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

2024-06-25

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共10篇)

1.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 篇一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笔者探讨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象,提出了解决对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谈论了小学单元作文教学,以期唤起农村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视,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不想作文的困境,真正让学生有话写,在作文中说心里话、真话、实话,让学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把作文当成一件乐事。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作文,是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学会表达,学会更生动、更有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因为作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作文一直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无论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还是今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不管语文教学如何改,都始终把作文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都始终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都要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二十余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二十多年的教学、听课以及调查、了解,我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为作文而作文教学,忽视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联性

我们语文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作文教学,也就是在主题阅读单元后出示的与阅读主题一致的作文教学。教师在工作中重视了阅读教学,没有将本单元的作文教学纳入占时间多的阅读教学中去,而是在单元阅读教学后按照教科书,用一课时或者两课时完成了作文教学。这样把本来比阅读教学难的作文教学放在阅读教学后的次要位置,把本来和阅读紧密相连的作文给分开了,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失去了阅读教学这个基础。

二、重视了作文技巧传授,忽视了写作内容的积累,忽视了生活实际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开头结尾的指导训练,甚至在评价时,只重点强调了某词语某句子的好,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假、大、空不给予及时的纠正。还有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有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教给学生积累材料的方法,也没有提出积累素材的要求,更没帮助学生解决有话写的问题。于是,学生闭门造车或者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作文也就成了学生一项非常难熬的事情。这违背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宗旨。

三、重视了写,忽视了学生读;重视了教,忽视了学生改

在现实农村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指导完后,就是学生写,然后交给教师批改,到下次作文,本子发下去写下个作文。这样给学生完成作文时间短。学生也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于是短时间内完成。教师也防范是为了完成作文教学任务――讲、改,至于学生是否有所得并不重要了。学生甚至没来得及读读自己文章。作文是学生成长的体现,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充分去读自己的作品,自己去评价,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到自我检验、自我提高,达到学而有得。

四、重视了教材,忽视了生活;重视了课堂,忽视了课外

很多教师严格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作文教学,不考虑所在的地区实际,对作文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加以变通,作文次数也是按照教材,一学期八次,没有结合平常生活安排作文教学。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是封闭的,除了作文课外,难得日常阅读教学练笔和课外练笔。

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针对以上农村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1.树立学生作文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唤醒学生作文的需要。学生写作既是生活的基本需要,又是精神上的心理需要。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解除给学生的章法指导以及单纯的技巧指导,要从灵魂深处把学生当成作文学习的主人,允许他们有“出格”的见解,允许他们心有所思、想入非非,让他们在写作中获得思想的自由翱翔与精神的自由呼吸,在作文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两个基本写作观念,即“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和“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前者是指写作要求是真正发自自己内心的,是出于自我生命,发自需要的自觉、自主的活动,即作文是“率性而作”,而不是被控制的、迎合的、被动的、失去自我主体性的写作,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后者是指写作以“我”为先,“以我手写我心”,笔端流泻自己的真情,即所谓“缘情而作”。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要向一个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向自然靠拢,向自我靠拢。(3)开展与作文有关的多种活动,激发作文兴趣,给学生作文信心。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参与一些比较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如故事接龙、拟作文题目比赛、制作贺卡、自己拟写贺词、拟写广告词、介绍自己的亲人或者喜欢的事物、拟写课后三分钟总结语和各种集会发言等,从口头作文开始。然后,写片段或者续写、改写、扩写,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的笔头逐渐润滑起来。(4)通过对习作自我诵读、推荐发表、参赛等,让每个学生都领略到作文的乐趣、文章的美、文章的力量。

写作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活动,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需要训练,但绝对需要“阳光”“气候”“土壤”。学生的写作需要的就是其中的一缕阳光、一股春风、一片沃土。学生作文的这颗种子能否发芽、抽茎、长叶、开花、结果,还得靠我们这些园丁悉心呵护和人文关怀,精心培养。

2.树立用语文教材教作文的理念。教材给我们只是一种工具,或者一种借鉴。它是优秀语言的一部分,更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善于用教材这个点来进行生活这个面、人类优秀文化这个面的学习、吸收,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提高人的素质。下面,以人教版教材小学四年级第六单元“人间真情”主题单元为例,浅谈我个人对教材的使用。(1)作文目标贯穿全单元教学。刚接触本单元,我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提出在生活中去发现真情、积累真情、感受真情的作文要求,明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好积累,为单元作文做好素材和情感的准备,为单元作文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有话说,有内容写。(2)丰富阅读材料来丰富教材内容。教学古诗两首时,我还准备了几首和这两首一样表达真情的古诗,和学生一起学习,并让学生“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相似的场景”,也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的古诗。然后,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古诗改写一篇现代文章,朗读给大家分享。余下四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谈体会和“XX,我想对你

说”等片段练习,同时提供多篇和学生年龄相当,主题一致文章,让学生浏览,拉近教材和学生距离,把学生从教材的学习拉回到生活中感悟。这样很多的写作技巧就潜移默化到学生头脑去。(3)单元作文教学时,我没有从技巧和基础指导着手,而是让学生整理本单元学习以来所收集到生活中的事情,要求选出最感动最能体现真情的平凡事情,先和同伴交流,然后写作。我只提了唯一的要求: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完成。我没有立即收学生文章来批阅,而是让学生分组自我诵读,小组提出意见,自我修改;小组推荐一篇,小组分角色一人一部分读给全班听,班集体交流。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最后收到我手中批阅,几乎都是基础方面的批改了,比如错别字、语句通顺或者对一些句子改表达方式了。让我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诗句。

3.树立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观。学校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因为能给学生系统知识和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真正锻炼人,决定能否成功的,是社会。许多优秀作品,都是对社会反映。解决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电视和新闻,引导他们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积累素材。

莫言在谈创作时说“从身边的生活经验入手”。所以,教师在心里把五彩斑斓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他们感悟生活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与能力。语文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摄取反应农村特点的景、事、人、物,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写作做好铺垫。

(责编张翼翔)

2.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 篇二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2013年11月笔者对福建省建阳市漳墩镇村校三至六年级作文教学进行调查,通过与教师、学生开座谈会,查看学生习作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了作文教学的现状:一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生害怕习作,对习作缺乏信心;二是从学生习作的内容看,大多缺少童心的纯洁无邪。总体而言,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重表达,轻育人

调查发现,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被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并不计较,致使小学生的作文中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

2.重模式,轻能力

现今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像公式一样教给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忽略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力,结果必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导致学生丢掉了开启心灵的钥匙,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3.重书面,轻口头

众所周知,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农村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过分强调书面作文,对口头训练则置之惘然。有的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错,然而一到口头说话就不行了。这种现象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与小学阶段“重书面,轻口头”的教学方式分不开。

