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战略

2024-07-23

人才培育战略(精选14篇)

1.人才培育战略 篇一

2、皮鞭抽打是不会产生贤才的,引申之意是贤人在于教育培养。

3、教育感化的的根本,是从学校开始的。

4、我们读书的时候,贵在读精,而不是博,如果有余力,那就去扩大阅读范围。

5、学习一定要多多思考,一定要学会研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6、写诗作文要富有创造性,要用心去写作,这样才能写出美的东西来,

7、做学问,我们要学会两个方法,那就是知识与实践,两种东西缺一不可。

8、学问渊博,见识会就自然多,理解的自然透彻,言辞就会通达。

9、神志清醒,智谋自然就会很明了。

10、人才,就像是木材,培养它贵在持久以恒,使用它贵在用其所长。

2.人才培育战略 篇二

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会上,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强调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抓住机遇, 明确重点, 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毫无疑问,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十二五”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既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迫切性。2009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加深了我国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 也再次强化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紧迫性。

改革开放30余年来, 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 但这一发展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基础上, 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代价。长此以往, 这种依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发展的方式将难以为继。当前, 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排在世界前列, 但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未根本改变, 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而非创新驱动的阶段。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 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无疑将成为结构转型的重要一步。因为这不仅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推动整个社会转型的重大举措, 更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将最终决定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目前, 很多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都很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还须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有所侧重、详加筛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科学慎重地选择适合本地特点的产业, 实事求是地制定和实施规划, 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得到快速发展。

2001年7月创刊旬刊2011年第12期总第294期

4月25日出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江苏省设备成套有限公司

(原江苏省机械设备成套局)

主办单位江苏《机电信息》杂志社有限公司协办单位中国机械设备成套工程协会

国信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招标网

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中国机电企业网

编委主任陈洪斌

副主任李有纯顾永恒钱斌陈海陆编委委员葛永东戚成栋秦明秦培连

主编陈思洲责任编辑卢军

出版发行江苏《机电信息》杂志社有限公司通讯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283号1号楼4楼邮政编码210003

网址www.machineinfo.com.cn

电子信箱tougao@vip.163.com

编辑部025-83472192发行部025-83472764传真025-83472511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200004010600

印刷南京瑞普电子实业公司科技印刷厂发行范围公开发行

出版日期每月5日、15日、25日国内定价12元

邮发代号28-285

国内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ISSN 1671-0797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3.培育流通领域大集团的战略构想 篇三

流通业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扩大就业的作用日益显著,已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先导型产业。流通效率决定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流通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而一个国家流通业的发达程度又集中反映为是否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涌现出一批初具规模和有一定竞争力的流通企业,特别是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的快速发展,为流通企业的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益显著 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58万亿元,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8.72万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1%和19.5%。国内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产值823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8%左右。从业人员4970万人,吸纳就业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占第三位。目前,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有2.6万多家, 99家流通企业上市,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流通企业超过20个。2003年全国排名前30家连锁商业企业销售额为2704.2 亿元,比前一年同期增长29.9%,是同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的3.3 倍。

流通企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 各地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对流通领域国有资本进行战略性调整。2003年初,上海市在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物资集团的基础上,组建百联集团,资产规模280亿元,2003年销售总额达921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航母”。北京市加强企业改制,市属41家国有企业已有37家完成改制任务,改制面达90%。辽宁省在流通领域“抓大”与“放小”相结合,组建了38家大企业,其中大连大商集团在5省30个城市发展到近100家店铺,2003年销售额实现182亿元,同时,推进国有商业中小企业改革转制,转制面已达91%。

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近年来,各地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变。如山东三联商社实施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工程”,与海尔、联想、西门子、伊莱克斯等上游企业和下游连锁店实现信息传递和交换、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相关企业物流成本14.69%。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建设光纤专线,实现了集团内计算机实时联网和数据及时传输。大中城市,尤其是东部城市流通业大部分为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便利店等现代业态所覆盖。大型流通企业成为带动流通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支撑制造业规模发展、引导投资方向、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求、扩大就业的重要骨干力量。

存在的主要问题

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水平、经营规模、经营效率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经营模式、营销技术、竞争策略和手段等方面与外资商业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发展环境上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流通企业包袱重,改革滞后 长期以来,流通领域一直是国家投入较少的行业,在市场化进程中,流通行业与工业行业一样积累了很多问题。如不少流通企业由于执行政府指令性计划以及国家政策变更等原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量政策性亏损;企业债务负担、人员负担重,可利用的净资产少,改革成本难以支付。相当一批国有流通企业长期亏损,已经扭亏无望,应该退出市场,但由于没有建立正常的劣势企业退出机制,在解决历史包袱、安置职工、退出市场等方面都遇到很多困难。

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弱 美国前10位批发企业营业额占全美批发贸易额的比重达96%,前10位零售企业营业额占全美零售贸易总额比重达68%,而我国的相应比例分别只有20%和2%。2003年,世界最大的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公司销售额为2630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7.6%,而我国批发零售和餐饮业限额以上的1232家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为2469亿元人民币,仅占我国当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我国最大的流通企业上海百联集团2003年销售额921亿元,仅相当于沃尔玛当年销售额的4.3%。经营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非常突出。

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低 相对于跨国商业巨头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成熟的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我国大型流通企业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据对部分流通企业的调查,仅有6.84%的企业基本实现了电子商务,开展网络销售、采购、结算的只占10%,流通企业信息化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不到2%,与国外大企业8~10%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管理水平也较低,主要经济指标与跨国商业企业相比差距很大,2003年我国企业500强中的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仅为每年2.4次,而发达国家商业企业资金周转率最高的每年达到20多次。

企业发展速度慢、盈利能力低 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本金与流动资金缺乏,业务增长受到制约,网点扩展缓慢。同为低利润的零售行业,沃尔玛公司2002年利润率达到3%,我国当时最大的上海华联集团利润率仅为0.87%。2003年我国企业500强中的商业企业收入利润率平均为1.06%,行业排名倒数第三,利润比上年下降24.89%。这当中固然有SARS疫情的影响,但竞争力弱的状况确实存在。

培育流通领域大企业集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

加快流通产业现代化步伐的要求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是实现流通现代化。现代流通方式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必须以具有现代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大型企业为依托。现代流通方式反映了现代大生产对流通的要求,如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就是一种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组织方式,是先进生产力在流通领域的代表。没有一批在流通业内能够起龙头作用的大企业作为支撑,就谈不上流通产业的现代化。

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开放分销市场挑战的有效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国流通企业集团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特点更加明显,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为代表的跨国流通企业在全球迅速扩张。加入WTO后,我国将取消对外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已进入我国的跨国流通企业,凭借资金、管理、技术、采购、配送等方面的优势,正加紧在我国大中城市布点、扩张,对国内流通企业的发展构成了较大压力。与跨国流通企业相比,我国的流通企业在规模、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尽管在开放中我们向国外零售企业学到了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但外资的进入对国内流通业发展的潜在威胁是不言而喻的。这迫切要求我们通过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带动流通产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分销服务市场的挑战。

