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生活作文(精选5篇)
1.中秋生活作文 篇一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往往无从下手,即使写出的作文也往往是东拼西凑,言之无物。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较有效的方法是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引导学生写生活化的作文。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链接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二、链接生活,积累素材
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这就说明了平时的素材积累才是写作的源泉。
首先,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比如通过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其次,引导学生锁定生活观察重点。只有经常进行有重点对象的观察,并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才有可能积累起鲜明的写作素材,否则,杂乱无章、毫无鲜明印象的观察是丝毫无济于作文的。对于这一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描写就是很好的范例。在文章的描写中,很显然,朱自清先生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观察重点的。他始终把目光投注在“背影”上,无论是对穿着还是动作都进行细致的观察。这一观察是这篇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撑点,如果作者没有这种潜意识的观察选择,我们也就难以体味到那样浓郁深沉的父子之情了。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要从众多的人、物、景中择出重点来。
三、链接生活,感情悟理
所谓真情实感也即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感从生活中来,自然、社会、人生都是写作的沃土。所以要获得实感,根本的经验就是去实感生活。我们要教育学生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要以饱满的感情去观察和对待周围的客观事物,去建立感情,再将这种感情融进写作中,这样就不愁文章没有情感没有感染力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走向创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让学生们站在风中、雨中、雪中、月下、花间等,去感受美好的景致。或凭窗远眺,写远山,远水或远天,使他们处于一种想说的写作境界。这样何愁写不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何愁他们思维不活,感情不丰,文章不好呢?”没有实地的观察,亲身体验是决不能写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感的文章来的。伟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小学生!
四、链接生活,走进作文
当我们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作文,就能让学生把作文练习融入到生活中,它不是作业负担,而是变成一种既快乐又有收获的事。同时,由习作练习获取的资源和在阅读教学中获取的资源互为基础,相得益彰,是语文能力生成的有效环节,为了更好的落实到生活中去作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和指导习作备课时应有新的认识;阅读教学活动与基础技能训练活动中要有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训练内容,要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习作训练备课不能只盯住课堂去备,而要放开思路,事先做好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外活动安排,如采访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收集相关的资料、做实验研究为习作而准备。结合课外活动课,开展有益发展学生观察、鉴赏,识别能力的活动,调动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的积极性。培养积累知识收集信息的习惯,教育学生做一个富有情感,明辨是非,学有所成的人,体现语文教学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写作文。
2.中秋生活作文 篇二
转眼间又到了中秋赏月之时,中秋节如水的夜色笼罩着笑语纷飞的兴致,宛如一首幽美朦胧的诗,斑斓在这令人遐思的画卷中;一片清辉播撒人间,我们的祝福和期盼都释怀在十五的眼眸里,随着月光的朦胧而充满激情。
【1】八月中秋,一个团圆的季节,在一轮明月的见证下经历过风风雨雨的饱经沧桑,古今多少欢乐多少怅惘多少思念都融入大漠落日圆又圆的泪光中,化成一缕淡淡的银光,给山欢水笑的大地注入了鲜红的活力。 每逢佳节,人们喜欢在中秋节之夜庭院漫步遐想,伴着一轮明月,细细品味这千年恒古不变的月色印记。仰望远山,翘首期盼,看那山巅默默颔首,模糊映衬出那种月夜的宁静,仿佛洒落一片静谧的诱惑,一杯清酒与月对饮,感慨释怀依然从心底油然升腾。“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影成三人”。阅读这些千古绝唱,感悟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演绎了一桩桩历史的沧海一瞬,给中秋节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内涵,炽烈与渴望的交织化作轨迹弧线,承纳深邃天空的博大和广阔,让诗意在神奇无限的蓝天白云间延伸,为每一个踏月寻梦者博得一丝慰藉,分享团圆后的一抹温馨。此时此刻,花儿在夜月里摇曳,朦朦胧胧的一色天景,为中秋的世界增添一份蔚蓝的欣慰!
