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教学计划

2024-06-16

感统训练教学计划(精选10篇)

1.感统训练教学计划 篇一

体育专业体操教学应用于感统训练的研究论文

1研究背景、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明确指出其培养目标为: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1]。因此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关键词为“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同时也为作为体育专业主干课程的体操教学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

自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家A.JeanAyres博士于1972年提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Theory),并据此研发出针对感觉统合失调(SID)儿童的感统训练方法以来,感统理论及其训练方法就被广泛地运用到国际儿童教育领域。而在我国,感统训练教育模式则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儿童教育活动。

1.2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根据感统训练方法、手段与特点,我国体育界有专家学者为此展开研究并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进行融入感统训练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一个问题由此产生,即:当前这些研究多是专家学者的个人研究兴趣,如何让更多的体育教师认识、接受、吸收感统训练并运用到常规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来?简而言之,感统训练如何在更大范围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得以实施?

“在教育领域中,行动研究不囿于某一学科的主张或某一种理论知识,而主动容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践问题、提高行动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特别重视实践者、实际工作者对实践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及经验”2]。该研究则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做的一次体操教学行动研究,同时该研究也旨在融合跨学科知识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体育专业体操教学内容的内涵化发展,由此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

2教学行动研究的实施

2.1实施对象

此次教学行动研究的实施对象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级入学新生,6个体操教学班,共120人。

2.2前期准备

(1)凝练相关感统理论:感统理论包括感觉统合基本知识(概念、内涵、发生机制等)、感统失调(表现、成因等)、感统训练(操作手段、遵循原则等),感觉统合理论涉及脑的功能发展、学习和学习障碍的`矫正3个层面[3]。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并非是对爱尔丝博士庞大感统理论的深入细致学习,而是抽取其教育理论之精华,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行动中。人体有视、听、嗅、味、触、前庭与本体7种主要感官,在体操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利用并有效发展的是后种,即: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的行动研究理论假设为:通过体操教育可以有效刺激人体触觉、前庭觉与本体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青少年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2)购置感统训练器材:感统训练有专门训练各种感官的教学器材,通过这些器材设计出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输入较强的感觉刺激,诱发顺应性反应,由此增强和改善大脑接受与输出信息的整合功能。根据此次教学行动研究,有计划性地购置了各种感统训练器材,包括万象组合、大滑梯、小滑板、独角凳、过河石、触觉球、大陀螺、A字架组合(含横、竖抱筒)、1/4圆、平衡板、跳条、17件体能训练组合、8件触觉平衡板等专用器材。

2.3实施过程

(1)理论导入:该部分以理论课的形式,对学生分别讲授了感统训练相关理论、感统训练器材介绍、体操教育与感统训练的相关性等,使学生充分了解感统训练融入体操课堂教学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等,为随后的教学行动研究奠定理论上的基础。

(2)感统训练器材的学习与使用:该部分主要集中在体操课堂教学前半部分(约15min),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各种训练器材的功能(如万象组合可以训练本体觉并强化精细动作策划能力、大滑梯小滑板组合可以刺激前庭觉与本体觉发展、触觉球可以有效发展触觉与前庭觉等)、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如大陀螺的转速控制、大滑梯小滑板组合的保护手法等)。体操教学时段为一学年共128课时,通过有计划地安排,实验班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感统训练器材的使用方法。

(3)运用体操技术动作拓展感统训练方法:该部分主要集中在熟练掌握某个体操动作或技术之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某个体操动作和技术如何促进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体操器材如体操垫、双杠、单杠、平衡木、肋木、跳箱、山羊、跳马等发展其他感统训练形式与方法,使感统训练与体操教学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与目的。如通过讨论,研发出“双杠两杠间四肢轮换攀爬”(有效发展前庭觉与本体觉以及手眼脚的协调)“单杠悬垂波浪摆动”(有效发展本体觉与前庭觉)“双杠横向滚动”(可以有效发展触觉、前庭觉与本体觉)等体操融合感统训练的练习形式,在丰富体操教学内容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精神。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下问题:该部分主要运用在体操教学考核环节,以课后作业形式,采取分组讨论、集体创编、成果展示的模式。通过该环节,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通过集思广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融入感统训练的体操教学活动。由于都市化进程的加剧与“小家庭“生活模式的形成,青少儿户外活动空间的锐减以及剖腹产儿童的增多,诸如“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空间结构与知觉障碍”“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触觉防御障碍”等问题日益增多,有效解决当前青少儿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感觉统合教育重要解决的热点。通过前期学习与训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融入感统训练的体操知识以此解决这些当下问题,无疑可以进一步拓宽学校体操教育价值并赋予学校体操教学的新视角与新途径。

3教学行动研究的成效分析

体育专业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的教学行动研究历时3年,涉及体操教学6个班级,参与实验学生人数达到120人。通过系统学习,参与实验的学生基本掌握了感统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并能富有创造性地运用体操动作与技术解决当前青少年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在解决“身体运动协调障碍”问题上,融合感统训练的体操练习方法,较之传统的感统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2012级学生于该学年(?)上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在实习的3所学校(初中)的体育课堂中,所有参与此次教学行动研究的学生,均能有意识地运用所掌握的融入感统训练的体操练习方法,创设出各种身体锻炼形式,在枯燥的体操动作学习中注入丰富的练习形式,极大地激发了任课班级学生练习体操的积极性,取得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有实习生为有严重“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的个别学生,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感统训练方案,获得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4结语

针对当前体育专业体操教学现状,有学者指出需要“树立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体操课程新理念,把‘通过体操练习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体操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4]。体育专业体操教学融入感统训练,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意义,不仅丰富了当前体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内容,而且进一步促使体操课程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当以矫治“问题儿童“为宗旨的感统训练,发展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感统教育活动时,当感统训练与体育教学两者之间存在教育价值的契合点时,体育教育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需要吸纳感统训练理论的精华,这既是对当前体育教育专业知识体系的一种扩充,也是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必然之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Z].教体艺[]7号,2003.6.19.

[2]宋虎平.行动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11.

[3]AyresAJ.Sensoryintegrationandlearningdisorders[M].LosAngels:WesternPsychologicalServices,1972.

[4]邓国忠.构建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体操课程新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9(1):101-103.

2.感统训练教学计划 篇二

“触觉刷”作为感统训练的常见器材之一, 它通过密集的刷毛给予孩子较强的触觉刺激, 可以降低触觉敏感, 促进感觉动作整合, 增强触觉刺激, 使孩子情绪得到稳定, 从而解决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 使其注意力集中, 安全感增强。但传统的触觉刷在专业性和功能性方面都有所欠缺, 经调研与分析, 我们在传统触觉刷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设计出集色彩、音乐、触觉体验于一体的“感统训练刷”。

一、触觉刷创新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专业性不强

在调研了多家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之后, 我们发现, 很多机构所使用的触觉刷外观、材质都不尽相同, 来源也很混杂, 很多机构使用鞋刷、按摩刷、梳子等作为触觉刷进行感统训练。触觉刷使用的随意性不仅存在材质安全的隐患, 也影响了感统训练效果。

2.功能单一

自闭儿童大都存在重复刻板的行为和感觉的异常等方面的障碍, 众多的研究表明, 对自闭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其动作协调能力、行为组织能力以及集中注意等方面的能力。然而在对患儿进行实际感统训练的过程中, 单一的感觉训练很难激发自闭儿童参与活动的意愿和维持持久活动的兴趣 (1) 。因此, 多功能趣味性的感统训练器材更加符合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走访上海、南京、常州等多地的多家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及进行网络商品搜索发现, 触觉刷虽然已经从最初单面的的刷毛过渡到正反两面均由柔软度不同的物质制成, 但仍旧停留在触压和按摩的功能上。我们希望对此加以改进, 增加听觉训练与视觉训练的功能。

二、感统训练刷创新策略的提出

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日常细节出发, 充分考虑到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 设计多功能感统训练刷, 将色彩、音乐、触觉体验融合在一起, 在唤醒儿童的触觉反应的基础上, 增加色彩刺激、听觉刺激, 促进其大脑的发展, 从整体上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1.刷头的触觉效果改进

感统训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的刷头产生的触觉效果不一样, 不同的阶段对刷头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使用感统训练刷的初级阶段, 为了避免患儿的排斥, 刷头宜选择轻柔的, 之后, 随着感统训练的次数增多以及患儿的适应程度, 逐步加强刷头的硬度, 刺激触觉体验。因此, 根据感统训练的特点, 设计了几款刷头, 具有不同的软硬程度和刷毛密度。

2.听觉功能训练

研究调查表明, 音乐除了是一般自闭症儿童较容易接受和处理的感官刺激外, 还有作用于多重感官的特性, 有利于自闭症儿童感觉统合, 可以协助他们加强专注力和记忆力, 促进学习。 (2) 同时, 已有的研究显示, 高频音乐可以促进低龄儿童的大脑发育, 音乐治疗中曲目所营造的音乐情境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听觉、视觉、触觉、运动等多重感觉体验。传统的触觉刷的功能主要停留在触压和按摩上, 而新型的感统训练刷的刷柄内设音乐播放装置, 在使用时可以配合刷头播放不同类型的高频音乐, 来刺激患儿的听觉神经。

3.视觉功能训练

儿童对色彩具有新鲜感与偏爱感。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儿童喜爱艳丽、明快的颜色, 尤其是对比明显的颜色。 (3) 色彩的变化可以加快大脑对周围的感知, 提升自闭症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敏感程度及认知程度。因此, 我们设计的感统训练刷主要通过多色彩的灯光变化产生不同颜色效果, 从视觉方面对患儿形成刺激, 以提升视觉训练的效果。

三、结论

针对自闭症儿童这样弱势群体的训练用具需要进行更多的设计调查, 然后针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满足功能要求。新型的感统训练刷由硬度不一的毛刷、音乐集成芯片、多色彩的灯光等部件组成, 兼具色彩识别、音乐治疗、触觉脱敏等多重功能, 能从整体上提高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摘要:感统训练是推动自闭症孩子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传统的感统训练器具——“触觉刷”存在的问题, 从自闭症儿童的需求出发, 提出了集色彩、音乐、触觉体验一体的感统训练刷的创新设计。

关键词:自闭,感统训练刷,创新设计

注释

1 刘建霞.综合干预理念下关于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93.

2 金月玲.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 2007 (1) :41.

