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2024-08-26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11篇)

1.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一

小法布尔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是个有惊人毅力的孩子。他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的程度令我们每位读者都心生敬佩!课文的语言文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能够牢牢锁住学生的眼球,扣住学生的心弦。我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引到学生通过这些语句,想象画面,指导有效朗读之后,组织大家讨论、体会这段文字的用意。

二是课文主体部分描述的两件事,抓住关键词句,例如“三天前”、“终于”、“鼓鼓囊囊”、“难过极了”、“很不情愿”、“仍然兴致勃勃”、“躲起来”等词语体会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的喜爱与痴迷,对观察昆虫的执著。

三是在读好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引到学生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例如“终于找到这位‘歌唱家’”时,法布尔的神情表现、语言动作;例如受到父母反对、批评时的内心独白等,这些不仅让学生得到语言、表演等能力的锻炼,更对凸现文章的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

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时候,引导学生来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写具体,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其中一个“瞧”字一个“终于”学生抓得好!

陶心妮说:“我从一个‘瞧’字读到了法布尔的兴奋、欣喜之情感,三天前他就听到了歌声,他一直在找呀找呀,好不容易才找到,他一定高兴极了,这一个‘瞧’充分地写出了他的心情!”

另一名学生则抓住一个“终于”来谈体会,也从中体会到法布尔抓到了那位“歌唱家”是多么高兴!我趁势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三天里,他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如下:他可能在学着这位“歌唱家”唱歌,想引诱他出来,竖起耳朵仔细地倾听,他到底在哪里呢?他在草丛中找呀找呀,还自言自语道:“你在哪里?快点出来吧!哈哈,别跟我玩捉迷藏的游戏了,我马上要找到你了!”三天里,法布尔不停地找啊找啊,终于被他找到了!

可见,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是很强的!我希望他们在课外阅读时也能做到这样边读边想,在读中体会,有体会后再读,这样才能有许多收获!

2.《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片段品评 篇二

师:小甲虫是什么样的?

生:闪烁着金属光泽。

生:这只小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生:“嗬,真漂亮!”

师:同学们,这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真漂亮。(映示描写小甲虫句子)读读这个句子,欣赏一下小甲虫。

生:比樱桃还要小,樱桃就很小巧玲珑了,它比樱桃还要小,更加小巧了。

生:我就爱吃樱桃,圆圆的,红红的,特别诱人。

生:小甲虫比樱桃更吸引法布尔,蓝天一碧万里,格外的蓝,让人心情舒畅,这小甲虫比蓝天还要蓝,足可以看出小甲虫的色彩是多么夺目了。

师:是呀,要把事物说得更美,就要像作者这样,用美好的事物进行比较,这样,美的更美,这就是表达的技巧。同样要表现丑,就要跟丑陋的事物进行对照。(出示赵树理先生在《小二黑结婚》中描写三仙姑的片段)

生(读):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生大笑)

师:这里的比喻形象地再现了人物的外貌,极好地表现了作者对其的厌恶之情,虽然说有些粗俗,但却让人感到生动无比。(生若有所悟)

【评析】学习先是“有形的学”——立足于文本样式,读懂作者写了什么,学习表达技巧,明白怎么写的;尔后“有意识的用”——知道我要写什么,我应怎样写,我为什么这样写;最后“运用无形”——无意识地自觉运用,我没道理不这样写,这是化境。小学生依托文本学习语文,处在“有形的学”阶段,教学时抓住要害,对照补白,写作特色放大来,表达技巧引深去,让“关喻关更关,丑比丑更丑”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印记,这就是成功!

[片段二]爱在细微处

师: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嗬,真漂亮!”可以听出法布尔的喜爱之情。

师:是的,这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直接表达情感。

生:从“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可以看出法布尔的喜爱之情,因为法布尔喜爱小甲虫,才会这么急切地扑过去。

师:嗯,扑得越急,爱之越切,正是因为喜爱小甲虫才会迅速地扑过去,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生读)

师:通过法布尔的语言、动作都能看出他对小甲虫的喜爱。

生:法布尔“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也能看出喜爱之情。

师:哦,请你留意一下,法布尔是怎么把它带回家的?

生:“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

师:法布尔挺有意思,直接把小甲虫放进衣袋不就得了吗?

