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精选10篇)
1.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一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
3、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研究
4、山西高校大学生(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分析研究
5、山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研究
6、山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7、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途径、方法研究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当代大学生信仰研究
10、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作用研究
11、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及实现的途径研究
13、重大事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14、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1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
16、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7、山西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色研究
18、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19、中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20、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研究
2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2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4、山西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
25、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
26、学生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27、资助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8、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指导研究
29、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研究
30、团学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31、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研究
32、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机制研究
3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34、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35、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二
2007年山西省工业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将紧紧围绕山西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立足创新、发展的两大主题,坚持“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紧紧抓住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从增强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出发,突出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支持,着力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通过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攻克我省工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推动我省产业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科研院所、大学的科研力量和研发成果与企业融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实现。务求在推动我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务求在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
工业科技攻关项目强调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突出项目技术的创新性、前沿性和关键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重点支持关系山西经济发展走向的重点行业的重大专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
1、煤炭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及装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2、煤矿井下水、火、瓦斯、顶板等重大灾害监测、监控预警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矿山救灾综合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3、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煤炭加工设备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先进的煤炭洗选装置、煤炭产品分级技术、型煤加工与利用设备等;
4、以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为目标的综合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5、煤层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
6、煤炭焦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焦化生产及污染控制技术、焦化延伸产品、焦炉气利用技术及其它煤化工产品;
7、煤、化、电、热联产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8、电力、电网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及其应用;
9、中煤发电、焦炉煤气发电技术开发及其应用。
二、材料、化工领域
新材料领域涉及面广,根据我省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及新的发展方向,重点支持纳米材料、永磁材料、煤系高岭土材料及镁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开发,支持发展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支持发展钕铁硼材料、纳米材料、耐火材料、高岭土材料、高性能陶瓷和新型纤维材料等;煤化工业,重点支持发展甲醇及其衍生物、乙炔化工、粗笨加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以及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等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一般化工领域在包括无机化学品、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新领域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7个主要
12、环保节能建材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13、煤基合成油制备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14、煤化基甲醇及其衍生物、乙炔化工、粗笨加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
15、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
16、农用化学品领域的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
17、化工新材料产品开发及其产业化;
18、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提高化工的精细化率;
19、化工环保产业技术装备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
20、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聚合物改性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
21、功能化化工新材料开发及其产业化;
22、动植物再生蛋白纤维、止血纤维和大麻纺织纤维等新型纤维产业。
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领域
1、电子信息产品
(1)新型电子信息产品研究开发:网络设备、接入网系统设备、计算机产品、计算机外部设备及相关产品、信息安全系统及产品、集成电路、电子专用设备、新型显示器件、汽车电子产品、交通智能产品等;
(2)适合山西产业发展的特色、重大、共性应用软件开发及应用;(3)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公众信息服务等;(4)新一代互联网、光传输系统、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等。
五、环境保护和其它领域
1、燃煤污染控制,烟气脱硫除尘工艺及成套设备开发及其产业化;
2、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和洁净燃料汽车、混合燃料汽车配套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3、焦化废水、废气等重点环境污染源综合治理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4、矿井水、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技术、设备开发及其产业化;
5、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及其产业化;
6、粉煤灰、煤矸石、废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装备及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及产业化;
7、环境与污染源监测仪器及自动监测系统开发及其产业化;
8、冶金、化工、电力、水泥等流程行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9、矿山开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10、交通、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及其产业化;
3.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三
2014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和综改区建设,围绕科技和经济社会重大决策需求以及我省科技中心工作任务,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集中有限的资金,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组织一批研究项目,为我省各级部门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和有价值的科学决策参考及战略性建议。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1、新产业变革的机遇对山西未来发展影响研究
2、创新型山西建设指标研究
3、山西投资拉动增长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的路径研究
4、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5、山西创新调查的指标体系研究
6、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调研
7、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基础类公益类科研院所评价研究
8、山西综改区统领下的科技创新园建设模式研究
9、科技创新在山西城镇群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10、利用公共采购政策推动山西企业创新与产业进步研究
11、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
1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13、科技企业孵化器主体多元化研究
14、政府创新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15、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16、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17、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18、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机制研究
19、山西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山西技术创新能力与中部及周边省份比较研究
21、山西专利制度促进产业发展研究
22、山西城镇化进程中大县城建设的模式研究
23、山西推进煤电体制改革研究
24、山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多元投入机制研究
25、山西水资源保护利用与水权交易政策研究
26、山西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研究
27、推进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的低碳发展方式研究
28、山西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研究
29、促进山西煤炭经济向综合能源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研究
30、创新山西煤炭销售体制机制研究
31、理顺资源产业收益分配体制研究
32、资源和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研究
33、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34、新型科技投融资体系研究
35、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机制研究
36、适合矿产特点的差别化土地政策研究
37、山西行政区划调整及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
38、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体制机制研究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说明
一、软科学项目指南说明1、2014年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申报应主要围绕以上主题进行,也可适当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申报。
2、2014年软科学指南将公布在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网址:)上。
二、申报时间
网络申报:2013年6月1日至7月31日。网上申报成功后,将自动生成申报书。2014年软科学项目申报需向科技厅递交以下材料:①网上自动生成的纸制申报书;②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③相关附件和证明。
除纸制申报书外,其它两项材料不需要网上填报,只需提交纸质材料。所有材料必须装订在一起,顺序为a.申报书;b.可行性研究报告;c.相关附件和证明。
材料一式五份由项目组织单位审核盖章并汇总,于8月15日前统一报送山西省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处601室,联系电话:0351-4067991。
三、注意事项
1、指南项目前的编号将用于申报项目时题目的选择,所以请牢记并正确选择。
2、申报书提交后既形成填好的表格,可下载打印,但打印时必须以生成的表格为准,不得更改内容。
3、申报省级科研类计划项目,项目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含硕士),并有三年以上与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项目负责人年龄应小于60岁。
4、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山西省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有一支能胜任研究任务、学科结构和人员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队伍。
5、同一个单位只能通过一个归口组织单位进行申报。项目组织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没有上一级主管部门的,项目组织单位和承担单位相同。
6、项目主要负责人必须有足够精力投入研究和管理,项目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知识的互补性和研究专长的协调性。
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四
说 明
根据《贵州省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贵州省“十二五”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和重点产业,经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并征求意见后,现予发布。
我省各有关单位申报高新技术领域攻关计划、火炬计划、重大专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信息化等请以此指南为依据,指南中没有涉及的有关内容请各申报单位参照各项规划内容,或根据情况向我厅提出项目申请。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2012年度)
光机电一体化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1、装备主机及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支持装备整机优化与集成技术、新材料应用与材料优选、绿色设计技术、轻量化设计、可靠性设计、虚拟样机技术、自动装配和检测技术、在线监控技术、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成套)技术、低碳技术、废弃资源利用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关键与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飞机、航空发动机与机载设备 汽车、专用车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数控装备 工程机械 能源与矿山装备 物流装备
现代农业与特色食品加工装备
铝工业、石油、化工、建材、冶金等流程工业装备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 “专、精、特、新”工业设备
2、光机电集成系统与关键功能部件设计制造技术研发
重点支持光机电控制技术、微纳制造技术、液气压传动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测试技术、可靠性技术、智能化传感检测技术、通信技术、节能环保控制技术等关键与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重大(点)装备配套系统 汽车系统总成与关键零部件 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
机电液气信集成控制系统与功能部件 电子集成系统与功能模块 精密微特电机
智能化仪器仪表与传感器 远程通信系统 节能热管理系统 工业管控系统
物联网与装备制造集成应用系统
3、关键基础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重点支持新材料应用与材料优选技术、近净成形及控制技术、材料加工新工艺、热表处理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CAx技术集成应用等关键与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精密铸锻件与焊接件 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 大型、高速与精密轴承 高端液压(力)与气动控制元件 高端传动与密封基础件 高性能紧固件与连接件 高性能复杂刀具 特种磨料磨具
4、新型电子元器件
重点支持新型元器件设计制造技术、芯片设计制造技术、系统级封装与测试技术、新结构电路设计与制造工艺等关键与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元器件 新型传感器件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耐极端环境的电子器件、电子连接器与电子开关
5、电力技术
重点支持电网与信息化的集成、电网与现代控制技术的集成、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技术、参数量测技术、智能电网通信与调度技术、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低能耗远距离输配电技术、电网节能降耗等电力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新型电力自动化装置 新型节电装置
特高压输电及远程输电技术与系统 电网调度与自动控制 电网安全与稳定 机、网协调技术
其他符合工业强省或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关键技术。交通运输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1、山地城市交通
大型交通枢纽建设关键技术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关键技术 山地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
2、公路、铁路运输
复杂环境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养技术 路况检测及病害修复技术 交通基础设施维护新技术与装备
3、水路运输
适应于山区河流和库区特点的新型载运技术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技术 山区内河通航枢纽建设技术 内河运输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
4、绿色交通
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和产业化示范
隧道营运环境(声、光、气、水、尘等)及其控制技术 交通运输节能、环保技术
5、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 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 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关键技术
其他符合工业强省或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关键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一)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
重点支持工业测控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技术、IPv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游戏引擎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1、核心产品研发及产业化(1)工业测控技术及应用系统
工业在线/离线监测技术及应用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系统 嵌入式软件
面向行业的SCADA系统 安全生产测控系统
工业流程和生产过程计算机仿真系统 节能控制系统 生产制造执行系统 物联网中间件 行业物联网应用系统 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软件
(2)物联网技术及系统
(3)文化创意与数字内容服务产品(4)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5)电子商务支撑系统(6)电信增值服务软件(7)企业信息化核心管理软件(8)制造服务核心产品
(9)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软件(10)重大软件服务外包项目
2、产业服务平台
(1)产业聚集区(园区)软件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数字创意公共服务平台(3)资源共享与合作交流平台(4)软件评测服务平台
(二)网络与通信技术及产业
重点支持新一代网络技术及应用、网络传输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
1、网络技术(1)网络优化控制(2)网络信息安全(3)数据压缩传输与接收(4)4G高速传输网络(5)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和产品
2、网络增值服务
(1)音视频及网络信息增值服务(2)信息安全增值服务(3)网络游戏
(4)基于3G技术的增值业务(5)电信增值服务软件
3、三网融合试点研发项目
(三)微电子技术
重点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各类新型传感器研发
1、新型电子器件研发及关键工艺技术
2、微纳芯片及集成电路设计及产品测试技术
3、微电子器件封装技术
4、高性能半导体模拟集成电路产品 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5、电子器件的可靠性技术
6、物联网感知技术及传感器件研发
(四)制造业信息化
重点支持深入开展数字化设计、制造和管理等信息化单元技术和企业数字化集成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培育制造业共性技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培养制造业信息化专门人才,全面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增强贵州省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骨干企业应用示范(1)“数字企业”
(2)PDM/PLM(产品数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应用(3)PDM/ERP(产品数据管理/企业资源计划)集成管理应用(4)制造执行系统(5)复杂产品虚拟样机
(6)信息化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应用(7)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8)制造物联应用
2、产业链重点应用示范
(1)支柱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2)面向支柱产业的制造过程物联、制造服务等关键应用技术研发与综合应用示范
3、公共服务平台
