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2024-10-07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8篇)

1.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篇一

一、 判断(10*1)

1. 如果一种商品的收入弹性为负,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一定有一负的斜率。

2. 如果边际产量递减,那麽平均产量一定也是递减的。

3. 对于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来说,其边际收益与市场价格是相同的。

4. 如果垄断者生产的商品具有线性的、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向消费者征收从价税,会使该商品价格以税收量为度上升。

5.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垄断竞争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6. 在仅有两种商品的世界中,如果饬街稚唐返谋呒市в枚际钦?模?趋嵛薏钜烨?咭欢ㄍ瓜蛟?恪?br>7. 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使洛伦兹曲线正好处于45度线上。

8. 非利浦斯曲线表述的关系表明治理通货膨胀最有力的措施是工资和物价管制。

9.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高的平均储蓄倾向导致较高的增长率。

10. 如果LM曲线是完全垂直的,那麽财政政策在增加就业方面是无效的。

二.单选(30*1)

11.经济物品是指

A. 有用的物品

B. 稀缺的物品

C. 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 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12. 下列那一项最可能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 失业

B. 通货膨胀

C. 有用资源增加

D. 消费品增加

13. 在得出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A. 个人收入

B. 期于商品的价格

C. 个人偏好

D.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14. 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的,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A. 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15. 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过原点的直线,则其供给的价格弹性

A. 随价格而变

B. 恒为1

C. 为其斜率值

D. 不可确定

16. 下列何种情况将意味着是吉芬商品

A. 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都是正的

B. --------------------------------------------负的

C. 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但需求价格弹性为负

D. ――――――-负,-------------------------正

17.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他们的

A. 价格之比

B. 数量之比

C. 边际效用之比

D. 边际成本之比

18. 假定X和Y的价格PX和PY已定,当MRS(X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将

A. 增购X减少Y

B. 减少X增加Y

C. 同时增加X、Y

D. 同时减少X、Y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B. 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C.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D. 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

20. 如果横轴表示劳动,纵轴表示资本,则等成本曲线的斜率是

A. PL/PK

B. -PL/PK

C. PK/PL

D. -PK/PL

21. 如果一个行业是成本递增行业,则

A.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有一正的斜率

B. ----------------------------------负--------

C.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不是U型的

D. 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22. 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都等于1美圆,则该厂商

A. 肯定只得正常利润

B. 肯定没得最大利润

C. 是否得最大利润不能确定

D. 肯定得了最小利润

23.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 AVC ›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 AC› 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 MC› 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 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24. 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A.Ed › 1

B.Ed ‹ 1

C.Ed = 1

E. Ed = 0

25. 假定一个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投入要素价格为5元,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为1/2时获得了最大利润,那麽,商品的价格一定是

A.2.5元

B.10元

C.1元

D.0.1元

26. 下列判断哪一句是错的

A. 经济租金属于长期分析,而准租金属于短期分析

B. 经济租金是对某些特定要素而言,而经济利润则是对整个厂商来说的

C. 厂商存在经济利润,、则其要素存在经济租金

D. 一种要素在短期内存在准租金,并不意味在长期中也存在经济利润

27. 在两个人(A、B)、两种产品(X、Y)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发生在

A. MRTxy=Px/Py

B. A与B 的MRSxy=Px/Py

C. (MRSxy)a=(MRSxy)b

D. MRTxy=(MRSxy)a=(MRSxy)b

28. 两种商品在两个人之间的分配,能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为

A. 不使其他人受损就不能使某人受益

B. 个人都处在某消费契约曲线上

C. 个人都处在某效用可能性曲线上

D. 包括以上所有条件

29.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的

B. 两者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

C.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矛盾

D. 毫无联系

30. 当消费函数为C=a+bY,a、b›0,这表明,平均消费倾向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小于-----------

C. 等于-----------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1. 就定量税而言,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唯一区别是

A. 前者总比后者小1

B. 前者为负,后者为正

C. 后者----,前者----

D. 两者互为倒数

32. 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的生产中是

A. 储蓄而不是投资

B. 投资而不是储蓄

C. 即非储蓄又非投资

D. 是储蓄,但购买证券是投资

33. 在IS-LM模型中,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使LM曲线移动100亿元,货币交易需求量为收入的一半,可推知货币供给增加了

A. 100亿元,

B. 50亿元,

C. 200亿元,

D. 70亿元,

34. 设存款准备金率为10%,居民户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A.2.8

B.3.3

C.4

D.10

35.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在上方的区域里,则表示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大----------

C. ---大------------------小----------

D. -----------------------大----------

36. 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原因是

A. 假定名义价格是不变的

B. 假定名义工资是不变的

C. 假定收入是不变的

D. 假定实际工资是不变的

37.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消费------

C. -------------进出口-----

D. 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8. 如果证券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可得出

A. 证券持有者将遭受损失

B. 利率将上升

C. 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

D. 货币需求超过了货币供给

39. 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麽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将

A. 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

B. 大于--------------------

C. 等于--------------------

D. 都可能

40. 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前提假设是

A. 非市场出清

B. 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原则

C. 价格刚性

D. 信息不完全

三.名词解释(5*2)

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2. 消费者剩余

3. 公共物品

4. 流动性陷阱

5. 自动稳定器

四、计算题:(15’)假设利润为总收益减总成本的差额,总收益为产量和产品价格的乘积,某产品总成本(单位:万元)的变化率即边际成本是产量(单位:万台)的函数C#39;=4+Q/4,总收益的变化率也是产量的函数R#39;=9-Q,试求:

1、产量由1万台时,总成本与总收入各增加多少?(该小题可能是题目有错误)

2、产量为多少时利润极大?

3、一直固定成本FC=1(万元),产量为18时,总收益为0,则总成本和总利润函数如何?最大利润为多少?

五、问答题:

1、试述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15’)

2、为什么说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均衡条件类似于刀刃上的平衡?(20’)

2.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篇二

1.1 区位优势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地处长江出海口,东濒东海,属亚热带东亚季风盛行区域,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所辖海域面积近9 000 km2,明显大于陆域面积,海岸线约为470 km,其中大陆岸线183 km,岛屿岸线287 km(崇明、长兴、横沙);岛屿共19个,其中崇明岛是我国第三大岛;拥有港口航道、湿地滩涂、渔业、滨海旅游、风能潮汐能等海洋资源,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外,上海市地处东部沿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重要的经济中心、世界闻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领头羊,有着纵深的腹地和广泛的对外经贸联系,已形成的产业龙头企业可以加强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协作和交流。目前,上海市已与苏、浙两省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合作关系,并逐步将这些联系扩大到长江中上游的安徽、湖北、重庆等省市,在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1.2 交通优势

