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2024-11-25

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共14篇)

1.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一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评改习作的研究

西航三校 何俊宁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解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评改现状特制定此次调研目的是提升孩子的习作能力及自主修改、互改互评的能力及习惯,进一步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调研形式、内容

对西航三校小学五年级八班45名学生,四年级三班52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人数共97名

三、调研时间

2013年12月——2014年3月

四、调查设计

1、你如何对待老师给你的作文评语?

A认真领会,修改订正(91)B只看作文等级,别的就懒得理(5)C评语看不明白,也不爱不敢问(1)

2、平常写完作文有修改的习惯吗?

A有,看完后就会全面的检查修改(51)B有是有,时间来得及的时候(35)C写完就万事大吉了(11)

3、你更喜欢那种作文批改方式?

A教师直接全批全改(12)B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后,老师再评改(58)C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修改(27)

4、写完作文愿意与同学交流吗?

A很少,只局限于好友(35)B愿意,有交流才有进步吗(47)C不敢,怕别人笑话(15)

5、你批过同学的作文没有?

A从没批过(10)B批过一两次(76)C经常批(11)

6、你认为在评改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是?

A听取结论的小羔羊(7)B接受教师写作指导的受教者(69)C作文评改的主角(21)

7、你对学生评改作文的作用的看法是?

A浪费时间(4)B可以提高写评改的能力(45)C对学生个性发展,丰富学生思维品格有帮助(48)

8、你希望别人怎样评改你的文章?

A多鼓励(14)B以指出不足为主(33)C两项都有(50)

9.每进行一次习作评改训练,你会觉得写作文越来越轻松吗?

A会感到越来越轻松。(62)B变化不大。(29)C感觉写作文越来越难。(6)

10.你习作评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A不能掌握正确的习作评改方法。(28)B不能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59)C没有习作能力支撑(5)

11.如果要自我修改习作,你认为最难修改的是什么?

A生字词部分,我的基础不过关(12)B详略的安排(44)C对于词语的准确应用(41)

12、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哪个好修改?

A自己的,目的更明确(38)B无所谓(18)C别人的,能够更好地思维碰撞(41)

13、你喜欢将习作上传至网络进行评价吗?

A非常喜欢(7)B喜欢(15)C一般(36)D不喜欢(39)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写作后不会修改。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虽然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而学生写完后就认为是老师的责任了,草草了事,态度不端正,有的是错别字特多,而自己却熟视无睹。还有的孩子即使是做了修改也不能准确的发现问题,证明孩子的习作能力有限,对于作文的目的性还不太明确。

2、教师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但是孩子的修改却不能做到细心大胆。

调查中发现,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习作评改一般的水平就是对于错别字的改正,对于语句的修改只是个别习作水平较高的孩子才能去做的,对于文章的详略布局,材料的取舍,更是让孩子们头痛不已。他们不能够准确定位习作的目标要求,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3、孩子的习作家长的作用不明显

在孩子习作过程中,本应由家长在一旁予以简单的指点,特别是在习作评改过程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老师的评语或者其他人的评语中找出问题及努力的方向,但家长的评改只是流于形式,甚至连他自己也无法确定孩子的习作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4、对于网络评改这种新的作文评改方式,还有部分孩子无法接受。

这是因为孩子的习作水平决定了他的习作方面的自信心,能够接受网络评改的孩子是比较自信的孩子,相反,其他孩子因为害羞等原因不愿意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习作。事实上,这样的情况比较普遍,但也进一步说明了,孩子有与人交流与沟通的需要,只是这种愿望的实现依赖于孩子内心的那份自信。

六、改进作文评改的思考与建议

1、激发习作兴趣,做到读写联动。

抓住习作的有效契机,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使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孩子习作兴趣的培养和挖掘。从课堂教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并不失时机地仿写、续写、补写等。

2、勇于突破课堂,积累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是孩子习作素材最主要的来源所在,孩子的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课外阅读,倘若只在课堂上学习,所得必然有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3、教师引领,使修改作文成为习惯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见,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修改的形式多样,可自改、互改,也可集体改、家长改,老师改。做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在指导学生自我评改时,教师要教给他们评改习作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诵读法、推敲法等方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并做出评价,写上评语!

在学生自评自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互评互改。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研究别人的习作,找出优缺点。推己及人,汲取别人的精华,去其糟粕。这种平等地位的评改,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评改中角色不断转换,相互启发,互相合作,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

其次,发动家长的力量,让孩子的习作异彩纷呈。

最后,当孩子的作文比较成熟时,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分享,这样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孩子的习作也会因此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任何读者给予的评价,孩子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和发现。

4、教师评改方式要灵活多变

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面批面改。具体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后,找几个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争取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机会。对个别学生的作文还可以进行重点辅导,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复修改的优秀习作,还可以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发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其次,教师可以在快速浏览全班学生习作的过程中,随机简单批阅部分作文,再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

再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一些他们认为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讲评。

最后,教师的评价语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励语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总之,教师评价方式的灵活多变,利于客观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的习作,能使习作评改更扎实有效。

要注重习作评价方式的改革,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适当的评价诱发学生的习作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习作热情。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异的学生。对每个层面的习作都应该作纵向比较,发现进步及时鼓励。此外要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品尝到了习作的乐趣,激发了强大的创作动力。

2.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自主批改

在小学阶段, 学生们的表达欲望与想象力是无穷的。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 小学生的作文不仅充满了童真, 同时也有着稚气而天真的一面。而小学作文正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语文课上的知识, 同时也学会了观察生活, 表达个人情感。而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学习基础有限, 对于文章的鉴赏与阅读品味还处于基础阶段, 很多名家名著还无法得其妙处。作为教师, 培养小学生的文章鉴赏水平, 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评价与修改能力, 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一、培养小学生批改作文的观念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有所提高。此时教师应从传统的学生写文章, 教师改文章, 向教师指导学生写文章, 学生自主批改文章的模式进行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 其重点是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鉴赏与评判水平, 同时也要强调学生对于文章的修改能力。在这里应注意, 由于小学生思维活泼, 要想培养其批改作文的能力, 就应多问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去想, 为什么这个写得好, 为什么你觉得这个词用得好, 等等。在这个过程中, 应注重让小学生从批改中学会去欣赏文章的闪光点, 应注重让小学生去鉴别文章间的高低优劣, 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会修改与提高。培养学生形成“习作练习—鉴赏批改—体验经验—优化写作”的作文学习循环。而此时的学生才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美妙, 懂得写作的乐趣, 在不断的比较中知道自身作文能力的欠缺, 并得以掌握修订与提高的能力, 这也就完成了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培养小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1.提高积极性

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 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提高,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在思想上没有一个回顾与再次审稿的意识。也就是说, 当学生完成作文后, 就一交了事, 不会再把自己写的文章从头到尾看一次, 更不会去研究与琢磨自己在文章中所用的词是否可以替换。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一方面, 应把作文教学目标设定为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 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题目。另一方面, 引进学生自主批改作文教学, 让学生从过去看教师所打分数转变为仔细看教师在作文本上所圈出的句子、字、词与写在作文后的评语。

