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乐理教学反思

2024-11-26

小学乐理教学反思(精选14篇)

1.小学乐理教学反思 篇一

乐理知识试卷

1.人声可分为童声、男声、女声三大类,男声可分为()三大类,女声可分为()三大类。

2.民歌大致可分为: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刚劲有力的叫(),大多在山野劳动是歌唱,旋律爽朗朴素,节奏自由舒展的叫(),旋律流畅抒情,节奏整齐的叫()。民族乐器分:

西洋乐器分:

4.写出以下音乐家的代表作

聂耳冼星海黄自贺绿汀 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贝多芬

5.中国的人民音乐家——歌曲之王——

乐圣——圆舞曲之王——

音乐神童——俄罗斯之魂——

钢琴诗人——

6.《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曲作者是(),黄河船夫曲——()——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河边对口曲——黄河怨——()——怒吼吧,黄河!

《二泉映月》:作者:演奏乐器:;

《童年情景》: 作者:演奏乐器:

.<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

<西班牙斗牛士>:<马刀舞>:

<单簧管波尔卡>:<百鸟朝凤>:

苗岭的早晨>:<春节序曲>:

9..被称为我国国粹的是()发源于()创始人()名角()典型曲目:()

10.我们浙江有()发源于()创始人()名角()典型曲目()。

2.小学乐理教学反思 篇二

一、在上乐理课中力求使名词、术语、概念更为规范化, 更富有鲜明性和逻辑性。

数代音乐理论家经过实践探索、丰富完善,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音乐基础理论。近年来, 又有理论学家结合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及语言特点, 在传统音乐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 故称之为“新音乐基础理论”。新音乐基础理论既延续传统, 又在各种理论问题的阐述上有所创新和提升, 力求使概念更明确, 更好地指导实践。比如, 关于单、复音程的划分, 国内公开出版的教科书中大多指出:“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 超过八度的音程为复音程。”由于没有明确提出纯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 纯八度以外的音程包含增八度、倍增八度为复音程, 因而不少学生和自学者对“增八度转位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这个问题产生了理解上的障碍。根据复音程往往使用单音程的名称这一点, 增八度实际上是增一度, 增一度转位后当然就是减八度了, 这自然符合音程转位的规律原则:“增变减、一变八”。音乐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师面对的是基础薄弱的音乐理论初学者, 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困惑。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 力求各个章节条理缜密, 富有逻辑性, 避免概念模糊, 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教师要学会学习与思索, 并关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逐步完善教学,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在教学中需要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相结合。

乐理是作曲技术基础理论的“实践”课程, 因而在教学中要避免重理性轻感性, 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笔者发现, 将声音听觉融入到乐理知识当中, 使抽象的理论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这样的确优于缺乏感性认识的纯理论教学。例如, “节奏与节拍”一章只讲述概念, 学生很难真正明白和区分各种拍子。如果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一些不同类型拍子的“视唱练习”, 让学生在唱与练当中领会各种拍子的精髓,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分清和记住概念。可以想象, 尽管一个学生能用语言说明调式的种类, 但是如果不能从听觉上分析调式调性, 那么他还是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三、乐理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教师深入浅出而又条理清晰地传授给学生乐理知识, 学生透彻理解和深刻领会教材所阐述的原理是学好乐理课程的前提。因为, “理论最具有生命力的是它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师在阐释原理时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做到触类旁通, 这是教学重点之所在。例如, 写“调式音阶”这种题需要链接多个知识点, 且每个环节缺一不可。在解题过程中, 考生除了要掌握相关知识点, 还要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比如, do音和主音, 它们均用音名来表示, 但对它们要有区分, 调号是根据do音的高度位置确定的。此外, 还要掌握音阶结构内部的“调式变音”在不同调内的表现形式, 等等。解题要领清晰了, 关键性的问题弄清楚了, 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同一理论、同一概念反映在试题上可能是多种类型的, 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适应不同题型的综合能力。任何难题其实都是多种概念的综合性运用。乐理题型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写作题、问答题等, 平时通过大量实用型的练习与模拟试题积累解题经验, 是乐理教学的重要方面, 也是考得高分所必需的。

四、把哲学观点渗透到乐理教学中。

1. 乐理教学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使学生

对学的知识既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掌握知识的规律性。如:由于十二平均律的产生而产生了等音, 由于等音的出现, 在音程中有等音程, 在和弦中有等和弦, 在调式中有等音调。教师将知识前后串起来讲, 可使学生既懂得知识的横向联系, 又知道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道理。又如乐理与视唱练耳课交叉渗透:乐理视练课程都包含诸如记谱法、音程与和弦、调式、节奏与节拍、速度与力度等多方面教学内容, 在教学方法上, 前者注重理论, 后者注重实践。总之, 视唱练耳教学要培养学生在音高、速度、节奏及调式等方面的训练过程中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音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基本乐理的内容和作用。

2. 掌握规律, 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

辩证法告诉我们, 一切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 因此, 只有掌握教与学的规律, 采用准确、形象、生动的方法,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讲音符时值关系时, 目的就是搞清楚各种音符之间的比例关系。自制教具、采用时钟指针的移动加以说明, 这样就将面积、长度、时间结合在一起了。再如:讲节奏、节拍时, 用列队行进中的整齐步伐比喻节拍, 用千变万化的鼓点比喻节奏, 突出强弱和时间的概念, 在拍子的分类中, 根据“单”、“复”、“混合”、“交错”这些词的含义, 说明各种拍子的不同特点, 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让学生选修所喜欢的一、两种乐器, 参加乐队合奏, 运用自己所学的乐理知识写一些小型器乐曲, 经历一个“理论—实践—理论”的研究过程, 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

在高考乐理教学中老师运用适合的方法, 付出耐心,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乐理肯定可以学得很好。

参考文献

[1]刘永福.新音乐基础理论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小学乐理教学反思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122-01

小学乐理知识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教师需要将乐理信息资源进行多元整合,对乐理知识进行趣味化处理,让乐理教学歌谣化、图示化、形象化、游戏化,帮助学生轻松记忆乐理,快速构建乐理常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一、乐理歌谣化,帮助学生轻松记忆

在小学乐理知识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单纯讲解的方法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要能够将枯燥的乐理常识变成生动形象的歌谣,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制歌谣,也可以借鉴现成的歌谣资源,将乐理知识融入歌谣当中,为学生创置学习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就会在背诵咏唱中获得乐理感知。如在学习音符和时值时,学生记忆音符找不到规律,记忆自然有难度。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各种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为让学生形象掌握这些音符,教师可根据自己对音符的理解编制音符歌谣:“全音符像个零,二分音符加上棒,四分音符是零变黑心,八分音符加尾巴,十六分音符双尾巴。”教师将乐理知识学习进行变通,学生就会乐于接受,易于记忆。

