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2024-06-29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0篇)

1.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一

第四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太湖流域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密切关系。它是学好第三课至关重要的第一节课,它右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的知识结构为:

农业以及其他行业发展

太湖流域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水

建筑与居民的生活

今日太湖流域的发展

2、课程标准

能根据资料和图片描述、分析“水”对太湖流域生产、生少的影响。

通过对太湖流域的形成、发展、人们生产和生少特点的分析,理解它们与“水”的密切关系。

能根据相关资料,了解太湖流域的现状或家乡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设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太小朋友流域的人民生活、生产及城镇的发展与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以“水”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

4、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探究性教学的方式,即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求索—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和发展—新问题的提出等。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选择的教学策略有:愉快教学策略,如利用歌曲创设情境,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愉快导课;置疑策略,紧扣教学主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思、质疑;迁移和扩容策略,在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的同时,要促进外在教学向学生个体内化,从而成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容。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湖流域的有关图片,反映太湖流域发展近况和太湖流域水资源的现状的资料,中国著名水乡乌镇、周庄等有关音像材料或图片。

学生准备:组织学生课前开展对家乡水的考察、调查或水样的采集。

二、教学流程整体构架

展示图片观察思考----师生共同讲座分析----展示图片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住处交流加深了解

三、学与教的过程

播放:歌曲《太湖美》片段。

问: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太湖美吗?美在哪里?

为什么说太湖的“水”美?

承转: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与水息息相关的太湖流域支走一走,看一看,进一步了解那里的城市、河流、居民、生活、生产等。

展示:《太湖流域图》。

问:大家数一数太湖流域一共有多少河流、湖泊?

总结:通过同学的发言,我们右以看出太湖流域具有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的特点。总之,水多。

问:大家看看图中有一条比较特殊而非常有名的河流,它是哪条河流?

你们知道京杭大运河专心起于何处?通往何处?是谁修建的?有什么意义?

用心爱心专心2-

2.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二

Unit 4 What Can You DO?(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unit3 What Can You Do? Part A Let’s learn.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过floor等单词,本节课希望学生知道更多的单词。也为后面学习句型What can you do?做铺垫。

2、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动词词组empty the trash和

句子“I’m helpful!I can sweep the floor.”

2)能够听、说、读、写动词词组cook the meals, water the flowers,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edroom。

3)能够听懂、说唱歌谣“Dog, dog, what can you do?”,并初步熟悉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五种家务劳动的表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并能在情景中自然的加以运用。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听说法。运用多种操练和对话方式来掌握知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童谣、英语歌曲来提升学习的兴趣,运用生动的食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设计

Step1、Warming up

Sing an English song “AppleRed” 通过英语歌曲热身,让学生提前进入英语课堂。

Step2、Presentation

T:Today we will learn many housework.Now look.a)pre of “sweep the floor”

teacher present the picture of sweep the floor

T:Look,who’s she ?

S:She’s Amy.T:What’s she doing?

T She’s sweeping the floor.Then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teacher.Practice.(use the word card)

Teacher writes the word on the blackboard

T:I can sweep the floor,Can you?

S:Yes, Ican.(ppt present the sentences)

b)pre of “cook the meals”

T:Now look,what’s Amy doing?

S:…

T:Cook the meals.Read after me one by one.Teacher writes the word on the blackboard

T:I can cook the meals.Can you ?

S:Yes,I can.(ppt present the sentences)

c)use the same way to pre of “clean the bedroom,water the flowers,empty the trash通过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呈现新单词,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呈现方式巩固。

d)practice

teacher point at a card and Ss read quickly.e)pre of the sentence “What can you do?I can…”

1)T:((Look at the watch)Oh ,I’mhelpful.I can sweep the

floor.What can you do ? I can …

Teacher write the sentence on the blackbord.Then ask a

student to answer.2)Read after the teacher.3)Ask more Ss to answer.Step3.Consolidation

a)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in pairs.b)Let’s chantListen to the tape first then read together.Step4 Homework

Write the words and finish the exercise book.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呈现课题、四线格里四会单词书写、重要句型。

六、说评价。

3.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三

单元要点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动词like的肯定句、否定句的用法;动词like的一般疑问句的用法以及肯定与否定的回答。本单元以介绍食物,谈论喜欢与厌恶为主题,设计了三个任务:先是搜集、利用图片来介绍有关的食物,学习一些食物名词;然后是学习询问对方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掌握动词like的一般疑问句的构成以及它的肯定、否定的回答;最后是用所学过的食物名词制定一次野炊活动的采购单。