2.培养创新性

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 无拘无束。而缺少引导的创新性对于小学生来说, 只是一种浪费。这样的过程里, 培养创新性也就意味着保留了学生宝贵的独立思考意识。只有改变过去唯教师评语马首是瞻的现象, 才能让学生在写文章时更自由地发挥自身想象力, 并学会去应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经由创新性学会了开放性的思维模式。而学生拥有自己的审阅态度后, 其自主批改作文能力也就得以长足提高, 反映到其作文中来, 不仅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模式化作文, 同时还能处处带给教师惊喜。

3.重视实践性

在培养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能力中, 应秉持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如在教师批改中, 每次教师都应保持至少十几篇的详细作文批改内容, 以奠定自身对于学生本次作文情况的基本客观认识。也只有这样, 在指导学生批改时, 才能更有针对性与科学性。而当学生进行自主批改时, 集体批改可以由教师作为主持人, 组织学生共同来讨论与评价某一篇文章。在这里应注意, 此文章应兼具代表性与教学性, 可以让学生学到批改的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集体批改时, 应以写出详细而全面的评语为教学目标。

如指导学生从文章的命题、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语气、标点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分析。而在此基础上, 应先是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进行交叉结合, 当学生的批改能力已经达到一定层次后, 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批阅了。如在一次作文教学过程中, 笔者所出的作文题是“记一次快乐的旅行”。当学生完成习作后, 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 并各自交换作文批改。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审阅能力, 教师要求学生在审阅作文后写上评语与自己的读后感。关于作文的评分标准, 笔者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句写在了黑板上。如:“让你看完后也想去旅行, 那么可以打到90分到满分;让你看完以后觉得一般, 那么可以打到80分上下;让你看完后不太想去, 或者没有觉得多快乐, 那么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打分。但这些分数都应考虑到全篇是否有错字, 是否有语句不通等。”为了保证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笔者对读后感这一块, 并不作太多要求, 最少也可以写几个字表达自己读完这篇文章的心情, 不作上限要求。接下来,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求全班安静, 让所有人都静下心来批改作文, 笔者在座位间穿插, 观察各组人员的具体批改情况。在批改作文中, 学生对于文章都是以自己的喜好来打分, 也有小组间的成员互相来参考彼此间打分的情况。在整个批改过程中, 学生个个表现得像个小老师, 在作文后面写下的读后感也是发自肺腑, 甚至有些学生写着“看完后没觉得多快乐, 你应该是离题了。但字还写得不错, 所以给你加了2分”。

总的来说, 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设置成集体批改模式, 也就是让学生全班范围内进行互改;可以设置成小组批改模式, 也就是在小组范围内几个人互相批改, 共同审阅;也可以设置成相互批, 如同桌之间批改、前后桌之间批改, 等等, 这些都是学生批改作文可选用的方式方法。当学生的作文批改能力上到一定水平时, 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具体情况让学生尝试着单独批改。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鉴赏能力, 也能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为达到此目标, 教师可以先把选取出来的文章朗读一到三次, 先让学生自己写出对于这篇文章的批语。接下来, 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发言。为了保证发言质量与交流效率, 应结合分组讨论进行小组的综合性评语征集。再以班为单位收集各小组的综合性评语, 进行班内交流。此时, 教师把各小组的评语意见都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进行逐条讨论, 留下正确的, 分析错误的, 并修改。此过程结束后, 最终汇集全班的智慧完成对这一文章的最终评价。而小组批改与相互批阅则是为了缩小批阅的范围, 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当学生经由这几个阶段的培养, 最终学会单独批阅时, 也就意味着学生的作文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 培养小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与评价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 在批改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会小组合作,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会比较与提高。潜移默化中, 学生在写作时, 对于自己所出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与纠正, 并养成了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在写完后会自觉地先进行自我评价, 再修改, 最后定稿。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殷雄.浅谈自主互助的作文评改模式[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2 (4) .

3.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三

关键词:自主纠错;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纠正习作中的错误,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词语、句子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自主纠错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用词不当、句式错误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改正,可能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勾出学生习作中错误的地方,并让学生予以改正,但是学生对教师的修改并不重视,通常不愿意阅读教师批改的内容,使得习作错误纠正的效果较差。一般情况,教师通常会将学生作文中的错误一一纠正出来,但是学生的数量较多,作业批改量较大,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忽而没有发现其中的一些错误,使得部分错误一直存在,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应用自主纠错的方法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自主纠错,顾名思义,就是自我纠正错误,自我改正。自主纠错方式打破了以往单纯由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可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作业修改上,促使学生认真研究自己所写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写作中所出现的错误,且教师从旁指导,点拨学生,可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语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善。自主纠错强调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发现、思考错误,应用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二、自主纠错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1.自我独立纠错

学生写作结束后,对自己写作的内容进行审查,通篇审查,查看写作字数是否达标,仔细查找是否存在错别字的现象,各个标点符号的应用是否符合要求。之后,学生对写作的内容进行审查,思考写作的内容是否扣题,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用词是否准确,语言、句子是否流畅,整篇文章的段落分布是否合理等。学生自我纠错的过程,相当于重温写作的相关知识,重新复习词语的用法等内容,而且学生自己的发现、改正错误的效果远胜于教师批改的效果。学生将自己的文章修改完毕后,再将该作业交给老师进行进一步审查,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指导学生准备纠错本、摘抄本,让学生将易错的用语、语言规范记录下来,并按照字、词、句的类别记录,让学生加强对这些易错词句的学习,从而逐渐减少错误的发生。学生独立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教师适宜采用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纠正文章中比较容易发现的错误,如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等,而对于纠错难度大或超出学生理解能力范围的错误,则可直接点出,指出该处的错误类型,并给出修改意见。教师在学生独立纠错的过程中,不过多地干涉学生,不嘲笑、挖苦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予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纠错

小组协作是一种学习策略,在该模式中,学生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以及共同努力来完成某项任务,而合作纠错就是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纠正错误,这种合作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合作纠错是自主纠错的辅助环节,学生进行自我独立纠错后,可以直接将修改后的文章交给老师,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作文,共同审查作文。在合作纠错中,学生可将自己的作文与同学交换,相互审查作文中的字、词是否正确,检查作文语句是否通顺等。在相互审查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纠错,也可以通过审查他人的作文学习他人的优点,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到达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可按照每3~4人为一组的形式共同学习,每位学生写完作文后,将作文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换,并进行批改,之后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在此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可学习较多的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知识面得到有效拓展,并从他人犯错的地方吸取经验和教训,避免自己以后出现类似错误。在该小组协作的模式中,共同学习的氛围浓厚,小组成员积极发言,积极思考、讨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最终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而自主纠错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产生热情。自主纠错是让学生持续性地进行自我纠正,该模式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文章中发现、处理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改善,在语文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叶建穗.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习作批改的思考[J].学周刊,2015,21(4):165.