3.感统训练让孩子更出色 篇三

“我们的孩子不是顺产的吗,又没有多动症和不正常的表现,为什么要参加感统训练?这是要练什么呀?”一听说3岁的儿子要去上感统课,冲冲爸不解地向孩子妈一连串发问。“孩子是顺产,也很乖,不乱闹腾,可是你没觉得他的运动能力不是很出色吗?” 对育儿颇有研究和投入的冲冲妈解释道,“你注意观察一下,你看他跑的时候是不是两个胳膊摆动不协调,一个摆动大,一个几乎不怎么动。”

听冲冲妈这么一说,冲冲爸连忙让孩子跑给自己看看,还真是和冲冲妈说的一样。“咱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呀?”冲冲爸有些担忧地问。“冲冲很正常,没问题。参加感统训练不等于孩子不正常。”冲冲妈自信地向冲冲爸声明,“我让他参加感统训练,主要是因为咱俩工作太忙,没太多时间陪孩子锻炼,冲冲平时交给姥姥带,姥姥的腿脚不好,总是担心孩子磕碰,所以一点儿不鼓励孩子多运动,时间长了,孩子运动能力发展比较弱,容易胆小、缺乏探索和尝试的勇气。让姥姥把孩子送到机构去参加一些器械训练,只当是让老师代替我们领着孩子做一些特殊运动了。” 冲冲妈说出了自己选择感统训练的初衷。

解密感觉统合&感统训练

“你跟我好好讲讲感觉统合是什么吧,它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冲冲爸虚心请教。“感觉统合属于心理学的一个理论,是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瑞斯基于脑功能的研究提出来的,她认为感觉统合是大脑无意识的一个过程,处理组织来自于各感觉器官信息,并赋予相应的意义,使个体做出有效的适应性反应。”看到冲冲爸有点迷茫的眼神,冲冲妈继续说道,“以你开车为例,当你在路上行车时,看到前方路口亮起了红灯,红灯就是一个信息被传送给大脑,经过大脑的分析、组合、加工统合后,给你的手脚下达了指令,你就会踩刹车、换挡、拉手刹,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我明白了,看来它对人确实挺重要。参加训练,除了能让冲冲运动协调之外,还会有其他收获吗?”冲冲爸继续问道。“感统训练不仅能够调整大肌肉、小肌肉的运动协调能力,达到手、眼、脑的协调,还可以对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平衡觉等诸多感觉提供刺激,孩子接收各种感觉刺激和反馈的过程,也是神经通道运行的过程,训练得越多,神经通道的运行就越顺畅,信息加工就会更有效,反应时间也会缩短,从而形成较好的感觉统合能力,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查漏补缺,孩子中招了吗

“生活中,还有其他影响孩子感统能力发展的因素吗?”冲冲爸不放心地问道。“国内的研究人员发现,引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有5点:母亲避孕药失败受孕、孕期感染、过期产及分娩期并发症;婴幼儿期的脑损害以及说话晚、尿床年龄大等因素会增加6~12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性;儿童体内儿茶酚胺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代谢失衡,以及体内微量元素含量与感觉统合失调有相关性;父母的健康状况差、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等也是引起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家庭因素;城市化生活让孩子与自然环境接触得少,活动空间缩小,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呵护,导致儿童所接受的各种感觉刺激大大减少,是引起儿童以后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原因。”“你说的最后一条,让咱们中招了,除了运动不协调外,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吗?”冲冲爸追问。

“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具体表现在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平衡统合失调及本体觉统合失调。视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阅读和书写时经常会出现跳行、跳字等现象;听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常常对老师或者家长的话充耳不闻,表现出注意力和记忆力差的特征;触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容易担惊受怕,有好动、不安等表现;平衡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常常不能准确判断距离和方向,做事协调能力差;本体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则常常出现动作不协调、口吃等现象。”

冲冲妈说明了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然后强调了相关原则:“单凭以上这些表现并不能妄断孩子就有感觉统合失调,如果有相应的表现,可以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确诊前,做家长的不能给孩子贴上‘感觉统合失调’的标签,即使医生确诊孩子存在相关问题,也不要把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而且,感觉统合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过程,虽然有些失调的情况目前在孩子身上是存在的,但只要进行有效干预,还是能够得到扭转的。比如一位朋友的孩子,看起来聪明活泼,但是脚底下没根,经常绊倒,还有点儿“傻大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就敢去尝试,身上没少磕破,医生认为这孩子存在轻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症状已经基本消失。所以,有问题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事情总会有转机。”

感统训练,孩子优质人生的基础

听了冲冲妈的话,冲冲爸深有感触:“看来,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想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感统训练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当个明白人,能发现孩子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打破对感统训练的认识误区,要完善就选感统。”

“是的,感统训练不仅具有完善孩子发展的作用,也是孩子优质人生的基础。”冲冲妈补充道,“感觉统合是一种基础能力,在感觉统合的基础之上,孩子会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建立其对自我的认知以及相应的自信,所以,要想孩子出色,感统训练确实是一个较好的备选项。只要我们不把这些当成压力和任务,让孩子体会和寻找其中的乐趣,时间就不会辜负我们的努力。”

(杜丽丽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后)

4.感统训练心得 篇四

作为一名感统训练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较快的进步,各方面能力能有较大的提升。有的孩子比较配合,训练起来比较积极,进步也比较明显。家长也会很开心,对感统也会充满信心,作为老师也很有成就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配合,有的孩子因为自身条件因素或性格因素或因为其他方面的因素总是不那么配合。训练一段时间没什么明显的进步。孩子也不想做训练,家长也对感统训练没什么信心,训练一段时间觉得没什么用就想停止训练。这时老师就会觉得身心疲惫,觉得付出没有回报,甚至也会对训练失去信心。从大的方面来讲,也会影响感统事业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呢?

首先要让家长对感统要有有一定的了解,感统概念的由来,感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感统器材的设计原理以及感统训练能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能力等等。只有家长对感统了解了,才会放心的让孩子去训练。老师还需要详细了解孩子成长的家庭史及周围环境,通过与家长或其抚养者进行详细深入的交谈,了解他们的育儿观念及方法。然后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甄别感觉统合问题是否存在以及产生的原因,帮助家长以更实际的态度看待和要求自己的教育和孩子,然后设计感觉统合训练方案,并提出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其他辅助方法和建议。老师还需尽力地指导儿童父母,帮助他们成为家庭辅助治疗师。

其次还要在儿童身上做功课,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导致每个孩子的状况也都不同。老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有的孩子纪律性比较好,也比较勤快,完全能跟上老师的课堂计划,老师就可以按照计划进行训练,就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因为肌张力不足不喜欢运动,对大部分项目都不感兴趣、这时课堂进行的就会比较困难。针对这样的孩子,必须把提高他对孩子的兴趣作为第一要务。比如我带过一个孩子特别怕做滑板爬,但是他对买卖水果特别感兴趣,我就抓住这一点,把八根小插棍(8圈是他的计划训练量)放在一端,然后让他滑滑板(对他说是开车)去每次运一种水果过来卖给我。(有时他会一次拿两根或三根,我就跟他说超载了,并扣了他的“钱”给他开了“罚单”,他就不会多拿了。)加入这个游戏之后,以前滑完三圈就死活不愿意做了,现在八种水果都卖完了,他却说还要做。(效果显而易见)有的孩子家里比较宠,什么事情都有家人包办,这样的孩子的动手能力,运动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都比较弱。感统训练有些动作和器材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有一个孩子因为手脚肌肉不协调,双跳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每次做到双跳练习,人都蔫了。多次跟我说,我学不会的,别让我练了。(已经完全失去信心了)我就先不让他直接练双跳,先学单脚跳,并在他跳的比较规范的时候及时的夸奖他(降低难度,提升他的自信心),然后让他看看别的同学学习双跳的过程,(让他对双跳的学习过程有个了解,降低他对困难的恐惧心理)。这样几节课下来,他已经有了一定的信心,不再那么抵触了。

5.感统训练教案 篇五

活动器材:跳床

活动目的:训练身体平衡感和协调性、触觉。

适用班级:

导入:语言动作音乐:将跳床分别相隔1米左右摆开,然后导师请幼儿站到跳床的中心位置。

活动过程:开始起跳:幼儿上到跳床上后,在床上双脚并拢跳跃,跳时小腿后屈,脚后跟踢向臀部。

按次序蹦跳:在原地按中心蹦、上跳、旋转跳的次序进行,导师在一旁示意与保护。

结束:器材归位:将跳床放回原位。

延伸活动:①接单球:幼儿一边蹦跳一边与导师接传单球。

②接双球:幼儿与导师各拿一个球,幼儿边蹦跳边与导师对传球。

③转方向:幼儿可顺时针转,也可逆时针转。

注意事项:①安全。

②只记蹦的数,不记接球数。

6.感统训练教学计划 篇六

感统这个词最早提出来时是针对那些有问题的孩子的训练方法,被称之为感觉统合失调训练。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指感觉的神经整合以产生适应性行为。既可以是多通道感知的整合,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本体感觉(位置与运动觉)等感知觉的整合,也可以是感觉与运动的整合。像听觉和视觉所接收到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整合在一起提供给孩子一些行为上的认知,或是一个动作上的反应。多通道的感觉之间是有相互影响的。对婴儿来说,通过各种感官来感知,是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从广义上讲任何活动都会促进感觉上的刺激,听音高,把东西拿拿放放、走直线、蹦跳等,除了列举一些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玩的感统游戏,我更想说的是给孩子什么样的感觉合适,多么丰富的感知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比较文静,他更喜欢语言的感受;有的孩子就喜欢在操场上蹦跳、跑步、跳高、跳皮筋。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和他们玩所有的游戏,喜欢的可以多玩几次,不感兴趣的可以玩一次就过了,让孩子去平衡地接受到这些信息,但同时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这样才是玩得开心。

聪明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的6条原则

1 在游戏中,把玩放在第一位。孩子自己喜欢,他就能够积极地参与这个活动。同样一个挑战,不同孩子的积极度是不一样的。任何一个活动首先是吸引孩子,让孩子很积极地参与,那么这个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2 游戏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孩子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如果孩子已经完全可以自由地走直线了,那这个游戏对他就没有刺激了。试着换成走平衡木,难度增加了一点点,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形成一个良性的刺激,那么这个游戏就发挥到作用了。

3 孩子主动做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孩子自己正在玩着什么,父母要用不断攀高的声音去打断他来做游戏,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切入点。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觉得有被动的感觉,那样很容易让孩子对这个游戏产生不好的心理。

4 父母也享受和孩子做游戏的过程。比如挠一挠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个游戏很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如果你挠一挠孩子,看到他高兴就接着再多玩一会儿,不高兴那这个动作就立即停止。在父母和孩子来来回回的交流中,家长通过感知孩子的动作和反应作出调整,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5 游戏中有进步,就要鼓励。游戏就是让孩子高兴地玩,每个孩子对一个游戏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最关键的是让他喜欢,他才会有兴趣坚持。就像走直线,有的孩子第一次就只能走5步,父母这时要给予鼓励,而并不是说别的孩子还可以走20步。如果明天这个孩子可以走6步了,就是一种进步。

6 和幼儿园活动互补。例如,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比较重视音乐,那么就有可能在运动的能力方面刺激不够,父母在家里可以丰富一下孩子运动方面的游戏。父母想办法让孩子比较全面地去接收感官的刺激。

第二部分:实操篇

眼睛、嘴巴、耳朵、鼻子、皮肤,都是宝宝进行学习、适应外界的最好感官。宝宝从出生开始,都在乐此不疲地看看、尝尝、听听、闻闻、摸摸,并以此飞速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让我们把家里变成感统训练营,让宝宝的感官享受奇趣而惬意的SPA,为生长储备能量!

