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网格化管理(共12篇)(共12篇)
1.防溺水网格化管理 篇一
张村中学夏季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做好夏季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2、各班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考勤,严格审批假条,学生请假要有家长签名。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常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防、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人人懂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防事故(意外)的良好氛围。每季度至少出一期专刊(防溺水、防火、防传染病、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方面的内容),举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并充分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联系。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把安全问题讲实、讲严、讲细,要求家长切实承当起学生在校外的安全监护责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各科任教师,每节课要严格考勤,发现学生未到校,要及时了解原因,未请假的要及时与班主任、家长联系,并立即报告学校。
4、值周及巡河老师,要要准时到岗,加强值周及巡河力度,做好值周及巡河记录。
5、门卫(保安)要严格把关,关好大门,上学期间严禁学生随意出校门,严禁校外闲杂人员入校。宿舍管理员要严格住宿生考勤,做好安全教育,严格安全管理。
6、各班同学要严格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放学期间发现同学下河、塘玩水、捕捉鱼虾或游泳等不安全行为,要及时上报学校,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2013、5、2
2.防溺水网格化管理 篇二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网格,城市管理
1 城市网格化管理概念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 是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 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 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运行的新架构。它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 将管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 通过加强对单元格中部件和事件的巡查, 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主动发现、及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2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
2.1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思想, 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 将城市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 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 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 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如图1所示:
2.2 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 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 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 运用地理编码技术, 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 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 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
2.3 城市事件管理法
事件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受到影响或破坏, 需要市政管理部门处理并使之恢复正常的事情和行为的统称。事件大类分类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事件管理法则是指将上述各类事件纳入管理范围, 并按照不同的事件明确责任单位和处置时限的管理方法。
2.4 无线数据采集
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相应功能的信息采集器——装有“城管通”软件的手持终端在所划分的区域内巡查, 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相关信息报送到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 同时接受城市管理指挥监督中心和领导的工作派遣与调度。
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移动传输网络和LBS系统、短信网关、GRPS大客户平台相连接;手机终端用户通过移动GPRS网络以专用APN号接入GRPS大客户平台, 连接至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进行各类数据传输 (如:现场照片、地图数据浏览、录音信息、表单等) , 以及实现现场位置定位、短信收发、语音呼叫等功能。无线多媒体信息采集系统将采集的数据高速传输至数字化城市管理后台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协同处理。
2.5“两个轴心”监督和管理的分离
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 需要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 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和指挥中心, 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 将城市管理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 实现问题信息收集、问题处理结果监督及管理状况综合评价等功能。
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主管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门, 负责指挥和协调各专业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反馈问题处理结果。
3 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关键技术
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不同,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联系空前紧密, 3S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等共同奠定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技术基础, 即使是处于模式最终端的“城管通”, 也凝结了现代数字技术的结晶。在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框架内, 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机地合为一体, 实现了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高度统一, 并最终共同为管理实践服务。
3.1“3S”技术集成
“3S” (GIS、RS、GPS) 技术是现代空间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GIS是对多种来源的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 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技术支撑;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地或准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各种信息, 及时对GIS数据进行更新。“3S”技术集成是指将GIS技术、GPS技术、RS技术这3种相关技术有机地集成在一起, 实现空间数据的实时采集、管理和更新。“3S”技术及其集成是“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的关键。
3.2 构件与构件库技术
构件是被用来构造软件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分, 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构件库是把一组功能和结构有联系的一组构件组织在一起形成的有机地系统, 可以对组件进行查询、管理、编辑等, 类似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有许多结构和功能差异很大的子系统, 需要用到不同的数据库和软件系统, 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构件和构件库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3.3 中间件技术
所谓中间件就是位于平台与应用系统之间的具有标准的协议与接口的通用服务, 它是一个通用的软件层, 利用该软件层提供的API, 可以开发出具有良好通信能力和可扩展性的分布式软件管理框架, 用于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传送数据、协调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作业调度、实现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无障碍通信。
3.4 地理编码技术
地理编码是基于空间定位技术的一种编码方法, 它提供了一种把描述成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可以被用于系统的地理坐标的方式。地理编码服务实现资源信息与地理位置坐标的关联, 建立起地理位置坐标与给定地址的一致性, 在空间信息支持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应用。通过对自然语言地址信息的语义分析、词法分析, 自动和标准地址库匹配, 确定出精确的地理坐标。在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用到许多不同部门和类型的数据, 地理编码技术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集成和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3.5 移动GIS技术
移动GIS系统主要由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信息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 简称LBS) 和移动终端4个部分组成。移动GIS作为一种服务系统, 当用户与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交互时,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这个模型会动态地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
4 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2004年, 北京市东城区“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城市管理思想, 采用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 依托较为成熟的信息技术, 结合东城区城市管理实际需要, 细化城市管理单元, 理顺工作机制, 全面提升了东城区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2005年7月, 建设部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广小组, 确立了上海、南京等10个城市为先期试点, 并于2006年3月, 将天津、重庆等17个城市作为第二期推广城市。为了更好地在全国推广城市管理新模式, 建设部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 制订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4个技术标准和规范, 并于2005年5月通过建设部审核并正式公布, 于2005年8月1日执行。
5 结束语
本文给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明确定义, 并深入研究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基本构成和关键技术, 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该管理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Foster I., Kesselman C..The grid:blueprint for a new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M].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8.
[3]郑士源, 徐辉.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 2005 (3) .
[4]张超, 吴丹.城市网格化管理[J].城建档案, 2006 (7) .
