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10篇)
1.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 篇一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ēn yuān bā lí wū jǐ shu ɡuǒ nónɡ zhuānɡ dàn mǒ
()()()()()
kāi tu zhē bì zhù jūn lián dāo kānɡ kǎi jī ánɡ
()()()()()
二、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5分)
A:载歌载舞(zài zǎi)横行霸道(héng hèng)犁 耙(pá bà)
B:(1)这道菜很地道[ dì dao dì dào],不愧出自特级厨师的手笔。
(2)在战争期间,河北人民发明了地道[dì dao dì dào ]战的战术,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三、用“望”字扩词,并填空(不重复)。(4分)
1.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
2.每当你忧愁烦恼的时间,来到大自然,()蓝天白云,俯看花草树木,你就会明白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3.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
4.他()着有一天能和失散多年的亲人们团聚。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3分)
1.当 跳出,依然是;
当 还是,早已。
2.“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包括、和。郑成功建设台湾主要是指 和 两件事。我们之所以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打退了 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并且加强了汉族与 族的联系。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还有、、……由此你联想到的表示爱国的成语有:、。(请写出两个)
4.肖邦是(国家)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作品有 等。我还知道中外爱国音乐家有、……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被前人称为“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 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全诗体现了一个“ ”字,从“。”“。”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
6.《示儿》是 朝诗人 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用自己的话回答)而“ ”,叮嘱孩子“,”(填诗句)。表达 的感情。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 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 ”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 ”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2.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 篇二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时,看见一只小鸟,翅膀上有几滴血,还不时呻吟着,好像在说:“小朋友,快救救我吧。”我不假思索立刻把它带回家。我拿出医药箱,小心翼翼地帮它涂上药水。几天过去了,小鸟的伤好了,它又能快乐地叽叽喳喳叫了起来。我把放回了大自然,它围着我转了几圈,飞走了。我真想设立一个爱鸟节。
说干就干,我拿出一些材料,做出一个鸟巢,然后从草丛中拔了一些草,捉了几条虫子放在巢里。这样,它们才会喜欢这个家。我拿来一根木棍把巢挂到了树上。我悄悄地躲在草丛中,看看小鸟有没有动静,突然,一只小鸟飞了过来,看见了巢,又飞了回去。我想:它应该去叫朋友了吧!果然,一群小鸟都飞了过来,我开心极了,高兴地手舞足蹈。小鸟们一会儿躲在草丛中,一会儿吃虫子,开心极了。我正想笑,一只手伸了过来,原来是一场梦呀!
做了这个梦,我决定把爱鸟节定在每年5月19日,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到了那天,我会做更多的鸟巢,让它们生儿育女,快快乐乐的生活。但是有人伤害了小鸟他就要给小鸟捉10天的虫子。为了不伤害小鸟,我决定做几张宣传报贴在社区里,让所有的人都了解到鸟类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
谁想和我一起参加我的爱鸟节?
爱心节1
虽然现在国家富裕了,但还是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钱上学,甚至吃不饱饭,冬天连御寒的棉衣都没有,更别说玩具啊什么的……所以,我决定设立一个爱心节。
我准备把爱心节设在农历的正月初八。因为刚刚过完春节,小朋友们手边都有刚刚收到的压岁钱。人们都在走亲访友,兴致很高,心情很好。在这个时候举办献爱心的活动,容易唤起人们情感上得共鸣,并会得到人们积极的参与。
过爱心节的时候,可以把那些需要受捐助的小伙伴们、我们自己的好朋友都请来,大家一起聚会联欢。围着火炉一起游戏,唱歌,跳舞,多开心呀!我把自己嫌小了,但仍是整洁完好的衣服献给还能穿得上的小伙伴,献出我节约下来的压岁钱!朋友们也纷纷伸出热情的爱心之手,他们拿出自己的收藏的童话书、学习类的书籍;“爱心箱”里塞满了捐款;边上衣服和玩具堆的像小山……
这样的情景,那些山区的小伙伴见了该是多么开心、感动啊!从此,他们能和我们一样穿的暖暖的,看看书,玩玩具!
大家帮助了别人,献出了爱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有一天,我乘坐着公共汽车上学,在公安处那一站时,我看见一个老奶奶扶着拐杖上车来了,我看见她面如土色、白发苍苍、瘦骨伶仃,一头短发象罩上一层白霜,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的陷进眼窝,嘴里的牙几乎全脱光了。她渐渐地走到我的眼前,我心想:老师说过要尊老爱幼的。于是,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奶奶。老奶奶说:“谢谢你小朋友。”我说:“不用谢”。
爱心节2
只要到了每年的10月5日这一天,我就会处处留心每一个角落,特别是敬老院和人民医院,我只要见到一位残疾人,我就会跑过去帮助他,让他平安度过这一天。只要有捐款活动,我就会把我的零花钱捐出去,让贫困山区的同学都能读上书。到了每年的10月5日那一天,我希望每人准备一本记录本,把自己做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而且要让受益者签上字。我希望能举办一个好人好事大赛,谁做的好人好事多,谁就成了好人好事冠军。
我真希望能建立一个爱心节,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护眼节
看到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视力下降而戴上眼镜,我忽然想到应该设立一个护眼节。
在护眼节的这一天,大人和小孩都不能去工作和学习,电脑停止供电,手机暂停使用,让大家彻底的轻松一天,给眼睛放个假。在这一天里,大家可以去森林散步,走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倾听着鸟儿欢快地歌唱,享受着一阵阵清凉的微风,沐浴着从枝叶中穿过的一缕缕温和的阳光,那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当然,没有森林的地方,也可以去公园逛逛。看看那些美丽的花朵和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走在公园石子铺成的小路上,看看河里的鱼儿自由的游来游去,是不是感觉自己的眼睛明亮了许多呢?孩子们还可以去草地上打打滚、玩玩游戏,累了看一看笔直的竹林,那绿绿的竹叶可是很养眼的哦!
而且我觉得,在护眼节的那天,让全世界近视眼的人摘掉自己的眼镜,多做些眼保健操,这样也许会有助于视力的提升。当然,不戴眼镜的人也可以一起来参加这个活动,保护一下自己的视力。想一想,全世界在人们在这一天的同一时间做眼保健操,给眼睛按摩,那是多么壮观的事啊!
我真希望这个护眼节可以成真,让更多的人可以不戴眼镜,让我们每个人都从今天起爱护自己的眼睛,重视这个护眼行动!
自由节
在这世界上有许多许多节日,比如说万圣节呀、春节呀……可是,有一些奇特的节日是不存在的。今天,我就来创建一个新节日---自由节。大家可能还不太了解这个节日吧,我就来讲一讲。
我们儿童很少有时间放松一下,所以这个节日被我定在6月2日这一天。让我们在快乐的儿童节过后再过一个更加快乐的自由节。
自由节这一天全世界的大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儿童不上学大人不上班,那你想想,那是多么高兴的一件事啊。接下来还有更加兴奋更加高兴的惊喜呢!所有的娱乐地点、超市、市场、大商场都是免费购物!这一天,如果你走在大街上闲逛,就可以看见许多十分可爱的卡通人物,比如说唐老鸭、米老鼠、高飞、喜羊羊,你猜猜他们是谁?告诉你,他们是专门的工作人员,因为为了让我们开心,所以打扮成这个样子。你可以和他们拍照、玩游戏。嘻嘻,有意思吧!商店里、市场上,你还会看到许多家长牵着自己孩子的手,在商柜上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商品。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看商品就一大把一大把地抓起,往门外挤。
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篇三
记得,儿时的我上学很晚,对奶奶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总是不想早上学,别人问我,你总不上学,将来怎么办?我总是回答,明年就去。只是,我得带着我奶奶!所以,直到9岁,我才不得不在家人的威逼利诱下背上了书包。也许是打岁的原故吧,那时我身体很不好,时常有病,一星期能上一两天课就很不错了。所以,级时功课一直不大好,一来二去的,成了班里的后进生,就更不愿意去学校了。当时,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和奶奶在家里玩扑克。记得那套扑克上面印了各种各样的熊猫图案,卧着的,爬着的,坐着的,个个身旁不离竹子的图案,我还照着画画呢。我和奶奶用这套扑克玩捉娘娘,五十K,有时还拿它算算命,可有意思了。
三年级时,我们班来了位新老师,语文课讲得可好了。记得当时我班新从北京转来了一个同学,没有课本,老师就让我和她共用一本书。那节课,老师讲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也被老师身上那种常人少有的魅力所折服,不禁看着老师发起呆来,心想,要是12年级时,我就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也许,我会成为一名好学生呢!没想到,一出神,手中的课本“啪“地一下掉到地上。这一响,不光把我吓了一跳,全班同学都给吓住了。因为大家都听得入神,这一下,把课堂纪律给打乱了。我当时脸一下子红到耳边,心想:这下坏了,一定得挨批!没想到,老师走到跟前,弯腰帮我拾起了课本,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看,爱之若林听得多认真啊,连手中的课本都给忘了,你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啊!天啊,老师居然还表扬了我!多好的老师啊,这么好的老师教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优秀学生!当时的我就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后进的形象。
那年期中考试,我出奇地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学校还给我和其他年级第一名们照了合影呢!
