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2024-10-12

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共12篇)

1.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一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二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所每年发布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 我国的“合格工程师可获得程度”, 自1999年以来, 年年位居倒数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校结合自身条件, 确立了“实践育人、产学研合作”的办学理念, 明确了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几年来, 我们在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 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 并在此基础上, 对本专业本科教育的社会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2年, 我校以环境工程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的“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基地”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批准;同时, 环境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北京市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 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市级品牌建设专业”;2008年, 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悹”。其中,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创新对一般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文系2 0 0 7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

一、结合专业特色, 加强实验教学

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依托于承建的北京市“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基地”, 其“兼顾常规环境工程专业共性培养, 突出环保设备特色”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已经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等相关部门的认可, 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 充分考虑了“突出特色培养”与“专业共性培养”的有机结合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 更是将专业特色培养落到了实处。

传统的实验以验证性偏多, 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造成与工程实际相脱节, 针对该问题, 在实验教学建设中, 紧密结合北京地区城市生活、石油石化工业中的典型环境污染问题及相关技术设备来展开, 我们所建立的“油水分离实验系统”、“油气回收实验装置”、“柴油车尾气评价实验系统”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如“高浓度有机废水超临界水氧化 (SCWO) 处理实验装置”密切结合该学科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提出;建成的柴油车碳颗粒物净化实验装置密切跟踪我国汽车燃油技术的发展动态;碟管式反渗透 (DTRO) 实验装置则是与工程单位联合设计制造, 与实际工程具有相同结构。在建成新型实验装置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实践育人”暄办学特色, 在设置实验教学内容时突出了综合型、设计型实验,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方面, 努力达到“实验内容新、实验手段新、实验仪器新、实验教学组织形式新”的新型实验管理模式, 并创造“实验时间自定、实验题目自主、实验设备自选、实验报告自拟”自由的实验氛围。

此外, 还通过引进仿真实验软件, 解决了部分难以现场实现的实验操作, 并加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根据实验内容, 学生可对模块化实验单元进行选做, 包括“环境分析与监测系列实验”、“水处理系列实验”、“大气污染治理系列实验”、“环保过程测试技术系列实验”、“环保多相流分离技术系列实验”等。

通过这些建设工作, 既锻炼了教师队伍, 提高了科研素质和业务水平, 又为开设设计型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社会需求, 优化实习实训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 普遍存在“两个脱节”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二是实践环节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为避免该问题的出现, 我们在实习实训环节中进行了诸多改革与尝试。环境工程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人才培养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础,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是低层次的高等教育, 而是培养面向现代社会的高新技术产业, 能够直接从事解决实际问题, 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等技术型人才。

做为北京地区首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 包括环境工程在内的学校下属各专业与多家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中, 有校内自建的中水处理站, 有依托石油石化行业、处理工艺齐全、设备先进的燕山石化环保事业部, 有我国最大的污水处理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有第一家与外方合作的污水处理厂—北京卢南污水运营有限公司, 有亚洲最大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北京四清阿苏卫卫生填埋场, 还有全套采用进口设备及工艺的北京兴水水务。这些基地的建设为锻炼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保障。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 固化成能力。

在理论课讲授之前, 带学生到部分实习基地参观, 使其有较强的感性认识, 在课程教学之后, 再带学生全面考察实习基地的运行情况, 由现场工程师与任课教师共同介绍工艺运行情况、运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及预防措施、主要设备及其参数等。这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课堂上觉得晦涩难懂的知识点, 到现场后豁然开朗,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实践教学有力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进行与深入。

与此同时, 还积极探索采取多种灵活形式来丰富实习内容, 如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提高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 利用计算机图形技术模拟实际生产过程, 在屏幕上创建一个仿真的生产过程, 设置一些生产中常见的非正常情况和生产故障, 使学生在模拟的工业控制键盘上验证各处理过程的常用原理及效果, 也可以在仿真操作中反复练习工艺操作过程, 强化系统性训练可以在人为设置工艺条件下进行系统工艺条件的调整、工艺和设备故障的处理等操作。

在课程设计中, 题目全部采用工程实例, 教学实践表明, 尽管其难度、深度、广度与实际工程设计尚有很大差距, 但采用实例型选题设计训练, 对加强学生对工程规划设计的体会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养和工程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课程设计及相关实践环节中, 均要求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完成工艺计算并按照规范完成设备选型后, 还要进行手绘、CAD绘图、UG三维造型模拟及C++程序优化设计, 使所学计算机知识得到实际锻炼。

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训环节的构建中, 突出了两个特色:一是强化学生对行业工程和环保设备设计的认识和理解, 强化工程意识和工程观念;二是通过设置计算机编程、计算机绘图、计算机三维实体造型等任务, 提高了学生将计算机应用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使其体会到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对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巨大促进作用。在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环节都做到了专业知识训练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 通过增加CAD绘图、三维实体造型模拟及编程计算等任务, 改变了常规环境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低下的现状;通过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 提高了实训环节的针对性。

三、结合科学研究, 提高学生水平

教育创新, 核心是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创新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而创新能力的获得与提高要通过后天的勤奋、刻苦和严格训练才能达到。环境工程专业对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 目的是加强理科学生的科学实验动手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与协作精神。

大学生研究训练 (URT) 计划则是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URT计划是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 是鼓励在校本科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及早参与科研训练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的是提高在校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该计划的实施对于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深化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教学改革, 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工程专业师生积极参与URT项目的申报与指导工作, 目前承担北京市级、校级URT项目共计17项, “实践出真知”, 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际的科学研究工作, 使其了解创新的方向和方法。一般由学生本人自愿申请, 教师进行综合考察, 然后进入课题组, 参加科研活动, 通过从前期调研、项目实施、总结等环节进行的初步科研能力的系统训练, 进行教学与科研的早期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还聘请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高年级学生导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 安排学生在不同时期参加导师的科研或产品开发, 提交相应的报告或研究论文。

四、结合“双师”型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工程素质

工程教育目标的实现, 要靠拥有新的观念、有事业心、有崇尚实践的情怀、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也是工程教育和产学研合作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条件之一。

双师型教师应既是文化理论知识的合成者, 又是生产实践技能的指导者, 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实践, 本专业教师全部到燕山石化进行了工程实践培训, 并到部分产学研合作单位进行了培训学习, 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意识。还创造条件, 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 参加国内外进修、学术会议、课程培训及专业论坛等, 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为了将环境工程领域职业资格证书与能力证书考试所要考查的内容与学生的素质培养紧密结合, 相关专业课教师参加了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考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外审员资格考试等。

