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迁教案

2024-12-01

第二节人口迁教案(共10篇)

1.第二节人口迁教案 篇一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我国人口的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知道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并说出我国的人口政策。

3.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采、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课前准备

1.分组:将班级按4—6人分为一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参与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1949年、1982年、1990年、1997年、2000年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总人数的详细资料;有关计划生育国策的内容和相关文件;近年我国人口增长的数量和经济(物质方面)增长的总量和人均增长的比较;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资料;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的有关资料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我国的行政区划的知识,知道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比如,北京就是其中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在户口所在地的最高一级单位上,我们都填写“北京市”,对外地人来说,我们都是北京人,那么,如果我们出国了,别人问是哪里人,你怎样回答?(学生群答:中国人。)

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当然应该对我们国家人口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有的同学可能知道,我们国家在2000年进行了一次全国的人口普查,谁知道这是第几次全国人口普查呢?

(学生答:第五次)

这次人口普查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统计一下我国现在的人口总数。有谁知道这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吗?

(学生回答:12.95亿)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12.95亿的人口是一个什么概念,多到什么程度。首先,与全世界人口进行比较,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1%,也就是说,世界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人。

其次,假如可能的话,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另外,在世界上被称为人口大国的前五位国家中,除印度外,其他国家人口与中国相差悬殊,请大家看世界主要人口大国的排名图示(教师准备资料: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不愧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板书: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那么,我国人口如此之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呢?请大家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请各组的代表发言,阐明本组的观点。

(学生代表发言:略)

大家的发言都不错,对人口的数量过多给我国带来的问题分析得比较准确,这里,老师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请大家参考:

在我国,由于人口过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对我们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了更大的负面作用,例如,我们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来说明一下(从交通、就业、基础生活条件、城市环境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资料加以说明,重点介绍有关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我们才下决心制定有关的政策来控制人口的过多增长,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将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且,全国各地坚决落实执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下面,请大家就自己的体会、课文中提供的资料等讨论一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对世界和我国的发展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学生分组讨论:略)

请学生代表来谈谈我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发言:略)

可以看出,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际上,除了计划生育政策,政府还采取了多项辅助措施,比如晚婚晚育来解决我国人口增长过多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中图:“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说明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什么影响?

(学生发言:略)

过渡:前面我们一直在通过分析我国人口普查出的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实际上,在每次人口普查中,我们还会注意到我们人口中的另一个问题,即人口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数量多少分布的问题。

先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中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多?哪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最少?我们自己所在的省的人口数量是多少?人口总数在50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有哪几个?)

(学生回答:河南省最多,为9256万人;西藏自治区最少,为262万人。自己省的人口数量是XXX 万人。)

由于不同省份面积大小的差异,单纯看人口的数量,有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人口到底是多还是不多,那么,请大家讨论以下,为了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说明:略)

对了,通常用人口密度的数值来进行比较。

定义: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的人口数。

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课堂练习:人口密度的计算

地区上海河南浙江宁波

人口数(人)1674万9256万4677万530万

面积(km2)0.58万 16万10万9365

人口密度(人/ km2)

课文中就是用“我国人口密度图”来说明我国人口的分布特征的,请大家看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基本分布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略)

从我国人口密度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省区的人口密度更大,每平方千米可达500—600人;西部人口密度较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10人以下。可见,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多西少。(板书:

二、人口东多西少)

如果我们将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连一条直线,可以看出,这条线以西地区的人口密度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下,以东地区的人口多为每平方千米100人以上,所以,我们称这条直线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限。(可介绍有关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的相关知识)

下面,我们来具体算算,真实的来体会一下我国人口东多稀少的现状:根据课文提供的资料,计算江苏、山东、新疆和西藏四省区人口密度,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区和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大小,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的东西差异,简要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略)

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学生发言:略)

通过刚才的讨论、发言,相信大家对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是十分清楚的,至于形成这样的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原因,等我们学习完了中国地理总论有关的内容后,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今天,大家的认识还是不错的。最后,我们将今天学习的内容小节一下。

2.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案 篇二

欧洲西部(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国家及首都,认识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在了解欧盟的基础上,认识到经济上联合的优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教学重点:

欧盟在欧洲西部的作用及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

通过对欧盟的学习,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袖珍国”和欧盟的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堂活动一:走进欧洲西部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高亮度显示欧洲西部。学生:查图分析欧洲西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与非洲相望。纬度位置:中纬度

欧洲西部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也相当于我国面积的1/2,但这里却分布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密度较大的地区之一。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洲西部政区”图,认识欧洲西部的国家。学生:查找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4国及其首都名称。教师:点击课件,明确4国的位置及首都名称。

介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法国,与我国四川省面积差不多;经济最发达的是德国,与我国云南省面积相当;最大岛国英国,与我国陕西省面积差不多等等。

总结: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面积不大,并且出现了一些神奇的“袖珍国”。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袖珍国”图片及资料,相互交流。回顾以前学习的世界四大稠密区及发达国家。小结: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等突出的地理特征。

(过渡)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使欧洲西部各国之间,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发达国家间的竞争与联合不可避免。在长期的竞争与联合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欧洲联盟(欧盟)。

课堂活动二:了解欧盟。

教师:出示幻灯片“欧盟成员国”图 学生:对照图册查找欧盟成员国的名称。

教师:点击欧盟会旗。讲解含义:由一块蓝色底上12颗排成圆圈的金星组成。12颗金星代表欧盟最初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

欧盟从1993年最初的12个成员国,到2007年欧盟成员国已达27个。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欧盟迅速的成长扩大?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一个地方吗?这里,司机开车跨越国境,无需出示任何证明,也无需任何检查;人们可以自由地越境采购、旅游、工作和休憩。旅行时可以享受医疗保健服务;在购买东西时,人们使用统一的货币,减少了兑换货币的麻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果你想到成员国中的其他国家学习,无需办理签证(少数国家除外),就像我们跨省学习一样简单,并且允许任何成员国的公民在当地政府和欧洲议会的选举中投票,在这里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里吗?”

