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中保安的三个角色(精选5篇)
1.物业管理中保安的三个角色 篇一
邓小平的三个历史角色
1997年2月19日,当93岁的邓小平去世的时候,中国这艘东方巨轮已经驶过了“历史的三峡”中最惊险的一段。在去世之前的二十年,他一直是中国改革大戏中的“男一号主角”,而去世后的十年,他的思想仍然在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走向。
坚持者
邓小平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中将已经在意识形态的沙滩上搁浅的中国重新推入商业运动的大海的?其艰巨与反复,恐怕是后来者很难体会的。这是一个在必须坚持的时候,毫不含糊、分寸不让,而需要迂回的时候,身段无比柔软的政治家。
1978年底,召开了一次“全国科学大会”。
在大会上,邓小平出人意料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论述。科学大会报告的起草人之一胡平回忆说,报告在党内高层传阅时,有人建议把此句改成“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队伍”,邓小平听了汇报后,只说了10个字:“这处意见一个字不能改。”后来出任国家副总理的李岚清当时受命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谈判引资事宜,美方提出经营(jointventure)概念,“要赚一起赚,要赔一起赔,是一种互利合作方式。若要再说得通俗一点,合资经营就好比‘结婚’,建立一个共同的‘家庭’。”
李岚清的第一个反应是,你是大资本家,我是共产党员,我能同你“结婚”吗?他当即将谈判做成简报,上报给国务院和中央政治局,其他领导同志都在报告上简单地画了个圈,意思是“看到了”,但是态度是没有的,只有邓小平批了几个字,“我看合资也可以谈嘛。”
1981年前后,中国出现第一次宏观调控,三年前上马上的上海宝钢项目受到重大争议,一些人大代表联合提议让项目下马,一些已经签订的合作也被迫中止,《纽约时报》在报道时用了一个很疑问原标题:《上海真的需要钢铁吗?》。便是在这一时刻,邓小平一锤定音,终于保住了这个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工业建设项目。
在1990年之前,邓小平事无巨细,管理半径非常之大,他要为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定性,要为首钢与地方政府的纠纷排解,要为松下幸之助的进入中国牵线,要为荣毅仁的中信公司护航。在做出所有决定的时候他唯一考量的标准就是:它是否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进步。
迂回者
邓小平被称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过,他并不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先知”,相反,是一个最善于审时度势来改变方向的智者。李光耀曾经评价说,“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5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一度想靠大量引进外资来振兴中国的经济。在他的指示下,中央政府曾经策划过一个庞大的10年引资计划,计划引进600亿美元的外资,其中包括了120个大型项目。他委派谷牧等人遍访欧美各国,寻求合资意向。然而,这个浪漫蓝图很快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邓小平很快就改变了思路,他当即决定在南方———那里有中国大陆唯一的外来资本跳板香港———设立“窗口”,通过特区的方式逐步地引进外资。而在国内改革上,一方面加快国营企业的体制松绑,另一方面对民间经济的活跃持乐观其成的放任态度。在处理任何突破性事件时,邓小平往往采用的是“拖一拖,看一看”的态度。
他对傻子瓜子年广九的处理方式就很让人印象深刻。年是安徽芜湖的一个小业主,1979年,因为生产兴隆雇佣了10来个雇工,国内媒体开始热烈争论他是不是个资本家,是不是在搞剥削。这是一个看上去很小,但其实却很严重的争论,当时国内类似现象已非个例。如果认可,则违背《资本论》的“经典论述”,如果堵死,则民间经济发展无从谈起。邓小平用的办法让所有人都感觉意外,他说,“不能动年广久,一动就人心不安,群众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第二年又有人将年案上报到他那里,他只批了6个字,“放一放,看一看”。
这一放就是7年。到1987年,雇工超过8人的民营工厂比比皆是了,在那一年的中央5号文件中,私营企业的雇工人数才被“允许”彻底放开。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南巡,当时,关于特区的争议如火如荼,有人报告中央,在深圳特区,除了五星红旗是共产党的,其他都已经变色了。在考察期间,邓小平马不停蹄走遍特区,一路上不讲话,不表态,参观时也很沉默,不露声色。到蛇口工业区时,袁庚汇报说,他们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作为整个工业区的口号。在那时,这也是一个很敏感的、明显带着铜臭气的口号。袁庚当场“将军”,自然希望老人家给一个明确的肯定。然而,邓小平眉毛一动,欲言又止。机灵的袁庚只好用自问自答的语气说:“不知道这个口号犯不犯忌?我们冒的风险也不知道是否正确?我们不要求小平同志当场表态,只要求允许我们继续实践试验。”
此言一出,全场大笑。主政深圳的梁湘一路陪同,总是希望邓小平给予一个肯定的意见,邓小平对他说:“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讲的这些情况我都装在脑子里,不过不发表意见。”
稳定者
邓小平逝世后十年,中国商业环境的变化早非昔日可比,但是,最重要的变革脉络和逻辑却似乎仍然未改。
中国之崛起终于成为了公认的现实,如今它已经是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国有企业的改革命题在他去世十年后已经告一段落,或许如今形成的格局非当年所想,但是其大舍大得之策略却颇得真传;上海的繁荣也是邓小平晚年最关注的命题之一,他对这座城市所寄予的厚望正在变成事实。
不过十年以来,很多他没有看到的事件也正在考验着后来的中国改革者。他没有看到亚洲金融风暴的惨烈,没有看到人民币面临升值的惊险,没有看到垄断性行业次第开放过程中的种种曲折,也没有看到互联网经济对全球和中国的冲击。
中国仍然在“历史的三峡”中航行,我们也许将一帆风顺,也许将遭遇更险恶的激流。然而,邓留给中国的“思想遗产”,即仍然散发光芒。从1978年到1997年的二十年中,邓小平思考中国问题的起点始终是“中国不能乱”。这也是中国改革最后走上了一条非比寻常的渐进式道路的原因。
他在晚年更是一再提及“稳定压倒一切”、“共同富裕”以及“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等重大议题,这些思想与当今中国打造“和谐社会”的理念宛若一体。
