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2024-1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精选10篇)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政府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包括传染病防治目标,并组织有关部门

共同实施。

第三条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有关部门卫生主管机构,在本系统内行使《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第一款所列职权。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传染病监测管理的责任和范围,由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卫生防疫机构,承担本系统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并接受本系统上级卫生主管机构和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管理的责任和范围,由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六条各级政府对预防、控制传染病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预防

第七条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防治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

第八条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铁路、交通、民航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的鼠害和各种病媒昆虫的危害。

农业、林业部门负责组织消除农田、牧场及林区的鼠害。

国务院各有关部委消除钉螺危害的分工,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集中式供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各单位自备水源,未经城市建设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与城镇集中式供水系统连接。

第十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

城市应当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场和污水、雨水排放处理系统等公共卫生设施。

农村应当逐步改造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公共生活用水的卫生管理,建立必要的卫生管理制度。饮用水水源附近禁止有污水池、粪堆(坑)等污染源。禁止在饮用水水源附近洗刷便器和运输粪便的工具。

第十一条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任何人均应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增加预防接种项目。

第十二条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适龄儿童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受预防接种。适龄儿童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

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补种。

第十三条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下列工作: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

第十四条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第十五条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科研、教学、生产等单位必须做到:

(一)建立健全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制度和人体防护措施;

(二)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程,对实验后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的样品、器材、污染物品等,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处理;

(三)实验动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六条传染病的菌(毒)种分为下列3类:

一类:鼠疫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艾滋病病毒;

二类:布氏菌、炭疽菌、麻风杆菌;肝炎病毒、狂犬病毒、出血热病毒、登革热病毒;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三类:脑膜炎双球菌、链球菌、淋病双球菌、结核杆菌、百日咳嗜血杆菌、白喉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破伤风梭状杆菌;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乙型脑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菌(毒)种的种类。

第十七条国家对传染病菌(毒)种的保藏、携带、运输实行严格管理:

(一)菌(毒)种的保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2.传染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篇二

一、单项选择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施行日期(B)。A.1989年2月21日 B.2004年12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C)为主的方针。A.治疗 B.控制

C.预防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C)修订的。A.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B.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C.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B)。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B)种。A 35 B.39 C.40 6.流行性感冒属于(C)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B)类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8.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麻风病 C.肺结核、百日咳

9.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是由(B)进行。A.各级各类卫生防疫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 10.(C)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居住人员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11.(B)在治愈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A.传染病病人 B.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C.疑似传染病病人

12、(C)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

A、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3.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A)的传染病预防工作。A.本单位

B.责任区域 C.本单位和责任区域

14、(A)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B、医疗机构实验室 C、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

15.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B)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A.采集、运输 B.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 C.保藏、使用 16.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B)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A.国际

B.国家

C.地方

17、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A)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18.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C)

A.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 B.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

C.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19.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C)报告。

A.政府卫生部门 B.公安部门 C.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 20.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法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必须(A)。

A.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B.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向当地政府报告疫情

C.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立即对病人进行观察治疗,并报告附近医院

21.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予以(C)

A.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 B.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C.隔离治疗

22、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C)。

A、无害化处理 B、消毒 C、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23.同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由(B)负责。A.各级政府 B.县级以上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 C.各级政府卫生防疫机构

24.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C)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 的公益宣传。

A、卫生行政部门 B、电视台 C、新闻媒体

25、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A)的质量。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A、血液、血液制品 B、血浆、血液制品 C、血液制品

26、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A)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A、分诊点 B、诊疗室 C、专科门诊

27.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A)报经上一级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

A.县级以上地方政府 B.市级以上地方政府 C.省政府 28.“非典”主要通过(A)途径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

B.食用不洁食品 C.蚊虫叮咬

29、为防止甲类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C)制订。A、地方政府 B省级政府 C国务院

30、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控制疫情的需要,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的是(A)

A、县级以上政府 B市级以上政府 C、省级以上政府

31、疫区封锁的解除,由(C)决定并宣布。A、国务院 B、省政府 C、原决定机关

32、必要时可对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的机构是(A)。

A.医疗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以上两个机构均有权 3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可(C)。

A.只许出不许进

B.只许进不许出

C.实施封锁 34.紧急措施的解除应由(C)决定并宣布。A.任何人

B.任何机关 C.原决定机关

35、(A)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A、各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36、对乙类传染病中的(B),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B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7、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A)。

A、销毁 B、消毒 C两者都是

38、经检验,属于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食品,应当予以(C)。A、封存 B、消毒 C、销毁

39、目前,引起亚洲及扩散到欧洲的禽流感是由下面哪种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A)。

A、H5N1 B、H7N7 C、H9N2

40、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B)。A、1人 B、2人 C、3人

41、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竣工后,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的监测机构为(C)。

A、医疗机构 B、卫生监督机构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2、(A)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43、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由(A)履行。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44、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C)。

A、卫生防护措施 B、医疗保健措施 C、两者都是

45、单位和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C)。

A、赔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46、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C),根据情况予以公布。A、预报 B、警告 C、预警

4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违反了有关规定的最高可处(C)以下的罚款。

A.1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下

4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同时报告(A)。

A、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两者都是

49、(A)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5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构成犯罪的,应予以(B)A、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B、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CE)

