他们列举了一系列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安全问题,以及因为不注意健康安全而导致的惨例。通过对这样的一些反面事例的分析,以及对火灾、车祸和日常疾病这些常见的安全问题以及健康问题的讲述,孩子们很好地理解了健康安全对其自身、对家庭的重要性。从而很好地树立了保护自身、保护同伴健康安全的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都是极为有用的。

不管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其本质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学习与掌握相关知识。只有成功地帮助幼儿完成学习理解,教师才算是实现了其教学的意义,生活教育也是如此。

综上所述,让生活教育融入幼儿教学,不仅仅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口号,还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怎样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去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使生活教育对教学过程的帮助能够最大化,是生活教育推广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只是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幼儿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生活教育,提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希望广大幼儿教师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多加思考,加以改进,生活教育必将对完善幼儿人格和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魂霖.幼儿数教育生活化的方法与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2(05)

[2]青海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17.幼儿教育读书笔记 篇十七

六一排节目了,大班不少孩子对《大王叫我来巡山》这首歌曲甚是喜爱,所以,我们便选了这个歌曲来排舞蹈。歌曲是浅显易懂的,可是动作学起来真是不太容易,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非常琐碎,手脚一起动的频率颇高,不少孩子掌握起来都太困难。实在无奈下,只好想着选几个跳的熟练些的孩子参加这个节目,其他孩子另有节目。想凑个六个人,左挑右选还是少了一个。这时候,我发现了果果,每次练习时虽然动作没有很到位哦、,但她都会尽自己努力做出来,而且脸上总是带着甜甜的笑。我想,就她了!于是,热火朝天地练习起来。

练习的过程虽然经常出错,但是,每次跟果果说,哪里应该如何如何,她总是笑眯眯的接受,练习时努力做到。后来,通知果果妈妈说果果被选上跳《大王叫我来巡山》时,果果妈妈很意外的问我是不是选错了,果妈知道自己女儿内向腼腆,而且跳舞也不算好,所以很意外。我解释了果果其实很不错,有很努力在做,而且看得出来很珍惜这个机会。于是,果妈也很高兴的准备起来。

终于到了上台的一天,我看着台上卖力的果果,虽然不是跳的的,但是进步是的。六一的节目就这样结束了,慢慢地这件事我也遗忘在脑后了。直到有一天,我们大班举办了“今夜不回家”的活动,活动中请小朋友自己表演节目,在高举的小手中我意外的看到了果果的小手,于是我请了果果,并用相机记录下了果果的表演。事后发给果妈看时,果妈说自从六一的节目以后,果果明显自信积极了,以前总是羞羞答答低着头,现在愿意表现了。在果妈不住的谢谢里,我慢慢回忆,好像是这样,讲故事、背儿歌、工作示范,都能看到果果自告奋勇的举手了。

18.幼儿大班教育笔记 篇十八

前天,我因病请了一天的假。入园后,孩子们没有发现我的踪影,急急地各室搜寻一遍,未果,便跑去问跟我同班的刘教师。刘教师告诉孩子们“你们徐教师病了,在家打吊瓶”。听到教师病了,孩子们更是着急了。“教师病的重不重她什么时候能来她打针疼不疼刘教师,您打电话问问我们徐教师怎样样……”孩子们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刘教师被纠缠得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只好拨通了我的电话。电话里听到孩子们诚挚的问候,电话这头的我感动的眼泪夺眶而出,声音都有些哽咽。我安慰孩子们:“明天我就去幼儿园。”听到我的声音,孩子们那颗不安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第二天,我刚到园,小班的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上来。“教师来了!”那股热情劲就像久别的人见到老朋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每一个小脑袋,让孩子们也感受到爱的回报。活泼的梦雪小朋友还在我的脸上轻轻的亲了一下,这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当时在孩子们的包围中,我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19.教育笔记: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 篇十九

现代哲学家们都在以不同方式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正是在生活中, 个体不断获得成长与发展。因此, 幼儿教育必须直面儿童的生活,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该依据儿童生活的本质特征。正如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所说:“要实施自由的全人教育, 教育者尤其要懂得儿童的生活是什么, 要懂得儿童的本性。” (2) 现代生活世界观的确立使幼儿教育更重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毕竟, 生活世界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离开生活世界就失去存在的条件, 人也就不复存在。幼儿园课程设计应该实现从近代科学世界观到现代生活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之转换。生活教育哲学 (3) 应成为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哲学基础。