1986年9月,邓小平在谈论中提及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当时完整的表述是:“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至今我们仍然艰难地行走在他的这段语境之中。
2.物业管理中保安的三个角色 篇二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b)-0000-00
大学辅导员在大学校园的众多工作人员中只是一个极其普通和平凡的岗位,也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们而言,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辅导员同刚入学的学生接触的那一刻起,就担负起了比老师更亲密、比父母更重要、比朋友更贴心的重要身份。辅导员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纽带,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辅导员既是学生团体的管理者,也要成为学生们的好朋友,其核心是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做出不懈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然也是高等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它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教学、改革、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辅导员队伍,既是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又是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的师资队伍,也是从事大学德育的研究队伍。辅导员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除了专门的理论教育还可以寄教育于生活中,于活动中,于管理中。他们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通过言传身教,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直接管理者
辅导员不仅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的教育者,也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特长的教师,更是奋战在管理学生基层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因此,首先应当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以独到的人格魅力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但这并不是说辅导员是一个对于学生而言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应该是学生们的严师和榜样。欲管理人,先管理好自己;分清主次,明确职责。例如,在教学上,必然是以教师为主导,辅导员是参与日常教学管理的辅助力量,其工作的落脚点并非是直接参与管理课堂,教师上课,辅导员查人,这是一个误区。而应该是通过对于课堂的辅助管理,发现学生中的风气和思想动态问题,为规范和推进课堂管理提供帮助,最终是要为寻找和发现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寻找线索,进而跟进开展工作。另一种管理是校园秩序的管理,学校的主体是学生,校园的文化和秩序是有由师生共同建立起来的,校园同时也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这个秩序范围内的任何行动及行为都与思想相关。违纪也好,违规也罢,发现和寻找这些行为背后思想层面的问题是辅导员的责任。所以,在这样的管理活动开始前,每个人要将自己融入到这个秩序中,因此,在辅导员中是要求并倡导与学生同吃同住的,因为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圈子之外,很難真正发现思想上的问题和苗头,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但是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过多的参与校园管理无形当中在教职工和学生印象中扩大了辅导员的职责范畴。反应出的情况就是校园里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直接或者间接的通过辅导员。这就容易让辅导员处于一种顾东难顾西,疲于奔命的状态。这种观念,是应该在职责讨论中予以改变的,也应该是在其他职能部门的思考中应该重点关注和分析的。
2 服务指导者
辅导员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服务,因为辅导员是直接接触学生团体的。因此,辅导员应该全心全意的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这就要求辅导员除了一方面要树立威信,组织班级活动,保证班级正常有序的运转;另一方面需要努力的与学生成为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不能过多的用社会上管理者的权威来命令和要求学生,在人格尊严上与学生保持平等。在平时的教育中首先要对学生们灌输集体主义的思想,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学生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不管是谁在这个集体里都是平等的,没有职位或是身份的高低。营造出这样一个平等、互助、有凝聚力的集体氛围,并强调集体作为一个整体应始终保持着相同的前进步调,不管任何人掉队,其他人都要用集体的力量把他拉回集体中来。让学生们对于这样一个集体拥有归属感,彼此信任,在集体中共同进步。
