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学习总结

2024-07-01

脑瘫康复学习总结(共5篇)

1.脑瘫康复学习总结 篇一

1、马蹄足内翻矫正器 脑瘫康复中心 脑瘫康复训练

2、马蹄足内翻康复 脑瘫矫正鞋 基础脑瘫康复训练器材

3、脑瘫儿童不能走路怎么办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 儿童脑瘫

4、普力奇怎样对脑瘫进行康复训练的5、走路畸形矫正训练 哪有儿童矫正鞋卖 儿童脑瘫康复中心

6、足下垂矫形器 脑瘫康复器械 脑瘫康复中心

7、优质护理康复患儿普力奇脑瘫康复中心专业脑瘫康复

8、夏秋交替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饮食注意脑瘫康复中心

9、痉挛性脑瘫康复训练痉挛脑瘫的治疗方法 儿童脑瘫康复中心

10、

2.轻微脑瘫偏瘫如何做康复训练 篇二

一、培养生活自理:有的家长认为小孩有残疾,唯恐受委屈,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有求必应,什么也不干,处处包办代替,养成过分依赖性,甚至到十余岁,还不能够进食、穿衣服、大小便。因为从小未有锻炼机会,将使小孩残留肢体功能丧失,甚为惋惜。故一定从小训练小孩多种多样的生活技能,他能做的事情,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培养生活自理是轻度脑瘫医治办法重要组成部分。

二、手功能训练:脑瘫儿的患病情况一般是下肢重于上肢,上肢多保留一定的功能,家长应经常让病儿手抓住物体,继而和玩耍。这些训练有利于手的功能发育,同时也促进智力发展。进一步开展精细动作的训练,就是眼和手协调协动作。即手指依据眼睛的估察,大脑的支配和调整,有目的地做一些精确度较高的动作,手功能训练对轻度脑瘫医治会有所促进。

三、恰当的坐姿:不良的坐姿极易造成脊柱畸形。为了使痉挛型病儿保持在平面上坐位时骼关节屈曲90度,背部充分伸展,家长可跪病儿身后,用腹部顶住其腰部,将双上肢从其腋下穿过,阻止肩胛内收,同时用双手分开小孩的双腿,并按压膝关节使其下肢伸直,轻度脑瘫医治必须要关注对恰当坐姿的训练。

轻微脑瘫偏瘫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轻度脑瘫医治已经为人们了解明白了,在轻度脑瘫医治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可给予热情指导,最好是手把手的反复教练,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只有按部就班的耐心进行训练才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期望上述了解对人们有所裨益。

3.脑瘫康复学习总结 篇三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康复医学所要解决的最常见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因此运动疗法已成为康复治疗的核心治疗手段,属于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组成部分为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主要采用“运动”这一机械性的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着重进行躯干、四肢的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训练,包括:关节功能训练、肌力训练、有氧训练、平衡训练、易化训练、移乘训练、步行训练。

康复训练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是以小儿生理学、神经精神学和心理学为基础,采用运动疗法和肢体功能训练来实现的手法治疗,它是在传统导引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脑瘫的治疗必须是全方位的整体考虑,按小儿运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并通过治疗医师双手在患儿身上作适当的手法来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这种训练是按照小儿发育程序来进行的,即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蹲起、上下台阶等功能进行手法治疗,须按照由粗大到精细,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原则来进行。在纠正脑瘫患儿所存在的异常姿势方面,要通过手法使运动疗法与手法矫正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康复训练。

在治疗前,应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除按康复常规评估外,还应按照儿童运动功能发育程序进行评估。这样既有对初期反射和自动反应的评估,又有以运动发育标志来划分阶段性评估。

剪刀步、足下垂,是小儿脑瘫常见的两个临床体征。造成这两个体征的原因是:

一、原始反射未消失,正常反射未建立;二,不正常用力引起;三,由挛缩引起。患儿在用力或运动时出现剪刀步、足下垂是由不正常用力所致,在训练中用手法一般能矫治。患儿在放松或运动状态下出现剪刀步、足下垂,而被动运动时这种症状就会消失,这是原始反射没有消失引起。在放松情况下仍有明显的剪刀步、足下垂,被动活动也不能缓解者,是由肌肉挛缩引起,可采取促通经络按摩法来矫正,一般需1~3周。

4.脑瘫康复学习总结 篇四

国际上,小儿脑瘫的康复模式有多种。较为公认的是综合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引导式教育。许多发达国家应用引导式教育,全日全程疗育脑瘫儿童,效果明显。我国近年来对引导式教育的应用也已成为热门话题。将综合康复治疗和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起来,即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下称“医教结合”),康复脑瘫等残疾儿童,已有不少同道在研究和探索。