培育流通领域大企业集团的思考

促进流通企业做强做大,一方面要依靠企业自身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创造必要的环境,制订必要的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发展。总的思路应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心,以营造有利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环境为保障,引导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发展,加快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流通方式,争取在五至八年的时间内,培育出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流通企业。为此,应特别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政策措施:

加快流通企业改革,促进企业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 引导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采购、销售、资金和财务等方面的管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加快企业重组的步伐,引导企业通过重组实现规模扩张 政府应为流通企业集团扩充经营规模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打破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进资产的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流动。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以及外资等国内外各种资本参与流通企业改组改造,兼并、重组、参股国有流通企业。在商业网点规划和城市土地使用等方面为大型流通企业新设销售网点提供支持。

建立培育流通领域大企业集团支持政策体系 从国际经验看,大型流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引导。具体包括以下政策措施:①创造中外企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③切实解决企业的历史包袱。④运用国债资金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促进流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推动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改进业务流程,完善营销手段,实现内部管理自动化及采购、销售、仓储自动化。经验告诉我们,大型流通企业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必须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

实行内外贸一体化经营 计划经济体制下内外贸分割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内贸企业不了解国际市场,外贸企业不了解国内市场,客观上使企业无法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目前,外贸企业大规模介入内贸领域并取得较好经营效益的为数不多,有的内贸企业虽已经营外贸,但时间短、规模小,仅处于起步阶段,离成熟的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还有较大差距。市场国际化已使企业直接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把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作为重要竞争手段,应充分重视。特别是由内、外贸企业组成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更能发挥企业原有的经营优势,拓宽经营领域,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扩大对外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管理和技术 推动具有市场优势的大型流通企业与国外企业建立长期、全面的合作关系,建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资企业,形成健全的销售体系,按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审批新增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对内外资企业实行同等待遇。支持有中资背景的境外公司以及国内其它领域的优势企业凭借资金、人才和管理实力,高起点与国外商业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采取向国内流通企业下放涉外经营权,简化“走出去”的审批手段,建立针对国内流通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咨询机构,加强政策指导;加快海外投资的立法速度,形成系统配套的法律保护和支持体系;进一步落实有关产品的出口退税政策等措施,逐步使国内流通企业从目前的商品输出层次发展到资本输出和品牌输出。

培育知名服务名牌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流通企业要在日趋激烈而广泛的全球商战中守住本土市场,进入并占领部分国外市场,必须创自己的名牌。名牌就是市场,中国流通业虽然有了一些国家级的流通服务名牌,但还没有一个世界级的流通服务名牌。要通过树立强烈的服务名牌战略意识,科学制订服务名牌发展规划,造就一流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通过组织名牌商品经营、开发自有品牌、改进服务质量、加强商标注册与保护、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等途径,创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流通服务名牌,在此基础上创造几个世界级流通服务名牌。

4.科技创新人才如何培育 篇四

“导师制”:重在学术传承

“导师制”是指“导―学关系”突出,重在把导师的研究成果延续下去,在延续过程中,后继者成为能够继承导师学术薪火的人才的培育模式。这种模式亦可称之为“师徒型人才链延续”。

有人统计,在20世纪的最后30年,美国共有115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三分之二的获奖者得到过名师指导。美国社会学家朱可曼教授对这种人才链的延续机制进行过专门而又具开创性的研究,指出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师徒双方能不能做到“双边对称”。

双边,指的是师傅这一边与徒弟那一边。对称,指的是道德人品、学识学力以及治学方略三个方面的对称。道德人品对称了,徒弟方能获得师傅的信任,师傅也才愿意将其最为宝贵的治学精髓传授给徒弟;学识学力对称了,徒弟才有能力将师傅的学术精髓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治学方略正确了,徒弟才能够开辟出不同于导师的道路,从而实现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这三条只要有一条不能达到“对称”,都将影响到培育成效,导致人才链的中断。

显然,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导师的主动性、主导性很强,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导师制发源于19世纪的英国,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由于当年英国教授不少人叼着一只烟斗吞云吐雾,所以人们又说这样的学生是被缭绕的香烟熏陶出来的。

着名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先后有9位弟子荣获诺奖。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深情地回忆他的导师费米:“我当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导师费米每周都要花半天时间和我单独聊天,凡是基础性的重要问题,我们都会深入讨论,这些指导使我终生受益。”

在这里,师生双方自主选择、“一对一”指导、和谐默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依靠上级指派、强拉硬扯,则往往很难起到积极的作用。

“项目制”:重在实际锻炼

“项目制”是指在国家或组织有计划的领导下,把具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后学,放到一个项目、一项任务、甚至一个重大工程里面去实践、磨练、提高,使其成才。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是“依托重大工程培养青年人”。这种方式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美国的曼哈顿工程。

实践表明,一名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组合。静态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专业培训获得,而动态的创造性能力则需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培养。以我国航天系统的人才培养为例,依托重大工程培养人才就结出累累硕果。“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曾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对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坚持把有潜力的好苗子放到不同型号和单位项目中进行多岗位锻炼,注重在重点型号研制、重大技术攻关中培养创新人才,这是一条成功经验。

在项目制培育人才的运作过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摸索总结出航天人才培养的“五步曲”:一是“工程牵引,培养骨干”,即项目对接,踏上平台;二是“长期积累,培养专才”,即“十年法则”,纵向深入;三是“一专多能,培育将才”,即多岗锻炼,复合发展;四是“艰苦历练,造就帅才”,即经受磨练,坚强意志;五是“重德修身,成就大家”,即修身养性,领悟大道。

5.高校档案人才培育研究论文 篇五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完善档案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档案人员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知识机构单一、实际操作技能薄弱使得他们已经难以在社会立足。绝大多数单位招聘时,都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行政组织能力、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等相关业务知识。立足这一实际变化,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对档案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战略性调整,即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及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优化,立足于社会需要及通才教育,培养一大批“有理论、懂技术、善管理、能创新、广适应”的复合型人才。

拓宽专业面,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要想彻底改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单一的问题,就必须拓宽专业面,改变原有的档案课程机构,即构建以档案学和历史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实现向“宽口径”跨越。一方面,在档案学专业课程调整的过程中,可以精简、合并一部分重复课程,从档案工作的特性、规律、社会职能等角度出发,增加一部分相关专业的学科,实现建设好一个“大档案学”,使学生通晓各类档案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另一方面,注重加强档案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渗透与融合,在高校机关,文、档(文书人员与档案人员)合一甚至是文、秘、档合一屡见不鲜,从档案学发展的趋势来看,图书、情报、档案、资料一体化,档案、信息一体化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在拓宽专业面的同时,还要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平台体系,使档案学、文秘学、管理学、信息学等学科融会贯通,以保证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双双提升。此外,要重视档案教学的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是必修环节,可以通过参观、调查、实习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还可以将学分激励机制纳入到实践人才培养方案中。