教师:这就是欧盟成立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难怪一位法律学者认为根本不应该把欧盟看做一个国际组织,而应看做一个独特的实体。他们有着一致的对外关税,以及一致的对外贸易地位。同时他们用同一种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形成同一种势力,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课堂活动三:探究欧盟──为我所用

1.探究:从地理角度分析欧盟建立的基础?

3.雷雨第二节教案 篇三

天津市塘沽区新城小学 于英君

【教材说明】

《雷雨》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读本课的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手段】

以读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你从我的描述中猜猜它是什么。

(它本是地上的水,太阳一晒升到空中变成云,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

2、听录音:

板书:雷雨

导语: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这场雷雨。

二、复习

1、生词:

乱摆、清新、黑沉沉、彩虹、渐渐地、逃走。

2、课文分哪三部分描述这场雷雨的?(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品词赏句

1、学习雷雨前部分:

导语:我们先来看一看雷雨前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⑴ 默读雷雨前部分作者都描写了那些景物用笔画下来?(乌云、树叶、蝉、树枝、蜘蛛、闪电、雷鸣。)

⑵ 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些景物的:

课件: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理解“压”谈感受(恐惧、闷。压——说明了乌云来势凶猛。

课件: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课件: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朗读谈感受。)

课件:闪电亮,雷声响。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⑶ 说一说雷雨前的特征。

⑷ 齐读雷雨前的部分。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小组合作学习雷雨中的部分:

⑴ 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⑵ 讨论:

谈感受。

⑶(从哪些词感受到雨大?“哗哗哗”、越来越、看不清)

⑷ 看图。(倾盆大雨)

⑸ 两个渐渐的说明了什么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⑹ 雷雨的特征:

下雨──雨大──雨小

⑺ 齐读。

3、朗读感受雨后美景:

⑴ 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

⑵ 课件:

配乐图上。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⑶ 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全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五、学习生字

六、总结

作者能认真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景物,写出了它们的变化,使我们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希望同学们要提高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中增长知识。

作业:

必做: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选做: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虽然已达成,但自己感觉整堂课缺少亮点。教师的导言还应精简,注意知识的整合,突出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雷雨前的环节时,学生在画出作者再雷雨前都观察到了那些景物时(要求概括地画出),有的学生把整个句子画下来了。这时我应及时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启发,但学生对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的还是不到位,这时教师应采取范读,朗读效果会更好。

【设计意图】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本课我在教学设计时,紧扣单元教学的主题“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展教学;围绕着本单元导语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句话来体会感受。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和价值观的引导。本课是看图学文。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牢牢我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简说】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4、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乌 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8、雷雨 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回顾内容

1、指名认读生字。

2、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雷雨》。

随机板书:

18、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想象,体会意境

1、引导学习雷雨前:(1~3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联系你平时看到下雷雨前的景象,想象一下,雷雨前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⑵ 引导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归纳: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乌 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⑶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雷雨前的景象呢?指多名学生读。

2、引导学习雷雨中:(4~6节)

⑴ 默读课文第4~6节,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边想:这是一场怎么样的雨?

⑵ 你从哪儿感受到这场雨下得很大?

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从声音──哗哗哗

从雨景──往窗外望……都看不清了……

板书:

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⑶ 谁有本事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的大?

3、引导学习雷雨后:(7~8节)

⑴ 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再看看课文插图来说说雷雨过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⑵ 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① 男同学读雷雨前的内容,女同学读雷雨后的内容。

② 默读,找出其中的变化。

③ 引导交流:教师随机归纳。

板书: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④ 师生逐句比对着读,读出前后的变化。

4、作者不但观察到这些现象的变化,而且描写时,用词很恰当。引导学生比较课后题“读读抄抄”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的“填一填”。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⑴ “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⑵ “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⑶ “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⑷ “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7、就课文中提到的“彩虹”等,相机进行课外知识拓展方面的引导:

如: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等。引导学生课后搜集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谜语、诗歌、谚语等。我们在上“展示台”时同学们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三、总结全文,指导观察

1、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不同的,是有变化的,请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雷雨前后的变化。

2、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作者是很用心地在观察?

