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2024-06-15

小学英语目标落实(精选13篇)

1.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一

小学落实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及措施

学校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勤学善思、文明乐观、自律诚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全面实现办学理念目标的完成,提出落实质量和工作效率。学校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同时研究制定。苗屯学区落实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及措施如下。

一、培养目标:

1、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做到勤奋乐学、知难而上、遇难而进的顽强拼搏精神。

2、通过落实办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做到文明礼貌、尊老爱幼,把学习当做一种爱好和乐趣,把文明当做美德,把参加各种活动作为自豪,消除厌学情绪,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3、通过全面贯彻落实办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增强自尊心、荣辱心、分清对与错,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维护学校秩序,使学校内不出任何重大过错。

4、通过贯彻落实办学理念,使学生能够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在家不欺骗父母,在学校不欺骗老师和学生,从小形成实事求是的品德,5、通过贯彻落实办学理念,使学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能做到团结友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

协力维护教育形象、学校荣誉,达到师生积极性全面提高,两年内学校各项工作走在全镇的前面,成为政府满意、学生满意、人们满意的学校。

二、措施

1、学校积极宣传落实办学理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全校师生明确办学理念的目标、责任和义务。把全校师生思想意识、学习工作目标都引导到办学理念上来,形成共识。

2、学校提出办学理念目标,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多给师生搭建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师生提供活动场地、器材、资料等。真正让师生在活动中受益,在实践中提高。

学校每年评选“勤学善思”小模范、“文明乐观”小标兵、“自律诚信”好孩子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落实的积极性,提高落实效率。

3、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加强双管双教,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体一位的管理,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管理。

4、学校不断加强对落实办学理念落实的考核,把考核分数记入教师档案,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站岗的条件,对成绩突出的,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推广。

5、学校及时做好督导总结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做到边落实边总结边整改,常抓不懈,形成自己的特色。年月日

2.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二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德育,评析

一、引言

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不仅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德育往往只是一句口号。笔者以自己所开设的一节省级获奖阅读课为例,探寻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第三模块第三单元的阅读版块:Lost Civilizations。这篇阅读文章以游记的形式介绍历史上失落的两大城市庞贝和楼兰的建成,繁荣到失落。在分别介绍这两座曾经世界盛名的城市的同时,作者也对两座城市进行了从古至今的对比,以及两大文明失落的原因。

笔者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重点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模式,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师引导设问、学生思考讨论等互动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笔者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注重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呈现与本文主题相关的信息,激发学生兴趣;(二)教学活动的灵活性,根据课堂预设情景及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防止要求过高引起冷场或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例及评析

第一步:导入部分

笔者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旅游入手:“如果有可能,你最想去哪里旅游?”将学生的兴趣逐渐引向著名的景点:长城。接着,笔者通过长城视频的引用,实现以下两个效果:通过听觉与视觉冲击,锁定学生的眼球。同时,视频介绍了长城悠久的历史以及它的神圣和伟大,为后面讨论保护长城奠定情感基调。

第二步:快速阅读

笔者首先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对文章进行预测,学生对于古代文明充满兴趣,预测这个环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对古代文明的兴趣转变为对文章内容的求知欲,并初步唤起他们思考和讨论的欲望。然后浏览文章,对文章进行主旨大意的分析与文章段落的划分。一方面验证自己的预测,另一方面,锻炼他们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第三步:查读

How can researchers today produce true-to-life figures ofthe people in Pompeii?

笔者设计这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给学生设置时间限制,将提高阅读速度这个要求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设置更多关于庞贝城的细节问题,分别从挖掘后的庞贝城被毁坏和被保护的正反两面进行提问。侧重于庞贝城被挖掘后遭到破坏的信息,同时,将保护世界遗产的情感要求融合于问题的回答中。

第四步:细读

在学生进行细节阅读之前,提前呈现细节阅读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同时,笔者首先设计学生听录音的教学活动,通过听与读相结合的任务设计将学生适时地带入静态的思维活动中,动静相结合,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五步:读后讨论

(1)Why was the Great Wall destroyed?

(2)How can we prot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s in the world?

笔者在此提出讨论的话题:为什么长城会遭到破坏?作为一名学生,作为一名公民,作为一名游客,我们该如何保护世界遗产?同时,笔者展示了学生所在学校的美丽校园风景图片与操场上学生乱扔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在归纳做为游客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笔者展示了长城上中国志愿者保护长城的图片,紧接着切入英国人威廉保护长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相关德育内容教育的同时,唤起学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

第六步:总结

(1)Value what people in the past left to us, because oncelost, they’ll never be recovered.

(2)Value what people at present create, and leave it to thepeople in the future.

整节课从文章的导入到最后的讨论,都始终围绕长城展开,自始至终,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拥有古人留给我们的璀璨文明,当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现代文明丝毫不逊于古代文化遗产。

第七步:课后作业

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文章,假设你可以写封信世界教科文组织, 你打算如何保护世界遗产。这个写作任务实现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同时围绕保护世界遗产,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话题依然围绕长城,结合课上得讨论,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讨论到的和思考到的,写成一篇小短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增强他们对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

四、小结

3.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三

摘 要: 由于“基本活动经验”目标与传统“双基”目标相比,要求更难把握,效果不易评估。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基本活动经验”目标的落实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鉴于此,作者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出层层推进落实“基本活动经验”目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基本活动经验 层层推进 落实目标

一直以来,“双基”教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得到广大教师的充分重视,注重“双基”教学算得上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原“双基”的基础上提出“四基”的课程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目标,课堂实践中往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教学评价偏离方向,方法指导不切实际。如何扎实有效地落实“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目标?我总结出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参与,获取初步的活动经验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重视[1]。

在数学教学中,“做”就是指数学活动。“基本活动经验”获得离不开数学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只有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才能形成数学活动经验。它是经验产生的源泉,离开它,就难以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参与有趣的数学活动,从中获得必要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回顾反思,内化已有的活动经验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获得初步的“活动经验”。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对认识的概念、性质和定理进行分析和综合,进一化深入感知。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内容,先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获得一定的“活动经验”,知道两个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这个三角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同步练习后,老师提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学生操作后发现,结论是正确的,有时可以拼成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有时可以拼成特殊的平行四边:正方形和长方形。这时老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吗?学生又经历一次紧张的活动过程。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经历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逐步加深体会,随着学生对有关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及其关系方面的经验不断积累,学生认识水平得到不断深化。教学中,通过对活动对象与相关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和反思,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掌握,又使学生获得一类事件和问题的分析和综合思考方法的经验。