4.重课堂,轻生活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 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然而现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学生们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 毫无童真、童趣可言。

5.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的讲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常在审阅完学生的作文后写几句含糊其辞的话,或者就简简单单写一个“阅”字,对于学生的作文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有效的指导作用。

6.重范文,轻下水

要学游泳, 必须下水; 而要教人游泳,教练必须先下水。这也是“下水文”的由来。而现在很多教师完全本末倒置,在教学中贪图轻松,仅仅拿出几篇陈年范文来作为材料讲解,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二、教学对策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写作

现今的小学作文中, 作文内容充斥着大量的“假大空”,学生的价值观遭到了扭曲。写作是一项直指人心,通过唤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艺术手段。作者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而目前很多小学作文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过分强调了作文知识和写作手段方面的教学,明显是有悖于作文教学宗旨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先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前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2.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

(1)走近自然。“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尤其如此。作文除了是作者本人独立内心活动的体现外,也是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果。自然界的一切,如高山、流水,或飞鸟、落叶,都是与人紧密相关的一部分。只有认识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大自然的雄伟,才能更深刻地领悟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才能写出更有灵魂气息的作文。

(2)走进生活。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泉,作文源自生活。农村学生的习作教学更应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对于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的农村孩子来说,如教科书以外的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演讲会、辩论会、表演、自然风光等都可引入课堂,作为作文的素材,只有把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采用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

3.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习作得心应手

(1)课堂教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文字功夫是写作必不可少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也没有什么太高深的技巧,无非就是多看、多写、多背诵,在日复一日的过程中慢慢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积累写作的词汇和方法。只要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定时间,是绝对会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的。

(2)生活积累。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由此可见生活对于写作的意义。而对于毫无生活阅历的小学生来说,为了更好地理解生活,就必须不断地去观察,不断地去感受,不断地去思考,然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深化对于生活的理解,并使之始终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而不至于误入歧途。

(3)课外阅读。农村学生因为受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读课外书的机会很少。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把这些学生自己选择的书带回教室,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学校随时随地都有书读。通过多读、精读,材料积累多了,学生便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了。

(4)课外练笔。写作能力要想得到提高,多写是必需的。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养成写日记、做笔记的好习惯,通过这种形式不一的写作方式让学生渐渐了解写作,习惯写作。除此之外,这样的习惯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5)口头作文。相比书面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口头表达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相应的口头作文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和反应能力。

4.赏识学生,改进作文评改方法

作文教学一般简化为“指导—习作—评改”三个环节,其中评改作为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赏识学生的习作。尽管农村孩子习作不一定完美,但教师还要“手下留情”, 对好的作文要尽量打高分甚至满分,对差的作文尽量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因为打低分,无异于老师在斥责学生:你写的是什么东西? 对本来就感到自卑的农村学生来说是难以承受这种心理压力的。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中寻找亮点并予以肯定。

(2)构建互动模式。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 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操作的模式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写作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

3.农村小学作文评语现状及对策 篇三

一、 当前农村小学作文评语的现状分析

1.只评文不评人,缺乏人文性

只评作文,忽视评人,缺乏人文关怀是目前农村作文评语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翻开作文本,诸如:“文章......”“本文......”“此文......”等开头的评语随处可见,一大段话,写得洋洋洒洒,却自始至终都未提到作文的作者,似乎作文和写作者是互不相干的。比如,五年级一位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批道:“文之内容安排的合理、有层次性,语言组织得畅达”;又如六年级一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道:“此文的内容安排得畅达、合理,有层次性,很不错的。在语言的生动上下功夫”。这样的作文评价,表面上看起来很完整,但是这样的评价严重背离了新课改下作文评价对教师提出的“重视对作文者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这一人文性要求。如此模式化的评语,忽视了学生主体,就作文论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引起共鸣,学生也就不可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和领悟,也不会使作文步入新的境界。因此,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写作基础、知识水平、家庭状况及接受能力等,单纯地批改作文,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和理解,也不利于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和作文潜能的挖掘。

2.评语内容空洞,缺乏指导性

评语要考虑儿童的言语发展,要让学生理解清楚。[2]翻看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簿,就会发现评语内容笼统、空泛。这类评语虽然指出了学生作文中某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某方面给予了肯定,但却十分模糊,不具指导意义。学生看后往往不解其意,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差在哪里,需要怎么修改。比如,有位教师在学生的作文《秋》中这样写道:“文章能围绕中心,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色,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句子优美,描写细致。总体评价‘优”。结果作文本发下后,学生草草看过就将其放入书包中,并没有什么喜悦之情。像这样的评语学生已经见惯了,虽然满是赞誉,但却说不到他们心里,引不起共鸣。又如,有位教师这样评价学生的作文:“此文内容安排得当,有层次性,而在记叙中缺少生动、具体的感人情节。”作文本发下后,学生望着评语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不理解老师所说的缺少具体生动的情节是指哪个地方,要如何去修改。还有一种现象比较多见,就是对于同一题材,学生写出的作文相似性较大,面对这样的作文,教师习惯套用模板。比如,在一次故事续写的作文中,有位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十有八九都是:“文章根据图意编写故事,想象丰富,内容具体,续写成功。”还有位教师对学生的名为《×××读后感》的作文,所下评语基本都是:“文章读后感很有见地,前后照应,主体鲜明,语言流畅”之类的。作文本发下后,学生第一件事就是满怀好奇地相互观看,结果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评语,马上产生反感情绪,感觉自己的努力无人欣赏,不愿再认真写作文。此类模式化的作文评语,虽然没有错误,但却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任何一篇作文都可以套用,任何人也都可以套用,长期如此,学生对教师评语的期待被消除,自然厌倦作文评语,评语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3.评语否定偏多,缺乏鼓舞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由于知识、阅历、经验等有限,他们只是用一个孩子的眼光描述着所见所闻,写出的作文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而很多教师似乎很少考虑这些,一味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把作文考试的要求作为日常教学的指针,对学生的作文诸多不满, 总能找出一些不是。在对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的时候,又不注意委婉含蓄,通常都是直言不讳。一些含否定意思的表达充斥在评语之中:“主体不明确”“语言描写不生动”“字迹潦草”“层次不分明”等。这些否定的评语无疑成了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利器。过多的否定性评语,使学生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那些曾经有过的作文兴趣,也因此所剩无几。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持续的努力总是得不到回报时,他必然会选择放弃。学生不喜欢作文,与他没有体验过成功的喜悦,没有或者很少得到教师的称赞和表扬有很大关系。