知识目标:

1.词汇:banana,hamburger,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orange,ice cream,salad,strawberry,breakfast,lunch, dinner,egg,apple,chicken,fruit,vegetable

2.句型:Do you/they like salad? Yes,I/they do./No,I/they don’t.Does he/she like salad? Yes,he/she does./No,he/she doesn’t.I/They like oranges.I/They don’t like oranges.He/She likes ice cream.He/She doesn’t like bananas.语法重点

1.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的构成及回答。

2.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情感目标

1.学会谈论自己与他人早、中、晚餐喜欢吃的食物;

2.学会营养配餐并能够制作购物单和调查表。

3.了解东西方饮食的不同。

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用4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c

第二课时:Section A(1a-2c)

第三课时: Section B 3a-4a

第四课时: Self Check

Teaching Plan

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Let the students know how to talk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by using the present tense.2.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food.3.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Teaching focuses and difficulties

1.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No, I don’t.Does he/she like apples?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2.He/She likes….;He/She doesn’t like…..3.The countable nouns and uncountable noun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warning-up and revision

1.Daily greeting to the students

2.Revision: I have┅

Do you have ┅?

T: Good morning /afternoon/children.(showing a fruit basket)

I have a fruit basket.Do you have a fruit basket?Ask th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using the pettern:: Do you have a ….?

Step2 Presentation

1.Guessing games

Taking away the fruit bastet and asking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s in the basket? Using the sentence: Do you have┅?

Present the names of all kinds of fruits and food.2.Showing a picture of fridge in the computer.Revise the names of food and fruit.Teach the new words of food and fruit by using the pattern:

What’s this? It’s….What’re these? They’re…

Pay attention to the plural forms of these new words.3.Ask the students from hamburgers to strawberries to check if they can understand countable and uncountable.4.Practise

1a.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Then check the answer.5.2a.Listen and circle the food you hear

Step3 Presentation

1.Show the pictures again or take out an apple, act out eating an apple delicious and say: I like apples for several times then take an egg, “I don’t like eggs” for several times, working a horrible face at them(Ask more questions about fruits and food)

2.Talk about the students likes and dislikes.Model these questions and answers.T: Do you like salad?

S: Yes, I do./ No, I don’t.T: Does he/she like hamburgers?

S: Yes, he/she does.No, he/she doesn’t.The teacher can 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 if they have any difficulties.Write the sentence patterns on the blackboard.Step4 Pairwork

1.Ask them to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about what they like or dislike.2.Ask some pairs to perform their conversations.3.Sum up their conversations on the blackboard.e.g Bob likes … and….He doesn’t like….Sophie likes … and ….She doesn’t like….Students practice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above.Step 5 Group work

1.Guessing game

Guess what my favourite food is, or ask some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guess what her/his favourite food is.2.Discussion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in talking pairs or groups

Tell the students: We’ll go on a picnic.Divide the class into groups.Ask them to make a

survey, using the questions: Do you like…?

Then give report to the class.Names hamburgers apples bananas ice cream tomatoes

Model: Tom likes ….He doesn’t like ….Step6 Listening practice

1.SB Page31.Activity1b.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Check the answer.Listen again, let the students repeat after the tape.2.Ask some pair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s.Step7

Consolidation & Homework

4.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四

本单元围绕“歉意、恳请”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学习婉转提出请人帮忙的请求方式以及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生气的时候所提出来的请别人帮忙,以此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单元是在已学习Could you please?请求别人帮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请人帮忙的请求方式以及用便条的方式请求别人帮助。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语言交际功能。体现了新教材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的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1、语言技能目标

a.请人帮忙的请求方式,如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bike? b.使用目标语言礼貌的提出要求。,如:This shirt is too big.Would you mind giving me a smaller one? c.谈论自己所接触人及物的感受,如:I get annoyed when my classmates borrow my eraser and don’t return it.2、语言知识目标

a.Would you mind doing的表达法;

b.would you, could you, have to 的表达法 c.表达日常 生活中常遇到别人在做的几个动词

d.学会用便条的方式来使用目标语言Would you mind doing......?

