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2024-10-13

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精选16篇)

1.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一

《吴正宪: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曾认真的学习了《标准》,但总对所谓的“核心素养”一知半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接触到了吴正宪老师带领的名师工作坊,观看了由吴正宪老师主持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高研班系列讲座中的有关“核心素养”的教学视频,感受很深!

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质。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吴正宪老师展示的示范课主要以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为主,着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为学生提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但是我有点纠结:教师是抓住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成不了。吴正宪老师是这样子回答的:“数学核心素质与教不完的内容比较,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教不完的内容下节课接着教。”如果每节新课都这样,难道真的不影响吗?这可能就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我觉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管注重数学核心素养还是注重知识的培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

4、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适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培养数学的情感体验

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

(3)自信心和意志力。

(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态度及习惯。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件大事。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

2.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教学真谛,其中,“疑”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能激励学生乐于参与自主学习。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情境,才能诱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缺乏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一定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积极投入到行动之中去,才能喷发出自主探究的思维火苗。因此,我们要合理、灵活地调整、补充、改造教材,为学生创设如下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

1.开门见山创设问题情境。所谓“开门见山”,就是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采取直观教学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譬如,我在执教《前滚翻》一课的导入阶段,直接用球和方块做演示,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球远比方块滚得快?前滚翻时到底怎样操作才能象球一样滚动?通过讨论与体验得出结论:只有把身体抱成近似圆形状态,才能容易滚动,这是参与前滚翻项目中最基本动作。

2.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这是创设问题情境时的一个重要条件。譬如,我在执教《立定跳远》一课中,先让学生打开联想的闸门,畅想小白兔、小猫、青蛙等小动物跳动时的敏捷动作,然后让他们感悟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从而为提高自主探究的效率扫清障碍。

3.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譬如,我在执教《跑几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这一内容时,就用多媒体播放《小猕猴摘桃子》的故事片段,并提出问题:小猕猴如何跳起来摘桃子?摘玩桃子又是轻松怎样落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很快便明白了“单跳双落”的动作要领。

4.归纳演绎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不错的选择。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投掷垒球》一课时,先让他们联系曾经学习过的投掷纸飞机、小沙包等动作,从而让学生思考:投掷垒球的窍门是什么?许多学生很轻松的说出了投掷垒球的基本方法。

二、改变学习方式,锤炼探究能力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有千差万别。我们在尝试探究性学习方式时,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不仅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而且要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重视发挥体育委员和学习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担当起展示自己风采的角色,达到 “形散而神不散”的美妙境界,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要学”、“会学”、“学好”。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时,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主动去体验高标准动作。在室内上理论课时,还必须鼓励学生借助一些运动的分解示意图或上网查找相应的资料,通过生生互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和发现,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注重反馈评价,巩固探究成果

1.自我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评价是教师的“专利”;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自我评价成为学生深层次探究的动力。

2.生生互评。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及时反馈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学生的探究情况,并引导他们开展角色变换、小组之间、个人之间的互评,营造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相互激励的教学氛围,让他们明白同学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道理,从而总结出探究活动的得失,不断提高自身的评判是非的能力。

3.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进行合理化评价,并指出纠正探究活动中办法,坚持表扬和鼓励为主,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3.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符号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136-01

小学教学中数学符号的培养是一件非短期就能达成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及学生共同努力且长期坚持才能达成的,对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思考的能力,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点加强对学生数学符号的培养。

一、對数学符号的理解非常关键

对数学符号正确的认识是形成数学符号意识的第一步,对数学符号的深刻理解,即理解其表示的数量、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则是培养数学符号意识的关键。

首先,要明白字母的概括作用。字母的运用能单独的表示一个变化的数,还能将其代入式子中,含有字母的式子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数量的概括作用;其次,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技能表示数量还能表示数量关系。对于带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数量关系,许多学生理解起来比价困难,因此,在数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数量关系理解的教学;最后,理解字母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如,苹果的个数以及学生的年龄,都可以用字母a来表示,但a的意义却不同,所以学生应该深刻明白,同一个字母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一)贴近生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符号含义

每一个数学符号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对数学符号的理解是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最基本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号的抽象性很难被小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教学,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符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简易方程》中“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授课时,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做一个数青蛙小游戏,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然后教师将字母a或者b代入游戏,就会得到“a只青蛙a张嘴”、“b只青蛙b张嘴”,这时教师可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这时的a或者b,可以表示任何一个自然数。最后,教师可以以自己为例,并告诉学生教师比自己的孩子大了25岁,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当教师的孩子1岁时,教师的年纪,接着是孩子2岁一直到10岁时,教师的年纪又分别是多少?随着问题的增加,学生也会得出教师的年纪是“n+25”岁,而n表示的就是教师孩子的年纪。

用游戏的方式能更快的将学生代入课堂,而贴近生活式的教学方式,能更快速的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在数学中的应用及符号代表的含义。

(二)在不断积累运用中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意识主要的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数学符号运用的意识,所以对于数学符号,学生不仅要懂,更会要用,而单纯的推演训练,无法提升学生数学符号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对数学符号的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符号应用意识[2]。

(三)巧妙的设计教学发展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思维

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发展,也就是对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能培养学生数学符号意识的知识点,对教学进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符号意识。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的教授时,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教学后,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如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为S=a2,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呢?教师可以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利用教学工具并进行共同探讨,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S=ab。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多利用教学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应用意识,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思考。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符号意识是其核心的素养,发展小学生数学符号意识也是小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能理解符号的含义,然后学会对数学符号的应用,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运用的能力,以及学生加强自身对数学符号理解能力,才能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形成数学符号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文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J].教育界,2015,(8):82-82.