然而,这里所说的服务依然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辅助。辅导员在学生体里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适时的对学生们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引导和修正。通过为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相关事务提供服务,熟悉情况,进而以一个领路人的身份,带领学生群体行进在积极进取的道路上,为学校,为社会的良好秩序,安全稳定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也要扮演学生们的经验丰富的知心朋友,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疏导,干预。对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对未来的迷茫和怀疑,站在过来人的角度用实际经验进行指导、解答,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这样一段进入社会之前的准备期。
3 潜能导师
在我院倡导“学生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下,于09年开展的“潜能导师”制是一种“全员育人、个性育人”的有益尝试。我们常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就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尤其是思想的趋同。人的思想和意识漫无边际,难以量化和形象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建立和完善的时期,其身上的潜力巨大。而个人自身的潜力往往需要别人来激发和培养,这就是辅导员成为学生的“潜能导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辅导员队伍长期从事与学生相关的各类工作,可以说是学校里最了解学生的群体,本着“以兴趣为老师,发掘学生的潜在才能”的理念,采用科学引导,适度激发,着力培养的方法,是可以让一个看似平庸的学生充满光彩;让一个已经出色的个体更加斑斓;进而让更多的年轻人对自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世界著名的“潜能导师”史蒂芬-柯维说: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来的面貌,而是我们自己的印象。如果你想完成你的最大抱负和克服最大挑战,就必须支持和适应原则来寻找你要的结果。这句话放到现在的高校校园里同样适用,而辅导员扮演“潜能导师”的角色,实质上就是要让学生客观端正的认识自己和社会,并坚定的忠于自己的认知,在相对一致的游戏规则下去提升自己,进而实现目标。因此,辅导员(潜能导师)可以做的工作有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建立合理的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的认知,即“认识自己”。需要做到不偏激,不消极,力求客观、真实;其次,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现在自己的状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该做;再次,从各人不同的爱好、兴趣或是特长出发,确定明确的短期或是长期目标,并切实评估其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就需要“潜能导师”对于学生适度激发,着力培养,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阶段性的实现自我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这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更是对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方法和个人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其本质是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职责相适应的,是一种好的创新模式。
辅导员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们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工作方法的多样性,都是业务教师及其他教育人员难以替代的。辅导员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文体娱乐、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和整个过程。辅导员的工作渠道和工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他们通过分析学生成绩下降原因,采取与学生谈心、组织“互帮”和“争优”活动等,树立好的学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倡导组织大学生开展对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关心并帮助解决学生的衣、食、住、医等生活问题,解除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演讲、辩论、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体质;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行政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辅导员的工作是有重点,但又无所不涉的,他们必须对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发展全面负责,这也是他们的工作与其他教师的工作的一个明显区别。
辅导员一方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主力军,是最接触实际、最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最易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政工作的基层人员;另一方面又是院系与学生班级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失去了他们,就等于在战场上失去了冲锋在第一线的战士,失去了能获取学生最真实情况的信息员。他们通过自身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直接管理者、服务指导者和潜能导师的三重身份,通过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同学生的密切联系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强有力的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表明:重视并发挥好了辅导员的角色和作用,高校思政工作就会得到有效的加强,培养学生的目标就能很好的实现;反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会被削弱,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高校必须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并重视其队伍建设,这是学校领导班子是否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办学教育指导思想是否端正的实际检验。
