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精选17篇)
1.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 篇一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是基础
在以往的合作学习中,教师经常采用就近分组、就近合作的原则,或是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人一组,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一,这样分组,随意性太强,学生会找和自己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学习交流,对自己的语言发展帮助不大;第二,这样分组,造成各个小组间层次差异较大,好学生和好学生一组,中等生和中等生一组,学习较弱的学生自然被“暴露”在一边,无人问津。长此以往,班内的学习差距越拉越大。
基于以上原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是这样分组的:现在以我所任教的四年级一班为研究对象,本班共有学生34人,分成8个小组,其中有6组是4人,有2组是5人。第一步,选组长。我把班内英语学习成绩最好的8个学生任命为各组的组长;第二步,组长挑选组员。从第一组开始,组长依次挑选一名组员,第一轮完成后,再进行第二轮和第三轮,直到全班学生被全部挑选完毕为止。但要注意,经过1个月的学习后,要重新分组。这样分组的优势是:基本符合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避免了好同学“扎堆”,学习较弱的学生被冷落在一旁的局面。对于全班学生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增加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因为,在这样分组之前,可能很多学生的交流面总是集中在他周围的几个人身上,而现在他要面对的同学可能是他以前从未面对的。对于组中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增加了更多的向好学生学习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大部分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而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较差或者个性内向的关系导致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是等到老师注意到他们,点到他们的名字时才愿意开口。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消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不敢在全班级面前发言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会在小组中得到同学的赞赏或者得到同学的帮助意见。通过交流,基础差的学生得到了较优秀学生的帮助从而得到了提高,原本心理内向的学生也渐渐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树立了自信。最终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案例二:合作学习,教师组织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都在尝试着做,但要想做好它,还真要动一番脑筋,教师组织是关键。我经常在以下环节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 篇二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上课时让学生从 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 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3.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注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学习中探索发现和发展。初中生开始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和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直观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既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 又要安排诸如实地观察与调查,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等活动,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亲身体验现有知识的创造经历, 进而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4.形成正确的评价 ,培养良好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分组的原则和方法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 分组是至关重要的。分组原则是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首先对全班学生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考虑男女生比例、调查结果等因素进行分组。其次, 定期召开小组长、组织员、协调员、 督察员会议, 既培训交流又收集反馈信息, 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寻求改进的方法。
三、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要让学生讨论学习 ,就要让他们有东西可议,以事实为据,而不是简单地在一起盲目地乱侃。因此, 教师必须先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在教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先复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然后告诉学生 ,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接着我要求学生互相讨论, 各抒己见。孔子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他们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对知识的理解自然会加深许多。
2.学生阅读教材 ,并分组讨论。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以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自学。学生在互相发问的过程中,围绕主题大胆地想、听、说,使学生在学习上从视听为主变成以动手、观察、思考、讨论为主,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潜能;学生能在同一基础上互相提问、讨论、回答,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积极思维。因为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要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形成创新能力。
3.各小组互相提问 ,讨论回答问题。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不应只局限于点, 而要普及到面。对较有难度的题,小组可以通过实验、讨论完成,也可由教师引导回答,或者由其他小组帮助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以利于及时的强化、鼓励,使学生意识到,这完全是自我才能的展示,进而增强学习、探究的信念。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利弊分析 篇三
【关键词】分组策略;能力分组;朋辈导修;师徒指导;混合分组
一、分组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分组教学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与希望,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但是,通过观摩多次公开课,课堂小组讨论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我们发现大部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走入误区。通过对分组模式的试验与优化,探索科学高效的适合我校情和学生学情的分组模式。做到模式规范化;操作方变化;实战效果化。从而使我校英语教学走出盲区、走出低谷。
二、具体分组策略
第一,混合分组。第二,按能力分组。第三,朋辈导修顾名思义,朋就是朋友;辈就是同辈。我们在此大胆引用这一用法,将高一(3)50个学生 进行自由搭配,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寻找最好的朋友做合作伙伴,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创造能力。
