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与关爱学生(精选14篇)
1.尊重学生与关爱学生 篇一
关爱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爱,是对教师的核心要求。一个教师,不管他的教学水平有多高,如果他的心中没有学生,就不能算是一个好老师。只有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能令学生信任,令家长满意。在工作中,我也时刻要求自己关爱每一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不歧视他们,做好学生的启明灯。
下面,我就“关爱学生”谈谈我的体会。
体会之一:关爱学生——师德的核心
关爱学生,就是说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这种爱就是师爱,有别于父母之爱,兄弟姊妹之爱,因为亲子之爱,兄长之爱,有血缘作为纽带,那种爱是母鸡都会的情感和行为,而教师真爱学生是毫无血缘亲情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伟大的,是一种“大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神圣也正在这里。
教师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而教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中渐渐长大成人,可见教师责任多大。如果不是由衷地爱学生,你表现出来的可能是虚情假意,对学生不懂事、不顺从或者淘气的行为可能会感到不满或者气愤,你的这种不良情绪可能就会向学生发泄。向学生做嘴脸,盛气凌人甚至武力惩罚时,学生能感到你真诚的爱吗?在发脾气的时候,教育的功能也就荡然无存了。被这些不良的情绪包围着,还能潜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吗?学生在你的训斥下,他能快乐吗?学生不快乐的时候还听得进的教诲,还能好好学习吗?
所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
体会之二:尊重和平等——育人的基本态度和方法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全体”是指每一个学生,不论丑与美、乖巧与笨拙、聪明与迟钝、富贵与贫穷、成绩好与坏,品德优与劣,男生与女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才是真爱。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第一,要了解学生。只有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有时,给学生讲一大堆大道理,学生要么默不作声,要么表现
出无所谓的态度,要么表现出对抗情绪,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学生。如果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以理服人地进行教育,学生怎么能没有反应呢?
了解什么呢?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特长爱好、思想动态、学习习惯和方式等等,班主任和教师洞悉这些情况,可能会少让学生受些委屈。
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回答状况、作业练习、日记、个别辅导、谈话、家访等等方法了解学生。
第二,要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理解学生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由衷地接纳学生。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他们还是小孩子,做出如此行为,表现出这些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二是对学生的烦恼能够感同身受,也就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现在会怎么样”,辩证地看待学生一时的言行举止,你会在学生身上发现许多积极的因素和美好的东西,这样就能由衷地对他们产生一种喜爱的心情,乐于与学生交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依赖。三是用语言或非语言向学生表达出教师对他们的了解。
第三,要真诚对待学生。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就有功利性;训斥、体罚是不真诚;歧视、忽视学生是不真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要明白自己也有脆弱、阴暗的一面,也有犯错的时候。自己错了要勇于真诚地承认错误和道歉,才是真正的尊重、爱护学生。
2、尊重学生人格。“自尊”是一种高级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导致自信,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伤了自尊,可能为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严重时会感到耻辱,以至于丧失自信心。学生没有了自信心,道德成长和学业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尊重学生有一个前提,就是无条件。因为迟到了,所以要罚站。因为他上课讲小话,所以我要训斥他。有一个学生成绩很好,因为打架受到老师处罚而与班主任对立,班主任便以不服管理为由而将其拒之门外,给尊重加上前提条件,这就不是真正的尊重。
怎样尊重学生呢?
一是表现出慈爱、有兴趣和接纳。对问题学生,甚至是令我们难堪或者是不
尊重我们的学生,也应该表现出慈爱或者是和颜悦色,也要对他们表现出兴趣,因为他们是孩子,即使他不会尊重你,作为教师也应该用你对他的尊重去教会他尊重别人,这才是为人师表,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是慷慨地赞许学生。“成绩不说不会跑,问题不说不得了”。
俗话说:“一句好话三冬暖”,我们大家都爱听好话,却非常吝啬说好听的话。婴儿蹒跚学步时,家长用赞许的眼光,用鼓舞赞许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会了走路,孩子们求学也象蹒跚学步一样,需要老师赞许的目光和鼓励的掌声。在你的赞许中,孩子们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成就,学习兴趣会更浓。
有一个老师跟我讲他教过的一个学生,天天迟到,有一天,他又迟到了,老师说:你今天不错,只迟到了五分钟。此后,这个孩子就再也不迟到了。很多问题孩子,他们大多弄得家长和老师恼羞成怒,无计可施。在和他们的沟通中,多说:“我能体会到你当时的感受”、“看得出你一个有思想非常有上进心的孩子”等话语,他们就滔滔不绝地讲一些从不跟外人说过的秘事,这就是赞许的力量和作用。
三是批评讲究“一对一”。尊重学生并不是不能批评学生,但要讲究地点和环境。校长当着全体教师点名批评某教师,这个教师肯定闹情绪。当众训斥学生,这样不仅没有效果,这样既弄坏我们自己的情绪,受训斥的学生可能还在心理恨你,骂你呢?在人多的环境里遭到指责,人就会情绪化,情绪上来就会用语言和行动来回击以保护自己的尊严,就形成了对立,这时的教育就走向了反面,变成伤害了。
四是说服而不说教、挖苦和体罚。说服就是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学生犯了错,单独面谈,让学生陈述过程,共同分析犯错的原因和心理活动,学生会自觉错误所在,从而自觉改正。但方法不当的沟通,效果也不好。有的老师教育学生说:“你这样对得起你的父母吗?”“象你这样能考取高中吗?”一个学生花了家里的钱,老师问:“这么多钱都用过完了,你这是什么品质?”学生说:“坏品质,结果闹得请家长,把学生拒之门外。这说明空洞的说教不是教育,只会起坏的作用。
就事论事,在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上,诱导说服才是好办法。
体会之三,严慈相济•良师善友—新型师生关系的典范
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严格,但是严格的背后饱含的是教师慈母之心。严慈相济的老师才是良师,以朋友姿态做学生的老师,才是学生爱戴的朋友。我觉得我们对“严慈相济”的理解和把握很重要。“济”是“补益”的意思,即“严格”和“慈爱”相辅相承,互为补充。“严格”可能会引起学生不愉快的情绪,有时严厉的批评,学生会误以为老师不喜欢他。但是,事后老师仍然以慈爱的目光,言行去安慰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我虽然犯了错,但老师仍然是喜欢我、爱我的,他就会把你看作他的良师益友。学生是否把你当作“良师益友”,那就要看学生遇到困惑、有心思是否是愿意跟你说。我们有的老师让学生望而生畏,甚至反感。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时,唯唯诺诺,或者是一问三不知,只是硬着头皮在听老师的说教,自然效果不会好,说明你还不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
向秋芳2009、10
2.尊重学生与关爱学生 篇二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学生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 逆反心理较强。他们往往吃软不吃硬:“你越是要我这样, 我偏要那样, 看你能把我怎样?”基于中学生这种心理状态, 教育管理应从尊重出发, 从理解出发,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 从学生的细微处出发, 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的关心。笔者班有一个学生早上连续迟到了好几次。笔者认为这肯定是有原因的。原来该生家长早上要赶在四点左右出去批发水果, 就把家中的闹钟定在学生上学的时间, 由于该学生总想着闹钟响过之后, 稍等一下起床, 结果就又睡过了头。了解了原委后, 笔者每天早上, 会在上课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及时向他的家里打电话, 提醒他抓紧时间起床, 弄点吃的, 再来学校。四五天后, 该生来到办公室, 向笔者深深地鞠了一躬:“老师, 谢谢你, 以后我一定能够按时来校的。”又过了几年, 早已参加工作的该学生在教师节的贺卡上写到“老师, 从你身上, 笔者真正地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 谢谢您”。
二在尊重的基础上关心学生