有关脑瘫的医疗康复,业内人士包括许多脑瘫家长都已熟知。但是多年康复实践证明,单纯的医疗康复不能满足脑瘫儿童的早期教育、全面发展的需求。脑瘫康复需要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因为医疗康复所需成本高,家庭经济投入与精力投入也很高,大部分家庭难以坚持康复治疗。单一医疗康复疗程三个月左右,但待疗程完成以后,脑瘫儿童依然难以生活自理、依然不具备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部分儿童依然不能自我行走,持续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与发挥。不少儿童离开医疗康复以后,障碍再度加重,没有医疗康复支撑,他们原本提升了的功能又很快退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能在最早的时间内达到全面康复和回归主流,引入教育康复,与医疗康复完美相结合,实践证明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我们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项目。

引导式教育疗法起源于40年代的匈牙利,由Peto博士发明,系以教育教学的形式开展康复,促进康复对象的运动、言语、感知、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塑造的康复体系。所产生的是“两全”效应,即全面康复、全人发展。此疗法首先被应用于3岁以下的小年龄组的脑瘫儿童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渐渐被全球业内专家所接受、并应用于其他残疾儿童与成人的功能障碍康复。在欧美国家,其先进理念和流程也用于正常幼儿园、特教学校,包括大学教育和管理。将医疗康复和引导式教育相结合,是湖南脑瘫儿童“医教结合”的主体模式。这一模式已在省残联和省中心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科室负责人廖洪波科长的带领下,通过省中心全体脑瘫康复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探索多年,逐渐形成并不断成熟。在与医院合作以后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康复理念和模式

根据儿童发育与发展需求,将脑瘫儿童当作一个“全人”,通过专业人员的“四课一操一流程”的小组教学和练习,同时给以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将现有的医疗康复项目与引导式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六位一体”康复模式,诱导其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在快乐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康复和教育,产生提升认知、改善功能、全面康复、全人发展效应,并引导形成自我训练、自我康复的持续有效机制,达到在人格、体格、功能与能力等方面的康复和发展目标。

三、方法:

1、机构的医教结合:

1)半日医疗康复、半日教育教学; 2)医疗康复与教育教学交叉进行;

3)严重弱能和大龄儿童以引导式教育教育为主要内容,穿插必需的康复治疗项目3-4项。

空余时间主要进行自主行走、生活自理与社会交往训练。

2、融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3、社区和家庭的医教结合:

四、已有的工作成效与师资力量: 一)工作成效:

1、省中心2004-2010年 “六位一体”医教结合模式,为全省310名2-20岁的脑瘫进行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论文已发表,见图片):

1)六位一体: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认知与沟通、感觉统合、引导式教育小组训练。前五项是一对一为主,每天一次,引导式教育为小组训练,每天二节。

2)2004年开始,根据评估,将六项康复合理的用到每周的训练和治疗中,形成一个较为简单有效的康复模式。2008到2010年,“六位一体”模式进一步完善。其中在引导式教育教学方面,省中心设计了“四课一操一流程”引导式教育教学模式,其项目贯穿于一日和一周的训练中,课程内容和形式方面,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心理支持、文体疗法和音乐治疗和PT、OT、ST与感觉统合训 2 练等内容融为一体。一天的引导式教育小组课程由原来的二节增加到了八节。一对一康复治疗减少到一周一节。经过医教结合康复,孩子们的功能、性格、情绪得到全面提升。

2、省中心2011-2015年在全省进一步完善医教结合的“六位一体”模式,推广应用到基层,为数以万计的脑瘫儿童提供了教育与康复的机会。

2011年省中心与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合作以后,通过国家项目支持,合作医院每年为500-700名脑瘫儿童进行医教结合的综合康复。

其“六位一体”模式为:引导式教育教学与电疗、针灸、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体感音乐和智能化设备康复为一体。

3、在省残联和省康复医学会的重视支持下,2008年开始,我们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讲座与座谈、下基层指导和考察交流,将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和推广到全省基层与社区。形成了引导式教育进医院、“引导式教育进社区”、和应用引导式教育管理等良好局面。