(1)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2)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装备制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4、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
5、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1)企业数字化集成关键技术及系统(2)智能技术及系统(3)制造物联及系统
(五)“3S”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1、以“3S”为核心的数字贵州应用技术(1)数字城市
(2)数字行业(数字交通、数字环保、数字旅游、数字水利、数字林业、数字国土等)
(3)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与共享平台、服务平台
2、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应用技术及系统
3、物联网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及系统
4、新型遥感技术在多个领域的智能化数据处理、解译、监测应用示范。
其它符合工业强省或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关键技术。
材料领域项目申报指南
1、钢铁材料及制品
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附加值钢铁制品。通过关键技术的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钢铁材料及制品的整体竞争力。
高级中空钢及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 先进工模具钢及制品关键技术研发 冷镦钢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高速车辆车轴用钢的研发
航空航天发动机环件超临界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高性能钢丝绳及钢绞线关键技术开发 钢丝控制冷却关键技术研发
城轨车辆(地铁、轻轨)关键材料及制造工艺产业化攻关 弹簧钢及制品热处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核电用高强韧钢的质量控制技术
2、铝、钛合金及制品
重点发展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工业,推动铝、钛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着力建立有色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链,通过关键技术的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产品,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有色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电子级高纯钛产业化关键技术
新型超强耐热铝合金模具板制造工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轨道交通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钛及钛合金锻造技术攻关 钛合金精密铸造技术及应用
高温合金、钛合金超临界制造技术应用研究 塔架用高强铝合金结构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新型耐蚀TA10钛合金工艺研究 大尺寸硬质铝合金扁锭质量控制技术
泡沫钛合金及其催化、净化组件的制造关键技术 高性能钛合金均质化制备及组织细化加工技术 高性能钛合金制品塑性加工、表面强化和改性加工技术
3、其他金属材料
锰系环保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抗氧化铜粉、超微细锌料、钛粉等金属粉体制备与应用 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制品研发
锌、镁金属及其合金的高效冶炼及高品质制备关键技术; 钛、锰、锑、钒等催化用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
4、冶金生产技术
重点开展高品质特殊钢、优质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硅材料、电解金属锰等产品及其高附加值深加工中的缩短流程、先进制备工艺、节能降耗、环境控制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材料质量提升,满足节能减排降耗技术的要求。
洁净钢、微合金化及成分控制生产技术 钢铁材料夹杂物变质处理技术 控轧控冷技术 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 低品位矿的选冶技术 优质组合还原剂开发 入炉矿石筛分及制备技术 铁合金及工业硅精炼技术 铁合金产品制备技术
铝冶炼节能增效控制系统及核心装备产业化关键技术 氧化铝生产中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新技术 电解铝节能降耗先进生产技术 电解铝废渣综合利用
电解原铝直接铸造高端铝及铝合金锭坯技术 冶金过程“三废”处理技术 黄金矿石勘探和冶炼技术 新型提钒技术产业化应用 金属锰冶炼新技术
5、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重点支持利用铝钒土、重晶石、石英等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加强超微细粉体材料、特种陶瓷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耐火材料、隔热材料、高纯非金属材料、超薄复合石材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行业升级换代,提高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竞争力。
铝、钡、锌、钛、硅、钙等化合物类超微细粉体材料制备、表面修饰与应用
新型碳化硅、氮化硅、氧化硅、刚玉等磨具磨料、耐火材料、隔热绝热材料及制品开发与产业化
高强度石油压裂支撑剂、绝缘陶瓷片等特种陶瓷材料及制品开发
太阳能级和电子级高纯硅材料开发与产业化
高品质阴极/阳极材料、多功能碳石墨复合材料等碳素材料及制品开发
LED衬底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6、精细化工材料
重点支持利用省内磷、煤、钡、汞等矿产资源及特色植物化工原料,深度开发精细化工产品、化工新材料和催化剂材料,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展产品性能与功能,促进精细化工在新材料、医药、农药、环保材料、电子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磷、氟、碘、硅、稀土等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及新材料 钡、锑、汞、锰、钾、钙、镁、硒、硫等精细化工产品及新材料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新技术 聚氯乙烯合成及其改性技术 缓控释肥料技术及产品
新型磷复肥、湿法磷酸、黄磷及热法磷酸的精深加工 煤焦油精深加工及精细化产品开发
高纯钡盐制备技术和高档油漆、涂料、油墨专用型硫酸钡制备技术
低品位磷矿制备磷肥新技术与方法。
贵州资源制品合成的医药中间体、农药和生物制剂 氟化氢生产CFCs替代产品与技术
磷、氟原料生产锂电池材料及组装关键技术 含磷有机中间体、含磷药物、含磷电子化学品
含氟有机中间体、含氟药物、含氟表面活性剂和含氟电子化学品
含碘药物、碘试剂及碘制品 高效汞触媒及汞系催化剂
汞触媒及汞系催化剂的替代技术与产品
工业催化剂、阻燃剂、水处理剂、轻工日化助剂的开发与应用技术
五倍子、山苍子、桐油等植物资源深加工开发
7、聚合物材料
重点支持抓住周边市场需求急增的机遇,结合我省资源、产业基础和领域发展趋势领域。
聚合物材料复合改性技术及工程化应用 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橡胶材料及制品 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合金
膜材料、微孔发泡材料及其它功能高分子材料、组件开发应用 无卤阻燃聚合物材料及制品
塑料、橡胶环境友好功能助剂的开发及应用
高性能电石法聚氯乙烯、聚乙烯醇、有机氟化物材料及制品 聚合物材料的环境友好化及循环利用 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产及应用
8、电子功能材料
重点支持依托我省军工企业的电子元器件生产技术及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电子元器件及相关材料产业。
新型电路基材、电子浆料、封装材料等电子功能材料 电子级磷酸、高纯黄磷、高纯三氯氧磷、钛酸钡、高纯钛等电子功能材料
新型片式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及制品
蓝宝石单晶、高纯镓、砷化镓、β-FeSi2等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及器件
电子陶瓷材料及器件
9、新能源材料
重点支持物理化学电源技术及产业基础和资源特色,加强锂离子电池等化学电源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形成。重点发展方向:
钴酸锂、锰酸锂、钴锰酸锂、磷酸铁锂、二氧化锰、镍化合物、六氟磷酸锂等电源材料产业化
锂离子电池、电动车用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组产业化 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特种电源新产品开发
10、材料成型、加工技术及应用
重点支持结合材料成型加工发展趋势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加强材料先进成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加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成熟装备,提高材料的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形成新材料产品集群并带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聚合物材料成型新技术、新装备及应用
金属材料及其合金精密铸锻、热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高铁空心车轴制造及检(试)验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等温锻等金属塑性成型关键技术及应用
航空航天、核电等特种行业大型锻件、紧固件等规模化生产技术
火力发电用超临界不锈钢大型铸件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材料净成型技术装备研发及应用技术 金属构件的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 材料快速成型技术及装备 成型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
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五
一、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攻关
(一)项目类别及资助方向 本项目分为五类:
1、农业应用技术研究
2、农业高新技术研究
3、农业重点新产品开发
4、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5、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二)重点申报内容
1、农业应用技术研究
(1)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关键技术,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2)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试验与示范。
(3)主要畜禽遗传育种关键技术,畜禽良种选育、健康养殖及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4)优果工程精准化技术研究。
(5)旱作农业及农田节水应用技术研究。
(6)农产品保鲜、储运、精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技术体系研究。(7)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8)动物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畜禽重大疾病诊断、检测、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
(9)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
(10)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技术及绿色果蔬生产技术开发。
2、农业重点新产品开发
(1)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双高双低油菜新品种、高产优质抗逆果树新品种选育。
(2)生物有机肥料及高效生物源农药产品。
(3)优质肉牛新品种、动物基因工程疫苗、高效畜禽饲料及添加剂。(4)区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
科技创新创业项目。
(3)农业科技培训。重点支持各地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工业科技攻关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1)高速宽带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2)网络化感知计算、多媒体计算、社会计算、普适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与应用验证;
(3)面向领域的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应用验证
(4)高性能专用处理器、领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艺可靠性与可制造性技术;
(5)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大色域投影显示技术及实现原型产品;(6)物联网及新型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原型产品;(7)北斗卫星定位与导航及其应用服务关键技术。
(二)新材料技术
(1)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深加工关键技术;(2)光电材料制备技术;(3)热电材料制备技术;(4)新能源材料加工制备技术;(5)特种功能膜材料技术;
(6)节能环保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7)高性能碳纤维及碳复合材料;
(8)新型催化剂、电子化学品、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关键技术;(9)生态建筑材料,新型纺织材料技术;(10)航空航天、核能用新型材料;(11)生物医学材料、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
(三)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1)自动化、柔性化、精密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2)现代制造过程新原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
(3)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制造过程在线测量技术及仪器;
(4)纺织和轻工业行业专用设备;
(5)大功率风电设备和系统、特高压输变电设备;(6)重型机械加工技术及装备;
(7)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8)面向行业的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9)运载机械及大型工程机械关键技术。
(四)能源和新能源技术
(1)煤炭高效安全集约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2)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3)矿井重大灾害预警与防治;(4)地下废弃煤矿气化开发技术;
(5)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研发(6)新型高效能源转换与储存技术及产品;(7)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及产品;(8)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五)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1)产业化基地建设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内围绕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开展的关键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2)大学科技园
支持大学科技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提升专业孵化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大学科技园开展关键及共性技术研发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设;支持科技金融、科技成果中试、产品试制和测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3)生产力促进中心
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专项行动的实施;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工业分包、节能减排、工业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围绕区域和行业特色开展专业化服务。
566、信息科学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围绕高速网络及信息安全、高性能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电子与光电子器件技术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二)青年人才项目和面上项目
青年人才项目旨在促进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培养一批优秀科研创新人才。申请项目一般应是经单位资助培育的青年优秀人才主持的创新研究项目。申请人截止2013年1月1日男性年龄在3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0周岁以下,并已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
面上项目旨在促进学科发展,激励原始创新研究。申请人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但未获得博士学位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申请者年龄以保证在退休前按计划时间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办理结题手续为限。
主要支持的学科方向: 数理科学
发挥我省在数理科学领域的创新优势,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主要资助:数理科学重要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数学、力学、天文、物理等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能够推动应用科学进步的前沿性数理问题和方法研究;与能源、信息、生命和空间科学等学科交叉的数理问题研究。
化学
紧跟科学前沿,围绕陕西的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为生命、材料、资源与环境、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开展创新性研究。
主要资助:无机化学与材料、生命等科学的交叉、融合、设计方法与合成路线问题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发现和仿生合成研究;光电磁等功能新材料合成与应用新方法研究;精细有机化工数据测定、计算与模拟等过程研究;基于高选择性、高效有机合成反应和“绿色”化学有机合成的应用基础研究;生物质能源的基础问题研究;纳米分析、芯片分析化学研究及其在高技术中的应用;生命体系中的物理化学问题研究;电化学反映调控及新电化学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高分子凝聚态物理新概念及聚合物结构和相变研究;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分离与纯化及对生命过程的影响;化学物理微加工过程与单元过程的优化及系统集成;化学催化反应过程的动力学问题研究;重金属、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及其生物损伤研究;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与化学过程、毒性机理、机制与控制原理研究
结合国家目标和陕西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环保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与工程应用技术开发,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研究。
主要资助:金属及其合金的结构、表面与界面、杂质与缺陷的影响和控制、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原理和技术研究;增强、增韧、疲劳断裂、摩擦润滑、腐蚀和防护的新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新型信息功能光电材料、陶瓷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以及低维/纳米材料等合成与制备工艺研究;特种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环保及水处理材料、高性能薄膜材料与工程塑料等材料制备和加工成型技术研究;新型材料在信息、生命、能源与环境等学科中的应用基础研究;面向我省化石能源的科学开采和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精细冶金、灵巧冶金和高纯净、高性能、高附加值冶金、特殊冶金和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可再生及新能源发电、电能节约、高性能输变电新技术研究;高效精密加工新技术、新型微机电系统新原理、新方法、新装备研究;新型机械系统、机构制造过程及机械系统优化设计、数字仿真、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法;石油替代燃料和清洁燃料发动机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人与环境的区域、城市及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革新研究;复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新理论、结构健康诊断与修复研究;现代交通规划新理论、新方法与工程新技术研究;废气、废液和废渣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生态用水和生态水文学及生态环境水管理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与环境影响研究;流域污染与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信息科学
围绕高速网络及信息安全、高性能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电子与光电子器件技术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主要资助:复杂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系统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电波传播、电磁场瞬态特性、高精度高效率电磁场计算方法研究;微弱信号、自适应信号、多维信号处理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研究;高速光通信、光交换与光传输网络单元技术及其器件研究;新型激光与光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纳米等离子体等新型电子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计算及其软件理论与技术研究;嵌入式智能计算方法研究;社会化感知计算方法研究;系统芯片(SOC)设计、封装与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半导体低维结构物理与新材料研究;基于量子效应的人工微结构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模糊识别与人工智能新理论、新方法与先进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先进制造工艺的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图像处理与系统成像技术研究;特殊环境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管理科学
01112
七、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及区域科技综合能力建设计划
项目所涉及的产业符合国家和陕西省重点支持领域,属于本地特色或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性强,对壮大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可与县(区、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
每县(区、市)限申报一项。同时承担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的县(区、市),在项目结题验收前,无申报该项目资格。具体申报要求参见《关于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征集暨组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陕科计发〔2012〕139号文件)。
八、技术转移与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2013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建立完善全省科技成果转移体系,增强科技成果推广能力,实现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和重点区域科技服务水平。
(一)科技成果来源
列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并已通过验收或鉴定的成果;获国家或省级科技奖励的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具备转化条件的成果以及其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以上成果均进行了省级科技成果登记。在申报时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二)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以技术转移机构为主要承担单位,技术支持和技术实施单位为参加单位。在技术支持和主要转移工作为同一单位的情况下,技术支持单位也可作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
技术转移机构一般指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各类科技服务的机构。技术支持单位一般指技术的供给方,如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 技术实施单位是指技术的需求方或技术的实际应用单位。
(三)优先支持领域
1、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先进技术;
2、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共性技术;
