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让生活更美好作文(共12篇)(共12篇)
1.困难,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一
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谈小学的写作教学
[ 关键词]:
生活
作文
美好
[ 内容摘要]: 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真纯的慧心体察外物,并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体察透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如此这般,学生定会大呼:生活让作文更美好!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在低谷徘徊,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是小学生作文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思想肤浅贫乏,不能深入挖掘客观事物的深刻内涵;思维向度、文章结构单一,为了“合乎标准”而不惜借用虚假的故事路数、对虚构的情节生搬硬套;由于片面地割裂了生活和写作的联系,课外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因而写作语言的表现能力发展迟缓,相应地笔下也无法表现出同生活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复杂多样的情感。辞不达意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边热衷于大而无当的章法技巧的训练,一边又拿“考场作文”的框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修枝剪叶;既而单凭借手中的一支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向的评价(通常学生只是注意老师给的分数、等级或者老师所给的盖棺定论式的评语)。在这种极端的形势下,对小学生的写作倾向、作文质量又能抱多大期望呢?
人们往往把学生写作中“无米下锅”归结为他们两点一线、学习压力大没时间积累、体验等。其实不然,小学生年龄虽小但阅历却并不少。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扣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珍藏的缘故。
那么,如何观察、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呢?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告诉过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那么,我们说:写作素材来源就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热情以及其人生阅历!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妨尝试“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化的语文”相结合,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现实。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1)尽情表演,再现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要理解、读懂它们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通过文字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愉快地、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2)尝试实践,体验生活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作者用诗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生哲理。教学时,如果教师仅限于从语言文字中引导学生去感悟,学生可能浮于表面,感受不深。为此,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学生去爬山、郊游,来感受大自然里的奥秘,从而引出主题。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地提高,而语文也会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而魅力无穷。
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觉去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此外,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应该致力于把学生写作向文学创作的高度引导,而不是像长期以来形成的为作文而作文的敷衍、应付的层次,引导他们树立为文的高度责任感,彻底搞清楚为何而作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深度地介入生活,并且要走进生活,自觉地联系活生生的现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将写作与自我需要、个人兴趣、情感的发展联系起来。也只有这样的作文才能折射出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使文章真实生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个性鲜明。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可把他乡认故乡”
有的学生为完成“任务”而绞尽脑汁,写勤奋总是离不开牛顿、居里夫人;一开讲成功在于后天的努力就是说爱因斯坦、爱迪生的小时候;一提起身残志坚就忘不了海伦·凯勒、张海迪„„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文本上更有大量的学生让焦裕禄、李素丽、黄继光等走上前台;屈原、杜甫、白居易也从历史中走来,有些材料使用起来也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背诵,生搬硬套的学习现状——这种膏药似的写作套路与现阶段小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十分复杂敏感的心灵是极为不对称的。
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若只局限于对外在客观事物的观察,而不强调同时关注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心灵感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欠。如果说在写作与生活之间,观察是桥梁或媒介,那么感受与体验则是这桥梁、媒介的重要基石。仅仅满足于表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观察不仅要善于深入外部世界的特征,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地了解内部世界,能观察自己内心感受的特征,即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能挖掘自我,那么这种观察才是充满了灵性的,这种感受才是真实的。
观察决不能停留在一种单纯的形式上,它还应是一种能力,必须融入作者自我内心体验及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必须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理解不再是单纯的逻辑推理或抽象的沉思,而是情感与外在事物的相互渗透,它将该事物从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这种审美感受使万物蒙上美的光辉,无生命的事物也有了生命的意味。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作文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它不是生活的完整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形态。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寓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感悟的文章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的原来是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创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的大作文所反映出的个性以及闪光点远不及小作文(或片断描写),而后者的总体水平又远不及随笔。这是因为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在随想中他们的参与性强,写作兴趣浓厚,创作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心理因素因而得以伸张。大家在作文中都能敞开心扉说真话,诉真情,空话、假话、矫情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遏止;在随想中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消极被动的作文观念得到有效的校正,大家更能够自觉而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与角落。
三、“创新须有立异志,个性出自自由心”
提倡个性化作文,鼓励创新能消除惧怕作文的心理负担,特别是现在开放性、个性化的话题作文,更让同学们尽情尽兴有话可说,这有利于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整体水平的提高。
那么学生在开放、自由、富有创造性的写作活动中所获得愉悦远远超过苦参或“硬挤”的产品。
高扬个性的大旗,在写作内容上就要善于选材,巧于提炼,精于立意,即拥有主体之自得之见、自然之情与自在之趣;语言上要善于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够创造出新鲜活泼的言说形式,即拥有主体的自由之笔。世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而人作为个体的存在,其在各个方面表现的亦是无限多样的。如人或隐忍,或直白,或含蓄,或幽默,或冷峻,或典雅的气质一样,文章的风格也应因人之不同而摇曳出五彩斑斓的风采。
我们认为,在创新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重申道德标准,必须引导学生建立符合实际的创作原则。首先,应该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探究人性之美、人性之爱,逐步培养学生重视情感体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学生逐步学会全身心拥抱生活,体验生活,那么,他们才能在写作中体现真性情,才能体现出作文应有的个性来。其次,还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人生而带有深刻地历史的、民族的烙印,这也是促使个人向上、前进的精神动力。只有这两个方面能够紧密结合,创作才能凸现为文的个性,才能达到与传统文论殊途同归的目的。
综上所述,写作必须从鲜活的现实生活出发,学会用一双慧眼观览外物,用一颗真纯的慧心体察外物,并通过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体察透析,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创作风格,并进一步借助语言外壳显情志于外,如此这般,学生定会大呼:生活让作文更美好!
作
者:韦 娜
单
位:赣榆县金山小学
2.困难,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中国的城市人口或许仍低于乡镇人口, 但是就创造社会价值, 社会财富来说, 城市人口或者说生活在城市的人民显然是主体。这并不是说乡镇人口比城市人口差, 这跟人本身没有关系, 只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 每个人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之间的差异。然而, 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对幸福是体验与乡镇人口却有很大不同。
生活在乡镇的人民对幸福的体验大多是与大自然的接触, 从而产生的对大自然与生活之间所产生的美的幸福的体验, 他们或许不能创造太多的社会财富, 由此他们也不能拥有更多的财富, 可他们却不失快乐与幸福, 这主要源于生活的轻松与悠闲。相反, 城市人口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固然较多, 他们拥有的财富也较多。乡镇人民吃着白饭青菜的时候, 他们或许喝着拿铁、威士忌, 两种不同品质的生活, 无所谓谁好谁坏, 只是看每个人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而目前从人们口中听到的比较普遍的一个词是亚健康, 这个词主要出于城市人民之口。紧张的职场生活, 无疑给城市人民带来巨大的压力, 每分每秒, 生活都以火车的速度在前行, 节奏太快的城市生活下, 人民对于幸福的体验就要来源于每个人对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有多强。
城市幸福感其实并不只是指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 我们经常看到的城市幸福感排名城市其实是以整座城市的人口为对象进行调查的。在我看来, 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其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城市为每一位建造它的奉献者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比如说, 在城市, 生病了可以去比较权威的医院进行检查或得到及时的治疗;在城市, 你想要吃肯德基, 可以一个电话马上送到你家;在网上, 看中了一样商品, 轻轻一点, 就可以坐等东西送到家里。城市为人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是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对生活感到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
或许有人会说, 现在很多城市人口都开始往农村迁移, 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些只是一小部分, 或者说这些只是发出一个信号, 未来的生活可能是乡村生活更受欢迎, 然而就目前的人口分布格局与趋势来看, 城市生活无疑还是更受大家所欢迎的。尽管现在城市房价这么高, 乡镇人民还是宁愿花费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到城里买套房, 一线城市的房价固然不再上涨, 甚至有的有轻微的下降,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达到了一个怎样恐怖的高度, 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却仍有上飚的趋势。由此种种, 我们均不难看出, 城市生活仍然是大众所向往的生活。
2010年, 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便是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世博会的主题。可见, 全世界对城市生活都是持以肯定的态度, 在世界范围内其他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里, 城市生活更可以说是全民生活, 乡镇不过是作为城市的一个度假村。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在城市之中, 感受着城市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 我们也将我们的每一天都奉献给城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对于幸福的追求是每个人生活的意义所在。一个人若是对幸福都不能产生追求的欲望, 那么他也必将失去生活的一切美好。建设幸福城市则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一个宏观体现。
“城市化”运动
最早的大规模“城市化”运动或者说是“城市化”运动的雏形是14、15世纪在英国兴起的“圈地运动”。所谓的“圈地运动”其实与城市化运动有着很大的区别,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工业化发展极为迅猛, 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便将农民从土地上赶走, 将本该属于农民的分地和公有地强行霸占过去, 然后把强占过去的土地圈占起来, 剥夺了农民对土地原有的使用权、畜牧权、所有权以及共同耕地权, 从而将这些土地变为其本人私有的大农场以及大牧场。这便是所谓的圈地运动。
之所以说“圈地运动”是“城市化运动”的雏形, 而不将“圈地运动”等同于“城市化运动”的原因在于圈地运动并不具有现代化的人权意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完全是凭借暴力强取豪夺, 剥夺平民百姓, 这在现代的城市化运动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是从中国的造城运动开始。自从房地产开发成为中国的热点之后,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便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连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一次世界银行的会议上都发表言论说:21世纪初期对世界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便是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和新技术革命。
城市化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已然不是什么新理论了, 众所周知的是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工业化、民主化和城市化, 可见,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现代化与所谓的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根据某项调查研究显示, 日本的城市化已经达到了90%以上, 而欧美各国家的城市化也分别达到了80%左右。至于中国的城市化目前尚未达到40%, 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现代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然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极为迅速地, 专家们表示,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中国人均收入的实际水平也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 所以,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的城市化浪潮将席卷整个神州大地。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当中, 也凸显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不仅仅带来了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以及交通拥挤等城市通病, 还带来了严重的关于阶级斗争的争论。我们说现代化代表的城市化运动与当初英国的圈地运动最大的不同是在于人权的充分保障。但是, 在中国的城市化运动过程当中, 农村和农民的利益还是不可避免的被侵犯。可以说, 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也存着制造新的权贵阶级的现象。在过去的官场上, 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 大楼起一片, 干部倒一串。意思就是说, 在中国, 干部想要发财搞建筑就行了, 煽动城市开发, 是官员们“发家致富”的最好的捷径。
城市化虽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可是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所必须经历的一个发展的历史阶段, 是必然要进行的一个阶段, 尤其是在中国, 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经过城市化运动。不能阻止我们便应该想想怎样才能使中国的城市化成为中国人的福音而不是灾难。
城市给人民带来的便利
首先, 城市生活中, 支付手段的多样化让人民享受着其便利所在。2014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相信大家也都看清楚一件事情, 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仿佛30年是一个轮回, 当初的三中全会上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而现在的国内经济又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旅程。但是目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与30年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是有很大不同的。过去的30年里, 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可以说是高速增长时期, 而当下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从过去的高增长降到了现在的中高增长。所以说2014年国内经济还在调整期, 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进入2014年, 在国内经济相对平稳的大环境下, 支付模式正好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来进入革新时代。而近年来, 不断涌现的新型支付手段给支付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支付模式的革新进程已经不可阻挡。生活在城市的人民正好可以享受不断变得先进的支付手段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不管是市场上的消费支付模式还是新农合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模式的改革, 有一点都是不变的, 那就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或者说是好处。这里所谓的好处不一定是能够获得多少财富, 而是说可以通过支付模式的革新创造出更加便利的支付手段, 如此一来便可为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带来多少便利, 节约多少时间。移动支付手段必然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在未来的不知道多少年里, 也许我们真的可以靠一部手机在家里一直宅着, 再也不用去逛商场、逛超市, 在手机上看好要买的货物后直接进行交易。或者在外面看到了某样喜欢的东西, 直接用微信公众号扫描一下二维码, 便可轻松的将其带走。
当支付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的同时, 城市商业环境也开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谓的商业市场环境, 我们从其本身的内容上来看, 可将其分为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社会文化环境、市场自然地理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等七大方面。而这七大方面无论哪一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都会对城市企业的发展造成很深的影响, 所以企业的相关调整变化一定要跟随商业市场环境变化的步伐, 具体的做法则是要密切关注上述七大方面, 从其着手, 在其发生变化时及时地做出相对的应对措施。
上面在说到支付手段革新的时候我们曾提到, 2014年国内经济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那么2014年国内商业市场环境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会在这样一个经济调整期采取大动作, 政治、经济、法律这三方面在这一年里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而技术、市场社会文化和市场自然地理这三方面无论在哪一年代都是相对较为稳定的, 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市场竞争一个较大因素。所以, 2014年国内商业市场环境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众所周知的是, 商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又对企业形成了某种威胁。因此, 对商业市场环境的调查, 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只有认真仔细的调查清楚国内商业市场环境, 企业才能针对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从而来迎合消费大众。那么在商业市场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的2014年里, 城市企业的发展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商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造成损失。城市居民更不用担心企业因商业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动, 对居民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最后, 城市居民生活中消费维权更有可能实现, 在乡镇生活中, 消费维权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在城市生活中, 消费维权却并不难实现。在中国, 人们一直没有消费维权的概念, 消费维权历程比较艰辛, 几十年前, 人们消费遇到问题只是自认倒霉却从未想过维权。直到24年前的3.15晚会举办之后, 生活在城市思想比较前卫的人们才懂得消费维权是怎么一回事并开始宣扬政府应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自此, 每年的3.15便作为全国消费者日。24年前的3.15晚会大家坐在一起还在讨论消费者的权益该不该有一个健全的体系去维护, 又该怎么样去维护, 维护哪些权益?而24年后的今天《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出台, 中国消费者的维权体系已经建立的足够完善, 对于消费者的权益该怎么样去维护, 维护哪些权益?这些问题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都有着非常详尽的阐述。中国能够有今天这样鲜明的消费维权意识是很不容易的, 毕竟几十年前, 连国家政府都没有想过要出台一项法律专门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消费权益。可是, 虽然不容易, 但前辈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毕竟现在的你消费遇到问题只需要拨打一个12315便能够很快的解决问题。这些年来, 中国消费者的维权之路虽然走的幸苦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城市幸福愿景
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 我国预计城镇化率将达到全民人口基数的一半, 由此, 我国也将逐步迈入城市社会。因此,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说, 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便是城市幸福感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幸福城市的内涵进行阐释, 在我看来, 幸福城市的内涵应阐释为民生、经济、安全、人文和生态。这其中, 城市幸福感应尤以商业所带动的经济发展为重。
深思这些问题的同时, 我们应该对怎样推动幸福城市建设同时进行深思熟虑。幸福城市的建设, 应多管齐下, 在保证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完善公共服务, 为实现富民优先而为劳动者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 践行低碳, 强化特色, 创新管理, 转变机制。