第四,师徒指导。教师对高一(4)班49个的基础知识、语言运用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等结成组内帮扶对子,确立师徒关系。可以是一帮一或一帮二或三。但最好不超过4人一组。这样可以达到“兵教兵”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
从2014年3月开始,对所分班级的学生按不同的分组模式进行实验教学。经过几个月的探究合作之后,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如下;(略)
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成绩统计;(略)从两次数据统计分析可看出,均分和及格率最高的是采用混合分组的高一(1)班;130和120分以上人数最多的是采用能力分组的高一(2)班;但是及格率最低,80分以下以及最低分也是在高一(2)班;采用朋辈导修分组方法的高一(4)班的均分和及格率都位于第二;采用师徒指导分组方法的高一(3)班的均分和及格率都位于第三。从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
四、四种分组形式的利弊分析:
1.混合分组
优点:
(1)学生会从活动过程中地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不足。
(2)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工作,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与人交往、协同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对学生的影响远远地超出了学校教学的意义,它会影响学生的整个人生。
(3)有助于成绩好的学生帮助低水平的学生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4)能够在不同性别、性格、学习能力、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建立起积极的、支持性的同伴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2.按能力分组
优点在于它能照顾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适应他们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能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和比较,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但是那些反应较快的学生就会觉得无所事事,进而无事生非,而那些做得最慢的学生则会沮丧泄气,失去学习兴趣继而放弃学习。因此,在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得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
3.朋辈导修
让学生自由搭配,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寻找合作伙伴,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朋友的力量胜过老师和长辈,因此合作兴趣也最浓。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满足他们的想象,发挥创造能力。但不利于挑战性问起的解决和尖子生的培养。
4.师徒指导
这是一个师徒相长的过程,师徒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师傅在尽力帮助监督徒弟的同时也不断完善自我。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缩小全班差距,有助于后进生的培养。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问题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究、运用、反思、改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J].外国教育资料,1988(5).
[3]刘涛,夏飞华.影响小组合作活动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11).
4.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篇四
同伴两个人之间怎么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相互合作,习惯了以后再过渡到四五个人、五六个人的小组合作。
细节2:四个前提条件准备好。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前要有起码的阅读了解。
第二,在合作前先让学生有自主的思考。
第三,激发学生合作的需求。
第四,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细节3:定期轮换分组方式。
关于分组,比较流行的是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我们的策略是定期轮换。
细节4:小组分工要明确。
这个大家比较熟悉。小组合作中谁做主持人,谁做记录员,谁做监督员,监督员类似于学习小组中的纪委,还有谁代表小组发言。代表发言之后谁来补台做补充性的发言等等。
细节5:“弱者”先说。
我们推荐“弱者”先说,爱表达、爱说话的学生再做概括或者做总结。这是我们的规则。
细节6:确定合作学习的时间底线。
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时间的底线?最少不能低于几分钟。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说我的观点,怎么也不能少于三分钟。
细节7:让学生发言以小组而非个人为出发点。
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应该是,“我们小组……”。
细节8:评价、反馈不能少。
老师评价和反馈,越具体越有针对性就越好。另外,还可以有小组互相评价,自我评价。
细节9:增加组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比如,让后一组对对前一小组的发言先做一番评价或补充提问,这样组际之间有了交集、有了互动。
细节10:用好差异资源。
让好的小组派代表面向全班展示,介绍他们是怎么合作。或者让他们加入不好的小组,让学生指导学生、小组来指导小组。
细节11:把一个小组的亮点和资源变成所有小组共享的亮点和资源。
不要做沉默的巡视者。
细节12: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像语文,就特地要求学生在其他同学朗读时,听重音、停顿、咬字准不准,是不是多了字、漏了字都要认认真真。
细节13:体现年段的特征。
避免常见的以低段的方式从事高段的学习。
细节14:体现学科知识的特性。
5.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如何备课 篇五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的语文教师备课应该做到:
一、改变备课的落脚点。
过去教师备课最终的落脚点是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将规定的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师“教”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最终也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它所要求的不是教师“教”而是学生“学”。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为学生设计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流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路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知道怎样做,因此教师的教案就应该变成“导学案”。使用学案的年级教师在自主备课的时候在学案上设计的就不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环节,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流程。以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时除了知道目标、重难点、教具准备等常规性的内容以外,备课时学习环节应该设计以下几步: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出示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的三分钟演讲、教师讲关于文章的故事等)
学生活动:学生如果能够通过三分钟演讲,自行导入,教师就不需要参与。
(二)、学习导航
学生活动:在学科长的组织下进行:
1、读题目,想一想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有导读的还得要读一读导读,了解主要内容及学法提示)
2、浏览课文,标出自然段。
3、初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
4、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处理生字、生词。
5、再次读课文标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注明原因,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问题(结合文中泡泡、课后题或向题目问个为什么等)。
6、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说的是个什么事?