二、乐理图示化,构建乐理学习体系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完善,教师需要将抽象乐理进行形象展示,首先利用多媒体将乐理进行图片化处理,对相关知识进行对应处理,如将简谱转换为五线谱,五线谱转换为简谱,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图片展示的乐理知识。其次,让学生自行画出乐理符号,在不断强化训练中完成记忆,让学生建立完整乐理认知体系,掌握乐理内涵。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将五线谱进行形象展示,将五线谱制作成动画视频,或是编辑成动画故事,让学生获得更多形象的感知。例如,在学习音符和休止符的名称、形状和时值时,教师将其编辑成故事:“这是一个‘大家族,家族中有爷爷、爸爸、妈妈、叔叔、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爷爷就是全音符,音的时值最长,所以他是音符家长中的老人了……”教师将其他成员一一进行展示介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中对乐理常识进行分解学习掌握,并通过多维度训练形成较为完善的乐理认知体系,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并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乐理认知。

三、乐理演绎化,体现教学多元个性

乐理认知呈现个性化,教师在具体设计学法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乐理认知基础,根据学生掌握的乐理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设计。教师不妨将乐理与歌唱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歌唱演绎中形成乐理认知。如在学习四二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拍手找节奏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击掌节奏类型训练设计:×-、××、××××,学生个体熟悉击掌节奏训练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击掌训练,让学生体验节奏的快慢轻重。接着进行多重击掌训练,让学生采用击打桌面、手掌、肩膀等,体现节拍的强度变化。如第一拍击掌,第二拍击打肩膀,表现节奏的强弱。在体会慢速、渐强、渐弱速度变化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拍击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展示演绎。学生对这样的操作活动特别感兴趣,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

四、乐理游戏化,巩固学生乐理认知

小学生都喜欢参与游戏活动,教师在乐理学习中引入游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的学习视角。教师要巧妙地将乐理常识融入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掌握乐理,真正实现乐学目标。例如,教师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音符。如教师给出谜面:“四条线分两边,中间还有四个点,如在歌中遇到它,请你再来唱一遍。”学生很快猜出是反复记号。在学习音的强弱快慢变化时,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几种动物,并搜集了老虎、山羊、公鸡等动物的相关音频材料,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种动物的叫声。为了让学生对这些动物的叫声有更加清楚的认知,教师首先统一节奏,再让每个小组展示动物的叫声,最终形成统一音律。学生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体验到了音的强弱快慢变化。教师将乐理知识学习游戏化,不仅降低了乐理知识学习的难度,还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学生热情高涨,学习自然进入佳境。

乐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学生却感觉其太过抽象,学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乐理的主动性,教师要通过形象的描述、生动的歌谣、多彩的图片、互动的游戏,让学生感到易学、乐学,这对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篇四

一、课程简介

基本乐理是本系音乐学(师范类)专业函授本科的专业课之一,授课对象是该专业全体一年级学生。该课程系统讲授有关音乐实践和理论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掌握和理解音乐及其表现方法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音乐工作所必需的概念和理论,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和发展音乐技能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一般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乐理的基本知识与能力,包括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等,并通过广泛地分析实例作品,加强对乐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以积累音乐经验,开拓艺术视野。

2、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明确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及其各基本范畴,以及各个范畴之间的联系;(2)在理解相应的乐理基本概念的前提下,熟练掌握相关乐理知识的实践运用;

(3)在基本乐理各环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内部思维和外部交流中的相关音乐基本概念的能力;

(4)正确规范的完成本课程所规定的理论、书写,键盘方面的作业;(5)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完成科际联系学习模式在其他课程中所要求的综合内容;

(6)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在基本乐理方面所要求的自学意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7)形成学校教育所要求的基本乐理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基本乐理的学科体系作为课程进行步骤的依据,循序渐进地讲授音高、音值、节奏、音程、和弦、调式、记谱法等基本知识,并贯穿典型的实例分析,以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的感,吐认识。

为便于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把握各章内容对认知水平及相应能力不同层面的要求,并使教学在目标的制定和评价的覆盖方面具备认知水平的预定规范,本课程可参考以下“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矩阵”。

表1.《基本乐理》教学内容与认知水平矩阵

知识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音高(乐音体系)√ 音值 √ 节奏与节拍 √

音程 √ 和弦 √ 大小调式 √ 民族调式 √ 中古调式 √

离调与转调 √ 调式变音与半音音阶 √

记谱法 √

四、教学时数与进度

本课程教学共160学时,分面、自学、复习考试三部分,其中第一学期面授18学时,自学6学时;第二学期面授12学时,自学36学时;第三学期面授18学时,自学36学时,第四学期

复习考试4学时.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学期

面授:

1、音高,2学时

2、音值,2学时

3、节奏与节拍,3学时

4、音程,5学时

6、和弦,7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学期

面授:

1、大、小调的构成,3学时

2、大小调的种类,3学时

3、调式中的音程,3学时

4、调式中的和弦,3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第三学期

面授:

1、五声调式,3学时

2、六声调式与七声调式,3学时

3、中古调式,3学时

4、离调与转调,3学时

5、移调,3学时

6、基本记谱法,3学时

自学:每周2学时,共18周.将本学期面授内容复习巩固,完成课后作业。

第四学期

复习考试,4学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解决学生自学的问题,并批改学生作业,考核学生学习成绩。

五、教学原则与方法

1、教学原则

基本乐理课按照本专业教学指导书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自身知识体系特点及其在整体教学方案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学科结构和局部知识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一般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4)巩固性原则;(5)尊重传统与倡导创新的原则。

2、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灵活变通,可根据大纲制定的内容与进度进行,也可根据本学科体系提纲挈领地制定面授计划和讲授;

(1)自学为主,面授为辅,重点学习各种基本乐理的一般性概念和原则,及在典型情况下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3)典型实例分析,触类旁通;(4)课外练习并寻找问题;(5)课堂解答问题;(6)课外辅导。

六、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成绩为百分制;适当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听课、作业),平时成绩为5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等。几平时成绩不及格者,则在总评中扣除30%。

2、考核方式可为笔试。面试、论文、创作等方式,笔试需在卷面注明开卷或闭卷。命题闭卷笔试在试后需填写试卷分析表,其他方式则需填写考试情况分析表,所有方式的考试均需出试题。

七、教材

l、《简明基本乐理教程》,李重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2、教师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相关教材。

八、教学基本条件和装备

5.高中基本乐理教学计划 篇五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抒写新的篇章,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基本乐理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我校主要课程之一。掌握传统的乐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能力,一向得到大家的充分重视。我们自始至终地追求,力求达到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一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经过多年教学,在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基础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传统乐理课重概念轻实用,大多数学习者在其脱离实际应用的理论中学习,这一问题不仅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直接地影响到其日后全面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需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必须缩短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本课程一改以往乐理教学中以概念为主导的作法,以大量的作品为实例,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详细讲述了其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实际作品中轻松地找到所学的理论答案,且牢记不忘。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本课程以实用为原则,实例化了乐理的概念化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简单易学。