三、深入感悟,积累丰富的活动体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及发展过程的无限性,人对事物的认识要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认识的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就某个具体事物而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又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2]。

数学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获得的初步经验,是否适用于普遍情况?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当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了进一步内化这些经验,必须在问题解决中检验获得的经验,要经历一个重新审视经验、寻求新的意义、获得新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变式是学生积累新的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活动中多次打破和重建经验,是实现对数学概念不断深入领会、解决问题能力、经验积累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妈妈比孩子大25岁,怎样表示妈妈和孩子年龄的关系?经历了充分的探究和讨论后,学生知道了,用字母表示孩子的年龄,如a+25,能简明地表示出妈妈和孩子的年龄的关系。这时教师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这里的a,可以是任何数吗?孩子们思考的机器又进入紧张运转状态,通过举例、验证、讨论,再举例、再验证、再讨论,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这里的a是有一定的取值范围的。

总之,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认知结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由几个阶段组成:“具体感知,反思观察,抽象和验证。”具体地说,先在活动中形式初步体验,经历反思的过程,再通过新的情境中验证取得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和步骤,并举一反三,将掌握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步骤推广至类似的问题解决中。在此来回往复的实践和总结过程中,促进深刻体验形成。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促进个性化的认识的形成,创造新经验。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Dewey.J.).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1.

4.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四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它不仅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行动指南,更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我们教师在问诊阶段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存在唯书唯上,照搬照抄教参的现象,忽视了实际教学价值的正确取向;而有的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过于片面,仅关注认知能力,忽视了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有效合一。

课时教学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要明确的问题,因为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下面就怎样制定教学目标浅谈几点看法:

1、分析课标和教材体系。

第一,研究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教师在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把握课程标准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从学生不同的智能活动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数学教学内容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三大类。数学课程标准对此分别以不同的动词表示: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刻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动词刻画数学活动水平。对此,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探明教学思路。从教材中提取出知识点,再将其放到整个教材体系中去,研究怎样把教材信息转化为教学信息,要收集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去获取新知识,探索新发现。

第三,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让学生掌握哪些数学知识,怎样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里的“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即学生从事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应具备的心理发展状态,它包括学生的记忆、观察、想象、注意、思维发展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是指学生在以往数学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或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

3、细化系统分析结果。

教师根据上述分析研究结果,从内容和行为两个侧面把系统分析结果细化,列出教学目标细目表,分别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或知识点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纵横对照、线面结合。即:纵向对照连成线,明确本课时教学应为本单元目标的实现承担什么任务,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哪些孕伏、渗透和铺垫;横向对照连成片,从构建学生认知结构考虑,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着眼同化和顺应当前的学习内容,扩大和重建新的认知结构,沟通各单元、各部 分知识之间的练习,完善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第二,做到“四个同步”。即:同步拟定一单元(至少是一个小节知识点)各课时教学目标,确定目标体系的序列和层次;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练习的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达标控制手段,防止目标和过程脱节;同步考虑课时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教学修正措施的有机配合,以利于因材施教。

第三,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把数学课分为新授课、练习课、整理复习课、实践活动课。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具体说来,(1)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规定学生应掌握哪些新的数学知识,应理解到什么深度与广度,应进行哪些必要的基本训练,学会哪些基本的数学方法等。(2)练习课的教学目标,既要充分顾及学生的信息反馈,抓住知识重点、难点,又要根据练习课在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增强针对性:新授之后的练习课要从教学信息、作业情况、学生原有基础等方面考虑;讲评后的练习课要从共性的错误、知识的缺陷等方面考虑;复习后的练习课要从知识的整理、归纳、补缺、补差、补漏等方面考虑。(3)整理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注重巩固、梳理已学知识和技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加以系统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的有效途径。(4)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明确要掌握哪些工具的使用方法,要培养哪些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如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参与需要、成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的价值。

4、准确陈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即:教学、训练、引导。“教学”是使学生 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训练”是使学生获得动作技能的过程,“引导”是使学生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撑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使学生进入“知识本质”的过程。以“教学”和“训练”为主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可以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即首先用描述学生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陈述目标,然后用可以观察的行为作为例子,从而使学生内部心理变化和可以观察和测量。而以“引导”为主的情感领域教学目标可以用表现性目标加以描述,就是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是不精确的规定每个学生应从活动中习得什么。这是因为,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的情感变化,往往不是

一、两次教学活动就能立竿见影显现出来,教师也很难预料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内在心理过程会出现什么变化。

5、制定小学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几点注意。

(1)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随时监控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使其紧紧围绕目标,能及时、清醒地判断每一项目标的达成度。切忌“写归写,做归做”。

(2)教师要善于把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的目标。

5.学习心得 落实三维目标 篇五

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几点做法

物理教学要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只有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理有效的落实,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于我们的学科教学。,下面就物理学科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去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初三的实验复习中,首先我把课本上所有的实验全部列出来,然后把它们进行分类。第一类观察分析型实验,这类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一般都比较简单,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其实验过程,知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并且了解实验所用的方法和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第二类测量型实验。学生实验多数是这种类型。测量型实验又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直接测量型实验的要求:知道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知道如何调零,使用时不要超过它们的量程,有刻度的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间接测量型实验的要求:知道测量原理,知道计算公式,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如何用别的器材来替代测量。第三类探究设计型实验。这类实验的要求是:明确实验目的,确定研究方法,确定需要测量或比较的量,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二、重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师应该一直坚持不懈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适应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能够从中探索出学习物理的方法。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追求的是一堂课讲得越细越好,知识面越全越好。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讲过的题目学生就会,没讲过的学生感觉没处下手。“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现在推行的“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课前让学生针对目标,有的放矢的预习,使学生自己学会一部分,课上教师精讲点拨,只讲学生的困惑所在。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学会了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前打上不同的符号,比如不会的打“?”,不明白的打“△”等,等复习回顾习题时,可以只看带符号的。

三、重视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

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始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例如在伽利略实验的学习时,我介绍了伽利略实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们在感叹科学前辈的同时也认识到,如果同学们平时也能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TOP

生物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呢?