使用学案的年级,学科长可以按照学案的预习导航部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处理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
学生活动:在学科长的指挥下进行:(具体怎样做应灵活多样)
1、小组内检查字、词、读文情况。
2、交流词语或句子的理解。
3、交流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原因。
4、提出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教师活动:帮助学科长组织小组内交流的顺序、确定展示的问题、确定展示问题的顺序、确定中心发言人、确定记录人等。
(四)、汇报展示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1、小组轮流展示学习收获(展示的形式多样),互相补充。
2、质疑问难。
3、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控制汇报的时间,用评价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汇报,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作业等。
二、教师的备课要改变以往的呈现形式。
以往教师备课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是用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教”;现在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考虑体现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导”,把所谓的教学环节变成学生学习环节。
三、打破备课的时间和空间。
以往教师备课往往是在上课之前进行的“三级”备课,上课的时候往往为了让学生围绕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学习,脑子里想的是如何控制学生,对课堂生成的一些东西往往把握不好,或根本就不当回事,丢失了很多有效的教育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为学生设计好学习的路线以后,学生就会按照这个路线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就有时间参与到学生学习中去,就会有时间去考虑怎样引导学生汇报、让那个组先来汇报、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评价、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汇报。评价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鼓励性、继发性,力争做到评价、点拨、引导一体化,课堂上不说废话。
6.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六
二、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4×4-1,5×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7.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优势
第一, 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 在学习任务下达后, 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第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自学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传统课堂上, 授课方式过于呆板, 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气氛沉闷,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合作学习教学中,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 在一边旁听 (观) 、指导、帮助或纠正, 学习气氛显得更轻松, 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彼此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从而促成他们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进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 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习环境更为宽松, 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 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动手实践, 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 提高了学习兴趣, 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数与搭配
理想的小组人数是4~6人。因为小组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发表不同见解、提出不同意见,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如果人数较多, 时间有限, 那么学生发言的机会就会减少, 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人数过少, 又会减少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因此, 为了让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又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小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6人最合理。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 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 使各小组的学优生、中等生、学差生合理搭配, 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与问题设计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 如果每个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完成, 一部分学生就会产生“投机”心理, 认为我不动脑筋也没关系, 反正有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依赖心理, 丧失独立思维的能力。
有的教师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 随意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实际上简单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太难的问题, 学生完成不了, 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布置小组学习任务, 问题难易要适度。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布局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思维活动, 要想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应该把独立思考作为合作学习的前提。有的教师为了表示讨论得“热烈”, 一开始就要求发言、讨论, 好像自己的学生成绩好、素质好, 不需要思考, 照样合作交流得“很顺利”、“很成功”。其实, 这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 只能说是毫无意义的学习形式。
教师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首先, 应让学生独立思考, 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进行讨论与交流, 使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审视、评判自己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 从而感受集体智慧、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优势。其次, 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 让思维能力弱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且有所感悟, 找到符合自己思维方式的解决方法。同时, 也要让那些思维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 从中能提出多个问题, 或对某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办法和途径。