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精选8篇)
1.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 篇一
浅析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浅析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作者/凌霞
摘 要:体育课程是大专必修课程,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体育课程的教学发展,但是由于体育活动的剧烈性等特征决定了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何确保体育教学的效果,而又能切实减少体育课程教学中的风险问题就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大专体育;安全问题;方法
大专体育教学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对象,也是学校工作中的重点,因为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也给日常的体育教学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大专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未能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灌输相关的知识,随机应变才能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充分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大专生对课前活动不够重视,这样没有对各个节活动开,接着就开始进行强度比较大的活动,从而对关节的磨损比较严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前的准备活动应该具有新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间接地达到预期目的。而在进行特殊项目的活动中,()应该将全身能够发力的关节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头、颈、药以及手脚关节等,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隐患。
2.体育教学的备课要科学合理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不合理的项目和环节予以删除。教材的选取、器材的安排等都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情况,备课的进程也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地适应教师的教学进程。这样不至于透支学生的体力,从而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在上课之前应该仔细地检查教学使用的器材,如有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排除,而器材的使用过程应该按照说明书的份额规定进行,以防在使用的过程中受伤等。
二、做好课中组织工作
1.合理安排教学
大专生对各种体育锻炼是来自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应该提高学生兴趣比较大的课程,从而让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而在进行练习难度比较大、需要时间比较长的.活动内容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感到压力和信心不足,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专心地进行动作和技巧的学习,从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科学合理,教学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大专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学进度要循序渐进,对于难度比较大和动作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做好认真的辅导,使学生不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的内容应该有着舒展身心、促进身体机能的成长等作用。
2.教学内容应该将安全放在关键位置
教学内容在讲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同时也应该将安全放在关键位置,因为只有安全的项目活动才能够保证学生健康完整地成长。所以教学内容比较高难度高风险的项目活动应该安排得少一些,与此同时也应该在学生体检之后对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好评估,以便更加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
3.合理进行组织管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要按照组织要求,对教授的学生合理的组织才能保持一个文明、健康、高效的学习氛围。而体育教学的方法也需要注意,教学方式是否科学对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教学方法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生因犯错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三、体育教师方面,掌握科学的安全事故预防方法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有全面的安全防范意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保护学生、减少安全事故的责任放在首位,体育教学只有建立在安全、健康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教学。第二方面是安全教育要时时贯彻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安全意识的作用下,体育教师要在课前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如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件有哪些,检查体育器材是否安全等。上课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每个运动举动,按是否有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动作。对于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反复强调并做出动作示范。
综合以上对大专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预防问题的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事故的存在,并且从各个环节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保护学生的身体避免受伤害,保证体育教学工作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志红,李芳。安全人机工程学在体育教学安全事故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08):20-21.
[2]季爱民。大专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种类和预防[J].武魂,(05):108.
2.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 篇二
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城镇化的加快, 城市居民数量增加迅速, 国家加大了城市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铁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工程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虽然国家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法律, 行业标准来规范建筑市场, 但是由于受社会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工程安全事故仍然成为当今社会突出的难题,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狠抓工程安全势在必行, 尤其是工程安全管控措施。
1 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地铁建设工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 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而且地铁建设工程车站、区间涉及面广大, 一般在城市人员密集地点施工, 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地铁建设中, 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且后果比较严重。如施工工艺落后、管理落后、人员施工技术水平低等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
2 对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控制的方法
(1) 建立组织机构, 确定人员职责, 并责任到人。
(2) 制定安全方针与目标。
(3)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实行领导带班制度。
(4) 积极建立风险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平台。
(5) 建立监管制度, 加大检查力度。
3 地铁施工过程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3.1 优选参建人员, 并定期培训