4.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四

1、预设有趣语境,让孩子乐在其中

叶建军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就是整堂课都紧紧围绕养宠物的话题展开。让孩子们身临其境,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易到难,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我感觉这种方式很值得自己学习。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也要试着运用以下方法:首先,一节课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要经过自己反复琢磨,不断修改;再者,要把简单教学内容丰富起来,不能单纯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还有,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孩子们有一个接受,理解,锻炼最后掌握的过程;另外,要学会运用图片卡与词卡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具来辅助教学。

2、让英语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听了主维山老师的课,感觉实用性极强,对于我们北方学生来说正适用这种逐步积累,补充资源的方式。随后的.讲座中主老师的教学理念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在日后的教学中也要慢慢渗透这些观念:

(1)孩子们你们对学习有充分的自主权,做那种学生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不是老师赋予的;

(2)要在日常板书,或班级墙上张贴基础规则,每天学习;

(3)养成阅读习惯要靠日常积累,因此平时可以布置简单的绘本任务,最后积少成多,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也就此养成了。

3、上课那些事儿

对于田湘军老师除了钦佩还是钦佩,听了整堂课感觉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他活泼风趣的教学风格带动了全体学生,使整节课的氛围积极活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完全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田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看似简单,但是紧紧围绕课程重点展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重点。把歌曲,律动,游戏等教学活动精巧串联,营造愉悦教学氛围的方式,虽然现在自己的教学还不成熟,但我以后也要尝试锻炼直至运用熟练。

4、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考

刘宝杰老师的这堂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太成功,但是从中我也收获到了很多:

(1)备课一定要充分,这样课堂发生特殊状况时,才可以快速应变;

(2)老师的课堂英语要尽量放慢语速,注意节奏与重读,这样才好让学生明白;

(3)每一环节布置任务时,老师要先给予范例支持,让学生明白任务要求。另外刘老师教学耐心极佳,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5.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五

赵建宇

2016年11月21日我能有幸跟着市教研员任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行四人代表包头市远赴云南昆明参加由北师大组织召开的“2016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指导暨培训研讨会”,在会上聆听了由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委马复教授作的“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解析”的报告,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与高中课标修订稿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的衔接关系,綦春霞教授 的“数学素养的微测试与学生发展的诊断”,江西省中学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的“从中考命题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考察”,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数学中考命题中考察数学核心素养,西安高新一中邵新虎老师题为“利用几何画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时间与思考”,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6.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活动中,我聆听了贲友林、任敏龙、朱向阳、房昔梅、沈勇五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精彩绝伦的“真”数学示范课和直击数学核心素养的讲座。让老师们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教学名师的风采与魅力,感受他们对教材解读的深度与厚度,感受他们精湛的教学造诣和深厚浓郁的数学文化底蕴。

一、在贲友林老师的《年月日》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一张自主学习卡:

1.关于“年月日”,我知道了什么?

2.关于“年月日”,我的疑问:

3.我收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数学故事:三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

他们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在这张小小的纸上写下自己的对于“年月日”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大胆地提出自己心中的困惑和想要知道的知识。但对于第三个问题,我当时有点担心,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能知道什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呢?特别是数学故事,老实说我自己也不知道。但后面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基本上每个学生都对“年月日”了解一二。

贲老师大胆地让学生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卡,说出自己知道的和想知道的,让其他同学来帮他解疑解惑。就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的风采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台下老师们阵阵的掌声。特别是最后一位同学展示关于大月七个,小月四个,二月只有二十八天的由来的故事时,台下的掌声变成了惊叹。

二、多看看教材。教材内容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集许多优秀思想才写进来的,书上的每幅插图、小精灵说的话,每道习题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只是由于老师的钻研程度、领悟能力、教龄等影响,有时未看懂,但这并不代表你永远看不懂,相信只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慢慢地你就会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因为懂得编者意图,教学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怎样教比教什么更重要。

以前总认为尽心尽力地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就已经是最大的满足了,如果学生不懂,还很负责地把学生留在教室,给他补课,这是我以前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经过听讲座,这种思想有点颠覆,有时想想也是:你是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还是要“让一群孩子停下来等他呢?”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有时我们在课堂更多关注的是学困生,某个知识点,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往往你会提问学困生,如果他不会,你会请一个优生先回答,再问学困生,如果学困生还不会,你会再请一个优生回答,最后再问,这不正是让一群孩子停下来等他吗?还有一些老师,学生经过你这学期不断地给他补差,他也许真的及格了,但下学期一抽测,又跑回