[5]龚键雅, 杜道生.当代地理信息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模式探讨 篇三
一、网格化市管理模式及特点
网格化城市管理以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采用单元网格管理和城市部件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信息采集器,建立监督、指挥相分离的管理机制,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1]。
(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网格化城市管理是将城市管理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格单元之间的协调机制,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上报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再由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将问题派发给相应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服务企业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监督中心则对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业履责情况进行监督评价。
网格化城市管理以单元网格为基础,将网格内各种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称为网格化部件,将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所发生的事情称为网格化事件。网格化城市管理中既包括部件,也包括事件和人的行为。
(二) 网格化城市管理特点
我国较早实施网格化管理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随后又有多批试点项目在多个城市(区)相继开展,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行以来,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有:第一,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实现了传统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方向的转变,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第二,新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与科学的管理流程设计,有效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第三,新模式克服了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和技术障碍,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索;第四,新模式实现了沟通渠道的双向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民主化水平;第五,通过新型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城市管理者的执法行为,促进了城市和谐[2-4]。
二、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信息体系中的主要内容有绿地的网格划分、监督巡查方式和事部件梳理等。
(一)网格划分及监督巡查方式
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中,城镇绿地按照一定的原则被划分为一定大小的网格单元,形成不同层次的多级网格。依照管理对象的不同,不同属性的绿地的划分方法各不相同。如一般的公共绿地(如行道树、立体绿化等),应依据其行政属地、地理布局特征和易于管理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元,形成单元网格,并根据单元网格中事部件的数量,将若干个单元网格组合成一个责任网格;对于大型公园,可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管理区域划为独立的责任网格;对于病虫害监测则是把每个监测点的监测范围作为一个责任网格。
绿地的巡查监督方式应依据单元网格中绿地部件的数量来确定。公共绿地一般采用人工巡查方式,部件少的网格可以不单独使用绿地巡查监督人员,而由城管监督员一概负责绿地问题的发现、上报。如行道树,其栽种密度小,间距大,范围广,若单独指派人员负责发现一个区域的绿化问题,则会造成人力的极大浪费;而像大型公园这种事部件极多的场所,则必须单独派遣巡查人员来发现绿地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上报。在人口较集中的公园,或巡查人员难以到达的场所,可采用视频监控方式对问题进行快速发现。在城镇有害生物的监测上,可运用PDA等技术开发专业的有害生物采集系统,实现有害生物数据的快速采集[5]。
(二)事部件梳理
城镇绿地作为部件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范畴后,其事部件的确定就成为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公共绿地这一部件,应包括乔灌木、花草、附属设施、道路和水面等多种绿地要素,其发生的问题各不相同,采取的养护、处理方法和处置标准也不相同。如行道树这一管理对象,专业上可分为树木、树桩和树穴等管理实体,对于这3个实体其处置方法、处理时限都不一样。树桩或树穴盖板设施的更换一两天甚至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但对于行道树的补种则只能在适宜的季节进行。因此,经过分析,在城镇绿地专业网格化管理中,把公共绿地、行道树、古树名木等管理对象深化为15个二级部件,54个网格化事件,为绿地管理工作的细化深入提供参考。实际运行时,所有部件还需赋予相应代码并设计相应的图例,按照实际位置把所有部件进行定位标图,建立属性信息数据库和地理编码数据库。表1列出了行道树、古树名木和公共绿地的二级部件划分和网格化事件。
三、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及作用
(一)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
基于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城镇绿地管理,其工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1]。具体程序是:每个绿地网格由若干监督员负责(根据单元网格内部件数量来调配城管监督员和专门负责绿地巡查的监督员),对分管区域实行不间断巡视(城镇绿地根据其特性可确定每天巡视的时间,如6:00~18:00),发现问题后立即用“城管通”发送图文声信息向监督中心报告;同时监督中心可以开通群众监督热线电话接受来自社会公众和媒体的信息;监督中心得到这些信息后,进行甄别、立案,并将相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管理委员会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性质,立即派绿地养护部门到现场进行处理;专业人员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上报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即派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并收取核查结果,通过对两方面信息核实一致后进行结案,至此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结束。同时,这一处理过程将作为评价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具体流程见图1。
(二)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城镇绿地过去的管理模式中,绿地养护单位由于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监督检查的职责于一身,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发现问题后要由本部门来处理,发现问题越多,自身的工作量越大,造成管理质量、管理效率低下。基于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城镇绿地管理新模式将监督职能剥离出来,将问题发现、监督和处理的主体一分为二,各负其责、互动促进,使城镇绿地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克服了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等弊端,真正建立了城镇绿地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了绿地养护质量,更好地发挥城镇绿地的生态、休闲和景观功能,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应用实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规划、筹备、建设、配套的全过程中也应用了网格化城市管理,而且世博会的生态、环境建设依托网格化管理的科技手段,贯穿于城区各个环境整治工作中,成效显著。此次世博会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以改善公共绿化面貌为目标。结合网格化的推广应用,摸清绿化林业底数,完成了80公顷街道的绿地升级改造、内环线内10万株行道树及其配套设施的更新改造。按网格化管理要求,完善了绿化管理的部件、事件的标准规范。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依托信息化、网格化手段,建立全覆盖的绿化养护管理应急联动机制。例如,宝山区实施网格区域定点监测“绿、黄、橙、红、黑”五色环保预警模式。对各网格内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强度、环境信访矛盾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测评。该网格化管理模式自推行以来,占宝山区总面积36.7%的网格区域的环境陆续得到了改善,大大提升了宝山区的环境质量[6]。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已成为强化我国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城镇绿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范畴,成为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内容之一。由于城镇绿地本身的属性,构建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的信息系统必须依据相应的原则建立在与绿地管理相符的基础上。构建城镇绿地网格化管理系统,着重解决绿化专业管理的问题,既是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拓展应用,更是对城镇绿地专业化管理的深化,是绿地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142-148.
[2]陈先毅,施倩.对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的理论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6(1):76-80.
[3]阎耀军.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2):76-79.
[4]姜爱琳,任志儒.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6):222-223.
[5]刘书华,杨晓红,蒋文科,等. 基于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3 , 19 (4) : 147-150.
[6]城市网格化管理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J].中国城市经济,2008(9):47.
4.防溺水网格化管理 篇四
1、上下“联络”。网格长是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承担着上达社区、办事处,下联社区居民群众的工作任务,在遇到超出处理能力范围的事件,要及时上报。
2、采集“信息”。网格长要熟悉和掌握所辖网格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波动人口、商业网点、驻区单位等信息的基本概况。经常新、及时地将网格内的基本信息报社区工作站信息元,确保数据信息库基本信息真实、准确。
3、便民“服务”。网格长在接到电话后,要将各项服务的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居民,并及时受理居民群众所需的计生服务、低保申请、困难救助、廉租房申请、民政优抚、残疾人服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社会保安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任务。
4、安全“监管”。网格长要将所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做好督促整改工作。要积极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辖区秩序的维护工作,发现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社区和派出所的同时,做好劝告、引导教育工作。
5、卫生“监督”。网格长要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好督导,经常性的督促辖区内单位和商业店铺,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同时要对网格内的“牛皮癣”、小广告及时督促清理。