4.评语类型单一,缺乏时效性

不同类型的教师评语对学生选择修改类型的影响差异显著。[3]研究显示,在教师评语中使用疑问句比较容易导致学生对作文修改;同时,疑问句提出建议而不是简单的指出问题更容易导致学生作出实质性修改。现实中的评语类型,教师多使用陈述句式,很少用到疑问句和祈使句。在询问学生对教师评语类型的反映时,大部分学生说,陈述句这种评语类型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种,使用问号的评语更能引起注意,看到教师的评语就好像是教师亲自在讲话,更容易听进去教师意见,能及时、有效地修改作文,在日常积累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5.评价者角色误认,缺乏平等性

评语的根本意义就在于通过评语来指导学生,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服务的。作为书写评语的主体,教师就该充当指导者、服务者的角色,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创造。但是,在书写评语的时候,教师的评语经常处于失语状态,缺乏与学生对话的平等的、平和的语言状态。[4]教师不自觉地站到了评判者的立场上,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成为真理的宣扬者,国家权威的体现者。对学生的作文评头论足,只注意到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在他们眼中,学生是“未成熟的”,是“无知的”,需要通过评判这种“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 原因分析

影响作文评语现状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的因素、以及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就目前情况来看,在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也最直接的就是教师个人方面的因素。所以,本文主要从教师因素入手分析。

1.教师对评语的作用缺乏认识

作文评语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更体现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作文评语的作用有个正确的认识是写好作文评语的必要前提,也是教师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的一个体现。但是,农村小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作文评语是作文写作的结果呈现,他们没意识到作文评语的价值,认为作文评语没多大作用,只是教师批改作文必须的一个环节而已,似乎和学生没多大关系。甚至有的老师认为评语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可见,教师普遍对作文评语的作用没有很好的认识,更不用说做专门的研究了。

2.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虽然当下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专业能力与城市教师相比仍有明显的差距,就本文而言,农村小学中能对学生作文作出恰当评价的教师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专业能力,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能力不高。有的教师对某些作文根本看不出其优劣,有的教师只能大体上感觉到这篇作文是好的或不好的,有的教师虽然知道其优劣,但提不出具体修改意见。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忽视了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对自身要求很低,没有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能力,而是不求改进,原地徘徊。

3.教师的评价方式简单机械

虽然课改推行了十多年,但教师在作文评价方式上,一直都在使用单一的目标评价模式。目标模式属于认知领域的范畴,强调预定目标是评价的唯一标准,追求的是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这种模式是教师比较熟悉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经过长时间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定式:评语总是从思想内容(约占40%)、语言表达(约占30%)、结构层次(约占20%)、卷面(约占10%)四个方面将学生的作文分解,看每一部分是否符合要求。可见这套长久以来被大家默认的评价方式,严重忽视了作文者的存在,无视作文者的写作过程,同时将教师放在一种评判者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评价方式简化了教师的劳动过程,强化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在这种简单机械的评价方式下,学生也习得了一种对待作文评价的态度及行为——作文评价只是一种形式,教师没有认真阅读作文,对于教师的评语也不会认真对待,作文就逐渐成为一种写作的任务而非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三、 优化农村小学作文评语的策略

1.要注入情感,形成命运共同体

作文评语不应只是对作文内容的机械评价,而应是对学生本人和作文内容的共同关照,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互动方式,是建构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载体。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时,不能只关注作文本身,要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多进行一些书面上情感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情,从而引起共鸣。尤其是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重,他们的情感比较细腻且不易流露。因此,在写作关于亲情、家庭等主题的作文时,教师保持对学生的敏感性,通过积极正面的评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这种评语可以无形中实现一种循环的情感流动图:学生内心的丰富情感流露到作文中,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体认出这种情感,并触发教师内心的某种相关情感,将这种情感以学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反馈给学生。这种模式下,评语成为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载体和媒介,真正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表达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2.要多些鼓励,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新课程要求:“评价要采取多种方式,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教师要及时转变评价观念,从目标评价转向过程评价,强调评价者在每一次作文中的转变过程与进步。小学高年级学生初步接触作文,正如婴儿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写得不好是情理之中的事。学生的每篇作文都是他们辛辛苦苦的创作,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应注意用语委婉、亲切,不能直接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5]评改学生作文时,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评价学生作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作文评语,去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唯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动力,激发再次作文的欲望。

3.要用具体、多样的评语,丰富评语的内容和类型

评语切忌泛泛而谈、意思不清,而要具体明确。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教师在评语中不要一味地只说描写不具体或内容太单薄这些让学生迷惑不解的评语。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提升专业素养,多阅读相关书籍,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作文评语。一方面,评语不必求全,只要突出学生作文中的某种属性即可,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教师要多做探讨,少下断语。[6]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多用疑问形式的评语,同时不要用质疑而是用简易的方式表达出来。

4.要摒弃评判者身份,平等对话

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教师是评判者,学生只是被评判者,这无疑拉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加上许多教师在写评语时,总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教训的口吻来表达,更是增加了与学生间的距离感。鉴于此我们要抛弃传统的角色认知,转变教师在作文评改中的角色,变身为学生作文的读者,然后以朋友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对话,对学生的作文提出委婉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你觉得再加强对细节的描写怎么样”“如果把这几句话删去会不会更好呢”等,多些商量的口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身份,这样可以充分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于志,蔡敏.小学高年级教师评语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3).

[2] 郭华.新课标评价标准下小学作文评语研究述评[J].作文教学研究,2012(4).

[3] 王林海,孙宁.教师评语类型对学生作文修改类型的影响[J].外语界,2007(5).

[4] 于芳.小学作文评语现状调查及分析[J].语文建设,2010(2).

[5] 任多勇.谈小学生作文评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35).

[6] 黎小英.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魅力[J].现代语文,2008(7).

4.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 篇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训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81―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目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是普遍现象,学生们谈作文色变,教师们指导学生作文也时常感到捉襟见肘,批阅时更是头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长期以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始终存在着各种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现状

教师方面:虽然部分教师比较重视作文前的指导,在指导学生选材、构思、起草等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在学生写完作文后的指导修改和评改方面却存在很大不足。

学生方面:1.缺少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作文材料似乎比较好,但实在是不知如何表达好。因此写出的作文大多语言干巴,味同嚼蜡。2.缺少作文的材料来源。大多数学生惧怕写作文是因为没有可供自己选择的作文材料。3.缺少写作的一些基本技巧。学生是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写好了就算完成,并不在乎对作文的修饰润泽。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训练的对策

1.先读后写,先积累后应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与写,一个是理解,一个是表达;一个是吸收,一个是倾诉,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进行大量的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读可以增长见识,学生也就从中获得表达的素材;读中可以学到观察和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这对写时确立中心、选择材料都有帮助;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能体会到表情达意的方法,这为写作时谴词造句、选择表达方法创造了条件。