不过,恶习难改,刚成为好学生,我就又放松要求了。这不,由于身体不好,我又请假了。只是这次病好得太快了,一两天就好了。可我还没在家果呆够,就悄悄对奶奶说想在家里多呆几天,奶奶一向对我宽容,当时就答应了。第一天下午,奶奶带我上街买水果,我怕被同学发现,就藏到了奶奶的身边。
可是,第二天中午,我正在家和奶奶玩扑克,就听见院门口有我们老师的说话声,当时的我反应真快,拉了一个枕头就躺在了坑上,还不忘告诉奶奶替我保密。说时迟那时快,老师和几个同学已经进了屋,她走到我身旁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和蔼而又关切地问:怎么样,好点不?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因为,早上奶奶还让妈妈给我向老师请假说我在发烧,这一摸,已经真相大白了。这时的我,心里不断地敲着小鼓,奶奶当时是怎么和老师说的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楚。只是记得老师临走时又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好好养病,好了就赶快来学校上课,学习的事马虎不得,耽误长了会追不上的。到时候还有个比赛等你参加为班集体争光呢!
多么宽容的老师,她给我在同学面前留了面子,婉转地告诉我不能撒谎,要抓紧学习,要为班集体争光。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可以装病呢?即使生了病,我也一定要去上学!
4.苏教版六上语文练习四词语解释 篇四
喜闻乐见:喜闻:乐意看。乐见:喜欢听,喜欢看。形容很受大众欢迎。含褒义。另,网络用语,带有幸灾乐祸的意思。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用粉墨化妆,登台演戏。今多指坏人乔装打扮。
锣鼓喧天: 喧:声音大。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唱念做打: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有板有眼:①指说话,做事很有条理。②指说话的样子、语气有模有样。③戏曲用语。
余音绕梁:绕:环绕。歌声的余音环绕屋梁旋转不去。形容歌声美妙动听,永远留在人们耳中。也形容诗文优美,耐人寻味。
惟妙惟肖:惟:真,特别。妙:美妙,漂亮。肖:相像,逼真。词义: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
字正腔圆: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
活灵活现:形容描写逼真,使人感觉好像亲眼看到一般。
感人肺腑: 肺腑:指内心深处。人的内心都被某事都感动了。形容人内心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5.苏教版六上练习二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习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词。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交际来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地采访。
5、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教师根据这部分内容而制作模 仿“开心辞典”的片段。
(2)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学生对同音词获得感性认识)(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音词,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小结,让学生读题。
(2)让学生思考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辨析同音词词义)(3)师生共同给出正确答案。
(4)学生照上一部分的样子回答问题。(可以同桌相互问答)(5)师生共同小结积累同音词的使用和辨析方法。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认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像这样的同音词。(学生思考、交流,列出一组或几组这样的同音词)(3)根据列出的同音词,自己出题,同桌或小组回答。(题目形式也可有所变化)(4)师生评议。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诵读《我不期望回报》。(1)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练读,不懂的训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3)教师范读。
(4)学生理解着去诵读。(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感悟。(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如果付出,便不期望回报”这个结论。(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湖水与堤岸、山岭与青草”的关系是什么。(3)学生谈谈自己读过诗歌后的个人感受。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船长)。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较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哈尔威、履行”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确定采访目的。
(2)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准备、整理好采访提纲。(3)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纸、笔、录音机等)(4)学生以小记者身份练习采访。(同桌互练)(5)推选两个同学上讲台分角色进行采访练习。(6)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推选一名同学上台谈谈自己本次口语训练的收获(可以从提纲准备、语言组织、礼貌用语的使用、表达时的经验等几方面谈)。(2)评议小结。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6.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 篇六
时间:2008年10月14日星期二,上午第三节 课题: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执教: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陈朝玉老师
听课:区教研员张敏老师,区脱产培训班教师,区语文中心组教师,本校全体语文教师,城区及各乡镇校及中心校教师计100余人。评课:省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 亮老师 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 特级教师:杨新富老师 录入:北 异 【教学目标】
1.学习7-13自然段,品味姥姥用剪纸表达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以及她的剪纸的怀念。2.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听写词语,导入新课教学
1、教师课前板书课题。
2、谈话提出任务:今天由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生读),读的很亲切,课前蒋老师已经给大家上了第一课时,我想了解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拿出本子,听写一些词语,好不好?美国词语只报一遍,听仔细了。普普通通 无所不能 清清爽爽 喜鹊登枝 牛驮小兔 啃食青草
3、(大屏幕出示词语)根据大屏幕上的词语,校对一下,全对的举手给我看。看看大屏幕,先读第一排,从上面这两组词语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师提示:第一排……第二排……
生1:第一排都是形容词。师:形容什么的?(剪纸)第二排是剪纸的内容。
二、品味词句,想象画面,体味祖孙之情
1.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喜鹊登枝”这幅剪纸的完成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那么,“牛驮小兔” 和“啃食青草” 这些剪纸又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感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请大家浏览课文7-13自然段,看看哪几小节写的是“牛驮小兔”的内容?哪几小节写的是“啃食青草”的内容? 3.教师语言叙述:同学们,师:快速的看,浏览,谁看出来了? 在7-11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师: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你有没有发现哪一个字用得很不平常?
(1)究竟有什么不寻常?这就需要揣摩文本,细读,如果有感受,可以随时记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圈点画注。(3)你感觉这个“拴”字有什么不寻常?
生1:可以衬托姥姥技艺个高超。师:从这一小节的那些句子可以看出她技艺高超?(一生读)师:不简单,还能体会出什么来呢?
生2:可以看出“我”很感兴趣,不然不会“抢”过来看。师:那你觉得这幅剪纸怎么样?
生3:生动,不然看不出牛的温顺,小兔的乖巧。你还能体会出什么?(师点评:这个女孩子很自信)为什么要“拴”,孩子们?(怕我溜到河里)从一个“拴”字又体会到什么呢?(姥姥对“我”的爱护)还体会到什么?(“我”的顽皮)
为什么能吸引住作者?(剪的是姥姥和“我”之间的事情)
(4)“牛驮小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呢?我提醒大家注意一句话。其实我就是姥姥驮的小兔,我在干什么呀?