6、维稳“接待”。网格长要掌握所辖区域内的社情民
意,几号民情日记,做好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及时向社区、办事处反馈区域内的重大社情民意。
7、文明“传播”。网格长要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任务,引导社区居民开展移风易俗,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积极落实计划生意工作目标,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栋、五好家庭活动作为自觉行动。
8、政策“宣传”。网格长要及时吧中央、省、市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宣传到所辖居民群众中,引导居民把上级的决策、方针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架起政府、办事处、社区联系居民的连心桥。
巴彦南路社区
5.小网格大舞台 网格化管理见成效 篇五
——隽水镇网格化管理工作总结
隽水镇下辖11个社区,8个行政村。近年来,我镇积极探索综治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组建文化水平较高、训练有素的村(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精细网格化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一本三化”社会管理新体系为出发点,以组建“综治维稳,便民服务,网格管理” 三大中心为基本点,建立“公共服务、信访接待、社会矛盾联调、集中办公”四大功能区,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具有隽水特色的新路子,使全镇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百強”,全市“十强”行列。
一、科学划分网格 实现精细化管理
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在尊重村(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坚持尊重传统、着眼发展、便于管理的原则,以村为基本单元,将我镇辖区八个社区、4个城中村划分为120个网格,每个网格配一名网格管理员,从而实现管理服务的全方位覆盖,做到信息的上通下达。
二、精心组建村(社区)网格管理员队伍,加强队伍管理
按照市、县文件精神,全镇按照“街巷定边、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网格划分,每300--500户、人口1000--2000人划分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社区干部和一名网格员,同时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各单位志愿者服务队伍不得少于10人,形成以社区干部、网格管理员、志愿者为主体的“三位一体”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格局,实现综治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及时收集联络网格的居民居住动态、综治维稳、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协助村(社区)做好治安防范、房屋出租户与流动人员管理、纠纷调解、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的职责,并及时做好信息上网工作。
此外,隽水镇还专门聘请退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和村(社区)德高望重人士组成矛盾纠纷化解小组,专门负责调解矛盾纠纷。
三、健全各村(社区)网格管理员工作制度,建立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例会制度。镇每月召开一次各村(社区)综治办主任工作例会。各村(社区)每月召开一次所辖网格管理员、协理员工作会议,各村(社区)网格管理员、协理员之间共享情报信息,交流沟通经验,讨论、协商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推动各部门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主动对接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以人口信息变动为轴心,跟进服务、跟进管理,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协调配合、良性互动。通过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与自主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大力推动了矛盾联动化解组织结构、工作流程、技术平台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使各类社会矛盾实现了由过去多层次逐级化解转变为社区、街道、部门“扁平式”联动操作,直接化解,从而流程不断优化,环节极大减少,效率大大提升。仅今年隽水城区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3.8%,其中社区化解达到97.8%,有效实现了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的目标;通过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与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对接,充分利用全镇网格管理中心,84名网格管理员队伍和36名兼职网格管理员,加强了基层监管力量,优化了工作流程,强化了食品安全网格化、扁平化、社会化监管,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从部门管理向综合管理、从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通过推进消防部门与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对接,充分利用“数字网格”,在火警处置中实现了快速精准定位事发地点、快速拟制救援最佳线路、全面掌握周边情况、全面掌握人员详细信息,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三是建立定期走访排查制度。实行一日双巡制,即工作日每天上、下午各次,每次巡查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做到“三个必访”、“三个必看”、“三个必查”、“三个必巡”。即访老党员、访楼栋长、访社区志愿者;看孤寡老人、看困难弱势群体、看计生对象;查食品安全、查矛盾纠纷、查重点人群;巡市政设施、巡环境卫生、巡消防安全。并将每日工作内容做好工作日记。
四、“小网格”服务“大民生”,实现网格服务人性化
隽水镇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很大,流动人口、流动摊点较多,人居矛盾突出。为此,各村(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使“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成为真正的“为民、惠民、便民”工程。一是民意诉求有渠道。对镇、各村社区领导的联系方式进行公开,镇、各村社区安排专门接线员,并不定期由网格长、各组组长召开民情洽谈会,对能调解解决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不能及时解决的,整理归纳,跟踪处理,及时反馈,形成了广覆盖、高效率的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二是居民满意度提高。2012年3月,网格管理员正式上岗,下沉到社区每个角落,通过她们认真履行信息釆集、综治治理、计划生育、城市管理、民政服务、劳动保障、农业科技、文化体育、合作医疗、土地审批、食品安全、证照代办等十二大职责,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由于网格管理员中绝大部分属女性,故被居民群众亲切地称呼为“格格”。三是志愿服务处处开花。由网格长和社区工作人员、楼栋长、群众工作队成员组成,每天网格走访,及时解决社区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6.“网格化”管理 篇六
一、问题的提出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基本单位,事情既繁杂又无序。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常常因考虑不全面、措施不到位和力度欠火候等原因显得力不从心。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验,我发现采用“网格化管理”能够化繁为简,促进了班级管理效率,实现了班级无序管理的“大逆转”。可是哪些方面可以采取“网格化管理”?又怎样具体操作呢?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策略一:把“座次表”和“学习小组划分表”合并
很多时候,“座次表”和“学习小组划分表”是分开的,表多而乱,不如把两个表合并在一起,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学生角色的分配和在小组中的方位的结合,提高了教学效率。图表一:原始的“座次表”
(备注:A-H是指学生。)
原来的表格:该表的用途很单一,跟学习等量化指标没有直接的关系,是一种表格式管理的浪费。
图表二:原始的“学习小组划分表”
原来的表格:该表只是单纯的划分了小组,没能体现组员的职能划分,作用不大。图表三:把图表一和图表二合并之后的新表格
我的做法是:小组按照学习情况划分为四个等级,每组中的1号是学习组长,底下划线的同学是纪律组长。优点是该表把“座次表”和“学习小组划分表”合并了,划分了小组成员的职能并清晰地表明了组别,学习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安排学习任务和习性任务的日常检查;纪律组长则负责协调本小组的学习和活动纪律,为学习性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便于学习小组的操作运用。
策略二:优化类似表格,使之同化形成“班级行政运行结构表”
很多班级要么没有运行结构表,要么管理不细化,造成班级机构不清,职权部分,学生管理混乱;要么安排凌乱,不系统。图表一:班委划分表
说明:该表只是点明了班委的组成人员,但是没有确定班委和班级其他机构的地位,造成管理上的不必要的麻烦。图表二:团支部结构图
说明:该表只是粗略地勾勒出团支部的结构,但没能表露其职能和班委的关系,会造成班干部之间的职能冲突,降低管理效能。
图表三:新设计的“班级行政运行结构表”
班级行政运行结构表
我的做法是:首先,新的图标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点明了不同的机构在班级中的地位,依次是:班委>团支部>学代会>黑板报小组;其次,在每一种机构中,智能的重要程度以金字塔式呈现;再次,点明了不同机构的职责,能够让机构成员明确责任和任务,避免管理上的冲突。
策略三:对繁琐的事务使用图表实现“自动化管理”图表一:班级财产保护区划分表
班级财产保护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责任不明确,财产常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造成财产损失之后,常常是望“损”兴叹,但是使用图表划分责任区、安排责任人之后就会较容易地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己要照价赔偿。
2.责任人平时注意查看和保护,发现问题,及时保护、制止和报告。图表二:卫生区划分表
过去往往划分不明确,容易造成能干的学生抱怨,懒惰的学生越来越多,通过细化卫生区,划区定人,效果良好。
备注:同学们要按照表内自己所辖的卫生区,注意平日的清扫和卫生保持工作,遇到大型卫生清扫时大家要一起劳动,既要集中突击,又要分组击破,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讲求细节,克服懒惰,追求实效,达成任务。
我的做法是:让每位责任人要对自己的责任区负责,组长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检查,卫生委员则对该小组的卫生清扫和保持进行监督。清扫的程序:卫生委员→值日组长→责任人
三、取得的成效
“网格化管理”呈现出整个班级的运行是以班委为核心、团支部和学代会为两翼以及值日小组、学习小组和黑板报小组为骨干的运行网络,进行各项活动,相关同学都知道自己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位置,能够以尽可能大的效率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通过运用“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班级无序管理的“大逆转”。在班级中,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任务,学生自己有条不紊地进行自我管理。教师们从繁忙的班务中解脱出来,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四、应注意的问题
1.应对有关同学进行相应地专门培训。如果只是把这些表格贴在墙上就不闻不问了,那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2.班主任或教师要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开始的时候,表格式管理运行难免出现困难或者困惑,这时候教师要及时跟上指导,使其成为习惯。
3.尽可量地让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和引领者,活动的主角是学生。
7.防溺水网格化管理 篇七