生:不行,那样小甲虫会跑了。

师:那直接包上树叶不就可以了吗?

生:不行,要先放进蜗牛壳,以免不小心把小甲虫挤死了,蜗牛壳硬,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师:哦,看来法布尔真是细心哪!

生:法布尔先把它放进蜗牛壳是怕它被挤死了,再包上树叶是怕它跑了。

生:它用树叶包而不用塑料袋装,一是树叶到处都是,小甲虫不陌生;二来树叶透气,小甲虫不会被闷死。

师:呵呵,如此说来,法布尔想得可真是——

生:周到。

生:法布尔想的可真是全面。

生:细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师:是呀,爱在细微处,人的情感不仅要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

3.《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反思 篇三

《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描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迷恋的故事。文章的叙述非常简单,通过几个细小的事例写出了法布尔,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课文开始就提到了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正因为着迷,才能够潜心研究,才使法布尔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

在教学中,我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以及他对昆虫研究的执着,采取了学生自学、共同交流的形式。我指导学生分别朗读发生在法布尔身上的两件事情,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法布尔的情感和品质。在交流中,抓住法布尔的话,“三天、终于”、法布尔在捉住小甲虫后的一系列动作等,让学生自读自悟,并展开一定的想象,更进一步了解他内心的感情。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我还注重渗透了习作中的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希望学生能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并熟练运用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

4.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2.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1. 自学课文。2. 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蜗牛(2)释词。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 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2. 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3. 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 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 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地哪句话来写的? 3. 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2. 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 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 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2)用人名做题目。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的教学设计 篇五

本课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从小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第二至十自然段是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三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4、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及一般命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时间]

9月22、23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部分词意。

3、读懂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2、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4、简介法布尔: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二、初读指导:

1、他为什么在口袋里装满昆虫呢?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2)认清生字字形。

比一比,再组词。

莱( ) 昂( ) 纺( ) 历( ) 圾( )

菜( ) 迎( ) 妨( ) 厉( ) 吸( )

(3)理解词语意思。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或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并

说说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4、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讨论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法布尔生活在法国南部美丽的小村子里,他对小虫子很着迷。

第二段(第2~10自然段)通过两件事具体说明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程度。

第三段(第11自然段)正是因为对昆虫的痴迷,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

(3)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词语。

三、指导写字:

1、复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写字:

“莱”,草字头加个来。

“溪”注意一点。

“厉”注意写法,第四笔是横折钩。

“圾”注意第五笔是横折折撇。

“纺、厉、圾”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描红。教师从旁指导。

作业设计

一、组词。

纺( ) 尊( ) 暮( ) 怒( ) 厉( )

妨( ) 遵( ) 幕( ) 努( ) 历( )

圾( ) 采( ) 拣( ) 迷( ) 囊( )

级( ) 彩( ) 捡( ) 谜( ) 攮( )

二、按例子写词语。(至少4个)。

1、甜滋滋:

2、鼓鼓囊囊:

3、怒气冲冲:

三、多音字组词。

zǎi( )( ) è( )( )

载{ 恶{

zài( )( ) wù( )( )

四、在积累本上摘录有关昆虫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示。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和命题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回忆分段并概括段意。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哪句话来写的?

2、出示:“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1)“迷”的意思是①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②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③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④使看不清;使陶醉。

(2)根据其他三种意思各写一个词。

(①迷路,迷失;②球迷,戏迷;③景色迷人)

(3)根据这三种意思可以把法布尔称为什么迷?(昆虫迷)

(4)课文中还有哪些带有“迷”字的词语。

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痴迷:极度迷恋、沉迷。

着迷: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入迷。

3、法布尔为什么会从小就对小虫子那么着迷呢?(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

[设计意图:对某一事物痴迷,容易把人引向成功之路。本文以“迷”字为中心组织故事内容,“迷”字是全文的线索,是通篇的灵魂,教学本文就应紧紧扣住“迷”字展开。虽然不和让每个学生对昆虫都痴迷,要求他们人人都成为昆虫学家,但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只有热爱、痴迷、执著追求,才容易实现心中的理想,走向胜利的彼岸,这是很有必要的。]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齐读第一段。

2、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学生自读课文,指名学生说一说。(①“捉纺织娘”②捉小甲虫。)

(3)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4)学习第一层。

①自由读2、3自然段。说说你们对法布尔有哪些了解?

