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论文

2024-06-12

论文写作论文(共13篇)

1.论文写作论文 篇一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五类是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如文献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

2.论文写作论文 篇二

1. 上好“综合学习”课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 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于是在上综合课时,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 熏陶美的事物, 激发创作“美”的情感。如在上“综合学习──主题探究桥”这一课题时, 我通过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桥的历史与现状, 通过准备好的图片和录像, 通过诵读有关桥的美文, 并带领学生走进自然, 走进生活, 去寻桥, 去感悟平凡的桥下留下的不平凡的足迹, 激起学生写作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好的作品一定是来自于生活当中, 绝不会是书上看来的或想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当然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 教师必须对学生作出一些正确的引导与提醒,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及时捕捉住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发现生活中的美, 写下生活中的美。

3. 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动笔,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尝试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 定下写作主题思想的传统格局, 让学生跨入社会, 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我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大自然, 大自然中那些赏心悦目的景物既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 又能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力。

4. 引导学生学会倾诉

书读多了, 生活积累丰富了, 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 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学生会有许多美丽的幻想, 包括荒诞无稽的, 对此我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 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只有敢于说真话, 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 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 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

5. 创造写作意境, 启迪潜在情感

学生在作文时, 由于种种原因, 有时会出现思路中断, 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为此, 我常创造与之相关的意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角色。如指导《我的母亲》, 我先向学生介绍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然后设置一个个场景:假使你生病, 你母亲会如何?假使你母亲是一位清洁工, 现在在做什么?你上学的路上, 你母亲一般会对你说什么?假使你现在从美国留学回来, 你母亲又会如何?假使你现在就是为人之母, 面临着你的儿子学习不努力, 你又会如何?

3.随笔写作不是随便写作 篇三

语言流畅自然、观察敏锐细致是随笔的基本要求。从小学起老师就以强迫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写随笔日记。经过近十年的强制练习,真正能表达真情实感进行作文的学生又有几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不应把模式化的应试作文强加给学生,强迫他们完成僵化的“模式随笔”。随笔的意义价值在于它能够自由抒发个性化情感。因此随笔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写作需要和有差异的作文内容选择,使学生由“不愿写”到“想写点什么”,习惯于主动写作反映自我的情感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当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筛选,并将情感灌注进文章,由此生发出的语言文字必然会有更高的自我追求。

随笔也需要讲理性。高中生的心智趋于成熟,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可以有一定深度。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生活触发我们的情感流露,对此的反复体验、整理生成了属于他们特定年龄阶段的审美形象。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写作仍然要依赖于理性分析,进行哲理化的探寻,挖掘生活底蕴。教师在随笔中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情感宣泄,更要引导启发他们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人所未发,得到一个不肤浅、不片面的理性认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更多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量, 在感性认识中经过逻辑思维处理,升华出理性思考的结果。这对学生的矛盾分析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空洞的语言堆砌,泛泛的抒情描写遭到丢弃。在设计随笔作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可以就班级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布置一篇随笔。学生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的事件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莫不如把它摊开,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发表个人观点,侧重衡量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以此训练提升思辨能力。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探究习惯,潜移默化中让他们认识到平实而有文采、明理而深刻的文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文章。

随笔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加内容。随笔应该与课堂教学产生关联,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不该给学生一种它是多余的、附加的作文作业的感受。我在讲《鸿门宴》人物形象分析之后,就布置一篇探讨项羽和刘邦人格魅力的随笔,字数要求不多,课堂上预留了20分钟时间。在学生对课文的热情没有消退时趁热打铁,激发他们对人物的深层理解,使随笔与教学内容交叉融合,显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带着饱满的热情、理性的芬芳。随笔讲评很重要。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外,还要看随笔的内容是否丰富充实有深意,更要重视评语的措辞。教师不是对学生的随笔进行高人一等的评判,而是真诚平等的交流沟通。评价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态度是学生作文难的突出问题。师生共同写随笔教学相长。就同一个现象题材,师生表达各自的情感和看法沟通感情,不仅可以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节奏、激发写作兴趣,而且还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在讲评文本时,很容易评到点子上。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生共同分享写作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更容易消除畏难情绪,起到预期效果。

日常随笔之于高中作文的意义在于它是写作基础,是写作习惯。只有打牢基础,形成良好习惯,高中作文的诸多方法规律才可顺理成章的掌握。鼓励学生坚持用随笔记录生活轨迹和人生反思,以小见大、明辨是非,会描述生活意象,会探究社会哲理,那么我们乐于见到的有真情实感、见解独到的作文就会如高楼大厦般耸立起来。

4.写作技巧:英语写作要诀 篇四

Ambiguity 尽量不去使用可能引起歧义词语或句子。

Brief 文章“简为贵”,要抓住要点,简明扼要。

Coherence 文理通顺,前后连贯。

Development 主题发挥应当充分、合理、正确。

Division 词汇、句子、段落要分配使用得当,划分要清楚,避免使用重复字句和种子片段。

Figures 正确合理使用各类修辞格式。

Inflated diction 不使用做作语言。

Key 用适当关键词突出主题,每段都应有主题句。

Logical 内容要符合逻辑。

Message 信息要新鲜、确实、可信。

Omit 合理删除多余不必要部分。

Proposition 主张、观点、论述要清楚肯切、合情入理。

Punctuation 正确适时使用标点符号。

Relevant 文章一定要要题。

Sentence pattern 句型要尽量多样化。

Strait 开门见山,直来直去。

Style 文体恰切,适合内容要求。

Tense 动词时态要正确、一致、变化合理。

5.写作过程和英语写作教学 篇五

摘要:在我国的写作教学中,结果教学法一直很流行,然而,它的不足之处已很明显。随着现代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写作过程教学法诞生了。它给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根据Murray提出的写作三过程,分析了教师在各阶段充当的角色,并尝试提出各阶段学生有效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英语写作教学;角色定位

一、引言

近年来,写作教学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已经逐渐达到与阅读,听力,口语等教学持平的地位与重要性。但写作教学在课堂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评价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讲授英语写作是所有国内英语写作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作者认为,每一名英语写作教师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什么是写作?