三、四十分,老师气了个半死,其实这都是由于老师没有认识到这犹如弹簧,你一使劲,它又就绷紧,拉得很长。等寒假一过,一放松,这又弹回去了。每个人是个体的,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正视“差异”,不知大家听过“花圃里的玫瑰”吗?讲的是早开的玫瑰绽放得很灿烂,但就是有那么

一、两朵,依旧还是花骨朵儿,园丁要做到的只是给它不断施肥、浇水,给它营造一个适宜开放的环境。老师其实有时候就像园丁一样,上课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每个人都向前看的氛围,你的课堂不一定每个学生都学懂了,学通了,但只要每个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只要学生都愿意学数学,哪怕他学得不是很好也行。所以老师有时候真应该多花点时间来思考:我到底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我的课,要做到这些,都应该建立在读懂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任敏龙老师的示范课《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突出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凸显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考,重视建立模型,把长方体认识的多重视角融为一炉,通过相互比较、验证,深化学生对图形的本质理解。讲座《小学数学中的大道理》,以生活中的多种数学实际问题为例,基于关键特征的推理、运动的推理,领悟数学中的大道理:多样视角、运动变化的学习价值与联系的观点、数学来源的多样性与多元表征、数学联系的紧密性与核心概念。朱向阳老师的示范课《植树问题》,在孩子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整理归纳,渗透变与不变,建模等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让老师们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如此精彩,充分体现了化归思想、点与线的一一对应。讲座《变式教学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学例谈》,朱老师从一个笑话、一个影片引发教师的思考,再从一个教学实践出发,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五节相同的课却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一种崭新的视角与方法,让老师们茅塞顿开。

房昔梅老师的示范课《猜猜誰會赢》,利用绘本创造故事情节,掌握准确计算和估算,课堂中充满学趣,简约而不简单,同时她的异地教学方式,让大家了解了台湾与内地教学上的差异,带给老师和学生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沈勇老师的示范课《大魔术师之反序数2》,让学生在数学魔术中,发现一些规律并归纳为数学问题:9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神奇。专题讲座《适合儿童真实成长的数学好课》,他认为数学课应更有点意思,应适合儿童的真实成长,应让孩子更生动的成长、更快乐的回忆,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过程不可逾越。

7.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能力,素养培养,有效教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焦点”和教师教学实践的“载体”,学生群体在学习实践进程中的每一点滴成长和进步,都反映和展示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以及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效果。教育发展学指出,能力素养是决定事物发展和进步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因素。小学生处于学习实践的初始阶段,处于技能发展的起始阶段。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对于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和迫切。教师作为学生群体成长进步的“引路人” 和“指引者”,就需要切实承担并履行好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素养培养的任务和职责。鉴于上述认知,本人现将近年来的一些教研举措作一简要的论述。

一、利用多方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内生动力

情感是人类实践活动进程及其效果的重要思想保证。只有保持积极向上、主动乐观的情感状态,才能产生乐于学习、 克难求进的学习意识和内在素养。教育实践学认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由于小学生情感易受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熏染,导致其学习情感不稳定,持久性不强,集中度不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教学 “轰轰烈烈”,学生听讲“启而不发”。这就要求,教师要将乐于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素养培养的首要工程,充分利用多方面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资源,有效挖掘数学课堂积极情感因子,培养小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内生动力。游戏激趣,紧扣教材内容设置游戏活动,寓教学于游戏中,让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50以内6的倍数”教学中,教师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依次报数,逢到6的倍数时,不能说,只要站起来就行,从而增强教学“活动感”,提高教学“趣味性”。设疑激趣,利用小学生认知冲突,设置疑难问题以此引发学习探索兴趣。如“面积单位换算”教学时,教师在课堂导入中设计长度换算问题,学生认识到相邻长度单位进率是10。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面积单位相邻单位换算进率100,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除此以外,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激励、成功体验以及练习实践等方式来提振小学生主动学习探知的精神状态,同时,还可以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器材以及教学课件,通过直观、形象、动态的画面和情景,来促发小学生主动探索的内在激情。

二、搭建充足探究舞台,培养学生操作思维数学技能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坚持学生主体为核心,能力培养为要义。技能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使命”和终极 “目标”。让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实践、科学推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技能得以锤炼和提升的有效“途径”。教师一方面应“腾出”足够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手”“、动脑”、“动嘴”的自主学习探知活动,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和解题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自身“点拨”、“讲授”、“释疑”功效,对学生在感知数学内容、探析数学问题、书写解题过程以及归纳接替策略等活动进程中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和指点,既肯定他们探究实践的成绩,又指明存在的不足,教会学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思维探析等数学技能。

问题:小明家有一块菜地呈长方形,它的宽是27米,长比宽多17米,如果现在给这块菜地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小明妈妈计划在菜地种青菜,如果每平方米栽15棵,这块菜地可以栽青菜多少棵?