经验表明, 通过工程实践培训学习及与其他高校教师交流经验, 对我们的启发很大, 能够帮助我们在教学中举一反三, 熟练地驾驭教学内容。同时, 课程组的教师也有较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意识到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才能具备培养高质量、创造性环境工程人才的基本条件。

五、结束语

在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 紧密结合办学定位及社会实际需求, 依托实验室条件及工程实际, 注重培养创新型及使用型技术人才, 从单纯追求知识传承向重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转变, 营造了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 为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J].求是, 2003, 1

[2]李长庚, 孙克辉, 盛利元.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大学教育科学, 2004, 1

[3]王平宇.高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6

[4]洪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合理实践教学体系[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8, 12

3.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改革 篇三

[摘 要]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及特点,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重视专业英语教学以及加强师资培养的具体措施,这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环境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92-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而我国的环保技术与发达国家的还有一定差距,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环保技术及管理方法,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十分重要,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相继在各高校开设的,因此探索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也变得十分必要。笔者基于多年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开设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目的及课程特点

(一)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开设目的与任务

专业英语是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学习后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查阅、翻译英文文献,与国外学者进行正常交流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学”到“用”的转变。[1]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术语和词汇的基础上,能正确阅读和理解环境专业的英语文献,掌握本专业英文文献的翻译技巧,了解专业英语论文的写作方法,在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基础上,能较为准确地笔译成中文。

(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和其他理工科的专业英语一样,包含大量的专业词汇、缩略词及复合词。这些词汇日常英语中很少涉及,加上专业知识有限,因而专业英语的生词量很大。专业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学生习惯于用基础英语中掌握的意义来理解专业词汇,常常造成误解。为了完整、准确地描述某种客观现象,专业英语习惯采用复合长句、名词化结构、非谓语动词短语及后置定语等复杂句法。另外,专业英语文献着重讲述客观现象和科学真理,不关心事实或行为的执行主体,因此多用于被动语态,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增加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难度。

二、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专业英语水平的高低在本科毕业论文环节有充分的体现。我校毕业论文任务书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提交一篇与课题相关的不少于10页的英文文献的中文翻译。很多学生在完成文献翻译时,借助一些电脑翻译软件,导致翻译结果错误百出,很难找到一句语法和意思都正确的译文,甚至连文章的题目都翻译不正确。另外毕业论文也需要撰写英文摘要,学生往往对照中文摘要逐字逐句翻译,语法错误随处可见。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专业英语教学没有达到教学要求。

(一)专业英语开设时间与学时不妥,学生不够重视

考虑到专业核心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先修课程[2],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一般在大四上学期。对于大四学生来说,此时已进入毕业季,一部分学生忙于考研复习,另一部分学生忙于找实习工作,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热情下降,学习较为被动,教学效果不佳。

另外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时数为32学时。在短短的32学时里,教师很难帮助学生达到专业词汇、英文原始文献的阅读与翻译等基本要求。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词汇学习、复杂句型讲解、课文阅读和段落翻译等手段,离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英语应用能力”的预期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二)教学和考核手段单一

目前专业外语教学中基本采用大班教学,课堂上教师大量运用英汉互译的形式“满堂灌”,忽视了专业英语本身的交际功能,不给学生实践应用英语的机会。有时给了学生交流和讨论的机会,但由于教学材料涉及的生词太多,加上材料本身晦涩难懂,学生可能理解不了,最后教师还得在课堂上讲授。由于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课堂表现好坏很难评定,所以课程的考试常常以期末考试来评判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意识薄弱,考前突击应付的后果。

(三)教材的系统性不强且有些内容过于陈旧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也有很多,教材内容大多摘录国外原版教材或某些外文刊物。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选取部分章节,在知识的连贯性与内容的系统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周期较长,教材中选择或应用的相关科技论文或报告撰写的时间较早,相对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可能已经过时。

(四)师资队伍不强大,教学经验不足

虽然专业英语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部分教师为短期留学回国人员,掌握较多的专业英语词汇,能轻松阅读英文文献和专业杂志。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语言教学和口语训练,存在英语授课的能力不够、发音不准确等问题。

三、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实践及改革措施

(一)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选用了钟理主编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作为教材,该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宜,但是有些文章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当前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在教学中我们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毕业论文需要完成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撰写,要求学生检索不少于25篇的文献,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5篇。因此在教学中增加英文文献检索方法的介绍,提高学生利用专业英语知识自主检索科技文献的能力。通过检索环境学科国际知名期刊,如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POLLUT,J HAZARD MATER等,选择英语写作技巧高、内容前沿的文章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追踪学科国际前沿。此外,还增加了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规范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内自主科研创新的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课堂上如何把课讲得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时常要思考的问题。精讲与泛讲有效结合,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哪些内容需要精讲,哪些应该泛讲呢?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专业词汇的构词法及晦涩难懂的专业概念,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精讲。在专业词汇的教学中,除了结合范例来重点讲解词汇的专业用法外,还应适当补充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专业术语。为了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专业英语教学中对于基本的水处理、大气治理和固废处置等经典的工艺流程,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文的工艺流程介绍,让学生用英语口语表述出工艺单元操作流程。为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可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如给其平时成绩加分等,这样也避免了单一的课程考试评价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平时学习意识淡薄,考前突击应付的不良现象。

(三)变更课程开设时间,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考研或实习的实际情况,目前专业英语调至大三下学期第二学阶(一学期分两个学阶)开设,这样既能保证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有效衔接,又能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不再受考研或实习带来的困扰。

要想让学生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首先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应教育部颁发的统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2010年起学校将专业英语课由选修更正为必修。[1]任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的完善,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产生兴趣,并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只是通过考试取得学分,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应用英语和国内外学者交流的能力。

(四)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综合素质

尽管近年来开始重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但专业英语教师教学水平依然是制约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目前大部分高校专业英语课都是由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兼任。这些教师虽然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多数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尤其口语能力十分薄弱。[3]笔者所在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比例在全校排名第一,8名教师全是名校博士,其中1名是国外博士,3名教师有过海外访学或英语培训经历。这些高学历的教师都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进行阅读、写作及交流,但缺少对专业英语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系统的语言学基础。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师资水平。比如在校内或国内其他高校外语学院培养专业英语教师,或选派专业教师到外语学院进修提高其语言水平,也可引进外籍教师等。

总之,专业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改革。按照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英语的改革方向,使教与学的过程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 注 释 ]

[1] 赵小蓉,黄钰铃.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与学的探讨[J].科技视野,2012(29):58-59.

