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

2024-08-25

《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精选10篇)

1.《首席执行官》电影观后感 篇一

每当金色的旭日初升时,我们总会心中揣着一大摞梦想上路,怀着激情狂热地呐喊,但每当夕阳悬空映霞时,又有多少人能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放弃。而《首席执行官》的主角就以创业的激情,严谨的精神以及不屈的勇气锻造了一段成功企业的辉煌史。

一股创业的激情是创造一所成功企业和经营好它的动力,一所企业或某一项事业就是航驶在自己人生之路上的一艘船,而这一种创业或创造的激情和热情就是吹动它前进的一股源源不断的风。在剧中,如果主角失去了这中创业的激情,企业就会失去生机;如果主角失去了这种创业的激情,机会之门就不会为他们开启;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创业的激情,他的事业就会黯然无光。

同样,在我们大学生活,这种创业的激情也不可缺失。并不是要我们运筹帷幄的去干一番大事业,去要让生命多与总不同,而是当我们每干一份工作时,都要怀揣一份热情,去发掘去创造去坚持它。学习或许是枯燥的,但创造的激情可以为其注入活力;工作或许是麻烦的,但是创业的激情可以为其增添色彩。

所以正如《首席执行官》中所说:失去了这所企业并没有什么痛苦,但你失去了这种创业的激情与成就感,你就一无所有。

而但凭一腔热情去闯世界还不够,有严谨的精神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剧中“砸冰箱”的片段对很多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利益与原则发生冲突时,你该选择哪一方?剧中主角的举动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榜样,如果劣质冰箱流传,或许企业的利益丝毫不损,但百姓的利益与企业的信誉就被劣质的冰箱给“砸”了。

记得曾经看过一段新闻:日本本田公司的某款汽车就因底座某部件比预计中的短了0.5毫米,即在全球召回重造。所以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是一所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大学,严谨并不是要求你一板一眼地去干某件事,而是需要一种塌实,不浮躁不散漫的精神。学习需要塌实,生活需要条理,交友需要谨慎,一切都无法失去严谨的精神,否则碌碌无为随意散漫就会成为我们大学生活的代名词。

最后,剧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员工们眼神流露出的不屈勇气。那种为自己的正当利益据理力争,不倔于强势的气场令他们的“敌人”都为之折服。拥有这种不倔的勇气,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开辟道路,拥有这种不倔的勇气,才能锻造一种非凡的人生。

2.电影首席执行官观后感600字 篇二

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发展多元化竞争,为了走向世界,海尔毅然决然的要建自己的工业园。正如海尔执行官所说的,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国际化的大公司,就要成为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一个民族要发展强大,就不能只有一个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名牌。正是他的果断决策和自强不息带领着海尔迈向国际大舞台,海尔也从此成为了一个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大品牌。

海尔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离不开集体智慧、果断决策以及良好的人员素质和严格的企业管理。我们更应该从中总结思考并自我要求。

从名仕集团的角度来思考,我们应该看到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具备敢于接受挑战和考验的勇气,有开拓创新的智慧和精神。发展多元化竞争,着眼于未来,展现企业的实力与品牌也是我们名仕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

从名仕员工的角度来思考,我们是否也有着同样的质量意识和企业荣誉感呢?是否有着同样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呢?还是只是急着完成工作却很少考虑将工作做到位?很多职场人对待工作都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态,“把工作做完”的愿望总是胜过“把工作做好”的愿望,而忽略了工作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呢?如何体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价值呢?就像我们的企业文化所要求“每次给客户设计装修时都像给自己的新房装修一样”,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以诚为本,以质取胜,专业执着,精益求精,以名仕事业为己任。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名仕家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为公司创造效益为自己创造价值。

3.国内电影首席执行官有感800字 篇三

我通过网上查询,了解到海尔很看重的一件事,就是“观念革命”.这种观念的革命,渗透到海尔的方方面面,并被海尔人形象地凝炼为一个个富有哲理的理念:“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斜坡球体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等等。虽然这些理念大都是出自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口中,但它们无疑都在员工的精神世界中产生了强烈的回响。张瑞敏的创业理念,让每个人都信服,“国内不稳,国外不强”!他让海尔集团在国外扎下了坚实的根!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无论在种.种赞誉和表彰中,或是在种.种质疑和非议中,张瑞敏都一如既往。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产品品牌;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品牌传奇。

