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10篇)
1.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 篇一
必修5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二、词类活用:
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三、一词多义:
1、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
2、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3、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
四、古今异义:
(1)于时**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
六、补充: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四、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五、特殊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六、本课成语: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萍水相逢 兴尽悲来 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 达人知命 天高地迥 人杰地灵 老当益壮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三餐而反(返)(2)小知不及大知(智)(3)此小大之辩也(辨)(4)而御六气之辩(变)
(5)而征一国者(耐)(6)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 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
8、且:
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
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⑥彼且奚适也,将要 ⑦且适南冥也。(将要;到、往;海)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9、乃:乃 而后乃今培风,才
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竟然
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10、修:未有知其修者,长
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
11、比:行比一乡,联合
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②挨着(天涯若比邻)
③处处(比比皆是也)④勾结(朋比为奸)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
12、数:
①细密(数罟不入夸池)②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④数目(愿得补黑衣之数)⑤计算(数不胜数)。
13、善:
①好,表答应(王曰:“善。”)②擅长(京中善口技者)③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4、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 五.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①而莫之夭阏者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之二虫又何知 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一、重点实词: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听任,准许)
2.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 篇二
一、立足要高远, 思维要打开
古文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呈现。我们知道, 古人把自己所描写人物的思想、个性彰显在古文中, 表达了自己的爱恨和憎恶。
1. 在古文中, 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人物事迹,
如大智大勇大德的蔺相如, 知错就改的廉颇, 忠诚的爱国志士苏武, 博学多能、疾恶如仇的张衡。因而, 我们能学习古人身上高贵的品质。这些能使我们的思想认识提升一个高度, 开阔我们的视野。
2. 在古文中, 我们可以学习古人运用得那恰到好处的写作技巧。
例如, 传记中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 (1) 正面描写:人物语言、行动、细节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等。 (2) 侧面描写:对比, 如《师说》中三组对比, 论证老师的重要性。衬托, 如《陌上桑》写秦罗敷的美, 文章大篇幅地运用侧面描写。 (3) 材料的选择、剪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的选材。
3. 在古文中, 我们可以学习到凝练、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这句, 使文章波澜起伏, 可见烛之武之智慧。
总的来说, 立足高远, 思维打开后, 对我们的文学素养、思想认识、视野开阔、写作水平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注重诵读, 加强积累
文言文, 毕竟距离现在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我们一定要注重诵读。古人在学习中一直强调对文章的诵读。“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因此, 只有反复诵读, 我们才能加强对文章的熟悉。高考都依据于课本, 源于课本, 都能从文本中找到影子。所以, 我们要对文言有很好的语感。