3、小结: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秘密,得到许多乐趣。

四、积累运用(机动)

1、“词语串串烧”:

闪电越来越亮(雨)越下越大

()越()越()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⑴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⑵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⑶()了,()也()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五、课外延伸,实践活动(机动)

1、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附学生的一篇仿写文《雷雨》〗

今天,我正在家里玩,忽然觉得外面的天空渐渐地暗下来了。

我走到窗子前,想看看是怎么回事,突然,一道长龙似的亮晶晶的闪电从天空迅速的滑落下来。随后便是“轰”的一声巨响,我觉得窗子也在颤抖,好像老天爷发威了。我吓得一下子窜到床上,盖上了被子。慢慢的,我镇静下来,悄悄走到窗前观看。忽然,我又看到一道白光听到惊天动地的响声。我双手下意识的晤住了耳朵,可是响声还是从手指缝里渗进去了,我出了一身冷汗,但还是坚持在窗前继续观察。

天空落下了豆大的雨点。雨越下越大,“哗哗”的响着,雨声伴着雷声,像是雷和雨共同演奏的一首交响曲。过了一会儿,雷好像回家了,天空也慢慢亮了一些。可雨却越下越大,就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空纷纷落下,又向天空挂起的一个无比巨大的珠帘。看着外面的雨,我想,地球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穿了沾满灰尘的脏衣服,非常的伤心,便大声的喊来天兵天将,为自己的孩子冲洗。好让自己的孩子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不一会,雨停了,空气果然清新了,花草树木也干净漂亮了。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 2009年07月17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人正在讨论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看懂图意,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方法。

3、会用“渐渐”、“挂”造句。

4、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准确的用词造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前准备:教学软件、挂图。

板书设计:

叶不动 枝乱摆

雷雨前(图):乌云 压下来---刮大风---电闪雷鸣

蝉不叫 蜘蛛逃

15、雷雨 雷雨中(图):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天亮了 空气清新

雷雨后(图):

雨停了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下天常常下什么雨?(雷阵雨)雷阵雨就是雷雨。(出示课题)

板书:

15、雷雨

1、雷雨天有什么特点呢?(雷雨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很大。)

2、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变化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二、边看边听,熟悉课文全文内容。(软件)

三、自渎全文,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那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让学生观察雷雨前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课文是怎样写的?(软件图①展示)

2、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观察到的景象。

如(满天乌云、天色昏暗、天气闷热。“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电闪雷鸣在不断加剧。)

3、句式比较:(软件)

乌云压下来。

(1)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具体说明数量,颜色。)

解:满天的:本课指空中乌云多。

黑沉沉:本课指乌云很厚、云很低、天色很暗。

板书:乌云压下来刮大风

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2)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强调)

(说明雨前天气不是一般闷热,而是十分闷热。)

板书:叶不动蝉不叫

(过度: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蜘蛛逃走了。

(3)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解:垂:原指东西的一头向下,如垂柳。本课指蜘蛛逃走时吊在细丝上的样子。

板书:枝乱摆蜘蛛逃

4、小结:(看板书)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雷雨前天色昏暗,没有一丝风,听不见蝉鸣,突然又狂风大作,蜘蛛逃走,电闪雷鸣的景象。这是雷雨要来的主要特征。

板书:电闪雷鸣

5、指导朗读1-3自然段。

6、练习:1(略)

(二)用以上方法学习4-6自然段。

1、读课文4-6自然段,从哪些词中看出雨下得非常大?(软件)“哗、哗、哗”(突出了雨声大,很密,挡住视线所以看不清窗外的景物。)

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

2、课文连用两个“渐渐地,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打雷下雨时间较长,雷声雨声都是由大变小的。)

解:渐渐:一点一点,慢慢地。

板书:渐渐小了

3、小结:雷雨中最突出的景象是什么?

(雨势很猛,雷雨是慢慢变小的。)

4、有感情读4-6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7、8自然段。

1、引导看图,雨停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软件)

2、什么原因是天亮起来了?

(乌云散了,所以光线好了,感觉到天亮起来了。)

板书:天亮了

3、过渡:大雨过后,空气怎样?句式比较。(软件0

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来。

(4)

清新得空气迎面扑来。

解:清新:本课指空气清洁而新鲜。

“扑”比“吹”力量大,速度快。(动作演示)

板书:空气清新

4、课文里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

“蝉叫了,蜘蛛有坐灾网上。”

(“雷雨前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与“雷雨后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有什么联系?)

5、从哪些地方还描写了雨后的景象。

(雨停后的太阳,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叫了。)

挂:吊起,悬在高处。本课指彩虹出现在天空,好像是挂着的样子。

板书:雨停了蜘蛛青蛙

(四)总结全文。(复述板书全文)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记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五)反馈知识。

1、选择正确的词语移动在括号里。

黑沉沉一动满天的一声

(1)()乌云,()压下来。

(2)树上的叶子()也不动,蝉()也不叫。

2、想一想,用哪个词最恰当,将选种的用鼠标按一下。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盖、压、落)下来。

(2)打开窗户,清新得空气迎面(吹、打、扑)来。

(3)一条彩虹(挂、停、飘)在天空。

(4)蜘蛛又(爬、停、坐)在网上了。

3、造句。

(1)渐渐地„„

(2)挂„„

4、说说雷雨前和雷雨后有哪些地方不同,再填表。

雷 雨 前 雷 雨 后

天空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蝉蝉 又叫起来

4.《第二节 俄罗斯》教案2 篇四

导课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一段音乐(莫斯科没有眼泪)问:通过这首歌或这一段歌词,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俄罗斯的首都,很冷)

教学目标

1、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俄罗斯的地形具有哪些特点?给它的河流带来什么影响?