张瑞敏是一位颇有思想的企业家。在创造“海尔神话”的实践中,他不断整理、升华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凝成了许多富有哲理的经营理念,并把这些经营理念物化在实践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张瑞敏创造了一个叫响了“中国造”的国际化企业,创造了全新的海尔文化,也带出了一批具有炽热民族情感的海尔人,这是海尔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纵观全片,影片通过一个个事件冲突的转换,来衬托出人物内心中潜藏着的激情,企业首席执行官临危受命,不畏压力,力挽狂澜、果断决策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很感谢老师给我们放这部影片。通过看这部影片,我了解了海尔的历史和张瑞敏的创业史、创业精神,它使我学会了凡事都要努力去做,要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人际关系上,而且也教会我们要懂得创新,21世纪的我们要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4.《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四

这是我来艾比森之后的第二次观看这部电影,每次观看都有更深层的感触。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海尔公司的创业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当时的海尔还是个负债一百四十七万、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经过17年的奋斗历程,最终发展成为一个自主创新的世界级品牌企业的。

片中有一个镜头震撼人心,就是凌敏砸76台冰箱的场面。当时冰箱供不应求,用轻工局长的话来说,现在找他批条的就有很多位,就是现在纸糊的冰箱就有人要,现在负债一百多万,不抓紧搞生产,搞什么提高质量意识训练。在工人们的要求不要砸,我们花钱买,扣我们的工资”中,凌敏挥起了大锤。我们 德国人少了什么?少了一种质量意识。质量,质量,我们不是在天天讲天天练吗?就是不到位。今天不砸这些冰箱,将来人家会来砸咱们的工厂!”凌敏砸的不仅是不合格的冰箱,更是一种落后的思想。最后一把火烧掉了不合格的冰箱,也烧掉了工人们的恶习。从此砸醒了海尔员工对品牌质量的意识。并实施OEC管理,做到日事日毕,从基础管理开始重抓,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想要树立一个品牌首先要保证产品的品质,产品的品质不好,产品就没有市场,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利润来源,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倒闭,随之而来的就是员工失业。

海尔正是有了因为检查时多了一颗螺丝而把已经打包好了的800多台冰箱加班拆包检查到底是哪一台漏打螺丝了这种超强负责任的员工才造就了现在世界500强的企业。

结合艾比森的核心价值观“诚信、感恩、负责任”我觉得我就是一个不诚信、不负责任的一个人。2012年上半年我们的品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是对客户的不诚心,对公司的不负责任。

5.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五

在我看来,《首席执行官》是一部拍的非常成功的电影,它是一部励志电影,观看《首席执行官》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心灵的震撼,更多的是主人公的创业激情与为理想而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所感染,燃烧起观众心中的拼搏激情。

80年代,中国开始了经济发展,相比国外的一些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发展较晚,因此受到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歧视,经济比不上外国,工业比不上外国,技术比不上外国,这在大多数企业家的人心中留下了阴影,认为中国就是比不上外国的错觉,在这样的背景下张瑞敏带领着一群工人一步一步让海尔企业发展起来了,海尔由原来一个贫临倒闭,几个月都发不起工资的70年代典型的工厂,在青岛最破的厂房,设施陈旧,管理一塌糊涂,工人的素质不高,一个典型的又土,又老,又旧的范围里.由于张瑞敏坚持不懈的努力,邀请多家的外资企业来投资,当一次次的失败后,一步步得对厂房改进,不惜把仅能发给员工的最低保证金,都投入到了对厂房的临时化装.员工充满了疑惑与不安.当一家法国的代表来到他们厂的时候,每个人都围着,法国的代表逐步对厂房,仔细的察视,当她与员工们的眼神交替的时候,她看到了是一双双充满激情涌动渴望成功,超强大的欲望感的眼睛,她被那种只要有一丝丝火光,就能燎燃成熊熊大火的团体精神,而感动,将机器与技术交与的他们公司.由于员工的质量意识并不强烈认为人比不了机器在公司毫无进账,还有几百万的外债,张瑞敏当场将以产出的70多台不合格产品砸

毁以此强化工人的质量意识。因为,海尔人知道产品有了质量保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信誉,才会得到消费者的承认,才会有生机和活力。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为了生产多元化的产品,为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海尔要建自己的工业园。但对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来说,15亿人民币的确是个天文数字。于是,向同行寻求支援,向银行寻求贷款。但都因“企业尚小,风险太大”而被拒绝,甚至遭到热嘲冷讽。但是,海尔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和职工打成一片,携手共创自己的工业园。