[2] 钱家忠,李如忠,武君,等.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

[3] 罗选民,等.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36-42.

4.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四

一.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目的要求:

实践教学在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满足人才规格要求方面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实践,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能够综合地应用专业知识进行房屋建筑、水电、空调暖通的设计和进行工程测量与建筑设备工程的预概算工作。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更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岗。

二.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构成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认识实习、参观实习、大作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三. 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由基础操作、职业技能实训和生产实训三部分组成。

(一)基础实训部分

1. 目的要求:根据本学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着重于专业基本技能的训

练,它主要分布在各门课程中,以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安排一定比率的理论

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进行。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工电子实验室,多

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校园网络,体育设施等教学设施以及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2. 组织形式:实验,认识实习、参观实习等。

3. 主要内容:

(1)建筑给排水部分

a.水泵与水泵站:

 参观万安自来水厂加压泵站/2学时

 参观金山排涝泵站/2学时

b.城市给排水:

 万安自来水厂水处理工艺/4学时

 市区市政管道建设现场工地/4学时 泉州污水厂/4学时

(2)建筑电气部分

a.电工学和电子工艺学:

 电工学实验—电工实验室/14学时 电子学实验—电子实验室/16学时

b.电力拖动与电器控制:

 电力拖动与电器控制实验—电拖实验室/20学时

c.建筑电气设计:

 建筑强电认识实习—施工工地现场/4学时 建筑弱电认识实习—施工工地现场/4学时

(3)空调暖通部分:

a.空调与制冷知识:

 中央空调设计见习—渚港空调公司/4学时

(4)其他:

a.建筑CAD上机练习—计算机房 / 16学时

b.建筑材料实验—建材实验室/ 10学时

c.工程测量实训—测量实验室/18学时

d.公共课程(大学英语,马哲等)实训环节由公共教研室统一安排。成果与考核:总体原则为学生必须提交相应的实验(实习、见习等)报告或总结,由任课老师评定成绩,教研室负责报告的审核验收及存档备案。4. 具体操作详见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

(二)职业技能实训部分

1. 目的要求:根据本学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着重于专业知识综合应用

能力的训练。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课题设计与训练,以期学生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房屋建筑、水电、空调暖通的设计和建筑设备2.

3. 工程的预概算工作。组织形式:课程设计、大作业等。主要内容:(校内进行)

(1)房建方案设计 / 2周(2)房建施工图设计 / 1周(3)建筑强电技术设计/1周(4)建筑弱电技术设计/2周(5)城市给排水设计/1周(6)建筑给排水设计 /2周(7)水电设备工程预概算 / 1周4. 成果与考核:总体原则为学生必须提交相应的设计图纸和大作业,由任课

老师评定成绩,教研室负责报告的审核验收及存档备案。具体操作详见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及指导书要求。

(三)生产实训部分

1. 目的要求:根据本学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着重于专业知识与实际工

程进行更为紧密结合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进行毕业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设计针对性的实习科目和设计课题,使学生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房屋建筑、水电施工图设计以及掌握水、电、暖通的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技术。

2.3. 组织形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主要内容:

(1)毕业实习(水、电、暖通施工实习)—建设工地现场 /6周(2)毕业设计(房建、水、电施工图设计)—校内或校外/12周4. 成果与考核:总体原则为学生必须提交相应的设计图纸和实习报告,教研

室负责报告及设计图纸的审核验收及存档备案。具体操作详见相应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及毕业(实习)指导书要求。

四、技能训练保障系统:

(一)基础实验室

1、语音教学实验室

2、计算机教学实验室(配有投影机)52台

3、建筑CAD教学实验室(配有投影机)49台

4、多媒体教室

(二)专业教学实验室

1、测量实验室

2、建筑材料实验室

3、施工馆

4、建筑设计工作室

(三)校外实训基地

1、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2、泉州市东海建筑有限公司

3、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自来水厂

4、泉州市政园林古建筑设计院

5、福建省茂荣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6、福建宏业建筑监理有限公司

7、泉州诸港建工有限公司

8、泉州市建筑设计院

9、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建筑公司

5.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篇五

(Graduation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学分:2.5

实习周数:5

实习形式: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二、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毕业实习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之后,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前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巩固已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与论文具有重要的作用。毕业实习的基本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条件,巩固与加深所学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获得毕业设计与论文所需的素材和技术资料。鼓励学生以学习的态度为改进企业环保方面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毕业实习是一次实践性很强、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纪律以及勤学好问、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完成实习任务。

三、实习方式及实习指导

1、实习方式

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分散实习的,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集中实习的,统一在学院实习基地完成。

2、实习指导

实习期间,分散实习的学生由实习单位技术人员或工人师傅具体指导,实习指导老师负 责检查、指导学生实习情况。集中实习的学生由实习基地技术人员负责具体指导,实习指导老师负责检查、指导学生实习情况。

四、实习内容与时间安排

1、实习的基本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听取技术人员作技术报告,学习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表,独立编制实际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内容、方法和要求。

(2)工程设计。学习编写废水处理设计方案,集中实习重点进行CAD绘图训练,分组 共同完成一个实际工程施工图设计。

(3)污染治理技术实验研究。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完成具体项目的研究内容。

(4)废水处理现场参观学习或操作实习。参观典型工程实例,了解环保工程工艺流程、设施设备及运作过程等。有条件时,跟班劳动,全面了解环境工程方面的各个环节。

(5)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收集毕业设计与论文所需的现场基本资料。

2、时间安排

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计划总时数为5周。

实习实践:学生实际参加企业实习时间共25个工作日。实习过程按日完成实习考勤和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前完成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和实习单位鉴定。

实习交流:实习结束后回校,完成实习交流,实习报道和实习通讯。

五、实习要求

毕业实习是一次实践性很强、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纪律以及勤学好问、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完成好实习任务。实习具体要求如下:

(1)、学生应在实习开始时根据实习大纲和本实习安排的要求,制订出实习计划;

(2)、在实习期间,学生在技术人员或工人师傅的指导下跟班实习,保证实习时间的要求;