一、生活教育哲学概述

(一) 生活教育哲学的内核

探究生活教育哲学内容的关键是理清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起源于生活,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 教育与生活的分离将导致教育的种种弊病, 因此, 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以使教育达到本真的境地。历史的洞察告诉我们,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经历了“融合—分离—回归”三个阶段。从理论上来说, 向生活世界回归的命题本来就是一个教育哲学的命题, 也就是教育重新回到其栖居地, 向原来的家园“寻根”的过程。 (4)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历经融合、分离之后, 这次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就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是一种积极的扬弃。不是复古到日用教育阶段, 而是一种批判性的、超越性的回归, 是通过一种立足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反思, 正确地回归教育对象的生活世界, 追求教育的真义。此外, 现实生活世界始终是一个对人来说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 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就是向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的回归。 (5) 可见, 生活教育哲学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其内核就是关切人的现实或现实的人。

(二) 生活教育哲学的特点

整体性。哲学家斯马茨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 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 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整体性意味着对任何事物发展过程的分析都不能孤立地进行, 不能机械地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作简单的分解和还原, 因为分解与还原的每一步, 实际上都是对整体性的一种抽象和切割, 均丧失了原有的部分关系和属性。生活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构成生活的整体。 (6) 况且教育的对象是人, 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本真的教育就是使人发展成为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人。因此, 生活教育哲学崇尚教育的整体价值, 反对片面的、机械的、畸形的教育。

体验性。生活教育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然而生活是繁复的, 各种因素纵横交织, 这就需要人们自己去体验。那么, 何谓体验?“体验是在一定的经验的关联中发生的情感融入与态度生成, 它是包含认知与非认知在内的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 是知、情、意的全面投入, 是心灵的感悟、经验的升华、生命力量的体现” (7) 。可见, 体验强调亲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 重视个体直接经验的获得。生活教育哲学推崇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更是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过程。

民主性。生活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以使教育达到本真的境地。什么是教育的本真状态?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天性。” (8) 本真的教育应该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参与交流的双方地位理应平等, 是“我”与“你”的关系, 而不存在孰高孰低之分。

开放性。“教育一直是一个过程, 它既不受时间限制, 又不受空间限制, 无论在何处, 教育总是贯穿于全部生活之中” (9) 。这正是生活教育哲学的特征之一, 要求教育在宇宙上无限开放, 要求处处是教育之所, 时时是教育之机, 人人是学习之人。

生活教育哲学为幼儿园课程走向现实世界, 走向幼儿的生活世界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由近代科学世界观转向现代生活世界观, 是现代社会与人类理性的一个发展趋向。在生活教育哲学视野下, 如何看待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改革, 这涉及认识论问题。认识论是哲学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它是课程领域的理论基础, 课程认识论是课程设计所遵循的理论基础。从近代科学世界观走向现代的生活世界观, 幼儿园课程论从传统的科学认识论走向生活认识论, 由“认知领域”扩展到“生活和生命全域”。幼儿园课程的视界应关注幼儿生活和生命全域, 并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的课程价值和生活意义。

二、我国现行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的背离

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园存在把整个课程按学科分科进行教育的现象, 即各科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从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选择, 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 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进行教育。这种幼儿园课程设计带有浓厚的唯智主义色彩, 着重关心教师教什么, 却漠视幼儿愿意学什么、能够学什么, 势必严重背离幼儿的生活。然而, 正是这种背离幼儿生活的幼儿园课程, 至今仍然盛行于广大幼儿园中, 尤其广泛地存在于未开展主题活动的幼儿园中。其实, 即便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幼儿园中, 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 到了大班、学前班也会开设分科课程。为什么幼儿园课程背离了幼儿生活?表面上看, 原因有二:一是受师幼比例、材料设备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二是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 家长教师都希望儿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究其深层原因, 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科学世界观在作怪。

科学世界观的主要特征就是实体主义的世界观、认知上的理性主义路线、思维方式上的本质主义、知识标注上的客观主义, 这些特征从逻辑意义上说, 是近代科学的产物。 (10) 以科学世界观为指导, 必然导致我国幼儿园课程对幼儿生活的背离。这集中体现在:

第一, 课程目标远离幼儿生活。科学世界观认为, 知识具有客观性, 它来源于客观世界, 主体应注重认识客体的固有属性与本质规律。在这种被动、单向的认识论指导下, 幼儿园课程目标过多地注重让幼儿占有知识, 而与幼儿生活毫不相干。2009年5月19日笔者在浙江金华一所私立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看到, 教师要求幼儿反复跟着录音背诵加法口诀, 幼儿直接与“冷冰冰”的数字打交道。也许凭借幼儿的好记性, 他们能够知道数字相加后的得数, 可这样做又能给予幼儿多少有益的经验?无非是记忆力的操练罢了。第二, 课程内容疏离幼儿生活。客观知识本身成了目的, 课程内容成了知识与文化的载体, 如此一来, 自然与幼儿的生活世界相去甚远。在幼儿的心里, “2+2=4”成了真理, 不可亵渎, 却忽视了其实数学就在身边, 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第三, 课程实施中异化幼儿重要生活方式———游戏。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方式, 其本体价值是让幼儿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而在现实的幼儿园课程实施中游戏成了教学手段, 最终目的是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 更多地掌握知识。游戏失去了本质属性, 被异化为教学手段。笔者2007年11月在一次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 曾经听到幼儿发出这样的声音:“等老师的游戏玩完了, 我们去玩自己的游戏!”幼儿区分出了“老师的游戏”和“自己的游戏”, 并表现出了对“老师的游戏”的应付、无奈。这种游戏显然失去了游戏的本质属性, 严格说来, 已经算不得游戏。第四, 课程评价中鲜见对幼儿生活的参照。课程评价过多关注课程任务、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 而不问课程能否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能否提升幼儿的生活乐趣。观念决定行为, 观念改变行为。生活教育哲学认为教育必须回归生活, 关注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 这对我国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生活教育哲学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幼儿园课程应立足幼儿的生活世界

杜威认为, 儿童的生活世界与成人的生活世界是不同的, 虽然他们都在生长, 但他们的区别不是生长和不生长的区别, 而是各有适合于不同情况的不同的生长方式, 儿童生活世界将来是要向成人生活世界发展的, 但在他们没有成人之前, 学校教育就应该保持这种相对的儿童生活世界的独立性。因此, 幼儿的世界首先是生命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幼儿生活应该是愉悦的、有着童真童趣的、自由的、令人满足的生活, 是幼儿体验生命的历程, 这是幼儿园课程所追求的目的。幼儿作为活生生的人, 有情感、有生命、有体验, 而这些不能因为知识的重要而被轻视或者忽视。因此, 幼儿园课程应立足儿童的生活世界, 课程的设计目的应当是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丰盈与美好。

(二) 幼儿园课程应适应幼儿生活

在生活世界中, 人既是现实性的存在, 又是可能性的存在。这在客观上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首先认识到教育对象是现实性的存在, 关注他们的现实生活;同时, 充分认识到教育对象是可能性存在, 积极建构他们完满的可能生活。正如克伯屈所主张的, 要关心每个人都具有的“最完满和最佳生活的可能性”。已经获得了什么和将来获得什么成就的可能性总是不确定的, 因此, 要不断取得进步就需要理智上的努力。教育就是教导儿童怎样生活。 (11) 显然, 教导幼儿怎样生活只能基于对其生活的充分体察, 既要知晓幼儿的可能生活, 又要充分了解幼儿过着怎样的现实生活, 以便弥合可能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幼儿的生活是动态的和发展的, 他们通过接触自然、社会, 学会交往, 并认识自我。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 才能满足幼儿在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生活世界为幼儿成长提供了全部共同的、基本的要素。幼儿园课程设计必须适应幼儿的生活, 并逐步指导、引领幼儿从现实生活迈向可能生活。

(三) 幼儿园课程应注重体现幼儿完整生活的意蕴

幼儿生活是整个的、完整的, 不仅包括园内生活, 还包括园外广阔天地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幼儿教育不是禁锢, 幼儿园课程应完全走出幼儿园, 在宽松与平等的环境中, 在参与广大范围的社区、社会生活的过程中, 使幼儿沐浴生活的阳光, 能够享受生活的快乐。这正好符合生活教育哲学的两个特征, 即民主性和开放性。幼儿园课程应是连接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桥梁, 是幼儿个人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契合点。杜威相信个体应该被当做社会人来教育, 因为社会人有能力参与并主导自己的社会事务。这意味着社会群体之间更为自由的相互影响, 也意味着关注个体进一步成长所需要的全部潜能的发展。 (12) 这样看来, 注重幼儿社会生活其实是解放个体的一种途径。所以, 幼儿园课程既要合乎幼儿的发展需要, 又要合乎社会的发展需要, 把两种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这两种需要结合起来, 就不仅是回归生活、面向生活, 而是要超越生活。回归生活、面向生活, 是希望幼儿能学得自在、学得自由、学得幸福, 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超越生活, 是期望幼儿获得更广阔的成长天地, 充分开发其潜能。