这样, 确保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小组学习时, 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创建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后, 不去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自觉性差的学生就不会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等其他同学得出答案;有的小组可能没有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 这就有待于教师去指导, 但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讨论结果是否有可取之处, 只要不符合标准答案, 就全部给予否定。这样, 不看过程只看结论, 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这也不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8.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 篇八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小组合作 数学模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由于这门课中包含很多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是很多学生学完政治后对它的一致评价,这时如果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即一切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话,则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比较低的,一些认真学习的学生往往也是为了提高成绩而学习,很少有真正为了爱好而学习的。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分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一、制定兴趣目标,让相同兴趣的同学走在一起
所谓兴趣小组,是指教师在一节课前,先分出不同的兴趣小组,比如研究课文小组、习题小组、书写小组等,然后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由选择这些小组,每个小组人员数量有明确上限,采用这种方式分好的小组,每个小组学生的兴趣爱好一致,这时一起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比如在讲授课文“心中要有一杆秤”(八年级思想品德苏人版)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这样的兴趣小组名称:“1.熟读课文组:将课文熟读数十遍,越流利越好;2.习题组:在理解课文的情况下,共同完成练习册中的试题,一起商量答案,保证正确率在90%以上;3.案例寻找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中或者自己身边所见的例子中寻找案例,并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记录下来,同时分析这些事件体现了课文中的那些知识点,等等。”这些兴趣小组设定完以后,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就会选择不同小组,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筋,倒是对朗读课文感兴趣,于是他们就报了这个小组,当课文朗读到了一定量的时候,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自然会非常熟悉,背诵也就不是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找寻,于是他们就选择案例寻找小组,这个小组需要大家共同研究课文,探讨出哪些例子可以支持原文,且需要在现实中寻找,因此看似容易的小组其实并不容易;最后喜欢做题的同学分在一组,在他们共同商量的基础上,正确率保证在90%以上,并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二、制定等级目标,让小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
小组划分的方式除了按照兴趣划分之外,还可以按照水平划分,即让小组学生的能力平均,这时小组的成员的特点及能力是不一样的,为了保证他们都能为小组奉献一份力量,教师可以在开展小组学习前为小组制定不同的等级目标,他们可以一步步地共同完成,也可以选择三三合作的方式完成。
比如在教学“杜绝不良嗜好”(八年级思想品德苏人版)一课时,教师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给小组同学制定等级性目标:“1.你身边的不良嗜好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危害?2.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目较简单,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嗜好都是不良行为;B.好嗜好如果把握不住‘度’,也会发展成为不良嗜好;C.要克服不良嗜好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D.良好的生活方式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这类题目比较简单,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3.回答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的案例,利用课文中的原理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如明明很喜欢玩电脑游戏,上中学后,因为学习紧张,他主动提出不再玩游戏了,但头脑总会出现游戏的激烈画面,在游戏和学习中,他最终选择了游戏,因为他觉得游戏的吸引力太大了,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该如何帮助他呢?)。”这几个学习目标是按照难易程度排列的,第一个问题是最简单的,不论是学习好的学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在书上找到,于是小组成员不妨直接将类似这样的问题直接交给小组中的学困生,让他们将答案找出来以后,给大家读几遍,从而大家一起对这个原理有所掌握。第二部分内容为一些课文中没有的题目,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很多中等生基本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就是一些案例分析或者论述题,这些题目小组中的学生可以一起探讨,优等生可以与其他学生共同商量,最后将答案总结出来。
三、制定整体目标,让小组同学自由表达个人意见
教师给小组布置的任务可以是一系列任务,比如上面一条中的任务,当然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任务,即整个任务就是一个主题,然后让小组成员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及合作方式,从而做到全组同学各司其职,每位学生都能有属于自己的任务,这样可以保证小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在学习“融入民族文化”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给小组同学布置了一个主题任务,即“您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中国文化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传承”。这样一个主题,然后教师就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小组学生自由确定如何完成任务,于是每个小组学生开始计划自己的学习方式及安排,某小组是这样计划的,首先大家一起看课文,然后给大家10分钟自由查阅资料和组织语言时间,随后大家坐在一起进行讨论,各自发表意见,并由一位同学将大家的意见记录下来,最后将答案汇总并精简后提交给老师,如果时间充足则可以找一些相关视频资料以备给其他同学展示时使用。这种看似自由的分组方式,需要学生在完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因此我们说这种看似偏离中心的学习方式,其实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总之,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秉着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小组活动中的各项内容。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既可以选择较为固定的学习模式,又可以选择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但一定要注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顺利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秀丽.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J].读写算,2014,07.
9.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 篇九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在我区实施了近两年时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个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大胆质疑,充分展示,深入探究,学生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合作意识得到显著增强,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如何发挥作用呢?