3、情感态度目标

a.由于本单元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在生活中请求别人帮助的方式以及在生活中遇到麻烦事的时候请 求别人帮忙的请求方式,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

b.谈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需要别人帮忙,以及别人有不良的行为的时候,怎样和别人沟通,培养同学间团结、友善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c.谈论自己的感受,同时使学生在英语交流中注意并观察他人的情感。

4、学习策略目标

a.通过小组讨论,开展调查等研究,明确在用中学,交流中学习的想法。b.通过猜测,并大胆的表达,以学习新知识。c.兴趣教学策略,其中包括游戏、表演、对话

5、文化意识目标

a.了解主要的请求方式

b.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c.在学习中寻找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课时安排5课时

Period one

Teaching contents(教学内容)Section A 1a 1b 1c 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要求别人做事时的请求方式及答语 Language points(语言点)

1要求掌握以下句式:---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bike?----Sorry.I’ll do it right away.----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Not at all.2.要求掌握以下词汇: Not at all,turn down,yard,clean the yard, right away, move your bike Difficulties(难点):本课难点是Would you mind doing„„.这个句型以及相关回答not at all.I’ll do it right away.比较: Would you mind(not)doing sth ? Could you please do sth ? Please do sth.You have to do sth.Structures: Would you mind cleaning your room ? I’m sorry.I’ll do it right away.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bike ?

Teaching steps(教学步骤): 1.Warming-up and revision(课堂热身和复习)

(1)Daily greetings to the students(日常问候)

„„

(2)Revision(复习)

„„ 2.Presentation Ask: Have you ever meet these things? What do you say? Teacher give an example: Can you get down from the tree? T: Do you often ask your classmate to do things? Ss: Yes.T: What can you say if so? S1:Can you give me the book? S2:Will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 S3:Please close the door.„.T: Very good.In this unit we’re going to learn other polite ways of making requests.Look at our classroom, it’s dirty.T asks one of the students :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classroom? S1:OK T asks several students the same question.T: Look at this picture.Your room is dirty.So your mother asks you to clean the room: 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room? You: Sorry, I’ll do it right away.Show several pictures.use: Would you mind doing„„.?/Would you mind not doing„„? 3.Practice T: Would you mind „„.?Teacher doesn’t say the right answer.Let students say.See if students can say: would you mind doing„„?

4.Match the requests with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5.Task:Talking T: Talk about the picture: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picture.Let them say about their ideas.6.Do 1a.7.Listening 1b.Listen and number the requests above in the order you hear them.Listen again and repeat the conversation 8.Pairwork A: Would you mind moving the bike? B: Sorry, I’ll do it right away Practice in pairs.9.Task:想象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用上Would you mind „„.?并展现给大家。

A: Would you mind „„?

B: Not at all./Sorry,„„ 10.Exercise:重新用Would you mind „„改写下面的句子。eg.clean the yard.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yard Ask several students to say these sentences.11.Game: T: There are 8 groups in the classroom.Each group will have two sentences.please use :Would you mind doing.......? 12.Summay 13.Exercise: 汉译英: a)你介意把门关上吗?好的,我马上就办。

b)你介意把收音机关小点儿声吗?不,一点也不。c)请不要在教室里大声说话好吗?对不起。14.Homework 给同学们分配一定的任务用would you mind.......?写四个句子,两个表示介意,两个表示不介意并且相应的回答

Design 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 ?

5.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五

第四单元神州音韵

(一)第一课时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与技能目标: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学唱、视唱、演唱、欣赏、讨论、分析

情感与价值态度观:学唱了《黄河船夫曲》,知道陕西民歌豪放、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初步感受陕西和陕北民歌的演唱风格,并由此认识到风格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难点:1.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民歌的风格特点

2.培养学生听辩民歌所属类别的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优盘、教案。【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

黄河船夫的身影,凝聚着华夏五千年不怕乌云压顶、不怕浪涛如山、一路咆哮、拥抱大海的民族精神!黄河船夫曲是中华民族创作史上的一个经典。用交响大合唱的形式 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壮美山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幅原辽阔,拥有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同时,我国还是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生活在各地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来学习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音乐知识: 什么是民歌?