2、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3、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如何?对工业区形成、发展的有何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有何特点?在城市分布上具有哪些规律?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如何,俄罗斯交通运输有何特点。

教学过程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国家?(俄罗斯)

(一)国土辽阔

那俄罗斯到底有多大?(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

看图,我们来看看俄罗斯它的纬度位置(50—80大部分是位于50—70之间)极圈穿过俄罗斯。

那俄罗斯是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有没有人知道温带的划分?(回归线与极圈之间)那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图上给我们标出了奥伊米亚康这个地方。看书上给我们的介绍。在俄罗斯这个地方,80%的地方是属于微带大陆性气候,16%的地方是属于寒带还有4%的地方是属于亚热带的气候。

那它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先来看一下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看看它的降水和气温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变化趋势。看一下,雅库茨克这个地方的气温。(10—43)那它的降水量呢?(集中在6—9月份)(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春秋季短,气温年较差大)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中国地形图)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分为三个部分东部为平原、中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高原)那俄罗斯的地形是怎样的呢?(以叶尼塞河为界将俄罗斯分为东部平原和西部高原山地)这是什么地方?(北西伯利亚平原)

找出俄罗斯的重要的河流和湖泊(简介伏尔加河、鄂毕河和贝尔加湖,展示一些图片)

看图找出俄罗斯临的海或湖?找出俄罗斯的邻国?

(二)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1.看图,图中的点代表的是俄罗斯的城市,看看俄罗斯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还是西部?(西部东欧平原上)

2.看图讨论资源分布;展示图片

3.俄罗斯的重工业为什么这么发达?看阅读材料 4.工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洲部分,莫斯科和()为重要的工业中心。

(2)工业区及工业部门

乌拉尔工业区:以()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

西伯利亚工业区:以()、机械、森林工业和()工业为主

(3)燃料基地:西西伯利亚(秋明)油田,伏尔加一乌拉尔油气田,()煤田。

(三)发达的交通

1、你们觉得俄罗斯的交通主要集中在那?(西部)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2、俄罗斯亚洲、欧洲部分的铁路网分布存在哪些差异?为什么?

3、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

4、俄罗斯的管道主要用来输送哪两种货物?

5.国学《亲自然》第二节教案 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经典诵读中的《论语•雍也》。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分组读。

4、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说一说,你知道哪一句的意思,能为我们讲一讲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

2、学习《登锦城散花楼》:读,理解意思。

6.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案 篇六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③理解太阳辐射的基本规律,太阳活动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②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③参与探究活动,利用图表分析法初步掌握三维空间分布图的判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运用辨证的思想看待宇宙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形成科学的辨证的宇宙观、世界观。②激发学生探究关于太阳辐射、太阳活动的兴趣,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导入新课】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中,太阳位于最高的地位,它的任何一次”动作”都会影响到八大行星。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太阳和地球间的关系。

(板书)第二节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推进新课】(教师讲述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为什么要射日? 太阳会使我们的地球这么热,它的温度有多高?太阳的能量以什么形式向四周放射,到达地球的多吗?(布臵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首先了解一下太阳的概况:特点、物质组成(板书)

1、太阳的概况

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与其他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它能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包括我们地球。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我们称为太阳辐射。

(板书)

2、太阳辐射

太阳电磁波包括x射线、γ射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它们的波长不同,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他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每分钟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煤产生的热量。

【思考、提问】太阳能产生这么大的能量,那这些能量来源是什么?(阅读课本资料)

(板书)

3、太阳的能量来源(教师总结)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聚变,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在过去的50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太阳因核聚变损耗的质量是它本身质量的0.03%。目前,太阳正处于稳定的旺盛时期。【提问】在神话故事中,后羿射到了几个太阳呢?(9个)为什么还要留下一个太阳呢?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会怎样呢? 请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谈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和热,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

②、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能被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以后形成现在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④、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转承】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但是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的,具有差异性。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请同学们对比分析课本图1.8、图1.9,完成活动题。)

【活动】

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什么差异?

3、问题(1)和(2)的结论有没有相关性?

4、描述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结果:

1、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远远大于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

3、正相关。生物量与太阳辐射量呈正相关,后者决定前者。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大。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小。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从景观图上看,热带雨林地区森林更茂密,叶阔,树冠较大。亚寒带针叶林地区森林中植被密度相对较小,针叶,树冠小。(板书)

5、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总结】总的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因此,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具有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景观也随之变化。对地球的影响:造成了全球不同纬度的热量差异。

【设问】为什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不遵循这条规律,分析原因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除了包括纬度位臵,还有气候状况(沙漠地区多的原因)和地势影响(青藏高原区最多的原因)。第2课时:

太阳对整个地球都有影响,而且大部分都是较缓和和正面的,但有时太阳对我们的影响会比较剧烈并且会影响我们的正常的生活甚至军事活动等。

【资料】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的雷达受到奇怪的干扰,这种干扰只出现在白天且干扰的方向与太阳活动方向一致,埃及随即受到以色列飞机的狂轰滥炸并失去西奈半岛。埃及受到的干扰来自哪里?(太阳活动)为什么?要了解个中缘由,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太阳大气层的结构。(板书)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太阳的结构,从里到外分别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提问】大家仔细地观察图1.10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课件展示图片),分别说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的位臵和特点。(板书)

2、太阳大气及特点

光球是用肉眼可以直接观测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温度大约为6000K,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是由光球发射出来到。