地铁建设工程安全与否, 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息息相关, 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安全, 就要优选参建人员并培训, 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自身的安全意识, 按照全面安全管理的观点, 参建人员应当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和“谁主管, 谁负责,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安全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安全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 以出色的工作质量, 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3.2 严格控制材料, 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施工原材料的应用须按照合同要求的物质采购程序中的条款执行, 如果原材料不合格, 在精湛的施工工艺也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因此说把好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关对整个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也是质量安全控制的关键。实行原材料进场验收制度, 确保材料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质量标准
3.3 对设备进行安全备案, 并保养、维修及更新
施工单位进场时, 建设单位实行设备进场验收制度, 确保设备进行安全备案并进行年检, 保证其使用安全。
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保养维修、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精心维护, 可防止设备零部件非正常磨损与损坏, 能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一台设备经过多次修理, 可以在更长的时间里使用, 这样长期使用设备不进行更新, 没有技术进步, 将影响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更新, 使装备水平越先进, 现代化程度越高, 安全性能越好。
3.4 施工大环境
积极分析施工项目的地缘政治, 人员密集或稀少、周边建筑物情况、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情况;是否有周边居民上防, 阻止施工;针对恶劣天气、上访等因素, 制定安全预案, 并专人负责。
3.5 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的过程控制
在地铁施工采用明挖时, 严格遵循先探后挖, 及时支撑等原则,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不能严格按照方针施工, 或者对某些施工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从而出现开挖效果差、支撑架设不及时、、涌水涌砂等;盾构掘进时, 掘进速度过快, 盾构姿态不好, 地面建筑物变形严重等;等等, 均留下安全隐患。因此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力量及足够的设备投入, 是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前提。
3.6 施工监控量测
以往的理论研究和施工实践均表明, 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 地层应力状态的改变将直接导致结构产生位移和变形, 同时也会对地表及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当这种位移和影响超出一定范围, 必然对结构产生破坏, 并影响到上方地表和临近建筑的安全使用, 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依据监测数据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 调整施工参数, 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
3.7 防水施工是安全的关键
地铁工程防水施工关系到整个工程成败, 是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 要控制好防水施工质量, 防止涌水涌砂。首先要提高防水施作人员专业施工水平, 只有技术过硬的人员才能干出优质的防水工程;其次是要加强防水施工的过程控制, 严格遵循三级隐检, 施工及监理单位层层把关, 才能使防水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达到地铁防水设计要求。
3.8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应用
在施工现场安装远程监控系统, 对施工现场全面、系统的记录。此系统通过远程视频图像、监控量测数据、现场巡视信息对施工现场风险源的安全状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对现场的风险进行安全管理。
4 结束语
施工企业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不断强化安全体系基础建设, 强化安全意识, 坚决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坚持科学管理, 规范施工, 才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
摘要:地铁建设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影响范围大。本文针对施工过程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影响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控制方法 、安全因素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对地铁乃至其他工程施工过程管理都有一定得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铁施工过程,安全因素,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段绍纬, 金淮, 杨秀仁.地铁土建工程的安全风险管理[J].建筑科学.
[2]谢前波, 雷斌.浅谈地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3.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 篇三
关键词:设备;人;地铁安全运营;地铁交通;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U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83-03
不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于人或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在地铁运行中要保证运行的安全、高效,就要切实地做好和落实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地铁乘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
提高。
1 设备与人对安全的影响
1.1 设备对安全的影响
地铁设备主要包括消防设备、防护设备、信号设备、供电设备等等,设备的稳定、安全状态是保证地铁运行安全的基础。第一,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依靠,是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和高效的承载体,如信号设备、供电设备就像地铁运行的“脚”和“大脑”,一旦发生故障,地铁只能“罢工”。第二,随着科技的进步,轨道交通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有效使用尤显重要。据调查,80%以上的地铁事故都与轨道交通设备故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第三,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是地铁运行效益和地铁运行质量提高的保证。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小则列车晚点、交通堵塞等,大则会导致车毁人亡的惨烈事故。因此,做好地铁设备的管理是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
1.2 人对安全的影响
所有的事故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安全因素引起的,即便是由于物的不安全因素引起,但造成物的不安全性的行为主体还是人。因此,可以说一切的不安全事故都是由人引起的。第一,人的侥幸心理和疏忽行事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如在地铁行车过程中,有的司机为图方便,不按规范、标准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即便是100次没问题,一次失误就是事故。第二,人的麻痹、自大心理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有的司机认为地铁我用脚都会开,导致在行车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如吸烟、注意力不集中等),为安全行车埋下隐患。第三,人员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熟练程度影响了地铁的安全运营。一方面相关人员必须熟悉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化,这是保证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的前提。另一方面人作为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必须保证对地铁设备的正确、准确、合理的利用,并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这是保证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需要,也是地铁安全运营的保证。
总之,设备和人对地铁安全运营的意义巨大,在现实中,事故的发生虽没有可预知性,但也绝非偶然,海恩法则就指出:每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都有轻微事故的发生和事故发生的预兆。因此,我们必须从细节出发做好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这是保证地铁稳定、安全、高效运营的
关键。
2 设备与人的现状
2.1 设备现状