—— 是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2 黄河简介:

黄河起源于青海,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是我国第二大海。黄河上中游河水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李白就有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1 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歌曲表达什么?赞美什么? ——歌曲 描写了黄河的艰险和迷人

奔腾咆哮、迂回曲折、地形复杂的黄河水路。表达了黄河船夫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歌颂祖国的壮美山河。欣赏歌曲《黄河船夫曲》 思考 :

——歌曲的调式、节拍、速度、风格特点。《黄河船夫曲》 调式:G大调 拍子:四四拍 速度:中速

风格:粗犷 高亢 自然 豪放

1、学唱简谱

——了解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2、学唱歌词、用自然豪放的声音演唱 拓展练习:

4、尝试用陕西方言演唱

5、跟着视频有感情演唱 【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民歌,学唱了《黄河船夫曲》,知道陕西民歌豪放、高亢、粗犷的风格特点。

2、了解《黄河船夫曲》中旋律重复手法的运用。

6.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六

第1课时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48页的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铺引:

出示“学情调查”内容。

1.各组组长检查本组学案完成情况。2.收集本组自学中存在的疑惑。1.填一填

3个1和4个0.1合起来的数是()。2个0.01和5个0.01合起来的数是()。4.75的4在()位上,7在()位上。

小数点的左面是()部分,右边第一位是()位,右边第二位是()位。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6= 5.17= 20= 100=

3.化简下面小数。

0.50= 109.020= 0.080= 1.670= 23.00=

4.竖式计算,说一说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26+578= 1069+680= 475+34=

二、探究:

1.小组内交流学案中思考题。

(由组长组织好本组的组员合作讨论。)2.重点讨论解决:

(1)整数加减法与的小数加减法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2)计算时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计算的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

三、训练:

1.小组代表大屏幕前展示自己的学案填写内容。2.其他小组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加以补充或质疑。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你觉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你能算出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你会列出竖式计算吗?你认为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1.独立解答巩固案中的练习题。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解题结果或思路。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3.4-2.65你会算吗?请同学们尝试做一做。教学后记:

7.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七

本次语文园地共有四个板块。“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预测的作用。“识字加油站”通过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识字。“词句段运用”中共有三部分内容: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发现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类似的成语、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通过训练,能充分锻炼学生听、说、读、积累的能力。学生通过交流能梳理自己的收获,说出自己的发现,并能从谚语中体会到团结的力量。

教学“交流平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交流一边读一边预测带来的阅读新体验。教学“识字加油站”时,让学生自主复习查字典的方法。教学“词句段运用”,需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多音字和含有数字的成语。通过读句子,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位置时引号的用法。教学“日积月累”,要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

【知识与技能】

1、交流“预测”的作用,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复习查字典的相关知识,认识7个生字。

3、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读成语,发现成语的特点,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引号的用法。

4、朗读、背诵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提升自己“预测”的能力。自主探究,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俗语的魅力,明白团结协作的道理。

重点

能把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同学交流。

难点

1、体会提示语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引号的用法。

2、感悟俗语的魅力,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典。

学生:收集一些含有数字的成语和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写写自己关于预测的收获。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预测的作用。

2、通过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3、背诵积累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重点:

1、通过查字典认识7个生字。

2、背诵积累4句有关团结合作的俗语。

难点:交流预测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

1、课件展示人物,请学生回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老屋的插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胡萝卜的插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小狗的插图——《小狗学叫》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这些课文的体会。

3、围绕“预测”这一主题进行交流。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预测: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让我们读书更仔细。

有选择性地看自己喜欢的书。

判断资料是否有用。

享受猜测的乐趣。

证明自己是否有当童话作家的潜质。

……

二、识字加油站

1、投影展示下列词语。

字典??基础??阁楼

佳节?盲人?唐朝

2、指名学生读词语。

3、师:遇到不会认的字,我们要用什么办法?可以认半边,但是可能不准确。最好的办法是查字典,用哪种查字法呢?

4、复习部首查字法。

5、学生查字典,找到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注在书上。

6、全班齐读加点的字。

7、教师检查。

三、日积月

1、学生自由读句子: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通顺,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和不认识的字可问老师或同学。

2、学生自由练读。

3、同桌之间读俗语,说说俗语的意思。

4、指名读,集体正音。

5、你最喜欢哪一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学习这4句俗语)

(1)人心齐,泰山移。

①指名读。

②出示“移”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坐的椅子,很容易吧!如果是一块大石头,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如果是一座大山呢?凭借你自己的力量,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

③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说说听后你有什么感受。

④教师总结:这句话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①指名说意思。

②教师总结: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①认识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②老师讲谚语的来历。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过一个诸葛亮。比喻集体的智慧大,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过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4)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①理解“篱笆”的意思。