3、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和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
5、动、植物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的共性技术。
6.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六
晋教高函[2011]16号
各高等学校:
为了贯彻落实《山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的实施,根据《关于印发山西省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中三个教学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现将2011年山西省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提升工程中三个教学项目申报要求的通知下发你们,希望各高校高度重视,合理规划,精心组织,力争取得一批效果显著的建设成果,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请各高校登录山西教育网主页(http:///),查看相关申报文件及项目,下载有关表格。申报材料(含电子版)务于2011年6月29日前报送我厅高教处。
联 系 人:陈伟
联系电话:0351—3046828
传真:0351—3182138
电子邮箱:gjcjyt@sxedu.gov.cn
附件:
1、山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要求
2、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要求
3、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要求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列表:
7.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七
2018年度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 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国家《“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等工作任务,进一步抢抓创新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臵资金链和人才链,突出解决全省农业发展的共性、关键和重大技术瓶颈问题,强化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为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供科技支撑。
(二)重点任务
围绕完善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创新链,重点加强粮棉油、优质林果、绿色蔬菜、生态养殖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提高主要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突出农业生态技术攻关,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用生物制品研制,不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二、支持重点
专题一:粮棉油产业创新链
优先主题一:粮棉油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指南代码3000201)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节水、优质、抗病、抗逆、专用、适宜机械化等粮食(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杂粮)、棉花、油料(大豆、花生)作物的种质资源创制及应用。开展杂种优势利用、作物分子育种等现代育种技术研究。开展数字化育种管理系统的创新研究与应用。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小麦:创制抗逆、抗病、优质等优异性状育种新材料30份。玉米:创制耐密、抗倒、抗病、籽粒脱水快、适合机械化操作等优良性状育种新材料30份,高配合力自交系5-6个。棉花:创制优质、抗病、抗逆、适宜机械化采摘等育种新材料50-80份。杂粮:创制谷子兼抗拿捕净和咪唑乙烟酸除草剂,食用豆抗枯萎病、抗豆象,甘薯抗旱节水,燕麦高β-葡聚糖等优异育种新材料15-20份。马铃薯:创制高产、抗病、抗旱、高干物质含量、低还原糖含量育种新材料3-5份。花生:创制高油高油酸、低油高油酸、抗旱、适宜机械剥壳和收获等性状的育种新材料10-15份。大豆:创制抗病强、品质指标好、适宜机械化育种新材料30份。开发建立小麦育种材料数字化管理系统1套。【预期性指标】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5项以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优先主题二:粮棉油新品种选育(指南代码3000202)研究内容:重点开展优质专用、高产稳产、抗逆抗病虫粮棉油新品种选育。小麦:重点培育绿色(节水、节肥、节药)、优质(优质强筋、优质中筋)、高产稳产(抗逆、广适)、特色(糯麦、高营养品质、彩色小麦等)新品种。玉米:重点选育高产、耐密、抗逆、适宜机械化收获或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以及优质青贮、鲜食等专用新品种。马铃薯:重点培育优质、高产、抗病、抗旱、加工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杂粮:重点培育病虫草抗性突出、优质高效的新品种。棉花:重点培育优质专用、耐盐碱、抗枯黄萎病、适宜机械化采摘、丰产稳产的棉花新品种。花生:重点培育高产高油高油酸、适宜机械剥壳和机械收获、节水耐旱花生新品种。大豆:重点培育高产、高品质、环境友好、适宜机械化种植新品种。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小麦:育成新品种10个,高产品种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3%以上,优质强筋小麦品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麦标准。玉米:育成玉米新品种3个,适合全程机械化品种比区试对照品种不减产,倒伏倒折之和小于3%,无高感主要病害,特色专用玉米品质指标达到优质食品加工要求。马铃薯:育成新品种2个,鲜食型品种每100g鲜薯维生素C含量12mg以上、粗蛋白含量1.5%以上,加工型品种干物质含量19%以上、还原糖含量低于0.3%。杂粮:育成新品种3个以上。棉花:育成新品种4-5个,比区试同类型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枯萎病指小于10,黄萎病指小于30,耐盐性达到二级以上,纤维长度29mm以上,比强度29cN/tex以上,马克隆值4.0-5.0。花生:育成新品种2-3个,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性提高1-2个等级,高油品种脂肪含量55%以上,高油酸含量70%以上,油酸与亚油酸比值10%以上,早熟品种夏播生育期110天以内。大豆:育成新品种5个,蛋白和脂肪含量大于63%,且在低水肥条件下较对照不减产。【预期性指标】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0项以上。
优先主题三:粮棉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03)
研究内容:开展粮棉油生产重大病虫草害预测预报技术、综合防治技术、节水节肥节药高效绿色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研究,集成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制定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程10项,减少农药用量15%以上,生物节水10%以上,节肥5%以上;建立生产技术示范基地10个,实现增效10%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10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优先主题四:粮棉油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设备和技术研发(指南代码3000204)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大田作物精量播种、化肥和农药精准施用、机械化除草、水肥一体化、两茬轮作区适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械等关键装备和技术研发,建设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播种、机械化收获、肥药精准施用、水肥一体化等新型农机装备10台(套)以上,引进转化农机具产品5项以上,制订标准和技术规程10项以上,建立示范基地5个。【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5项以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优先主题五:特色粮油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05)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营养强化粉、多谷物混合粉、食品微生物发酵杂粮制品、益生菌发酵植物蛋白等新型粮食加工制品研发。研制原粮低温制粉设备。开展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开展专用特色玉米加工技术及制品研发,马铃薯、杂粮方便休闲食品加工技术及制品研发。开展花生、鲜果、干果加工技术及制品研发。开展非转基因豆制品研发。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粮油加工关键技术10项,研制新设备5台(套),开发新型粮油加工产品15个;开发特色杂粮功能性成分提取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1-2项;建立示范基地5个。【预期性指标】申请或授权专利5项以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在3家以上大型企业示范应用。
专题二:优质林果产业创新链
优先主题一:果树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创新(指南代码3000206)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苹果、梨、葡萄、桃、杏、草莓、枣、核桃、板栗等主要果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创新。同时开展倍性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快速育种等育种技术的研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搜集果树种质资源30-50份,建立种质资源圃20亩,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10份,提出或优化果树育种新技术1-2项。【预期性指标】申报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3-5篇。
优先主题二:果树优良新品种选育(指南代码3000207)研究内容:重点开展丰产、优质、多抗(抗逆、抗病、抗虫)、耐贮藏、宜加工等主要果树新品种选育。同时开展苹果等矮化、抗性、亲和力强砧木的选育。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果树育种新材料 20 份,获得优系10-12个,示范推广新品种0.8-1.0万亩。【预期性指标】选育适宜我省地区发展的丰产、优质、抗病、耐贮果树新品种 1-2个,申报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3个,发表论文2-3篇。
优先主题三:主要果树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08)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主要果树的省力、节本、设施栽培新模式。开展品质提升、重大病虫绿色防控、质量检验与追溯等技术研究,并开展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创新。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主要树种省力栽培模式研究示范园以及新模式设施栽培基地6-8个,推广面积2000亩以上;提出主要果树化肥、农药投入量比2016年零增长的技术方案3-5项;提出林果节水技术方案2-4项;研制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和果品质量的新型专用肥料2-3种、高效低残留新型农药3-4种。【预期性指标】构建主要果树省力化栽培技术体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以及果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筛选出高效利用养分的砧木1-2种;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5项;编制地方或企业标准3-5项;果园化肥减施20%-25%、农药减施10%-15%,果园经济效益提高15%-20%。
优先主题四:果园作业机械设施选型与研制(指南代码3000209)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果园新型育苗、建园、施肥、灌溉、病虫防控、中耕除草、整形修剪、采收分级、环境监控等适用机械设施的选型与研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适于全程机械化的果园生产模式2-3套;研制多功能、智能化、精准化的育苗、建园、施肥、灌溉、病虫防控、中耕除草、整形修剪、采收分级、环境监控等设施或装备8-10套;建立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果园2-3个,面积达到5000亩。【预期性指标】申请国家专利2-3项,编制企业标准2-3项,发表论文3-5篇。
优先主题五:果品贮藏加工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10)研究内容:重点开展干鲜果品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冷链运输、制干制汁、发酵酿制、功能成分提取及无废弃物综合加工利用等技术研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我省果品商品化处理技术体系;开发果品制干制汁等加工关键技术3-6项;开发特色果品功能性成分提取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1-2项;建立示范基地1-2个。【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3-8件,发表论文5-10篇,在2-3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
优先主题六: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与新品种选育(指南代码3000211)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主要造林树种、乡土树种、景观树种、花卉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重要野生种质驯化及国外良种的引进,重要林木的育种新技术研究和新品种选育。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5-10个主要林木树种的种质资源库,收集种质资源300份以上;建立或集成主要林木树种的繁育栽培技术体系;研发1套适合特色野生花卉的品质评价体系;制定林木育苗技术规程和栽培技术规程2-3项;创制新种质15份以上;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2-5项;鉴(审)定品种2-6个;申报国家专利4-7项,发表论文7-10篇。【预期性指标】发表SCI论文1-2篇,在我省推广林木良种5-10个。
优先主题七:森林培育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12)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风蚀沙地、滨海盐碱地、干旱阳坡等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研究。开展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研究。同时开展林下经济技术研究与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针对困难立地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人工造林综合配套技术与规范1-2项,造林成活率较常规造林技术提高15%;开发基于现代经营理念的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1项,建立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2000亩;提出林下经济产业化经营模式5-8个,实现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研发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1项,实现病虫害防治无公害化。【预期性指标】发表论文30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0件以上。
专题三:绿色蔬菜产业创新链
优先主题一:蔬菜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创新(指南代码3000213)
研究内容:重点选择白菜、茄子、甜(辣)椒、番茄、黄瓜(华南型)、洋葱、萝卜等河北省优势蔬菜种类,开展表型性状精准鉴定,以及研究基础具有优势蔬菜的全基因组水平基因型鉴定研究。探索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挖掘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获得可用于育种实践的分子标记研究,高效聚合多个目标性状的育种技术研究,分子染色体工程高效育种技术研究,现代分子育种(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与常规育种(杂种优势育种、细胞工程育种、诱变育种等)高效集成的育种技术体系研究。开展大、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纯合育种新材料研究,创制具有育种价值的有益突变体,创制携带野生近缘种和栽培品种优异特性的育种新材料,创制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系。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完成50份主要蔬菜种质资源表型精准鉴定和基因型鉴定,筛选遗传背景清楚的优异种质10份以上;定位和标记重要性状基因/主效QTL 10个,获得可用于育种实践的分子标记10个以上;创制优质、抗病虫、抗旱节水、耐低弱光、耐抽薹开花、资源高效利用等优异新种质或突变体30份以上,优良自交系5份以上,农艺性状优良的雄性不育系3份以上。攻克不同物种间优异基因高效转移与利用、基因定点诱变、有益突变体高效鉴定、分子标记聚合育种、单倍体育种等关键技术2-3项。【预期性指标】建立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技术1项以上;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或国家发明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
优先主题二:蔬菜优良新品种选育(指南代码3000214)研究内容:以优质、抗病虫、强适应性和资源高效为育种目标,针对白菜、茄子、甜(辣)椒、番茄、黄瓜(华南型)、宽叶韭菜、紫皮洋葱、萝卜等河北省优势蔬菜种类及特色蔬菜,重点开展包括外观品质、内在品质(风味品质、营养品质等)的品质育种研究。开展抗病育种研究,重点培育兼抗多种主要病害的品种。开展强适应性品种培育,主要包括耐低温弱光、耐热和耐未熟抽薹等品种培育。开展资源高效型品种培育,主要培育养分高效利用型品种。同时,重点培育聚合以上多个优异性状的新品种。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育成蔬菜新品种9个;叶菜类新品种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商品菜率较目前同类主栽品种提高5%以上,果菜类新品种设施栽培条件下的商品果率比目前同类主栽品种提高10%以上;育成新品种累积示范推广总面积3万亩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或发明专利2-3项,发表论文5篇以上,在主产区的5个以上测试网点进行新品种试验示范。
优先主题三:蔬菜工厂化高效育苗关键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15)
研究内容:重点开发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保肥、保水、抗病育苗基质,形成蔬菜育苗基质配制及检测标准。筛选抗病、抗逆专用嫁接砧木,开展蔬菜种苗根系发育及株型调控技术研究,形成蔬菜苗期生理性病害诊断与防治的关键技术。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开发保肥、保水、抗病的育苗基质,形成育苗基质配制及检测规范1-2个;筛选茄果类和瓜类蔬菜抗病、抗逆专用嫁接砧木3-5个;建立蔬菜工厂化育苗调控技术2-3个,建立蔬菜苗期生理性病害诊断信息平台1个,实现壮苗率提高6-10%,推广示范 1000万株;【预期性指标】开发新型育苗基质2个,申请国家专利2-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 5~6篇以上,编制地方或企业标准3~5项。
优先主题四: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16)研究内容:针对蔬菜生产节水节肥、省工高效、绿色安全的紧迫需求,重点开展节水、节肥、省力型蔬菜品种筛选、植株和花果高效管理、水肥减施及水肥一体化运筹与协同、提高产品品质、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速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筛选出优良蔬菜品种3-5个;创新节水省肥一体化技术、植株与花果管理技术、提高品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毒害物质残留速测等技术3-5项;提出蔬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体系1-2套,并制定技术规程1-2项。【预期性指标】申请或授权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
优先主题五:新型设施与园艺装备研制(指南代码3000217)
研究内容:针对蔬菜规模化生产对高效节能标准化棚室及省工装备的紧迫需求,重点开展区域适应性强、结构参数合理、土地利用率高、标准化水平和周年生产能力强的新型大棚和日光温室研发。开展实用型、多功能、高性能、轻简化设施园艺装备(耕、种、收、植保、灌溉)研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资源高效利用型新型大棚和日光温室1-2种;制定设施标准1-2项;制定与棚室相配套的蔬菜高效生产模式1-2套;蔬菜日光温室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8℃,新型大棚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2℃。研制用于设施蔬菜生产的土地整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装备及农机具1-2种;节省用工30%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授权专利2-3项;制定企业技术或产品标准1-2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
优先主题六:互联网+设施蔬菜技术集成(指南代码3000218)
研究内容:针对设施蔬菜生产对智能化棚室环境管理的紧迫需求,重点开展适合我省设施蔬菜生产的低成本智能化环境监测与控制装备、监测信息低成本联网通信技术、设施蔬菜生产与病虫害防治知识库及专家决策服务系统等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及数字图像等传感器信号耦合问题。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性环境因素与作物生长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温室灌溉系统控制与温室微气候变化之间的规律,确定温室灌溉系统综合控制参数。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棚室环境自动化管理系统及配套装备1-2种,具备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等主要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自动预警、智能调控功能;建立温室作物生长信息实时采集系统;建立蔬菜生产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建立基于环境积累量的温室环境数学模型,确定最优控制策略;制定蔬菜作物科学高效的自动化灌溉方案;气象灾害和病害损失降低10%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或授权专利2-3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
优先主题七:蔬菜贮藏加工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19)研究内容:重点开展蔬菜分拣包装、贮藏保鲜、净菜加工、制汁及发酵酿制、特色蔬菜品种中功能成分高效分离提取及副产物综合加工利用等技术研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我省蔬菜产地商品化处理技术体系;开发混合果蔬汁、发酵果蔬汁加工关键技术2-3项;开发特色蔬菜功能性成分提取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1-2项;建立示范基地1-2个。【预期性指标】申请或授权专利3-5项,发表论文5篇以上,在2-3家大型企业示范应用。
优先主题八:食用菌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指南代码3000220)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河北省食用菌常规主栽品种及工厂化品种的种质资源创新,优质野生菌的驯化,主栽品种及工厂化品种的精准化栽培技术,珍稀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集成,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的开发利用,食用菌保鲜及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发。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选育优良菌株3-4 个;研究集成主栽品种精准化栽培技术、珍稀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3-4套;开发农林废弃物食用菌新原料3-4种。【预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5篇。
专题四:绿色生态养殖产业创新链
优先主题一:畜禽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21)
研究内容:针对我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不足、自主培育畜禽优良品种少的现状,重点开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挖掘、提纯复壮、保种群建立、保种措施研究及遗传多样性和起源驯化研究。通过基因组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开展优质高产群体优选、新品系选育和商品化生产技术研究,提高畜禽育种进程,培育瘦肉型猪新品系、高产优质蛋鸡配套系、肉用绵羊新种群。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地方猪新品系选育群,完善并建立地方猪相关技术规程,开发创建地方猪产品品牌1-2个,形成稳定成熟的猪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1套,选育出瘦肉型猪新品系1-3个,形成地方猪育种技术1套;建立肉羊新种群三级育种体系,研发羊现代化育种技术1套,创制肉羊主要育种指标自动测量系统1套;建立特色优势地方畜禽保种基地2-3个,羊保种群不少于8个家系,鸡保种群不少于80个家系,形成完整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保护技术规程;选育出具有不同特点地方鸡新品系2-3个,培育现代蛋鸡新品系2-4个,筛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建立高产蛋鸡配套系,形成蛋鸡现代化育种技术1套。【预期性指标】发表论文15-20篇,培训技术人员2000人次。