第一,设备陈旧和老化是城市轨道交通设备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比如在地铁火灾事故中,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线路老化等原因造成。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陈旧的设备难以满足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地铁运行水平的要求。第二,设备使用、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不完善,导致实际的操作中操作人员我行我素。一方面不规范的操作会导致设备的损坏,引起设备故障,进而引起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造成安全隐患。第三,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比如设备疏于检修、线路遭致老鼠啃咬等损坏而有又能及时发现修复,就会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第四,对设备管理的安全性管理缺少规范的、有效的检测和监督。地铁运行环境复杂,所用设备多,管理起来难度大,有效的检测和监督能促进地铁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
2.2 人员现状
人的因素在地铁安全运营中至关重要,在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下,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等都有很大提高,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对人员的培训缺少有效的监管,致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对于新员工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不能把培训的重点放在师傅带徒弟上,应进一步完善培训方式、方法,形成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的效果。第三,对每次演练的设计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加强演练的针对性与目的性。第四,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的进步空间还很大,人员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五,有些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淡薄,安全行车责任感缺失,导致常常出现不按规定操作、不按规定办事,对行车安全埋下了重大隐患。
3 设备与人的安全管理对策
3.1 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
第一,完善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和管理,进一步强化监管机制,确保设备使用的正确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预案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及设备故障发生对客车运行的影响。第二,完善地铁设备的维护措施,制定规范的、合理的检查、修护制度,对设备的检修周期进行严格的监管,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维护与使用效率,避免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积极地掌握设备故障规律,对设备的使用和每次故障、检修建立客观的、详细的、准确的档案信息。一方面总结和分析设备故障规律,预测设备故障风险,及时地防范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根据事故发生的规律及特点对相关人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也能有效地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确保行车的安全、稳定。第四,对于陈旧老化设备要加强管护,做好设备的使用寿命预测,根据需要及时地更换设备或设备配件。第五,对新设备的采购要严格把关,充分掌握新设备的使用原理,并对设备的安装调试进行全程监管和深入了解,以确保日后设备的维护、使用及对员工的培训。
3.2 人的安全管理对策
第一,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意识。通过规范化的监管体制来实现各部门人员的安全、高效工作。第二,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对各级员工进行分层培训,并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引导和启发员工的总结、分析精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标准操作意识。如开展安全培训,利用已发生的事故案例对员工进行事故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又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练,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和操作熟练程度,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的正确、有效处理,降低事故影响,保证行车安全。对重大事故展开有针对性分析、讨论,提高员工对事故危害性的认识,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第三,加强安全监管,将责任落到实处,确保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有效实施。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每个员工办事有程序,操作有规范,预防有措施。第四,强化演练的规划性、目的性,将演练制度化、规范化,对演练的程序及步骤做科学化设计,确保演练的持续性和有效性,通过演练能达到提高人员预防事故、处理事故的能力。
4 结语
城市轨道运营的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安全思想、技术能力沉积的过程,只有持续有效地做好设备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培训,才能确保地铁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才能更好地避免和减少地铁运行的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地铁运营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简介:刘科(1979—),男,广东深圳人,供职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研究方向:地铁乘务安全管理。
4.浅析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 篇四
12010115 高先余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信息网络涉及到国家的政府、军事、文教等诸多领域,存储、传输和处理的许多信息是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能源资源数据、科研数据等重要的信息。其中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通常利用计算机犯罪很难留下犯罪证据,这也大大刺激了计算机高技术犯罪案件的发生。计算机犯罪率的迅速增加,使各国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网络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威胁,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威胁。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上完成的工作已由基于单机的文件处理、自动化办公,发展到今天的企业内部网、企业外部网和国际互联网的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已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业务系统扩展。计算机网络在为人们提供便利、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人类面临着信息安全的巨大挑战。
组织和单位的计算机网络是黑客攻击的主要目标。如果黑客组织能攻破组织及单位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系统,他就有访问成千上万计算机的可能性。据统计,近年来因网络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上千亿美元。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已为各国政府与机构所认识。
二、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概述
所谓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是指根据计算机通信网络特性,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和措施,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等加以保护,防止遭到破坏或窃取,其实质就是要保护计算机通讯系统和通信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是指挥、控制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根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的权威统计,通过分布式密网捕获的新的漏洞攻击恶意代码数量平均每天112次,每天捕获最多的次数高达4369 次。因此,随着网络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我们必须加强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范意思,提高防范手段。
三、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分析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涉及到多种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十数种,这些技术各司其职,保
护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免遭各种因素的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正常运行。
3.1影响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客观因素。