【2】捧一轮月光入怀,会感化凝重与通透的灵心,缓缓注入高山流水般的恬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寄托。在皎洁的月光里翻阅着日渐消瘦的日历,如同翻过那满是泪痕的记忆,月圆的中秋,挂着晶莹的银露,在日子的扉页上,滑进眼眸,溅起点点苍白的酸楚;又一个中秋,又一个不得不在月浪的沙滩上奔走相望,伫望嫦娥守侯的美丽。花季的感伤和留念,暗涌一种惆怅,孤月的惨淡里,怅然横亘一片苍白的思念。思念那家乡的山,思念那远去的水,思念那梦中的呓语。
【3】小时候,中秋节是圆的,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笑脸,总是勾起那遥远的嘱咐与思绪,曾记得月光的清辉翻过院墙洒在地面上,一地流银。婆娑的树枝在秋风中摇曳,苍穹中繁星点点像千万盏孔明灯,又像一眨一眨暗送秋波的明眸,熠熠生辉。在记忆深处,中秋始终只是一种模糊而神秘的概念,中秋的月亮总是格外明亮, 窗外一缕月光掠过,经不住诱惑,掀开窗帘。月亮正沉沉的穿过云雾,苍白的脸上像是有云块的痕迹,仿佛撞了墙壁留下的创伤,但还手掩盖不住她美丽的特质。她的美丽从团团雾霭中透出,倾泻在大地上波光灵动,轻轻地被渲染成斑斑驳驳的影子。人们静静的观赏,抚摸着自己那一半残存的记忆和另一半微弱的梦想;伫立窗前,心踏着月色,努力寻找一份皎洁的寄托。
【4】中秋月圆时,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想总是覆盖了所有的情愫,把漂泊天涯的心仪那一缕思乡情歌点燃,一唱千年的乡愁之歌为湛蓝的天空凭添几分落寞和寂寥。天涯路远,山水寄情,一湾醇香流溢的乡情酌满了晶亮的酒杯,如玛瑙如碧玉如水晶,清纯透亮,勾兑着浓浓的相思和淡淡的伤感,深情而酸楚,一如唐宋诗词中跳闪出来的串串音符,叮叮咚咚敲击着每一位游子的心灵,沉淀和诠释千万年不眠不朽的乡情,真情而炽烈!
【5】又逢中秋,这个中华民族传统的佳节,从唐宋诗词的赞美,到明清赋予的气氛,流转的氛围凝聚成一种民族之魂,不管人走天涯,家庭团圆的梦总是铭刻在心,月是故乡明的牵挂时时祝福家人。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给人以美好的向往,赋予遥远把盏的思念;从乡村到城市,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私语。中秋月色沐浴过古人梦幻,又照耀着来者赞叹;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将明净无尘的灵韵赠与人间,依然以淡雅清绝的风姿摇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
【6】一轮明净如水的月,流淌着温婉的遐思,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向世人徐徐舒展了一轴包含盛情的画卷,给人以美好的回忆与向往。不知何时中秋月色渗透进了窗明几净寒棂,落在书案上浸染那一卷诗句和杯盏里的佳酿,墨砚映着婵娟,也变得几分清凉:一束柔毫描月圆,增添愁绪,临窗飘溢着酣畅淋漓的墨香;又将一帘幽梦,抛向了枝头,隔着朱楼小榭,高唱满月的独奏,演绎人间的美好祝福。
【7】中秋月,一轮清澈,千百年来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经历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遥望,对酒当歌浩瀚唐诗的熏陶,登高了望宋词的一展抒发,始终用祥和与宁静,留给芸芸众生又盈满一波波风尘仆仆的思念,寄托着天涯旅人浓浓的乡愁;中秋月拂过岁月的琴弦,远哼着无声古调,似清泉流溢出淡淡韵致;千年守候着人间万户,静看古今许多游子寻思,烛光摇红下慈母织补;也不知有多少回灯花挑尽不成眠,多少次高楼望断人不见。从古至今,来自天南地北的文人墨客,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但旧时的明月太高太远,令人的目光也无法企及。今日相守明净的记忆,凉风伴明月,青山织灵光,赋予了另一种传承的守望;在奔走相告的嘱托中,绽放笑靥的温馨里,翘首期盼的目光轻盈地掀开了中秋这个古老节日的门扉,人间都分享在月下品尝文字的快慰与寂寞。望长空心叹千古绕愁之事,唯独情字;看今日凭栏远眺,莫道是美景良宵,给人以美好的祈福,竭力实现垂青一生的呼唤,等待月色再一次洒满大地的快慰!