②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第三自然段。从哪个词我们最能看出法布尔的“着迷”呢?圈出“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那么请你来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句“妈妈,在这儿呢……”。读出高兴兴奋的语气来。

③学生练读2、3自然段。

④齐读2、3段。

(5)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⑧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A、“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B、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C、“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D、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心情的变化:捉小甲虫时的“高兴”“心里甜滋滋的”-------被父母责骂时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将“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昆虫,背地里“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曾被父母责骂过,你还记得你父母是怎么责骂你的吗?你来模仿一下他们的口气来读一读法布尔父母的责骂。指名学生读。男女声来读一读。)

(当父母责骂你时,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来说说。我们的小法布尔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指名学生来读一读第九段。)

E、我们从第10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F、但是在这样的责骂面前他又怎么样呢?放弃还是坚持啊?圈出词语“丝毫没能”、“仍然”。可见啊,他确实是非常的迷恋昆虫的啊!并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⑨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3、精读第三段。

(1)过渡:在法布尔的眼中,所有的昆虫都是那么可爱,昆虫的世界是那么奇妙,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成为一名著名的昆虫学家。

(2)齐读课文第三段。

(3)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①小组讨论。

②交流指导:(第一句话:由于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把研究昆虫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个对人类对科学有着卓越贡献的著名昆虫学家。第二句,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这一特定镜头能够生动地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热爱。)

三、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2、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换一个题目,例如,爱昆虫的法布尔,法布尔的故事与它相比有什么不足的呢?(文中多次提到“把衣袋塞得鼓鼓的”,这个特征充分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程度。可以生动形象地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痴迷,他时时刻刻都在钻研着昆虫。)

3、“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 用人物的语言做题目。如:《我也是普通一兵》

(2) 用人名做题目。如:《祁黄羊》

(3) 以事做题目。如:《鼎湖山听泉》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这个问题值得学生思考,因为课文中多次提到“鼓鼓的衣袋”,并且看到这“装满昆虫的衣袋”就会让人想到法布尔,想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想到法布尔执著追求的精神,想到法布尔正是因为执著追求,才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所以,必须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拟定题目的艺术。还应注意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给文章命题的技巧。]

四、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1、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

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

2、出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3、齐读。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4、布置作业:

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办一个主题展览。

作业设计

一、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1、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抱上树叶,装进自已的衣带,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尝。( )

2、可是父母的责驾丝豪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谜恋。( )

二、词语填空。

( )地观察 ( )地责备 ( )地欣赏

五彩缤纷的( ) 来回穿梭的( ) 兴致勃勃的( )

三、根据不同的意思造句。

欣赏: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2、认为好,喜欢。

四、按顺序排列词语。

1、动物 昆虫 苍蝇 生物

2、父亲 祖父 叔叔 伯伯 哥哥

3、开花 长叶 发芽 结果

4、盛夏 早春 初夏 寒冬 深秋

五、小练笔。

观察一种昆虫的样子和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着迷

6.装满昆虫的衣袋 篇六

孙华

听了李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深深折服她的教学设计,深深被她的精彩课堂所吸引。我觉得李老师这堂课充满了灵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是理想课堂的反映。《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四篇文章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细心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课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第一部分,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第二部分,通过两件事来生动地说明法布尔从小对昆虫的入迷程度。一件事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另一件事是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母的责骂也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第三部分写了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着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所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与痴迷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李老师在课堂上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感受法布尔对昆虫无比痴迷的情感。

(一)找准切入点,读悟结合。

教师有深厚的指导阅读的功底。阅读教学,只有抓住核心进行,才能有的放矢,线索分明。“着迷”是这篇课文的核心,李老师在让学生找到着迷、迷恋、痴迷三个词语之后,接着顺势而问:课文是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的?现在请你默读一下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这样很巧妙的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抓住了两件事就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课文内容难度。在学生概括实践的基础上,教师点出基本方法。只要说清楚“干什么,结果怎样”就行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是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这项练习应该常抓不懈。我认为既应该在课堂上扩大训练的面,又应该进行长期的训练。

本节课的阅读目标是: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课堂上教师很巧妙的在学生自己初步领悟的基础上,通过原文与删去关键词语的句子比较,体会哪些是关键词,同时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去揣摩理解关键词。通过这样的手段,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语,揣摩人物特点”阅读方法。