3.1.1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资源共享”。无论你是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天边,只要有网络,就能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所以,资源共享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为系统安全的攻击者利用共享的资源进行破坏也提供了机会。
3.1.2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操作系统漏洞是指计算机操作系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或技术缺陷。由于网络协议实现的复杂性,决定了操作系统必然存在各种的缺陷和漏洞。
3.1.3网络系统设计的缺陷。网络设计是指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各种网络设备的选择等。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都会直接带来安全隐患。
3.1.4网络的开放性。网上的任何一个用户很方便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从而很容易获取到一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信息。
3.1.5恶意攻击。恶意攻击就是人们常见的黑客攻击及网络病毒.是最难防范的网络安全威胁。随着电脑教育的大众化,这类攻击也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无论是DOS 攻击还是DDOS 攻击,简单的看,都只是一种破坏网络服务的黑客方式,虽然具体的实现方式千变万化,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根本目的是使受害主机或网络无法及时接收并处理外界请求,或无法及时回应外界请求。
3.2影响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主观因素。
主要是计算机系统网络管理人员缺乏安全观念和必备技术,如安全意识、防范意识等。
四、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
4.1物理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打印机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电磁兼容工作环境;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物理安全策略还包括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对于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地运行,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网络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订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
4.2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由于网络所带来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使得网络使用者必须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来堵塞安全漏洞和提供安全的通信服务。如今,快速发展的网络安全技术能从不同角度来保证网络信息不受侵犯,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
4.2.1 网络加密技术。网络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一个加密网络,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的有效方法之一。网络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护网上传输的数据。信息加密过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加密算法来具体实施的,它以很小的代价提供很牢靠的安全保护。在多数情况下,信息加密是保证信息机密性的唯一方法。
4.2.2 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它可以通过鉴别、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实何保证通信网络的安全对今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尤为重要。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防火墙的组成可以表示为:防火墙= 过滤器+ 安全策略+ 网关,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在Internet 上,通过它来隔离风险区域与安全区域的连接,但不防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通信数据,从而完成仅让安全、核准的信息进入,同时又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进入的任务。
4.2.3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除了在传统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人们开始在操作系统的层次上考虑网络安全性,尝试把系统内核中可能引起安全性问题的部分从内核中剔除出去,从而使系统更安全。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利用安全扫描系统检查操作系统的漏洞等。
4.2.4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技术是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身份证明的过程。身份认证是系统查核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是判明和确认通信双方真实身份的两个重要环节,人们常把这两项工作统称为身份验证。它的安全机制在于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认其是否为合法的用户,如是合法用户,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以此来防止一些非法入侵人员的侵入。
4.2.5 网络防病毒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CIH 病毒及爱虫病毒就足以证明如果不重视计算机网络防病毒,那可能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也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防病毒必须从网络整体考虑,从方便管理人员的能,在夜间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检查病毒情况;利用在线报警功能,网络上每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病毒侵入时,网络管理人员都能及时知道,从而从管理中心处予以解决。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通信网络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会不断强化,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上我们简要的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几种安全隐患,并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安全防范措施。
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安全因素,制定合理的目标、技术方案和相关的配套法规等。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然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六、参考文献
【1】 陶阳.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 田园.网络安全教程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3】冯登国.《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清华大学出版社
【4】陈斌.《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御》,信息技术与网络服务
5.浅析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篇五
【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与焦点。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农村食品安全越来越突显。随着城市维权力量的增强,假冒伪劣商品开始大量由城市转向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农村就成为了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倾销地。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农民自我保户意识差等原因,使农村食品安全也成为监管的难点和薄弱环节,甚至已经出现脱管状态,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安全监管对策
一、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食品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1、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农村有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反映了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卫生的认识水平,加上很多农村消费者不识字,导致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范意识很弱。对买到的食品很少有人注意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加上农村执法力量薄弱,致使一些“三无”过期不合格的食品大量流入农村市场。从而使得农村消费者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大多自认倒霉,即使觉得该用法律来维权,可又不知道要去哪里申诉,所以当买了假劣食品时,只要不危及生命,一般采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因此助长了假冒伪劣食品的横行。