是否存在学习英语写作的理想方法?

在英语写作课堂上,写作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本文旨在应用一种过程教学法这一写作理论来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二、什么是写作?

国内外学者对于写作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学者们却对一点达成共识,即写作是在思维的参与下用语言表达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Emig, 1983),Murray(1980)将这个写作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写前阶段(rehearsing),写作阶段(drafting)和后写作阶段(revising)。

写前阶段即是作者选择写作重点,回忆收集并记录观点和想法,为写作做准备的阶段。写前阶段被视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输入,即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占有材料,掌握事实;交流观点;拓宽思路,集思广益;拟写作提纲。

写作阶段是初步构思成熟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该过程不仅是指导学生提炼语言,安排文章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其中教师在母语―目的语的思维训练与文章逻辑结构安排的指导过程中尤为重要。

后写作阶段主要是修改与反馈。修改是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作品进行再思考、再升华,是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是循环往复的进行的,即在论文起草的过程中,写作者会不断地浏览已经写好的内容并进行适当的修改;修改草稿也是下一个草稿的写前阶段。对于这一点,Campbell(2004)做了很好的比喻。她认为写作过程类似弹球游戏。和弹球在球盘上活动的无定向性类似,每个作者开始写作后,构思、搜集材料、起草、修改和定稿这些活动没有先后顺序,往往根据写作的需要跳跃、重复或省略。

三、是否存在学习英语写作的理想方法?

在中国,写作领域仍以结果教学法为主流,即大部分教写作的老师仍以学生最终能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为教学目的。当学生们苦思冥想,无从下笔时,他们只能劝导学生先写出提纲,相信通过这种办法就可以轻松地写出文章。笔者上大学期间,过程教学法有所发展,但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课上讨论上。但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笔者发现无论是草拟提纲还是单纯的课堂讨论,都不足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而使写作变得更加轻松愉快。

受过程教学法的启发,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强调写前准备阶段在学习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写作,学生首先需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过程中。当然,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很关键。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是愿意参与实际的写作过程以达到提高习作技能的目的的。但每一个学生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写作兴趣和英语水平不同而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些困难在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具有普遍但也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因此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特别是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写前调研,搜集资料,从而避免学生由于写作中的困难而丧失学习写作最初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授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报刊杂志或教材文学作品中写景的段落,尽量收集生动形象的词汇和短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在段落的作用。教师最好能在课堂上在列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对景物描写有一些新的思路。比如:教师可以借黄昏的景物描写提示学生,这样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表现人物的孤独落寞。比如,faint moonlight and many street lamps(淡淡的月光和昏暗的路灯);There was a wide emptiness over road and sidewalk.(街道上空无一人);dusk had fallen heavily over the scene(暮霭沉沉)。讲授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景物描写也要有目的性,特别是描写的景物要做精心的挑选。同样是黄昏,如果要表现温暖人心的感受,选择的景物相应的就应该变为golden sunlight(金色阳光);dusk caresses the homestead(黄昏亲吻着故乡的田园);the lane where streetlights had just been lit(华灯初上的街道)。同样是光,moonlight和sunlight给读者的感受截然不同,同样的streetlamps也给在景物描写中表达写作者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情绪;同是dusk使用不同的细节词比如前面的heavily给人一种压抑感,但后面的caress 给读者沁人心脾的温暖的感受。写前阶段其实也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够为动笔写作筛选更合理的素材。

2.通过读写结合来开展实际写作

写作应当是人们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人们需要通过写作来释放情绪,寻求解脱。第二语言学生虽然在语言上有障碍,但同样希望通过写作表达感情。但是也正是因为语言障碍,第二语言学生很难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这也是教师们在重点批改点评文章的拼写和语法错误的重要原因。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增加大量的描写文和记叙文的练习,要求学生注意写作这一类文章的细节处理。比如:学会使用具体词汇,学会恰当地运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学会运用细节进行描写。

例如:要求学生描写一个害羞的女孩,学生们大都能想到诸如shy,be ashamed of等数量很有限的形容词或短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表达害羞的,还可以使用到更多其他的词性的词语,比如:名词shyness,self-consciousness,动词blush,当然,仅仅介绍这些词汇,或者讲解这些词汇是不够的,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去查阅字典,了解这些词汇的具体用法。关于细节描写,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去回忆身边害羞的人群,提示学生从中总结出这类人的行为表现,动作特征细节去表现害羞。教师也可适当地提供一些学生不常使用的词汇或短语,如动词fidget(坐立不安),fuss(拨弄)、名词murmur(喃喃自语)、fair cheeks(苍白的脸颊)/ rosy cheeks(红红的脸颊);然后组织大家讨论以获得可以帮助描述人物害羞的细节,学生之间的讨论在写作过程中起着突出的作用。集体讨论让大家审视各自不同的观点,从而提供给每个人筛选更合理素材的机会。最后,再引导学生去实际写作,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畏难情绪。

读写结合的教法更能帮助学生开拓写作思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想象书中描绘的人物和场景,然后再让他们创造新的情节和角色。阅读优秀的文章或文学作品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世界的看法,也会使学生有新的写作思路。

3.教师指导学生互改作文,升华学生的文章

在指导学生互改作文之前,教师需要做大量的计划和准备工作,对整个写作过程也要有透彻的理解。比如,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写作题目最好能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与生活相关的某个社会问题。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些有一定难度的写作任务,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给他们提出建议,告诉他们如何查找参考资料,如何有步骤地开始写作。学生完成初稿后,再组织全班在课上按照所提供的具体修改指南分组互相修改初稿。在课上,为了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的修改他人的文章,教师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进度,了解他们的困难,随时给他们提出指导意见。学生互相修改作文的做法已得到需要写作教育专家的赞同。他们认为,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方法,就会在撰稿时不自觉地把同伴也作为读者对象,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为教师一个人而写(Mittan,1989)。另外,集体讨论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反馈信息。