(篱笆就是用竹子、芦苇、树枝等编成的遮挡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

②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个篱笆墙,需要有几根木桩帮它夯实或支撑,篱笆才能立得结实牢固,一个坚强勇敢的好汉,需要有人帮助他才能把事情办成办好。这句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有限,必须有人帮助他才能取得成功。

6、指名说说你从这4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7、指名读、分排读、齐读,然后尝试背诵。

8、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与团结有关的俗语,教师汇总。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8.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八

“整理书包”是“分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整理房间”是给定标准让学生分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而“整理书包”是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由于学生已经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小朋友们争相回答:“书包。”

师: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生:“我自己”“妈妈”。

师: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教师赞叹的语气,让自己整理书包的小朋友们很自豪。)

2.整理书包比赛。(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1)师:小朋友们平时都整理过书包,先请大家和同小组的小朋友们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

(2)小朋友们开始互相讨论, (整理过程的后期,教师动员小朋友们互相帮助,快的帮助慢的,会的帮助不会的。教师也参与到小朋友中一起整理书包。)

(3)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4)组织学生看书。

(5)小结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有什么好处。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课本58页练一练第一题)

(1)师: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2)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

2.分帽子。

(可以按颜色、款式、季节来分。)

(1)师: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漂亮的图片,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帽子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对学生的分法只要是有道理的就予以肯定。)

(三)练一练

课本59页练一练第二题。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生:在整理衣服的时候。在整理拼音卡片的时候可以按声母和韵母来分……

9.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篇九

学科:数学

单元:

课题:方程的意义

主备人:张连强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方程的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更醒目),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100+x=250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两个条件:

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

教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书P55-5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具准备:天平及相关物品。(也可以将插图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逐步观察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用天平做过实验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天平去发现一些重要的规律,有信心吗?

二、新知探究

(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学生思考片刻,进而问:往两边各放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演示加以验证,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b=2b+b 。

第三步,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学生回答后,老师一一演示验证。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第五步,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概括起来可以怎么说?天平两边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课件)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数学书P55页第2幅图的场景,1个花盆和几个花瓶同样重呢?该怎么办?两边同时减少一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二)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两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1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c=2d(板),

第二步,问: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验证,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增加的质量相同,肯定;同时引导,天平左边的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扩大了2倍),右边呢?(也扩大了两倍)因此,天平两边尽管所增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不同,但两边质量所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都扩大了2倍,所以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c×2=2d×2 。

第三步,刚才的演示反过来,就是天平两边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c÷2=4d÷2。因此,天平除了在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会保持平衡外,还可怎么变换也可以保持平衡?归纳得出:天平两边物品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第四步,进一步验证,出示P56的情景,问要求1个排球和几个皮球同样重该怎么办?两边质量同时缩小2倍,即把两边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保留其中的一份,按其操作,天平保持平衡,得出结论:1个排球和3个皮球同样重。

(三)小结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引出等式不变的规律。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谁来总结一下。

得出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1)天平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2)天平两边的质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保持平衡。

老师引导:我们可以发现,天平保持平衡时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当天平两边发生变化时,等式的两边也在发生变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变。从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吗?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保持不变;(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

三、练习。

实物演示并判断:(准备8袋花生,4袋盐)

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一袋500克的盐和两袋250克的花生。

1、当两边各增加3袋同样的花生(250克/袋)时,天平是否保持平衡?为什么?

2、在“1”的基础上,现在将把天平两端的东西减少,怎样变化?可使天平依然保持平衡?怎么想的?(可抽学生上台动手操作。)

3、假如天平两端只能加与先前完全一样的东西,要保持平衡可以怎么做?怎么想的?

4、一端放有两袋1千克的白糖,另一端放有4袋500克的盐,问一袋白糖与几袋盐同样重,怎么想的?

四:小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教后小记: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单元:第四单元-第7、8课时

课题:解方程

主备人:王光涛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解方程(一)

教学内容:数学书P57,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250-100=1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X=3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3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x=3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是不是方程5x=15的解。

二、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100+x=250

x=150

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解方程(二)

教学内容:数学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二、新知学习

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个皮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解方程。集体评讲。

2、思考“想一想”: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上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依据是什么?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课堂作业:“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5-7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  x+3=9

x+3-3=9-3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

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即得:            x=6

例2:   3x=18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单元:第四单元-第9、10课时

课题:解方程

主备人:刘桂芝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解方程(三)

教学内容:课本 60页例3、及61页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8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解方程。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解下列方程:

x+5.7=10    x-3.4=7.6    1.4x=0.56      x÷4=2.7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课件)

出示洪泽湖的图片,介绍到: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江苏西部淮河下游,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每当上游的洪水来临时,湖水猛涨,给湖泊周围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危险。因此,密切注视水位的变化情况,保证大坝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到了警戒水位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越多,大坝的危险就越大。下面,我们来就来看一则有关大坝水位的新闻。谁来当主持人,为大家播报一下。

“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m,超过警戒水位0.64m.”