一、目标导引。学生毕竟是学生,即使他们拥有较强的自学探究能力,但对课标考纲的把握,对教材的解读,对每个章节每个学习内容应达到的标高和要求,也是模糊的,必须在教师的导引下才能完成。所以,教师在上课前要深入钻研大纲教材,明确重点难点,确立三维目标,科学设计学习目标和学习流程,然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导引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组织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当组织者和协调者。在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发言不够大胆,有的小组展示机会较少等等,这时教师应当加以调控,让发言机会多的同学让给发言机会少的同学,鼓励不敢发言的同学大胆发言,积极与别人沟通。对于发言机会不均等的小组,也要适时加以调控,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快乐。
三、点拨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时常会有学生因学习难度偏大而思维受阻,使学习陷入困境而不能深入进行。这时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对比、分析,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化,逐步排疑解难,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评价。每个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完毕,教师都要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一课时结束,教师应当对学生当堂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等给予总结评价。评价应当以激励为主,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应指出纠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反思不足的教训,进而使每个小组不断进步。
10.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
一、分组前目标任务要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有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我们学校的教研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谈水浒、讲碰壁、救车夫、怜女佣四个小故事,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然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前,既不给任务,又不给方法,学生分组后坐在那儿,老虎吃天,无处下手,如果这样的局面不及时扭转,我们的改革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将失去其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与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四、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当我们学习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是何等的严重时,开始生疑——那么人类能不能到太空中生活,或是到月球,或是火星上生活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小组进行讨论,当汇报时有的说“我们不能到太空中生活,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个距离太远了,人类没有办法到达。”有的说“月球上没有水,也没有植物,那我们去了吃什么?”有的说“火星上全是石头,我们住哪呢?”同学们说的这些都和问题有关,但没有说到问题的关键之外,这时,我因势引导学生:“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必须得有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要有空气、水,适当的温度。”“那么,我们看月球,火星上能不能满足人类的这些要求呢?”老师出示关于月球,火星上的自然情况,同学们自然得出结论,人类不可能到月球,火星上生活。老师继续引导,这说明适合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那我们应怎么做呢?这样就自然引入对地球的保护问题上了。
(作者单位 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镇第二小学)
11.浅谈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一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撑、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助;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执教意识。
长期以来, 传统教学方式, 已根深蒂固地驻扎在人们的心底,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的速度要快, 理念要新, 只有用新型的教育思维工作, 才能创建新型的课堂, 才有可能培育新型的人才。可见, 教师是决定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影响着课改的实施进程。
第二, 教师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到课堂时, 他们不会拥有与生俱来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的能力主要是我们老师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起来的;他们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也主要是我们老师循循善诱渗透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当下, 我们每个老师应该秉承的重要理念。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沟通等能力。但, 在小学阶段, 老师给予的方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指导中, 我认为:一、在小组分工方面, 教师要做到“异组同质, 组内异质”。二、在培养小组长时, 要用“以点促面”的方法, 着力去培养一批, 继而的工作就应该可以省时省力了, 相信通过长期的训练, 每个同学都有机会, 甚至能够胜任小组长这个角色。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养成。可以按照“自学———交流———倾听———总结———反思”的程序去尝试。四、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提出个案的特殊要求。五、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 以利于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三, 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回想我的学生时代, 那种老师的“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和学生的“认真听讲”“反复练习”的模式总也挥之不去。曾几何时, 感觉那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教学模式, 老师就应该讲, 而学生就应该学和做, 无可争议。然而此时想想, 数学课上, 我们除了老师教的方法外, 还会什么?还能会什么?有机会去学什么?记忆里更多的是课下与伙伴们嬉戏时残留的欢愉, 至于说, 从学习中获得过什么快乐, 实在搜索不到, 哪怕是支离破碎的, 也很难记起。如果说, 多年之后我的学生在回想小学的学习生活时, 能够谈及这段快乐的时光;能够想起, 在小组讨论时他们是如何争论得面红耳赤;哪个同学的观点令他至今难忘;谁的解题发法比老师讲的还经典……这些就是我现在的追求。所以, 在数学课上, 我一直在思考着———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综合应用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该内容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表面上好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 但它所涵盖的知识面较多, 靠学生独立学习、琢磨既需要较长的时间, 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研究问题的信心。所以, 课前我安排好同学带自行车的模型, 上课伊始, 就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先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短短5分钟的时间, 孩子们就真正地“走进”了自行车:有的从结构上探讨, 有的从种类上划分, 有的从功能上研究, 有的从原理上交流……看到他们热火朝天的学习情景, 很是欣慰, 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把已有生活经验同新知识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样一来, 如果研究“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前后齿轮的关系”就应该迎刃而解了。果然, 当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 有几个组的同学, 经过激烈的讨论、理性的思考、独立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幸福的笑容告诉我, 他们明白了。我想, 他们能够总结出规律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这种感觉, 一定会影响他们许久, 甚至一生。