对于文言文的复习, 应以积累为主。在实际复习中, 我们可以先用一定时间带领学生把高中已学过的重要文言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梳理一遍。然后, 我们要带领学生整理过考纲中曾提到过的18个常用虚词的用法, 以所学课文为例做整理筛选。这样既复习了课内文言文, 又梳理了虚词用法。因为高考考查的虽是课外文言文, 但常用词汇的积累主要是在课内。所谓陌生的文, 熟悉的词正是这个道理。此外, 我们要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言篇章练习, 进行一定量的词汇积累, 提升语境意识。此外, 我们应合理安排文言文的复习时间。比如高三每周的三个早读, 可以分别安排一次语文基础知识练习, 一次默写, 一次文言文练习。这样就会关照全面, 合理推进。
三、翻译方法
1. 我们要让学生在读、背、积累的基础上, 培养语感。
2. 翻译要具有语境、采分点意识, 并熟练运用一些技巧。
除了大家熟知的“信、达、雅”标准中“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逐字逐句”原则外, 我们要让学生具有语境、采分点等意识, 并熟练运用一些技巧。 (1) 语境意识。因为句不离段, 词不离句, 所以古文翻译一定要放到语境中前后联系, 对照原文, 力求直译。直译不便, 酌情意译。 (2) 采分点意识。在翻译题中, 几乎每个需要翻译的句子都包含几个重要的采分点。在做题时, 我们应找出采分点, 并结合语境去推敲就能够准确翻译。这样做, 考生就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3. 翻译技巧。
具体来说, 有以下一些技巧。 (1) “留、替、补、删、调、增”技巧。①“留”即保留。这是指凡是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要保留, 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等。②“替”即代替。这是指代替词语意义已经发展、变化的古语为今语。我们在翻译时要用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双音节词。③“补”即补充。文言文中常常承前、启后省略句子成句。因此, 我们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出来。尤其是要注意省略的主语、介词“于”、宾语等。④“删”即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这些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里是没有相应的词替代的, 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 翻译时可删除。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⑤“调”即调序, 是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在翻译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定语后置句等时一般应调整语序, 以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⑥“增”即增加。在翻译过程中, 有时虽已经遵循了上述方法及技巧, 但句子仍不通顺, 这是因为缺少一些词语。这时, 我们就应该根据语境增加一些必要的词语。 (2) 其他一些翻译小窍门。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会遇到有个别词难以翻译。这时, 我们可以在结合语境的情况下尝试从以下几种情况展开联想:①是不是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组词 (组成语) 等。②在句子结构相同的句子中, 我们要考虑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的情况:词相关或相反, 是否是偏义复词;词相关, 或为同义词连用 (只译一个就可) 。③个别句子翻译不通顺是不是“特殊句式”的问题。
3.浅谈高中文言虚词的复习方法 篇三
复习文言虚词的传统做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归类整理好的文言虚词例句练习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解释某个虚词在不同例句中的不同词性和意义;二是利用高三教辅书上现成的虚词知识表格,让学生复习记忆。实践证明,这两种做法,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那么,如何提高文言虚词的复习效率,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虚词的用法意义,进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呢?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习一种探索,不只是获得一個知识性的结论”来重新审视传统的复习方法,我发现:传统复习方法缺失了让学生参与整理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文言虚词的复习效率,文言虚词的复习要发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虚词的用法、意义。教师要做的是激发兴趣、向学生推荐用来归纳虚词用法、意义的典型材料,教给学生整理、归纳、融会贯通的方法。
二、复习文言虚词的具体步骤
(一)明确文言虚词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虚词的表意作用虽不及实词来得实在,但虚词不虚,虚词有不可替代的语法及表意作用。比如,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kuí,人名)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 ‘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官名)。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比较“夔一足”与“夔一(而)足(矣)”,简洁是文言的特点,但过犹不及,缺少了必要的虚词“而”,会引起对实词“足”理解上的歧义(“脚”/“足够”),因此虚词具有组词成句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认识到虚词有不可替代的语法及表意作用,才能产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课文整理、归纳虚词的用法、意义
文言虚词的数量,依照现行高考考试大纲规定应掌握的是18个。针对这18个虚词怎样进行整理归纳,才容易掌握呢?利用学过的课文。那么,究竟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呢?