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李老师设计了非常有效的课堂提问,纵观整个课堂,一共提出了21个问题,与学生学习无关的无效提问是没有的,思考性的问题16个,启发、想象性的问题3个,机智性的问题2个。这个数据显示,李老师的每个问题都是经过精心思考和设计的,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目的的。而且在讲课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是比较好的,共有37人次单独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占全体同学的92.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二)扎实有效的指导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知道怎样写批注。用批注的方法概括人物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是让学生简单地概括出一个词语,而是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推理,有了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才对法布尔的痴迷精神感受得比较具体和深入,才能水到渠成的谈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这样的词语,学生概括的很出色。有了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概括能力提高很大。2.本课的目标之一是: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一目标,进行了有效的设计:看一看本课的一类字有哪几个比较难写,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老师强调了“察”,“察”的中间部分很容易写错,是很必要的。

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生字就不用讲了。其实,高年级学生仍要重视写字指导,只是方法可以灵活些,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分析字的难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字的正确率。

7.《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篇七

《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

5、装满昆虫的衣袋 赵辉 课前思考: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文章共11节,段落比较多,课文比较长。但故事内容较为浅显。主要讲了主人公法布尔小时候着迷于昆虫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成三或者四部分。 第一节为第一部分,交待了法布尔小时候的生活环境。 第二三节为第二部分,讲的是本文的第一个故事:捉纺织娘。 第四到十节为第三部分,讲的是第二个故事,也是本文的重点:观察采集昆虫。 第十一节为第四部分,讲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正是将他引入了科学的殿堂。 文本价值及教学价值: 本文采取记叙的形式,通过讲故事来揭示法布尔成功的秘密。文章第一节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对法布尔的生活环境做了简明扼要的描述,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有对小溪的描写,有对花草的描述,更多的是对动物的描写。突出了重点。最后一句写出了法布尔对小虫子的态度,“非常着迷”是对这一态度的初次概括。 通过两件事情来写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的入迷。两件事情一详一略。对第一件事情的描写相对来说较为简略。但是语句的信息含量还是非常之大的。“暮色笼罩”可以看出天色已晚,而法布尔还不见踪影,以时间来衬托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妈妈,握在这儿呢!瞧,握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字里行间充满着捉到虫子的自豪、兴奋。“三天前”也显示出了法布尔早就开始留意这只虫子。“动听”、“唱歌”反应了他对昆虫的态度。 第三部分主要写捉昆虫。可是正面写捉昆虫的语句只有一段。这一段有对昆虫样子的描写,有法布尔看到虫子时发出的惊讶,还有捉昆虫、装昆虫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形象的写出了他对昆虫的热爱、呵护。其余段落中,一段总写法布尔的做法,两段写父母的责骂反衬法布尔的痴迷。十段更突出写出了他克服阻力、不怕困难的表现。 思考:本文该抓什么?怎样抓?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立体的品味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应是本课力求达到的东西。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感知法布尔的痴迷应不是难事。只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这种着迷、痴迷,树立起一个栩栩如生的法布尔,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从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是本文的一条较为明显的情感线,比较容易抓,那么这条线是不是要明显的抓,还是另取一路呢?思考。 落实“以激情点燃激情”、“引导学生说真话说实话”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及评价,朴朴素素教语文。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预习课文,结合自己理解,在文中做出批注。 收集资料,了解法布尔其人其事,并能将所收集内容用自己的话叙述。 第一课时 目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文预习情况,了解故事梗概,给课文分段,并确定法布尔在学生心目中的整体印象。精读课文第一节。 一、导入: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到5?班来讲课。说来我们以前也曾经共同学习过一些课文,我们也算是老朋友了,是不是? 知道我们要学习哪一课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谈谈你对昆虫的了解或感受。 这篇课文写了谁?法布尔,介绍法布尔 他是怎样看待昆虫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检查预习①这篇课文你们已经预习过了,字词掌握了吗?听写。修改。 ②检查朗读。想想这篇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 ③谁能来给大家说说你预习过课文还有哪些收获? (指导学生分别从人物、故事、道理、体会感受几个方面来说说) 总结:看来同学们在课前确实都进行了读了课文,更加可贵的是很多同学还结合着具体的词语写出了自己的体会。