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所有古诗词(精选16篇)
1.初中所有古诗词 篇一
苏教版语文课内古诗词积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唐.杜牧)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宋.苏轼)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唐.刘禹锡)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唐·杜甫)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 唐.虞世南)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孤雁》唐.杜甫)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鹧 鸪 》唐.郑谷)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观刈麦》唐.白居易)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宋.辛弃疾)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唐.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唐.崔颢)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唐.杜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唐.杜牧)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唐.杜甫)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 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 唐.李白)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宋.范仲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清.赵翼)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赛下曲》唐.李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之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唐.卢纶)
竹下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苏轼)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南唐后主李煜)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北宋.晏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三国魏.曹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晋.陶渊明)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李白)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宋.陆游)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魏.曹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密州出猎》宋.苏轼)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 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闻雁》唐.韦应物)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池鹤》唐.白居易)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迎燕》宋.葛天民)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题红叶》唐.宣宗宫人)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唐.王勃)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城东早春》 唐.杨 巨 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莲曲》唐.王昌龄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唐.郑谷)
世间花叶不相伦,化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赠荷花》唐.李商隐)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白莲》唐.陆龟蒙)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莲》宋.苏轼)
2.初中所有古诗词 篇二
一、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从公元前六世纪前产生的第一部诗集《诗经》, 公元前三、四世纪之间的《楚辞》, 到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革命民主派的爱国诗篇, 在诗人们跳跃的诗行里, 沸腾着火热的爱国激情, 这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之一。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安史之乱后的至德元年, 羁居长安的杜甫眼见沦陷后的京城一片荒凉, 触景生情, 写下了伤时感乱的爱国名篇《春望》。诗人在写景中抒发感慨, 把国破之痛写得十分强烈。
在封建社会里, 真正的爱国者又常常是受到压制得不到重用的, 许多诗人胸怀大志, 报国无门, 诗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倾吐方式。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陆游在六十八岁时写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一生追求的是为国效力, 收复中原, 他对壮年在南郑前线那一段短暂的戎马生涯始终怀念不已。如今他已是垂暮之年, 孤处荒村, 然而老诗人那报效祖国之心未曾少衰, 以致梦中又回到了前线。
二、振聋发聩的民众呼声
同情人民的疾苦、为被压迫、被剥削、被蹂躏的劳苦大众向封建统治阶级提出人道主义的抗议, 是中国古诗词又一优秀传统, 涌现出了无数震撼人心的传世名篇。
白居易《观刈麦》“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写出了农民为生计所迫的矛盾心理,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宴有余粮。”通过对比描写反映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诗人突破自身悲哀而心忧天下人的苦难, 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张养浩《山破羊·潼关怀古》“兴, 百姓苦;亡, 百姓苦”, 概括了封建王朝兴废相继, 百姓悲惨命运的历史规律,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浅吟低唱的情诗恋曲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古诗词中许多爱情诗歌以真挚、热情、健康歌唱, 反映了人民爱情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感情, 这些诗词常常为各阶层的人们所共同爱好。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描写爱情的诗。“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以河洲上形影不离的雌雄水鸟和鸣起兴, 写河边采荇菜的姑娘引起男子的思念之情, 求之不得而日夜不眠的苦闷与焦灼, 求而得之的欢乐。
《蒹葭》是《诗经》中影响最大的一首情歌,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它从蒹葭、白露构成的秋色图入手, 让人进入迷恋而感伤的季节氛围之中, 并以此作为衬托, 抒发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及思念不得的忧愁。李商隐是写相思的圣手, 他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以朴素的语言, 深挚的感情, 写两地相思, 真切感人。他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则对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真挚情爱表现得缠绵悱恻。温庭筠《忆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以景衬情抒写痴情女子期盼情人归来未见归来的失望与痛苦。
四、历久弥坚的友谊之歌
友谊是世界和中国诗词的传统主题。古代的文人非常重视交友, 互相切磋砥砺, “以诗会友”是那个时代常见的聚会形式, 由此产生许多脍炙人口的吟咏友情的佳作, 其中抒写朋友离别之情的诗尤为突出。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反古代送别诗所表现的黯然消魂的伤感情绪, 以气势雄伟、意境开阔之景, 抒乐观开朗、鼓励劝慰之情, 透露出一股强烈的奋发向上的时代气息。“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一联,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秋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将心中的关切、牵挂、不安和怜惜, 托付给“明月”, 给处于困境的友人带去温暖与安慰。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友人已远, 送别的人仍独立于雪地之上, 言虽尽而意未绝。
五、由景而生的真情旋律
“诗以意为主”, 古诗词多是古代作者真实性情的自然流露, 或恬淡闲适, 或激情昂扬, 或乐观旷达, 或郁闷低沉, 而这种感情的抒发, 往往会是有感而发, 即由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所处的环境而激发出的感情。
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诗人看到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的和谐景象, 不禁心旷神怡, 那种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流于诗外。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登高望远, 红日喷薄, 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难免会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怀抱负。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面对山水相连、海波涌荡, 风萧气杀的不凡景象, 诗人生发出气吞山河, 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