一个善于爱的教师, 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 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教育的核心, 就其本质来说, 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 有自己的主意和见解。如果教师的出发点是对的, 也是好心, 却一味地以过去的老传统、老思想用批评的口气不论场合、不论时间和地点对待学生的错误或不足, 或者不同的见解, 则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反感, 甚至顶撞。笔者教过的一个学生, 上课的时候总爱表现自己, 引起教师的注意。有一次, 有个教师讲课正进入状态, 他却突然接一句话, 打断了教师的思路, 而让他回答问题的时候, 他却又说不明白。教师接着讲课还没有几分钟, 他又开始接嘴了, 气得教师很无语, 不得不大声地批评, 还说了一句难听话。这个学生一愣, 便不再吭声, 趴在桌上再也不听课了。以后, 这个学生再上该课, 不是玩游戏, 就是趴在桌上睡觉, 或者干扰邻桌的同学听课, 教师批评他, 他要么装没听见, 要么顶撞, 要么说两句俏皮话, 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气得教师把该学生撵到办公室。而他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笔者并没有急于批评他, 而是搬来一把椅子让他坐下, 问他:这节课是什么课?他说, 不知道。笔者笑了笑, 继续批改作业, 当改到他的作业的时候, 发现他的字不错, 就顺势表扬了他, 并且告诉他:要是各门功课都能像他写的字一样好, 该多好啊。接着问他今天上课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很气愤地说, 他不想上×教师的课, 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很难听的话, 他刚进中学的时候, 他的这门功课较差, 他妈妈说让他在上课时, 要多发言来引起教师的注意, 希望教师能多照顾。谁知, 老师却批评了他。症结找到了, 我肯定了他妈妈的想法, 对他的好学精神也予以肯定。下课后, 我与该课教师进行了沟通, 并且该教师还主动地向该学生道歉, 惹得该生满脸通红, 还不住地向教师鞠躬道歉, 教师并向该学生讲了上课听讲的方法。过了几天, 该老师见到我说, ××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上课听讲认真, 回答问题也大有进步。
三在平等的基础上关心爱护学生
家庭教育中, 父母通常处于较为强势的地位, 他们习惯于居高临下, 常常以爱的名义给孩子提这样或者那样的要求。孩子稍有缺点和不足, 就喋喋不休、说个不停。孩子长时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 自然对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爱厌倦不已。到了学校, 学生会不自觉地抵制这种一厢情愿式的教育方式。他们特别希望成人, 尤其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能够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他们沟通、对话与交流, 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教导员、裁判员, 或是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对他们说东道西。他们希望教师更多地关注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 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对他们多一些实实在在的点拨、诱导和启发, 少一些无休止的唠叨与指责。作为教育者, 如果无视学生的这种需求, 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 一厢情愿地教育学生, 就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哪怕这种教育是出于对学生真切的关爱。有一段时间, 笔者发现教室的地面上有许多食品垃圾袋, 并且上课期间学生有吃东西的现象。笔者并没有批评学生乱扔垃圾, 而是趁学生做练习的时候, 下去把教室的垃圾袋拣起来, 扔到垃圾桶里。对于学生上课吃东西的现象, 笔者也没有立即制止。有一次笔者上课的时候, 故意拿个馒头, 吃着讲着课, 学生们有的笑, 有的直接说:老师讲课时吃东西实在是不好看, 不礼貌。笔者趁机给他们讲, 这样的确很不礼貌, 上课就是上课, 不能随便吃东西, 大家已经看到了刚才上课吃东西的不好形象, 希望大家以后也要注意。从那以后, 再也没有学生在上课期间吃东西了。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行动要多于语言, 多用行动来激励学生, 如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 教师也参与到劳动当中去和学生一起打扫, 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中, 作为拉拉队队员积极参加到学生当中, 为学生拍手, 加油鼓励学生, 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平等。
学生需要爱, 教育呼唤爱, 关心爱护学生, 使学生在平等、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德、智、体全面健康成长, 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使命。在教育工程中, 平等、理解、尊重学生, 和学生交朋友, 一定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3.尊重学生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篇三
我们班的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他思维活跃,勤学好问,但行为总是令人不可捉摸。而最让我忍受不了的是他常常在书本上、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有时甚至写一些无聊的东西。有一天,当我打开他的作业本准备批改时,真的把我气得快晕了:他在数学书上写了无聊。我立即把他叫来,狠狠地训了一顿,用粉笔在他的脸上画了两下,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在书上乱写乱画,我也让你来做个大花脸吧!”这样一来,使他很不喜欢,甚至有一些抗拒。我又说:“老师这样做使你难堪,如果书本、作业本也有感觉的话,也会和你一样难受的。以后就别画了。”我自以为这样做可以使他的行为有所改观,心里还很高兴。直到那一节活动课,我才发现我做了一件很不该做的事。我已经使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有一天,我和学生玩得很开心。我随便问了学生一句:“老师教你们这么长的时间,你觉得老师怎样?”一位学生说:“您有时很好,有时却很凶。”肖××说:“您有时令人感到害怕!”我马上感到很不自然,又气又恼,恨不得又把他教训一顿。但我马上看到几十双露出害怕神情的眼睛盯着我,好像暴风雨要来了。这时,我也呆了,难道我真的这么令人害怕吗?我努力把火气压了下去,勉强地笑了笑,说:“是吗?谢谢你们及时提醒我。”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看着那两个闯祸的同学,又看看我,似乎在想这句话是否出自我的口。孩子们的话使我想了很久,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一心一意为了他们,却不能让他们接受?事后,在与家长谈话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肖××在周记里写道:“柴老师,每当你在大家面前批评我时,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吗?我恨你,想你也在大家面前出丑。今天你却没有批评我,我很感动。老师,您能原谅我吗?”
这件事使我很震惊,使我明白学生需要一个怎样的老师。我真的要好好感谢那位学生,是他使我懂得师生之间虽然有年龄之分、长幼之分、知识之别,但人格尊严是一样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怎样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几十年的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这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又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人们的相互关系中,最起码要做到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尊重学生,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然而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学生有教育的责任,保护的责任,也就是说对学生既要严厉,又要平等。要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下促使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如何如何做而不懂得尊重学生,那么,他对学生的一切要求都会落空。
记得我们班曾经发生过一起“绰号事件”:有几位男生在背地里给某位老师起绰号。我从其他学生的口中了解到,原来是那位老师给他们起绰号,其他学生也跟着叫。于是,我请来他们,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温和耐心地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不喜欢别人叫你们的外号,更不愿老师这样叫你。现在我代表这位老师向你们道歉,保证以后不叫,好吗?”他们高兴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在班会课上让学生就“你需要别人的尊重吗”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纷纷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许多学生都感到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