12.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篇十二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 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合理分配小组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中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般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来分配每组的成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 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这样组内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 角色。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过程,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三、布臵难易适当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会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合作也会失去动力;如太难,小组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便会饱尝失败的苦果,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也就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设计的讨论题既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小组这一“学习共同体”的独创性、创造性。凡是遇到具有挑战性的、有一定难度的、值得探索的创造性问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四、灵活组织课堂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小组讨论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合作讨论也有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
学生进行讨论非常重要。
首先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讨论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目标,又要突出讨论特点,应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开放性,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和讨论活动不断处于最佳状态。
另外,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 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最后,为了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除了认真组织好小组讨论外,还必须做好小组讨论后的汇总工作。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学习、补充与交流,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新 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
要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在交往中,要训练学生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意见,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和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别人提出疑问时,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要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要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教师要加强交往中具体技能的训练,比如,别人说话时,自己应如何注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如何打断别人的谈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说话时又如何让别人有插话的机会;有不同见解不能统一时,如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只有
具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才能保证合作的效率。
六、进行合理的评价
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评价可以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
13.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 篇十三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课堂教学常见的学习方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技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有些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优势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合作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是低效、无效的。针对这些现象,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竞争合作;有效评价策略;高效
版的新目标英语教材,其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爱好、职业、家庭等话题,有利于教师把教学内容渗透到活动中,摆脱枯燥的重复训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有效的手段,它以小组为基本组成部分,互相帮助,相互指导,实现共同提高学习成绩。它的重要性在现代教学和学习中不言而喻。
一、开展英语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语言学习离不开主动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主动交流,对于口语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合作学习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和前瞻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适应,从一个小组中逐渐过渡到大集体中,有利于培养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必须在学生时代就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技巧。只有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真正适应在小组中学习,对于英语成绩的提高才有帮助。
2.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交流当中。每个学生为自己小组的荣誉会共同努力,不仅每一个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能够通过相互帮助和彼此指导促进学习进步。也正是由于小组合作的出现,学生还可以相互指出不足,改正缺点,丰富和完善每一个学生。
3.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从比较强硬的灌输方式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实现互补。
4.加强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老师通过分组合作教学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更加适合个人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发现自己不足,进而向老师请教,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对学生更加了解,方便实施下一步的英语教学。
二、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竞争合作的意识。分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合作学习、相互借鉴和指导,共同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组员之间的信任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2.分组和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分组的过程,老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尽量做到每组之间相对公平,成绩好坏的均匀,避免出现成绩好的一组,成绩差的一组,不仅违反了分组合作学习的初衷,反而出现成绩差的学生和成绩更差的结果,必须要合理分组。
3.合理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老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将合作小组整体和个人结合评估,让学生认识团队和个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实现对团队协作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合理公正地评估,对表现好的多加赞扬,对表现不好的多加鼓励,减少批评。
4.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策略。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到客观公正,把个人的竞争转变成小组团体的竞争,把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对整个小组的成员整体认可,真正达到“小组内部成员合作,组与组之间竞争”的目标,从而使评价的重心从鼓励个人孤身竞争达标转向大家齐心协力,合作达标。除此之外,组内成员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小组之间也可自评和互评,教师也有必要进行自我评价以及与学生合作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小组之内学会接受他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英语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观念,结合小组实际,寻求适合于学生的分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英语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杨书平。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承德职业学院学报,(3)。
陈红霞。初中英语合作性学习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9)。
14.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篇十四
学生有交流的强烈愿望时,给他一个表达的平台,给他一群倾听者。比如,漫长的暑假刚刚过去,教师组织一个读书分享沙龙,把学生按照读书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倾吐,然后形成文字,写出自己所读书的梗概,然后装订成册,成为自己班级的“百科全书”。在课堂上,往往有很多问题会延伸到课外的时候,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灯塔爷爷的朋友》一课时,最后他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有哪些好朋友? 你们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有趣的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七嘴八舌,面对这种状况,老师马上抓住这个契机说: “和同桌说说,也可以前后座位的同学聊聊。”水到渠成,一个个自由结合小组不吐不快。
