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2024-07-13

公司会计岗位职责(精选15篇)

1.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一

1、根据集团财务制度,做好区域内分子公司的资金收付管理,资金盘点工作,指导出纳对电汇确认、支票填写存取,现金存取等工作。

2、指导出纳人员做好发票认证、领购、开具和保管工作。

3、能独立完成全套区域内分子公司帐务处理,工作细节要求:录入、审核原始凭证,记账、过账、结账和其他账务处理工作。

4、负责区域内分子公司:审核填报各类国地税月度、季度、汇算清缴、年终等财务报表及统计局等相关部门要求的各类报表,按要求进行纳税申报。

5、编制财务分析报表,将财务管理贯穿至整个业务始终。

6、按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对区域内分子公司的会计凭证、各类账表定期打印整理、装订成册及妥善保管,确保会计档案全面、完整。

7、遵守和维护财务纪律,执行财务制度,实行会计监督,负责会计稽核,对违反财务制度的收支不予办理;

8、编制区域内分子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做好日常预算控制与分析;

9、参与新项目的投资预算编制,协助做好集团的项目融资工作;

10、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

2.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二

一、上市公司造假成因分析

(一) 上市公司造假的动机及内在条件

1.保护上市主体资格。

根据有关规定, 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将被作为ST公司, 如果连续三年亏损, 其股票将暂停上市, 实施特别转让处理。上市公司一旦戴上ST、PT的帽子, 意味着该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问题, 在资本市场上无法与其他上市公司拥有同等的权利, 尤其是丧失了再融资的权利;上市公司一旦退市, 意味着一种稀缺资源的白白浪费。所以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保留其上市主体资格, 常常采取多种方法粉饰报表, 力求“扭亏为盈”, 防止退市。

2.上市公司资金的需求。

资金短缺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困境, 而从资本市场和信用市场融资和再融资是解决其困境的极好办法。为了筹措资金, 一些经营业绩欠佳的企业采用了虚增收入和利润的方式或采用高评资产的途径来增加资产和净资产的方法, 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包装”, 以期获得有关方面批准。而其上市后, 为了获取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政策, 又在经营业绩大作文章, 提高发行和配股价格, 再次募集低成本的资金。

3.勾结、操纵流通市场股价。

股票价格的升降直接受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往往通过虚假的会计信息, 与庄家、股评机构联手对公司的股票进行炒作, 从而抬高股价, 从中牟利。

4.大股东独揽公司大权。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 “一股独大”、流通股过于分散的现象非常普遍, 导致内部人或控股股东大权独揽, 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公司运作实质上呈现为关键人控制, 关键人往往利用其地位优势,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通过抬高新股发行价格、转移利润等方式, 获取不当利益。

5.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个人利益驱使。

在我国, 上市公司的业绩是企业高管人员政绩的体现, 同时也与高管人员的个人经济利益如工资、奖金等密切相关, 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优势, 通过虚增收入、利润等行为, 直接增加其个人利益。

(二) 会计造假的外部环境

1.外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外部监督主要包括法律监督、国家监督、市场和社会监督等。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 证监会力量薄弱, 在监管的规范性、全面性、及时性以及查处力度上都亟待改进和加强。同时, 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等方面不足, 社会媒体以及证券专业人士缺乏相应的勇气揭露上市公司会计造成假行为, 法制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的明显滞后, 这使得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力度比较薄弱。

2.会计准则、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准则制度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 在指导实际工作中, 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理解, 这客观上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同时法定会计政策往往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 这就使得公司在处理新业务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进行会计处理, 为滋生会计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在会计造假中的角色

现代企业中的财务总监, 正在逐步实现角色的转变, 他们已经在渐渐走出会计与控制, 从传统的“账房先生”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伙伴, 他们花在对日常财务会计工作处理和管理部门内员工上的时间将越来越少, 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如何将企业战略转化成切实可行的具体财务政策上来, 并且要注重处理好与企业内部经营者以及企业外部投资者的关系, 更加关注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和企业价值增值的实现。

作为管理者, 财务总监在会计造假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管理层作为会计信息的控制者, 对会计信息失真负有最大的责任, 公司的造假初衷也往往源于管理层的要求。按照国外流行的观点——缔约观, 投资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管理层接受投资者委托负责企业的经营, 努力为股东创造财富, 并以会计信息形式向股东报告经营状况与履行责任的情况。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往往决定管理层报酬的高低、股东的信心等。如果管理层为了粉饰公司的不良财务信息, 且违背道德的成本趋于零时, 其选择造假就很自然了。

财务总监, 作为虚假财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 同时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二道防线, 在道德与自身利益相冲突的两难境地下, 能否守住道德底线, 往往是虚假会计信息流向外界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因此, 财务总监的选择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

但是, 我国上市公司虽然设置了财务总监, 国有企业和其他一些企业当中设置了总会计师, 承担了与美国CFO相类似的职责, 但其职能却有很大区别。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中, 传统的管理流程仍占据主导地位, 一般来说, 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占据决策的主导地位, 财务部门的职能基本不被重视, 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 由于部分财务总监自身素质偏低, 还不足以担当“战略家”的角色。正如近日普华永道在对亚太区400名CFO调查之后, 对外界宣称:“在中国, 除了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外, 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财务职能仍停留在传统的记账阶段, CFO更像是账房先生”。在这种情形下, 财务总监迫于来自高层的压力, 只能按照管理层意图做好“账房先生”, 在利益与道德的博奕中, 往往很难守住自身的道德底线, 从而卷入造假之中。

三、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如何避免会计造假

要使上市公司摆脱会计信息造假的局面, 财务总监的作用不可或缺。而一名合格的财务总监必须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才能起到遏制造假的作用。

首先, 要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 从“账房先生”向战略家转型。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 作为一个合格的CFO, 他不仅应具有战略眼光, 而且是高明的领航员和敏锐的分析家;他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温和的指导者, 还应是实施经理和监督官;他不仅要擅长风险管理, 还应该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努力, 并作为评价其业绩的重要标准;他应该善于资本运作, 并对会计、税务和管理咨询极为擅长;要做到这一切有一个重要前提, 就是他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向董事会负责, 并取得董事会的支持。也就是说, 一名合格的CFO应该具备相当的知识和能力, 在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及制定公司财务战略中, 用自己的知识及战略眼光为老板出谋划策, 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而不必用作假来饮鸩止渴。因此, 合格的财务总监需要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包括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知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等, 要了解企业各方面的全盘知识。同时还能根据企业策略, 设计和建议经营、管理策略, 并对集团经营主生直接影响, 或能对本部门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又是经理决策的参谋与助手。