城市化运动的标志便是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化, 而城市最初都是由农村发展而来。农村人口之所以向一个地区汇集而来的原因早在2000多年前便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解答, 他是这么说的, 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 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可见, 城市是能够给居住在此的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的。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由此而反映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一直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追寻着。可是, 世博会结束之后, 我们是否想过, 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了吗?生活在城市的人民真的是幸福的吗?如果是,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抱怨自己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如果不是, 那么世博会提出的口号又有什么意义。我想, 这个问题应该是近百年来围绕在人民脑海之中, 使得无数热血儿女为之努力奋斗、寻求最终答案的难题吧。
2000多年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提出, 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是人类不灭的精神信仰, 而幸福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都只是人们借以实现幸福的手段。由此, 幸福城市这个理念的提出是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理念, 它是这个社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是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政府落实正确政绩观的直接体现, 是国家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然而, 幸福城市与城市幸福感并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概念。幸福城市主要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理念, 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一种目标;而城市幸福感则是对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所有居民个体幸福程度的总体概括。两者在联系上密不可分, 城市的主题是人, 追求幸福城市即是追求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们的幸福生活, 没有城市幸福感便不会有幸福城市的产生, 而没有幸福城市也不可能会有城市幸福感的出现,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在谈论城市幸福感的时候不能抽象地脱离了现实的环境、超越发展阶段空谈, 而应该着手于城市幸福感的对象主体, 居住在城市的居民个体, 结合个人的实际需要, 观察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尽可能的是幸福感的调查具体化、量化, 那么幸福感也将会变得更加“实在”。
在中国, 大大小小的城市总计有660余个, 这些城市有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也有如蚌埠、安庆这样的小城市, 两类城市因文化内蕴、城市规模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使得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所以, 在追寻幸福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程序化公式可以让你照搬照用, 只有对幸福城市这个目标的共同追求, 结合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 做出最正确的追寻幸福城市应做的事,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过程不尽相同, 结果一样就行, 各凭本事。
近年来, 国内有很大一部分城市都开始着手追求幸福城市, 提出要建设幸福城市, 并且给幸福城市的内涵做出了一个自己的阐述。另一方面, 幸福城市的内涵比较复杂, 而幸福城市同时也是具有着城市系统的结构复杂性, 开放性, 功能多样性, 以及动态性的特征。
说了这么多, 无非不过是围绕建设幸福城市的话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讨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怎样建设幸福城市, 换句话说就是建设幸福城市的路径。1978年,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 邓小平同志说, 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现在的中国发展可以说是已经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那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人们不管干什么, 好像都是靠喊出来的, 真正去实践的很少, 浮夸风一时泛滥。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讲话, 他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党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可以见得, 幸福自然也不是靠喊出来的, 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争取来的。
建设幸福城市我们自然也要胆大心细, 一方面我们要敢想, 俗话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们应该对未来的幸福格局发挥充分的想象;另一方面, 我们更要会干, 想的再海阔天空不会干也是白搭。会干并不仅仅是蛮干这么简单, 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采取正确的措施, 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 为居民们创造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真真实实感受得到的幸福。把原本只是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变成人们能够享受得到的现实生活, 从而得到人们心底由衷的赞美。
未来会怎样, 取决于今天我们的行为。这句话出自联合国全球人类住区报告《城市化的世界》。所以, 未来人们的幸福生活还取决于今天我们怎么去建设幸福城市。城市安全是建设幸福城市的首要前提, 所以一定要保证城市安全,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 从而形成高效合理有序的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和安全预警机制。建立起一个能够对城市突发危险作出及时应对措施的城市应急队伍体系, 主要以专业应急队伍为保障, 以各级应急队伍为骨干, 以专家咨询队伍为支撑, 以志愿者应急队伍为辅助。这样建立起来的城市应急队伍体系还是比较成熟的。对市场上各方面进行严查, 杜绝一切违规物品在市场上流通。尤其是食品市场与药品市场, 为确保市民的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应得到重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严把食品药品生产准入关和市场准入关。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放心的使用药品食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整治治安重点区域的重点问题, 从而使得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以及市场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
民生是关乎人民群众是否幸福的重要保障。所以体恤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也是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完善公共服务的做法主要是对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投资, 最大化地将社会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具体的做法则是加大教育事业方面的投资, 使教育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 建设多层次优质教育体系。此外, 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降低医疗费用, 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现象, 让所有的人民群众都能看得起病。促进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 建立健全的农村医保体制, 努力满足人们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要求。随着城市化的进行, 人们的住房也是越来越紧张, 所以, 住房方面仍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大住房保证力度, 对于城市内的棚户区、林区以及危旧房等进行改造, 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城市人民的幸福大多与就业有关, 所以, 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可能就是要实现富民, 注重就业, 保证居民的收入有所增加。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颁布, 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完善就业服务, 打造出令人民夸赞的就业平台。在此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 如双失业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 给予特殊的照顾。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限高、促中、提低”的作用。尽快推进以家庭为纳税申报主体, 让更多的工薪阶层得到更多减免, 让更多的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
幸福经济学
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研究领域, 幸福经济学无疑在近现代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它的研究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如今, 已然经历了20多年接近30年的发展, 而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发展时间内, 这一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绝对是令人毋庸置疑的。而当前, 幸福经济学在国内研究的主要内容还是对于幸福的测量和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
国内对于幸福经济学的研究毕竟时日尚短, 虽然取得的成果令人满意, 但是在研究视域的拓展、研究队伍的整合、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完善以及基础理论的建构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过, 国内幸福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毫无疑问的, 一方面, 国内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 国内其他学科的积极广泛参与, 都使得国内幸福经济学有着蓬勃发展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 美国出现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黄金时代的推动下, 美国国内的经济以火车的速度发展起来, 随着其国内的生产总值不断增加, 美国国民的个体收入也在随着增加, 人们的物质水平显著提高, 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那么, 美国国民的幸福指数是不是也随着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而有所增高呢?对于, 这个问题, 在美国的南加州大学, 著名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对幸福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 美国民众的人均收入虽然有所提高、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 但民众的幸福指数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于是理查德·伊斯特林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
“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之后, 当代的经济学家们对于幸福问题的研究兴趣纷纷被激发出来, 这便是幸福经济学研究的开端。不同于中国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尚晚, 西方国家对于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可谓是很早了, 而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 西方幸福经济学也已初具规模, 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范围, 都已是较为成熟并不断地朝多样化与更宽广的方向发展。而到目前为止, 幸福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将幸福与经济放在一起进行探讨, 整个研究过程涉及到了经济学的方方面面, 幸福与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众多学者们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于是, 许多原本研究经济的经济学家们也都开始转而研究幸福。我国由于建国较晚, 对于幸福是研究也比较晚, 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所涉及。由于研究基础比较薄弱, 研究资本又跟不上, 所以在刚起步时, 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可谓是举步维艰。然而, 国内学者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研究, 他们首先从国外的研究成果下手, 主要是跟踪国外研究动态, 引进国外研究成果, 这样一来, 只要引起国内经济学家们对幸福经济学的重视, 便可以推动幸福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 为国内幸福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做了铺垫。而对于幸福的研究则主要是从心理学方面下手, 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幸福感。
到了20世纪90年代, 国内的幸福经济学历经10年的发展, 终于在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主要的成果来自于对老年人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幸福指数和影响幸福的因素进行的研究。而随着幸福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内研究取得的进展, 幸福在经济学领域内的研究更加受到广大学者们的重视。尽管经济学在这一时期对幸福的研究水平还很落后, 且这一时期内的作品文献也很少出现, 但是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
90年代中期, 冯俊科出版的著作《西方幸福论》详细地介绍了历史上各种幸福观, 上至古希腊, 下至近代资本主义, 几乎所有的幸福观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阐释。而整个90年代, 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仅是著作少, 连论文都鲜有可见, 学者们认为, 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应该也要做到以人为本, 而人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快乐, 所以快乐最大化是对经济学中“经济人”概念的终结性修正。
到了21世纪, 随着社会的前进, 对于幸福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尤其是我国国内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幸福的研究可谓是向前大大的迈出了一步, 研究范围拓宽, 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 这些进步都是巨大的, 而经济学对幸福的研究也可谓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之所以说幸福经济学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内, 国内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幸福经济学的学者, 并且在他们的努力下翻译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幸福经济学著作。在这批研究幸福经济学的学者当中, 除了有社会机构和政府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高校的师生。除此之外, 这些研究幸福经济学的学者们在国内许多优秀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文章, 有关幸福经济学的研讨会也开始被召开, 并且有关幸福经济学的相关论文也开始出现, 凡此种种无不推动着幸福经济学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尽管90年代以来, 国内幸福经济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国内幸福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并没有因此而自满, 他们仍然虚心的学习国外有关幸福经济学领域的研究, 紧跟国外幸福研究的动态, 与国内幸福经济学研究开端时相似地是他们仍将国外有关幸福经济学领域研究取得的优秀成果引进到国内, 然后将其与中国实际进行的幸福研究相结合,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从专业角度来看, 幸福经济学本身便是将幸福问题转化成经济问题来对待, 用经济学上的知识理论来看待幸福问题, 从中发现并提出对提高幸福指数有效的建议。纵观幸福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 自从80年代以来, 其无论是在实证研究方面还是在理论水平方面, 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而且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其学科导向作用也越来越强。
在对幸福经济学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看出, 有很多因素都对幸福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其中并不仅仅只有经济因素。比如说国内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幸福的研究便可以看出, 这其中还有社会人口学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其中, 社会人口学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健康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体制性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权利的分散程度以及公民参与政治权利的程度等;而经济因素则主要包括相对收入、绝对收入, 失业、收入分配状况、通货膨胀、政府支出以及环境污染等。综合分析居民幸福影响因素的期刊论文按照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地区居民或者是某一类人群的幸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另一类是对不同群体或者是不同地区居民的幸福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回首过去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回首过去的35年, 回首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我们取得的成就, 我们获得的经验, 我们汲取的教训。想想奋斗在第一线的前辈们, 想一想他们佝偻的背影, 想一想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 想一想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仍然南下考察。回首上世纪80年代, 没有电视, 没有空调, 没有冰箱, 没有洗衣机, 没有手机, 没有电脑, 没有……可那时的他们为了未来, 为了希望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 吃了多少苦, 流了多少汗, 忍受了多少辛酸, 饱尝了多少苦涩。他们没有怨言, 他们痛并快乐着, 因为通过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通过他们的双手才有了朗朗乾坤的现在。他们值得骄傲, 他们值得自豪。也正是有了他们, 让今天的幸福城市的建设成为了现实, 尽管全民幸福仍有很远的路程要走, 但我们坚信, 那一天终将到来。
2012年11月29日, 在国家博物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紧接着2013年3月17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 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次详尽阐述中国梦。自此, “中国梦”这三个字被深深地印在13亿中国人民的心间。中国梦, 在2012年提出来, 恰逢上海世博会举办过两年, 人们不仅又想起那巨大的主题词,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梦仿佛是为了提醒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要永不停歇。建设幸福城市, 每个人义不容辞。
我想, 等到全中国都能够建立起幸福城市, 人民的幸福指数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也将实现。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仿佛没有区别, 可我想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 而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民每个人心中小小的梦。改革开放35年, 我们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就是在追梦, 我们一直处于追梦的路上, 我们一直处于追梦的状态, 我们追的这个梦就是中国梦。怎样才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就是13亿中国人民每个人都过上小康、健康的生活, 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稳定, 幸福安康的状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 就有梦想飞翔, 梦想决定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中国梦”超越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 以人们共同幸福与个人成功为目标, 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 意义深远。那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什么, 靠的不是中国梦三个字, 靠的是改革, 是开放, 是13亿人民每个人心中那相对来说小小的梦, 是每个人为了心中那小小的梦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只有每个人心中那小小的梦实现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实现, 所谓的中国梦才会成为现实。
“中国梦”更像是改革开放35年的一个缩影, 它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 也是每一个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更是在改革开放35年一代代先辈们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 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不移的沿着追寻中国梦的道路前进。
而改革开放35年来, 其实正是中国梦在一步一步缓慢地实现, 习主席在2012年提出“中国梦”的概念, 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甚而自更早以来, 中国梦所蕴含的内涵便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女的手中开始缓慢地实现。从1978年到2013年, 整整35年过去了, 想一想1978年的中国, 再看一看2013年的中国, 你会不会想这中间的35年真的好像是一眨眼之间中国瞬间就从丑小鸭来了个华丽大转身成为了白天鹅呢?就是这一眨眼眨了几代中国人多少的汗水与泪水啊。可看一看如今的中国, 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改革开放35年, 我们取得的成就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国有企业的改革, 民营经济的完善, 经济特区的发展, 医改的实施, 氢弹、原子弹的研制成果, 神五飞天都已成为历史,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 航母的顺利使用……哪一项不足以让你对着世界大声呐喊你是一个中国人。可是再看看现在, “台独”“藏独”猖獗, 钓鱼岛事件, 黄岩岛事件, 美国暧昧的立场,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每一项都足以说明当前我们所处形势是严峻的, 不容乐观的。但是, 有挑战也会有机遇, 前辈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开拓出这样一个繁荣盛世, 我们又怎么能畏惧挑战。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挑战, 迎接挑战, 在挑战中把握时机, 寻找机遇, 谋求发展, 以建设幸福城市为己任, 努力追求心中的幸福生活。
对于未来, 有向往, 有憧憬, 有迷茫, 有害怕, 但更多的要有梦想, 有规划。习近平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按此计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2021年实现, 距今还有8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2049年实现, 距今 (2013年) 还有36年。8年和36年都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未来是否真的如此恐怕只有到了未来的这一天才知道。但是, 改革开放35年我们从落后的“小村庄”成长为现在的“大都市”, 那么8年后我们就一定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6年后我们就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 那么我只想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3.让生活更美好 篇三
建国60年来,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下馆子吃饭已是很平常的事了。尤其是岁末年初,各种形式的聚餐也会多起来。于是,点菜就成为一些人的表演舞台,也成为一些人的烦恼事。好朋友间聚会点菜较随意,彼此可以敞开心扉好好聊聊一年来的收获与喜悦,不快与失落;而商务宴请式的点菜比较难,不仅要看请客的对象,还要把握好既不失面子,结账单也在预算之内。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点菜高手。本期编辑部策划的《点菜攻略》,一定会对您有所启发。
创刊已30年的《食品与生活》,一直得到读者朋友们的关爱与支持。今年,编辑部邀请著名作家、行业专家开辟专栏,以特色饮食、健康理念、文化情调、情趣实用为主旨,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实用性、操作性更强。
虽说现代网络世界十分发达,但许多人还是割舍不了纸质的墨香,因为一本刊物能带来深度阅读的畅快、真诚的心灵交流。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本刊能让您的生活更美好。
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们衷心祝愿新老读者生活愉快、身体健康!感谢阅读《食品与生活》!