(二)教学方式与考核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

2、考试方式为笔试。

3、本课程为1学年,每周两课时,共32周。每学期讲授14周,复习1周,考试1周。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学期

第1—2周第一讲第一章记谱法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五线谱

第二节音名唱名等音音的分组

第三节谱号

第一讲掌握要点:

识别五线谱

了解各种谱号及相关的音名、唱名

第3——4周第二讲

第四节谱表

1、高低音谱表

2、大谱表的另一种形式

3、总谱

第五节音符及休止符

1、音符

2、音符的写法

3、符尾的写法

4、附点的写法

5、休止符及写法

第二讲掌握要点:识别不同时值的音符、休止符

第5——6周第三讲第二章节奏节拍

第一节拍子

1、拍子的记号

2、小节、小节线

3、强拍弱起

第二节拍子的种类

1、单拍子

2、复拍子

3、混合拍子

4、变拍子

5、切分

第三讲掌握要点:拍子的种类与实际作品

第7——8周第四讲

第三节节奏记谱法

1、各种拍子的节奏组合2、休止符的组合方法

3、符杠的连接

4、连音符

5、变音记号

第四讲掌握要点:各种节奏的组合形式

第9——10周第五讲第三章音阶

第一节大调音阶

1、升号系列的音阶

2、降号系列的音阶

第二节小调音阶

1、自然小调音阶

2、和声小调音阶

3、旋律小调音阶

第五讲掌握要点:音阶的形成及运用

第11——12周第六讲

第三节半音阶

第四节特殊音阶

1、全音音阶

2、日本五声音阶

3、其它类型的音阶

第六讲掌握要点:其它类型音阶的结构

第13——14周第七讲第四章调

第一节调号

第二节近关系调

第三节等音调

第七讲掌握要点:调的构成及关系

第15周期末复习考试

第16周期末考试

第二学期

第1——2周第八讲第五章音程

第一节度数

第二节种类

第三节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第四节音程在音乐中的表现

第八讲掌握要点:音程的构成第3——4周第九讲

第五节单音程与复音程

第六节音程的转位

第七节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

>第八节等音程

第九讲掌握要点:音程的运用

第5——6周第十讲

第一节五声调式的产生

第二节六声调式

第三节七声调式

第四节同宫系统各调

第五节同主音系统各调

第十讲掌握要点:调式的结构及实际作品

第7——8周第十一讲

第一节三和弦

1、种类

2、音阶各音上构成的三和弦

第二节七和弦

1、种类

2、音阶各音上构成的七和弦

第十一讲掌握要点:和弦的构成及性质

第9——10周第十二讲

第三节七和弦的解决

第四节等和弦

第五节其它和弦及标记

第六节字母和弦标记

第十二讲掌握要点:和弦的其它表现形式

第11——12周第十三讲第八章移调与转调

第一节移调的方式

第二节移调乐器

第三节调式分析

第四节转调

第五节调式变音及其它

第十三讲掌握要点:移调及调式分析

第13——14周第十四讲

第一节与速度有关的术语、记号

第二节与强弱有关的术语、记号

第三节术语、记号中的修饰词

第四节速度、强弱变化的术语、记号

第五节表达情绪的术语

第十四讲掌握要点:音乐记号、术语与作品

第十五讲

第六节有关演奏法的术语、记号

第七节装饰音

第八节反复记号

第九节省略记号

第十五讲掌握要点:音乐记号、术语的运用

第15周期末复习考试

6.职业学校幼师专业乐理课教学浅析 篇六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职业技术学校徐金

5118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乐理课程的教学作相应的分析和叙述,力求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审美情操,并指导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工作实践,提高乐理课程教学水平。

关键词:乐理主导作用新音乐理论精讲多练

乐理课是职业学校幼师专业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是整个幼师专业在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使初学音乐者获得理解音乐表现方法所必须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发展音乐才能,在专业上打下牢固的基础。随着国家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乐理课程已经成为了学好其它音乐理论的基础,也成为学习“演奏、演唱”的基础,对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重要和积极的影响,因此,乐理课是搞好音乐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乐理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乐理课是整个职业学校幼师专业教学体系中第一门系统讲授有关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音乐共同基础课,是幼师专业各学科的共同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幼师专业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乐理课是系统地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进行正规的乐理教学前,幼师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些零星的基本乐理方面的知识,乐理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己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到一个新高度。其次,乐理课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巩固的理论基础。职业专业学校幼师专业的音乐课程可分为并列课程与后续课程两种,前者如视唱练习课,后者如钢琴,声乐,初级和声课,它们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并列课程中,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时会出现脱节现象。这是由于各种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独立体系而造成的,然而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课程间的配合相得益彰,在可能的条件下,也可以改变某些教学程序。在后续课程中,虽不存在相互问题,但对未能牢固地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的学生,教师也难以使其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进行得顺利。例如:一个学生对调,调试,音级,拍子,和旋等知识全都没有掌握,又怎么可能学好和声等其它课程呢? 最后,乐理课能提高幼师专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培养审美情趣并通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素质。

一、乐理课的教学方法和创新

1、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艺术

优秀的乐理课教师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型和多才多艺型的多面手,对其他音乐专业课程如声乐和乐器演奏也有全面的了解。首先,教师要有很高的普通话水平,讲课流利、顺畅,嗓音雄厚、干净,给学生以美感。其次,课堂讲解中要做到语言精练、到位、条例清晰,能综合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各种语言艺术来进行讲解,使讲解更加生动,更重要的还是用精彩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使教与学都处于一种积极的协调的最佳状态。组织教学,也要注意方法方式,根据情况灵活应用。讲课时,内容充实,富有感情,有声有色,学生就可能听得津津有味,精神集中。各种教学形式交替进行,学生就可能学的比较放松。最后,尤其要注意在课堂上爆出良好、亲切的教学态度,并能根据教学内容有分寸地把握语言的声调,节奏抑扬顿挫、快慢有序,每个环节的语言都要衔接得巧妙得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围绕着教学目的来进行和及时根据教学现场的情况随时调整。例如:在讲节奏,节拍时,用列队行进中的整齐步伐来比喻节拍,用千变万化的鼓点来比喻节奏,突出了强弱和时间的概念。在拍子的分类中,根据“单”、“复”、“混合”、“交错”这些词的含义,来说明各种拍子的不同特点,学生就比较容易记住。这就是明确目的和掌握规律的优势。