据对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的调查表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三大主要学习动机(考试成功、独立学习、问题解决)中,“问题解决”(如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区分事实、原理和学说,探知未知世界)在促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各种动力当中,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很好地利用并激发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便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同时人也是作为一种生物体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利用学生对于已知生活中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观察认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能够很好的实现。

1、问题情境创设的现实性

对于高中生来讲,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许多的问号?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尽可能的要贴近生活,这样便有利于学生能够自己联系实际,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例如:在讲到第三章《新陈代谢与酶》的时候,酶的特性有三方面: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值)。前两个酶的特性课本上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对于酶的第三个特性课本上只是通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显得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创设一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家里做家务使用洗衣粉时,“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什么情况下经水泡出来的洗衣粉的泡沫最多呢?”这时由于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学生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所以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便会展开激励的讨论,各抒己见,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说是凉水、有的说是温水、有的说是热水这样可以杀死细菌……那么到底哪一种情况是正确的呢?能不能用井水来浸泡衣服呢?这样不是可以节约用水吗?这时学生便会开展自主学习,回归课本去寻找答案。在无形之中,便掌握了酶的第三个特性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和PH值)。同时,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去进行亲手实践,然后将实践的结果进行反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会和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

2、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只有好奇心才能点燃兴趣的火种,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通常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通过有趣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第四章《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教具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右图)这样的一盆盆景。让学生思考,“通过哪些手段能够获得这样一盆形态的盆景呢?”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每一小组都得出了自己的答案。然后,每一小组派代表发言来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综合分析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大多数都认为通过压条的方式,可以获得这样一种形态的盆景。只有少数的学生可能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想到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来进行处理,但是具体的原理和操作方案,由于学生对于新知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准确的表述清楚。不过教师首先应该肯定通过压条的方式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并对提出这种方案的小组和同学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大胆创新。

“那么还能通过哪些手段可以获得如此漂亮的一盆盆景呢?刚才同学们讲到的向光性,它的原理是怎样的?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正是利用这一点,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会随着新课知识的讲授,被逐渐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新课知识讲授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到课前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来解决创设的问题情境,加以巩固提升。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导致植物体弯曲生长。这样的话可以利用开口的不透明的纸盒来对材料进行处理,提出自己的具体的操作原理、方法和步骤。“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教师可以安排组织学生去进行课后实践,或者去进行调查访问,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享受学习新知,应用新知的乐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很好的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毫无强迫的痕迹,把“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创新成为可能,也变为现实。

在课堂上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便掌握与一些基础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内容。如果过多的讲解反而会引起这部分学生的厌恶情绪,他们渴望的是更具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具有难度和综合性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包含有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应该有能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即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层次性。

3、问题情境创设的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能够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引上例)在向光性实验制作盆景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能够通过新知的讲授想到运用单侧光的原理进行处理,“那能否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幼嫩植株长成这样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会感到十分的新奇,难道不用任何工具还能够制作出如此漂亮的盆景吗?这样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大家都会绞尽脑汁去思考,想各种答案。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不是很理想,那么这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师:什么情况能够导致植物体弯曲生长呢?

生:生长素分布不均。

师:那么哪些因素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呢?

生:单侧光

这时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只有单侧光,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绪论中讲到的植物根的向地性,由此可见重力还能够引起植物的弯曲生长。

师:那么重力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又是怎么样来引起植株弯曲生长的呢?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绪论提到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联系新知,“在什么情况下重力会引起生长素在植株的茎和根的部位分布不均?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可以将植株水平放置”。这样学生便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将花盆横放在地面,待其弯向上方生长后,再调整花盆,朝向另一侧横放,待其向上生长后,再朝向另一侧,这样不断的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这一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于第一节的内容进行了整个的回顾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以及根、芽、茎对于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这几个方面。这样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有了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6.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六

为确保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两委”班子,XXX镇按照区委关于开展“三二一”活动精神,认真组织、严格落实,对全镇XX个村街农村“两委”任期承诺目标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为新一届“两委”换届中做好任期目标承诺工作提供借鉴。

按照市委、区委统一部署,今冬明春,将全面启动新一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XXX镇按照活动精神,专门成立了由组织员办公室牵头,民政、财政、农办协同配合的农村“两委”任期承诺目标和年度目标验收小组,深入全镇30个村街对“两委”承诺目标进行拉网式排查。截至目前,全镇30个村街“两委”任期承诺和年度目标已基本完成,但是个别村街存在目标承诺落不到实处,流于形式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XXX镇党委对村街“两委”进行约谈,限期整改,确保承诺目标落到实处。

第一,实施目标管理,改进了党的领导方式。实施目标管理,提高了各村街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镇党委在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和总体部署后,通过目标管理,把各项重要决策、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可监控、可考核的管理指标,使各村街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效解决了上热下冷、上活下死的弊病。

目标管理已经成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有效管理形式。

第二,实施目标管理,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在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中,注重发挥好激励机制的作用,不断加大了奖优罚劣力度,既及时准确地进行了目标奖惩,又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充分发挥,在全镇上下进一步营造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争先创优的意识和能力,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实施目标管理,强化了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承诺使村街干部自我加压,自我鞭策,变以往的“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了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在对考核优秀村街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的同时,对后三名村街干部进行了组织调整,对末位的村街和考核不合格的村街干部进行了诫免谈话,提出了限期整改意见。严格兑现目标管理的奖惩,重新定位了干部评价的价值导向,有效治理了干部队伍的软、懒、散等现象,树立起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使实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无所作为的干部没有了市场。牢固树立了“承诺必须践诺”、“实绩就是形象”的公信意识和“以实绩论英雄”的争先创优意识,增强了村街干部自我加压、“有为才有位”的危机意识,责任感和进取心进一步增强,一支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7.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七

一、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情况

新的课程标准一改过去的教学要求, 突出人性化教学和对学习情境进行科学设计, 并注重在教学中注入美术文化因素, 不再像以前教学那样只列出知识点, 而是以启发学生动脑为主, 向学生提供具有导向性的标准、提供教学内容的概括总结、提供指导性建议, 并标明只是建议不具有强制性。在教学时教师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来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以采纳自己设计的更合乎实际的教学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为教师更多地提供了教学上的可发挥空间。其次, 改变了以前的美术课学习方法, 提出让学生多进行学习体验, 多进行学习探究。在教学和学习思路方法上, 新的课程标准站在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 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 对美术学习领域进行了不同的划分, 拓展了“综合—探索”的新领域。

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提供的具体的可操作性案例, 认真地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观念、方法和精神, 举一反三, 创造性教学。在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方面, 将美术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内容相结合,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结合点, 让学生在对生活的感悟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还丰富了学生生活的艺术化内容。

二、对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正确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 教会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所以说美术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是新的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任务和中心思想。