我们来读读课文吧,分角色读,从第七到第11小节,谁愿意来读?(生读)师板书:拴住了我的童年。4.品味“缠”字一段
(1)师小结:从一个平常的“拴”,我们有了这样的体会。(2)过渡:姥姥的剪纸有没有拴住我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段话
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3)教师询问:从这段朴实简单的文字中,你感觉到哪个子用得极其地不简单?(“缠”)
(4)再细细地品读这一段,从开始姥姥的“拴”到现在作者的“缠”,你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生1: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师: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2:作者非常喜爱姥姥的剪纸。
是啊,多么有趣的剪纸啊!我们来看看剪的究竟是怎样的老牛,怎样的兔子?——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引发想象:你仿佛还看到了怎样的兔子,怎样的老牛?
是啊,多么难忘的生活啊!——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多么幸福啊,所以,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对这个“缠”,你还读出什么来呢?(作者活泼顽皮)师:那姥姥呢? 生2:非常的爱作者。
作者仅仅是喜欢的兔子和老牛吗?
生3:对姥姥的好感,师:好感可以换一个词。(爱)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好吗?自己读自己的。
(5)教师语言渲染:是啊,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多活泼的兔子,多幸福的兔子啊﹗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煮饭的老牛……多憨厚,多勤劳的老牛啊﹗谁再来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5.(钢琴曲《A time for us》响起)教师配乐朗读:
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1)在这一段中,又写到了姥姥的剪纸,你觉得它与其他的剪纸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2)谁来读姥姥的这幅剪纸?谁愿意再来读读? 读出什么来了? 生1:离别。
生2:期待。师:期待什么?师启发:就像你长大后离开自己的家人,你的亲人会对你有怎样的期待呢?生1:报答他们。生2:早一点回来。师:还有什么样的期待呢?生3:早一点回家,一起剪纸……
对身处外地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呢?(身体……工作……家庭……)(3)师:谁愿意做作者,满怀感激的读一读这幅剪纸的内容?
师:后来“你”越长越大,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你”吗?一生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4)师:听的你的朗读,我发现作者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你!回顾童年的生活,你的记忆中再现了什么?(老牛……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师:可是你必须要离开姥姥,你再读。(生读的声情并茂)众鼓掌。(5)还能“拴”住作者吗?生:能!能拴住我的什么呢? 师板书:拴住我的心和梦…… 齐读板书。
师最后请几个人读最后一自然段。(配乐读)
三、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两段。【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童年,拴住了我的心和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2、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以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作者流露出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 生:(齐)姥姥的剪纸
师: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好,现在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请好好欣赏吧。(点击课件)生:学生欣赏剪纸作品
师:欣赏完这些剪纸,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姥姥的剪纸太神奇了。生:姥姥的剪纸真是栩栩如生啊!生: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
生:姥姥的剪纸太美了,令人难以忘记。
师:是啊,姥姥的剪纸可神了。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幅“喜鹊登枝”上,请大家好好欣赏。
生:我觉得梅枝剪得很生动,那喜鹊活灵活现,就像真的。生:大小正适中。
师:观察真仔细!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幅“喜鹊登枝”的呢? 生: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这个句子。一生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佩服。还有谁想读的。一生读
师:真是栩栩如生啊!我们一起来赞叹吧!
生齐读:“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师:那么,这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剪纸,姥姥是怎样剪成的呢? 生:“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师:你真个调皮的孩子。
师: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怎么练就的呢?你能用姥姥自己的话来回答吗? 生:“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课件出示)让我们齐读姥姥的话。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你明白吗?你能联系上下文来找一找吗?
生:“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你真会读书,一下子从文中找出了答案。自由读这句话,从中能读出什么? 生自由读。师:谁来说说?
生:我从中读出了姥姥剪得多,所以姥姥技艺很高超。师: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生读
生:我读出了姥姥练得多,经常剪,所以她就知道从哪里开始剪,手就很准了。师:把你的理解读出来。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画面,齐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师:正是因为姥姥成年累月地剪,所以姥姥即使在被蒙住眼睛的情况下也能剪出如此完美的剪纸,这就是——
生齐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生:打羽毛球 生:画画
师: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说到这,老师想到了一些谚语,你们想到了吗?
生: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生:要想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生:百日笛子千日萧,小小胡琴拉断腰 生:……
师:同学们的积累可真多啊!勤于积累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你
你看,我是那么调皮,姥姥不但不生气,反而告诉我“熟能生巧”的道理呢!可见,姥姥多疼“我”啊!这不,到了——(课件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生齐读
师:这看似一句平淡的话,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们认为是一个什么字呢? 生:拴。师板书拴
师:一般是用什么拴住什么? 生:用绳子拴住物体 师:课文中指什么?
生:用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
师:姥姥用什么内容的剪纸拴住了调皮的呢? 生:老牛和兔子
师:姥姥剪了许多幅老牛和兔子剪纸,课文中具体描写的有几幅?默读下文,画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生默读画句子写体会。师:把你的体会和同桌交流交流。生同桌交流
师:交流好了吗?我们来看一看,文中具体描写的有几幅? 生:三幅。
师:具体描写的是两幅,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这幅剪纸。我从中体会到了姥姥非常的疼爱我。师: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生读
师:从这幅剪纸中,你还体会了什么? 生:我很调皮。生:我生活得很快乐。生:我很活泼。
师:从一幅剪纸中,你们体会到了这么多,看来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另一幅呢?谁来说说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我从中体会到了姥姥和我生活得很开心。
生:我和姥姥在一起吃饭。
生: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姥姥对我的爱,她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吃。师:老师听出来了,你是在用心的读书,你来读出你的体会。生读
师:在那个盛夏的午后,姥姥用她高超的剪纸技艺牢牢拴住了我。从那时候起,我便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
生: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拉车的老牛,耕地的老牛…… 师: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 生: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儿。师: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生:对活泼的兔子和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还拴得住我吗? 生:拴得住。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生读:“但我还是……有声有色。” 师: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生齐读
师: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从这幅剪纸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思念。
师:思念一直在姥姥的心中,你能把姥姥对我的思念读出来吗? 一生读
生:我感受到了对我的期待。生:我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爱。生:我感受到了姥姥对我的牵挂。生:我感受到了姥姥很思念远在他乡的我。师: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一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满头白发的姥姥站在村口,遥望远方,此时她想对我说些什么呢?