(3)、认真完成指导老师和技术人员交办的任务,对承担的课题必须按要求完成。承担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要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主要程序、内容和编制方法; 承担环境工程设计,要掌握设计程序、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和深度要求,了解工程图制图的基本要求;承担环境监测,要掌握监测项目标准分析方法;承担工程调试,要掌握工艺调试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控制要求。

(4)、通过听报告、现场参观、阅读资料及调查研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实习企业的生产过程,三废治理的详细情况、清洁生产的基本情况(现状、发展史、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对实习企业有较完整的感性认识,对企业的环保状况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5)、全面收集毕业设计与论文所需的有关技术资料,为毕业设计与论文做好充分准备。

(6)、实习报告的编写要求

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实习总结和实习鉴定等。实习鉴定:包括本人的个人鉴定、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师傅)鉴定和单位鉴定和盖章。

六、实习纪律与注意事项

1、实习期间,每个学生必须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技术人员(师傅)和指导教师的安 排,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关系,维护学校荣誉。

2、尊敬师傅,勤学好问,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确保安全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3、注意实习期间安全,确保人身与财物的安全。

4、如有违反纪律者,视其情况轻重,按厂规、校规给予严肃处理。

5、实习期间,学生应与指导教师保持正常联系。分散实习的同学,必须及时将回执寄给班级的指导教师。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提交实习报告,考查。

成绩评定标准:成绩评定为五级。评判标准:参照《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实习成绩量化考核评定表》评分。

6.实践教学控制工程论文 篇六

一、校外实践

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尽早适应社会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而校外实践又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

(一)大力开展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多渠道与多个相关企业合作成立学生实习基地,双方就技术革新、企业员工进修培训、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同时让学生在最后“1”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前熟悉生产岗位工作及企业管理制度,让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的人际关系交往,同时聘请企业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但是实际普遍存在实习单位落实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企业出于考虑学生安全及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秩序等因素,同时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有限,主观上不愿接收或不愿多接收实习毕业生。接收也是让学生看着企业的师傅操作,而学生无法亲自操作实践,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缺少吃苦精神,嫌弃企业厂房或车间环境恶劣,学生主观上不愿意去,去的学生也经常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学校与企业就学生安全责任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减少企业对学生安全方面的顾虑。加大学校与企业的友好往来,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学校可以组织专家对培养企业生产管理进行指导,确实可以为企业解决难题,同时加大专业导师与企业的联系,专业导师和企业合作,开发合作项目,导师带学生以做课题的方式到企业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保证学生在企业的实际的动手操作。另外可以鼓励学生业从事一些业专业性不太强的岗位,比如说销售岗或基础性实验岗。在学生得到锻炼的基础上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鼓励学生开展勤工俭学与社会实践活动

现代企业不再盲目的追求毕业生的学历与学习成绩,而是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吃苦精神、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及是否具有爱心、责任心等。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如义务支教,义务献血,义务参与社区服务,争当社会性服务类志愿者等等。这些活动虽然与专业没有关系,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和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因此建议学校学生会和团委鼓励学生成立相关的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2.鼓励学生勤工俭学。提倡勤工俭学作为今后高等学校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学生个人经费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勤工俭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自力更生,吃苦精神,而且还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锻炼,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途径。建议学校多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同时也多联系校外相类似的机会。比如让学生打扫教室、利用课余时间送外卖、各种兼职等。

3.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建议成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设立学生独立承包的.跳蚤市场等。同时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

二、校内实践

校内实践也有许多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毕业设计,其次就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设计及动手类的竞赛项目。

(一)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毕业生得到锻炼。可采用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及毕业设计题目多样化。在大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环节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后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然后在指导教师帮助下共同完成。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注重多样化,内容包括:铸造:金属及合金的熔炼与铸锭过程及其组织性能研究;塑性变形:有色尽速材料的挤压;钢铁材料的轧制过程及材料的组织性能研究;热处理:热处理工艺与合金组织性能关系研究;模具设计与制造:铸造、挤压及冲压模具设计及制造;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组织性能研究;模拟:利用专业软件模拟金属材在料塑性变形或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及应力场分布等等。每个老师至少有两到三个不同方面的课题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并且要求学生在查阅参考文献后自己制定研究方案。

2.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高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应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管理制度,对毕业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选题、开题、撰写论文、答辩等主要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充分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开展创新性实验

成型专业学生在大四这一年里,除了可以跟着指导教师做毕业设计外,鼓励学生利用其他时间进行创新性实验。针对成型及机械类专业开展机械设计大赛、CAD画图大赛、金相大赛、焊接大赛、无碳小车大赛、组织分析大赛等等。同时向大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和操作成型实验室现有的设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设备(如金相显微镜、线切割、磨床、万能试验机、硬度计、砂轮机、冷轧机、各种焊机),学生使用前,须对其进行理论及实际培训,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经考试合格后发放使用资格证书,以后在实验室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操作设备。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另外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手段,让学生可以在学校所有实验室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分析实验结果。

三、结语

7.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 篇七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加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输送掌握环境工程新理论、新工艺及新设备, 能够从事石油石化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加强联合教学理念, 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由于环境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教学和科研均离不开实验环节。因此, 学校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尝试创新设计和开设了各种专业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程。中国石油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 在理论教学基础上, 开设了各种水处理实验 (其中包括混凝、过滤、气浮、吸附、曝气、自由沉降、废水可生化性等实验项目) 、大气污染控制实验 (包括除尘、吸收、吸附等实验项目) 、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 (包括微生物的观察、微生物染色技术、培氧基制备及灭菌、水中大肠菌群的测定等实验项目) 、环境监测实验 (包括污水中COD、BOD、石油类、氨氮、挥发酚、硫化物、悬浮物及大气中SO2、NOx、非甲烷烃等项目的测定) 等实验性教学内容, 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来加深对课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再认识, 并初步掌握各种现代仪器应用技术与分析手段, 使学生真正通过实验教学环节, 生动直观地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 拉近与课程的距离,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这对环境工程课程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及下一步进行的实际生产实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生产实习, 深入企业一线

生产实习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开放性实习途径, 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生产实习, 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 在技术层面上, 可以切身体会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增加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及相关行业现实运行状况以及当前发展水平的了解, 增强和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精神层面上, 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 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可以使学生切身感觉到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是多么的光荣,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环境工程专业一直贯彻理论学习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使课程学习与生产实际不脱节, 培养既具有创新能力又具有务实精神的环境相关领域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在生产实习过程中, 依托全国各大石化企业, 例如, 胜华炼油厂、齐鲁石化等, 让学生走出课堂, 到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等基层单位和生产单位中去, 让学生实地考察和了解各种污染控制工艺、流程、污染物监测及污染治理和控制的现状, 并初步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方法, 尽量增加学生接触实践的机会, 锻炼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证明, 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接触生产实际, 使他们在与生产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不但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以进一步深化, 加深对环境工程实践技能的理解, 同时加深了对社会、国情、民情的实际体察, 为今后更好地融入我国环境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毕业设计, 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