这时,良好的工人素质,严格的企业管理,深深吸引了准备在华投资的美国AE公司。AE公司虽然愿意提供所有的资金,但因苛刻的合作条件,海尔人断然拒绝了。如果那样的话,海尔将失去自己的品牌,这又和海尔建工业园的目的相违背,同时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尊严。最后,海尔的创业精神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打动了政府。于是,在政府的资助下,海尔工业园终于建成了。

一时间,海尔在全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在世界上却无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海尔毅然迈出了跨国的步伐。

观看《首席执行官》让我感触颇深,其中海尔发展起来后的管了应该算是我比较喜欢并注重的吧,一个亏损的小厂如何发展壮大成一个国际化的大企业,这期间需要怎样的努力和付出。从电影的主人翁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首先,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具有敏锐眼光的领航人,只有具有了明确的正确的目标,才能一步步地迈向成功。对于张瑞敏,一个私营企业的小厂长,因为具有正确的远见,才有以

后的成功。而他的远见来自他办公室里书架上的一本本书籍,那是他智慧的来源。只有大脑里充满知识的人,才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他有理想,所以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他依然能够坚持自己,不受外界的诱惑。因为他对祖国的热爱,所以他能够在国际市场中为中国品牌打起一面旗帜。

其次,企业的良好发展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只有如此才能使一个企业良好的运作。为了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制度,凌敏带头砸毁了76台因员工的小失误而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在员工的思想上砸下了重重的一锤,使他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合格的标准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海尔集团的6S法则让我记忆犹新,它让员工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所以他们能够很好的工作。还有在美国的海尔集团中,当6s法则遇到美国员工的挑战时,管理人员合理的变通,使我感受到了管理者的睿智。

一个公司的成功渴望、欲望、理想、坚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管理s6管理,一手棒槌,一手红枣,有奖有罚才会让员工更有动力,光有惩罚是不行的,有奖有罚才是王道,用加薪来当奖品,惩罚有写报告,扣薪水,有张有度有松有紧,让员工互相之间竞争、比赛,激起员工不服输的意识,提高产品质量。

6.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六

有幸看完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纪录片,影片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士,胸怀振兴民族工业的大志,十七年如一日奋力拼搏,历经风雨百折不回,从欠债百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销售额602亿人民币的大型跨国企业的真实故事。该片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企业教案、企业精英的奋斗史。

有人评价说,这部电影没有一句废话,任何一句都可以让我们作为发展理念而思考。我要说,这个电影没有一个废镜头,每一个场景都值得我们去回味。我不是影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专业术语,看完了整部影片,联系到我的工作,有了以下感悟:

坚持企业质量。当76台问题冰箱被一一销毁的同时产品质量始终站在第一位也深深印入了海尔员工的血液,没有质量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根本,而我作为金沙人力资源的一员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服务,将服务意识摆在首位,我们每一个人的服务意识也就意味着公司的企业质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每一位应聘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为每一个招聘单位找到合适的人才,每一次应聘者和招聘单位的满意答复就意味着我工作的圆满达成,而我们所有员工的工作达成则体现了我们公司的企业质量。

发扬企业文化。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提炼文化,用坚决执行的行为维护文化,一直是海尔的强项。海尔通过提炼、执行、传承将老一辈产业工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延续了下来并适应了市场。刚进公司就开始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真诚服务到永远!永远值得你的信赖!”这并不是仅仅只是一句口头禅而已,它也代表了金沙的企业文化,而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慢慢将这句话从一句口号深入至心,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为应聘者服务为招聘单位服务,做好应聘者的向导,做好招聘单位的合作伙伴。服务至上是我以后工作的目标。

建立好的团队,凝聚大家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有限,而一个团队的力量更能将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同样的目标,大家抱成团,造就了海尔强大的凝聚力,也造就了海尔巨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努力成为金沙团队中的优秀一员,将公司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家而努力。

保持企业活力,做好长远规划。前段时间不明白为什么公司领导让我做好企业五百强驻成都机构的联系资料,看完影片后我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未来的规划,企业要发展,不能只看眼前,员工要发展,就不能只满足于现状,我也要有自己的规划,要跟上公司的步伐,我想这也是领导叫我们写职业规划的原因。