学生分析:该问题实际是关于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问题,可以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以及面积公式,分别求出篱笆长以及菜地面积,然后求出菜地栽青菜的数量。解题过程略。

教师点评:该问题的解题关键是要准确熟练掌握长方形的周长以及面积的计算公式。

上述讲解过程,教师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主体能动特性, 让学生参与到了外显的实践活动,同时,还借助于观察分析、 判断、概括、推理与交流等思维实践活动,实现了“外显”与 “内隐”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

三、注重课堂反思评价,培养学生辨析评判数学素养

名人大家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进步和成功, 不仅要丰富的知识素养作为支撑,同时还要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作为保障。教育发展学认为,反思是一项综合性的思维活动,它融合了肯定-否定-肯定的发展历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所思、所探等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对照、自我剖析等思维辨析活动,引导他们逐步找出学习不足、思维缺陷,鼓励他们大胆思维的,认真剖析,阐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此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实现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有效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数学反思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长期、持久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活动,需要一朝一夕逐渐滋长起来。

8.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63-02

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具有数学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是数学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人文素养、信息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等等。通过数学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认真组织教学,采用灵活多变,把课堂还给学生,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思维,就会使课堂更高效,逐步形成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恰如其分的表扬,力求形式变化多样

获得尊重认可和欣赏是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愿望,儿童也不例外。课堂中,教师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表扬为主,营造轻松、活泼而又使学生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启迪学生智慧,激发表现欲望,发展潜能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引起学生創造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一年级新生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坐不住,不能积极思考、认真听课等情况。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从多角度寻求解决办法。

(一)利用儿童活泼好动心理,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运用游戏、听故事、智力碰碰车等新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把握时机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如:“你真棒”,一个会心的微笑,或让全班给他热烈得鼓掌。这样一来,不仅对回答者是一种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

(二)注重教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肢体语言是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春天。教师注重自身角色特点的同时还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亲切的笑容,温柔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形成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使之在学习中受到感化,在交流中接受新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乐学问题情境教学,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十分有效的重要途径,符合几童心理和性格发展的特点。好的课堂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还可以活跃思维。如在“丰收的果园”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设计动画:树上的小鸟飞来飞去,跳上跳下,再配上音乐、鸟鸣及教师的讲解增加了教学的情趣性,使静态概念生动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启迪,思想高度集中,学生兴趣十分浓厚。

三、讲究评价的艺术性,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由于受理解力的限制,经常会出现错误回答,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要有耐心,热情地给学生以鼓励,如,在教学2+3=时,有个学生回答2+3=4,我没有马上告诉他回答错了,而是轻轻地告诉他说:“你的回答和正确答案已经非常接近了,如果再仔细想一想,你一定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我的鼓励下,经过认真思考,终于答出2+3=5,我及时对他进行表扬。如果教师对其进行责备,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也会造成很深的负面影响。日后的课堂上可能就不会在看见这只高高举起的小手了。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教者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情况,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四、动手操作贯穿学习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教学中,我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创情境、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学中我们常借助于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时、分,元、角、分等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定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借用多媒体再现生活实际。如学习24时记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先展现了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并给每幅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的转动。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效果可想而知。

(二)创设主动探索空间,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学生的全员全程积极、有效参与。首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一课时,我们习惯于先让学生沿长边对折,量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对折,量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全体参与,全体动手,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而且还要确保全体学生参与的机会。一般在做好铺垫后,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决不让部分人代替。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其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教给其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只要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注重兴趣的激发与引导,运用生动多变的组织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设计,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就能不断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学评价的世纪反思与前瞻》[J],教育研究

[2]王焕敏《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教育技术研究2012.

[3]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任秀英,《教师课程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M].河南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

9.学习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篇九

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这是学生面对未来世界发展和自身发展的挑战,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学校的教学中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最重要的核心任务。

某个学科教学应关注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这是由其学科性质决定的,《课标》对该学科的课程性质有明确的界定、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规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精准把握。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谓“教学有法”,一是说教学是有规律的,一定的教学目标需要相应的实现途径;二是说教学是有技术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就是由若干基本方法、基本方式、 

 

  基本手段构成的动态系统。所谓“教无定法”,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载体、什么时候运用什么方法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几千年的古话就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符合当代的思维发展方式,不再一味的强调学生死学习,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到学习方法,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拓展思维的核心素养。

2、自主学习

在我上学的时候,是属于老师看着才会学习的那类学生,没人看着连课也不会听。但是现在却不可以这样,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发现规律,实现自我价值。

3、自我管理

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 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10.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个人发展过程中,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11.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价值;实践

G623.5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当中的知识或者是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简单来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于基础数学知识发展起来的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素养。它反映了当前学习数学的本质和中心思想,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掌握数学本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1.对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首先,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数学素养是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学校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体现在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它不仅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所需要的核心素养。重视核心素养并以之引导教学,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例如,学生感兴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后,有的学生曾问道:“古人怎么这么聪明,这样的问题都会想出来。”笔者意识到该问题的提出,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所以,抓住了这个教学契机,引导全班学生思考此问题,于是类似的问题就产生了。如:一户人家有四脚桌子若干张、三脚凳子若干把,共有42只脚,那么算一算桌子凳子各有多少?学生即时自编的这些问题,充分显示了学生一种变式能力,这些问题虽然简单,但是,期间却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