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温度大约为几万摄氏度,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可以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温度超过百万摄氏度。它的亮度仅为光秋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的日冕仪才能看到。日冕里的物质更加稀薄,它还会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热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其实太阳的大气是不稳定的,它经常会发生大规模的运动,我们称为太阳活动。其类型较多,有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等。在色球层还存在着一种太阳活动——日珥。人们有时能够看到色球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迅速变化着的活动现象,依次完整的日珥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烟雾,有的似飞瀑喷泉,有的好似一弯拱桥,也有的酷似团团草丛。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板书)

3、太阳活动及类型

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太阳黑子,一般是出现在光球层表面。黑子并不黑,只是因为黑子的温度比光球层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所以,黑子的特点是:光球表面出现的黑斑点温度偏低略显黯淡。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

耀斑是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又叫做色球爆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10亿吨氢弹爆炸产生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产生很大的影响。耀斑活动的周期大约也是11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提问】阅读课本11页,找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板书)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精讲】主要有三大影响:(1)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例如,1989年3月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15次突然中断,24次全部中断。(2)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上存在着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另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等。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作好准备,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学习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开始的那个问题:埃及受到的干扰来自哪里?为什么? 影响埃及的干扰属于磁暴现象,由太阳活动带来大量电子引起的,并有可能引起极光、通信中断等。这都是带电粒子闯进电离层引起的。

【总结】太阳辐射为地球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也造成了地表景观的多样性。而太阳活动则不同程度的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造成影响。那是不是说太阳辐射就是好的,越多越好,而太阳活动就是不好的呢?太阳辐射也有负面影响,如紫外线造成皮肤癌等。太阳活动也有好处。在宇宙的万物中,都是如此。有利就有弊,有弊亦有利。无论什么事物,我们都应该运用辨正的眼光去看待!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的概况

2、太阳辐射

3、太阳的能量来源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5、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2、太阳大气及特点

3、太阳活动及类型

7.第二节人口迁教案 篇七

教案示例

——“林业、牧业和渔业”

【教学重点】

1.农耕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的对比

2.我国林业的现状

【教学难点】

农耕区畜牧业的生产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提问法

【教学媒体】

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把全班同学分成数个小组,各组分发画板、画笔、胶片、中国政区图底图。

[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农业部门的划分和种植业,哪位同学能说出除了种植业以外,我国农业还包括哪些部门?

(纠正或肯定学生回答的内容并导入新课)

我们首先来学习中国的林业。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为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产品,那么什么是林业呢?

林业:是利用森林的生长而获取产品的生产部门。

既然林业是利用森林的生长而获取产品,那么森林到底给我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哪些产品,也就是说,森林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看下组景观照片,每一幅图片都能代表森林直接提供给我们的一种产品。同学们边看边讨论,总结森林的作用,把答案写在各组的画板上。

(学生活动)(各小组互评)

(简要总结) 森林的经济作用:木材、造纸、橡胶(化工原料)、水果、饮料、药材等。

(承转)森林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林产品,它对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下面请同学们看以下有关资料,然后把资料的左右两部分连线,完成练习题,以此来了解森林的环境作用。例:将A—3写在各组的题板上(资料已发到每位同学手中)。每组可采用讨论法,由一名同学执笔书写、画板(只写答案)。

资料如下:

A.涵养水源 1.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以吸收1 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净化空气18 000万立方米。

B.保持水土 2.每天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每公顷阔叶林能滞留粉尘68吨。

C.防风固沙 3.1公顷林地蓄水比1公顷裸地多蓄水3 000立方米。

D.美化环境 4.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汽。

E.净化空气 5.林区降水中一部分被树冠截留,一半以上渗入地下,大大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地表土壤大量流失。

F.吸烟滞尘 6.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速平均降低40%——50%,受保护的农田每公顷可增产23千克至53千克。

G.调节气候 7.由于“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使北京地区大风天数减少了50%;使周围许多流动沙丘固定下来。

H.保护农田 8.一条宽40米的林带可以减低噪音10——15分贝。

I.减弱噪声 9.森林会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J.野生动物栖息地 10.我国已建立了900多处自然保护区,使野生动物得以正常生存下去,尤其以林区自然保护区更多。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课件展示)打出答案投影片显示森林的环境作用的正确连线,供同学参考。

A—3 B—5 C—7 D—9 E—1

F—2 G—4 H—6 I—8 J—10

(承转)以上我们从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学习了森林的作用。我国森林植被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但就其总量来说,我国森林资源是不是极为丰富呢?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又处于何种地位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下表,来分析一下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课件展示)我国与世界及世界部分国家森林状况比较(1984年)

8.第二节人口迁教案 篇八

1.教学目标

1.了解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制备方法、疗效和使用后的不良反应。2.了解青霉素的疗效及使用方法。

3.了解抗酸药的化学成分、疗效以及麻黄碱的结构简式、疗效及不良反应。4.认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远离毒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三种人工合成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抗酸药的疗效和使用方法。2.掌握天然药物麻黄碱的结构、性质以及功效。3.认识毒品的危害性。课题难点

1.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的主要成分 2.掌握天然药物麻黄碱的结构、性质以及功效。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大家平时生病都吃的什么药呢?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贡献大吗? 学生讨论,然后 [阅读] 课本P38第一段 [问] 课本上的两个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即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和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所占的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 药物的普及。

[查阅资料]医药对我国居民寿命的贡献。[交流]获得的信息:

我国居民平均寿命由1949年时的35岁,提高到200年的70.8岁。传染病在死亡病因中由35%降到5%。两项指标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原因是应用了新型药物,化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讲述] 人工合成药物许多,估计已达10万多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解热镇痛药、抗生素药和抗酸药等常用药物。