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 艾滋病 C 炭疽中的肺炭疽 D 病毒性肝炎 E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2、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的传染病是(A B)。A、甲类传染病死亡的 B、炭疽死亡的 C 肺结核死亡的 D 乙肝死亡的 E 以上都是

3、下列哪些疾病是乙类传染病(ACE)

A 狂犬病 B 流行性感冒 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 麻风病 E 血吸虫病

4、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 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AB)A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 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E 血吸虫病

5、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 人或疑似病人时的报告时限(BE)

A 必须立即(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报告

B 城镇应于6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C 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D 应当在6小时内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E 农村应于12小时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ABCDE)A 隔离 B 控制传播 C 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 D 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E 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7、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者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

担下列工作:(ABC)A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

B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C 卫生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 D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E 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的行为,监督管理

8、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病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区进行调查(BC)A 监督检查 B 采集样本 C 技术分析和检验 D 疏散居民 E 做好治安

9、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ABCD),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A 早发现 B 早报告 C 早隔离 D 早治疗 E 早转运

10、(A B)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医疗机构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卫生行政部门 E 以上都是

三、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于 12 小时内,农村于 24 小时内向发病地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必须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理。

4、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5、《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6、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7、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8、对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9、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是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10、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判断题

1对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执行中,外交人员应享有豁免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性传播是世界范围内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6、通过吸入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空气和接触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器具感染。(√)

7、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8、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情况。(√)

9、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配合卫生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

10、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11、发生传染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可以宣布停工、停业、停课。(×)

1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

13、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1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15、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16、医疗机构不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17、医疗机构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并将病历资料复印件转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18、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可以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19、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0、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可不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五、简答题

1、传染源?

答:病原体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在体内生长、繁殖,然后排出体外,再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染给其他人或动物,这些能将病原体播散到外界的人或动物就是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

2、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

答: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

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 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3、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是什么?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4、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哪些不同?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3.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篇三

姓名: 职务: 得分:

一、填空题

1、新的传染病防治法已于 年 月 日经全国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于 年 月 日开始实施。

2、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 的方针,结合,管理,依靠,依靠。

3、传染病分为 类 类 和 类,其中甲类 种,乙类 种,丙类 种。

4、对乙类传染病中、和,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 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二、选择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4、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在缝合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E、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5、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B、麻疹、疟疾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6、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7、疫区是指:()

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8、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9、传染病爆发是指:()

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0、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三、简答题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篇四

(班洪乡卫生院)

姓名: 职务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

1、国家规定的传染病共有 种,其中,甲类 种,乙类 种,丙类 种。

2、规定在2小时以内报告的传染病是、。

3、医疗机构传染病的报告程序是、、、。

4、请列举5种以上乙类传染病。

5、需要分型报告的传染病病种是、、、、。

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

7、疟疾是靠 来进行传播,其治疗药物是。

8、疟疾分为、、,其中云南常见疟疾是。

9、报告法定传染病 或 病例临床医师应在法定时限内填写,并上报给本院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科通过 网上直报。

10、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依据是。

二、选择题(每题5分)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A、脑膜炎双球菌 B、肺炎双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杆菌

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A、显非化脓性炎症、腮管口红肿。B、腮腺管口红肿可挤出脓液。C、颌下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D、耳后肿大,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

4、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伤口已缝合,不必再处理 B、对伤口表面用碘酒、酒精消毒 C、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后在缝合 D、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

E、切开伤口,用肥皂水冲洗,碘酒酒精消毒,免疫球蛋白浸润注射

5、甲类传染病有:()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6、传染病流行是指:()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 C、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7、疫区是指:()A、发生传染病的那个村子 B、发生传染病的那个医院

C、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D、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已经传染到的地区

8、病源携带者是指:()

A、接触病原体的人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9、传染病爆发是指:()A、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多种传染病 B、短期内在一个家庭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C、短期内在局部地区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D、短期内在一个医院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10、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传染病防治知识测试题(答案)

(班洪乡卫生院)

姓名: 职务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

1、国家规定的传染病共有 39 种,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2、规定在2小时以内报告的传染病是 霍乱、鼠疫。

3、医疗机构传染病的报告程序是 诊断、填卡、复核、上报。请列举5种以上乙类传染病 乙肝、梅毒、淋病、疟疾、细菌性痢疾、肺结核、登革热、白喉、破伤风、炭疽等。

11、需要分型报告的传染病病种是 乙肝、梅毒、疟疾、肺结核、炭疽。

1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 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13、疟疾是靠 伊蚊 来进行传播,其治疗药物是 氯喹伯喹。

14、疟疾分为 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其中云南最常见的疟疾是 间日疟。

15、报告法定传染病 疑似 或 确诊 病例,临床医师应在法定时限内填写 传染病报告登记卡,并上报给本院预防保健科 负责人员,预防保健科通过 审核 网上直报。

16、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依据是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三、选择题(每题5分)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D)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是:(A)

3、流行性腮腺炎表现为:(A)

4、被犬咬伤右小腿,伤口深,咬伤面积大,在当地行伤口缝合,此时对伤口最好的处理方法是:(E)

5、甲类传染病有:(A)

6、传染病流行是指:(C)

7、疫区是指:(C)

8、病源携带者是指:(C)

9、传染病爆发是指:(C)