2.先体验生活,后总结感受。有了生活的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的震撼心灵的不朽之作。好文章来源于生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使学生经常练笔,使动笔写文章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解?Q练得少的问题。教师要多种途径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使之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充实作文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为写作积累素材。学生对生活体验越广阔、越丰富,对作文的帮助也越大,教师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也能解决学生作文基本功的问题。

3.先仿后写,说写结合。模仿优秀课文、例文,借鉴谋篇布局的方法和表达的手法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此外,坚持从口述到写作,分小组先议论,然后个体写作,这样做能激活学生大脑潜能,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4.先计划,后实施。形成重点训练项目的具体训练序列,增强作文训练的科学性、计划性,铺好提高作文水平的台阶。坚持让学生当堂完成作文。这样做,既可以从实战出发,让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写作文不至于那样紧张,感到跟平时的习作没有什么两样,从容面对,又可以培养学生专心致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好习惯,还可以有效避免有的学生抄袭的可能。允许后进生推迟上交作文,要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宜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的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作文质量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5.先写后改,改中升华。“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的方式有:(1)教师范改。指导的方法:删――删除作文中重复的、不恰当的、多余的、与中心无关的情节或语句;换――把文中的病句,不确切的词语,不正确的标点符号换去;调――对作文中的某些语句和段落的位置作适当的调整,使作文通畅、连贯、有条理;补――在作文中有遗漏或不足的地方,补入必要的字、词、句以及添补情节,注意细节的描写。(2)自主修改。自改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评改的重点。自改时,要让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初稿,按修改的步骤边读边修改。自改后,教师要进一步指出问题及修改方向,要求学生再行修改。(3)学生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讨论修改。每次互改,教师都要根据作文的训练重点规定好修改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

总之,语文教师要多写作。在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多写“下水文”读给学生听,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很多启发,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文教学是为学生的人生打基础,教师应认真抓好学生的作文训练,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系甘肃省 “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生活化教学专题》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6]GHB1798)

5.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篇五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任务。近年来,武冈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了各类专题竞赛、“送教下乡”等活动,对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农村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下面我就武冈农村小学教师的现状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教师分布不均衡,流动性大

由于城乡经济水平差距的持续拉大,生活条件悬殊以及社会现实的诸多因素,大多骨干教师选择进城,或者条件更优厚的区域。譬如,我所在的双牌乡,每年都招进不少的年轻教师,但由于地方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经济较落后,学校条件不佳,许多完小、村小学校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也不浓厚,一放学本地老师就回了家,一两位外地老师“光荣”守校,精神上也很压抑。因此,大多数老师安不下心来,呆一两年就谋求调动。这是可以且应该被理解的,同样是教师职业,同样是教书育人,农村教师是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享受的待遇却和城市教师相差甚远,往往造成自我幸福感的缺失。

二、骨干教师、专任教师缺乏

骨干教师和专任教师缺乏,导致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教非所学”的现象。很多老师身兼数科,有的学校虽设有专门的音美老师,但是大部分老师没有应有的专业素质。由此,音美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培养学生的特长、落实素质教育工作更是空谈。有的体育课索性让学生自由活动,被形象地说成是“放牛”。这一问题,和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观念滞后,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教师本身对继续教育的重视不够,培训活动不多,也常常流于形式。这使得许多老教师的知识和教学理念陈旧,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也很缓慢。武冈的每年向社会招聘大量教师,许多应聘者是非师范生。许多应聘者学历虽然很高,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应有的水平。对比招聘考试中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整体成绩,就可发现,许多老师可能对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学常识掌握得还不是很牢靠。在农村学校的课堂上,“满堂灌”、“注入式”、“一言堂”等落后的教学方法还数见不鲜,这无疑是武冈农村教育改革,急需解决的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报告中,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具体方向,农村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中面临新的机遇和课题。教师队伍的建设,始终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大意义。武冈市政府在扶贫开发“十二五”计划中,提出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实行完全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和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

6.农村小学体育课现状 篇六

农村小学体育课现状

河口学校盛杰

体育课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一

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是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前,我们国家的全民体育的事业比起发达国家有一段相当的距离。革命领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对体育的意义、作用、方法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育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如果没有很强壮的身体,就不能担当起如此重任,所以,搞好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是一个

事关重大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字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重多大国。那么,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对体育课的教学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的呢?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调查和了解。首先谈谈我们学校的情况:我校领导对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十分重视,按照国家教委对体育课时的开设,设有专职的体育教师,经常进行检查及考核,在终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在近两年内还

为学生添置了一万多元的体育器材和设备。

据了解,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首先领导不够重视,因为体育知识设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有的学校只重视考试学科的教育教学。第二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这就直接影响着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农村教师根本不能与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经济不富裕的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还没有一套象样的住房,还有的教师经济上十分困难,这难道是他们不会找钱吗?这是由于他们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为祖国的下一代而忘我地工作。没有机会去找钱。这些因素,便导致了以下的现象:教育经费紧缺,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一套完整的体育设备器材,有的学校连篮球场都没有,还有的学校连球也没有几个;由于某些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一是体育课时没有开设,二是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这行课程;由于某些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便成了“一堂课,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多数是采取“放羊”式,又特别是条件差的村小。有的村小学生小学毕业后队列基础知识也很差。教学大纲规定:“必须坚持体育课的成绩考核制度。”象以上的体育课教学,又怎样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考核呢?这样的学生又怎样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呢?这样的学生每期末的体育成绩又怎样确定呢?

二、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有关领导及体育教师首先应解决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问题,许多报刊及资料都很少谈到

体育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体育杂志上也就是报道一些体育战线上的有名人物罢了,根本没见到一篇研究怎样教好体育课的文章。体育课和其他课同样重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更为重要,也应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面对这一光荣而繁重的任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端正自已的教育思想。就素质教育的宗旨而论,其着眼点和着力点均聚焦于每个学生,因而素质教育

必须贯穿到所有开设的学科及面向每个学生。

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和谐的,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指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教育方针的要求。个性指各具特色的个体性。全面和谐发展,就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结合。这说明在体育课教学中也应开展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和谐组合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个性化的。“五育”的不同组合造就了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和一个乒乓球的世界明星,就其个体来讲,都是和谐发展的典型,但其“五育”的内涵和外在表现以及各育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却有很在的差异。面向每个学科,面向每学生,就是根据不同学科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佳发展。

2.要上好体育课,教师是关键,农村小学上体育课的教师,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同时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培训,有的体育教师没有认真字习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当前,对于体育课的教学,除了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外,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应安排教师到专业学校参加业务培训,增添体育设施及器材、严格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安排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应主动、积极的学习体育教学大纲.并认真钻研大纲对各年级学生的要求,认真学习有