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进行了转变, 将以老师为主导的传授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 立足于教, 立足于灌输, 而很少想到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很少想学生的思考参与性, 让学生充当配角、被动学习。可想而知, 学生们接受的美术技巧画法都是一个重复的固定模式, 画出来的东西当然是千篇一律, 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但如果老师拿着物品让学生感知, 让学生展开想象, 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同, 完成的作业也会是丰富多彩和各种各样的。

二是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转变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进行创造和想象,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进行自主学习。要在如何启发学生学习上多做设计, 为学生的思考提供空间, 为学生的探讨提供出机会。老师更多地研究学生, 分析学生作业, 研究学生发言内容, 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结构, 针对学生的美术特点, 提出适合的教学方法。改变固定的学习方式, 改变由老师传输的固定的画法, 改变让学生集体适用一个技法, 不再让全体学生必须照办。让美术课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学习过程百家争鸣, 学生作业百花齐放。美术教师只是推荐学习方法, 介绍美术观念, 把立足的重点转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上, 尊重学生个性的发挥。

三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学会观察,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愉悦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融入自然、融入生活, 亲身体验, 挖掘并创造资源, 激发创造灵感。在艺术的观察中产生感受, 让学生体验自然, 感受大地、体验小草, 以学生亲身体验来加深知识理解和情感融入。

三、进行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培养

尽管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下不再那么突出, 但进行美术教学却不能完全放弃这些基本内容, 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只是在要求标准上降低了度的问题, 并不是完全抛弃, 真正的美术教育也不可能离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所以我们还要用恰当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不能把技能简单地理解为技巧, 而要将美术技能做为美术文化来进行学习。美术教学的基本内容不仅是技能技法, 而是要将技能技法融入到美术文化背景下, 因为美术的技能技法与人类生活、人类历史、情感和政治等方面有着必然的联系, 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联系性, 通过在美术文化背景下学习, 让美术文化滋润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在大的美术背景下进行审美, 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以及美术鉴别和美术创造能力的提高, 这也正符合新课程下的美术教育要求。

二是找准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教学训练点和训练目标, 进行适度的知识与技能训练。美术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 都是按逐步提高的要求编排的, 训练要求及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水平要求, 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一步步提高的。但每本美术教材都是以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做为具体内容来组成的。所以我们要从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中寻找训练点, 文字内容包括学习建议及提示等内容, 图片内容包括示范作品和优秀学生习作等等。从这些教材内容可知, 文字提示和图片提示中包含着教材编排的意图, 仔细分析编排意图, 我们就能发现教材的每一章节的文字提示和图片提示后面, 都隐含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点;所以我们要结合对学生的分析, 围绕学生和教学实际, 对教材内容进行分层设计, 找到“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目标, 进行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训练。也只有恰当把握好训练目标, 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我们的美术教学才有全面和实际的意义。

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一改过去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 注重情感培养和情感发展。

一是在美术教学中注入趣味性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选择上, 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特点和心理特征需要, 以突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为出发点, 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将原教材主要形式和内容拓宽训练学生创作性。从促进学生发展的愿望出发,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我们以《花儿朵朵》一课为例, 对教材内容的拓展进行示范说明。按照教材的要求, 学生要应用学具拼摆出各式各样的花朵, 这时我们就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进行思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 可以摆成任意物品, 这样就是对学生的创造性的激发, 结果学生摆出了房子、汽车、家俱、动物等多种物品, 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围绕学生的特点爱好和欣赏角度, 加入一些适合的教学内容, 对教材内容进一步完善, 丰富了课堂教学。

二是在讲解和示范中注入情感, 以绘声绘色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讲解和示范是美术教育中的基本方式, 趣味性和形象性是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进行示范, 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生动形象模仿, 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也是美术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 因为这种方式更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是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 促进学生的情感产生。通过调动教学资源来进行情境设置, 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来促进学生产生思考和进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可恰当运用音乐艺术, 也可以运用游戏形式, 以多样化的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技能培养与激发学生绘画愿望相结合, 把美术学习兴趣和学习美术的美好愿景相结合, 通过这些形式, 让学生感受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是美术教学的核心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 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绘画基本功练习, 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为作画而学画, 而是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美术学习过程之中, 通过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

总之, 新课程标准对当前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进了以往的不足之处, 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 而是从课程建设角度出发, 以促进美术教育观念转变为出发点, 从教材、模式、课程评价和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的大幅度的变革, 通过提供学习场景来增强学生的感受体验性,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美术教师也必须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把握好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学重心,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研究教学方向, 努力实践、去伪存真、吸取精髓, 不断探索和研究特色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中大显身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祁国荣.论美术新课程与美术教学改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 .

8.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八

一、创境引情

案例1:一天中午,我在看课外书,刚好看到朱自清写的《背影》。读了以后,我被感动了,那段时间,我母亲被查出是白血病,而我们做儿女的却因为都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所有家庭琐事以及照顾母亲的重担便都落在了已80高龄的父亲身上,他一下子老了许多。上课的时候,没有等学生说什么,我便深情地述说起来:“是的,平时我们也许都关注母爱,却很少有人注意到父爱,我也一样。从前,父亲在我眼里是严肃的、少语的,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干活,因此我们总是更依恋母亲,而我们去时他却还是那样默默地为我们做好一切。这时,我发现了一向被我忘却的那静静的父爱!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洋溢着真情真爱,只是总被我们忽略。”说完,我已是泪眼婆娑,教室里一下子沉默了。我说:“下午的语文课就写一篇《爱》。”第二天,我收到了全班学生的文章,学生通过一件件总被我们忽视的平常小事,展现了人间真爱——父母爱、师爱、邻里情、同学情……我一下子感动了,这一篇篇文章再也不是胡编乱造了,这是心灵之语。我也明白了——写作文,就要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说真话、表真情。

二、借文抒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浓浓的感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达到以文抒情、以文写情。

案例2:教《母亲》一课时,我开始范读课文,让学生闭眼静听。“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读到这里,我戛然而止,学生仍然闭眼……此时我知道,这些平时被忙碌的父母无暇关爱的小精灵们,他们的心弦被拨动,他们正在感受母爱……我让学生睁开眼睛。他们不情愿地睜开双眼,我轻声地问:“谁愿意说说刚才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此刻的心情怎样?”话音未落,学生的手高高地举起,连平时不大愿意回答问题的陈同学也站起来举着手喊道:“我记得那次我感冒呕吐了,我妈妈徒步到学校,带我到医院看病。因为心急,走得匆忙,头上冒出了汗。”“有一天,天下大雨,妈妈给我送雨伞来,回家时,我发现她的后背已打湿了。”畅所欲言,看似混乱,其实是他们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愿望。我没有制止他们,让他们尽情地说着……这样一直持续了五六分钟,教室才慢慢安静下来。然后我对学生说:“刚才你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愿意留住着美丽的画面,幸福的事吗?”“愿意!”“那就快快动笔吧!”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他们正在用笔抒发自己的心声……