一、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作为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工作组织的一项创新举措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1]46号) 中首次正式提出。2012年5月25日, 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五部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街道乡镇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公通字[2012]28号) , 进一步明确了消防安全网格划分、工作目标、“网格化”管理责任和主要工作。实施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 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 解决基层消防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问题;以行政村、社区为“中网格”, 细化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消防管理职责, 解决经常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以街区、居民楼院、村组为“小网格”, 成立群众性消防组织, 解决日常防范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切实将消防安全纳入乡镇 (街道) 和村、居民委员会的社会管理事务, 是消防工作社会化落实到基层社会管理触角的有力举措。其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提高消防安全动态管理;二是有利于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三是有利于提高火灾隐患的整改效率;四是有利于增强小型场所的火灾防控能力;五是有利于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德惠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现状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 松辽平原腹地, 幅员面积34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20万亩, 全市总人口100万人, 农业人口80万人, 辖12个镇、4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308个行政村, 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消防安全管理难度大, 因此更需要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2012年, 德惠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德惠市消防安全网格化排查整治实施方案》 (德府办发[2012]42号) , 德惠市防火安全委员会下发了《德惠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 (德防安字[2012]9号) , 德惠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实行消防安全网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 (德公安[2012]35号) 。全市按照按照“网格化”划分要求, 划分以乡镇 (街道) 大网格20个、划分以社区 (行政村) 中网格318个, 划分以居民委组 (社、队) 为小网格1926个。并选取郭家镇、菜园子镇、岔路口镇和胜利街道办事处为示范点, 通过举办现场会和全市乡镇长、村“两委“负责人消防培训班等方式, 组织参观学习, 为规范全市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当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上热下冷
部分基层单位对网格化管理工作认识不够, 存在参加市政府动员部署会议, 领到上级文件后不落实等问题, 个别社区、行政村既未对本级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也未开展“网格化”消防安全大排查。甚至有的基层领导对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不了解, 更谈不上组织领导, 工作不是主动作为, 而是被动应付。
(二) 重部署轻落实
一些乡镇街政府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名义上设置了消防办公室, 实际上没有真正发挥基层消防工作组织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仅仅将网格化管理职责和制度挂到墙上, 没有将责任明确到个人;仅仅设置了专门的消防档案柜, 没有建立完善的辖区消防工作档案和防火巡查检查记录;仅仅张贴了几张消防宣传海报和标语, 没有按季节火灾特点及时进行更新维护, 致使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
(三) 检查突击式
一是对管理对象的底数不清楚, 特别是对辖区“三小”场所排查不彻底, 台账登记不翔实;二是以突击式管理方式整治火灾隐患问题, 被动应付上级机关检查, 造成消防安全管理效率低下。
(四) 缺乏长效机制
个别乡镇街没有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长效管理机制, 缺乏监督和激励机制, 缺乏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检查考评。对于火灾隐患整治局限于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热衷于搞突击检查, 对如何改善辖区消防安全环境缺乏一种长远打算。
四、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在“网格化”管理中要注重群众消防意识提高
在深入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中, 我们总会遇到群众的消防意识不够, 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消防机构或几个职能部门单方面的管理, 失去了更重要的群众参与。而“网格化”管理思路, 在工作上的划分, 并没有改变或者涉及到群众消防安全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他们只是被动的参与进“网格化”的划分, 因此, 要将“网格化”管理工作思路向人民群众及时的宣导, 鼓励引导人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到“网格化”管理的各个环节, 自觉、主动做好身边的安全防火工作, 积极参与消防工作, 及时监督、举报发现的火灾隐患。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巨大作用。
(二) 强化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组织机构和管理的落实
乡镇街道管理机构少、人员少、兼职多, 单独成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很难以实体化运作。而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既管理公安政法, 又承担着各项社会管理事故的综合协调作用。所以应依托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乡镇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办公室或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的职能由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履行, 同时明确乡镇街道综治办作为负责消防工作的机构, 配备专 (兼) 职消防工作人员, 整合民政、安监、工商等相关所站的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 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统筹组织、同步检查考评。
(三) 进一步规范网格化管理工作措施
乡镇、街道“大网格”:一是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 研究解决消防安全工作重要问题;二是完善城乡消防规划, 加强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使之满足灭火救援需要;三是协调指导本乡镇街消防工作开展, 着力解决消防安全重点、难点问题, 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档案和消防工作制度、建立辖区重大危险源、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等消防工作基础台账, 并针对辖区可能出现的重大灾害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四是针对本乡镇街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例如德惠市在春秋两季重点开展了柴草堆垛进屯专项治理;五是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 明确职责分工, 每季度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模拟联合演练, 德惠市已建立16个乡镇政府组织消防队和1个民办志愿消防队, 并在现有16个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基础上, 划分3个联勤战区, 加强灭火救援、消防宣传和“网格化”管理工作。
行政村、社区“中网格”:一是建立健全本村、本社区包含消防安全检查、重点单位、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及火灾防控弱势群体等情况的消防工作台账;二是每月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 及时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对无力整改的火灾隐患, 报所属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办公室及所属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三是制定村 (居) 民防火公约、在主要道路、街区设置消防宣传标语;四是根据行政村、社区实际, 设置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和消防取水设施;五是建立志愿消防队,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德惠市已建立了308个配备农用四轮水罐消防车等简易灭火器材的农民志愿消防队, 并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街区、居民楼院、村组“小网格”:一是义务消防组织进行经常性防火巡查;二是配合协助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及公安派出所开展相关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8.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证研究 篇八
[关键词]乡镇网格化;社会管理;实证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Grid Management of Ximi
Li Linw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Liaoning 116024,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any social problems continue to occur, It is thus advisable to bring a modern management methods to the demand of moder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2012, Zhengzhou Municipal Council and Government proposed the long-effective mechanism of relying on the people to prop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This mechanism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grid-based management. The government also raised an urgent need to blaze new trails on work mechanism and to strengthen found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help the new urbanization, Xinmi carry out the grid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Xinmi implementation of grid managemen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operation,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I hop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to improve grid management.
Key words:Township Grid; Social Management ; Empirical Study.