4.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四

一、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中学英语教育教学虽然已取得很大的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具体表现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知识灌输,让学生背单词、记语法、做习题,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精力,结果收效甚微。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造成了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泯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新能力,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显突出。英语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摘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P6)。

根据我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教学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高中英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有五大特点(北京师大外文院 肖桂清),他们是:(1)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活动主要由学生来完成;(2)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3)学生积极尝试合作学习;(4)提倡自主学习,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5)注重教师的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我们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其它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师要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交际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交际策略。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独立制定具有个性的学习计划,并根据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及时鼓励学生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及构建高中英语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

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应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自主学习思想。随后,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等都提出了自主学习思想,但这些思想主要停留在理论思辩的层面上,他们并没有通过实证研究来检验自己的思想。20世纪处,自主学习进入了初步实验阶段,特别是杜威和斯金纳分别为自主学习的初步实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后,自主学习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其中主要的理论流派有:

1.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有

C.R罗杰斯。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家罗杰斯(Rogers)提出了以教会学习为主的方法论(张武升,1994)。他认为:教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具有必要的情意因素外,还必须有恰当巧妙的方法。他所说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它们是鼓励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学生发现和学到的知识才是最有意义的,真正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的知识是不可传授的。

马斯洛(A.H.Maslow)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像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人在满足高一层次的需要之前,至少必须先部分满足低一层次的需要。第一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为人与动物所共有,一旦得到满足,紧张消除。第二类需要属于生长需要,可产生成长性动机,为人类所特有,是一种超越了生存满足之后,发自内心的渴求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满足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入心理的自由状态,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产生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共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本性,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罗杰斯(Carl Rogers)的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突出贡献在于创立了一种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其流行程度仅次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而罗杰斯创立的就诊者中心治疗的根本原则就是人为地创造一种绝对的无条件的积极尊重气氛,使就诊者能在这种理想气氛下,修复其被歪曲与受损伤的自我实现潜力,重新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心理康庄大道。

人本主义的实质就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jet)建构主义理论(黄永刚,1994)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发现学习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ner)的发现学习理论(黄永刚,1994)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产生认知需求,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而是传授现成的知识。

目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研究非常活跃,国外使用的自主学习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自我计划的学习(self-planned learning)、自律的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自我定向的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自我监控的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等。各自主学习理论学派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对自主学习作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究。他们一致认为,学习不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生的。国外的学者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最近我国也翻译了一些有关自主学习的专著,如“自主课堂”、“自我调节学习”等。这些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实践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当代国内自主学习研究现状及趋势

长期以来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存在着重语言传授、轻语言技能培养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处,我国开始对自主学习作系统的研究。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仅在1979年前后,我国就出现了11项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实验(庞维国,2003;45),如: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主持的“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研究;黑龙江胥长辰在“自学式”教学基础上提出的“学导式”教学;内蒙古李敬尧在赤峰县倡导并实验的“导学式”教学法;上海嘉定中学钱梦龙进行的“导学教学法”研究等。所有这些教学实验都把“学生自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作为主要追求目标。1987年前后,一些自主学习教学实验研究者整理发表自己的理论著作,主要有“青少年智力开发”(刘学浩,19860),“自学辅导心理学”(卢仲衡,1987),“尝试教学法”(邱学华,1988)等。这些著作把相关的实验研究结论以理论成果的形式表现出来,基本体现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教学的研究成果,并为后来的自主学习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呈现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并举的局面,也标志着我国的自学学习研究进入了系统研究阶段。

尽管我国的自主学习研究已经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课堂,特别是英语课堂操作层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研究还比较少。由于高中阶段高考压力的存在和自主学习自身的抽象性,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性教学研究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本研究者欲通过对自主学习理论的研究,结合学生的英语现状,探讨出一种自主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研究学,以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使高中英语教学和高中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丁言仁著

3.《英语教学艺术论 》[M] 广西教育出版社 杨连瑞 肖建芳著

4.英语教学成功之道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 Paul Davies Eric Pearse

5.《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 》[M] 商务印书馆 高洪德 主编

6.《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H.H.Stern

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M] 河海大学出版社 陈莉萍著

8.《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马丁●韦德尔(中)刘润清

9.《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 [J]

2005.7;19《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肖桂清

10.《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例》 [J]2005年第1期 P5《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11.《外语教育学》[M]1999年 科学出版社张正东

12.戈俊,2002,优化预习环节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2)

13.黄永刚,1994,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史[A],田本娜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4.焦晓俊,2001,论英语教学的建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6)

15.李红,1998,学习自主性与中国英语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6)

16.卢仲衡,2001,自学辅导教学促进自学信心、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形成的研究 [J],《教育研究》(4)17.杨静芬,2002,高中英语自主创新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5)

18.章兼中,1997,《外语教育学》[M].杭州教育出版社。

19.庞维国,2003,《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 华师大出版社

20.《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华师大出版社 牛津大学出版社

牛津英语教师宝库 原著Colin Campbell Hanna Kryszewska

5.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五

开题报告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指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校名义上是街道办事处,然而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周边农村,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对较差,这就给学生学与老师教带来不少的困难。因此,习作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习作缺少实际的需要,缺乏明确的动机。朱自清先生早在1934年为叶圣陶、夏丐尊的《文心》所写的序言中就曾谈到国文教学的三大困难。其中之一是:“无论是读是写,学生不易感到实际的需要。”“学生读写都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至今这种情况仍然严重地存在着。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大人腔套话满篇。如学生写人,往往是“老三段”,先写外貌,再写事例,最后写感受;写好事就是“新三篇”,不是让座就是拾钱包或雨中送伞。语言呢,表达高兴之情爱写“我的心就象喝了蜜一样甜”;表达喜爱之情就写“我多么喜欢XXX啊!”教师要求过高使学生望而生畏。常听一些语文老师教学生:习作是很难写的。要把字写好,要把句子写通顺,要中心突出,要详略得当,要写具体,写生动,标点符号要正确......这么多的要求早已使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识字效率不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起步晚。汉字难学。传统的语文教学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效率低,学生不能做到尽早阅读,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更做不到习作的提早起步,练写增量。习作评改方式单一,耗时太多,效果不好。习作评改由老师一人担当,耗时多,不能做到及时反馈。以上这些问题,在实施课改以后,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性?每个年级是否有不同表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运用人本主义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习作教育教学观念与实践进行比较,找出影响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效果教育机制、教育观念、方法等不同层次的原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期找出有效的对策,改善我校习作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状况,提高小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知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促进我校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研究依据

(一)政策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小学教育的方向。

2.新课标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作文要“有兴趣”,要“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象中的事物写下来”,“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2.多元智力理论: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个体的智能是单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这一理论被称为多元智力理论。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课题研究现状:指所研究的课题目前所呈现的状态

(二)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练习习作的现状

(1)学生习作兴趣不高,不愿意写习作

(2)学生习作内容贫乏,不知道写什么

(3)学生习作方法缺失,不清楚怎么写

2.教师教学习作的情况现状

(1)习作教学要求不明确

(2)习作教学指导不得力

(3)习作讲评修改不到位

(4)习作教学研究不重视

(三)对策研究:是对于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对策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四)习作教学的对策研究:对于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对策分析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1.进一步明确“习作”年段目标

2.提倡“习作”与“阅读”同步走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有关知识,加强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将习作教学提前到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注重“前习作”指导。

3.习作指导应从内容入手

4.激励和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同类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据资料可查,2011年重庆珊瑚小学开展了课题为《心与习作》的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是小学生的真心真情习作,取得了优秀成果。2008年,江都吴桥中心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习作》课题研究。2011年江苏省陶湖中心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习作》的课题研究。上述研究较好地探索出小学生习作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

2.国外对习作教育非常重视,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小学的习作教育很有特色,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美国的教育对习作的格式有一定的模式,内容却没有要求,反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美国从小学阶段起就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他们认为,写作包括复杂的多维度的认知能力,学生在掌握写作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必须从小开始进行训练。而且,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辅相成的。某一项能力的发展过分滞后,都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他们提出了整体语言教学观,即在语言教学中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互相促进,和谐发展。