三、以情激情

有人说“唯有爱能产生永久的力”,而孩子更能体验爱、感受爱。

案例3:有一次我代音乐课,对我班的陈同学已有耳闻,他的歌声很好听,但我一次也没听到过,他很内向,课堂上根本不举手,我叫他唱给我听,也没实现,我决定在这节课上一饱耳福。因为全校学生少,音乐课是四个班级一起上的,我就各班选几个学生对比,我班的就选定陈余了,我以为他不愿意,哪知为班级争光,他变得很活跃,让我刮目相看,一展他的歌喉。的确,他的歌声很好听,如我愿了。在语文课上,我趁热打铁,赞扬了陈余,让学生把这节音乐课的情节、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陈余的作文写得最好,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通过几次作文教学,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对作文有兴趣,乐于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写下来,写出自己的心声,就必须走进学生心灵,触动学生的情感,用真心与真情打动学生、引导学生,这样学生才爱上作文,才会写出充满个性的文章,才会写出有情感的作文,作文也会由此变得趣味盎然。可见,我们只要愿意拨动情感之弦,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作家。

参考文献:

[1]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2][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6.

[3]汪刘生,白莉.教学艺术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01.

9.坚定坚决贯彻落实总目标 篇九

出版日期:2017-08-30

A01版●要闻

新疆日报

10.安全目标责任落实及考核办法 篇十

一、安全目标:

1、年负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以下;

2、杜绝重伤、死亡、火灾、设备、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

3、达到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合格以上标准

4、社会、业主、员工、相关方的重大投诉为零; 工地具体创优目标:

1、通过安保体系认证;

2、争创盐城市文明工地;

3、争创江苏省文明工地。

二、环境目标:

1、噪音控制

结构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装修施工:昼间<65Db,夜间<55dB。[夜间指晚上22:00至早上6:00]

2、现场扬尘排放控制

施工现场扬尘排放达到目测无尘的要求,现场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3、运输遗洒控制 确保运输无遗洒

4、生活及生产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中的COD达标(COD=200mg/L)

5、施工现场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夜间施工照明灯罩的使用率达到100%。

二、目标分解

项目经理——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全面负责;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及施工情况确立安全管理目标、建立项目部安保体系,组织安保策划及编制安全生产保证计划;健全和完善用工管理制度,严格用工手续与对其管理,适时组织上岗安全教育;对分包队伍的健康与安全负责;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组织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生产保证计划中安全技术措施;组织并监督工程项目施工中实施安全交底制度和设备、设施验收制度;领导、组织对施工现场定期安全生产检查,发现施工生产中存在不安全问题,及时组织采取措施,对上级提出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定时、定人、定措施的予以解决;适时组织工程项目安保体系的安全评估,组织有关人员落实安全评估中提出的改进要求和措施,主持参预安保体系内审,积极配合外审认证机构的审核工作,定期召开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组会议,布置落实安保计划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做好现场保护与抢救工作,及时上报,组织配合事故的调查,认真落实制定防范措施、吸取事故教训,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活动动向。

项目副经理——根据项目安保计划组织有关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参预交底,经常性监督检查,落实施工组织计划中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协调安保体系运行中重大问题,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定期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现象;负责安全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核及批准,指导、监督材设部采购工作,从合格供应商处采购,从而保证购置的安全物资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组织现场有关人员依据合同内容向分包方进行施工交底,安排专人对分包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控,对各分包单位制定例会制度;组织对安全设施、机械设备验收,理顺和协调总包与分包、工种与工种间在施工中的相互配合关系;经常性组织或参预工程项目的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安全状况进行持续整改和完善的,对检查验证的状态进行标识,对存在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存在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落实纠正预防措施,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复查验证;组织对全体职工安全知识和遵章守纪教育,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防范事故的能力,做好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检查、控制、检验、标识、隐患控制、职工培训教育等安全管理记录;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一般工伤事故及协助处理重大工伤、机械事故,采取有效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工作,检查、检验及时处理事故隐患。

项目工程师——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结合工程项目特点主持安全策划、评价识别、确定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及制定安保计划,;参加或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查)专项施工方案时,制定(审查)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其切实可行,随时检查、监督、落实、主持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交底,主持制定技术措施计划和季节性施工方案,及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实施工程项目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组织上岗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认真执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与安全操作工艺要求;预防施工中因化学物品引起的火灾、中毒或在新工艺实施中可能造成事故的隐患;主持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验收,发现设备设施情况异常,采取措施,严格控制不合格品防护设备、设施投入使用;负责编制安保体系支持性文件及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制定其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项目施工员——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对工程项目分管范围(如各班组、分包施工班组等)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参预项目经理领导的安保计划的策划、编制工作,按照安保计划要求,合理组织、安排施工生产任务;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把施工现场重点危险源的预防监控措施落实到位;拒绝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施工任务,并及时向项目经理反映情况的;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与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任务的特点,向班组、(包括分包班组)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字手续;经常对规程、措施、交底执行情况检查,及随时纠正违章作业的,经常检查班组(包括分包班组)作业环境和各种设备、设施安全状况的,发现问题未及时解决的,组织对安全设施及机械设备的检查、验收工作,对安全部门或上级检查指出存在事故隐患,要求限期整改;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班组(包括分包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程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接受安全部门人员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提出现场不安全问题的,对工程项目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停止使用,上报有关部门(或领导);发生因工伤亡及未遂事故,未能保护好现场,立即上报;对进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规章制度教育和文明施工要求交底;负责落实钢脚手架、基坑支护、模板体系等施工专项技术方案的实施及安全技术交底。

项目安全员——参预策划、编制安保计划;严格执行安保计划中支持性文件、法规、条例及强制性规范的要求,配合项目经理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和交底;加强对重点部位、危险源的安全监督和控制;配合技术、施工管理人员组织对安全设施的检查、验收、维护、保养;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安全动态,对人、机、物、环境及自然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动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参预各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监督落实,发现重大隐患行使停工权利;负责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协助处理重大工伤、机械事故;对安保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反映,配合做好安保体系的内审、外审工作。