一、人工合成药物

[展示] 阿司匹林药片及其说明书。

[学生活动] 让一位学生简要念一下阿司匹林药片的说明书,并把阿司匹林的化学名、分子式和结构式写在黑板上。(以自愿为原则,后面也是)[板书]

1、阿司匹林

(1)化学名:乙酰水杨酸

分子式:C9H8O 结构式:

(2)主要用途:解热镇痛,用于发热、头痛、关节痛的治疗,防心血管老化等。[实验] 将少量的阿司匹林放入试管中,加水,观察现象,并结合课本归纳其物理性质。(3)物理性质: [师、生]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机酸,是第一个重要的人工合成药物。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带醋酸臭,味微酸,熔点为135℃,难容于水。(4)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

[师] 从阿司匹林的结构式来看,它含有羧基,因此它具有羧酸的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比如,阿司匹林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发应生成钠盐和水,生成的钠盐易溶于水,所以称之为可溶性阿司匹林,疗效更好。请同学们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

(5)制备:以水杨酸为原料,使之与乙酸酐直接反应可制备阿司匹林:

[阅读]课本P39第二、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阿司匹林在市场上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2.阿司匹林有什么副作用?

[生] 1.能治很多种病,人们不断发现它的新作用;2.胃肠道反应,水杨酸反应等。(适当解释一下原因)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aeetylsalicylicand,aspirin)既是止痛药物又是抗炎药物,分子量:180,学名为乙酰酚甲酸或乙酰水杨酸。市售之商品其外观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在干燥的空气中无变化,在湿润空气中缓缓分解,产生游离水杨酸与醋酸。熔点为135~138℃。含量不低于99.5%难溶于冷水,易溶于90%乙醇。阿司匹林为通用的止痛解热药。其作用与酚甲酸及其酯类相似。经胃时并不起分解,且无刺激性,被十二指肠吸收后,乃渐次水解,故无酚甲酸之蓄积中毒之现象。

[快速阅读]课本P39科学史话――阿司匹林的发现

早在远古时代,古代埃及人就发现葡萄藤中含有能降温止痛的物质(后来科学家发现这种物质是水杨基酸),他们煮葡萄藤水喝来治病。直到19世纪,西方人也使用水杨基酸来治疗风湿痛。但是水杨基酸也有副作用,能引起胃出血、呕吐等病症。1897年德国拜耶制药公司的科学家霍夫曼将另外一种酸与水杨基酸合成制成阿司匹林,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治疗了亿万人的病痛。

著名的英国药学家约翰·罗伯特·文1971年发现了阿司匹林的作用原理,因而在1982年与另外两名科学家一起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过渡] 下面介绍一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无数生命的抗生素,即消炎药,它就是青霉素。(除青霉素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消炎药?)[板书]

2、青霉素

[师] 青霉素最初是从青霉的培养液中取得的,所以称为青霉素。[展示] 不同种类的青霉素及其说明书。[板书](1)种类:青霉素F、G、X、K、V [学生活动] 让一位学生简要讲述第一次打青霉素的经历。

[讨论] 青霉素的作用和不良反应。(以下的“综合”只是提供资料参考)[综合]青霉素是医院最常用的药品,具有较广的杀菌作用,且治疗作用快而好。其的作用,主要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破裂而死亡。虽经三千万倍稀释,仍有疗效,适用于因葡萄菌和链球菌等引起的血毒症,如肺炎、脑膜炎、淋病和外伤感染等。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用,拯救了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被誉为与原子弹、雷达齐名的当时三大发明之一。它的发现是堪称20世纪医学的伟大奇迹。

[思考]注射青霉素时为何作皮试,根据资料及课本内容回答

[交流] 注射青霉素时为何作皮试的原因.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

青霉素过敏是一种药物过敏反应。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旦注射了青霉素,轻者出现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为了防止预防青霉素过敏,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即使经常使用青霉素,且从未出现过敏反应者,若停药三天以上,需要再次使用青霉素前仍必须重要做皮试。

过敏反应是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质结合形成全抗原。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青霉素进入机体后形成的全抗原可使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lgE,lgE可粘附在鼻、咽、声带、支气管粘膜上,使机体呈过敏状态。当患者再次口服或注射,甚至外用青霉素时,新的抗原即与特异性抗体lgE相结合而发生作用,释放出各种致敏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高,可即刻出现各种症状,如皮疹、哮喘、喉头声带水肿,严重时可引起窒息,出现血压下降或过敏性休克。因此,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来判断是否会过敏。(2)主要用途:治疗细菌类的感染 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师] 青霉素含有青霉酸的一类物质,属于弱酸性物质。用得较多的是青霉素G的钠盐,俗称盘尼西林,是一种良效广谱抗生素。青霉素在体内经酸性水解后,得到青霉氨基酸,其结构式为:

[板书](3)青霉氨基酸的结构式:

(4)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讲解类似于阿司匹林的化学性质)[快速阅读]课本P40科学史话――青霉素的发现

[过渡]我们知道人胃壁细胞能产生胃液,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称为胃酸。胃酸的分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痛。这时候就借助于一类治疗胃痛的药物来缓解胃部不适。这类药物就是抗生素。[板书]

3、抗酸药

[问]抗酸药的种类很多,通常含有一种或几种能中和盐酸的化学物质,那么这些物质有哪些?