五、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及创新

(一)主要观点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中去扩大事业,取得丰富的学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习作”。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应做到五点:

1.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的首席自主性。立足学生,构建教学思路。

2.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积淀情感。

3.建构开放型习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认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增强习作自信。

5.开发整合习作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创意习作的表达,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创新之处

1.将习作教学的环节前置,让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素材,还学生习作教学于生活的本位,真正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让学生采生活之蜜,孕育写作的激情。

2.改变教学模式,还习作权利于学生,让学生学会在共同探究、合作、讨论中,学会审题、选材,构建自己的习作思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增强习作的信心,提高习作的鉴赏水平。

3.让学生在实践认知的基础上,再次对评讲后的习作,进行再次修改实践,真正实现习作水平质的飞跃。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通过对我校习作教学中出现的“知识面窄、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层次不分,缺乏想象、有创意的表达,习作中尽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一瓶颈,进行深层的剖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农村特有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注意提升教师习作教学的理论水平,更新习作教学理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的形成,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细节,积累写作的材料,还习作教学于生活的本位,激发学生内在习作动机,孕育写习作的激情,让学生学会构建自己的习作思路。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学会评价,并在评价中增强习作的信心,提高习作的写作、鉴赏水平。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进行习作修改实践,提高学生习作品位,同时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中,真正实现自我需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实现习作水平质的飞跃。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5--6年级全体语文教师及学生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习作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习作指导课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农村小学习作指导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为辅。

1.问卷调查法:采用个别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了解小学生习作个性心理表现及教师习作指导课教学个性心理表现,通过调查我校习作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学生习作存在问题,确定课题。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习作教学相关理论的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行动研究法:分析研究我校习作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相应策略,在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改进,探索农村小学习作指导的有效性策略。

4.经验总结法:不断将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出农村小学习作指导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精神指引下,围绕现实中“教师难教,学生写不生动”这一现象,对照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分别从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对现行的人教版小语教材习作的编排体系,编排用意,各年级段习作教学特点及内在联系等习作教学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加强教师习作教学的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走出传统习作教学的误区。突出重点,抓习作教学研讨与实践的过程管理,及时总结反思归纳,加大习作教学观摩研讨及理论培训的力度,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形成自己的习作教学体系及特色。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7.05——2017.6)对我校学生习作情况进行调查,搜集相关理论资料,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探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制度、重难点确定、措施),同时也是课题申报阶段。

2.实施阶段(2017.6——2020.06)课题研究全面展开并达到较成熟阶段,课题组成员在各自分工的领域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并密切合作,达成资源共享。

3.总结阶段(2020.05——2020.06)根据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并采用实绩展览、公开课教学、论文集等形式,邀请上级主管门的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十、预期成果及分工

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成果

成果形式

2017.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申请书

申请书

颜明扬

2017.7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书面报告

陈立德

颜明扬

2018.3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系列论文

论文

孙淑兰

2018.12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中期报告

书面报告

颜明扬

2019.3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张智蓉

2019.12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指导概要

课外积累

孙淑兰

2020.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优秀习作集

资料

李永娥

2020.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优秀教案集

教案集

吴红艳

2020.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工作报告

报告

颜明扬

陈立德

2020.6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报告

颜明扬

陈立德

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成果

成果形式

2020.5

汇编习作案例、论文集

案例集

论文集

陈立德

2020.6

课题研究报告

报告

颜明扬

十一、课题组构成负责人姓名

陈立德

性别

民族

土家族

出生日期

1973年10月14日

行政职务

副校长

专业职务

二级教师

研究专长

小学教育

最后学历

专科

最后学位

任教学科

科学

工作单位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电子信箱

631556512@qq.com

通讯地址

黔江区冯家街道办桂花居委2组

邮政编码

409006

联系电话

79422159

***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颜明扬

1972.09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

大专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孙淑兰

1974.10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

大专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李永娥

1976.07

一级教师

小学语文

专科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吴红艳

1985.11

二级教师

小学语文

本科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1985.11

二级教师

小学语文

本科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张智蓉

1983.04

二级教师

小学语文

本科

黔江区万涛中心小学校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序号

金额(元)

资料费

购买图书、订阅有关报刊、杂志、档案、文献等材料的费用、搜集资料

1000

国内调研差旅费

外出参观学习、考察等费用

2000

小型会议费

开题论证会、研讨会、成果鉴定会、专家评审会等费用

1000

计算机使用费

包括计算机购置费、录入费、软件设计费、上网费、维护费等

3000

印刷补助费

设备以及文具纸张等费用

1000

管理费

专家咨询、报告费

1000

其他

其它费用包括用于研究人员的奖励等

3000

以上7个科目

预算经费合计

12000元

预算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00元

5000元

5000元

其他经费来源

学校自筹经费

自筹经费课题

经费保障说明

本单位保证能够提供该课题完成所需的时间、经费和条件。

参考文献:

6.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六

一、课题的提出:

1、选题的背景

(1)时代需求:写作无处不在,上起领导发言稿、作报告,下至朋友间的问候祝福,生活中的领款借物等,都需要写作,可以说生活离不开写作,而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属于启蒙,需抓好作文第一步。

(2)教师因素:习作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习作课上教师给出一个命题,再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最后学生动手习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单调,而且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没有参与活动的真实体验,自然写不出真情实感来,只好应付式的完成。为此,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实施习作生活化教学。即在习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作为习作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情景创设中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产生习作的欲望,从而在习作中写真话,表真情,提高习作效率。

(3)学生因素:一是学生惧怕习作。现在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为了安全考虑,孩子生活圈子狭窄,除了学校就是家里,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少,视野不开阔,就连周末孩子也被禁锢在各种学习班中。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习作素材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自然惧怕习作,更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开展习作生活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思想。我国著名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教学做合一”,指出教育要去“真做、真教,教人做真人”。现代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在作文教学中也力主“生活化”,他在教学作文时所用的训练材料,都尽可能来自学生生活,要求学生作文时必须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这些学者、教师都指明习作生活化的教学方向,充实的生活,丰富的积蓄是习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指出:语文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基于此,小学习作教学应该生活化,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习作而积累。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学习习作,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习作,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心理。

在教学中,部分一线教师语文习作教学,仅仅注重课堂指导,仅是“技”的浅层讲授,而忽视学生的作文应有感而发,做的是“真事”,写的是“真话”,必须具有在活动中的真实体验。教师仅在课堂教学中对作文的结构进行讲解,这就难免出现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习作内容空洞乏味,瞎编乱造。习作中文不通句不顺,错别字连篇,一逗到底,一段式。因此在小学开展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研究,从“生活化”角度改变教学模式,通过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真正的实践品质、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3、课题的界定

习作教学生活化:习作是指现代汉语词典对“习作”的定义:

1、练习写作;

2、练习的作业(指文章、绘画等)。因此,习作教学生活化就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联系自己亲历的丰富的生活情境,写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写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感悟”,陶冶情操,做符合儿童年龄认知的真作文。

4、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探索总结出“源于生活——提炼生活——课堂习作”的教学模式,形成相关文本材料,为教师习作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2)现实价值:改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老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象,引导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把习作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习作时引导学生写真话,表真情,提高习作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研究目标:

(1)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方法,指导习作教学并不断改进。(2)积累案例及经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习作教学“实践性理论”。(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指导一线教师对学生习作教学具有针对性、有效性,探索有效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2、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的已有理论知识的学习研究。

(2)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真实的人、事、物、境的观察思考,用心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3)习作教学课如何借助有效情境创设、图画、媒体等激活再现学生生活,学生用自己先有序的“说”,再富有层次的“写”,多种形式“评”,最终呈现好的习作。这一环节中遵循先说后写(由直观到形象),由易到难(句到段,再到篇)的原则。

(4)学生用学到的习作方法去描绘生活,进行习作再现,如写观察日记、生活趣事(节日活动、校园活动、家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3、研究重点:

(1)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探究“源于生活——提炼生活——课堂习作”的教学方法。

(2)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用心体验,积累素材的习惯,提高习作质量。

(3)以课型设计、展示,促进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步骤

1、研究思路:

(1)在校内开展一线语文教师和学生习作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重点针对“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现状与执教教师交流访谈,了解教师对执教内容教学设计与执教策略的初始构想。

(2)课题组成员分学期,合理设计“习作生活化”不同课型,逐步在校内执教展示交流,撰写执教实录,通过备、上、评各环节积累相关课型经验,在理论层面进行实践性反思。

(3)提炼经验,形成一定的教学设计与执教方法,创建具有适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课课堂教学思路。

(4)完善总结,以教学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形式,参考推广。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研读,以及阅读相关作文教学专著,为本课题奠定理念基础。同时了解相近课题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2)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形成真实可靠的研究报告。

(3)行动研究法。所有成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扥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陷,在行动中反思,探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所取的成功经验与不足,获得自身在课题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经验总结材料。

3、研究步骤:

研究总时间为2017年5月——2018年12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7月)。

(1)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目标、内容、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立项、申报工作。(3)组织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宣传动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7年8月—2018年10月)。

实施课题研究,开展研究设计,分析研究情况,调整实验方案,进行阶段成果总结,形成实验效果报告。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总结、反思,整理、收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2、教师研究论文和学生习作集。

五、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王德凤

负责实验研究方案的制定、各项数据和成果的统计分析,并参与实验。组员:黄天静 梁正秀 徐彩霞 吕青 严涟 秦英 童成容 参与实验。

五、参考文献:

1、《以生活为本位的基础教育论——叶圣陶教育理论体系阐释》[M].韩立群 单力洽.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2、《作文能力培养“四阶梯” 》[J].徐学军 程琨.小学时代.2009.10:21

3、《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朱新好.学校教育研究.2013,12.4、《走向生活,表达生活——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索》[J].许华闽.小学语文教师.2015,12:66.实验小学习作生活化研究课题组

7.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七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对于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多是为了应试的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很容易导致小学生的作文产生千人一面、语言雷同的结果,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也有着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语言基础知识

平时,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度过。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无法接触外界社会和人群,导致语言匮乏、见识狭窄,如果教师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课外阅读的引导,极易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语言和知识储备量支撑表达,进而在写作时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习作平淡如水,毫无新意。

(二)缺乏读写练笔机会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读写的能力训练较少,使得学生的练笔机会也相对不足。这直接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块分支相互割裂,无法达到融合。让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无法达到有机统一,出现“拥有积累也无法写出来”的尴尬境地。同时也降低了语文学习的价值。

(三)缺乏指导要求过高

小学生由于积累较少,没有写作的经验和能力,因此需要教师的积极正确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果一味地以应试为目的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式写作,感情的流露也写作的水平必然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教师要求过高,则会让学生感到写作的难度过大,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对于习作拥有抵触心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二、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作文教学的地位就明确提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因为作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综合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训练,更是对于学生心理活动的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因此说有效、科学、合理地进行小学习作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三、小学习作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积累阅读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积累可以有效达到拓宽眼界、获取经验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图书推荐、交流读书心得、开展读书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读书。另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书籍和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积累自己的阅读量。

另外,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学生在初次阅读时可以了解作品的结构框架,对于重点段落进行精细研读,还可以准备一个“摘抄本”,对于好的语言表达进行摘抄,用于以后的积累和习作运用。不仅如此,学生在阅读作品之后还可以写读后感,哪怕读后感的语句不精美、篇幅并不长,只是为了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写下来即可,同时增加了自己的练笔能力。这样,学生既阅读了优秀作品,还积累了素材,同时进行练笔。一举多得。

(二)接触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多接触自然,参加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事,通过生活积累自己的习作原始材料,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亲身经历,从而在写作时能够有真情实感,摆脱应试作文的呆板和平庸,实现“下笔如神”。

对于这一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事实上,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仅仅因为学生不曾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缺乏细致的观察和回味,所以无法获得太多的经验积累。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观察生活、人物和事物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细节,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活和习作的兴趣,对于阅历积累、写作训练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正确引导

教师在习作的教学时应当对学生进行语言使用方法和写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课文之前先介绍写作的基本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熟悉写作的具体手段,并学会和积累其中优美语句的表达。在学生熟悉和掌握这些方法之后,就会潜移默化地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一切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但是模仿只是写作的方法而非内容。这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主题的表达,比如句式的练习和写作手法的技巧。通过从临摹到创造的过程,提高小学生习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合理点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不仅在于指导,还要在于评价。首先,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点评方法,而非通过简单地“好”和“坏”进行区分。表扬好的部分,纠正错的地方,关注写作过程。同时对于方法的规范应当做到严谨,评价的内容也应当更加开放和发散,并且利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获得提高。

另外,评价也必须具有实用价值,避免模糊概括的点评,比如“语句不通畅”“主旨不清晰”。要通过具体的评价方式,比如哪句话不通畅、为什么主旨不够清晰。通过具体到点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写作自信心。

8.小学生习作自主评改评语写法指导 篇八

一、 眉批的写法指导

1. 评改标点。知道逗号、顿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分号、句号、感叹号、问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能根据习作语句,指出其标点所用错误之处,或其标点所用佳妙之处,并说明理由。

2. 评改字词。习作中字词的运用,首先要规范正确;其次是追求准确、生动形象。评改中要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对习作中不规范、不正确的字词指出其错误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对习作中用得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指出其运用巧妙之所在。

3. 评改句段。习作中的句段,首先要规范、正确、有条理;其次是追求生动具体,会用修辞。对习作中有问题的语句,要指出其病因(例如前后矛盾、意思重复、搭配不当、缺少成分、词序颠倒、关联词用错等),提出修改建议;对习作中描述不够生动具体的句段,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对习作中精彩的句段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指出其运用巧妙之处。

4.评改习作方法。依据评批方法的理念,我们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习作的评法,启迪学生思考的角度,写好评语。

(1) 评改记叙文的方法

① 评改结构。评改习作结构,是指对习作的开头、结尾、段落、过渡、照应等方法作出评价或提出修改建议。评改时要把握三点,一是让学生知道文章的结构一般有哪些方面;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结构的意义和作用;三是懂得评改结构时思考的角度和方法。

评改习作的开头——习作的开头很重要,要让学生懂得它应该新颖别致,引人注目,能够抓住读者,使其迅速“进入”作者的习作中。评改时,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开门见山,直截了当;说明情况,交代背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评改习作结尾——习作结尾是文章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要使学生明白,它或是问题的解决,或是故事的完结,在文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精彩的结尾,既能叫人回味全文,又能使人联想开去,更好地领会全文,更深地认识生活。常用的评批结尾的方法有:画龙点睛,发人深省;总结全文,水到渠成;照应开头,留有余味……