通过这次讨论,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每天到学校,不只是为获取知识,他们还具有各自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当教师的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努力保护孩子的幼小心灵不受伤害。
高尔基曾经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这种良好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真正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儿童内在的精神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们,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讨论。”通过一定方式使孩子感受到平等,给予孩子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在孩子发表意见时,尽可能地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孩子能够畅所欲言。教师尽量不要在孩子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将他打断,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和思想。在处理与孩子有关的问题时,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4.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 篇四
盛 茜
进入高三以来,班级里整体学习氛围较高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晚自习后段时间似乎是一个管理盲点,不少学生在家校本上向我反映有人走动,有人窃窃私语,窸窸窣窣,但碍于面子没有指名道姓,因此本人决定揪出“害群之马”,杀一儆百,于是某天晚自习我悄悄站站后门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到了离下课结束20分钟时,果然有人开始“行动”了,定睛一看,原来是小w,说起小w,学习习惯差,不守纪律,没有上进心,典型的问题学生,今天被我逮个正着,非要好好治治他,这小子先倒了杯水,晃到座位上,拿起一份事先借来的作业,光明正大的抄了起来。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边上,揪了他耳朵,让他拿着作业出来,小w顿时涨红了脸,低头默默的跟我出了教室,我说:“你和给你抄作业的同学以后就别来上学了。谁给你抄的作业啊?”小w弱弱的回答:“张某某”。这一回答,我吃了一惊,小张是我们班长,平时工作能力强,学习优秀,我倒不想惩罚他,于是形式化的把小张叫过来,说了几句,就让他进教室了,而对于小w 我要求他把检讨书写好再进班,第二天小w认认真真的交了检讨书,态度很诚恳,的确是基础差题不会做,又怕老师批评。但是最后小w 很诚恳的说了他的心理话,希望老师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他这样的“差生”,自己并没有想做“差生”,希望老师多多帮助他。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情
感得到了尊重,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促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案例中,我就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尊重小w同学的一片苦心,及时给以表扬;让其他学生误认为“差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从而更自步自弃了,这是我需要补救的工作。
平等对待优生和差生。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认识上的偏见。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带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师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案例中的差生小w,他的闪光点很明显:热爱老
师,关心集体,爱护同学,有责任感。如果今后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给以重任,深信小w同学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作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要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看成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有时免不了在盛怒或暴躁之下讽刺和羞辱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凡今天的老师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确实是愿意学习的,也愿意学好的,可就是不去自学的做到。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这样我们在学生犯了错误,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这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心办坏事”现象的原因。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理解学生要做到较全面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业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对教师的要求,对学校的期望等.不能忽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我们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同时,又要承认学生
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要全面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在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增长,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信任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按照学生个人意志自由选择学习,促使人性的自我完善,对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是教师和学生融洽关系的基本条件,也是体现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5.关爱理解尊重 篇五
学姓名:钱彤
邮编:325000电话:***
关爱· 尊重· 理解
——谈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
摘要:近几年,传统的德育因其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硬性灌输的教育模式和而遭到批评,它缺少对学生人性化的尊重和关怀,不利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自立自强、公平公正、进取创新的道德人格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对道德教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就不难发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情感上是否接受。而缺乏情感体验,就无法进一步理解道德知识,使之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支持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用人文精神做德育工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关爱尊重理解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德育工作采取诸如开设思想品德课、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懂得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鞭策自己,追求自身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德育新的内涵。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要树立新的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用人文精神来做德育工作,强调关爱、尊重、理解学生。
一. 关爱学生
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我总忽视对女儿的关心,所以平时很少与她进行沟通。一天读初二的女儿回家很郁闷,问原委,才知道今天他们班的班主任要求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当轮到我女儿时,班级里竟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她的优点和缺点。她感到很失落,并告诉我,哪怕今天同学都讲她的缺点,也总比没有优缺点好。这说明她是个没有特点的人,引起不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知道,女儿在小学是班级的优等生,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关注,可上了初中以后,充其量在班级里只能算一个中等生,自然受老师关注的程度会降低。这件事对我的感触挺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和人格》一书中认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样我们的学生也有多种多样的需求,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爱、被人尊重,特别是自我价值的需要尤为突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眼光过多关注的是那些优等生和后进生,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则很少去关注。他们也渴望被人关注,渴望得 到老师平等的关心和爱护,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所疏忽的。听说当母亲抱起啼哭不止的婴儿,哭声便会嘎然而止,这是他潜意识中希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学生也一样,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在生理、气质、智力、学习方面是有差别的,教师必须承认和尊重这种个体的差别,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