互评法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学生间语言水平差异大。有时提出的问题不够准确,以致不少同学对互评法持怀疑态度。而且大部分修改集中在语言,语法方面,主题表达与结构方面的改动则相对较少。所以,教师必须设置具体的修改指南,传统的修改指南一般分为几个项目:如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行文连贯、主题表达等。笔者建议修改指南做得更细致、更周到些,可以参照下面的模式(Mckay,1984):

表1 互评指南表

四、英语写作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笔者一直在强调过程教学法在第二语言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但笔者并不意指完全摈弃结果教学法,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调节使用这两种教学法。第二语言的学生的写作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比如他们不理解第二语言参考资料,缺少文化背景知识,缺乏词汇量的积累等,这时教师要借鉴自己所经历的困惑、发现、成功或失败来指导甚至影响学生。笔者就曾以自己的一次写作的亲身经历,用了两个支撑段(supporting paragraphs)来支持引入段的中心观点(thesis statement),但其中的一个段落与中心观点完全无关,另一个段落缺少主题句(topic sentence),这是显然违背了结构统一性(unity)的要求。通过这个经历,使学生很快了解到写作中相应的几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意识到写作中结构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写作的写前阶段,教师尽量扮演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用自己学习时期学习写作的困惑和体会使学生对写作有更深刻的体会。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写作范例或者供学生展开激烈讨论的话题从而开拓写作思路,这对学生确立论文观点是非常有帮助的。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讨论对于所写的话题有了新的认识,也丰富了写作素材。要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明确写作题目、日程安排、互评指南等。要将写作教学计划做到完善,做到容易操作,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任务设计者,指导者。

在后写作阶段,特别是第三部分讨论的学生互评阶段,教师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助手、故障排除者和顾问。当然,学生的互评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所做的反馈。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用红笔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然后给出评分。现在提倡的是师生单独面谈(Goldstein & Conrad, 1990),让学生本人真正意识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师生之间的面谈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能一次即可,可能进行几次。比如,某学生完成第一稿后,在学生互评以确定该社工写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适,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等问题后,教师再同通过面谈来检查该生文章中的语法错误。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第二语言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只期待教师给他们纠正语法错误的传统观念。通过学生互评、教师面谈及教师评改等实践形式慢慢引导学生改变对写作的认识,让他们明白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语言无误,更重要的是内容充实,文体恰当,拓展有序。

五、结语

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通过实践掌握。讲授写作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给予他们指导。虽然写作,特别是英语写作免不了一些机械的写作和语法练习,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文字交流这一手段,让他们运用英语有效地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因此,写作教师要通过自己设计的任务或活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同时提高他们的鉴赏力、想象力和批判力。此外,写作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过程教学法无疑对写作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师生共同付出的辛苦会带来更大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Campbell, J.2004.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Interacting with Text.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 Emig,J.1983.The Web of Meaning: Essays on Writing, Teaching, Learning, and Thinking.New York: Brynton/Cook.[3] Mckay, S.(ed.)1984.Compos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owly, MA: Newbury House.[4] Mittan, R.1989.The peer review process: Harnes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ve power.In D.Johnson and D.Roen(eds.), Richness in Writing: Empowering ESL students.White Plains, Ny: Longman.[5] Murray, D.1980.Writing as process: How writing finds its own meaning, in Donovan, T.and W.McCelland(eds.), Eight Approches to Teaching Composition.Urbana, IL: NCTE.[6] Goldstein, L.and M.Conrad.1990.Student input and negotiation of meaning in ESL writing conferences.TESOL Quarterly 24: 441.作者简介

李杨,(1982-),女,汉族,湖北孝感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语用学、英语教育。

胡杨,(1983-),男,汉族,湖北浠水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

6.医学病例写作方法、写作技巧 篇六

撰写病例报告,首先应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判断所报告病例的医学价值,是不是首发或罕见病例等。病例报告的重点在于对病例本身的描述,应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一般千字左右即可,但少者也可二三百字,多者可达数千字。论文题目要求直接写出病名(罕见病例)或新方法及例数,文章的前言可有可无,有也应较为简短,一两句即可。

病例报告主要是写好病例摘要与讨论。写作时病例摘要要求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充分的诊断依据和最后诊断。对病史、诊断治疗方法、结果等应如实报道,不得随意改动。写讨论时要结合论文中的病例来进行,讨论内容要与病例紧密联系,一般可围绕所报道的病例作必要的说明,阐明作者的观点或提出新的看法等。讨论要有精辟独到的见解。有些病例病因清楚,结论明确,讨论部分可以省去不写。

7.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篇七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兴趣,培养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可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学生一提到作文就面露难色、心生畏惧, 写出来的作文东拼西凑, 言之无味, 毫无情感可言。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 从写作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享受到作文的喜悦呢?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促进观察, 培养写作兴趣

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可见, 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走进生活、深入生活、热爱生活, 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 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可发, 才会体验到写作之快乐、写作之乐趣。

我在教学中经常开放课堂空间, 鼓励学生走进生活, 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来体验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我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抓住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 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 留心观察、认真体验, 让学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灵感, 变生活为写作的源泉,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在用心观察、丰富积累的基础上, 通过小随笔、小练笔、日记等形式, 让学生及时用几句话或几段话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一开始, 教者可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 提出小随笔、小练笔的要求。如:“春姑娘来到了人间, 给人间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认真观察一下形状, 品尝一下它的味道, 写几句话。”通过有目的的训练让学生掌握细心观察的方法, 然后逐步让学生自主观察、自我体验。久而久之, 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的方法, 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五彩斑斓。在写作时他就会觉得不再是无话可说, 而是有话要说, 慢慢地有了写作的兴趣, 并逐渐克服写作的为难情绪。

二、引导学生习惯阅读、积累材料, 激起写作兴趣

现在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 每天来往于家与学校两点一线之间, 生活以学习为主, 写起作文来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必须注意多积累写作材料,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就是说书读得多,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作文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教师应引导学生精读材料及与之配套的读物, 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报并指导学生把认为好的内容、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东西分门别类地记下来, 方便以后查找。在课外阅读的同时还可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写下自己阅读后真实的感想与感受。只要是发自内心, 有感而发, 不管是三言两语, 还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阅读, 学生一方面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丰富了作文知识, 激起了写作兴趣。