项目技术员——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安全生产强制性规范;参预编制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计划,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各项方案;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与施工需要及时编制重点部位危险源控制方案并报项目工程师审核;制订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并向项目生产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作业班组长交底;项目特殊施工工艺,编制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参预项目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参预安全物资的进场验收,参加施工现场如基坑支护、脚手架搭设、施工用电、中小型机械、模板友撑、洞口临边防护等的验收工作;对安保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修改意见。

项目材料员——按照项目安保计划要求,组织安全物资的供应工作;对供应商进行分析,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负责对合格供应商供应安全物资的验收取证,做好验收状态标识、储藏保管;负责对进场材料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堆放;对施工现场使用的脚手架材料、马凳、吊钩、安全网等安全设施,做到验收合格入库、定期检查和试验;对重点、危险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做到重点保管与执行有关危险品运输、储存、发放等规定,及做好防火工作。

项目机管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要求,对现场的机电超起重设备受压容器及自制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负责;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组织好机械设备使用前的验收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项目租赁设备,建立租赁设备安全使用制度,确保设备完好和安全可靠;新购机械设备、受压容器等,必须收集好有关合格证、检测报告、技术资料,大修、维修后入场的机械设备以及外借还回工地的机械设备严格把好检查检验关;参预施工组织设计、安保计划的编制,提出机械设备方面涉及到的安全工作,督促班组落实机械安全技术措施;组织机械专业技术培训和中小型机械操作人员的定期培训考核工作,作业前向机械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交底;参加各种机械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意见处理,制定防范措施;

项目质量员——参预编制施工现场安保计划;参预安全设施、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实施评价与监督;对施工过程中不利环境因素的实施进行评价与监督; 项目资料员——按安保计划要求做好运行文件的收集、登记、发放工作;配合项目经理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宣传、培训教育工作;开展多样化的安全教育,结合形势需要、定期以黑板报、标语、宣传画等形式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检查确认项目部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协助公司对项目部一线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项目综治员——对施工现场的动用明火,宿舍的防火安全,食堂的用电、用气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工地、项目经理办公室,特别是财务室、资料室、电脑室的安全保卫工作;对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作业人员的进出场做好记录;做好项目部安全生产奖罚的奖金发放与罚款收入的监督、检查工作;抓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检查督促焊工做好电焊、气割的防火安全工作,发现隐患、缺陷及时纠正,重大事故隐患报告项目经理;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严禁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工地;配合做好新职工进场的三级安全、劳动保护教育,及操作技能、操作规程、变换工种、经常性教育。

三、考核方法

1. 实行逐级考核制度;项目经理接受分公司考核;项目经理负责对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2. 根据各级要求及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考核办法,明确奖惩。3. 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个人立功的重要依据之一。

4. 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的各分项评分表,对各分项责任人进行打分考核。当分项检查评分表得分在70分以下时为不合格,70分(包括70分)至80分为合格,80分及其以上为优良。

5. 各分项检查评分表通过汇总所得出的结果用来评价项目经理安全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因为项目经理对项目的安全生产负总责,是第一责任者,各级管理人员目标责任落实 的好坏,直接体现了项目经理安全管理的业绩。

6. 评分表采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中的相关表格。7. 评分方法参见《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中的有关内容。8.每月要求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责任考核,并认真执行不走过场。防止流于形式。9.考核记录存人档案,作为个人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奖惩办法

执行项目部制定的奖惩条例

五、说明

11.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三维目标;尊重学生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也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开拓视野,增强世界意识。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尽量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来构造适当的问题素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英语知识的应用渗透到新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启发引导他们掌握“能用”的英语。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把握、落实新课程教学目标呢?

一、尊重学生主体,悉心传授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1.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主体。要学会根据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目标进行调整,如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断地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动起来,如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它能有助于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学会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使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的知识探究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自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英语教学中可让学生进行自编对话进行练习,或设置几个situations,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情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过,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学生去主动参与,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教学的方法与过程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常常是学生自由练习少,口语机会少,现在英语课改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权交给学生。怎样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促进英语新课程改革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采用启发式教学,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规律,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帮助他们学会思考、表达,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要调动学生一起通过游戏、动作、简笔画等活动,引导、启发学生作出近似合理的猜想,并试着直接用英语建构思维,用英语即兴回答。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学到“活”的知识,教师只有在起启发作用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2.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合作讨论”可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合作讨论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其次,学生间的合作互助,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另外,合作讨论可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加强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方法局限于语法翻译法,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片面地追求卷面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听和说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传递思想的交际过程,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应是同步的,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把学习和习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加大语言信息刺激量,创设良好的语境,在交际中学英语。

三、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统一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伴随着知识的产生、发展,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究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态度、感情倾向的,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师要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密切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移情换位,思其所思、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要善于发现和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把消极的情感态度变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具体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意志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操的培养。

综上所述,作为英语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这三维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以人为本,追求人文;注重情感,倡导民主,呼唤自由;注重体验,激励创新的精神实质。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英语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改中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艾宪宝.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灵魂.

12.小学英语目标落实 篇十二

乐“学”知识目标

学好语言知识是学生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语境, 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 因势利导, 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 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在语音、词汇的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集音、像、图、文于一体的特点, 将原本枯燥的听、读、写进行了语境动画创设制作, 利用动画分音节、分段地展示新单词, 突破重难点, 使学生感受语境, 感知语音, 感悟语言。例如, 初一英语下册Unit 6中出现大量表现人物外貌和性格的形容词。此时, 我让学生在一场最熟悉、最喜爱的篮球赛中一览姚明等NBA巨星的风采, 伴随着球场上解说员全英文的介绍, 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纯正的发音技巧, 而且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运用英语交流的语境中。一个动画口型的凸显会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通过模仿掌握连读、爆破等发音技巧, 进而在语境交流过程中掌握本单元的新词汇。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交流, 并适时地利用电子白板的输入功能设计语音指导, 提醒学生准确发音, 强化学生的记忆。

力“拓”能力目标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运用, 这就需要教师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 让学生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 拓展自己的能力, 达到语言教学的能力目标。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走进我们的课堂, 本身缺乏足够的语言环境,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有利于学生拓展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初二英语下册Unit 5的语言目标是Talk about consequences, 为达到这一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技能, 我下载了一段美国中学生周末聚会的视频片段, 启发学生思考交流:“What will happen if you go to the party?”在这里, 学生不但感受到了最纯正的英语口语交流, 而且分享到了异国同龄人周末活动的快乐, 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交流树立了榜样。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班级的聚会活动, 自制活动会话片段课件, 练习掌握常用口语。在活动会话交流、课件的制作和展示中, 学生领略到了学习语言的快乐, 轻松地完成了本单元的能力目标。