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用爱心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偏心眼,要追求大面积丰收。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一点责备,多一些赞美,让尊重、关怀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和谐共振。
带着爱心的教育是讲究方法的教育,是因地制宜的教育,爱会让老师自觉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不会流于粗暴;爱会让老师真心实意地去探究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爱会让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二.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人是世界万物中最重要的生命,也是改造世界的第一因素。现代教育理论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正是趋于人的重要性。在现行的素质教育中,其三大要义都围绕人来阐述。即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我们知道,随着人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长,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他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要求独立自主,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把他们当着成人一样对待。这种“心理性断乳”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青少年就容易发生心理反常。所以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仅是给他一个所谓的面子,给予更多的是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充分理解、信任、欣赏,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对学生施教时,要以朋友谈话的方式进行。讲道理要言简意赅,就事论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是指责他们,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学会赏识自己的教育对象,真诚地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到文明教学。过去当学生调 皮不听话时,老师总喜欢以体罚的方式以示惩戒,以威严换取尊严。但事实证明,这种所谓尊严,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时,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时,其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和真诚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敬意。还要创造开放、公平的教学环境,做到平等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之一,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意识,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均等的机会,齐头并进。
三.理解学生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给弟子讲学,常与弟子席地而坐,一问一答或相互交流,体现出师徒之间的尊重。所以才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询询教导,也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胸怀和宽容。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理解学生,还要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做到爱心教学。
学生年龄小,心理不稳定,思想不成熟,再加上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都“扑”向学生,所以师生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原则,注意倾听学生的言论,师生间要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假如看见一男生与一女生单独在一起时,具有多从正面理解学生这种思维方式的教师得出的结论恐怕不是“他们在谈恋爱”。假如主观去断定“他们在谈恋爱”,那么他们也许会被老师“撮合”在一起。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个性的人。人与人不可能完全一样,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教师在多从正面理解学生的同时,要仔细地分析这些不同个体的长处和优势,并尽最大可能去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年龄使然,对此,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育“严”字当头无可非议,但严格不是苛刻待人,而是充分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如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好、早恋等情况,不能横加干涉,粗暴指责,而是应该善于做个倾听者、疏导者,和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履行自己作为指导者的任务。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我们要化解这些矛盾,但学生的心理又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他们讲的与想的、说的与做的并不一致。这时,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真实的思想状况,并给予充分的理解,才能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应该看到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想问题,少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从而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有理解,师生间才能更好地沟通,才能营造出师生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和教育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关爱、尊重和理解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内动力。如果我们能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体验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展示与众不同的个性。我相信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决不再是成批的产品,而是一个个不仅能关爱、尊重、理解别人的人,而且是更会欣赏别人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决不能靠学校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而应该提高德育主体的认知能力,注意道德的内化,使学生自觉地做到从他律——自律转化,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
参考资料: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
(2)伊海:《改变思想观念协调师生关系》,载《班主任》2001年第9期
(3)贺喜红:《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载《班主任》2001年第10期