三、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事物比其它任何事物都要使他们感到亲切, 更容易染上感情色彩。因此, 教师应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 参与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等, 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现实生活。

活动的组织要注意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 尽可能多开展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如“到大自然中找春天”“有趣的词语接龙”“帮助孤寡老人”“给广告牌找茬”等, 让每个学生都乐在其中。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同学的表现以及认真体验活动中的感受。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及时交流, 说感想、说体会、说心得。实践证明, 学生对课外活动充满兴趣, 积极性极高。多样的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又使他们得到了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 写起文章来就很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四、注重作文教学面批, 培养学生写作信心

周一贯教师认为:“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着作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关注的不仅仅是写作知识和技巧, 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获得技巧的过程。有的学生满肚子的话, 可一到写作, 作品总是干巴巴、短撅撅。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采取与学生面批谈心的方法。谈家庭情况消除戒心, 谈理想前途激发信心;让学生看其他同学的同题作文, 寻找差异;让学生谈心中感受, 比较口语与书面语的异同, 找到灵感后, 再进行写作, 发现其进步后, 大加赞赏;看到不足时, 适当点拨……用耐心培养细心, 用爱心培养信心, 让笨口开窍, 让石头成金, 让秃笔绽放异彩。

8.点燃写作激情 放飞写作梦想 篇八

所谓“范文引路”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本中的名家名篇为范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能力,学习文学大家遣词造句、掌控语言的技巧。虽然学生的作文与课文有很大差距,但由于“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范文引路”的另一部分,是在学生互批作文的基础上,选择优秀学生作文为范例,让学生评价修订,培养学生的鉴别修改能力,学习身边的“小作家”是如何选材构思、谋篇布局。

学生作文有两本,一本老师批阅,另一本学生互批。刚开始,学生热情很高涨,批阅、推荐作文很积极,有的学生评语写到一二百字,对文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也锱铢必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失去兴趣,评语开始写得空洞乏味,套话连篇。优秀范文也总是集中在那几个同学身上,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频频“曝光”后,也逐渐失去新意。我决定,用多把“尺子”来打量学生丰富多彩的作文。

案例过程:今天又是作文课,我抱着十几本精心选择的作文来到教室,大声宣布:“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颁奖典礼。”同学们一听,立刻精神抖擞起来。宣布完后,我请两位获奖同学分别朗读了自己的作文并谈了谈自己精心选材的过程,然后由同学们评定他们是否有资格获奖。接着,我又分别颁发了“巧妙构思奖”“妙语连篇奖”“画龙点题奖”“优秀书写奖”和一个综合性奖项——“最佳作品奖”,分别从选材、构思、语言、题目、书写五个方面对这十几篇范文进行了欣赏评析。然后,我要求同学们互批本周练笔作文,评语不再进行笼统的整体评价,而是仿照老师的批阅方式,分别从选材、构思、语言、题目、书写五个方面进行星级评定,各项最高五颗星,最低一颗星。评语可以选择星级最高或最低的一项说明这样评定的理由。个人批阅后,小组内交流批阅,每组分别从五个方面各选出一本最佳作品。然后,每组派一名同学为代表,组成全班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成员分别为获奖者写出授奖辞,并在下周作文课上,为获奖者颁奖。

案例反思:这节作文课是我灵机一动而做了一点形式上的小变化,但却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写作质量和批阅质量都有较大提高,达到了“我没有教多少,但学生学会了很多”的效果。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我认识到,这种效果的取得主要是多了几把评价的“尺子”。

我将优秀作文的标准分解为五个方面(也会随着优秀作文的出现而变动,如:“优秀开头奖”等)。以画星的形式,分项定级。这样,评价作文的“尺子”就由一把变为多把,学生在批阅作文时,标准明确,评定有针对性,避免了空洞乏味的评语的出现。被批阅者也能很直观地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明确了下次努力的方向。

多几把“尺子”,能较好地安排好作文训练序列。每次作文,根据作文训练计划,既对学生全面要求。同时又按照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的原则,重点训练其中一项或某几项。有计划、分步骤的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序列化训练。

另外,多几把“尺子”,就能多出一批好作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要写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佳作有些困难,但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比较出色却有可能。多了几把“尺子”,每次“获奖”的作文就能多达一二十篇,增强了同学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但同时要求获奖者,在发现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

这节课使同学们收获不小,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要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就要为学生创设能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情境。多一种情境,学生就多一扇面向生活的窗户,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学生就多一级通向成功的台阶,就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9.写作指导:高中写作精彩措辞 篇九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重要有效的手段就是善用辞格。如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修辞,让人想到人面如花。

“他在那一丛野草中,莫名地看着父亲,泪水哐叽一下涌出来。”

——拟声夸张,给人鲜明突出的流泪印象。

再如一位同学在《关心》一文中,这样描写地球的:

在远古时代,地球就像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绿荫如盖的大地,是她美丽的肌肤;浩瀚无垠的大海,是她美丽的衣裳;交错分布在她周身的江河湖泊,是她日夜奔腾不息的血管。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森林、大海和江河湖泊的美丽可爱,又体现了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对环境的关心。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

但是也应注意,拟人、比喻等修辞,虽是一种增添文采的手法,但要写出情、理、文采兼具的文字,就远不是仅懂得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做到的。如:

①“如果说岁月是一把刀,那么它最先削去的是你雍容的外表;如果说岁月是一杆秤,那么它最终掂量出你的分量;如果说岁月是一首歌,那么唱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韵味,……”

作者在写“诚信”话题文章开头用了一组排比句,语言不可谓不“美”,但这与话题“诚信”有何关联呢?后面的内容又将要表现什么主题呢?

②“当我惊叹于巴尔扎克的执著,莫泊桑的精巧,泰戈尔的智慧,鲁迅的辛辣,朱自清的缜密时,我开始用心灵去感悟,用手去描绘人生。人生啊,你是一张巨大的网,在这个网里,有你,有我,有他……”

这位考生在“诚信”的话题中,使用了比喻和排比,“惊叹”巴尔扎克、莫泊桑、泰戈尔、鲁迅、朱自清,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又能从这张“网”里“网”住些什么呢?