有些学习上的困难,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让其他同学伸出一双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最终目标。比如,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有的学生对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境界”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这时候让他们结合小组,利用实例,来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看法,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信赖,往往能够减少分歧,勇于合作,加深彼此之间的默契,创造出一个和谐而美好的人生境界。
有了学习经验以后,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执教《东北大森林》,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文,找出描写的冬季的东北大森林的景物,品析作者使用怎样的词句描写了这些景物的特点,然后再读文,读出东北大森林冬季的美。教师副板书出示学习方法,然后按照这个方法,分组自学描写东北大森林其他三个季节的段落。当然,关于这样的合作学习,虽然很多教师在尝试,也存在歧义,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学习有时会把课文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对课文没有了整体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小组学习之后再进行很好的知识整合未尝不可。
在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时候,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学生积极有时间思考,交流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在组内得到充分的展示。只有这样,人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显示出来,让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和培养。不要水过地皮都未湿,就让学生草草收场。曾听过一节公开课,出示自学提示,一分钟阅读完后,学生交流不到2分钟马上组织学生反馈交流,学生分好小组后屁股都还未坐稳,能说出什么呢?这样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不要也罢!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要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很多教师分好小组后,好像学生就与他无关了,站在讲台上看教案或者在教室里转来转去等时间。其实,这时候老师的指导很关键,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学习动向,激励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为学生的参与创设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氛围,从而产生师生合作参与、和谐共振的激励场面。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她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分组时,一个小女孩走到她面前: “老师,我没有小组。”在陌生的学生和环境面前,这位老师亲切地蹲下身问: “你愿意和老师一个小组一起学习吗?”话应刚落,之前嫌弃那个女孩的学生们也围拢过来: “老师,我们也和您一组吧! ”女孩立刻破涕为笑。老师的一个小小举动,看似简单,但是不仅为自己课堂解了一个围,更是让整个课堂暖意融融。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要认准目标,明确分工
没有目标的小组合作,无章可循,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所以,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出示一下学习提示,然后让学生按照提示,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要轮流发言,一人记录,数学课堂上的数据,科学课堂上的实验现象,记录尤其重要。发言人是一个小组学习情况的外在呈现,择优的同时,还要培优,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进步,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这样学生轮番上阵,让每个同学站起来都可以侃侃而谈,不要总是优等生的表演,让面向全体学生成为一句空话。这也就说明小组成员之间分工不要固定,各个角色都要让每个学生尝试。小组也不要固定,隔段时间小组之间进行成员重新组合,让合作和学习都流动起来。
四、三年级以下不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倾听、合作、交流意识很薄弱,而且上课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如果让他们合作学习,只会乱哄哄地玩一阵,动一阵,合而不作,合而滥作。时间长了,就会有一批学生浑水摸鱼,长此以往,在老师浑然不觉的情况下荒废了,这样的小组学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更谈不到好的效果。
15.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五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充分的准备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进行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太简单了,没有合作的必要,太难了学生解决不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的,学生更是无法参与。充分铺垫,逐步扫清障碍,激发学生兴趣。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最大发挥,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习惯和能力尤为重要。在低年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初,教师可以多一些引领和指导,在生生合作的基础上融入师生合作。可以课前做准备的,鼓励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和自学,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功能,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满足和自信。教育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不但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讨论但是不要恶意中伤别人,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轻声,小组间不要互相影响。在反复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能在这种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提升。
三、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要培养善于肯定别人优点,也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五、重视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评价同样重要,评价是为了关注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如果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没有高质量的评价,势必影响合作学习的高效性。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确定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别人的优点,多鼓励别人,提出善意的忠告,并发现自己的不足,确立更高的目标。通过小组互评,有利于组内同学相互提醒完善,也有利于形成组间相互竞争,逐渐建立良性的课堂学习机制。教师在评价时,不但要关注学生合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能力及探究精神给予认可,使学生始终保持合作学习的热情。
16.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 篇十六
丰乐寄宿制小学 汤 瑜
摘要: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流于形式、忽视实效的现象。正确认识,明确职责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课堂之目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课堂教学
当前,教育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莫过于“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小组合作。一节课,有没有小组合作已经成为课堂是否高效的主要衡量标准。尤其是搞公开课,如果没有小组合作,那肯定不是一节成功的课。然而笔者通过听课发现,这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流于形式,对学生学习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有效作用。要想真正通过合作学习达到高效的目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正确认识,该合则合,不该合则不合
合作是为了解决个人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小组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能够使学生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否则就没有组合的必要。
二、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小组每个成的积极性
现在课堂上的大部分小组合作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学习优秀生的合作,优秀生讨论热烈,学困生袖手旁观,没有真正起到合作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小组人员分配不合理。小组成员的合理构成,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由六或八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这样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明确要求,提高效率