2、食品经营业主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的食品经营者主要是当地的农民或居民,缺乏必要的食品专业知识。部分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更不会去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后果。有些经营者为了不让自己亏本,即使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仍然将其摆在货架上想办法销售出去。经营者卫生意识普遍较差,无《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从事食品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经营的商品互相混杂,有的食品商店甚至同时经营化肥、农药、饮料,为农村食品消费安全留下了隐患。
3、农村消费者消费心态畸形。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多数农村消费者收入低,消费能力弱,只要可吃可喝,填饱肚子就行。因此,价格便宜是农村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现在,农村的商品市场也日益繁荣活跃,各种小商店、小卖部在农村也越来越多,卖的食品也是价格低廉。从而也导致,不法商贩利用农村消费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村消费者只注重价格而忽视投师的弱点,将过期或是即将过期的食品、劣质的“三无”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农村消费者贪便宜的消费心态诱使经营者铤而走险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从而使食品安全整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打而不净的怪圈。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购买食品的主要地点就是这类小商店、小卖部。他们当中只有5%的人认识绿色食品标志,只有17%的认识质量安全的标志。一位农村退休老教师一言道出了心声,他说现在农村居民在“吃”这一点上主要有两点表现。一是纯粹为了吃饱,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劳作一天回到家里生水冷 1
饭一凑合也就是一天,哪有精力和意识去关心饮食的营养健康和安全问题,即使在平时也很少花钱买一些瓜果蔬菜之类的东西,就更不用说那些鸡鸭鱼肉蛋奶等营养品了,通常是自家菜园里种点农产品甚至有的还拿到集市上去卖;还有一种是为了略微吃好一点,但仍然以“价格优先”为前提,通常在集市上和小卖部里花点钱给小孩和老人买点营养品以表爱心和孝心,图得也是实惠。这也是不法商贩将魔爪伸向农村市场的重要原因。
4、食品行业管理水平低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绝大多数都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分面零散;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未获得生产许可证,很少有自检设备设施,大多数企业设备简陋,产品单一,生产环境和卫生状况差,管理粗放,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动作。目前小乡镇、集镇还没有正规的超市、连锁店等信誉度高,管理规范的企业入驻,农村食品的流通,消费领域的经营主体主要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批发部、个体餐馆和饭店,小卖部、小商店、小餐馆、小食店等零散经营户大量存在,变质过期已成为农村食品的常态,低品味的供需关系为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温床。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低下
1、政出多门,多头执法,食品安全存在立法空白。一是我国食品管理体制上已经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格局,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畜牧、经商、粮食、水利等分别在不同环节、品种或领域具有行政管理或执法监督权。二是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执法,行政执法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协调、重复监管,管理缺位现象突出,监督工作经常出现白和盲区。三是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众多,内容重复,规定交叉,但法与法之间相互协调性差、配套性差,无法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留下许多执法空隙和隐患,导致食品安全监督有时缺乏法律依据。
2、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缺少必要的技术保障。畜牧、经商、水利、粮食部门既无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又无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对酒类、肉类、畜禽、水产品、粮油质量仅凭经验目测;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部门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和部分检验检测人员,但受到经费、技术、法定资格等因素限制,能开展的项目很少,农药残留、瘦肉精、毒素或致病有机体、水发物甲醛含量等指标不能或没有开展检测,基层这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缺乏或相当落后、检验检测人员极度匮乏、素质也有待提高的现状,造成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缺少了必要的安全监督,致使监管效率很低。
3、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保障食品安全,对职能部门的依赖性较大,认为只是各职能部门的事,而政府的指导作用,社会的参与作用发挥较差,齐抓共管,全覆盖式的监管机制还远未形成,对地处农村,城乡结合部的地下小作坊,执法部门也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有卫生、工商、质监、农业等多个部门,但延伸到乡镇的部门只有卫生、工商、畜牧,单靠这几个部门要做好农村食品的日常安全监督,尚有较大难度。虽说是政府对安全食品负总责,但政府的事务多,人手少,有的乡镇还没有配备专职的领导和办事员,政府在协调本辖区内的监督部门开展工作上难度也较大,上级有安排,就抓一抓,全年也就是几个节日安排集中整治,平时多数是靠职能部门的作用,往往存在监督的空白点。
4、基层食品药监部门人员在编数量少,且缺乏食品专业人才。大部分县区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都不超过10人,既要继续行使药品、医疗器械监管职能,同时还要负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管,人手紧张显而易见;而且在编人员中没有食品管理和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存在不懂行,缺乏相应业务知识、工作专业性不强等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食品
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需要。
二、对策与建议
当前,农村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抵御能力普遍较低,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要把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细胞工程,在食品安全监管的“链条”上,严把许可准入、市场监管、市场规范、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关,任何一环也不可缺失,不再使农村食品市场成为监管的盲区,管理的软肋。
(一)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整合现有监管资源。要逐步建立“地方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机制,政府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切实加强领导,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形成定期召开联度会议制度,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各职能部门按照“分段监管”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合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二)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强化农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费者是弱势群体,而农村消费者是弱势中的弱势。他们由于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见识有限,对商品的认知水平低,品牌意识差,无法辨识食品质量的优劣与真假,经常会被价格低廉所吸引。因此,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同时,应该将消费维权的重点放在转变农村消费者的意识,、思维、观念上。监管部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加大对基层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健康、保健知识的普及力度,保证食品安全政策法规的顺利贯彻执行,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辨别常见伪劣食品的能力,不购买、食用劣质食品。