1. 风儿轻轻吹

宝宝醒着的时候,妈妈可以俯身在他旁边,轻柔地呼唤他的小名,并轻轻地从嘴巴吹气。力量的大小刚好能让宝宝感觉到为适宜。在吹之前妈妈可以先在自己的胳膊上试试,以确定吹气力度大小。妈妈可以吹吹宝宝的头发,吹吹宝宝的眼睛,再轻轻吹吹宝宝的皮肤,让宝宝感觉到一种奇妙的痒痒的感觉。他会冲你嫣然微笑,那你就可以继续游戏了。如果宝宝皱眉头,那游戏可以随时停止。

效果:促进宝宝对微弱刺激的敏感性,发展触觉,增进亲子情感。

适合年龄:出生~1岁

2. 咬咬、亲亲、挠挠

宝宝躺在床上自己玩累的时候,妈妈可以亲亲宝宝的脸蛋、脖子、胸脯、手心、脚心、小屁股蛋等皮肤触觉敏感的部位。边做边说:“妈妈要咬你的小手”“妈妈咬咬你的小脚”,一边轻轻地用你的脸蹭蹭宝宝娇嫩的皮肤。有时候还可以挠挠宝宝的腋下、胸脯,每个宝宝感到痒痒的地方不一样,你可以试着挠挠他的不同地方。下次只要你走近宝宝,他也许会笑着期待你继续和他咬咬、亲亲、挠挠呢。

效果:带给宝宝丰富的皮肤刺激。

适合年龄:出生~1岁

3. 藏猫猫

当宝宝躺着或者坐着的时候,突然给他的小脸蒙上一块布,隔着布摸摸他的脸。父母在这样做的同时,可以伴随一些声音,“呜哇”,“哈”等。这样会带给宝宝更加新奇的感觉,让宝宝更愿意游戏继续下去。布可以换不同材质不同感觉的,如毛巾、手绢、丝绸,但都要柔软,保护宝宝的肌肤。

效果:布带给宝宝的触觉体验,以及布被蒙上,又被取下看到爸爸妈妈的视觉变化,都让宝宝快乐无比。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4. 粗粗的沙子

细心的爸爸可以找来一桶沙子放在家里固定的角落,和宝宝玩耍的时候。妈妈可以让宝宝用小手抓握沙子,还可以捧起沙子从宝宝的胳膊、小腿上滑下。宝宝会因为不同的感觉,而觉得好奇。如果宝宝在沙子滑过皮肤时开心地笑,妈妈可以接着多玩会儿。注意别让沙子进了宝宝的眼睛和嘴巴里。

效果:不同质地的东西会带给宝宝皮肤不一样的感受,这种体验还会给宝宝不一样的感觉刺激。

适合年龄:1岁以上

5. 喜梳梳

准备一个小梳子。用梳子轻轻地梳宝宝的头发,还可以轻轻地用梳子齿碰碰宝宝的小脸、小胳膊、小手、小脚等部位。开始时可以先用梳子齿“梳梳”宝宝的手背、手指、脚跟、脚趾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梳孩子的手心、脚心。梳的时候说“喜梳梳,喜梳梳”。

效果:锻炼宝宝的触觉。

适合年龄:1岁以上

6. 快乐拍拍

准备海绵坐垫一个、沙包一个、气球一个。妈妈带着宝宝一起随意拍打这些东西。妈妈可以说“宝宝,打妖怪啦”!这样简单的情境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宝宝会发现打海绵,海绵坐垫会回弹。打沙包,沙包变形了。打气球,气球会飘起来。

效果:让宝宝产生不同的触觉体验。

适合年龄:2岁以上

7. 摸宝贝

准备几个宝宝经常摆弄,较为熟悉的物品,苹果、橘子、香蕉、毛绒兔子、小毛巾、积木块都可以。给宝宝蒙上眼睛,一次在他面前放一件物品,让他触摸,然后说出自己摸到的东西是什么。等宝宝说出答案后,摘下他的眼罩,让他看看对不对。然后再接着猜下一件东西。

效果:蒙眼猜物激发了宝宝的游戏兴趣,触摸自己经常玩耍的东西,使他对这些东西有了新认识。

适合年龄:2岁以上

8. 耳语

当妈妈抱着小宝宝的时候,可以将脸贴近宝宝蹭蹭他。然后用你的嘴巴在他的耳朵边说话“宝宝吃饱了吗?”“宝宝想要什么?”“妈妈喜欢宝宝。”你柔软的嘴唇以及说话时热乎乎的气流,都会带给他新鲜的刺激。尤其随着宝宝的月龄增加,他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耳语。

效果:传递给宝宝语言刺激,建立亲子间亲密的感情。

适合年龄:0岁以上。

9. 看黑白图案

准备一些黑白色的东西,比如黑色的布条、白色的纸、黑白色的扑克牌、黑白照片,还可以用黑色的水笔在白纸上画一些图案。宝宝睡醒后,拿给他看,并给宝宝做一些解释:“宝宝快看呀,爸爸小时候的照片。”

效果:让宝宝熟悉最简单的黑白色彩,为他提供视觉刺激。

适合年龄:5个月以内

nlc202309011408

10. 弯腰揭宝

在宝宝的小鞋上分别贴几张贴纸,让宝宝弯腰揭下。第一次进行游戏时,只要宝宝把脚放在矮凳或脚登一级台阶能做到即可。等宝宝玩过两三次,就让宝宝尝试弯腰、伸直膝盖揭鞋上的小贴画。

效果:锻炼宝宝手眼协调的能力,增加身体的柔韧度。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11. 照镜子

妈妈和孩子坐在大镜子前面,妈妈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可以是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开始时妈妈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玩了几次后,妈妈可以加快速度,增加游戏难度。

效果:练习视觉和动作之间的相互协调,提高反应力。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12.飞毯

准备一个宝宝平时用的小毛毯或床单,在爸爸妈妈的大床上,将宝宝放在毛毯的中央,然后爸爸妈妈分别拽紧毛毯的两头,轻轻晃动。宝宝像躺在吊床上,如果宝宝很享受这种摇晃的飞起来的感觉,还可以多待一会儿,妈妈在一旁一直和宝宝说着话。这个游戏做习惯了,还可以将毛毯向上或向下变换高度,让宝宝体会突然上去,突然下降的位置变化。

效果:乘坐飞毯的新鲜感和来回摇摆、升高降低刺激,都让宝宝在快乐中发展前庭的平衡觉。

适合年龄:2个月~2岁

13. 我会飞

宝宝趴在床上,爸爸手托宝宝的胸部和腿,托着宝宝来回走动,把宝宝移动到妈妈身边,嘴里说:“宝宝飞喽,飞着找妈妈。”还可以让宝宝有升高、降低的体验,一边做一边说: “飞高了。”就抬高宝宝,“飞低了。”爸爸下蹲来降低宝宝的位置。

效果:手托宝宝,让宝宝的身体移动位置,升高、降低,会增加宝宝前庭的平衡觉的有益刺激。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14. 上下坡

在户外活动时,选择坡度比较舒缓,且表面平坦的小坡,逗引宝宝上坡、下坡。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这样的小坡很有吸引力。他会乐颠颠地反复走,只要他愿意,就放手让他练习。

效果:掌握平衡是学步宝宝的必备技能,通过走小坡他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

适合年龄:1岁左右

15. 脚尖走

让宝宝踮起脚尖,妈妈站在宝宝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带他向前走。等宝宝动作熟练时,可以让宝宝自己尝试踮起脚尖走几步,如果宝宝玩得开心,可以慢慢地增加走的距离。

效果:踮脚走对宝宝有新鲜感,可以借此练习身体的平衡力。

适合年龄:2~4岁

16. 坐转椅

家里有转椅的,可以让宝宝坐在转椅上,推动他向前、向后,向不同方向行进。然后转动转椅,速度要很缓慢,不然宝宝的感觉就不是舒适而是头晕了,先顺时针转2~3圈,再逆时针转2~3圈。

效果:旋转中宝宝眼前的东西都动了起来,对他的前庭的平衡觉形成了有趣的刺激。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7.家庭感统训练 篇七

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将来自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平衡觉、本体觉等,通过大脑的前庭进行过滤和辨识,然后把重要信息传递个大脑进行处理、协调整合后形成知觉,再身体做出反应。宝宝的感觉统合发展氛围三个时期:3岁前是预防期、6岁前是最佳矫正期、10岁前是弥补期。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息无法在脑神经中进行有效组合,大脑对身体器官失去控制和组合能力,而使身体不能和谐运作的现象。

失调对孩子的影响:导致大脑无法合理安排身体的动作,包括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等,削弱认知和适应力。

1、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及学习能力的提高。

2、易产生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等方面的问题。

3、出现性格障碍。

4、推迟孩子的社会化进程。

5、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素质状况。

失调原因:

1、胎位不正导致的固有平衡失常。

2、破腹产导致未经产道挤压失去第一次触觉学习机会。

3、天生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如轻度大脑功能失常。

4、保护过度或活动空间太小,缺乏运动机会,爬行不足。

5、过早使用代步车,造成前庭觉和本体觉没得到训练。

6、家长忙碌,对孩子缺少触摸、爱抚和情感交流,导致大脑感觉刺激不足。

7、过多考虑安全,限制孩子活动范围。

8、家长不注重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

9、缺少同伴互动,造成语言发育迟缓。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以游戏形式来丰富孩子的感觉刺激,提高大脑组织协调、基本活动、学习、社交能力。常用器械 前庭平衡觉训练:摇晃和旋转的活动,例如吊桶、荡秋千、踩脚踏车、滚圆筒、滑板滑车、跳跳床、走平衡木、晃动独木桥、大滑梯

本体觉训练:跳窗、平衡台、滑板、独脚椅、跳袋、羊角球、晃动独木桥

触觉训练:触觉球、钻被子游戏、抓痒游戏、吹风游戏、玩橡皮泥、平衡触觉板 听动统合训练:寻找声源、配对声音、听觉统合训练 视动统合:钻小洞、吹泡泡、玩陀螺、躲猫猫、暗室追光 感统训练目标:丰富感觉信息、控制和调节感觉信息、对各种感觉信息做出适当反应(平衡协调能力、集中注意力等)感统训练作用:提高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声音等)、促进心理成长(合群开朗性格)遵循原则:安全性原则、快乐原则、积极反馈原则、因人而异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游戏性原则。

家庭感统训练特点:操作简单、经济实惠、讲究实效、亲子 前庭觉训练

前庭神经核位于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 前庭觉功能:

1、接受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觉,过滤后传入大脑,以集中注意力。

2、掌管人体平衡和空间方位感。

3、和其他感觉系统有密切联系。

4、与语言发展联系。孩子前庭失调会造成: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对视力和听觉的影响大

前庭觉家庭训练游戏:

1、前翻滚(5分钟,床上、软垫上)

2、宝宝飞(5~10分钟,前庭):搂着宝宝胸部,让宝宝向前/向后“飞”,使其沉浸在一种舒适飞翔的感觉中。

3、忽上忽下(5~10分钟,感受空间变化)水平抱着宝宝上下移动、倒提轻晃2次。非常害怕就暂停。

4、左转右转(5分钟,平衡感)抱着宝宝左转2圈右转2圈,速度要慢。暂停,待他看你后再继续。

5、袋鼠跳(5分钟,前庭、重心)站袋内跳

6、钻山洞(10分钟,肢体灵活、手眼协调)蹲/爬着钻过桌子/长凳/,反复钻不碰头

7、打滑梯(10分钟,预防眼酸、看书跳字丢字)宝宝坐滑板上在30°的斜坡上滑下去或趴着头朝下滑,反复

8、拉马车(10分钟,平衡力、空间判断力、预防紧张焦虑)家长用绳拖大竹篮转圈/直线,宝宝坐/蹲竹篮里

9、爬楼梯(10分钟,肢体灵活性平衡感)反复练

10、模仿秀(10分钟,防止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带着宝宝一起在地毯上学动物爬并抬头、学动物叫。