4.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四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一)
我们生命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群居,群居让我们有了彼此之间沟通的机会。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让情感慢慢生根发芽。人间便有了爱,大爱。
我们通常更理解的是爱情,是的,男人与女人这间的这种奇特的爱情魔咒,是天地之间,于人与物原本初定,谁也难逃。在那人生的一瞬间,那爱情的魔咒,让你,让我,也让他,一下失去了原形。自己一下就不是自己,自己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一向暴虐,突然就温顺,一直乖巧,突然倔强。常常说爱情是盲目的。这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这千百年来,悲欢离合的事事非非,谁对,谁错,清官难断,有了这份牵挂,有了这份真情,海可枯,石可烂,还有什么寂寞不能守,还有什么苦,还有什么孤独?一份情,一份爱,让你,让我,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充满活力。洋溢着爱,洋溢着幸福的温情。生活快乐无比。有了爱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人生,有了爱的人生,就步入了一个最坚强,最无畏,最让人称羡的生活。对世界一切都充满着希望,充满了憧憬,充满着渴望。生活充实,生活无不在奋斗,遇逆境而更顽强,遇顺境而策马。爱情,人间本性。魔咒无限。
而人间大爱,也是人间快乐的源泉。世间万物,生有其源。存在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区区蝼蚁,威威巨象。林木挺拨。山岩崴峨。大海广阔。溪流弯延。百花吐蕊。群鸟鸣琴。而为万物之灵的人,更是世界奇葩。善与万物,机慧百巧,更有细密心思,情爱独享。爱兰之幽。爱石之精,爱体格是健,爱容颜之秀。可人之处无不爱,世无不可人。这份人间大爱,让我们无时无刻,不觉得生在快乐中,生在幸福里。
人生百年,岁月无情,在生命的每一天,也都充满着与爱背离的黑夜。在灿烂的阳光下,总有那么一片乌云。人性不同,生活环境的差异,文化素养的质别。一切的一切。有时真是让人感慨万端。缺失了爱,在凄惨,悲凉中,孤寂,苦痛,迷茫,那样的无助。丧失生活的勇气。哀大,莫过于心死。哀,情感低迷,于黑夜中,无一处星光。此时此刻。人生的光芒,暗淡了,爱缺失了。
有爱,有人生,有真情,有人生,在逆境中,因爱而崛起,无论是何时,胸怀真爱,胸怀大爱,让你处处充满生活的快乐。让你百年不孤独。一草一木尽在爱中。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二)
青葱年华,我们都是等待盛开的花,而母亲的爱却让我今生难以忘怀。
一次爱的经历,让我懂得生活的美好和价值。那是一次雪花飘飞的冬天,吃过晚饭,就开始做我的作业了,漆黑寒冷的夜里,只有青灯伴我苦读,十点的钟声敲开了黑夜的寂静,外面的大风呼呼刮着,我终于抵不过睡意,就草草的收拾了作业,钻进了温暖的被窝。就在我躺下的两三分钟内,隔壁屋里传出了母亲的翻身声,诧异的自己知道这不是巧合,就在以后的几天里也从隔壁房间里传出母亲的翻身声,心中顿生欣慰,在这漆黑寒冷的夜里还有一轮皎洁的月光陪伴着我。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发现,却发现了母亲大大的爱。
脑海中依稀记得还有一件事,至今仍浮现脑海,历历在目,()那是一次上学期间,一不小心睡过了头,我却把气撒在母亲身上,母亲却总是温柔地对我说;“没事,马上就好”,声音温柔的能融化所有的坚冰,而我沉浸在这温柔的语气中,坐在沙发上慢慢等,直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看看面条,又抬头看看母亲,一双不再活泼的眸子充满了无限的宠溺与疼爱。收回目光时,无意间看到了母亲的手,那双手被岁月消磨得失去了光泽,满是裂痕与皴皱。看了让人不由得心酸。
渐渐地,心中没这么大的火气了,突然感到母亲为自己付出的太多太多了。碗空了,但心却被温暖了,尽管上学路上寒风刺骨,但有母爱相伴,温暖不少。
人的一生都是酸甜苦辣样样俱全的吧!是母爱让我的人生流光溢彩,甜更多点;是母爱让我的人生多姿多彩;是母爱让我的人生充满着喜怒哀乐;是母爱让我的生活更美好;是母爱给了我前进的力量;是母爱让我知道人生的美好与价值所在!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三)
爱,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词啊!因为有了亲人的爱,使我们幸福;因为有了朋友的爱,使我们快乐;因为有了陌生人的爱,使我们脱离困境。
一个寒风凛冽的早晨,我和爸爸一同回故乡扫墓。到了下午,爸爸还没扫完,我只好一个人坐公交车回家。我走在小路上,边走便踢着路边的小石子,嘴里嘀咕着:“哼!又说要送我上晚修,现在连要送我回家都做不到。坐公交车就坐公交车,反正我又不是没坐过。”
我站在河源路口,攥着手里的3块钱,等待着到小金口的车。上车买完票后,随便找个位子就坐了下去。随着车子的“一起一伏”我的.眼皮忍不住“打起了架。”过了不知多久,车子猛的一个刹车,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我睁开朦胧的双眼,朝窗外望了望,看到一个路牌“三角滩。”一瞬间,心中的问题涌了出来:我怎么会在这?小金口呢?这是哪里?……”我连忙下了车。
看着四周陌生的环境,我像一只迷了路的羔羊,分不清东南西北。手足无措的我再也忍不住眼眶的泪水。不久,我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想:“现在只有找人帮忙了。”迎面走来两位穿着制服的姐姐,边走边开心地聊天。我跑过去,焦急的问他们:“请问这附近有没有到博罗的汽车?”一位长头发的姐姐看了看我的脸和衣服,然后想了一会儿,对我说:“小妹妹,你是不是迷路了?这附近有一个公交车站,但没有直接到博罗的车,你可以先到汤泉,再转车回博罗。”我的泪水又来了:要搭两次车,我只剩下两块钱,不够钱怎么回家?“那位姐姐牵着我的手,走到马路对面的汽车站,帮我拦了公交车,搜了搜裤兜,塞给我五块钱,说:“快上车吧!”我刚想说谢谢时,车门已经关了。
5.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五
记得有一次,我在楼下玩,看到一位下班往楼道里推电车的阿姨,我们单元门是一扇很重的玻璃门,由于车上带的有东西,她推了很长时间都没推进去,我看到了连忙上去帮她拉着门并帮她扶着车上的东西不掉下来,她就很顺利的过去了。阿姨进门后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小朋友。"我听了阿姨有礼的致谢,心里甜滋滋的,能帮助别人的.感觉真好!下次别人有需要的话我还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讲礼仪的,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在一个小餐馆吃饭,看到一位服务员不小心把菜上错了,知道后她连忙去给那桌子上的顾客道歉,并说马上再补上一份。谁知那桌子上的一位阿姨听后大怒:"你干啥吃的,菜都能上错,你知不知道耽误我们的时间了。我看你是不想干了,把你们经理叫来,我要投诉你。"只见那个服务员姐姐听了后低着头手足无措的站在那儿,满脸通红,好像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后来有个热心人看不下去了出来调解好长时间那位阿姨才"息火"。
6.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六
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
有一次我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看杂志,看到了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是我不禁想起了妈妈……以前有的时候晚上学习到很晚,这时,妈妈就会端来我最喜欢的绿豆汤,慈祥地看着我,把汤一口一口喝完。然后替我整理好床,劝我早点去睡觉;有时,在外面受了气,就在妈妈面前大发脾气,但妈妈从不计较,反而还安慰我,是我心情好起来。
妈妈的爱,让我感到心灵的温暖;妈妈的爱,让我感到愉快的光芒;妈妈的爱让我感到坚强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班会,我们的老师说:“同学们,自己的母亲是多么的疼爱自己,而自己又帮过母亲干过什么呢?”说到这里我们不由得低下头,“这次劳动就帮妈妈干家务活吧。”
我在夜里帮妈妈洗脚,妈妈亲切的说:“宝贝,不用了。”“妈妈,我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杨帮你做一点事情,也是应该的。”妈妈就是拗不过我,那一夜我看到了妈妈的脚上伤痕累累,都是为了我,那一夜妈妈欣慰的笑了,笑得那么幸福。
就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爱,是最美的音符,谱写出华丽的乐章;母爱,是冬日的暖阳,温暖人间的每一方。
7.智能识别新体验让生活更美好 篇七
RFID:从激动到行动
RFID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项激动人心的技术, 广阔的市场前景让人们对其未来浮想联翩。可以想象, 如果每件产品都贴上独一无二标签编号, 记载详细的个体信息包括大小、颜色、生产日期、真伪以及其他需要的内容, 很多情况下都可让消费者、供应商和供货商从中受益。整个系统固然复杂但并不是制约RFID推广的核心问题, 标签的价格才是根本, 亚微米CMOS的最新发展, 可望进一步扩展RFID技术的应用。高精度供应链管理、无接触POS交易、防伪和资产追踪/监测技术所带来的各项优势, 正推动着RFID技术的迅速普及。
恩智浦智能识别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与销售总监吕宁认为, 除了在传统的物流领域继续保持增长之外, RFID还有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被广泛看好的应用平台, 区别于传统的纸质标签, 在图书馆每本书上贴上RFID标签就可以快速便捷地进行自动借/还书业务;通过一个简单的RFID探测器, 就可以方便地清点库存图书的种类和图书摆放是否合理等问题。目前国内百万以上藏书的图书馆有4家采用了NXP RFID组建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另一方面, RFID在北京奥运门票中的成功应用为RFID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可以凭借其优点对大规模人群进行简单监控, 比如面对流感, RFID可以发挥在疾病防控中的监督和辅助作用。
NFC开启移动时代
公交卡、门禁卡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 这是NFC (近场通信) 逐步走向人们生活的重要标志。目前, 小额支付和移动支付需求越来越明显, 无货币交易的便利也在逐渐体现。比如在此次博览会上NXP展示的集成在手机中的NFC模块可以和具有蓝牙功能的打印机和功放进行短距离通信, 从而将手机的音乐和图片快速在这些固定设备中展现, 手机还可以直接利用NFC技术与自动咖啡贩售机进行便捷的电子支付操作。
吕宁介绍, 洛杉矶交通局原先即采用基于NXP MIFARE Classic技术的系统, 目前正在对交通出入通行卡 (简称TAP卡) 进行升级, 升级后的TAP卡将包含全新微控制器智能卡IC。乘客不仅能享受“一触即通”的便捷交通体验, 还可享受由更强大CPU技术提供的具有高级芯片安全性能的非接触式票务系统。
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篇八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阐释的是“城市化过程要顺应,尊重人的各种需求”。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人”的主要地位,相反的我们不断看到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抗拒,城市生活的压力,甚至有人宣称“抛弃城市”。世博会城市入馆的设计者,荷兰Kossmann.dejong设计事务所设计师赫曼·考斯曼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解,“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最后却殊途同归:生活的道路虽然各不相同,只要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就能得到同样的幸福美好生活。”
城市入馆展示的是世界上六个不同的家庭,讲述的是原生态的“家庭故事”。这六个家庭分别是北美洲凤凰城的一个“核心家庭”,由健全的父母和孩子组成、能代表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家庭的模式;欧洲鹿特丹的一个“独身家庭”,一个家庭只有一个人;非洲瓦拉杜古的一个“单亲家庭”,由单身父亲或母亲独立抚养孩子;南美洲圣保罗的一个“空巢家庭”,年轻人去外地工作,家里只留下老人与孩子,大洋洲墨尔本的一个“移民家庭”,家庭成员是到澳大利亚生活的新移民;中国郑州的一户五世同堂家庭,这个位于黄河流域的家庭,能很好地反映出中国传统大家庭的生活状况。他们中有富人,也有穷人,职业也是多种多样,这不仅代表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代表不同的社会结构。展示通过家庭、工作、交往,学习,健康五个方面一一展示在社会多元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的“态”在不断变化,而最终决定人们幸福与否的“质”却不变——那就是健康——健康的身与心。
在各个国家的展馆中,出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者也有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关注低碳生活。作为一种更环保的生活方式,其意味的并不是回归原始,回到过去,而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本身规模越来越大,但留给室外活动的空间越发狭小,更多时候人们只能在餐馆、酒吧和影院这些封闭场所中度过休闲时光,和大自然已日渐疏远。城市不应成为阻隔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障碍,把绿色、开放的空间还给城市生活,让人们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享受空气和阳光,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愉悦,充分释放身心压力,这才是理想的城市生活状态,也是众多国家展区想表达的主题。
也有一些国家,会在这里向世界传授他们从“灰”国到“辉”国韵经验,例如西班牙毕尔巴鄂,一座污水横流、废气满天的“灰色”工业城市,在25年时间里脱胎换骨,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开放的,迷人的大都会。这种变化堪称举世无双,而它的传奇改变对一些人口众多且力求转型的大型重工业城市有巨大借鉴意义。相信少了这层“朦胧美”,这些城市将会成为更宜居宜业的地方。
9.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九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的爱好就是听音乐。
在二年级时,每当放学,就想拿妈妈的手机来听一会儿音乐,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它就犹如我的挚友。在我伤心时“安慰”我,在我烦恼时“逗乐”我。
记得有一次,学校最火爆的歌曲《生僻字》,别人没事的时候就哼起了这首歌。
我根本没有听过,所以想听一听是什么样的歌曲能风靡全校?现在手机电脑我都不能玩了。所以我就想到了一个鬼点子。我走到妈妈旁边说:“妈妈我想吃煎饼了,你去给我买点儿吧。”妈妈说:“好。”妈妈走后,我打开电脑,“呀!”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没想到妈妈把电脑锁住了,解不开密码。于是,在晚上趁妈妈睡着的时候,我轻轻推开妈妈的房间小声的喊:“妈妈,你睡着了吗?”确定妈妈熟睡后,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了书房,打开电脑,戴上耳机,搜索出了《生僻字》这首歌曲。“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我的手不停地打着节拍完全陶醉在音乐世界中。什么烦恼、担心全都烟消云散。突然“砰”的一声耳机飞啦!我猛地回过头“呀!”妈妈怎么来了?妈妈不是睡了吗?望着妈妈那瞪得圆又大的眼珠,我皱紧了眉头,又眼巴巴的望了望面前地《生僻字》,乖乖的关闭了电脑,极其不情愿的上床睡觉去,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但《生僻字》这首歌仍然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着……
音乐带给了我无尽快乐,激发了我无限的遐想象;音乐让我在思想的王国自由的地翱翔,陪伴着我健康地成长。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2有了音乐的世界真好!它可以使你走出阴影,获得阳光;它可以使你走出悲哀,获得快乐!