(三)加大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热点难点,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农村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相关职能部门要从源头抓起,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和食品生产加工、食品小作坊、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治力度。要继续对种植养殖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减少粮食、蔬菜等的农药、化肥的污染;要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依法严厉打击经营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过期霉变等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提高农村消费者食品卫生安全意识,防止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要加强对奶制品、豆制品、饮料等10大类重点品种的整治。及时受理和处理农民消费者投诉、申诉和举报,为农村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食品消费环境。
(四)经常性巡查和检查相结合,整顿农村食品市场。对农村食品安全整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的巡查计划、专项巡查计划,改变日常巡查“到边不顾面,顾面不到边”的现状,要按照各个环节,突出监管重点,对农村集贸市场、小商店、小卖部、流动摊贩进行整治。坚持每年开展几次声势浩大的联合行动,形成工作规律,如在春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联合专项整治,形成强大攻势,保障公众节日消费安全。
(五)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管。可以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实行社会共同监管,动员全体农员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中,遇到生产和经营不合格产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农村地域广大,必须依靠广大农民主体共同管理实行全社会共同监管。
(六)要求农村商品经营单位严格建立准入制度。农村商品准入工作是让经营者建立经销台帐,把好进货验收关,对过期、变质、伪劣食品进行自我设防,对经营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把关,把问题食品进入市场的道路彻底堵死。逐步提高农村食品质量水平,较好的实现监管目标,对培育经营者的良好信用和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系数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源头上把了关。
(七)倡导“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理念。构建经营者自律体系有助于从源头消除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隐患。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在经营户中开展法制、信用教育,增强农村食品经营者的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文明个体户”、“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并利用消费者协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食品消费中带有突出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及时向社会发出消费警示并公布问题食品名单,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一种经营氛围。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不权关系到农村消费者自身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大局。我们应在党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之下,全民社会共同努力下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调查《百度文库》
农村食品安全事实调查《百度文库》
专升本法学(2)班
6.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 篇六
1.学校方面
个别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更多关注于文化课,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同时,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需要借助于体育器材,但个别学校体育设施陈旧,且疏于保养检修,使得体育课上学生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2.教师方面
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责任感,对于传授体育保健知识和安全常识不够重视,缺乏警惕,注重内容教学,忽视安全教育,如对学生的相互推挤等不安全行为置之不理,活动前未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如果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不过关的话,在示范动作要领时出现错误,这样学生在模仿时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在使用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器材时,错误的动作就更加危险。
3.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天性活泼好动,但相关安全常识却不足,这也使得他们在体育上喜欢挑战高强度、高难度的练习,或者急于求成,不按正确动作要领行动,导致安全事故发生。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课上运动强度稍稍增大就觉得很累,甚至开始出现面色苍白、满头虚汗等不适症状。
4.其他方面
体育教学通常是在户外进行,有时候还会用到特殊的体育器械,所以也就受到更多的客观因素影响。特别是户外上课会受到环境、气候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严寒、酷热、暴雨、积雪等恶劣的自然天气条件会给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也给教学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应对方法
1.学校
预防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发生,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让每一位老师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等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检查检修,它是确保体育课学生安全必不可少的途径;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各类体育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同时,体育教学安排应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安排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2.老师
体育教师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并写进自己的教案里,安排专门时间讲解安全教育理论和常识,上课之初老师要向学生详细讲解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不允许做的行为;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要将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贯彻到体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绝对不能进行放羊式教学,注意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科学安排活动,针对不同内容、季节、天气等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要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此外,体育教师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也是非常必要,比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应急处理,确保遇到问题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办法进行急救处理,把损伤降到最低。
3.学生
作为学生自己,要时刻树立安全意识,警钟长鸣,不做有危险的事;要努力学好科学锻炼健身方法,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7.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 篇七
一地铁施工空间管理理论
在地铁施工活动中, 需要空间移动, 制作材料和存储等。随着施工的进展, 施工过程中的空间需求也会发生不断的改变, 慢慢的可用空间就会越来越少, 这样施工路径, 材料处理就会给施工作业带来许多困难。所以必须提前预测而且要合理安排施工活动所占据的空间, 尽可能的减少对于施工人员的干扰和空间拥挤, 不然就可能造成效率低下, 质量下降, 安全事故等问题。认识到空间管理的重要性, 有助于更好的预测空间需要, 提高利用率。在进行地铁施工空间管理之前应该先认清空间的三个特点, 即需求、位置、时间三要素, 对于这三个要素, 都必须相应满足。施工活动需要特定的空间资源, 所以施工人员如果共享空间, 就可能对双方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 施工时需要足够的可以用的空间。至于施工空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可使用空间, 就是指还没有建造过程和建筑产品占用的可利用空间。二是施工过程空间, 是指动态的活动, 就是产品生产过程占用的空间。三是施工产品空间, 就是静态的建筑品占用空间。
二地铁施工空间管理的关键技术