3.初中古诗词学习“六法” 篇三
诗词的语言精练,遣词造句有很大的跳跃性,所以准确地理解诗词的字面意义是学生要跨越的第一关。那么,怎样理解字面意义?那就一定要仔细研读注解了。一般来说,注解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词产生的背景,诗词中的生涩用典,了解一些较生僻词的意思。虽然疏通诗词内容,不必像翻译文言句子一样字字落实,但借助注解可以消除阅读的障碍,使思路豁然开朗,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
二、了解作者,知人论诗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句话是说:只有了解古人所处的时代,了解他的为人和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这种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而古人作诗,绝非无聊、消遣而为之。他们的创作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常常是诗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因此我们学习时要掌握诗人的生平和诗词风格,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风貌,这也即“知人论诗”。
三、分析意象,体会意境
意象是诗词中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也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础,意境是作者通过意象而创造的富有艺术情景的画面,领会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天涯”,几个意象,组成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勾勒出充满忧伤的旅人远离家乡,孤身漂泊的身影,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意境是意象组合而成的综合效应,它通常是融合诗人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能引发读者想象和联想、使人恍若身在其中的艺术境界。只有读者展开自己的丰富想象,才能把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诗人的内在情思体味出来。如鉴赏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表面写景,其实写情。我们不难想象,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渐行渐远,消失在天尽头,而只能空对一江春水,怅然若失,字里行间充盈着依依惜别朋友的深情。若我们只关注字面信息,对作品的理解必然空洞肤浅。
古诗词较少直抒胸臆,它的基本特征是含蓄蕴藉,它通常借助意象与意境来表情达意。学习古诗词时,就必须把握意象,深入意境。
四、抓住诗眼,感悟诗情
清代文学评论家李调元在《赋话》中说:“诗家以炼字为主,句中有眼,则字字轩豁呈露矣。”因此,古人评论诗歌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其实就是指一句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者一首诗中最能概括全诗要义的一个字。抓住了这个字,就等于掌握了解读全诗的金钥匙。
诗是字字写,也要字字读。“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诗人炼得诗眼,读者要有慧眼,四目相对,方能含情脉脉,心心相印。抓住古诗词的诗眼,一方面可以体味作者创作时的艰辛与欢愉,另一方也有助于我们对整首作品的理解。
诗词是抒情的艺术。学习诗词,首先是理智引导下的感情的投入,是一个由感受到感动的过程,不能感情地对待诗词,不能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忧作者所忧,悲作者所悲,就不能真正进入学习阶段。投入感情,其前提是深味作者的感情。我们只要找准了诗眼,准确捕捉诗词的情感基调,动情地入“境”,进而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将不是难事。
五、品味名句,享受美感
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常有一联名句引出一首好诗、一首好词的传说。因为在这些作品中,常常有一些句子脱颖而出,闪闪发光,它们备受推崇,久负盛名,即使离开整首诗,也能一枝独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名句带给人的美感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语言美,名句的语言美通常体现在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的巧妙运用、词语的精心锤炼等。
情感美,名句所抒写的情感能使人在心底引起共鸣。
哲理美,名句蕴涵的哲理能给人以启迪、激励、教育、劝诫等。
4.初中所有古诗词 篇四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必背)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清平乐·村居》(必背)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竹枝词》(必背)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蜂》(必背)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独坐敬亭山》(必背)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芙蓉楼送辛渐》(必背)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塞下曲》(必背)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墨梅》(必背)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5.高中语文必修所有必背古诗 篇五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 其一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必修三:5首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 李商隐
必修四:无必修五:无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6.初中所有古诗词 篇六
1、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3、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下(四首):
1、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
2、绝 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行。
4、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上(四首):
1、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落三秋叶,解落三秋叶, 3、风 唐 李峤
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4、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二下(五首):
1、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4、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5、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上(六首):
1、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
3、示儿 宋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5、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6、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下(四首):
1、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里。
4、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上(八首):
1、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西江月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6、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7、A、诗里藏地名
胜日寻芳泗水(山东省)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故人西辞黄鹤楼(湖北省),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门(安徽)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四川)一日还。
B、读诗句,猜地名
飞流直下三千尺(银川) 天无三日晴(贵阳)
两个胖子睡一头(合肥)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北宋 卢梅坡
四下(九首):
1、语文天地一
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旧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3、桃花溪 唐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5、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滁洲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7、舟夜书所见 清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8、语文天地九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唐刘禹锡
9、语文天地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
五上(四首):
1、房兵曹胡马 唐 杜甫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2、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3、浪淘沙 唐 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 遂令东海变桑田.