3.家长会三个角色发言稿 篇三
2018-09-21 子一k72bz...转自 若愚老人
修改 微信分享:
沟通成就美好
——高三第一次家长会的三份发言稿
一、家长(陆秀娟妈妈)发言
各位家长好,老师好。首先要感谢老师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跟各位家长讨论家庭教育问题。因为我的水平有限,说的不恰当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意见,共同讨论。下面就家庭教育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大人说了算,有时孩子也会不听话,但只要吓唬吓唬他或者打一顿就行了。可孩子大了就没那么好管了,你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凡事都要跟你对着干。你说他不该怎么怎么样,他就回你一句“你们这代人和我们这代人不一样,这就叫代沟,你知道吗?”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是从小长到大,我们那时压根就没有代沟这种词。现在对他们是轻不得重不得,轻了大人说话就当耳边风,重了又说压力大受不了。就说高二第二学期将近期中考试的前几周,她一回家就跟我说班里有抄袭的行为。我叫她不要纠结这些小事,你只要管好你自己就行了,至于别人有老师管,可她偏说这样对别人不公平。当时,我也没把这事放到心上,结果期中考试考了班里倒数。我一看就急了,就打电话跟老师说把她的班长给赶紧撤掉,别让她当个班长就什么事想管,老师说要不再跟她谈谈,我说,“那好吧!如果不行一定要撤!”后来,老师找她谈话了,回家我又跟她说,“再这样下去,班长就别当了。班长不起带头作用,学习不好就没有权说别人!”后来,她就跟我讨价还价。我答应她期末考试至少要考到班里前十名,那老师还让你当班长,那我就没有意见。结果,期末考试她考了班里前十名,我也就不好说什么了。真拿她没办法,我跟各位家长说这事的目的就是想说,孩子已经长大了,有些道理其实他都懂,大人也不要管得太严,让孩子稍微有点自由的空间。遇到事情多跟孩子交流交流,不要问题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但不能让孩子放松学习,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时候能陪就尽量陪陪孩子。要让他感觉你在时刻关心着他。但是,家庭教育毕竟是有限的,主要还是要靠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教育和关心。我只能说是家长尽力,老师尽力,大家一起努力,争取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
二、学生(陆秀娟)发言
尊敬的叔叔阿姨,大家下午好!家长们作为教育者,有你们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被教育者的我们,当然也有我们的想法。
我认为家庭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孩子的性格上的,我们性格的不同造成了你们多种多样的家教方式。可是,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叔叔阿姨,敢说我真的真的了解我孩子的有几个?18年了,如果你们对孩子的性格还是了解得不够透彻的话,那你们与孩子们的沟通一定是出问题了,不管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反正是出问题了。
像黑板上说的那样,“沟通成就美好!”这一点没错,沟通是为了相互了解,而且在某一方面来说,沟通实则传达出一种关心与爱护。有些家长往往不知道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与我们进行沟通,这样往往会使一场沟通变成对孩子的批斗会。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应该是以一种平等的朋友态度来与孩子聊天交流。你不能总是摆出一副“我是家长,你是我女儿,你的事情我说了算”的架势。作为孩子,特别是处在青春期易暴怒的孩子,这样的交流方式是我们无法忍受的。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与你们追求一样的平等地位,而沟通需要的恰恰就是平等。如果你们在沟通时,一直把我们定位在一个“小屁孩”这样的角色,那么沟通就没有办法有效进行。如果我们的意见,我们的心声得不到倾听,一次、两次或许我们能忍受,但一而再、再而三只会让我们不愿再把内心交给你们。在学生圈、私底下的我们也总会谈论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我听到的最多的抱怨就是“我爸我妈从来不肯好好听我说几句,他们总是那样固执,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意见就是圣旨,而我的意见,一文不值。在家里,我们不想跟他们说话,一开口就引来无数反驳,开口没意思。”其实我也是我自己的想法,开口了还要挨批,一点不划算。(加入高二期中的例子)。
所以,我希望各位叔叔阿姨,能好好倾听我们的意见,以朋友的态度去倾听,不强迫,更不要 动武。哪怕您是一句话不说,也请你们能听完孩子的倾诉。你们可能不知道,你们的支持,你们的倾听,远比朋友的支持和倾听重要。毕竟,孩子与父母本来就是一体的。
然后在高三这一年,其实大家都清楚这一年有多重要。所以,有些家长不管你们以前有多固执,请你们为了体谅孩子、帮助孩子,改掉固执。你们的体谅往往也能让我们更加体谅你们。这一年,我们不希望有争吵、有顶嘴,甚至有离家出走。因为在最苦最累的时候,我们第一想到的一定是父母,一定是家。
你们可能会觉得有时候的我们太尖酸刻薄,太不懂事,你们会觉得我们不爱你们了,也会因此难过。但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我们很爱你们,真的很爱。因为爱,因为在乎,才会有抱怨。这一年,我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能在我最艰苦的时刻多多鼓励我,让我能自信地走过高三,走过高考。然后,我们也很需要你们的陪伴,因为你们的陪伴能让我们感觉到,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们在和我们一起战斗!