2.对于提高学生数据分析观念,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密切相关,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学生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感悟一些数学基本思想,帮助学生养成数学素养。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工作中,数学素养不可或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就是“运算能力”培养,运算能力培养有助于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使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运算的算理,解决运算问题。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价值,具备核心素养,是深刻理解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等概念的基础。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体现数学内容真正价值。可以说,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促进数学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1.认真研读教学内容,挖掘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如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而形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数学的价值无处不在。教师要能认真研读教学内容,仔细分析和思量每一道例题和习题,以便于理清知识技能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挖掘教学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核心素养,并把它作为教学目标呈现出来。如“星河小学美术组一共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三分之二,美术组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本题的常规教学思路是帮助学生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从知识教学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用画图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男、女生人数可以用三条和两条等长线段表示男、女生人数之比。这种教学方法是典型的数学知识教学模式。然而,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核心素养。这一问题,不仅属于数学范畴,也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属于生活认知范畴。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凭经验去分析问题,因为生活中就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凭经验去分析问题,就是数学核心素养一种体现。

2.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蕴含在知识和技能形成过程中。小学数学概念是核心,小学数学公式、法则、性质、定律、定理等重要基础知识构成小学数学知识的主体。运算、测量、画图等是学习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引导其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知識结构,理解了小学数学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才能更好地建立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去游乐园玩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那么有这么一道题:游乐园的小火车有3节车厢,每节车厢坐5个小朋友,大家算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坐小火车?笔者还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对应的图片,让学生们现场圈一圈、数一数,感知生活中同数相加现象,感知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然后,渗透乘法的意义。随后,笔者又拿出来另一个图片,游乐园的过山车,一共7个车厢,每个车厢坐2人,让学生根据上面所学列出乘法算式,并将加法算式、乘法算式相互对照,体会乘法的意义。这样在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魂,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认真研读教学内容,挖掘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3-5

[2]蒋桂银.对小学数学教育学课程构建的建议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12.走向深度学习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篇十二

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淮安市席桥镇中心小学

张洪权 赵君秋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核心素养”是最终目标,而“深度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深度学习”更需要教师“深度教学”。本文力求从在教学实践层面上,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以课程标准为起点,对教材深度钻研与理解;适当的问题引领,促进学生思维深度交锋;以学生为中心,学法上深度指导与渗透。

近年来,人们对深度学习的研究逐渐升温,我们接到本次年会的主题后也组织了骨干教师进行学习研究,我们认为:无论怎样解释“深度学习”,我们都不难发现,深度学习与当前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不去讨论深度学习的具体含义,但可以肯定,深度学习一定是在深层次上促使学生更加喜爱学科、喜爱学习、喜爱课堂的学习,是着力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

2014年3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学生强调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个方面。“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人民教育》社评)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我们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教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核心素养”是最终目标,而“深度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路径,专家们指出:“当今的教育应该有一个从浅层的教学活动为基础转向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是高级学习,核心概念是深度。布鲁姆知识体系图将记忆、理解、应用归为初级知识,分析、评价、创造归为高级认知。深度教学是尽量把低层面的内容(记忆、理解、应用)交给学生去自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层(分析、评价、创造)。

“深度学习”更需要教师“深度教学”。如何在教学实践层面去落实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深度教学”,让每一节课更有价值,值得我们去深思。下面提出几点粗浅的思考,与同仁商榷。

一、以课程标准为起点,对教材深度钻研与理解

课程标准(2011)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等十大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不是另外的教学内容,而是蕴含在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之中的上位概念。正如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马云鹏所说:“核心概念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反映了教学内容的本质特征以及数学思维方式。数学内容的四个方面都以10个核心概念中的一个或几个为统领,学生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体验与把握,是对这些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标志。”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认真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从数学本质的角度挖掘教材,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保障基础。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认真思考:是什么?挖掘教材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是追问数学本质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本位思考。

如:三年级上册教材《平移和旋转》一课,是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概念。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运动变化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平移为例,平移的本质是什么?这是教师备课时必须深入思考的根本性问题。平移不仅仅是一个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直直的运动。它的本质是在平面内,将一个物体或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它的运动轨迹可以是上下、左右也可以是倾斜的。通过以上分析,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备课时应该认真把握“平移”的数学本质,在教学中,当学生感知平移上下、左右运动的现象,还要补充一个斜向运动,完善学生的认知。在学生理解平移现象是沿着直线运动后,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平移的其他要素,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的变化,观察、比较、归纳出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都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抓住概念教学的外延和内涵,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更合理。

二、适当的问题引领,促进学生思维深度交锋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指出:“适当的问题引领正是教师实现‘深度教学’,也学生即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或具体途径。”教师引领性的问题要少而精,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每一个问题都应有提出的价值,有足够的思维含金量。新课程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不仅仅是简化提问,归还时间的问题。核心应该是归还学生思维的过程,因此,问题要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应减少一些细碎、低层次问题。教师的引导语言要精炼,引导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