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下(四首):
1、秋浦歌 唐 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nǎn)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2、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上(七首):
1、凉州词 唐 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6、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 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拥护天阙高且坚,迥干春风碧云里。
7、墨梅图题诗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六下:
1、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2、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7.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对策 篇七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 古诗词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目前急功近利的社会文化, 学生浮躁的学习心态以及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导致古诗词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固有不变的讲读背诵, 再辅之以白话文教学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尽管教师针对古诗词教学策略也进行几番修整, 但是, “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 纵向相比, 反而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退步”。基于此, 对古诗词教学改革思路进行探索, 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重塑古诗词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受古典文化熏陶, 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成为了教育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的意义
1.1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 对于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祖国优秀的文化, 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多彩的人生, 更能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这些不仅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而且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1.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认识过程。”在欣赏古诗词作品时, 教师可以通过探寻作者形象化的思维活动过程, 把握作者的联想、想象来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 感受作品的意蕴、作者的情感,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中传统文化的逐步重视。但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学生虽然默写部分得分率较高, 但是诗词鉴赏部分却不尽人意, 尤其对课外诗词理解学生更是无从下手。根据调查报告, 初中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普遍缺少对古诗词学习兴趣
除了在教材中出现或要求背诵的篇目外, 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涉猎课外相关的古典诗词。当最纯最美的诗词语言变成了书面作业和考试题目, 古诗词学习变成了字、词、句的练习, 应付考试往往成了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全部动因, 少了诵读, 没了感悟, 少了欣赏, 缺了品味。学生原本仅有的一点审美情趣, 最后也会被枯燥的练习消耗得兴趣索然。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疲于应付, 收效甚微, 诗歌赏析题成了学生的老大难。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成为了广大教师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方法失当
由于古诗词在试卷中所占比重的关系, 教师往往在实际教学中过于简单处理古诗词, 存在以下不当的教学方法:
(1) 重背诵默写, 轻诵读赏析
考试中古诗词默写的分值远高于诗词鉴赏的分数, 因此不少教师为保证试卷得分率, 就是要求学生背诵默写, 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体味以及赏析。急功近利的古诗词教学让一首首优美的古诗词化解成一道道枯燥乏味的试题, 当教师不再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古诗词中的情感与美好时, 属于诗词的那些特质被一个个晦涩难懂的问题所替代, 对诗词的美感体验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2) 重一元解读, 轻多元品读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提出“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 清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每个学生有着独特的阅历和情感, 完全可以从自己的经历经验去理解古诗词。然而教师往往依据参考书, 向学生灌输标准答案, 用独断专行的一元解读代替了学生的多元品读, 使得古诗词失去了其特有的魅力, 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日渐低下。
3. 改进初中古诗词教学若干建议
3.1 重视诵读, 体会诗词情感
8.刍议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 篇八
作为农村一线语文教师,考虑到学生基础薄弱,功底浅陋,知识面窄等实际问题。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逐步探索出“三读”教学法:
粗读——体会诗词节奏美