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教授的内容上。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如程序设计、应用软件等,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档案问题作品”,寻求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求知欲的保护,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自学能力,做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考核方式也应有所改变,要从传统的卷面考试逐步过渡到与实际能力考核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档案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铸就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6.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培育政策 篇六

一、选人:

1、一种是有一定经验的,要考虑如何让他们尽快上手,另外要考虑如何吸引他们长期留在企业。建议选择近1-2年毕业的,太老的业务员要看他以往工作经历,以及此次变更工作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对以前的行业没有兴趣,或者是对以前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人际关系等不满,这是我们要比较我们企业是否能满足他的需求。或者因为朋友、家人等原因到现在工作地点,这样的人员会比较安当的留在本地;或者原来在外贸公司呆过,现在想到生产企业从事外贸,这类有经验的人,目的明确,是企业可用之人。

2、一般的生产企业,也要分析自己的行业优势和企业优势。从而才可以留住。留住这样的人,关键是让他们感觉到行业与企业的优势,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业务能力都具备一定信心,老板要做的是让他们看到成果,以及企业发展的计划与目标,多与他们商量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发展定位,充分重视人才。

3、另外一种是企业也要考虑培养自己忠实的业务新手,这类人往往没有业务经验,在业务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是帮助与鼓励,传帮带在新人中比较费时费力。很多企业老板不是管理出身,在带人方面缺少方法、手段以及制度,另外一方面,企业业务员流动性特别明显,只要你有业务接,不需要什么经济与资本都可以从别人那里拿货甚至自己开个小厂。所以,有些企业在培养人时,因为考虑到这一层风险,对新手的培养就少了一份信任,若是不得不培养新人的,企业又在待遇和限制条件上附加很多,使业务员无法放心呆在一个企业,放不开手脚。另外,企业也不愿意从真正意义上放手给业务员,这样致使业务往往很难有大的进展。(即使有些是老板自己的女儿、儿子管业务,也往往缺少良性竞争的团队氛围,孤军奋战,业务很难有大的起色)等等,这些因素制约着企业的业务发展,因为业务是人接来的,人是核心与关键,人的问题一日不解决就必定制约着业务拓展。

二、一个新手的培养过程(外贸)

1、第一个月:新人到岗第一个星期熟悉产品分类,用途,整理产品报价单,熟悉外贸的货代与船期。

2、第二个星期:下车间知道产品原材料的大概不同和工艺的不同叫法,特别是打样间,建立好与打样师傅的沟通与融洽关系,为后期寻找帮助打下准备,晚上空下来接着完成第一周没有完成的事情,并学会免费会员注册,建立企业基础信息(要求企业提供统一介绍的网址与邮箱)。

3、第三周:建议转一下就近的原料或成品市场,接触一下精明的生意人,按照自己在网上查找到的求购信息,自己在市场上找找供应商,收集部分名片,因为企业很多都不是自己生产,多是外面拿货,一方面找到供应商,另外一方面可以学会精明的生意人如何介绍同样产品,不同老板的不同报价方式,为日后自己的推荐找到客观依据,如果企业不放心人这样出去,可以安排到企业自己的店面站一周的店,至少让他们学会怎么推荐自己产品、怎样介绍自己产品。

4、第四周可以让他们回到办公室使用诚信通、淘宝这样免费或便宜的平台。大概熟悉平台的使用方法,知道一个询盘,怎么回复,怎样书面介绍自己的产品与企业。在月底的考核时,业务员写一封书面的推荐信来推荐自己的产品,老板并口头问几个问题,看他的临场反映,以及考核他对产品的了解深度,便于以后着重培养的方向,如果不是业务的料,尽早开掉另外招人。

5、第二个月:如果留用,接下来一个月要求每天发30-50封推荐信,并要求在月底有

10-30个回复者,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新人的积极性给企业找到全球适合自己的买家,并可以检查业务员的推销能力,以及接受拒绝时的耐心与想方设法自我调整的能力。此时如果企业不是一人的话,需要配合一些软件去管理,当然如果企业刚开始自己做业务,可以要求业务员主动留备份,这样可以省掉管理软件的成本,如果人员不自觉这时就必须配上管理软件了。这样可以把多年的业务内容都留存起来,长期使用,安全放心。

6、软件的使用,一方面便于老板考核,他们每天发的数量和回访数量,并从中发现问

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两个业务员对同一客户的冲突(系统可以自动显示已发送的客户情况,不会重复),第三方面是即使今后该业务员走了,这些推荐和工作都留下来,便于以后新人上来跟进,第四方面也方便后期自己的二次跟进,和客户的跟踪效果,并养成良好的业务习惯。

7、考核标准:比如拿一个样品,做业务的大概知道是什么料做的,材料市场价格是多

少,然后知道做的工艺是怎么实现的,一个产品需要几个磨具组合成,大概的模具费是多少,最后要知道人工的加工时间是多少,这样可以大概知道出货的时间和打样的价格。这样快速熟悉这些才能快速准确的回盘。

8、第三个月:就是把前一个月的意向尽快跟进,打样出单,这也是转正的考核标准。

在这一个月,大概是老板心里有数用不用得起来这个人,所以选择合适的平台和工具,为他们配备正式收费工具,也可以尊重一下业务员的意见,一起决定用什么平台,让业务员知道,这个工具为他而配,这些钱都是为他开拓业务而花,让员工知道企业是为他花了成本,他有责任通过平台把这钱赚回来。让他看到老板支付的不仅仅是你每个月不多的工资,还有这平台的费用。并要求他们要非常熟练的使用工具,在三到六个月要实现订单。

9、满半年以后,有条件应该为业务员创造参展或观展的机会,有些企业反映展会效果

不是很好,也有反映可以的,关键你怎么选择展会,怎么备展。真正的买家,按照他们的习惯采购,是按照产品的应用分类,而不是产品的材料分类。满一年的业务员如果还可以,应该专门负责一个平台,人多可以多配平台,这样形成良性竞争,也各司其职,当然前提是他负责的这个平台,他能把自己工资与平台的钱在当年赚回来,我想企业第二年就可以收获了,赚钱了,最困难的是业务初期和平台运作初期,如果有订单,后面的续单就可以逐步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一个成熟人员的流动性控制

1、企业培养一人新人不容易,如何把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人留住。把心留住,业务员

也是人,如何让他们看到企业在不断发展,以及自己在里面的发展空间(企业一年比一年大,业务员自己的业务也在一年一年上涨,提成也高了)企业不但在待遇上提高,在生活上比如保险,在思想上成立工会与党组织,在活动上出黑板报,等等方面去充实员工。当然老板性格不同,方法也可以多样化,比如给表现好的员工奖励旅游或培训机会,好的团队氛围可以留住人,因为干得开心。

2、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只要是人才就一定有流动性,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