通过网络来计划进行场地安排空间是很常见的施工计划, 一般由施工经理来制定分配临时区域, 管理材料运输, 起重机的位置等。但当前这些规划时空的方式都不够直观, 不能够很好的描绘建设的空间规划。为了施工空间管理就急切的需要一个能描绘动态施工时间和空间的模型。将BIM技术引入4D的施工管理, 可以有效的解决时变动态的全部过程问题, 而且还可以随进度变化给予结构给予三维可视化和计算模型, 提高施工安全和时变建模的效率, 为时变理论的应用提供适合的途径与方法。还可以将BIM技术应用在设计细部, 设计检讨和建设进度检查, 防灾检查, 设施管理资料等方面。再利用3D方式协作一起检查设计, 减少过去2D的失误。BIM与3D的同时应用在增加了空间上的视觉检查以外, 还校正了各个细节施工的剖面图和标记说明, 避免频繁的设计更替。香港理工大学的李恒教授提出了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分析了优化设计, 优化施工, 优化管理等问题, 这样就可以降低施工的成本和时间。现在国内外对于BIM应用的重点在于设计阶段的施工图生成, 图纸管理, 设计优化, 施工碰撞检查和优化施工管理上面。BIM技术大大提高了设计图纸的精确度, 减少了施工时的事故与突发情况。
三基于BIM的施工空间安全管理办法
根据地铁空间的安全开展技术路线, 首先依据项目BIM的应用目标, 实际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建立三维BIM的模型, 然后相应链接进度计划再模拟施工, 最后进行空间冲突检查, 并对危险区域划分等级。BIM是被赋予了很多工程属性的三维图纸, 由图纸再建立立体的模型。BIM模型一般由结构模型, 建筑模型, 机械模型和管道模型4部分组成。然后根据BIM的应用目标, 依据详细程度构建不同模型且表达其属性及构件。施工模型是在建立上面的主体模型之后建立的模型, 为了检测空间碰撞情况。比如在运土车, 挖掘机等运输工具, 其机械臂膀可以在机械旁边一定半径内进行旋转, 所以只用实体外形3D描述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在工作时的空间需求。这就需要根据其运动的轨迹和特性建立一个整体模型。BIM模型信息完整性是根据应用目的, 用来确定信息表达的边界和信息表达的周详程度, 用来避免信息的缺失或冗余。一般构建共包含三维几何的信息, 比如形状, 空间位置等等。BIM模型信息统一性是由于BIM应用需要的一系列软件的串联, 当模型在不同的软件中变换时, 因为采用了统一的建模工具而且因为相同的信息标准, 同一信息就可以不用重复输入。
四地铁施工空间冲突的检查
对于地铁建设工程来说, 空间不是无限的, 而是有限的, 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设备摩擦、空间冲突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每一个工序在进行的时候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活动。比如机械臂长的旋转半径, 施工人员的活动半径, 如果两者作业时在空间上产生了冲突, 摩擦, 就容易导致效率低下, 人员伤害, 财产损失等后果。所以在开工之前就要用BIM进行动态施工模拟, 用来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用来寻找最优机械的行进路线和人员活动的范围, 大大减少了损失和人员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在进行空间冲突检测之前, 需要对每一构件和每一工序占用的空间进行描述, 利用边界法描述BIM的实体外形。此外, 对于一些特别的实体, 就不能简单的用外形来描述其占用的空间情况。机械运输作业的行为主要表现在其旋转及前进, 进行施工模拟的时候机械活动模型应该跟着施工机械一起运动, 然后查找出周边可能发生的所有碰撞可能。
五总结
因为地铁施工的环境十分的复杂, 施工现场和场外行人车流很多只有一墙之隔, 所以可以利用的空间十分有限。加上地铁施工现场摆放的器具, 密集的工作人员, 大量建筑材料, 这些施工作业内容, 地点的交叉容易导致活动空间占用时间和空间上的安全隐患。这样就必须基于BIM技术, 将施工空间作为一种极其有限的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 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地铁施工带来的安全隐患。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交通运输量也跟着急剧增加, 带来了环境污染, 交通堵塞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而地铁的建设能在不占用地面面积的情况下, 大量的缓解交通的压力, 要知道地铁相对于地面的公共汽车, 其运输能力要强7-10倍左右。加上地铁速度快, 无污染, 舒适安全, 便利等优势, 现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主要代步交通工具。但随着全国建设地铁规模的不断扩大, 地铁施工的安全就变得十分重要, 到现在已经造成了许多起地铁施工事故。因此就需要基于BIM技术, 采取信息来构建地铁空间和时间的模型, 对施工现场进行空间安全管理。下面让我们为指导地铁施工的安全, 基于BIM的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做一些研究, 相信对保障地铁施工安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BIM,地铁施工,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基于BIM的地铁施工空间安全管理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2012 (1) [1]陈丽娟;基于BIM的地铁施工空间安全管理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2012 (1)
[2]高永刚;基于BIM可视化技术在杭州东站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 (10) [2]高永刚;基于BIM可视化技术在杭州东站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 (10)
[3]赵丽琴;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2011 (3) [3]赵丽琴;基于外部性理论的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管理问题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2011 (3)
[4]王陈远;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优先出版[J]工程管理学报2012 (14) [4]王陈远;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优先出版[J]工程管理学报2012 (14)
[5]王华伟;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2008 (11) [5]王华伟;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M]西南交通大学2008 (11)
8.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 篇八
关键词:建筑;安全;生产;责任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15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施工队伍不断壮大,建筑伤亡事故也迅速增加。少数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安全,部分监理单位也不想管安全,施工现场一般性的安全问题普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时常存在,出现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强制安全的被动局面,整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防范安全隐患和事故的发生。
一、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影响
(一)主观因素
1.侥幸心理,这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因素。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也不是缺乏安全知识,大多数是“明知故犯”下的习以为常。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抱着这种心理意识工作的危险性很大。
2.麻痹大意,这是造成违章和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操作时行为上多表现为不认真,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明知安全工作的重要,但就是只挂在嘴边,而心里却放松了警惕,甚至彻底忘记了安全要求,觉得无所谓。
3.惰性心理。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为了贪图安逸,而忽视了安全。对现场操作中的小缺陷、小隐患视而不见,唯恐让自己去处理,现场检查不认真,纯粹“走过场”,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
4.逞能心理和从众心理。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客观规律,不讲科学态度,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还有一些人,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者看见别人那样做,明知不对,自己偏要照着做。例如,在防爆区打手机,劳保护具穿戴不齐全,随意穿行工作区域等,这种心理是形成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5.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受到社会、家庭、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或喜悦、兴奋、得意忘形,这两者都会严重影响工作中的注意力和规章制度的执行。
(二)客观因素
1.建筑工人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民工素质不高,不少人未经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有些虽进行了培训,但流于形式,没有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在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生产条件差、防护设施不到位的情况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高发就不可避免。
2.施工单位