想象你就在远方,你的姥姥会对你说些什么? 生:天气凉了,要多穿点衣服,不要着凉了。生:你要好好学习,长在了为祖国作贡献。生:无论走到哪,都不要忘记姥姥啊!生:我会在家乡等着你回来的。
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姥姥对我的期待。姥姥对我牵肠挂肚,而我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
范读:“事实上,……有声有色。”
默读有助于思考,让我们默读这段文字,静静地思考,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默读思考。
师:把你体会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小组交流。
师:交流好了吗?我们在全班交流一下。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想到自己的姥姥,想到家乡,想起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
生:体会到了作者非常思念自己的姥姥和家乡,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他的所思所想就会变得十分得清晰。
生:体会了作者不管走到哪,都走不出姥姥对他的牵挂。生:……
师:把这份浓浓的思念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去。生齐读。
师:同学们,如果童年时姥姥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现在拴住的是我的什么? 生:心 师板书心
师:纵然天涯海角,我心依旧,我梦依旧,姥姥用她的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的心,成了我美好的回忆。此刻的我最想对至亲至爱的姥姥说些什么?用你们的笔写出我心中的话语。生写话。
师:谁来读出我的心声。
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又听到姥姥刷刷的剪纸声,听到了人们的赞叹声,看到了家乡的田野,看到了美丽的窗花。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我仿佛又听到姥姥亲切的话语,听到了姥姥的唠叨,看到了姥姥慈祥的面容,看到了姥姥的广结善缘。生:……
师:也许再多的语言也难以表达我对姥姥的思念,只有读能让我与姥姥的心贴得更近,让我们饱含真情地再次齐读这段文字。生再次齐读。
师:书读到这,你们认为姥姥仅仅是用她的剪纸拴住了吗? 生:不是
师:透过这一幅幅的剪纸,姥姥更是用她的什么拴了我的心? 生:思念 生:期待 生:牵挂 生:亲情 生:呵护 ……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那就是爱。板书爱。
是这份充满亲情的爱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师:孩子,请记住:天地虽宽,但这条路却难走,亲人、朋友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感谢亲人,感谢生活,感谢命运…… 下课!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今天我执教的《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姥姥的剪纸永远拴住我的“心”,给了我许多的回忆和快乐。“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整篇课文语言优美,以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班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姥姥的技艺高超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备课时,我把教学重难点放在: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技艺高超以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作者流露出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新课程指出,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以读为本,以有这篇课文把饱满的情感融入到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导读法,谈话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预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交流、理解、想象,体会“我”与姥姥之间那浓浓的深情。让学生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等方法,全面地理解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拟定以下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导入
二、品读感悟
1、画面一:“喜鹊登枝”
(1)定格“喜鹊登枝”图,学生欣赏引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感情朗读。
(2)借助想象,结合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2、画面二:“牛兔同乐”
(1)默读课文,找相关的语句写体会。(2)学生汇报、同桌交流。
(3)读句子,感受画面,体会剪纸画面背后的深意。(4)引读第12自然段。
三、展开想象,感情升华(1)自由读第13自然段,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2)定格画面,展开想象,感受姥姥心意。(3)感情朗读,写话练习,体会深情。
四、课文总结
《姥姥的剪纸》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围绕剪纸展开了“我”与姥姥之间的故事,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剪纸”这条主线,引领学生走进“我”与姥姥的内心情感世界。由开始的欣赏剪纸作品到“喜鹊登枝”这幅剪纸,使学生体会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并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姥姥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技艺。进一步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整篇课文不仅写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还写了姥姥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这在“老牛兔子”剪纸中有了集中的体现,我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以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姥姥对“我”的疼爱和“我”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从而激起学生对亲人的感恩之心。但在这堂课中,我还感觉到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到位,比如: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细节处感情的处理以及对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等等。我想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成熟起来。
一、欣赏剪纸,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我们来欣赏一下,细细品味。
(媒体出示,欣赏剪纸)
师:看着这么多精美的剪纸,你能否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它?
生:栩栩如生。
生:惟妙惟肖。
生:鬼斧神工。
生:出神入化。
生:姥姥的剪纸真有神韵。
二、学习1-2自然段,初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师:歙,乡亲们是怎么赞叹的呢?请你打开课文,自由朗读1-2自然段。
生:“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师:谁来当一回老乡,夸一夸姥姥的剪纸。
(指名学生朗读)
师:谁能模仿着乡亲们的话来说说姥姥的其他剪纸吗?同桌先练练。
生:剪鸟像鸟,剪树像树,剪只小羊咩咩叫,剪只帆船能远航。
生:剪鹅像鹅,剪牛像牛,剪个警察能捉贼,剪只老鼠能偷油。
生:剪花像花,剪兔像兔,剪只老鹰能翱翔,剪个电脑能上网。
师:姥姥。真是剪什么像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用一个字来称赞,那就是——“神”了。(板书:神)
三、学习3-6自然段。再次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师:姥姥剪纸的“神”还体现在哪里?请你快速朗读3-6自然段,划划相关句子。
交流创设情境一:
师:噢,捂住姥姥的双眼也能剪?肯定你没捂紧,让姥姥从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生:我从“你差点儿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我”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很紧很紧,姥姥一点儿也偷看不到。
生:我还从“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中“死死地”一词可以体会到姥姥是摸着黑剪的,本领很高超。
师:那让我们赶快去欣赏一下姥姥摸着黑剪的“喜鹊登枝”图吧。
(出示“喜鹊登枝”图,同学们都瞪大了双眼,张大了嘴巴。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声)
师:同学们,你感觉这幅“喜鹊登枝”怎样?
生:我觉得这幅“喜鹊登枝”剪得非常好,就好像真的一样。
生:你看这喜鹊与梅枝大小搭配得刚刚好,疏的地方疏,密的地方密,简直挑不出一点毛病。
生:这幅“喜鹊登枝”看得出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炉火纯青了,大小、疏密搭配得天衣无缝。
(指名朗读,读出这份惊叹)
交流创设情境二:
师: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我现在就是姥姥,你们就是我的左邻右舍,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
生:过两天我家的一个亲戚要结婚了,姥姥,你帮我剪个“喜”字吧。
生:姥姥,我爷爷马上要六十大寿了,你给我剪个“寿”字。
生:过年时家家户户爱贴“福”字,倒着贴,预示“福”到了,姥姥,给我剪个“福”吧。
师:别急,让我擦擦手。咔嚓,咔嚓,好了,你看看,喜欢吗?
生:喜欢,姥姥,你的剪纸真“神”,我非常满意。
师:不管你们提出什么要求,都难不倒我,佩服吗?知道姥姥的这手绝活是怎么练成的?
(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姥姥每天练习剪纸,熟能生巧,就心中有数了,知道什么地方该拐弯,什么地方要留空。
生:姥姥每天剪,已经非常熟练了,什么地方要剪得疏。什么地方要剪得密,已经知道得一清二楚。
(引读三次: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师:由姥姥剪纸的身影我想到了一句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你还想到哪些俗语?
生: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姥姥可是剪纸三分钟,练习十年功。
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师:老师再加一句,“姥姥是剪不离手”。
生:要练惊人艺,需下苦功夫。
师:姥姥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才练成了这么神的技艺。
四、学习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情”
师:心灵手巧的姥姥给乡亲们剪了喜字、福字、寿字,给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为什么姥姥剪得最多的是牛和兔呢?请你默读7-12自然段,猜猜姥姥的心思。
(生交流)
生:姥姥属牛,而我属兔。
师:把我俩的生肖放同一幅剪纸,有特别的意义。
生:“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师:再仔细地读读第7自然段,看看姥姥还有什么心思?
生:姥姥怕“我”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这一拴管用吗?从哪儿看出来?
生:我从“抢过来看”发现“我”被姥姥的剪纸吸引了。
生:从“我嚷着还要”可以知道姥姥的剪纸把“我”迷住了。
师:在这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用牛兔剪纸牢牢地拴住了“我”贪玩的心,他们俩的对话可有意思了。
(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师: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出示图:看,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睡觉的兔子。耕地的老牛,拉车的老牛车兜里总是带着心爱的小兔,他们俩形影不离,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从这一张张剪纸中你看到了姥姥一颗怎样的心?
生:我看到了姥姥是那样地疼爱“我”。
生:姥姥是那样的慈祥,对自己的孙儿是那样地呵护。
生:姥姥非常爱自己的孙儿,他们在一起其乐融融。
师:原来姥姥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传达的是浓浓的祖孙情。(板书:情)
五、学习13自然段。体会姥姥剪纸的“梦”
师:(配乐朗读)“姥姥的剪纸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师:姥姥的期待是什么?
生:姥姥期待“我”在大学里快乐地学习。
生:希望“我”带着姥姥的爱茁壮成长。
生:姥姥期待“我”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
师:请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
生:期待。
生:爱的联结。
师:能不能凝练点,就一个字?
生:爱。
师:一字见真情。
生:眼相见,心相连。
师:帮你改半句,“抬望眼,心相连”。
生:牛兔情深。
师:这个“情”字多好啊!情深深,意切切。
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品读姥姥的期待。
(学生配乐朗读)
师: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姥姥的剪纸总让“我”魂牵梦绕。今天,“我”又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不禁难以入眠……请你提笔给姥姥写一封回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生:亲爱的姥姥,每当我想起您慈祥的笑容,想起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想起一张张精美的牛兔剪纸,恨不得马上回到姥姥的身边,投入姥姥温暖的怀抱。
师:你已把深深的思念都融在这封信里。
生:姥姥,谢谢您!是您的疼爱让贪玩的我变得懂事乖巧。我一定会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好好读书,多学知识,将来努力工作,报答您!