6.如何尊重和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篇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人数日益增多,他们正逐渐成为校园内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习,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别,造成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落差。背井离乡的生活、异常简陋的租住环境、语言不通的尴尬,再加上本地人或多或少的歧视,易使外来务工子女产生多动、自闭、焦虑、自我意识偏颇等心理问题。另外,他们的父母为生活奔忙,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关心子女的学习,往往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丢给学校。教育这些孩子也就成了教师和家长最头疼的事,然而他们应该有着与本地孩子相同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有义务让这些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一、教师要真诚相待,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用真诚的心善待这些孩子,因为他们缺少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爱,他们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如果教师能更多的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他们施以爱的鼓励,朋友的热情,走近他们的心灵,在他们他们失败时给与鼓励,成功时给与喝彩,就能激起他们的斗志和潜能。只要我们教师满腔热忱付之他们更多的爱心,多形式的组织关爱活动,所谓金诚所至,玉石为开。
二、不要错过尊重和关爱学生的机会。
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他们的心里负担,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给与他们公平的待遇,爱是尊重的基础,唯有发自肺腑的爱,才能产生真正的尊重。老师千万,别错过了尊重学生的机会,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保护他们的上进心。
三、提倡鼓励教育,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有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学习和生活的成功的快乐,如,我挑选一些优秀的作业贴在黑板上,这些学生被吸引住了。有的同学成绩进步了,我会在全班表扬他,把他作为榜样让所有人向他学习,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今后他会更加努力。
7.用宽恕与关爱打动学生 篇七
就这样过了半个月,这个男生一如既往,我行我素。有好几回我忍无可忍,就提最难的问题让他回答,想出出他的洋相,灭灭他的威风,谁知他磨磨蹭蹭半天爬起来,倒豆子似的把问题答了上来,最后还要加上一句:“老师,您看对不对呀?”我把这句话视为挑衅,因为他的答案几乎完美无缺。
这就是他留给我的最初印象:让我无奈、头痛。
他叫张飞虎,曾因为好打抱不平,多次参与打架而受到学校的处分。奇怪的是班上的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尽管许多老师下了课就到我这儿告他的“黑状”。他人聪明,成绩棒,人缘也很好,这是出乎我意料的。但不管怎样,这让我对他没有半点好感。我们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
一天化学老师问我:“你们班的张飞虎是不是在和同桌谈恋爱啊?”我一听,火冒三丈,顿时想到了刚进班的那一幕。要坚决刹住这股歪风,于是我把张飞虎“请”到办公室,直接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谈恋爱谈得很热乎。”他一听脸便一下子腾地涨红了。我暗喜,可叫我“逮”着机会“臊”他一下子了。我不给他任何辩解的机会,一口气讲了一大堆道理,“正大光明”地教训了他一顿。没想到他站在那里尴尬了一会眼泪竟流下来了。看到这情景,我到不知所措了,没想到这没心没肺的家伙也这么脆弱。这时上课铃响了,我让他先回教室上课。临出门时他抬头望了我一眼,我心里一颤,那眼神除了委屈便是无辜,没了往日的挑衅。
这眼神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周末,我决定以家访为由去找张飞虎谈心。那天我们谈得很多、很深。他告诉我,原来的班主任对他太好了,听说高三要换班主任就产生了抵触情绪。我问他和同桌是怎么回事,他坦然相告,说原班主任把他俩调到一起,是想让他帮她补补理化,久而久之,两人变成了“铁哥们”,绝非“谈情说爱”。他掏心肺腑的一番话,使我对他坚信不疑,并为我的心胸狭窄,做事想当然的做法感到羞愧。从此,我们的师生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甚至说是很融洽。
临近高考的那个学期,我想给成绩好的同学提供一个较优越的“环境”,决定采用惯用的“三二分段调位制度”,把期中考试前三十名座位按序排在教室正中间、最前面的“黄金地段”,把两边及最后面的“偏远地区”留给后二十名“后进生”。
当我在班会上宣布这一“重大决策”时,没想到教室里安静极了,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怨声载道,大家都低头不讲话。这局面令我有点不安,但既然没人提出反对意见,说明大家都默认了。班会结束后,当我准备离开教室时,张飞虎迅速追出来递给我一张字条,原话记不大清楚了,大意是劝我不要按成绩好坏排座位,因为这样不仅成绩差的同学以后抬不起头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对班主任怀恨在心,成绩好的同学也因为怕遭到孤立而未必领老师的情,效果肯定不会好。这样大家都会对班主任失去信任的。我斟酌一番,觉得这话有道理,决定改变主意。再一次走进教室时,同学们会意地鼓起了掌。
座位虽然没排成,但同学们对我更加地尊重、信任,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学风更浓了。大家多了一份默契。以前我经常为班级一些琐事烦心,如放纯净水的桌子上经常积着许多污水而没人管;值日生时常忘记擦黑板;墙上标语、表格损坏也没人问……现在好了,在张飞虎同学的带动下,全班同学都争着抢着干这些活。有了这些得力助手我感到很自豪,对张飞虎同学也心存一份感激。
高考刚结束,我意外摔了一跤,双腿不能站立,瘫痪在床。听到这个消息,到医院看望的学生都哭了,张飞虎却默默地坐在床边,没有一滴眼泪……后来,张飞虎同学考上了南京医科大学,前不久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老师,我一直不敢和你联系,是因为我刚来时成绩不太理想。经过一年的拼搏,现在我的成绩在年级稳进前十名……老师,我要告诉您一个秘密,知道我高考志愿为什么填医学院吗,我要想法治好您的双腿,这个愿望是我刚听到您双腿站不起来时就许下的……”我的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模糊了所有的字迹……
8.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由表达 篇八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再现,是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反映。要使学生的习作真正变为内心的一种倾吐需要,就必需深入生活,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写。学生热爱生活,就会处处留心,观察入微,大量的感知材料就会入眼、入心,写起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道理很简单,大家都知道散养的鸡、鸭、牲畜,肉质、口感要比圈养的好,学生的作文也是同样,不要受到约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写放胆文。爱恩思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自己通过观察,积累材料,只要是亲身经历过的,用心感受过的,就不缺所写的材料,这样学生就乐于表达; 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这就要把社会当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亲手做,用眼看,开口说,用心去感受。每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不同,老师要给予尊重,这样学生就能发挥自己有创意的观点了。这样的习作是真情流露。
9.尊重学生(本站推荐) 篇九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石彦茹
[导读]尊重学生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摘要:尊重学生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尊重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教师要从爱心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育,是真心的爱护,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教师尊重学生,应遵循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遵循关心爱护学生的原则,还应遵循信任学生,微笑面对学生的原则。那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哪些方面呢,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三,尊重学生的美好愿望;第四,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总之一句话,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它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尊重学生;教育;教师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陶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离开了爱,就根本谈不上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对教师而言,尊重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尊重自己的学生,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就会使师生关系愉快,教师要时刻记住从爱心出发,它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十五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师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去做,下面就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尊重学生,首先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平等对待学生的原则。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虽处于主导地位,但不能因此而凌驾于学生之上,处处以居高临下的姿势,以家长式的作风对待学生,对学生发号施令。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学校里求学,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缺点,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必须放下架子,不要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需给他们满腔热忱的关怀,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架起沟通师生之间的桥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那些有缺点错误的同学之前,心理即便有再大的火气,也要记住一条原则,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