其次, 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表现在忠直、诚信、智慧、坚毅、积极、谦洁等方面。可见, 一名合格的财务总监, 要做到监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不仅仅表现在诚信、操守方面, 还表现在有进取心, 从知识能力方面提高自己等。也就是说,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就意味着其有能力、有正义感、诚信客观, 能够对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也能够抵制来自管理层的造假压力。如果每一名财务总监都能监守自己的道德, 为自己的职业范围画一条底线, 那么公司会计信息造假将会大大减少, 企业诚信指日可待。

摘要:本文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与财务总监职责进行了探讨, 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 并分析了会计造假中财务总监扮演的角色, 最后得出良好伦理素养及相当管理才能是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遏制会计造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结论。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财务总监

参考文献

【1】于瑞华等上市公司造假原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 (11)

【2】刘全保, 张永宏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分析研究聚集财会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张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会计研究2002

【4】刘姝威上市公司虚假报表识别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三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意义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时代的迫切需求下,计算机终于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是会计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革命,也具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会计管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会计理论的发展,而且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1.1 提高了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会计电算化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极大的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⑴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计算、分类、归集、存储、分析等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⑵缩短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周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时效性,提供更高效及时的会计信息;⑶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质量。

1.2 提高了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目的。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为从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创造了条件;⑵为从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创造了条件;⑶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可以带动或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1.3 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使传统会计学理论和实践均收到影响,许多地方需要改革后,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电算化会计不仅使传统会计使用的介质、工具、簿记格式等形式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会计核算的方式、程序、内容和方法,以及控制甚至管理制度都提出了相应的变化要求,并进一步涉及到会计学的理论问题,从而促进会计自身不断发展。

1.4 会计电算化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促使研究和从业人员能思考对策,提高自身。表现有:一会计核算作业方式落后,采用计算机集中核算时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人工核算的工作量比较大;二核算作业不够精细化,核算作业的核算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还有如核算风险预警机制缺乏、系统功能的发挥不够、高素质的电算化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企业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会计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核算工作,完善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2.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及职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应由传统的以总账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会计电算化应设立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系统设计员、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各会计工作岗位人员的职责如下:

2.1 电算主管岗位

⑴负责组织、协调会计电算化工作;⑵根据事业需要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⑶选定会计核算软件,合理配置硬件设备;⑷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会计电算化制度及管理措施;⑸负责制定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明确权限;⑹负责组织会计人员电算化知识学习与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⑺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检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转。

2.2 系统管理员岗位

⑴按照电算主管的要求,根据财务软件的特点和本单位的财务要求,具体负责制定电算化工作实施方案;⑵根据会计制度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体系、科目编码、科目名称及工资管理的基本代码;⑶管理电算化系统的日常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有效安全、正常地运行;⑷按照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规定、设置系统各用户组的权限;⑸负责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恢复、导入、导出、初始化处理工作;⑹负责系统软件、硬件的安全、维护工作,建立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及时消除系统运行故障,保障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2.3 系统操作员岗位

⑴负责对计算机记账后的数据进行审查、整理、分析;⑵负责会计报表设计和上报工作;⑶协助系统管理员设置、调整各用户组的权限;⑷根据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设置科目及项目控制;⑸负责专项资金的立项及预算控制;⑹负责财务各类综合数据查询及数据发布工作。

2.4 数据复核岗位

⑴负责审查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拒绝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记账凭证登记入账;⑵负责会计数据的复核、记账、月结、年结等;⑶确保会计数据的及时生成、负责对打印输出的有关凭证、账表复核并签章确认。

2.5 数据录入员岗位

⑴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说明进行操作,负责系统日常维护操作;⑵检查会计原始数据的审批手续,严格按照原始数据录入,录入完毕后进行自检核对;⑶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打印会计凭证,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预算部门、项目编码,做到摘要简明、数字准确、传递及时,编制记账凭证时应随机核查预算执行情况,对超预算支出有权予以拒编;⑷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议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更正会计差错;⑸可进行数据查询工作,但不得进行数据复核操作;⑹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记录故障情况并及时向系统管理员报告。

2.6 电算档案岗位

⑴负责保管采用光盘等介质存储的会计账簿及报表,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盗等工作,重要的会计档案要双备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⑵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复制,防止因损坏而丢失数据;⑶建立电算档案借阅手续,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借阅归还时要做认真检查。

结束语

如何使会计电算化的岗位职责更加科学符合实际,需要会计管理人员继续努力探索,通过制定科学的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使电算化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兴权.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岗位的分析与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7,S1.

[2]王霞.略论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J].民营科技.2008,03.

[3]李文梅.略论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职责和权限[J].经营管理者.2009,08.

4.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四

关键词:高职,会计人才,职业能力

一、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一) 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会计专业的社会需求及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为实地访谈, 主要采取按调研提纲询问的方式进行, 但并不完全拘泥于提纲, 此外还以电话采访的形式向企业会计人员和中介机构、毕业生进行调查等。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 其次为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 除此之外还有本校历届毕业生, 进行了典型性抽样调查。企业选取亚太酿酒、海航集团、椰岛股份、用友软件公司、海马集团、路桥投资建设公司、国泉金币公司、大岭农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惟信会计师事务所、信立德税务所事务所有限公司等30家大、中、小型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 毕业生选取2004、2005、2006、2007届100名学生。其中, 企业分布大型企业5家, 占17%;中型企业10家, 占33%;小型企业15家, 占50%。

(二) 会计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分析

1、需求量分析。

据中国财会网显示, 财会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仅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 屈居第二位。而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 截止2008年上半年, 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 同比增长20%, 增加近35万户。按此增长速度分析, 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 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 会计行业每年需要增加40多万会计从业人员。由此可见, 财务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2、需要层次分析。

经过调研, 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技能操作型人才;二是分析型人才;三是决策型人才。大型企业会计岗位分为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出纳与会计基层工作人员三层次;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则分为财务经理、出纳与会计基层工作人员两个层次。财务总监岗位需求决策型会计人才, 财务经理岗位需求分析型会计人才, 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需求技能操作型会计人才。财务总监与财务经理岗位通常是具有多年从业经验, 从基层岗位逐步提升的具有较强分析、决策能力的会计人才, 学历要求是本科、研究生。出纳与会计基层岗位并没有绝对的学历要求, 而更在意实践操作能力和所属行业业务的适应能力。