7.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七

一、海尔的质量意识。在八十年代,海尔凭借严格的质量管理笑到了今天,海尔从生产之初树立造国际质量的冰箱这一大志,敢于砸价值20万冰箱的行为就更奠定了海尔今天的国内、国际级地位,造就了中国最标准的电器品牌了国际化质量管理道路。

二、海尔的国际化眼光。从生产之初,海尔瞄准国际化品牌、走国际化道路,从质量、渠道、标准直到海外建厂、海外营销令ae总裁也叹服的海尔,直到今天稳稳站在中国电器舞台,引领国际化的世界品牌。其领导的雄涛战略、果断坚韧的执行能力为海尔人打造一个全新世界,“好日子是苦出来的”让世人叹服。

三、海尔对文化的精炼与灌输。用简单朴素的6s脚印提炼出海尔文化,持之以恒坚决执行维护企业文化,一直是海尔的宗旨。海尔通过提炼、执行、传承将老一辈产业工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适应了市场、适应时代,这在整个中国二十年的产权巨变过程中是罕见的,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从海尔身上可以得到直接的体现,其领导核心对企业文化作用的预见性和人性化管理令人叹服。

8.《首席执行官》观后感(大全) 篇八

看了电影《首席执行官》,感受颇深,影片主要讲述了海尔公司在外债140多万面临破产的情况下,凌厂长是如何带领海尔员工站起来,走出国门,成为一代豪杰的真实案例。本片不仅教导我们要自强、自立、不畏艰难,而且还弘扬了一股名族正气,为我中华儿女在世人面前树立了光辉形象。对影片中的凌厂长我由衷的敬佩。

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做强、做大,除了有一位有胆识、有魄力的决策者,还要有一支爱岗敬业、视厂如家的团队。海尔为了拥有自己的品牌,着眼于未来,投资15亿元建立自己的工业园。可15亿的资金并非小数目,在寻求同行及银行未果的情况下,海尔人并没有放弃,而是他们的迫切愿望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来华投资的美国AE公司,可为了不失去海尔的品牌,凌厂长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苛刻要求。他们强烈地民族自尊心让我深深感动。我们的海尔人真有骨气,不愧为中国人。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靠大家做出来的。在凌厂长的带领下,大家自强不息,树立了决定的信念。特别是看到砸冰箱那个场面,我的心深深地被触动了,眼中充满了泪水。他们的举止充分证明了领导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凌厂长对大家说若把不好的产品销售出去,海尔将永远石沉大海,将永远退出市场。同时也砸醒了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凌厂长通过“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来强化质量管理,追求卓越的品牌形象。

海尔远大的战略投资也让世人为之一振,先是多元化生产,将品牌打进法国市场,接着又在美国建立海尔冰箱厂,他们不仅为中国人赢得了民族自尊,而且还为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品牌打开了一扇门,做出了榜样。

看了海尔成功的经历,我为之高兴,同时也深有启发,特别是砸冰箱的举止和为了查明多一个螺钉而拆开800台已封的冰箱。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他们是多么的敬业,多么的有责任感、使命感。我想作为泵厂的一名员工我要向海尔人那样爱岗敬业,执着的追求,不离不弃,善于把握机会,抓住市场,不断创新创造,树立坚定的信念,与领导同事团结一致,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拧成一股绳,不断发展壮大企业。

同时作为一名小区管理者,我将带领小区各成员认真工作,乐于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海尔人的敬业奉献精神以及品牌质量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信自己一定会胜任的。

与此同时,我呼吁泵厂的全体员工通过观看影片有所启发,看清形势,不要坐以待毙,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激情和恒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天问问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做好了没有,我相信泵厂的明天一定会更辉煌。

9.海尔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九

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即使当时海尔冰箱供不应求,但仍坚定制定多元化战略在青岛建工业园,银行不愿贷款,面对AE愿意合资但只能生产冰箱单一产品的要求坚定拒绝,杨绵绵闯政府求支持,最终93年上市得以解决资金问题。