评改习作段落——习作的段落应当表明事物的先后顺序,使学生明白,它或是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或是时间上的变化,或是空间的转换等。段落是安排和表达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布局谋篇的重要环节。常用的评改习作段落的方法有:按时间的顺序评,按地点的变化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评,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评等。

评改习作的过渡——要使学生明白习作的过渡就是把两个段落或两个层次衔接起来,使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前一层意思转入后一层意思。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气连贯、彼此衔接。常见的评改过渡段的方法有:承上启下段过渡,过渡句过渡,关联词过渡……

评改习作的照应——要让学生懂得习作照应就是对于某些重要内容,要反复强调,前面提出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出现的情节,前面要作交代。常用的评改习作照应的方法有: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正文与标题照应……

② 评改表达方法。评改习作的表达方法是指对习作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作出评价或指出恰如其分的修改意见。评改时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知道有哪些表达方法,二是让学生懂得这些方法的意义和作用,三是让学生知道评改表达方法的角度与做法。

评改习作的叙述——习作叙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使学生感悟每种方法的作用,引导他们从以下方面评改:顺叙,倒叙,插叙……

评改习作的描写——习作描写就是用生动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使之生动传神,历历在目。在学生感悟描写意义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评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评改习作的抒情——习作的抒情就是在习作时把经历事的感受,产生的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文字表露出来。在学生感悟习作抒情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可从以下方面评改: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物抒情,借事物抒情……

评改习作的议论——习作议论就是作者对所写的人与事发表看法,表明观点和态度。在学生明白这点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感悟到记叙文中常常要插用议论,“画龙点睛”地使读者从感性材料上升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从议论文的形式入手进行评改: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2) 评改说明文的方法

在自主评改说明文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① 评改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说明文为了说清事物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功能,常用的表达方法有:举例说明,数据说明,比较说明等。

② 评改说明的顺序——使学生明白说明文总有一定的条理,或包含着主次相关的几个方面,或包含着前因后果的几个阶段,因此,它总要注意说明的条理、层次。

③ 评改说明的特点——使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给读者留下正确、具体、清晰的印象,在评改中注意有没有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说周全。

(3) 评改应用文的习作方法

在自主评改应用文时,应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① 格式是否正确;② 内容是否准确;③ 说明简介扼要,不需要描绘,只要说清楚就可以了;④ 有时也可参照记叙文评批的有关要求。

二、 总批的写法指导

总批由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构成。

一般标准:(1) 对标点、字词的总的评价,往往可以从量上把握衡量;(2) 对语句的通顺、流畅方面的评价。

特殊标准:(1) 本次习作中的重点训练要求;(2) 不同体裁习作的评批方法(标准)。

1. 记叙文的评批方法

(1)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评法:习作中写了哪些人?以写谁为主?习作中写了他(她)的什么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外表、内心)可以看出来?

(2)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的评法:习作中交代了哪几个要素?写作中写了什么事?事件中的人物有怎样的表现(外表、内心)?这件事(几件事)有什么思想意义?

(3)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的评法:习作中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的观察顺序怎样,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展开了哪些想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说明文的评批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有关记叙文、说明文习作眉批中的评法。

3. 应用文的评批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有关两种体裁习作眉批中的评法。

关于眉批与总结,教师要提醒学生,使他们懂得写习作的评语、眉批语与总结语并无明显界限,即有时眉批语也可出现在总批语中,有时总批语也可出现在眉批语中。只要在具体的评批过程中,自我灵活把握好分寸、界限就可以了。

9.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九

周锐

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知识爆炸性的加速发展,已使我们无法预计今天的学生在他一生中将会从事何种职业、需要什么知识、将会遇到什么困难,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所应做的是让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和主体。教学中的任何活动、教师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使之具有终生学习、创造的本领,去参与明日世界的竞争与挑战,接受未来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针对上述教育背景,我在美术课堂上也根据“先学后教六步教学” 课堂模式进行了各种尝试教学,让学生自我激发内部的学习动机,自主地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六步教学法的第二步“自主探究”展开研究讨论。如何更好地实施“自主探究”教学呢?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作为以培养美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素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和好胜的心理特征,捕捉学生兴趣的激情点,然后再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与之相适应的艺术教学氛围,以趣激情,以趣生情。例如:我在教学国画《梅花》时,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梅花在冬天有傲然挺立迎风雪的画面,让学生去感受:这样冷的天气,百花凋谢,万木枯萎,唯有梅花迎风绽放,越冷开得越鲜艳。你看了会怎样想?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感受。紧接着播放歌曲《红梅赞》,让学生从视觉到听觉多方面去想象,了解梅花的性格特征,并联想革命先烈大无谓的精神。并提问:“你们在绘画过程中应怎样去体现梅花的精神?”就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主动画出了心中的梅花。每次我看到这些有灵气、有思想的画面,便仿佛看到了学生们一颗颗积极向上的心。

二、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和创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精髓。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由于观点障碍、信息障碍、教师权威障碍、教学方法障碍、技能障碍等,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不强。针对这种无问题意识的状态,怎样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问题情境。在美术教学中,由于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地卷入了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

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联系语文、音乐等学科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授之以“渔”,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现代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积极教给学生学会提问的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饱含丰富智力因素与思想教育因素的知识处设问、在同伴认识矛盾的焦点处设问、在美术技巧的运用上设问等等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

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它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

三、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美术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全县中小学,我们推行美术“学案导学”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在美术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创造的能力,由学会到会学,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给孩子们一个空间、一个时间,让他们有活力去表现、去创作。在美术创作方面,主要有命题创作、无命题创作两种方式。教学中应注意不拘一格,不搞统一模式,同时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不仅要学会,还要懂得怎样去学的道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0.小学教材中习作教学的实施研究 篇十

一、通过观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生之所以害怕写作文, 其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不善于观察生活, 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有消极影响, 对词汇的积累有阻碍。因此, 笔者认为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显得异常重要, 一定要引导学生熟悉生活并且能从生活中不断积累相关的词汇, 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就此,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应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 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 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的材料和素材,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目的。例如, 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学校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的生长、特点、习性等。这完全改变了传统习作教学, 学生在课堂冥思苦想的尴尬现象, 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实物, 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加深其对所观察事物的印象, 从而达到为学生积累素材的目的。之后, 教师通过命题作文的形式进行习作练习, 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将自己所看到的通过语言的形式描述出来, 改变学生写作难, 难写作的局面。

引导学生将写作带入到生活, 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笔者认为应该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 理解生活, 能从生活中感受到作文的存在。人人都有生活, 并存在于生活当中, 在生活当中每一天所经历的都是不同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新鲜事物, 并将这些新鲜事物融入作文当中, 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意识的目的。

二、利用教材挖掘习作资源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 作文中最头痛的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却不知语文教科书中, 就有着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只要能够钻研进去多元解读, 便能找到相当多的写作素材。

(一) 把口语交际课与习作指导课整合在一起

“口语交际”和“习作”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两个重要板块。口语交际是习作教学的前提, 习作教学是口语交际的延伸。这印证了叶圣陶先生说的:“话怎么说, 文章就怎么写。”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捆绑起来, 对接起来, 有效渗透, 有效整合。