项目经理挂靠,施工企业资质不够,项目投标时的项目经理不知所踪,现场项目负责人不懂安全规范标准,导致沟通和协调出现严重问题。施工企业只重视生产进度和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文件贯彻落实不到位,不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安全员,即使配备了也是身兼多职,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现场监督巡查。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不落实,只在口头上讲安全,被动应付上级检查,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时有发生;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经费、安全设施和安全防护不到位,有的项目虽采取了防护,但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不能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3.建设单位
利用业主的优势地位,规避或减少监管部门对其的监督力度。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队伍或者要求承包单位将已经承包的部分建设工程分包给指定单位,导致安全源头失控;或不按规定足额支付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致使施工企业无安全经费或者经费紧缺,现场安全设施、设备残缺不全或者根本未曾购置;甚至违反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随意压缩工期,使施工单位强迫建筑工人长期加班造成疲劳作业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4.监理单位
监理人员配备不足,不是不配备监理人员就是让外行人员充当监理。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和责任感,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不清楚、不熟悉,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或发现隐患不责令整改,躲避自身安全责任,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特殊作业票证办理等不认真审批,未现场验证而许可施工作业。对施工企业不按期组织整改或整改不力的情况,不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使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无人过问。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事故企业及责任人的调查与责任追究不力,致使不正确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而发生事故的责任人心存侥幸,认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监管不力不会受到责任追究,不会得到严肃处理,致使企业及责任人未能认真吸取教训,从而导致同类安全生产事故再次发生。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做好行为规范。
1.控制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及时对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从安全意识和个人修养上加强员工的心理诱导。坚持不懈地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化学危险品知识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的教育;以及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教育、事故案例教育、法律法规和标准教育、反事故预案的教育等。
2.以健全的制度约束行为。加强检查考核,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日查、月查、季度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要求管理者到操作的每位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并经常组织反事故演练和应急预演等,及时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
3.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正确的安全行为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从正面激活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在愉快的情绪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参与热情。对发现安全重大隐患,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员工进行重奖,以调动员工认真巡检,增强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各环节通力合作,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1.安全制度完善高效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认真执行安全制度,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有效消除安全事故隐患,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对安全问题认真负责,提出改进措施。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督促,起到制约作用。加大安全制度宣传,使施工人员具有安全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工程建设安全先行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应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超前性和有效性,做好工程前期控制,从严格准入制度着手,坚决清除无建筑安全生产许可证、无施工资质、无施工安全措施的“三无”企业,切实把好施工企业安全准入关。做好开工前资料审查、标准化现场和安全生产费用的落实,安全保证组织体系的建立,施工现场阶段性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评价审核等工作,建立施工及监理等参建企业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定期向社会公示,遏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的产生。
3.施工过程全程监督
在建设过程中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监督方案,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专项检查,确保安全监督工作到位。一是要主动出击,建立稽查、巡查队伍,无论是在建工程项目还是拆除项目,无论办了手续的项目还是没有办手续的项目,无论是普通区域的工程还是开发区、高教园区的工程都不能忽略,要全盘纳入监管范围;二是要抓住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监管要针对出了问题的企业,出了问题的地区,让有安全问题的企业、工程项目不得安宁;三是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式检查,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全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切实开展安全技术交流和安全培训教育活动,提高施工队伍素质,规范操作行为。按照定编要求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施工现场作业和防护情况。建立施工企业安全评价档案,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停工令,并落实整改结果,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监理单位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4.问题隐患严肃查处
监督机构应严格查处各类典型问题、隐患,对无视生产工人安全、管理混乱、责任制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隐患的企业,与经济挂钩,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屡教不改”的,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实事故原因,找出深层次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让参建各方、各级、各部门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从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技能抓起,在强化措施落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关注安全、重视安全,居安思危,时刻牢记自己所负的使命,实实在在地把建筑安全工作做好,坚定“可防”的信心,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设计者、管理者、操作者,三个层面都做到责任受控,把住源头,加强管理,为企业筑起三层安全防护网。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安全根基深深地扎根企业,让三重防护网在坚实的根基上不断地加密、加牢、加固,为企业构建起坚实的安全堡垒。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S].2003.
[2] 段联保.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对策[J].建筑安全,2011,(11).
[3] 杨辉.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
新导报,2009,(33).
【浅析地铁中的安全问题】推荐阅读:
浅析理财业务中的合法合规问题11-18
浅析校园网安全问题11-04
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12-24
地铁安全月活动总结06-09
国内地铁的安全现状08-19
地铁运营安全隐患排查10-10
地铁工程安全应急预案12-03
西安地铁安全运营心得体会09-17
地铁安全专项生产管理办法01-20
地铁深基坑结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规定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