抓住WTO机遇,走国际化战略,在美国南卡设厂,最终在反倾销案中没受到丝毫影响,还拿到美国政府订单。

看完此片,着实佩服张瑞敏的前瞻和气魄,在80年代商品供不应求时还坚持严守质量打造中国名牌,90年代初的他已然想到了要建立海尔研究院和海尔大学,98年海外设厂瞄准国际市场。实在令人佩服他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商业敏锐感,也佩服他制定战略的前瞻性和坚定信念。而这些都来源于他的自信和深度思考,他相信自己能做成,所以敢做常人不敢做之事;他决定果断而坚持,因为他已深度学习和思考他人是如何做的。

那个时代的人们淳朴上进,当时的企业基本属于从无到有,即使普通的员工在工作中也有着创业的激情和干劲。没有那么多灯火酒绿的诱惑,就凭着一双手一个信念创造美好生活。那个时代奋斗的人们到现在应该都是中产阶级了,80年代到现在,他们乘上了时代蓬勃发展的顺风车,着手干就是了,挣钱显得纯粹而快速。

而现在的社会,信息和诱惑充斥着整个世界,如果就人类发展史来说,现在的社会变得复杂了。人们接触到的和想得到的都变得丰富多彩,欲望在繁华的都市里舞得淋漓尽致,这没什么不好,只是能够看到内心真实渴望的人越来越少,专注纯粹的生活的人越来越少。

10.《首席执行官》观后感 篇十

我一直被感动着看完了《首席执行官》这部电影,思绪万千。

我自己曾经问过自己:到底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我自己很难回答,作为一个公司的普通员工是追求过程还是结果,我想答案是唯一的。但是首席执行官凌敏的回答永远会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他是一个创业者,对创业者来说生命不息,追求不息。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己创造自己的未来。未来充满着诱惑与憧憬。未来的答案,就像掷一枚硬币,从古到今都只有两个,或成功或失败,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永不会成为历史,所以创业者的艰辛无处不在。

回首过往,虽不能说辛酸血泪,但的的确确有些东西值得反思而后警醒……学做一个农民……。几年前的我,对农民企业家多少有些不屑一顾。现在倒觉得,农民种庄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我们办企业,如果也能非常务实,少些浮躁,心态懂得知足,那么耐力也许比较持久。

面对七百多同甘共苦的职工砸烂自己生产的二十万元冰箱;能面对“弹尽粮绝”依然坚持建十五亿的工业园;面对种种优惠不顾,断然拒绝国外大公司的兼并。这是一个有雄才胆略的企业家才敢做的,他知道只有这样才会有自己独立品牌。

凌敏是一个新时代的创业者,支持他成功的是那股创业者的激情。

在每个创业者的面前,只有不可知的未来,这就是现实,面对抉择,只有有激情的人才能成为拥有果实的人。

凌敏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超前意识和精明干练的工作作风就是创业者独有的激情。在电冰箱拿“票”都买不到,产量与利润成正比的时代,他想到的是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在电冰箱市场一片红火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多角化”经营;在新工业园的工地上,他想到的是“海尔”大学;在外资纷纷进入中国的时候,他想到的是在美国建厂。最终的实践证明凌敏的超前理念是正确的,他是海尔永远领先同行的“法宝”。

创业者往往有着精明干练的工作作风,这是他有不懈创业激情的体现。在凌敏个人作风带动下,他身后是一群团结、干练的海尔人,这是一群能在四十五天内做二十五台样机的海尔人;这是一群能在十七小时内改良一台冰柜的海尔人;这是一群把自己的工作称为“相马赛马”的海尔人。

我不是一个创业至上者。对没有创业行为或创业冲动的人,我十分尊敬,并相信做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十分不易。但我想,无论我们处于什么岗位,我们都应在人际关系方面下更大的工夫,甚至是比专业技能还要大的工夫。记得小时候听评书“三国”,我始终

不能理解为何刘备才具平平,却能坐拥为王,文如孔明武如赵云都能为他卖命,难道只因为他姓刘吗?现在想来其实刘备最难,他的那种征服各种人的能力也最珍贵,因此市值最高。要学管理,首先就应在对人的研究上下工夫。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争取多认识一个人(不管他看起来与我们多么不同),琢磨他,努力与他交朋友,并不期望从他身上有任何回报而只出于对人的兴趣,那么到我们四十岁时,我们的大脑里就会有一个存储了一千个活生生的人的数据库,他们的性格、嗜好、遗传特点、背景、职业、观点、心理特征、优弱点都栩栩如生,而你也能大致了解与各类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学会了做人,那么你做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都能胜任。

上一篇:初一少先队代表发言下一篇:市政管理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