自模式应用以后产生效果,就得到了省残联康复部吴斌部长的支持。多次培训和基层检查,部长都是宣传引导式教育,提供医教结合。2012年,省残联刘平秀副理事长在各种场合下肯定省中心的医教结合模式,并号召全省各康复项目机构学习和坚持做好这一模式,为脑瘫康复事业做出更大成就。2014年,新任侯建斌副理事长更加重视脑瘫儿童医教结合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多次在会议上和督导中宣传推广这一模式。

4、近期主办的全省培训与工作坊:

2008-2011年省残联脑瘫康复培训班每年一次:由省中心承办。省儿童医院张惠佳教授、省中心脑瘫康复负责人廖洪波副主任医师主讲。

2012年全省脑瘫康复医教结合培训班: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承办,廖洪波副主任医师主讲脑瘫康复与引导式教育,罗专等老师示范引导式教育课程和流程教育观摩。

2014年10月31日全省第一期引导式教育工作坊:在省儿童医院主办,市按摩康复医院协办。主持:张惠佳教授,主讲:廖洪波,参与,罗专等;70多名全国学员参加。

2015年3月全省医教结合引导式教育专题培训班:由省残联康复部主办,湘 3 雅博爱康复医院承办。特邀主讲:全国知名的唐久来教授(主任医师)和香港复康会知名康复治疗专家魏国荣博士:医疗康复与引导式教育,脑瘫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廖洪波副教授主讲“四课一操一流程”模式的产生应用与推广。罗专、朱美、杨青松和杨迎老师分别主讲引导式教育教学与评估(师资介绍见后)。二)医教结合的专业队伍建设与师资力量现状

1、医教结合专业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据不全统计,这一模式已在全省50多个康复医疗机构、儿康中心和特教机构应用,约3000名脑瘫儿童和家长受益。与此同时也有近3000名医疗与教育康复工作人员得到培训和教育,他们对康复新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度不断提高。省中心已成为引导式教育与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培训基地、技术资源中心和社区康复指导中心。

据不全统计,目前全省有从事引导式教育教学的特教老师、康复医疗和治疗学专业人员1000名左右,约400名在省残联指定的康复项目机构从事这一业务。约200名左右的引导式教育专业老师已在本岗位上工作3-5年,部分拥有高级职称的科室主任最长工作时间有20年左右。其中有近100名老师已成为全省引导式教育教学和医疗康复不可或缺的师资力量。这些业务骨干80%具有医疗资质,有的为医生,有的为康复治疗师。他们已具备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双重知识和技术,深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与喜欢。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培训辅导和技术指导的能力。20%的特教与幼教老师也通过培训和实践,对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业务了如指掌。他们爱心执着于康复事业,技术好,素质高。如果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相信一定成为全省不可多得的康复与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力量。

2、现有的部分师资团队介绍: 张惠佳教授

女,主任医师,同济医科大学、长沙医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

中心主任。全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残疾人联合委员会

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

主委、湖南省康复专业委员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省物理医学与

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脑瘫家庭康复训练指南》,参编医学专著5本,针刺穴注按摩运动综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获省医药科技进步

三等奖。在脑瘫诊断治疗和早期干预、其他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肉毒素注射

治疗脑瘫等技术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廖洪波副教授,女,副主任医师,系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康复科主任,心理咨询师,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儿康专业委员会、省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兼职副教授。2007-2011中国引导式教育“长江项目”组成员。先后10多次参加中残联主办的脑瘫康复治疗、康复评估和引导式教育培训。2006年开始作为引导式教育与脑瘫康复专业培训教师,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和残联系统培训讲座50余次。先后主持原创“六位一体”医教结合康复模式和“四课一操一流程”的引导式教育教学模式,主持设计了《70项脑瘫综合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康复韵律操》,负责编写《引导式教育习作程序》。近些年撰写的医学康复与引导式教育方面论文近20篇,其中8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

王晓玲副院长,女,系长沙市按摩医院副院长、兼长沙市残联康复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沙市政协委员,省妇代会执行委员。王院长潜心研究儿童与成人医学康复,十分重视教育康复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的发挥,在教学、科研、临床康复和康复治疗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临床经验。

罗 专老师,女,2008年6月毕业于长沙市民政学院康复治疗专业,毕业后从事脑瘫康复引导式教育工作至今,曾接受过香港引导式教育专业培训,多次参加中残联主办的引导式教育培训,现任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康中心引导式教育组组长,在实施“四课一操一流程”模式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杨 迎老师,女,2007年6月毕业于长沙市民政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从事脑瘫康复引导式教育工作至今,曾多次接受过中残联主办的引导式教育专业培训,现任博爱康复医院儿康中心引导式教育组副组长。参与设计并应用“四 5 课一操一流程”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教育理论水平和引导式教学经验。杨青松老师,女,2007年6月毕业于长沙市民政学院康复治疗专业,多次接受过中残联引导式教育专业培训,现任博爱康复医院儿康中心引导式教育组副组长。参与设计 “四课一操一流程”模式,曾作为骨干抽调衡阳市康复中心传授引导式教育 “四课一操一流程”模式,教学经验丰富。