1. 创设交际情境, 实现兴趣激发的对接。

教学中恰当创设情境, 可以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之中, 唤醒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必将引起学生浓厚的习作兴趣。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 其优势是很明显的, 教师通过播放音频、视频、动画等, 给学生创设生动、形象、逼真、充满感情色彩的口语交际环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比如, 教学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 (关于路上行驶注意安全的话题) , 教师可以播放小朋友过马路闯红灯发生车祸的视频, 然后提问:你觉得他的做法可取吗?你准备怎么做?真实的画面, 惊险的场面, 焦躁的人们, 忙碌的公安……无疑会给学生带来震撼, 引发交际欲望。

2. 梳理交际过程, 实现表达方法的对接。

有人说:说话就是作文, 作文就是说话。这种说法, 从表达层面上看不无道理。因此, 在交际过程中, 教师应适时对交际过程进行梳理, 点拨、渗透、总结出一些交际的方法, 以引起学生注意, 并将该方法迁移到习作中去。请看一位教师教学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在“六一”这一天》的片断:

刘老师:同学们, “六一”儿童节刚过去, 你们快乐吗?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马海:妈妈带我上公园去了, 那里的小朋友真多!我们一起捉迷藏、爬山、划船……真开心!

苏菲:我们班上举行了猜谜比赛, 我猜中了许多, 还得到了许多奖品。看看, 我多棒!

红红:我们马上就要加入少先队了, 将会戴上鲜艳的红领巾, 利用这一天, 我查阅了关于少先队的资料, 收获了许多。

刘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 我发现大家“六一”儿童节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今天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六一”儿童节那天参加了哪些活动, 你觉得最有趣的是什么活动, 然后选择一两项活动说清楚, 注意按照时间和活动的顺序用几句连续的话, 把活动情况说清楚。

(二) 积累好词佳句让习作锦上添花

写作是语言积累和运用的一个过程, 积累在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大凡一个作家的成功, 都是建立在对好词佳句的丰富积累上, 可以说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脱离了好词佳句的巧妙搭配和必要的修饰, 那么你的作文就会犹如枯木一般, 没有了生命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教材教学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意识, 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词句,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侧重于这些句子的说明,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让学生养成积累词汇的好习惯。并且,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句子都记录在摘抄本当中, 养成积累的习惯。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在小学五六年级的课外阅读中, 明确指出了很多本名著。例如, 《西游记》《水浒传》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名言。长此以往, 学生积累的句子就会越来越多, 自然会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话说。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针对小学习作教学来说, 一定要强调学生的观察意识, 将作文和生活结合在一起, 帮助和引导学生利用教材积累词汇。并且, 还应该通过鼓励为上的评价模式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的目的。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 习作教学非常重要, 对于学生未来的文学素质培养具有积极影响。可是, 学生普遍存在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 这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发展, 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就此, 本文着重针对小学习作教学进行分析, 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11.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十一

编辑日期:2009-6-22 作者:邵华 阅读次数:

367 次 [ 关 闭 ]

本课题自2009年6月已结题,为了巩固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动实验工作的持续发展,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平时的教学中,制定如下计划:

1、优化教学内容

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积极稳妥地用好现行语文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素质教育的内涵,发挥教材的特有功能;结合农村经济建设实际,自编一些与学生现代生活相贴近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教材;增订《小学生拼音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和《少年文艺》等儿童报刊为阅读教材;调整现行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结构;作文教学低年级采用以“童话作文”为主体,中年级以“生活作文”为主,高年级以“运用作文”为主;实行起步早,重说话,分项练、重序列的训练方法;以发展语言为主要任务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形成能力,对学生进行积累语言,训练语言,运用语言的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

2、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知行规律以及学习语文的心理特点,我们把农村小学语文“最优化”教学方法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低年级段采用“导促法”,中年级段采用“导读法”,高年级段采用“导学法”。

“导促法”:主要是教师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以拼音为工具,以句段为重点,学会在读书时读读、划划、想想、说说,把读书、思考和表达运用结合起来。

“导读法”: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结构可为:“预读——粗读——细读——精读——评读。”课堂类型有“导法型、导疑型、导思型、导用型”等。让学生学习方法,养成习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导学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法知识进行自学语文的实践。它的课堂教学结构是:⑴自学。⑵质疑。⑶讨论和答疑。⑷自测。⑸小结。导学的要求是:⑴写出读懂了什么?⑵写出疑难问题是什么?⑶出好自测题。在自学的基础上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点拨指导。导学法课型分为:提示型、独立型、自测型、创造型等。

3、优化教学手段

教师突破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旧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课题实验教师在使用好常规教具(如挂图、小黑板、卡片等)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具有“形、声、光、色”特点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4、优化教学过程

利用农村现有教育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大语文教学网络。利用学校现有图书,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根据语文活动课程多样化、个性化、分散化的特点,积极开展语文活动课程。如成立语文学科多种兴趣活动小组,组织开展“课外读写活动”,“听说训练与实践”,“参观考察”等,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5、优化学科关系

小学各门学科的知识尽管有着不同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求,但是它们在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的知识相互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在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结构,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采用“同步整体教学法”,要求各学科协同配合,多渠道多形式地传授知识,拓宽知识领域,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以学好语文带动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时以学好其它学科和知识来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增长。

6、优化备课效能

避免了以往备课“花时多实用少”的无效劳动。备课突出教法引导,学法指导,做法辅导。力争教法灵活得当,学法易于操作,做法具体多样,使备课既省时,又适用。

7、优化作业设计

语文作业坚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打好基础,发展个性,提高能力”方针。遵循“作业设计目标性、教育性、思想性、外显性、评价性、科学性”的原则。课堂作业说写并举,课外作业要增加设计观察与实践的项目。

8、优化评估制度

在课题实验中,一是实行平时考核与期未考试相结合,二是多种测试形式相结合,即实行口试与笔试结合,开卷与闭卷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动口与动手结合等。

我们曾在高年级学生中经过细致的问卷调查了解到,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最感到困惑的就是不知如何下手,即最缺乏的是一套学习的程序和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们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只要是信息处理,就必然有一个程序编码问题。为此,我们设置一个适合学生自学探索、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口。在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实验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如下突破:

1、自读文本,自我感悟,发现问题。

提前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读中感悟,初步懂得文章内容的方法;教给学生对文本阐发评价的方法。学生每接触一个新文本,首先给学生留足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读几遍后,致力于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探索,并把研究探索过程中那些阻碍信息接受的一系列问题记下来。

2、合作讨论,答疑点拨,解决问题。

把学生分成几组,让其讨论交流,解决疑难,交流心得。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互相碰撞,互相启发,第一步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部分稍难的,部分解决不了的,老师也不必匆匆上阵,越俎代庖,最好把问题移交给别组或全班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要记住,老师的示范分析常常有拨云见日的效果,但一定要用在学生“山穷水尽”之时。

3、回读文本,鉴赏批判。

在信息接受的障碍完全解除后,老师要让学生再回读一下文本。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有完整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回读中学生往往还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养成不轻信、不盲从的思维品质,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一步阐释拓展。或者让学生品评一下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提高其鉴赏和审美能力;或者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只要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4、总结提高,训练强化。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完成一个文本的学习,教师都应及时引导学生探寻一下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及时调整思维路线,总结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质疑,提问互补。