古诗词的教学应先特别注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魅力,读出图画,读出艺术,读出诗中流淌的音乐美。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如,在朗读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重读的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尤其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另外古典诗词都有严格的用韵规律,让学生把感情和气势融入到韵脚中,也能突出诗词的情境。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
你看,诗歌节奏的抑扬顿挫不正如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吗?通过朗读,把诗歌变成跃动的音符。
细读——领会诗词情境美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细读是理解诗意的第二个阶段,在教学时,我们要引领学生进入摇头晃脑、细嚼慢咽的状态,品味古诗词,品其景其情,品其意其感。
例如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粗度感知了这首小令的音乐节奏之后进入细读悟情阶段,这个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三读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品到妙处,诗中之景物便活了起来: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古道……纷至沓来,映入眼帘,挥之不去,构成多彩多姿,变化多端的凄美图画;再吟再品——品情境:景物愈发活灵活现,图画愈发栩栩如生,藤意象——枯;树意象——老;马意象——瘦;道意象——古……一股凄凉之情油然而生,满眼萧瑟,泪眼汪汪,叫人断肠,与作者达到心灵会通,品出了诗情;三吟三品——品意境:品出意境,景物越来越模糊,情境愈来愈伤悲,自己仿佛就是曲中的断肠人,心中凄凄惨惨戚戚,心神迷迷离离,恍恍惚惚,达到物我两忘。此时,一首诗便真正读懂了。
另外,教授《天净沙·秋思》时,我还尝试过从此曲的灵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入手,去品味诗歌的主旨。再顺着作者的思绪回溯到曲中的具体意象。学生体会到了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以此指导学生去理解作者所白描的十种景物。这十种景物有机地映衬文章主旨,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这些景物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让图景带上了悲凉的气氛。这样下来,学生也就能很好地品味到景有情,情景妙合无痕的境界。
精读——意会诗词意境美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读”为契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深入意会诗词意境,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通过精读让学生认识到,在世人心中,月是美的象征,是思念亲人朋友的载体,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它更是失意文人抒发情感的寄托。“人又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境在情种,情随境生:对人生的感悟,对亲人的思念,昂扬达观的心境,失意但不失志,尽在诗中。
“诗是流动的画,画是静止的诗”,在读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调动一切手段来理解诗歌,如将诗转变为画,转变为歌,即可加深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景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情,将会展现在学生画笔下,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邓丽君委婉如诉的歌声中也变得清晰可感,可触可摸。
9.初中英语所有语法知识的顺口溜 篇九
利用顺口溜来学习英语语法,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节省了时间。死记硬背效果差不说,还费时间,而利用顺口溜,效果又高又省时;二是培养了自己的概括思维能力。把一些词语编成顺口溜,看似容易,其实也难;三是使人觉得学习英语还是饶有兴趣的。既然利用顺口溜来学习英语语法有这么多好处,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利用顺口溜来学习英语语法,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是节省了时间。死记硬背效果差不说,还费时间,而利用顺口溜,效果又高又省时;二是培养了自己的概括思维能力。把一些词语编成顺口溜,看似容易,其实也难;三是使人觉得学习英语还是饶有兴趣的。既然利用顺口溜来学习英语语法有这么多好处,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1.英语的词类 句子要由词组成,英语词类有十种: 句中成分用实词,名、代、动、副、数、形容; 冠、介、连词和感叹,虚词附加或沟通。词类功能掌握了,造句之时好运用。
2.语序歌
主、谓、宾、表同汉语,定语有同也有异。状语位置更特殊,不能全和汉语比。
3.肯定句变一般疑问句 have和be提句首,其它助词Do开头。时间、人称由do变,动词只把原形留。谓语助词有几个,第一助词提句首。
4.肯定句变否定句 否定句中加not,放在be和have后。其它要加动词do,do的后面加not,时间、人称由do变,动词原形总保留。谓语若是助词多,not紧跟第一个。
5.名词的所有格 名词只变数,不分主宾格。人和动物类,可变所有格。撇(’)后加s,相当汉语“的”。时间、距离等,也变所有格。
6.名词变复数 单数变为复数式,加上“s”统言之。下列结尾名词后,要加“s”先加“e”: 发音[∫][t∫][s]和[z],或是辅音加“o”时。有些名词变复数,词尾变化要注意: “y”前字母是辅音,一律变“y”为“ie”; 遇到“f / fe”,有时需要变“ve” 少数名词不规则,特别情况靠硬记。
7.时间名词前所有介词的速记 年月周前要用 in,日子前面却不行。遇到几号要用“on”,上午下午又是“in”。要说某日上下午,用 on 换 in 才能行。午夜黄昏用 at,黎明用它也不错。at 也在时分前,说“差”用 to,说“过”要用 past。
8.介词用法歌 介词加宾语,才能有实意。
表、定、状、宾、补,词组在句里。
9.介词顺口溜 in 在……里,out 在……外,在旁边的是 beside,靠近的为 by。on 在……上,under 在……下,above 在上头,below 在底下。
10.be的用法歌 动词be,变化大,“I”用“am”“You”用“are”,Is用于它(it)、他(he)、她(she)复数一定要用“are”,切莫用错闹笑话。
11.动词的时态 四种时间各四式,联想对比便于记。时间现在和过去,各自还有将来时。一般、完成、进行式,完成进行是四式。四四共有十六种,看来复杂掌握易; 除去have / be以外,动词变化有规律。
12.动词形式的变化 动词根本是原形,变化形式有四种: 原形词尾加“s”,现在第三单人称; 过去原形加“ed”,过去分词也相同; 原形加上“ing”,现在分词或动名。原形词尾加“s”,如同名词复数式。若加“ed / ing”,以下情况要注意: 词尾有 ie 只加 d,Ing去掉无声 e ; 词尾 ie 变成 y,然后再加 ing ; 辅音之后y结尾,Y要变 i 加 ed; 现在分词不变y,直接加上ing; 词尾重读闭音节,结尾辅音都双写,r 做结尾也一样,重读音节 r 双写; 结尾字母若是“t”,不是重读也双写。过去分词过去式,不按规则也有些。