上海市完善的交通设施,京沪铁路,204、312、318、320国道,沪宁、沪杭甬高速公路和建设、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沪杭城际高速铁路等,浦东、虹桥两个国际航空港已开通大量国内外航线,外高桥、黄浦码头和洋山深水港等大型港口也有20多条国内和国际远洋集装箱航线的投入运营,都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政策优势

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期间,上海海洋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市经济增长平均水平,已形成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油气、海洋生物医药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滩涂围垦等共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随着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的持续推进,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和有效配置日益重要。

近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启动了一系列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项目工程,如于2005年10月全面建成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该工程主要包括港区工程、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和芦潮港陆域配套工程等四部分;2003年开工的崇明岛越江通道,长兴岛和崇明岛的造船工业基地等;为了继续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上海市区两级财政在2006年投入增值放流经费达1 000多万元;出台了救生设备更新的补贴政策,为40 000名渔民配置充气式救生衣,为300艘海洋渔船配备气胀式救生筏;完成了1.46万公顷养殖水面的档案渔业管理,对渔业实行档案跟踪和网上动态管理;出台了《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入户行动”等。

1.4 科教文化优势

目前,在上海与海洋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有20余个,包括海洋、航道、地质、水利、河口海岸、海洋工程、深水技术等学科和专业,水下工程和深水技术研究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上海市境内现有的中科院上海分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海洋院系都是海洋科技开发、海洋科技推广、海洋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极地研究、船舶研发尤其是大型船用曲轴的开发、海洋工程及装备制造、大型船舶和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制造、海底管道铺设检测维修、深海钻探、海洋生物基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 上海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问题

上海市虽然经济基础比较好,但是其海域面积相对比较小、海岸线短、近海开发利用过度、海洋资源有限、港口资源后劲不足等矛盾突出,特别是目前海洋产业结构总体上依然偏重于传统产业,海洋高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形成规模,海洋咨询和海洋信息服务业集群比重过低、发育不良。

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1)滩涂围填与湿地保护。滩涂围填是上海市缓解用地矛盾的最主要的途径,但是近年来长江流域入海泥沙量已呈现减少趋势,随着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长江入海泥沙量还将持续减少,滩涂资源的开发部署问题亟待解决。在媒体的宣传作用下,广大人民的湿地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如何正确地处理湿地保护以及滩涂的围填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2)大型工程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长江口水域的一批正在或拟建的重要工程,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河口海岸形态以及陆海相互作用过程,进一步加剧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破碎程度,河口洄游性水生生物溯河和降海通道受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海洋污染形势严峻,生物资源衰退明显。水域污染包括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港口船舶污染。据调查,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已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水域之一,营养盐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增加了7-8倍,中度和严重富营养化海域面积过半,导致渔场资源量逐年减少,渔汛期缩短,优质鱼类品种数量锐减。(4)滨海旅游资源亟待整合挖潜,存在着开发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布局有待完善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品牌效应的产品[1]。

上海市的海洋发展规划中:(1)上海市对海洋产业长期总体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和规划,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2)海洋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海洋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海洋高科技水平偏低,一些新兴海洋产业尚未形成规模。(3)部分海域和海岛开发秩序混乱、用海矛盾突出。(4)海洋调查勘探程度低,可开发的重要资源底数不清。(5)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6)海洋产业及产业集群的整合优势不强,对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并不够,海洋经济的总量不高[2]。

3 对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海洋经济相关活动的立法

针对上海海洋资源开发面临的一些问题,在执行国家海洋综合管理法律体系的同时,上海市政府应从本市的市情出发,抓紧制定有关海洋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实施办法及行政措施,规范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作业标准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如大型工程的建筑废弃物的排放方式以及排放标准;农、工、生活用水的排放途径以及排放前的初步处理标准;渔船作业标准以及渔民素质水平的管理考核标准等。

3.2 转变政府职能

首先要保证组织健全,市、县(区)、镇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要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的领导;强化市海洋局的力量和提高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沿海区县海洋行政管理机构,形成全市性的海洋管理层和管理网。各涉海经济部门应该多了解相关政策和职责,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保证综合性管理的实行,确保部门间的权责明确,实现各部门间的协调发展,减少管理上的经费浪费,简化事件处理程序,建议和决策透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平等、公开。相关政府部门在做出决策前,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政策的指导,因地制宜,开展可行性论证工作,综合审视项目发展长远目标,追求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双赢,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杜绝面子工程,同时应保证将相关的规划决策实施落到实处。

3.3 以解决海洋环境污染为中心,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走产业集群化道路

在缓解海水污染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并掌握纳污海域的环境容量,遵循可持续使用的原则,开展对海域环境总量控制的研究;其次要充分的、科学合理的发挥海洋自净能力,有效地缓解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给环境造成的压力;再次,科学合理的选择污水排放区位置以及排放方式,改善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3]。

另外,21世纪,尽管海洋渔业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海洋产业,但是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以高科技技术支撑的近海油气业、临港工业以及滨海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海洋服务业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积极投入海洋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可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依托,走产业集群化的道路,落实建立海洋高科技产业集群、海洋生态与资源环境保护产业集群、海洋科学研究和创新产业集群、海洋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发挥集群内部技术、信息、资源以及人才等的共享,重视海洋技术的开发,确保海洋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3.4 政策扶持

加紧研究海洋支柱产业集群的扶持和组织政策,积极探索政策的实施手段。通过政府投资的方式,迅速在规划范围内建立起较为可观的海洋产业规模,并通过采用替代进口战略,对鼓励发展的新兴海洋产业实行保护政策。与此同时,通过税收、价格、融资、奖励等方面的措施,鼓励民间投资者向规划范围内的海洋产业集聚,与海洋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融合在一起,加快实现培育海洋支柱产业集群的目标。进一步完善海洋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在重点产业集群区域要重点培育作用面广、带动性强的科研服务、工业设计、管理咨询、现代物流、金融、教育培训、中介服务等公共服务行业,形成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商务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等于一身的发展平台,不断改进和优化海洋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4]。

3.5 扩大融资渠道

在上海市财政拨款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吸引私营企业主参与到海洋经济的开发发展过程中来;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也可借鉴美国和挪威的产业技术转让,吸收一些资金,确保海洋技术开发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建立技术转让机制,帮助企业合作伙伴与实验室技术转让代理保持联系,实现最合适的实验室最适当的成果的商品化。

3.6 舆论宣传作用

借助舆论媒体等媒介,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海洋意识,形成公众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投入到海洋产业的开发发展中来;注重发挥品牌效应,通过媒体宣传打造海洋产业优秀品牌,吸引投资商的眼球。

3.7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解决崇明东滩围垦与湿地候鸟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时,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是处理这一关系的基本原则。虽然崇明东滩的不断淤积为上海带来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但是也应注意保持围垦的最大限度不超过滩涂的淤涨速度和植被演替速度,做到滩涂的合理开发与湿地候鸟的科学保护两者兼顾。同时,还需要对崇明东滩围垦与湿地候鸟保护之间关系作进一步研究分析[4]。

海洋资源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任何成功的海洋经济开发都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实现的。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应注重海洋生态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和监督涉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努力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摘要: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的提出,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备受瞩目。首先分析了上海发展海洋经济在区位、交通、政策支持以及海洋科技文化四个方面的优势,然后指出了其发展海洋经济时在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发展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对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参考文献

[1]刘阿成.上海海洋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0.