11、玩转椅(10分钟、前庭平衡、防眩晕)在空地上让宝宝坐在转椅上手扶好,家长左右转椅子,转转停继续

12、玩滑板(10分钟,前庭、肌肉)宽敞房间内坐/趴在滑板上,用手在地上往前滑

13、走S形线(10分钟,空间概念和平衡)地上用彩色胶带贴出S形线,家长在前拉着/后面鼓励孩子走,反复

14、独脚凳(5分钟,身体控制能力、平衡)坐独脚凳穿珠

15、跷跷板(10分钟,手脚协调)20次暂停,看你后继续

16、踢皮球(10分钟,手眼协调)站/躺着抬脚踢球

17、运乒乓球(10分钟,手部控制和平衡力)两盒子里装2色乒乓球各10个,宝宝用汤勺舀着球来回运送

18、灌篮高手(10分钟,手眼协调)圆桶、沙袋、皮球,站在1.5~3米远,投篮进桶

19、鹤立(10分钟,脚力和平衡)家长带孩子在单背椅后面手扶椅子一脚站立,一脚抬起脚尖朝下,10秒换脚 20、跳圈圈(10分钟,双脚协调及身体平衡)地上固定呼啦圈,带着宝宝并脚跳或单脚跳进跳出。反复练习。

21、跳皮筋(5分钟,平衡力)2~4米长的橡皮筋绑椅子上离地10厘米,带着孩子双脚轮流跨过皮筋

22、学芭蕾(5分钟,重心及平衡)单手扶椅背,单脚脚尖站立3秒后再来,5次换脚,反复练习

23、蹦接球(10分钟,身体协调、手眼协调、空间判断力)先学会平地上球弹地后接住球,再去蹦床上接球 康复中心

24、趴地推球(10分钟,臂力、手眼协调)趴在离墙0.5米远地垫上,双手将球用力推向墙壁弹回来再推

康复中心 本体觉:是全身肌肉关节的感觉输入,告诉我们位置、力量、方向和身体各部位动作,吃饭、穿衣、写字都需要本体觉 本体觉功能:维持肌肉正常的收缩、关节自由活动、影响神经系统,有助于情绪的正常化。

本体觉失调的表现:

1、方向感差,空间认知不足易迷路。

2、怕旋转、跳动游戏。

3、身体协调差,动作笨拙。

4、难控制速度,跑步不能按指示停止。

5、过分怕黑、无站相坐相。

6、做事条理差,语言障碍。

7、难控制力道,损坏或写字困难。本体觉失调原因:

1、保护过度,操作力欠缺。

2、活动空间小,爬行不足缺少运动。

3、忽视室外运动。玩电脑等过多。本体觉失调导致动作迟缓、视觉认知、空间概念、学习困难。本体觉家庭训练游戏:

7、螃蟹先生(5分钟,前庭和中枢神经的协调)头顶毽子学螃蟹样半蹲着横着走。

8、抓东西(10分钟,手眼协调)玩具商栓绳吊到孩子够得着的高度,让孩子跳起来去抓。

9、捉手指(10分钟,反应控制力)大纸箱两端挖洞,家长和小孩把手伸进去传递物品玩具,宝宝猜出形状名称后给他

10、捉迷藏(10分钟,空间判断)毛巾遮住宝宝眼睛后寻声音去抓你,家长先示范一遍,不远离、注意无尖锐物碰撞

13、丢沙包(10分钟,协调)沙包丢进桶内,逐渐拉远距离

14、青蛙跳(10分钟,重心及平衡),在平地上10~20厘米的平行线之间来回双手举过头顶蹲着跳,先示范一遍

15、蹦羊角球(5分钟,肢体灵活平衡)家长带动一起蹦

16、当画笔(10分钟,运动企划能力)大画布平铺地上,和宝宝一起手沾安全颜料,任意涂、抓、抹

17、拳击手(10分钟,手眼协调)一起击打沙袋锻炼身体

22、看不见(10分钟,控制及平衡力)抱大玩具挡住视线,在空平地上上往返走2~3米,直线或曲线

1、被动操(10分钟,动作发展)四肢运动、扩胸、拍捏

2、摸一摸(10分钟,反应能力)家长坐孩子对面,发口令训练孩子摸五官,要求分别用左手或右手轮流摸

4、练表情(10分钟,面部本体觉)和孩子一起站/坐镜子前,家长示范后发口令,要求孩子一起做表情,笑、生气、哭等

11、学倒水(10分钟,精细动作和本体觉)2杯子放桌上,一个空杯,一个半杯水,让宝宝来回倒水尽量不洒出

6、坐球游戏(15分钟,中枢神经的发育)坐软球上看电视

12、走数字(10分钟,操作能力)大数字软垫,家长发口令,报数字走上哪个数字软垫,先示范一遍,反复练习

19、拍皮球(5分钟,手眼协调)大皮球空地上有节奏地拍 20、接传球(5分钟,手眼反应)站立1米远传球,反复练

21、踩椅子(10分钟,灵活性)靠背椅一字排开,来回走

3、升降机(空间刺激)妈妈仰卧弯腿让宝宝在小腿上移动

5、找妈妈(反应力)类似老鹰抓小鸡游戏

18、猜拳(10分钟,手部灵活性、大脑应变力)家长和宝宝一起坐好后玩石头剪子布的猜拳游戏,家长发令,赢吃瓜子

23、爬梯子(10分钟,手眼协调及平衡)爬木梯子

24、打保龄球(5分钟,手眼协调)可去游乐场玩

25、踢沙袋(10分钟,身体协调)沙袋栓绳子拿手里,脚踢

26、抢座位(10分钟,反应力)家长发口令后和宝宝抢椅子

27、转呼啦圈(身体协调)

28、跳绳游戏(运动企划能力)触觉:皮肤上的神经细胞对外界温度、湿度、软硬、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是认知形状、大小、长短、重量的途径。触觉失调:分为敏感和迟钝2种。敏感的胆小怕事、粘人、不合群、消极退缩、好惹别人、脾气暴躁、吃手、咬指甲。迟钝的大脑分辨力弱、笨手笨脚、动作不灵活、做事慢、学习困难积极性差、缺少自我意识、人情冷漠。

失调宝宝没安全感、社会化发展易出问题、区分和辨别力差。导致原因:保胎或孕妇缺乏运动。羊水过多或过少。破腹产。非母乳喂养。缺少搂抱与抚摸。保护过度。触觉家庭训练游戏:

1、抚摸操(15分钟,触觉发展)平躺,从头到脚全身抚摸

2、水中游(15分钟,激发神经反应)大木桶或游泳池内

3、虫子爬(10分钟,触觉反应开发智力)家长边唱歌边用手指在宝宝手心手臂、脚心小腿上爬来爬去。

4、过手的丝巾(5分钟,触觉)小丝巾在宝宝手心来回拉

5、包一包(10分钟,预防触觉敏感)用薄毯整个包住宝宝

6、写符号(10分钟,触觉)在宝宝手、肚子、背上画符号

7、跑气的球或气筒(10分钟,触觉适应力)用气流冲击宝宝脸上、手心、脚心等身体部位

8、撕碎纸(5分钟,手灵活性和触觉)让宝宝撕卫生纸

9、翻一翻(10分钟,手指灵活性和触觉)让宝宝翻图画书

10、球池乐(10分钟,全身触觉)海洋球

11、抓痒痒(10分钟,预防敏感,触觉感受)

12、梳一梳(5分钟,减轻触觉敏感)用梳子给宝宝反复梳

13、刷刷刷(5分钟,预防触觉敏感)毛刷刷宝宝手、背等

14、冲冲冲(5分钟,冷热触觉)喷淋头冲宝宝身体各部位

15、擦一擦(5分钟,粗细触觉)粗、细海绵各一块擦身体

16、滚一滚(5分钟,触觉)软、硬、大、小球各一按摩

17、压一压(5分钟,压力触觉)大笼球上按压宝宝

18、挤呀挤(5分钟,触觉敏感)把宝宝用大笼球、颗粒球堵在墙角,让宝宝用力挤出来,增加他的自信心。

19、拍一拍(10分钟,触觉敏感)用大笼球、颗粒球拍宝宝 20、搓搓搓(5分钟,触觉)用毛巾搓宝宝身体各部位

21、赤脚走路(10分钟,缓解敏感)不冷时赤脚走各种路面

22、纸飞机(10分钟,手眼协调)彩纸折飞机带宝宝玩,看

23、玩沙子(10分钟,消除情绪压力)玩沙漏

24、捞豆子(5分钟,精细动作)2个碗半碗绿豆用手指抓

25、打水仗(10分钟,触觉)用喷水枪玩打水仗

26、玩泥巴(约15分钟,触觉和企划能力)捏安全陶泥玩

27、化妆舞会(10分钟,人际交往)各种脸谱学各种发声 视知觉:以视觉为基础,包括视觉敏感度、视觉辨别能力、视觉记忆能力、视动综合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视觉专注能力、试听协调能力。对抄写、阅读的学习有很大影响。视动知觉缺陷将影响其他知觉、模仿、探索等。

视动综合能力:视觉与身体各部位的精细动作相互配合 视知觉失调:鞋反穿、字母数字搞混、大小长短的评价、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写字歪扭不工整、抄写慢潦草、走路易被绊倒、跑跳迟钝、图形辨识能力差。

导致原因:基因异常。早产。怀孕时运动不足。没爬行就走路。看电视多,少户外活动。看物的用眼卫生。

听觉:声波物理特征的反映。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包括听觉专注力、分辨力、记忆力、理解力、听动综合能力。听动综合能力:听觉与动作统的能力。听进去、听懂、反应。听知觉统合失调表现:听力正常却充耳不闻“耳边风”。上课东张西望或打断别人说话。上课走神、做小动作、易分心。复述故事颠三倒

四、逻辑不清。无端尖叫或自言自语。对巨响反应差或反应过度。爱自己看着读而不听别人读。导致原因:怀孕时营养不良、环境嘈杂、情绪消极。胎教音乐错误。看护人不会交流。看电视多交流少。缺倾听声音。影响:视听觉好的孩子观察细微、判断精确、分析明晰、记忆牢固、反应迅速、听觉敏锐、语言出众、音感明显、智力发达、社交良好。否则记性差、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差厌学。视听知觉家庭训练游戏:

1、黑白棋步(30秒,视觉和关注力)大小黑白棋布6块放离宝宝50厘米远,每次看30秒、每天5次,3天换一块布

2、彩色图片(3分钟,视觉和关注力)各式几何彩色图形30张放宝宝50厘米远,5张一组,从左慢慢移到右,每张展示10秒,每天玩5次,2天换一组,混淆后再分组。

3、视觉注视、视觉追踪(5分钟/次,1天2次,视觉分辨、视线移动、专注力)各类小吃轮换放家长眼前,待宝宝看着你眼睛后,左右移动一下小吃后再给他吃。

4、搭积木(约15分钟,手眼协调)陪着宝宝玩彩色积木

5、拼插玩具(约15分钟,动脑、视觉、企划力)家长陪着宝宝玩拼插积木、雪花积木。任意拼搭。

6、图颜色(10分钟,手眼协调、视知觉)陪宝宝在画有圆、方框、三角形的纸上用彩笔将框内涂满颜色,慢慢缩小框子。

7、找图形(10分钟,训练注意力)各颜色、形状卡片2套,家长在一套中拿一张出来,让宝宝在另一套内找出相同的。

8、挑数字(10分钟,观察能力)数字套卡2套,玩法同上。

9、看手势(10分钟,注意力和记忆力)面对面坐好,家长每做一个手势都让宝宝模仿一下,成功有奖。变换手势。

10、钓瓶游戏(5分钟,注意力、手眼协调)30cm长木棍上栓30cm长细绳,绳头栓4cm小木棒,离宝宝50cm处放几个空矿泉水瓶去盖子,家长示范教宝宝钓起树立的瓶子

11、贴图画(10分钟,视知觉)在书桌上一起玩贴图游戏

12、走迷宫(10分钟,反应及视知觉)用铅笔走迷宫图片

13、七巧板(10分钟,逻辑思维)一起用七巧板摆图案玩 听知觉家庭训练游戏:

1、母子交流(5分钟,听力)抱着宝宝听妈妈心跳、说话声音(轻柔且抑扬顿挫)

2、听声找物(5分钟,听觉)金属玩具发声让宝宝找

3、大自然的声音(10分钟)用CD播放大自然各种声音

4、音乐(10分钟,声音刺激)播放儿歌等音乐乐曲

5、拍拍手(10分钟,反应和听觉)面对面坐好,练习拍手(次数、轻重、快慢变化)

6、什么在叫(10分钟,分辨和听觉)放各种动物叫声让宝宝分辨,或家长先模仿叫声再让宝宝模仿

7、找自己(10分钟,辨别听觉)事先录音好家人和宝宝的说话等各种声音,放给宝宝听,教他复述他自己在说什么

8、打电话(5分钟,听觉)用2玩具电话,家长在一边说话,教导宝宝复述家长刚才讲电话的内容(有趣惊奇的话语)

9、刮风下雨了(听力灵活性)陪宝宝一起听风声、雨声

10、谁来了(5分钟,记忆听觉)家长到家就喊“我回来了”,另一陪着宝宝的家长就问宝宝“谁回来了?”起先可告知

11、听不同(10分钟,判断力)讲故事或唱歌先让宝宝熟悉,然后故意讲/唱错两字,多来几遍,让宝宝说出不同处

12、说数字(10分钟,反应能力)和宝宝一起轮流报数

13、绕口令(10分钟,模仿和听觉)和宝宝一起多听几遍绕口令,由慢到快(易至难)直至记住,再学会复述出来

14、成语接龙(10分钟,应变能力)前2字家长后2字宝宝

15、喇叭声等刺耳巨响声(5分钟,2次,缓解噪音过敏、增强环境适应力)录制好汽车喇叭声、急刹车、鞭炮声、高音喇叭等高分贝声音,慢慢加大音量给宝宝听,3天换声音 精细动作:手的动作(小肌肉动作)手—眼—脑协调能力 抓、握、伸、屈、托、拧、撕、推、刮、拔、叩、压、抠、剥、挠、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绕、旋转。精细动作的发展能促进宝宝身体视觉、听觉、触觉、语言、想象、思维、手眼协调以及构造、企划能力的发展提高。训练精细动作注意点:

1、考虑有序性和计划性。

2、双手同时训练、尤其左手,促进脑全面发展。

3、实现做与玩结合。

4、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进行强化。

5、注意速度和活动方式。精细动作家庭训练游戏:

1、手指按摩操(5分钟,刺激大脑)手部皮肤关节按摩

2、手摇铃、花袜子套手上、主动够物(抓、握、推、拉)、大把抓(小球、捏响的玩具)

3、手指对捏(手眼配合)捏花生米、小青豆、等小物。

4、双手对敲(5分钟,手眼协调)双手敲鼓、八音琴等

5、击鼓传花(5分钟)

6、投小丸入瓶(5分钟,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慢慢缩小瓶口增加难度

7、玩套圈(5分钟,手眼协调灵活性)小圈套手指或木棍上

8、转拨浪鼓(5分钟,手腕灵活性)

9、玩沙子(10分钟,手眼协调)用铲子和小桶玩沙子

10、剥糖纸(每天2次)逐渐增加剥糖纸的难度

11、镶嵌图(5分钟)木质的动图镶嵌拼图板

12、钥匙开锁(10分钟,准确性、手腕灵活性、手眼协调)

13、画笔涂鸦(10分钟,灵活性准确性)彩笔框内画色彩等

14、穿珠子(10分钟,手眼协调、颜色、形状、数数等)

15、盖盖子(5分钟,手腕力量,压的动作)盖各种盖子

16、捏橡皮泥(10分钟,训练手压、搓、捏)安全橡皮泥

17、学折纸(10分钟,压、折、捏、剪能力)安全剪刀

18、学用筷子(5分钟,夹和手眼协调)夹的物品从大到小

19、学扣纽扣(5分钟,精细动作、自理)大纽扣到小纽扣 20、抠一抠(10分钟,手眼协调)家长带着宝宝一起用手指、指甲抠出事先塞在小孔、小缝里的纸团

21、打绳结(10分钟,手眼协调)穿线玩具穿一个打一个结

22、拧螺丝(10分钟,拧)一起玩玩塑料、木质螺丝玩具组

感统训练游戏

爷爷/爸爸带宝宝做的游戏: 前庭觉

1、前翻滚(5分钟,前庭)床上、软垫上

2、宝宝飞(5~10分钟,前庭):搂着宝宝胸部,让宝宝向前/向后“飞”,使其沉浸在一种舒适飞翔的感觉中。

3、忽上忽下(5~10分钟,感受空间变化)水平抱着宝宝上下移动、倒提轻晃2次。非常害怕就暂停。

4、左转右转(5分钟,平衡感)抱着宝宝左转2圈右转2圈,速度要慢。暂停,待他看你后再继续。

5、袋鼠跳(5分钟,前庭、重心)站袋内跳

6、钻山洞(10分钟,肢体灵活、手眼协调)蹲/爬着钻过桌子/长凳/,反复钻不碰头

7、打滑梯(10分钟,预防眼酸、看书跳字丢字)宝宝坐滑板上在30°的斜坡上滑下去或趴着头朝下滑,反复

8、拉马车(10分钟,平衡力、空间判断力、预防紧张焦虑)家长用绳拖大竹篮转圈/直线,宝宝坐/蹲竹篮里

9、模仿秀(10分钟,防止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带着宝宝一起在地毯上学动物爬并抬头、学动物叫。

10、跷跷板(10分钟,手脚协调)20次暂停,看你后继续

11、踢皮球(10分钟,手眼协调)站/躺着抬脚踢球

12、运乒乓球(10分钟,手部控制和平衡力)两盒子里装2色乒乓球各10个,宝宝用汤勺舀着球来回运送

13、灌篮高手(10分钟,手眼协调)圆桶、沙袋、皮球,站在1.5~3米远,投篮进桶 本体觉

14、螃蟹先生(5分钟,前庭和中枢神经的协调)头顶毽子学螃蟹样半蹲着横着走。

15、抓东西(10分钟,手眼协调)玩具商栓绳吊到孩子够得着的高度,让孩子跳起来去抓。

16、捉手指(10分钟,反应控制力)大纸箱两端挖洞,家长和小孩把手伸进去传递物品玩具,宝宝猜出形状名称后给他

17、捉迷藏(10分钟,空间判断)毛巾遮住宝宝眼睛后寻声音去抓你,家长先示范一遍,不远离、注意无尖锐物碰撞

18、走数字(10分钟,操作能力)大数字软垫,家长发口令,报数字走上哪个数字软垫,先示范一遍,反复练习

19、丢沙包(10分钟,协调)沙包丢进桶内,逐渐拉远距离 20、青蛙跳(10分钟,重心及平衡),在平地上10~20厘米的平行线之间来回双手举过头顶蹲着跳,先示范一遍

21、蹦羊角球(5分钟,肢体灵活平衡)家长带动一起蹦

22、当画笔(10分钟,运动企划能力)大画布平铺地上,和宝宝一起手沾安全颜料,任意涂、抓、抹

23、拳击手(10分钟,手眼协调)一起击打沙袋锻炼身体

24、看不见(10分钟,控制及平衡力)抱大玩具挡住视线,在空平地上上往返走2~3米,直线或曲线

25、抢座位(10分钟,反应力)家长发口令后和宝宝抢椅子

26、转呼啦圈(身体协调)

25、跳绳游戏(运动企划能力)触觉

27、打水仗(10分钟,触觉)用喷水枪玩打水仗

28、冲冲冲(5分钟,冷热触觉)喷淋头冲宝宝身体各部位

29、跑气的球或气筒(10分钟,触觉适应力)用气流冲击宝宝脸上、手心、脚心等身体部位 视听统合

30、视觉注视、视觉追踪(5分钟/次,1天2次,视觉分辨、视线移动、专注力)各类小吃轮换放家长眼前,待宝宝看着你眼睛后,左右移动一下小吃后再给他吃。

31、钓瓶游戏(5分钟,注意力、手眼协调)30cm长木棍上栓30cm长细绳,绳头栓4cm小木棒,离宝宝50cm处放几个空矿泉水瓶去盖子,家长示范教宝宝钓起树立的瓶子

32、贴图画(10分钟,视知觉)在书桌上一起玩贴图游戏

33、走迷宫(10分钟,反应及视知觉)用铅笔走迷宫图片

34、七巧板(10分钟,逻辑思维)一起用七巧板摆图案玩

35、谁来了(5分钟,记忆听觉)家长到家就喊“我回来了”,另一陪着宝宝的家长就问宝宝“谁回来了?”起先可告知 精细动作

36、打绳结(10分钟,手眼协调)穿线玩具穿一个打一个结

37、拧螺丝(10分钟,拧)一起玩玩塑料、木质螺丝玩具组 奶奶/妈妈带宝宝做的游戏: 前庭

1、爬楼梯(10分钟,肢体灵活性平衡感)反复练

2、模仿秀(10分钟,防止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带着宝宝一起在地毯上学动物爬并抬头、学动物叫。