毕业设计通常是学生即将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之前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阶段, 是学生从事实际工作前的最后考验, 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满足学生对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需求,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环境与科学系根据自身与石油石化联系紧密的特点, 在毕业设计方面注意与学生择业方向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择业方向和学生自己的特长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将学生时代所学到的各种基本理论和技术融汇到毕业设计中去, 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另外, 学生毕业设计还与指导毕业设计教师的科研或工程项目相结合, 在详细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学科基础前提下,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将科研内容科学合理地分解成若干可行的毕业设计课题供学生完成,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对于与实际生产企业结合紧密的工程项目, 可以将当前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适当或部分转化成毕业设计课题供学生选择完成,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生产实用技术,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为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提供条件。另外, 在指导教师培养方面, 积极鼓励年轻教师参与工程生产项目, 积累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 以迅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和水平。

四、结论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相对较强的专业, 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加强实践教学过程, 对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非凡的意义, 但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摸索和改善。另一方面, 由于各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科研条件上的差异, 实践教学应根据实际的学科建设体系予以完善提高, 以适应当今社会新型环境发展人才培养的理念要求。

摘要:笔者从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出发, 对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为环境工程专业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新型石油石化环境保护专业人才提供思路。

关键词:环境工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 2005.11.

8.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八

【关键词】语音室 实践教学 隐性环境

随着我国语言教学迅速发展,语音教室已经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英语教师可以在语音室中进行灵活多样的视听教学,使文字、声音和图像对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产生作用,激发大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然而语音室教学中隐性环境的研究却长期被学者们所忽视,导致隐性环境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工作的需要。因此,加强语音室实践教学中隐性环境的研究,是进一步推进高校语音室教育环境理论深层次研究的必然要求。

一、语音室实践教学

语音室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场所。在语音室教学,可以使用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信息符号;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信息呈现形式,既可以用文字展现教学内容,又可以用声像或动画虚拟实景过程表现抽象的概念或原理。语音室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丰富,传达清晰,为学生营造了更加逼真,更易于感知的多通道刺激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接触和感受到自然,真实的语言氛围,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

二、语音室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音室凭借其优势已经成为学校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在如何更有效的使用语音室和语音室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教师没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带着耳机听说英语,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单调的语音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教师应该把单纯的听说课改为融阅读、讨论、试听、表演、游戏、讲座为一体的整体语言综合教学课。其次,教师没能够用音像媒体创设情景,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是说语音室环境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尤其是语音室隐性环境的建设。

三、语音室实践教学中隐性环境概述

教学环境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所需要的条件因素。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也可以说是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而这两类环境又可作为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存在,并具有各自不同的构成要素。

语音室隐性教学环境是指在语音室教学过程中,对学习形成与发展产生无意识的、隐蔽的和有效的影响的所有一切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例如金建生、王嘉毅在《构建生命发展生态课堂》中提出的精神因素,其中包括教学信息、师生情感、人际关系、课堂氛围、课堂组织等。还有温群雄在《重视教师隐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中提出的教师隐性因素,即与教师有关、但不直接构成教学行为,对教学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

四、语音室隐性环境的类型划分

语音室隐性环境的内容是较为广泛和十分复杂的,各种各样的隐性环境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它们通过相互间的牵制和协调共同影响语音室教学过程的各个因子。根据对语音室实践教学隐性环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语音室隐性环境进行分类,即:从内容上可以把语音室实践教学隐性环境分为物质隐性环境和精神隐性环境;从形式上可以把语音室实践教学隐性环境分为宏观隐性环境和微观隐性环境。

五、语音室实践教学中隐性环境的特征

1.潜在性。隐性环境的影响常常是人们意识不到的。语音室实践教学中隐性环境主要是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以及置身于其中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使其在没有设定预期目标情况下、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下,达到教育者教育意向的目的。语音室的原声功能为学生创建了纯正的听觉环境,多种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言视觉环境,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隐蔽性。隐性环境的隐蔽性来源于隐性教育中的一部分。隐蔽性的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通过潜在性的环境因素,间接性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性和潜移默化影响的手段与方法。从当前隐性教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隐性教育必须借助一定环境因素作为载体或平台才能够对学生产生影响,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教育者在这种环境中不知不觉的得到提高。语音室教育隐性环境不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防线,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不知不觉地予以接受。也就是说语音室教学隐性环境具有非显性的、无意识的、间接感受到的隐蔽性基本特征。

3.多样性。语音室实践教学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语音室配置有投影器,银幕,电视机等设备,可以进行灵活多样的视听教学,例如运用语音实验室的原声功能,创设纯正的听觉环境;组合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视觉环境;音像结合,培养听读能力等。多样性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4.渗透性。渗透性是指隐性环境对学生影响的方式是具有间接性、潜移默化性。隐性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外因影响内因、由于内因的作用并逐步赋予行动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它的表现形式常常是为间接影响。在语音室学习的学生往往受到多种隐性环境因素的刺激和作用,潜移默化,使他们在不知不觉的隐性环境中提高英语水平,由量变产生质变。

参考文献:

9.工业工程制药工程课程实践论文 篇九

1工业工程简介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的整体效益。诞生于20世纪初的IE内容逐渐扩充,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扩展到金融、医院、旅游等服务业和政府部门。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是对有关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学科具有工程性、交叉性、应用性、创新性四大特点[1],既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学科也不同于管理学科,IE侧重从工程技术(系统设计、计划控制、资源分配、物料及仓储管理等)角度进行管理。美国最早设立工业工程课程是19。我国工业工程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到,已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在我国也有些非工业工程专业开设工业工程课程,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把“现代工业工程”设为全校通识课[2]。贵州理工学院制药工程学院在专业拓展课开设了《工业工程概论》。

2我院《工业工程概论》课程建设的现状

级制药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开设《工业工程概论》,时间为大一上学期。学院成立了工业工程组并自编讲义,这门课共18个学时,其中4个学时由企业主讲。秉着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集一体原则制定了教学大纲并编制了讲义和课件。导论课旨在为学生开启工业工程的一个窗口,使学生掌握一些工具,即基本的`工作方法与技术,且树立工业工程意识,从这个窗口看到更广阔的场景,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能够自觉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中。