[2]上海市海洋局.2001-2005年期间上海市海洋经济统计工作分析[R].http://www.shsea.gov.cn/Module/show.aspx?id=2959

[3]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海洋功能区划建议与措施[R].http://www.eastsea.gov.cn/Module/Show.aspx?id=864.

3.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篇三

关键词: 消费者服务业 经济社会发展 互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71-02

“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反映了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 而相应指标的变化可以折射出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与消费结构的变迁。”目前,将生产者服务和消费者服务在统计意义上 区分开来并进行经验研究是比较困难的, 原因在于迄今为止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还没有类似 的划分。因此关于消费者服务业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尝试以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作为衡量消费者服务业发展的指标,以上海市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 指标建立这一互动函数关系,旨在为定量分析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作 基础性研究。

上海的消费者服务业发展总体趋势与国内情况一致,略有超前的发展态势。本文以上海 为实证分析对象,通过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钱纳里模型和 波特模型判断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并且通过回归分析,求解消费者服务业在不同发展 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判断分析

1.按恩格尔系数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根据1980年以来上海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 的变化,按照联合国的划分标准,可以得出:1980年至1998年为温饱型,历时19年;1999年 至2002年为小康型,历时4年;2003年以来为富裕型。(陈秋玲、宋晓琳、叶杨,2006)。

2.按波特模型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波特的钻石理论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 阶段,它们分别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结合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图(图略),可以发现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逐年递增 的趋势,在这条趋势线中可以找到两个节点,一个是在1985年,一个是在1992年。由有关资 料可知 ,1985年以前(1978-198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十分缓慢,增长曲线近乎为与横 轴平行的直线。1986-1992年的增长幅度略有上升,增长曲线较前一时期略有变陡的趋势。 而1992以后(1993-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明显变大,增长曲线变得很陡 峭。

由这两个节点以及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1)1978-1985年,上海处于生产要 素导向阶段,产品主要是满足消费者较低层次的消费需求,此阶段是以食品为特征的满足温 饱阶段。(2)1986-1992年,上海处于投资导向阶段,这个阶段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主要来 自供给面而非需求面。(3)1993年以来,上海处于投资导向阶段向创新导向阶段过渡的时 期,此阶段是以食品为特征的满足温饱阶段发展到食品和其他物质消费并重的小康阶段。

3.按钱纳里模型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钱纳里以人均GDP为标准将一国的工业化 阶段划分为起始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以及后工业化阶段五个阶段。改革开 放以来,上海市经济发展较快,人均GDP由1978年的316.08美元增至2005年的8543.29美 元, 增长了26倍之多。根据钱纳里模型,上海市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具体来看,1978-19 92年为工业化起始阶段,1993-1994年为初级阶段,1995-2000年为中级阶段,2000年以来 为工业化高级阶段。从中不难看出,上海市的工业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蓄势待发的15 年起始阶段,这个稳步的积累过程,为其下个阶段的发展积聚了能量——1993年进入初级阶 段,并于1995年加速进入中级阶段,2000年以后,又发生了质的飞跃——快步进入工业化高 级阶段。当前,上海市的工业经济正稳步提升,人均GDP已于2005年达到8543.29美元,后工 业化阶段近在咫尺。城市工业化提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这些变化必然要求消费者服务业 相机而动,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和消费者。

4.采用综合分析法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上述分析方法分别从单一指标或要素 入手,或判断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经济发展阶段,或 判断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社会发展阶段,如 恩格尔系数法主要用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判断社会发展阶段,波特模型法主要从经济要素角 度来 界定经济发展阶段,钱纳里模型法则主要从工业化角度着手判断经济发展阶段,这些方 法各有其优势所在,但在综合判断一国或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 综合上述分析方法及结论,尝试给出另一种划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 (1)1978-1992年,历时15年,上海处于生产要素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 会阶段。上海的工业经济处于起始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 展,城市经济以生产要素和投资为导向,居民消费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必需消费 品为主,以满足温饱为目的,主要是生存型消费。 (2)1993-1999年,历时7年,上海处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上海 历经工业化初级阶段,逐步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第二产业的发展仍然在高位上稳定运行并 主导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消费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温饱、生存型为主,发 展型消费比重逐年提升。 (3)2000-2002年,历时3年,上海处于投资与创新导向型并重的工业经济与小康社会 阶段。上海已经进入工业化高级阶段,投资导向趋于成熟,供给面的竞争优势仍然大于需求 面,但此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更多依赖于不断创新的第二产业及服务业,居民消费发展 到以食品、衣着和其他物质消费并重的小康阶段,以发展型、求美型消费为主。 (4)2003年以来,上海步入以创新导向型为主的服务经济与富裕社会阶段。这一阶段 ,为满足生产和生活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城市经济以创新为导向,居民消费结构非物质化趋势日益明显,发展 型、享乐型等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比重渐增,这也赋予了消费者服务业新的发展内涵。

二、上海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研究

本文从弹性分析、回归分析入手,研究上海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

1. 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生产与消费的弹性分析。本文以1978年以来上海市生产总值 作为自变量(X),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因变量(Y),根据弹性公式进行弹性分析 ,结果在表3-1(表略)中显示。

总体上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的平均值为E=1.34,略大于1,富有 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但幅度不是很大。

按照上海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分段方式,上海每个阶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 产总值的弹性分别为: (1)1978-1992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除个别年份以外基本上均大于1,其平均值 E1=1.78,富有弹性,表明这一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大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 度,也就是说,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快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1993-1999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基本上在1上下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其平均 值E2=0.97,近似于1,单一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与生产总值的增长 幅度大致相同。 (3)2000-2002年,在这一时间段,弹性值均小于1,其平均值E3=0.8,缺乏弹性, 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也就是说,这一阶段上海消 费者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宏观层面上看,上海消费者服 务业的发展速度有萎缩的趋势。 (4)2003-2005年,这一时间段与2000-2002年相同,弹性值均小于1,其平均值E4= 0.67,缺乏弹性,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与上一阶 段相同,这一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继续趋于萎缩。

由弹性数据可知,E1=1.78>E2=0.97>E3=0.8>E4=0.67,可见,上海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值趋于递减,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的增长幅度逐渐小于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这也意味着现阶段上海市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 速度不及总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速度,并且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趋 于下降,从宏观层面来讲,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有逐渐萎缩的趋势。