在人员流动时,最大程度的减小企业的损失。对于控制措施,是日常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多沟通、了解他们的心态,另外平日就把他们业务往来的资料做到有效管理(管理软件都一一记录下来,即使人走,也可以方便接上手)。

3、第三方面预防人员流失的防备措施:对成熟的老业务员配置助理或者单证人员,一

方面可以让老业务员专心于业务核心的谈判过程,关于细节打料、单证配助手给他,这样助手也可以跟着老业务员成长起来,还可以做到业务的过程接单和组织货源分开,做到一家客户至少有两个人知道大概情况,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4、定期补充新人,防范于未然,不至于因为老人走了,留下很大的空档,另外新人的加入,积极的气氛,可以调整团队氛围,业务团队不断壮大可以使企业业务的稳步发展,面对这样一个不断上进的、发展着的团队,流动性大大减弱。

四、人员身上的敏感问题:

1、住宿在公司的,有条件的让办公与生活区分开,有利于建立积极工作的状态;

2、作息时间,在试用期可以和工厂工人同样作息,转正员工内销可以参考原来作息,如果

生意忙旺季,在晚上要适当延长的10:00,或者分两班。外贸上午一般在10:00左右上班,晚上大概到9:00左右,没有非常明确的时间,有询盘就要及时回复确认,让业务员建立一种作息时间不完全固定,以接到业务为核心的标准。每周可以安排一天休息来调整一下工作状态。

3、工资待遇:底薪提成制,企业老板最迫切的希望业务员接到单子,所以过多的直接反映

在工资上,但又不能从业务员生存的心理去考虑,普遍底薪在2200到2500之间,最少在1000,最多在1800,提成也从0.5%到2%个点不等(企业要说明企业自己的优势,像自己生产,原料自己也有优势,这样产品价格自爱接单是比较有优势)。底薪其实是一个企业对业务关注的核心点,特别对新人,就决定着一个企业对新人的决心,建议企业从几个方面去调节,比如,试用期三个月,因为刚接手,可能没提成,底新可以加200到300。这适合有经验的老手,三个月后按照实际提成,同是新人来,有经验的没经验的可以上下底薪相差100-200元;满一年今后每年加100底薪,这样人会更稳定,让员工看到每年固定底薪也有个涨幅。底薪还可以根据学历与英语水平的不同相差上下100元。其实一个好的人留住,底薪看上去多了100-200/月,但实际上为企业在人员流动,以及平台浪费上节省了不少成本,关于企业提0.5%-2%,这是不同企业不同标准,我们老板要让自己员工知道,企业本身的优势,比如自己生产某些产品,单子好接,把利益让给客户,企业本身赚得少,以薄利多销,所以我们的提成是比其他企业少等。但企业在提成结算方面,可以尝试每月或每季度发放30%-50%的提成,还有50%-70%留到年底再发(如果企业对人员稳定性上有一定顾虑可以压30%-40%在半年后再发放)这样可以提高业务员的业务积极性,每做成一笔单子,可以马上拿到部分提成,可以刺激他的业务积极性。

7.从光伏产业困局看战略性产业培育 篇七

光伏产业发展陷入“内忧外患”困局

一、光伏企业业绩大幅调减或陷入巨额亏损

据在美国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2011财年第三季度财政报告, 除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两家企业略有盈余外, 包括尚德电力、英利绿色能源、赛维LDK、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9家光伏企业全部出现巨额亏损, 共计亏损4.61亿美元。

同时, 江苏阳光、超日太阳、向日葵、东方日升、横店东磁等国内光伏上市企业则纷纷预告2011年净利润比2010年同期大幅下降, 下降幅度分别达80%、35%-65%、84%-90%、60%-72%、50%-80%, 拓日新能则预计2011年亏损1.35亿-1.45亿元。

此外, 大部分中小光伏制造企业由于不具备产品技术和成本方面的竞争力而订单不足, 开工率严重不足、主营业务收入大幅萎缩, 甚至不得不面临停产或破产状态。据赛迪调查, 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停产, 30%大幅减产, 10%-20%小幅减产或正在努力维持生产, 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

二、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挑战

2011年第三季度, Evergreen Solar、Spectra Watt和Solyndrat三家美国光伏企业相继宣布破产, 诱发了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与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贸易申诉, 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反补贴” (以下简称“双反”) 调查。

2012年3月19日, 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太阳能厂商的“双反”初判认定, 中国太阳能产品生产商接受了政府的不公平补贴, 决定向中国产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板初步加征2.9%至4.73%的关税。其中, 无锡尚德被课以2.9%的税率, 常州天合为4.73%, 而其他中国厂商则是3.59%。至于反倾销的判决和反补贴税的最终裁定, 预计将于2012年上半年公布。

同时, 德国光伏厂商Solarworld也在占全球光伏安装市场最大份额的欧洲进行游说, 要求欧盟委员会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垄断、反倾销和反补贴” (以下简称“三反”) 调查。

鉴于美国“双反”调查所形成的不利于我国光伏企业的判决, 欧盟为缓解其经济危机则很有可能会启动对华的“三反”调查以限制中国光伏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

光伏产业跌宕起伏的四大原因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具有“市场在外、核心技术在外、原料在外”的特点, 目前发展陷入困境主要受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资金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其中, 产能扩张步伐过快又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资金链紧张的主要诱发性因素, 并成为导致行业提前“入冬”的关键。

一是产能扩张步伐过快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受惑于相对较高的行业毛利率、较低的行业进入门槛和广阔的潜在市场, 并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大举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据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3月, 浙江省共有176家太阳能光伏企业, 其中2010年9月后成立的企业多达78家, 上规模的不到30家。“一哄而上”的“跨越式”发展引发了短期内光伏产能的爆发式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W。

二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

2011年, 全球光伏装机容量约为24GW, 同比增速达42%, 较2010年129%的同比增速大幅下降, 增幅放缓2/3以上。主要是受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光伏市场补贴下调的影响, 占2010年全球装机容量近八成的欧洲市场增速大幅放缓。对于2010年光伏产品出口比重接近95%的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 外部市场需求的相对低增速根本无法消化国内快速增长的产能。

三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

2011年, 受国内厂商产能集中释放、需求相对萎缩、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国际、国内领先厂商高毛利率以及企业回笼资金甩卖库存等因素的影响, 多晶硅价格从一季度末超过90美元/公斤的高位跌至年底的30美元/公斤, 跌幅超过60%;硅片环节的价格下跌幅度虽低于多晶硅环节, 但较年初相比跌幅也达40%-50%;电池片与组件的价格跌幅虽低于硅片环节, 但较年初相比跌幅也达40%。产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对产能小、耗能高和高电价地区的光伏制造企业造成极大冲击。