2.1整合教学内容,提升适应性

《工业工程基础》或《基础工业工程》等相关教材较多,但一般比较专业,而且多以经典IE中工作研究即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为主要内容[3-4],缺乏趣味性,非常枯燥。随着工业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工业工程的内容不断充实和深化。根据美国国家标准ANSI-Z94(1982年修订),从学科角度可把工业工程知识领域分为17个分支。薛伟主编的《工业工程概论》将工业工程的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策略层次、技术层次和组织层次,但基本内容基本相同[5]。如何在短学时的情况下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并关联起来至关重要,且难度适合大一学生。在贯彻“少而精”原则,并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涉猎工业工程学科领域的思想和方法为目的,课程选择了工业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作为授课主要内容,涉猎工业工程三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IE基本工具如5个程序符号、程序分析技巧5W1H、4项分析原则ECRS、动作经济原则等,理论基础如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也包含工程技术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涉及广泛。

2.2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工业工程概论》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改革教学方法,以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游戏、故事的引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师生互动,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注意力10分钟法则,依据知识点设置了相关互动环节,如经典游戏、案例讨论、简短故事等。如“纸飞机游戏”模拟推式生产和拉式生产;借鉴耶鲁大学公开课《博弈论》第一集中的“成绩博弈”游戏使学生通过体验来初步认识博弈论;课件中插入的视频“IE宣传片”使学生对IE的应用价值和应用范围深入人心;动作研究之父原版视频让学生认识到IE基础研究的伟大历史。自制动画形象生动的演示过程,如潮汐车道、塞规检验。绪论中的潮汐车道问题:“6+2>4+4”可能吗?在一定的条件下成立!以金门大桥上下班堵车为例,通过动画演示在不改变原有车道数量的情况下实行潮汐车道,解决(堵车)问题的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效率和质量。这个过程中形象的动画和基于基本工程程序的思考引导,使学生对“工业工程(IE)致力追求并努力实现的目标”留下深刻印象。“塞规检验”使学生深刻体会工业工程的精髓“Thereisalwaysabetterway”。推荐的小说《IE实践家》让学生明白IE在实践的运用既简单又充满智慧。以上互动教学的设计都使学生对有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互动中培养学生成本与效率意识、问题和改革意识等IE意识,并且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与互动、完成作业,即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人际团队能力,有助于学生毕业时的能力达到CDIO培养大纲要求的预定目标。

2.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介绍知识的同时展示知识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内容设计由浅入深,通过介绍生活、生产案例或引发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查找、思考所学知识的应用。如通过流程分析应用5W1H及ECRS原则分析并设计改善学校食堂,或对新校区建设局部设计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对自身学习方法习惯的改善以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生将改善过程拍摄并制作成视频与大家分享。为了提高IE实践性,与制药工程专业有效结合,其中两次课由制药企业主讲,即技术性较强的内容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与可靠性由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人员主讲。同时,工业工程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数学建模、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等结合并贯穿大学各个实践环节,如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工程实训中心的老师合作,使学生在实践中观察、体会、应用工业工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组织工业工程校园社团活动使工业工程实践走出校门。

2.4细化考核方式,增强学生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互动的主动性,第一堂课时将班级学生随机分为5人一组,平时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所在组每次都得到加分,参与者额外得到一部分加分,并及时公布各组同学加分情况,形成竞争机制。《工业工程概论》考察方式为论文和平时表现相结合,提高平时表现百分比(占50%),平时表现主要体现为平时得分,小组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协作能力。

3改善无止境

专业拓展课《工业工程概论》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我们将以工业工程师的信念“改善无止境”追求更好的效果,工业工程是一门交叉的学科,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且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资源,通过专门IE培训、网络课程、与企业交流、进企业调研、聘用企业专家作兼职教师等方式解决师资问题,完善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合理。工业工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思维能力,在坚实的工程学科背景基础上增加一些生产管理知识,使学生对系统问题具有更高、更抽象的见解,并且可以对系统问题进行规划、设计、改善、创新,从而更具有技术性和竞争力。对培养多层次、精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制药卓越工程师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世平,廖林清,刘驿闻.我国工业工程教育略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6):67-69.

[2]王晓琳,任海兵.稳定性全校通识教育“现代工业工程”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32):130-132.

[3]汪应洛.工业工程基础[M].北京: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

[4]王东华,高天一.工业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0.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十

1增加了8门专业课程的9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多元化、个性化的有效途径,可以将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改革体现在观念和方法上从单科性向综合性转变、从认识性和继承性向科研性转变、从验证性向综合性与设计性转变、从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从传统内容向新知识与新技能转变。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正是打破了单个实验只验证某一原理或学习某一操作技术的缺陷,把多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围绕能源化工专业的特点、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1-4],于20xx年增加了包括《煤化工》、《化工腐蚀与防护》、《有机化工工艺》、《电厂化学》、《碳-化学》等8门课程的9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例如:不同配煤对煤的胶质体指数影响,工业锅炉给水除氧剂丙酮肟的制备,离子交换软化、除盐实验,简单碳-化工产品的合成等实验。在实践教学程序上,一是加强能源利用、化工污染控制设备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和实验方法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常规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二是加强综合应用能源利用、化工污染控制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能源化工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加强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步骤,直至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达到学生自我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5]。设计性实验要求每组同学事先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交任课教师批改修正后自己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不同试剂,选择不同影响因素,或者采用不同制备路线,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制备出预期的化工产品,将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兴趣,在符合经典理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6]。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类比分析能力。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为学生设置“最佳”工艺路线、不预设实验装置的控制条件、不直接解释实验现象、不直接动手解决实验故障及异常问题。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精神。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故障现象,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及故障的方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图书、组内讨论等方式自行提出解决问题及故障的方法、步骤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修改实验步骤和操作顺序,做好原始数据记录,以便实验结束后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允许不同组别之间测试结果或者产率有差异,只要数据或结果合理,能够找到设计方案中的最佳工艺条件或制备条件,实验就达到目的;如果找不到最佳条件允许学生反复探索,将实验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构建了创客团队,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