5.传染病防治法 篇五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第四章 疫情控制

第五章 医疗救治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八条 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国家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国际合作。

第九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有关制度,方便单位和个人参与防治传染病的宣传教育、疫情报告、志愿服务和捐赠活动。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第十条 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医学院校应当加强预防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对在校学生以及其他与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和培训,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第十一条 对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助、抚恤。

第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建设,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水利、林业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组织消除农田、湖区、河流、牧场、林区的鼠害与血吸虫危害,以及其他传播传染病的动物和病媒生物的危害。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十六条 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使其得到及时救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传染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第十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

(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

(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

(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参与并指导对暴发的疫情进行调查处理,开展传染病病原学鉴定,建立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

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

(五)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的传染病预警后,应当按照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第二十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第二十三条 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禁止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负责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售、运输。

第二十六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七条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第二十八条 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计划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应当事先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设专人负责工地上的卫生防疫工作。工程竣工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第二十九条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

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的单位和生产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第三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军队医疗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发现前款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报告。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三十二条 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互相通报。

第三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接到甲类、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或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对疫情报告进行核实、分析。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行政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通报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接到通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本单位的有关人员。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全国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

毗邻的以及相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互相通报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以及监测、预警的相关信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第三十六条 动物防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

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法的规定负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

第三十八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第四章 疫情控制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第四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二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三条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第四十四条 发生甲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十五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国务院有权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集人员或者调用储备物资,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紧急调集人员的,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合理报酬。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能返还的,应当及时返还。

第四十六条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

第四十七条 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应当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第四十八条 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派的其他与传染病有关的专业技术机构,可以进入传染病疫点、疫区进行调查、采集样本、技术分析和检验。

第四十九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供应单位应当及时生产、供应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必须优先运送处理传染病疫情的人员以及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第五章 医疗救治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的建设,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传染病医院。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一)对下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本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职责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及其生产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对饮用水供水单位从事生产或者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

第五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被检查单位和传染病疫情发生现场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本。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五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发现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如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可以采取封闭公共饮用水源、封存食品以及相关物品或者暂停销售的临时控制措施,并予以检验或者进行消毒。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应当予以销毁;对未被污染的食品或者经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应当解除控制措施。

第五十六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应当不少于两人,并出示执法证件,填写卫生执法文书。

卫生执法文书经核对无误后,应当由卫生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卫生执法人员应当注明情况。

第五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其工作人员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及时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或者不履行职责的,应当责令纠正或者直接予以处理。

第五十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举报违反本法的行为。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九条 国家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工作的日常经费。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确定全国传染病预防、控制、救治、监测、预测、预警、监督检查等项目。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给予补助。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流行趋势,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项目范围内,确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监督等项目,并保障项目的实施经费。

第六十一条 国家加强基层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扶持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城市社区、农村基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经费。

第六十二条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六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储备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以备调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第六十四条 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通报、报告或者公布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二)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传播时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

(四)未及时调查、处理单位和个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的举报的;

(五)违反本法的其他失职、渎职行为。

第六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

(二)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未主动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或者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未及时进行分析、调查、核实的;

(四)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依据职责及时采取本法规定的措施的;

(五)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第七十条 采供血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动物防疫机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通报职责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经营单位未依照本法的规定优先运送处理传染病疫情的人员以及防治传染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由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取得许可证的,原发证部门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三)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的;

(四)出售、运输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未进行消毒处理的;

(五)生物制品生产单位生产的血液制品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已取得许可证的,可以依法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以及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未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管理,造成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的;

(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

第七十五条 未经检疫出售、运输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野生动物、家畜家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七十六条 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进行施工的,或者未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提请有关人民政府依据职责权限,责令停建、关闭。

第七十七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七十八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二)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三)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四)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五)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六)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虫病等。

(七)自然疫源地:指某些可引起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八)病媒生物:指能够将病原体从人或者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的生物,如蚊、蝇、蚤类等。

(九)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十)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十一)实验室感染:指从事实验室工作时,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十二)菌种、毒种:指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菌种、病毒毒种。

(十三)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十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十五)医疗机构:指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页

第七十九条 传染病防治中有关食品、药品、血液、水、医疗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管理以及动物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本法未规定的,分别适用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八十条 本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完)

6.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考试试卷 篇六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凡在我院就诊的职业中毒、非职业中毒的患者,当班医生必须在几小时内向保健科或总值班报告。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2、职业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中毒事故登记本。A需要 B不需要

3、职业中毒患者,医生在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报告卡。A需要 B不需要

4、非职业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中毒事故登记本。

A需要 B不需要

5、非职业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报告卡。A需要 B不需要

6、农药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中毒事故登记本。A需要 B不需要

7、农药中毒患者,医生在向院里报告后是否需要填写农药中毒报告卡。A需要 B不需要

8、确诊传染病、三病、肿瘤的住院患者是否应在病志上注明传染病、肿瘤、三病已报、(或盖疫情已报专用章)A是 B否

9、疑似结核病人应同时填几张报告卡 A 1张 B 2张 C 3张

10、是否将结核转诊单交给病人,并告知病人在结核医院就诊时出示。A是 B否

11、无明显潜伏期的院内感染是指入院后多长时间后发生的感染。A 12小时 B 48小时 C 72小时 D 一星期

12、多少例院内感染属于院内感染暴发。A 3 B 5 C 7 D 10

1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在多长时间内上报到卫生行政部门。A 2h B 6h C 12h D 24h