第一步:向学生推荐典型的课文材料,作为学生整理、归纳虚词用法、意义的素材。典型的课文材料要满足以下两点:在这篇课文中,某个或某几个虚词出现频率高,用法多样、典型;一定是学生学过的课文。例如:让学生整理“而”的用法、意义,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典型的课文材料;要归纳虚词“者、也”的用法和意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一篇运用恰当的典范之作;归纳虚词“之”、“其”,可以用韩愈的《师说》。
第二步:要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让学生在朗读典型课文的过程中,体会虚词的用法、意义,将各种不同的用法、意义进行整理、归纳。
例如:让学生整理虚词“之”的用法、意义。在课堂上,让学生首先找出使用了“之”的句子,对用法、意义进行比较、判断、分类整理,归纳如下:
1.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代人,可译为“他”)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事理,可译为“道理”)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不译)
4.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在这里提醒学生选择例句尤为重要。例句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为佳:一是出自学生所学过的课文;二是句子力求简短,避免烦琐;三每一种用法或意义只需一个例句。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又能复习巩固所学课文,可谓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利用课文熟悉的语言环境,在讨论、整理、归纳的过程中,学生能真正理解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第三步:指导学生将知识化繁为简、使之条理化。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整理归纳的亲身实践,对虚词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下来教师要引导他们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例如:将“之”的用法和意义抽象为:①作代词,可指代人,也可指代事理;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也可作音节助词。简明而条理化的阐释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的的操作,学生在查找,整理归纳,及老师的指导下就记忆牢固了。
(三)利用成语巩固、强化虚词的用法、意义
除了利用好典型的课文素材,还可以利用成语这一文化宝库。成语是古汉语浓缩的精华,在成语中保留着很多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虚词不能对这一生命力极强的语言材料视而不见。
例如:虚词“而”,在成语“华而不实(连词,表转折,译为‘却’)”、“涸泽而渔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侃侃而谈 (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础润而雨(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中,就有四种“而”字常见的用法和意义。
在学生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积累了一定的感性与理性知识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利用成语词典,出一份虚词测验题,让学生进行一次虚词抢答知识竞赛,这样通过抢答知识竞赛,学生既巩固、强化了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也能对成语有更准确地理解。
五年来,我一直教高三语文,在教学中,我推行这种做法。经过几年实验,证实参加实验的学生对虚词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同级的其他学生。在历次考试中他们遇到虚词题型,都能准确做出来,即使是古文翻译题他们也能拿到高分或满分,他们阅读文言文水平有明显提高。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采取有效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真正领会并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出相应的基本能力。
4.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篇四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
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导学案制作
纪学斌
2018.8 学习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教学方式:
1、学案与多媒体教学方式共同推进。
2、探究式学习。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猜一猜: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
你能推断出“弄璋”和“弄瓦”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课上学习: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典例分析:高考链接--探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人名)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人名),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人名)复以舟师造湘城(地名)前往
D、访(人名)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2.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正确吗? 鄙:卑鄙
3.元忠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chánɡ)史。太后曰:“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
不闲吏事 闲:空闲
即时训练: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1.辨析“应”在句中的实词义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借助句子外部语境来推断
2.选出下列划线句正确的一项
齐武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应当让他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3.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注:曩(nǎng):以前)
庶几:差不多
你认为这种解释正确吗? 二.代入推断法
1、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2、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典例分析:高考链接--探究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5·高考江苏卷)
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探究: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2.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疾病庀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B、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
D、终不复言
复:回答 方法小结:
即时训练:(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三.联想推断法:联系教材,联系成语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典例分析:高考链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2.岁凶,汝(地点)旁诸县多盗
3.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A 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2015·高考山东卷)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5.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探究: 即时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福建卷)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会合不可以期 期:约定 .
(二).探究,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是否正确。1.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2.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3.泽(泽,通“ 舍 ”)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三)联想教材探究,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邓愈镇江西,数延见(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2.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学不可以已。《劝学》)3.籍之以为厢兵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4.不以外夷见忽
(兰芝出来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5.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B.齐人未附 附:归附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五)联想教材,解释加点词的意义。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素善留侯张良”)2.引次江北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顾吾念之”)4.铨简秀士(“简能而任之”)5.进之布指算,不爽(“女也不爽,士贰其行”)6.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之进行判断。如: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追亡逐北
(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
6、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族”字义同“灭”字)含义相同相近(成语):
求全责备——求;民殷国富——富;登峰造极——登,文过饰非——饰;扶危济困——扶;比肩接踵——接, 探究:责— 要求,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殷—富裕;造—登上,到达;文—掩饰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济—扶助;比—紧接着,紧挨着。(含义相反相对:)党同伐异——伐,攻击;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夙兴夜寐——夜,晚;
夙,早;兴:起来;早起晚睡。形容勤奋。寤寐求之——寐,睡觉; 寤,醒来 避重就轻——就,接近、趋向 避:躲避 欲盖弥彰——彰,盖:掩盖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结构分析法小结: 即时训练:
1、(07年山东卷)王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
解释“减”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2、(06年浙江卷)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
解释“啜”、“畜”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3.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08天津卷)
解释“篡”、“贼”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步骤:分析成分→推断词性→推测词义 例如:
1.《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字,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2.《促织》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高考典例分析: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1.2000年全国题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分析:答案C “樵”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樵”作“取”的宾语,应为名词,指柴草。2.2005年浙江卷: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分析:“条”带有宾语“其言”,应该是个动词。结合语境,把“他的话”一条一条的分好,写在壁上。可以理解为“整理”。即时训练:
1.(04年浙江卷)(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解释“家”的意思并说说理由
2.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解释“缕”的 意思并说明理由
六、邻词推断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同义复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 考:敲打 2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 过:责备 3 成益愕,急逐趁之 《促》 趁:追赶 4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 《屈》 幸:希望
即时训练:1.北齐 颜之推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旨,举朝以为放达。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何意?