[生]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

[追问]请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HCI +Na2CO3== NaCI + NaHCO3(或2HCI + Na2CO3 ==2NaCI + CO2 + H20)HCI + NaHCO3 == NaCI + CO2 + H20 2HCI + MgCO3 == MgCI2 + CO2 + H2O AI(OH)3 + 3HCI ==AICI3 +3H20 Mg(OH)2 + 2HCI == MgCI2 + H2O [展示]各种抗酸药及其说明书 [板书](1)有效成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能与盐酸作用,对身体无害的物质。[快速阅读] 课本P41资料卡片--抗酸药片的成分(2)主要作用:治疗胃酸过多

[讲述]同学们胃不好时,医生开的胃药中常含有一些抗酸性成分。

抗酸药:降低胃内酸度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和减弱胃液消化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酸分泌过多症。按其效应分为: ①吸收性抗酸药。如碳酸氢钠等。

②非吸收性抗酸药。如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片剂或凝胶)、三硅酸镁等。[投影]抗酸药中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铝、碳酸氢钠等

[科学探究]设计实验证明某以抗酸药成分(实验室完成)。[投影]

[查阅资料]中草药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板书]天然药物——中草药

[交流]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师]今年来,由于毒品、艾滋病及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疾病的治疗需要,天然药物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而化学对天然药物特别师中草药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已经分离。

[举例]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是从中药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板书]麻黄碱

[交流] 麻黄碱是从植物麻黄草中提取的生物碱,故又称麻黄素, 也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麻黄碱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长期使用可引起病态嗜好及耐受性,被纳入我国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麻黄碱是制造“冰毒”的前体,“冰毒”是国际上滥用最严重的中枢兴奋剂之一。所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麻黄碱管理办法》,对麻黄碱的生产、购销、出口做了严格规定,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结构式:

(2)主要物化性质:麻黄碱为无色蜡状固体或晶形固体,也可能是颗粒。无臭,常含半分子结晶水,熔点40℃。易溶于水(1∶20)或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苯或甲苯。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而不分解。其水溶液呈强碱性(pkb4.42),能与无机酸或酸性较强的有机酸结合成盐,这些盐大多易溶于水(草酸盐难溶于冷水),要溶于乙醇,但几不溶于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3)主要用途:黄麻碱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4)不良反应:有时会出项由于中枢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晚间服用最好同服镇静催眠药以防止失眠。

[师]服用麻黄碱后可以明显增加运动员的兴奋程度,使运动员不知疲惫,能超水平发挥,但对运动员本人有极大的副作用。因此,这类药品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

[问]同学们肯定去药店买过药,会发现有的药我们很容易就买到,而有些药却要有医生处方才能买到,这是什么原因?

[生]因为有些药的副作用大,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师]同学看课本P42图2-17和2-18,需经过医生处方才能从药房或药店得到、并要在医生监控或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就称之为处方药,用符号R表示,我们在药店看到的符号OTC则表示非处方药,即是指消费者不需要持有医生处方就可以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物。

[师]虽然滥用药物很危险,但滥用药物的现象却十分的普遍,请同学们举出滥用药物的一些例子并说明一下其后果。

[生]如非法获得及使用受管制药物;没有医生处方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镇静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服用毒品;等等。

[师]毒品是指由于非医疗目的而反复连续使用,能够产生依赖性即成瘾性的药品。吸毒的危害巨大,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要远离毒品。

[交流]毒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前,我国吸毒者常用的毒品是:海洛因、鸦片、大麻、冰毒、摇头丸等。海洛因(Herion)通常是指二乙酰吗啡,它是由吗啡和醋酸酐反应而制成的。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是我国目前监控、查禁的最重要的毒品之一。海洛因品种较多,其中较为流行的有西南亚海洛因、中东海洛因、东南亚海洛因。鸦片,又称阿片,包括生鸦片和精制鸦片。将未成熟的罂粟果割出一道道的刀口,果中浆汁渗出,并凝结成为一种棕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物,这就是生鸦片。精制鸦片亦称“禅杜”,即经加工便于吸食的鸦片。另外还有鸦片渣、鸦片叶、鸦片酊、鸦片粉都是鸦片加工产品,均可供吸食之用。长期吸食鸦片可使人先天免疫力丧失,引起体质严重衰弱及精神颓废,寿命也会缩短,过量吸食可引起急性中毒,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吗啡(Morphine)是鸦片中的主要生物碱,在医学上,吗啡为麻醉性镇痛药,但久用可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一旦失去供给,将会产生流汗、颤抖、发热、血压升高、肌肉疼痛和痉挛等明显的戒断症状。长期使用吗啡,会引发精神失常,大剂量吸食吗啡,会导致呼吸停止而死亡。

冰毒,即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Ice)。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又因苯丙胺(Amphetamine)有其译音名安非他明或安非它命之称,故甲基苯丙胺也有甲基安非他明之称。此外,甲基苯丙胺是在麻黄素化学结构基础上改造而来,故又有去氧麻黄素之称。

[特殊班会]“拒绝毒品、关爱生命”(班主任等共同组织)。[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霉素有青霉素F、G、X、K、V等

B、青霉素G的俗名是盘尼西林

C、青霉素在体内水解可得到一类碱性物质 D、胃舒平、苏打片均属抗酸药

2、下列对阿司匹林的描述错误的是()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阿司匹林有酸性,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晶体