现在有许多的流行音乐比如《芒种》、《心如止水》、《静悄悄》……它们可以使人的耳朵“怀孕”。我特别喜欢音乐,在我生气的时候听一首歌就会令我的心情好起来。如果你也是音乐爱好者的话,就跟我一起走进我的故事吧——
上周五时,我在家休息。还剩下语文作业中的日记没有完成了,我很是发愁。我心想:要不然和妈妈商量一下让我休息会儿。我立马起身去找妈妈,我和妈妈商量:“妈妈,我写完英语和数学作业了,语文也就剩日记了,我可不可以休息会儿呢?”妈妈爽快地答应了:“行,我可看的表了哦!现在6:30,到7:00就去写日记哦!”听了妈妈的回答,我乐得一蹦三尺高!我兴冲冲地拿着我的手机打开了妈妈手机的个人热点。我连上网打开酷狗找到了我的歌单,播放了《芒种》。哦!瞬间我便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好像脚底更踩了无数朵幸福的云!我情不自禁随着音乐跳了起来。没多久,妈妈也被感染了,直接加入和我一起嗨起来!我们忘记了时间,竟一下子玩到了九点半。
音乐,是它使我们快乐、开心,让我们在美妙的歌曲中自由“游泳”,它使我们摆脱世俗中的种种烦恼,更让我们燃起心中的希望!总之,一句话:音乐让生活更美好!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3音乐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就如同我的一位挚友,在我高兴时“陪伴”我,在我难过时“安慰”我,在我烦恼时“逗乐”我......我喜欢音乐,所以我也喜欢唱歌。书房里、厨房里、阳台上,只要有我在的地方就是我唱歌天地。不管什么曲子,我一学就会。这不,《我和我的祖国》,正被我一遍又一遍的唱着呢!
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妈妈忙着做饭,我就偷偷地拿走她的手机,轻轻地关上了房门,戴上了耳机开始听,每每听到这首歌心里总是那么陶醉那么愉悦。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听着音乐,我只感到身体一阵轻松,上午的烦恼、疲惫全部烟消云散了。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扬起了嘴角,随着音乐节拍身体情不自禁地扭动起来,嘴里哼着曲子,她带我来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我想着自己正踩着白云越飞越高......突然,“砰”的一声我的房门开了,我猛地睁开眼睛,原来是妈妈规定的时间到了,我只能把手机还给妈妈,因为家里有一条规矩,“小孩子用手机不得超过半个小时”,我爬上了床午休,却依然沉浸在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进入了梦乡。
音乐是甜的,音乐是有趣的,音乐陶冶着我的性情,激发了我无限的想象。音乐就是我的挚友,一直陪伴着我,让我的生活更甜美好。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Dao re mii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周最快乐的时刻,我也就是周末弹钢琴的时候了。沉浸在音乐中,享受音乐的美妙,真是一种无比幸福!
钢琴是一个小怪物,有着庞大的体型巨大的重量,披着黑色的外衣,背部高一些,但可以清楚的看出这个小怪物身体内部的构造,它向前伸出的嘴巴里整齐地排列着88个黑白牙齿,那是钢琴的琴键。看不出来,这个小怪物hai非常爱干净,整齐排列的牙齿一尘不染,刚开始练琴,只会从高到低,或者是从低到高的滑,谈不上是在弹钢琴。后来通过学习,逐渐有了进步,但弹一首完整的曲子还是有困难的。我觉得是我天赋不好,学艺不精,又不冷静,才和别人有很大差别的。直到我学习了1万小时定律后才知道,要想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是靠不断的练习和学习的。人们眼中的天才并非天生高人一等,在这背后是无限的汗水和努力才成就的。天才,等于1%的天分和99%的努力,就这样,我发誓要认真练琴,要持之以恒。从开始的断断续续到后来的无比顺滑,期间我付出了不少的艰辛和努力。有一次,为了练一曲难度较大而又好听的曲子,我竞练了整整一个月。当听到从我的指间流出的那悦耳动听的琴音时,我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练琴不易,但幸运的是我没有放弃,练琴时艰辛的,但琴音时美妙的.,弹琴的成功更是幸福的!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我喜欢在悠闲的下午,坐下来弹一首恬静的钢琴曲;我喜欢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戴上耳机听一首励志的歌曲。音乐,让生活更美好。
二年级的时候,我听到有人弹奏《致爱丽丝》,那优美的旋律让我一下子爱上了钢琴,从此,我走进了音乐的世界。开始,我最喜欢听流行音乐《童年》、《倔强》、《蓝莲花》随便哪首歌曲都仿佛有着魔力一样,让我一听就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有时还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它们吸引着我一次次地点击“单曲循环”,一次次地感受着乐曲从含蓄的开始,到终极的高潮,再到余音袅袅的结尾。
现在,我又领悟到了古典音乐的美。它像一个深遂的瞳孔,当你望向它时,它也必定会向你凝视。贝多芬充满豪情的《命运》让我在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莫扎特高兴而喜悦的《第四十交响曲》令我的心情雀跃不已;肖邦敏感的《幻想即兴曲》将我带进一场跌宕起伏的梦境之中;巴赫柔情似水的《G弦之歌》使我看见山谷中一抹将落的残阳。古典音乐让我看见了那些留名青史的音乐大师内心最隐秘的每一个角落。
音乐,可以让人流连忘返;可以让人自我审视;可以发掘出人们心中埋藏得最深的情感。是音乐,让生活更美好!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开心?那就听音乐吧!伤心?那就听音乐吧!无聊?那就听音乐吧!
——题记
开心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以及无聊的时候,我都会拿出耳机连接手机蓝牙,闭上眼睛,沉浸在另一个平行宇宙,无法自拔,猜猜我在干什么呢?
音乐是一个跃动的语言,是既神奇又神秘的结晶。有些歌在学习和工作方面帮助着我们;有些歌需要在歌词和旋律上找到它所表达的情感和故事。它让人平静,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对我来说,音乐是最引人入胜的,也是最没有东西可以取而代之的。
有的歌让人事半功倍,如《天空之城》、《圆周律之歌》等等,听了这些歌,平时要一个小时多才能完成的作业,我仅仅用了三十到四十分钟就完成了;在我不开心的时候,听一首优美的歌,烦恼瞬间忘得一干二净,总之,它总激励我、安抚我。
最难忘的是那一天,只因为一次数学小考没考过八十五分,奶奶就开始骂我和我的朋友,我很生气,头也不回地走回了房间。戴上耳机,随机到了一首歌叫《影子小姐》的歌曲,里面有一句词启发了我:“最后一次对你说,爱的卑微是软弱,喜欢却非谁的错。”对啊!奶奶不喜欢她不怪奶奶呀!这时奶奶突然看到我朋友的语文成绩排全班第六,开心得不得了,让我多和她玩,并取长补短。
开心、生气、无聊、伤心时,听一首歌就像风吹散了乌云,如果不行,那就听两首吧!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7冬日的午后听一首歌,让心情变得更美好,写作文时,大脑被浆糊缠着,思路被搅成一堆,使我无比烦,这时我戴起耳机,点开音乐,听几首小曲,颇让人觉得享受。音乐的旋律在我脑海中回荡着,给我带来了一点灵感,使我的作文很快写出来了。音乐让我快乐,使我的烦恼变少!
在冬日的午后,我拿着一本书到阳台前,听着音乐,晒着日光浴。一个美好、惬意的午后。音乐使人心情愉悦,使人享受,更使人觉得舒服。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合上书,靠在躺椅上,小眯一会儿。
在因为考试没有考好而哭泣的时候,我的耳边响起了熟悉的旋律,听着听着心中的忧虑便化解开来,我仔细的想了想错误的原因,并改正了过来,警告自己下次不能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音乐是我心中的一场明灯,照耀我前进的路,让我更加的理智成稳。
睡觉前听曲音乐,更催人入睡,让我的梦境里,一切都是美好的......音乐使我快乐;音乐使我心情愉悦;音乐在我人生低谷时,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让我选择了正确的做法。音乐让我的生活更美好,更精采!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作文8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例如:演讲时的背景音乐,在唱歌时歌曲伴奏,饭店里为了活跃气氛的音乐等等。音乐无处不在,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一次,我辅导班的作业没有写完,老师批评了我。在回家的路上,我闷闷不乐,愁眉苦脸,路过一家商店时我听到了我喜欢的一首歌《我好像在哪见过你》这首歌是我喜欢的一名男歌手唱的,我很喜欢这首歌,不论是从旋律,还是歌手的曲调,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当时我就停住脚步,站在那个店门口听完了这首歌,听完以后我的心情好了许多,不会在一直把挨批评的事放在心上,也不会在因为这件事而闷闷不乐了。
10.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十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任何事物的进步。中国的科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向世界前列。暑假里的一次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方便。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中午,我们一家抵达上海。又渴又饿的我们随便找了一家餐馆,迫不及待想要大吃大喝一顿。走进餐馆,我立刻发现了一个不对劲的地方——地上贴着一圈一圈的防水胶布。难道,地上漏水了?我小心翼翼地坐下,生怕有水喷出来。
我们刚想点餐,却发现一本菜单也没有。再环视四周,连服务员都少得可怜。我心想:这是个多么神奇的餐馆啊?没有菜单,没有服务员,该怎么赚钱呢?