关于生活随笔散文之距离(二)
2岁的时候,距离是一辆军绿色的吉普,我在农村,父母在县城;
5岁的时候,距离是一圈高高的围墙,我在县城,姥爷在农村;
9岁的时候,距离是一个个兵器模型,我在动手组装,母亲在督促学习;
11岁的时候,距离是一座高大的铁校门,我要混迹社会,父亲把我关在校园;
13岁的时候,距离是一张成绩单,我为60分狂喜,有人为99分神伤;
15岁的时候,距离是一堵隔墙,我在这边听着数理化,她在隔壁背着史地政;
17岁的时候,距离是一种姿态,我倔强地站着一言不发,大人们焦急地坐着苦口婆心;
18岁的时候,距离是一份志愿表,我用10分钟填完了所有内容,别人想了一天却不知道怎么填;
19岁的时候,距离是一扇球门,我在前面练习射门,情侣们在后面沿着跑道漫步;
21岁的时候,距离是一条站台,我选择西去,你选择北上;
22岁的时候,距离是一杯酒,我说喝到即可,你说喝死才算;
23岁的时候,距离是一纸招聘单,我要培养人才,你要购买人才;
24岁的时候,距离是一盒烟,我抽蓝白沙,你点软中华;
25岁的时候,距离是天与地,我选择脚踏实地,你选择翱翔蓝天;
30岁的时候,距离是一条长长的井筒,我在井下检查,你在井上搓麻;
40岁的时候,距离一排会桌,我在这边骂你无能,你在对面笑我多事;
50岁的时候,距离是三尺讲台,我在上边讲得津津有味,你在下边睡得欲仙欲死;
60岁的时候,距离是一段乡间田埂,我在这边耕作,你在那边赏景;
70岁的时候,距离是一种态度,我握爱人的手,凝望夕阳回顾一生,你被医生包围,躺在病房延续生命;
72岁的时候,距离是一樽木棺,我在外面哭得痛不欲生,你在里面睡得充耳不闻;
3.关于中秋作文:中秋月夜 篇三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
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4.中秋节作文中秋团圆夜字作文 篇四
小编导语:中秋团圆夜是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节很快就要到了,中秋节讲究的是团圆,在外漂泊的我们都要回家去过中秋节,更多中秋节作文尽在百度攻略。
给大家出个对联,上联:半夜三更半。简单的五个字,却难倒了无数才子。这个对联是镇江金山寺方丈随口出给大才子金圣叹的,没有想到却把他给难倒了。很多年过去,一直未解。后来金圣叹因哭太庙案斩于金陵街头。临刑前,当方丈送给他月饼准备送他上路时,才意识到今天是中秋节,望着月饼,灵感突发,于是央求人拿来纸墨,挥毫写出下联:中秋八月中。一段中秋往事,浸满心碎别愁,有点伤感却也大义凛然。
中秋,作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就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宋朝的苏轼因为不能和家人团圆,于中秋深夜独饮,大醉后写下名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此篇,兼怀子由。”这种心情仍然是充满淡淡的愁绪。
中秋,把异地的我们平时对家人朋友的思念,打包收藏,然后在中秋这天释放。能够享受天伦之乐的,自然其乐融融。出门在外的,则格外孤独。中秋是杯酒,场合不同,味道也异。聚时酒显其香,散时则显其苦。
一只月饼,可以把思念表达,也可以把亲情凝聚。寄给家的月饼,每只都是一种心情。团聚在一起吃的月饼,每只都是一种祝福。
人生在世,离离合合,聚聚分分,都不能阻隔我们对这天的向往和期盼。皓月当空,夜如白昼,总有丝丝的牵挂和祝福,潺潺的流进心田。嫦娥也定是在中秋这天,望着月宫的桂花树静思,情到深处,泪水流过脸颊,一串串。她忘情地张开双臂,丝带飞舞,衣袂飘飘。恍惚间,人象鹅毛般飞了起来,她奔向了属于她自己的天堂,一个神话诞生了。
青春的我,也曾饱尝漂泊之苦,对家的思念因佳节尤甚。2001年身在南昌,正值中秋和国庆同日的夜晚,孤身一人于宿舍,舍友未归,窗外烟花却灿烂了夜空,落寞的心终于被引燃,思念涌到胸口,感觉些许窒息。月光一点点将思念拉长,一直延伸到几千里的北方。铺下方格纸,思绪如流水,一个时辰过后,千字的《思乡》一气呵成。该文被散文家徐敢先生所赏识,不仅修改了,还寄来了评语。之后,被选入散文丛书。我觉得,若没有中秋这个让人思念如麻的夜晚,也就没有当时的心情,更不能写出真挚的文章。
从01年离家,到去年12月18日来西王,六年的时间里,中秋节都是在外度过的,虽然没有和父母吃过一次团圆饭,却让我对家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体会,家因为分离才倍感温馨,若没有了漂泊,我想,家只是家,并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因为漂泊,才知道了家对我们每个人的不可或缺性。也知道了,团圆不仅仅是人的群聚,更是心的向拢,情的汇集。六年的日子,六个中秋,六个孤单的夜晚,今年,终于可以将孤单画上句号,将思念锁在家。
5.作文的生活化与生活的作文化 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 我们势必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应该以生活为起点, 倡导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笔者根据亲身的教学实践及对理论的研究, 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一.作文命题生活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的作文命题方式, 或许能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一点启示。