优先主题二:畜禽高效繁殖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22)研究内容:针对当前畜禽高效繁殖技术薄弱的现状,研究畜禽同期发情、定时排卵、人工授精等技术。研究猪冻精生产技术。研究提高性控精液妊娠率技术。研究利用分子遗传标记、激素水平优化超数排卵程序。研究活体采卵+体外受精等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研究胚胎性别控制、同卵双生、体细胞核移植及基因编辑等前沿性技术。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形成同期发情、定时排卵、人工授精技术规程3项;猪冻精解冻后精子活力达到75%以上;优化后超排效率提高20%以上;建立成熟的活体采卵+体外受精技术工艺1套;胚胎性别控制准确率93%以上,同卵双生率30%以上。【预期性指标】发表研究论文10篇,申请专利5项,培训技术人员1000人次。
优先主题三:畜禽生态健康饲养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23)
研究内容:针对畜禽规模化生产对生态健康饲养技术的紧迫需求,以提升养殖效益及现代化水平为目标,研发猪、牛、禽、羊等不同畜禽的精准饲养技术。研发畜禽节水、节料、节能等节本增效电子饲喂技术。研发数字化智能化饲养管理技术与操作规程,重点向奶牛养殖倾斜。研发基于互联网的现代高效饲养技术。研发饲草料营养评定技术;研发优质牧草供给及草畜种养循环关键技术。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畜禽精准饲养工艺与操作规范4项以上;研发不同生产阶段畜禽节水、节料、节能,环境控制等电子饲喂技术与系统4项以上;形成畜禽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统与操作规范1套;开发用于畜禽行为、健康生理监控、舍内环境监测的应用程序(APP)2-3个;制定饲草料评定标准或规程3-5项;研发优质饲草产品与提质增效技术10-12项,加工工艺技术5-6项,建立种养循环养殖模式3-5套。【预期性指标】制定相关标准8项以上,发表论文20篇以上,申请专利10项以上。
优先主题四:畜禽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24)
研究内容:针对畜禽产品加工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相对落后的现状,以升级传统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为目标,重点开展生鲜肉及熟肉制品可追溯体系及冷链物流系统研究,低硝低钠、高膳食纤维肉制品和功能性肉类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奶酪、夸克、发酵乳等新兴乳制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母乳成分分析升级婴幼儿奶粉生产技术研究,乳制品专用益生菌的选育及功能开发研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建立冷鲜肉饲养、屠宰、加工和贮存、销售全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1套;建立功能性肉类产品中试生产线1条,研制功能性肉类产品3-5个;研发奶酪生产技术1套;建立乳制品中试生产线1-2条,研制新兴乳制品2-3个;建立乳酸菌菌种资源库1-2个,形成产业化菌株4-6株;申报专利8-9项。【预期性指标】发表论文6-10篇,制定生产规范或标准3-5项。
优先主题五: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25)
研究内容:针对集约化养殖粪便、污水、臭气及病死畜禽尸体等废弃物给区域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加大的现状,以突破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瓶颈为目标,研发畜禽养殖和粪污治理过程中氨气控制技术装备,建立氨气排放核算系统。研发污水减量、高效处理工艺及利用装备,粪便生物降解快速发酵技术装备与新型肥料。研发以厌氧发酵处理为核心的技术与装备,沼渣沼液资源化利用及污染物去除关键技术和装备及高值产品。研发病死畜禽尸体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装备。创设基于粪便综合养分管理的畜禽养殖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评估体系。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集约化养殖污染物源头减量集成技术装备1套;形成畜禽粪便重金属、抗生素等有害物质综合防控技术模式1套,重金属、抗生素排放量削减25%;研发畜禽养殖及粪污治理过程氨气控制工艺装备1套,氨气排放量削减50%,建立氨气排放核算系统1个;研发污水减量高效处理工艺装备、畜禽粪便封密式生物降解好氧发酵技术与自动装备2套,污水处理利用率90%以上,开发新型肥料2种;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厌氧消化-沼渣沼液制肥-资源化利用技术模式1套,建立示范工程2个,沼渣沼液利用率95%以上,开发高值产品2种;研发病死畜禽尸体资源化利用工艺设备一体化集成关键技术1套;建立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数学模型1套。【预期性指标】申报专利2-3项,制定相关技术标准2项,发表论文10-12篇,培训技术人员500人次。
专题五:坝上草原培育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优选主题一:坝上草原重要牧草种质资源筛选与创新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26)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坝上草原羊草、冰草、雀麦、披碱草、扁蓿豆、胡枝子属、葱属、草本花卉等重要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和创新。开展优势植物种质资源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及高产等核心资源的提取技术研究。开展坝上优势牧草品种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搜集草地功能性植物种质资源50-100份,建立种质资源圃30亩;建立优良草种质资源圃1个,重要草种质资源高产栽培管理示范基地1个;创制优异育种材料10-20份,提出或优化植物特异性有效成分提取技术1-2项;提出或优化功能性植物栽培管理技术1-2项。【预期性指标】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10项,发表论文5-10篇,编制地方或企业标准3-5项。
优选主题二:退化草地修复关键技术与模式研究(指南代码3000227)
研究内容:重点开展坝上草原水源涵养区、土壤保持区、防风固沙区和生物多样性区等重要草原生态功能区退化草地恢复重建技术及评价体系研究。研发多尺度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评估技术。研发生态安全尺度下草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人工辅助修复草种补播技术、人工快速修复植被建植技术、草地固碳减排关键技术。研发草原鼠害安全高效防治技术、草原毒杂草高效防除技术。构建坝上草原生态价值评价体系并估算不同类型草原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价值。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不同类型草原生态功能区健康诊断、恢复重建评价技术体系4-5项;研发草原固碳减排技术、封育修复技术、牧草补播技术、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草原鼠害防治技术、草原毒杂草防除技术等6-8项;建立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模式3~5个,示范应用规模10-15万亩,草原健康综合指数提高20%以上;利用研发集成的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包”建立不同类型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示范区4个。【预期性指标】申报技术标准2-4项,申请专利3-5项,发表学术论文5-10篇。
优先主题三:草地资源利用优化配臵技术与模式研究(指南代码3000228)
研究内容:针对坝上地区草地利用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发展失衡及草地严重超载导致的草地“三化”问题突出现状,以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草地资源优化利用技术和模式研发。重点开展不同草地生态功能区草地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模式评价研究。开展低载畜率草地放牧和家畜舍饲饲养一体化管理技术与模式研究;开展退耕地高产优质牧草生产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模式;开展坝上不同类型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臵及精准管理模式研究。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构建坝上草地资源适宜性利用评价系统和生态功能区划各1个;建立草地资源优化配臵技术和开发利用模式3套,示范应用规模50万亩;研发高产牧草生产、加工和高效利用技术及模式2-3套;开发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臵及精准管理专家系统1个;建立家庭牧场尺度不同类型草地资源优化配臵示范区5个。【预期性指标】发表论文10篇以上,申请专利5项以上,制定地方标准3-项。
专题六:农业生态技术攻关
优先主题一:农艺节水关键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29)研究内容: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水资源条件、不同种植种类、不同生产主体的节水技术需求,开展高效用水技术和配套产品研发。重点研发小麦玉米实用高效节水种植关键技术与农机农艺结合配套机具,蔬菜、果树节水优质高效关键技术与产品,旱作区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测墒灌溉关键技术,多水源高效利用技术,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与设备,节水高效耕作技术创新与配套机具等。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制出实用节水技术8项,开发节水技术设备(产品)5个,建立技术模式5项,示范应用规模300万亩,技术效果粮食作物亩节水30-50方,蔬菜和果树亩节水80-100m,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5%。【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
优先主题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30)
研究内容:围绕氮、磷流失防控,以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研发山区、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控以及末端治理技术。研发平原区农业面
3源污染源头控制和过程阻控技术。研发养殖业和种植业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和过程阻控技术。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制出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控和末端治理技术8项,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过程阻控和末端治理技术模式10项,示范应用规模500万亩,减少氮磷流失40%以上,减少污染负荷25%以上,节约肥料投入20%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5%-10%。【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
优先主题三:土壤改良技术研究(指南代码3000231)研究内容:研发盐碱砂薄农田绿肥改良作物栽培技术、设施大棚退化土壤改良技术、退化农田生态重建技术、污染农田修复与污染物超标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生物炭与农作物秸秆还田调控提升土壤有机质技术等。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制出生物炭高效施用技术、农田秸秆深施腐解调控技术、盐碱土壤绿肥改良技术、设施菜地退化土壤生物生态改良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定向修复技术等6项;建立盐碱砂薄土壤绿肥改良技术模式、设施菜地退化土壤生物改良技术模式、重金属污染土壤定向修复技术模式3项,示范应用3000亩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6篇以上。
专题七:农用生物制品研制
优先主题一:生物兽药研制(指南代码3000232)研究内容:重点开展高效低成本疫病诊断试剂盒、多联苗等新型畜禽疫苗、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制,抗耐药菌、防治病毒病和寄生虫病中兽药研制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研发新发与再现疫病鉴别诊断技术与方法。创制毒副作用小、有害残留低的防治家禽呼吸道病证的现代新型中兽药。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研发疫病诊断试剂盒5-6个,研制新型畜禽疫苗、抗生素替代品等生物兽药3-5个,获兽药证书2-3个;建立检测或鉴别诊断技术和方法5种;开展生物兽药使用技术示范,降低畜禽死亡率5个百分点以上。【预期性指标】申报技术标准或技术规程3-5项,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
优先主题二:生物农药研制(指南代码3000233)研究内容:以多功能、定向、高效防病杀虫除草为目标筛选拮抗生物,重点开展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生物源农药,以及化学信息素、激素、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酶制剂等生物化学农药产品研制与高效应用技术研发。
绩效指标:【约束性指标】对靶精准智能释药产品5个;研发生物农药产品3-5种,获农药登记证1-2个;开展应用其生物农药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实现化学农药减施30%以上,增产10%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
优先主题三:生物肥料研制(指南代码3000234)研究内容:重点开展保水抗旱、生物固氮、磷钾活化、抗病促生、残留除草剂降解及土壤调理等肥用有效菌株筛选、微生物肥料产品研制与标准化施用技术研发,农牧业废弃物发酵微生物菌种筛选,有机物料腐熟剂等微生物产品研制与标准化应用技术研发。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优选肥用有效菌株3-5个,研发微生物肥料产品3-4种,获肥料登记证3-5个;开展新型微生物肥料施用技术试验示范,实现常规化肥减施20%以上,养分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增产10%以上。【预期性指标】申请发明专利3-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
三、项目安排
该专项项目安排总数为80项左右,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3年。
四、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等应符合“2018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须知”要求。申报2018年度农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的企业,原则上自筹资金不得低于专项资金申请额度的2倍。
(二)优先支持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与涉农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单位联合申报。
(三)优先支持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主体或园区入驻企业申报,或在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开展研究示范的项目。
(四)优先支持在深度贫困县进行研究示范的项目。
(五)优先支持约束或预期目标为发明专利、地方或行业标准、二类以上新兽药、获得省级以上审(鉴)品种等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项目。
(六)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创新各优先主题,仅受理有重大突破的项目。
(七)所有项目应至少形成1个“技术成果包”,并承诺参加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的项目对接及技术成果发布活动。
五、申报材料
项目申请书及符合申报要求的相关证明材料。申请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需提交预算申报书。
六、受理与咨询电话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 0311-85882284
七、申报受理时间、地点
8.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八
发展项目资金申报指南
(暂 行)
依据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印发的《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陕发改农经〔2010〕1447号),设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资金。资金主要支持促进退耕农民增收的农村产业化项目,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一、支持范围
根据《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区包括10市97个县(市、区),详见规划。
二、支持原则
带动退耕农户普遍受益。通过组织退耕农民广泛参与项目实施,促进退耕还林地区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使退耕农户普遍受益。
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省政府《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确定的农业产业。支持带动退耕农
特色加工项目。支持广泛吸纳退耕农民参与、带动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
四、支持方式
后续产业发展资金采用贷款贴息、补助两种方式支持项目建设,以贷款贴息为主。贷款贴息支持一般1-2年,利率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补助资金参照国家现行同类项目补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30%。
五、申报条件
1、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条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2年以上,合作社成员50户以上;从事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2年以上,具备规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管理运行规范,产权明晰,辐射范围广,带动作用强,经营效益好,收益分配制度健全。优先支持全省农民合作社百强示范社。
2、农业企业申报项目条件。应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从事种植或养殖业2年以上,具备规定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与退耕农民建立明确可行的利益联结机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在良种繁育、市场销售等方面带动退耕农户增收,带动退耕农户不少于100户。
3、技术推广单位申报项目条件。应为县级农业、畜牧、林业、水产技术推广单位,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实施项目的能力和经验,组织退耕农民选用良种、推广实用技术、开展市场营销、建设示范基地,参与项目实施的退耕农户不少于200户。
设单位实地考察,符合支持范围、原则、重点及申报条件的确认函。
七、申报程序和要求
1、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水利厅联合下发《申报指南》文件,同时在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网站等相关网站发布《申报指南》,面向全省退耕还林地区公开项目申报条件。
2、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项目单位将申报材料报县(市、区)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经合规性审查、实地考察、综合平衡后,联合报设区市。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分别会同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对所报项目进行审查、汇总并填写“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汇总表(附件1)”后,联合向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及相关厅局申报;扩权县项目可填写附件后直接报送省级相关部门,同时抄送所在市相关部门。
3、对各市、县和企业报送的项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会同相关厅局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联合下达后续产业投资计划,并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网站公布。
9.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九
示范创建申报材料编制指南》的通知
各设区市环保局:
为进一步规范和统一全省生态示范创建申报材料,扎实做好我省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整体提升创建水平,我厅制定了《江西省生态示范创建申报材料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一、申报材料是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设区市务必要高度重视其编制工作,应组织人员认真学习《指南》,熟悉掌握《指南》要求,并积极指导各县、乡(镇)和村做好编制工作。
二、请各设区市环保局及时将《指南》转发至辖区内各县(市、区)环保局。从2012年6月1日起,各地要严格按照《指南》要求编制申报材料,确保质量。
三、各设区市环保局要抓紧组织2012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申报工作(2010、2011年已申报国家级的乡(镇)、村不需再申报),按照《指南》要求,指导各地编制申报材料,并经市级审查后,统一将合格的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的申报材料于6月10日前报我厅。联 系 人:李宝鹏
联系电话:0791-88592904,*** 附 件:江西省生态示范创建申报材料编制指南
二○一二年五月十一日 附件:
江西省生态示范创建申报材料编制指南
几点要求:
1、A4纸单面打印、字体按公文要求编排,所有材料需装订成申报文本,不可采用活页装订。
2、申报资料除“工作总结”、“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及分析”外,其他资料均应为历史资料。
3、文本中的数据要避免相互矛盾、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要正确合理。
4、申报生态村的单位必须是行政村。
5、申报材料均按编制指南先后顺序进行装订,并另附电子文档(VCD或DVD光盘)一并附后上报;各设区市环保局还应将本辖区所有电子版申报材料进行汇总,并制成一个VCD或DVD光盘报送省环保厅。
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材料编制指南
(资料编排及装订顺序)
一、封面:江西省xx县xx乡(镇)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页面上部居中2排横向排列)申报材料(页面中间居中纵向排列),xx乡(镇)人民政府(页面底部倒数第2行居中横向排列),xx年xx月(页面底部倒数第1行居中横向排列)。
二、目录(按照申报资料顺序排列)。
三、xx乡(镇)基本情况简介
四、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表(环保部统一制式申报表,可在省环保厅网站—自然生态—生态示范创建下载)。
五、申报申请文件
1、关于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申请并附批准文件{乡(镇)政府向县、市、区政府},再经设区市环保局同意后报省环保厅;
2、关于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申请(设区市环保局向省环保厅)。
六、工作总结及佐证材料
1、县级人大或政府关于批准xx乡(镇)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决定(加盖公章的正式批文;并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2、xx乡(镇)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主要内容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等)。
3、xx乡(镇)关于成立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机构、设臵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和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以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或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实施意见。
4、设区市环保局关于xx乡(镇)近三年内未发生过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的证明。
5、xx乡(镇)公众对环境状况满意率≥95%的民意调查统计表以及县级以上环保部门提供的公众满意率证明。
6、xx乡(镇)的乡(镇)规民约。
7、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的会议记录。
七、技术报告及佐证材料
1、xx乡(镇)关于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及分析。
2、xx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3、xx乡(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
4、xx乡(镇)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5、xx乡(镇)建成区(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保局)。
6、xx乡(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7、xx乡(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卫局或统计局)。
8、xx乡(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卫局或统计局)。
9、xx乡(镇)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和未发生污染事故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10、(涉农街道)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11、xx乡(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环保局)。