15项创新型人才具有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知识转化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迁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教学和理论课内容环环相扣,有助于学生们及时深入理解、消化理论课的知识内容,迅速转化为内在的实际技能,并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可取代的功能。实践教学还是培养工程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会逐步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和进行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在这些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7-9]。我们秉承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在创新实验项目中充分发挥互联网+、创客团队的作用。注重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尽早参与创新性实验。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灵活的特点,鼓励科研能力强,承担项目多的教师,抽出时间指导大学生进行探索性创新实验,围绕电力生产过程、环境催化、绿色合成、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环境化工等方向,形成稳定的由中青年博士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和接力式优秀学生创新团队,实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10]。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显著增强,近三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项目15项:其中包括“绿色阻垢剂”和“绿雅空气净化器”2个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创新实验项目结题9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在研实验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3项,校级1项。

3搭建了化工中试、表征测试平台

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不仅搭建了传统的气液输送系统、气液传质系统、气液反应釜、气液传热系统、气体输送系统、高温水热氧化系统、煤热解实验装置、煤干馏实验装置等化工中试平台,还突出了电力特色,搭建了膜分离系统、离子交换除盐系统、过滤和吸附系统等中试平台,同时还配套了表征测试平台,可以对催化剂、煤样等物质进行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煤质分析、红外、紫外、热重分析等表征测试,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市场需求相结合在中试平台开展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实验,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设备的设计能力,形成了面对设备、工艺“提问+研讨+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实现了翻转课堂、交流互动,便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在中试平台上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设备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明确了设备参数的变化与设备性能之间的关系,理解了设备控制的重要性,课后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懂得了如何进行设备选型和参数优化,提高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开辟了校外实习基地

11.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地下工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38-02

一、引言

地下工程是指深入地面以下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所建造的地下土木工程。它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如地下室、地下铁道、公路隧道、越江隧道、地下市政设施等。

以往的地下工程类教学与教材,更多地聚焦于各类地下工程荷载和衬砌、支护结构的计算理论讲授,忽略了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造成课程实践性不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工程实际,强调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二、地下工程课程实践性分析

地下工程是一门横向跨度很大的课程,需要扎实的工程地质、土力学与岩土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综合性强、实践性强,这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的知识体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1世纪地下工程的蓬勃发展,例如城市地铁、大型地下交通枢纽、地下管廊、地下商业甚至是大规模地下综合体的建设,为地下工程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也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地下工程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区域性地质条件差异很大

地下工程的建设总是建立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之上,山区、沿海软土、黄土高原等,不同的地质条件所选用的地下工程的形式、施工工法、设计计算要点差异很大,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区域地质条件是学生们学好地下工程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正确处理工程实际问题。

(二)区域环境条件与经济特点

地下工程施工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施工方法的选用除了取决于工程规模、使用用途外,更多地与工程周边的环境条件和当地的经济条件有关。在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的城区和在空旷的郊外,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在一般性的中小城镇,施工工法选用的出发点会完全不同。

(三)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发展

近年来,新的施工工法、施工机械不断涌现,如SMW工法、TRD工法、旋挖机、铣槽机等。新施工工法的集中出现,表明施工机械的迅猛发展。这些新工法与新设备在已有的教材中往往都没有体现,而学生工作后却可能马上面对。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师本身及时调整,以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地下工程实践性教学的措施

地下工程教学的准备与安排,必须立足于这些实际工程特点,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对工程实践有正确的思考与判断,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知识。对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书本内容仅仅只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而远不是全部。

(一)教师观念的变革

在所有的与教学相关的变革中,观念的变革是第一位的。所谓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并不仅仅指增加实践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等。它应当是教育者去明了这门课程在实际工程中所承担的作用、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实施的步骤,甚至还包括它在实际中的局限与不足,学科的历史以及目前实践的发展。学校所能给予学生的始终只是一种暂时的引领,更多的内容有赖于学生今后的不断学习。有鉴于此,在一开始给学生一种正确的、全面的工程判断的概念更重于具体公式和理论的计算。在地下工程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而理论并不完备的学科中,正确的判断比精细的计算更为重要。

(二)结合工程实践发展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我们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工程地质专业选修课,增设了地铁车站课程设计。以往工程地质基础知识是在土力学、地下工程等课程中简略介绍,但限于时间,往往讲不深、讲不透,学生感觉似懂非懂。通过增加工程地质,系统讲解与工程建设紧密相关的地质构造、第四纪土层、地下水、地震、不良地质现象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工程地质基础。地铁车站课程设计通过地铁车站设计的全过程,让学生掌握设计步骤、荷载计算、常用软件使用、图纸绘制、设计方案编写的基本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面向工程实践要求,确定课程目标

笔者所教授的对象是交通工程系三年级或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与交通工程(尤其是轨道交通)、土木工程等有关的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监理等工作。

因此,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和知识需求,笔者将本课程的教学的目标设定为以下五个方面。[1]

1.学生应掌握地下工程的特点、与水土体以及周围环境复杂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原理,树立地下工程的环境影响是与工程安全同等重要的理念。

2.学生应学会结合不同地质条件、环境条件进行不同类型地下工程的比较,进行正确的方案选型。

3.学生应掌握基坑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和降水)、盾构隧道、钻爆法隧道这三类主要地下工程的设计计算和施工要点。

4.学生应定性了解其他地下工程施工形式(顶管、沉井、沉管等)的施工流程和设计要点。

5.学生应了解地下工程监测和地下工程防水的主要原则、施工方法和要点。

(四)围绕工程实践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在我校,本课程作为交通工程重要的专业课之一,重点讲述地下工程的特点、地下工程各种施工工法(如盾构隧道、沉管隧道、基坑工程、顶管、钻爆法隧道、沉井等)的主要设计施工要点以及它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性、地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与控制措施、地下工程的防水。最后将结合实际工程介绍地下工程在交通工程中的大量应用实例。课程知识框架简图如图1所示。

(五)安排工程参观,了解工程实际

目前,地下工程工程实践比较多,地铁隧道、越江隧道、地铁车站等,依托教师横向课题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支持,可以为学生进入工地现场参观实际施工创造条件(图2)。

(六)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实践教学

在地下工程教学中,除了采用PPT课件、工程视频、室内试验等教学形式以外,还采用三维打印机打印基坑支护结构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今后,还拟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教学软件开发,将一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融合起来,全方位地展示施工流程[2],让学生能像网络游戏一样置身于地下工程的施工现场,既有趣又生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施工机械、施工工艺。

四、结语

地下工程具有专业跨度大、实践性强、发展迅速等特点。结合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对于课程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全面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希望课程的设置更面向工程实际,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刘陕南,石嵘.主动式教学在地下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4(29).