一、引言
网格化管理模式始于北京,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建成启用了全国首例“网格化”管理系统。此后浙江、上海、湖南、山东等地以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打造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郑州市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新密市作为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紧随郑州市步伐,在郑州市总体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行网格化管理。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了诸如工作机制不规范、条块融合度差、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公共服务相对较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将对上述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的完善网格化管理,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新密市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背景分析
(一)新密市实施网格化的原因
2012年2月24日,河南省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全市转变领导方式创新党务工作大会上提出,要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并在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惠济区老鸦陈办事处和新郑州市梨河镇进行试点。4月27日,郑州市召开了“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观摩推进大会,会议主题就是要在全市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并把此作为郑州市三大主体工作(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网格化)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促进城乡各项基层工作任务的落实,新密市抓住此次契机,按照《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郑发〔2012〕8号)要求,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新密市的基本情况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隶属省会郑州,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97200(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密市是全省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
三、新密市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设置机构人员。新密市成立了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为常设议事协调机构,内设综合协调、网格管理、督查考核、信息宣传、技术保障等5个科室,配备了20个编制,全额预算管理。按照全员定格的原则,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347个、三级网格3372个,共下沉群众工作队员1025人、乡(镇)办工作人员1331人、市直职能部门人员6329人,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联村全覆盖,群众工作队驻村全覆盖,公职人员担任三级网格长全覆盖,职能部门人员下沉全覆盖)。
nlc202309051158
(二)配备硬件设施。按照一级网格“八有五上墙”,二级网格“七有四上墙”,三级网格“两有三显示一建立”的统一规范,进行了硬件建设。高标准建好市、乡、村三级信息平台,统一为乡镇办、各村(社区)和基层网格长配备了电脑、手机终端等必要设备。在广播电视台、《新密时讯》分别设置了专题专栏,城乡共设置大型固定宣传牌20个、张贴标语8300多条,向群众发放明白卡、公开信近百万份,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为网格化管理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明确职责权限。按照“市级统筹、乡镇办管理、委局保障”的要求,在由乡(镇)办统一管理、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块”上侧重排查问题、“条”上侧重处理问题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促进条块融合。乡(镇)办、村(社区)网格人员对本网格内各项工作负总责,主要职责是“排查问题、协调人员、配合执法”。市直职能部门下沉人员对本网格本部门业务工作负责,主要职责是查处和解决对口业务问题,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群众工作队员对所驻村(社区)整体工作负连带责任,主要职责是督促、配合、帮扶村(社区)各项工作,并下沉到三级网格,履行本级网格长的职责。同时把50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汇编成册,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四、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及困境
(一)网格化工作机制缺乏规范性。因为处于初期阶段比较注重物理形态上的组织架构的搭建,党组织主导下网格化运作的化学机制尚未正式形成,[1]只能探索与运行并行,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新密市下派7000多人,分布在全市1001平方公里数的土地上,管理难度前所未有,管理成本迅猛增长。起初为应付检查,一哄而上,后来是逃避工作,考核期慌忙补漏。
(二)行政色彩浓厚,条块融合度较差。在制度设计上,虽然充分赋予了一级网格,也就是乡镇办对下沉工作人员的调配权、使用权和评价权,但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影响,部分乡镇办对下沉的工作人员不敢用、不会用,加之市直部门人员的观念转变不足、配合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致使一级网格的区域统筹和综合协调力度不够、条块融合较差。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拖延无作为等现象。
(三)网格人员管理存在缺陷,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由于乡镇办部分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缓慢,配备的社管通手机虽然多次培训,仍不能熟练操作,尤其是多数二级网格缺乏电脑操作人员,信息平台不能正常使用,影响工作的快速开展和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一二级网格长怕问题、怕麻烦,不愿意也不善于利用平台处置解决问题,造成信息平台对矛盾问题的统筹协调和评判裁决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网格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为每一户居民建立非常详细的档案,建立低保、退管等工作台账,这些都要求工作人员认真、细致、效率高,且负有责任心。[2]
(四)公共设施及服务有待加强。与大城市网格化管理相比,基层网格管理在人员和设施配备上都不尽完善。乡镇的建设资金多来自政府财政投资,而之前政府对乡镇的投入相对较少,公共设施缺乏,对乡镇留守老人和儿童更是关照不足。在工作中,由于有些乡镇地域复杂、工作范围大,特别是有些二、三级网格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缺乏工作、用餐、休息等必要设施,造成“下的去、沉不住”现象。
(五)居民综合素质较低,社会参与不足。作为乡镇(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举措,网格化管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参与乡镇(社区)居民参与效率低,认同感不强的矛盾。但事实上,乡镇(社区)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在二、三级网格之中,居民并未积极参与到乡镇(社区)建设当中来。[3]乡镇居民多是老人及留守儿童,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事物缓慢,乡镇村社的工作者的技术能力不足,多是靠威望获选,对于新型网格化管理也当做是上级的命令,参与度较低。
五、推进和完善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创新。按照“集中采集、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原则,全面收集村(社区)内人口、自然、区划、建筑、驻区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信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录入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管理队伍坚持日走访、日巡查制度,及时排查、协调解决辖区内各类问题;超出职责范围的事项,逐级向上级报告。村(社区)每日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落实责任人办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情况。
(二)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实现条块深度融合。市直各单位要研究和加强本单位、本部门的网格化体系建设,努力使自身的“小网格”与全市的“大网格”相融合、相促进。1、以制度机制保障融合。制定网格化管理、信息报送、人员奖惩等制度,为促进条块融合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规定村组(社区)干部负责每天动态巡查每周针对排查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解决。2、以督查考核推动融合。一是观摩督查,组织乡镇办党委书记和分管的负责人开展巡回观摩汇报。二是专项督查。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集中治理。三是绩效考评。把网格化管理列入绩效考核的重点,定期评比通报。三是跟踪督查。成立由市直单位正科级干部任组长的督查组,对全市18个一级网格开展“一对一”的跟踪督查,查找差距,落实整改,提升工作水平。
(三)健全网格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奖惩责任。考核以法定事项和职责界定事项履职情况为基本依据,以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反映数据为基本参照,每周对各单位加减分情况进行梳理统计,每月进行排序通报;乡(镇)、街道办事处每天对所属单位加减分情况进行梳理统计,每周进行排序通报。加大暗访督查、随机抽查、电话抽查、走访网格群众、3G手机定位督查、跟踪督查、联合督查和推磨式互查力度。设立网格干部考勤业绩奖,对于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的下沉人员由财政年底一次性兑现,予以通报表彰,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认真、排查不细致、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彻底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免职等处理。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各级网格软硬件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将现有的巡防队员、协管员、民调员、计生专干、片医、大学生村官、环卫工人等基层力量整合进入网格,发挥巡查发现问题、协助执法等工作职责。加大社会服务投入,拓展服务领域,延伸工作触角,将社区服务、民生保障特别是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重点开展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开展特困人员慰问、帮扶,提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及时发现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就医、上学及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护问题,督促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五)深化群众自治管理,扩大群众参与。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乡镇(社区)居民参与到网格化建设中。要借助大力宣传网格化管理的契机逐步培养群众的社区意识。转变群众观念,积极参与到网格化建设中来,协助网格管理员及时发现社区问题,处理问题。在村(社区)网格管理中,每户选出一名家庭代表,然后从若干家庭中选出一名联户代表,参与基层管理和服务。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下派的网格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联户代表的联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席秀卿.花园路街道网格化管理实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牛海霞.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浅析[J].中外企业家,2013(12):250—251.