12、xx乡(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环保局)。
13、xx乡(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建设局)。
14、xx乡(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和农药施用强度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统计局)。
15、xx乡(镇)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农业局/能源办/环保局等部门)。
16、xx乡(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林业局/县城建局)。
17、xx乡(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园林部门)。
18、xx乡(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林业局)。
19、xx乡(镇)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比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级以上农业、林业、环保、质检、统计局)。
八、创建工作图片资料{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图片资料及说明}
九、另附一页空白纸(要求纸张较硬)用于存放VCD或DVD光盘,可用胶带粘贴,也可用其它的方法使其固定,但须确保不易掉落。
十、封底
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编制指南
(资料编排及装订顺序)
一、封面:江西省xx县xx乡(镇)xx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页面上部居中2排横向排列)申报材料(页面中间居中纵向排列),xx乡(镇)xx村委会(页面底部倒数第2行居中横向排列),xx年xx月(页面底部倒数第1行居中横向排列)。
二、目录(按照申报资料顺序排列)。
三、xx村基本情况简介
四、国家级生态村申报表(统一制式申报表;已换新的表格,可在江西省环保厅网站—自然生态—生态示范创建下载)。
五、申报申请文件
1、关于xx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申请{村向乡(镇)政府}。
2、关于xx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函{乡镇向县(市、区)环保局}。
3、关于xx乡(镇)xx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申请{县(市、区)环保局向设区市环保局}。
4、关于xx县(市、区)xx乡(镇)xx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申请(设区市环保局向省环保厅)。
六、工作总结及佐证材料
1、xx村生态村建设规划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xx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主要内容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等)。
3、关于成立xx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职责等文件。
4、xx县环保局关于xx村近三年内未发生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证明。
5、xx村村规民约。
6、xx村村支两委关于创建工作的会议记录。
七、技术报告及佐证材料
1、xx村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及分析。
2、xx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统计局)。
3、xx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
4、xx村生活饮用水检验报告(县疾控中心标准检验报告)。
5、xx村农户使用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
6、xx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
7、xx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
8、xx村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9、xx村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农业局/能源办/环保局等部门)。
10、xx村农膜回收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
11、xx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环保局)。
12、xx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环保局)。
13、xx村绿化覆盖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林业局)。
14、xx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
15、xx村农药和化肥平均施用量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
16、xx村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
17、xx村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八、创建工作图片资料(建设国家级生态村图片资料及说明)
九、另附一页空白纸(要求纸张较硬)用于存放VCD或DVD光盘,可用胶带粘贴,也可用其它的方法使其固定,但须确保不易掉落。
十、封底
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材料编制指南
(资料编排及装订顺序)
一、封面:江西省xx县xx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页面上部居中2排横向排列)申报材料(页面中间居中纵向排列),xx乡(镇)人民政府(页面底部倒数第2行居中横向排列),xx年xx月(页面底部倒数第1行居中横向排列)。
二、目录(按照申报资料顺序排列)。
三、xx乡(镇)基本情况简介
四、江西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表(省环保厅统一制式申报表;可在省环保厅网站—自然生态—生态示范创建下载)。
五、申报申请文件
1、关于申报省级生态乡(镇)的申请并附批准文件{乡镇政府向县(市、区)政府},经设区市环保局审查合格后向省环保厅提出复核申请;
2、关于申报省级生态乡(镇)的申请(设区市环保局向省环保厅)。
六、工作总结及佐证材料
1、县级人大或政府关于批准xx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环境保护规划的决定(加盖公章的正式批文;并组织实施一年以上)。
2、xx乡(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主要内容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等)。
3、xx乡(镇)关于成立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机构、设臵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和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以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实施方案或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实施意见。
4、xx县环保局关于xx乡(镇)近三年内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证明。
5、xx乡镇公众对环境状况满意率≥95%的民意调查统计表以及县环保局提供的公众满意率证明。
6、xx乡(镇)的乡(镇)规民约。
7、xx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的会议记录。
七、技术报告及佐证材料
1、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完成情况报告及分析。
2、xx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3、xx乡(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
4、xx乡(镇)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5、xx乡(镇)建成区(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保局)。
6、xx乡(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保局)。
7、xx乡(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卫局或统计局)。
8、xx乡(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卫局或统计局)。
9、(涉农街道)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10、xx乡(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农业局)。
11、xx乡(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农业局)。
12、xx乡(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建设局)。
13、xx乡(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和农药施用强度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统计局)。
14、xx乡(镇)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农业局/能源办/环保局等部门)。
15、xx乡(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城建局)。
16、xx乡(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级以上城建、园林部门)。
17、xx乡(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统计局、县林业局)。
18、xx乡(镇)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比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级以上农业、林业、环保、质检、统计局)。
八、创建工作图片资料{建设省级生态乡(镇)图片资料及说明}
九、另附一页空白纸(要求纸张较硬)用于存放VCD或DVD光盘,可用胶带粘贴,也可用其它的方法使其固定,但须确保不易掉落。
十、封底
江西省省级生态村申报材料编制指南
(资料编排及装订顺序)
一、封面:江西省xx县xx乡(镇)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页面上部居中2排横向排列)申报材料(页面中间居中纵向排列),xx乡(镇)xx村委会(页面底部倒数第2行居中横向排列),xx年xx月(页面底部倒数第1行居中横向排列)。
二、目录(按照申报资料顺序排列)
三、xx村基本情况简介
四、江西省省级生态村申报表(省环保厅统一制式申报表;可在江西省环保厅网站—自然生态—生态示范创建下载)。
五、申报申请文件
1、关于xx村申报省级生态村的申请{村向乡(镇)政府}。
2、关于xx村申报省级生态村的函{乡镇向县(市、区)环保局}。
3、关于xx乡(镇)xx村申报省级生态村的申请{县(市、区)环保局向设区市环保局}。
六、工作总结及佐证材料
1、xx村生态村建设规划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xx村创建省级生态村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主要内容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等)。
3、关于成立xx村省级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职责等文件。
4、xx县环保局关于xx村近三年内未发生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证明。
5、xx村村规民约。
6、xx村村支两委关于创建工作的会议记录。
七、技术报告及佐证材料
1、xx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统计局)。
2、xx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
3、xx村农户使用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
4、xx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
5、xx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
6、xx村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7、xx村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农业局/能源办/环保局等部门)。
8、xx村农膜回收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
9、xx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环保局)。
10、xx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环保局)。
11、xx村绿化覆盖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林业局)。
12、xx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
13、xx村农药和化肥平均施用量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
14、xx村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
15、xx村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八、创建工作图片资料(建设省级生态村图片资料及说明)
九、另附一页空白纸(要求纸张较硬)用于存放VCD或DVD光盘,可用胶带粘贴,也可用其它的方法使其固定,但须确保不易掉落。
1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篇十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级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6〕2号)的要求和《江西省“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紧密围绕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制定2017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一、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实行网上自由申报,鼓励应用基础研究。
申请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同年只能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申请人受聘多个依托单位的,只能通过一个依托单位申报。
申报学科代码按二、三级学科选择,有三级学科的必须选到三级学科。
(二)申报条件
1.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申请人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不含在读博士生)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在职在岗人员,并且未主持承担省级科技重点项目或主持的省级科技重点项目已验收。重点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57周岁[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可放宽2周岁[197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2.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不含在读博士生)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在职在岗人员。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或具有硕士学位的申请人,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面上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57周岁[196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青年基金项目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可放宽2周岁[198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三)支持强度和执行年限
1.支持强度:重点项目50万元/项、青年基金重点项目 20万元/项、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6万元以上/项(管理科学5万元/项)。
2.执行年限: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3-4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2-3年。
三、重点支持领域
(一)重点项目(青年基金重点项目)1.新一代信息技术
面向多核体系结构、面向高度并行分布式计算环境和面向服务计算的软件设计方法与技术;基于数据的非线性系统建模、分析、控制与优化和多任务融合、多异构系统的集成、优化与控制;高分辨对地观测遥感影像的精确处理和微波稀疏成像的理论、体制和方法。
2.生物及新医药
泌尿生殖系统、消化道、肝胆道及呼吸系统等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与早期诊治和自身免疫性神经疾病的生物标记及精准诊断与治疗;受精过程精子功能调控机制和特发性男性不育的分子机制等生殖与健康机理;中药资源保护开发技术及新资源产品、中药材规范化炮制加工机理和中药新剂型等中药现代化;我省特色资源的新型医用材料;人类重大疾病的模式动物创制。
3.新材料
铜、钨等金属材料、高纯度铜材料关键制备技术、新型环保铜合金,钨资源绿色再生利用新技术,稀土资源高效绿色提取技术;陶瓷等非金属材料,超高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石墨烯功能材料、有机硅下游高端制品、玻璃和玻纤复合材料、耐腐耐磨生物质纤维;新型半导体发光材料和器件以及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
4.节能环保
高效节能与传统能源的综合利用,我省特有资源的高效高值利用、化石能源高效清洁转化、生物质高效转化以及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固定大气污染中固定污染源、关键污染物的排放检测技术,降解调控机理及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防治与修复研究,迁移转化机制和环境生态效应、富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转移机理和调控等;鄱阳湖流域水环境与水资源保障,鄱阳湖流域水循环、生态与环境耦合机理及模拟方法。
5.锂电与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集成式底盘设计及控制、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底盘结构设计及电机控制、集成式底盘及线控技术;炭纤维复合材料汽车结构件、大面积金属复合板料制备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和大型焊接结构件残余应力调控、电动汽车轻量化技术。
6.先进装备制造
航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民用直升机和不同吨级民用直升机产品系列开发等航空制造技术;基于物联网、地理信息GIS、图像处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自动智能数字化制造技术;超高速及超精密加工、焊接机器人创新机构设计和焊缝传感识别技术等复合及超精密加工;农业机械和装备、中药加工设备、食品工业装备等。
7.新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太阳能电池用宽光谱吸收透明电极材料、仪器装置、器件材料等技术;能源作物、植物新品种培育及生物质能转换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技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关键技术;新型沼气池和发酵工艺;页岩气等可再生能源油气的开采技术及综合利用;我省风能资源资源开发及大型风电场建设和核电关键技术。
8.绿色食品
动植物良种选育及高效种养的基础理论,高效精准的动植物良种选育新技术;重大病虫害和森林生物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业生态安全技术;食物或加工过程中的潜在有害物质的危害识别与确定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及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等食品安全技术;食品加工过程中组分结构变化及其机理和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不同加工方法对食品组分结构的影响机制;益生菌发酵果蔬机理。
9.鄱阳湖流域生态技术
鄱阳湖流域重要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评价理论、形成与维持机制;鄱阳湖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生态服务效能及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机理;鄱阳湖流域矿山、湿地、石灰岩山地、沙化区等脆弱生态系统的修复机制;鄱阳湖流域城乡森林结构、过程与功能的耦合机制;生态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二)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数理
(1)数学:数学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涉及信息科学中的数学理论,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和先进控制理论中的数学方法及信息与数学学科的交叉。
(2)物理学:光物理与发光器件、低维凝聚态物理与量子调控、引力理论与粒子物理、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光学、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相关的物理问题、(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及其应用、激光物理与量子光学、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物理等。
2.信息
太阳能光伏及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光电子器件、控制理论、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及数据挖掘、图像处理、高性能软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安全协议的设计与理论分析等技术。信息科学与数理、化学、生命、医学、材料等学科的交叉。
3.化学与环境
(1)化学: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核科学等有密切交叉和渗透的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科学问题,新型有机硅单体、聚合物或有机硅功能材料、丙烯酰胺聚合物新材料、不对称合成、稀土化学、新分析方法或测试技术。
(2)环境科学:鄱阳湖污染物多介质环境过程、效应及控制;水利工程系统理论与应用;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的环境效应;鄱阳湖湿地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重大地质灾害和大规模人类工程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机理;土壤过程与演变;土壤质量与资源效应等。
4.材料与工程
提高传统产业竞争能力的高性能结构材料、半导体发光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陶瓷功能材料、环境能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与动力锂离子电池、稀土掺杂光电功能材料;有机高分子能量转换及节能减排和低碳排放转化机制;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硬质合金、锂、镍钴、铅锌、铝合金等新材料;绿色资源开采、矿物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资源循环科学、水处理、空气净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新理论与新方法;工程技术领域在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方面等关键技术。
5.农业与生物
(1)农业科学:脐橙等江西特色水果和主要农作物生长机理及模型;食品安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良种开发、养殖关键技术;鄱阳湖生物资源和重要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及健康生态养殖学等。
(2)生物科学:重要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开发及应用;生物资源繁育种植、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技术;生物产品新型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
6.医药卫生
常见重大疾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重大疾病的细胞致病基因和细胞治疗,江西地区常见疾病预防、优生、优育等有关交叉学科;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疾病、重大疾病、血吸虫等地方或区域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与临床前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江西地区常见疾病预防、重要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治策略等有关交叉学科;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医学工程;新型给药系统、重大疾病的药效学评价等;中医基础理论概念、内涵的规范化、热敏灸应用规律及其机理、中医病因病机的证治分类;中药药性理论与中药资源利用、中药炮制、中药药理、江西道地药材药效、方药药效及中药制剂关键技术与制药装备。
7.管理科学
(1)科技创新管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科技综合水平和创新能力评价、科技创新规律、创新绩效评价管理、普惠性财税政策与管理、新型研发组织管理等。