第二,关心、爱护学生的原则。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道德情感,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及健康状况,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和爱好,更好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全身心地把爱的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在这一条原则上,教师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应该只关心、爱护成绩好的学生,喜欢品貌好的学生,而对成绩差、品貌上有缺陷的学生或喜欢顶撞的学生冷眼看待,用恶语讽刺。真正的教育应是把你的爱心平均播撒给你的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由衷信任学生的原则。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老师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是培养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的自信心从何而来,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由衷的信任。学生需要教师有效的夸奖,需要教师的鼓励。“夸”不仅仅表明教师对学生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学生的信心。只有学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师对学生由衷的信任,才能使学生自重。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对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第四,微笑面对学生的原则。对学生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非常重要。教师的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学生,带给学生以温暖,带给学生以爱。孩子们都喜欢爱笑的人。笑,是爱的语言。教师冲学生微笑,这表达了教师内心的感情是喜欢学生,乐意见到学生。从小在微笑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乐观、积极的心态。无论是课内课外,教师都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多对学生说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踊跃举手、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而课外,也必然会出现学生主动与教师打交道,喜欢围在教师身边蹦蹦跳跳的场面。
教师只有遵循以上原则,才谈得上对学生的尊重。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哪些方面呢?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中国俗话也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有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才能互动,课堂才会出现其乐融融的局面,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的内在需求。试想,当自己的人格无缘无故被人侮辱,是怎样的尴尬和伤心?教师要尽可能多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一贯表现,尽可能多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不说恶意的伤人的话,伤学生自尊的话。虽然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未成年人,可他们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教师应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容易管教,故意让学生怕自己,这样的教师,正在把学生造成一个个失败者。一个懦夫想在这个社会里获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师生之间应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亲近教师。如果只把学生看成单纯的教育对象,而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必然会导致空洞的说教和漫无边际的唠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第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记得一位名家曾说过,爱学生,不但要爱“金凤凰”,而且要爱“丑小鸭”,要做到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倍加爱护,只有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使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才能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对于教学中的“丑小鸭”,也就是后进生,他们一般对同学、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教师要实施对这些学生的转变,首先要赢得他们的信任。为此,教师就要放下架子,通过有意识的活动、谈话,缩短与这些学生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关心与爱心,从而激发强烈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心。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如何做到“高效低耗”,显然,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快捷、有效的方法。
第三,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无数的要求,同样学生也可以对老师提出要求,只要学生的要求合理,教师就应给予尊重。学生生性好动,要求在课间展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是再合理不过的要求,可个别教育者怕学生玩得太过火,不能得到更好地休息,影响下一堂课的学习,只是一味地制止学生不许打乒乓球,不许打篮球,不许玩无聊的游戏,不许……这太多的“不许”一定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在学生看来,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这么好玩的游戏,全都被他们所尊敬、所爱戴的老师粗暴地否决了,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对教师失去信赖感、崇敬感。教师的天职不仅在于育人,在于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还在于培养学生健康地成长,而对学生课余活动的大面积制止,又何谈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对学生课余活动的合理要求应给予必要的尊重和支持,否则教师渊博的学识在学生心中也会失去光彩。
最后,我要说的是,尊重是相互的,要求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就要首先尊重学生,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先学会尊重教师,长大后,进入社会后,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但是,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并不等于纵容学生,不等于包庇学生,不等于不要纪律,在任何时候,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还要及时地作恰如其分的批评。该严时还要严加管束,但对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对他们的一些美好的愿望和富有积极意义的合理要求等,教师总要多加保护,给以必要的尊重。
让我们给学生以尊重、关心和支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称;只有这样,教师渊博的学识才会发出灿烂的光彩,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加入到尊重学生的行列中来吧
10.尊重学生与关爱学生 篇十