[3]任婧.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作者简介
李林蔚(1990—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9.党建网格化管理 篇九
一、城市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
1、实施网格化管理,打造精细化服务。依托现有的社区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将社区划分成4个网格,每个网格区域内成立一个党支部,网格长由社区党员担任,宣传员、助理员、治安巡查员、消防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卫生监督员等6类人员由社区党员或社区内热心党员担任,对所辖区域存在的安全隐患、百姓诉求、社情民意、影响稳定因素、社区建设意见等问题进行摸底。实时采集网格内居民家庭情况,实现对网格内居民的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动态管理和服务。目前,七类人员全部为无偿服务。
2、实施党员区域化管理,以点带面。网格内每个楼栋根据区域党员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分类编排,再组建成“N”个特色党小组(绿色环保、文学艺术、爱心服务、健康文明、助学帮带、平安温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实行缩小了服务面积,扩大了服务密度,真正实现了党组织核心作用。
3、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活动。以“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尽党员义务,建和谐爱民”为主题,组织发动党员在社区内广泛开展党员义工服务活动。社区党员自愿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身特长和专业特点,无偿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党员义工认领了环境保护、治安防范、关爱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服务岗位,每周义务奉献。
二、支部进小区,党建进楼宇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努力探索基层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青年办事处从本处实际出发,结合新建居民小区多的特点,积极探索小区党建课题,经处党委研究决定在园丁小区实行小区党建工作试点。制定了小区党建工作实施方案。
1、开展调查摸底,理顺组织关系。全面开展小区内党员调查、摸底、统计工作。建立党员信息库,分类造册登记,切实掌握党员基本情况。理清所有入住小区的党员的组织管理,做到党员凡入必登,凡登必核。
2、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治理格局。首先是让小区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做到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设置,使党组织组建率达100%。二是要按照“便于党员管理、便于党员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结合小区的实际规模和党员的特点,灵活设置小区党组织,逐步形成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栋的组织网络。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小区居民自治组织和服务组织,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业主委员会共同治理,功能健全、运转有序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10.网格化管理 篇十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建构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的育人体系。保证每位同学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有效地履行管理服务职责,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具体实际,特制定文学院宿舍网格化管理方案。
一、工作目的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服务的监督责任和工作内容,建立“任务清晰,流程规范,权责明确,分级管理,网格到底”的管理服务网络。按照“纵向抓延伸,横向抓覆盖”的工作思路,切实履行职责。
二、工作方针
(一)健全组织,强化管理,构建公寓网格化管理体系 为落实网格化管理任务,加强学院宿舍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科学划分网格,明确工作责任,建立横纵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构“学院领导,部门主管,班级负责”横纵交叉管理服务的格局。
1.横向
(1)落实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主体。班主任是本班宿舍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班长、团支书作为直接执行人。班长团支书是班级与学院的桥梁,负责传达学院的有关精神和任务,负责本班级宿舍的管理和服务。
(2)构建以宿舍为单位的“宿舍网格”,舍长为直接责任人,负责将本舍情况汇报给班长。
2.纵向
(1)学生自治组织以学生会宿舍管理服务部为主要负责单位,它是联系学院和各宿舍重要桥梁,主要负责整个文学院宿舍日常的安全管理和服务。
(2)构建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小组网格”,一个班级为一个小组。本班宿管委员为小组主要负责人,配合学院宿管部更好的落实管理服务工作。
(二)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网络渠道,优化网格化管理科学体系。
高效畅通的安全信息网络是公寓安全的生命线,问题的提前发现可以消除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杜绝危险地发生。1、舍长“安全日报制”,为确保信息的高效性、及时性,学院采取班级舍长“安全日报制”,学院检查,舍长汇报相结合,优化网格化管理科学体系,舍长负责每天将本舍安全情况汇报给班长,宿舍管理服务
部汇总会上报学院。
2、学院“安全检查制”
学院通过学生自律部(纪检部)对班级汇报情况进行抽查,宿舍管理服务部对学生宿舍安全每天进行彻底检查,不留死角。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一定要彻底清除,防患于未然。
(三)强化教育,营造氛围,深化消防安全意识
为培养学生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学院拟决定通过以下途径强化教育,营造氛围,深化消防安全意识。
1.加强对舍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且将教育培训与消防演练相结合。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意识;通过实际演练掌握一定的疏散逃生技能。
2.双向强化,深入教育。以班主任、班长和团支书作为学院与班级的桥梁,每周召开一次消防安全主题班会;以“一帮一”制度为辅助手段作为学院与各个宿舍的桥梁,使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在公寓宣传栏、走廊内宣传安全知识;各班级积极组织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和手抄报评比;学院组织消防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只有不断扩大和深化消防安全教育,才能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宿舍,影响一个班级,安全一个学院”的目的。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学生宿舍网格化管理是适应管理服务对象变化的迫切需要,是创新管理服务体系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整个学院宿舍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各班级要积极配合学院的工作,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相关措施。
(二)突出工作重点。在网格化管理中一定要重点解决好安全隐患的排查。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宿管部和纪检部合作共同排查安全隐患。安全问题不可儿戏,要做到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11.防溺水网格化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原生电子文件;网格化;归档;数字档案馆
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理手段和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目前,郑州市依托统一的郑州市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或称之为“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将郑州市管理辖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网格中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监督和处置相分离的主动发现、即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以一种新的信息服务形式实现了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把城市管理关心的部件和事件抽象为案件,在街道信息采集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机构之间进行流转办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在当前郑州市网格化管理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中的信息长期保存与管理,并保障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成为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平台必须解决的问题。
各地综合档案馆在数字时代的使命之一就是对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安全地保护和保存电子文件,确保涉及政府活动和公民权利的重要电子文件能够被可持续使用。为此,郑州市档案局决定担当起保障网格化管理信息长期保存的任务,这也是贯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要按照‘增量电子化的思路,积极进行原生电子文件的归档接收工作”精神,实现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的有益探索。
1 研究目的和各主要环节
本项目研究目的是保障郑州市网格化管理信息从生成到归档至郑州市数字档案馆系统中长期保存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可以保障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郑州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的生命周期如下:
郑州市网格化管理信息整个生命周期都在档案部门的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体现了前端控制的档案管理思路。
1.1 对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信息保障机制进行详细调研
1.1.1 郑州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特点。①城市网格化管理所涉及的网格事件数量巨大、类别繁多。②管理信息均为电子文件形式,管理模式与以往传统纸质文件截然不同。信息存在的时间一般不长,需要有意地制作、维护和管理才能保存下来。③网格事件处理涉及信息采集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街道办事处等众多部门及民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稳定。建立完善的信息保障机制,保障网格化管理中的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对于降低由于平台软件升级造成的信息丢失风险、在出现纠纷时提供可靠的电子证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1.2 系统框架。郑州市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的系统框架主要包括:应用软件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安全保障体系、系统运行管理规范。应用软件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工作动态、网格地图、组织机构、业务流转、互动直通、督促检查、考核评价、统计信息、网站导航、运行管理等部分。
系统由郑州市电子政务中心负责,运行依托郑州市电子政务外网。
1.1.3 业务流程。按照“网格覆盖、条块融合、责权明晰”的原则,构建“三级网格、四级平台、五级联动”的管理工作格局。三级基础网格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在自身职责范围之内的,第一时间解决;对超出自己管理权限的问题,报职能单位联系社区人员一起研究解决,仍不能解决的,通过智能手机及时向上级平台上报或通过信息平台进行上报。在此方式中,减少处理结果反馈路径,提高问题办结效率。
1.1.4 平台具有保障信息安全真实能力。郑州市档案局对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软件开发手册、项目招投标文件、实地运作进行了详细调研,认为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是由政府机构授权开发的,系统构建合理,具有完善的权限控制、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保障平台中的信息安全、真实。
1.2 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信息归档流程与方案
1.2.1 制定归档范围。参考美国NARA提出的可构成电子文件应满足以下条件:信息内容独特,能反映机构的政策、业务、职能,使用的工具与机构工作有关并由机构授权,信息有业务利用需求[1],郑州市档案局认为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中的电子文件可以称之为“具有档案性质的电子文件”,应该纳入档案部门归档范围。
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内功能复杂、数据繁多,涉及“人、地、事、物、组织”等诸多信息,单是数据库就达1T左右。在如此众多的数据中,如何确定需归档的电子文件的范围呢?到底要保存什么呢?