我们结合这幅图片来了解一下,课件演示警戒水位、今日水位,及其关系。

同学们想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2)分析,解题。

根据刚才所了解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关键的数量呢?警戒水位、今日水位、超出部分。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书)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同学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评讲、交流。(侧重如何用方程来解决本题。)

学生展示,可能会是算术方法,也可能列方程。对于算术方法,给予肯定即可。

学生列出的方程可能有:

① x+0.64=14.14   ②14.14﹣x= 0.64    ③14.14﹣0.64= x

每一种方法,都需要学生说出是根据什么列出的方程。

如第一种,学生根据的是“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这一数量关系(由于左右相等,也称等量关系)所得到的。解出方程,注意书写格式,并记着检验(口头检验)。

对于第二种,可以肯定学生所列的方程是正确的,但方程不容易解,为什么呢?因为x是被减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列的方程,未知数前最好不是减号。

对于第三种,可让学生让算术解法与之作比较,让其发现,大同小异,因此,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让方程的一边只有一个x。

(4)小结

在解决问题中,我们是怎样来列方程的?

将未知数设为x,再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练习。

(5)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

从题中知道哪些信息?有哪些等量关系?

用方程解决问题,四人小组交流方法,评讲,特别提醒:别忘了检验。

(6)独立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

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            x+0.64=14.14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       x+0.64-0.64=14.14-0.64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                x=13.5

答:警戒水位是13.5米。

解方程(四)

教学内容:数学书P61:例4、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方程,并正确解方程。

2、培养学习方程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方程并正确解答。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3与X的2倍的和。

(2)30减去X除以4的商。

2、(1)要知道自己每分钟能跑多少米,可以怎样获取必要的信息?

(2)要知道一本书还剩多少页没看,需要知道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尝试

1、出示例4(课件出示)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先提问:要知道一个滴水龙头每分钟会浪费多少水,可以怎么办?

学生各抒己见后,再介绍教材中一位少先队员的做法:那桶接了半小时,共接了1.8千克水。

(2)读题,理解题意:先列方程,再求出方程的解。

(3)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A、提问:看题,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B、讨论:每分钟滴水量、30分钟与半小时滴水量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的水

思考:怎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C、学生试着列方程(注意单位不统一,该怎么办?),

指名回答,师板书:

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1.8千克=1800克

30X=1800

问:方程的左边表示什么?方程的右边表示什么?

(4)、解方程。

A问:如何来解这个方程?

B、你会做吗?学生试一试并指明一学生板演。

(5)集体订正,板演生讲每一步的根据。

(二)应用

1、3箱苹果共重46 .5㎏,平均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2、大树身高13 .2 m,是小树的5 .5倍。小树多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四、板书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例4每分钟滴水量×30=半小时滴的水

设每分钟滴水量为X克

1.8千克=1800克

10.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篇十

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语言的魅力。

能力目标:

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教目标:

体会作者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任务:

诵读、品味、感悟,渗透学法指导。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文章结构,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的魅力。

课型:

诵读品析课。

教学设想: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

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诵读,品味,拓展?

一、导入出示王维的一首诗《苦行》: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学生回答

这首诗描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请用一个词描述诗人眼中的“夏”。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诗人对夏只有怨气,没有赞赏。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的夏。

二、诵读阶段:

学法指导: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急缓,读出感情。板书:诵(想象文中画面读出节奏、感情)各自放声朗读。

老师范读一、二段,鼓励位同学诵读余下的三段,其它同学认真听,让刚才在脑海中“拍摄”下来的画面再次回放,想想这些画面使自己感受到夏的什么特点?请学生从仪态、情感、语音、语速等面评点朗读,明确:朗读时的轻重缓急应与作品的思想内容相适应。你捕捉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点?