这样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在语文的学习上取得巨大的成绩。 三、感知内容,梳理脉络。 你能不能按照故事的内容给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指导分段。 四、精读一节,了解背景 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一节。看看从第一节中你能读懂什么? “村子里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或体会?作者为什么在开始告诉我们这些? 从本段中你读出了法布尔对虫子是怎样的?着迷(板书)你觉得这个评价准确吗?补充“非常” 过渡:着迷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加非常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上节课我们上的很愉快,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出色。读书能够读得准确响亮、听讲能够专心致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敢于说话,敢于说真话。我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这节课我希望咱们能够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继续发扬光大,让在座的各位老师将五三班的良好的学习风气带到全校所有的班去,行不行?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细致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节。现在,再给你留几分钟时间,自读课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待会把你上节课获得的信息向大家汇报一下。 汇报交流。师适当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法布尔是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的成功离不开他所生长的环境,更离不开他对待小虫子的态度“非常着迷”。 过渡:那法布尔对昆虫到底有多着迷呢?现在我找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的2、3小节,其余同学认真思考,结合着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二、学习2、3节,感受“非常着迷” 指生抓住语言文字谈。师及时给予适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一段段的谈,谈透后,再谈下一个知识点。当学生抓住文字来谈时,谈的准确应及时给予肯定,谈的不对应让他说明理由,并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明确:“暮色”天色已晚,可见法布尔的着迷。“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兴奋、得意。“三天前”:法布尔早就开始留意虫子了。“唱歌”“歌唱家”:从称呼中,看见法布尔对昆虫是心存好感的,是亲切的、喜欢的。 法布尔为什么抓这只虫子?因为它会唱歌,长的还漂亮。 归结到“非常着迷”:为了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法布尔花费了至少三天的时间,而且,在他看来,抓到这只虫子是多么的令他骄傲。可见,他对虫子超出了一般的着迷,是“非常着迷”。 三、学习4到10节,升华“迷恋” 过渡:那么第二个故事是怎样写他对小虫子着迷的呢?自由读读课文的4到10小节。找找答案。 (一) 谈观察 第四段写法布尔利用放鸭子的时间捉甲虫、观察水底世界。----充满好奇 小结:池塘周围的一切在法布尔看来是多么的神奇,为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二) 谈捉虫 细心地观察------认真仔细 对甲虫的`描写---------------在法布尔看来甲虫是漂亮的 “嗬,真漂亮!”-----------惊喜 扑、捉住-------------------行动熟练敏捷 鼓鼓囊囊--------------装的多 小结:一只只小甲虫对法布尔来说就是一件件的宝贝,可见,他对昆虫是多么的珍爱! (三) 谈挨骂 “小宝贝”、放进、包上、装进、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往下掉------------对昆虫爱护 “仍然兴致勃勃”“背着”--------------不屈不挠 小结:父母的话法布尔不得不听,让他扔掉小昆虫对他来说又是多么困难的选择啊!可是,他对自己的爱好没有放弃,依然执着的观察它们、欣赏它们。 再读10节,读出法布尔的执着。指生读。 概括、总结、深化:法布尔将父亲交给的任务放在了一边,心里想的只有他的小虫子、小宝贝,甚至父母的责骂也不能阻止他对小虫子的热爱,这个时候,“着迷”这个词已经不足以形容他对小虫子的感情,课文第十节用了什么词语来形容他的这种感情?“迷恋”(板书:迷恋) 是啊,此时的法布尔已经对小虫子产生了超乎寻常的喜欢。 四、学习11节,感受兴趣的意义。 ① 正是出于对兴趣的执着追求,才使法布尔最终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赢得了人们的敬仰。默读最后一小节,想想读了这节,你有什么疑问? ② 结合法布尔的生平理解“痴迷”。 ③ 总结全文:法布尔正是凭着对昆虫的热爱、痴迷和执着,才使他最终取得了成就。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再读课题。 作业:读了这篇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对法布尔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定有所感触和启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暮色 三天前 会唱歌 非常着迷 迷恋 细心 真漂亮 小宝贝 痴迷 注:希望各位同事批评指正。备的很简,适用于平时的课堂。

8.《装满昆虫的衣袋》读书笔记 篇八

我今天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记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最后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一丝不苟,什么才是不放弃。

最让我感动的段落是: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这个段落不但体现了法布尔对父母的责骂全然不顾,继续背着大人观察、研究那些父母说的那些“没用的玩意儿”,也表现了法布尔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昆虫世界里去了。他一丝不苟,认真,不放弃的精神让我不由得敬佩他。

是啊,在生活里也曾出现过类似的事例,如:我们学校里有一个同学,早晨来了认真地背书、听写;上课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的举手发言;下午放学回家后,先把作业做完、复习完功课才去玩;晚上睡觉前回忆一遍老师今天讲的课程。这难道不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吗?