14、医疗废物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在什么时间上报保健科或总值班。A 立即 B 2h C 6h D 12h

15、医疗废物分几类? A 3 B 4 C 5 D 6

16、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者容器达到容器或包装物的多少时封口。A 1/4 B1/2 C 3/4 D 2/3

17、医疗废物在暂存站存放的时间是几天? A 1天 B 2天 C 3天 D 4天

18、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几种类型?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9、医疗废物登记资料至少保存几年? A 1年 B 2年 C 3年 D5年 20、下列哪项不是无创通气的禁忌证:

A.胸部CT或X线发现有肺大泡B.气胸或纵隔气肿C.血压明显降低 D.休克纠正后

21、流行性感冒是:

A、消化道传染病B、呼吸道传染病C、虫媒传染病D、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22、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为: A、夏秋季 B、秋冬季 C、冬春季 D、春夏季

23、流行性感冒的典型临床表现不包括:

A、高热伴畏寒或寒颤B、头痛、肌痛、乏力C、急性热病容D、腹痛、腹泻

24、流行性感冒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C、病毒分离D、血凝抑制实验

25、鼠疫是我国法定 传染病。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二、判断题

1.禽流感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

2.人禽流感治疗原则与其他类型的禽流感治疗原则基本相同。()3.人禽流感患者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下降,血小板异常升高。()

4、霍乱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神经系统并发症。()

5、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先糖后盐,先慢后快,适时补碱,及时补钾。()

6、霍乱排菌期为1~5天。()

7、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多种不同的亚型,均可引起流感的大流行。()

8、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不耐热,不耐低温和干燥,√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敏感。()

9、流感的临床特点为急剧起病,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相√较轻。()

10、结核杆菌√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在无芽胞细菌中最强,耐高温。()

1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因90%发生于成年人,又称成人型肺结核。()

12、结核菌的检测中,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直接厚涂片阳性率优于薄涂片,为目前普遍采用。()

13、√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14、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5、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可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设备。()

16、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17、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18、人群√鼠疫杆菌普遍易感。

19、肺鼠疫患者胸部X线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20、人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21、禽流感不会跨种传播感染人类。()

22、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

23、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24、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毒√外界抵抗力较弱。()

2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传播。()

答 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A

5、A

6、A

7、A

8、A

9、C

10、A

11、B

12、B

13、C

14、A

15、C

16、C

17、B

18、C

19、C 20、D

21、B

22、C

23、D

24、C

25、A

二、判断题

2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15、×、√

17、√

18、√

19、× 20、√、×、22、√

23、×

24、√

7.畜牧兽医传染病试题 篇七

____________学院____________班(年)级课程 动物传染病学(A)卷

题目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1.List A diseases2.Gradient of infection3.传染源

4.Vertical transmission5.Endemic6.Quarantine7.预防接种8.Psittacosis9.Gosling plague10.Marek’s disease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将传染病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2.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猪痢疾是由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常发于__________年龄的猪,其主要病变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列举鸡的四种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鸡新城疫根据鸡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成年母猪发生伪狂犬病的主要临诊特点是________。A.运动神经中枢应激性增高,肌肉持续性痉挛性收缩;B.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症状;C.可发生流产、木乃伊胎儿、死胎;

D.突然发病、体温上升可达41℃以上,精神极度不良,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腹泻。2.猪瘟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于猪瘟病毒________。A.损害肝脏B.损害脾脏C.损害小血管内皮组织 D.损害肌肉组织

3.猪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与口蹄疫相似,易于混淆,简易的诊断方法是采集病料接种2日龄和7日龄的小白鼠,根据以下________结果判定为猪水疱病。A.2日龄和7日龄小鼠均死亡;B.2日龄小鼠死亡,7日龄小鼠不死;C.7日龄小鼠死亡,2日龄小鼠不死;D.2日龄和7日龄小鼠都不死。

总分

4.TGE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________月份。

A.1~2月份B.4~6月份

C.7~9月份D.10~12月份

5.猪水肿病的主要病变为________。

A.胃壁和某些其他部位发生水肿;

B.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

C.尸体严重脱水,皮下常有水肿,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

D.小肠后段弥慢性出血或坏死性炎症。

6.仔猪副伤寒常发生于________年龄阶段的猪。

A.1~4月龄B.1周龄以内

C.1月龄以下D.6月龄以上

7.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该菌根据菌落表面有无荧光及荧光的色彩,可分为三型,其中对猪具有强大致病力的是________。

A.Fg型B.Fo型

C.Nf型D.Fc型

8.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所以受重视,是因为________。

A.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B.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C.因法氏囊被破坏,造成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使鸡群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

D.造成严重的生长抑制,饲料报酬率降低。

9.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________。

A.喉头气管粘膜出血及坏死;

B.气囊炎,囊壁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C.鼻腔和鼻窦呈卡他性炎症,并有干酪样渗出物;

D.喉头或气管粘膜糜烂,并可能有干酪样假膜覆盖。

10.现从一新城疫疑似病例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经HA和HI试验鉴定为NDV,要进行最终确诊,必须通过________生物学试验鉴定病毒毒力。