3、玩转椅(10分钟、前庭平衡、防眩晕)在空地上让宝宝坐在转椅上手扶好,家长左右转椅子,转转停继续

4、玩滑板(10分钟,前庭、肌肉)宽敞房间内坐/趴在滑板上,用手在地上往前滑

5、走S形线(10分钟,空间概念和平衡)地上用彩色胶带贴出S形线,家长在前拉着/后面鼓励孩子走,反复

6、独脚凳(5分钟,身体控制能力、平衡)坐独脚凳穿珠

7、鹤立(10分钟,脚力和平衡)家长带孩子在单背椅后面手扶椅子一脚站立,一脚抬起脚尖朝下,10秒换脚

8、跳圈圈(10分钟,双脚协调及身体平衡)地上固定呼啦圈,带着宝宝并脚跳或单脚跳进跳出。反复练习。

9、跳皮筋(5分钟,平衡力)2~4米长的橡皮筋绑椅子上离地10厘米,带着孩子双脚轮流跨过皮筋

10、学芭蕾(5分钟,重心及平衡)单手扶椅背,单脚脚尖站立3秒后再来,5次换脚,反复练习

本体觉

11、被动操(10分钟,动作发展)四肢运动、扩胸、拍捏

12、摸一摸(10分钟,反应能力)家长坐孩子对面,发口令训练孩子摸五官,要求分别用左手或右手轮流摸

13、坐球游戏(15分钟,中枢神经的发育)坐软球上看电视

14、学倒水(10分钟,精细动作和本体觉)2杯子放桌上,一个空杯,一个半杯水,让宝宝来回倒水尽量不洒出

15、猜拳(10分钟,手部灵活性、大脑应变力)家长和宝宝一起坐好后玩石头剪子布的猜拳游戏,家长发令,赢吃瓜子

16、拍皮球(5分钟,手眼协调)大皮球空地上有节奏地拍

17、接传球(5分钟,手眼反应)站立1米远传球,反复练

18、踩椅子(10分钟,灵活性)靠背椅一字排开,来回走 触觉

19、虫子爬(10分钟,触觉反应开发智力)家长边唱歌边用手指在宝宝手心手臂、脚心小腿上爬来爬去。

20、过手的丝巾(5分钟,触觉)小丝巾在宝宝手心来回拉

21、包一包(10分钟,预防触觉敏感)用薄毯整个包住宝宝

22、写符号(10分钟,触觉)在宝宝手、肚子、背上画符号

23、撕碎纸(5分钟,手灵活性和触觉)让宝宝撕卫生纸

24、翻一翻(10分钟,手指灵活性和触觉)让宝宝翻图画书

25、球池乐(10分钟,全身触觉)海洋球

26、抓痒痒(10分钟,预防敏感,触觉感受)

27、梳一梳(5分钟,减轻触觉敏感)用梳子给宝宝反复梳

28、刷刷刷(5分钟,预防触觉敏感)毛刷刷宝宝手、背等

29、擦一擦(5分钟,粗细触觉)粗、细海绵各一块擦身体 30、滚一滚(5分钟,触觉)软、硬、大、小球各一按摩

31、压一压(5分钟,压力触觉)大笼球上按压宝宝

32、挤呀挤(5分钟,触觉敏感)把宝宝用大笼球、颗粒球堵在墙角,让宝宝用力挤出来,增加他的自信心。

33、拍一拍(10分钟,触觉敏感)用大笼球、颗粒球拍宝宝

34、搓搓搓(5分钟,触觉)用毛巾搓宝宝身体各部位

35、赤脚走路(10分钟,缓解敏感)不冷时赤脚走各种路面

36、纸飞机(10分钟,手眼协调)彩纸折飞机带宝宝玩,看

37、玩沙子(10分钟,消除情绪压力)玩沙漏

38、捞豆子(5分钟,精细动作)2个碗半碗绿豆用手指抓

39、玩泥巴(约15分钟,触觉和企划能力)捏安全陶泥玩 40、化妆舞会(10分钟,人际交往)各种脸谱学各种发声 视听统合

41、黑白棋步(30秒,视觉和关注力)大小黑白棋布6块放离宝宝50厘米远,每次看30秒、每天5次,3天换一块布

42、彩色图片(3分钟,视觉和关注力)各式几何彩色图形30张放宝宝50厘米远,5张一组,从左慢慢移到右,每张展示10秒,每天玩5次,2天换一组,混淆后再分组。

43、视觉注视、视觉追踪(5分钟/次,1天2次,视觉分辨、视线移动、专注力)各类小吃轮换放家长眼前,待宝宝看着你眼睛后,左右移动一下小吃后再给他吃。

44、搭积木(约15分钟,手眼协调)陪着宝宝玩彩色积木

45、拼插玩具(约15分钟,动脑、视觉、企划力)家长陪着宝宝玩拼插积木、雪花积木。任意拼搭。

46、图颜色(10分钟,手眼协调、视知觉)陪宝宝在画有圆、方框、三角形的纸上用彩笔将框内涂满颜色,慢慢缩小框子。

47、找图形(10分钟,训练注意力)各颜色、形状卡片2套,家长在一套中拿一张出来,让宝宝在另一套内找出相同的。

48、挑数字(10分钟,观察能力)数字套卡2套,玩法同上。

49、看手势(10分钟,注意力和记忆力)面对面坐好,家长每做一个手势都让宝宝模仿一下,成功有奖。变换手势。50、母子交流(5分钟,听力)抱着宝宝听妈妈心跳、说话声音(轻柔且抑扬顿挫)

51、听声找物(5分钟,听觉)金属玩具发声让宝宝找

52、大自然的声音(10分钟)用CD播放大自然各种声音

53、音乐(10分钟,声音刺激)播放儿歌等音乐乐曲

54、拍拍手(10分钟,反应和听觉)面对面坐好,练习拍手(次数、轻重、快慢变化)

55、什么在叫(10分钟,分辨和听觉)放各种动物叫声让宝宝分辨,或家长先模仿叫声再让宝宝模仿

56、找自己(10分钟,辨别听觉)事先录音好家人和宝宝的说话等各种声音,放给宝宝听,教他复述他自己在说什么

57、打电话(5分钟,听觉)用2玩具电话,家长在一边说话,教导宝宝复述家长刚才讲电话的内容(有趣惊奇的话语)

58、刮风下雨了(听力灵活性)陪宝宝一起听风声、雨声

59、谁来了(5分钟,记忆听觉)家长到家就喊“我回来了”,另一陪着宝宝的家长就问宝宝“谁回来了?”起先可告知 60、听不同(10分钟,判断力)讲故事或唱歌先让宝宝熟悉,然后故意讲/唱错两字,多来几遍,让宝宝说出不同处 61、说数字(10分钟,反应能力)和宝宝一起轮流报数 62、绕口令(10分钟,模仿和听觉)和宝宝一起多听几遍绕口令,由慢到快(易至难)直至记住,再学会复述出来 63、成语接龙(10分钟,应变能力)前2字家长后2字宝宝 64、喇叭声等刺耳巨响声(5分钟,2次,缓解噪音过敏、增强环境适应力)录制好汽车喇叭声、急刹车、鞭炮声、高音喇叭等高分贝声音,慢慢加大音量给宝宝听,3天换声音 精细动作

65、手指按摩操(5分钟,刺激大脑)手部皮肤关节按摩 66、手摇铃、花袜子套手上、主动够物(抓、握、推、拉)、大把抓(小球、捏响的玩具)

67、手指对捏(手眼配合)捏花生米、小青豆、等小物。68、双手对敲(5分钟,手眼协调)双手敲鼓、八音琴等 69、击鼓传花(5分钟)

70、投小丸入瓶(5分钟,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慢慢缩小瓶口增加难度 71、玩套圈(5分钟,手眼协调灵活)小圈套手指或木棍上 72、转拨浪鼓(5分钟,手腕灵活性)

73、玩沙子(10分钟,手眼协调)用铲子和小桶玩沙子 74、剥糖纸(每天2次)逐渐增加剥糖纸的难度 75、镶嵌图(5分钟)木质的动图镶嵌拼图板

76、钥匙开锁(10分钟,准确性、手腕灵活性、手眼协调)77、画笔涂鸦(10分钟,灵活性准确性)彩笔框内画色彩等 78、穿珠子(10分钟,手眼协调、颜色、形状、数数等)79、盖盖子(5分钟,手腕力量,压的动作)盖各种盖子 80、捏橡皮泥(10分钟,训练手压、搓、捏)安全橡皮泥 81、学折纸(10分钟,压、折、捏、剪能力)安全剪刀 82、学用筷子(5分钟,夹和手眼协调)夹的物品从大到小 83、学扣纽扣(5分钟,精细动作、自理)大纽扣到小纽扣 84、抠一抠(10分钟,手眼协调)家长带着宝宝一起用手指、指甲抠出事先塞在小孔、小缝里的纸团

奶奶/妈妈带宝宝在康复中心做的游戏:

85、蹦接球(10分钟,身体协调、手眼协调、空间判断力)先学会平地上球弹地后接住球,再去蹦床上接球 康复中心 86、趴地推球(10分钟,臂力、手眼协调)趴在离墙0.5米远地垫上,双手将球用力推向墙壁弹回来再推

8.儿童感统训练1 篇八

宗旨:立足于我院对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利用我院现有资源,以现有资源创造最大社会效益,相关资料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 10-30%,儿童感统训练属康复医学科中开展的一个项目。通过扩大我科室的诊疗范围,增大我科室的收入,为我院建设做出贡献。

目的:我科室开展感统训练,感统训练能够同时给予儿童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在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具有明显效果。

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详细的说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过程。即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内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躯体,对不同感觉通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而来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输入信号进行解释、联系和统一。可以说,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大脑必须以灵活的、不断变换的方式比较、选择、联系、增强和控制感觉信息,即大脑必须统合信息才能产生注意、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儿童的感觉统合功能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即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协调、注意力、情绪的控制及从事目的性活动,进一步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即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等。

感统训练能够同时给予儿童视、听、嗅、触、关节、肌肉、前庭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在改善儿童注意力集中程度、运动协调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具有明显效果。

感统训练器材像孩子的玩具一样,通过感统刺激的具体活动,让儿童在快乐玩耍中,充分张大每个感觉细胞,去感受刺激,让大脑在“跟着感觉走”的过程中,充分完善其组合。

感统训练对孩子进行的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协调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训练。儿童在使用感统器材的训练中,促进感知觉系统的发育,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应用感统训练器材的游戏中,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尤其是前庭刺激的输入,促进感知觉的协调,进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

项目具体需要:

1、康复人才梯队的建设(必要的话聘请专家兼职,现有人员的进修学习工作)

2、治疗室的设置

3、设备的利用及功用

4、宣传(院网资源利用,联系幼儿园等)

5、病源的来源业务加强

6、费用根据物价局和同行的价格 项目开展的投资

1、外出进修学习人员期间不能产效益及进修费用预算

2、业务方面的支出

3、其他支出 项目开展的收益

1、合理的利用了资源

2、扩大了医院整体的诊疗项目,增强医院知名度

3、科室收入增多,支出只是暂时的

4、项目开展可吸引别人学习(无形的收益)

9.感统训练不是万能的 篇九

近两年,“感统”一词频频出现,也成为家长们常挂在口边的名词。孩子只要有异,就会被冠以“感觉统合失调”(后简称感统失调)的帽子。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上周告诫:不要把什么都往感统里套,感统训练并不如想像中那么有效果。

家长盲目相信感统

近日,记者在广州某儿童智力培训中心见到孩子正在进行感统训练的邓妈妈,她对记者说:“我在电视、报纸上时常见到‘感统失调’这个词,症状在我孩子身上都有出现,所以我就带孩子来进行感统训练。”邹主任对此表示担忧,他说现在只要孩子出现“读书时颠倒字的位置”,“注意力稍不集中,多动不安”,“交往能力差”等其中一两样,不少家长就会把孩子与感统失调挂上钩。前往中山三院就诊的10个孩子中就有六七个曾经被家长认为是感统失调。邹主任说,不少家长以为孩子只要进行了感统训练,就会变得很乖,学习不困难。