2.上海不同阶段生产与消费互动关系分析。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趋势图(图略)可 知,19 92年为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之前的总额数量增长较为缓慢,曲线较为平坦;而1992年以后, 总额数量增长较快,曲线变得很陡峭。这表明,上海市生产总值对其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取显著水平值为0.05,查t分布表得自由度为n-2=13-2=11的临 界值t0.025(11)=2.201。t(c1)=22.65456>t0.025(11)=2.201,这表明,上海市 生产总值对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 比较分析1978-1992年间,生产与消费正相关,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为0.515971236,随 着上海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上升且反应较敏感 。1993年以后,生产与消费仍然呈正相关,但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变为0.2989323722,比 前一阶段有所下降。这表明生产对消费者服务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比较分析1978-1992年间,消费与生产正相关,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系数为1.892319876。这 反映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总额的上升、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生产具有引导和刺激作用 。1993-2005年,虽然消费与生产仍然呈正相关,但生产对消费的影响系数上升为3.275044 471。在服务型经济和小康社会,消费者服务业对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远大于生 产对消费的促进效应。综上,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生产总值,即上海消费者服务 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互为一阶线性正相关关系,两者互相促进。但在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 展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其消费 者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着力发展消 费者服务业,加快消费者服务业的功能转型,使其更好的服务于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 会价值。

三、主要结论

从对上海所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上海消费者服务业与其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分 析结果来看,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考察判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些指标,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以及钱纳里模型,首 次尝试对上海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进行新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2年,历 时15年,处于生产要素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1993-1999年,历时7年 ,处于投资导向型的工业经济与温饱社会阶段;2000-2002年,历时3年,处于投资与创新 导向型并重的工业经济与小康社会阶段;2003年以来,上海已经进入创新导向型为主的服务 经济与富裕社会阶段。

2.基于文中对上海所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结合统计数据,计算出上海各 发展阶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生产总值的弹性数值。结果显示,弹性数值呈逐渐递减趋势 ,也就是说,上海消费者服务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滞后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从宏观 层面来看,居民消费有萎缩的趋势。因此,必须加速消费结构的功能转型,重新对消费者服 务业进行功能定位,使其适应于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好的起到促进作用。

3.通过对上海市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阶段建立互动函数关系的研究发现, 两者互为一阶线性正相关关系,相互促进,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发展的主要动因,这充分验 证了消费和生产是相互促进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以服务经济为主 的发展阶段,上海消费者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上海经济发展对其消费者服务业 的拉动作用。因此,应赋予消费者服务业新的功能及意义,大力推进其快速发展,充分发挥 其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以提升上海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

[本论文获得2006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研究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06ZS06)]

参考文献:

1.程大中,陈宪.上海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6(1)

2.殷醒民.2000-2015年:上海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上海经济研究, 2000(1)

3.何建佳,叶春明,肖兰.上海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基于波特的经济发展 阶段论.商业研究,2006(11)

4.周晓斌.我国服务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消费经济, 2006(2)

4.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篇四

课题招标公告

2016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面向国内社会研究机构发布招标课题。有关事项如下:

一、课题方向

1、进一步推动我国入境游市场的开发与开放研究 2、2016“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报告 3、2016“一带一路”综合风险评估报告

二、招标范围

本次招标面向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单位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组织。

三、申报时间

2016年4月21日至2016年5月5日。

四、招标要求

1、申请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课题研究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

2、课题研究要求参见《课题指南》(见后)。

3、资助经费:15-30万元/项,根据课题研究的难度与工作量确定。

五、申报程序和材料要求

1、申请人填写申请材料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关键,申请书格式见附件。《课题申请书》须报送纸质材料一式3份并通过E-mail报送电子文档。

2、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确定项目研究承担单位。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 郭进 张岩

联系电话:(021)54030083-303 ***(021)54030083-203 *** E-mail: guojin@sass.org.c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

2016年4月21日

2016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招标课题指南

1、进一步推动我国入境游市场的开发与开放研究(15万)

研究指南:对当前我国入境游市场的发展意义、阶段现况、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对我国入境游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与开放提出建设性举措。分析上海迪士尼项目对于国内旅游市场对外开放及入境游的潜在带动影响效应。2、2016“一带一路”投资与贸易报告(30万)

5.上海海洋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篇五

就从世界海洋经济说起吧。我们知道,世界海洋经济在发展。当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海洋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趋重要;海洋意识普遍增强;人类与海洋的联系日益紧密;海洋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因此,增强海洋意识,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依靠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海陆联动, 协调发展; 注重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是今后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时代赋予上海的新任务,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缘, 位于我国东部海岸的中心地带, 地处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口, 是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及东海黄金区域的结合部, 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亦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上海海洋资源虽不及沿海省市丰富, 但上海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明显, 其枢纽、窗口、示范、服务、带动、辐射以及创新作用对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世界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是上海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一、依靠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

目前,上海海洋产业结构偏重于传统的海上运输业以及由此带动的相关服务型产业, 新兴的海洋高科技产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业比重较低。今后要重点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船舶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依托上海丰富的科技资源, 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互动,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船舶制造产业集群;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海洋油气、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运用海洋高科技, 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

一、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在海洋工程方面,要重点研制深海潜网设备海洋潜水和海底工程设备;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方面, 增加探明地质储量, 为海洋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生物医药方面,重点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 培育和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海洋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

二、培育和扶持新兴海洋产业。在滨海旅游方面, 要着力发展崇明三岛生态旅游度假区、南汇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在海洋新能源方面,要建设南汇等海洋风力发电基地,积极推进东海大桥海上风力电场建设;在海洋信息服务业方面, 要建立并培育和发展海洋信息服务市场。

三、调整提高传统产业。在海洋交通运输方面,重点是要统筹规划港口集疏运体系, 优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软件环境;在海洋船舶工业方面, 要提高船舶自主设计创新能力, 建设长兴船舶和港机制造业基地;在海洋渔业方面, 要有重点地发展多品种水产养殖, 调整郊区渔业结构, 发展远洋渔业, 积极发展渔港经济。

第二、海陆联动, 协调发展海域经济系统与陆域经济系统。具体对上海而言, 则是把海洋交通运输业及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几个方面结合起来, 实现沿海区域港口、岸线、滩涂、海岛与海域连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体系, 海陆产业互动, 促进海洋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形成组合优势。这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详细的描述。

一、海陆产业互动。依托港口、造船、海洋装备制造、滨海旅游等一些临海产业的发展, 把海上生产同陆上加工、经营、贸易、服务相结合, 形成海陆产业互动的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海陆集疏运系统建设。这是一项很大的项目,我们应该以建设集装箱集疏运通道为重点, 加快内河航道整治,全面提升与上海深水港相贯通的内河航道层次, 扩大内河运输能力;而且我们要充分发挥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用,建立海铁联运协调机制, 促进海铁联运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