“服务员点餐!”妈妈喊道。这一喊,没叫来服务员,却叫来了一个机器人!我吓了一跳:是“终结者”机器人吗?不会是来消灭我们的吧?再观察一下,原来是一个十分漂亮的机器人阿姨!它脚下的轮子沿着地上的黑线慢慢走来。原来这是光感巡线!记得我在乐高课学过,机器人可以通过光线传感器的识别,巡着黑线行走。地上的胶带原来是这个作用啊!这机器人阿姨就是这样走过来。它手上捧着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许多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机器人停在了我们的餐桌前:“请点餐哟!”我们各自选了看着都十分美味的菜品。“您的订单已提交,马上就可以享用菜肴啦!”妈妈结算付款后,机器人说。
没过多久,美味的菜品逐渐被端上了桌。上菜也是机器人阿姨做的!不过,这是另一个机器人阿姨。它有一对机械臂,可以抓握餐盘。每上一道菜,亲切的机器人便会说:“请慢用哟!”这样的服务态度,令我们心情舒畅。
点餐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不仅服务态度好,还可以减少人工服务,不需应聘太多人。而且机器人服务会带给人更多新奇感,让餐店更受欢迎。
现在的中国,先进的事物何止点餐机器人?各式各样的科技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方便之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2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确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美好。
在没有发明电灯之前,人们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规律,倒也生活得挺有规律的,不过,人们的作息很大程度上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后来,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成千上万次尝试,发明了电灯,点亮了全世界,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电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不再受黑夜的限制,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白天未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街道也纷纷挂上五光十色的小灯泡,汽车都装上了明亮的指示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越来越发达了,从最开始的步行,到后来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现在的马路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以前想要去一个地方,比如北京,一般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够到达。而现在,交通工具不仅有了高铁,还有了飞机,极大程度地缩短了路程,如今,以前需要几天的行程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到达。
科技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让我们的每一次旅行变得更加舒适。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3什么让生活更美好?爸爸说运动让生活更美好;妈妈说购物让生活更美好。而我要说:“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酷爱运动的爸爸每天早晨都会在外面晨跑,可也免不了有刮风下雨,爸爸不得不呆在家里,和当天的晨跑说“拜拜”,脸上尽是不悦和遗憾。但这种情形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家里买了一台自动跑步机,爸爸的跑步打卡计划再也没有中断过。如果刮风或下雨的话,爸爸就用家里的跑步机跑步,先选择跑步的速度,是快跑还是慢跑;再选择跑步的时间,是半小时还是一小时,最后按下开关,跑步机就会开始工作了,在上面跑步和平地没什么两样,而且比在外面跑步更安全,在也不用担心路上的小坑和小石子了。
做为家庭主妇的妈妈,买菜时必不可少喽。以前妈妈出去买菜,有时候钱没有带够,只能把多余的菜退掉,即便钱带够了,而且还要找零。现在买菜可以不用带钱包,只要打开手机里的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店方的二维码,就可以支付了,而且不用找零。听妈妈说,最近买东西都可以不用带手机了,刷脸付就可以。妈妈还笑着说:“以后出门呀,手机都不用带了,人去就行了。”
科技让爸爸实现了运动的快乐,让妈妈体验到购物的便捷,而我这个“小懒虫”,也在享受着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当我想买一个书包,却又不想出门的时候,只能无奈地出门去买书包。可如今有了淘宝、京东,只用打开手机里的京东商城,在上面搜索想买的书包,就会呈现不同款式、价格、颜色的书包,再选择想要的款式,下单,支付,过上两三天,快递员叔叔就会把想要的书包送到我手上了;当我遇上难题的时候,利用手机上的“作业帮”,有名师为我讲解,解题思路一下子就在头脑中呈现出来;当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还可以用百度搜索,不是人们常说:“有问题,找百度么”
以后的科技肯定会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必将越来越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充满科技的环境里。有手机,电视,电梯和各种各样的机械。在我们无聊时,手机和电视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在我们觉得上楼累时,电梯也可以帮助我们。
然而这些东西都是发明出来的。可见科学家,发明家是多么伟大呀!其实这些原理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就在生活里,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好奇心,不去做不常见的实验。而科学家们正是与我们相反,天天喜欢做实验才得到了那么多的知识。所以以后我也要多做实验。
科技还可以方便交通,还可以把一些事情记录下来,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新的交通工具让我们出行方便,可以大大缩短需要的时间。手机还可以让我们在千里之外的人沟通,不用辛苦的跑过去。我真的想象不到这些神奇的东西是怎么发明出来的。这种技术真让我们值得惊叹!
科技进步还能让我们不会受到欺负,以前清朝时我们中国就是科技不发达,所以才会被欺负的。但现在我们科技发达了,所以我们就不会再被外国人欺负了。
总得来说科技带有无穷的好处,他造福了人类。相信不久以后我们的水平会超越美国,变得更加先进。说不定以后还会让我们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一强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科技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科技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科技是一块还的血缘,它会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全家人去外地看望外婆,坐火车总是要花费十多个小时,即耗时又辛苦。可现在不一样了,今年外婆家通了高铁,时间缩短了一半,只需要五个多小时,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待在外婆家了。我还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的时候有事找亲戚和朋友,是必须要跑到公用电话亭,通讯非常不方便,再看看现在,有手机可随时随地的通话,即使去国外读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人联系,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画面,好像在面对面通话。真的是科教生活更美好了呢!有时候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带着我去实体店买衣服购物,但科技让生活又上了一层新的台阶,现在我们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购物买衣服。这样不仅节约了慢慢的时间,给他人的生活也增添了新的色彩。科技把我们每一个人都紧密相连,我们用智能手机可以上网聊天,查阅资料新闻,还可以用手机付款,这样妈妈就不怕忘带现金了,这一切的便捷都源于科技。
可起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改变,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中国在刚成立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落后于他国。可现在,中国在进步,全国人民都在进步,进步的是什么呢,有很多方面,其中一项就是科技。
其实,你看不见科技到底在哪里。但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就能呈现,有一次就让我体会到了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10月1日的下午,爸爸送我去高铁站。这一次是我一个人坐高铁去广州市玩。我本以为买票、检票特别麻烦,可一到那里才发现根本不用取票,因为可以网络购取票,所以只用刷身份证就可以进站乘车,不用去纸质车票。在车上,如果验票的话,拿着身份证在机器上一刷就可以显现出车票的所有信息。当我坐在车上,看见交错的列车仿佛一秒就从眼前闪过,看到现在先进、高端的列车,从内心里感叹科技的力量改变着生活!
我思考着,科技在变强,真的能给我们幸福生活吗?会,一定会。因为有科技的生活才方便,才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衣服、点餐、买菜买东西。扫二维码就能支付、坐飞机、高铁,也可以刷身份证……我不能不赞叹中国科技:厉害了,我的国!
我真的希望中国成为更加强大的科技大国。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上一层楼!才会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7科技,让生活更加美好。
每次,出去旅游,都会要拍照,自然是要带数码相机,虽然体积是小,但好歹也占地方,而且每次旅游,不是要,多带一点东西。现在,相信你的手机都会有一款“相机”和一款“图册”,一次,我们去苏州,我说:“带上相机。”妈妈说:“不用,用手机拍几张就行了。”“能打出来吗?”“能。”真不费事。
以前从南京先到盐城,做的是蒸汽火车,速度和小汽车差不多。也就120千米/时。停车进站时,声音特别大。信号差。上不了网。现在,坐的是电力高铁,速度为360千米/时,是原来的三倍。信号好,空气还格外清新,还能吹空调。别提多舒服了,现在,中国高铁是世界人人叫响的“中国名片”。
网购,这个大家都了解在商场里找不到想要的东西,钱没有带够的教训,但是现在,这些都已经不成问题了,只要在淘宝、京东这样的网购软件搜索一下购买,就行了,既不用带钱,也不用挑选,只要在家微信,支付宝支付,过几天到楼下领个快递就行了。上次,弟弟央求爷爷为他买个不倒翁。但现在外面没有不倒翁买,于是,爷爷为他在拼多多上买了不倒翁,还为我买了点书籍。真便捷。
科技让生活更快捷,更方便,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8小时候,当别人谈起“科技”、“概念型”,我都觉得枯燥无比,觉得那是遥不可及的东西。现在,我却每天与科技相伴,曾经的“概念”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1300多年前,古人们没有电,没有汽车,没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茅草盖的小屋,晚上点蜡烛看书;进京赶考甚至要花费几年时间赶路,出行全部靠双腿。今天,我们从海南岛回北京也不过5个小时,也有安全而又便捷的高铁。出门购物都不用带钱包。可以说,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个月前,我前往厦门游玩。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我的一元钱丢了!情急之下我不得不使用我的手机,扫码付钱。这就体现了二维码支付方式的方便快捷。以前,出门时口袋里总要揣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还要不时地提防被人偷走;现在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一台小小的手机就可以解决大小购物问题,再也不用担心钱包被偷了。
1年前,我们前往上海还需要开车4个小时,不仔细看路标还会走错路。1年后的今天,去高铁站坐高铁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我们一家五口去上海游玩也非常方便,下了高铁直接坐地铁就行。再也不用担心走错路了。
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科技。科技让出行更便利,让购物更方便。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9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但是,科技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款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的诞生,让减少了人们做家务的负担,让人们生活更轻松、美好。它的外形是扁扁的、圆圆的。有一些人,他的房子大,他们的工作又非常忙晚上回到家筋疲力尽了,实在不想做家务了,那就买一个扫地机器人吧。扫地机器人可以帮他扫地,就不用一工作完就做家务活,就可以休息了。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大家听说过智能管家机器人吗?智能机器人可以解放人们被家务琐事的束缚。智能管家机器人可以帮助你缓解工作上的一些烦恼,还可以在你工作辛苦的时候给你讲一个笑话,让你更加有精神,工作就不会这么累了。他还可以帮你管理所有的家务事。如果你上班,没人带孩子,他还可以帮你带一下孩子呢。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有一款智能音乐机器人也是很值得拥有的。智能音乐机器人在你工作的时候,播放一些可以让你放松,身心愉悦的音乐,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中舒缓一下。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0今天,我回老家过暑假,回家刚一进门,一股冷气迎面吹来,一下子消散了我全身的疲惫与燥热,看着眼前的新空调,我忍不住问奶奶:“奶奶,我记得以前还没有空调的呀?”奶奶笑了,说:“是呀,空调是今年买的,方便多了!”“以前没空调是怎么过得呀?”我好奇地问。
奶奶笑着说:“以前呢,在十堰夏天热得很,大家都往山上跑,住在山里凉快些,要是在山下呀,那就跟进了蒸炉一样,大家全都拿扇子扇,扇子也不好使,扇出的都是热风,越扇越热,一直到下半夜才凉快一些,但这时蚊子也开始在周围‘行刺’,所以一到夏天人们连个觉也睡不好……”
奶奶喝了口水,接着说:“后来到了城里,有了电扇,电扇一开,风吹得人挺凉快,不再用扇子扇风,但电扇吹久了就吹得变成了热风,也不管多大的用了,而且噪音还很大,常常吵得人睡不着,关了电扇又热得无法入睡……”
爷爷过来说:“现在空调多好,一按开关,那风吹得人多凉快,晚上睡得也安稳,你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啊,好好学习,长大后,你们还可以发明更好的东西呀!”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更合理利用科学技术,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什么能够让生活更美好?微笑?诚信?还是运动?我觉得是科技。
“妈妈,今天我们要去哪啊?”“今天,我们要去奶奶家。”妈妈回答道。“但是现在去还来得及吗?”“怎么会来不及。”“但是,去的话要坐好长时间的大巴。”“不会啊!现在有高铁了,不会来不及。”“真的吗?”“是的,所以,现在走吧!”“好的啊!”
到了高铁站。
“啊!高铁站可真大啊!”“走吧,进去吧!”“嗯!”
“请……进站。”“妈妈,走吧!进去吧!”“好的!”
“找到位子了,你坐里面。”“好的,妈妈!”
“妈妈,现在科技可真发达啊!坐到爷爷奶奶那只要一个多小时!”“对啊!现在科技发达了,做什么都快了。”
“妈妈,你看外面的风景,好漂亮啊!而且,一会就换了一个风景,真厉害!”“是啊,速度快吧!”“嗯!”