1. 激发兴趣,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兴趣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重要推动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一项目中的动作兴趣越浓厚, 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也就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反之, 对不感兴趣的东西, 一般来说, 大部分的学生是很难学好的。例如, 教授一节“支撑跳跃山羊”动作时, 其危险性较大, 对很多学生来说, 没有足够的胆量跳过去。但是, 很多学生对“跳山羊”又很感兴趣, 再加上教师的引导,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 认真学习, 很快掌握“跳山羊”动作。又如, 在武术基本功教学中, 教师如果单从基本的一招—式, 枯燥无味地去教, 那么, 很多学生就觉得索然无味, 无兴趣练习。因此, 教师如果运用“拳如流星眼似电, 腰似蛇形步赛粘”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教学, 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基本功产生兴趣, 而且对于武术基本功中的手、眼、腰、脚四个部位的动作提出了形象的要求。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的—个重要任务, 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并随之加以正确的引导, 以达到让学生自觉学习的目的, 这对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提高大脑负荷能力和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动机和兴趣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一旦对某个事物感兴趣, 就会有力求认识和掌握它的迫切愿望与强烈要求。故此, 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能自觉地学习、锻炼, 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个重要内容。
2. 开放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体育课还常要求学生练习时要做到整齐划一, 步调一致, 这些都会限制学生主动学习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挥。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要给学生营造发挥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氛围, 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 进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学, 把创造性的培养赋予教学之中。
(1) 让学生自编自导, 激励创造性思维。自编,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导, 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例如, 棍棒操教学中, 在教授完每个动作后, 笔者就要求学生自编一个动作, 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 学习效果就很好。在教学中, 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让每小组利用每个人手中的棍棒摆放一个“图案”或“字”的意思, 让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些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都是很有益的。
(2) 改变传统教学组织形式, 给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条件。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法中的一部分。而学法是各异的, 学生通过经常的讨论与交流, 可相互纠正和补充各自的错误, 这是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可获得的最大好处。
(3) 发散性提问, 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问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发散性提问的核心不是追求唯一准确的答案, 是具有一定的发散性, 而是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整哩、总结、想象和设计自己的解答方案。例如, 学生在学习“背越式跳高”时,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背越式跳高, 俯卧式跳高和跨越式跳高三者有何区别?哪种方式最简单、省力、有效, 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讨论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和优越性, 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学习中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3. 因材施教, 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11.从尊重学生开始 篇十一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一些不尊重学生的现象发生,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可喜的是,眼下这种不尊重学生的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变。 曾几何时,一些学校把学习成绩不好又调皮捣蛋的孩子称作“差生”甚至“双差生”。后来,可能是觉得此称谓不妥,有伤学生自尊,便改成了“后进生”。“后进生”与“差生”相比,虽无实质变化,但听起来却含蓄多了,也温和了许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进步。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实施,学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在认识上和观念上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人格也越来越为广大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所尊重,叫了多年的“后进生”又被悄无声息地改成了“学困生”。虽只是片言之差,却全然隐去了以往的歧视之嫌,且听起来更富人情味。因为在教师和学生的眼里,“学困生”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暂时存在困难,成绩眼下还不够理想,但是通过师生的帮助和他们自身不懈努力,明天亦或是后天他们可能就是最优秀的学生。看来,从“差生”到“后进生”,再到“学困生”,不只是一个称谓的简单变化,从中我们更看到了人们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内涵深层次的理解和对学生处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主体地位的普遍认同。同时,我们也为孩子们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感到由衷地高兴,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而萌发出深深的敬意!善待学生的错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当青少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惑”,有了认识及行为上的偏差时,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犯错误是正常的。由于每个人知识、阅历的有限性,他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难免出现短视,导致行为偏差的`产生,这是不足为怪的,所以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能容错是一种胸襟。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犯错误忍无可忍甚至暴跳如雷,一气之下会说出有损教师形象的话,做出令人遗憾的事,这只能说明该教师应该加强个人师德修养。如果教师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就会懂得:面对孩子的错误,讽刺、训斥、责骂等只能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或是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其他不良后果。而那种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慈母般博大无私的爱才是最有感召力的,才能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纠错是一门艺术,需要耐心。学生犯了错误,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当理智耐心地注意方法,分析处理。纠错的方法有很多,如当面指正、个别谈话、冷冻法、暗示法、感化法等。也许这些方法不能立即奏效,但不能急于一蹴而就。不管哪种方法,都应注意以鼓励为主,通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把孩子引向健康成长的方向。 错误是一笔财富。人总是在不断地改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走向自我完善。青少年学生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限而
[1][2][3][4]
12.尊重学生教学案例 篇十二
听了高启山老师和刘亚双两位老师的讲座,收获颇多,感悟颇深,真的是受益匪浅,是我深深地懂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有一种力量,使我们泪流满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这是尊严的力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太重要了,它就像一条鱼的“鳔”,鱼没有鳔不能生存,人没有尊严也难以活下去。