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
“剀切”何意?并翻译这句话。七.字形分析法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形声字:
“晴”形旁:表示事物的类别;声旁:主要起标声的作用。
会意字: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武”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高考典例分析:
解释下列句中“籴dí” 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2004全国I)
规律总结: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指南录后序》
⑵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即时训练:
(1)2006年浙江省试题(选句《蚊对》方孝孺)
天台生(人名)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yáng)于前。
(2)2006年全国卷试题(选句)
单于曾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3)2007年湖南省试题 翻译: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补充原文:宓mì子贱(人名)治单父(地名)。有若(人名)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qú也。”(试题原注:“臞”通“癯”)
(4)2008山东省试题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lí颈以塞责耶!”
(5)2009年全国卷2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知识积累: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词义与兵器有关; 凡“马、牛、羊、犭、鸟、虫”等与 动物类有关;
凡“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行)”等与人的行为 有关;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与地名或高地有关; 从“求”与毛皮关; 从“隹(zhuī)”与鸟雀有关; 从“系”与捆绑有关; 从 “攴(pū)”与敲击关; 从“歹”与死亡有关,从“月”与肉有关,从“页”与首有关,从“目”与眼有关。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贝”与金钱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 “攴(pū)”与敲击有关
八、通假推断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典例分析:
1、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2、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3、复之以掌。
4、卒然临之而不惊。
5、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6、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7、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即时训练:
1.2016年全国乙卷: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2.2016年全国甲卷
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
九、合体拆分法
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如: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即时训练:
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适当:
重法不用,而民自治
自治: 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小结: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一语境分析法、二代入分析法、三联想推断法、四结构分析法、五语法分析法、六邻词推断法、七字形分析法、八通假推断法、九合体拆分法 课后拓展: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18高考语文3)
A.余宰沭阳二年
宰: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
决:打开 C.代为治筐箧
治:备办D.奉母闲居
奉:侍奉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017高考语文1)(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18高考语文2)(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出处】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意】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11
喀左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之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
5.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篇五
阅读下面文段《陈胜吴广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 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鸣 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陈胜、吴广借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会天大雨,道不通,非已失期 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丹书帛曰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陈胜在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B 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C 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某事的睿智。
D 陈胜起义钱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我”叹息什么?(3分)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2分)
1.【参考答案】:B
2.【参考答案】:扶苏因为多次劝说(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3.【参考答案】:C
4.【参考答案】:
(1)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一)(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 (2)臣之妻私臣( ) (3)时时而间进(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二)(9分)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答:
(一)(10分)
1.(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2.(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3.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4.B你(A.任用/行为。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
5.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6.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
【参考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多项选择题)属于“隆”性质的是( )。
A.寒
B.轻
C.细微
D.臭
E.粗糙
【答案】ABCE
【考点】藏医药
6.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 篇六