目前, 大型企业对会计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 急需的是学历高、阅历丰富、管理能力强的高层次会计人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已经超过800万家, 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 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 中小企业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 在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 中小企业约占60%, 中小企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中小型企业, 尤其是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流动性大, 需求量大。据对现阶段会计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调查表明, 90%的单位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 并有40%的单位愿意向社会公开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 对于创造能力的要求则在各种要求中排在第三位。现阶段会计人才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两难局面, 一方面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则是不少用人单位因寻觅不到满意的与岗位需求相切合的会计人才而犯愁。这警示我们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改变只注重课堂上的会计知识传授和学生专业知识量的增加, 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岗位适应能力传统教学模式。

(三) 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分析。

在我们调研的“中小企业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问题中, 受访者普遍认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审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是基层会计岗位所必需的知识要素。其中, 财务会计知识摆在第一位, 可见会计和财务知识仍是会计人员知识体系的核心。

在我们调研的“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问题中, 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分别是会计核算能力、成本计算能力、纳税申报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受访者普遍认为会计最基本的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 最欠缺的是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

在我们调研的“会计专业人员除专业技能外, 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技能?”问题中, 受访者认为会计专业人员还需要职业品行、计算机技能、语言交流能力、人际关系、分析性/批判性思维、知识更新能力、团队合作、决策能力等。被调查的会计从业人员则认为人际关系、分析性/批判性思维在专业教学中重视不够。

在我们调研的“你所认同的会计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与现行会计教育实务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问题中, 受访者认为现行会计教育实务与期望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之间存在差异, 仍然是更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技能的培养, 高职会计教育虽大力提倡培养操作技能, 但现实实施情况与职业需要尚有很大差距。

在我们调研的“对于财务会计应届大学毕业生使用情况的满意度”问题中, 受访者认为企业对这部分人才存在的普遍心理为:不是不想用, 而是不敢用。大多受访者表示在使用这部分人才中感觉到他们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实践经验太少, 实践动手能力差, 不能为企业解决财务工作当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大多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胜任工作。这表明, 在我国, 对大部分将流向会计职业界的会计毕业生来讲, 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应是高校会计毕业生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层次看, 为中小企业培养中高级实用性会计人才, 正是高职会计教育的合适定位。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越来越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 培养有专业、有能力、有效率的人才, 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即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决定高职会计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单一的知识、技能, 还要考虑为适应当前工作岗位和未来工作发展所需的各项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基本素质。

三、启示与结论

(一) 启示

1、高职会计教育。

(1) 培养方向要以人才市场为导向, 体现社会现实和未来需要; (2) 教学内容须紧扣社会实践, 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有效地安排和利用实习时间, 让学生有“真刀真枪”实干的经历; (4)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要互相渗透。

2、会计人才至少应该具备四种能力。

(1) 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 能在综合各种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公允的处理方法; (2) 具有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 及时学习最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3) 具有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 (4) 具有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

(二) 结论

1、高职会计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小而全, 即企业小, 会计人员少,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上手快、知识全面。为使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 我们要经常聘请了校外专家以及院内骨干教师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会议, 针对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做了相应调整。

2、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设置主要有出纳、主办会计、税务会计等。也有相当多的企业直接根据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 将会计岗位分为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因此, 上述的种种岗位即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

3、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手段上, 电算会计逐渐成为主流。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采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 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人机并存的会计核算状态。企业中应用的财务软件品牌很多, 因此培养学生通用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4、税务核算与纳税申报能力是“最应学习的能力”和“学校教育最欠缺的地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均认为税务岗位的知识学习不够全面, 知识应用能力差。可见, 现有教学中的税务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税务知识脱节较为严重。

5、除了专业技能外, 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涉及企业职工“五险一金”的核算) 等知识与技能也非常重要。在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时, 还应适当兼顾这些相关技能的培养。

6、一半以上的学生毕业后要兼任统计、文秘、人事管理等工作。建议选修课开设相关课程, 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

在调研基础上, 我们制定了会计职业能力素质表, 如表1所示。 (

参考文献

[1]鹿亚芹, 李名威, 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会计之友, 2009.5.

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篇五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 治理结构 规范体系

0 引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论基础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最终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

1 会计信息披露概念的界定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公开企业重要信息,以有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凡影响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目前和将来做出理性判断的,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信息,都应按着规范的标准公布于众。

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2.1.1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企业管理当局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真实;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

2.1.2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具体内容不充分。会计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发生的前后可能引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披露信息具体内容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对资金投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

2.1.3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上市公司由于担心其所披露的信息会影响其公司股票价格,往往迟迟不披露公司的重大信息,从而造成信息的滞后。在股票市场上,如果公司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则无异于为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

2.1.4 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随意。诸如报喜不报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中期报告过于简略,无法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关的重要数据;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

2.2 问题的成因分析

2.2.1 治理结构的缺陷 某些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多元产权下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度。这种股权结构严重削弱了多元化产权的股东制衡机制。适度的股权集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利益趋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优化。但是,股权的过度集中,将产生利益侵占效应。

2.2.2 巨大的利益诱惑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从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而有些中介机构、管理部门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利益,在虚假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2.2.3 造假成本低廉 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多的比例,被揭露的概率很小。虽然我国现已发布的一些治假法规,但有关惩治造假的规定过轻过宽。这样,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行为可能获得收益,造假者就可能进行博弈。

2.2.4 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准则,但作为报告主要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准则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披露要求缺乏一致性,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会计制度、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会计准则规范的是被披露会计信息的内容实质,但会计准则制度仍然不够完善。

2.2.5 审计执业不规范 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者,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信息披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投资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然而由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即由管理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并且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公司管理层来决定,这种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对上市公司不公正、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监控。

3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措施

3.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要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引进独立董事制度。采用独立董事制度,一定要摆正独立董事的位置,同时要出台相应的独立董事激励制度。同时要完善中小投资者的累积股票权和委托投票权制度,形成对大股东的约束,以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要建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约束机制,规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

3.2 制定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 建立并严格执行一整套科学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实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提。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的规范主要是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经济法规和若干补充规定,其中会计准则是核心。2007年在上市公司实施的会计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惯例规范信息披露的重要概念、内容与格式、编报规则,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可以形成一个公开透明、层次清晰的信息披露体系,实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目的。

3.3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监督作用 公正审计制度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必要保证。为达到公正审计应做到:第一,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第二,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证监会和中国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办法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第三,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对不规范执业者坚决查处,尽快建立起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增加注册会计师伙同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田波,赵利人,杨建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探析[J].现代情报.2005.(7).