如:一位教师在教“平行四边形的画法”时,当学生感觉到利用一把尺子在黑板上,上下拉动容易“斜”、“偏”时,用一句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想办法让这个尺子在拉动时不出现偏动吗?”当学生一时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该教师又及时介入适时、恰当的引导,在黑板左边画一条线,然后利用黑板左边的边框做依靠,来上下拉动三角尺,之后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如果老师刚才画的这条线是画在黑板的中间,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个“依靠”吗?这样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的引问下,学生的心智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延伸。

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等待,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教师的教学思维的提示语非常重要。台安实验学校特级教师陈老师他归纳总结了优秀教师组织学生思维训练的6个经典的提示语,与大家共享:是什么呢?你自己的思路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你是怎样想出这一个答案呢?你和他的答案相同吗?如果相同请说说他的思路,如果不同,请说说你的想法。这还有补充吗?谁能纠正呢?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呢?你说一说。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谁还有新的解答的方案呢?这种方法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假如从„„思考行不行呢?老师们,如果你掌握了这些提示语,学生就可能会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以学生为中心,学法上深度指导与渗透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由教师中心改为儿童中心,这是一场革命,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的一样的那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中国最急需改变的,就是学生被学习、被教育的状况。解决了这个问题,学习就发生了。”

教学中我们要调整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深度指导和渗透。新的教育教学观给我们以启示,向以学为主的教育观转型。教学生学习,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教学生学习比教学生掌握的本身知识更重要。

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的“学为中心”课程理念,很好地为我们作了引领与示范。《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节课,导入环节贲老师先出示一组在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然后提问:你觉得这节课可以学习什么?这个开放式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回答极具个性:

生1:多边形有哪些种类? 生2:多边形有什么共同点? 生3:多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怎么计算?

生4:多边形有哪些特征?

在学生自由表达之后,贲老师不露痕迹地引导学生发现: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越大,用到的钉子越多。

在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环节,贲老师共设计了三次有梯度的验证与猜想活动。他首先出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得出多边形的面积,并数清楚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

在四人小组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找到了“算、数”两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式。通过列表学生发现:多边形上的钉子数是面积的2倍;多边形的面积是钉子数的二分之一。在反复指导学生用文字准确表述之后,贲老师又指导学生用字母和算式来表示文字的意思,从而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建立了第一个数学模型:S=N÷2 第二次探究同样是四个各具特色的多边形—— 长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学生同样采取“算”和“数”的方式,得出了四个多边形的面积。当四组面积和钉子数的数据出来之后,贲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上面的公式还适合这些图形吗?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S=N÷2这个公式只适合“里面只有一颗钉子的图形”,贲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多边形的面积不仅与外面的钉子数(N)有关系,与里面的钉子数(a)也有关系。在此基础上,贲老师开始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方式来总结规律:

当a=1时,S=N÷2 当a=2时,S=N÷2+1 S=(N+a)÷2 第三次小组探究,贲老师不仅出示了三个图形(a=3),还出示了合作探究的线路图:观察图形——提取数据,完成表格——比较、猜想——验证、表达

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规律:

a=3

S=N÷2+2 S=(N+a+1)÷2 a=4

S=N÷2+3 S=(N+a+2)÷2 a=5

S=N÷2+4 S=(N+a+3)÷2 „„

这节课,十分清晰地呈现了贲老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他不仅让学生的学习从已有知识和观念开始,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数学,渗透学法的指导,让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始终让课堂上充盈着学生的声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提升,“以学为中心”在真正发生。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深度教学”,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运用适当的问题引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会思维,逐步走向“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郑毓信: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R]2017 [2]张志勇: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R]2017

(二)深度教学及其策略

深度教学不是指无限增加知识难度和知识量,不是对知识的表层学习、表面学习和表演学习,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机械训练,而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完整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是对知识的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强调为理解而教、而思想而教、为意义而教、而发展而教,不再仅仅把知识作为教学的对象。而是把学生作为教学和促进的对象,教学过程切实由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切实体现教学的过程价值,丰富学生的课程履历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其核心策略是过程策略。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理解性教学策略。理解是教学的根本基础,为理解而教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知识作为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基本内容,不能停留在对符号本身的占有和理解上,而应该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理解具体知识所表征的特定事物和事务的本质及其规律、价值及其意义、思想及其方法、情感及其态度,引导通过知识理解学生建立起学生与外部世界的内在关联系。第二,问题导向教学策略。体验和探究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必经过程,是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具体知识所隐含的思想与方法,以及问题解决的核心策略,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丰富学生学科经验和课程履历的根本要求。第三,回应性教学策略。从对象化教学转向到自我感教学,从知识处理转到对学生的关注,回应是最根本的策略。回应是指基于理解性教学,将知识处理的结果与学生的现实状态建立起必然的联系,引起学生的反思、觉醒与感悟。回应的基本方式包括自然或社会背景的回应、学生生活经验的回应、文化精神与思想的回应。离开了回应的过程,任何方式的知识处理都是背离主体性教学原则的。

课堂教学如果把学生的学习导向了单一知识训练和应试主义教学的歧路,学科经验、学科思想、学科能力等关键目标难以深度达成,不仅破坏了学生课程履历的完整性、丰富性和规范性,而且损害了课程标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课堂呈现出越改应试主义教学问题越严重的怪相。如何切实转变知识观,规范课程履历,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完整地达成课程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学科思想和学科关键能力目标的达成,⑩是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应解决的突出问题。