9.《装满昆虫的衣袋》读后感 篇九

今天,我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读后感到很受启发。

文中写了小时候的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因为抓一只三天也没有抓到的纺织娘而忘记了回家,害的爸爸、妈妈着急。第二件事情是父亲叫他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里,自己就去观察周围,他把自己的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有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子,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躲起来偷偷玩,就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了科学的殿堂。” 读到此处,我想:“法布尔的成功源自他对科学的痴迷,源自他对探索的锲而不舍。我们青少年就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

回想一下我自己,更是深有体会。二年级时,我开始学习硬笔书法,刚开始的一个月,我每天坚持练30分钟,老师表扬我有进步,可是后来我就坚持不住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再后来干脆就不练了。一年以后,我的字丝毫没进步。四年级时,我看到当初和我一起练字的同学,有的已经大有长进。于是,我下决心每天都练,做到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到现在两年了,我的字在市里,省里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如果不是我后来锲而不舍,哪有今天的成绩呢。

10.装满昆虫的衣袋 观课报告范文 篇十

李老师执教的《装满昆虫的衣袋》写的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通过描写他对昆虫的痴迷,表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整个教学过程,李老师都是用及时的评价,激励了学生学习热情;用巧妙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的火花;用准确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可见,学生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课文,掌握了阅读方法,从而实现了由“课时目标”向“课程目标”的美丽转身。

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十分恰当,我认为有以下特点: 1.明确性。提问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有所思、有所得。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李老师提出“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从文中找个词来说一说吗?快速浏览是一种语文学习能力,你要找出准确的词语。”短短的三句话,使学生不仅明确了用文中的词概括对人物的印象,而且学到了“快速浏览”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

2.有效性。一篇文章一般都有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阅读理解时,教师抓住这样的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采取层层剥茧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要点。李老师采用的“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批注阅读”的形式,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对人物感情的体会,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解表达能力的目的。

11.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反思 篇十一

左老师的观察视角选的是: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从这个视角来谈,对我们的日常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观课报告写得这么细致,说明左老师对本次研修很用心。

我选择的观课角度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由着迷到迷恋再到痴迷的故事。下面我结合李老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料,就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本课时李老师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能认读“莱、栖、蠕、兜、痴”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昆、纺、察、骂、毒、垃、圾、殿”等8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纵横、鸟栖虫居、痴迷、蠕虫”。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发现哪些是值得揣摩的关键词句,知道怎样写批注。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李老师先出示词语让学生集体读了两遍,并强调“栖”这个字。使学生对以上几个生字读准字音,达成“认读本课生字词的目标”。

李老师出示带有新词的句子,标明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同时练习朗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达成“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目标。

在写字练习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有哪几个比较难写,需要注意?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字的难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练习书写后,及时展示并进行点评。达成正确书写生字词的目标。

李老师另外一个特点是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如“检查课文朗读”、“你能将你的理解读出来吗?“、“齐读课文”、“自由朗读“等环节,学生能入情入境的读书,同时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达成“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目标。

在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环节中,老师进行了方法导学: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句让学生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并画一画,简要地写出感受。在这堂课中,李教师巧妙到位的学法指导贯穿整个阅读教学,摒弃了过多的内容分析,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阅读2-3自然段主要交给学生方法,并尝试练习;阅读4-10自然段主要运用这种方法,并达到运用熟练的程度。学生学得透彻,真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好的达成了“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教学目标。

总之,李老师制订的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且整个课堂教学很好地实现了目标与过程的一致性。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看,李老师的这一课为我们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树立了榜样,为我们从“教课文”走

上一篇:2017桥儿教学点法制教育满意度汇报材料下一篇:2017除夕祝福短信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