三、海陆综合管理。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机构, 重点协调海陆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 提高管理效率,以形成海陆互动,共同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第三、注重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类开发海洋的期望愈大、作用愈强, 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也就愈大, 因此, 上海市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海洋经济。制定海洋总体规划, 实施海洋综合管。要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 确保科学用海;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大执法力度,让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趋势有所好转,为社会主义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下面就以舟山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例来做一下阐述。之所以使用这个例子,也是有一些原因的。记得前几节课同学的精彩的演讲中有好多处对舟山的经济、环境、法律等作了详细的描述。因此我也找了一些资料,谈一谈舟山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强国的战略目标。

近些年来,舟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着力打造海洋旅游精品,努力建设现代渔业基地,不断推进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舟山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建设目标。但目前的景况很不乐观,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产业发展形势也不很稳定,临港产业竞争力较弱,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阻碍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身为临港新城的一名大学生,我更应该好好学习海洋方面的知识,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从地理位置上看,舟山海域辽阔、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雄厚物质基础。从资源角度上看,舟山长期以来偏重于发展海洋资源型产业,渔业资源与港口资源是推动海岛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从渔业资源上讲,舟山的渔业年产量约12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渔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依赖资源的格局不会改变,舟山地处长三角南缘,是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因此,舟山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良好。

二、影响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海洋产业发展还不稳定。如舟山市发展海洋经济主要局限于水产,海洋捕捞尤其是近海捕捞全国领先,近海养殖、港口建设发展较快;但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工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滞后,致使大批从事海洋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形势严峻,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任务仍然艰巨。

第二,渔业资源的衰退趋势仍难以逆转。从生产程度上看,舟山海域过去的超负荷捕捞和“滥捕滥捞”现象使渔业资源几近枯竭,如带鱼、鲳鱼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属“当年养、当年长”的生长型过度捕捞类型。由于海洋捕捞强度大大超过渔业资源的再生繁殖能力,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尽管国家采用休渔制等强力保护手段,但休渔期过后往往是捕捞旺季,且捕捞期远远早于渔汛。

第三,自然环境的恶化及人为因素的破坏使海洋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舟山海域每年遭受的灾害都较为严重,如风暴潮、赤潮、溢油、海岸侵蚀等海洋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周边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而且,如果临港石化业一不小心出了大事故,它对环境造成的上海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保护海洋环境、保护自然、恢复海洋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总之,舟山市海洋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所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发展思路和科学对策,从资源、环境、人才等几方面着手,以便更有效地实施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使舟山由海洋资源大市变成海洋经济强市。

三、实现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著名学者王诗成提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为目的,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经济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部门和行业,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去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舟山市要重点实施“科技兴海、外向带动、区域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必须要大力培育并发展海洋新型产业,从资源、环境、人才等几方面寻找对策。

首先,要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目前舟山第一产业即渔业占的比重仍然偏大,海洋社会劳动者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海洋工业相对薄弱。要使海洋经济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大力促进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舟山是全国唯一海岛设地级市的城市,土地资源相对紧缺,所以要鼓励和支持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益产业发展。同时要注重传统海洋产业更新改造技术,除船舶建造业、航运业外,要大力发展海洋有关设备与服务业,包括海洋电子、通信导航系统、遥控潜水器、水下检修系统、海洋仪器、船用仪表、海洋防污技术、海洋工程服务与管理以及与海洋产业和开发有关的产业等等,使海洋地质、海洋生物、海洋药物、海洋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研究成为推动将来海洋经济增长的制高点,以此建立起系统化的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从资源角度来看,要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强化渔业捕捞许可管理;继续加大增殖放流和种质保护工作力度,实现渔业资源保护和修复同步推进。因此,今后舟山发展海洋经济势必要从“拼资源”变为“拼技术”,在提升海洋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也要发展海洋非资源型产业。因为没有科技含量的海洋开发只能是粗放的,资源掠夺式的,也是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只有立足于海洋科技之上的产业系统才具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最后,从人才角度看,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目前舟山市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科技水平总体较低、海洋科技储备严重不足。而海洋科技储备不足的背后是海洋科技人才的缺乏,这成为制约舟山海洋经济强市建设和东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瓶颈。因此,要促进当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用外脑、重视人才的柔性引进,加快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将国内外最新海洋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弥补舟山市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的不足。

6.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 篇六

至2009年底,闵行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71个,投资总额超过31亿美元,平均单项投资超过1831万美元。经过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已形成以世界500强和著名跨国公司为投资主体,以机电产业为主导,以医药医疗产业和轻工产业为辅的三大产业,拥有平均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十多个企业集群及核心企业。20年累计销售收入3055亿元,产生利润331亿元,上缴国家税收261亿元,关税114亿元。近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和提升开发区的服务理念等三项措施使开发区的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第六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所有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企业利润、上缴税收和工业增加值名列第一。闵行开发区已整体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称号。在节能降耗减排方面成效显著。2006年园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和水耗分别为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22%和47%。

闵行开发区在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突破资源约束瓶颈,积极投入临港开发。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闵行开发区在临港成功扩区,规划面积为13.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工业和先进制造业。闵行开发区临港园区位于上海东南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的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距上海中心城区75公里。随着浦东国际机场、洋山深水港、海港新城、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两港大道、临港轨道交通和浦东铁路的相继规划和建成,形成了港、城、区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

国家级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由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闵联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闵联公司是由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东银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的4家全资附属子公司和东兴投资控股发展公司三方合资的沪港合资企业,成立于1985年2月,现在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亿元。2007年闵联公司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集约化管理》获得国家级管理成果创新一等奖。2007年闵联公司荣获2005-2006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闵行开发区的“十五”的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建设交通党委、市建设交通委等有关部门领导下,在闵行区委、区政府指导下,“十五”以来,闵行开发区及闵联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开发区工作的指导方针,启动实施“优化闵行、开拓临港、发展闵联”的第二次创业战略——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不断改善综合投资环境,为闵行开发区的品牌注入新内涵。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5位。

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经济效益持续增长。5年中,闵行开发区共实现销售收入1191.54亿元、利润134.55亿元、税收140.53亿元(其中:关税35.15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8.43%、21.31%和21.12%。同2000年相比,年销售收入由161.75亿元增至310.76亿元,利润由15.66亿元增至32.34亿元,税收由18.73亿元增至38.52亿元。5年中,闵联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9000万元,其中净利润44278万元,年均分别为8951万元和8019万元;同时,资产质量得到改善。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5年中,共引进外资5.32亿美元,为引资总量的19%。由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占40%,在开发区总销售额、利润、税收中占80%。招商引资由数量规模为主向结构效益为主的转型,在自然集中、产业集聚基础上,初步实现企业集群的发展格局,三大支柱产业中以机电为主导的企业集群(或核心企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使用土地占总量60%,经济效益占总量70%。