“这位女士,您定的饭到了。”“妈妈,高铁上还有饭吃啊!”“是啊!只要在订票的同时把饭订了就可以了!”“真厉害!”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2科技的先进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便捷,使本身很复杂的工程一下子变得便捷、快速起来,让大家不但节省了时间,还节省了人力。
回想原来的时候,大家每次出门都要带上钱包,支付起来很麻烦。还记得小时候陪姥姥去买菜,早上买菜的人非常多,再加上卖菜的电瓶车,一下子把菜市场围个水泄不通。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支付这样先进的科技,所以,每次姥姥掏钱时,一只手紧紧抓着卖菜的电瓶车,一只手还要把钱的分分角角算清楚。而我则紧紧地拉着姥姥,害怕被挤丢了。这样付钱,不但有可能付错,而且更让人头疼的是,钱包里的硬币又重又小,只要稍不留神,这些小东西就会成群“飞”出“门”外,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姥姥腰不好,只能我去捡。就这样,我为了捡硬币,还差点被人踩了呢!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手机支付,这一下子变得方便了许多,出门买菜再也不用拿那笨重的钱包了,有一部手机就能走天下。像对于我姥姥这种菜市场常客,科技却是帮助了她,让她的生活变得美好许多。
再想想原来人们的`交流方式。写信,飞鸽传书等等。古人想要和家人取得联系,可谓是难上加难。所以,才有了千古佳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一封家书,能不能送到家人手上先不说,家人回了信在送到古人的手上,几个月的时光就飞逝了。而现在,虽然海外学子孤身在外,可和家人联络就方便了不少。父母的每一条短信,一个电话,都是让他温暖的途径。同样,父母收到自己孩子的短信,心里应该也是激动不已的吧。因为科技的推进,使亲情没有疏远,让他们的生活也变得美好了许多。虽然现在的科技并没有像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那般伟大,可我们不得不承认,科技解决了生活中的小麻烦,而往往,是小麻烦酿成大灾祸。科技的创新,着实让生活更美好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啊,因为我们中国科技发展的快速迅猛,使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方便了许多。我相信,越来越先进的科技一定会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3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智能化。现在有很多的机器都可以代替人类来工作了,这也启示着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如家中不可少的一员保姆机器人,它可以帮忙打理家里,等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看到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屋子时,心里也就不那么疲惫了。也不用忙着为我们做饭了,因为有保姆呀!它还可以保障孩子的安全,这就给那些把孩子放家里不放心的家长一个保证,一份安心,一份放心。
还有就是孩子学习的好帮手智能教育机器人。有了这个机器人,孩子的学习可以让家长少费心。这个机器人不仅可以让孩子跟读,还能给孩子讲题,讲故事,陪孩子做游戏。孩子跟了它就会渐渐的爱上学习,在玩的过程中情不自禁的学习起来。它还像名师指导一样,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孩子脚踏实地地来学,这也让家长不再为孩子的学习担忧。
最后一个是自动驾驶功能。这一功能用处可多啦!它可以用在飞机,轮船,汽车上等它可以为人们选择最佳路径,把人安安全全的送达目的地。这也可以减少因酒驾,疲劳驾驶而出的车祸降到最低。可以说,这功能一出现,车祸的概率会大大减少。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我们科学家,发明家发明不出来的。但有些也要适可而止,不能因为科技而去伤害小动物,去破坏森林,去污染河流。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谨记。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4现代社会,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已经数不胜数了。电视、电脑、网络、手机等等。这些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须品,我们的生活生存都离不开它们。
以前,人们给远方的亲人或者朋友表达思念,表示问候时用的都是古老的信封和笔,往往要几天,几十天的时间才能将信送给远方的亲人或者朋友。这样不仅慢,还特别容易将信丢失了。
而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只需要打开电脑,手机,在上面敲几下键盘,就可以将一封信用几秒钟的时间,发送给远方的亲人和朋友。
互联网把我们各个地区,各个国家都连接成了地球村。
从前的人们没有网络,手机,电脑,每个人的手上都像是拿着一块砖头,俗称“大哥大”。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也在跟着时代进步,渐渐的演变成了“bb机”,“小灵通”……
手机上的功能也变得多了许多。原来的手机只可以打电话,现在的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用手机支付,可以用手机玩游戏,还可以用手机链接宽带。
在手机上可以享受冲浪,例如:愤怒的小鸟,和平精英等。有些手机还有gps功能,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知道你的位置,只需要打开手机定位功能就可以了。
不仅这些功能,手机还可以实现视频聊天,如果要给朋友打电话,启动视频聊天,就可以通过手机看到对方在干嘛,做上面事情,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生活也在进步。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5时代在改变,科技也在改变,科技让生活方便,让祖国更加强大。
中国的变化是世界瞩目的,从“复兴号”运行到“蛟龙”入海,再到C919起飞,由从前的土路到现在的柏油路……
前些阵子,我回了趟老家,在去的时候,我坐车上看风景,到了老家的县城里,我眼前一亮,那一条长龙——铁路正高高屹立在天上。那坚固的地基,挺立在铁路上的电线杆,一排笔直的铁轨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铁路线是一条宽广开阔的新柏油路,直通四面八方,这条似乎走不到边。这条路和两旁的田野,五彩缤纷的植物,绘成了一道大自然的图画。路上车辆高兴地奔跑着,似乎在诉说一个丰收之年,高粱弯下了腰,苹果红透了脸,花生伸展身体给秋天的老家增添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在想象中,忽然一列高铁从那铁路上开过,白色的车厢,“呼”的一声,高铁瞬间闪过,速度很快,这令全世界都惊叹的“中国速度”,高铁也为中国添上一张亮丽的名片,1952年到现在,从第1条铁路的建成到现在的“复兴号”通车,说明高铁的变化日新月异。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科技会再次闯出一片新天地。
11.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篇十一
这是《新地理:数字经济如何重塑美国地貌》中的一段描述。
这本书告诉人们,由于数字技术的驱动,未来不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是“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乔尔·科特金把这样一种技术驱动的趋势,称之为“逆城市主义”(anti-urbanism)。
意思是人类将来不是从乡村迁往城市。而是逆着由城市迁往乡村。
在工业化时代,城市之所以让生活更美好,是因为人们需要用集中的方式,规模化地配置资源,为此宁可承受较高的碳排放;但在信息化时代,由于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用分布式的方法,个性化地配置资源,生活更加环保。
作为以太网的开发者之一,梅特卡夫深知网络的特性,他发现,“网络的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
这一法则是对分布式,分散化配置资源价值的最早认识。而梅特卡夫本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实践了从集中模式向分散模式的转变。1990年,他离开城市,选择缅因州的乡村,作为安身之地。
梅特卡夫来到乡村,并不是由于他处在退休状态,相反,他仍在几家企业和非营利组织任职,还要撰写定期专栏。“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工作全由我自己决定。电子邮件帮了很多忙。”梅特卡夫说,“我可以在度假胜地工作与居住,想去城市的时候就去。为什么这成为可能?是由于联邦快递、互联网。这些改变了一切。”
当中国人一窝蜂涌进城市,并把城市化作为现代化标志时,在美国,乡村化已成为更加现代化的标志。而城市,已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像梅特卡夫这样的人,在美国不在少数。到1997年,50%以上的美国人已住在城市之外。这意味着“美国基本已不再是传统上的城市国家了”。塞缪尔发现:30年前,郊区的家庭比城市多25%,而今天,则多出75%。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实际已不是城市,而是郊区了。因为60%以上纽约人在郊区。一项针对郊区员工的调查显示,有3/4的人声称他们的生活几乎不受发生在纽约的任何事情的影响。
梅特卡夫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值得思考。判断什么让生活更美好,是城市,还是乡村,一念之差,意味着现代化取向的天壤之别、碳排放的天壤之别、经济走向的天壤之别。
城市之所以好的那些理由,正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工业化时代,人们居住在城市,有利于集中供水、供电、供气,有利于商业集聚,有利于文化交流。
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集中比分散更有效率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原子化生存中真正不可替代的,只剩下厂门到家门间的直达物流配送,其它都可以州比特的形式高效能地进行。
正如科特金说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人们会形成一种观念:我们必须与之联系的井不是地理位置上的邻居,而是那些与我们共享生意、文化和其他利益的人。”互联网已经把城市化的好处实现了,以虚拟方式同样可以做到拉近共享生意、文化和其他利益的人。
人们的习惯会是逆城市化的妨碍吗?让我们来看事实。
逛商场的习惯,是一些人认为物理商场不会消失的主要理由,但这种情况会发生变化,其速度要比想象的快得多。
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调查,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约一半的美国人认为购物是他们希望能尽可能回避的“令人不快的琐事”;35岁以下的这种人升到55%。另一项调查显示,56%的消费者希望进一步减少他们购物的时间。德勤的零售专家切巴克说:“如果我去逛街,可能得到劣质服务,那是一种糟糕的经历,而我越来越能够在电脑上获得更好的信息和服务。”今天35岁以下的中国人,许多都已习惯了网络购物。对于他们来说,“拇指经济”——指动一动拇指,就可以从手机上发出购物指令的经济——是可以期待的。
与中国当前一样,美国建设物理商场的速度仍然有增无减。
但专家已经预警其中包含的“灾难性”的风险。博萨克估算,如果一个10000平方英尺的商店,仅仅有6%的业务流向网络销售,结果可能导致商店利润下滑50%,以及经营场所月租金下降17%。甚至作为第一次流通革命标志、被推荐给中国未来学习的连锁经营,也不能幸免于难。
一个不祥之兆是,堪萨斯城一半以上的闲置零售空间来自废弃的大规模折扣连锁店。尼萨恩估计,仅食品上网一项,就会让美国4.5亿至5亿平方英尺的土地闲置。
美国人的警告对中国也适用,将来电子商务导致大量物理商场的闲置,“对市,镇村的影响绝不是不足挂齿,可以一笑了之的小事”。中国大建土木正在历史的兴头上,他人的弯路值得重视。
中国发展到现在,到了一个可以从商业文明高度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
现在最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已经到了从城市化到乡村化复归的时代。
中国看到别人以前搞城市化,我们是否也一模一样来一遍,建成后再学“重塑美国地貌”一样推倒重来;中国有没有可能利用信息技术,将城市化高效方便,与乡村化的灵活环保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融合之路?
在数字经济本来已经有重塑国家地貌机会的今天,非要按老的地貌先建设一个,供将来推翻,其中的弯路和浪费,加一起说不定够建世界上一个大洲了,而且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从文明和历史角度,应该想透“城市到底好在哪里”这个问题,不要人云亦云,国云亦云。
科特金这本书提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3至4世纪,人们普遍存有逃离城市,享受乡村的价值取向;美国建国理念起于“对英国都市的反叛”:“乡村生活优于城市生活的观念塑造了美国。”例如托马斯·杰斐逊就明确表达过这样的理念。
中国古人也多以重返园林为终极梦想。例如,著有《随园诗话》的袁枚,在江宁知县任上买下“大观园”后,曾说:“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月至焉,二者不可得兼,台官而取园者也。”说明从人性本能上,人们是喜欢自然更甚于城市的。
12.困难,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十二
自从2002年上海获得世博会主办权以来, 许多中国建筑师有幸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世博场馆的设计与建设中;世博会举办期间, 不少建筑师也都去亲身感受了世博会的盛况。可以说, 本届世博会以其众多富有创意的建筑吸引中外建筑师前往参观, 它既是全球前卫建筑师展现创意的舞台, 也为建筑界奉上一场建筑艺术的视觉盛宴。然而, 当建筑师以更具敏锐度的观察力亲身参与了世博会时, 学习与感悟场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的同时, 也会为世博会形式与内容的因果关系而困惑, 也会追问信息时代世博会的真正意义何在?也会慨叹城市是否真的会让生活更美好?诚然, 传统意义的世博会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已经蜕变为更具精神意义的一个事件、场景、盛会和情境。尽管其功能性、实用性、有效性一再遭受质疑, 但科技与创新的精神主旨却不曾改变。物质意义的世博会渐行远去, 而概念意义的世博会将何去何从?这自然不是建筑师可以解答的广义命题。然而, 让建筑师欣慰的是, 创意已成为世博会展出的无形展品, 创意在当今生活中无处不在。
或许, 我们应该说:“创意, 让生活更美好。”
更好的城市, 更好的生活
——从上海世博建筑看各国文化与当代审美倾向
李文军
万德文脉国际建筑设计 (都料建筑) 合作人兼主创设计师
德国巴伐利亚州建筑师协会会员
2010年9月, 我终于参观了世博园。与德国留学期间参观过的汉诺威世博会 (EXPO 2000) 相比, 规模和内容都大相径庭。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而我从北京到上海参观世博也正值京藏高速严重拥堵、北京市内路网几乎全线瘫痪的当口, 不由得让我怀疑城市是否真的让生活更美好, 也许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样的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 而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英文恰恰包含了这个意思——更好的城市, 更好的生活。