四是企业资金链紧张

2011年, 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 银行体系受额度限制、存贷比约束和对光伏市场前景悲观预期等因素影响, 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都对中小太阳能光伏企业采取贷款收紧政策, 即信贷以存量为主, 不再给予新增信贷。同时, 受产能规模迅速扩张、光伏产品价格暴跌、库存积压严重等因素影响, 主要光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 利用自我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功能基本丧失, 一大批光伏制造企业正处于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从三方面着手应对严峻挑战

针对太阳能光伏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的问题和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挑战, 建议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正确认识当前的发展困局, 树立信心、挺过难关

供需失衡是任一市场性行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特别是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出现一定“泡沫”十分正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要需求保持增长, 市场机制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市场主体对利益追求的变化, 自动淘汰那些成本高、质量差、技术水平落后、缺乏竞争力的落后生产能力。

从长期看, 能源发展必须转型,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容置疑。因此, 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经历的发展困局, 一方面, 是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在这样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 企业和市场会承受调整的成本, 不会构成对产业发展的巨大制约;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人们更加冷静地思考产业的理性发展, 即产业发展不仅是简单的产能提升, 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前提下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市场不断培育壮大的问题。

二是必须选取合适的政策着力点, 推进光伏制造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一, 减少成套关键设备的引进, 加强关键环节、关键部件的技术攻关。一方面, 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引进的成套关键设备和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实行国产化方针, 通过对引进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分解、研制进行创新开发;另一方面, 也要逐步改变目前对成套关键设备引进的发展模式, 着重引进技术专利、技术情报和基础性科研成果。

同时, 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加强合作, 积极研发能降低成本、提高能效、提升光电转化效率、产品性能的新型技术, 力争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增强我国在技术路径选择上的自主性。特别是, 要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加强对多晶硅冷氢化技术、准单晶硅铸锭技术、光伏玻璃减反镀膜技术等获得行业内广泛认可的技术应用推广和金刚石线切割技术、大尺寸区熔单晶硅技术、回收硅粉技术等前沿生产技术以及控制器、逆变器、反应器、大型氢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

第二, 加强行业准入管理, 重点支持具有相关技术背景的龙头企业。通过严格的政府及行业标准, 特别是要从能耗、环保要求、安全生产等方面规范行业投资, 坚决淘汰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的企业, 并引导资源向技术优、污染少、能耗低、规模大、成本低、具备行业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聚, 加强行业整合并购, 保证产业的有序、可持续发展。同时, 继续建立健全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原料和产品的技术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 保证多晶硅、光伏组件等原料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规范引导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 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借鉴日本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手段, 通过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 制定设备注册制度, 即注册现有设备并限制非注册设备使用, 限制新增设备。同时, 利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 对那些按计划淘汰落后设备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 对淘汰设备造成的失业人员给予救济, 并采用特别折旧制度、即允许企业把一部分利润作为固定资产折旧摊入成本以降低税收负担。

三是鼓励太阳能光伏应用, 进一步发展太阳能光伏市场

结合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具有的间歇性、波动性、可调度性低和成本高等特点, 借鉴发达国家促进产业发展的经验, 逐步解决制约光伏市场开拓的问题, 大力培育国内消费市场, 推进产业与市场的协调发展。

第一, 加强电网建设。要保证电网建设与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匹配, 力争统一规划电网和光伏电站的建设布局。为促进光伏发电的消纳、提升并网运行的管理能力, 应建立太阳能发电预测系统, 加强对太阳能发电量的实时监测;并继续加大对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线路网、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第二, 支持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加强用户侧分布式电源模式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影响、分布式电源系统优化集成与匹配设计技术、分布式电源微网系统并网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居民、政府和企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提供补贴、适度放开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经营许可、鼓励电力企业高价回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多余电力等措施, 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

8.创造机遇培育科技后备人才 篇八

弹指一挥间,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走过了30年,对于增强首都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培育科技后备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种大型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科技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巨大潜力的青少年科技新星,为他们走上科研之路,不断成长成才建起了一座桥梁。与此同时,随着大赛的不断发展,一批杰出的科技教师、优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不断被挖掘出来,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撑。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于已历经30年洗礼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改进和完善審事,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影响力,培育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将是審事的组织者、参与者及所有关心大審的人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審创办30周年之际,北京市科协组织编辑出版了《领航——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審三十年回望录》一书,既是对30年来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審所取得成就的一个回顾展望,也是对30年来历届大審中涌现出来的科技英才成长历程的记录,对优秀科技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褒扬,更是对历届大審经验的一个总结,为以后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更好地开展,发挥在培育科技后备人才方面更大的作用而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

在本书中,我们既能看到科技界德高望重的老院士、老专家对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不断成长,报效祖国的殷殷期盼,也能看到一批批优秀科技教师在幕后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默默耕耘、无私付出的动人故事,还能看到一批批科技小英才如何通过大審脱颖而出,不断成长的足迹。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实施,我国进入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阶段。北京市科协将坚持“锐意创新,提升水平,扩大影响,打造品牌”原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使创新大審工作系统化、普及化,机制体制更加完善合理;不断加强与首都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运用多种形式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其科技水平;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打造世界知名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品牌,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促进国家及首都北京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培育科技后备人才,这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也是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審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9.杭州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协议书 篇九

培育对象姓名: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

培育时间:2018年7月—2021年6月

经专家组评审,市社科联(院)党组研究,确定该同志为“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第二期培育对象人选。为确保培育计划顺利完成,培育对象、培育对象所在单位和市社科联共同签订协议书如下:

一、培育对象承诺:

1.培育对象在培育期内要根据自身目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个人科研工作计划,完成以下培育任务目标: ①完成一项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才培育计划”专项),结题成果等级评审在“良好”以上; ②在所研究领域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含)以上学术论文(如学术著作按2篇论文折算,合著的须是第一作者);

③向市社科联《成果要报》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市委、市政府决策建议报告(基础学科可用本条第2款标准的论文1篇代替);

④培育期内每年6月底提交下个人科研工作计划和上工作总结,培育期满提交三年培育总结报告。

⑤完成市社科联要求参加的科研培训、学术年会、社科普及等有关活动。

2.培育对象培育期内的科研成果应注明“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资助”或“杭州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资助”等字样。

3.培育期满后,培育对象须填写《杭州市社科优秀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市社科联科研管理处。

二、培育对象所在单位承诺:

为培育对象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有条件的单位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督促、检查和帮助培育对象完成培育目标任务。

三、市社科联承诺:

1.面向本计划培育对象设立市社科规划“人才培育计划”专项课题。

2.资助总经费3万元。首期经费为1万元,在专项课题立项后拨付;后期经费为2万元,在专项课题完成结题、培育对象达到本计划培育任务目标后拨付。专项课题未完成结题或培育对象未达到本计划培育任务目标的,不拨付后期经费。

3.对达到本计划培育任务目标的培育对象,授予“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称号。本协议一式三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培育对象(签字)

培育对象所在工作单位(盖章)年

****年**月**日

市社科联(盖章)