(2)宏观管理与政策:研究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宏观政策和实施综合管理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管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科技管理与政策、财税金融管理与政策、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分支学科和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3)管理科学与工程:决策科学、评价预测科学、数量经济、复杂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知识管理、创新方法、社会治理、信息资源管理等领域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4)工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研发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管理、创新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管理、技术管理与技术创新、电子商务与智能商务等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5)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机制研究
江西绿色GDP核算方法及机制研究;江西省生态补偿体制机制研究;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体制创新研究;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体系研究;江西省自然资产负债表制度研究;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绩效评价及示范机制研究。
科技重大专项
一、项目类型
科技协同创新体、重大科技研发专项
二、科技协同创新体(“5511”工程专项)
(一)支持领域
重点聚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锂电及电动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制造、文化暨创意和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兼顾OLED、智能机器人、干细胞工程和生物芯片等未来产业领域,以及地方主导产业或极具地区资源禀赋的产业升级领域等。
(二)组建目的
围绕产业链设计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不断改革创新扶持方式,大力实施开放合作。以省内龙头企业为主体,优势关联企业参与,集聚境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类优势科技资源,组建按市场机制运行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股份制研发公司(研发实体);协同攻克产业链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开发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等科技成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推动全省产业创新升级。
(三)组建条件
按照产权清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有效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组建。申报单位应符合以下条件:
1.主营业务范围符合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规划、未来产业以及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领域等。
2.由省内龙头企业牵头,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关联企业3家以上参股,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协同参股组建独立运行的股份制研发公司。
3.有明确的市场目标项目,产业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能解决产业链环节的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研发成果3年内实施产业化,能开发出具有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等。
4.有高水平的专职研发团队。5.有固定的研发场地。
6.组建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7.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扶持资金的4倍(暂按《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研发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执行,若修订后办法出台,则按新办法执行)。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等,组建3年期内到位。
8.协同创新体公司工商注册时,其经营范围须注明“研发、试制、销售及技术服务”等内容,注册的“行业分类”必须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类”。
9.申请借款扶持的企业出具市、县政府配套扶持资金承诺函。申请贷款贴息扶持的企业要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四)扶持方式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企业科技创新。主要有二种扶持方式:
1.借款。省财政扶持资金一次性给予科技协同创新体借款资金1000-2000万元/个,以龙头企业或其它股东股权进行质押。扶持期为3年,组建期满扶持资金一次性返还。
2.贷款贴息。科技协同创新体向金融机构贷款,贷款资金用于协同创新体组建、研发和产业化,贷款额度为1000-2000万元/年·个,省财政扶持资金给予不高于350万元/个的贴息扶持。
3.市、县财政资金按省财政扶持资金相应的比例给予配套,具体扶持方式自定。
三、重大科技研发专项(“5511”工程专项)
结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聚焦航空和先进装备制造、半导体照明、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重大研发专项。力争取得一批具有牵动性、集成性和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和产业成果,部分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重点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一)申报条件及要求
1.问题导向。围绕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大战略产品开发、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方面集中力量,部署创新链,实现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问题须在充分征求相关专家、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由企业提出。要求技术问题来源于生产,应用于产业转型升级。
2.目标明确。要通过解决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该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和支撑作用。通过跨领域的技术集成和跨部门的资源整合,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实用性强的研发成果。具体成果的表现类型为: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2)有竞争力的产品(装备)、品种或重大示范工程。(3)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3.任务清晰。要针对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紧迫解决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确定研发专项的创新点和突破点。重点任务设置不宜太多,不能是拼凑组装专项;研究开发内容要明确具体;技术指标要凝炼、量化、可考核,并且项目能够在3年内完成。
4.加强协同。项目必须由企业牵头申报,且牵头企业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研发工作基础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可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依托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团队,优先支持与国外、省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发专项的组织实施要体现机制创新,实行产学研用结合。
5.强化配套。重大研发专项财政支持强度为500-1000万元/项,要求申报单位按申报金额筹集4倍以上的配套资金。同时,要求属于规模以上工业法人的申报及参与单位,在附件中提供上“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R&D活动及相关情况过录表”(表号L506,可到企业所属市县区统计局打印)作为项目评审参考。
(二)重点支持领域 1.新材料
研究内容:钢构桥梁用钢及桥梁制备和装配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高性能微型、异型粘结磁性材料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高端特种电磁线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高性能WC-Co复合材料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高端、精密装备加工用数控刀具产业化;复杂钨矿开采与冶炼技术及钨合金新材料产业化;重稀土、钨资源利用与精深加工新技术及应用;超大功率陶瓷导体电阻冷却模组生产技术及产业化;耐高温热塑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及产业化。
预期成果: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1-2个(台套),形成1-2项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预计年新增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2.新能源
研究内容:新型太阳能电池高端正银材料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硅基高光效长波长发光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硅衬底紫外LED外延、芯片封装、模组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长寿命储能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太阳能智能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单线万吨级多晶硅料生产技术及产业化;低成本低衰减高光电转换效率晶体硅片技术及产业化。
预期成果: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1-2个(台套),形成1-2项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3.先进装备与航空制造
研究内容: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新型驱动装置节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总体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集感知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成套装备,提高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研发专用制造装备及专业检测设备;无人机轻质模块化设计、无人机机载传感器设备集成设计等技术研发,发展高抗扰自主飞行无人机。航空特种涂料制备与涂装技术飞机数字化虚拟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航空复杂整体结构件轻量化、整体化、精确化的工艺过程仿真、优化、变形控制及检测技术研发。
预期成果: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1-2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以上,形成1-2项国家/行业标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的设计及制造能力,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4.锂电及电动汽车
研究内容:研究高容量正、负极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以及高能量动力电池设计、制造技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开发高安全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研究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整车及其控制系统。
预期成果: 掌握高能量动力电池、电动汽车整车设计与制造核心技术,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以上,形成1-2项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5.新一代信息技术
研究内容:新型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电子纸及电子计价牌的关键技术研究;宽带无线通信网络的信息理论基础、面向数字化设计制造的理论及算法、光电子器件和集成微系统的基础研究;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信息网络的应用基础研究;云计算技术研究;制造业信息化标准研究;多媒体服务及处理、传感器网络基础研究;基于网格计算的基础研究。
预期成果: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1-2个,申请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形成1-2项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设计和制造能力,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6.绿色食品
研究内容:围绕提升江西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重点突破粮油、畜禽、果蔬、茶叶或水产精深加工核心技术与设备等瓶颈,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安全、营养、美味、方便”系列绿色新产品。
预期成果:开发颠覆性关键技术3-5项,制定产品标准5-6项,培育高产、优质畜禽、果蔬或水产的新品种(系)1-3个,形成相应的技术规程5-6个,项目承担单位年产值3亿以上。
7.农业生物技术
研究内容:围绕提升江西水稻种质创新水平,创新杂交稻亲本快速选育技术,创制突破性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和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水稻新品种。
预期成果:创制杂交稻优势不育系1个或优势恢复系1个,培育适宜江西种植的直播、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3-5个(米质达国优二级),育成的新品种在项目实施期间累计示范推广50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增收3亿元以上。
8.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研究内容:选育含有特有成分物质的樟树等江西特色林木资源优良品系,研究优质苗木高效繁育、规模化生产技术和林木高效培育技术,研发林木资源利用、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
预期成果: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林木优良品系1-3个;建立高效无性系繁育技术体系,规模化生产优良品系优质苗木50万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项目承担单位年产值1亿元以上。
9.生物与新医药
研究内容:研究江西道地与特色中药材生态种植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制凝血因子类生物药品;研究天然蛋白质类生物药创新升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生物医药产业绿色合成工艺及产业化;研究血液透析相关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药食同源”、养生保健产品研发;康复技术及辅助器具、可穿戴便携式监护产品研发。
预期目标:形成1-2个江西道地与特色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完成1-2项凝血因子类生物药品研发;完成2-3个天然蛋白质类生物药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升级,申报2-3个天然蛋白质类生物药原料药及制剂的药品生产批件;形成2-3套生物医药产业绿色合成新工艺并实现产业化;取得血液透析类医疗器械临床批件1-2件,产品注册证2-3件;开发“药食同源”保健产品3-5种;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康复辅具1-2个;研发功能丰富的便携式监护产品2-3种,建立与大型医院联通的移动式健康服务平台;形成1-2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
10.节能环保
研究内容:研究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人造底板构建技术及工程设备研制;废旧二次电池金属全回收工艺研发与产业化;再生铜直接杆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研究高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控制技术及其— 6 —
成套装备;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新工艺和工业化成套设备开发。
预期成果:综合技术指标和可靠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装备2-3项,申请发明专利3-5项,形成1-2项国家/行业标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的设计及制造能力,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以上。每项研究任务建立示范应用工程1-2个,形成1-2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3-5项,预计年新增产值5亿元。
重点研发计划
一、项目类型
重点项目、一般项目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1.申报项目必须我省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产业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以及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研究,从应用基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2.申报项目必须目标明确、边界清晰,具有明确的产业化前景。申报书中必须要有明确的经济、技术和知识产权等考核目标,并就考核目标的先进性、可实施性和市场前景进行阐述。
3.申请单位应具有较好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条件,有较强的科研团队,有良好的资信基础和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要求企业申报单位按申报金额筹集1倍以上的配套资金。同时,要求属于规模以上工业法人的申报及参与单位,在附件中提供上“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R&D活动及相关情况过录表”(表号L506,可到企业所属市县区统计局打印)作为项目评审参考。
4.优先支持协同创新体及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国家或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优先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载体)、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申报的创新项目。
5.优先支持与同我省签订有科技合作协议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和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开展的合作项目、与同我国建立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关系的国家开展的科技合作项目。
6.多个单位联合申报的,各方须签订联合申报合作协议,明确约定课题申报单位、参与单位承担的研究任务、考核指标、专项经费比例和知识产权归属等,并作为申报书的附件。
7.资助强度:重点项目50-200万元/项,一般项目20-50万元/项。
三、重点支持领域
(一)重点项目
1.新材料
稀有金属特色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金属冶炼工艺技术的优化、升级研究;稀土发光材料及其应用领域开发研究;新型稀土掺杂金属合金新品种、新工艺开发与应用研究;新型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高强度热塑性树脂基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特殊用途的有机硅产品及其研究;新型医用陶瓷材料开发研究;纳米材料及其器件开发与研究。纺织新材料及新工艺开发与研究。
2.新能源
高纯硅原料(多晶硅)提纯、太阳电池与组件规模化生产、先进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新型高效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单元、超高亮度LED发光芯片、高散热效率封装、新型高效发光材料开发与应用,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
3.新一代信息技术
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3D显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全景城区和全景商圈立体展示平台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综合智慧服务体系。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问题和行业大数据数应用共性问题的研究
支撑“赣江新区”长江中游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构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健康
等深度应用的技术融合平台,发展自然人机交互技术,重点研究和开发移动互联网可穿戴智能终端技术与设备。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促进信息技术向各行业广泛渗透与深度融合。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工业设计与工程试验等应用领域,开展VR虚拟现实与AR增强现实的智能应用技术研究,构建相应的虚拟仿真展示平台。
针对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计算需求,研发高性能计算模型和并行算法,突破并行计算交换网络关键技术,重点加强人本计算、异构计算和智能计算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发面向行业应用的高性能计算系统,构建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
发展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重点加强第三代半导体芯片、极低功耗芯片和新型传感器等技术与器件的研发。
4.先进装备与航空制造
机器人及核心功能零部件研发,高端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研发,智能化控制设备研发,高效节能电机、风电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发,高效节能矿山设备及关键配套部件研发,绿色制造与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研发。纺织行业专用自动化装备研制。
航空产品智能制造与装配关键技术应用,隐身测试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机载设备和机场地面保障设备研究。
5.锂电与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客车节能与相关智能化控制技术,电动汽车高效节能电机及传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开发与优化技术,动力电池设计与制造技术,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电动汽车智能充电及并网关键技术。
6.文化暨创意
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平台建设,文化电子产品,游戏动漫及动漫衍生产品,工艺美术产品创新,非物质遗产的数字保护等新兴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
7.水稻种质创新与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及装备研发
完善水稻新型不育胞质利用技术;聚合优质、高产、多抗、耐高(低)温、重金属低积累、营养高效利用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和水稻新品种;开展水稻双季机械直播、再生稻、籼改粳及稻稻油三熟制研究;研究双季稻田化肥农药减施、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修复等安全生产技术;研发适合江西双季稻区的水稻生产、稻谷烘干装备并进行农机农艺配套。
8.特色果树生态安全栽培和提质增效等技术研发
开展柑橘、猕猴桃等江西特色果树轻简修剪等节本省力栽培、重要病虫害综合防控、品质提升和保鲜等技术研究;开展猕猴桃、柑橘等果品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和新产品研发;进行果品质量安全与品质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
9.优良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发掘、评价与创新应用研究
开展优良地方畜禽资源的特殊种用或商用价值特异性基因挖掘及鉴定;开展优良地方畜禽资源质量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营养功能评价、产品溯源等技术攻关;筛选出优异特性基因,进行基因检测、定位和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应用优质高产和优良抗性基因,培育适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优良畜禽新品系。
10.名特优水产品绿色养殖技术研究
开展名特优水产(珍珠、上高鳙、蟹类等)规模化健康绿色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我省淡水渔业新发展模式并进行示范。开展特色水产品养殖水环境监控调查,建立特色水产品养殖水环境数据库,提出改良水质和合理用药的举措。研究特色水产与优势农作物立体种养殖技术,研究相应的种养殖技术标准。
11.蔬菜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主要蔬菜水肥需求规律,制定基于全生育期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方案,建立水肥一体化高效灌溉施肥系统并示范。研制适合植物生长LED光源,开展植物工厂智能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LED光源在— 8 —
设施农业中应用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12.设施蔬菜土壤污染物累积特征与治理技术研究