2、融进新音乐理论,力求规范化和鲜明性

近年来,许多音乐学家在结合我国和民族的音乐及语言特点和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学生实际,在传统音乐理论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当的修正和补充,这种新音乐理论既延续传统,又在各种理论问题的阐述上有所创新和提升,力求使概念更明确,更好地去指导实践。笔者就曾经在15春幼师4班尝试运用了“新音乐理论”指导教学,例如,关于单、复音程的划分,国内公开出版的教科书中大多写道:“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为复音程。”由于没有明确提出纯八度以内的音程为单音程,纯八度以外的音程包含增八度、倍增八度为复音程,因而给学生或自学者对“增八度转位不是减一度而是减八度”这个问题带来了理解上的障碍。根据复音程往往使用单音程的名称这一点来说,增八度实际上是增一度,增一度转位后当然就是减八度了,这自然符合了音程转位的规律原则“增变减、一变八”,在学生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乐理课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力求各个章节条理缜密,富有逻辑性,避免概念模糊导致学生们一知半解。

3、充分构建“知”和“行”的桥梁

乐理课的教学侧重的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难免就有些枯燥和缺乏趣味性。此外,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乐理课程也由于过于侧重理论学习,又不可避免的和侧重实用技巧学习和作品创造的其它课程产生脱节,从而造成幼师专业的学生就对乐理课程往往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就要做到因势利导,一方面向学生申明乐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乐理课与实际脱钩的局面。首先,教师要设计和创新一些新颖独特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内容教学上,要把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连接起来,把丰富、充满活力的现实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笔者曾经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高歌一段名曲、奏响一首民乐,用歌曲和音乐来感染学生,营造轻松、生动的课堂环境和课堂氛围,而且这也更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在讲授颤音、长休止号、散拍子、延长号等一系列乐理内容时用乐器进行有目的地、实际地示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持久。

4、精讲多练和解难释疑

教师在授课时,关键是要讲清楚和讲正确,决不能含糊其词,给学生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印象,对一些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难点,疑点,则要讲仔细和讲透彻,例如:讲大小调中的音程及和弦时,对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就可以讲得深透些。对于旋律大小调就可以讲简单些。在自然大小调中,又要突出自然大调,因为自然大调是关键,是基础的基础,把自然大调中的音程,和弦讲透彻,自然小调就可以根据关系大小调的理论而讲明白了。关于和声小调的音程及和弦,则要抓住由于导音的变化所产生的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抓住关键和重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此外,教师在释疑时,也要做到层次清楚和条理分明。例如:讲和弦的结构时,把音程结构标出,这样四种原位三和弦,四种常用的七和弦,从名称到结构,就一目了然。

7.浅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乐理教学 篇七

职业教育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 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中提出: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改革职业学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开、课程内容与职业任务脱离的现状,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向导。加强立体化的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质量标准, 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完善质量评估和管理体系。使职业教育满足企业实际岗位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使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培养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可见,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 需要尽快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尤其是乐理方面, 因为乐理是学好其他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它与其他科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 在音乐理论课的讲授中不能只是停留在学会概念和练习习题就可以了, 而是要将音乐理论与音乐欣赏、曲式分析、视唱练耳等其他音乐理论科目相结合, 让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随着对音乐的欣赏等教学过程变得易懂易记。音乐理论知识是歌唱、音乐欣赏、舞蹈练习等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如果掌握得不好, 必将会对音乐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产生严重的影响。

但是, 在一些音乐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部分, 即使是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 都会对理论部分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觉得这些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不容易记忆, 难以理解。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有兴趣呢?教师在教学时怎样才能将那些枯燥乏味的理论概念变得易记易懂呢?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笔者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 要全面客观地审视学生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内容要求,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素质:首先, 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能够树立正确儿童观、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教师观。其次, 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面要博、要广。幼儿园教师要有组织表达能力和施教能力, 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等。

二、能够全面正确地分析教材, 对教材的知识点及授课内容可作出及时的调整

乐理这门学科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音乐理论不仅能够为学习钢琴奠定基础, 更能使学生对舞蹈的节奏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给今后的幼儿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奠定了基础。

目前, 我校采用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组编的《基本乐理》一书, 该教材编写精细, 教学方法独特, 循序渐进, 适用全面。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我对书中的模块进行编排, 大部分保留, 对于幼师专业实用性不强的模块仅作为了解, 尤其是对于在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经常用到的模块我会详细讲解, 不断练习, 通过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学习乐理的乐趣。

我将教材中的应用部分分为几个基本模块:乐音体系、记谱法、旋律、节奏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及中国民族调式。以音程为例, 音程的音数并不需要死记硬背, 我在教学中归纳了几点以便于判断音程的名称。我采用的是让学生看mi、fa和si、do这两组在音程中是否出现来判断, 例如, 二度、三度有一个mi、fa或si、do为小音程, fa———sol没有mi、fa也没有si、do就是大二度音程。四度, 五度有一个mi、fa或si、do为纯音程, fa———si没有mi、fa也没有si、do, 就是大二度音程。四度, 五度有一个mi、fa或si、do为纯音程, fa———si没有mi、fa也没有si、do就是增四度音程, 有两个 (就是有mi、fa也有si、do) 就是减音程。六度, 七度有一个mi、fa或si、do为大音程, 没有 (是不存在的) 就是增音程, 有两个就是小音程。带升降记号的可以先不看升降号, 算好再看升降记号。这样学生就不用死记硬背纯一度为0大二度音数为1等。

三、音乐课中引入现代音乐教学法,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近代最科学先进, 同时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教育方法之一。它通过音乐教育来达到开发智力和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 以训练节奏为基础, 集音乐和歌唱、动作、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为一体, 进行综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感知、参与、体验、即兴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来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以来, 广大的音乐教育者从认识到接受, 逐渐地运用并推广。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在教学工作中使用奥尔夫音乐教育, 特别是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推广迅速、需求广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更适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 因此,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奥尔夫音乐带来的乐趣, 体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互动及即兴创作, 才能让她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真正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奥秘。以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体现出他们的能力。

8.艺术中专乐理教学探索 篇八

关键词:中专 乐理 对策

引言

基本乐理的含义是主要用来讲解音乐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是一门比较系统的课程,也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的科目之一,为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奠定了基础,是开启音乐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所以基本乐理作为艺术中专学校的必修科目之一,是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分量的。下面我们就如何转变艺术中专中基本乐理的学习状况,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艺术中专基本乐理的学习情况

1.老师:基本乐理的课程一般是由专业老师兼任的,一般是声乐或器乐的老师来担任,没有专门的理论老师,这种做法一方面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两者兼顾,可能会偏重于专业课;另一方面没有专业的知识进行指导,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虽然艺术中专的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才能,但是对于乐理知识却是了解的少之又少。而且一些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缺乏,领悟方面有所欠缺。而乐理教学的理论性强,逻辑联系紧密,对于这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费劲。当然又因为“重艺轻文”老观念的影响,学生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的学习方面,却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