修辞手法背后须有思想情愫、人文底蕴。如:

①苹果不做作,大大方方的样子让人放心。那种圆头大脑的样子甚至显得有些傻气,但我喜欢它那有点傻乎乎的样子。把太精灵、太会讨巧、太会算计、太时髦新潮的东西作为朋友,总让人心里感到不踏实。苹果却具有真正朋友的品格,它自然、从容、敦厚、朴实……生活中最平实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最让人信赖的。在水果家族中,我偏爱苹果——我知道自己的这个爱好比较平庸。

②旧墙坍塌,原先墙角裂罅处生出的老树犹在。老树虬曲苍凉,似体有残疾的老者。世态浮沉,烽烟弥散,其树龄已90年有余,不惊于战乱,不苦于孤寂,不骄于自己的春华秋实,更不絮絮叨叨于人世间的丰富阅历。面对老树,浮躁浅薄的人们当自叹不如。世俗中人说:这树只是活着罢了。老树缄默不语,只是奉献给人世一点风景,也给人一点在乱世或处在艰危岁月中活下去的启示。

这两段拟人文字可说是寓理于物。在使苹果和老树人格化的过程中,原本枯燥简单的生活哲理得到了形象巧妙的表述,原本平常普通的事物因为被赋予思想内涵而具有新的审美价值。

没有那种对于普通、弱小甚至处于困境中的生命的怜爱和仁慈,没有那种对于存在于世俗之中而又超脱世俗精神的闪光发现,没有那种深沉的感悟和独到的审美趣味,没有那种哲学的眼光和出色的联想,是写不出上面那样两段修辞文字的。

可是,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着重理轻文、重理性轻情感、重灌输轻体验、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的弊端,导致了某些考生人文的缺失、精神的贫乏和情感的萎缩,于是写出来的文字少情寡趣、干瘪无味,即使有些独到的见解,其表述也显得直露而无魅力可言。

高中写作指导:援引添辉造语

高考作文的形式方面,语言是最受关注的。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何况,考场作文由于篇幅所限,与其在不易打造“亮点”的内容上孤注一掷,不如在文章的“外衣”——语言上精心包装,如句式的长短合理、字面的干净洗练,段落的张弛有度……就这种单纯形式上的美感对阅读者的心情影响也很大的。一个成熟的写作者会熟练的在文面上打造自己的文章,使其看起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但应当注意,这几年大部分的高考一类卷,以语言朴实清淡见长的十分鲜见,抢人眼球的多为名句迭出排比铺陈的“美文”。值得注意的是,最高的文采,是“内涵的文采”;堆砌华丽的辞藻,写成新的“骈体文”,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文采”。真正让人注目的是优美畅达的语言背后流淌着思想之源。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最要讲究与思想的匹配。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外衣的美丑会影响人们对“穿衣者”的印象的,而这“外衣”最要紧的是“得体”;一味求美而失之得体,美会向丑转化。如果思想是个婴儿,穿着成人外衣,再美也会给人以“家庭贫困”之感;如果思想是个男子,穿着女性外衣,再美也令人作呕;如果思想是具僵尸,套着绫罗绸缎,再高贵也没人会多看一眼。缺少思想的源头活水,“为优美而优美”,则华而不实,甚至弄巧成拙,想得高分,是困难的。因此追求语言之美,先在准确、得体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的追求典雅优美,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应该先予说明的。

灿若星汉、绵延炳焕的名家典故与诗文,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比诸世界任何国家来得丰富多彩,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这些名家典故诗文,是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文质兼美的精品,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让我们取之不尽。考生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名家典故诗文,考场中倘若善于援引或化用名家典故诗文之花,则可点缀自己的作文大放异彩!不无夸张地说,高考作文中多用一处名家典故诗文,就可多一个亮点,多一份文采,多一点展示文化文学底蕴的机会,在总成绩的天平上多一枚重重的砝码。

援引可有如下具体的操作:

1.巧借熟语显睿智。“正确使用熟语”是以来高考新增的考点,它包含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报刊上巧用熟语的,仅是文章标题就很多,如《考试马拉松要不得》、《有心栽花花更发》、《人情消费,温柔一刀》等等。如能在文中恰当使用,可化平淡为神奇,起到锦上添花之效。如: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幻?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怨天尤人,既来之,则安之,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福建考生《苏轼的赤壁》)

“怨天尤人”“既来之,则安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熟语的使用使得文章语言清新灵动,熠熠生辉,意蕴平添。

2.巧引名言(警句)添文采。托尔斯泰说应多用“金刚钻的语言”进行写作。警句名言就无疑是一种“金刚钻”。

如无锡市一考生的《精彩语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通幽曲径,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

如江苏盐城一考生写的《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则运用了联用古诗名句的妙招:

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淼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流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啊,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如江苏考生《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首瞧,“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此段文字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文章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信手拈来的诗文名句,不露斧凿之痕,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

3.巧仿诗词见功底。对爱好古典诗词的考生而言,要将平时厚积的阅读素养在考场上薄发出来,除了恰当引用与话题相关的诗文名句,还可自拟诗词。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浪淘沙》)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南楼令》)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这位满腹感伤的奇女子的,她历经了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紧张的高考竞技场上填诗作词,文采斐然,不同凡响,足见该考生读书多,素养高。(编者注——此词没讲究平仄,最好不要词牌名;李清照改嫁无据)

有一篇谈“减负”的话题作文,开头化用陈然的诗:

教师的门敞开着,阅览室的门紧闭着,一个声音高叫着,回教室去吧,那里有你们的分数。

当然,欲使援引有意蕴,说到底还在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基于作者对人生的探究,对生命的自省,对社会百态的思考,对历史人文的观照,对自然万物的关怀,这些都是使文章语言有张力有内涵有意蕴的基础。考生平时要从文学精品中去吸取人类语言的精华,从课本中、从报刊中去掌握各种技巧,用语言的砧、心的锤去不断锤炼它们,惟有思想的深刻和凝重,才能达到援引有意蕴的境界。

高中写作指导:小题标示布局

小题标示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此法最便于布局谋篇,且有举纲张目、条理清晰、新鲜活泼、诱人细读的妙处。

近年高考优秀作文,除了选材新、构思巧、立意高、语言美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巧立光怪陆离的小标题来布局谋篇。这些小标题与文章的总标题互相照应,珠联璧合,成为佳作的一只只“亮眼”,含情脉脉,诱人神往。

那么怎样设立小标题呢?