从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万物蓬勃生长、太阳烘烤、麦浪翻滚、热风浮动、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学生各抒己见

感受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气氛。教师边小结边板书。景美人勤板书:赞美?紧张热急促?男女生自选一段时行齐读,再次感受夏季的美。

三、品味阶段学法指导:

这篇文章在语言、内容、结构方面有着许多美点值得我们细细的品味。

思考两个问题:

1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用得传神,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用笔圈画起来,并作评点。第一、组完成第一题,第三、四组完成第二题,每个人只要讲出一点就行。

2、你认为全文在结构和内容上有哪些美点在品味的过程当中,希望同学们能针对课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提出疑问。

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时,教师适时点拨,并组织学生讨论。解说:由于学生在前几遍诵读后,对文章内容已有交深刻的理解,因此会对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比突出的作用、含义深刻的句子等进行细致品味、揣摩。对学生的发言,只要能谈出感受并言之有理,都应予肯定。学生交流学习

四、拓展阶段:

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谈谈学习这篇文的感受和体会。说说自己心中的夏?

五、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法及学习情况进行小结。

六、板书设计

气势磅礴景:美赞美色彩金黄紧张、热烈、急促人―勤劳、忙碌

七、课后小结

《三峡》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背诵全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思教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大家一定喜欢观光旅游吧,闻名天下的长江三峡,从古至今一直都另人心驰神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播放有关三峡的资料,让学生欣赏,将学生带入壮丽秀美的三峡画卷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顺势导入新课。学生说眼中三峡的美。

二、课文研读

1、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2、朗读欣赏。朗读要领: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注意轻重、快慢,读出感情。学生集体诵读

通过老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让他们充分熟悉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在老师的帮助下,疏通文字障碍。1、字音:阙、绝谳、属引、沿溯、2、字意:沿溯阻绝:断其间千二百里:这飞溯其间:它们或王命急宣:有春冬之时:季节3、翻译课文分组合作,逐字逐句研读课文,二人一组对译。

三、诵读课文学生诵读

四、作业

1、写重点字词2、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1字音:阙、绝谳、属引、沿溯、2字意:沿溯阻绝:断其间千二百里:这飞溯其间:它们或王命急宣:有春冬之时:季节

一、拓展

1、本文描写了三峡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结合原文回答)2、你最喜欢那一个画面?为什么?3、这幅图画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这幅画面。4、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写山险水急的句子、描绘四季景色的句子,讨论: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而从山写起?学生合作学习

二、练习

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可以将本文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对比教学,多角度了解三峡:郦文与李诗同是写三峡,在写景与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学生分组进行比较阅读

三、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背诵全文。学生进行朗读,争取当堂背诵。

四、作业

1、完成一课一练2、背诵全文。3、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景物,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美,欣赏美,更要能把美传达出来。清同学们把你看到的美景给大家进行描述。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集中描写一处让你心醉的景物,突出其特点,让别人能通过你的文字,看到你严重的景物,体味到你心中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三峡郦道元三峡群山:连绵险峻夏季江水:凶猛迅疾春冬景色:清荣峻茂秋季景色:凄清悲凉

六、课后小结

《济南的冬天》老舍

教学目标:

1、学习描写景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并运用。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并运用。

思教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景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并运用。

一、导入新课: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妖娆,秋有秋的风情万种,千姿百态。自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我们就来步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读有的“济南冬韵”。板书课题、作者。

二、课文学习:

老师朗读课文①找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②作者分别用哪些景物表现这些特点?本段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可让学生们用仿造句子的方法,学习并运用。这样温暖、舒适的环境,这样慈善的天气,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我们如何去朗读,才能恰当的表达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之情?老舍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不仅是在写文章,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图画,谁能为它取一个名字?济南是有名的泉城,写济南不能不写水,这也是很多文人吟咏的对象,你能说出有关济南泉水的诗句或文章吗?学生听读,并思考:训练朗读,并背诵其中优美的句子。例小山摇篮图用同样的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雪霁初晴图学生朗读此部分――空灵水晶图,引导学生注意作者观察视角的调换。

三:讨论

四、朗读课文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写作的

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组织学生学生讨论学生朗读并背诵重点段落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一课一练2、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老舍冬景的特点:温情1、山形:摇篮2、山色:清黑3、远山:水墨画4、说:绿暖清

上一篇:父亲的幸福散文下一篇:寒食日作,寒食日作温庭筠,寒食日作的意思,寒食日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