市社科规划办(盖章)年

10.人才培育战略 篇十

罗河镇人民政府:汪金龙

当前,全县上下正紧紧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行大讨论,推进“十大工程”落实。为加快“十大工程”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县政协要求我们结合联系工作、本职工作,围绕“十大工程”进行深入调研,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为此,我按照县政协统一要求,认真研读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十大工程”精神,并结合从事的工作,走访调研了相关企业,现就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谈一下肤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县形成了以大地熊、龙磁、恒泰活塞、联众电子、同大汽配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这些企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下一步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并推进好吉星照、恩度等企业的发展,争取形成产业链。县委王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期间我县要在大力发展矿业经济的同时,继续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注重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实现产业转型的新突破。

如何实现产业转型的新突破,就是要解放思想、拓宽思

路、用更加开放的理念,培育和扶持新兴产业。实际上农产品加工里面也有高新技术,培育好了也可以成为高新产业,我们发展高新产业里也包括农产品加工。如,广西恩度到我县投资的项目,就是把传统农产品嫁接高新技术以后形成一个新产品,开创以大米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功能性饮料新兴产业。另外,我县为发展现代农业,在郭河、同大两镇建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大陆29家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之一。2011年12月份、2012年1月份,先后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台创园以优质稻米、家禽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融农产品加工物流、精品果木花卉、新农村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台创园从规划、功能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发展新兴产业的决心和措施,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二、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要细化优惠政策、完善支持措

施、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

全国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如深圳的“三来一补”模式,就是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两头”在外;昆山模式,就是利用靠近大城市的科技、人才优势,紧盯某一个区域进行招商,主要是紧盯台湾;新余模式,就是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地盯着新兴产业去招商,搞单晶硅、多晶硅,把“钢城”成长为“硅城”。

那么庐江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和招商模式?我觉得对我们庐江最现实的,就是利用我们的区位、科技、人才等优势,吸引庐江籍科技人才,围绕某一方面来帮助我们献智献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我们新的发展之路。要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确定培育我们新兴产业的强项,力争在全国全省要有一两个数得着的新兴产业。我想可以依托吉星照、大地熊等大力发展磁性材料。

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我县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优惠政策,完善支持措施,注重把政策措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政策的可操作性。要狠抓政策落实,加强协调配合,尽快地把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尽快把政策效应转化为发展动力,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的媒介作用和撬动作用

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搞好规划、成立组织、出

台政策、吸引人才。另外要培育新兴主导产业推进路径。即依托现有企业做大拉长产业链,引进新企业“填空”再由点到线形成产业链。

二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第一,发挥一般型企业向科技

创新企业转化提升,第二,具备新兴主导产业基础的企业要尽快发展壮大起来,象恒泰活塞、磁电企业等。第三,资源型企业要转型升级,要有危机感。

三要发挥市场的媒介作用和撬动作用,就是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县委、政府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更多借助市场力量,通过市场解决科技创新资金不足问题。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科学发展、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我县不仅要加快发展,更要转型发展。当前,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一定要高度重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突破口,坚持不懈加以推进。我县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大投入,用更加开放的理念,真正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1.人才培育战略 篇十一

关键词:独特优势;竞争能力;系统竞争;战略与执行

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努力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战略管理的过程。由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是动态变化的,所以保持企业内外部协调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挑战。许多管理者一直在努力寻找新方法,力求让组织现有的优劣势与环境现有的机会及威胁有效结合。不管企业处于什么行业,都需要好好考虑自己的根本优势是什么,自己的能力和对手有什么样的区别。例如沃尔玛,大家都知道去沃尔玛购物最省钱、最值得,这就是沃尔玛自己最鲜明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力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它甚至是决定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最关键的因素。那么我们需要培育哪些能力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呢?

一、与世界接轨的能力

加入WTO后,我国的企业开始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企业一起竞争,共同分享世界经济这一杯羹。没有了政府政策的保护,同时又面对国外如此强大的竞争者,那些国际化大企业的管理基础和管理能力远远强于我国。一个企业有没有未来,不是看过去的业绩有多辉煌,而是看该企业是否有能力赶超世界领先水平。沃尔玛、宜家、宝洁这三家国际型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开始起步的。沃尔玛这样来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我们从小镇走来,走了10年,一步步夯实基础、积累素质,然后在迎接新的境界的时候,我们做好了准备。”所以尽管我国企业目前还很弱小,但一定要充分考虑竞争环境的变化,全方位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能力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取得成功,必须要有比竞争对手更强的独特优势能力。所谓独特优势能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企业独特竞争能力的战略意义是:能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并获得较大的利润。为了培育和提升竞争优势,公司可以努力在很多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以下列举的是一些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一)价格

企业在竞争中所拥有的最直接的优势就死低价竞争能力。在产品和服务等其他方面都相同的前提下,消费者通常倾向于购买便宜的。企业想通过价格开展竞争,关键是拥有与低价产品相匹配的低成本产品组合、运作系统和资源基础。

(二)特征

企业也可以通过提供具有差异化性能特征的产品,使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有差异。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让产品具有不同的尺寸、气味、口感、颜色、功能、兼容性、内容、设计或风格等。

(三)提供一揽子服务

提供一揽子产品和服务即将很多独立的性能元素组合起来一起提供给消费者,使消费者享受到“一站式购物”的方便,这样做还能消费者从同一厂商那里获得一系列的相关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更好的配套效应。

(四)质量

企业在参与竞争时,不一定要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如能在质量上做到更优也可以。消费者通常喜欢在操作性、可靠性、耐久性上表现优异的产品或服务,并愿意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支付更高的价格。

(五)可获得性

分销渠道本身就是企业的一种主要竞争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在恰当的地点、合适的时间、通过便利的方式获得产品,可能比产品本身的性能和质量更重要。

三、系统竞争力

我国国内企业的成功大多是靠“孤岛理论”。什么是“孤岛理论”?就是先努力构建一些局部优势,发挥到极致,进而逐步改善劣势。形成某一方面的“孤峰”,打破了企业经营管理中原有的均衡态势,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其他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而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于是,新一轮的创新开始。就这样,起始往复,不断循环,螺旋式的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这就是“孤岛理论”。

四、战略与执行统一的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与执行两个方面。战略正确并不能保证一个企业取得成功,而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具备了正确的战略和卓越的战略执行力。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在我国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越来越为我国企业所重视。实际上,战略执行力是针对企业组织系统而言的,是企业多种能力的结合和表现。企业提升战略执行力的过程就是企业正确的处理战略执行与战略制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信息沟通之间相互关系,并使之相互协调的过程。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成为限制和损害企业战略执行力的瓶颈因素。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应该针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对已经制定好的战略进行及时调整,以使战略能够更加符合实际,从而保证组织始终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王吉鹏.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企业战略突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鲍勃·德威特.战略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尹传高.能力战略:让企业再活50年[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陈乃醒.孤峰原理与短板理论的对比分析[J].管理与财富,2007,(7).