研究设施蔬菜土壤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等污染物累积特征,评估江西省设施蔬菜土壤环境质量与生态风险,并对潜在的污染因子进行预测与预警,提出相应的土壤改良技术,建立安全、高效、可持续利用的设施蔬菜种植模式。
13.油茶高效经营关键技术与绿色加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 开展油茶林分密度、精准授粉及保花保果技术研究;开展农药、化肥对油茶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研究;开展油茶病虫害绿色健康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探索集虫害预测预报、危害分析、防控试验等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油茶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进行示范;开展油茶功能因子高效分离及功能产品研发;探索茶油加工过程反式脂肪酸形成和控制机理,形成茶油质量安全全程追溯技术。开展油茶加工副产物茶籽壳、茶籽饼提取高纯度茶皂素、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新技术的研究。
14.优势特色林木良种选育与新种质创制研究
开展优势特色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特有濒危珍稀树种等优良无性系、良种或新品种选育;探索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的早期鉴定和选择技术,创制特定目标性状的优异新种质。
15.重要园林观赏植物引种、选育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引种并选育主要盆栽草本花卉品种、新优彩叶树种、适宜屋顶种植的优良草种资源等园林观赏植物,研究观赏植物育苗、基质配方、花期调控、植物配置及树体管理等技术,制订园林观赏植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16.茶叶加工新技术及装置研发
“四绿一红”茶叶机械化加工配套设备优选及加工技术研究,优选出“四绿一红”配套加工设备及加工技术;“四绿一红” 茶叶智能化加工技术参数及加工设备研究,研发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和加工新设备;高效、低碳新能源茶叶加工设备研发;近红外在线检测技术在绿茶、红茶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17.特色经济作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特色经济作物种质引育、创新和品种创制,培育优质(或功能物质含量高)、高产、多抗新品种,研制种苗繁殖技术,集成轻简化、规模化高效种植技术,开展大面积示范。开展江西特色经作产品的分选、精深加工、贮运和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18.矿产资源开采及冶炼废渣回收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离子型稀土矿山智能化建设研究,建立离子型稀土示范矿山自动化、信息化管理平台硬件系统;开展冶炼钨渣中综合回收钨、钽、铌等稀有金属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
19.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
高盐度医药化工废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开发;开展燃煤锅炉氮氧化物(NOX)减排技术及装备研发,开展烟气脱硝工艺及装置研发;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新技术研究,开发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组合工艺,并形成示范工程。
20.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装备)开发
有色金属尾矿制备闭孔空心微珠技术研究,开发以空心微珠为主要轻骨料的建筑保温材料;研究无机固体废弃物高效粉碎筛分技术及其与高分子材料的固化机理,研究产品的真空振压成型技术,研制真空振压成型机、粉碎筛分机等核心装备。
21.精准医学研究
重大疾病专病队列研究,开展重大疾病的早诊早治、个性化治疗、疗效评价、预后分析等研究,建立疾病综合性防治及临床诊疗技术体系,形成2-3种疾病诊疗标准规程并推广应用。要求:项目牵头单位需针对单个疾病领域,对照指南要求,部署全链条研究、开展一体化实施;队列研究资源必须向省内所有该领域研究机构开放、共享。
22.临床前沿医疗技术与器械开发
优先支持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耐药性原发肝癌特异性生物标记物研究和创面修复技术及组织工程产品研发;开展干细胞制备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等研究;开展新型手术器械、无创及微创治疗新产
品研发,生物医用材料加工与制备,加速实现医疗器材国产化。
23.中医“治未病”技术研究
亚健康人群疾病预测、干预、评估等中医个性化辩证治疗研究;开展我省名老中医及民间中医诊疗技术和方药的资源挖掘、整理技术。
24.新药开发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挖掘有确切临床疗效的中医名医名方,开展中药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效毒理等方面进行深度研发;研发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化药仿制药;针对已上市中药大品种开展制剂工艺、生产工艺改进、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中西药物联合用药安全技术研究;
25.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及设备研发
开发食品真伪鉴别、农残检测的食品安全检测、追溯大数据平台;研究食品安全检测、追溯云计算算法;研发新型便携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追溯设备及应用软件开发。
26.防灾减灾技术及安全防控系统开发
研发新型工业用智能消防设备;开发城市极端天气防灾减灾智慧气象系统及应用示范;社会重点保卫目标低空安全防控系统研究。
(二)一般项目 1.新材料
(1)黑色金属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高效率、高性能、低成本洁净钢、碳素结构钢生产技术研究;超细晶粒钢材制备与加工技术研究;高强度、高韧性、低合金品种钢板生产技术研究;高性能汽车弹簧新钢种生产技术研究;高强度、高性能、超厚特种钢板生产技术研究;稀土在特种钢材中应用技术研究;高性能、合金钢管生产技术研究。
(2)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铜、钨、钽铌、锂、稀土有色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化开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究;铜、钨、镍、稀有、稀土金属及其合金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短流程化、无害化、工艺标准化及自适应技术研究;高性能钨合金材料生产技术研究;高纯锂盐生产制备研究;铷铯的应用技术研究;含钨新型催化剂的研制;高性能高纯钽铌氧化物的生产技术研究;超细钽铌碳化物及其复合碳化物生产技术开发研究;高性能钕铁硼产业化技术研究。铜、钨钼、钽铌、锆铪、镁及铝合金新材料、新产品生产技术研究;新型高性能稀土光转换、储光、储氢、磁致冷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新型稀土发光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超细(纳米)稀土材料的应用研究;新型稀土镁、稀土铝、稀土铜中间合金生产技术研究。
(3)非金属陶瓷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研究
新型超细、高纯度、非金属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新型电子陶瓷浆料制备技术研究;特种电子(压电、焦电、铁电、波介)陶瓷新材料开发研究;新型陶瓷传感器制备技术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陶瓷膜材料与膜器制备技术研究;高强度、超硬度、低膨胀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研究;稀土结构陶瓷、功能陶瓷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高分子材料与精细化工
有机硅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有机硅单体及产品开发研究;太阳能用多晶硅化工基础材料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研究。
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化工纳米材料生产技术攻关;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新技术、新医药中间体、新型农药中间体等方面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技术攻关;新型环保染料及其中间体的研究;水性环保涂料;新型胶粘剂等。
高附加值化学纤维研究与开发。特种树脂和纤维新材料产业化生产技术。差别化、功能性、环保型化学纤维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孔超细旦涤纶低弹丝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组份复合涤纶长丝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粘胶长丝连续纺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的研究与开发。
2.光伏
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技术研究,铸造多晶硅生长技术及仿真模拟技术研究,高性能低成本硅基太阳能电池材料生产技术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制备与开发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10 —
燃料电池、生物能电池、光伏发电应用技术及太阳能光电产品;高效节能低成本多晶硅材料的清洁生产技术和太阳电池关键配套材料制备技术。其他节能新技术开发。
3.绿色光源
新型衬底上的GaN基LED外延材料制备工艺研究;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和大功率芯片及器件制造工艺研究;半导体照明用LED芯片、GaN基LED大芯片制造、芯片倒封装、适合蓝光激发的高效率黄色荧光粉和红色荧光粉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多芯粒组合照明电光源(灯具)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研究及高显色效果的混色技术研究;适合半导体照明用新型光致发光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太阳能驱动的LED照明产品应用开发。
4.新一代信息技术
针对性地扶持新兴信息技术领域应用,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关键装备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1)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5G技术的研发,下一代互联网可信与安全技术的研发。
(2)云计算。重点研发云计算服务开发环境关键技术,构建云开源社区和云生态技术体系,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物联网的深度耦合互动。
(3)物联网平台。研发物联网低功耗可信泛在接入关键技术,实现智能感知芯片、嵌入式软件及智能终端的产品化,努力构建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多种大型应用系统。
(4)大数据技术。大力开展大数据获取、管理、分析和安全技术研究,重点突破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面向大数据的内存计算关键技术。
(5)三网融合技术。三网融合演进与接入技术,三网融合互动视频推播、人机交互、互动平台管理系统,面向三网融合的低时延编码技术。
(6)新一代信息安全技术。开展云安全架构应用中的攻防关键技术研究,网络攻击行为的智能分析技术与证据提取及溯源技术的研究。
(7)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突破虚实融合渲染、真三维呈现、适人性虚拟现实、动作捕捉和分析等关键技术;培育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专业化示范应用。
(8)微电子与系统集成技术。半导体新材料、新器件、新工艺和新电路的相关研究,突破极低功耗器件和电路、新原理计算芯片等关键技术。
5.先进装备与航空制造
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汽车及部件总成关键技术研发,新型传感器及其系统研发,高等级输电设备关键技术研发,空气污染防治技术及成套设备、水污染防治技术及成套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等环保装备及资源再利用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新型操纵控制系统、导航罗经、惯导测试设备等船舶配套技术研发。
航空难加工材料精密加工与无损检测技术、航空特种涂料制备与涂装技术,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化应用技术,机载和地面设备与控制系统。
6.锂电与电动汽车
动力型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与开发,耐高电压新型电解液研究与开发,高质量高安全新型隔膜研究与开发,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及PACK总成安全控制技术。
电动汽车整车控制与优化技术,电动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动汽车车载智能信息系统、车联网及智能交通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开发服务,包括数据采集,测试评价、技术标准等研究。
7.文化暨创意
传统艺术学习互联网平台建设,空间艺术设计、网络文化、文化遗产数字化等文化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网络影视文化内容云服务平台建设,立体视觉系统研发基础与内容服务,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科普、教育、体育、建筑、旅游、商务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创新,传统手工工艺品的工业化生产。
8.现代种业及高效安全生产
高产优质高抗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轻简生产技术,特色优质果蔬、花卉新品种
及设施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优质用材林、经济林、生态林等新品种及高效营林技术,优质抗病畜禽、水产新品种(系)、良种繁育与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等。
9.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与物流
粮食、油料、水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绿色储藏、储运保鲜、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绿色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与检验检测技术,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技术,农林资源利用、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产品。
10.新型饲料及添加剂、农用物资
高效、安全新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生产技术及产品,新型环保肥料生产技术与产品。
11.农业生态及生物质资源利用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和修复关键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与设备,粮食主产区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新技术;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和恢复技术;森林质量提升技术;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技术与设备;生物质燃料制备、高效利用技术与设备。
12.动植物疫病防控及防灾减灾
主要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技术,高效安全兽药、渔药及产品质量监控技术。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森林重大生物灾害及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13.现代农业装备及农业设施
适应南方丘陵地区的新型农业机械和设施农业装备,高效精量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设施与设备,农作物、林木种子收获、清洗、加工设备,林业机械、森林防火技术及设备。
14.农业农村信息化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及示范;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数字农业与精准农业技术。
15.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
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复杂矿体采矿技术、高效自动化选冶新工艺,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土资源与农业生产、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综合优化配置技术,废弃物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16.环境污染防治
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固(液)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新型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控制技术,污染场地与土壤修复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等。
17.生态保护与恢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单元建设技术,生态保护与恢复衍生产业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典型水土流失策源地综合防治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鄱阳湖流域水环境安全保障技术等。
18.生物医药
中药原创药物开发、特色中药饮片技术、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装备、中药生产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和药效等技术;研究药物新制剂及释药系统等化学药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免疫球蛋白、抗毒素、抗血清及疫苗类产品;开展医学影像、放射治疗、微创介入、外科植入、体外诊断试剂及便携式医疗器械等产品研发。
19.重大慢性疾病临床诊疗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性疾病、妇幼疾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的早诊早治研究、药物靶点研究等;开展微创诊疗新技术及设备研发,开展干细胞组织修复技术研究、中医特色诊疗新技术、新方案研究。
20.医疗健康大数据
医疗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优化、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医疗大数据在科研、管理、诊疗、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个性化、精细化管理,形成医疗信息精细化操作标准及规范。
21.重大传染病防治
钩端螺旋体、莱姆病等细菌性传染病防治研究;开展非典型性肺炎(SARS)、H5N1 型禽流感等急性新发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溯源研究;开展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途径研究、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控制和监测技术研究。
22.公共安全
支持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溯源和快速预警应急技术;研究煤矿、矿山采空区、尾矿库灾害防治技术;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监控技术;研究公安指挥调度、城市交通组织、现代化城市消防、互联网安全预警技术;研究突发性自然灾害监测技术和应急救援技术;研发防灾减灾新材料、新产品、新装备。
23.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支持海绵城市开发建设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绿色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技术研究,绿色建筑工业化技术研究;开展基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建材开发技术研究。
技术创新引导类计划
一、项目类型
技术示范类、科技成果转化类和发明专利产业化示范类等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1.技术示范类
(1)在江西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可申报,(其中:医疗卫生领域的项目申报单位为各级医疗机构),不接受个人申请。
(2)项目技术成熟。已获得相关行业生产许可,如产品检测报告、生产许可证、入网许可证、环评合格报告等。
(3)产品投产后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较好的筹资、信贷能力。
(4)优先支持在境外开展的技术示范及技术输出项目,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国家相关机构签订有科研合作协议的合作项目(不包括单纯的产品外销、供应等经贸合作)。
2.科技成果转化类
(1)产业化目标明确的项目必须由企业牵头申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必须与相关应用单位联合申报,提供的申报材料必须附上与相关应用单位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否则不予受理。
(2)科技成果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我省产业、科技发展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3)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应明晰,其转化应用目标任务明确,应用实施单位和地点明确,采取的转化推广措施明确,资金筹措方案和经费预算明确,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3年。
(4)实施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应当是先进、成熟、适用的。中试、产业化阶段项目,其转化的科技成果应当已通过小试鉴定或验收,或已获得主管行政机关批准取得行业准入许可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引导示范作用。推广阶段项目,其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应当是已通过中试验收或鉴定,具有较大应用价值和推广应用前景,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5)仍处于研究阶段的项目或者科技成果已实现产业化的项目,不予受理。3.发明专利产业化示范类
(1)针对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核心专利技术,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锂电及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申报单位应当是在我省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医疗服务单位联合企业共同申报。
(3)必须有一项以上核心发明专利,且在法律有效期,无专利权属等纠纷,产业化前景广阔。
(4)项目名称应规范,突出所运用的发明专利技术,并明确是该专利技术的产业化示范。
(5)申报单位应当有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管理机构,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工作经费,具有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信誉,无侵犯或假冒他人知识产权行为。
(6)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专利拥有量较多的单位申报的项目,近两年内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项目,依托技术先进、应用面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群申报的项目,拥有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单位及优势创新团队申报的项目,以专利支撑核心竞争力并着眼于形成优势产品、产业及产业集群的产学研结合专利产业化项目,已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验收,获得中国专利奖、江西专利奖、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申报的项目。
三、重点支持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和高端服务器等。
2.先进装备与航空制造。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先进数控机床、先进电力装备、大型特种构件、民用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及关键零部件、数字化和智能化装备等。
3.新材料。高性能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光电功能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非金属陶瓷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
4.新能源。太阳能电池成套设备、智能型光伏并网及储能一体机、风电机组、生物质高效清洁发电、动力型锂电池、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乘用车车型、纯电驱动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