关体育课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已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3、要上好体育课,教师首先要掌握体育的内容。学校体育的内容,具体规定在体育和卫生常识的教学大纲中:其中包括身体操练,运用自然力进行锻炼以及卫生保健等方面。4、体育深开展素质教育,一是要使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比如,学生做广播体操,教师就对全体学生都指导,让他们的每个动作准确.整齐,而不是只辅导少数同学。又如,训练打篮球时,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进行比赛规则的辅导,然后进行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教师应培养全体学生对几篮球的爱好,而不是只培养几个爱好者,让多数同学自由活动或当观众;二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的而不是平均的发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在打好全面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结构。总之,学校应按国家教委的规定开设课时,培养每个学字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材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已有的操练基础,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密,同时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

设人才。

收藏 分享

一堂体育课,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有着自己一定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往往设计不到的事件和问题也有,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和问题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素质、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是教师大显身手的时候,如何解决能反映出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处理得当,能变被动为主动,可转化教育的材料,有利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师生关系。

(1)让学生象鸟一样自由的飞翔

学生真的喜欢上体育课吗?这个问题是体育老师困惑和迷茫的,固定的教学模式,木偶式的教学方法,谁都会厌。但是,有了大家思考和创作的空间,游戏课便被注入了生命,它变成了一个载体,一个能让学生自由飞翔的载体。此时的学生不会介意体育课很枯燥,反而做得更好,玩得更尽兴,才是他们的追求。

(2)让思维的火花永不熄灭

学生真的没有创造力吗?看看学生的表现,想想自己的做法,确实感慨万千。老师自己习惯于某种定式,学生也会习惯。在习惯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老师的“教导”下萎缩了,原来活泼的学生,变得“老成持重”了,大家的想法日趋统一,最后变成了一模一样“合格”产品。《课程标准》针对传统体育课中教师居于绝对支配地位、反复练习和训练成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

象,提出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强调帮助学生自学、自练和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这游戏课里,自己的稍一放权力,学生把各种游戏玩法就会换成另一种的花样,比老师安排的好多了,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激情程度远远超过老师事先安排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潜能就是一座埋藏在地下的火山,只要老师给个空间,他们思维的火花便会喷涌而出!

(3)不要轻易放过机会

7.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 篇七

一、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现状透视

作文是学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功课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作文理应是一种基于内心需要的表达, 而在当前农村小学很多师生尤其后进生的心目中, 作文只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一项“作业”, 毫无表达与创作欲望。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 究其根源, 无外乎以下几种因素。

1.不切实际的“作文课堂教学”方式。

这些年,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推进, 许多作文教学法“自立门派”, 层出不穷。这些教学法大都是实验教师针对学生实际, 经过长时间实践摸索、总结提升而得的。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面对这些优秀的作文教学法, 很多农村教师由于受外因内因的制约, 疏于研究自己学生作文习惯养成现状和策略, 因此渐渐分成了两类:一类教师强调这些优秀教学法的“个别性”, 对它们充耳不闻; 另一类教师则一味夸大这些作文教学法的“普适性”, 认为它们“放之四海皆准”。这种没有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做法, 不仅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作文观念, 反而直接导致更多同学对作文产生畏难心理。

2.不够热情的作文教学评估。

学校对作文教学评估的淡漠, 促成教师“把‘作文’只当‘作业’”的合理化认定。周围很多老师大都是先把作文要求简单讲一讲, 然后让学生口头说一说作文的构思, 接下来就发作文本开始作文, 很少关注学生真正写了些什么东西。学校对教师作文批改等业务的检查, 很少关注学生写了什么, 写得怎么样。另外, 在试卷测试中, 阅卷人员走马观花, 对于学生作文是原创还是抄袭无暇辨真伪。这使得很多老师宁愿让孩子背现成的能拿高分的优秀作文, 也不愿给孩子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空间。

3.程式化的学生作文评价。

长久以来, “眉批、段批、总批”的作文评价方式促进了老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 但是, 也使得很多老师为了“批”而“批”, 不是为了“指导交流”而批。

4.天壤之别的父母文化差异。

尽管现在大多数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生活质量差别不大, 但是, 父母的文化差别是横亘在他们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在我周围, 很多孩子的父母甚至小学都没毕业, 而很多县城的家长爱读书、爱写作, 能倾力为孩子营造文化氛围。

5.让人又爱又恨的方言现象。

在作文中, 如果总是习惯用方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仅不符合汉语的表达规范, 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文表达与交流的功能, 对小学生学好规范的汉语是很不利的。为此, 有些老师试着让孩子们在校园内讲普通话, 以此纠正方言, 但收效甚微。毕竟农村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充斥着方言, 他们周围的人都说方言而不是普通话, 影响无处不在、如影随形, 孩子很难养成在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习惯。

二、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的对策思考

如何引领学生转变这一观念, 真正将“作文”视为内心表达的需要? 我觉得, 文心雕琢是关键。何谓“文心雕琢”? 就是强调教师不单注重作文技巧的教学, 更要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 引导孩子主动关注自己的内心, 才会从“作文技巧”的追求走向“内心表达”的需要, 从而引领学生从“作业”走向“作文”。

1.丰富活动, 敏化心灵。

尽管农村孩子的语言表达往往显得粗糙, 但是, 农村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教师应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内在想法、看法, 注意引导孩子将自己的生活和写作水乳交融。

语文名师管建刚曾说:“无意印在心灵上的那些事件、那些情感, 才会真正哺育写作。”孩子的世界每天都上演着丰富的内容, 教师要给孩子创造“表达印在自己心灵上的事件和情感”的平台, 以此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力, 从而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实践中, 我鼓励孩子写小组流动日志, 每天由组内商量选定一些日常接触事物作为话题, 用一两句话或者一段话写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然后小组内、组与组之间进行传看。长久下去, 学生自然敏化心灵, 增强写作欲望。

作文需要源源不断的素材, 李振村老师在《语文教育的根本在哪里》中写道:“掌握一两种写作技巧是不难的, 难的是让学生对写作充满热情和自信, 像玩游戏一样玩语言文字。”我们应想尽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用眼睛观察, 用耳朵倾听, 用心灵体会, 用双手创造, 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写、勤于写,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活动中的孩子心智丰富, 表达欲望强烈。所以, 每次活动后, 教师要及时创设不同话题情境, 让学生即兴写作。如有一次, 我校请到了著名励志教育专家赵一博为学生进行专题演讲。我以这个活动为契机, 在演讲开始前, 以“对演讲的期待”为话题引导交流写作;演讲结束后, 以“对演讲过程的感受”为话题引导交流写作。由于学生亲历了活动, 在第一时间内, 很多感受都是鲜活的, 因此很多语言文字的表达十分鲜活、真实。