[2]曲婧.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问题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5.(8).

[3]林钟高,章铁生.会计信息价值论——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6.会计岗位职责(证券公司) 篇六

2.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和总公司及营业部的财务管理规定、会计制度,从事营业部各项经济业务的会i核算。

3.对本部门会计以下岗位人员的业务有指导职能。

4.负责每日对资金柜的存、取款凭单、转账支票及电脑打印的“资金汇总流水单”进行详细的逐笔复核并制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有关部门协商并进行账务调整,确保凭单与实际金额相符。

5.负责对开户、销户数量及收取的手续费进行详细逐笔复核,检查是否有漏收、错收、故意不收或贪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査找原因,并报请领导处理。

6.负责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办理所发生经济业务的报销核算,做到用途清楚,开支合理、合法,手续齐全,需求正确。

7.负责营业部营业成本费用支出的会计核算工作,负责将费用支出核算到人,及时编制记账凭证。

8.负责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核算工作,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保证账实相符,及时登记营业费用明细账、往来明细账、负债及损益类明细账。

9.根据国家清产核资政策规定,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每年年底,与电脑部、综合部等有关部门配合,做好固定资产盘点、报废等工作,按规定手续和批准权限进行财务处理。

10.负责按规定做好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装订归档工作,同时保管如以前所有年度会计档案,保证无丢失、缺损。

11.负责交易日报月报年报的统计整理和报送。

12.每月月底及时结账,并与总账核对,保证明细账与总账相符。

13.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4.接受财务主管的领导,按照总公司批准的各项财务及营业部领导批示进行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

15.有编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权。

16.在业务上对出纳岗位有指导职能。

17.未经营业部总经理及财务主管同意,不得对本部门以外任何部门和个人提供任何财务资料。

7.内部会计控制及公司治理 篇七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与公司环境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指的是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为确定、监督和控制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而做出的制度安排,是公司正常运行的基础和框架。

每一个公司都生存、竞争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公司治理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公司外部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构成了公司的外环境;公司内部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管理水平、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生产规模和科技实力组成了公司的内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都制约了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公司治理又反作用于公司环境。公司环境与公司治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委托代理理论和团队生产理论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论依据。公司制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此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理论针对两权分离下的利益冲突、制衡和激励,提出针对合约或信息的不完备性、不对称性,遏止“败德行为”而必须采取的治理措施。通过合理配置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达到协调、约束和激励的目标,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公司外部的不同市场环境,公司内部在利益上分享和制衡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约束制度,出现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

由于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各个国家相应地形成各自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比如:美国是外部控制型的治理模式,美国公司环境的特点是股权高度分散,融资主要依赖于股票市场,同时有发达的经理市场和严格的信息披露监管机制。所以注重外部公司治理是美国公司治理的主要特点。相反,日本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相关利益主体组成的严密内部治理结构和薄弱的外部治理结构组成了日本公司治理的主要特点。韩国公司以家族型企业集团为主,家族型的内部治理结构和不完善的外部治理组成了韩国式公司治理的主要特点。

重外部治理的美国式、重内部治理的日本式和家族型内部治理结构,在公司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都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只有内外共同治理才是最佳的治理方式。

二、公司治理与公司内部会计控制

严格地说,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司治理解决的是股东、董事会、经理及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划分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问题。而内部会计控制则是管理当局(董事会及经理阶层)建立的内部管理制度,属于内部管理层面,解决的是管理当局与其下属之间的管理控制关系。但内部会计控制又与公司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联系具体表现在:

1.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都统一于实现企业的目标。如前所述,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主要是减少虚假会计信息,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其基本目标乃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防止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股东的利益。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和公司治理都统一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2.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根据控制论原理,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

3.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都遵循相互牵制、制衡的原则。内部牵制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内容,事实上,早期的内部控制概念就是指的内部牵制。而完善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牵制、制衡关系。实际上,经济学中也常把内部公司智力称为内部控制机制(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4.公司治理设定了内部会计控制最重要的控制环境。内部会计控制必然是在确定外部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之下的事实。

5.从会计控制的方法来看,现代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资产保护控制、人员素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公司治理里中一些内容也属于内部控制,如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的方法与公司治理的方法都有共同之处。

三、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发展特点

我国的公司治理目前仍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颁布的法规从外部要求公司進行内部控制规范。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从无到有,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特点:内部控制的概念更加广泛——从内部会计结构发展到主次明确的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主的内部控制;规范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由信息披露和审计的角度转移到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强调风险控制;关注内部控制环境;突出企业内部的全面控制。

虽然我国目前的规范与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内部控制理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已经开始从公司治理的高度来规范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适合我国现阶段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中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四、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我国公司内部会计控制

1.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完善外部治理机制。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都需要逐步完善公司的外部市场,包括商品市场、人才市场、金融市场都需要发展和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规范要随着外部市场的发展而同步发展。

2.完善内部治理。完善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经理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3.联合指定内部控制规范。根据我国公司的内外环境,在公司外部市场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仍然以政府部门制定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从外部向公司内部施加压力。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由国务院发布《公司内部控制条例》。

4.加强对公司治理基本理论的研究。从内部控制结构论提升到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论是大势所趋,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把对内部控制方法的评价提升到经营效果和经营业绩的评价,实现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

5.引进和探索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监控方法。引进、消化国外成功的内部控制评价、监控方法,如控制的自我评估(CSA)等,建立适合中国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监控方法,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运行都处于科学的评价、监控之下。

公司的会计机构要积极修改订正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公司决策层应当慎重考虑公司会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提出的改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化建议,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始终保证内部会计制度的适应力和活力。

8.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八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授课方式与本科院校一样, 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重点讲授会计记账, 通常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业务题, 让学生做出会计分录的方式, 很多学生会计分录掌握的非常好, 可到了就业岗位, 无法将原始凭证与会计分录联系到一起,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重构了课程内容。