尽“修”情感目标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 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也储藏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利用互联网下载西方国家日常生活场景片段, 自然风光、地域风貌和历史变迁的图片解说, 以及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和文学作品等, 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使学生了解了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既开阔了眼界, 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态度, 乃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践证明, 将信息技术适当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有利于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创设语境, 能使学生沉醉于英语学习的情境中, 体验成功的乐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使主动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 为学生终身学习语言打下坚实基础。

13.有效落实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 篇十三

“核心目标”是相对弥散的、多向的目标而言。它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理解,从形态上看,“核心目标”具有集约型、高辐射的特点;从内涵上看,“核心目标”是课堂教学最富价值、最主要的目标。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实施建议等部分都彰显了阅读教学核心目标的内涵,即培养阅读能力与言语表达能力。不同文体、不同年段的阅读教学核心目标在分学段表述中做了细化。然而透视阅读教学现状,目标的达成还是很不乐观。所以,厘清教学核心目标,构建以核心目标为主轴的阅读教学课堂,是当前探索高效、低碳课堂的重要途径。

一、落实核心目标的必要性

1.阅读教学落实核心目标,是基于语文课程的性质需要。语文课程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本身承载的任务很多。作为教师,心中固然必须有全局意识,但具体到课时中,并非是要求面面俱到,事实上舍弃或者暂时搁置与课堂有关但未必重要或必要的学习目标,明晰课时教学重点,凸显核心目标,不失为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2.阅读教学落实核心目标,是基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规律。语文学习生理心理机制研究表明,不论做何种事情,都需要按某种信息或指示来进行活动,所以在活动完毕前必须对信息或指示有所记忆。这种记忆也叫“工作记忆”。工作记忆一次可以处理的项目为7+2个信息单位。这种功能容量随年龄而变化。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限,工作记忆容量小、时间跨度偏短。如果课堂教学目标众多、任务繁复,学生很容易出现心理疲劳或厌烦情绪,学习效益也会随之下降。

3.阅读教学落实核心目标,是基于系统建构理论对语文学科教学的观照。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心理过程大致分为感知、理解、表达、鉴赏评判等四个不同的阶段,这四个阶段是逐步发展、趋向深入的,使阅读水平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落实核心教学目标,有利于课堂教学明确方向,聚焦一点,层层推进,分步落实,保证学习过程的完整性,破解课堂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的现状,使教学目标的落实更贴近学习的本质。

二、落实核心目标的现状及归因分析

影响核心目标落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外显的诸如教学手段运用有误等因素,容易被发现,也易于修整。一些内隐的问题却需要教育者的悉心揣摩与体悟,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目前的核心目标落实顽症有三:第一,过程模糊,核心目标落点不清。教学过程缺乏层层推进的轨迹,缺乏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轨迹,导致教学目标达成度大打折扣。第二,教学结构混乱,核心目标与子目标不合逻辑。核心目标的落实需要靠下位概念的子目标分步落实,否则就会孤立无援、突兀生硬。第三,前后指向不一,核心目标发生偏移。核心目标在课堂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化或者偏移,前后教学目标不统一,这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原定核心目标A,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被目标B悄然替换而不自觉。A目标的落实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最终没有得到完全落实。而B目标也因为横空出世、缺乏铺垫而显得不伦不类、唐突生硬。课堂出现两个关联度不强或者指向脱节的教学板块,使整个课堂明显断为两截,就像油和水不相融,核心目标达成也沦为一句空话。

如此种种,可见教学核心目标的落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节课,确立了核心目标,并不意味就会拥有目标的终端达成。究其原因,根子在观念,瓶颈在章法。

1.目标把握不清不明。教师没有厘清课时核心目标,或者是没有对核心目标作科学分解落实的意识。目标只是作为教学预案的一个摆设,八股式地高高挂在预案稿上,而不是放在自己的心头、落实于教学行为、贯穿于教学全程。

2.内容分析情结顽固。从理念上看,绝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语文课堂不能停留于内容分析,要跟“内容分析式语文课堂说再见”。但在行动上,教师已经成了内容分析固式化的操守者。太把课文当做课文上,忽视“教材仅仅是个例子”这一经典论断,总是轻车熟路、不知不觉上演着“从内容分析到内容分析”的课情。这样的习惯思维顽固而强大,严重制约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落实。

3.生本意识淡漠失衡。课堂是动态发展的,忽视“顺学而导”制约核心目标的落实。目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心理状态的敏锐捕捉,缺乏对学习规律的参透与运用,学生少有时空自主学习,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学习意愿和感受,导致教学目标的落实成为教案的演绎,课堂教学成为“走教案”的场所,学生成了“走教案”的道具。

4.教学结构缺乏层次。任何内容都需要形式去演绎,外显的形式、载体、流程的科学与否,都关系到目标的达成度。目前的教学基本呈现“线型”的结构,环节与环节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孤立的识字读词,游离的感情朗读,僵化的作业练习,没有层次性的教学板块组合,也是导致目标仅仅成为文本意义标签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核心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从生本概念出发,准确厘清目标,科学重组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才有可能提高核心目标达成度。

三、核心目标落实策略建议

基于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推动者,核心目标的落实策略建议也主要从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进行思考。

策略一:向心性

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一以贯之,教学过程一以贯之地与目标保持对应的紧密联系,具有向心性,是教学高效的关键所在。

1.将教学目标及时转化为学习目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尽可能让学生明了每节课学习的核心目标、核心任务,学生的学习就会有靶心意识,就会有目标意识。学生的学习行为一旦指向目标,就会享受到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堂伊始,教师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暗示了课堂“学讲故事”的主要目标,为学生提供了“讲故事”的直观范例。

2.将子目标的价值指向核心目标。每堂课的核心目标往往需要分解为几个子目标来分步落实,要切实保证各子目标的指向以及落实都纳入核心目标的达成范畴。厘清各子目标与核心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性,并厘清各子目标之间的层级递进关系,使之具有向心力,促使核心目标的逐步深入和不断达成。

比如学习《在春天里生活》这首诗歌,围绕“咀嚼诗歌语言、体悟诗歌情感”的核心目标,主要安排三次比较学习。首先是添词比较,比较不同点。将改造后的诗句与原诗(增加了“本来是”)进行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大体把握诗意、体悟情感。其次是归类比较,发现共同点。请学生朗读课文第1~4节,发现其中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对诗歌的结构有了比较鲜明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巡弋的战舰和水雷、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散落的地雷碎片”,要求学生“再次比较,又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学生在短语的细细品读中,积极思考,强化体验,充分体悟诗歌语言的情感和韵味。整个学习过程步步深入,指向度高,目标高度集中,学生自主思维空间很大,学习极富张力,课堂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增量”与活力。