A.MDTB.LD50和TCID50

C.MDT、ICPI、IVPI D.ELISA或免疫荧光试验

四、问答题(共60分)

1.列举鸡的三种重要的呼吸道传染病,简述其流行病学和病变特点以及实验室诊断要点?(10分)

2.列举3种引起猪腹泻的传染病,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如何进行防制?(10分)

3.根据口蹄疫的病原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特性,试分析口蹄疫难以控制和消灭的原因?(10分)

4.某大型种鸡场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一名主管兽医,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制定一套完整的传染病综合性防制措施。(15分)

8.疾控中级传染病考试题 篇八

刘勇 2009-04-21 10:05 点击此处邀请自己的同事或好朋友加入我们这个卫哞平台

传染病考试题、选择题

1.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行日期()

A、√2004年12月1日 B、1989年9月1日 C、1989年3月2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乙类、丙类

3.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鼠疫、霍乱 B、艾滋病、流行性感冒 C、√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淋病

4.医疗卫生机构对于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

A:√2、6、24小时 B、6、12、24小时 C、12、24、48小时

5.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传染病做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①早发现 ②早治疗 ③早隔离 ④早报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6.对疑似甲类传染病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

A、置之不理 B、在家中隔离 C、√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7.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伤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是()

A、食物中毒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传染病事件

8、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传染源为()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潜伏期感染者 D、慢性感染者

9、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

A、任何工作 B、任何与人接触的工作 C、√易使该病传染扩散的工作

10、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遵循()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A、救治 B、诊断 C、√预防

11、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应急处理指挥部,由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组成。

A、法院 B、√各级政府 C、军队

12、人禽流感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A√、起病缓慢 B、高热 C、头痛、乏力、全身酸痛

13、人禽流感预防措施不包括()

A、加强疫情监测 B、封锁禽流感疫区 C、对疫区周围5公里内的禽类进行强制性免疫 D、√对人类进行免疫接种

14、流行性感冒是()A、消化道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虫媒传染病

15、甲类传染病有()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禽流感、霍乱

16、下列不属于未及时报告的()

A、√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生产时间-诊断日期)<2小时

B、乙丙类传染病(除SARS和人禽流感):(报告卡生成时间-诊断日期)>24小时

C、未及时报告率:当月未及时报告数/当月报告卡数

17、报告乙肝实验室确诊病例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①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脏肿大、肝区痛等明显表现

②血清HBsAg阳性伴血清抗-HBcIgM≥1:1000 ③血清ALT(GPT)升高正常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18、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①性传播 ②母婴传播 ③血液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19、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时,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不填写家长姓名 B、报告未痰检(肺结核)时,用临床诊断来报

C、√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可不再进行报告

20、伤寒和副伤寒的传染源是()

A、病人 B、带病菌者 C、√病人和带菌者

21、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通常()

A、1~3 B、√14~46 C、47~52

22、()是霍乱患者的主要特征。

A、√腹泻 B、呕吐 C、腹痛

23、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以及其他暴发的传染病疫情时,接诊医生诊断后应于()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A、1 B、√2 C、3

24、人被传染禽流感的途径主要有()

①直接接触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经消化道感染;

②接触者皮肤有破损,经血液直接感染;

③病禽的羽毛可携带病毒,若有气溶胶的条件,可经呼吸道感染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25、人禽流感是禽流感的一种,是指由禽流感病毒()亚型中某些毒株在人群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①H5N1 ②H9N2 ③H7N7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26、下列病种中会出现杨梅舌的()

A、麻疹 B、风疹 C、√猩红热

27、报告丙肝实验室确诊病例时应具备的条件是()

①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脏肿大、肝区痛等明显表现

②血清ALT(GPT)升高正常值

③血清抗-HCV阳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28、下列属于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是()

A、√出血热 B、痢疾 C、伤寒

29、我国防治AIDS的方针是()

①预防为主 ②防治结合 ③综合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30、AIDS会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A、会 B、√不会 C、不知道

31、AIDS最重要传染源是()

A、HIV感染者 B、AIDS病人 C、√无症状的HIV感染者和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

32、霍乱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A、√水 B、食物 C、苍蝇

33、下列属于痢疾预防措施()

①对传染源的措施 ②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③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34、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消毒管理办法》中的第四、五、六、七、八、九条规定,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元的罚款。

A、1000~3000以下 B、3000~5000 C、√5000~20000

35、下列说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B、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C、√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但不必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36、下列说法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发病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漏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

B、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如发现传染病患者时,应按有关规定时限内报告,并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记录,保存期限3年。

C、√发现已报告病例诊断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报告人不必进行订正报告。

答案 A 11 B 21 B 31 C 2 B 12 A 22 A 32 A 3 C 13 D 23 B 33 C 4 A 14 B 24 C 34 C 5 C 15 A 25 C 35 C 6 C 16 A 26 C 36 C 7 B 17 C 27 C 8 B 18 C 28 A 9 C 19 C 29 C 10 C 20 C 30 B

三、最隹选择题 .哪一项 HBV 血清标志物反映乙肝传染性强A.HBeAg(+);

B.HBsAg(+);

C.抗-HBe(+);

D.抗-HBs(+).A)(2 .具保护作用的乙肝病毒抗体是(C)

A.抗-HBc ;

B.抗-HBe ;

C.抗-HBs ;