12.开展感恩教育培育合格人才 篇十二

一、感恩教育的定义

在中国的 传统文化 中 ,“感恩”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飨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湿,加以密意,诱谕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从感恩一词由来,我们可以理解为感恩是人们对他人、对社会、对大自然给予自己带来恩惠和美好事物,在心里产生的感激之情,并意欲回馈的一种道德情感。感恩是一种认识,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和品格,它属于道德情感范畴,是三观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感恩教育? 《诗经》里有“投桃报李”之说,民间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谚语以及“衔环结草”的典故。儒学中所强调的“忠孝节义”,就包含了对国家、恩亲、社会、他人的感恩之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则是以自然现象来倡导感恩精神。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的特有形式,表现了对天地、民族共同祖先、家族祖先和他人的感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对感恩教育的表达与阐释。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由此可见,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活动过程。

二、感恩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的教育的总称。遵循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规律,是知与行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一种人格塑造,同样遵循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这一发展规律。因此,感恩教育与德育,并不是互不相融的一对矛盾,感恩教育是德育中一种方法、一种途径、一部分内容。两者相辅相成,是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感恩教育从属于德育工程,服务于整个德育工作。

三、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我校曾对学生感恩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我们采用班会,单独对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你最崇拜的人”“你帮父母做家务吗?”“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的调查。结果显示:12%的学生崇拜科学家,75%的学生崇拜体育、影视明星、歌星,只有3%的学生表示崇拜自己的父母;14%的学生经常帮父母做家务,38%的学生帮父母做过家务,17%的同学从来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只有不到9%的学生认为父母辛苦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付出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帮父母做家务、认为父母辛苦的却是最少的。青少年既然对父母都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对国家呢?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塑造学生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

四、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以上的事实不禁让我们怀疑现在孩子们的感恩心在哪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们的冷漠呢?

1.家庭教育的苍白。现在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他们当作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小到大,长辈们给予他们的太多太多,从来不让他们吃苦,以至于他们觉得长辈们的付出、他们的接受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自幼娇生惯养的孩子,很少体谅父母谋生的艰辛。在中、高考的左右下,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个别青少年由娇而横,唯我独尊,有的甚至还恩将仇报。

2.学校教育的弱化。现在很多中小学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无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忽视了对青少年品德、修养等的引导和教育。德育教育内容大而空,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方法单一,缺乏长效机制。教师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所谓的“主课”成绩,缺乏对学生思想进行科学有效的衡量标准。例如,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长期强调的是政治内容,要“爱祖国、爱人民”。这种教育固然重要,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种“爱”能不能被他们所理解?所以,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

3.社会风气的淡薄。当前的社会正处于转轨换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外来思想意识的渗透和社会不正之风的侵蚀,使整个社会道德水准出现滑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接触到电脑、网络、影视剧等公共媒介,它们大多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本教育。人们普遍太关注自我,连最基本的亲情都非常淡薄。这些不良社会现象或多或少都对孩子们产生着负面影响。

五、感恩教育的意义

1.感恩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感恩教育可以形成一种感恩认识,而感恩认识又会上升为一种感恩情怀,感恩的情怀又会形成一种稳定的感恩心态,在个体心中产生对使自己受感动的对象的一种“敬爱和回报”的意志,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又会使人更具有热情、斗志昂扬,成为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内因,奠定青少年走向成功。

2.感恩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初中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目录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3.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4.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中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青少年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的水乳交融、与他人的团结友爱。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六、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新载体、新平台、新途径、新举措,以感恩教育为依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少年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感恩祖国,立志报效祖国。学校坚持每周一早晨的升国旗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国旗下讲话。通过升旗仪式,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树立爱国意识。定期组织召开“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主题活动。在重大纪念日,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入团宣誓和参观营口博物馆、西炮台遗址,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中华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五四”青年节,团委组织开展以“感恩伟大祖国、建设和谐校园”的主题的演讲比赛。“十一”国庆节,学校开展“感恩的心”文艺联欢会,通过传唱感恩歌曲,表演感恩舞蹈、小品,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又把“感恩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

二是感恩社会,为社会做贡献。1.积极开展“励志助学”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为贫困学生捐款活动,累计筹集善款三万多元。几年来,有近百名学生通过我校的“励志助学”基金获得了学习、生活用品。2.开展爱护环境,共创文明城市活动。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开展义务劳动,定期走向社会清理“城市牛皮癣”,捡拾白色垃圾,提高城市清洁度。3.开展送温暖活动。学校以“爱心无止境,患难见真情”为主题,分别举行了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共捐款九千多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义所在。4.开展志愿服务,展现志愿精神。通过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团员中进一步弘扬了志愿精神,树立了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三是感恩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庭是感恩教育的第一链接,因此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学校都开展“算算亲情帐,感知父母恩”主题活动,让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爱好等,了解自己成长的历程,体会父母对子女的良苦用心,为父母送一声问候、感谢和温馨的祝愿。寒暑假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油盐柴米问题和家务安排,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四是感恩老师,做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每年六月中旬,学校都以“青春、成才、感恩”为主题,在毕业班中举行师生联谊活动;九月上旬,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主题开展尊师活动。通过活动,学校教育学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

五是感恩他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各班开展“感恩之心,有你有我”主题班会。同学之间进行真情交流,感谢同学间的帮助、合作、谅解之恩。让大家在学习上、生活上、规范上、活动上共同进步,掀起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

13.人才培育战略 篇十三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我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调动我校科研人员的极性,培养造就若干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育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设立“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后备人选培育计划”[以下简称 “培育计划(杰出)”、“培育计划(优秀)”]。为规范“培育计划”的执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 申请条件

1.申请人须为吉林大学在编职工,在自然科学各学部在岗工作; 2.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身体健康;

3.申报当年的1月1日,“培育计划(优秀)”申请人年龄不满35周岁,“培育计划(杰出)”申请人年龄不满40周岁;

4.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是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已列入本单位人才培养计划;

5.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已经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承担过1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在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中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

6.每个申请人同期只能申请一类计划资助。每人只能获得一次同类计划资助。“培育计划(优秀)”入选者如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第二年(含)后,可以申请“培育计划(杰出)”资助。

第二条 申请、评审和批准程序

1.每年受理一次,受理时间为4月初;

2.采取自由申请的方式,申请者需填写《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人选培育计划申请书》,提交到所在学部;

学校实行限项资助,限项名额分配到各学部。各学部组织专家对本学部的申请人进行评选,按限项名额报学校科技处;

4.学校科技处负责对各学部上报人选进行公示,公示后无异议者入选“培育计划(杰出)”或“培育计划(优秀)”。入选者须与学校签订《吉林大学国家杰出(优秀)青年人选培育计划任务书》,确定培育目标,明确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标志性成果等,所在学院须在《任务书》签署承诺意见。

第三条 保障条件

1.学校将为入选者提供科研经费资助,资助额度为“培育计划(优秀)”10万元,“培育计划(杰出)”20万元,从基本科研业务费中支出。另外,学校将在校内有关科技资源分配方面向入选者予以倾斜;