1.了解并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常见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能准确地写出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2.理解、掌握那些含义基本不变,但结构方式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实词。
3.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根据该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作出正确的解释。
4.能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并做出解释。
5.了解文章内容和大意,对文章(或文段)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能够概括和归纳。
6.背诵默写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的部分。
【知识要点梳理】
文言文考查历来在中考中占有重要一席。因为,文言文学习不仅在语言层面上有助于吸收古代语言的精华,丰富现代汉语的写作表达能力,而且,它还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情操的重任。20xx年的中考,是使用20xx年3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及20xx年秋季使用新语文教材后的第一次中考。因此,在承继近一两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基础上,文言阅读试题的内容将有所变化。变化的依据就是新大纲的要求及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基于此,我们就要重视这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文言文的表述。
7.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篇七
一、体悟诵读, 不求甚解
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 它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 对诵读多加指导, 让学生读的得法。文学作品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涵咏诵读以起到熏陶教化的作用, 教师也正是通过创设这种情境, 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冲动。在朗读的过程中, 学生一边读, 一边听, 自然就会沉浸其中, 乐在其中, 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理解了这种情感, 文学作品熏陶教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对于有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比较深刻的哲理, 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 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所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 首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我国古代的语言之美,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不必对文言现象做过深、过细的分析, 即陶渊明所谓的“好读书, 不求甚解”。对于文言文, 我始终认为是属于工具性方面的东西, 学生完全可以在逐步深入、细读精读的过程中解决这些语言方面的问题。通过涵咏诵读经典古典文学,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文言文的陶冶功能, 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价值。
二、落实重点, 忌逐字逐句串讲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汉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手段都不可割裂地和古代语言文字有着血缘关系。学生阅读文言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障碍, 但绝不像学习外语那样毫无根基。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突出三个重点——常用词法 (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 ;特殊句式 (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古代文化常识, 以促使学生知识类化, 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掌握文言词法、句法的规律, 达到触类旁通。事实上, 一些浅显的文言文, 如果注释充分, 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 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 但日积月累, 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退一步讲, 文中有些非重点的难点, 暂时不懂也无妨。怕只怕教师完全代替学生去“读懂”, 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永远无法自己读懂。
三、加强文言翻译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要想准确理解文言文, 每一句每一词都要读懂。但是, 学生往往弄不懂句中个别词的意思, 怎么办?加强文言翻译训练, 既是目的, 又是手段。文言翻译是一项综合练习, 涉及断句、句式、语气、词类活用和虚词用法等各个方面, 在文言翻译训练中, 学生加深了对词语、语气的理解, 也积累了各项文言知识, 提高了文言语感, 所以, 加强文言翻译训练很有必要。文言翻译要字字落实, 以直译为主, 尊重原文句子的结构, 特殊句式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转换。教师示范的时候, 要实实在在, 可以把句子写在黑板上, 逐字翻译, 要多举例, 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 让学生练习, 可以安排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各自翻译一个句子, 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翻译所有句子, 之后, 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这样的教学方法要经常运用。需要注意的是, 学生手里大都有文言译文, 为了避免学生依赖工具书, 这样的翻译练习, 材料要选自课外, 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另外,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不借助辅导书的情况下把学过的每一篇文言文都翻译出来, 然后与辅导书上的译文对照, 进行订正。像这样, 加强翻译练习, 一定能够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
四、与课内现代文学作品中的语句进行比照, 深化文言特殊句式教学
课本的现代文中有一些因表达需要而出现的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同的句子。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援引这些例句来和文言特殊句式进行比照。讲谓语前置时, 我除了从流行歌曲中找歌词, 也从《我与地坛》等文章中找了些类似用法的句子来对照。史铁生《我与地坛》开头有一段描写:“四百多年里,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又散落了玉砌雕栏……”这段话作者有意采用了主谓倒装语序, 来突出地坛的剥蚀状、淡褪状、坍圮状、散落状, 突出了地坛的沧桑变化和荒芜衰败。这样再让学生理解上文言文中的谓语前置, 就会容易得多。又如“渺渺兮予怀”突出强调“我心绪渺远、想得很多”,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突出强调“老百姓认为我吝啬是应该的”。这种比较教学方法, 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陌生感、冷漠感和惧怕心理, 调动其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总之, 高中文言文教学急需用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思想来拓展文言文教学内容,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来努力实现新课程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索适合新课程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教法, 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改变目前高中课改的困难局面, 努力开创语文新课程改革辉煌美好的明天。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一件苦事, 也是件难事。言其苦, 是说要得到预期的结果, 需要花很大的气力;言其难, 是说有时花了很大的气力, 也未必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把“钥匙”交给学生, 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诠解文言文语词的能力是必要的, 也是教学的必然趋势。