13.动词不定式不带to的动词
五看(notice,observe,see,look at,watch),三使役(have,let,make),二听(hear,listen to),一感觉(feel)。
按:在上述动词后做宾语补语用的不定式不带to。
14.非谓语动词 动词不做谓语用,不定、分词与动名。to 加原形不定式,词组可做名、副、形。分词现在和过去,相当副词和形容。原形加上“ing”,动词具有名词性。
15.基数词变序数词(之一)基变序,有规律,词尾字母 tdd。① 八减 t,九减 e,f 要把 ve 替。② ty 把 y 变成 i,记住th前有个e。③
① 指first、second、third。
② 指eight去掉t,nine去掉e,five和twelve去掉ve加上f。③ 指twenty→twentieth等。
16.基数词变序数词(之二)第一、二、三要全变,① 其余“th”加后边,② “th”里有例外,你需格外记明白: 八减 t,九减 e,③ 字母 f 代ve,④ ty 变 tie。⑤
① one-first,two-second,three-third。
② four-fourth,seven-seventh,hundred-hundredth。③ eight-eighth,nine-ninth。④ five-fifth,twelve-twelfth。
⑤ twenty-twentieth,sixty-sixtieth。
17.There be的位置和用法 说明何时何地有,there be在主语前。随着主语第一个,be的形式做变换。18.be going的用法 be going 是助动词,后跟加 to 不定式。说明“准备”或“就要”,时间人称只变 be。
19.have+got have 作为动词“有”,助动词也有have; have got 惯用语,got 可有也可无。若变否定疑问,去掉 got 再加 do; 或把 have 提句首,not 加在 have 后。
20.以or结尾的词 售票员班长(照)镜子,蓖麻教授(找)医生。按:有些同学常把-or结尾的词误拼为-er结尾的词。
初中课本只有六个以-or结尾的词。它们是:doctor,monitor,conductor,mirror,castor,professor。
21.以f(e)结尾的名词复数
以f(e)结尾的名词,在中学课本里,出现了不少。其名词复数形式:有的直接在-f(e)后加s;有的要改-f(e)为ve再加-s;个别单词上述两种形式均可(如handkerchief→handkerchiefs或handkerchieves)。似乎不易记住这些规则,可只要记只下面这首顺口溜,相信你就不会觉得难了。
妻子持刀去宰狼,小偷吓得发了慌; 躲在架后保己命,半片树叶遮目光。
10.初中古诗词 篇十
1、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江城子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水调歌头(一)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6、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1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10
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每一篇都是文质兼美,意蕴隽永。若能仔细阅读和体会其中的文辞,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雅的人文情趣。需要看到的是,受互联网文化兴起的影响,现今公众更乐于将肤浅的网络文学作为休闲方式,而对凝结了传统文化精华的古诗词弃之若履。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满足于使学生做到对古诗词内容对硬性识记,未能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格调。怎样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精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应给予认真考量和应对的迫切问题。为此,本文从通过诵读方式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积淀、体悟古诗词的格律意境、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通过诵读方式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积淀
从当前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和掌握情况来看,其中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因而造成学生自身所掌握的传统文化层级相对较低。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明珠,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古诗词的积累,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赏鉴能力,在教学中安排五分钟以内的时间,交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诗词的内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这样,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了。然而需要看到的是,仅仅指望课上五分钟的古诗词分析,难以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显著提升,因此笔者在每天的语文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诵读和识记,同时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会随机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抽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古诗词诵读习惯,进而使传统诗词文化深入其心田。
二、体悟古诗词的格律与意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过程中,必须使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反复诵读,从中自然而然地体悟到古诗词所特有的格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对古诗词意境的体悟方式不拘一格,具体包括:
(一)对诗歌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耐心揣摩
如《浣溪沙》(晏殊之“一曲新词酒一杯”)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上片应注意关键词“天气”、“亭台”、“夕阳”等名词,这是极有特色的表达,即一切都与去年无殊。然而,“几时回”三字却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难以藏抑的怀人之情———“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蕴。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则道出了作者的感伤之情,使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所经历的繁华落尽的无奈,从而加深对作品创作主旨的理解。