三是集约程度明显提高。把资源集约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通过科学规划、“零地块招商”、“腾笼换鸟”等措施对有限的土地实行精耕细作。5年中,重复使用土地39万平方米,占可用土地18%。2005年,纯工业用地每平方公里销售收入135.11亿元,企业利润14.06亿元,上缴税收16.75亿元,累计吸引外资11.44亿美元。在全国工业开发区中,单位面积上缴税收和企业利润名列第一位,销售收入名列第三位。

开拓新的发展与增长空间

一是临港开发全面启动。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以及新一轮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在集约化、内涵式发展同时,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投入临港开发。闵联临港园区规划用地进入报请国务院批准的程序,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抓紧进行,资金、人才、项目向临港园区集聚的格局正在形成,并且,以临港开发为载体,对新形势下工业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配套政策、运作模式等进行积极探索。

二是房产开发初现成效。在坚持以工业开发为主导的前提下,适应市场变化,将投资领域向房地产开发延伸。自2003年起步,3年来共开发两个项目、计6万平方米,预计获利2亿元。与此同时,对后续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对闵联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对优化资产质量、完善经营体系、发挥人才潜力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优化投资环境和服务功能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参与投资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正式营运,周边道路网络进一步完善,生态公园建成开放,并且,完成天然气置换,形成电力迎峰渡夏的调度服务机制,总体上保持了“天蓝、地绿、水清、路畅”的良好环境。闵行开发区和闵联公司分别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和ISO9001质量体系的认证,并获得“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的称号。

二是优化体制机制。在企业化运作前提下,成立开发区管理办公室并充分发挥其行政性管理协调服务功能,在投资审批、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等各环节,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加主动、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加强管理协调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保持管理办公室、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和紫藤俱乐部等“三条通道”的畅通,并在有关社会事务管理中与行政部门、所在地区、入区企业开展共建。

三是加强协调服务。把软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服务为本,推行“需求服务”,培育并形成“亲商、近商、便商、利商”的文化,做到“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有事不撒手、难事伸援手、发展做帮手”,围绕开发区及企业的发展与稳定,扎扎实实地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实现了“政策有限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

(二)基本经验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发展。针对老开发区“生命周期”的矛盾,按照“立足闵行、走出闵行、发展闵行”的思路,积极实施“第二次创业”战略,初步形成了以优化闵行、开拓临港为两大主体,以房地产发展为辅助的经济格局,努力为闵行开发区及闵联公司的持续、协调发展积聚后劲。

坚持走集约化之路。抓住产业、企业有生命周期而土地资源可重复使用、永续利用的规律,以及相关企业之间生产运行相互链接的规律,一体化地推进节约用地、优化结构、完善服务,形成土地回购6种模式,在重复用地中促进企业集群发展,最大可能地放大既有土地的使用效能。同时,完成主副剥离,夯实资产质量,加强基础管理,提高闵联公司管理集约化程度。

坚持服从服务开发区、区域经济的大局。把闵联公司的发展,放在闵行开发区的整体发展中加以考虑,围绕做强国家级开发区品牌,进一步提高服务企业的自觉性;同时,把闵行开发区的发展,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加以把握,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性。

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开发区工会等作用,党组织覆盖率、工会组建率在全市开发区中名列前茅,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方法,较好地发挥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组织保证作用。

“十五”期间,闵行开发区及闵联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综合服务功能有待完善,服务重点需要进一步突出;二是经济发展的持续自主增长能力需要增强,资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公司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人才资源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观心得: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运输上不及临港,硬件环境上不及张江高科技园区,进出口便利上不及金桥出口开发区以及外高桥保税区,但是25年来,闵行开发区依然活力不减,我认为其优势在于“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先进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紧跟城市发展的需求,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特色。如近年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潮,各线路需要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上海电气集团通过与法国阿尔斯通合作,在闵行开发区设立了上海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引进C型轻轨列车生产线以及A型地铁列车组装线,不但弥补了国内轨道交通列车的生产空白,大大降低了成本,还为上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临港园区将在东海之滨崛起,各产业将依托便利的区位优势创造新的奇迹。

上海重型机器厂前身始建于1934年;1962年启用上海重型机器厂厂名;2004年6月改制为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公司)成员企业,是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所属骨干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2.5亿元人民币;主要生产电站、冶炼、轧钢、锻压、水利、矿山采掘和建材化工设备等,及电站、核电、冶金、机械、造船和化工等行业所需的高质量大型铸锻件。

公司地处上海西南隅的闵行经济开发区西侧,占地近1平方公里,自己拥有便捷的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能力;是国家机械工业大型骨干企业,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重机制造厂和铸锻中心。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近300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多人,各级技术工人近1400人;公司拥有上海市级技术中心,下设设计研究院、工艺处和大型铸锻件研究所;拥有一大批数控镗床、数控龙门铣、数控立车、大型卧式车床等先进机加工设备;拥有我国自制的第一台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和目前世界上可锻压尺寸最大的16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渣重熔炉,Ф2.8×22米井式热处理炉等一流的热加工设备以及SEM-525M扫描电子显微镜,3530型全自动多道X射线光谱仪等齐全的高精度检测设备。并先后获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资格许可证,获得劳动人事部颁发的一、二、三类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和中国(CCS)、美国(ABS)、英国(LR)、法国(BV)、德国(GL)、日本(NK)、挪威(DNV)、意大利(RINA)等船级社的工厂认可证书;公司在GB/T19001质量保证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基础上,又取得了GJB/Z9001A军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公司2005年5月启动的“大型铸锻件扩能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基本竣工。大型铸锻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能级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大一次浇注钢水量720吨,单件铸钢件最重450吨,双真空钢锭最重600吨和最大锻钢件350吨;生产规模将达到:钢产量25万吨/年,大型铸钢件产量2万吨/年和大型锻钢件产量12万吨/年。

公司先后为国家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许多优质产品,其中:在为宝钢制造2030冷连轧机后,自行设计和制造的济钢1700热连轧生产线(轧制部分)已于2006年投入生产运行,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用户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正在进一步开发设计3900中厚板轧机和2250热连轧生产线(轧制设备)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厚板轧机设备和热连轧生产线。PF-107反击式破碎机、35MN旋转料室电极挤压机和RP碗式中速磨煤机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8000KN高温高压伺服试验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00~300MW发电机转子锻件获得机电部优质产品;300MW汽轮机中高压转子锻件获得上海市优质产品;HP碗式中速磨煤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并是国内第一个为1000MW发电机组配套的制粉设备;公司2002年交货的万吨铝型材压机,不仅在当时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和在设备等级上成为世界之最,获得上海市工博会金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制造完成的12500吨挤压机又刷新世界之最的记录。