感统理论未获普遍认可

邹主任介绍道,应该说,感统训练对存在触觉防御(表现为触摸十分敏感)、运动不协调、平衡力差等问题的孩子是有帮助的。但时至今天,感统理论及感统治疗在医学界和教育学界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种类繁多、原因各异的儿童行为问题绝非仅靠感统治疗就能见效的。事实证明,感统训练对于多动症、学习困难、交际不良等没有明显的疗效。

10.幼儿感统训练——65个游戏 篇十

1、扔球3米远(3-4岁)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个小型球或豆球扔到3米远的地方。

帮助给予:1 开始时如果孩子不领会扔球的动作,可手把手地教;2 给孩子在前方画一条线来提示他/她要扔的距离;3 为鼓励孩子尝试,可在线的旁边放一玩具或小食品来作为奖励物。

2、互动式投篮(3-4岁)

训练目的:手臂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增进与人互动的能力。训练要求:家长及孩子轮流投篮;家长投完后把球捡起来给孩子投。

3、一步1级上、下楼梯(3-4岁)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一步跨上一个阶梯,连续上或下楼梯。

难度设置:A 成人站在孩子前面或后面,伸出双臂或双手的拇指,让孩子抓住拉孩子上楼梯;B 成人将左手手臂或拇指抬高,右手手臂或拇指则在孩子右侧腰间的位置,让孩子在搀扶下自己平衡用力上下楼梯;C 成人伸出左手手臂或拇指搀扶孩子上、下楼梯;D 让孩子独自上、下楼梯。

帮助给予:A 双手(或拇指)抬高给予协助;B 一手(拇指)高,一手(拇指)低给予协助;C 单手(拇指)给予协助;D 撤消所有协助。

4、双脚轮流跨过15厘米高的绳(3-4岁)训练目的: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柱子或椅子上离地15CM高,让孩子双脚轮流抬高跨过绳子。

帮助给予:1 用姿势示意孩子如何抬腿跨过绳子,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伸手把他/她的腿抬高跨绳;2 要时时口头提醒孩子注意脚下的绳子,避免绊倒;3 建议用有弹性的圆形橡皮绳。

5、自己上、下小三轮车(3-4岁)

6、双脚原地跳(3-4岁)

7、双脚一齐从最后一级楼梯跳下(3-4岁)

8、扶物能单脚站立5秒(3-4岁)训练目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扶着椅子或家长手握的棒子单脚站立约5秒。

难度设置及帮助给予:A 手把手地教孩子用双手扶着椅子的*背,提起孩子的一条腿悬空约5秒,然后放下。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怎么做,如:“抬腿!”、“放下!”B 让孩子自己尝试5秒内(可用数数提醒他/她)不要把脚放下;C 孩子掌握了技能后,改用棒子。家长双手握住棒的两端,孩子则抓住中间重复以上步骤。

9、踏小三轮车转弯避开障碍物(3-4岁)

10、能跳过5厘米高的绳(3-4岁)

11、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保持身体平衡(3-4岁)训练目的: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 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帮助给予:1 训练者可站在孩子前方,拉着孩子的手向前走;2 要提醒孩子既注意脚下的线条,又要注意前方的路;3 训练者在孩子的前方引导孩子走,但不给予身体协助;3 让孩子自己尝试独自走。

12、单脚原地跳(3-4岁)

13、能学青蛙跳20厘米的距离10次(3-4岁)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在地板贴两条平衡线,成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做青蛙跳几次,然后指导孩子模仿。

难度设置:A 开始时,线段间的距离应该短一点,让孩子容易达标;B 如果孩子不愿意合作,可引入食物奖励的办法,把奖励物放在落地的一端之线条上,孩子跳到线上就奖励;C 逐渐地把线段间的距离增大。

帮助给予:1 身体协助;2 每一难度中如果孩子遇到问题,都要及时给予身体或口头上的指导,重复示范并注意提起孩子参与的兴趣。

14、做一连串手部和腿部动作时能保持平衡(3-4岁)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一系列的手部和腿部动作,如:跳舞、打功夫等。

难度设置:A 选择简单一点的动作;B 选择较为复杂的动作,包括弹跳、跳跃等动作。帮助给予:1 另外一成人站在孩子旁边,如果孩子失去平衡,只在他/她可能要跌倒时才给予扶持;2 在孩子前后方均铺上垫子,孩子跌倒后鼓励他/她自己起来继续练习。

15、能左右腿交替倒着钻过呼啦圈(3-4岁)训练目的:双脚的协调能力及身体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训练者拿着呼啦圈站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左右腿交替着向后移入呼啦圈内。

难度设置:A 由另外一成人扶持着孩子完成动作,并且呼啦圈的高度要调低一点;B 逐渐地呼啦圈的高度提高;C 由孩子自己尝试着完成动作,只在有必要时给予帮助。

帮助给予:1 足够的身体协助;2 必要的身体协助;3 偶尔的身体协助。

16、能来回滚动身体(4-5岁)

训练目的:迷路反射控制,身体的控制能力及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或在床垫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A 在训练者的身体协助下进行翻滚;B 自己控制身体进行翻滚。

帮助给予:1 给予大量的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训练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2 只在有需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 确保孩子的安全,避免碰伤。

17、转椅游戏(3-4岁)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转椅内,家长在一旁旋转椅子,速度逐渐加快。

难度设置:A开始时为避免孩子紧张,可让其双手抓住椅子的扶手;B孩子习惯后要求其两手自然放在腿上*身体控制重心,并闭上眼睛。如果孩子不配合,可用布带将其双眼蒙住。

帮助给予:

18、做5次前滚翻(4-5岁)

训练目的:增进协调、平衡能力,刺激本体感觉。训练要求:让孩子模仿成人连续做5次前滚翻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要求做2-3次;B 要求孩子连续做5次,并要求孩子在动作过程中身体尽量保持直线。

帮助给予:1 开始时要全程给予身体协助,并用语言鼓励孩子尝试;2 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9、能用勺子把乒乓球送至约2米外的目的地而乒乓球不掉下来(4-5岁)训练目的:增进平衡能力和手部控制能力,加强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用勺子把乒乓球送到2米外的地方。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尝试先给孩子一个立方体的积木在距离极短的两张桌子间传送,让孩子便于操作;B 用不粘胶在地上贴两条平衡线;C 改用乒乓球尝试;D 按照预设距离训练。

帮助给予:1 为提高孩子的兴趣,建议开始时成人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2 孩子的技巧熟练后,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竞赛。

20、能走完1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4-5岁)训练目的: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增进动作企画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独自走完一个有5项步骤的障碍路径。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只设置2-3个障碍物(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B 设置5个障碍物,引入奖励物。

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训练,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2 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3 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训练。

21、能用脚尖站立10次,每次站立3秒钟(4-5岁)训练目的:腿部运动能力、重心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脚脚跟着地,脚尖掂起地站立,每次站立3秒钟时间。难度设置:A 开始时让孩子扶着墙壁或椅背站立;B 让孩子尝试徒手站立。帮助给予: 1 可以在墙壁上孩子掂脚可触及的地方挂一奖励物,鼓励孩子掂起脚去拿取;2 给孩子数数,让他/她知道要站多长时间。

22、能在20厘米宽,10厘米高的平衡木上行走而保持平衡(3-4岁)训练目的:增进孩子的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在不扶持,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走,走过规定尺寸的平衡木。难度设置:A 只走一半的距离;B 走完全程;C 单手持物走;D 双手持物走。帮助给予:1 开始时成人需要反复做示范,并跟在孩子后边走,给予身体协助,如拉着孩子双手或扶其双肩;2 成人站在平衡木一旁,孩子行走时拉着他/她的一只手给予扶持;3 只在需要时给予扶持。

23、能连续拍球3次而球不弹走(4-5岁)

训练目的:加强手臂的控制能力,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孩子能连续拍3次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难度设置:A 只拍1次;B 拍2-3次;

帮助给予:1训练者拍一下,等球弹起后把着孩子的手拍一下;2 把着孩子的手教孩子拍2-3下,球要尽量弹高,便于孩子的手有足够的时间调节

24、双脚被提起时,可用双手向前走路(4-5岁)训练目的:增强手臂力量和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儿童趴在地上,双手和双膝接触地面,成人则在儿童身后握其双足足踝,示意儿童用双手交替运动往前爬。

难度设置:A 先让儿童习惯被提起双脚的姿势;B 鼓励儿童向前走1-2步;C 训练至儿童能自如地向前走。

帮助给予:1 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习惯被短暂提起双脚的姿势和感觉;2 延长提起孩子双脚的时间;3 鼓励孩子尝试向前走,用食物或其他孩子喜欢的方法来强化。

25、跑向滚动着的球,把球向前踢(4-5岁)训练目的:动作能力、方向感。

训练要求:让孩子边跑边踢滚到他/她脚下的中型或小型球。

难度设置:A 先用中型球练习,孩子的技巧熟练后再用小型球练习;B开始时训练人员以极慢的速度把球滚到孩子脚下并示意孩子踢球。C 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身体帮助及提示,如另一成人站在孩子身后一手扶着他/她的身体,一手(或脚)推动他/她的右脚。

26、双手接住从1米远弹来的中型球(4-5岁)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运动企画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接住训练者从约1米远的地方扔到地上弹起来的中型球(篮球大小的球)。

难度设置:1 距离设短一点,并且让另外一位成人在孩子身后手把手地教,边教边把要点告诉孩子;2 帮助者站在孩子身后,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身体协助; 3 距离逐渐增大,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接球;4 如果孩子接中型球有困难,可换成大型球,等孩子的技能熟练后再换成中型球。

27、双手各持一球走直线2米(4-5岁)

训练要求:让儿童两手侧平举,掌心向上,两手各托一小皮球沿直线路线行走。难度设置:A开始时可先不让孩子拿球,徒手走;B孩子的技能掌握后让其尝试持球并且脚尖跟着脚跟行走;

帮助给予:不能单独完成的孩子家长可跟在其身后,给予身体指导;

28、用脚尖向前行3米(4-5岁)训练目的: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掂起脚尖向前走约3米的路程。

难度设置:A 只走2-3步路的距离;B 逐渐地增加走的距离直到达标。

帮助给予:1 站在孩子前面扶着他/她的双手;2 只在有需要时才给予及时的帮助;3 在终点处放置奖励物鼓励孩子坚持走到终点。

29、单脚向前跳5步(4-5岁)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及双腿的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抬起一只脚,向前方位置跳跃5步路的距离。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让孩子习惯保持抬起一只脚在空中数秒的姿势;B 鼓励孩子单脚向前跳跃一步,可以在前方放置奖励物;C 鼓励孩子增加跳跃的次数。

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跳,营造宽松的气氛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愿意参加游戏;2 随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恰到好处的帮助,无论是身体或是口头的帮助;3 及时引入奖励的方法来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尝试。

30、能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4-5岁)