3.科目和方法

截止到目前基本乐理的课本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都是学校自己进行选择,各个学校之间也缺乏沟通,老师之间也缺少交流。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都是按照课本的知识进行,单纯的复述,完全没有考虑到音乐的实际性。[1]

二、艺术中专基本乐理的解决方法

和大多数的科目一样,学生想要学好这门课是要具备多方面的要素的,基本乐理的学习也不例外。首先要让学生摒除传统的教学观念,然后把以老师为主导的授课轻松转化为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模式,还要加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只是看重技术的学习,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开拓多样性思维,进行科学整理

现在,科目之间的整合变得尤为重要。课程的整合是为了把分化的知识进行科学、有序以及合理的整理,从而融合到一起的过程。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应该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基本乐理很多都是特别规矩的练习题和死板的课文内容,并且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教学的效果,还加大这类题型的训练。这种一味的追求教学效果的方式往往会减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间接的影响到了其它科目的学习。因此,开拓思维的多样性,科学的整合是很有必要的。

2.理论与实践结合,改变传统观念

基本乐理也不是只是理论知识,它是在对作曲技术上面的一个升华,,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重理性轻感性,理论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我认为要更好的学习乐理知识,首先要加入听觉的元素。在乐理的学习中加入听力的元素,把抽象音乐变得具体,这样就使得乐理教学的过程中多了感性的认识。比如在学习“记谱法”这个内容时,这里面有很多容易让学生混淆的记号。那么,老师可以利用钢琴和声乐曲进行帮助,用一些不同记号的典范曲子让学生来理解,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记忆,适当的学习与训练,才能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其知识的内涵。还有“节奏与节拍”这个内容,对于有些拍子学生很难明白和区别。假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不同拍子的例子,那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忆了。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只懂得用语言来表达调式的种类,但是不能很好的运用听力这一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理解,其实还不能算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然后,在乐理教学中加入键盘。利用键盘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学习键盘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听力内容。理论与键盘的融合更好的促进了钢琴的学习。[3]

3.延伸文化知识吸收世界音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也慢慢加快,现代的音乐教学面临了很大的威胁。就目前形势来看,我们要加强与世界上优秀音乐的交流和融合,与世界同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理念,使得音乐更加多元化,音乐格局更加广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不同内容的不同情况,是否可以使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深入民族音乐的相关内容。例如在进行学习时不要只是局限在单一的内容中,要拓宽知识面、放眼未来。还有在律学教学中,只是介绍纯律、五度相生律、十二平均律,就会比较片面,还有泰国的七平均律、印度的二十二律和印尼“甘美兰”的五平均律、阿拉伯的中立音体系等方面都有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在进行节奏型学习时,一般的进行曲、圆舞曲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可以适当的传授些新的知识,可以用阿根廷的探戈舞曲、著名的桑巴节奏型以及古巴的哈巴涅拉舞曲节奏型等都是可以用来补充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更加全面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吸收世界上优秀音乐的精华,增强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内涵。

三、总结

乐理是音乐教育学习的根基,也是艺术中专音乐学习中的必修科目,当然这些教学方式和模式肯定不仅是上面提到的几种方式。现在的艺术教育不断进步,艺术中专的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替学校和社会储备优秀的人才,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开拓思维,不断的进步,来加强学生的乐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高红珍.艺术中专乐理教学探索[J].黄河之声,2004,(01).

[2]木合塔拜尔·阿不都卡地尔.论艺术院校乐理教学的对策[J].群文天地,2011,(08).

[3]李敏芝,陈维.艺术中专基本乐理教学改革探析[J].神州,2012,(12).

9.小学乐理教学反思 篇九

《基本乐理》精品课教学改革情况

课题负责人 乔新建

《基本乐理》是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学科领域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本专业的基本入门课程,在本学科发展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进一步学习音乐类其他课程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重视《基本乐理》课程的建设、发展和教学,我们在普通本科教学的基础上,于2004年7月申报的省级精品课程项目,到目前已开设三年,在各项工作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调整师资结构、加强科研工作、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改善实践教学、重视教学过程及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鉴于《基本乐理》课程在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我们十分重视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师资配备、课后练习、考试考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工作,力争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专业基础性和重要性。

将课程资源建设与网络整合开发,使课程建设走出了课堂,让学生在课外仍能自主学习、自觉练习,是本课程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实现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经验的积淀的重要体现,努力使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与科技前沿的进展相适应,是本课程建设的主导思想。

1、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本课程为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掌握传统的乐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和音乐工作者的基本能力,一向得到大家的充分重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在于通过讲述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知识,使学生了解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将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以前的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基本上为知识传授型课程,很容易形成“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本次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自习。基本的教学方法是:

1、本课程教学以网络教学为主;

2、本课程配合大量的网络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3、本课程每学期进行部分面授课程的讲解。

2、课程安排:

本课程在编排上打破原来教材中的章节关系,以四个大的单元(《记谱法》、《节拍与节奏》、《音程与和弦》、《调与调式》)分别进行讲授,使教材的脉络更加清晰,更富有条理性。这四个单元既相互联系成为有机的整体,同时也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自主的学习与练习提高。

3、发展前景: 在计算机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学习的优越性越发突出,今后我们会将全部课程(包括教学网页、网上习题、网上考试、VCD上传、学习论坛等)制作完成,并放置网络上,使本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详实,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测试内容。

二、《基本乐理》课程教学改革情况:

1、《基本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本课程是我校主要课程之一。掌握传统的乐理,属于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基本能力,一向得到大家的充分重视。我们自始至终地追求,力求达到两个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一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安排与教学手段使知识传授获得最大的效果;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基本能力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课程组教师非常重视《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基本乐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到一起,避免了传统教科书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端,在课堂讲授时注重网络技术实际应用的教学,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后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媒体阅读的有关国内外权威著作,通过讨论和辩论等多种形式,将课堂讲授的内容充分消化、理解,并形成更深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大量的唱、听、分析等环节,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学生的要求,这对提高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课程在编排上打破原来教材中的章节关系,以四个大的单元(《记谱法》、《节拍与节奏》、《音程与和弦》、《调与调式》)分别进行重新整合,使教材的脉络更加清晰,更富有条理性,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重点,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进度,来合理安排学习的次序和练习的深度。

2、《基本乐理》精品课程的教学特色:

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本课程的基础性。本课程教学有着明确的教学理念,以基本的乐理知识讲授为主,并辅以大量的练习题。开拓教学思路,以网络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副的自主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由学生自由掌握学习进度。

本课题组的教师在多年教学中,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基本乐理》课重概念轻实用,大多数学习者在其脱离实际应用的理论中学习,这一问题不仅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直接地影响到其日后全面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需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必须缩短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本课程一改以往乐理教学中以概念为主导的作法,以大量的作品为实例,通过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详细讲述了其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使学生一目了然,在实际作品中轻松地找到所学的理论答案,且牢记不忘。本精品课程采用先进的网络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自习。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本课程教学以网络教学为主;本课程配合大量的网络练习题,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课程每学期进行部分面授课程的讲解。