建立清晰、明确的课程学习任务性规约,将完整的课程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任务化,以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即任务导向学习(Task-base Learning,TBL)。教学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将具体的课程目标任务化,用规范性、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来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意义感,增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如果舍弃了对新知识的背景理解、资料收集,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辨析与比较、论证与推理、问题提出与讨论探究等任务规约,不仅会降低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意义感,而且会出现大量理解断层等问题。深度教学需要以完整的学习目标、清晰的学习任务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并进入教学过程。建立丰富、完整的课程学习过程性规约,根据对新知识的类型划分,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理解、探究、反思等具体学习过程,即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 Leaning,PBL)。过程性规约旨在保证学生对不同类型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尤其是理解的过程、探究的过程、体验的过程的完整性,达成课程学习的过程标准。应试教学在教学过程上的突出问题就是简化学习过程,甚至去过程、去情景。去过程的本质其实就是剥夺了学生发展的机会,消解了学科经验、学科思想和学科关键能力发展的过程,这大概是应试教学的通病。建立多样、规范的课程学习方法性规约,以学生课程学习所应和所能达到的表现性标准为依据,引导学生经历规范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追求学习发展性结果,即成果导向学习(Outcome-base Learning,OBL)。学生深度学习的结果或成果应聚焦知识结构的建立、可观察的表现性行为、学科经验的丰富、学科思想的建立,以及学科关键能力的形成。因此,课程学习的方法性规约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实现知识向经验、思想、能力的深度转化。

13.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十三

六(4)班孙四明

一、薛星老师执教《植树问题》有感

薛老师上课的思路非常清晰,以感知---探究---应用为主线,对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作了有效的诠释。先提出数学模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整堂课节奏紧凑,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学有所获,学生知识在不断的内化中升华.纵观本节课,它的亮点之处有:

1、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

新课开始,利用多媒体欣赏图片,从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发现这些图片中共同的数学问题。

2、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新课程越来越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薛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制定了一项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薛老师就是用简单的事例——化繁为简,通过学生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寻求规律找出解决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出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小组探究,教师顺势在黑板上写出关键性的词语,教师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学生很快总结了方法,从这些教学环节中我们不难看出,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而是在学习兴趣的诱发下,主动地探究。再加之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地演示,更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省级数学教研员刘莉老师评课有感

首先刘莉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评课的意义与目的、如何听课评课。刘莉老师说:“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提高教研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更新观念、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汇报研究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作为三小的一名教师,要坚持做好每周的听课、评课活动,提来自己的业务水平。

其次刘莉老师又分享了怎样评课和听课,听课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教学目标定位,教材处理,教学思路,教学步骤等环节,从这四个方面可以反应一堂课的效率成果。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我应该按照这四个内容思考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最后刘莉老师分享了薛老师执教《植树问题》的一些想法,刘莉老师特别欣赏薛老师上课设计的三个问题:

1、“用数学的眼光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继续画下去,你有什么感受?”

3、“回忆例1是怎么解决的”。还讨论了数学的基本模型,感受非常深刻。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有非常多的收获,我会把所学所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14.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十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

G623.5

当前核心素养的分析研究逐渐深入,2014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中要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内容,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概述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也不是简单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将数学的思想以及本质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形成,提高其综合性与整体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目标密切相关,对于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素养注重的使知识、能力等统一,[1]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的对周围事物认识、理解等品质,使人们与周边环境发生作用而表现出的思考方式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人们遇到的问题有些是数学问题,有些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并不直接,有了数学素养就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与数学直接相关,[2]数的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关系密切,数的学习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感的建立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深入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计算、测量、认数以及统计等数学知识技能等形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不同领域知识时,教师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对教材中的话、图片、例题以及习题等进行分析,[3]对知识进行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技能目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进行分析,了解知识技能中的核心素养,以及能够培养的核心素养,将其通过教学目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中需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进行理解,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的计算,并能够正确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模型思想、符号意识、推理、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探究,使其转化为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经验,行动以思想作为前提,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思想意识,才能够对教学行为进行外化,使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全面提升,使数学内容与实际情境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教师需要让数学知识趣味化,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这一问题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记录自己家中瓶瓶罐罐的容量,以及喝的饮料瓶以及酸奶瓶的容量,[4]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升与毫升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强化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感对于科学直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数学态度以及数学素养水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也会有对数以及数运算的适应力和感受力,能够有目的的利用数学知识对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以及数学特点进行观察、解释,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感受数学特征。因此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数学内容灵活的展示出来,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聯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创设野营的情境,让学生从野餐到野营进行玩耍,寓教于乐,通过玩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知识。[5]再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农村小朋友进入到城市后的所见所闻,以及城市学生到农村之后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知识中,学生可以通过万以内的数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和描述,对较大数进行大小比较,能够口算几千几百加减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以及符号感。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情境,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素材,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使数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强化知识技能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以知识技能为主,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是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的性质、定律、公式、法则等,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基本技能有测量、运算以及画图等。[6]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更好的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分类方法、模型以及推理等数学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引导同数相加的问题,通过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计算,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对乘法的意义进行渗透,同时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以及读法,体会乘法的含义。在数学练习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有层次性的练习,积极转化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以及数学符号表示方法,深入的对乘法意义进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书写、符号表征、观察以及操作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直观的了解乘法概念的思想,认识到乘法读好的简洁性,[7]使符号意识得以发展。通过图形以及实物等对乘法的意义进行分析和理解,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用数学符号进行交流表达,强化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5.开展多元化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进行检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数学教学以及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时,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教活动中注重情感以及态度等表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实现动态化的教学评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数学课堂评价更加公正、客观,提高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效性,在数学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发展。若教师能够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有效的把握,了解数学教学的目标,通过合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使其更好的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强化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核心素养的地位,将其置于课程改革中,使立德树人的目标顺利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注重日常工作的开展,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高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提出科学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利用生活化的知识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智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刍议一——例谈数感素养的培养[J]. 中华少年,2016,33:134.