D.抗-S1 ; E.抗-S2.3 .缺陷病毒是指(D)

A.戊型肝炎病毒;

B.甲型肝炎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以下哪项不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重症化的指标(C)A.血清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B.胆红素突然明显增高;

C.明显的肝病面容、肝掌和蜘蛛痣;

D.突然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E.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5 .以下那一项不是急性重型乙型肝炎(暴发性肝炎)的临床表现(E)A.极度疲乏;

B.深度黄疸;

C.有出血倾向;

D.恶心呕吐;

E.大量腹水.6 .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肝炎肝功能重度损伤的指标(D)A.ALT>10 倍增高;

B.TBIL>85.5 umol/L ;

C.A/G ≤ 0.9 ;

D.凝血酶原活动度(%)71-79.7 .淤胆型肝炎的黄疸属于(B)

A.溶血性黄疸;

B.肝内梗阻性黄疸;

C.肝外梗阻性黄疸;

D.体质性黄疸.8 .淤胆型肝炎除血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外,临床症状特点为A.黄疸重,自觉症状重;

B)(B.黄疸重,自觉症状轻;

C.黄疸轻,自觉症状轻;

D.黄疸轻,自觉症状重.9 .哪种药物可用于乙型肝炎的的病原治疗?(E)

A.氧氟沙星;

B.利巴韦林;

C.吡喹酮;

D.氯喹;

E.干扰素.10 .导致 HBeAg 向抗-HBe 转换,但 HBV-DNA 在血清中维持阳性的原因是 A.S 区变异;

B.前 C/CP 区变异;

C.C 区变异;

D.X 区变异;

E.YMDD 变异.11.以下哪项不是慢性肝炎炎症重度活动的指标:(D)

A.ALT >10 倍增高

B)(B.胆红素突然明显增高

C.明显的肝病面容、肝掌和蜘蛛痣

D.突然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四、多项选择题

1.乙肝病毒复制的表现为(BDE)

A.HBsAg(+);

B.HBV DNA(+);

C.抗-HBs(+);

D.HBeAg(+);

E.HBcAg(+).2.患者,男性,发现肝硬化3年,近日出现发热、腹胀、腹痛,B超示:中量腹水。腹水常规:李凡他试验(+),比重1.019,蛋白25 g/L,细胞数600×10E6/L,多形核细胞80%。最可能并(C)

A 结核

B 肿瘤

C 自发性腹膜炎

D 肠梗阻 E 内出血

3.患者,男性,48岁,肝硬化病史2年,高蛋白饮食后出现睡眠障碍,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B)

A肝性脑病I期

B肝性脑病II期

C肝性脑病III期

D肝性脑病IV期

E 以上都不是

4.患者,肝硬化腹水,大量利尿后,出现四肢抽搐,查血气:pH 7.50CO-CP34mmol/LHCO 32 mmol/LBE+5.5尿pH 5.0PaCO 7 kPa血k 3.0 mmol/LCl 90 mmol/LNa 145 mmol/L诊断为(E)

A 肝硬化并肝性脑病

B肝硬化并呼吸性酸中毒

C 肝硬化并肝肾综合症

D肝硬化并代谢性性碱中毒

E肝硬化并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A HBV合并HDV重叠感染

B 急性重型肝炎 C 甲型病毒性肝炎

D 肝肾综合症

E 肝硬化并出血

下列病人都有肝炎的相关症状,请选择最可能的答案:

5.20岁,男性,喜食毛蚶,一周前突然发病,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肝区疼痛,尿色逐渐加深至浓茶色,实验室检查抗-HAV阳性。近日体温降低,巩膜皮肤出现黄疸,最可能的印象诊断是:(C)甲型病毒性肝炎

6.某患者,患有乙型肝炎多年,近日病情加重暴发型肝炎,检查抗-HDVIgM阳性,该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是(A)

7.29岁,女性,发病一周,巩膜重度黄染,肝界缩小,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血清总胆红素310umol/L,ALT200单位,凝血酶原活动度为19%,最可能的诊断(B)

8.男性,45岁,肝硬化伴腹水,利尿剂使用后仍少尿,血BUN18mmol/l,可能并发(D)

9.患者,男性,平素健康,昨夜晚饭后腹胀,2小时后呕血300ml,柏油样便3次,血压90/60mmHg心率112次/分。腹平软无压痛,肝未及,脾肋下2.0cm,最可能的诊断(E)

10.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病原理是E A 感染病毒的数量多

B 感染病毒的毒力强

C 机体免疫麻痹 D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

E 自身免疫紊乱

11.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出血倾向最重要的原因是B A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

B 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C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D X、XII因子减少

E 维生素K吸收障碍

12.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的肝功能改变是 A A 丙氨酸转氨酶值升高

B 血清胆碱脂酶活力升高

C 血清胆固醇值升高

D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 血清白蛋白值减少

13.重型肝炎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C A 增加肝脏营养

B 补充能量 C 减少氨吸收

D 减少肝细胞坏死

E 增加肝细胞再生

二.最隹选择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C)

A.病人

B.蚊虫

C.猪

D.鸟

E.鸡

2.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C)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

B.病原体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潜在性感染

E.显性感染

3.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3中凶险症状为(B)A.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B.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C.高热、昏迷、D.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E.昏迷、呼吸衰竭、高热