笔者经过详细调研,认为整个平台是围绕“事件”这一核心展开的,平台内称之为“社情民情动态数据信息库”,简称社情信息,即网格内发现某一问题,从问题上报、解决、反馈到办结的全过程信息。
社情信息库主要字段有:采集类型、业务类型、机构、事件类别、事件编号、采集时间、办理内容等,其中事件编号是唯一的。
平台内社情信息有十几万条,但绝大部分是网格内直接解决的小问题、小纠纷,只具有临时保存价值,只有上报到市级平台上的社情信息才需要长期保存,是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详见下图:
1.2.2 选择归档节点。传统的文件转化为档案有三个条件,其中条件一,即“只有现时使用完毕或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归入档案”[2],是否适用于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中的电子文件呢?
根据实地查看,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有清晰的工作流。所谓的工作流,就是一组人员为完成某一项业务所进行的所有工作与工作转交(交互)过程。网格化平台中社情信息的业务过程就表示为工作流,简单表示如下:发生->处理->上报->反馈->办结。
在每项事件到办结节点之后,其数据就不可更改了。由此“办结”节点就是文件办理完毕的节点,在此节点可加入“归档”功能。也就是说,只有办结的社情信息可以进行归档。在“归档”节点之后,电子文件接受档案工作人员的检验后,将移交给档案馆,进入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由数字档案馆系统来维护,并得到网格化管理主管部门的认可。在“归档”节点之前,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由网格化平台确保,并满足档案馆的要求。
1.2.3 提出电子文件归档方案。电子文件进行归档时,需要保存电子文件原有的内容和结构、背景信息。由于电子文件的结构和背景信息均来自元数据,可以说就是电子文件原文+电子文件元数据。具体到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就是指社情信息中的处理结果单和其元数据。但平台有些特殊之处,处理结果单的部分数据来自数据库,即结构化数据,如问题排查人、处理的简单结果等,部分数据来自非结构化数据,如作为处理依据的照片文件、对话录音,形成正式标准处理文件的Office文件等。也就是说,电子文件内容来自多个文件和数据库,如何保障其完整性呢?
笔者提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将平台生成处理结果单的界面(Html文件)、与该处理单有关的Word文件、Jpg文件、音视频文件等多个文件,利用专用软件,合并成一个PDF文件。在平台内,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有系统软件保障的,但当它脱离了原系统,如何保障其是真实的?确认的方式是在电子文件上添加或插入权威性说明(或是文字的或是符号的形式)[3],即加入数字水印,水印内容包括生成者姓名、生成时间等,将此PDF文件重名为此次事件的编号,如事件编号为4101032222,则此事件对应的处理单文件命名为4101032222.PDF。
在平台中,问题办结时会生成一个处理结果单,包含处理过程中所有的流转信息,比如上报机构、负责人、反馈信息、依据文件等。这个处理结果单是一个HTML网页文件,也会合并在文件实体中,作为PDF文件的一部分。由于网格化管理平台与档案管理软件有很大不同,平台中的著录信息,也就是元数据在档案管理软件中是没有的,但这些信息丢失也是一种损失,所以不管具体有什么元数据,将此次文件办理过程中的所有元数据整个作为一个HTML文件归档过来,可以很完美地解决数据完整问题。由于该PDF文件也是双层PDF文件,可以实现全文检索,这些含在文件实体中的元数据也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查询。
将平台中的社情信息库的数据导出,生成EXCLE文件,表示元数据信息。元数据与电子文件原文以唯一的时间编号对应,这样进入数字档案馆系统时可方便实现批量挂接。示意图见下图:
2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2.1 档案部门的角色创新。在信息社会的大潮下,档案人面临着新的挑战,即重新审视档案学及其实践。概括来说:档案不再被视为静态的实体,而是动态的和虚拟的概念;档案不是人类活动的被动产物,而是个人或组织事务活动的积极体现;档案不是产生于稳定垂直的行政体系中,而是产生于现代网络系统中。因此,档案人必须转换思想,把自己从闲置档案的被动管理者,变为社会历史的主动记录者。在管理制度和社会角色创新中,档案部门可以做相应的突破,在数据的利用上做到档案部门牵头,将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处在档案部门的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最大限度的真实性。本研究正是档案人在信息时代扮演新角色的有益实践。
2.2 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来源原则是当前世界各国公认的档案整理理论原则。来源原则就是指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但在信息时代,来源原则受到冲击。传统来源观中,来源是指文件的形成者,往往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机构来源。但在现代机构频繁剧烈变动与电子文件形成的方式和特点,使得按照机构来源划分全宗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档案不是产生于稳定的、垂直的行政体系中,而是产生于现代网络系统中动态的平行体制。运用传统的机构来源概念就可能无法解释电子文件时代的档案实践。
本研究中,档案来源是指生成电子档案的系统,即“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这一来源,可以确定文件是由谁、在什么条件下、运用哪些信息、为了何种目的、采用怎样的结构形成等方面的综合背景信息。这些来源信息正是了解、管理和利用电子文件的关键所在。因为电子文件的形成者不是单一的,形成过程也相当复杂,但无论它们是某一机构独立产生的,还是由来自若干机构的数据组合而成,只要掌握它们的形成过程和背景,把这些信息随同文件内容一同保留下来,就可以寻根溯源,了解文件的原委始末。
新来源观的核心是使来源原则更加概念化和抽象化,其实质是来源原则面对电子文件的新特点和新挑战而做出的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它使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时代具有更加广泛的实践意义。
2.3 档案部门以第三方身份给网格化管理信息增加凭证功能。由于电子文件可以轻易地被修改,因而许多学者对电子文件的客观性提出质疑,然而,极易删改和伪造的特性并不能否定电子文件的客观性,电子文件的客观性的实质在于其内容的可靠性。因此,只要能保证其来源可靠和本身完整的电子文件,就可以作为法律的客观凭证。
本项目借鉴了国外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和凭证价值研究的先进经验和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档案共同宣言》中所提出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要求,正是本项目对归档电子档案的最基本要求。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认为需要保留的是电子文件的关键呈现状态,即重要的是能始终维护文件含义,而不是始终维护曾经用来创建电子文件的软件和硬件,本项目中的电子档案=原文.PDF+元数据.xls,可脱离原系统软硬件环境。
我国尚没有要求网络服务商对传输的电子文件进行储存、记录或转存的制度,因而导致一旦发生争议,就没有第三方可出具有中立性的证据。本项目从《广东省对外贸易实施电子数据交换暂行规定》中得到启发,将档案部门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接收电子档案,当发生争议时,以档案部门提供的信息为准。本研究中的电子档案归档方案能够有效地表现所截内容并可供随时查用;数据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能够识别数据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六条要求,所以可以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文件保存要求。整个流程能保证电子档案来源可靠和本身完整,可以作为法律的客观凭证。
如果网格化管理发生纠纷,在法庭取证时,第三方留存的电子信息才是可靠的,是法庭可以取用的凭证。电子信息作为证据而被采信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能从收件人或发件人的计算机终端中提取。在法庭上,有争议的电子信息本来就属于待证的事实,它是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原告想证明它是对方伪造的,而对方当然会加以否认,这个时候该电子信息本身就成了待证事实的一部分,它自己是不能证明自己的,需要其他的与案件有关联的证据来证明这个待证事实。郑州市数字档案馆的服务器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可靠的技术、先进的软件功能、强大的存储能力,可以充分保障其中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再加上档案部门作为第三方,处于中立地位,因而从档案部门服务器中获取的电子档案可以作为证据而被采信,这对于提升档案部门在社会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Pual Wester.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政策和标准发展[J].电子政务,2012(1):2~9.