三、班主任(杨磊)发言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每个家庭的状况不同,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一一探讨到位。下面,针对于“高三”这个特殊时期,提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各位家长参考:
1、了解孩子。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自己的孩子当然了解了!他就是脾气倔,学习不努力,懒散……”如果仅仅如此,那就太肤浅了。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盯着缺点不放;其次,了解孩子应该力求全方位,不但要了解他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还要深入他的性格及所思所想。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他为什么那样做?他为什么那么想?”而不仅仅是“怎样才能不让他那样做”“怎样才能不让他那么想”。
“对症下药”——只有找到了“症结”,才能谈得上治愈的方法。
2、反思自己
教育的过程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不了解并反思自己就很难对孩子施加影响。比如,与孩子关系闹得很僵,家长只是一味地埋怨和生气,想“我的孩子怎么这样”“气死我了”,而不去想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上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不愿意与我沟通呢?”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可能是,孩子也只会埋怨和生气,不去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言行。
其实,每位孩子的眼睛都是极其雪亮的,孩子往往会通过察言观色和模仿来认识这个世界并修改自己的言行。就像我们老师,如果某个问题不懂装懂或者知错不改,学生马上就能够感觉得到,并且在他的心中就会留下一份轻视,并促使他类似不良言行的发生。当我们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且通过行动让孩子感知到时,孩子就会学会一种极其有用的品格——反思,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了解自己,改善自己的行为。
3、沟通交流
交流一定是建立在真诚、尊重基础上的。尤其孩子已经成年,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去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龙应台在《目送》里有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孩子成长就意味着父母的放手。
我想起自己女儿学走路的过程,先是学会了慢慢站立,再是扶着沙发或床沿移动,而后扶着大人的手迈步,再后来我用一根线绳引导着让她向前走了几步,直到后来她慢慢地学会了独立行走以至于奔跑。这个过程想必家长们都深有体会。当孩子学会了走路,他就再也不愿意被搀扶;如果一定要去搀扶,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不耐烦或恼怒,这时的搀扶对他来说,不再是帮助而是挑衅——搀扶的行为伤了他的自尊、妨碍了他的成长。
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是类似的,他会不断地要求一些突破,并以挑战的姿态或言行来宣示自己的成长。当他觉得自己的成长受到束缚,他就会发起挑战或进攻。而与孩子走得最近的家长往往会成为孩子挑战的对象,尤其是在他们感觉被父母控制而感觉失去自由的时候。这时,有的家长就会感觉到权威受到胁迫,要么直面向前与自己的子女“开战”,要么就感觉到手足无措。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或父母被子女控制,很少有父母能够最终控制得了子女的,如果有,那也只是形式上的、暂时的,或者子女的成长是被完全压抑着的。
可能会有家长说,“孩子长大了,是不是我们就需要撒手不管了?”毫无疑问,肯定不是。即使是孩子成家立业了,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不管不问。只是,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在与孩子相处交流的方式也要随着做出一些改变,要从“命令遵从”逐渐过渡到“协商建议”。要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成长,并学会对自己负责。
所谓“叛逆”,往往是在被压制的环境中才会发生的行为。父母与子女交流不畅,多数原因是由父母的“控制”与子女的“反控制”引起的。作为父母,要时时警醒自己是不是在“控制”或者“想控制”自己的孩子。父母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控制。
另外,父母所提供的影响尽可能不要太显露在外。“你能不能像谁谁谁那样……”这种显性化的教育往往会成为子女眼中的干涉,召来的多是抗拒。针对于如何与子女交流呢?特提出如下几条供家长们参考:(1)换位思考、控制言行
多站在孩子角度上思考问题,不要紧盯行为,要深挖其背后的原因。比如,孩子最近情绪有些低落或者成绩波动较大,不要第一时间就质疑和责难,而是尽可能地通过更多观察、咨询老师、尝试交流等方式了解原因。出了问题,孩子肯定也会处在焦虑不安中,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压力,如果父母再施压而不是帮忙他解决真正的问题,往往会使孩子更加心烦意乱,甚至会与父母爆发冲突、冷战或者自暴自弃。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当有了烦心事时,有人不是给你帮忙,而是质询、责难甚至嘲讽,你会有什么感受?