前面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相反,如果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则应该组成学习小组,因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小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己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不参与、不引导,至于讨论的是什么,教师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讨论很容易使学生偏离主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这样的课堂合作式教学,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正误、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
五、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六、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17.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 篇十七
小组合作学习在我区已经如火如荼开展近两年的时间了。要使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需打破教师长期固有的传统教学思想。因此开始不少教师抵触过,彷徨过。因为老师们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不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甚至出现许多老师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上一节课,再用传统教学模式“补锅”的现象。如此以来,不但使课堂效率变得低下,也违背了我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原由。那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学习目标要“明”:
学习目标即学生要在本节课需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达成的要求。教师可在课堂导入阶段简要说明。使学生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记在心,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明白自己这节课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就会使学生紧紧围绕目标去学,去思,去做。也就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打好基础。
二、导学提示要“细”:
导学提示是学生完成每一节课堂目标的阶梯。教师在设计导学提示时一定要“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才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实在。也可使一些疑难问题的坡度降低,这样也就照顾到一些中差生的学习,从而做到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导学提示的设计是高效课堂的重点所在。教师一定要设计细致。
三、课堂语言要“精”:
这里的课堂语言主要指教师的课堂语言。传统教学模式是一堂课绝大多数时间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听。长期的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一直改不掉这个毛病,一节课中还是出现教师滔滔不绝,重复不停讲的现象,生怕不讲学生不懂,不会做。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也不是叫老师不讲,但一定要做到“精”。怎么做到“精”?需做到:
1、不重复课件上的话。
2、不重复学生的话。
3、不重复教师自己的话。
四、讨论交流要“实”:
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环节中,通过听课发现一些课堂中许多学习小组围在一起讨论交流时,学生并没有真正围绕教师的问题去深入的讨论交流,较多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一些小组讨论时间结束了没有去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在争执谁先说的问题。讨论交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不“实”,那么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形式。因此教师加强小组长和组员培训和训练,教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会把讨论交流做 “实”,做“实”这一环节,高效课堂也就不用愁了。
五、汇报总结要“准”:
汇报总结是一个问题或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故一定做到“准”。学生及教师在汇报总结一定要把握问题或课堂重难点所在,准确作出评价和总结。为一个问题或一节课画上圆满的一笔,真正做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
在小组合作学学习过程中,优等生是一个小组的灵魂人物,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往往成了“收音机”或“复读机”,使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参与不全,不能很好的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参与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两极分化。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如果没有对合作任务的内容、目标做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学生有时不能很好的围绕重点展开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课堂秩序一团糟。课堂上一出现问题,教师就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是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使学生养成了不爱动脑思考的习惯。我们在课堂中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组科学,分工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顺利开展必须精心分好小组,并对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我们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后,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8人。这样不但可以优势互补,还便于开展公平竞争。其次,要选好组长。小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小组学习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一定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再次,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或者由小组的成员自行分工,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保证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二、充分备课,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教师一定要在了解学生学力、深入学习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用心设计出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时间、方式以及反馈形式等关键环节。在合作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提问,共同讨论,形成集体共同意见,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三、科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科学的评价,我们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办法,还要创设多种奖项,除了奖励分数最高的前两名小组外,还可以根据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另设其他的奖项。如:互助合作奖、反思进取奖、解题能手奖、优秀小老师奖、倾听质疑奖等。这样可以涉及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总之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丰富激励形式,使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更科学化、人性化。
四、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及素质
学生之间不存在太大的智力差别,有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质量较差,主要原因还在老师。其
一、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其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推荐阅读: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6-12
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7-11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09-03
如何培养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学科主持人09-12
历史小组合作学习06-15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07-23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07-3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10-09
小组合作学习音乐12-07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细则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