一、根据岗位需求重构课程内容

经过实地调研, 参考会计从业标准, 开展专家座谈会, 对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以及督导老师、任课老师的交流与讨论等, 进行课程的重新设计。通过调研, 总结了会计岗位, 并对每个会计岗位分析其所需的工作能力, 并按照会计工作流程重构了课程内容。整体课程内容是以项目为导向, 总结了三个项目17个任务,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课程内容, 深受用人单位和学生好评。

二、课程设计的出发点

(一) 课程内容设计能够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职业素养的培养和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项目一提供了企业经营中常用的原始凭证的联次、使用流程等信息, 帮助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能直接根据原始凭证识别经济业务, 避免了教学中过多使用文字叙述经济业务的弊端。项目二站在初学者角度, 对会计实际工作中的会计核算流程进行适当简化, 方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和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项目三提供的任务情境, 模拟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 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手工会计操作能力。

(二) 课程的考核设计为师生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阶段。过程性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旨的小组任务考核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个人项目考核;终结性考核是以知识掌握为目的的个人闭卷考核。上述考核方案, 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考核, 能较好地达到本课程已设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三、课程内容的具体设计

见表1

参考文献

[1]杨智慧.高职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设计新探.教书育人, 2014 (05) .

9.公司财务会计岗位职责 篇九

2、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会计制度。

3、对各项费用报销单据审核和线上流程审批,并进行分类汇总。

4、负责登记分公司的明细分帐和总分类帐,按部门正确核算成本、费用,做到记帐准确、单据完整、手续完备。

5、及时、准确、清晰编制和上报各类费用会计报表和统计表,做到帐表相符。

6、负责组织清仓核资,对存货、采购进行审核,办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盘盈盘亏、报废的报批等会计手续。

7、按会计档案管理要求,装订会计凭证,保管好会计帐册和各类报表。

10.物流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十

2. 承运商每月运费核算,运单的收集,审核,保管并定期归档

3. 收集账单和发票,审核否有异常,保证运费可顺利支付

4. 负责公司结算制度、流程、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5、费用、成本财务分析,按月度、季度进行,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数据有一定敏感度

11.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十一

会计收益是会计学上的收益概念, 它是指来自企业交易活动的已实现的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 会计收益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当收入、 费用的确认与款项的实际收付归属于不同期间时, 会计人员会通过应计、待摊、预提等专业方法将收入、费用进行跨期调整, 这就容易导致收益操纵。另外, 会计收益由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两大部分组成, 经营性收益主要来自企业的主营业务, 非经营性收益主要来自债务重组损益、政府补助、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 处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净损益等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 会计收益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业绩考评以及做出投资、信贷决策和财务预测的重要依据, 如果信息使用者盲目地使用了被人为修改过的会计信息以及非经营性收益比重过高的会计收益, 必将被其误导, 从而产生会计收益质量问题。

会计收益质量反映的是财务报告收益与公司实际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 即会计收益所表达的信息是否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 如果会计收益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公司业绩, 则认为会计收益的质量好; 如果会计收益与公司业绩相背离, 则认为会计收益的质量较差。 如果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如何通过会计报表数据及表间关系来分析会计收益质量, 掌握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 将会大大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效性。

二、 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虽然资产负债表项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会计收益情况, 但是通过对表中某些项目的增减变化进行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出会计收益质量较差的企业。

(一) 应收账款项目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 上市公司为了博得客户的青睐, 采取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扩大销售收入, 而上市公司销售额的多少以及销售收入确认时间都会对当期的会计收益及会计收益质量产生影响。 上市公司为了维持较高的收入增长率, 使会计收益看起来更加可观, 对资金不足的采购方就会采取赊销的方式实现销售收入。此时, 虽然上市公司的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但随之而来的是产生大量的应收款项, 导致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降低了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 从而影响上市公司未来会计期间的收益。因此,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项目进行分析时应注意该项目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其增长是否与过去保持一致, 若出现短期大幅增长, 则应收账款所带来的会计收益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如2009年4月在香港上市的银基集团, 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该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仅为4 328万港元, 但是自2010年9月以后, 应收项目开始大幅度上涨, 截至2012年9月30日, 该项指标上升到12.7亿港元, 说明银基集团上市三年以来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涨了近50倍。 除此之外, 公司的应收款项回收也出现了大幅延迟, 据银基集团2009年年报显示, 六个月以内的应收款分别为2 565.4万港元;六个月至一年以及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分别为6.1万港元和23.5万港元, 半年以上应收账款所占比例仅为11.4%。2011年, 六个月以上的应收账款所占比例增至32.1%。 2012年, 六个月至一年以及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及票据为87 558.6万港元和32 047.6万港元, 两者合计占到了应收账款总数的94.4%。 银基集团三个会计年度的收入分别为13.5亿港元、22.2亿港元、29.7亿港元, 合计为65.4亿港元; 净利润分别为3.9亿港元、5.9亿港元和6.9亿港元, 合计达到16.7亿港元。 巨额应收款项带来的是公司孱弱的现金流, 缺乏足够的现金来支持公司后续的发展, 其会计收益存在质量隐患。

(二) 应付账款和长、 短期借款项目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企业负债的增加, 预示着企业可能正处于经营状况恶化、 资金短缺的境况。没有充足的资金支付货款, 造成应付账款大幅增加; 借入资本维持企业运转, 借款项目不断攀升。高负债会拖累企业的盈利能力, 加大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 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即使企业暂时处于盈利状态, 但其未来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会计收益质量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高负债盈利的企业, 我们应重点关注其会计收益质量, 对其盈利的持续性进行深入分析。 如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 公司实现净利润约为6 079万元, 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 267万元, 并且发表声明, 公司经过不懈努力, 经营能力、资产质量和财务状况大为改善。 但实际上公司存在高负债风险, 其中应付账款30 194万元, 短期借款2 386万元, 长期借款69 007万元, 合计占资产总额的71.95%, 总资产负债率高达93.45%, 资产结构极其不合理, 存在严重的债务危机。 2011年高负债弊端不断显现, 财务费用上涨明显, 拖累企业盈利能力, 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至95%, 资不抵债, 年终亏损1 763万元, 2012年亏损至8 088万元。 可见, 高负债使企业的财务成本上升, 减少企业创造的现金流量, 是企业成长的包袱。