即使了解了孩子出现某些状况的原因,也不能够贸然采取行动。应该先站在孩子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是怎样看待这样问题的,我会纠结在什么地方。然后,再想一想,我能够为他做些什么,如果我采取这样的言行,会起到什么效果,对他有帮忙吗?如果说出的话只能引发孩子的“叛逆”行为,那还不如不说。
遇事一顿臭骂或者暴打,有时看似有效,实则往往适得其反。有的家长说,我实在忍不住了才打骂的。那我只能说,孩子也会忍不住越来越叛逆。果真打骂了孩子,事后还需要花相当的精力去安抚孩子,争取孩子的理解和宽容。与其事后弥补,不若事前防范。
又有家长说,除了打骂,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如果你的打骂只能造成对立、加强孩子的叛逆,又实在没有别的办法,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这肯定比没有帮忙孩子解决问题还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要好得多。
“为什么孩子就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哀叹。“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这个侧面来说,父母也并未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渴望和需求。倘若父母带着真诚及尊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往往也会尝试去体会父母的感受。(2)给予信任,真诚交流 很多时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时一样,只要我们放手再稍加鼓励,孩子自己就能够解决问题、顺利前行。就拿我的成长为例,自从上了中学,在学习上,我父母就极少管我,可以说是“不闻不问”,当有人对我父母说,“你孩子懂事,不用人多操心!”我父母就会笑着回答,“这倒是的,他们没用我们操什么心!”父母的信任给了我别样的动力,让我感觉到自己不能够让他们失望。高中三年,父母在外地打工,我在校外租房子吃住,也确实基本做到了没有让父母操心。现在的许多孩子最苦恼的一件事情就是父母不相信他们,导致的结果是他们也拒绝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育。18岁的孩子正当成年,极其渴望别人能够认同这个事实,期待能够得到成人的待遇。如果你把他当成“小屁孩”来进行教育,显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抗拒。成人间是怎样交流的?肯定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言听计从。
作为父母,要时时注意自己是否是在“蹲下来”(这里不是指身高而是指态度)与孩子进行真诚平等的交流。
成长就意味着会遇到一些挫折、要克服一些困难、要实现一些蜕变。不要寄希望于孩子会“十分听话”,太听话的孩子的成长往往是处于停滞状态。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跟我们设想的一不样才是正常的,这说明孩子正在尝试独立地思考问题、探索生活。明白了这些,作为父母,也许就不会常常因着急于“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慌不择路”地采取行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问题,这非常正常。
父母心平气和,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宽容,即使没有提出很好的建议,也往往会发现孩子自己已经在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信任及交流能够激发孩子身上的正能量。
另外,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家长动不动就说“你这样怎么可能学得好”“我看你就学不好了”“你就会这样屡教不改”“你就是不要好”,甚至直接说“笨蛋”“蠢猪”“败家子”……这样往往不仅会引起孩子反感和不配合态度,还可能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最后真的如父母所预言的那样成了笨蛋败家子。(3)适度示弱,引发共鸣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是凡人,都既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能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特意在孩子面前“装大”。就像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某个问题不能够很好地作答,就应该坦然承认,不懂装懂的结果往往会降低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坦然承认了,孩子就会受到“诚实”品质的熏陶,从而会被老师的真诚感动,增加老师的亲和力。示弱是为了让看到生活的本质,学生从老师承认不足并努力改进的言行中,就会学到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父母对待孩子也应如此。父母适度示弱,去除“权威”的伪装,就会发现有些家庭教育的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或解决。比如,主动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缺乏耐心、方式粗暴、拥有的不良习惯等),并且寻求子女的谅解,就会发现,子女真的能够谅解自己;倘若父母一边打骂一边说“你怎么就不理解我呢”,给孩子的第一感觉往往是,“你还不理解我呢,我凭什么要理解你!”,打骂得凶了,他们与父母心的距离就更远了。
父母与子女闹了矛盾,不一定要子女向父母赔不是,父母有时也可以主动些。如果你觉得当面向孩子示弱有些不适应,可以尝试通过QQ短信、手机短信、写便条、写信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寻求和解。当子女收到父母反思自己言行的短信或书信时,他的第一反应往往也是在反思自己的言行。
4.仓库管理中的三个重点 篇四
衡量一个人工作的成绩(成就)方法可以有很多方面,但衡量一个仓管员,仅这一点(帐物相符与不符)就可以决断出你的优劣。某某人缘好,勤奋,有效率,但都不能掩盖由于库存不准确所带来的后果。做仓库,库存数据是我们的生命线,仓库是一个中转部门,或者说是一个服务部门,他和一个公司整体的数据运作都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可以说,库存数据是一个公司所有运作数据的基数,如果数据基数有误或偏差太大,后果及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它可能误导计划部门调配,延误生产的正常进行,耽搁出机的时间,由此影响产品的销售、信誉及公司的形象。公司对库存数据的要求的准确率是达到A类100%;B类95%;C类93%。