4.能作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的实验检查是(D)A.补体结合试验

B.血凝抑制试验

C.中和试验

D.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E.病毒分离

5.流行性乙型脑炎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变化的主要区别是(D)A.外观混浊度

B.细胞总量

C.细胞分类

D.糖与氯化物的含量

E.蛋白质定量 6.流行性乙型脑炎与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度的主要区别在(E)A.年龄大小

B.发病季节

C.意识障碍

D.脑膜刺激征

E.脑脊液变化

7.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死因(E)A.过高热

B.昏迷合并肺炎

C.反复惊厥

D.严重后遗症

E.中枢性呼吸衰竭

8.流行性乙型脑炎最常见的并发症(D)A.肺不张

B.败血症

C.尿路感染

D.支气管肺炎 E.褥疮

9.男性20岁,患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E)A.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B.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

C.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E.静脉滴注甘露醇

1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为(D)A.空气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传播

1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累及较少的部位是E A 基底核

B 中脑

C 桥脑 D 延脑

E 脊髓

12.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频繁抽搐的原因是A A 脑水肿,高颅压

B 脑实质细胞软化坏死

C 高热

D 痰阻后缺氧

E 低血钠性脑病

13.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极期阶段体温达40℃左右,昏迷,反复抽搐,但无呼吸衰竭,恢复期有运动性失语,该病人属于乙型脑炎的哪一型?C A 轻型

B 普通型

C 重型

D 极重型

E 暴发型

14.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脑疝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是D A 降温 B 肾上腺皮质激素

C 呼吸兴奋剂

D 脱水剂

E 镇静、解痉剂

15.10岁患儿,8月中旬因发热、嗜睡、头痛3天入院。体温:40℃,意识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缩小,颈软,膝反射亢进,巴氏征阳性。脑脊液无L色透明,细胞数0.1×10E9/L,中性粒细胞0.8,淋巴细胞0.2,糖2.77mmol/L氯化物120 mmol/,蛋白300mg/L,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数15×10E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25。应诊断为:D A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 结核性脑膜炎

C 中毒性菌痢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9.传染病疫情报告卫生监督 试题 篇九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第 1 题.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诊治地负责 A.√

B.×

答案:A 第 2 题.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A.√

B.×

答案:A 第 3 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A.√

B.×

答案:B 第 4 题.采供血机构发现HIV初筛阳性检测结果时,可以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A.√

B.×

答案:A 第 5 题.医疗机构应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A.√

B.×

答案:A 第 6 题.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年应向下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反馈上年报告的个案数据 A.√

B.×

答案:A 第 7 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现传染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报告时限内,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

B.×

答案:B 第 8 题.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类 A.√

B.×

答案:B 第 9 题.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二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A.√

B.×

答案:B 第 10 题.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A.√

B.×

答案:A 第1 1 题.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A.√

B.×

答案:B 第1 2 题.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

B.×

答案:A 第1 3 题.采供血机构发现HIV初筛阳性检测结果时,可以不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A.√

B.×

答案:A 第1 4 题.医疗机构应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A.√

B.×

答案:A 第1 5 题.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 A.√

B.×

答案:A 第1 6 题.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A.√

B.×

答案:A 第1 7 题.医疗卫生人员经当事人同意,可以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向社会公开 A.√

B.×

答案:A 第1 8 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A.√

B.×

答案:A

第1 9 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发现的确诊和疑似结核患者应当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报告 A.√

B.×

答案:B 第20 题.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周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 A.√

B.×

答案:B 单选题部分(每小题5.0分,共50.0分)第 1 题.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A.国家

B.省

C.市

D.县

答案:D 第 2 题.不属于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单位的机构是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医疗机构

C.采供血机构

D.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D 第 3 题.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A.国务院

B.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C.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D.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答案:B 第 4 题.发现以下的病原携带者,应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报告 A.霍乱

B.病毒性肝炎

C.梅毒

D.疟疾

答案:A 第 5 题.执行职务的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下列 类疾病时,必须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时限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A.甲类传染病丙人和病原携带者

B.乙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C.疑似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

D.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的病人

答案:D

第 6 题.《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以下 病需要分型报告 A.霍乱

B.流流行性感冒

C.梅毒

D.艾滋病

答案:C 第 7 题.个体或私营医疗保健机构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 罚款 A.100元以上500元以下

B.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

D.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

答案:A 第 8 题.下列不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流行性感冒

C.新生儿破伤风

D.病毒性肝炎

答案:D 第 9 题.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 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医疗机构

C.卫生监督部门

D.卫生主管部门

答案:A 第 10 题.传染病报告卡载明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A.疑似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

C.实验室确诊病例

D.阳性检测结果

E.病原携带者

答案:D 第1 1 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卫生行政部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

A.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B.5千元以下的罚款

C.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出的处分

D.停止1年职业活动

答案:C 第1 2 题.当前,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有 种 A.36 B.37 C.38

D.39 答案:D 第1 3 题.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丙类传染病病种 A.国务院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

D.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答案:C 第1 4 题.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 年 A.1 B.2 C.3 D.10 答案:C 第1 5 题.某校住校学生郑某感到不适,几天后确诊患病毒性肝炎。校医务室初步诊治,便安排其去市院住院治疗,并未引起注意。过几天后,又有郑某的同学、班主任教师、军训的军官相继发病。医务室负责人及管理学生的干部为此受到学校的严厉批评。对造成该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应当报告疫情者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是