[2]王玉. 淡化细节 注重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5:11.

[3]陈敏.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 人民教育,2015,23:46-47.

[4]陈六一,刘晓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5]李星云. 基于數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

[6]赖允珏.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5:42-45.

15.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十五

在看吴正宪老师上课的时候,有一会儿,我在开小差,我在想:吴老师上的课这么精彩,还有许多名师上课也都精彩纷呈,而我,学习了这么久,为什么没有得到什么进步,他们一定是抓住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应该是没有什么修饰的赤裸裸的充满本真的。所谓擒贼先擒王,他们一定是拿下了这个“王”,然后才万众归一,全部臣服。还根据《道德经》提供的思考方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管这些课上得如何姹紫嫣红、山花烂漫,他们一定有一个“一”,有一个根本的生发点,这生发点是什么,我百思不解,甚至还无法用一个词来概括,于是我就在我的听课记录上写下了四个字:大道至简。在后来,我抬眼看到了这次活动的标题:“2015名师讲堂儿童核心素养„„研讨会”,一下子想到,可能就是这个词吧——核心素养。

在此次活动结束后,有一个针对“三教”课题组的成员和红花岗部分老师的培训,我也开了个小后门去听,这个培训就是关于核心素养的。在这个讲座中,老师收集了有关儿童数学核心素养的资料,但说法都没有得到统一,就算有的,也生涩难懂、收获不大。同时,我也进行了思考,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但是认识到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去思考:

1,跨越时间去思考:人生苦短,岁月绵长,我们无法知道哪些才是真知。回头去看,有些主流思想,在当时看来是坚若磐石般钉在我们心里的,换个时间一看,却满是荒谬。如年经女子才嫁了人家就死去丈夫,如果他不再嫁,则被诵之为贞洁,还立个贞洁牌坊让人们景仰;比如小姑娘从小就缠小脚,就算让她难受得死去活来,当妈的也一再告诉她把脚缠得小缠得走路都钻心的疼才算美;还比如,说话前要先说句红色语录才算正统,于是就有“为人民服务几分钱”“为人民服务5分钱”的笑话。反观我们的教学,是否也存在着“立牌坊”似的荒谬的标准,是否存在着“缠小脚”般的戕害天性的情况,是否存在着“先背语录”般的圈圈套套。

16.学习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心得 篇十六

我校为了迎接12月份市教研室深度学习的培训,更为了有效提高所有专任教师的专业素养,组织全体教师读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和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教授郭华所著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们能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学以致用。最近有幸的拜读了这本书,对于教师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获益匪浅。

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我们教师要有哪些转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我有以下认识:

一、思想品质要高尚,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身为一名教师,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体育教师本身不仅要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并忠诚于教师事业,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举止文明,以身作则,要有积极上进的思想,抵得住享乐主义的诱惑。热爱体育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够做好这份职业,如果体育教师能够真真正正的热爱体育和体育教学,就能很好的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够更加喜欢上体育,进而有兴趣去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融入学生中去,去上体育课,事半功倍。

二、体育教师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我们体育教师要寻求新思路,积极主动的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起来,比如在水平三前滚翻教学中,由于滚动过程要流畅,教师很难清晰的展示给学生看,这样我们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把技术动作过程慢放,学生也就很容易的观察到每个细节,大大缩短了掌握技术动作的时间。体育教师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互联网+”的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尽最大努力掌握好现代化信息技术,真正的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三、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体育教师更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储备,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不断进修,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水平,这样不但会让学生更加尊重你, 使学生产生依赖感,而且还能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得到激励和鞭策。此外,体育教师还得要有宽厚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四、体育教师要提高备课意识。日常工作中,很多体育老师备课很松懈,不太重视,认为体育课就那么回事。其实并不是那样,通过我的体育教学经历发现,没有充分备课的体育老师课堂教学往往效果差,学生不仅不能好好掌握技能技巧, 而且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导致教师威信逐渐丧失。因此我认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在备课中要吃透教学大纲, 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处理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教案下一篇:学习不在状态,高中生该如何进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