我们说的帐物相符,就是ERP系统内的库存数据和仓库实物数量相符。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能只侧重实物的进出,还要时刻对帐务进行处理。列举几个容易造成帐物不符的操作: 1.收货(入库)时未复查报检数量及合格品数量的匹配性,糊里糊涂收货; 2.物料发放时马虎大意,点错数量,多发,少发,错发,漏发; 3.入库时实物未有明确标识,未按指定位置存放,造成帐面有数据而找不到实物; 4.数据录入时发生错误,多做,少做,漏做等。(小贴士:本文由仓库社区整理收集,仓库社区--仓库管理人员必上的网站,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对于仓库物料来说,频繁地进出物料,频繁地帐务更新,稍不留神就容易造成帐物不符,但是只要有足够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就一定能将错误率降到最低,保证A类100%是能做到的。当然,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我们允许偶尔的帐实差异,但应及时发现,及时找出错误原因,在没有给计划及安装造成误导的情况下,尽快纠错。先进先出是仓管员务必做到的另一个规则。针对物料质量,保质期、保修期、资金占用等方面的要求,仓库作为一个物料的中转地应尽量缩短库存时间。供应商,公司技术变更,客户等各方操作无一不要求物料(产品)的先进先出。先进先出对于仓管员来说就是先发先入库的物料,再发后入库的物料。
二、做好统筹,日事日毕
对于一个仓管员来说,日常主要的工作就是物料进出。物料到货,交检合格后要入库,什么时候入,什么时候要入完,在入库的物料中有没有缺件、急件需要出,出多少;根据需求备料,什么时候要备完等……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计划。所以在收到单后第一时间要搞清楚它的性质,如果不急,可按顺序来进行发料,如果某一张单特急,必须要按轻重缓急程序来做。做事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件结一件,做完一张单,结一张单,清爽明了。帐和物一定要同步走。做完一张单,确认物料数据无偏差,签上自己的名字,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的工作井井有条,遇事不乱方寸。(小贴士:本文由仓库社区整理收集,仓库社区--仓库管理人员必上的网站,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日事日毕对于仓库来说,十分重要。我们一直倡导和要求当天的事当天完成。不管你是哪个岗位,不管有多少困难,如果做不到日事日毕,将会由此影响一系列后续工作的进行。仓库是一个服务部门,今天的料备不出,明天就无法正常生产;今天的来货入不完,不仅影响现场,还会形成恶性循环;今天帐务没有处理完,就会给计划提供错误的信息,比如实物已无帐面却有库存或帐面无的东西而实物已到。日事日毕有可能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当然,我们不提倡加班,不提倡打时间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工作效率
三、端正态度,提高效率
5.物业管理中保安的三个角色 篇五
一、当好班子中的配角,发挥好参谋作用
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事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每一名班子成员都是汇聚这种力量的鲜活细胞。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又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一员,必须在集体领导下按照岗位职责开展工作。这个角色,上接教育主管部门办学兴校的“指挥棒”,下连广大教职工观摩赏析的“领操台”。承上启下,责任重大,任务繁重,标准极高。要想经得起工作检验和众人品评,在班子中就必须甘当绿叶映红花,把握好自己的“配角”角色,按照集体决策的“发令枪”积极工作,主动作为。
1. 找准站位,维护班子团结。构建团结和谐领导班子,是新时期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健康有序开展的前提。班子合心合力没内耗,才能够聚精会神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我身处班子其中,始终把维护好班子团结作为第一责任和任务,善谋团结之策,常为和谐之事,主动做好班子成员之间、教职工之间、班子成员与教职工之间的传声筒、灭火器,既要把领导班子的集体决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下去,又要把广大教职工的意愿和心声及时准确地转达反馈上来,做到大事多商量、要事勤沟通、小事有默契。班子成员间理解包容信任,支持协调配合,领导班子始终保持了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队形,成为学校教职工的表率。
2. 善于补位,提升班子功能。古人讲,在其位、谋其政。在我看来,这句古训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副校长这个角色。作为班子成员,虽然有具体明确的分工,但绝不能教条于分工之内,在遇到紧事、急事时与己无关、隔岸观火。而应该既守规矩又敢于打破规矩,用维护大局的真心、助人解困的善心、把任务完成到最好的责任心,及时补位,主动担当。例如学校每次开展六一汇报演出、运动会、学生安全演练等活动,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我都会听从其他分管领导的指挥,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合心生力量,合力出作为。大家把责任视为己有,把得失化为无形,在彼此的坦诚相助中凝聚了班子,鼓舞了士气,推进了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3. 参谋到位,树立班子威信。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与创新,离不开班子集体智慧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做到重大决策集体研究。作为教学副校长,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认认真真地抓好各项任务的组织实施。在班子议事决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主见但不主观,有决议但不决策,较好地发挥了一名副职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当好职责上的主角,发挥好领导作用