记叙文题目:
写人:邮递员、一个老朋友、我喜欢的老师、一个不幸的人。
写事:我难忘的一天、和一个小偷的遭遇战、一个兴奋的夜晚、闹鬼的房子、一个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参加过的一次婚礼。
议论文题目:
你所在的这个城市有许多问题———没有足够的停车场, 没有娱乐节目等等。写信给本地的市政当局, 提出你的意见, 说明应如何改进。
假如你去访问一位运动员, 他告诉你他成为名人以后的好处和坏处。例如他穿上印有雪茄烟公司名字的短外套就能得到许多钱。你将这次访问写成一篇文章, 写出对这位运动员所说的话是赞同还是反对。
假如你的表哥写信告诉你, 他要离开他的妻子和家庭, 准备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你写一封信给他, 试着劝他不要这样做, 说明你的道理。
说明文题目:
请你给你的弟弟妹妹介绍摩托车的维修技巧。
请你向一个外乡人介绍你的家乡。
我想, 我们语文教师看了上述文题后, 或许都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客观地说, 我们给学生的记叙文题目与上述记叙文题目较为接近, 也就是说, 我们的记叙文题目生活化程度较高, 这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喜欢写记叙文且容易把它写好的重要原因。但议论文和说明文的题目, 却相差甚远,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写这样的文题, 他们一定不会感到没有话说, 一定会有上乘作品问世。
二.作文指导生活化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和创造。中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来写去就是那几句废话, 没有自己的创造?写好人好事, 必定是公共汽车上让座, 或是拾金不昧;写我的妈妈, 必定是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 生病的时候守在我床前等。生活中那么多值得写的东西, 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指导。
1、指导观察, 选取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生活范围狭窄, 天天呆在四角的天空, 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 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 能找出一点令人心动的东西来, 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 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
2、开展活动, 丰富素材。
“作文来源于生活”, 但学校生活毕竟有限, 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跨出校园, 进入社会, 尽可能接触各种人和事。有意识组织活动, 可以让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春天来了, 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到郊外去欣赏春天的美景, 去感受春风的温煦, 春光的明媚, 春雨的滋润, 春雷的震响……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农村, 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苦, 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可以深入市场, 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游览名景胜地, 开展摄影等活动。也可以在教室里开展各种活动, 激励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 为作文积累素材。例如, 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赛、辩论赛、专题讨论会等。通过讨论交流, 相互激励, 不断地积累作文素材。
3、组织阅读, 充实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营养, 一个从来不阅读的学生, 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一个阅读知识面很窄的学生, 也不可能旁征博引, 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通过调查, 我们不难发现, 喜欢阅读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比较高, 当然, 这里讲的阅读是指阅读一些好的书籍, 譬如古典名著、现当代名家名作、科技读物、历史读物、文学期刊等等。