8.高中语文文言文高效教学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业水平的测试,说得简单点,就是学生具有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那么,这种水平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怎么才能具有呢,那就要求我们能做到短时高效。而高效最为重点的就是课堂的高效。
要高效的课堂,语文教学也不能固守原来的教学方法,而我们组语文老师认为,语文方面最应该跟上课堂高效的就是文言文的教学了。高考文言文的分数是19分,但是翻译句子就高达10分,所以我认为高考中的文言文难度越来越大,而得分越来越难。布卢姆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学习分为三种,分别为零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三种,那么到底该怎样去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意义的学习呢?下面我就谈谈我们语文组在文言文教学方面采用的新方法。
首先,学习文言文也要像学习现代文一样,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文言文毕竟和现代文不同,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预习卷,标注清楚学生不好把握的词语或者句子,让学生自己课下独立解决。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课堂上就节省了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时间。当然,个别篇幅较难的文言文,教师可以选择较难的部分进行示范性阅读,以保证能准确地断句。但无论如何,文言文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文言文学习的前提是能读明白。而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其次,教师不要忽视的就是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我们在开始读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度地要求学生“不求甚解”“观其大略”,在轻松的读书氛围中,品味文言文文质兼美的特点,理解把握文章的内涵,以形成和保持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文章不是很难,让学生读完以后自己先概括一下文章主要写了那几件事?分别是什么?这样学生可以概括出来,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有学习文言文的那种压力了。
再次,教师不能再逐句讲解、分析文言文。而是要教师课下精心准备,为学生出一张学案卷。学案卷上要标注出重点的词、句子。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然后小组加以讨论完成。但是,如果知识点特别难的情况,教师还应该适当地加以点拨。
在讲解的时候,老师也要注意方法,特别难的,教师要变换不同的方法。比如“见”的理解,它一共有五个含义,有两个比较难理解,比如“表被动”和“表自己”两个含义,我们在讲解第一个含义的时候,可以多举几个事例,如“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再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等几个例子来理解被动。而理解“我”的含义时候可以举现在仍然使用这个词条的例子,如“见谅”,再举课文中的例子,“府吏见丁宁”来理解这个含义。
最后,文言文学习还是要把握住文言句子的准确含义的。比如2011年的辽宁高考卷,文言文翻译句子就高达10分,这样大的分数我们同学是不可以轻易放弃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10分得到呢,这就要我们平日的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地分析文言句子。而我们课本上的文言文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翻译最好的介质。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好文言句子的含义,我们还是要引入预习卷和学案卷。在学习文言文之时,教师要把比较简单的文言文句子放在预习卷上,要求学生课下参照课下注释或者和同学讨论来自己完成。
而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句子或者是特殊句式,教师要出一张学案卷。在课上,教师可以用大屏幕出示这些句子,然后让学生先来翻译,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翻译中找到他们错误的症结所在,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来点拨指导学生,最后再让学生来翻译句子。
教师要格外注意特殊句式和特别重点的词语的句子。比如,在《荆轲刺秦王》时学到被动句和定语后置句,那就要学生回忆以往所学的被动句的例子和定语后置句的例子。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学生就很难把握,这时候教师要不断地启发学生,学生会翻译成“太子和宾客以及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去送他。”我会让学生联系故事情节,这是刺杀行动,如果人尽皆知,那还是刺杀吗?然后让学生自己反复地琢磨翻译的方法。
除此之外,文言文的实词虚词也要记忆。那么文言文实虚词怎么记才能更快呢?我们可以使用课后作业的形式来完成。
当然,学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文言文,所以在课后作业或者是学案上可以进行迁移训练,教师可以找一些和课内学习联系比较紧密的课外文言文,然后让学生进行文言文训练,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文言文,也能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知识点都是出自于我们课本所学。或者找一些和课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来学习,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学习《荆轲刺秦王》后,再给学生一些关于豫让、要离等历史著名刺客的语段,学生也会很乐于学习。
以上的几种方法,归纳总结起来就是教师要实现教案学案一体化,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之前设计好课前预案、课上学案、课后作业。这三个学案要能囊括课文的所有内容,这样课堂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当然,这样教师的工作量就很大,教师可以分任务来完成,同一年级教研组的教师要通力合作,每个人负责一课,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文言文学习好比是在煲汤,必须是“文火慢炖”,我们要对文言文学习多下功夫,而且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这样,我们才能把文言文学通、学好,而我们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必须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当时间被用到极限时,教学必然从有效走向高效。
9.初中语文文言文《祖逖》复习 篇九
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课文注释:
①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祖逖(266321),东晋时人。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
⑩【廪】米仓,这里指军饷。
【部曲】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辞。意思是: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济,渡过江河。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字词详解