1.以内容提要为小标题

一般说来,文章的大标题概括全文内容,是全文的“大眼”,而小标题则概括某一段或某几段的内容,可谓之文章的“小眼”。读者看了小标题,就大体知道全文写了几方面内容,小标题下的段落写了什么内容。如《敬畏泥土》——坚强伟岸的泥土/用途广泛的泥土/功高盖世的泥土,读小括号里的小标题就可知文章分别赞美了泥土的“坚强伟岸”、“用途广泛”、“功高盖世”。如《积累》——奉献·积累幸福/挫折·积累成功/昨天·积累明天,从小标题中可看出文章从三方面叙写了“积累”:从奉献中积累幸福;从挫折中积累成功;从昨天积累明天。概括内容的小标题纲举目张,让读者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产生思路清晰之感。

2.以诗文名句为小标题

如《悠悠水乡情》——小桥/流水/人家;《水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四季圆舞曲》——万紫千红总是春/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犁花开;《“炼狱”四部曲》——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古诗文名句作小标题,不仅有概括文章段落内容的作用,而且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人美感,引人入胜。

3.以修辞语句作小标题

如《获取人生》——人生是一道数学题/人生是一段悠扬的旋律/人生是一条不断前行的小路;《为家乡检查身体》——望/闻/问/切/识断结果。用比喻拟人修辞语作标题,形象生动,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4.以时间词语为小标题

如《水》(——0年代,蓝天碧水,野花遍地/80年代,灰天混水,鸟飞鱼走/90年代,黑天毒水,鱼虾绝迹。不看内容,小标题就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文章主旨已隐现其中。

5.以人物语言为小标题

如《老师的口头禅》——“万变不离其宗”/“你这样下去可行啊!”/“你不行,有别人,别人不行,还有我吗”。记叙的内容让人觉得井然有序。

6.以标点符号为小标题

如《成长=?》——成长=渴望/成长=快乐/成长=疑惑/成长=烦恼/成长=思考;又如《明天——“?”“!”“......”》——明天——遐思的“?”/明天——振奋的“!”/明天——耐人寻味的“......”;《人类止步吧》——枯藤+老树+昏鸦=优质木材/小桥+流水+人家=人类日用品/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符号插入小标题新鲜活泼,给人悬念,诱人快读!

作文对文体要求的淡化和放开,引爆了众多考生的智慧火花,在表现形式上避俗求奇的一朵朵创新之花绽放在考场上,带给人们一个个惊喜。

小标题结构法的运用,仿佛给文章着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使文章顿生亮色。中学生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深刻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镜头,灵活有序地加以组接和张扬,就能够出现变无话写为有话写的状态,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但是需要提醒注意以下几点:

1.此法并非都用。比如写一件不太复杂的事,一般不需用小标题,用了反而画蛇添足,小标题一般用于通过几件事、几个画面来表现一个中心的文章。

2.拟法因文而异。这就需要仔细推敲,反复选择。

3.小题紧扣大题。如《与书为伴》——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小标题都扣住“与书为伴”;《馨香醉人》——月儿弯弯/茶香四溢/歌声动人,“月儿”,“茶”,“歌声”都是“醉人”的。

4.对称新鲜活泼。如《中国的明天将会绚丽多彩》——昨天,绿军装绿遍大江南北/今天,红唐装红透东西半球/明天,绚丽多彩遍及五湖四海;《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李后主不尽的言愁/辛弃疾忠愤的希冀/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朱自清心仪的美神;《夏日=?》——当夏日=“时装”时,夏日=洒脱/当夏日=“水果”时,夏日=鲜甜/当夏日=“游泳”时,夏日=畅快/当夏日=“昆虫”时,夏日=神秘。

10.语文写作教育心得:如何写作? 篇十

我个人以为:先有阅读,再有写作。

除了必要的作业式的作文,其他的写作往往是源于内心的强烈表达。而这种表达,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有的人说起来滔滔不绝,但一下笔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道东西南北。要想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情感受,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其实就是一种知识和语感的积累,虽然写作也有自己的技法,但写无定法也是可观存在的。只有前期大量对前人优秀作品营养的汲取,才能真正做到后面的笔下生花。

所以我想,大家先开始阅读吧。读不同种类的书,读古今中外的书,读有字和无字的书,积累一些激发你内心共鸣的句子,让你思考冥想的 篇章,长此以往,需要下笔写作的时候,自然小菜一碟。至于写作的其他具体技法,其实它们就隐藏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它们喜欢捉迷藏,就看你愿意不愿意跟它们玩了。

无阅读,不写作。好就这么多了。

11.拓宽写作思路 提高写作水平 篇十一

人物+情节+结尾=记叙文

论点+论据+结论=议论文

写记叙文,就写人所共知的先进人物和他们的先进事迹,结尾时再写上几句言不由衷的“向他学习”之类的空洞口号;写议论文,就先写上几句无的放矢的“正确”的标语式口号,作为开头点题,然后就以早已被前人写过千百遍的某著名科学家或文学家的事迹作为论据,最后再写两句“感想”之类的东西收尾。

这样的文章写得再多,也是无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而且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思路更加闭塞,最后完全走上公式化、概念化的绝路,从而失去写作兴趣。

要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永远盎然,并不断求索,甚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就必须想方设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反复地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去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然的话,就会像晏殊所说的那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然“天涯路”都已“望尽”,思维还不僵化、思路还不闭塞,写作起来还不走公式化等的绝路吗?如能将其思路拓成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样,就另当别论了。但有这种思路的人,毕竟太少了,因此就愈见教师的责任重大了。