2.趣传技巧, 表达心灵。

虽然文心雕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课内课程和学校教育, 但是, 不能否认作文课堂教学对孩子内心的影响。课堂上的很多举动本身就是孩子的作文素材。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绝不能只注重技巧的传递, 而不关注孩子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

如就“简快作文实验”课题来说, 在课堂实践中, 所有关于简快作文的技巧和理论, 我都是通过妙趣活动向同学们传递的。比如在培养四年级孩子“变换句式首尾呼应”的作文技巧时, 我分别请坐在最前排和最后排的两个孩子站起来, 然后让前面的孩子喊后面孩子的名字。“一呼一应”, 孩子一下子形象地感受到了“前后呼应”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联系具体习作内容理解“变换句式首尾呼应”。这样的妙趣活动常常投印在孩子的内心深处, 加深他们对作文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同样, 对于“纠正作文中方言现象”的指导, 我们如何在修正这些方言病句的同时, 不伤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呢? 我认为要结合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进行指导, 可以利用一些常见方言创编故事或者小品等进行表演, 使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部分典型方言与普通话的表达差别, 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 作文技巧的传递, 一定要追求“润物无声”的自然之境。无论欣赏哪一流派的作文教学方法, 都要考虑到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采取适合本地、本班孩子的作文教育方式, 切不可盲目照搬。毕竟我们最终培养的不单是学生行文造句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运用技巧表达心灵的良好习惯。

3.满足期待, 延展心灵。

当学生充满激情地创作作文时, 教师一定要予以欣赏和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作业”式评价, 而是心与心的交流, 以此满足孩子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期待。

首先, 在常态的作文评价中满足孩子的期待。在用笔批改时, 要采用“对话式”交流评价。比如当孩子作文中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时, 不要简单圈出来要求改错, 而要针对这个错别字或者不通顺的句子, 创设某种情境与孩子交流。在实践中, 当学生把“树梢”的“梢”误写为“捎”, 我这样评价:“你‘稍不留神’把树‘梢’写错了。麻烦你再读一遍时‘捎带’着把它改过来吧! ”这样的小小举动虽然平凡无奇, 但在纠正孩子错误的同时, 使得孩子在作文的世界里与老师有了丝丝缕缕的内心联系, 从而每次作文后都充满期待。另外, 在常态作业评价中, 除了“师生对话式”评价方式, 我还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修改能力的培养。结合作文课题实验, 我先让孩子掌握“简快作文三段论简评”法, 然后培养孩子学会用三段论简评优秀习作, 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鉴赏能力。一定阶段后, 再让孩子运用此方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构段、语言运用、错别字”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修改。如此循序渐进的训练, 既使孩子们掌握了方法, 又满足了学生对自我习作的评价需求, 从而更好地在教师评价中找到共鸣。

其次, 满足优等生作文创作后的期待。优等生对自己作品的展示欲望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强烈, 虽然这部分学生的作品并不一定完美, 但孩子们并不满足在班内、校内展示交流, 他们更渴望自己的文章能发表在报纸等刊物上。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 我们一定要尽量提供展示平台和空间, 如创立校刊校报或者班级作文集, 让绝大多数孩子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另外, 教师要尽量主动组织联系投稿, 帮助孩子们与编辑部建立良好、持久的联系, 给予他们最大的心灵满足。

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 教师更要让自己的“童心”融进学生的习作中, 戴上“放大镜”以“欣赏的眼光”找优点:有的书写很工整, 有的偶尔会用上几个很恰当的词, 有的虽然写不具体, 但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这些习作都要给予及时表扬, 发现每一篇习作的闪光点, 给予更多孩子展示自我心灵文字的空间。

4.读写结合, 丰富心灵。

读是吸收、积累;写是倾吐、表达。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 阅读数量和质量都急需提高, 读无疑能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但是, 如果在读的过程中不体会, 不审视内心, 读再多的东西也是枉然。只有引导边读边发现自己的内在感受, 并记录下来, 才可以丰富心灵、文采飞扬。

在让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 要求他们练写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 如摘录优美词语、名言警句、文中妙笔等, 有利于积累大量语言材料;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梗概,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写读文后的感受, 评价其人物、事件等,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样, 引导孩子们博览群书, 丰富内心世界, 习作时便能得心应手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另外, 亲子阅读是丰富孩子内心的很好举措。农村孩子的家长由于受到文化水平的制约, 不能拿起笔和孩子共读共写。那么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和孩子进行口头交流, 并由孩子执笔记录下爸爸妈妈的感受, 然后及时在班上交流, 以此促进孩子心灵的成长。

总之, 我认为要想改变农村小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作文习惯, 尽快转变他们视“作文”仅为“作业”的麻木状态, 就要重视对孩子们的文心雕琢, 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自我内心的能力, 为其提供交流所听、所见、所思、所感的时空。文心雕琢必定能令学生对作文保持长久的创作兴趣, 养成“真情为先、真言为要”的作文观, 从而加快农村小学作文养成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

[2]陈中杰主编.智慧课堂.

[3]管建刚.我的作文革命.

8.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八

一、现状分析

(一)从学生层面而言,农村学生相对于城市学生,生活空间狭小,平时看到听到的新鲜事不多,见识少,写作材料相对缺乏。同时农村学生多数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不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记录下来,等到要写作文时就没有材料可写。加之由于农村学生缺乏阅读材料,缺乏阅读习惯,其阅读量明显少于城市学生。作文中,有时找到一个生动典型的材料,却又无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

(二)从教师层面而言,农村教师作文教学的思想比较保守,缺少让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没有认真组织教学,学生作文脱离生活实际,所以写作时无话可写。很多教师对作文不够重视,作文课没有充分准备,常常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提出作文要求,就让学生写,写法指导也不够,结果写出来的习作往往不尽人意,可谓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

(三)从社会环境层面而言,由于农村文化生活不够丰富,学生缺乏作文表现的舞台,所以写作的兴趣不高,常常是完成任务而已。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低,不大了解作文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他们更重视分数,学生的作文常得不到家长的任何评价;农村学生又常没有在同伴面前展示作文机会,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写好作文。因此如果没有学生对作文浓厚的兴趣和自主积极的学习,作文是根本不可能写好的。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把作文融入儿童的生活,让孩子把写作看成是一桩乐事,是自己快乐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改变措施