2.入选者所在学院应大力支持入选者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加强管理,倾力培养,使其尽快获得国家杰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鼓励学院给予配套经费支持,同时希望学院在工作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为入选者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条 经费的使用

1.资助经费的使用应符合《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校发[2011]208号)的规定;

2.“培育计划”入选者若擅自离岗或调离学校,须退还本计划资助经费。

第五条 管理与验收

1.“培育计划”入选者,每年年底应向学校科技处提交书面度报告,汇报资助计划的实施、进展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2.在符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应人才计划申请条件的情况下,“培育计划”入选者每年必须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应的人才项目;

3.“培育计划”入选者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或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视为完成培育目。

4.“培育计划”结束后,入选者须向学校科技处提交书面结题报告及经费决算; 5.学校科技处将根据各学部计划执行效果,适当调整本计划限项名额。

第六条 “培育计划”资助项目所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等事宜,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14.人才培育战略 篇十四

当前,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启动了学科目录修订工作,对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的机制进行了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属于第十二大学科门类(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新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13类)“管理学”所属的五个一级学科之一。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化”逐步推进,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与理念不断变化,对地方高校培养管理类人才的人才规格、创新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复合化,乃至呈现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强的趋势。

给地方高校带来了挑战,也给全球各地区高等教育出了一个难题。面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迫切需要,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工商管理队伍。传统的学科型工商管理本科培养方案模式已无法适应这一要求,亟需改革与创新。借鉴国外工商管理学院的成功做法,培养应用型、职业取向为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工商管理本科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现实改革途径。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大潮冲击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工商管理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全面素质观,新的培养目标观、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教育观以及教与学统一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1确定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确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首先,确定“素质为根、应用为本、能力为上、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必须花大力气转变教师尤其是学术带头人的教育思想、观念。现在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理论学术型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强调学科本位,坚持学术取向,认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自贬家门。实际上,理论学术型、应用型不是层次上的差别,而是类型上的差别。应用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创造性的应用。笔者讲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一般的应用型人才,而是除了培养“师”(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律师等)字号人物之外,也培养“家”字号人物(工程技术与管理专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我们培养的本科生绝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就业,既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潜力,更要给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通过这样反复的研讨、宣传和导向,绝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才能得到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才得以与时俱进的准确定位。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地方高校再根据毕业生主要面向国内地区的实际,将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基础教育和政府与社会基层组织的业务骨干、管理骨干以及中小企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提出了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一体四翼”是指以“校园理论导向教学”、“企业现场实践”、“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四翼,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力、实践力、学习力)为主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2。1紧扣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构建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的校园理论导向教学紧扣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基础知识的校园理论导向教学。其中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素质的导向教学。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教学导向:一是“必需、够用”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扎实宽广的技术基础知识;三是广泛实用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政治、经济、管理、法律、文化、市场和语言等知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增强人才适应能力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所必需的基础技能两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就是工商管理专业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者相辅相成,是培养综合能力的两个必要基础。综合应用能力是人才总体能力的主要体现,是评价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准,也是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专业综合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能力,即知识更新、自我发展的自学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二是交流、协作与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这是进入21世纪和现代信息社会,技术应用性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三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需要加强理论课程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导向性,构建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注意基础、专业平台的构架,在课程结构上逐步形成“基础+专业”的平台化架构、“专业主干课程+跨专业任选课程”的模块化纵向化的校园理论教学导向。

2。2紧扣企业现场实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上设计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发展要求以后,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各种课程进行大胆的裁并、整合和内容的更新,设计、组织并开设全新的课程,构建出较为完整、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为实践教学预留充足的学分学时。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能力特点,需要构建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需要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整合实验内容,确定相应的基础实验(实践)技术系列、专业实验(实践)技术系列和模块实验(实践)技术系列等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比重,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验证性实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系;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要体现技能的综合训练,体现设计性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又体现统一实验课的阶段要求;要突出各阶段的能力培养重点,形成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实施个性化培养,在实验课程性质的设定上,可将本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点设定为必修实验(实践),对于技能延伸性实验(实践)或次技能点实验(实践),设为选做实验(实践),供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以个性化发展的空间。以基础性与先进性、综合性相结合为原则,筛除部分传统课程体系内的验证性经典实验,更改、串连成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原理、方法,解答、处理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的方式上,地方高校要注重因果式引导、成果型训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这对自主学习习惯与研究氛围的养成有积极的作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系统性、规范化的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可使所培养人才符合社会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3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化,全员参与”的“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

所谓“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化,全员参与”的“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实质是全面素质拓展。“全方位”的“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就是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专业教育和学生管理紧密配合培养人才。“全过程”的“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就是把专业指导贯串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培养人才全过程。“全人化”的“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就是“以人为本”,注重文明修身,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员参与”的“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就是党政工团一起动手,全体师生密切协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应用型本科人才不是“狭窄于技术”的工匠,而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因而,在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我们还要构建素质拓展体系。素质拓展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的拓展,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精神气质的陶冶和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应将规范化的素质拓展要求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注重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作用,注重科学精神的启蒙对成人、成才、创新创业精神的涵育。因此,将素质拓展体系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项目化管理、学分制认证、规范化运作的教育体系,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拓展体系的内涵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和专业外延的训练,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推动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与课内教学的结合,规范和加强课外教育管理工作。地方高校校内素质拓展训练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灵活开展,可以与科研工作相结合,结合专业特点,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构思、设计与实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制作竞赛、英语竞赛等综合性竞赛,通过各类专业证书教育、各类专项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中提高素质、获得技能;可以与学生社团工作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等。总之,“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化,全员参与”的“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客观需要。普通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时代赋予的任务,从目前高等教育培养方式的总体情况来看,迫切需要不同层次的地方高等学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2。4突出创新性应用型的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突出创新性应用型的“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们研究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基础并不扎实,科研素养与水平也还远远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虽然工科院校的本科生教育重在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但是在此基础上,为了强化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培养的差异性与独特化,使其具备各个高校大众教育的模式下,进一步完善学生们研究能力的塑造,其实也是为了适应社会与组织对不同人才需求的结果。基于此,有必要在日常的教学方式、大纲设置、教学进度上等各个方面进行适度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创造力”。首先,寻求与相关企业组织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真实的实验环境与操作技能提升的平台,为综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塑造提供好的基础。其次,如何诱导学生们有充裕的时间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能力的提高,进而上升到创新与研究的层面。最后,产学研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的多方协调与质量提高的评价方案与机制的健全。总之,“一体四翼”是指以“校园理论导向教学”、“企业现场实践”、“大型案例模拟规划与分析”、“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四翼,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论力、实践力、学习力)为主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支撑力度,优化课堂与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有助于学生们一般学习发展模式,强调自主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有助于培育应用型创新人才。

3结语

上一篇:《公文写作》试题下一篇:在政协第六届天水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