C、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出现水杨酸反应,只要静脉滴注NaHCO3溶液,可继续服用

D、阿司匹林与NaOH中和制得的钠盐,易溶于水,其疗效更好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阿司匹林制可溶性阿司匹林的反应证明了阿司匹林有酸性 B、阿司匹林现在是销量最大的药物 C、青霉素稀释至一千万倍疗效就会消失 D、盘尼西林是青霉素K的钠盐

4、毒品曾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吸毒人员中80%左右是青少年,而他们大多又是出于好奇而沾染毒品的。根据你的知识判断下列物质中一定不属于毒品的是()

A、甘油

B、吗啡

C、冰毒

D、海洛因

5、关于麻黄碱的说法错误的是()A、麻黄碱是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使用的兴奋剂 B、麻黄碱是从中药中提取的天然药物

C、麻黄碱能使人兴奋,运动员服用后能超水平发挥 D、麻黄碱有镇静催眠的效果

6、当有人出现水杨酸反应(头痛、眩晕、恶心、耳鸣)时,医生可采取在静脉中注射下列哪种物质()

A、1.25%NH4Cl

B、0.9%NaHCO3

C、75%酒精

D、10%的青霉素 参考答案: C C A A D B

课堂小结

板书

一、人工合成药物

9.第二节人口迁教案 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

②.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②.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③.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③.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归纳出a与F和m的关系 教学难点:实验和总结定律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回顾前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的发展历程,再由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具体的表格,如下。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回答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教师提问:如何定量地研究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呢?首先要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确立】

①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②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物体的速度唯一表征;

③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也就是物体的速度的改 变; ④物体的速度要改变就必须有加速度;

⑤所以,研究方向确定为:力——加速度 的关系。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可以理解为: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教师再次提问:既然研究方向确定为:力——加速度 的关系,那么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先让学生分组讨论1分钟后叫2—3个学生综合讨论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师生一起猜想与假设影响物体的加速度的因素可能是:①物体的质量m。②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4、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教师先让学生知道本次实验所要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只改变要研究的某一个变量而保持其他的物理量不变,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分组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表格,得出实验结论。【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控制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②.控制合外力F 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设计与提示】 ①.在如下装置中,小车从静止释放,作何种运动? ②.要测定小车的加速度,必须首先测定哪些物理量? ③.设计怎样一个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设计】

〖实验一〗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a跟合外力F的关系(实验时:小车质量m一定)

〖实验二〗合外力F不变,探究加速度a跟质量m的关系(实验时:小车所受合力F合 一定)

【探究结论】:①.m不变时,F越大,a越大。②.F不变时,m越大,a越小。

5、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出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

①、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水平拉力F的作用。若力F从零先增大到某一值后再减小到零,物体运动过程中(D)

A、加速度一直增大

B、加速度一直减小

C、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②、讨论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两块石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BD)

A、重力大的下落的加速度大。B、两块石头下落的加速度同样大。C、重力大的下落的时间短。D、两块石头下落的时间相同。

③、为什么战斗机投入战斗后,要仍掉副油箱?

答案:战斗机投入战斗时,必须丢掉副油箱,减小质量,减小惯性以保证其运动的灵活性,在战斗中,可以更方便的改变方向。

6、本节课最后,给学生留下2到思考题,让学生继续研究本节课的研究实验,以达到巩固的效果,让学生做到今天知识今天掌握。【课后思考】

10.教案第五课第二节 篇十

课程名称:走好人生道路 第十四、十五次课

学时:4 备课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五课走好人生道路 第二节实现人生价值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让学生能够理解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热爱生活;

2、增强对多元价值取向的批判辨别能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解决办法:说明个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2、如何正确理解“义”和“利”的关系(解决办法:先说明什么是义和利,再讲清义和利之间的几种关系,归纳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

3、如何理解人生价值就在于贡献社会(解决办法:说明人生价值的两方面,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间的关系,点出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在于对社会做出贡献)。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故事中的同学有哪些成功之处?他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小顾做了哪些事情?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办?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评价,注重强调小顾的普通和平凡,让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也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2、新课讲解

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认识人的本质。这部分不必过多叙述,只要说清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相互区别的、人最本质最根本的属性。

2、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先说明个人是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现实性和具体性、社会性、阶级性,再说明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最后点明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授课的关键是要通过人的社会性,充分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确立为社会做贡献,并在此实现个人价值。

3、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本部分是重点内容,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58页的媒体聚焦,说明什么是义和利,再讲清义和利之间的几种关系,强调社会生活中物质利益虽然非常重要,但绝非唯一的追求,反对见利忘义,归纳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

二、积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1、体会人生价值的含义。这是本课重点,要说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61页的案例链接,并进行总结,要特别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部分要讲清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既具有正确的幸福观和发展观。

一是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反对有钱就幸福的观点,联系社会现实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案例;说明幸福是一种个人的满足感,简单介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让学生了解需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以及幸福的多样性。

补充参考书第317页的相关资料(2)。二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本内容要求学生树立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终生学习观念。

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64页的案例链接,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青年学生贡献青春、奉献才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后总结实现人生价值要自觉做到胸怀祖国、勤奋学习、注意修养。

3、总结

把握人生真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良好素养的核心内容。人生的价值包含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根本。应该摆正“义”和“利”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发展观。胸怀祖国、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五课第二节

上一篇:学四年级上册四字词下一篇:小学优秀教师入党志愿书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