师:你懂得了感恩。
生:姥姥,您的年纪大了,在家少干点活,您辛苦了一辈子,应该享享福了。我在外面一定会自己照顾自己,姥姥。我爱您!
师:你长大了,姥姥肯定会为你高兴的。
生:亲爱的姥姥,您是那样地疼爱我,您的牛兔剪纸永远让我难忘。看着手头的这幅剪纸《抬望眼,心相连》,我知道您在家乡永远思念着我,我也在这里永远思念着您,姥姥,我永远爱您!
师:你把姥姥对你的爱、对你的情永远铭记在心了。
师:(课堂总结)
这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勾起了“我”无尽的思念,思念姥姥的慈祥勤劳,思念姥姥的心灵手巧,思念养育“我”的大平原。它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梦里,(板书:梦),姥姥的剪纸伴随“我”成长,影响“我”一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寄托浓浓亲情的“姥姥的剪纸”。
六、作业:请展开想象。写写姥姥剪纸里的故事
七、板书
姥姥的剪纸
7.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 篇七
重点及难点 课时 1 2.20/2.2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1、长江之歌
2、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美丽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审美情趣2 2.27/3.2
2、三亚落日(第二课时)
3、烟台的海
练习一3 3.5/ 3.9
5、卢沟桥的烽火
6、半截蜡烛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感知课文的内涵
2、能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人物感情4 3.12/3..16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练习二5 3.19/3.23
8、三打白骨精
9、词两首
1、了解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
2、背诵指定的课文6 3.26/3.30
10、螳螂捕蝉
11、读书要有选择 ☆ 我读书 我快乐7 4.2/4.6
练习三
12、夜晚的实验
1、学习名人的好 学精神
2、学会合作 5 8 4.9/4.13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4、学会合作9 4.16/4.20
练习四
期中复习
前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5 10 4.23/4.27 期中测试及评讲11 4.30/5.4 五·一 放假
5.7/5.11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6.最大的麦穗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人物
语言所蕴含的道理13 5.14/5.18 17.山谷中的谜底
练习五14 5.21/5.25 18.广玉兰 19.夹竹桃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植物的美 激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热爱15 5.27/5.31 20.古诗两首
练习六16 6.1/6.5 21.莫泊桑拜师 22.理想的风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章内容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17 6.8/6.12 23.孔子游春 24.明天 我们毕业 5 18 6.15/6.19 练习七
☆ 学和做(4)19 6.22/6.26 期末复习
梳理课文知识点/加强背诵
学 生 成 绩 册 序号 学生 姓名
平时 成 绩 期中 期末 总评 备注
9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 主备人:任桥小学 马海燕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然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这几部分组成
承接前11册“习惯篇”的内容
本册教材安排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项习惯培养 并能从整册教材编排及教学实施中得以具体的体现
入选的24篇课文(其中韵文3篇)分7个主题单元安排
分别是“壮丽山河”、“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 并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本册教材所编写的课文内容丰富 体裁多样 人文内涵丰富 从内容看
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 如《孔子游春》
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课文 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课文 如《烟台的海》、《三亚落日》 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课文 如《学会合作》;有的课文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 如《读书要有选择》
有的课文则引领我们走近名著 如《三打白骨精》等 从体裁看 不但有记叙文
还有诗词、故事、说明文等 从单元主题线性串联来看 第七单元是“师恩难忘” 尤其是《明天
我们毕业》最后一篇课文
既符合毕业前夕六年级学生当时的心理情感实际 又是对学生感谢师恩情怀的启迪教育
而习作教材及综合练习(各7个)仍然单列 编排体系依旧
整册教材这样编排
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又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 真正使大语文教育观得以有效渗透 课后众多的练习安排
能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语言丰富的内涵 在品评中增强语感
二、课标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 并养成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培养朗读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 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
(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并养成习惯
(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 并养成习惯
(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 并养成习惯
(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
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 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 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
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 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 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做到语句完整 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 做到语句比较通顺 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 敢于主动发言 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能不出声 不指读
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 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 初读课文 提出疑难问题
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 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 扩大知识面
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作文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 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 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坚持不懈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 也是本套教材的一项主要目标 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套教材所安排的一系列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的一生都大有好处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
目前
学生已初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
如预习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
但还需要引导学生长期深入的去坚持还有一些习惯学生做的并不好 如读写的姿势
本学期安排的习惯训练--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无疑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总之 培养新的习惯
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将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2、抓好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基本功和训练引导语言积累和运用
积累和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
因此本套教材把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编选的课文“语言规范 篇幅短小” 课后始终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训练;单元练习中常设读读背背说话熟记成语等练习这些安排都是为了积累和运用
难点:
1、作文教学:
本册的作文教材与课文配合巧妙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读写结合
本册作文注意联系旧知
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延伸
本册作文安排了多种类型的作文训练 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 其作文训练面广 有深度
是对全套教材的总结和概括
因此作文教学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
2、我班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欠佳 因此说话为难点之一
3、少数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有一定的难度 还应教给方法的指导 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课时安排: 培养良好的习惯(12)..................................................................2-3 课 时
课
文...........................................................................2-3 课时/每篇习
作...........................................................................4 课时/每篇 综
合练习...........................................................................2-3 课时/每个 学
和 做...........................................................................2-3 课 时
第一单元 壮丽山川
主备人:任桥小学 马海燕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4篇课文围绕主题“壮丽山川”来组织 由《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的“壮丽山川”与前面各册中写台湾的蝴蝶谷、南沙群岛、庐山云雾、沙漠绿洲、高原、草原等文
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河山长卷图
长城、运河、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是辉映其间
虽表达的主题相同 但写作的方法却各有特色 《长江之歌》以诗歌形式出现 表达强烈的热爱之情
《三亚落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 动态地展现落日美景
可以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 熟读背诵 积累内化
《烟台的海》是按季节的顺序描写景色的不同的
教学时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重点 《记金华的双龙洞》具有按游览顺序写的特点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 学习、借鉴这种写法
二、单元目标:
1、学会26个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
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背诵相应的段落
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 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口语交际: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 把家乡的名胜古迹 民风民俗等介绍给大家
6、明白“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道理
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 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美丽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审美情趣
四、课时划分: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2 课时
1、长江之歌.................................................................................2 课时
2、三亚落日.................................................................................2 课时
3、烟台的海.................................................................................3 课时
4、记金华的双龙洞........................................................................2 课时 ☆习作一.................................................................................4 课时 ★ 练习一.................................................................................3 课时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教学内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 结合有关事例
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道理
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 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 结合有关事例
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 使学生明白“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 结合有关事例
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 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 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 准备 教学挂图 ★
教 学 预 案 再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 结合有关事例
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的道理
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 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指导看图 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 思考:图上有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 教师补充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 回顾主要内容 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
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 按照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的顺序
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有什么意义?
2、同组相互交流 感受体会
(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 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小结
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
1、自由练习
2、台前介绍
3、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 结合有关事例
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指导看图
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 弄清图中内容
1、第一行两幅(1)教师简单介绍
(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
2、第二行左图
(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2)教师小结:
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 回答:从图中得知 演讲要注意什么?
(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 学生评价
(3)教师总评
3、第三行左图
(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习朗诵 体会方法
第三行右图(1)观察插图
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黑板报出的怎样?
(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 确定栏目 设计图案
4、左上图
学生观察
谈谈怎样编手抄报?