三天的参观主要集中在欧美展区和城市最佳实践区, 作为建筑师, 我对世博会的建筑和展示空间可能比对各馆内展示的内容更感兴趣。因为每日几十万的游客在偌大的世博园和数以百计的展馆中穿行, 吸引他们的首先是新颖的建筑, 其次是展馆内的视觉体验。真正展示的内容不可能冗长和过于繁杂, 必须是浓缩的精华, 并且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一方面游客需要参观更多的展厅, 另一方面各展厅也不希望游客驻留时间太长而阻碍了更多参观者的进入。也正因为如此, 各国希望通过与众不同的建筑造型或是展示空间诠释本国的文化、理念或是技术, 为参观者带来最有特色的体验和感受。
封闭与开放
一般展馆都是相对封闭的, 便于遮风避雨、便于参观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展馆内部营造的环境上。而一些展馆是半开放或是完全开放的, 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热爱大自然或是对世界开放的态度。例如, 瑞士馆模拟特有的山地特色, 参观者可以通过步行或坐缆车到达顶峰, 那里唯一一个封闭的小型影厅滚动播放180°的阿尔卑斯山的景色;而其他的展示内容, 都被安放在有如蜿蜒山径的露天道路一侧的望远镜内。荷兰展馆则完全开放, 体现出这个国家自航海时代以来对世界的完全开放, 并且展馆本身也沿袭了荷兰一贯大胆尝试的传统——从2000年的“空中花园”到这次的“空中之家”, 展馆没有一点室内部分, 参观者犹如行走在布满展品橱窗的空中街道, 而地面部分则是有成群“牛羊”的绿地——儿童乐园。
许多展馆融合了一些开放性元素, 如卢森堡的屋顶平台、法国的中庭和首层架空、丹麦馆在室内外穿插的环形参观路线等, 这些露天区域同时形成了各展馆的公共休闲区。瑞典、意大利等展馆则通过不同体量之间的玻璃连接体实现了馆内外场景的互动, 同时也缓解了参观者连续参观时的疲劳。
也有许多展馆是完全封闭的, 例如西班牙、美国、芬兰等展馆都拥有三个以上连续封闭的展厅。如果说西班牙馆是通过现场女斗牛舞者和巨大的婴儿模型活跃了展示气氛, 那么挪威馆则靠布展和影像展现了理想的北欧未来城市。美国馆虽然有克林顿夫人、奥巴马对参观者的寄语, 有能感受刮风下雨的高科技影院技术, 但其限制参观者走动、如上大课般一段段看电影的方式, 实在太呆板。当然封闭展馆也有如非洲综合馆一样的大型展馆, 许多国家的展台和手工艺展台混在一起, 犹如集市;或是如克罗地亚、蒙古的独立小馆, 依附其他展馆, 室内只有一个多媒体展示或是一个纪念品商店。当然封闭型展馆与开放型展馆相比, 一个重要优势是在上海炎热的夏季为参观者提供了空调展厅。
造型与体验
记得10年前德国大学的一位教授曾比较过美国和德国的建筑, 他认为前者注重外形, 是用来看的 (例如盖里的建筑) , 而后者注重内部空间, 是用来走的。但此次德国馆、奥地利馆则似乎证明德语系国家在多年“造型还是体验建筑”的争论中找到了答案。从介绍各州的“峡谷”到介绍节能环保理念的绿色坡地, 再到架在空中的室内各展区, 建筑造型亦如其内部流线, 而精工细作的织物外表面看似高科技的金属板。从德国馆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近年来在德国陆续建成的柏林犹太博物馆、慕尼黑宝马世界中心和斯图加特保时捷博物馆的影子, 并且这种风格似乎越来越成熟。而相比之下这次的美国馆, 却像是上世纪90年代的德国建筑——规整、严谨、高质量却没有特色, 仿佛一个科研中心。
造型与体验结合得很好的展馆还有贝壳般的奥地利馆、环形的丹麦馆、“冰壶”芬兰馆等。而英国馆的“海胆”只能算是纯以造型取胜, 虽然它拥有开阔的露天场地, 但不能算是体验建筑。建筑造型值得一提的还有世博文化中心、沙特阿拉伯馆和日本馆 (个人认为有些丑陋) , 以及后面要提到的几个建筑外立面独特的展馆。而强调体验的展馆有上面提及的瑞士馆、荷兰馆, 以及俄罗斯馆内部的童话世界、城市未来馆等。当然只要展馆的面积足够大, 一般都会安排一定的参观流线, 但体验建筑强调的是非常规空间或空间变化所带来的感受。
外皮与材料
这次世博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建筑外表皮的设计:许多建筑都是临时性建筑, 方整的建筑易于施工拆卸且成本低, 因此有特色的外皮成为各国展示特色的着手点。除了贴大海报或画墙画 (非洲馆) ,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剪纸”, 例如俄罗斯、波兰、韩国, 其中俄罗斯馆外部12个附着体顶部的镂空花纹使人联想到传统的俄罗斯服饰, 而韩国馆外表面则是由韩文字符和镂空字符组成。
许多展馆还采用了最经济、环保的纯天然建材装饰外表面。西班牙馆用天然藤条将外墙编织成一个“大篮子”, 马德里案例馆利用细竹竿作为外遮阳窗扇的材料, 而葡萄牙馆则用当地盛产的软木制作的薄板作为方形展馆的外立面材料, 挪威馆采用木头、竹子的合成板作为支撑柱和外立面, 而国内万科馆的表面采用了麦秸秆压制的秸秆板。
还有一些展馆采用了综合性的环保节能措施, 例如阿尔萨斯案例馆、伦敦案例馆、罗阿案例馆和汉堡案例馆等, 特别是前者的外墙面采用了绿植、太阳能板、流水等多种技术。而匈牙利展馆的外表面采用了木套筒格栅, 并布满了从上至下的细水管。
世博意义何在
最早的世博会是用来展示各国文化、艺术及工业、农业产品。而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 到底应该展示什么?第一届世博曾展示众多工业产品的英国, 这次仅仅展示了一些种子;偌大的美国仅仅在最后一个展厅展示了几个美国品牌;俄罗斯奉献的是一个童话世界;许多小型展馆更是只展示了一个几分钟的影像。
也许中国已经很强大了, 各国的各种产品不好意思拿来展示;也许是因为中国学习能力过强, 各国怕自己的产品展示后被模仿;也许是因为信息化、全球化使得厂家之间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媒体可以轻松获取技术、产品信息, 并取得联系。那么世博的意义呢?为文化、旅游业做宣传?比如意大利、法国展示的是美食、时装和艺术的影像, 然而这几幅画与几个模型远不会产生卢浮宫、美第奇或是梵蒂冈等任何一个博物馆众多藏品和历史建筑带给人的震撼。而且世界上许多著名景点是众所周知的, 也没有必要宣传——风景名胜需要的是身临其境, 不是影像所能展现的。
那么更多的可能是政治意义, 对于新独立的国家和不为人知的国家的意义尤为重大:卢森堡国家虽小, 但它的世博展馆却和其他国家没有区别, 建筑甚至是通体铸铁;冰岛金融危机后国家破产, 但依旧可以登上世博舞台;立陶宛、乌克兰、白俄罗斯可以与俄罗斯同台竞技;非洲馆内一些不知名的小国家也会让人驻足, 许多黑人总统的照片被悬挂在侧墙上被介绍给世人……但发达国家的参与如今似乎只是象征性的——在世博上有一席之地, 有一个代表本国形象的建筑。对于它们来说, 世博也许已经演变成了一个世界“展示建筑”博览会吧。
可能这次世博展馆、展示能够切题的还数北欧和西欧等一些国家的展馆以及这些国家的城市案例馆。除了建筑造型上所体现出的独特与诗意, 还能通过展示本国城镇日常生活的影像来宣传低密度和绿色城市所带来的宜居环境, 而这是工业化城市和国际化大都会都无法提供的。
浅析国际化背景下的建筑创作与方案深化合作
——2010上海世博会俄联邦国家馆设计后的一些思索
李宏利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上海意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米哈伊尔在设计誓师大会上说了一段诙谐的话:“在我们俄罗斯做大事的时候, 先是大家信誓旦旦, 接着忙乱一团, 最后奖励那些没做工作的人, 惩罚那些做了工作的人。”2010上海世博会俄联邦国家馆 (以下简称“俄罗斯馆”) 的工作就此进入了紧张忙碌而又焦虑的设计过程。
如今, 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已成功落幕, 俄罗斯馆作为众多“建筑奇迹”之一 (图1) , 赢得全世界的关注与惊叹, 这里离不开众多参与方的辛勤与汗水, 同时也承受了诸多的压力与争议 (图2) 。
概念性方案
俄罗斯馆的设计方案历经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个方案是经过国内的方案竞标选出了PAPER公司的原创方案 (图3) :12个塔楼包裹俄罗斯独特的民族图案, 隐喻高大雪山, 这个创意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实施设计;内部空间变化丰富, 采用错层处理, 以鲜艳的红色作为主色调, 象征着开放、自由的俄罗斯民族与热情的俄国人民。这个方案以架空的大玻璃盒子作为主要展示空间, 事实上难以满足展示的光线要求, 所以在随后的调整中进行了改动。
第一次大调整是由于俄方技术业主进行了深化设计。但是最后还是被取消了, 再次请出了原来的主创列翁和瓦莉莉娅的团队进行了第二次大的调整。
第二次大的调整恢复了原来的12个塔楼, 新增加了可动的金属鳞片并在最终的实施中加以实现 (图4) 。这次还增加了室内的大柱子展览空间及在其中盘旋的自动人行道, 整个空间感受十分新奇和富有创意, 但也引来诸多消防疏散安全的争议。
第三次大的调整是在施工图工作都基本完成后, 在俄方的坚持下进行的修改。外部的形体基本没有变化, 但是内部的大柱子和自动人行道全被取消了, 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展览特性的空间和流线。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说, 最终实施的方案符合展览的功能要求, 但是大大牺牲了概念方案的创意。
方案深化
俄罗斯馆概念性方案富有想象力与民族个性, 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同行的建筑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 建筑的表达功力也很深厚。
然而受工作模式差异的限制, 俄方创意建筑师在对于整体项目把握和时间掌握方面的差异给项目带来很多障碍。许多建筑效果较长时间停留在构想阶段, 倒排的工期又不允许任何拖延, 于是相应建构问题不得不在施工图收尾阶段才解决。例如, 塔楼上部纹理图案 (图5) , 在非规则几何体上切割更为复杂的图案纹理, 按照正常情况应及早确定样式进行构建思考与深化, 联系施工单位进行评测甚至实验与等比例模型制作。但是这些图案一直到施工图接近结束都无法提供。再如, 中心主体建筑外立面覆以鳞片状的可动表皮 (图6) , 俄方设计师希望鳞片能够有自由摇摆的效果, 深化设计中就发现许多细节问题:鳞片的材质和尺寸需要适合, 太小没有效果, 太大太重就会使摆动动力成为另一个问题;鳞片如何保持平衡并限制摆动幅度;如何增加刚度并尽量节省材料;如何解决动力问题……还有, 由于技术标准不同, 俄方最初的方案无法满足世博官方相应规定, 功能布局、交通流线、消防都历经多次调整, 有些问题甚至必须依靠上级主管部门才得以解决。协作中双方设计软件基础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国内普遍运用的建模软件, 俄方设计人员却从未使用过;而俄方默认的文件格式在国内却无法打开等问题比比皆是。
思索与感悟
随着建筑设计国际交流越来越紧密, 跨越国界的方案设计与项目施工日趋广泛。然而, 这却给方案深化、施工及多工种配合方面带来了新的课题。
对于方案创作者来说, 一个成熟的建筑师必须明白:除了创作前卫的造型及表达形式之上的构思理念外, 还必须研究建构的方式与材料的运用。如果缺乏对于材料、造价、工期及建构方式的考虑, 必定会给方案的深化工作与施工带来巨大的阻碍。
对于设计及施工单位多工种之间的协作工作者来说, 以往已经形成的配合模式需要针对全新的复杂的设计环境而相应改变——这不仅包含方案创作者与深化设计师内部图纸的提交和修改等, 还包含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单位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 各专业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需不断创新与实践新的方法, 磨合从地区、文化、语言到专业标准、行业规则、施工技术乃至操作软件、工作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
对于建筑行业上级单位与教育单位来说, 急需根据当今建筑国际项目的产生来制定相应可行的操作规范与教育模式。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升级工作。
总之, 当建筑设计还限于国内区域的时候, 基于相同的文化与技术背景, 建筑创作与施工交接尚可以应付一般的要求。但是随着建筑设计国际交流越来越紧密, 跨越国界的方案设计与项目施工日趋广泛, 给施工图纸绘制及施工过程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对建筑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设计师积极思索和应对。
成功著于细微
吴优德
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景观设计总监
当金色的焰火从卢浦大桥点燃, 为黄浦江两岸挂上了璀璨的星光, 每一束灯光, 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世博之梦, 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刻实现。184天的世博对于中国而言, 是民族的骄傲, 对于每位参观者而言, 是一场饕餮的环球之旅。
世博会之于设计师的意义
世博会为各个领域的设计师提供了展示才华、角逐高下的机会。历届世博会促成了许多新的设计思想和建筑风格的发展, 催生了许多世界级、闻名遐迩的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站在一名设计师的角度来关注世博、讨论世博, 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抱着学习的态度, 扛着相机去世博, 拍下令人欣喜和激动的瞬间, 当然也会用敏锐的专业视角去发现问题。
从环境景观看世博
初进世博, 被整个园区的气势磅礴所打动, 目不暇接的各个场馆和绚烂的灯光夜景都令人激动, 浦江两岸建起了120万m2的绿化带, 昔日浑浊的黄浦江水通过生物净化得以使用, 大烟囱变成了室外温度计, 这些改变都让人惊喜。但在这些夺人眼球的恢弘场景之外, 还有许多令人觉得遗憾的地方。
感触之一:缺乏整体立体空间网络。上海世博会有一条流光溢彩的世博轴, 给游客提供了一个在高处观赏世博场馆的游览线路。除此之外, 很少有让游客登高望远的地方, 只能从电视上观摩整个世博会的宏观场景, 未免有些遗憾。其实这个问题在选址之初就被议论过。2006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 无论是选址于丘陵地形, 还是空中缆车、客车的设计, 都创造了丰富的游览体验。而游走在上海世博园区内, 基本都是一览无余的平视空间, 偶尔在某个场馆内登高望远, 才会发现不一样的世博园区之美, 如果在园区内设置1~2条比较完整的空中游览系统, 会使整个游览体验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感触之二:暂时抛开饱受非议的施工质量不说, 世博园区在整个外环境空间的设计上缺乏人性化, 也许是将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了场馆建设上, 而忽略了外环境的营造。绿地大多集中在后滩公园等相对偏离场馆的区域。在园中, 不难发现人们喜欢停留在有水有绿的地方, 比如丹麦馆的小美人鱼池, 英国馆的草坪等。在场馆集中的地方, 休息区集中布置于广场上, 以座椅和遮阳伞为主的休息设施未免显得过于生硬。休息空间并不只是一个舒缓疲惫的地方, 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放松和精神上的释放。人性化的休息空间应该有草坪、遮阴蔽日的大树、或开阔或隐蔽的视野, 而不是暴晒在广场和人群的视线内。所以只有真正在细节处理上打动人心的, 才是成功的作品。
感触之三:展馆形式化大于内容。世博建筑的外观都是美轮美奂、创意无限, 但走进场馆基本上都是电影、照片、展品陈设这样的布局, 缺乏互动性和可观性。在众多场馆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意大利馆, 在简洁的建筑外观内, 充满了无限的惊喜和感动——丰富的空间层次、手工皮鞋的现场制作、法拉利赛车展示等环节, 给参观者带来触手可及的喜悦。场馆外立面带给参观者的是视觉享受, 场馆里面的内容才是真正抓人眼球、令人回味的记忆。
转机——关注世博后续发展
世博场馆拆除后, 园区将成为市中心最大的一块开发储备用地, 可以预见这里将成为世界一流发展商的逐鹿之地。在“后世博”时代, 黄浦江两岸的发展应在房地产开发的基础上, 恢复和保育滨江生态环境, 向市民开放更多的滨江线路。从单纯的利用空间到再生空间, 完成园区功能的华丽转型。
结语