摘要:科学世界观所具有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和理性主义认知路线等特征左右着我国幼儿园课程, 致使幼儿园课程背离幼儿生活。消除这一弊病的最根本办法就是转变教育哲学观, 坚持以生活教育哲学指导我国幼儿园课程的设计, 让幼儿园课程立足幼儿生活、适应幼儿生活、体现幼儿完整生活的意蕴。

关键词:生活教育哲学,生活世界,幼儿园课程

参考文献

[1]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张建平.“遮蔽”与“澄明”——教育生活意义的失落与回归[D].2007年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奥兹门, 克莱威尔.教育的哲学基础[M].石中英, 邓敏娜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4]洪汀.杜威教育哲学的社会视野及其启示[D].200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常丽丽, 郭芬云.建构回归儿童生活的学前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7-8) :64-67.

20.浅谈幼儿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策略 篇二十

【关键词】幼儿 生活 数学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生活不仅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为他们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也使幼儿理解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对人们的实际意义,从而为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索动机,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数学,由于自身的科学性、逻辑性,在幼儿园教育中更应注意与幼儿生活的联系,为幼儿的实际探究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他们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依据《纲要》的精神,对幼儿在生活中数学教育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中

充分挖掘幼儿在园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学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比如,吃点心、水果时,将分配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可以帮助他们主动地获得计数、等分等数学经验;午餐时让幼儿比较碗、勺的数量,或者让他们来分发碗、勺、筷等餐具,能帮助他们理解和领会物与物以及数与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计数楼梯的级数,可以让他们练习顺数或倒数。总之,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诸多环节来渗透数学教学,既能使幼儿轻松、自然地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又能让幼儿随时随地地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用途。诚如皮亚杰所言,像数概念一类的逻辑数理知识代表的是事物之间的某种关系,不是由外界传授而获得的,而是由主体内部自己建构出来的

二、让数学教育从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展开

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物品、马路上鳞次栉比的建筑物,这些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都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好教材。按照《纲要》中所要求的“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来展开教学.就能有效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比如。孩子们对秋天树上的叶子掉下来都非常感兴趣。为此,可以设计以“找落叶的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想出了用几何图形在树上贴标记来区分落叶树和非落叶树的方法;在分组实地探索中,又通过个人观察、小组交流、集体分享等形式积累了计数、分类、方位等数学经验。外出参观时,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各种物体所处的位置、距离远近、房屋的造型,等等。诸如此类利用幼儿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对幼儿进行分类、排序、认识形体和空间测量等数学知识的感知,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从中吸取数学的经验,同时还可以运用已获得的相关知识解释未知的世界。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育室内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数学的室内环境对于幼儿数学经验的习得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数学角里。可以和幼儿一起共同收集了各种材料,如小棒、钮扣、小磁铁、玻璃球、牙签、豆子、树叶等幼儿可以随意地对各种数学材料进行数数、加减运算、进行图形的比较、分类、拼搭。或者自制各种数学学具。在娃娃超市里,引导幼儿将带来的一些形状、颜色不一样的废旧饮料罐头、瓶子或各种食品、药品盒之类的东西,根据形状、颜色、大小、品种、用途的不同进行分类、排列。自然角里当孩子们发现不同植物相继发芽时,为了了解小苗的生长速度.他们学会了用不同工具进行实物测量.并把每次测量的数据用各种统计的方式记录下来实践证明,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幼儿数学教学资源.实现数学教学向生活的回归,不仅有助于解决数学教育内容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水平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更利于从小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从中更好地积累和发展数学经验。

所以,在幼儿园的组织过程中,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与老师组织的正规活动中,应贯穿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之中,并灵活机智地掌握时机,以适当的方法让幼儿掌握知识。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幼儿所喜欢的,在他们周围,与他们有关的,而且是直接的生活方式,采用观察、探究实验和操作的方法,激发幼儿知、情、意的全身投入。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丰富幼儿的视野,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与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保持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生活的这块基石上,应当充分利用周围的一切条件,尽可能的让幼儿发挥自己,教师则应注意引导,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使幼儿的学习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0

[2] 吴静洁.源于生活服务生活—无处不在的幼儿数学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

[3]贾 娟.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4] [1]仇美霞.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6).

上一篇:16大学学生会主席竟选演讲稿下一篇:搞笑哲理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