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根据音乐的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等特点,尽量利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感知教学,在网络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动画音乐和投影,通过活泼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感性认识与更深层次的形象思维能力。扩充学习情况:指定有参考书目和练习题,在网页中有相关的音响资料和VCD资料。实践性教学环境:学院有音乐专业固定使用的琴房、排练厅、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网络资料室等相应的教学实践环境。

3、重视教学环节,抓好教学质量

实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展开课内外讨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互动教学,每一章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适时地通过提问,布置作业等方式,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学习、循序渐进、及时总结,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生学正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使学生学会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查阅所需的信息资料,展开课内外讨论和专题讨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小学乐理教学反思 篇十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小学体育课的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小学体育课的反思1

本课内容首先强调巩固旧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了一些拓展提高。脚背外侧直线运球经过了2课时的学习,学生在练习状态下已有80%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同时,在足球比赛中,脚背外侧运球还经常被作为运球变向摆脱对手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在大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直线运球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脚背外侧变向运球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足球的实战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脚背外侧运球这一足球技术。

实践证明,本节课我所采用的脚背外侧运球绕标志桶360度的练习方法,是很有实效的,学生一看就明白,继而激发起练习欲望,表现出浓厚的练习兴趣。在不断的尝试与体验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变向运球的技术要领,有70%左右的同学能够完成这一技术。尽管这节课的练习密度、运动量都较大,学生在身体上有些疲劳,但是,因为教学内容安排紧凑、层次合理,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心理状态上并没有出现倦怠、消极情绪。

总之我想,有时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它的练习方法其实是简单的;学生在练习中应该是快乐的;而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是实际而高效的――这节课基本就是这样。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小学体育课的反思2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已经在小学教学15年了,我觉得做一名小学教师真的不简单,特别是做一名小学体育教师更不容易,我们所要面对的事情太多、太复杂了,但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借此机会我就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二、游戏比赛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分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比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

三、小组活动可培养学生乐于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运动处方”的教学方式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内容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择情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内容。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内容时,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小学体育实践课教学反思3篇 小学体育课的反思3

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体育的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跗面、负面影响。

开放式的准备活动,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充满想象、富于追求新意的空间。学生可以把从体育课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加以运用、可以把电视VCD影像上的优秀内容搬到课堂、也可以是自己根据已有经验思维、加工、合成创造出新的内容。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教学目标。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

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成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不能“轻视”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

11.谈谈如何进行高考基本乐理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高考 基本乐理 教学方法

所谓基本乐理就是音乐理论中最基本的东西,是音乐的依附和支撑。基本乐理是音乐各种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理论课,同时也是高考中的一门必考科目。那么,如何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高考音乐考试中取得高分,就成了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基本乐理教学实践,谈谈基本乐理高考教学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教师深入研究高考、精心备课,是上好基本乐理课的前提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能够胜任高考音乐教学的老师,就必须深入研究高考,了解高考基本乐理所考内容,知道哪些是重点和难点,在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具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在上课之前,要精心备课,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将基本乐理内容和知识全面、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多年的基本乐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本的、必须掌握的。但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仅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不同高等院校基本乐理考核内容都不尽相同(广度和深浅度不同),专业音乐学院和普通院校不同(专业音乐学院比普通院校基本乐理考试内容难),同一所音乐院校的不同专业对基本乐理考试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理论专业和作曲专业比其他专业要求高)。因此,从事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高考,根据不同高等院校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专业去向,科学、恰当地把握好基本乐理教学的“度”。 基本乐理教师不仅要研究音乐考试大纲,领悟大纲精神,还要多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历年高考基本乐理试题,抓住高考的重点和易考点,紧紧围绕高考组织基本乐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仔细研究历年基本乐理考试内容,就会发现:基本乐理主要就是考查学生是否会用所学音乐基本理论去具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音乐中常用的记号和常用的术语”几乎是每年高考中必考的知识点。此外,音程、和弦、调式调性分析和写调式音阶等这些内容也都是每年高考音乐试题中的必考的项目。当然,虽然考题变化多端,而且灵活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大都是在声乐作品演唱和器乐演奏时常见的一些知识。

二、基本乐理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讲授的效果可能出现很大差别。因此,好的基本乐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将乐理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能够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和基本乐理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够根据所学乐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音乐实践活动。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乐理知识,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高考中做“调式音阶”这种题,需要学生联系许多知识点,而且各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在具体解题过程中,除了要求考生掌握乐理相关知识点外,还要求考生能够在其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do音和主音均用音名来表示,但它们也有区别,因为调号是根据do音的高度位置来确定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和关键点,只要学生把关键问题弄清楚了,把解题要领搞清晰了,高考中音乐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要让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多做不同题型的试题,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综合能力,因为同一概念、同一理论具体反映在高考试题上都可能会出现多种类型的试题,而且大多试题都是多种概念和理论的综合运用。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三、善于归类和总结教学内容,将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在基本乐理教学过程中,许多乐理知识都是分述的,但它们之间大多数都有内在的联系,这些联系有章节之间的联系,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有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但在学生看来,这些乐理知识却是孤立的、分散的。基本乐理教师如果能够将这些分述的知识及时加以归类总结,把知识化零为整,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整体把握,从总体上去理解和驾驭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时,教师可以总结为:相邻的都是自然的,不是相邻的都是变化的。教师这样一总结,学生马上就记住了,而且将“相邻”与“不相邻”作为判断标准,既简单,又易记。再如装饰音记号,尽管回音、波音、倚音、颤音属于不同的装饰音,其在具体音乐活动中的唱(奏)效果也不同,但彼此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密切联系。音乐老师如果能总结归类,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部分,将相关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定会提高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解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音乐问题能力。

此外,从事基本乐理教学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后主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基本乐理知识点众多,项目烦杂,有些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要及时复习和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和“熟能生巧”,学生只有多复习、多巩固、多练习,才能熟记于心,胸有成竹,在高考中有条不紊地做好各种类型试题,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奎.浅谈高考乐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2,(37).

[2]李胜杰.应对高考基本乐理教学的三个措施[J].中国音乐教育,2010,(06).