朱美老师,女,毕业于长沙师范,2012年就职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从事脑瘫康复幼儿教育和引导式教育工作至今,多次接受过中残联引导式教育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水平和引导式教育教学经验。

李平老师,女,2012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音乐治疗专业,毕业后相继在湘雅博爱和长沙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从事引导式教育与音乐治疗。在音乐治疗和引导式教育主题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五、愿景

试想如果每一个脑瘫儿童在医疗康复同时,能更早的接受教育康复,他们不但在康复能力方面提高更快,在感知认知和人格发展等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提升。他们在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以后,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其康复总的效果得到提升,儿童喜欢,家长满意,康复前景很好。基于引导式教育团队的贯通式合作,如果有条件培养一批能康复治疗和教学训练、会培训指导的医教结合师资团队,这一“全人康复”的医教结合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将让更多需要康复和教育的脑瘫儿童更早、更快、更全面的康复,回归主流,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在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我们的发展计划如下:

1、继续现有医疗康复和引导式教育教学相结合模式,让所训练的脑瘫儿童参与教育的比率达到100%。

2、加强各年龄段各严重程度的引导式教育小组训练,规范操作,做出专业水平。着重发展三大块业务::1)小龄儿与严重弱能脑瘫儿童的引导式教育2)轻型脑瘫合并自闭倾向、或聋儿合并肢体障碍、或智力障碍与运动发育迟缓等多重障碍儿童的引导式教育与康复治疗,各类收训5-10人左右。3)脑瘫儿童入园入学前后的融合教育。

3、健全引导式教育团队,陆续选送5-7名业务骨干学习进修医疗康复与教育 6 教学。

4、与泰乙格公司等机构结盟,强化教育康复师资培训与技术交流。

5、在项目的扶助和培训指导下,拟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脑瘫引导式教育与医疗康复相结合的脑瘫儿童“医教结合培训指导中心”,推动全省的脑瘫康复医教结合模式的健全发展。

5.脑瘫康复学习总结 篇五

7月12日在广武酒店7楼会议厅内传来娓娓动听的授课声,100余名护理同胞们聚坐一堂,室内时而沉声静气,严谨专注;时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时而群情激昂,氛围活跃。原来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正在这里如火如荼的举行。学习班上,首先我院护理部方蘅英主任和我科丘卫红主任在学习班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对全国各地护理姐妹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其次,简单介绍了我院康复医学科十多年来建科的历程和医疗优势,对我科康复护理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此次学习班成功举办寄予厚望。紧接着就进入了精彩的授课环节,我们丘主任以生动详实的资料,声情并茂的讲解了吞咽的正常生理功能及万贵芳老师就吞咽障碍患者的筛查和评估做了系统讲解;胡昔权主任围绕脑卒中吞咽障碍诊断治疗,以及营养管理方面做了最新的解读,其抑扬顿挫而又情感饱满的授课,;霍建珊护士长理论联合实际,生动详实,深入浅出的以多个具体的临床案例讲述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紧急救治和管理;内容丰富精彩,紧扣临床;随后李慧娟护士长就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实施的精彩授课与霍护长的康复护理质量质控的授课共同阐述了我科独具特色的护理模式和整体发展框架以及如何具体有效的的执行来保证护理质量;此次还邀请营养科卞华伟教授和中医科护士长张德葵护士长为这次学习班授课,其专业实用,生动精彩的授课,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掌声落落响起;康复护理技能的现场演示及考核更是调动了学员们的积极主动性,现场是有问有答,互动频频,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和活跃。整个学习班过程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讲者们结合专科特色,从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的有针对授课,并声情并茂,由浅入深的传授护理知识。

课间休息期间,授课老师与学员们聚坐一堂,有说有笑,一边品尝着茶歇提供的特色点心和本地鲜果同时,一边相互交流,学员们也趁此机会积极提问,老师们都给与了耐心的专业解答;科护士长还心思细腻,特地安排工作人员制作了PPT介绍羊城的旅游景点及美食天下在课间播放,让学员们学习期间也领略本地的风景佳肴。

上一篇:学习论文下一篇:家里的老物件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