(三) 各项减值准备金项目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提高资产质量, 使资产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 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但由于计提比例的主观判断性, 使得减值准备成为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少提来增加收益, 也可以通过当期一次性多提, 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来调节各期会计收益。 这些方法使得企业对未来资产减值的风险所做的准备不足, 未来期间会计收益质量将可能出现下降。因此, 对各项减值准备的分析应注意各项减值准备金的计提是否充足、 是否存在大额转回前期计提的减值准备金来调节利润的行为。

(四) 资本公积项目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由于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而且它通常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因此, 资本公积信息对于投资者、 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十分重要。 有的企业通过伪造评估结果来虚增企业的净资产, 以此来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蒙骗信息使用者, 误导决策。 因此, 为了避免虚增净资产, 在资本公积出现大额增长时, 就有必要明确资本公积的构成。

(五) 无形资产项目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为了减少企业的费用支出, 使利润看起来更加客观, 企业可能会选择将费用资本化。 对于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发生的研究支出及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必须在支出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不得予以资本化, 但是什么样的支出符合资本化的条件会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企业为了提高收益, 可能将不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资本化, 确认为无形资产逐年摊销。除此之外, 企业还可能选择延长摊销年限的方法, 来降低各期的摊销额, 从而增加企业利润。 因此, 对于无形资产增加, 应结合报表附注分析其合理性, 以确认其是否为利润操纵行为。

(六) 递延资产项目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 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 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递延项目符合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但是容易被管理者利用, 将不应该分期摊销的费用计入递延资产, 推迟费用的入账时间, 从而达到降低本期费用的目的。 管理者也可能不按规定摊销期限计算摊销或任意进行摊销, 从而调整各期的会计收益, 使得会计收益质量低下。

三、利润表的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利润表是最直接反映企业会计收益的报表, 但是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利润指标来判断企业收益质量的好坏, 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利润的来源和结构。 企业的收益来自经营性收益和非经营性收益两大部分。 经营活动是企业赚取利润的最基本途径, 因此经营性收益是企业收益的最稳定来源, 其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大, 表明收益质量越高。 而非经营性收益主要来自资产处置、 证券交易以及一些临时性的收支活动, 这种类型的交易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具有偶然性、非持续性和风险性, 不能反映企业的核心能力。 如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 公司前三个季度营业收入31.2亿元, 同比增长1.3%, 利润总额3.4亿元, 同比下降2.3%, 净利润2.6亿元, 同比下降2.7%。 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9.8亿元, 同比增长3.01%, 利润总额8 594万元, 同比增长6.6%, 归属股东净利润6 424万元, 同比增长6.3%。 从财务报告上看, 公司第三季度经营业绩明显好转, 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 在光鲜的业绩报表的背后却隐藏着盈利能力偏低的事实。 公司因投资项目, 第三季度实现约1 689万元投资收益, 如果扣除此项非经常性收益, 第三季度利润总额将会下降15.1%。 在市场疲软的经营环境下, 投资收益成为公司2012年利润的主要来源, 加之综合毛利率的持续下滑和费用率的持续走高, 广州友谊未来的走势还难以确定。由此可知, 非经营性收益虽然也能为企业带来利润, 但不能代表公司的持久盈利能力。因此, 在对利润表进行分析时, 应首先关注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经营性业务还是非经营性业务。在非经营性收益中, 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是调节利润、 扭亏为盈的常用手段, 需要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重点关注。

此外, 企业的关联方之间有可能为了某一方的利益, 在违背市场公平交易原则的情况下进行业务往来, 这就使得信息使用者必须关注关联方交易在成交价格、 成交时间等方面的合理性。 中国证监会已经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单独披露关联方交易, 将因关联交易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摆在明处, 以期引起信息使用者的注意。 这样, 我们通过查看企业的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及会计报表附注就可以了解相关情况。

四、 现金流量表的会计收益质量分析

利润是虚化的, 而现金才是真实存在的财富。现金流量来源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 不需要像权责发生制那样考虑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因此现金流量反映的信息更直接、更真实, 不会受到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可以有效鉴别会计收益质量的高低。只有伴随着现金流入的利润才是高质量的, 才更加可信。 因此, 将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有效检验企业的利润质量。 在现金流量表中,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最直接反映出企业利润背后是否伴随充足的现金流入的指标。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进行对比, 若二者相差不多, 说明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匹配程度较高, 利润质量也较好。除此之外, 现金流量与往期相比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减变化, 也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比如, 大量应收账款在当期收回, 而又没有再次投入到生产环节, 虽然现金流量增加, 但企业的收益能力却没有因此而增长。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减少也可能潜藏着危机, 是购买的原材料降价了还是因为销售不畅不再购买原材料, 这对企业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除了关注各部分现金流量是否合理外, 同时还要注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占总现金流量的比重, 该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企业依靠自身经营来创造现金的能力。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的会计收益越稳定, 持续性好, 财务基础稳固, 会计收益质量较高; 若指标值较低, 说明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投融资活动, 会计收益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 收益质量低下。

企业的会计收益能力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利用会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 还要结合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经营环境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来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从而得出对企业会计收益质量的综合评价。

摘要: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并据以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对会计信息的客观披露, 能使信息使用者更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对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进行分析, 有利于利益相关者通过会计报表识别上市公司会计收益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会计报表,会计收益,会计收益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莉.如何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J].改革与开发, 2013, (6) .

[2] .田月昕, 冯娟.企业收益质量影响因素及其评价[J].商业会计, 2012, (10) .

[3] .李亮.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9) .

12.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 篇十二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相互影响

概念

会计信息质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 2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2,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基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FASB认为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要具备有用性,需要具备的首要质量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约束条件是会计信息的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相关性质量又是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方面质量组成,可靠性质量则由可稽核性、中立性和如实反映三方面质量组成。

笔者认为: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在一些基本原则上,这些基本原则就是:(1)成本效益原则——从会计系统获得的收益必须大于运行该系统的成本;(2)有用性原则——会计信息要成为有用的会计信息,必须要具备可理解、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和真实性等特征,会计系统的设计者必须要考虑不同用户的需求知识水平。(3)弹性原则——会计系统应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并随着信息需求的改变而改变。会计系统应该具有充分的弹性以适应需求的各种变化。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也就说公司治理是规范公司不同权利主体之间权、责、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达到各权利主体间的监督与制衡。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管理大前提。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1)会计信息是监督与沟通的渠道,为公司治理服务。