参观心得:

上海重型机器厂服务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属于闵行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但是对比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并没有特别强调工作效率,工人工作比较松散,生产环境以及工人的着装也比较杂乱,具有明显的重工厂的生产氛围。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11月4日的合资企业,其注册资本为3,800万美元。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为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70%、上海申贝办公机械总公司--约15.9%、富士胶片(中国)有限公司--10%以及上海久事公司约4.1%。

上海富士施乐位于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能够全面研发和生产数码多功能机的生产厂商。

公司于1990年开始出口复印机和零件,并开始了产品国产化的进程。目前,产品本地化率约为70%。产品远销巴西、美国、英国、日本和香港等地。

上海富士施乐公司拥有一支具有相当竞争力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有很强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2003年上海富士施乐研发的两款产品——WCPro 420/415数码打印/复印机和V2K系列复印机被列入科技部等五个国家部委的“2003年国家重点新产品”。多年来,“以质量取胜”、“客户满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精神,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准则和公司业务的第一优先。

上海富士施乐公司在2001年销售总额为8.3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为4020万美元。到2007年,公司的销售额为27.49亿元,其中出口额为24.05亿元。2008年,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的销售额还是达到25.48亿元,其中出口额为23.13亿元。

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过政府颁发的各种荣誉,包括“全国外商投资创利创汇双优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外商投资先进企业”和“上海市文明单位”。公司的产品曾连续两年被内贸部授予“金桥奖”。

1990年,上海富士施乐成为唯一荣获上海市政府颁发的“质量管理奖”的企业。2001年,公司又荣获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电日报联合授予的“2000年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强” 称号,2002年上海富士施乐复印机有限公司又荣膺《中国机械工业年鉴》评选的“中国机械工业销售500强”称号。2002年和2003年上海富士施乐连续两年被上海市闵行区环境保护总局评选为“环保信得过企业”。2004年,公司被评为“2003年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2005年,公司绿色使者QC小组获全国轻工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2006年,公司被认定为上海市级研技术中心,并获上海市外贸出口百强企业大奖。2007年1月 分别被上海市轻工业联合会及上海市闵行区政府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同年,公司还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2008年12月,公司 被评定为06~07“A”类纳税信用单位。2009年4月,公司荣获上海市闵行区颁发的第三轮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模范奖”。

上海富士施乐于1992年取得了ISO9001认证,1998年取得了ISO14001认证,2004年取得OHSAS18001认证等,2006年,公司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体系认证,其所有产品均通过国家安全机构的认证。

参观心得:

从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富士施乐公司的严格管理,公司范围内环境非常得整洁,所有垃圾都得到了充分的分类。从员工的考勤到零件的摆放再到生产设备的设置,无处不强调着高效率高利用的思想。在生产中员工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小到抽屉上的一个标签,大到紧凑却不显拥挤的生产空间,到处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最近,该公司又通过利用工业工程的相关理论,重新调整生产部门的格局,为新型号的生产腾出了空间。

富士施乐公司有着浓郁的企业文化,公司通过每天所有员工午休打扫周边环境的方式,不仅改善了生产环境,从而提高工人生产效率,更培养了员工热爱企业的思想。企业中的各种协会,通过工作之余的各种活动,丰富了员工的生活,无处不体现着对员工的身心关怀。

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应用

我国企业应用工业工程大致分为以下情况:

1.外资、合资企业;

80年代开始应用,如一汽大众、上汽大众、MOTOROLA等。这些企业是我国工业工程的推广者,从一建厂就设有IE部,工作职责清晰,工作范围涉及现场改善、生产计划、工时测定制定、设施布置等。

2.东部沿海地区;

从90年代开始开始应用工业工程作为提高企业管理基础的重要手段。如科龙、美的等。

3.内地企业;

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企业逐渐认识到工业工程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在“世界性的制造业被迫从传统的制造方式转变为21世纪先进的制造战略、技术和方法”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下,中国被认为是世界制造工厂,进入有序、完善的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一进程中,工业工程,特别是现代工业工程将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学科。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化发展需要现代工业工程。总结:

7.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篇七

创新驱动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内生动力, 十八大报告更是将其摆在了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地位。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 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市发展, 必须以创新为利器, 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因此,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市发展的两大关卡, 更是保持其高速腾飞的必由之路。

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了创新驱动和经济结构问题。卫兴华 (2013) 指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应注重创新驱动, 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印长副、邝国良 (2012) 使用协整检验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转型有单向因果关系和长期协整关系;胡大立、彭永昌、王宏 (2012) 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的内在关系等。本文试图研究上海市创新能力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作用, 梳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对上海市创新投入的重点、创新产出的扶持力度以及创新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创新驱动的内涵

创新驱动是指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从主要依靠学习和模仿技术, 转向生产和创造知识成果并主要依靠自主设计、研发和发明。

影响因素有四个:一是创新投入水平, 高密度、高强度的人力资本投入、研发投入及相应的物资投入。投入结构的转变是创新驱动的基础条件。二是创新研发能力, 知识创新成果的产出水平。研发水平的高低, 决定创新起步的层次, 对鉴定创新能力优劣起着关键作用。三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即将知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创新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生产、商业化运转、社会化应用, 实现创新对经济的驱动。四是环境支撑, 政府的大力支持、创新政策的有效实施、基础设施的完善健全等都会对创新驱动能力产生支撑作用。

三、上海市创新驱动能力和经济结构的测度

(一) 上海市创新驱动能力的测度

根据创新驱动的影响要素, 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一套系统、全面、客观的指标评价体系 (表1) 。

根据上海市历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 整理计算2000~2012年评价指标值, 应用TOPSIS法对近13年的创新驱动能力进行综合得分的计算评价。

采用倒数法处理逆指标———万元GDP综合能耗, 满足同趋势要求, 再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Z矩阵得到最劣值向量、最优值向量如下:

计算上海市各年指标值与最优值、最劣值之间的距离即Di±、指标值与最优值的接近程度Ci (表2) 。本文将Ci作为创新驱动指标体系综合得分, 从指标计算方法、过程及数值来看都具有合理性。除2003~2005年综合得分略有变化, 其余年份中上海市创新驱动能力在逐年提高。

(二) 上海市经济结构的测度

本文采用产业二元系数 (CDR) 以反映上海市产业经济结构的二元性以及产业部门的二元结构。

其中, Xi (i=1, 2) 为农业、非农业人均产值, x为就业人口总人均产值, pi为各部门就业人口, p为就业总人口。该指标契合结构二元性概念, 既考虑到产业生产力的区别, 又反映出产业就业人口比例, 也能准确、稳定地反映上海市产业经济的二元结构, 计算结果见表2。