(一)培养作文兴趣,解决无话可写,无法表达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作文往往倾注着学生的满腔心血,但农村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错别字多,病句不少,词不达意,甚至前言不搭后语,更别提文采精美、主题深刻之类。这时,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切不可抱怨学生作文水平低下,一棍子打死,或者随心所欲地乱批改一通,或不负责任地写上一个大大的“差”或“D”完事,而应仔细琢磨、研究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也许记叙的事件很真实,也许其中的对话描写很富有生活味,也许外貌描写很逼真,也许主题与众不同,甚至是字写得端正漂亮。学生往往很看重自己的长处、优势,在作文中他们会自觉地发扬这种优势,并且会寻求新的成功。因此,在批改作文时,要给予鼓励,针对不同学生写上不同激励性评语。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校校刊要为学生开辟“优秀作文专栏”,语文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向校刊、杂志社投稿等方式来激发写作兴趣;对于多数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可以在教室里开辟

“小作家专栏”。在这个专栏中,展示的内容可以是一篇文章,可以是一段话,甚至可以是一句经典话。推荐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推荐,也可以是同学推荐,还可以是自荐。为每个学生营造体验作文成功的氛围。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班级优秀作文集”、“作文点评专栏”等多种形式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以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语文生活化,作文写生活。只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写作热情。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从大自然中感受和谐,从大自然中荡涤心灵,从大自然中发现生活,从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素材,作文时学生就有话可说了。常言道,生活中处处有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农村更有着与城市不同的风土人情,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学生也不缺乏作文的素材:(1)观田园风光。农村田园中水稻、油菜、小麦、玉米、葡萄园、樱桃园……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色,引导学生就地取材,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避免舍近求远,浪费资源,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2)赏农家新居。广大农村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农家新居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楼房、庭院的变化反映着家乡的变化,正是农村中小学生赞家乡的好材料。(3)传统节日庆典。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重大庆典的不同庆贺方式,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了富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写作素材。

(三)让学生回归进大自然,主动观察,勤于思考,获取写作材料。在学习到有关自然山水的乡土文章和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将学生放出校园,回归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去领略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感受现实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知道一切艺术本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生活的闭门造车、无病呻吟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有意思的是,学生走出校门,勃发了潜在的天性和蕴藏在大脑的最大潜能。因为走出校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挥洒,让思想的野马自由驰骋,在欣赏之余再把观察所得再现到文章之中。由于有了生活基础,有了第一手材料,老师只需略加引导,让他们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选准角度,运用一些写作上的方法技巧,便会萌生出一曲曲歌颂大自然,歌颂多彩生活的华美诗篇。许多优美绝伦的美文就是从这种境界中产生的。鲁迅先生说过,

“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养成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周围人和事物的习惯,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事物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生活里一点一滴地搜集素材,学生的作文就不再担心无米之炊、言之无物了,写作能力一定会随之提高。

(四)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和积累,特别注重平时语文课上的语言训练和积累。农村的孩子语言训练的主战场是校园,他们在家里听到的只是朴实无华的乡音,孩子们在家里,包括在社会当中语言很难得到较好的训练。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能把一句话说通顺,把一件事说明白。要培养学生善于表达,乐于表达。要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教师对口语交际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重视,有的教师甚至从来不上,认为上不上不重要。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学生的思维水平、交际能力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教师应按课程计划,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大量阅读,到图书室、阅览室去,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使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能得心应手。

(五)培养学生乐于动笔的习惯。要求学生平时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所得随时记下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以身作则,坚持写下水作文,以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也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

9.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篇九

一、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地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三、四年级阶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五、六年级阶段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阅读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终身学习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也很多,距离《课标》的要求还很远。尤其是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更突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村陔子的阅读情况,我对本校中高年级随机选取100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

一是了解我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以利于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质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能力低下。通过调查发现,喜欢课外阅读的占23%,绝大多数学生读课外书只看情节,走马观花,能够查字典或问别人弄清意思的占10%,作读书笔记的占5%。

(二)出现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

一直以来,课外书被认为是闲书,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多大作用,没有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漠然视之,读也是放任自流,使得学生不会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渐渐失去了兴趣,更谈不上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来源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再加上有好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

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各级学校教师不能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机会,一味地应付抽考、会考,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两科的课业学习上,课外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对付大量的家庭作业,学生想读书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同时,许多家长也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习,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一旦发现,轻则没收,重则毁掉,学生在家里想看书也不敢看。

四、调查总结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可能改变的办法有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不同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在国外,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人们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把原因归结为家长和老师没有为他创设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没有发现他喜欢和感兴趣的阅读材料。那我们,要使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该怎么做呢?有爱看书的父母,才有爱看书的孩子。家长读书、看报、上网无疑是孩子无声的榜样,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更爱看书,写作能力也强。如果家庭中缺乏读书的氛围,怎么指望孩子喜欢看书呢?这种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家长自己放弃学习的情形目前在我校一些家庭中并不鲜见。

2、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建设,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阅览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3、各级学校领导、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这些都有赖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课内学习毕竟是有限的。

4、科任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有阅读的内部动力。其次要进行阅读指导。一要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二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三要让学生每天花一定时间读书,养成习惯;四要做好读书笔记;五要定期举行读书会,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10.宜宾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问卷 篇十

(数学学院10级3班 任驰 100203015)

前言: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体育课的开课率在逐年增高,但是部分乡镇中学依旧存在着缺乏体育师资,甚至是没有体育课的现象。而在一些配备有专业教师,能够正常开展体育课的学校中,很多老师反映大多数学生部怎么喜欢上体育课,并且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是学生部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并未好转。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搞清楚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体育课深受学生的喜爱,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

一、理论假设:

造成农村中小学体育课开展不顺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智育轻体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尚未消除;

2、场地管理不善,体育器材不足;

3、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师素质建设还有待加强;

4、学生自身的原因;

5、家长的原因。

二、研究对象、方法:

1、抽样:

在大宜宾范围内,也就是九县一区中的所有小学中抽样几所小学,再在具

体小学中随机抽取一些班级进行抽样调查。

2、问卷:(见下页)

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你好!我是宜宾学院2010级学生,现想以《农村小学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作为一个研究题

目。为此需要大量的实证调查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烦请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为我填写问卷的相关内容,本人将不胜感激!