5.现代农林。优良动植物新品种、先进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优良林业品种的培育推广、节水高效农业配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森林资源保护技术等。通过以上领域的农林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着重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和品牌产品,提升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集成创新能力,推进星创天地试点示范,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6.节能环保。重点支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高效节能新产品的应用,锅炉、窑炉、反应器及相关耗能设备节能降耗技术,工业粉尘废气、燃煤烟气、机动车污染物、室内空气等净化技术与装备;大气监测先进技术与仪器,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污水防治技术;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绿色建筑技术等。通过该领域的技术示范,助推我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
7.生物与新医药。地道中药材规范种植、创新药物、创新制剂、新型药用辅料、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医疗器械、已上市药物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以及先进生物技术在食品、药品、能源领域开发应用等。
8.资源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高效开采利用、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电子废弃物的梯次利用技术、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等。
9.生态文明。重点支持生态文明科技示范村(社区)生活垃圾与污水处理、农村河道及沟塘水质改善、固体废物无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园林建设技术集成示范;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社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绿色低碳建筑改造技术集成示范;社会事务管理与服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社会治安监控和老年人监护等为一体的智慧乡村(社区)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等。
10.公共安全。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溯源和快速预警技术;矿区灾害防治技术、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技术等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技术;现代消防技术、交通智能化技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技术;自然灾害分析及监测、预警技术等。
11.人口健康。重点支持基层医疗机构与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开展基层常见及多发病的早期诊断与防治、中医特色诊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及应对、基层适宜的诊疗设备、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等技术集成示范。
基地和人才计划
一、项目类型
基地、人才团队
基地: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省级科技创新载体。
人才团队:科技创新人才重点项目;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重点项目;省级人才项目(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资助项目、杰出青年人才资助项目);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对新组建的国家级研发平台按照国家资助经费给予适度匹配,对新获批国家级“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人才团队以项目方式给予支持。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5511”工程专项)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2017年创新平台重点项目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对象
已组建一年以上,拟申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申报方向
根据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科技工作重点任务,重点支持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学术技术领域。
3.申报条件
(1)近五年主持承担了至少1项符合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或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或拥有已实现或能够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主要完成并获得1项省级二等奖以上的科技奖励。
(2)至少有1名在国内本学术或技术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并拥有国家或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3)拥有实验场地不少于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
(4)有相对独立的组织管理机构,运行管理情况良好,依托单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能保障平台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所需经费。
(5)在本学术、技术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主持或承担了不少于1次国内外同研究领域的学术(技术)交流会议。
4.支持强度
实施年限3年,每年50-150万元给予滚动支持。
(二)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培育(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5511”工程专项)—采取后补助方式资助,具体另行通知。
(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分新建和验收评估两类,其中,验收评估类采取后补助方式资助,具体另行通知。
根据《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有关规定,2017年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要求如下:
1.申报对象
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申报方向及要求
(1)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科技工作重点任务,重点支持围绕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平台;
(2)符合平台建设在省内各领域、产业和地域的布局。坚持排他性原则,即同一学术、技术领域不重复建设;
(3)1家企业、高校的学院和省级研究所原则上只组建1个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般只由1家依托单位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时,依托单位不能超过2家,并明确第一依托单位;
(4)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以下简称公益类平台),一般申报省重点实验室,少数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企业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以下简称企业类平台),优先支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行业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的企业申请省重点实验室,其他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申报条件
(1)已组建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包括同类其它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必须是省内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设的具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或省内注册的科技型企业(不包括外商独资或中方拥有股权未超过50%的单位)。科技型企业必须是省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已建有内部研发机构,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亿元,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其中近三年企业销售收入年增长率10%以上,每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4%;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可适当递减。
(2)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符合我省经济与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实验室从事的研究开发活动属我省优先发展的学术和技术领域,且在省内有较大优势和特色,主要研究方向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以成果转化为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省内同行业或同领域中技术领先,主要以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主,着重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
(3)实验室应具有省内本领域高水平的学术或学科带头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具有省内本领域技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年龄不超过65岁,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要求人才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且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实验室应拥有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20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拥有工程设计人员和能够承担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等专职人员不少于20人(具有特色的农业领域工程中心的专职研发人员数量可适当放宽)。领导班子素质较高,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用房集中,面积在1200(农业领域600)平方米以上;拥有先进完备的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农业领域300)万元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场地、车间和基础设施,面积在1200平方米以上,其中农业领域工程中心实验室面积400平方米以上,试验基地100亩以上;有部分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0(农业领域200)万元以上,经组建充实完善后,具备承担综合性工程技术试验任务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和省重大、重点科研任务。近五年,承担1项及以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或2项及以上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1项及以上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或获得2项及以上国家发明专利,或制定1~2项及以上国家或行业技术标准。年人均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公益类平台应有一批论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并被他人正面引用。企业类平台应拥有较好的技术研究基础,以及较丰富的成果转化背景及经验。
(6)有较为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合理的组织架构,有管理机构和学术咨询机构,有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管理制度。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7)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在组建过程中依托单位资金投入较大,主管部门有较多的资金匹配。依托单位能保证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后勤条件和学术活动条件。能够对外开放并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
(8)与一批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有合作研究重要成果的经验。4.支持强度
组建周期:3年。支持公益类平台30万元左右,企业类平台50万元左右。
(四)省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1.申报对象
已建的省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包含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省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省超级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
2.申报基本要求及条件
(1)必须围绕我省大型科学仪器、实验动物、自然科技资源、科技图书文献、超级计算等内容进行平台建设与维护,开展资源调查,完善我省科技资源数据库,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2)要求修订或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开放共享后补助机制。(3)建立科技资源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形成工作总结,及时向社会公开。
(4)申报人须为平台负责人。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安排,明确每项工作内容、参加人员数量和结构、经费预算额度和比例。
3.支持方式和执行年限
根据执行计划分支持,执行期一般不超过3年。
(五)省级创新基地(载体)项目——采取后补助方式资助,具体另行通知。1.新引进的国家级科研院所或研发平台具有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 2.省级对外联合研究中心 3.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六)科技创新人才重点项目(“5511”工程专项)1.申报条件:
(1)申报人须具有中国国籍,热爱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且全职在赣工作,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企业科技人才适当放宽。
(2)申报人须获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青年科学家(省杰出青年人才)、赣鄱英才、井冈学者以上人才称号。并且主持过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和面上项目,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之一。
(3)承担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青年科学家、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未验收结题的不得申报。
2.申报项目支持重点:符合《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针对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提升我省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学术地位。
支持强度:50万元/项。
(七)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重点项目(“5511”工程专项)1.申报主体条件
(1)团队已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2)团队已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承担过省级以上重大(点)科技计划项目或重点工程、重大建设项目的重点研发任务。
(3)团队研究方向稳定,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有明确的研发目标和发展规划,运行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可行。
(4)团队创新业绩突出,研发水平居全省行业或领域前列,并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5)团队结构稳定、合理,核心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过15人,可跨单位协作。
(6)申报项目的负责人年龄不超过48周岁[1969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企业科技人才可不受职称限制,并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坚持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一线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7)申报项目的负责人必须是原团队的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已承担了团队项目的需项目验收后方
可申报。
2.申报项目支持重点
(1)申报的项目要符合《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实施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并与创新团队确定的研究方向一致;
(2)申报的项目重点聚焦航空和先进装备制造、半导体照明、生物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3)鼓励项目实施采用“多元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化导向、产学研用结合,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优质资源充分共享,提升整体创新效能;
(4)通过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在项目2-3年的执行期结束后,团队基本具备竞争国家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的资格。
支持强度:50-100万元/项
(八)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资助项目 1.申报对象和条件
申请人应为我省从事自然科学、技术开发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向科研生产一线、基层和企业科技人才倾斜,申请人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江西,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专业基础扎实,业绩突出。
(2)年龄不得超过50周岁[1967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3)申请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作为主要成员获得过省级科技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及以上(排名要求前2位),或国家科技奖(排名要求在前4位);或已取得博士学位,并主持过两项以上国家级项目,科研成果突出。
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申请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产品开发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产生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鼓励国内外引进的优秀科技人才申报。
(4)省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计划验收后才能申报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2.申报学科领域
(1)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申报学科领域:农业生物;生物医药与卫生;数理科学;材料与工程科学;电子与信息科学;化学化工与环境科学。
(2)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申报学科领域:航空与先进装备;食品、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与新能源;电子与信息技术。
3.报送材料:
与电子版一致的《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纸质材料(双面)合订本和附件材料复印件各一份。附件材料包括:
(1)身份证、学位、职称,外语水平、进修培训、政府特殊津贴等证明。(2)2006年7月以后的在研项目计划任务合同书(或批复件)、已完成项目的鉴定(或验收)证书、专利、论文(或论文检索)、获政府科技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等证明。
(3)大型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证明(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已通过鉴定的成果产生了经济效益的须提交2015年税务部门开具的经济效益证明(包括效益的计算说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和2015年审计报告。
(5)简述申请人在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发明等方面)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作情况,并提交2015年税务部门开具的经济效益证明(包括效益的计算说明材料并加盖单位公章)和2015年审计报告。
(注:只需提交前两项附件证明材料。申报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应为企业从事科研与开发的法人代表或全职人员并需提交以上所有附件证明材料)
凡申请书中所要求提供的近10年相关附件材料(论文可提交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检索证明材料)需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查并在附件上加盖公章。
支持强度: 50万元/项。培养期为3年,单位配套经费学术类、技术类分别按不低于财政下拔经费的1:0.5、1:1比例匹配。
(九)杰出青年人才资助项目 1.申报条件
(1)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学道德。
(2)必须是江西省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申请人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6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女性可放宽2周岁;
(3)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称。
(4)近三年取得了较好的科研业绩,并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潜质较大。2.申报要求(1)报送材料:
与电子版一致的《申请书》纸质材料和附件材料合订本一份。3.附件材料复印件包括:
(1)身份证、学位、职称,外语水平、进修培训、政府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等证明。
(2)2013年7月以后的在研项目计划任务合同书(或批复件)、已完成项目的鉴定(或验收)证书、专利、论文(或论文检索)、获政府科技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及通过鉴定的成果产生了经济效益的须提交2015年税务部门开具的经济效益证明和2015年审计报告。
4.凡申请书中所要求提供的近3年相关附件材料需由所在单位负责审查并在附件上加盖公章。5.培养期为3年,单位配套经费不低于1:0.5。支持强度:15万元/人。
(十)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1.申报条件
(1)申报人为省科技厅已批准确定的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含合作单位的核心成员)。申报的项目要与创新团队确定的研究方向一致。
(2)一个创新团队本次只能申报1个项目。创新团队尚未承担团队建设专项计划的,本次申报必须由团队负责人作为项目第一申报人。创新团队有一项在研项目的,此次团队项目的申报人应为合作单位的核心成员;如团队无合作单位的应为牵头单位核心成员。现有两项在研项目的团队不能申报。
(3)申报人如为团队核心成员(含合作单位),需提供创新团队负责人和牵头单位同意申报的确认函。已承担了此类项目的负责人需项目验收后方可申报。
(4)项目申报人的年龄未满55周岁[196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5)技术创新团队申报人所在单位要按1:1以上经费配套。项目执行期为3-4年。2.支持重点
(1)团队发展规划明确,研究方向稳定、运行机制健全、保障措施可行、人员结构合理,具有较好的研发平台。
(2)申报的项目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优势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有明确的技术指标、研究方案、人才培养计划、阶段性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志性创新成果目标,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创新团队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3)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合作,提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攻关和集成创新。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推荐阅读: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江西省2011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09-17
陕西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申报指南07-07
2023年度江西省融资性担保机构年审指引11-19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大同有限公司火工品管理年度工作总结06-22
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07-25
陕西省科技成果鉴定申请工作指南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