5、右下图 1)教师简介
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 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 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 陶冶艺术情操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1、长江之歌 教学内容
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教学 目标
1.学会2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培养审美情趣
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 背诵课文
教学 准备
录音机、磁带 ★
教 学 预 案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激发兴趣 1.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
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 歌声雄浑
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 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2.学生练习写字 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 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 作者说--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有母亲的情怀
3. 自由读
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 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 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一小节 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指导学生看地图
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 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3)师引读 所以
“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
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 学完了这首诗
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
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 势磅礴、力量无穷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
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三亚落日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 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 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
教 学 预 案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同学们
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叫做三亚
(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 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
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 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教师相机正音
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
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
2、这样
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
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板书:热带风情)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 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 鸥那么白 树那么齐 沙那么亮
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
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
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 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 的确“真有诗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
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 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 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5、为什么要写这些?(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 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读到这儿
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出示填空
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
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
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
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 我们不得不发出赞叹 齐读第五自然段
9、背诵第三段
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
三、总结课文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 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 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
板书设计
2、三亚落日
像孩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教学反思
课题
3.烟台的海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 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掌握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 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 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 烟台的人勤劳、能干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 ★
教 学 预 案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1 看画面 听配乐朗诵 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
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2)指名读课文 评议纠正 3)理解词语 看录象
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 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 要注意什么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习第2自然段 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 还写了什么 分层(海 人)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 看看题头的照片 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
(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
感受寒流袭来时
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 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4 通过读
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 再在小组内试背
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
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 学生自学(读、说、背)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 评议结果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背诵第1-4自然段 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在冬、春、夏三季中 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 自渎第5自然段 整体感知 找出句子
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3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 冬天是萧条、冷落的
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又显的那么凝重
(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 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 齐读第6自然段 联系全文
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欣赏画面
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
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
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 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 比谁介绍得好?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 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写一个片段
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3、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活泼
勤劳播种
夏
宁静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忙碌
------------------
“画”“背景”“舞台”〈----〉“活剧” 教学反思
课题
4.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 写出课文的提纲 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1、认识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了解段之间的关系
知道课文是怎样连段的成篇的
2、能给课文分段 写出课文的提纲 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按照游览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景物的写作方法
2、结合课文特点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 准备 教学课件 ★
教 学 预 案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理清游览顺序
1、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胳
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
全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后确定:全文按游览的顺序可分为六段
3、结合分好的段落
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浏览了几个景点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问:这段向我们交代了什么?(浏览时间人物、景点)(2)用编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
我去游览浙江的金华双龙洞
5、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
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1)默读第二自然段
从课文中标画出不沿看到的景物 及这些景物的特点
再体会一 下作者看到这些学后有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
老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砂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一片明艳
(3)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作者听到了什么?溪流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作者听到山中溪流的声音
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 并听到不时变化的溪声)
(4)有感情地齐读第二段
同时边读边想象沿着途明艳的南方山景 并思考
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沿途景色呢? 沿途景色已如此美丽 双龙洞位于其中 自然更值一游;
沿途美景成了双成洞奇特景象的衬托; 作者游兴很高 心情舒畅
借途中所见抒发对祖国河山的喜爱之情
总结第二段段意; 从金华过罗旬入山 一路上景色明艳迫溪流到洞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总体感知:
1、初读课文 理清条理:
板书:外洞 孔隙 内洞
2、再读课文 归纳特点:
3、小结过渡
三、精读课文 自读自悟:
1、学生阅读 做批注
教师巡视辅导
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2、课堂讨论:
A、组织:有一些同学已经想好了 下面
我们先按课堂小组开展讨论
跟同学们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这些个特点让你喜欢的?
B、学生讨论 教师巡视 初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交流评议:
A、分别指几名同学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开展讨论:
1)船小 2)行船方式 3)乘船姿势
4)乘船感觉
4、读写结合 突破难点:
A、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从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步步说清楚的呢?请看黑板 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呢?然后呢?最后呢?
B、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把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难问题?
5、分层朗读
体会写法:这样小的小船
这样独特的进洞方式和乘船姿势 这样奇特的乘船感觉 是多么有趣啊!下面
我们分组来读这一段
再来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层层说清楚的......请大家拿好书
6、学法小结: 我们在刚才的学习中
首先了解了空隙的特点是窄小的;接着抓住关键词句进一步体会到了空隙的特点;最后弄清楚了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这个意思一步步说清楚的
7、指名介绍内洞特点:
8、总结学法:
A、学完了孔隙和内洞
你准备怎样来学外洞这一段呢?
B、洞内宽大
洞外呢?知道的同学一起说
C、学生答 教师版画
(画出后山)
四、读写指导:
1、设疑质疑:
A、游完了双龙洞 回过头来看
作者介绍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刚才 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对这儿感兴趣
那作者为什么不先写这儿呢?这样重点不是更突出吗?
B、那你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标出路线图)
C、那么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来写参观游记呢?除了写作顺序之外 要想吸引读者 打动读者的心
还应该抓住什么去写?
2、小结写作方法: 学到这里
我们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写参观游记要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第二、要把看到的事物特点写清楚
五、赏读课文 体会感情:
1、过渡谈话: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里就读哪里
看看怎样才能读出文章的感情来
2、自由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六、总结本课内容
布置下课时任务:课上到这儿就结束了
这节课我们不仅弄清楚了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那些地方 还弄清楚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那么
作者又是怎样出洞的呢?此外
作者从上山到进洞每次都提到的泉水和作者游双龙洞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习作一 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童年趣事 教学 目标
1、学会记事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 旨在突出“趣” 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
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中心明确
重点 难点
注意将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教学 准备
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
教 学 预 案 再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引出话题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
同学们
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 你看
那会飞的梦
那冬阳下的骆驼队
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
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 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 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 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
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 要有意思 要有发现
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 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 可以是钓龙虾 可以是玩泥巴
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三、范文引路 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 然后各组长汇报
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第二课时
四、快速习作 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 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
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五、修改习作
六、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 篇八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kān chēngpiēkāiyì lìzhuàn xiě
()()()()
dǎrǎojiāoshíbēimǐngdǐng lǐ mó bài
()()()()
二、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掉。(4分)
逆境(nì lì)寥寥无几(liáo liǎo)权衡(héng hén)驯养(xùn xún)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词。(6分)
节衣()食脱()而出()()不倦大名()()嗷嗷待()()()不安
四、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接起来。(4分)
1.英雄树高大挺拔,是英雄的象征。我喜欢英雄树。
2.李明能读懂这篇故事。李明能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
五、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中。(8分)
1.《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的女作家。
A.法国B.英国C.美国D.俄国
2.《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是()作家笛福。
A.法国B.英国C.美国D.俄国
3.()是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的作品。
A.《草房子》B.《中国兔子德国草》C.《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D.《今天我是升旗手》
4.下列含有“堪”字的词语中与“堪称”中的“堪”意思相同的是()
A.不堪其扰B.难堪C.堪当重任D.困苦不堪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小草”指,“大树”指,夏洛蒂姐妹“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让你感受到。
2.霍金是英国著名的,被称为“”,科学著作在全世界拥有无数读者。
3.读了写的《鲁滨逊漂流记》,记住了书中的一句名言:“。”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6分)
今年夏天,气候十分严热,我每天常常去家附近的游泳池游泳。泳池里的人很多
很多,有大人、小孩、青年人、老年人,热闹极了。我向鱼儿一样游来游去,非常舒服极了。(六处错误)
八、课外阅读。(26分)
(一)妈妈的手(8分)
妈妈的手是粗糙的,皮肤上可以看到几根明显的青筋。你乍一看,一定会觉得没
有什么稀奇,可这双手却使我羡慕。
我家门前有一片无用的空地,杂草丛生,干巴巴的,妈妈拿来锄头,一下一下地
挖,不到顿饭工夫,这双手就把这一小片荒芜的土地变成菜园。
平时,这双手没歇过,不停地为全家人服务,买菜、煮饭、洗洗刷刷、缝缝补补、拖洗地板、整理房间,家里所有的活它全包了。
妈妈的手不仅勤劳,还很灵巧。一块布,经它裁剪就成为式样新颖的裙子;一套
旧衣服,经它拼凑就能改成我喜欢的新衣;一粒线团,经它编织就成为漂亮的毛衣。
秋季的一天,妈妈正为我织一件毛衣,我在一旁,仔细地瞧:那双手一针过去一针过去,那样的欢快,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准确,我简直看呆了!