(二)对诗词内容进行概括
例如,讲授《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可以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解,诗诗相通地诠释。
(三)创设古诗词学习的特定情境
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创设古诗词学习的特定情境,使学生藉由特定情境的进入,实现对古诗词中心思想和作品承载的情感的理解。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送灵澈上人》一诗时,要求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想象绘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采用诗文易位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诗文易位的方式。古诗词的言语精炼,因而相当于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就此组织学生将诗词内容置换为叙述性文字,从而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理解和领会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能够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不仅仅是要欣赏古诗词,还要在恰当的时候能运用古诗词来表明自己的感触,使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有鉴于此,语文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古诗词应用能力。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考虑到古诗词的文字具有高度概括性,通常能够以少量文字勾勒出优美的意境,展现出独特的创作情感,故而学生极易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出现认知障碍。基于避免前述问题发生的考量,语文教师应当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内涵。
四、结语
初中生在人生阅历方面比较薄弱,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古诗词教学浅尝辄止,则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初衷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与鉴赏的时候,不仅要通过诵读方式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积淀、体悟古诗词的格律意境、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该更多地挖掘古诗词的内在意蕴,使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角度来学习古诗词,感悟古诗词,真正发挥古诗词的意义,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人生感悟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小莉.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2] 唐振杰.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5
[3] 于海梅.“生命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 孟岩.延边二中古诗词教学拓展伸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
[5] 崔玉颖.文本互涉理论与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6]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2.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探究 篇十二
一、古诗词诵读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文人创作了许许多多的诗词,其中的经典古诗词犹如星河般璀璨,其凝聚了前人们的睿语哲思,且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精髓,熏陶、感染了无数的中华儿女。由最初的《诗经》到《楚辞》,再由汉乐府至建安风骨,再由陶渊明的诗词到唐诗宋词,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且给后世留下大量精彩绝伦的诗词。这是前人们留给后世的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与诵读,对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古诗词诵读有助于学生对诗词中情感的体会
众所周知,诵读是一种包含丰富情感与想象的朗读方式,通过诵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得到诗歌的美感。古诗词当中所使用的语言极为精炼且优美,学生在不断对其进行诵读的过程中,能够无形之中调动其想象,进而依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对诗词的意境进行创设,且在想象之中体会古诗词中所隐含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形成犹如身临其境的体会。例如,在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内容进行不断地诵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学生就可以想象诗人当时所处时期北京边境地区具有的异域风景,即:在秋季,边塞的大雁早早地飞去衡阳,且没有任何逗留的意思;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孤城,在夕阳西下、暮霭形成之际,便已经将城门紧紧关闭;在这时,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如马嘶声、风吼声以及起伏不断的号角声。由此可见,边塞的寒冷、荒凉,以及紧张的战事。在学生理解上片意境之后,再对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进行诵读,就不难理解诗中所表现的悲凉、慷慨之意,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诗人与将士们的报国之情。学生在不断对诗词进行诵读的过程中,能够渐渐地沉浸在诗词所营造的意境当中,进而得到内心情感的体会。
三、古诗词诵读有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诵读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古诗词的诵读对其审美趣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作用。诗歌犹如美的化身,其中所隐含的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审美需求,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学生在不断、反复地诵读古诗词时,会渐渐地对诗歌产生兴趣,且在此过程中其审美能力也将发生一定的转变,即由最初的粗俗、低级逐渐迈向高雅。因此,对初中生而言,加强古诗词的诵读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其审美水平。