(1)祖逖(tì):(266321)东晋名将。字士雅,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
(2)与刘琨俱为主簿:和刘琨一起做司州主簿。刘琨(271318),东晋将领,诗人。字越石,中山魏县(今河北无极)人。司州,地名,今河南洛阳。主簿,主管文书簿籍的官。俱:一起。
(3)寝:睡。
(4)中夜:半夜。
(5)蹴(cù)琨(kūn)觉:踢醒刘琨。蹴,踢,蹬。觉,读jiào,睡醒。
(6)恶(è):不好。恶声,传说半夜鸡叫是不吉之兆。
(7)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舞,指舞剑。
(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睿,即司马睿(276323),东晋元帝,当时为琅琊王,任做丞相。以为,即以之为,派他做。军谘(zī)祭酒,军事顾问一类的官。
(9)京口:地名,今江苏镇江。
(10)纠合骁(xiāo)健:集合勇猛健壮的人。纠合,集合。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11)晋室:晋王朝。
(12)怨叛:怨恨反叛。
(13)宗室:皇帝的宗族。
(14)鱼肉:比喻残杀、残害。
(15)戎(róng)狄:我国古代称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16)中土:指中原地区。
(17)遗民既遭残贼: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残贼,残害,伤害。
(18)自奋:自己奋起(反抗)。
(19)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您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大王,指司马睿。诚,假如。命将出师,任命将领,派出军队。
(20)统之以复中原: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复,收复。中原,当时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21)郡国:指全国各地。
(22)望风响应:听见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这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23)素:向来。
(24)豫州刺史:豫州长官。豫州,地名,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一带。刺史,州的长官。
(25)廪(lǐn):官府发的粮米,这里指军粮。
(26)铠仗:铠甲武器。铠(kǎi)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27)将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28)中流:江心。
(29)击楫:敲打船桨。
(30)济:渡。
(31)屯(tún)淮(huái)阴:驻扎在淮阴。屯,军队驻扎。淮阴,地名,今江苏淮阴。
(32)起冶铸兵:起炉炼铁,铸造兵器。
(33)进:进发。
10.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教案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 2.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课时:3课时 第1、2课时
一、考点阐释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考试大纲》保留内容。我们要注意两点隐含信息: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范围,关键是理解教材中150个左右的实词;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的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态,又是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然而,文言文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不是仅仅靠积累就能解决问题的了,还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理解并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
二、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一)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推断练习】
(1)刑天舞干戚
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
(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形旁为舟,意思为 大船
(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形旁为 石,意思为 石阶(4)径造庐访成 形旁为走
意思为 到
会意字也可用此方法推断词义。
(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上 入 下 米,意思为买入粮食
(6)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左 目 右 間,意思为 从门缝中看,“窥视”(7)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题)“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8)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
(9)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
(10)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二)、字音推断法
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推断练习】(1)进住夏口(《赤壁之战》)(“住”通“驻”)(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倍”通 “背”, “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趣”就是通假字,通“促”,意为“催促”)(4)使有司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禁令),薄敛,已责。(《左传》)责, 意思为___________
“责”,《说文》:“求也,从贝,刺声。”王筠说:“谓索求负家偿物也。”“责”就是“债”字,但是它在上古可用作动词,兼有讨债的意义。它之所以从贝,是因为贝表示财。《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禁废除各种,薄敛(减少田租),已责(停止讨债)。”这是“责”的本义。
(5)“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苏轼《教战守策》)
“顿”字(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7)“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8)“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匈”(9)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罢
(三)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推断练习】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联想:“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把„„当作边境)
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系《鸿门宴》中 素善留侯张良,词义为 友好
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词义为认为„„奇异
4、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词义为
往,到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
属予作文以记之,词义为
嘱咐
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05年辽宁卷)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靠近
8、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2004辽宁卷)联想: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2006年高考湖北卷)
联想: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徒:只是