12.浅谈乐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篇十二

关键词:动态教学,音乐理解,多元思维

乐理是基本的音乐理论课程, 是声乐、器乐、音乐欣赏及其他音乐活动的基础, 也是各类音乐艺术院校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掌握好乐理知识, 对提高个人的音乐修养、增强音乐理解力都会提供有效的帮助。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实施乐理教学, 让乐理知识学为所用, 我个人有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 运用多种形式丰富乐理教学实践

(一) 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对乐理学习的兴趣

1.乐理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最基本内容,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实际上建立在他对乐理理解多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声、乐、图、文等, 调动多种感官的功能, 使学生能在直观、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还可以运用动态的教学观念重新构建课堂教学。

2.乐理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东西, 教师要注意把抽象的乐理变得生动、形象。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激励学生更加喜爱音乐, 对学习乐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在各种理论问题的阐述上有所创新和提升, 力求使概念更明确, 更好地去指导实践。

3.面对基础薄弱的初学者, 应当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尽可能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给予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解决疑难困惑。与此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 力求各个章节条理缜密, 富有逻辑性, 避免概念模糊导致学生们一知半解。教师要学会学习与思索, 并关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 乐理教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要与生动具体的音乐作品紧密相结合

乐理并不是纯理论学科, 它只是作为一种理论基础应用在作曲、复调、配器等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因而在教学中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例如, 在“记谱法”一章中, 对于种类繁多的记号学生经常混淆不清。这时, 教师可在钢琴曲以及声乐曲中, 选择一些含有不同记号的典型曲例让学生弹和唱, 比如《我的祖国》中反复记号的用法, 《车尔尼299》中省略记号的用法, 流行歌曲中延长记号的用法等。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含有各种演奏法记号的谱例, 并进行介绍和说明, 有的放矢地学与练, 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让乐理课堂“唱起来”

将MIDI电脑音乐制作应用到乐理教学中, 已渐渐成为当代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教师单一讲解的枯燥问题, 另一方面, 也缩短了学生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在学习调式分析知识过程中, 通过音乐课件, 直观的将调式风格和音高标记展现出来, 方便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今后的其他音乐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使乐理学习得到应用

为了更好地学习乐理知识使乐理知识活学活用, 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将音乐创作融入乐理教学, 在创作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实践。创作实践活动在乐理教学中是一项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创作过程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 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便于形成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一) 为歌曲配即兴伴奏

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弹琴, 模仿流行音乐的曲调弹奏, 但是对和弦功能、和弦的转位与分解等知识。教师要利用学生这样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能力。在教学中选择一些熟悉的流行音乐鼓励学生为其配伴奏, 可以运用多种伴奏音型如分解与半分解式音型、琶音式音型等, 这时教师再向学生教授和弦功能等知识, 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二) 即兴创作简短旋律

在即兴创作简短旋律时,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 引导他们思考, 鼓励他们创造。在这一过程中, 同学们善于动脑, 勤于思考, 善于创造性地运用乐理知识。其次, 根据乡土音乐特点改编创作音乐旋律。东北地区民歌戏种类繁多, 有伴随大家长大的《摇篮曲》, 每个学生都会哼唱, 还有红遍全国的“二人转”等, 用同学们经常演唱、经常听到的民歌片段改编创作一些音乐短句。

三、结语

13.浅谈对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创新 篇十三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和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情况下, 音乐教育的地位也不断的提高。作为音乐教育基础课程的基本乐理课, 虽然是最初级的课程, 但是它在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理论的深化学习上还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它是我们走进音乐殿堂所必备的一把金钥匙。但是, 在现行的基本乐理课教学中, 实行的是专人专课的教学方法, 因此乐理与其他相关学科不能实现好的交流和促进, 尤其是和视唱练耳课的交叉结合。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这就使得教学内容出现很多的重复, 学过的东西还要重复讲解, 使老师和学生都倍感课程的重复性, 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乐理教学的必要性

基本乐理是为了给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 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上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以便在音乐表演实践中准确掌握和应用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为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程打好牢固的基础, 所以在高师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储备, 提高个人素质

基本乐理的教学是为了学习其他音乐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是音乐共同课的基础课。基本乐理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 培养音乐审美。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 一方面需要掌握乐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其具备良好地音乐素质养, 为以后的和声、趋势分析等课程打下坚实的理础。

2. 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师音乐主要培养的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师, 基本乐理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对教师未来的教学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不仅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要过硬, 还要学会怎样把自己的所学能系统、科学的传授给学生, 因此, 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基本乐理知识不但能促进自身发展, 而且还关系到此后能否胜任音乐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创新高校音乐乐理教学的教学模式

1. 将乐理和视唱练耳合并教学

在现行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 视唱练耳与乐理课程没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如果能将两者进行交叉、互助式教学, 讲师的学生们的学习更加形象和具体。比如说在判断调式调性的过程中, 如果只是书面上的分析, 学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形象, 但是如果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试唱,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会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该调式调性的风格特征;又比如在视唱的过程中, 如果能结合理论知识对该旋律加以分析, 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和音乐形象, 将会使学生们更加熟悉和了解音乐语言, 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2. 对学科渗透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高师基本乐理教学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提高基本乐理的教学水平, 探索高师基本乐理教学的新模式。而学科渗透式教学恰恰就适应了新型的高师基本乐理教学模式的需要。当前高师音乐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窄, 能力单一, 缺少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所以在高师基本乐理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其教学模式包括:首先, 将视唱练耳的技能训练渗透到基本乐理教学当中, 与理论讲解相结合, 培养听觉审美的能力。其次, 将和声审美和钢琴弹奏渗透到基本乐理教学中, 让基本乐理的教学为和声训练打下基础。第三, 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培养学生的立体音乐思维。

3. 音乐理论专业师资力量的提高

根据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 加强音乐理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 在毕业后主要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工作, 所以学生在学校的时期内就要认真学习乐理知识, 明确乐理的教学目的, 对基本乐理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并且还要全面增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乐理基础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才能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基本乐理的教学质量。

四、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的整合优化

1. 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内在联系

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都是属于音乐专业的基本学科, 他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基础乐理侧重的是音乐基础理论的知识, 了解音乐常识和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视唱练耳侧重的是感性知识的掌握, 培养学生对音乐记忆音乐能力和音高、节奏的概念, 积累音乐的语汇, 建立良好的乐感和正确的音乐审美能力。而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 又指导了实践的进行, 所以理论和实践必须是相结合的, 音乐的学习也要遵循这样的定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而如何理性的去听, 去唱, 去分析, 就需要将这两门课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使这两门课能够相辅相成。比如说, 一个学生只能在书面上对节奏、节拍进行正确的音值组合, 而不能准确的唱出节拍, 那么, 他所学的乐理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 失去它存在的指导意义。

2. 音乐立体化教学方法运用

音乐立体化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可以尝试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 以发掘学生的潜力, 激发学习兴趣。比如说可以多尝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们既能听又能看, 音乐形象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来, 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当然, 每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 但是不管是什么方法, 都应该对症下药, 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 将乐理知识与视唱练耳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和运用乐理知识。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然后达到一个熟练运用的完整过程。

综上所述, 基本乐理教学涉及了很多的因素, 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探索, 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需要。所以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大环境下, 对乐理教学进行创新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新型的乐理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为之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现代高校音乐教学当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理解能力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意义。而基本乐理课程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 对学生在系统的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几年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 高校《基础乐理》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音乐需求了, 所以, 对高校音乐乐理教学进行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音乐,乐理教学,创新,视唱练耳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

[2].高佳佳《门德尔松?无词歌分析与演奏》[M].上海音乐出社2007年.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

[4].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5].曾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6].刘沛译.《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

[7].《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年.