要不断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就教师来讲,必须摆脱传统写作教学方法的窠臼,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带进课堂或把学生引上社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社会生活,思考社会问题。如果教师还只是一味地大讲“方法论”,而轻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就不仅是本末倒置,使教学不能更好地为现实的经济基础服务,还会使学生写作过程中,失去明确的针对性,不会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选用一些鲜活而典型的事例,使读者心悦诚服,起到文章应该起到的作用。

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还必须先学生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发现社会问题,并善于拟出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的命题或者材料,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提炼写作素材。例如,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出现了一些应该肯定和应该否定的社会现象,通过分析,拟出几个题目(《关于三鹿奶粉的联想》、《神九上天,蛟龙下海》、《2012,伦敦奥运会》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到的材料去选题写作。如此,学生写起文章来,就一定会有其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而绝不会是无的放矢的。

另外,笔者还觉得,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结合社会生活现实与学生实际,选择一些议题,与学生一起开展讨论或辩论,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去拟题写作。这样做,其效果一定会更好。例如,当前社会经济是发展了,但环境却被污染了;在劳动就业、反腐倡廉、社会治安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或争辩,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层。

再者,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题多作或多题一作的写作训练。如以“文明礼貌”为主题,可以让学生先写一篇要求内容真实、具体的记叙文——《他在文明礼貌月中》,然后再写一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的议论文——《谈文明礼貌》。当然,在训练中,应该允许学生把记叙文中的议论部分(如果他的记叙文中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的话)予以扩充,作为议论文说理的基础。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根本区别,也可以使学生更确切地理解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的不同特征与不同要求,从而明确从现实生活中提取论据的重要作用及其鲜明性的意义。

所谓多题一作的写作训练,指的是题目相近,体裁相同,而所取的角度不一的写作训练,其只要求学生从中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做,更容易写出有新意或有深意的文章来,避免人云亦云或千篇一律的雷同化。如《珍藏》与《永远的记忆》、《怀念那时》;《XXX,我想对你说》与《有句话儿在心头》、《就那一句话》;《起点》与《又是一个新起点》、《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些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集中精力深入思考问题,并运用自己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提取事例去立意,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特点的好文章。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在“得法”之后,要让他们不墨守“成法”或囿于“成法”,就必须不断地帮助他们拓宽思路,不断求索,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2.抓住写作契机提高写作能力 篇十二

一、在小说阅读中寻找练笔的契机, 激起写作的千层浪

在小说阅读中, 快速抓住写作契机, 学生被老师勾起写作的欲望, 想学作者大显身手的时候, 老师千万不可错过, 此时留给学生表达欲望的时间, 创意的练笔会层出不穷, 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最关键的是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身心愉悦, 思维活跃时的创作, 为学生无话可写, 无处可写的瓶颈打开了一条通道。

抓住写作契机, 进行续写。小说阅读中有很多练笔的创意点, 比如在学《孔乙己》时, 作者在最后留了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给学生留下来很多争议的话题, 我借此机会向学生建议, 我们何不根据自己对读书人的理解, 为孔乙己安排一个结局呢?学生兴趣高涨, 纷纷提议, 孔乙己的结局又是异彩纷呈。在上莫泊桑的小说的时候, 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空白, 比如马蒂尔德如何偿还债务的, 郎丹夫人怎样获得那么多珠宝的, 都给学生留下想像的空间, 学生根据作者的笔触, 为主人公补充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精彩的故事情节。“走在公园的小路上, 她的眼泪滚滚而下, 微风轻拂她的脸庞, 好像在给她安慰, 之后她又显得很冷静, 因为她开始明白, 十年如此艰辛的生活确实她变老了许多, 但也正是这十年让她走出了虚荣的深渊, 唤醒了自己。”

抓住写作契机, 进行仿写。比如在学张洁的《挖荠菜》文中, 有一段傍晚乡村美景, 晚霞、暮钟、羊群、乌鸦勾起了学生对自己家乡晚霞之景的回忆, 我也引导学生尝试用景传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笔下的乌云在哭泣, 白云在漫步, 小草在欢唱———学生深深领会到景物描写的妙处, 景代替自己伤心, 哭泣, 文章富有诗意和文采。还比如在上鲁迅的《社戏》时, 学生被迷人的水乡月夜所沉浸, 亦真亦幻的仙台也引起无限遐思, 我乘势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看戏经历, 一时间学生也沉浸在夏夜父母开着拖拉机载着一家人去看戏的幸福经历中, 空气中的青草味儿在教室中弥漫开来, 豁了牙的奶奶咿咿呀呀学唱戏的情调, 童年时看戏的幸福感在课堂上回荡。

我觉得小说阅读最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文中除过情节设计的模仿, 环境描写的指导, 连标点符号都有很多学习之处。学生的作文中标点符号问题不断涌现, 在上契诃夫的《变色龙》时, 我让学生通过角色朗读, 表演, 分析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所包含的内容, 学生发现原来标点符号所传达的意义也这么丰富, 我乘势让学生翻出自己的作文本, 看看自己文中的语言标点有何味道, 学生因此获益不少, 提高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认识。

二、在古诗文阅读中寻找练笔的契机, 激起写作的浪花

在我上《周处》这篇课文时, 我设计了“留下阅读足迹, 留下属于自己的名言”从周处身上你的阅读收获是什么?学生短暂的思考之后, 纷纷把自己的名言展示在黑板上。“犯错不是事, 改错才是事。”“改正了今天的错误, 造就了明天的成就。”“立志不在年少, 改错不在早晚。”在解读文本后激发了学生的灵感, 内容上他不再愁写什么, 只是思考手法就可以。《陋室铭》押韵, 节奏整齐的朗读美感深深感染了每一个学生, 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灵感, 所以我也乘势引导学生, 可以学习刘禹锡的文笔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铭。一时间课堂激起千层浪, 眉飞色舞的讨论后, 笔下生出精彩的浪花。我把其中几篇记录下来, 日后与学生分享。