现代企业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而采取了两权分离的组织形式和多层次的组织结构,这就使得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此时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系和促进着监督和激励的相容、制约代理人的行为,使其按照委托人的目标函数执行公司事务。同时,也是联系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权利与责任的桥梁,会计信息系统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计量代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并向委托人提供报告,从而帮助委托人评价管理层的投入与贡献,并作出相关的决策。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围绕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高效匹配。

(2)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是公司治理的基石。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控制主要是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构成。后来内部控制的结构理论又进一步被定义为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督者五个要素构成。无论在哪一个阶段会计信息都是公司治理中的一部分。

(3)充分的信息披露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降低产业的成本。

事前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使外部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降低投资者对公司前景评估的不确定性,帮助外部投资者识别那些质量较高的企业,这不但有助于将资源引向高质量企业,而且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因不当投资而导致的损失。

事后的会计信息披露了公司资财的使用及其效率、效果,可以帮助投资者正确评价并监督管理当局的业绩,减少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从而保护自己投资的安全与获益。提高公司运作的透明度,使外部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和监督企业的运作过程与结果。

所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降低公司治理的整体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完善的公司治理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和保证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而会计数据的来源是公司。从而公司治理将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包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用性 ( 价值相关性) 、会计信息披露的种类和详细程度、及时性等。公司领导对公司治理和财务报告的关注是防止出现虚假、漏报、错报等的重要因素。公司领导应该持有真确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合理的确定组织结构、权利与责任的授予、人力资源管理等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

(2)公司内部治理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公司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同公司的治理结构密不可分,受到公司内部制度环境的深刻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源自公司的治理行为1985 年,Treadway 委员会,该委员会探讨的问题之一就是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其中包括内部管理不健全问题。有效的公司治理有助于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改进,从而影响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结束语

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和内容。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而会计信息的高质量是公司治理的基本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和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公司的会计信息。因此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信息质量是任何一家公司在当今社会决胜的砝码,一方面公司应该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治理制度。另一方面增强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信息的内在逻辑关系,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当局进行内部控制评估和报告,并可考虑由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时展,1992,“会计信息系统三评-一一一决策论和受托责任论的论争”,《财会通讯》第6期。

[2]魏明海 龚凯颂 主编 ,会计理论(第三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编,会计(Accounting)201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美]韦安特 基索 金梅尔著 会计学原理,中信出版社。

[5][美]保罗 B.W.米勒等著,阎达五、李勇等译,高质量财务报告,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年 1 月第一版

[6]Whittington,G. 1993.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23 (91A) : 311- 319.

13.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十三

1、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进行记账、算账、报账规定严格财经纪律,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晰。

2、会计人员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是:(1)敬业爱岗,(2)熟悉法规,(3)依法办事,(4)客观公正,(5)搞好服务,(6)保守秘密。

3、负责编制月、季、会计报表及有关说明,每月初向公司领导及时、真实、准确地报送会计报表,完整地反映财务状况,并按季度进行财务分析。

4、负责会计核算,特别对应收、应付等往来账要及时清理;协同办公室定期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物品进行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发现不符,必须查明情况及时汇报。

5、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本、会计报表等档案资料。

6、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出纳岗位职责

1、出纳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往来结算、工资核算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2、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库存现金按规定限额执行,不得挪用、不得以白条抵库、不得坐支。

3、开具支票,办理汇款时要按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办妥有关手续,不符合规定者予以退回。

4、登记银行存款、现金出纳日记账,支票及已签发的支票存根联。做到随时发生随时登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5、负责公司员工每月工资、补助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的审核和发放。

6、每月10日前,将上月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逐笔核对,如有未达帐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14.公司会计岗位职责 篇十四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是指一个企业取得对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后, 形成了母子公司, 为增加持股比例, 母公司从子公司少数股东处购买少数股东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对于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性质问题, 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该项活动具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性质, 另一种认为该交易或事项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 不会导致报告主体发生变化, 因此不属于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 》明确指出: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实质上是股东之间的权益性交易。权益性交易又称资本性交易, 与损益性交易须确认损益相对应, 权益性交易不得确认损益。权益性交易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 如企业发行股票取得发行收入、企业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减少净资产等;第二类是所有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按照权益性交易的基本原则, 企业与所有者之间的交易, 不得确认损益, 而应该直接计入权益 (可理解为计入资本公积) 。由此可见,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不属于企业合并, 不需要判断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投资成本的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 》中指出: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于自子公司少数股东处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4条的规定, 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在首次购买之前, 需要判断是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如果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则合并方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按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记“应收股利”科目, 按支付的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 贷记有关资产或负债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如为借方差额, 应借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不足冲减的, 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上述业务如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进行的, 应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面值总额, 贷记“股本”科目。如果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

在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时, 不需要区分是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购买方 (母公司) 的投资成本 (新增部分) 以购买方付出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

例1:2008年2月18日, 甲公司以6 000万元的银行存款获取乙公司60%的股权, 从而达到对乙公司实施控制的目的, 合并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12 000万元。2009年6月20日, 甲公司再次以2 000万元的银行存款获取乙公司20%的少数股权。

1. 如果甲乙两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那么

2008年2月18日则可认为是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购买日, 此时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6 000万元, 即首次购买取得控制权的投资成本金额。在2009年6月20日, 甲公司 (母公司) 想进一步增加对乙公司 (子公司) 的持股比例所取得的20%的少数股权份额, 应以2 000万元作为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 如果甲乙两公司系同一集团控制下的两个公司, 即双

方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 那么2008年2月18日则可认为是该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日, 此时, 甲公司首次购买取得乙公司控制权的投资成本金额为7 200万元 (12 000×60%) 。在2009年6月20日, 甲公司 (母公司) 所获取的乙公司 (子公司) 20%的少数股权份额, 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一致, 依旧是以2 000万元作为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会计处理

母公司取得控制权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13条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确认为商誉。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不需要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权益时则不用区分企业合并的类型, 而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 》中规定进行操作, 即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应以购买日 (或合并日) 开始持续计算的金额反映。母公司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 (或合并日) 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 应当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的余额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不再产生商誉, 企业合并报表中出现的商誉为母公司取得控制权时计算所得。

需要注意的是,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 》的这一规定有一个特定的范围限制, 即母公司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 (或合并日) 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大于零, 但是实际工作中可能还会存在两者之间的差额小于零的情况, 如果出现该种情况, 应按其差额, 借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 贷记“资本公积”项目。