A.行政处分

B.行政罚款

C.行政赔偿

D.民事赔偿

答案:A 第1 6 题.下列不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的是

A.流行性腮腺炎

B.流行性感冒

C.新生儿破伤风

D.病毒性肝炎

答案:D 第1 7 题.以下

是人畜共患法定传染病 A.霍乱

B.疟疾

C.痢疾

D.黑热病

答案:D 第1 8 题.个体或私营医疗保健机构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 罚款 A.100元以上500元以下

B.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

D.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

答案:A 第1 9 题.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当地 应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A.人民政府

B.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C.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构

答案:C 第 10 题.传染病报告卡载明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A.疑似病例

B.临床诊断病例

C.实验室确诊病例

D.阳性检测结果

E.病原携带者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 篇十

【发布文号】沪府发〔2003〕28号 【发布日期】2003-04-23 【生效日期】2003-04-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告

(沪府发〔2003〕28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防治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特通告如下:

一、对进入本市的乘客实行测量体温和填写健康申报表制度

1、凡抵达本市的飞机在着陆前,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必须如实填写健康申报表,并测量体温;对发热人员,应做好记录。飞机着陆后,由机组人员统一收齐健康申报表,交规定的工作人员。

2、凡来自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的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在进站、进港前,所有乘客和乘务人员都必须如实填写健康申报表,并测量体温;对发热人员,应做好记录。在到站后,由乘务人员统一收齐,交规定的工作人员。

3、本市各道口应当要求来自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的长途客货车及其他车辆的人员,填写健康申报表,并测量体温;对发热人员,应做好记录。

4、机场、道口、码头、车站均设置留验站,对经检测发现有发热、咳嗽等“非典”疑似症状的乘客,应予以就地留验观察,并及时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本市各类饭店、旅馆、招待所等在接受旅客入住登记时,要求其填写健康申报表,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对来自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的旅客,要集中安排楼层住宿,每日测量体温,并严密观察。如发现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要立即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类饭店、旅馆应当尽可能关闭中央空调,开窗通风换气。

进出上海的各个口岸和道口要严格把好大门,严防“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流入、流出,切断“非典”的传播源。

二、加强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的防范措施

各类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托儿所要继续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杜绝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和儿童进入。高等院校发现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应实施隔离诊治措施。对从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回沪的学生和儿童,应当在家观察两周;对家在外地的学生,学校要安排专门场所进行观察。市教委和各区县教育局要承担起检查督促的责任。

三、严格执行对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的消毒措施

对进入本市的飞机、火车、长途客货车、船舶、地铁、公交车辆、出租汽车等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和车站、码头、建筑工地的宿舍、学校、网吧、舞厅、卡拉OK、剧场、影院、商场等公共聚集场所,必须每天消毒,贴上消毒标记,注明消毒时间,保证通风换气。所在地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消毒防护有关规定的,卫生执法部门应责令停业整治。

四、严格限制举办大型活动

近期,本市各单位不再组织全国和跨省的会议,不举办人员聚集的大型活动。对已确定的大型活动,应取消或推迟。对于无法取消的大型活动,要制定预防“非典”的工作预案,由举办单位按规范要求落实防范措施,并报市卫生防病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

五、严格控制外出开会、旅游、考察活动

近期,本市各单位不组织外出开会、旅游、考察活动。各旅行社应停止组织去外省市的旅游活动。旅游主管部门和旅行社要劝告外省市旅行社,近期内不要组织团组来沪旅游。对从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返沪的人员,应由组织者统一安排医学观察两周,并向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各单位、各社区应积极劝告市民近期不要外出旅游或出差。凡从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旅游或出差返沪的市民,应向所在地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报告,并在家接受医学观察两周。

六、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防范

本市各医疗卫生机构、机场、海关、边检、码头、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一线工作人员,飞机、火车、船舶、长途客车等交通工具上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戴口罩上岗和其他必要的防护制度。

七、及时公布疫情,鼓励社会监督

继续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疫情动态,每周定期举行新闻发布会。

公布本市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热线电话,接受市民的报告。市民一旦发现社区内有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者两周内曾到过有“非典”病例发生地区的人员,应及时报告所在地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经证实为“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由所在地的区县政府奖励报告者。

本市各零售药店及工作人员对前来购买治疗发热、咳嗽药品的顾客,应当详细询问、了解有关情况,力劝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故意隐瞒病情并传播疾病的“非典”临床诊断病人或疑似病人,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力加强“非典”防治管理。

“非典”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区、县辖区内的单位不分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各区、县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各区县要做到组织落实、资金落实、措施落实。各区、县要准备一批房屋资源以备急需,用于隔离和医学观察;要保障“非典”防范的物资储备,维持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组织街道、乡镇对所在区域的单位进行本通告落实情况的检查。

有关物资生产供应单位应当做好紧缺物资的生产、储备,保证市场供应。对哄抬物价、私自涨价的,工商、物价部门要严格执法。

政府各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各负其责,落实本通告各项措施。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终止日期由市人民政府另行通告。

二○○三年四月二十三日

上一篇:文秘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下一篇:厨师的礼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