妈妈的手既平凡,又不一般。我喜欢妈妈的这双手!
1.为了说明妈妈的手是勤劳的手,作者用上了许多事例。其中详写的是;略写的是。文章经过这样详略处理,突出了妈妈这个特点。(6分)
2.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2分)
(二)(18分)
①从女儿读小学起,我们家就开始养蚕,现在女儿读高中了,我们家还是一到春
天就养起蚕来。我发现,养蚕,()能让孩子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能让孩子领悟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人生道理。
②爸爸你看这些蚕不仅不吃桑叶了而且呆在那里一动不动它们是不是
死了呢那还是她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她这样问我便告诉她:这是蚕要蜕皮了,蚕的成长,是要经常蜕掉外面的那层束缚它的旧皮的,就像人长大了,就不能再穿过去的小衣裳了。到她读高中的时候,同是这种现象,我又跟她讲出另一番道理来:人最怕的是不能蜕去思想观念上的那层旧皮。今天的新皮,过了不久,又会成为束缚它成长的旧皮了,所以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那些终身学习的人,()能不断地用新思想观念来换掉那些已经陈旧的旧思想旧观念,才能使自己总是充满活力和生机,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③蚕结茧的时候,我总是会用一些废纸,卷成一个个小纸筒,把蚕放进去结茧。
“爸爸,为什么要把蚕放进小纸筒里去结茧呢?”有一次女儿这样问。我便告诉她:蚕必须寻找到可以构成一个空间的支点,才能将茧结成功。你看,它们先把口里的丝吐
到支点上,先在几个支点间粗略地织成几条纵纵横横的线,有了这些条纵纵横横的线,它们就可以从从容容地结自己的茧了,并能很顺利地把茧结成功。在一个没有任何支点的平面上,蚕是没有办法结成茧的。人们要想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也是应该学会寻找和构建自己的支点——你们现在读书、学知识,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构建各种各样的人生支点。
④有一次雨后初晴,我出去采桑叶,当我骑着车子来到一棵两人多高的桑树下时,眼前的景象一下子把我惊呆了!只见几十条大大小小的野蚕正在用它我立刻就明白了:是刚才的那场风暴将它们吹落下来的,但它们却在被吹落的一刹那,将肚子里的蚕丝及时地吐出来粘连在桑树的枝叶上,一待风暴了,它们就可
以
⑤有一个星期天,也是雨后初晴,我便有意带女儿去观看那种景象,让她明白人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好迎接“风暴”的准备。人活着,最可贵的是拥有一种百折不回、可以随时从头再来的奋斗精神。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标题。(1分)
2.给第二节补全标点。(3分)
3.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打“√”,然后回答问题。(2分)任何时候都必须做好迎接“风暴”的准备。(1)表示引用();(2)表示特殊含义();(3)表示讽刺()。这里的“风暴”指的是
4.在()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在上填上合适的词。(4分)
5.请简要概括第四自然段的意思。(2分)
6.文中的爸爸通过养蚕教育女儿,让她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你读了这篇文章
也一定领悟了一些人生哲理,能说出来吗?(4分)
(1)从蚕蜕皮、结茧,我懂得。(2)看到野蚕被吹落又攀回树枝,我领悟到。7.看到蚕,你想到了哪句古诗,写下来.。(2分)
九、习作。(30分)
生活中,你也许面对过紧张、胆怯,你选择了“勇气”吗?面对困难,你选择了
9.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 篇九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598×6的积大约是();613×8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3.800×5的积末尾一共有()个0。4.5个18的和与18的()倍相等。
5.□26×3的积是三位数,□里最大填(),□36×7得数大于1000,□里最小填()。6.要使□18×3的积是四位数,□最小填()。7.在〇里填上“>”“<”或“=”。
500×40〇900×3 400×4〇800×3 300×3+300〇300×4 32×0〇15+0 6×70〇60×7 308×7○708×3 8.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9 9.在4×597、403×8、6×484这三个乘法算式中,积是2904的算式是
。我是这样想的。
二、计算题。(共22页)1.直接写得数。(10分)
80×0= 6×60= 5×800= 20×4= 100×2= 200×5= 7×70= 0×888= 10×3= 125×0= 2.列竖式计算。
42×3= 416×6= 621×5= 812×5=
2.在506×8、930×4、9×510、6×598这四道算式中,得数小于4000的算式有()道。A.1 B.2 C.3 3.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有0。
A.一定 B.不一定 C.不可能 4.与745×6的结果不等的式子是()。.. A.745×2×3 B.745×5+5 C.745×5+745 5小明拍球78下,小华拍球数比小明排球数的1倍多一些,2倍少一些,小华可能拍了()下。
A.70 B.156 C.130 6.一台打印机价钱是405元,学校买5台这样的打印机,全部付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至少要()张。
A.20 B.21 C.22 7.果园里有5行苹果树,每行12棵,还有20棵梨树。下面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苹果树有多少棵 B.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C.梨树有几行
8.3个西瓜与12个菠萝一样重,一个西瓜与()个菠萝一样重。A.4 B.3 C.2
四、操作与探索。(共11分)
1.先画出线段图,在列式解答。(5分)
小华有40枚邮票,小红比小华多20枚邮票。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
五、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32分)
1.游泳池的泳道长50米,小明一天游3次,每次游2个来回,他一天共游多少米?
2.我买的排球价钱是足球的2倍。我买的足球要50元。如果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一共用多少钱?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6页)
1.250×□的积的末尾有3个0,□里可以填()。
A.6或8 B.2或4 C.4或8 3.在506×8、930×4、9×510、6×598这四道算式中,得数小于4000的算式有()道。
A.1 B.2 C.3 4.乘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有0。
A.一定 B.不一定 C.不可能 4.与745×6的结果不等的式子是()。.. A.745×2×3 B.745×5+5 C.745×5+745 5.小明拍球78下,小华拍球数比小明排球数的1倍多一些,2倍少一些,小华可能拍了()下。
A.70 B.156 C.130 7.一台打印机价钱是405元,学校买5台这样的打印机,全部付一百元一张的人民币,至少要
()张。
A.20 B.21 C.22 8.果园里有5行苹果树,每行12棵,还有20棵梨树。下面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苹果树有多少棵 B.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C.梨树有几行
8.3个西瓜与12个菠萝一样重,一个西瓜与()个菠萝一样重。A.4 B.3 C.2
四、操作与探索。(共11分)
1.先画出线段图,在列式解答。(5分)
小华有40枚邮票,小红比小华多20枚邮票。他们两人一共有多少枚邮
六、解决问题。(每题4分,共32分)
1.游泳池的泳道长50米,小明一天游3次,每次游2个来回,他一天共游多少米?
2.我买的排球价钱是足球的2倍。我买的足球要50元。如果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一共用多少钱?
3.小宁从家出发,每分钟走68米,9分钟能走到学校吗?
4.看图提出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
150套
儿童衣服 成人衣服
问题(1):
问题(2): 5.爸爸下午1时骑车出发,直到当天下午6时到达目的地。一共骑行了75千米,他平均每小时 骑行多少千米?
6.我们班有男生22人,女生24人。全班同学同时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12条船够吗?
7.一件外套的价格是一双鞋子的4倍。买三件这样的外套要花多少钱?
62元
8.一只足球59元,李老师带了300元,够买5个吗?小明这样想:59×5=295(元),300>295,所以购买。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把你的思考过程写下来。
六、思维拓展。(每题10分,共20分)
1.按要求把1、3、4、6四个数字分别填在□里,写成乘法算式。
(1)积最大,应该怎么填?(2)积最小,应该怎么填?