(2)诵读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古诗词的语句精炼,韵律协调,且节奏鲜明,可以说古诗词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古诗词拥有优美整齐的语言,多种多样的修辞,以及丰富的内涵,在对古诗词进行诵读时,往往给人以朗朗上口的感觉。初中生不断对这些古诗词进行诵读,就能够对其中的词句进行推敲,了解并感受其中的佳句、妙语,从而逐渐提升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诵读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提升。诗歌与想象是密切相连的,古诗词反映了现实的生活,但是并不是现实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而是一种结合诗人想象的描写。诗人们在对诗词进行创作的过程中离不开想象,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似乎永远都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进而创作出精彩绝伦、激情澎湃的诗歌。例如,在李白的《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学生在对这些古诗词进行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会不断想象诗人所描述的情景,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其想象力的培养与锻炼。
13.初中语文古诗词 篇十三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答案:
(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14.初中语文古诗词名句 篇十四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10、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17、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18、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5.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浅析 篇十五
一、知人论世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 古诗词鉴赏必须做到知人论世, 由于文学作品是原作者思想感情与当时经历的外观体现, 个人经历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很大的关联。而诗人的性格、人生经历在诗歌中都留下了很多印记, 从而变成情感模式。例如, 陶渊明早年做过几次小地方官, 41岁担任彭泽县令, 任职80多天弃官归隐, 最后老死,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至今为人夸赞。其《归园田居》展现了他脱离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同时映射出劳有所获的美好愿望。全诗在幽美、平淡、虚景与实景的映衬下交相辉映、完美柔和, 普通的田园景物在他的笔下异常生动、淳朴, 充分体现了诗人弃官归隐、回归自然的喜悦。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先看作者, 再分析时代背景, 这样才能掌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理解作品内容, 进而更加准确地掌握各种景物特征。
二、明确意象
意象有植物、自然、动物与行为之分, 意象是理解作者思想的关键。例如, “杨柳”有离愁别绪之情;“月”表示思亲, 从而引发乡愁、离愁;“鸿雁”、“双鲤”指书信;梅花指代不屈不挠、高洁;竹象征着气节、向上、不俗与正直等。
在诗词鉴赏中要透过外表, 领会外表隐藏的感情与意趣, 注重客观与主观的结合。只有找准作品意象, 领会作品隐含的意趣, 才能真正领会诗词情调与价值。例如, 近年中考经常出现的古诗词鉴赏题———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为了领会诗中“折柳”的含义, 必须理解“柳”的本质含义。从学生学过的“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杨柳岸晓风残月”、“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这些诗句来看, 古诗词中的“柳”都有着特殊含义。随风摆动、柔顺婀娜的“柳”与“留”谐音, 古人有折柳的习俗, 这就很容易联想到“柳—留—惜别”, 即离别的人看见杨柳就想到依依惜别的场景, 从而涌现出离愁。
三、观图, 领会美
在苏轼的《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有:“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歌属于典型的感性形象, 只有抓住特点, 才能达到诗情画意统一的要求, 而观图就是一种好方法。在初中诗词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插图, 通过领会图中的人物形象以及所处环境, 帮助学生领会诗词隐含的意境, 初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使至塞上》一诗中“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时, 教师可以配上精美的图片, 帮助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上理解这千古名句。在图片中, “大漠”与“孤烟”属于线面结合, 诗中谈到的落日悬在天空, “落日”与“长河”是两个单独的画面, 和上句在内容与形式上都不对称。而大漠孤烟、水中落日则给人很好的自然景象。在这种情况下,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就给人一种内容与形式都对称的感觉, 形成自然统一的局面, 同时衬托了作者凄美哀婉的情思。
对于教材中的观赏性图片, 除了要引导学生作全面、细致的观察, 教师还应该结合诗歌图片与内容, 在诗画描绘中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四、读诗, 渲染美
虽然古诗词的篇幅短小、字数不多, 但是却是华夏文化的代表, 很多时候给人以心灵震撼。由于很多古诗词都有音节、韵律, 故朗读时很顺口, 方便记忆。反复朗读古诗词, 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 并领会古人应用语言文字的睿智与聪慧, 同时加以想象, 从而领会文字的内涵, 进而在体会与感知中掌握诗意。