教育教学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工作。作为承担这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必须用前瞻的思路谋划工作,用超群的能力驾驭全局,用完善的思考把握细节。自觉发挥职责上的主角作用,主动作为,积极而为。
1. 勤于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作为实验学校的副校长、省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相对而言,有更多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各级组织为我搭建的各种培训的平台。让我能够不断开阔视野、增长阅历、提升自我。每次外出学习培训,我都能怀揣一颗求之若渴心,主动与授课专家探究教学教改方式的新思维、新方法,积极与参训学员展开交流与讨论。坚持边学习、边梳理、边消化。回到学校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进行“接力式”传授,把精心备课的过程作为自己知识更新的过程,广博群书,挑灯夜战。让更多的教师间接得到高层次培训的“实惠”。每次校本培训结束,总有一些教师来我这儿“二次取经”,我常被她们求知的精神所感染,做到“问我千遍也不厌倦”,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细心引导她们跨越认识的障碍。亲和的讲授和辛苦的付出,赢得了我校教职工的认可。工作中,我们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协调配合,营造了团结向上、合力争先的良好氛围。
2. 勇于实践,把握教研方向。多次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让我深深认识到要想使学校教育教学永葆活力,必须立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开展相关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工作,引领广大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来面对教学,做研究型教师。因此,我校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依据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各个学年、学科开展小课题研究工作,做到组组有课题,人人搞教研。在各项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总能坚持和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学习,指导教师实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除了听课、导课、评课外,还亲自上示范课,研讨课,引路课。通过教改实践,有效助推了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化。
3. 善于识人,发挥传带作用。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这支队伍人数众多,性格各异,个体素质能力也千差万别。发挥每个人的专长,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涌现灵动的潜能,是教学副校长必备的能力之一。工作实践中,我十分注意与每一位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查心智、看能力、知水平。在工作安排、任务分工上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带领一批批年轻教师不断成长。
三、当好教师里的龙套,发挥好服务作用
教学副校长虽然是学校的领导之一,但也必须首先是广大教师中的一员。我虽然走上了教学副校长的岗位,但自己的感情投入和精力所系仍在教师们中间。因为我知道,只有把履行副校长职责的根牢牢扎在教师这片沃土中间,才会使自己的工作有生命力。尤如一粒种子,得到优厚滋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 要对教师“多关心”。教学副校长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和教师做朋友。经常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分配教育教学任务之外,做好与教师的经常性思想交流与沟通,对于缓解他们压力、化解一些问题矛盾、激励最大工作热情具有积极作用。每个学期的我都会抽出最大的时间在课堂上,与各位教师分享教学实践中的成功喜悦,总结下次教育教学中应该完善提升的经验。每次教育教学活动,我和教师们一起研究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口传身授帮助提高。
2. 要给教师“吃偏饭”。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最富创新力和创造性。我理解,他们更该是红花,而教学副校长则是一枚映衬红花的绿叶。他们创造的点点滴滴进步,我们都该用“放大镜”去观察,从中找出催生进步的细胞,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他们创造更大的进步。要为骨干教师的成长进步搭建更高更大的平台,多给他们“吃偏饭”。在设计教学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多培训、多提高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部署,多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兄弟学校联系协调,为教师走出去“取经”、上层次“求学”搭桥铺路。
【物业管理中保安的三个角色】推荐阅读:
保安物业管理11-18
春节期间物业管理工作“三个到位”07-02
物业保安管理合 同12-03
物业管理保安工作表格10-31
物业保安岗管理制度10-02
物业保安部管理制度08-10
物业小区保安员管理制度11-16
新型物业管理模式中的契约关系10-08
物业管理中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09-05
物业保安部的年终总结06-28