请在下列问题的各选项中选择与贵校情况相符的选项:

1.贵校现用的体育教学大纲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

A、国家统一制订的B、各省市教育局制订的C、各地市制订的D、学校或任课教师制订的E、无

2.贵校1周开()节体育课?(如果贵校是完全中学,请分开填写。其中初中()节,小学()

节)。

A、3节B、2节C、1节D、0节

3.贵校学生体育课成绩如何考核?()

A、按大纲规定B、体育教师自行规定C、不考核

4、贵校体育课成绩与评先评优有关吗?()

A、有B、无

如果有,其密切程度如何?()

A、非常密切B、密切C、一般D、说不清楚

5.贵校规定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不包括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为()

A、2次以上B、2次C、1次D、未做规定

6.贵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一般为()

A、2小时以上B、1—2小时C、半小时—1小时D、未做规定

7.贵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人,兼职体育教师()人。

8.贵校体育教师中体育专业毕业的()人,非体育专业毕业的(),其中男体育教师()女体育教师()人

9.贵校体育教师的职称情况:高级()人;中级()人;初级()人;其它()人

(注:特级、中高为高级;中

一、小高为中级;中

二、小一为初级;中

三、小

二、未定为其它)

10.贵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本科()人;专科()人;中专()人;无学历()

11.贵校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高级();中级();初级();其它()

A、2000元以上B、1500—2000元C、1000—1500元

D、500—1000元E.500元以下

12.贵校若语文、数学课的教师上课系数为1,则体育课的上课系数为()。

13.贵校共有全日制学生数()人,体育教师人数为()。

14.贵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如何?

(1)田径场:()

A、标准400MB、非标准300--400MC、非标准200—290MD、非标准200M以下E、无

(2)篮球场()个;排球场()个;乒乓球台()台

15.贵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的开课情况()

A、1周1次B、1个月1次C、1学期1次

D、1学年1次E没有开设

16.贵校体育教师的年龄情况:

25岁以下()人;26—35岁()人;36—45岁()人;46—55岁()人;56岁以上()人

17.贵校体育教师的授课周时数人均为()节。

A、4节或以下B、5—8节C、9—12节D、13—16节E、16节以上

18.贵校体育教师上课有无教案:

A、齐全B、较齐全C、不齐全D、无

19.贵校体育经费为每年()元,主要来源是()

A、10000元以上B、5000—10000元C、3000—5000元

D、1500—3000元E、1000--1500元F、1000元以下

a、上级教育部门b、学校

20.你认为贵校的体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何?

A、良好B、一般C、差D、较差E说不清

21、贵校体育课教学内容除田径、球类等现代体育项目外,是否还开设民族体育项目如果开设,请说明具体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贵校体育课教学中,男女分班上课吗?()

A、分班B、不分班

23、请你简单谈谈对现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看法。

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们正在进行《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的研究工作,需要你的大力支持和协

助。你对问卷的回答,不影响你的体育课成绩和正常学习,只为进行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当你接到问卷后,请如实填写你校的真实情况,答完后请马上交还发放问卷人,在此,我们衷心感谢你对本次调查工作的大力支持。

填表说明:

1、请在符合你校情况的括号中打(√)

2、凡遇到__时请填写符合你校的情况和见解

一 你们学校体育教学情况

1.你们班课表上一周安排了几节体育课?

A)一节()B)二节()C)三节()D)0节()

2.你们班课表上安排的体育课能正常开课吗?

A)能()B)基本能()C)不能()

3.你们班的体育课通常教些什么内容?(可多选)

A)篮球()B)排球()C)足球()D)田径()

E)健美操()F)武术()G)舞蹈()H)游戏()

4.遇下雨天,你们的体育课会怎么安排?

A)自由活动()B)在教室上自习课()

C)由其它老师上课()D)改上健康教育理论课()

5.你们班的体育教学有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理论课教育内容吗?

A)有B)无

如果有,请问内容主要是什么?(可多选)

A)关于体育的基本知识()B)关于卫生的基本知识()

C)关于体育保健与运动损伤()D)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

E)关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F)其它_________

6.在体育课中能学到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吗?

A)能()B)基本能()C)不能()

7.你通过上体育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多选,请按你认为重要的顺序排序)

()()()()()()()()()()

A)学会了运动技术B)学到了体育知识C)学会了合作D)学会了交朋友

E)锻炼了身体F)愉悦了身心G)磨练了意志H)解除了学习疲劳

I)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J)其它_________

8.你们学校学生体育课成绩如何考核?

A)按大纲规定()B)体育教师自行规定()C)不考核()

9.你们学校体育课成绩与评先评优有关吗?

A)有()B)无()

如果有,其密切程度如何?

A)非常密切()B)密切()C)一般()D)说不清楚(10.你们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如何?

(1)田径场:

A、标准400M()B、非标准300--400M())

C、非标准200—290M()D、非标准200M以下()E、无()

(2)篮球场____个;排球场______个;乒乓球台_____

二 你们学校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情况

11.你们学校有早操和课间操吗?

A)有早操无课间操()B)有课间操无早操()

C)早操、课间操都有()D)早操、课间操都无()

12.你们学校每周开展几次课外体育活动?

A)3次()B)2次()C)1次()D)0次()

13.如果你们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每次你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为:

A)半小时()B)半小时—1小时()

C)1—2小时()D)未做规定()

14.你们班会有多少同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A)80%以上B)60%—80%C)40%—60%

D)20%—40%E)20%以下

15.如果你们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其组织形式怎样?

A)全校由体育老师统一安排B)以班级形式展开

C)只是训练队训练其它学生不管D)自由活动

三 你对体育的态度

16.你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

A)很喜欢()B)较喜欢()C)无所谓()

D)不喜欢()E)很不喜欢()

17.你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

A)很喜欢()B)较喜欢()C)无所谓()

D)不喜欢()E)很不喜欢()

18.你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什么?(可多选,请按你最喜欢的顺序选出8个)

()()()()()()()()

A)篮球B)排球C)足球D)田径E)健美操

F)武术G)舞蹈H)游戏I)乒乓球J)羽毛球

K)其它______(请先填写项目)

19.如果你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可多选并按重要性排序)

()()()()()()()()()

A)怕风吹日晒B)教师态度不好C)内容单

一、重复、枯燥D)课堂组织太严E)活动不自由F)上课内容学不会

G)没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H)不喜欢目前的上课形式I)身体不好

20.如果你内心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没兴趣()B)没有效果()C)没人组织()

D)浪费时间()E)身体好没必要()F)体育课不重要

21.如果你内心喜欢体育,但又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原因是什么?(可多选,请排序)

()()()()()()()()

A)学习紧张没时间B)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C)学校没要求D)不喜欢目前的形式E)没有场地器材F)学习不好家长反对G)班主任反对H)参加其它举小组I)无教师辅导J)其它_______

22.请你简单说说对体育课(包括对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师等方面)的看法。

(出自百度)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安排几名志愿者全程负责此工作,包括去具体的学校,到相

应的班级发放,跟任课老师协商好占用几分钟填好表之后马上收回。

三、研究阶段的安排:

1、问卷调查收集回来之后进行整理。

2、分类各个学校的问卷调查,竟可能的把每个班级的问卷调查进行归类。

3、抽出大量的人力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并且按学校、按班级做好具体统计的百分比。

4、分析问卷调查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与我们最先的理论假设做对比,初步找出小学体育现状的问题所在。

上一篇:城管局工作人员的信访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ello》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