□□□×□ □□□×□
2.一个哈密瓜的质量是一个香瓜的4倍,一个香瓜的质量是一个苹果的2倍,一个苹果的质量
10.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 篇十
一、教材解读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新选入的一篇文章,文章编入第二单元“人间真情”这个主题单元,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颂了谭千秋老师的高尚的师德和他对学生的无私大爱。选文结合时代精神,体现了苏教版教材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勇于思索,对自己关注的话题特别上心,但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表达能力还有些欠缺,不过他们喜欢合作学习。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于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分析不够透彻,需要老师有效地进行引导点拨。学生思维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能够很快地把握住人物的品质特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五、教学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在具有有多功能电教平台的教室;资源有《最后的姿势》PPT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图片入境,导入课文 谈话导入:
1、同学们,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个悲怆的时刻,汶川地动山摇。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已逝去四年多,曾经撕心裂肺的痛苦揪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2、我们先来看几组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图片。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除了带来失去亲人的伤痛,还有无数热心的人们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3、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发生在这场灾难中的感人故事------第六课:最后的姿势(深情齐读课题)。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在此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巩固了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又很好的过渡到了这节课的教学。
二、品读课文,丰富英雄形象
过渡:日常生活中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呢?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个自然段主要表现谭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主要写谭老师对女儿关爱呵护,对工作踏实、认真)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谭老师是这样的一个人呢?拿笔画出来。过渡: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是怎么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二至七自然段)。(1)默读谭文第二部分。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短短的六个字单独设为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既是当时自然景象的真实再现,也是预示灾难的降临。)
出示句子: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向同学们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a、引导学生抓住“意识到”、“来不及多想”、“就”以及他的语言来体会谭老师遇到突发情况的沉着、急中生智。
b、谭老师从哪里意识到情况不妙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一瞬间,整栋楼都摇晃起来!地震!)
c、你能读出情况的危急吗?(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d、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当时情况不妙甚至是情况危急呢?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指导学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老师(板书舍己救人、忠于职守)出示句子: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引导学生抓住“立即”、“拉”、“撑”、“护住”等词语感受谭老师的舍己救人、忠于职守。)
总结写作方法:像这样正面写谭老师的语言、动作的方法,我们称为正面描写。这段文字描写除了正面描写谭老师之外,还有环境描写(场景描写),请大家再次默读这段文字,找出场景用直线画出场景描写。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场景描写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1)“天空阴沉沉的。”我的心情也像天气一样,一场天灾即将降临。这既是当时的天气真是情况,更是一种暗示,悲剧即将发生。(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情况危急,生死攸关,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谭老师选择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朗读,读出几个感叹号表示的紧急。这个场景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情况越来越紧急了,谭老师没有离开,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保护学生。这个环境描写突显了谭老师的崇高品格。
(4)“地动山摇。破碎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谭千秋老师遇难了。他“张开的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定格,成为永恒的瞬间。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了人生的价值。多么好的老师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多么令人心痛。个别感情朗读,尊重学生的处理,只要能说出理由。
总结:这些场景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突显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3)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
让我们再回到5月12日那天下午,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5月12日那天下午2点多,他一如既往地在教室为学生们上课。这堂课上,他给学生们讲“人生的价值”。“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这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谭老师用最后的姿势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那就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摘下我的翅膀,让它助你飞翔”,是爱,让他奋不顾身的用身体保护学生;是责任,让他的灵魂在危难当头折射出人类最伟大的光芒。
(4)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请同学们把自己此时的感受融入你的朗读中。
齐读4—7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八至十自然段)。
过渡:当生命面临危险时,人的本能是保护自己,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谭老师却没有这样做,是他没有机会吗?我们来看一看别人是怎样说的。(1)指名分段朗读第三部分。(2)人们是怎样赞颂谭老师的?
例句:救援人员赞颂他,是因为谭老师宁可自己后脑被砸得凹下去,血肉模糊,也要张开双臂死死的护着四个学生。是死保护学生的谭老师(从救援人员嘴里听说的)
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的谭老师(从其他老师嘴里知道的)
一个讲课生动的谭老师,一个充满活力的谭老师。(从学生眼里知道的)补充:谭老师是一位共产党员,特级教师,1957年8月出生,湖南省衡阳市人。198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多好的一位老师,他永远活在学生的心中,活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
总结:这段不直接写谭老师的言行,而是从别人的嘴里、眼里来写人物的方法叫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力补充,起到烘托作用。
(3)从人们的赞颂中,可以看出谭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回答板书:临危不惧,勇于牺牲)(4)齐读第三部分。
4、学习第四部分
(1)课文学到这儿,你心中是否和老师一样,涌起了千言万语,请你用:谭老师,我想对你说……写写你此刻的感受。
(2)交流、小结: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你说说作者评论的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老师模拟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样子)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
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镌刻在四位学生的心中,读(最后的姿势:张开……)。这最后的姿势像一座丰碑,永远地矗立在汶川大地震中,读(……)。这最后的姿势将永远矗立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读(……)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课文2-7自然段是重点部分,特别是第4、第6自然段具体生动地刻画了谭老师的言行,折射出谭老师在灾难来临之时本能地保护学生,不但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还为了保护学生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舍己救人,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无私的大爱。教学过程中重点抓住这两点品读相关语句,特别精读描写谭老师护生姿势的一句,以突出重点。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地震的语句读一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特殊背景情况,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客观原因。这部分重在让学生关注环境描写,重在通过朗读使学生真切感受地震的危急以及谭老师的沉着镇静、大爱无私。课文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部分还写了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结合前文三次出现谭老师最后的姿势,多角度地侧面烘托出谭老师丰满、高大的英雄形象,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主人公谭老师的行动之主观原因。因为谭老师一直是那么爱学生,一直有那样的人生的价值观,所以他在大难之际,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作出了英雄壮举。教学这两部分时紧扣主线,巧妙勾连,以此深化主题,突破难点。这一环节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实现文本语言的迁移运用,体现阅读与表达的紧密结合,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其实,在5.12中,在那灾难爆发的那一刻,不仅仅是谭千秋老师,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学生的生存,他们都用自己最后的姿势震撼了所有的人,他们用生命铸就如天大爱,诠释了最高尚的师德灵魂,演绎了爱与责任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一起瞻仰那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图片、音乐)
(拓展资料)
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这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
四川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20出头的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个孩子,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孩子们幸运地活了下来。
向倩:什邡市龙居小学英语教师。向倩的遗体被发现时,她已被压断为3截。几乎碎成一团的上半身,张开的双臂下,紧紧搂着三个也已死去的学生。救援人员怎么也无法扳开她的双手,现场的武警官兵为之落泪,纷纷行起军礼。说到向倩,校长谢洪安的眼睛再次湿润:“向老师当时离逃生口最近,她在三楼给六二班上课,只需跨出教室门,再两步,冲到走廊,就能躲开轰然坍塌的楼板,从楼道逃生!”
26岁的袁文婷老师走了,离开了她深爱的讲台,离开了她留恋的世界,陪伴她的,只有几个地震时她来不及救出的学生!她走得那样的惨烈和壮烈,留给我们的是废墟中一个身躯的两截,一双巨大的双臂下还护着两个学生,这就是她最后的人生,最后的姿势!永远、永远地定格在这个世界。
小结:“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个老师,塑造和捍卫了我们所谓的师魂,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理由为这个灾难中的四川,灾难中的中华民族呐喊:汶川加油!四川加油!中国加油!中国人民是坚强无比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挺起不屈的脊梁,在困难灾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手拉手心连心,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烙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拓展阅读,以加深感悟。
四、布置作业
搜集汶川地震中,让你感动的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七、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
急中生智
临危不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可歌可泣
【苏教版六上第一单元试卷】推荐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09-2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测试卷06-27
苏教版语文六上第四课08-25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09-10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11-08
苏教版六上新思维训练11-10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苏教版九上)07-1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