3.将核心目标投射到教学过程。真实的教学情境总是具体的、动态的和不确定的。教师要深入把握目标内核,站在核心目标的高地,透视教学现象,透视课堂生成和各种动态的教学资源,准确调控课堂生成步伐,将核心目标投射到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折射核心目标。比如《我为你骄傲》一课,请学生从叙述事情缘由和真诚道歉两个部分进行“便条”内容口头实践。一个学生说:尊敬的老奶奶,您好!因为我不小心在扔石子的时候打碎了您家的玻璃,我感到非常害怕,所以逃走了。现在我把自己送报纸攒下的6美元给您赔偿损失,请您收下。真诚地向您道歉,对不起。上述“便条”内容高度简洁、概括,意思完整,质量非常高。但是此位教师并没有被个别学生的出色表现所迷惑,因为作为个别优秀学生的超群表现,并不能代表班级中所有学生的能力水平。所以,教师再出示预先准备的示范性“便条”,落脚点显得很平和:一是大量使用课文语言复述事情经过;二是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课堂所学习的新词。观课教师当时不太理解这个环节的教学意图,以为学生的能力要远远超出教师的预期,教师不应该下调教学高度。其实这里教师的用意可谓良苦,教师从有利于课堂核心目标达成的角度,有意引导课堂从“点”到“面”,关注全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核心目标意识引领下的行动使然。

策略二:结构化

教学内容结构化策略,旨在改变零打碎敲地肢解文本倾向,旨在改变平面解读教材、就事论事的梳理习惯,旨在破解就内容而内容的处理教材的瓶颈,旨在破解就情节分析而推进教学的问题。聚焦核心目标,删选教材,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或者说是学习内容呈现结构化的状态,使教学具有确定的语文本体性课程内容,使教学富有张力,富有辐射力。

1.核心问题引领。根据核心目标,明确学习点,设计“核心问题”,使教学内容提纲挈领,有利于简化头绪,提高思维强度,促进核心目标的达成。上海特级教师戴建荣执教的《珍珠鸟》一课,围绕“鸟的好”“人的好”“文的好”三个问题板块展开教学。问题虽少,但是少而精,三个问题分别指向文本内容、阅读视角、语言表达等不同层面,又高度统一于赏析语言、习得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的核心目标。通过核心问题引领、追加问题呈现的结构化课堂模式,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层层推进,课堂取得了极其明显的效果。

2.关联内容整合。阅读教学“二维”“八面”,从学习内容上的字、词、句、段(篇),到学习技能上的听、说、读、写(思),其中还包括阅读方法习得、阅读习惯培养等,头绪众多、内容复杂,如果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阅读教学课堂很容易变成一团乱麻――理不清,剪还乱。所以围绕核心目标整合关联内容,块状推进教学,在构建高效课堂实践中尤为迫切。

阅读教学新授伊始,往往是集中块面时间,孤立地识字读词,收效甚微。如《最大的“书”》教学,跳出常规的生字词检查、句子朗读指导窠臼,请学生借助插图辨析哪个是地质勘探队员,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这样的整合,不仅落实了“地质勘探队员”生字、长词的认读,也融合了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地质勘探队员”这个词语的意思,并且进行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言语发展。这样的整合,板块清晰,以识字教学为核心,渗透了阅读方法和言语能力的训练,教学层面立体而丰富,具有很大的教学张力。

又如《蝙蝠与雷达》教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了两项言语实践活动。第一,概括第一次实验过程,并要求用准确的语言表达第一次实验的结果;第二,介绍第二次实验的经过,要求通顺、准确。这样的取材与组合,是挑战,也是落实核心目标的精彩演绎。

策略三:层次性

教学流程的设计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核心目标的具体落实与否。教学预设的前提是必须围绕学生发展这个中心,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要义。要体现学习的主体,就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学习心理,遵循感知、理解、表达、评价鉴赏这一发展轨迹,遵循规律设计教学。努力使教学板块之间体现目标连贯、层次清晰、逐步提升的发展性关系。

1.任务分解,分层推进。对学生的学习任务要在预设的时候作充分思考与分解,任务分解要转变侧重“教”的立场,基于学生“学”的立场,核心学习任务的分解可以询问“要完成这一任务,达成这一目标,学习者必须做什么”等问题,通过画图表来鉴别各个子目标下的子任务,然后再针对每个子目标,通过询问同样的问题来鉴别各个更具体的目标,直到这些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起作用。比如四上《全神贯注》第二自然段是文本最具有教学价值的重点语段,发掘核心语例之中蕴涵的语言范式:先具体描写再概括,具体描写时先写观察到的,再写想象的。核心目标定位可以是:感受围绕一个意思先具体后概括的构段方法,并在新的语境中作迁移性运用。核心目标定位也可以是:学习“观察+想象”的表达方法。围绕这个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分解为:由理解内容到感受形式,由感受形式到感悟内涵,由感悟内涵到习得方法,再到吸收迁移运用,教学依次呈现“内容感知―语言品悟―方法评鉴―迁移运用”的分层递进过程,始终遵循一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知感悟到内化表达的学习心理发展机制。其实质是呈现学生在课堂上习得语言、发展思维、不断提升的完整的系统性的学习过程。

2.框架设计,分层推进。教学层次性推进的另一个核心要素是框架设计。教学的“框架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策略。它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变线性的、块状的教学设计为简洁的、弹性的、立体的、开放的教学结构设计,主张“学与导”的和谐发展,提倡操作程序的动态灵活性。旨在凸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使教学过程的推进,始终伴随着学生的体验、发现、创造。框架设计的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足够的学习时空,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更多的学习时空中,以更从容自在的学习姿态,提升能力,收获言语智慧生长。如北仑小港小学王??钊老师执教的《我的舞台》,看起来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参与了圈画、批注、填表、交流、修改、感情朗读等学习活动,而一系列学习活动的背后其实蕴涵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留白:内容梳理―语言感受―批注欣赏―写法拓展。每个层面都留下学生思考、实践的足迹,通过学生充分地参与每个层面的学习过程,最后聚焦于一点――习得语言,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很好地达成核心目标。

核心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归根结底是回归语文教学本体性的命题,是阅读教学课堂“洗尽铅华”“凸显本质”的本色出演。

上一篇:竞选大学助理班主任的演讲稿下一篇:医学考研科目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