10、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宋史》
联想:严惩不贷
〖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贷 : 宽恕、宽免
(四)相似结构推断法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推断练习】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怙”对“恃”,词义为 依仗、凭借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用”,词义为 被任用
(3)文过饰非
(“过”与“非”同义)“文”对“饰”,词义为 掩饰
(4)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对“愈”
词义为
更加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简”对“择”
词义为
选择,选拔(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既然“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由“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奋勉”。
(五)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推断练习】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赤壁之战》
“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三国志 》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3、行将为人所并(将)
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提拔)
5、出则接遇宾客,入则应对诸侯(接待)
(六)语法结构推断法
语法分析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的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推断练习】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樵:木柴。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_______(2004湖南)“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
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2005年高考浙江卷)
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脯(杀做肉干)(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二者都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7、其罪当与童贯等。
等:一样,等同
句中主语为“其罪”,“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
8、(08广东)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嫁给)
(七)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倾斜)
根据“无景”与“美”意思相反,可推断“欹”与“正”意思也相反,即“倾斜”。
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粮)现代汉语中“绝食”指断绝饮食,以示抗议或自杀;而本句前文已交代“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下文又写太守苏琼“贷粟以付饥者”,那么这个“绝食”当指水灾后断了粮食。今义是主动地断绝饮食,此处则是被迫无奈断了粮,古今异义。
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2005年全国卷Ⅱ第8题A项)“辩”用于动词谓语“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富有”)之后,作宾语,应该是名词。由此可推断,选项释为动词“辩驳”有误。(“辩”的正确解释是“辩才”)
4、(07浙江)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敬佩)
第3课时
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而力耕。岁凶,汝旁诸县多盗。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诺。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曰:“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2004年全国Ⅱ卷)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诺:答应
D.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2、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
“我夫人有娠”(娠:身孕)“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3、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08天津卷)(篡:劫夺。贼:杀害。——主要依据对应互译法推断)
4、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08全国Ⅱ)
(檄:下令。喻:开导。——语法分析、语境分析均可,互为辅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江天一传(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首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具有至性
至性:纯厚的本性
B.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自若:和平常一样
C.州县望风内附
附:逃跑
D.间出逆战
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表现江天一“深沉多智”的一组是(3分)
①躬畚土筑垣以居
②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
③率壮士驰数十里
④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
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
⑥我不死,祸且族矣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天一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侍奉母亲和抚养弟弟,他说读书人应有好品德,才有好文章,可见他本性善良,品德高尚。
B.县令傅岩认为天一才学奇异,每次县童生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尽管他穷,家人又埋怨叹息,他还是如往常一样读书。
C.张献忠攻破武昌后,烧杀抢掠。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事委托给天一,天一率领部下与张献忠作战,很受金声赏识。
D.江天一被抓后辞别金声说:“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在刑场,高呼“高皇帝”,可见其重情好义忠心不改。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5.C(附:归附)。
6.B(①说明其勤劳,③说明其勇敢,⑥说明其重情)。7.C(“烧杀抢掠”是狼兵所为,天一去抵抗的也是狼兵)。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题jia12-07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常识10-23
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及原则11-14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办法论文09-03
高中语文字音字形复习08-20
高中文言文专项复习12-03
语文:文言文的复习法10-03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教案10-04
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10-31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桃花源记》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