13.原创托福独立写作分类+文章写作 篇十三

Paragraph 1

改写题目,用引发读者兴趣的语言表明全文的主旨。

展开(开门见山、下定义、设问、排比、引谚语、引数据、欲扬先抑)Paragraph 2

Topic Sentence——引出第一个分论点 展开(事例、列举、比较、因果、假设、让步)Paragraph 3

Topic Sentence——引出第二个分论点 展开(事例、列举、比较、因果、假设、让步)Paragraph 4

Topic Sentence——引出第三个分论点 展开(事例、列举、比较、因果、假设、让步)Paragraph 5

再次总结观点。

结尾(提出警告、展望未来、权衡利弊、引用名言、反问加强)

观点的选择:尽量选择一方,中立也要有所倾向。

2.分类梳理(形式分类下每类写3篇全文,内容分类下每类写3篇思路):

①Agreeing or Disagreeing

Passage 1

What does the word “game” mean to you? Different people can tell different answers.Some may say “Game means to win”, and others may say “Game means to challenge ourselves.” However, in my point of view, having fun and enjoying the process are always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game”.Accordingly, playing a game is fun no matter you lose or win, as long as you join it heart and soul.First and foremost, participants are able to get great joy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game.A proverb has it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participate”.So even though the final result is not very satisfactory, or even worse, we can still find something precious and enjoyable when we join the game.For instance, I played a geography game with my classmates during the summer camp last year.Each group was asked to follow several clues and find the final destination with a GPS receiver.Though we came from different nations, my partners and I discussed thoroughly and cooperated closely.We successfully found the final position in a short time.Even though we only made it third, in other word we actually lost the game, we still had great fun and felt really proud of our dedicate collaboration.Furthermore, beside success, failure can also teach us a lot and those we learned from failures may turn into greater happiness later.Life is always filled with bitter and sweet, so one can never expect to win all the time, even in the game.Although feeling frustrated and depressed, we can always draw some lessons and get precious experiences from those failures or debacles.It looks as if we lost a game, but in fact we acquired so many knowledge and skills which would help us a lot in the future and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ur life.For example, a gifted basketball player might be selfish and overconfident when he enters a team.But after a fiasco, he is sure to understand that basketball is game of 5 people and start to enjoy the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his teammates.In conclusion, although victory can give us great happiness, it is not the only fun we can have from games.If we can treat failures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we will be more likely to get greater achievements and joy in the future.②Stating a Preference

Passage 1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 as the saying goes.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p more and more choices to consumers and made the transportation much more convenient than it used to be.Even though the prosperity of automobiles has also caused some thorny problems, I believe that its benefits are so great that it will be unfair to neglect them and emphasize the negative effects only.Imagine living in a metropolis where neither cars nor buses can be available.How terrible could this be? It’s automobiles that has improved modern transportation greatly and connected different parts of the land together.Although more and more people choose to get work on foot or by bicycl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ir pollution, there are still over 80% of people,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travel by automobile in the morning.Thus, automobiles are still the first choice when people go out because they’re fast, convenient and safe.There’s no doubt that automobiles have played such an important, eve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transportation nowadays that they are considered as a fundamental element of modern life.On the other hand, it’s tru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s has caused a series of issues.For example, cars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produce millions of tons of carbon dioxide each year, a number that is huge enough to increase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further heat up the Earth.Many other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ike floods and droughts might come about afterwards.However, I have to say that though it looks as if those negative effects are inevitable, it doesn’t mean we have no idea to reach a balance betwee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Many scientist and engineers are striving for a breakthrough in developing a new fuel that is clean, efficient, and

cheap.We have good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one day people will find the final answer to the conflict caused by automobiles and achieve re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s I have mentioned above, pollutions, traffic jam, noises, all of these can be great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s.However, we cannot deny that automobiles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wards the modern society.③Giving an Explanation

Passage 1

“Each has his own ideal”, as the saying goes.Different people may have differen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y do people attend universities?” Expecting to learn some advanced knowledge, dreaming about experiencing something new or exciting, meeting some lifetime friends.All of these can be reasons why people atte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owever, in my opinion, people attend college or university mainly to find their real interest and design a blueprint for their own future, including their careers, workplaces, families, etc.First of all, students are usually mature enough to start thinking about their future when they attend college or university.Take one of my friends, Inn, as an example.Inn always had many different thoughts when he was a high school student.He initially wanted to be a scientist, then an engineer like his father, and finally he told me that he found an interest in psychology when he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However, when he attended the university and really got the chance to think over and design his own future, he found that his real interest is architecture.So he chos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as his major and did an excellent job during his undergraduate studies.Now he’s pursuing for his graduate degree and preparing to go abroad to study with his girlfriend.It is university that gives Inn, as well as other people, I suppose, a chance to plan and prepare for their future carefully and helps them lead a

happy life.So it’s right time for people to plan for their journey in front when they enter university and, in fact, university is the very place where they can choose their own directions freely and follow their bent.There are thousands of univers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in each country there are some good universities for its people to get high-quality education and prepare for their career.What’s more, each university or colleges consists of many different departments and schools so that it can offer students a large amount of courses in different areas.Accordingl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re ideal places for students to find a right track for their life and pursuing for the excellence on their own way.In conclusion, as I have shown above, I think people attend college or university mainly for a good chance to find their life goals.④Making an Argument

Passage 1

The Mid-autumn day, which is endowed with lots of meanings by Chinese people,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in China.On this day, Chinese families will have a reunion and share a wonderful night together.Among all the activities we will do on the Mid-autumn day, viewing the moon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indispensible one.Just as the festival itself, moon-viewing is also granted with many beautiful feelings by Chinese people.So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the custom that I would like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to adopt.First of all, the Moon on the Mid-autumn day is always the most beautiful one of the year.Not only because its brightness and fullness, but also its beauty and clearness can be shared by the whole family.On the dusk of Mid-autumn day, a bright Moon will come over the horizon as soon as the Sun goes down.Thus as long as the sky is clear, the Moon can be seen all night on Mid-autumn.That is to say, whenever the families go out, they can always find the gorgeous moon in the sky.Nowadays, people are always too busy to spend their precious time staying with their families;the Mid-autumn day, however, offers people a wonderful chance to have a family reunion

上一篇:国际税收论文题目及要求下一篇:大学励志优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