例2:2008年2月18日, 甲公司以6 000万元的银行存款获取乙公司60%的股权, 从而达到对乙公司实施控制的目的, 甲乙两公司在合并之前不存在关联关系, 也不受同一公司的控制, 此时,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11 000万元。2009年6月20日, 甲公司又以2 000万元的银行存款获取乙公司20%的少数股权, 甲公司和乙公司的少数股权持有者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2009年6月20日, 乙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总额为12 00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

1.2008年2月18日取得乙公司60%的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6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60 000 000

产生的合并商誉为11 000×60%-6 000=600 (万元)

2.2009年6月20日购买乙公司20%的股权:

借:长期股权投资2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20 000 000

3.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甲公司 (母

公司) 确认享有乙公司 (子公司) 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应为2 400万元 (12 000×20%) 。由上述2的计算可知, 甲公司 (母公司) 购买乙公司 (子公司) 少数股权时所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2 000万元。2 400-2 000=400 (万元) , 即甲公司 (母公司) 确认享有乙公司 (子公司) 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减去甲公司 (母公司) 购买乙公司 (子公司) 少数股权时所新增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后的金额, 该差额为400万元。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资本公积”项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4 000 000

贷:资本公积4 000 000

除了对这一差额进行调整以外, 还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的要求进行其他方面的调整, 在这里不再赘述。

15.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篇十五

关键词:公司治理;会计信息;信息质量

一、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含义

公司治理主要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其中前者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一般是作为事前控制。外部治理主要以经理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组成,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对于公司的治理者们来说是无法逃避的问题。由于面临经营公司的外部压力,对公司外部治理的把握至关重要,外部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构成。

高质量会计信息一方面应该是充分的,要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依据全面的会计会计信息做出决策,这是从量的角度做出的考量;另一方面,应该是真实的、可靠的、相关有用的,只有满足了这类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才不会因为根据会计信息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是从会计信息质的角度做出的考量。

二、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间的关系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内部治理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于公司治理而言是有利的,有效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角度:

1、会计信息质量对股东的影响。对于股东而言,股东大会有权对公司的重大事项及决定做出裁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是股东高效、及时、全面的做出决策,合理预测公司的发展前景,做出合适的决策。

2、会计信息质量对董事会的影响。对于董事会而言,董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是公司的决策机关,是公司所有者联系公司的纽带,那么对于董事会来说,获取及时、准确、充分、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于公司的有效运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会计信息质量对监事会的影响。监事会是由监事组成的,代表股东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管以及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监视会要想切实有效地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管,避免损于公司利益的后果发生,就需要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履行好监事会的监督职责。

4、会计信息质量对经理层的影响。对于经理层而言,经理层是由董事会聘请的,负责公司的一般经营活动的业务执行机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帮助经理层进行一般的经营决策,也可以减少应为代理委托关系导致的代理问题的不利影响。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外部治理

1、对资本市场的作用。在资本市场中,通过接管机制,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作用可以得到明显的体现。由于出价方即接管者会对目标公司进行相关的搜索、评价其财务状况及价值,以确定最终的交易价格。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无法离开会计数据和财务信息。

2、对经理市场的影响。在企业的所有者筛选未来经理人的时候,就需要判断应聘者是否能胜任相应职务、满足管理公司经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一般通过经理人能投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才能大小进行的考量。一般对经理人员的现时定价,还要依赖该经理人以前的业绩,这时详细的业绩清单,即披露的会计报告就可以量化进行评价。

3、对产品市场的影响。衡量公司治理的效率和经理层的管理能力,一般根据产品的价格、销售量、市场占有量和市场增长率等信息。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大致得出公司的管理水平,并且能够判断出企业的发展前景。此外,通过这些指标,利用财务管理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如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等指标,进而可以考察出企业收益背后隐含的财务和经营风险。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提前做出决策进行规避。

三、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还不够合理

在我国,大多数公司的内部治理还不够完善,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往往由国有股股东担任,有的还兼任总经理,这种局面自然难以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在这类情况下,如果控股股东和公司经理层及注册会计师合谋,上市公司很可能会进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隐瞒重要信息或者故意漏报重大事项,误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所以股权结构必须改变这种“一股独大”的现象。

(二)董事会和监事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其地位比较模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且可悲的是,董事会作用也非常的微弱,这是由于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管理和控制不够具体,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虚化。另外,监事会也不是万能的,往往是自己监管自己,这样监事会的作用就很难得到体现。由此可见,我国公司中的监事会制度,不能真正发挥其监督的功能,作用非常有限,一言以蔽之,监事会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三)公司内部的激励机制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目前一般经营者的收入与其在公司的业绩之间没有构建合理的关联,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都还不足。例如,报酬结构的不合理、股权激励政策等类似的长期激励政策的缺乏,使得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容易为了短期利益做出不符合公司利益的行为。

四、完善措施

(一)完善董事会制度

在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度还不很很健全,甚至说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董事长、总经理等执行人员重合的现象比较常见,还有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还不高。因此,建立完善独立的董事会制度十分必要,才能发挥对大股东有效的监督及制约,才能确保董事会既能独立于管理层进行决策,同时又能独立于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事务进行比较客观的判断,进而达到监督及发现公司大股东或者管理层恶意操作会计信息的行为。

(二)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合理的股权结构对于有效的公司治理体制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要杜绝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现象,股权结构的现状必须被改变。一方面是调整持股结构,减少国有股和非流通股份的持有份额;另一方面要同时降低国有股的比例,并且提高股票的流通性,还要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持有公司股份的股权结构。

(三)完善公司外部治理体制

在公司外部治理的构建上,应当建立规范合理的经理层市场和高效的证券市场,经理人的选择、评估、推荐、声誉评价、跟踪监督和管理机制也急需建立并得到完善,使该声誉机制可以将不合格者的经理人驱逐出经理层市场,从而逐渐形成高效、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这种对经营者的外部监管机制,可以对上市公司做出的会计信息产生外在的控制力。与此同时,要尽快完善我国在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必须依据市场法规运作,只有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完备有效的系统,才能构建对会计信息质量有较强需求压力的外在约束体制。

参考文献:

[1] 贾伟.新会计准则对年报信息的七大影响[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40-41

[2] 李桂梅.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财政金融,2010,(5):76-76

[3] 尤建勇.内部会计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分析—基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J].现代商业,2008,(14):23-37

[4] 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67-84

上一篇:暑假作文之二-难忘的夏天下一篇:基层干部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