训练目的: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协调身体,控制重心力,建立前庭感觉机能。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难度设置:A先让孩子坐在丁字椅上,双手放在腿上,保持双腿垂直,腰干挺直的坐姿势。B家长蹲下与坐在丁字椅上的孩子玩传球游戏;C让孩子右手前平举,右脚向上踢并碰到手心。再换成左手重复以上游戏。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给予身体指导,帮助孩子学会保持平衡,然后在每一个(难度)环节中给予适当的帮助,直至该环节通过,再进入下一环节的训练。

31、照镜子游戏(4-5岁)训练目的:训练空间方位知觉。

训练要求:家长和孩子并排站在大镜子前面,家长做一个动作,让孩子模仿。动作以点头,双手在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拍手,左右前后移动身体以及转身等动作为主。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的动作要做得慢些并多次重复动作;B如果孩子的表达能力强,可让孩子边模仿边说出动作的方位。

帮助给予:家长边做边说出动作的方位,孩子无法跟上便用身体指导。逐渐地撤销提示,并且加快动作的速度。

32、吊床游戏(4-5岁)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

训练要求:让孩子躺在吊床上,两位成人将吊床前后摆动。

难度设置:A让孩子仰卧在吊床上,必要时请第三位成人协助。B让孩子俯卧在吊床上,在孩子的前方地上置一玩具,前后摇晃时让孩子拾取地上的玩具。

帮助给予:孩子在初始时可能会紧张,请家长蹲下给予安抚,避免孩子在吊床内挣扎。如果孩子无法取得前方的玩具,家长可把玩具握在手里,等孩子*近时放到他/她手中。

33、治 疗球—平衡调整(4-5岁)训练目的:放松、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感、调整肌张力、促进保护反应。训练要求:仰卧/俯卧于治疗球上,手脚均离地,捉握双手/双脚;注意手握关节的位置;能放松手脚屈伸自如;控制─部位、力量、速度、重心。

难度设置:A前后左右各方向的移动弹动;B双手的交互屈伸。(*近时弯曲。推出时伸直)前后移动及直线加速;C双脚的交互屈伸(同B);D抑制异常机张力的移动弹动;E双手或双脚撑地维持平衡;F倒置双手迅速撑地的反应;G倒置运动(手不撑地);H训练者用脚将治疗球挑高大大弹动,以达垂直运动的目的。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34、治疗球—肌力训练(4-5岁)

训练目的:肌力、速度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站立;(1)以倾斜度控制难易度;(2)运动量以肌肉最高承受力的百分之八十~九十时实施。

难度设置:(1)治疗球上侧滚翻;(2)仰卧抬头训练加强颈屈肌;(3)仰卧起坐;(4)俯卧撑双臂屈伸;(5)俯卧后弓身;(6)仰卧/俯卧抬腿;(7)站立治疗球上用脚弹跳;(8)球*墙,面对或侧对球站立,单足举腿置于球上;(9)坐在治疗球上,以溜滑梯的方式快速溜下。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35、治疗球—月球游戏(4-5岁)

训练目的:体能要素的提升,身体意识的培养,兴趣与幸福感等。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循序渐进,配合音乐,配合协助,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学习。

难度设置:(1)以治疗球压挤全身;(2)推大笼球前进,或拨球后退走;(3)依规定路线推球前进或回避障碍物推球前进;(4)以拍皮球的方式拍球;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36、用力拉着绳子时,仍能拉动绳子(5-6岁)

训练目的:增进手部肌肉的力量以及促进全身肌肉的发展。训练要求:成人用力拉绳子的一端,孩子在另外一端能拉动绳子。

难度设置:A 成人开始时只稍微用力拉着绳子,让孩子容易拉动绳子;B 成人用力地拉着绳子,鼓励孩子用力拉动绳子。

帮助给予:1 可在地板上两人之间画一横线,孩子把成人拉过横线就得奖;2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尝试和成功;训练时,成人要配合孩子的力度,避免孩子因不当用力而受伤。

37、双脚跳过一条慢慢地摆动着的绳子5次(5-6岁)训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训练计划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将一条约两米长的粗绳子固定在离地面10厘米处,上下或左右摇动绳索,使其象蛇一样扭动,让孩子双脚离地地从上面跳过。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慢慢地摆动,动作幅度要小允许孩子偶尔碰到绳子;B 快速地摆动,动作幅度大,让孩子尽量不要碰到绳子。

38、跳脚印

训练目的:训练两侧性、空间距离、平衡、协调、柔软、眼─手协调、注意力、抑制异常 肌张力、矫正姿势(内外旋、内外反)、步态训练。

训练要求:按照图形所示,双脚立定跳向下一目标脚印。难度设置:A可先用双脚交替走几回,让孩子熟悉大致的距离。B双脚立定跳,按图形要求跳;C听着家长的口令(指令)跳;

帮助给予: 开始时家可站在孩子身后,双手扶着孩子的腋下帮助其完成凌空双脚跳起和落下的姿势,指导孩子跳向下一目标,等孩子的判断和目测水平提高后让其自行练习,家长只给予口头提示即可。

39、能在双脚离地时,双手同时拍一下(5-6岁)训练目的:加强手臂和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在双脚跳离地面的同时双手举过头顶拍一下。

难度设置:A 先熟练双脚跳;B 再在跳的同时鼓励孩子拍手。帮助给予:1 手把手地跟孩子一起做;2 给孩子做示范,边做边讲解;3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只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

40、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20厘米宽的平衡木(5-6岁)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不同的物件走过平衡木。难度设置:A 开始时拿小件的物品;B 逐渐地拿大件的物品;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41、手抱大型物挡住视线还能走至少3米远(5-6岁)训练目的:改善孩子的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拿着或双手抱着大型的物件向前走。难度设置:选择重量适中的物品做训练。

帮助给予:注意随时提醒孩子走路的姿势和前面的方向,站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随时注意防止孩子摔倒等情况发生。

42、能两眼睁开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岁)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睁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

帮助给予: 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能很好地掌握平衡,可以让他/她先尝试扶着椅背或握着训练者的手站立5秒;2 一旦孩子的平衡能力有所长进,则要求他/她只在需要时才扶持;3 在孩子前方视平线的位置给予玩具或其他吸引他/她看的东西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4 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

43、能两眼闭合双臂伸直(或交*胸前)单脚站立5秒(5-6岁)训练目的: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闭着眼睛(或者双手交*在胸前),单脚站立5秒钟。难度设置:A 开始时先练习双手伸展或垂直地站立;B 然后练习双手交*在胸前站立。帮助给予:1如果孩子无法自觉地闭上眼睛,可尝试用布蒙上他/她的眼睛。如果孩子不愿意,先让他/她尝试习惯不练习的时候蒙上眼睛的感觉;2 充分运用奖励的原则来激发孩子的合作性;3任何时候都要准备好给予适当的身体协助。

44、滚筒游戏(3-4岁)训练目的:调节中心与平衡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在豆球上,前方放置一玩具,让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双大腿贴住豆球,探身取玩具。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俯卧在球上;B鼓励孩子双手前后划动,家长应用手扶着豆球,帮助孩子均匀用力,避免球滑离孩子的身体。C鼓励孩子边划动双手,边向前移动,注意提醒孩子不要让球滑走。

帮助给予:完全身体指导;必要时给予身体指导;

45、袋鼠跳(5-6岁)

训练目的:强化前庭刺激,控制过敏信息。

训练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

难度设置:A只要求分段跳,每次跳2-3步的距离;B撤销身体指导,要求一次性跳1-2米的距离;

帮助给予:在A阶段要求给予全程身体指导,直至孩子技巧纯熟。

46、平衡与协调(5-6岁)

训练目的:平衡、协调、肌力等。训练要求:仰卧/俯卧。

难度设置:(1)仰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2)俯卧双脚着地,双腿屈伸;(3)俯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4)仰卧双手着地,双腿屈伸;(5)仰卧/俯卧双手做模仿或规定动作;(6)仰卧/俯卧双脚做模仿或规定动作;(7)俯*治疗球,双手抱起治疗球并推出;(8)仰卧垫上,双脚屈腿或直腿将球夹起。

帮助给予:(1)每一动作次数或时间不能太久(视其肌张力而定);(2)动作由易而难、次数时间由少到多;(3)注意协助(他动─协动─主动)。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47、跳数字

训练目的:增强身体平衡能力及重力感。训练要求:用不粘胶剪出大的数目字1-10或1-20贴到圆形的不粘胶上再地板上,让孩子从一个数字跨到另外一个数字上,以跨到圆形内为胜。

难度设置:A 如果孩子还不懂得数字,可贴不同颜色的数字,然后让孩子按颜色跳;B 让孩子按指定的数字跳或者按单、双数跳;C 可玩双人游戏,创造出各种玩法,以最终达到终点为胜。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跳跃技巧不成熟,可在开始时握他(她)的双手或夹着孩子的腋下帮助他(她)跳跃;2 如果孩子不懂得或不遵守游戏规则,要随时给予身体或口头的提示。

48、打保龄球(3-5岁)

训练目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儿童保龄球放在1米左右的距离,让儿童用黑色的大球击球。难度设置:A 开始时距离可以很近,以便让儿童容易击中,有成就感;B 要求儿童按训练要求的距离击球; C 逐个地把球摆在地上让儿童击,开始时距离要近一些,5次击球中有3次通过。

帮助给予:(1)开始时给予孩子大量的身体协助,直至孩子掌握要领;(2)每一次增加难度时都需要随时提醒、纠正并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做。

49、运小球(4-5岁)

训练目的: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要求:让孩子用塑料球拍运送乒乓球,一次放一个乒乓球在球拍上,运到距离2米的大容器中。不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扶乒乓球。

难度设置:A 开始时可选用其他非圆形的小物品让孩子训练并且把距离设短一点;B 孩子的技巧纯熟以后可尝试用大的塑料或布球;C 使用乒乓球,5次运球中有3次球没有掉地通过。

帮助给予:无论孩子处于哪一阶段的开始阶段,都要给予手把手的帮助,要确保孩子掌握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以后才增加难度。

50、滑雪(4-6岁)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划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是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难度设置:A 只用一只脚踩纸前进;B 双脚踩纸前进;C 赤脚踩纸前进;D 赤脚踩纸前进或后退。

帮助给予:给予适当的搀扶;提醒孩子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和适当的运动。

51、鞋子走路(4-6岁)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划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52、跳跃(3-5岁)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 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 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 单脚跳;D 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

53、拍气球(4-6岁)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画能力。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

54、软骨功(5-6岁)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画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置:A 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 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

55、摇摇船(5-6岁)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

难度设置:——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56、抱球翻滚(5-6岁)

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置:A 滚3-4下;B 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

57、糊壁纸(5-6岁)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划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墙壁站立,以身体当做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象在糊壁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向反方向滚动。难度设置:A 只滚动3-5下;B 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

58、压马路(3-6岁)

训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59、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难度设置:A 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 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

60、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她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

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61、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调节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摩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她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62、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摇动;B逐渐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作摇晃,并观察他/她不同的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运动。

帮助给予:1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其信心。63、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

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以张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

帮助给予:1 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 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

64、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帮助给予:1 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

65、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上一篇:医院自评报告下一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