教育者不仅要有知识、有智慧,而且要有开阔的胸襟和宗教式的慈悲心肠,师德的核心是真爱,要想做一名好老师,一是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及社会的爱。其次,要理解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处理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
新时代的小学生们早熟,接受了许多社会信息,甚至形成了不少成人化的思想,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对老师的教诲洗耳恭听,相反越来越个性张扬。这个时候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多在学生需要获得帮助时伸出温暖之手,发现有困难的,有厌学情绪的,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无学习积极性的,不是采取直接的体罚方式,而是多花点时间关注、督促、鼓励他,让该生知道老师是真诚的关爱他而不是冷落他,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重之之重。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老师,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就像高老师所说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学生的人格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三(3)班有一名男生,由于刚刚接触不久,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但通过几节课的观察,我发现孩子很好动,也不听讲,第一节课上课的时候就发现他桌子上没有英语书,想不到的是孩子在做数学,当时我很生气,没收了他的数学书,以为这样他便能踏实的上英语课,可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听讲的效果非常不佳,第二节课也是如此,第三节课的时候,却发生了变化,课堂上的一个记忆游戏引起了他的兴趣,大家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争取表现机会,他也不例外,当我看到他举手时的那种迫不及待,我在想:“这孩子今天怎么了?怎么有了兴趣?他会吗?”在我好奇的情况下,把机会给了他,他非常正确的说出了答案,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之后的几节课,我发现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在我的激励表扬中对学习有了很高的热情,后来我还在暗喜,你给他一点阳光,他就能灿烂。
二、理解信任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的确,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因此我认为爱学生要从理解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做起。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刚来不久就经常无事生非,出手打人,与同学关系紧张,还喜怒无常。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找他谈心,给他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抓住他的闪光点,告诉他:“老师很欣赏你,上课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如果你能努力改掉那些小缺点,老师会更欣赏你。”在看到他任何点滴的进步时,都给予鼓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转变确实很大,下课时还经常主动与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13.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 篇十三
一、走进自然, 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 学生的思维被固定, 对于教学内容缺乏想象力, 也就没有了创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自然, 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带进大自然, 让他们亲身去感受美丽的风景, 近距离地发现美, 强化美, 也能够激发学生去创造美的意识。
例如, 教师展示课前拍摄的各种校园实景照片,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拍摄视角带来的美观和透视产生的体积感和空间感。看完以后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实地考察再取景写生。这一节开放式的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学生的思维受到触动, 激发学生去挑战经典的意识。
创新是一种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而获得对自然和事物的直接感受和经验, 无形之中就勾起学生的兴趣, 这种兴趣就是创作欲望。学生在实践中就会把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加入作品中, 最后所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是有思想、有创新的作品, 而不再是单一的临摹。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式是非常重要的, 为学生创设条件, 激发学生的的创作灵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尊重个性, 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的想法和个性都不一样, 有的学生思维活跃, 想法灵活;有的学生沉着冷静, 对事物有独特的视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 不要以惯有的思维定势去要求学生, 不能把自身的审美观强加在学生身上, 这也是在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本身就是与众不同的, 教师要赋予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课堂上对于敢于创新的作品要大力地表扬和推荐, 而对于一些拘泥于格式的作品则要多加引导。
例如,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不拘于泥。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许多生动有趣而且怪异的图案, 先在视觉上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冲击, 然后要求学生要做出不一样的作品。创作开始, 大部分的学生所设计的作品都是中规中矩的, 有个学生的作品和别人的不一样, 他没有参考教师的步骤去做, 颜色搭配上也大胆的用了撞色。我把其作品在班上进行了表扬, 学生明白了模仿别人的作品, 没有自己独创的好。
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保护和引导, 尊重学生的想法。除了保护学生的个性, 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个性, 例如填色游戏、添画、创作连环画等。通过局部创作或者是独立创作锻炼学生的创作思维,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 形成创新的惯性。
三、创设条件,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学生身上具有天生的创造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开发, 才能更好地显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从而把创新的潜能激发出来。
例如, 利用音乐来引导学生理解色彩的变化。色彩是最具有情感特征的, 如果单靠语言表达让学生去体验色彩变化和情感的关系, 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所以我根据色彩的冷暖而设计了不同的音乐背景, 先让学生说出对音乐的感受, 再让学生选择相对应的颜色来进行匹配。音乐的感染力很强, 不仅丰富了课堂还活跃了气氛。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积极因素的驱使下, 学生的智慧就会被启发, 也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14.尊重学生与关爱学生 篇十四
五月是心理界值得关注的日子,因为五月是心理月,为了落实心理月的工作,我们全院各班级举办了一场以“生命的力量”为主题的班会,我系主办 “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的活动较多,有唱歌,有朗诵,有舞蹈,有小游戏,有同学共同参与探讨问题还有集体生日。然而,在这次活动中,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我们全班同学在参与的活动中,都是很开心的,尽管借用了晚自习的时间,但是参与活动中,大家都很积极,因此这次的主题班会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通过此次班会,我们宣传了关爱自己,尊重他人的心理知识。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一点的心理知识。本次班会的最后,集体生日过的很温馨也将本次班会推入了最后的高潮。
【尊重学生与关爱学生】推荐阅读:
如何尊重学生意见06-12
尊重学生的隐私07-31
尊重学生发展个性10-17
学生不新尊重老师12-24
关于以尊重为小学生优秀作文12-30
尊重理解关爱信任欣赏10-23
尊重与宽容资料10-31
爱与尊重的力量06-13
尊重主题作文《学会尊重》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