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并非不要老师的“主导性”,有时学生讨论的问题较偏,不足以体现教材重点,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路,转会教学正轨。又由于受年龄、阅历、知识基础等的限制,学生有时提不出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在参与讨论、点拨示范时可相机提出,让学生讨论,从而弥补学生提问的缺憾。由于老师的提问只是在学生充分讨论以后提出的,因此只能是对学生学习的补充与深化,而非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

6、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受传统的“满堂灌”以及爱面子、怕出丑的心理影响,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不积极主动,此时,教师要多鼓励。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多么古怪,都要对其积极的参与加以肯定,从而保护他的上进心,增强他的自信心。

12.小学习作教学 篇十二

作者:张祖庆

(一)习作理念的确立——为了生命发展

“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直接原因。因而,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在学生中培植“作文,为了生命的发展”的习作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1、引导学生认识习作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教师应以大量的事实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习作与生命的关系,深入理解习作是生命的组成部分。许多伟人以及平凡的人,用写日记的形式,留驻了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而日记与随笔,就是一种写作,这种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旋律的流转。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自觉地付诸实施,那么他们便有可能认识到,习作是自己的事情,是生命旋律中不可或缺的乐章。

2、引导学生体验习作是人与人交流的需要。习作是什么,习作就是交流,是以文字为符号的人与人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真实的交流场,让学生在这个场里以文字为载体,用心去触摸文字背后的心跳和灵魂。比如,老师可以示范演示论坛交流,让他们感受虽然远隔千里,但是心与心可以通过文字在网络天地里互相碰撞;学生要举办影展了,教师让他们自己为影展写海报,写前言,感受习作就是一种宣传;教师和学生之间开辟心灵交流的信箱,书信来往,畅谈人生,让学生感受习作就是一种倾吐;学生要参与干部竞选了,教师指导他写演讲稿,让学生感受到习作就是一种展示。

(二)习作题材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

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写出“原生状态”的作文,就要撤消人为的框框,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自由倾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使每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习作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儿童现实语言发展水平。总之,只有做到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习作的“生态场”才能建构起来。

2、奇思妙想,让想象张开翅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缺乏想像力的作文犹如一潭死水。要让学生的作文充满鲜活的原生状态,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想像。儿童时代是幻想的时代,他们想象天空广袤无边,漫游时空隧道,探索未知世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常常把周围的动物、植物甚至物品人格化,自编自演童话。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如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如果我是服装设计师》、《为2050年设计蓝图》等等;自由作文:我独自一个来到了一座荒岛上„„,鼠和猫结合的混合型动物会怎样?一只狗怎样看他的主人?做一只小鸟有哪些快乐?„„在这些童话世界、科幻天地中,有许多成人都已经幻灭了的想像,可我们的儿童天生具备这种想像的能量。我们做教师的的只要给他们一张白纸,他们就能在想象的天地里展开翅膀,尽情翱翔。

3、拥抱生活 让题材鲜活异常

13.小学自主性习作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篇十三

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情感不够真挚

作文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具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是一篇具有灵魂的作文。但是从目前的学生写作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写作之时都是敷衍了事,大脑之中没有词语、句子可以运用,便会出现语言不恰当,事情表达不清楚的现象,严重失去了作文原本具有的情感。同时,有些学生写作之时,内容过于虚假,比如,自己没有父母失去亲人等,这样在情感之中进行虚构,对学生的作文发展非常不利。

2. 习作过程不真实

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恰当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将学生的所思所想、感悟等体现出来,因此,学生创作的过程应该是独立的。但是目前的习作教学之中,许多学生习作过程很不真实,有的是家长协助完成的,有的是从资料或者网络之中抄袭的。这样的写作方式,不仅没有表达学生的真实情感,也会使学生养成偷懒、不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个真实的问题,当在写作“我要做一个xxx”之时,班级之中总共有35个人,其中有20个人写的都是我要做一个老师,学生在选材之中严重缺乏新颖性,没有体现自己的个性与真实性。

二、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对策

1. 引导学生在生活之中积累材料

为了使习作教学质量提高,老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在作文之中表达出来,这便要引导学生要融入到生活之中去,体验现实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善于观察自己生活的世界,养成接触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和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样才可以日积月累的积累习作素材,为学生的写作水平打下基础。

2. 将课堂生活化

老师在语文教学之中要渗入一些关于热爱劳动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受其熏陶,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活之中去,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如,自己整理衣柜、鞋柜;自己洗衣服等,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拥有做家务的体验和乐趣,并在做事之中积极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给写作提供素材和感受,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也使老师的习作教学效果显著。

3. 在课堂之中渗入一些奇闻趣事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是比较小的,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老师可以每天搜集一些有趣的新奇事情,在课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之时讲一下,然后引导学生发表评论,这样学生对事件便会印象深刻。长期坚持,学生不仅是非对错观念非常正确,还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然写作的欲望便会逐渐增加,而写作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增加。

4. 适当降低习作目标,为学生提供自由创作的空间

习作教学本身便是一项循序渐进的长期任务,学生们不可能一下子水平就提升上来,所以老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设定习作目标之时,不可以定一些虚无缥缈、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使学生的习作水平逐渐提高,给学生的写作提供创作的空间。比如,在写作文“我是一只小鸟”时,有的学生写的是:“我要变成一只小鸟,自由自在的飞和玩耍。”对于这样的作文,许多老师总是认为学生写的不够新颖、理想不够高。其实这个做法是不正确的,老师要给予学生肯定,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给学生创造的空间,使学生们的个性都可以发展起来。此外,老师对于那些严重跑题的写作现象,要有技巧地将学生引入到正确的道路,不能放任,但也不可采取批评的方式。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之中,老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与习作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的表达情感,真实的进行写作,善于鼓励学生的发光点,使学生始终保持创造的热情,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摘要: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之中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新课改之后,老师对于作文教学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果也较之前来说显著了一些。但是如果深入观察教学情况,还是可以发现语文写作教学之中,许多学生还是存在作文困难的现象。写作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老师必须把它当做教学中的重点,尽快分析出原因,要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本文便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习作教学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罗素娟.有感于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课改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

14.二年级小学习作批改研究方案 篇十四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课堂教学:限制了作文教学活动范围处于课堂这一特定的环境中,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

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欣赏与修改,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二、课题的界定。

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

“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理论依椐。

1、《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2、《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

五、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1、朗读自己的习作,听取同学的评价;

2、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会欣赏同学的习作,评价同学的习作,给同学良好的修改建议,学会和同学分享习作的快乐,进而提高习作水平。

3、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4、结合语文教学规律,探索习作评改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七、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1、搜集资料,了解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研究的深度、广度和已有的情况),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

2、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等。

3、与小课题研究组指导专家取得联系,结合日常教学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及时总结前人经验,调整、改进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阶段:

1、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习作评改方法。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如问卷调查、调查研究课、作文修改竞赛等。

3、按计划实施、做好调查、做好相关会议记录、搜集资料、写好阶段性分析与小结。

总结阶段:

1、认真分析传统习作评改中的方法及存在问题,并针对评改方法与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写好案例分析。

2、上好每一节习作指导课,上好每一节习作讲评课。做好习作示范讲评。使学生掌握自评与他评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写好教育叙事。

3、研究撰写小学生习作评改教学模式的相关论文、教学心得等,探索出小学习作评改教学的基本模式。

上一篇:音乐小课题研究申报表下一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