[2]陈艳红: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个条件是否仍然适用——电子档案形成规律研究之一[J]. 山西档案,2004(4):12~15.
[3]国家档案局外事办公室编译.永久保护真实的电子文件国际学术报告会报告集[M].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12.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篇十二
现阶段,国内针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开展得较为有限。汪大光探索了“一格多员”社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模式;陈雪刚探析了城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朱芳、冯伟明探 索了高校 消防安全 网格化管 理体系;陈秀勇探讨了社会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冯发勇研究了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李卓等分析了“网格化”管理的瓶颈问题和对策;张勇探索了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刘孝君探讨了如何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廖奇思考了如何完善消防安全网格化 管理机制;韩涛研究 了消防安 全 “网格化”管理机制;卢恒洋论述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方案的优化。不难看出,国内大部分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论阶段, 距离实际信息化应用依然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为了推进安徽省消 防安全网 格化管理 工作稳步 开展、探索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新机制、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网格化管理工作效率、实现网格化管理长效运行,安徽省消防总队联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共同开发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并对系统设计进行了相关研究。
1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由基础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等五个层级结构组成。其中,感知层、网络层为硬件层级结构,前者主要由人员感知和设备感知两部分组成,后者包括移动通信网络和有线宽带网络两条通道。平台层和应用层为软件层级结构,前者包含核心服务平台和数据存储平台,后者包含网格管理、人员管理、单位管理、设施管理、任务管理、信息发布等应用,见图1所示。
1.1 基础层技术架构
系统基础层为基于Web GIS系统建立的B/S服务框架。基础层围绕网格信息数据库和系统运营数据库, 并结合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基本的数据库支持。采用空间数 据引擎技 术搭建GIS应用服务 器和WWW服务器,进而提供基于浏览器客户端的Web GIS服务,综合地为系统提供城市地图、网格可视化、消防设施标注和路线规划等服务支持,见图2所示。
1.2 感知层技术架构
系统感知层可分为人员感知和设备感知两部分。其中 ,水压传感器、水位传感器、视频监控设备等在线感知设备构成了设备感知的主要内容。这些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系统网络,实时采集相关数据,实现网格内重点部位的远程实时状态监控。系统同时采用人工巡视的方法,实现对消防设备的无盲区全覆盖监控。巡查员通过手持终端定期上传消防设施的状态信息,完成系统对设施的状态采集。另外,系统通过巡查员与移动终端的互动情况, 完成对人员工作情况的跟踪和监控。除此之外,巡查员还承担了火灾隐患的巡查以及突发事件的上报工作。在发现隐患或事件之后,巡查员通过手持终端及时上报,并上传现场图像及位置信息。通过在线探测器和巡查员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方式,形成了因地制宜、全面覆盖的弹性互联互通消防网格化管理感知层,见图3所示。
1.3 网络层技术架构
系统网络层由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宽带网络组成。 感知层的各类有线、无线感知设备、移动终端、网格办公节点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有线宽带网络同系统紧密连接,实现了实时互联互通和双向信息流通。各类感知设备、移动终端、网格办公节点均通过公共网络接入系统通信中心。其中,有线设备通过有线宽带网络接入系统通信中心,无线感知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接入系统通信中心;小网格移动设备通过3G/4G/GPRS等无线通信网络接入系统通信中心;中网格、大网格办公节点通过有线宽带网络接入系统通信中心。为保证信息安全,在公共网络与系统通信中心的接口上设置有防火墙,相应的数据连接采用加密的方式避免窃取和篡改。在消防总队、 支队及大队内部的各个部门、中心通过内部局域网连接。 信息发布中心、指挥中心、行政部门等各个部门通过内部局域网接入到系统通信中心。系统通信中心和数据库设置在消防总队、支队的主机房内,通过高速局域网互联。 以系统通信中心为枢轴,通过信息交换、消息传递机制, 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设备、节点之间能够实现实时、可靠的信息流通,见图4所示。
1.4 平台层技术架构
系统平台层在感知层、网络层和服务器计算资源的基础上,提供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基本功能的各项基础服务。平台层由核心服务平台和数据存储平台组成。核心服务平台提供了系统运行状况监控、系统运行安全保障、系统各资源管理、各项信息的目录搜索和查看、各项事物处理、消息传递、各个单元间通信、公共媒体消息发布、监控探测 器和节点 注册以及 其他各项 服务。 数据存储平台则保存网络拓扑、城市地图、人员信息、设备信息、警情事件、多媒体信息、指挥信息、发布信息等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的分析挖掘,可以进而形成消防管理数据、消防防控数据、应急联动数据、安全评估数据等经过提炼的高价值数据。数据存储平台通过数据服务接口同核心服务平台相连接,为主动信息显示和决策提供支持,见图5所示。
1.5 应用层技术架构
系统应用层在平台层的基础上,通过监管中心和各终端软件,实现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功能目标,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各级相关单位及部门提供服务。应用层提供的功能 主要包括 统计分析、监督考核、事件处置、工作指导、隐患处理、消防宣传、消防例会、工作指导、 隐患复查、任务督办、消防检查、信息采集、事件上报等。 众多功能根据角色区别为不同用户提供针对性服务。小网格主要完成基层的检查、宣传、采集工作;中网格一方面掌握、管理小网格工作情况,另一方面进行较大规模层次的消防检查、宣传工作;大网格对中、小网格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同时对各项工作进行闭环;消防总队、支队、大队则进行全局性的考核、管理、规划、督办等工作。通过上述功能,能够有效地支撑各级机构行使其网格化工作职责,见图6所示。
2 软件技术架构
系统软件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开发,主要包括数据库、平台服务、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四个部分, 每个部分则包含对应的功能支撑模块,综合提供网格责任“可视化”、隐患排查“便捷化”、信息推送“实时化”、应急处置“效能化”、安全评价“智能化”、工作平台“集成化” 和信息管理“一体化”的消防安全数字网格化管理系统, 见图7所示。
为了简化企业应用程序开发复杂性,系统采用瘦客户端开源SSH 2框架,即Spring、Hibernate、Struts 2、基础框架。在持久层采用了Hibernate O/R映射工具。在容器方面,采用了Spring Framework。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Struts、Spring/MVC,WebWork,Tapestry、JSF等MVC框架中进行灵活选择。系统同时通过MAVEN任务来部署管理项目。
3 应用实例
目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系统已在安徽省全面推广使用。通过系统管理了大网格1 567个、中网格12 440个、小网格41 411个。平台为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消防总队、支队、大队、监督员、消防民警、大网格员、中网格员和小网格员共8类角色,消防地图、任务管理、网格管理、用户管理、消防信息等40多项主要功能。到目前为止,系统共完成火灾隐患整改逾50万处,消防部队信息录入近3万个,社会单位信息录入超过40万家,义务消防队信息录入1万余个。通过系统的常态化运行, 大量隐患得到整改、基础信息得到完善、群众消防意识得到提高,社会整体消防安全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4 结 语
【防溺水网格化管理】推荐阅读:
北京网格化管理08-07
网格化服务管理08-17
网格化管理”制度10-13
高校网格化管理12-05
物业服务网格化管理08-09
乡禁毒网格化管理总结09-04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10-23
网格化管理培训制度11-21
社区网格化管理考核制度12-18
城市管理局网格化管理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