从CDR可以看出上海市产业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2007年降到0.2以下, 近年在0.15~0.19的水平波动, 说明上海市产业经济二元结构稳定, 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

四、上海市创新驱动对优化经济结构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取创新驱动能力综合得分 (I-DI) 和产业二元系数 (CDR) 指标变量考察上海市创新驱动与经济结构优化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分析趋势图看出两个变量有类似的趋势, 表示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一) 单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

首先运用ADF检验来考察所选时序的平稳性, 检验结果见表3。

表3中一阶差分序列的检验结果表明, t统计量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 至少可以在99%的置信度下拒绝原假设, 认为时序均为平稳的一阶单整序列, 即I (1) 。

两个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 创新驱动能力是经济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 经济结构优化不是创新驱动的格兰杰原因。意味着, 创新驱动能力是经济结构优化的决定因素, 创新驱动能力的提高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反之不成立。

(二)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首先用变量CDR对IDI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 结果如下:

可见, 模型拟合度很高, 回归效果很好。

仍然采用ADF检验对残差序列et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 ADF=-3.9965, 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3.1449, 说明残差序列为平滑序列, 确定两个变量之间协整关系的存在。创新驱动能力每变动1%, 经济结构优化指标将同方向变动4.6353%, 长期看来, 经济结构优化对创新驱动综合能力的弹性为4.6353, 两者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

本文中经济结构指标的短期波动CDRt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受到同期自变量短期波动IDIt的影响, 二是受到误差修正项的影响。构建误差修正模型, 可通过该模型进行预测。

模型表明上海市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有密切关系。短期内, 当期和滞后一期创新驱动指标的变动都会引起产业结构优化指标同方向变动。当期的创新驱动指标增加1个单位, 使得当期的二元产业系数增加4.9862个单位;滞后一期的创新驱动指标增加1个单位, 使得当期的二元产业系数减少2.8092个单位。误差修正系数为-0.3831, 负号表示调整方向, 符合误差修正机制。数值说明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 收敛偏离的机制会发挥作用, 即上一年的非均衡误差以38.31%的比率对本年的二元产业系数做出反向修正, 使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长期均衡关系的轨道。

注:检验形式 (c, t, k) 分别表示带有常数项、趋势项及滞后阶数, ▽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

五、对策建议

上海市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创新驱动能力, 实现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创新环境方面, 需要宽松的政策制度, 鼓励、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亟需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人力资本投入上, 不断增强建设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同时, 注重员工的终身教育和岗位培训, 提高员工的教育投资。财力投入上, 政府要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性科技投入比重, 企业应突出其科技创新投资的主体地位, 加快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技术研发, 加快建立、健全风险资本投入、营运和退出机制。

丰富科技创新的成果产出, 实现科技成果产业链发展的市场化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为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此外,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要控制环境污染, 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促进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可以加强地区合作, 发挥地区特色优势和带头辐射作用, 向紧密型联合和集团化方向发展, 推进区域优势互补, 提升地区乃至区域整体的创新驱动综合能力, 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等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卫兴华.创新驱动与转变发展方式[J].经济纵横, 2013 (07) .

[2]印长副, 邝国良.珠三角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23) .

[3]胡大立, 彭永昌, 王宏.区域创新能力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灰色关联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12 (11) .

[4]刘志彪.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J].工业经济研究, 2011 (04) .

[5]马菊红.应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工业经济效益[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 (03) .

[6]师进才.中国信贷规模与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7]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8.上海:IT引领经济转型 篇八

一直以来,上海定位于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但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土地约束日趋紧张、资源能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越来越束缚上海的发展。“如果继续走劳动密集型和粗放型的产业之路,显然不符合上海自身的发展需求。”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这样告诉记者。

因此,在一系列调整中,信息产业已经悄悄成为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幕后推手。

服务业是突破口

中央对上海提出了“四个着力”、“四个确保”、“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的目标和部署。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上海要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将产业发展重点从工业转向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型经济。“显然,信息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和机遇。”邵志清说。

2008年,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信息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长期以来,上海工业和商业发达,服务业一直徘徊在GDP的50%~55%,没有较大突破。现在,上海提出了转型,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开发和信息人才集聚等方面,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一般占GDP的70~80%,甚至更高,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因此,结合城市特点,上海提出了三、二、一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在重点发展服务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为先进制造业发展和自主创新,创造更为良好的服务环境,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同发展。

“上海要发展服务经济必须从两端突破: 一端是具有广泛就业带动作用的传统服务业,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另一端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提升城市的服务功能。”邵志清表示,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充分利用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分为两步走。

一是生产型服务业,这是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其重点是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服务行业,如商务服务、物流服务、集成、解决方案、咨询、设计创意服务、科技研发服务等。

二是农业服务业。在上海城镇化的过程中,郊区农业也要走现代农业的新路子,提高农业的现代化程度。发展农业服务业,应该重点发展与农业紧密相关的服务,例如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与营销、农产品检测、农资连锁经营、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金融保险等。

两个“对接”

“提高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很重要。因此,上海有几个措施,通过两个‘对接’服务于国家战略。”邵志清介绍。

“例如《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上海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方面,都是有条件的,我们要积极推进。”邵志清介绍,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则是重中之重。

“上海对于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有两个重点,一是国产软件的替换计划,二是工业软件振兴规划。”邵志清认为,如今国产应用软件已经基本到位,但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一体化应用还需要提高,因此,上海将在轨道交通、医疗、政府、教育等诸多领域推进。

同时,上海作为两化融合的试点,将用软件全面提升制造业的水平。上海制定了《工业软件振兴规划》,将从研发设计、装备、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全面介入信息化。“由于制造业太过庞大,我们并不能保证工业软件全面开花,但会围绕上海的重点支柱工业有重点地去做。”

第二个“对接”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有16个重大科技专项,其中上海比较关注是第01号核高基专项和第03号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上海通过与重大科技专项的对接和产业化的进程,提升产业界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上海成立了国产软件产业推进联盟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的作用。上海市政府也从财政收入拨款,重点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通过贷款贴息,给企业添购设备、产品生产线升级。

链 接

看各省内需,找IT机会

海南

2009年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00个,年度计划投资480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坚决把挖掘岛内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把扩大消费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就业、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培养消费热点,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开拓旅游文化体育娱乐以及家政等服务性消费。

另一方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延伸农业科技服务110网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好省政府设立的3亿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吸引一批知名IT企业和高科技研发中心进驻。积极培育海口光伏、文昌特种玻璃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对于扩大需求的重要产业房地产业,要适应市场需求,走精品化道路,科学规划建设休闲度假酒店、高档商品房等,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

与此同时,从2009年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0万元,与金融机构共同搭建省级信用担保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山西

把扩大内需作为根本途径,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扩大消费需求,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加快发展; 建立落实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转和双向消费。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区环境卫生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