世博改变了我们的城市面貌, 传递了科技创新知识, 提升了城市品质。希望我们能够借助这股东风, 从一个设计师和城市建设者的角度来继续关注世博园区的后续发展, 期待城市更美好的明天。
美好愿望下的探索
何思强
上海兴田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建筑师
世博会又称国际博览会, 学建筑的人都耳熟能详。“国际博览会”这个词总会让人回想起曾经的求学岁月——伦敦水晶宫、法国机械馆、巴塞罗那德国馆、筑波中心……一个个光彩的名字像一波又一波的浪潮, 冲击着当时坐在课堂里每一个专注的眼神, 激荡着每一颗充满好奇与向往的心灵。
然而当2010上海世博会的设计项目悄然降临的那一刻, 并没有因为曾经的梦想到来而感到过分的欢欣, 当手中翻动着满盖韩国字母的建筑方案文本、感叹着韩国顶尖建筑师丰富想象的同时, 内心也升起如何实现如此美好愿望的一丝愁绪, 因为有很多的常规需要去突破, 有很多的构想需要通过探索去实现。
普通的建筑设计项目, 可能只是一次例行的工作, 以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最终目标。而在接受世博韩国国家馆的设计工作以后, 一种异乎寻常的荣耀感和责任感被唤醒。众多参观人数的预估、临时性建筑的经济预算、紧迫的建设周期……每一项建设程序、每一处设计节点、每一个安全问题, 都把对建筑师职业素养的要求推向未曾有过的高度。
方案初期曾被交织穿插的建筑形象所折服, 也被复杂的空间组合所困惑, 一度无处下手。通过对照实物和计算机模型, 梳理空间关系, 再经过合理的分段, 形成由简单空间体量组成的庞大整体, 像庖丁解牛一样, 脉络清晰、有条不紊。等到每个部分绘出、整合后, 交付到施工后期, 也是每个构件、每个区段逐步建立, 像细胞一样生长、联接、加强、完善, 最后成为一个错综而有机联系的复杂建筑。这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的行进过程, 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 更需要积极的进取心, 才不至于在疲惫中退却。
钢结构不再仅用于单一的垂直承重, 还要充分发挥其轻盈灵活的特点, 架立起高效的空间整体受力体系, 承载起富有动感的建筑实体, 用充满感染力的建筑空间来传递信息, 传递出组织者、参与者、建筑师的愿望, 传递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种思想的心声。
材料的选择不能因循守旧, 必须考虑新材料运用的可能性, 也要让成熟材料的使用更合理。一贯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受到了挑战, 必须一切从实际使用和最终的效果出发, 尽材所能、各就其位、有机组合, 共同建立起充满活力又符合功能的展示与活动空间。
所有问题的妥善解决, 都依赖于有效的沟通, 此时的建筑学基础已不仅是一种工具, 更像是一种语言。交流不通过翻译而直接用简单的词汇和形象的手势, 似乎只有采用这种方式才能比语言更深入准确地表达和领会各自的意图, 建筑的实践活动在此时也兼起了沟通不同语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桥梁, 地域、习惯、好恶取向在此融合、升华, 这一细节表明的并不是这种表达方式的优越性, 而是一种充满真诚的态度和对共同目标追逐而产生的动力, 可以跨越隔阂, 让彼此的心走得更近。
可能经历过这样紧张而充满热忱的付出后, 我们在获得欣慰的同时也从中得到了一些领悟, 世博不仅仅是物质世博, 更是情感世博。每一个节点难题的解决、每一个安全隐患的消除, 都包藏着积极进取驱动下对人的关注和对生命的尊重, 蕴涵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内心向往和希冀, 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难抑内心的欣慰、真诚和期待, 通过深入人心的潜在的世博情结, 聚集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和平、对善意的渴望。
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年代, 我们可能一直停留在对辉煌的神往、对成功的追逐, 而今通过一项设计获得了一种进步, 把我们带回到对本源的探寻, 带回到设计工作真正的开端, 也将我们带入对人性有着美好追求的世界, 带入责任、执着和真诚的境地。
我们曾感慨于自己满腔的热忱, 但热情的宣泄只能发自于内心的向往, 却不一定引领自身走向正确的道路, 只有真正关注对人性美好的渴求、对生命毫不懈怠的尊重, 才会使我们脚下的路变得越来越稳健、越来越踏实。
当我们在写设计标语的时候, 在为奇思异想而绞尽脑汁无所适从的时候, 或迫不得已哗众取宠、迷惑他人的同时迷失自我的时候, 何不想一下我们所服务的人群?何不真正地从使用者的角度, 以尊重和科学的态度, 去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 去化解对立着的各个要素?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设计创作和构思的源泉。
我们会因为对生命的尊重, 不再对枯燥的消防措施抱怨和抵触;会因为对人性的思索和行为的研究, 不再为空洞的形式而浪费时日。我们带着热情的同时, 更关注应有的责任, 以发自内心的真诚, 去面对我们的创作。
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 过去的上海2010世博会给中国建筑师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直接接触、面对世界的机会, 也给了我们向国外建筑师学习和交流建筑理念、建造技术的契机, 检验了我们以往的设计成效, 更为自身发展、把握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课堂。
信息时代的世博会
刘文鼎
北京文鼎筑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
作为建筑师不去亲历上海世博会或许会留下遗憾, 就是怀着这种颇有业务学习意味的心态, 我在临近上海世博会闭幕的金秋十月来到了黄浦江两岸这块沸腾了数月的热土。对于建筑师而言, 世博会最大看点或许并不是展馆的展览内容, 而是展馆的设计理念、空间体验、新材料与新技术的运用以及整个园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平日多从专业视角来关注, 通过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文字、图片及影像获取了大量的世博会信息, 尤其是最具创意的欧洲区展馆早在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因而当身临其境时也没能感受到某种视觉震撼与冲击。感受到庆典般的欢聚氛围的同时, 也为照相机镜头很难捕捉到一个没有攒动的熙攘人群的纯净建筑画面而苦恼。出乎意料的是外国游客并不多, 上海世博会作为世界性活动、作为参展国和参观人数空前的一届世博会, 在世界公民参与度方面是否差强人意?那么各国展馆岂不仅仅成了中国国民了解世界的世界公园和世界之窗?我按预期设想徒步从欧洲区开始游览, 然后是美洲区、非洲区、世博轴、亚洲区, 再从亚洲区远端的日本馆折回, 已是夜幕降临, 在灯火阑珊的夜色中再返回欧洲区, 第一天浦东园区的行程即告结束。一度在游人如织的蛇形长队前望而却步, 终于打消了进德国馆、英国馆、荷兰馆、意大利馆等展馆一探究竟的念头。只不经意走进了短队的卢森堡馆和无队的越南馆, 卢森堡馆空间小中见大, 叠落的花墙沁人心脾;越南馆的单一空间里正在歌舞升平, 两馆均未见真正触动心弦的展品。第二天用大半天时间游览了浦西园区, 好在偏于一隅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因建筑学的专业意义较强而游客较少, 总算能够进“汉堡之家”、阿尔萨斯案例馆和法国罗阿大区馆参观, “汉堡之家”作为节能住宅在科技含量、产品品质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表现出德国制造的实用、严谨、理性、注重细节, 整座建筑并不是各项低碳技术的机械堆砌, 而是整体运作的完备产业系统。就这样, 逡巡于展馆之间的匆匆脚步为本次世博会之旅划上了还算圆满的句号。原定三天的世博会行程缩减为一天半, 想着赶紧在周末的游客狂潮到来前逃离这大都市, 于是去了上海西南60km外的西塘古镇。到西塘时正值黄昏, 被薄雾与炊烟蒙着的粉墙黛瓦映衬着河水中被船篙撑破的一抹斜阳, 景致是如此的闲逸、恬静、淡泊、清澈, 全无城市的繁忙、拥堵、喧嚣、躁动。不禁发问:城市, 真的能让生活更美好吗?
肇始于1851年的世界博览会可以说是工业时代的产物,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的主题是“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 尽管紧接着的几届世博会将艺术品、农产品、园艺品加入到展览内容中来, 但世博会的主旨还是在世界范围展示和推广工业产品。从第一次技术革命到第二次技术革命, 蒸汽机、安全电梯、电话、汽车、电视机等都曾经是工业时代世博会夺人眼球的视觉焦点。西方工业强国的国际化城市伦敦、巴黎、芝加哥、纽约等轮番成为世博会的举办地。可见, 工业时代的世博会是以展品的物质性、功能性、实用性、时效性为主要特征的。随着以电子信息业的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揭幕,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第三产业成为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 信息成为极具价值的非物质产品, 世博会也从“物质”的世博会向“意识”的世博会开始演变, 此时, 由于展品趋向无形, 展馆的有形开始被淋漓尽致地发挥, 展品失去了光芒与吸引力, 需要与众不同的展馆来弥补, 各种发达的传播媒介使展馆的建筑形象定格为具有广告效应的图片及影像, 展馆意象传递的信息意义已超出其作为建筑的功能意义, 展馆形象成为国家或企业的象征及标识, 其建构手段也成为高科技的宣言。此时, 展馆已不再是单纯的包容展品的容器, 已凌驾于展品之上成为世博园区里的展品, 从而使世界博览会有些像世界建筑博览会了。
细数历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及构筑, 恐怕我们只能列举出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埃菲尔铁塔、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等少数几例。而本届上海世博会出现了中国馆、英国馆、西班牙馆等众多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展馆以富于想象力的外观冲击人们的视觉, 同时也以其独特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阐释低碳的生活理念。信息时代新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甚嚣尘上, 创意作为比艺术更宽泛的范畴在当今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 前卫的展馆建筑都以表达创意概念、演绎创意主题实现自身价值。上海世博会无疑是当今世界新锐建筑师展现创意的实验场, 也为参观世博会的建筑师带来饕餮盛宴般的视觉享受。欧洲区展馆仍一如既往地引领着世界建筑的走向, 表现出先锋性与前瞻性, 可概括为抽象、动态、纯净、流体、塑性、折线等具有逻辑性与秩序感的形式特征, 以建筑形态与参观流线的整体化来叙述空间体验与理念。也有个别场馆不做表皮处理, 表现为简单的包装盒形式。罗马尼亚馆很像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科技馆, 与其他欧洲展馆形成强烈的反差。亚洲区展馆不少仍采取具象、象征、隐喻的形式表达, 有的直接采取民族传统形式, 也有的采取后现代主义手法, 多种风格的展馆并置形成迪斯尼式的群体景观及欢庆氛围。与韩国馆表现出的民族自信相比, 比邻而居的日本馆则显得低调内敛, 沙特阿拉伯馆的“大碗”盛满了财富, 澳大利亚馆柔和的大尺度似乎是幅员辽阔的国土标尺。在美洲区体验了加拿大馆的围院空间及其木栅与镜面的材质对比形成的强烈视觉感受, 又踱步于墨西哥馆的凉亭“树林”, 突然意识到此前还未曾在媒体上看到有关美国馆的报道及图像, 于是对美国馆有了更高的期待, 不期然地看到一座似乎在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商业建筑”, 那就是美国馆吗?从散发出商业气息的美国馆身上恐怕难以联想到艺术与创意, 但或许这正是美国人注重商业效率与实用主义做事态度的体现吧。与展馆光鲜亮丽的表皮相比, 展馆内的展品多少有些相形见绌, 这不由让人想到买椟还珠的故事。工业时代一件新机器的轰鸣足以引起全世界的巨大轰动, 已实现高度物质文明的信息时代不同于物质匮乏的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的世博会因而缺少工业时代世博会那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质展品。信息时代以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开放性为特征, 以信息的制造与营销创造价值, 信息时代的世博会也更侧重于展示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等抽象层面的概念, 其展品逐渐脱离了实体性, 而以图片、影像、表演、体验等传递的信息来实现民众、企业、国家等多级受众之间的相互交流。那么, 完成这种信息交流是否需要偌大的一座建筑呢?展馆的意象表达与其收藏的信息展品之间有什么关联呢?诸多漂亮的首饰盒真的有那么多首饰可以装吗?
信息时代的世博会比工业时代的世博会所承载的意义更为多元, 在国家与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均产生深远的意义与影响。上海世博会对于上海, 如同奥运会对于北京、亚运会对于广州, 是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史无前例的机遇。上海世博会从其申办、选址、筹建、开幕、运营直至闭幕, 一直作为中国的一个大事件在运作。史诗般的庆典需要一个尺度恢宏的大场景, 而主题宽泛的大场景需要大尺度的建筑。上海世博会5.28km2的总占地面积成为历届世博会之最, 为场馆建筑勾勒出大尺度的城市画框, 也谱写了大刀阔斧式城市改造运动的辉煌篇章。世博园区内联系各大展区的大尺度高架步行廊道为游客营造了空中观看展馆的全方位视野, 但烈日下的长距离步行也考验着游客的耐力与耐心。一座大尺度建筑可以在城市中总领全局, 形成统一的城市景观, 但多座大尺度建筑的并置则会导致景观的混乱和尺度感的缺失。有些场馆建筑已具有航站楼的超大尺度, 其布展内容果真需要如此大的建筑尺度吗?显然, 此时大尺度传递的宏伟、庄重、雄厚等象征意义已超出其作为建筑的功能意义。遥想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由密斯设计的德国馆, 其“少即是多”及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仅由长50m、宽25m的建筑尺度进行诠释, 展出的也仅有雕塑和几把椅子, 仍然以其小中见大和近人的建筑尺度成为建筑史上的经典佳作。尽管上海世博会的多数展馆都以其自身的科技建设手段表达低碳理念, 然而, 大尺度的建筑与大规模的建设体现的更加宏观的层面也确实做到低碳了吗?
【困难,让生活更美好作文】推荐阅读: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作文06-25
绘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0-17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满分作文06-29
爱让生活更美好初一作文08-21
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000字09-19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00字06-15
母爱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07-04
善良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00字07-24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大学语文作文范文06-22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作文700字左右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