[2] 濮仕坤.基于BIM技术的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建设教育,2015(2).

12.实践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十二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赵欣等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问题研究”为题, 从当前大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 面向天津八所高校的1020名在读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绝对多数的学生都能了解创新能力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理解创新培养的意义, 并对创新技术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51.7%的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各种科技创新活动, 46.8%的学生不清楚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47.6%的学生不清楚学校是否开设了专门的创新课程, 43.3%的学生表示学校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类似地, 王汉清等对江苏地区426名大学生的统计分析表明, 中国大学生的智力水平达到极优秀, 但创造力倾向则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经过大学四年的教育, 创新能力没有显著提高。通过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的高等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 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以及创新型思维方式都比较薄弱。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潜能的, 只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 因此高校应着眼于培养高层次的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方法, 培养创新性、复合应用型人才。近年来, 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对多元知识的综合及对多元文化的融合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把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环境工程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型的综合性学科, 是典型的工科专业, 运用到很多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及其他工科的技术, 因此如何改革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同时,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和加强大学生创新知识的传授、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以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无疑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目前, 个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构成多样, 包括实验、上机、各类实习和实训、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一线教学教师正积极改革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和创造性正逐步加强。

二、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1.结合于课程的实践教学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认为, “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大不一样, 教学中不给学生特定内容, 而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批判思维的能力, 严密分析的能力, 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对社会的贡献是最大的”。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培养的最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师, 结合课程的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依赖于创新性教师, 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调到学生的创新精神, 积极探索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将科研训练和创新思维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 做到寓教于创新, 真正将教师的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充分融合, 能够使大学生在课堂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

我校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中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 因此在学科大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设置中, 除了化学类的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给排水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土壤学等多门课程都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及实践环节, 同时还开设了针对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设计以及专业综合设计。在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大多数都将主讲教师或者是其他老师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科研工作的思维。许多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结合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目标, 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做了适当的调整,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科研思维的能力。

2.毕业设计 (论文)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 是学生在毕业前的综合训练阶段, 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 是实现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结合点。环境工程的工程实践周期一般较长, 要求毕业设计时间也比较长, 一般为13~15周的时间。毕业设计 (论文) 的题目可以直接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工程实际, 或者是由明确工程背景好实际意义的模拟课题。目前, 大多数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 (论文) 主要有三种类型:工程设计类、科研实验类及软件开发类, 以前两种类型为主。工业设计类毕业设计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 提高工程设计计算、理论分析、技术文件编写等接近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其一般程序依次是, 确定题目, 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查阅中英文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 确定工艺流程、方案比较和选择以及技术经济分析、工程设计、编写计算说明书、计算书, 完成施工图绘制。科研实验类毕业论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案撰写、检索和跟踪学科前沿, 以及掌握实验、测试、数据分析等研究技能,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一般设置在大一下半学期或大二上半学期, 主要为学生后继进行科研项目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各类学科竞赛、毕业设计 (论文) 等环节奠定良好基础。科研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催化剂, 科研能力的提升同时伴随着专业素质的提高。科研训练更关注学生早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以及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习、学术讲座、科研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欲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素质、提高研究能力。

4.环境工程专业实习

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性、实践性很强, 各类实习和实训占了很大的比重, 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生产实际情况, 理论联系实际,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掌握现有生产技术, 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和进行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工程基础。环境工程的专业实习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和专业毕业实习三部分。认识实习是在开设专业课之前为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和实际应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初步掌握污水处理、废气处理以及垃圾处理与处置的工艺流程, 为全面开展专业课的教学奠定基础。认识实习一般时间较短, 以学生参观为主。生产实习是在专业课开设的过程中或之后, 学生到污水处理厂等相关单位深入学习生产实际, 直接参与生产过程, 从日常的生产管理到出现问题的处理等实际工作内容, 从而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 学习生产技术, 将理论和实际切实地结合起来。生产实习的时间比认识时间长, 一般为3周左右。毕业实习在毕业设计 (论文) 之前进行, 学生要综合地运用全部专业知识以及有关的基础知识, 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并进一步掌握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方法、处理设备的运行参数、污染治理工艺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总结运行管理经验, 增加工程实践概念, 增强工程设计能力, 培养学生组织生产、独立工作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以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毕业实习的时间一般也在3周左右。毕业实习可以与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相结合, 为毕业设计 (论文) 收集资料、储备知识。

5.大学生创新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计划的启动和实施, 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本科生为主题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建设创新教育文化,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大学生创新计划围绕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宗旨, 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取向, 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为本科生设置的全过程的研究过程。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全过程, 包括查阅资料、制定研究计划, 进行研究, 分析数据和提出书面总结以及形成科技论文等内容。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至少持续一个学年或更长, 从事研究的领域可以环境类专业或其它专业, 一个创新计划题目可以允许3~5名学生参与, 他们需要彼此协作,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 撰写实验方案, 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实验方案, 最后写出结题论文。创新计划系统地锻炼了学生的查阅文献、论文写作、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获得实际技能和知识, 为发掘大学生的创新研究潜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三、其他形式的实践

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学科大类基础教育体系里都囊括了非常系统的社会实践, 工科的学生还设置了金工实习等实践活动, 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各种“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比赛、大学生化学竞赛及各种发明创造大赛,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研讨会,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研究的社团。通过学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 促进了学生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结合和借鉴其他学科知识, 从而培养学生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 创造性解决问题。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知识体系十分庞大, 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有较多的交叉渗透, 涉及自然、技术、社会和管理科学等诸多领域和学科, 是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因此, 要求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涉猎广泛, 拥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 从而综合地系统地创造性地解决环境问题。

四、总结

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艰苦、漫长的过程, 只有着眼于教学活动全过程中每个环节和细节, 才能全面发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真正培养具有创新性能力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应积极探索改革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 以主干课程为核心, 提倡专业交叉融合, 注重基础教育, 强化能力培养, 构建富有特色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摘要: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内在素质的核心, 培养创新性、复合应用型人才是现代高校学生培养的目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较大,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式。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环境工程

参考文献

[1]赵欣, 李美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11, (10) :19-21.

[2]王汉清, 况志华, 王庆生.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创新能力相关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1 (1) :87-94.

[3]孙丽霞, 姜生元, 李建永.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01, (4) .

[4]马雪.试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7, (2) :17-18.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全文下一篇:捐赠仪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