例如, 《桃花源记》中“夹岸数百步”中的“夹”念“jia”一声, “屋舍”中的“舍”读四声。只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 才能领略诗词内容, 从而熟读成诵。特别是古今异义词, 如妻子、交通、鲜美、绝境等, 都需要学生认真朗读与思考。在朗读中, 学生能够深入解析文本。古人言:“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熟读文字后, 学生自然而然地开始字斟句酌, 在品味音韵美的同时, 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五、品情, 感受美
古诗词具有很好的表达技巧, 其意境千姿百态, 精巧的语言凝聚着作者的思维, 散发着超强的魅力。鉴于此, 在领会诗词的同时, 学生还需细细品味, 感受隐含的情感基调, 这样才能深入文章大意, 感受更加深层的意境美。
例如, 在《归园田居》中的“夕露沾我衣”、“种豆南山下”都没有丝毫掩饰, 醇美的意境与平淡的口语整合在一起, 平淡中满含柔美、情趣与醇美, 只要细细品读, 就能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与田园劳作的美好。
又如, 《桃花源记》中的语言锤炼、手法应用、内容剪切、结构安排都有其精妙之处, 作者为广大读者塑造了一个令人无限向往的世外仙居。在教学中, 教师可先带领学生领略世外桃源仙境之美好, 然后引导学生再细细品味, 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生活理想。
六、结语
16.多维透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篇十六
(一)丰富导入方法
导入是否得当是古诗词教学成败的关键。精彩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好的导入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
此方式一般适用于抒情性诗词的教学,可借音乐、故事、图片等创设一个有利于教学的情境。以音乐为例,因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选取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正如别林斯基所言:“只有在美的感情下,才能有智慧,只有美的感情,学生才能提高到宇宙的思想,并了解自然和一切现象的总体。”
2.背景介绍导入
古诗词所表现的时代内容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较远,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些措施来缩短时空距离,可在讲课之前,先对一首诗词的写作背景或作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介绍,来消减学生的排斥情绪,从而为接下来的古诗词学习铺路。如学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派武攸宜平定契丹叛乱,陈子昂任参谋,多次进言不纳反被贬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这样学生自然就明白了这首诗是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作,全诗流露出的孤独寂寞之情不言而喻,学生能很好的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3.“昨日重现”的方法
将之前的学习内容与当下的新课建立联系,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即将接触的内容有一个前瞻性和过渡性的认识,简而言之,就是“以旧引新”。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可先回顾学生熟悉的《桃花源记》,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正如之前所讲: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源泉。故在每一节课的开始,用设计巧妙的导入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显得尤为可贵。
(二)品读诗词韵味
朱熹言:“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但读古诗词不是无目的的、干巴巴的读。
首先要做到读出节奏。诗词讲究格律之美,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握诗词的节奏,区分不同类型诗词的押韵和节奏,诸如抑扬顿挫、回环呼应、匀称参差等。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除了要告知学生正确的朗读节奏外,还应该指出在读的过程中“前”、“后”、“念”、“独”、“涕”要加重语气,后两句在读的时候要语速放慢,读出诗中的沧桑孤独之感。
其次要做到读出感情和韵味。以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为例,应带着极端苦闷的心情读出诗人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帶着轻快朗爽的语气读出诗人的才华与抱负,带着不满无奈的情感领会诗人精神上的重压,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因此在读最后一句的时候更应该把那种豪迈的气概读出来!正如叶圣陶说的那样:“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再次要做到读出意境,即鼓励学生去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我认为不但是词,古诗也境界。如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品味“水”、“云”这两个字的意象,如“水”和“云”各是一种怎样的事物?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当你读到这两个字的时候给你怎样的感受等等。如果这样去品味古诗词中的意境美,那么还惧怕古诗词的枯燥无味吗?还担心古诗词的难以攻克吗?
(三)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赏析方法
因为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古诗词整体理解和整体感知的能力,故而不能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如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单看此诗的内容是赞颂松柏高贵品质的咏物诗,但是题目为“赠从弟”,就会发现这首诗似咏物实为言志,是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是为了劝勉其弟好好学习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可捕捉关键词句,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路和情感基调,最后应该做到回归到文本上来,与作者的处境、情感、志趣联系起来。并试着展开联想和想象,与作家换位,透过文字领悟行文的结构以及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
【初中所有古诗词】推荐阅读:
小学一到六年级所有古诗词09-08
一到六年级所有的古诗10-01
所有拼音学习08-28
广西所有学校09-05
高中数学所有目录06-26
笑对所有挫折07-15
郑州所有大学名单08-06
一无所有诗歌11-14
明德小学所有老师名字06-11
所有失去的经典语录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