学生的生活十分狭窄, 他们成天关在四角的天空里。因此, 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广阔的书海中去遨游, 在书的世界里体验生活, 思索人生, 感悟生活。我们每周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去阅读报刊杂志, 要求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 以便积累作文素材与交流阅读成果。也可以把教室设置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 让学生时刻闻到书籍的芬芳味, 让学生时刻陶醉在书的世界中。每个同学捐赠几本书, 放在书架上, 由班上的学生管理, 每人可以一次借一到两本, 还可以拿出一部分班费购买最新的书籍。也可以根据我们所学的内容, 要求学生课外自己去搜集资料, 然后课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交流。例如, 学完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 我布置学生课外去阅读文学名著《骆驼祥子》, 一个月以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 学生的写作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三.作文写作生活化
写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无须给学生那么多限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多少字, 用多长时间完成, 一定要有深刻意义, 结尾一定要升化主题等。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他们只有套用作文模式, 仿照优秀作文范例依葫芦画瓢, 没有半点自己的感情。一篇文章写出来, 全部都是空洞的语言, 没有半点内容。所以, 在学生写作之前, 我们要创设一定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再去写作, 用说的语言来写作文。很多学生能说会道, 但要他们写作文, 他们就一个字也写不出, 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认识到作文其实就是说话, 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是作文。
四.作文评改生活化
过去的作文评改, 老师经常找出一大堆优点, 指出一连串毛病, 在学生作文本上写满红红的一大版, 这样改完一个班的作文, 老师累得半死。然而, 作文本一发到学生手中, 学生打开作文本, 看一眼分数, 扫一眼评语, 对于老师其它的修改意见置之不理。这样评改作文, 老师累得要死, 学生收获有限。因此,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批改方式。采取面对面的一一批改, 批改以后, 要求学生再写一遍, 然后再批改, 直到他写好为止。当然, 老师的时间有限, 精力也有限, 不可能每次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批改所有的文章, 但是我们可以依照学生作文的写作层次分组, 每次面对面地批改一个组的同学的作文, 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采取自评、互评、老师简单评改等方式。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同学都有一次机会面对面的批改, 不要求学生一个学期硬要完成多少篇作文, 只要他们能真正地提高作文水平就行。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引下, 我们势必要对中学作文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应该以生活为起点, 倡导作文生活化, 生活作文化, 必须做到:作文命题生活化、作文指导生活化、作文写作生活化、作文评改生活化。
【中秋生活作文】推荐阅读:
中秋节作文:中秋月夜10-26
七年级中秋感想作文:中秋月06-14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随笔08-01
中秋节英语作文:中秋节快乐10-18
中秋节作文500字 中秋游同里10-29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节到了09-24
作文 过中秋06-11
中秋那天作文07-09
写中秋作文09-08
小学生中秋节作文:难忘的中秋之夜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