[9].李本.《基本乐理若干问题刍议》.<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 (1) .

14.刍议艺术院校乐理教学的创新 篇十四

关键词:基本乐理 乐理教学创新

想要学好音乐,首先要学好基础乐理,因为基础乐理这个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所以艺术院校重点关注基础乐理这门课程。在基础乐理教学中,概括了音乐理论基础,还包括很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因为基础乐理几乎包含了音乐所有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深化音乐理论,这促使它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并且十分实用的工具。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和应试教育一样,都是规规矩矩的上课。而音乐的理论知识内容涉及广阔并且杂乱,很多概念十分模糊,不易理解。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态度不端正,认为基础乐理不重要,没有必要深入了解,而更多的是注重于声乐、器乐唱奏技能技巧。在基础乐理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声乐、器乐唱奏技能技巧肯定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那么这就要求基础乐理授课教师能够让学生深刻明白基础乐理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出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快更深刻的掌握基础乐理,从而为以后的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深化音乐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乐理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基础乐理作为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前提。深入了解基础乐理有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艺术院校在教学方面不仅起到直接指导作用,还要起辅助作用,比如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在音乐的学习中,基础乐理只是最基础的,学生还需要学习表演、和声、乐器的使用等,但是掌握好基础乐理是不可或缺的。乐理教育能纠正学生对音乐不是十分正确的观念,让他们不是想当然的去理解音乐,而是从理论知识出发去理解。

二、乐理教育的教学创新

我国在教育方面一直都是运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在音乐教育上也是如此。音乐教育不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音乐审美,然后让学生能根据学习到的基础乐理去开创属于自己的音乐。在音乐这种需要靠理解、靠灵感的知识领域,光靠自己硬背显然是不行的。可是因为目前教师还是以应试教育方式授课,教师主要是给学生灌输自己的理论。在课堂中,学生只能循规蹈矩的听课,仅凭教师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去理解音乐。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但是实际对音乐理论的运用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让教师明白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学生也能告诉教师自己哪里不懂,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经过研究得出,在教学不能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这种授课方式,同时不能抱着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的心态。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想法,尽量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学,这样才能勾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困惑时稍作引导,这样能有效的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教师不应将自己的姿态摆的太高,这样会造成学生与教师关系的疏离。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很重要,学生喜欢这个教师,就会更认真的听课,教师也更容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积极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尝试,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上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不约束学生的发言,这样他们就会逐渐的习惯抒发己见。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耐心对待,然后用合适的方式去给学生分析对错。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也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将学生分组,然后教师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学习,这可以考察出学生的个体表现力、团队合作力。并进行小组比赛,比赛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培养竞争意识。倡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得学生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

(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内在联系

在音乐这个学科领域里,不仅只有基础乐理这门基础学科,视唱练耳也是基础学科。顾名思义,基础乐理主要是音乐的理論知识教学,通过基础乐理的学习让学生能分清各种音乐旋律和声音。可以借助旋律的节拍节奏,还有编谱的和弦、转位来分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视唱练耳主要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在音乐方面,乐感对一个音乐人来说尤其重要,直接关乎这个人是否适合音乐发展与发展前途。视唱练耳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因此视唱练耳对音乐的学习和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了基础乐理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去。视唱耳练就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础,而基础乐理为视唱练耳的理论指导作用。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从理论文字中感性的认识音乐,可是视唱练耳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的认识音乐。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只有理论知识没有视唱练耳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哪怕理论知识掌握得再牢固,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学生既要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懂得运用到视唱练耳中去,再将视唱练耳灵活运用到音乐实践中去。

(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合并教学

虽然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这两个学科在音乐实践中是紧密相连的,可是在教学中是分作两门独立的课程,由专业的老师分别进行授课。因为教学是分开的,造成课程进度不一样。但是在练习中,是需要这两门课相互结合运用的。尽管两门课最后的作用对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可是在教学中,两门课程内容上教学目的和任务有所不同,就造成了视唱练耳教师在授课中,没有结合基础乐理知识,这增加了学生对乐理知识学习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视唱练耳与基础乐理合并为一门课程,在授课中,就能保持一致的进度。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视唱练耳实践中去,同时在视唱练耳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这不仅能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乐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乐理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nlc202309090406

四、教学方法的立体化:音乐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在属于信息技术时代。因为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基础乐理的教学发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乐理和声乐、器乐、音乐欣赏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关于音乐方面的视频、音频、图表等,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多媒体音乐课件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转为音乐的方式以立体化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之后,给学生上课会轻松许多,因为课件可以根据同学的意愿进行慢动作播放或者反复播放,就不用教师亲力亲为的示范给学生看。而且利用课件能够准确每个音调的高低和频率的快慢,不会对学生造成误导教学。

音乐并不是独立存在在这个世界的,它与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它可能在歌颂在赞美美好的事物,又或者是象征一种精神,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在乐理教学的同时,还会与其他学科一起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将乐理知识与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渗透到各个领域。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象。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发送给学生,同时大家互相推荐好的学习资源,不仅学习自由,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途径。还有各种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

五、教育目的的深层次化:多学科渗透提升艺术修养

音乐的内容涉及广泛,音乐能向人们传递很多讯息。并且音乐与宗教、文学、舞蹈、戏剧、美术及数学等学科互相渗透,学科交叉,使音乐具有了它独特的魅力。好的音乐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许多时候它代表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甚至能体现出人们的信仰。想要创作出好的音乐,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能让音乐富有情感和灵魂。音乐的学习靠大量的实践练习来进步,因而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懈怠,以至于艺术修养达不到要求。音乐的感染力在于音乐所具有的情感,如果艺术修养不够,那么作品就会无力而空洞,并且很难得到提升。因此,在今后的乐理教学中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创新知识內容。让学生拥有牢固的基础乐理知识,并与其他相关科目相结合运用,同时在音乐欣赏及音乐表演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总之,艺术修养对音乐人来说十分重要,良好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学生建立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音乐美学价值的理解力和敏感力。

参考文献:

[1]王旋.巧用“三活”进行高中乐理知识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128-129.

[2]张乐.论高校基本乐理的教学创新[J].大众文艺,2013,(09):239-240.

[3]盖甜.论音乐理论对艺术院校学生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2,(11):116.

[4]木合塔拜尔·阿不都卡地尔.论艺术院校乐理教学的对策[J].群文天地,2011,(08):179.

上一篇:医院礼仪培训——医院中层干部执行力的提高下一篇:同音词近义词辨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